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亚文化研究的本土色彩与跨界对话

时间:2019-05-14 18:00: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青年亚文化研究的本土色彩与跨界对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青年亚文化研究的本土色彩与跨界对话》。

第一篇:青年亚文化研究的本土色彩与跨界对话

【摘要】《无法忽视的另一种力量: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研究》以包容与对话为研究立场,以深描与细读为主要研究方法,全面准确而又真实深刻地研究了新媒介空间中的中国青年亚文化。该书洞悉了当代青年亚文化的复杂性,指明了亚文化研究的发展趋向,展现了作者构建具有本土色彩亚文化研究话语的努力,是国内该研究领域的力作。

【关键词】新媒介;青年亚文化;本土色彩;跨界对话

【作者单位】鲍鲳,江西九江学院文传学院,苏州大学凤凰传媒学院。

近年来,随着新媒介技术的迅猛发展,恶搞、网游、御宅、cosplay、字幕组、越狱族等青年亚文化纷纷登场。这些亚文化与朋克、光头党、地下摇滚等传统亚文化相比,展演场景从实体空间转至虚拟空间,类型更为多样,发展、传播更为迅速。一些亚文化已跨出小众圈子成为青年的日常活动,与主流文化的关系不再泾渭分明,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使诸多问题摆在本土研究者面前:这些亚文化有怎样的共同表征?承载了哪些意义?解读时如何借用西方亚文化理论资源?我们如何看待它们?《无法忽视的另一种力量: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研究》(下文简称《研究》)对这些问题做了全方位解答。

一、理论:西方与本土

亚文化一词由西方传入,国内学者在研究本土青年亚文化时不得不面对一个问题:如何借用西方亚文化理论资源?《研究》的第一至第三章回答了这个问题。第一章以梳理国外亚文化概念演进的方式介绍了芝加哥学派―伯明翰学派―后亚文化―后亚文化之后的理论谱系。这些理论因语境不同而呈现承继、对话或对立的关系。伯明翰学派以20世纪六七十年代的英国工人阶级青年文化为研究对象,认为亚文化的奇观式风格是工人阶级青年集体抵抗限制他们向上层移动的结构符号形式,难逃政治和商业收编的命运。后亚文化理论以20世纪90年代的俱乐部文化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场景、新部落、生活方式等术语诠释亚文化的形式和意义,认为在后现代语境中,亚文化身份不与阶层、种族、处所等一一对应,亚文化身份是流动的、暂时的,消费而不是抵抗、愉悦而不是政治是它们的主要特征[1]。后亚文化之后对后亚文化理论提出了批评,认为他们夸大了消费的平等性和亚文化的流动性。

亚文化理论随研究语境变换而不断丰富、发展,这说明亚文化现象复杂多变,也说明亚文化研究的活力与包容性。后期研究不是前期理论的注脚,而是与之展开多维度对话。国内青年亚文化研究的现状并不如此。《研究》第二章以互联网新媒介为界,对国内相关研究现状做了分段梳理,发现21世纪以来,国外被译介的亚文化理论著作最有影响力的莫过于英国伯明翰学派的理论,这使“伯明翰学派青年亚文化理论研究的整套术语和关键词,如‘阶级结构’‘仪式抵抗’‘风格’‘收编’等大行其道”。而以亚文化的多变、流动、叠合等特征为研究重点的后亚文化理论著作只有《亚文化之后》被完整翻译。这种“理论话语的单向性意味着青年亚文化研究的窄化和僵化”,将亚文化的意义固定在抵抗主导文化,甚至出现了为求抵抗意义而对亚文化实践作削足适履式处理。

《研究》第三章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当代青年亚文化研究的“转向观”,“转向观”对传统亚文化的“抵抗性”“附属性”“边缘性”特征提出质疑。新媒介空间中亚文化与主导文化不只是抵抗关系,而是对峙与对话、抵抗与互动混杂;亚文化的地位也不固定于边缘性,而是小众与流行、边缘与大众杂合。这与前言中的“青年亚文化”界定形成呼应。“青年亚文化是青年群体基于共同兴趣和价值追求,创造性表达自我的文化实践,它是一种与社会主导文化既相异又互动的文化形态,是社会总体文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趣缘性、创造性、融合性是当代青年亚文化的主要特征,这使我们看到研究时不能再以伯明翰学派为单一理论来源,而应综合借鉴多方的亚文化理论话语。当代青年亚文化主要在新媒介空间上演,它的新特征与新媒介技术如影随形。因此,借鉴国外理论资源时还要在新媒介语境下与之对话,这种研究趋向正是作者呼吁与采用的新媒介文化研究视角。

二、方法:深描与细读

在西方亚文化研究中,芝加哥学派以流浪汉、妓女、青少年犯罪为对象的越轨文化研究,伯明翰学派的朋克、光头党、摩登族等青年文化研究及后亚文化学派的流行音乐、俱乐部文化研究都以民族志为主要方法,都取得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果,如怀特的《街角社会》、威利斯的《学做工》、桑顿的《俱乐部文化》等。民族志源于人类学田野考察,视研究对象为文化的积极参与者,而不是抽象的地理人口数据。其做法是深入研究对象的日常生活,“讲述一个可信、严谨而真实的故事,通常借由逐字引用和对事件的‘深描’来让人们在其自身背景中发声”[2]。

相比之下,国内亚文化研究对民族志的重视程度还不够,成果散见于为数不多的论文,并未出现能与西方亚文化研究对话的民族志著作。针对这一现状,《研究》的作者倡导并运用民族志,他们主编的“年度报告”所选论文大部分以参与式观察、深度访谈为研究方法;“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丛书中的cosplay、粉丝、恶搞、御宅、自拍、黑客、网游文化,《研究》中的“私人音乐杂志”、耽美文学、《绯闻少女》迷群等的研究都采用了网络民族志。此外,这些研究还兼用文本细读方法。文本细读指细读作品,分析读者容易忽视的细节,阐发其蕴藏的意义。作者采用细读方法的重要原因是新媒介空间中青年亚文化的展现方式比以往更为繁复,在动态行为外还有大量静态的文字、图像、视频等文件。

民族志也有为人诟病的一面:在对某一地区、族群、类型亚文化做出生动准确解读的同时,因为罔顾其他,其结论能否用来观照整体亚文化还有待进一步研究。2005年,黑斯孟哈批评班尼特的“新部落”亚文化理论,论点之一是班尼特的结论基于小样本的深度访谈和参与式观察,不适于理解整体青年亚文化[3]。班尼特回应说黑斯哈斯的批评自相矛盾,他宣称班尼特的结论适用性有限,但用来反驳班尼特的文献又大多数以民族志为研究方法。班尼特也承认,因为缺乏资金支助大规模研究,所以宣称新部落、生活方式和后亚文化等术语具有真正的适用性是困难的[4]。这样看来,班尼特并不否认自己的研究结果可能具有片面性,但他间接提出了化解方法:对规模足够的样本进行考察。《研究》的作者采用的正是类似做法,他们跟踪关注新媒介空间中出现的几乎每种青年亚文化,关注方式不是浮光掠影式的扫描,而是以论文或专著形式深描和细读。

三、立场:包容与对话

《研究》的第五至第七章在前述基础上考察青年亚文化的表征和意义,对亚文化与媒介、消费、主流文化等经典话题做了细致深刻的阐释,得出“新媒介与青年亚文化异形同构”“商业主义与亚文化互为嵌入与博弈”“主流文化与亚文化从对峙到对话”等符合当代语境的有价值的结论。这正是当代青年亚文化的活力所在。传统亚文化研究以中心与边缘、共识与僭越、同化与异质等二元对立为基础,在体现学者人文关怀的同时,将研究导向抵抗―收编的刻板模式。这种二元对立如霍米?巴巴所言,在解构一种中心的同时重构了另一中心,双方的思维模式并无两样。霍米?巴巴推崇模棱两可、非此非彼的“杂交”(hybridity)方式,认为它可以指向全新道路。当代青年亚文化正具有类似的“杂交”特性,它淡化了抵抗色彩,以自身的创造性折射出主导文化的裂变与离散,在与主导文化的对话与沟通中改变主导文化也改变自己,从而为社会的总体文化创造和转型提供多元而开放的可能。

在两位作者认为当代青年亚文化蕴含的力量“无法忽视”时,也有人批评这些文化是“无聊的嬉戏”或“无意义的狂欢”。出现这种分歧的主要原因不在于双方观察的经验材料相左,而在于双方立场不同。立场无所谓正确或错误,但它会影响研究者的解读视角,从而就相同经验材料得出相异结论。上述批评所持的是传统美学或传统文化立场,以既有文化规范考察风格迥异的青年文化,得出否定结论也符合情理。《研究》的作者秉持“客观公正、批判与理解并重、解构与建构同在的立场”,对谙熟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本土学者而言,提出这种立场的说辞并不难,难的是在研究中贯彻。从全书而观,作者践行这种立场的方式是包容与对话:一方面,深入青年文化实践,展开与青年的对话,设身处地地从他们的视角解读这些文化;另一方面,不简单否定相异观点,而是考察他们的论证逻辑与方式,在对话中深化理解。这种立场在当下尤为重要。层出不穷、风格迥异的亚文化让研究者对其进行道德贬斥与文化否定做起来不难,看起来也很有道理,但在包容的立场下,本土与西方、青年与研究者、研究者与研究者可以展开丰富的对话。当大家都不固守己见,当代青年亚文化指向未来的意义才有实现的可能。这样说来,《研究》一书不仅是对具有本土色彩的亚文化研究话语的构建,更是对当代中国总体文化向着多元开放的可能转型的期待。

第二篇:对标学习谋求发展——跨界学习研究与实践

对标学习谋求发展——跨界学习研究与实践

2014-11-05 张馨冉 培训导航

近年来,跨界学习越来越受到推崇,企业将其作为培训方式的创新,学院将其作为教学方式的突破。跨界学习为渴望改革创新的企业带来了不一样的启发和灵感,从形式上实现了突破创新,然而能从效果上真正为企业提升经营业绩起到作用吗?实际上,跨界学习经常被拿来与“考察交流”、“公费旅游”相提并论,错失了其核心精髓。本文以中国移动北京公司移动互联网主题跨界学习项目为案例,对跨界学习方法进行探索研究,形成可复制使用的项目组织模式。

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为通信行业开辟了一个无可估量的蓝海市场。但同时,面对终端制造业、互联网业的双向夹击,传统电信企业面临着失去产业链主导权、传统优势与核心资源将被“旁路”或低值化等一系列巨大危机。中国移动深入分析了移动互联网发展机遇,客观分析现实挑战,提出应对改进方案,要求通过学习互联网企业的经验和做法,推动产品、业务、营销体系的创新,更加贴近客户,更快响应客户需求,更加符合时代精神的市场体系转变,来盘活资源,实现增长,从而实现从战略高度认识新兴移动互联网市场,强化运营商的商业价值。

在特殊的历史时刻和激烈的竞争环境下,跨界学习被中国移动提上日程,成为适应市场变化、重塑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管理方式。北京公司响应集团号召,策划并启动移动互联网主题跨界学习项目,并于当年8月组织第一期淘宝学习,成为集团内部实现淘宝网跨界学习的第一家。该项目是培训部门由“员工发展的摇篮”向“组织变革推进者”转换的成功尝试。同时,对跨界学习方法的深入思考,是培训工作进步的集中体现。

理论研究

跨界学习,就是向外界学习,得到多元素的交叉。通过理性与感性的交叉、今天与未来的交叉、本领域与其他领域的交叉得到创新启发。这里所说的“跨界”其实可以是非常广义的,包括跨行业、跨领域、跨文化甚至是跨时空。

跨界学习的理论基础是“美第奇效应”。当你踏入不同领域或文化时,各种观念和文化会产生冲击,这种冲击可以整合不同的特质,产生出大量出色的新构想,不同领域的碰撞会产生新的火花,这就是所谓的美第奇效应。跨界学习就是通过不同领域的思想冲击,产生管理创意,获取管理变革构想。

对于跨界学习在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借鉴两方面的研究成果:一方面是管理学中的标杆研究法,另一方面是咨询领域的跨界学习四步法(4I法)。

标杆研究是企业学习先进的一种主要方法,其执行体系是复杂而全面的。标杆研究的内容和步骤分为:确定研究对象、制定研究目标、制定标杆研究具体方案、执行研究、吸收和内化。

具体说来,一个完整的内外部综合标杆研究的流程通常分五步,其执行流程如图1所示:

而跨界学习4I法,即“确定需求”(Identification)、跨界交叉(Intersection)、整合创意(Integration)和实施创新(Implementation)。

确定需求:什么是需要的?这是创新要首先明确的,企业创新最终是要取得商业成功,而商业赖以生存的基础是满足顾客需求。

跨界交叉:什么是可能的?可能的创新点在哪里,如何找到它们?跨界交叉是寻找创新点子的关键。

整合创意:在跨界交叉中得到的新点子是否符合顾客需要?是否适应财务要求?是否有可操作性?只有解决了这些问题,新点子才能被称之为“创意”,并落成方案进行实施。

实施创新:为了保证创新的有力实施,需要建立创新机制去激励创新并培养创新的文化。

项目实践

北京移动综合以上理论研究成果,并结合移动互联网跨界学习特点,确定了项目实施流程,具体如图2所示:

以北京移动2012的移动互联网主题跨界学习项目为例,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项目设计

(1)确定主题需求、组织学习团队

根据2012年中国移动总经理研讨会报告及北京公司2012年年中工作研讨会报告精神,北京移动亟需提升企业互联网领域运营能力,改善客户体验,加速电子渠道发展。通过综合公司发展要求及互联网企业分析,确定本次跨界学习的对象为淘宝网。

为聚焦学习方向,避免陷入笼统,本次学习采用短板研究法,针对公司当前重点关注的因素进行对标研究。根据研究报告材料,整理出三大学习方向:改善客户服务,提升客户体验、如何加快电子渠道的发展、互联网营销,并据此构建学习团队,安排市场经营部、品质保障部等业务部门的相关岗位人员参加学习。

培训中心通过调研问卷征集学员培训需求,从业务部门角度进一步聚焦学习重点,进而确定本次淘宝跨界学习主题范围为:①淘宝商务运营模式;②淘宝互联网营销经验、案例;③淘宝如何培养客户忠诚度;④淘宝移动互联网及互联网渠道定位、差异化策略;⑤移动互联网未来战略发展视角。

(2)整合培训资源

为在有限的时间内充分吸收互联网企业的先进经验,本次跨界整合了集团管院、行业专家、淘宝公司等多种优秀培训资源,定制开发课程方案,从商业模式宏观理论导入,学习淘宝运营策略,在思考和反思中制订改进计划。

(3)组合学习形式 贴合培训主题及创新思路的特点,本次跨界学习项目精心策划培训方式,将面授培训与课前预习、行动学习法、手机学习方式相结合,考虑各学习方式应用场合及衔接设计,建立创新学习氛围,激发学员学习激情和探索欲。

第二阶段:项目实施

(1)课前预习

在课前预习阶段,主要达到两个目的:一是知识技能因素,基础信息和理论知识输入;二是非智力因素,有利学习的心理状态。

一方面,培训中心制作《移动互联网主题跨界学习学员手册》,集合集团及北京公司工作报告材料、学习站点背景介绍,以及跨界学习、行动学习法等相关学习方法介绍,督促学员提前预习,帮助学员了解公司要求,思考交流重点,为保证学习效果打好基础。

此外,于I-Learning手机学习的平台上传商业模式创新案例,供学员在机场候机时阅读,基于国际知名企业经验,深入思考本次跨界学习重点,确定个人学习目标。

另一方面,《教学心理学》中讲到,学生的兴趣、情绪、心境等会影响学习,教学部门要培养学生的兴趣,激发其愉快的情绪与学习的热情,增进学习的情动力,提高学习效率。

据此,培训中心除了为学员提供舒适的住宿、用餐和会议环境外,充分考虑学员个人需求,做到管家式服务,使学员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塑造适合学习的心理状态。同时,空杯心态的导入非常重要,因为“阻碍我们前进的,有时不是未知的东西,而是已知的东西;不是我们经受的错误和失败,而是我们已经收获的成功和优秀。”“只有将杯子倒空,才会重新出发,收获更大的超越”。

(2)预培训

《走近淘宝》培训

第一天下午,首先邀请行业资深专家张雷讲授了《走近淘宝》课程,全面介绍了淘宝发展史、商业模式、客户服务以及淘宝生态平台等内容,为学员走进淘宝进行深入交流奠定理论基础。

《商业模式新生代》培训

随后,集团管理学院尤劲院长助理讲解《商业模式新生代》课程。该课程以商业模式概念为起点,以画布工具为依托,引导学员从宏观角度思考和理解淘宝网商业模式,并为后期吸收跨界学习成果、创新思考企业未来提供了思维工具。

(3)实地考察

第二天上午,团队走访淘宝网杭州总部,参观了淘宝的星光大道、历史长廊、交易实时区域动态屏、淘宝专利展、新业务部门办公区和员工休息区等,充分感受淘宝店小二文化、倒立文化和侠义文化的工作氛围,体会到了这家年轻互联网公司的新鲜与活力。

(4)互动交流

实地考察后,淘宝无线事业部、淘宝商城的资深经理、专家向学员们着重介绍了手机淘宝的发展战略,并通过数据形象、生动地分析了不同类型手机用户的消费行为特征,引发了学员们的强烈兴趣与积极思考。双方还就如何吸引客户流量、企业内部价值链如何协调统一等问题进行了互动交流。

第三阶段:内化

(1)行动学习研讨

第二天下午,跨界学员分为三组,在促动师专家的引导下,学员结合淘宝先进经验,就公司电子渠道发展、流量经营、服务改善三大主题进行讨论,并制定了相应的解决方案,实现了淘宝学习成果与工作实际的紧密结合,达到向外学习、内向转化的培训目标。

(2)项目成果总结

项目结束后,培训中心从两方面进行项目总结,一是总结学员学习成果,二是沉淀跨界学习经验,制定项目实施流程。

(3)接续培训

在概况了解淘宝网商业模式后,为深入内化学习成果,培训中心决定就淘宝网优秀经验模块进行进一步探讨,以补充跨界学习时间短、节奏快的缺点。通过短板研究、对标分析,重新思考和改进经营实践,实现突破,创造自身的最佳实践。

后期,除组织业务部门人员参加《支付宝的综合领先发展之道》培训外,还邀请淘宝内训师讲授《数据挖掘与分析》课程。此外,向经理人提供阿里巴巴研究图书系列共五册,包括管理模式、企业战略、营销策略、人力资源等,供其系统性学习。

接续培训将跨界学习的先进理念导入转化到方法工具的内化应用,是跨界学习的升华阶段。

(4)项目跟进 训后一个月,培训中心跟进各小组行动计划执行情况,检验学习成果应用效果。征集对于跨界学习的改进建议,作为培训工作改进方向。

“轻用其芒, 动即有伤, 是为凶器;深藏若拙, 临机取决,是为利器”,任何事物都是一个矛盾体,作用是两方面的,跨界学习亦如此。作为组织学习中不可或缺的一种方式,跨界学习不应东施效颦、邯郸学步,而是吸收借鉴、提高自己。规范化的项目组织流程是实现跨界学习价值的重要保证,高品质的跨界学习项目能够为实现学习为企业创造价值提供有力支撑。

(作者:张馨冉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北京有限公司人力资源部)

第三篇:银行与电商跨界融合

银行与电商跨界融合:寻找更多盈利边界

在互联网金融时代,传统商业银行和电商如何玩转供应链金融?

当前越来越多的银行开始在传统信贷业务之外寻找业务蓝海,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推动着供应链金融的加速发展;与此同时,更多互联网企业开始进军供应链金融业务,“多、快、好、省”地帮助产业链上的企业“搬运”资金。

随着线上和线下融合趋势将更加明显,不管是银行还是电商都正在供应链金融上寻找未来可能延伸的更多盈利边界。

从线下转战线上 快速拓展客户群

目前平安银行、民生、华夏、中信、光大、兴业、建行、北京银行等多家银行已经开始在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方面发力。

银行纷纷推出供应链金融线上系统,硝烟随之从线下弥漫至线上,对于开展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各家银行各有不同考量,但无一不是看中供应链金融蕴藏的巨大市场和潜力。

对于迫切需要扩大客户群但受制于分支机构网点较少的银行而言,开展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将网络贷款与供应链金融的结合,可以为核心企业上下游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及时、有力的融资支持,以电子化供应链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批量化服务。

在全国网点分支机构并不占优势的北京银行,在去年11月发放一笔50万元的“科技链”贷款,该贷款全流程均通过网络化模式实现,由企业通过北京银行企业版网银在线提交放款申请,经系统自动处理后,北京银行将贷款资金实时划入核心企业账户,标志着网络贷款这一新模式在北京银行的正式应用。

“今年我们主要的精力都用在开拓线上供应链金融上。”北京银行市场与产品部负责人表示,之所以将大部分精力投入到线上供应链金融上,“主要是线上业务和互联网金融领域对各家银行来说都是全新的领域,各家银行都在探索过程中。”

中小银行网点比较少,而某个行业或者产业链上的核心企业、供应商、经销商则分散在全国各地,如果采用传统线下业务方式很难拓展。“而通过线上供应链金融,通过网上银行就可以提交融资所需的资料申请,既节省客户的费用和时间,对银行来说也减少人工成本。”

作为一家以服务中小企业客户为定位的中小银行,北京银行线上供应链金融从2012年开始主要拓展和服务于中小企业客户。“通过开展一年多实践,我们发现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对拓展中小企业客户要比线下快得多。”上述人士告诉《中国经营报》记者。

截止到今年上半年,北京银行供应链客户数突破2500户,较年初新增600余户,供应链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幅超过20%;实现供应链中间业务收入近1.2亿元,同比增幅109%。

而线上供应链金融快速拓展客户群,这些客户群所形成的融资需求也给银行带来可观的存款、丰富的中间业务收入和利息收入等综合收益。

线上供应链金融除了能快速拓展客户以及给银行派生综合收益之外,对于较早开展供应链金融业务的银行而言,从线下转战线上更是其供应链金融业务不断成熟和升级的内在要求。

平安银行是较早投入人力物力开发线上供应链系统的商业银行。由于抢占了供应链金融业务先机,平安银行获得了大量供应链金融客户。而此时业绩快速上升遇上了天花板,其中各地分销商通过传真方式传送相关财务资料等巨大的信贷复核工作量让银行相关业务人员倍感压力。

2009年8月,平安银行线上供应链系统开始测试,当年12月广州分行开始试点上线。在这个平台上,银行、核心企业、中小企业互相开放相应的端口,三方的贸易往来等数据彼此都能看到,三方不再需要大量资料往返。

截至2012年11月底,已有150多家大企业采用平安银行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支持3400家上下游配套企业获得供应链融资。因较之其他银行的线上供应链系统早发展了三四年,目前平安银行的供应链金融由线下向线上的转化率已达到近60%。

至今已有将近4000家企业采用平安银行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因较之其他银行的线上供应链系统早发展了三四年,目前平安银行的供应链金融由线下向线上的转化率已达到近60%。

线上核心:银行系统与核心企业数据协同

“通过近年来在供应链金融领域中的实践经验,我们的体会是,供应链金融的各方参与成员,比如核心客户、银行以及像监管方这样的合作机构,都开始大量运用现代科技手段来整合信息流,共同提升供应链金融业务中的风控技术水平,延展银企的合作范围、加深各方的合作层次。”平安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告诉记者,通过互联网一些理念和技术的运用,客户、银行和合作方都能充分实现信息共享以及信息可视化。

目前开展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大多数银行,是将银行网络系统与核心企业的财务或销售等信息管理系统进行对接,银行通过线上供应链金融系统实现与核心企业的数据协同,实现银行与核心企业信息共享,从而令银行能够尽可能多地了解核心企业与供应链上下游企业的商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信息。

正是基于此,银行在线下传统的“1(核心企业)+N(围绕核心企业的众多上下游中小企业)”供应链金融模式在线上得以最大程度发挥,实现中小企业融资的线上批量化生产。

上述北京银行产品部负责人给记者举例称,北京银行通过与中关村园区专业从事IT分销的大型企业——神州数码合作,对接神州数码系统,银企信息实现了共享与同步,使银行可以在真实贸易背景下为核心企业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提供快捷的融资服务。上下游中小企业客户通过企业网银,在线提出放款申请、还款申请,并由系统实时完成放款与还款的自动处理,同时贷款资金以受托支付的方式,实时划入作为订单卖方的神州数码账户,此过程无需支行人员操作,完全由系统自动处理。

“从产品角度来说,线上业务和线下业务并没有太大变化,但是从线下到线上出现渠道变化后,供应链金融在贷前、贷中和贷后就会有不同变化。”上述北京银行相关人士说,线下供应链金融业务,从企业提交申请材料到银行进行贷前尽职调查、资料审核到放款,要经过多级审批,尤其是异地贷款还涉及到异地下户、双人下户,整个流程最快也得一两个月,很难满足中小微企业贷款“短、频、急”的需求。

而由于融资全流程都通过互联网来实现,北京银行线上供应链金融产品“科技链”可以实现7天、24小时的全天候服务。与神州数码建立合作关系的分销商和代理商多达12万家,经常发生业务往来的有近3000家。线上供应链金融模式不断复制,可以向神州数码上下游企业不断拓展。

线上供应链金融业务的开展,银行不仅要适应互联网技术变化,了解客户需求,继而赢得市场,与此同时,银行也在关注合作伙伴——企业供应链管理的现状。

“对于想尝试供应链金融的企业,应该建立和健全供应链管理组织,这很重要,供应链中的核心企业要做到放眼供应链全局去思考,要创造各方共赢的局面;同时需要加快供应链电子商务的应用以及加大对信息化技术的投入和支持,提升内部的信息化程度,而且还要关注诸如RFID、GPS、视频技术这类物联网技术。”上述平安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建议,企业主动加强以上方面的投入和应用,将极大降低整体运营成本,同时信息化水平的提高,也有利于银行金融服务的顺利介入。

“银行就是通过对信息交互工具和系统的运用,来提高信息透明度,解决银行信贷业务中一直备受困扰的„信息不对称‟问题,这样银行提供融资服务的风险得到了降低,银企间的合作意愿也就明显增强了。”上述平安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表示,这样企业的信贷地位就会提升,银行可更多地基于交易背景的真实性和过往的历史交易记录来为企业提供融资。

“牵手”第三方和电商

传统的供应链金融多以商业银行为主体,当银行供应链金融不断向线上延展和升级之际,随着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电商平台也加入供应链金融竞争当中,未来竞争将更加多元化。

随着互联网金融持续升温,目前在供应链金融领域已经形成两大“势力”:借助客户资源、资金流等传统信贷优势切入并开展业务的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以及凭借商品流、信息流优势帮助其供应商(经销商)融资的以阿里巴巴、京东商城、苏宁易购等电商为代表的实体供应链金融。

上述平安银行相关业务负责人指出,实体供应链金融的典型代表如阿里巴巴,以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延伸供应链金融,利用庞大的客户资源、海量的交易数据和信息技术手段实现了微贷业务的批量化生产,借助于电子商务平台提供无抵押、无担保融资。“贷前,根据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数据和第三方数据有效掌握平台中小企业经营情况;贷中和贷后,则通过支付宝以及阿里云这个平台监控商务交易状况、现金流,为风险提供预警。”

据了解,目前生意宝、苏宁云商、京东商城、敦煌网、亚马逊(316.01,-2.11,-0.66%)等电商相继涉足金融供应链,电商开始渗透到包括融资、银行、保险、担保、基金等金融领域,发展势头不容小觑。

今年8月,中小板电商上市公司网盛生意宝获准开展融资性担保业务,该业务属于“全程在线供应链金融”模式,突破以往电商与银行合作停留在拉客户的信息服务层面,生意宝旗下“网盛融资互联网金融服务平台”,则不仅帮助银行发掘、筛选、锁定目标客户,还将开展基于全程在线B2B交易的深层次业务合作。

此外,早在去年11月底,京东商城与中国银行北京分行签署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协议,京东商城供应链金融服务平台上线,双方向京东商城的合作供应商提供金融服务,具体服务内容包括应收账款融资、订单融资、委托贷款融资、协同投资、信托计划等。

“第三方支付机构和电商在某些业务领域给银行造成冲击甚至是„蚕食‟银行业务,但在某些业务领域却又是合作大于竞争。尤其是这两年我们线上供应链金融与第三方支付、电商的合作过程中是获益方,双方互通有无,我们更多基于第三方支付和电商的物流、商流平台拓展银行的目标客户。”上述北京银行产品部人士说。

与银行从资金流切入供应链金融不同,电商或第三方支付机构从商流切入供应链金融,两者优势和路径各不一样,现阶段电商需要银行提供资金和融资服务,而银行为规避融资风险,逐渐依托电商网络及相应的技术平台来严格控制企业相应的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因此现阶段在供应链金融领域,银行与电商、第三方支付机构并非“你死我活”的角斗关系,企业、银行、电商之间却正在上演一场“三角恋”。

在银行看来,数量庞大的客户规模以及由此衍生的大数据是第三方支付机构、电商能与银行“议价”的筹码之一。比如京东商城现有超过1万家供应商,即使有些大型供应商有着健康的资金流,但也可能在短期内存在融资需求。此外,第三方支付机构以及电商等凭借巨量沉淀资金、上游供应商与下游消费者的不断扩容与数据库积累,为线上信用体系建设奠定了厚实的基础。

出于未来占领市场的考虑,越来越多的银行希望在互联网金融创新的下一个阶段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获得更多的客户数据资源。

实际上,物流配送流程电子化,电子商务的迅猛发展,为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电子化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据了解,北京银行已经提出“一网一链”战略目标,计划推出“网络供应链”品牌及第三方支付、电商、批发零售等行业方案。

上述北京银行产品部人士介绍称,在与第三方支付机构以及电商合作时,银行比较看重第三方支付以及电商平台上的核心客户要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内部信用体系、管理系统等要较为完善。“另外还看重核心客户的可带动性。与第三方支付、电商合作不光是看他们让银行迅速扩展中小企业客户,还要看他们带动其他银行业务的前景。银行与第三方支付、电商的合作,更看重批量的供应商能给银行后续带来深度合作,比如流水资金沉淀等。”

电商平台

京东商城现有超过1万家供应商,京东供应链金融服务的贷款利率在基准利率基础上上浮10%~30%。年利率在7%~8%左右,而业内小贷普遍年利率约为20%。

企业

150多家大企业采用平安银行线上供应链金融服务,支持3400家上下游配套企业获得供应链融资。

银行

北京银行供应链客户数突破2500户,较年初新增600余户;供应链销售额突破1000亿元,同比增幅超过20%,实现供应链中间业务收入近1.2亿元,同比增幅109%。

申银万国的统计显示,仅2012年的供应链金融融资规模就为6.9万亿元,增速约为20%。

第四篇:【征文】与曹操的跨时空对话

与曹操的跨时空对话

鲜花簇拥的大庭院。

一位将军模样的人在悠然地整理花草,双鬓微霜,却遮掩不住“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豪情壮志。

泛黄的书张,有淡淡硝烟气息在扩散,隐隐约约能听到如海潮般汹涌的滚滚疾驰的马蹄声与杀戮的咆吼。这是我最珍爱的《三国》,是在我重返三国的时光机,它载着我倒流时光,与曹孟德倾谈。

我踏进花雕石砌的拱门,他见我进来了,命随仆退下,随仆低头道诺。庭院里的小石桌上,我面前的茗茶逸出淡淡清香。

“你只是一介奸臣,盗用政令,发动汉皇朝内乱,何谓英雄也!”对话的开始,我丝毫不畏惧。曹操的奸诈与自私,在我心中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

“孤从一个起初只有五千人马的小小地方军阀,历经几十年的东征西讨,除圆熟,破吕布,灭袁绍,定刘表,统一北方的大片土地,坐拥百万军队,岂谓狗熊之辈乎?”

他平和地回答。眼前的他,我看不出奸佞狡猾,反而是一种历经百战、看尽输赢、淡定自若的王者风范。

是我阅历太浅,还是他城府太深?他是曹操,是《三国》中的反面。

“自古以来,但凡成大事者无一不是没有贤良辅助,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然而曹丞相嫉妒英才,‘宁教我负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负我’的思想,亦可称作英雄乎?”我质问道。

“此言差矣。当年关云长归降魏军,隔些时日却又执意回去刘营,云长乃精忠人才,是难得的将领,若孤小肚鸡肠,为何不将他杀掉,免除后患,大挫刘备之军?”

“美髯公千里走单骑,汉寿候五关斩六将。此六将,不正是曹大人对关羽的乘害之心么?”我话如箭射。

“胡言!孤派六将,仅想挽留云长。这六名大将,洛阳太守韩福,牙将孟坦,东岭关孔秀,汜水关卞喜,荥阳王植和滑州秦琪,均是孤之心腹,均是能人之辈,却丧身于云长利剑之下,遭受如此损失,本王心如刀割!夏侯惇忠心耿耿,私自前往追杀云长被孤召回。只因关云长乃英雄豪杰,不应湮灭。曹营宁可多一个对手,也不做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之事!”

曹操言语掷地有声,我不由地颤栗。

何谓英雄?在那诸侯群起,四方割据的乱世之中,血洗河山,出生入死。

何谓英雄?大度泰然,胸怀激荡日月,识英雄重英雄。

合上《三国》,周围是平静的四壁,我结束了跨越一千七百四十五年与曹操的对话。而那英雄的言行,却还在我心魂上絮绕。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我低吟着那首《临江仙》。

第五篇:建材家居终端的跨界与创新

5月25日,由建材家居行业冠军智囊团——联纵智达管理咨询集团及其营销首脑文化传媒共同举办的“2013建材家居行业终端跨界与创新营销首脑峰会”,在上海联纵智达大厦成功召开。本次峰会聚集了中国营销领军人物联纵智达总裁何慕、九牧卫浴营销总经理张彬、东鹏陶瓷副总裁梁慧才、金可儿中国区董事总经理王珏、安信地板经销部总经理彭勇华、飞雕集团副总纪继俭等行业大佬与专家。联纵智达建材家居事业部总经理贾同领先生就“建材家居终端的跨界与创新”主体与与会嘉宾进行了分享。

建材家居终端的跨界与创新(1)

文/联纵智达家居事业部总经理、联纵智达研究院建材家居研究中心主任 贾同领

引导语:

2012年,金色十月,联纵智达家居事业部与东鹏瓷砖牵手,服务内容是为期8个月的单店营业力提升项目。之所以服务这个板块,原因也很简单:在目前房产调控、市场低迷的大环境下,企业“渠道为王、终端制胜”,希望通过建设旗舰店、大店、体验店等来拉拢人气、彰显品牌形象;然而店租、装修等终端成本急剧上升,建材市场又门可罗雀、人气越来越淡……两者之间的矛盾,使得终端越来越难以盈利。如何系统提升单店的营业能力,是每一家以单店为主导销售模式的企业所必须关注的。不过本文不是论述如何做单店销量的提升,而是在服务该项目时,笔者也在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实体终端应该开在哪里,一定要在传统的建材家居商圈吗?一定要单独开店吗?未来家居建材终端将走向何方?……

所谓传统建材家居商圈的概念,即是大多消费者在购买建材家居产品时,首先想到要去的场所。一般包括以下几类:

1、建材家居商城,如全国的红星美凯龙、居然之家,以及其他地方品牌等;

2、建材家居超市,如百安居、宜家家居等;

3、建材市场,各类建材家居产品集中销售的区域,比上述市场较为简陋;

4、建材家居街边店,沿街的一些自然形成的比较集中的建材家居销售场所。

终端的跨界与创新是个与时间相关的话题,因为终端在“新生”时,开始是属于跨界或创新,一旦形成一定的市场氛围或消费者已经对该购物终端习以为常时,终端慢慢就不是创新了,或者不是跨界了,变成了一种新的必备渠道或终端的补充形式。比如前几年兴起的化妆品、日用品进药店,现在变得司空见惯了,特别是社区型药店,大米甚至都在其中销售。开始的加油站,除了加油别无其他,慢慢的,联合便利超市兴起了。时至今日,在混搭、跨界日益流行的今天,产品渠道或者所谓的商圈概念越来越模糊,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交融的时代来临。

下载青年亚文化研究的本土色彩与跨界对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青年亚文化研究的本土色彩与跨界对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纸媒创意广告跨界思维与发展趋势

    纸媒创意广告跨界思维与发展趋势 《中国报业》杂志与您探讨报业的现状与未来 摘要 本文分析了近三年来国内外纸媒的创意广告,“跨界”正成为广告创意的新趋势:从传递信息到提......

    互联网金融本质、创新与保险跨界融合

    互联网金融本质,创新与保险跨界融合 ——冯维存在永诚一百战略发布会上的讲话 非常高兴能参加此次峰会,与各位同行志士共同探讨和交流有关互联网金融行业的一些心得体会,如果......

    构建跨界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实践研究论文[5篇材料]

    跨界教师学习共同体是教师跨界学习的新载体,其创新机制和知识共享模式,为教师突破专业束缚、打破固有思维、拓宽知识结构、提升内在素养和创新课程改革提供了无限的可能。教师......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跨界治理研究

    区域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跨界治理研究 ——基于武汉城市圈基本公共服务的实证分析 文章来源: [作者:孙友祥] 发布时间:11-03-28 15:29:48 40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得到......

    基于“跨界合作”的工业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项目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跨界合作”的工业设计专业大学生创新项目教学模式研究 摘要:在工业设计专业的大学生创新项目中,“跨界合作”的教学模式被应用于创新项目的申报及实施过程中,学生们通过......

    市长与青年企业家真情对话方案

    市长与青年企业家真情对话活动方案 (征求意见稿)一、活动宗旨 加强政府与企业界的交流沟通,了解企业发展需求,优化投资环境,激发更多的企业界人士特别是青年企业家在河源投资置......

    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在跨界的思考与实践中成长

    骨干教师培训心得体会:在跨界的思考与实践中成长 “祖国十月红似火,首都师大汇精英;科学发展聚力量,XX职教齐分享”。带着学校的信任和嘱托,带着自己的向往和渴望,我参加了XX市中......

    色彩与文学的关系问题研究大全

    色彩的形成及其与文学的关系研究 摘要:关于色彩的研究由来已久,其结果也相当丰富。从美术学的角度来说,色彩概念在绘画范畴中,古今中外都曾有多部专著广泛深入地探讨过。在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