第一篇:2015广东经济发展新目标:2018年居民收入要翻番
【导语】:2015年1月,省政府公布《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力争到2018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实际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广东201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23898元和7890元。
【广东新目标:2018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翻番】
备受关注的广东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方案28日“出炉”。省政府公布《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要求力争到2018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实际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广东2010年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分别达23898元和7890元。
2010年→2018年 城乡居民人均收入力争翻一番
广东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路线图”,27项内容与民生息息相关
27日,广东省人民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下简称“《意见》”),标志着广东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全面展开、加速推进。
《意见》提出四大目标:一是城乡居民收入实现倍增。力争到2018年实现城乡居民人均实际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加快,城乡居民社会保障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二是收入分配差距逐步缩小。城乡、区域、行业和居民之间收入差距明显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贫困人口显著减少,橄榄型分配结构逐步形成;三是收入分配秩序明显改善。合法收入得到依法保护,过高收入得到合理调节,隐性收入得到有效规范,非法收入予以坚决取缔;四是收入分配格局趋于合理。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力争2020年达到46%。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逐步提高,力争2020年达到50%。社会保障和就业等民生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明显提升。
《意见》主要涉及了就业、薪酬制度改革、财政预算、教育公平、医保、住房、农民收入、三公经费等27项与民生息息相关,百姓关心的话题。
记者查阅有关资料发现,2010年广东省城乡居民人均实际收入分别为23898元和7890元,按《意见》提出的目标计算,2018年广东城乡居民人均实际收入将力争达到47796元和15780元。就业: 扶持自主创业及培训
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扶持政策,鼓励和支持劳动者自谋职业、灵活就业
大力推进自主创业,鼓励和支持金融机构为创业者提供各类金融服务;完善和落实小额担保贷款、财政贴息等政策
加大力度扶持职业技能教育培训机构,建立技能培训制度,构建劳动者终身职业培训体系 薪酬: 建立省市县工资“托低”机制
着重保护劳动所得,建立反映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和企业经济效益的工资决定及正常增长机制,并建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最低工资标准调整机制。2015年,全省各类地区最低工资标准达到当地城镇从业人员平均工资水平的40%以上,全省集体合同签订率达到80%
推行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的工资制度,调整优化工资结构,建立公务员工资正常增长机制和定期调整制度。建立省市县联动工资“托低”机制,稳步提高欠发达地区基层公职人员津贴补贴水平,合理平衡省内区域间工资收入差距,深化事业单位绩效工资制度改革
健全技术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建立健全以实际贡献为评价标准的科技创新人才薪酬制度
健全工资支付保障机制,预防和打击欠薪行为,限制或禁止恶意欠薪用人单位经营、融资等行为 民生:2017年前建百万保障房
完善民生投入机制,到2020年,全省基本公共服务支出占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比重提高到37.67%,确保各项民生保障指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完善财政补贴资金管理制度,严格控制行政事业单位机构编制,从严控制“三公”经费预算,加大政府信息公开力度
加大促进教育公平力度,合理配置教育资源,逐步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
巩固完善基本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定出台基础养老金省级统筹方案
进一步完善全民医保体系,“十二五”期末,居民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提高到75%左右,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支付比例达到85%以上,并全面实现统筹区域和省内异地就医即时结算
全面推行以公租房为主要保障方式的可持续、能循环的新型住房保障制度,到2017年,全省要累计完成保障性住房建设100万套以上,保障人员达到400万人;到2020年,力争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实现全覆盖、棚户区住房改造和城镇中等偏下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保障实现应保尽保,全省基本实现“住有所居”目标
政府部门还将加强对困难群体救助和帮扶,到2020年,全省底线民生保障水平达到全国前列 三农: 全面放开小城市落户
增加农民家庭经营收入,到2020年,力争全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不低于9%
建立健全农业补贴稳定增长机制,研究出台新增农业补贴向粮农和种粮大户倾斜办法
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建立健全农民对集体资产股份占有、收益、有偿退出机制,开展农民集体资产股份抵押、担保、继承改革试点
加大扶贫开发投入,2015年,被帮扶的贫困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当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以上,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
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全面放开建制镇和小城市落户限制
收入:加强领导干部收入管理
完善国有资本经营预算和收益分享机制,扩大国有资本收益上交范围,逐年提高国有资本收益上交公共财政比例,“十二五”期间省属企业利润收入上交比例提高至20%,2020年提高至30%
加强国有企业高管薪酬管理。实行企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双重调控政策,逐步缩小行业工资收入差距
清理规范工资外收入,从严控制公务接待经费预算开支,积极推进公务用车制度改革
加强领导干部收入管理,严格执行各级领导干部如实报告收入、房产、投资、配偶子女从业等情况的规定
严格规范非税收入,继续开展民生领域乱收费问题专项治理
围绕国有企业改制、土地出让、矿产开发、工程建设等重点领域,强化监督管理,堵住获取非法收入的漏洞
广东分配制度改革将带来“乘数效应”
“广东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意见》,明确提出居民收入要实现倍增,这将带来巨大的‘乘数效应'。”广东知名劳动工资专家、华南师大博导谌新民接受羊城晚报采访时认为,《意见》含金量高,操作性也强,当中有不少亮点值得关注。
谌新民表示,“收入倍增”作为目标任务,意义重大。投资、出口、消费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其中消费需求是最持久、最稳健的,收入增长将带来消费需求巨大的“乘数效应”。通过提高城乡居民收入,不仅直接给老百姓带来实惠,也将为经济的长期稳健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当然,收入倍增仍然要按照市场规律,‘增倍’是总体收入而不是单纯的工资,还包括财产性收入、投资性收入等。”
在措施上,《意见》提出着力推进就业、创业工作。谌新民说,创业公司对产业链上下游能产生五、六倍的带动效应,还能带来可观的就业,也可以提高创业者的收入水平。另外,自主创业特别有利于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
第二篇: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试题答案参考
广东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试题答案参考
一、1、ABC2、BCD3 ABCDE4、ABCD5、ABCD
二、1、产业结构---指国民经济的各个产业部门之间和每个产业部门内部的构成,以及它们之间相互制约的经济联系和数量对比关系。即指不同产业之间关系的总和。
2、产业迁移---是产业(企业)区位调整的一种特殊形式,它是改变企业在市场中的位置、消费者偏好、环境规则、技术进步 的可行途径,是企业的价值链活动在空间上的调整和变化。
三、(一)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工作重点是:
1、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
2、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
3、加快推进自主创新;
4、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
5、加快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6、加快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7、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8、加快推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二)建设创新型 广东的主要工作是:
1、努力完成建立开放型的区域自主创新体系;
2、进一步深化省部省院产学研合作;
3、深入推进奥港澳科技合作;
4、大力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
5、着力提高现代产业核心竞争力;
6、建设自主创新人才高地;
7、建立多元化的创新投入体系。
四、广东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性与重大意义:
近年来,新兴县围绕“三化一游”发展战略,坚持“工业立县、项目兴县”工作思路,不断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以温氏为龙头的农业、不锈钢、电子轻工、旅游、城市小区开发等五大产业集群迅速崛起,成为我县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并取得显著成效。广东是我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区,经济发展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党的十七大根据我国发展改革进入新阶段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提出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重大战略完全符合广东实际,对广东具有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意义.1、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新形势下广东当好实践科学发展观排头兵的内在要求;
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广东解决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
3、转变经济方式是广东提高经济整体素质和结合实力,提升国际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4、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广东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
5、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关系广东经济发展全局的宏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
第三篇:县域经济发展要避免无序竞争
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发挥中央、省和县域行政区政府几方面的积极性,更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多重作用,按发展规律办事
我国县域经济发展存在不少问题。首先,县域经济不仅总量相对小,其人均收入水平也显著低于都市经济。其次,县域经济的结构水平低,未能很好接受都市经济区的辐射,与大的区域经济的整合度低。第三,县域经济总体上人力资本水平低,“大政府”问题比较突出,商业环境要差于都市经济区。
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对我国持续实现经济繁荣具有重要意义。我国人口的大部分分布于县域范围里(包括县级市和都市区以外的县级区),其中多为低收入居民。我国实现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目标的关键任务是让这部分人口进入现代分工体系,提高生产效率和收入水平。有了稳固的经济基础,县域公共服务才能上水平,最终赶上甚至超过都市区的公共服务水平。我们应该满怀希望,终有一天,我国大都市区以外的小市镇将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向往的环境优美、就业充分、社会民主、生活温馨的工作生活区域。这一目标达到之时,就是中国全面实现现代化之时。推动县域经济发展,必须发挥中央、省和县域行政区政府几方面的积极性,更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多重作用,按发展规律办事,尽可能避免各种垄断因素带来的消极后果。
中央政府应坚持市场化改革方向,努力建立土地、资本和劳动等要素的全国统一市场,坚决祛除分割市场的各种体制弊端,为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好的体制环境。同时,应加快确立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目标,给县域经济发展提供积极引导。各省(自治区)应在自己的辖区内推动主体功能区建设,统筹省内资源,实现资源优化利用,避免县域经济发展中的无序盲目竞争。主体功能区的确定要建立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长远目标评价各县域资源的可利用价值。政策的制定应给县域政府留下必要的选择空间。省直管县的改革步伐应适当加快。
县市级政府应确立多元发展目标,特别在GDP总量目标和人均目标之间,应更注重人均目标。一部分限制开发的山区县,要鼓励人口外流,减轻土地资源的人口承载压力。适合发展农业的县市,要逐步扩大农户经营规模,引导农户走专业化农业发展道路。适合发展非农产业的县市,要坚定不移地发展工业和服务业,特别注重提高产业集中度和企业规模化水平,形成产业竞争优势。要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在县域经济发展中实现合作,通过共同努力,将县域经济发展转化为新型都市经济的崛起。
第四篇:广东渔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广东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现状及对策研究
田甜
(经济管理学院,农业经济管理,201150031432)
摘要:海洋渔业是海洋经济的基础产业,是海洋资源开发利用的重点,广东省海洋渔业在广东海洋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发展海洋渔业在海洋产业转型升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研究广东海洋渔业现状及发展出路对于当前海洋经济建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文章基于广东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现状,针对科技力量不足、资金投入相对短缺、管理制度尚不完善、结构尚不合理等问题提出相应的发展对策。
关键词:渔业经济;现状;对策引言
海洋渔业是指捕捞和养殖鱼类及其他水生动物和海藻等水生植物以取得水产品的社会生产部门。海洋渔业受自然条件影响大,产品不宜长期保存,生产场地分撒,经营收益高。广东省海洋渔业经济具有一定的发展基础,广东是海洋大省,海洋渔业在国民经济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广东沿海各地紧紧围绕“渔业增效,渔民增收”这一目标,运用经济、政策等手段开拓远洋渔业、发展海水养殖业,加快发展渔区二、三产业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进展。2005年全省海洋渔业产量达到398万吨,其中海洋捕捞和海水养殖产量分别达到172.1万吨和225.9万吨,海洋水产业产值达698亿元,在全省海洋经济总产值中占23.3%,但海洋渔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随着《中越渔业协定》的执行和海洋渔业资源开发利用向深层次推进,资源性、结构性、效益性等矛盾日益显现,在相当程度上阻碍了广东海洋渔业的持续、健康发展[1]。因此,与时俱进,系统研究广东海洋渔业发展重点和方向,提升广东海洋渔业经济运行质量,改善广大人民群众饮食结构,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广东渔业经济发展现状
2.1 广东海洋渔业资源现状
广东省海域辽阔,热带、亚热带性明显,濒临南海,海域面积达45万平方公里,占南海总面积的20.8%,相当于渤海面积的5.6倍,比黄海海域面积还要大出1万平方公里。广袤的水域为水产资源的生长繁殖提供了广阔的场所。由于地处北回归线以南,纬度较低,且受热带季风影响,年平均气温超过20℃,日照足,海区终年无冬,四季皆夏,具有热带、亚热带海洋特色,有利于水生生物资源整体生产力的增长。海岸线长,浅海滩涂大。广东大陆海岸线长达3368.1公里,占全国的16.7%,居全国首位;海岛岸线1650公里,占全国的12%。0~10米等深线的浅海与滩涂面积为126.6万公顷,其中近期可用于海水养殖的面积为77.6 万公顷。这些浅海、滩涂有机物质丰富,浮游生物密集、成长快,为发展海水养殖提供了充足的饵料。运输发达,海岛、渔港多。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沿海及海上运输迅速发展。目前渔港约有80个,码头泊位近1000个。海上货运量位居全国前茅全省拥有大小海岛651个,是全国各沿海省(区)中海岛较多
[2]的省份之一。海岛、渔港多,为海洋渔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运输、保鲜、加
工等条件。鱼贝类资源种类多,据调查,广东鱼类资源约1200多种,其中大多分布于大陆架海域,虾类231种,其中40多种分布于水深400~600米的海域,头足类70余种。鱼类资源的组成较复杂,但主要的经济鱼类种类较少,鱼类成长速度快,成熟早。由于地处热带、亚热带海域,大部分经济鱼类为暖水性种类,成长快,1~2龄即开始产卵,而且繁殖力强。这有利于提高鱼类的再生能力,增加可捕量。鱼类对饵料的选择性不高,无论是浮游生物或是底栖生物都是它们的摄食对象,这是广东海区鱼类生长较快的原因之一。鱼类资源分布广,密度较小,鱼种间混栖比较明显,这使得各种鱼类汛期交叉出现,鱼类资源易得到交替补充,有利于鱼类资源生产力的恢复,几乎终年都有渔汛。充分利用这些渔业资源特点与优势,加大开发力度,已成为再造广东新优势,增强综合经济实力的重要途径,也是振兴广东渔业的重要步骤。
2.2 广东海洋渔业经济发展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广东海洋渔业发展迅速,2011年渔业经济总产值1830亿元,同比增长13.2%,渔民人均收入突破万元大关。广东省通过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全省建成无公害水产品产地609个,面积5.9万公顷,获得农业部无公害水产品认证535个,制(修)订省级渔业地方标准215项,获得国家或省农业名牌产品称号水
[3]产品99个。加强水产品质量管理,开展保障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水产品质量安全
百日专项执法行动,确保了大运会期间水产品安全优质供给。率先在全国实施了水产品标识管理制度,为我省构建具有国际水平的水产品质量监管体系打下坚实基础。大力发展“深蓝渔业”。制定实施《广东省深水网箱养殖发展规划》,全年全省新增深水网箱300个,建成了湛江特呈岛、潮州柘林湾等一批深水网箱养殖产业园区。大力建设水产良种体系,全省建成水产苗种场2157家,其中省级以上水产良种场47家,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种质优良、品种多样、管理规范的水产良种体系。大力建设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园区,建成 “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区)”33个,面积达1.5万多公顷,建成省级以上渔业标准化示范区46个。今年建成国家中心渔港1个,在建国家中心渔港和二类渔港13个。全省建成水产技术推广机构1057个,建成县级水生动物防疫站47个、防疫检疫实验室71个、基层水生动物病害诊所12个。全面强化水生生物资源养护,成功举办粤港澳(东江)增殖放流暨第四届广东休渔放生节主题活动。开展第二届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活动,与北京市农业局共同主办“千里送海龟回家”活动。推进海洋牧场建设,今年以来建成人工鱼礁区16个,投放礁体6118个[4]。广东渔业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科技力量薄弱
发展渔业科技是突破资源环境约束的必然选择,是加快现代渔业建设的决定力量,要实现渔业持续稳定发展、长期确保水产品有效供给,根本出路在科技。广东海洋科研机构数量、科研从业人员和专业技术人员数量都位于全国前列,海洋科技投入力量较强,但海洋科研机构平均规模较小有待于进一步提高,而且力量分散,渔业技术推广网络没有形成,海洋捕捞与海水养殖等科技人才的培养同一些先进省市相比差距颇大。多数渔民的文化程度较低,文盲占有相当比例,从而影响到一些先进的捕捞、养殖技术以及导航、助渔设备的推广与应用。科技网络不健全,技术推广困难,科技成果转化率低。高等院校、港务局等设置的科研机构没有形成互相协调的格局,海洋技术市场尚未形成,缺乏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有效机制。
3.2 资金投入不足
海洋渔业以分散经营为主,规模小,投入不足,尤其是中长期投入不足使海洋渔业扩大再生产遭到很大制约,虽然发展过多种形式的股份合作制,建立渔业基金会,多方筹集资金搞了技术改造,但渔船改造后出海需要的配套资金却无法解决,各级财政没有安排海洋开发的专项拨款和经费,银行贷款逐年减少,渔业成本增加,自我积累、自我发展能力减弱,影响了扩大再生产,如果不能解决资金问题,海洋渔业难以有长足进展。由于近年来渔需品价格上涨,导致渔业生产成本增加,投资回报率相对降低,直接削弱了渔民的资金积累和投入能力;同时,海洋渔业投资风险大,银行信贷部门不太愿意出贷 银行贷款占海洋渔业总投入的比重急剧下降,不少地方渔业信贷资金短缺日益突出。
3.3 管理尚不完善
一些沿海市、县的渔需物资供应、冷冻、保鲜、产品加工、运输、资金融通、信息传递等方面的服务设施不完善不配套,渔港基础设施滞后于海洋渔业的发展要求。全省有不少的渔港缺少渔用码头。表现在有的地方盲目填海、乱围垦、乱占航道,以致破坏了一些渔业产卵场和良港;在海洋捕捞作业布局上偏重于近海,而潜力巨大的外海、远洋渔业资源则迄今开发利用不够,有的甚至处于空白状态。海洋开发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海洋资源的分布是立体的、多重的,各种开发项目互相交织,在开发时需要把单项开发与综合开发结合起来,把近期开发和长远开发结合起来,现在的海洋开发存在严重的自发性、盲目性。一无序无度的开发利用,破坏海洋环境和资源。而且行政管理制度不合理、不健全导致了许多问题无法解决。
3.4 结构亟需调整
广东海洋渔业结构调整取得一定成果,但是广东渔业第一产业的产值比例仍然偏高,占总产值的55%,而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分别只占16%和29%。渔业经济总产值大部分仍然由科技含量相对较低的第一产业创造,而水产品加工比率还不到20%。事实证明,依靠开发初级资源的现有模式不仅不利于提高渔业企业经营利润和附加值,而且很难维持渔业经济的持续高速发展。因此,优化第一产业,提升第二产业,强化第三产业,是广东海洋渔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加速渔业转型升级的重点。在第一产业内部,要大力拓展养殖业,压缩近、外海捕捞强度,发展远洋渔业。养殖业要向健康养殖和绿色养殖方向发展;海洋捕捞要通过归并、整合,提高经营规模和效益。第二产业内部,要大力发展加工业,提高产业化水平,延长产业链,提高附加值。重点是从精深加工和保健品、医药品着手,提高科技含量和产品档次。第三产业要突出抓好休闲渔业以及各类服务业。要使广东海洋渔业真正朝着“科学的捕捞业健康的养殖业、高效的加工业、繁荣的流通业、兴旺的休闲渔业”方向发展。
3.5 环境资源问题突出
渔业的快速发展给资源和环境带来了严重的问题。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的结果,不管是在淡水水域还是在海洋,渔业资源都出现了严重衰退的趋势。例如由于海洋捕捞量大大超过了海洋渔业生产的最大持续产量,致使广东近海渔业资源持续衰退。多数传统优质鱼种已经不能形成渔汛,渔获物中优质鱼类的比例连年明显下降,并以幼鱼、低质杂鱼为主。红树林是海岸线上的常绿木本植物群落,素有“海上森林”之称,红树林具有使海岸线稳定,避免水土流失,提高初级生产力增加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功能,同时对各种污水也有一定的净化能力。随着各地对海岸带、浅海和海岛资源的开发利用,盲目围海造田、填海造陆,使红树林
和自然滩涂湿地的面积大为减少,造成许多海湾、滩涂的生态环境退化,经济鱼、虾、蟹、贝类生息繁衍的场所锐减,不少珍稀野生动植物的生存受到严重威胁。近年来水产养殖业的发展也不断伴随着大规模病害的爆发。沿岸网箱养殖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例如海水养殖石斑鱼类几乎全部投喂野杂鱼,产生大量残饵沉积在表层底质,使周围水体中的硫化物、氨氮、有机质和营养盐的含量达到很高的浓度,水体下层缺氧,逐渐降低鱼体抵抗能力,以致病害的发生。资源的短缺和环境的污染阻碍了渔业经济的正常发展,阻碍了现代渔业体系的生成。4 广东渔业经济发展策略
4.1 实施 “养捕并举,保近拓远[5]”的海洋渔业生产方针
海水养殖与海洋捕捞是海洋渔业的“双腿”,应加大开发力度海水养殖要制止盲目围海造田,扩大养殖面积,提倡养殖与增殖相结合,以市场为导向,选择一批产值高、质量优、能卖得好价的品种作为主攻项目。除增养传统的鱼、虾、贝、藻类以外,大力发展鲍鱼、珍珠、贻贝等名特忧品种,以此带动海水养殖的全面发展。要统一规划,分期分批进行连片滩涂的综合开发,规模经营,逐步建成各具特色、布局合理的“三高”浅海滩涂养殖基地。滩涂养殖涉及许多部门的利益,应注意协调各部门间可能出现的矛盾,防止工业污染对渔业资源的破坏。对近海渔业资源要着眼于加强繁殖保护,适度利用,稳步发展。这就要适当减少捕捞船只数量,严格控制捕捞强度,调整作业方式,控制拖网作业。特别是禁止机轮底拖网作业。淘汰沿海定置渔具,积极推行鱼虾类资源的人工放流增殖,以保障渔业资源的持续利用。与此同时,要进一步开拓外海、远洋渔业,这是今后广东海洋捕捞业的战略重点。要在政策、资金、技术装备、渔港设煎等方面给扶持;加快现有渔船的更新改造,发展成为一支现代化、大功率的外海、远洋船队,以大幅度提高捕捞能力;改善渔业经营体制,以大型渔业公司为龙头,以股份合作制为主体,开辟新的外海渔场;抓紧有利时机,继续有计划地跨出国门,采用独资或与东道国合营、合作方式开发外海、远洋渔业资源。
4.2 增加资金投入
海洋渔业资源开发所需资金比较多,必须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集资,增加投入。具体地说,一是采用股份合作制形式筹集资金;二是在符合政策的前提下组织渔业合作基金会,吸纳民间游资;三是政府建立海洋渔业发展专项基金;四是银行在资金上给予支持;五是渔业企业自身的资金积累;六是向区域性、世界性金融机构贷款等等。只有增加资金投入,才能使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可靠的保障。在此基础上可以通过引进外资,采用合资经营或合作经营的方式,在税收、外汇等方面给外商以一定的优惠,鼓励和进一步调动其投资海洋渔业开发的积极性。在引进外资开发海洋渔业的同时,引进发展海洋渔业的高新技术、设备以及先进的管理方法。在原有社会资源范围内实现企业规模的扩大,克服企业发展的资金制约,避免新铺摊子上项目,节省大量资金、时间、而且现成的设备、场地、熟练的技术人员为企业迅速扩张提供了可能[6]。
4.3 依靠科教兴渔
科教是发展海洋渔业的关键。要围绕发展海洋渔业的重点、难点,组织科技攻关:如开展渔船、船具、渔法的技术革新、引进;改进外海、远洋海况和鱼类洄游规律以及渔汛的测报技术研究外海、远海捕捞技术与近海、滩涂的鱼虾贝藻类养殖技术,名忧品种人工孵化与育苗技术、病毒防治技术、投礁新技术、饵料人工合成技术、水产品冷冻保鲜及精深加工技术、渔业资源与生态环境保护技术
等等。要建立健全各级海洋渔业技术推广站网;同时,重视海洋渔业的科技教育,尽快组建省水产高等院校,加速渔业高级科技人才的培养。通过多种培训方式,普及海洋渔业科技知识,以提高渔民的技术素质[7]。
4.4 健全服务设施体系
主要是做好渔港基础设施建设,包括建设与完善渔港、码头、护岸堤、避风塘、仓储、冷库、油库、渔轮、渔具制造与维修、水产品加工装置等基础设施;改进渔需品的供应与海洋鱼产品流通体制,赋予有条件的大型渔业企业有自营出口权;抓好海洋鱼产品的运输;加强鱼产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的建设与管理;及时、准确、方便、经济地为渔民提供信息咨询,使产前、产中、产后的每个环节都有功能齐全的相应配套的社会他服务。
4.5 发展海洋渔业产品的深加工
海洋鱼产品的初加工和深加工是提高水产品附加值、降低运耗、扩大资源利用和综合效益的有效途径。目前广东的海产品加工率约为30%,而且大多沿用传统的粗加工方法,附加值低,浪费不少,必须改变这种状况,积极发展海洋鱼产品的精加工、深加工。研究与利用海洋生物技术,开展海洋保健食品与药品系列。这方面省内已有许多如珠海市巨人高科技集团公司开发海洋生物产品“脑黄金” 的成功典型。今后应进一步根据市场需求,在海产品的精深加工中,研制更多的海洋保健产品和医药产品,使海洋渔业生产由粗放低值型向深加工高附加值型转变,由单一产品利用向综合利用转变[8]。
4.6 强化渔政管理
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需要许多部门的共同配合,统一协调行政管理职能。因此.要在加强海洋综合管理的原则指导下,组织制订海洋渔业发展总体规划[9],强化海域的渔政管理,特别是加强渔业法规建设,依法治渔继续推行捕捞作业许可证制度,根据各海区与渔汛的具体情况,划定临时性的或永久性的禁渔区与禁渔期。取缔各种破坏鱼类资源的渔具及电鱼、毒鱼、炸鱼等渔法;整治乱填海、乱围垦与乱占道;增设新的海洋水产资源保护区;严格监测与治理近海水域的污染,使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与海洋生态环境协调起来。结论
广东海洋渔业发展尚存在许多挑战,要大力发展生态渔业和远洋捕捞渔业,优化产业结构,坚持科学发展观,促进海洋渔业可持续发展。在资源环境问题突出的情况下采取休渔制度,加强政策保障功能,加大财政扶持,进一步完善管理制度,为渔业经济发展提供一个优良的环境。捕捞业和养殖业都要经历较长时间的调整,从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型生产方式的转变。按照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把工作重点从追求产量的提高转移到提高水产品质量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上来。在结构优化、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取得长足进展,并促进广东海洋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麦贤杰.中国南海海洋渔业[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7:79-85.
[2] 杨林.资源与环境约束下中国渔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J].农村经济,2004(8):28-31.[3] 何春林,张莉.广东海洋渔业结构调整优化的方向与对策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07(11):669-672.[4] 王直板.盘点2011年广东渔业:产值倍增 亮点纷呈
[OL].,2011-12-30.[5] 肖俊城.略谈广东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J].资源利用,1997(12):2-5.[6] 钟晓庆.广东渔业进一步发展的突破口[J].现代渔业,2002(2):55-56.[7] 李昭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渔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J].广西水产科技,2007(3):11-15.[8] 容景春.广东海洋渔业最有发展前景的产业领域研究[J].河北渔业,2003
(4):12-13,26.[9] 于言.渔业经济新体制的建立-我国渔业经济体制改革(之一)[J].中国渔业经济研究,1994(4):22-25.
第五篇:2014年1季度广东农业经济发展简况
2014年1季度广东农业经济发展简况 今年以来,广东农业农村经济总体运行基本平稳,但受畜牧业生产低迷的影响,增幅回落。一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32.92亿元,农林牧渔业增加值628.35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2.0%和
2.3%,增幅分别回落1.1个和1.0个百分点。
一、春收作物预期增产增收,春耕生产全面展开。2013年冬种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235万亩,增长1.8%。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56万亩,增长2.4%;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7万亩,增长6.5%;蔬菜播种面积733万亩,增长1.9%。预计冬种作物单产将有所增加,加上一季度粮油价格运行平稳,蔬菜、水果价格总体上涨,因此可以预期春收作物增产增收。
全省春播工作全面展开,种植面积基本稳定,但清明节前后天气不稳定,春播进度总体偏慢。据农户种植意向调查,今年农户计划种植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下降0.5%,其中蔬菜、玉米、大豆面积分别增长1.0%、4.7%和7.0%;早稻、晚稻、甘蔗、花生面积分别下降2.2%、1.8%、2.7%和1.1%。
二、园林水果平稳增长。一季度主要品种水果价格向好,产量平稳增长。全省园林水果产量199万吨,增长4.3%。主要品种中,香蕉产量94万吨,柑桔橙产量75万吨,菠萝产量14万吨,番石榴产
量4万吨,分别增长2.8%、5.0%、7.7%和6.5%。香蕉、柑桔橙、番石榴价格分别上涨5.6%、9.8%和15.5%。
三、春季造林绿化进展顺利。今年以来,全省造林绿化和重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全面推进。截至4月9日,全省生态景观林带已完成备耕2116公里,占计划任务的67.0%,完成种植1330公里,占42.1%;碳汇造林已完成备耕整地251万亩,占计划任务的69.7%,完成种植面积178万亩,占49.4%;完成33个森林公园、9个湿地公园建设。已建成乡村绿化美化示范村771个。
四、畜牧生产低迷。受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增多,畜产品价格全线下跌影响,养殖场(户)生产积极性严重受挫,生猪出栏加快,家禽业快速回落。一季度全省出栏肉猪1016万头,增长5.8%;出售和自宰的肉用家禽25279万只,下降11.4%。猪牛羊禽肉产量111万吨,下降0.3%,其中猪肉产量76万吨,增长5.7%;禽肉产量34万吨,下降11.9%。禽蛋产量7万吨,下降12.9%。牛奶产量4万吨,增长0.6%。肉猪、肉鸡价格分别下跌10.7%和9.9%。存栏减少。一季度末全省生猪存栏2248万头,下降4.1%。家禽存栏28237万只,下降8.5%。
五、渔业稳定发展。一季度全省水产品产量157万吨,增长3.0%。其中,海水产品产量84万吨,淡水产品产量73万吨,分别增长1.8%和4.5%。水产品价格上涨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