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重点中学2018年中考内部一轮复习教案第12课时现代通信

时间:2019-05-14 19:23:3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广西桂林市重点中学2018年中考内部一轮复习教案第12课时现代通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广西桂林市重点中学2018年中考内部一轮复习教案第12课时现代通信》。

第一篇:广西桂林市重点中学2018年中考内部一轮复习教案第12课时现代通信

第12课时 现代通信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通过学习,了解电话是怎样把信息传递到远方;了解电话交换机的应用;了解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的基本区别。2.通过学习,了解电磁波的产生和传播,知道光是电磁波,电磁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3.通过学习,了解无线电广播、电视和移动电话的工作过程。

二、能力目标:通过对本章知识的复习,提高学生的综合概括能力。

三、德育目标:通过了解物理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提高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教学重点:信息的传递。

教学难点:对知识的梳理和理清解答问题的思路,掌握解题方法,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结构

二、精典例题

例1:电话话筒里的碳精片和碳粒相当于一个 A.开关 B.变阻器 D.电磁铁 C.电磁继电器

分析:从构造来看,话筒里有一个金属盒,里面装满了碳粒,上面盖有一个碳精薄片,碳粒之间的接触不紧密,它们的整体电阻随碳精薄片压紧的程度而改变,当人们对着话筒说话时,声波使薄片振动,薄片忽松忽紧地挤压碳粒,使电阻忽大忽小地变化,在电路中就产生了随声音的振动而强弱变化的电流,所以话筒里的碳精片和碳粒相当于一个变阻器。答案:B 例2:关于电磁波,下列说法哪些正确 A.真空中的波速小于光波

B.真空中电磁波的传播速度与电磁波的频率无关 C.真空中频率高,电磁波的波长短

D.在波形上两个波谷之间的距离等于电磁波的波长

[分析]由于真空中不同频率的电磁波的波速都是相同的,都等于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3×10 m/s,所以选项A错,B对。由于波长、波速、频率三者间的关系式:c=λf,频率高,波长短(波速一定时),所以选项C正确。在波形图上相邻的两个波谷(或波峰)间的距离等于电磁波的波长,而选项D中没有指出是“相邻谷间的距离”,所以选项D是错误的。答案:BC 例3:能把声音和图像转化为电流的装置分别是 A.耳机和摄像机 B.话筒和摄像机 C.话筒和显像管 D.耳机和显像管

[分析]话筒能把声信号变成电信号;耳机是把电信号变成声信号;摄像机把图像变成电信号;显像管把放大的图像信号还原成图像,所以选项B正确。答案:B 例4:下列通信工具中,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的是 A.卫星电视 C.公用电话 B.有线电视 D.雷达通信

8[分析]有线电视和公用电话都是用电线来传递信号,所以选项B、C不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的。卫星电视机、雷达通信都是利用电磁波传递信号,所以选项A、D正确。答案:AD 例5:无线电波的波长范围为50~100 m,试求短波段所对应的频率范围。

[分析]本题已知波长范围,要求频率范围,可根据v=λf求出波长为50 m和100 m对应的频率值。已知:λ1=50 m,λ2=100 m,v=3.0×10 m/s 求:f1=? f2=? 解:根据v=λf可得f=

8v 3.0108 m/s6f1==6×10 Hz=600 kHz 150 mv3.0108 m/s6f2==3×10 Hz=300 kHz 2100 mv答:短波所对应的频率范围是300~600 kHz。●活动与探究

[课题]从波形图算出其频率和波长

[内容]如图是某电磁波在10 s内传播的波形图,请在图中标出一个波长的长度,并算出其波长和频率。-

5[过程][师]我们已经知道波长、频率、波速之间的关系,那么怎么才能根据所给的图计算出波长、频率呢?要想计算出来,就必须知道如下知识: 1.频率是每秒内电流振荡的次数。

2.波长:电流每振荡一次,就会出现一个波峰(或一个波谷),相邻波峰或波谷的距离为波长。3.从图中可以看出有三个波峰:故 f=振荡次数3次5=3×105Hz 时间10 sv3108 m/s34.根据v=λf可得:λ==10 m

f3105 Hz[结果]频率是3×10Hz,波长是10 m 53

第二篇:广西桂林市重点中学2018年中考内部一轮复习教案第17课时压强

第17课时 压强

【考点聚焦】

1.知道压力的概念,理解压强的概念。2.理解液体内部压强的规律和公式。3.知道连通器的原理。

4.知道大气压强的现象、大气压强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5.知道在温度不变的情况下,一定质量的气体的压强跟体积的关系。【呈现形式】

这部分知识是初中物理力学部分的一个重要知识点,中考考查中的小综合试题可能会与这部分知识有关,例如压强和浮力的小综合,压强与简单机械之间的小综合等等,因此,呈现的形式也会是多样化的,涉及到的题型会遍及中考常见的所有题型,特别是近几年的科学探究性试题都设计到这部分知识。

【知识结构】

这部分知识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部分:固体压强、液体内部压强、大气压强

一、固体压强

1.压力:把垂直压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做压力,压力的特征:

(1)压力产生的条件是物体之间相互接触且发生挤压,物体发生形变。(2)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物体的受力面指向物体内部。

(3)压力的作用点在被压物体的受力面上,一般在接触面中心。

(4)压力的大小可由物体的平衡条件和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这些规律来确定。2.压强:衡量压力的作用效果。计算压强的公式p=F/S,单位:帕斯卡(Pa)3.液体内部压强及其计算公式

(1)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a.液体由于重力的作用,对支撑它的容器底产生压强;b.液体没有固定形状,具有流动性,对阻碍作用它流动的容器壁产生压强;c.液体内部由于各相邻部分之间的挤压,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2)液体压强的特点和规律

a. 液体对容器底和侧壁都有压强,液体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

b. 液体的压强随深度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液体向各个方向的压强相等。c. 不同液体的压强跟它的密度有关。

(3)液体压强的公式:p=ρgh,从公式可以看出,液体的压强只跟液体的密度和液体 的深度有关,而跟液体的质量、重力、体积以及容器的形状、底面积无关。

4.连通器与船闸

(1)连通器:上端开口、下部相连通的容器叫连通器。如果只有一种液体,在液体静止不流动的情况下,连通器的容器中的液面总保持相平。

(2)连通器的应用:a.船闸;b.茶壶、锅炉水位计、过路涵洞、乳牛自动喂水器。5.大气压强及托里拆利实验

(1)大气对浸没在它里面的物体的压强叫作大气压强,大气压强产生的原因是空气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且能够流动,因而空气对浸在他里面的物体产生压强。

(2)托里拆利实验是最早测得大气压值的实验,该实验测得的大气压的值是760mm高水银柱。【方法提示】

1. 重力与压力的区别

(1)重力是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施力物体是地球,受力物体是地面附近的一切物体。

(2)压力是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是由于物体间的挤压形变而产生的,施力物体是施加压力作用的物体,受力物体是被压物体。

(3)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压力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撑面,由于物体支撑面有不同的方向,所以压力也有不同的方向。

【例题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压力是由于物体重力引起的 B.物体对支撑面的压力总等于重力 C.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必存在压力 D.压力的方向不一定竖直向下

【解析】重力可以产生压力,但压力并非都是有重力产生,故A是错误的,压力与重力的大小并无直接联系,只有当物体在水平面上,且在竖直方向只有重力与支持力,且处于平衡状态,此时压力大小与重力大小相等。故B错。若两物体相互接触,而无挤压作用不产生压力,因此C错,正确答案应为D。

2.灵活运用压强公式进行计算

(1)利用p=F/S计算固体压强的关键是确定受力面积,解题时,要抓住“受力”二字,分析物体表面到底有多大面积受到压力作用,而不能取任意的一个面积代入。

(2)解题的思路:①根据物体平衡条件和物体间相互作用规律求出压力F;②确认受力面积S;③再根据公式p=F/S求出压力对受力面的压强,要特别注意压力和重力的区别。

22【例题2】芭蕾舞演员体重为475N,每只脚掌面积为150cm,表演时足尖与地面的接触面积为9.5cm;大象的体42重为6×10N,每只脚掌面积600cm。求:

(1)芭蕾舞演员足尖着地表演时和大象四脚着地时各自对地面的压强。

4(2)芭蕾舞演员和大象是否都能在冰冻的河面上行走?(封冻河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3.4×10Pa)【解析】

5(1)芭蕾舞演员表演时足尖对地的压强:P1=F1/S1=G1/S1=5×10Pa

5大象四脚着地时对地的压强:P2=F2/S2=G2/S2=2.5×10Pa

4(2)芭蕾舞演员行走时单脚着地,其对地压强:p2=F2/S2=3.17×10Pa 4且P2<3.4×10Pa 芭蕾舞演员能在封冻的冰面上行走

5大象行走时两只脚着地,对地压强:p3=F3/S3=5×10Pa 4且p3>3.4×10Pa 大象不能在封冻的冰面上行走。

解答该题时,要求能够正确运用压强的概念、定义、公式。第二问,判断“人和动物”行走时有几只脚着地”,需要平常细心的观察和体会。

3.公式p=F/S和p=ρgh的综合运用

2【例题3】如图1所示,放在水平面上容器内装有质量为1kg的水,若水深h=18cm,容器底面积S=50cm,不计容器的质量。

求:(1)离容器底8cm处有一个A点,A电处受到水的压强和方向;(2)水对容器底的压力和压强;(3)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

【解析】本题将液体压强与固体压强知识综合联系起来,考查学生是否弄清液体

图1 压强和固体压强的区别求水对容器底

部的压力和压强是液体压强的问题,求液体的压力,压强,应先求出水对容器底的压强,再求水对容器底的压力。求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属于固体的压力、压强问题。求固体的压力、压强,应先求出它对桌面的压强。

(1)hA=18cm-8cm=10cm=0.1m 3pa=ρ水ghA=1.0×10×9.8×0.1=980(Pa)

3(2)水对容器底的压强:p=ρ水gh水=1.1×10×9.8×0.18=1764(Pa)水对容器底的压力:F=p水S容=1764×50×10-4=8.82(N)(3)容器对桌面的压力F′=G水+G容,由于容器质量忽略不计所以F′=G水=m水g=1×9.8=9.8(N)容器对桌面的压力p′=F′/S容=1960(Pa)当遇到容器形状是规则的柱形,可以灵活运用公式p=F/S与p=ρgh解决问题,液体对容器底部的压力就等于液体的重力,即F=G,可以利用液体的压强公式:p=F/S进行分析或计算。

4.连通器的应用

【例题4】如图2所示,容器A、B内盛有液面在同一水平面的清水,用带有阀门K的斜管将两容器相连,当将阀门K打开时水将 流动。(填“会”或“不会”)

【解析】本题考查连通器的原理,题中要求判断斜管中的水会不会流动,这要取决于阀门两侧水对阀门的压力,哪侧压力小就往这侧流动。若压力相同,水就会不流动,阀门处于清水内部,且两侧受力面积相同,本题又转化为阀门两侧所受水的压强问题,即是液体内部压强的问题。

设想斜管中阀门处换用一竖直的“水片”,“水片”两侧承受

着容器A、B中水产生的压强pA和pB,比较这两个压强的大小,便可以判定水的流动情况。图2 答案:不会 5.托里拆利实验与大气压强

【例题5】在托里拆利实验中,要使管中的水银的长度增大一点,可以采用 〔 〕 A.将玻璃管向上提一提 B.将玻璃管向下插一插 C.给水银槽中再加些水银 D.将玻璃管倾斜一点

【解析】托里拆利实验中,玻璃管中的水银柱的竖直高度所表示的压强相当于当时的大

气压强。如果外界大气压不变,那么水银柱的竖直高度也无法改变,因此A、B、C三种做法不能影响管内水银柱的高度,在竖直高度一定的情况下,要想使水银柱的长度增大一点,只有让水银柱倾斜一点,应选D。

解此题应抓住托里拆利实验的本质――大气压支持着水银柱,就能准确地判断出外界大气压不变,则其管内水银柱高度也不变。如果“把玻璃管换粗一点”,“管内混有少量空气”、“在管的顶端或侧壁扎个小孔”?情况又会怎样?

【对应训练】

1.载重汽车的轮子比普通汽车的轮子多,轮胎比普通汽车的轮胎宽,这是为了增大,减小对路面的。

2.拖拉机的履带有一块块的金属板连接而成,每块金属块上都有一两条凸起的棱,金属板的作用和物理原理

,凸起的棱的作用和物理原理是。

3.如图3所示,瓶中水从小孔A、B流出,说明液体对容器的 有压强,从B孔射出的水喷的更急,说明液体的压强随 增加而增大。图3 4.将杯子里装满水,用纸片把杯口盖严,按住纸片,把杯子倒过来,放手后,纸片不会掉下来,杯子里的水也不会流出来(如图4甲所示),这表明。把杯子放于如图4乙、丙所示位置,纸片都不会掉下来,这说图4 明。

5.大气压会随高度变化而变化。青藏高原的大气压比内陆盆地的大气压。登山运动员把气压计从高山顶上拿到山脚下时,气压计的读数将。

6.物体A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如图5所示。若把A稍微

向右水平移动,则A对桌面的压力F、压强p的变化情况是 〔 〕

A.F变大,p变小 B.F不变,p变小 C.F不变,p变小 D.F变大,p变小

7.游泳的人潜入水中后,由于水对耳膜的压强作用,耳朵会有胀痛的感觉,下列说法正 图5 确的是 〔 〕 A.潜入水中越深,胀痛的越厉害

B.在同一深度,耳朵向着水面下,比向着水面上,胀痛的感觉要好一些

C.在水中身体竖直向上时,左右耳朵都不感觉胀痛,因为两侧的压强都抵消了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8.在冬季,剩下半瓶热水的暖水瓶经过一个夜晚后,第二天拔瓶口的软木塞时护觉得很紧,不易拔出来,其主要原因是 〔 〕 A.软木塞受潮膨胀

B.瓶口因温度降低而收缩变小

C.瓶内气体温度降低而把瓶塞吸住

D.瓶内气体因温度降低而压强减小,大气压把瓶塞压紧

9.氢气球升到高空时会破裂,其主要原因是 〔 〕 A.高空温度低,橡皮膜的耐压能力减弱

B.高空中大气压变小,球内气压比外界气压大得多,将气球胀破 C.高空大气压较大,将气球压破

D.高空温度较低,球内气压较大,将球胀破

2-42 10.小华往墙上按图钉。已知图钉帽的面积是1cm,图钉尖的面积是5×10cm,手指对图钉帽的压力是20N,求图钉尖对墙的压强和手对图钉帽的压强。

11.今年夏天,爸爸带着小亮第一次去海边游泳,当小亮由浅水处往水的深处走时,感到胸口越来越闷,他问爸爸有没有这种感觉,爸爸说也游,并问他这是什么原因,你能帮小亮回答这个问题吗?

12.2003年5月13日,中央电视台播出一则新闻,我国最新生产一种专门用于运送SARS病人的救护车,救护车的驾驶室不仅与救护舱隔离,保障驾驶员不受感染,而且救护舱形成了一个负压区(即气压小于大气压的区域)。请你解释一下:救护舱形成负压区的目的是什麽?可以采用什么方法实现这个目的?

第三篇:2012中考历史一轮复习现代文化和社会生活教案

2012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现代文化和社会生活

复习目标:

[识记]知道“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等标志性成果,以及“863”计划的制定。

[理解]以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应用为例,说明信息技术在促进我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了解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普及和高等教育迅速发展的史实,认识教育发展在“科教兴国”战略中的地位。

以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的变化为例,说明改革开放对人们生活方式所产生的影响。

复习时数:一课时

一、科技成就

1、“两弹一星”的成功研制:

(1)1960年11月,成功发射第一枚近程导弹“东风一号”。(2)1964年10月,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打破了美苏核垄断。(3)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真正跨入核大国行列。(4)1970年4月,第一颗人造地球卫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5)1975年成功发射第一颗返回式卫星。

(6)1984年第一颗通讯卫星被成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7)1999年成功发射第一艘无人飞船“神舟一号”。(8)2003年10月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9)2005年10月“神舟六号”首次将两名宇航员同时送上太空。两弹一星:导弹、原子弹、人造地球卫星。两弹元勋邓稼先、火箭专家钱学森。

嫦娥一号(2009年3月1日)、神舟七号(2008年9月25日)

2、“籼型杂交水稻”的培育推广:

1973年袁隆平在世界上首次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东方魔稻”。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2001年袁隆平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3、信息技术的发展应用:

(1)1958年,我国第一台小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问世。

用心

爱心

专心

(2)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向大规模集成电路过渡。

(3)1983年“银河Ⅰ型”巨型计算机研制成功,运算能力达每秒1亿次。(4)90年代相继研制出“银河Ⅱ型”和运算能力达每秒百亿次的“银河Ⅲ型”。(5)2002年联想推出每秒运算能力万亿次的超型计算机,接近世界先进水平。(6)“华光激光照排系统”为汉字印刷告别铅字开辟了通途。

4、“863”计划的制定:

(1)1986年3月,王大珩、王淦昌、杨嘉墀、陈芳允四位老科学家提出。(2)邓小平批示《中国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纲要》被命名为“863”计划。

(3)内容7+1。《纲要》选择生物、航天、信息、激光、自动化、能源、新材料7个领域作为重点,1996年又将海洋高科技列入其中。

二、改革发展中的教育:

1、教育事业的发展:

(1)旧中国,文盲占全国人口的80%,学龄儿童入学率只有20%。(2)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人民教育制度,大力发展教育事业。(3)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国家制定了“科教兴国”的国策。

(4)1986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9年希望工程出现。(5)2000年,全国基本实现普级九年义务教育。

三、文艺和体育事业的发展:

1、文学艺术的繁荣:

(1)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建国后)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2)成就:

①优秀小说:《青春之歌》、《红岩》、《芙蓉镇》、《平凡的世界》

②戏剧艺术:昆剧《十五贯》、歌剧《洪湖赤卫队》、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现代京剧《红灯记》、话剧《茶馆》。

③绘画音乐舞蹈:绘画作品《开国大典》、钢琴协奏曲《黄河》、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④电影电视:电影《南征北战》、《红高梁》;电视《四世同堂》、《西游记》。

2、中国成为体育强国:

(1)解放前被讥为“东亚病夫”。

用心

爱心

专心

(2)1995年,国家颁布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号召人们“加强身体素质锻炼”。(3)我国竞技体育水平提高迅速,已成为世界体育强国。

(4)2008年,29届奥运会在我国举行,我国取得51枚金牌,世界第一。

四、日新月异的社会生活。

1、日常生活的变化:

(1)衣:①新中国成立时,人们的服装还保留着民国时期的式样。

②50年代中后期,人们生活改善,年轻姑娘穿起色彩艳丽的衣裙(买衣凭布票,色调、样式单调)。

③改革开放以来,服装面料、花色、款式多样,年轻人穿着追求个性,时装表演争奇斗艳(物质丰富,思想开放,衣着丰富多彩)。

(2)食:①解放后,大部分饮食结构仍然单一(食物匮乏、单调、营养严重不足)。

②改革开放以后,食品日益丰足,饮食结构发生变化,主食消费比例下降,肉食、副食和果品比例逐渐增加(营养均衡,粗细搭配)。

(3)住:①解放初,居住条件差(城市面积狭小,农村有的还住草棚)。

②如今人均居住面积扩大,楼房增多,室内装修和居住环境明显改善。

(4)行:①解放初出行条件差,主要靠步行,少量的自行车。

②现在自行车、摩托车常用,小汽车大量出现,铁路、公路和航线增长较快,旅游人数增多,私家车越来越多。

(5)用(日常消费):

①老三大件:缝纫机、自行车、收音机(手表、照相机)。②新三大件:彩电、冰箱、洗衣机(空调、热水器、电脑)。20世纪以来,我国在整体上进入小康社会。人们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都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

2、就业制度的变化:

(1)打破铁饭碗,不吃大锅饭,废除终身制。实行聘任制和劳动合同制。(2)取消大学毕业生统分制度。建立人才市场,采用上岗资格制度。

3、社会保险制度逐步建立: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保障制度逐步建立并完善。(2)20世纪80年代末,我国职工医疗保险制度开始改革。(3)1998年,全国城镇建立统财结合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

用心

爱心

专心)建立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兴办社会福利院。用心

爱心

专心(4

第四篇: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12讲 辛亥革命教案 新人教版

第12讲 辛亥革命

课时名片

课标要求: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

考纲明示:辛亥革命。

[主干知识 理一理] 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武昌城内新军工程营的革命党人率先起义,攻占楚望台军械库。12日,占领武汉三镇。

4.结局: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

[拨云见日 想一想] 1.《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孙中山在充分考察西方民主政治的基础上颁布的,结合其内容论证上述观点?

试 答

提示:主权在民体现了西方民主的基本特征;三权分立制参照了美国;责任内阁制效仿了英国。

2.可以说辛亥革命结束了我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吗?

试 答

提示:不可以。因为封建制度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的综合性概念。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只是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没有结束我国的封建制度。

3.构建一个关于辛亥革命的知识导图。

试 答

提示:

4.中华民国政权与清王朝有何本质区别?

试 答

提示:清王朝与中华民国政权的本质区别在于清王朝是封建君主专制政权,中华民国是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的建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史论要旨 背一背(先填后背)](1)辛亥革命是中华民族危机加深、中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的产物。因而辛亥革命是一次更具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辛亥革命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民主共和制度、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等,反映了中国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推动了中国的政治民主化进程。

(3)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也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

Step1 微考点——图文证史深化

微考点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政治原则 WEIKAODIAN ①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中华民国②人民一律平等,无种族、阶级、宗教之区别。

人民有保有财产及营业之自由;③人民得享有人身、居住、财产、言论、出版、集会、结社、通信、信仰等自由。

④“中华民国之立法权,以参议院行之”;“临时大总统代表临时政府,总揽政务,公布法律”;“法院依法律审判民事诉讼及刑事诉讼”。

⑤“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国务员于临时大总统提出法律案、公布法律及发布命令时,须副署之”。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思考 史料反映出《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了什么政治原则?

试 答 史料解读:①反映了主权在民;②体现了国民平等;③反映了公民自由;④反映了三权之间分立制衡;⑤反映了责任内阁制。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体现的政治原则

主权在民;自由平等;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制。

Step2 综合点——总结升华提能

综合点1 运用多元史观评价辛亥革命 ZONGHEDIAN

[要点整合]

[针对训练] 1.[2015·保定摸底]黄炎培在《我亲自经历的辛亥革命》中说:“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所有卑贱、颓废、放荡行为,有些少了,有些完全消灭了。……总之,辛亥革命无数头颅换得来的,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材料中黄炎培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A.改变了中国的社会制度 B.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C.社会生活领域出现重大变化 D.促使中国教育的近代化

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信息“社会风俗人心,从某些部分看来,辛亥以后和以前大大改变了”“除推翻封建帝制以外,广大民众的体格、品格相当提高了”可知,作者认为辛亥革命的主要意义是使风俗人心变化,民众体格、品格提高,故C项正确。

综合点2 正确理解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ZONGHEDIAN

[要点整合] 1.“成功”的革命

(1)它推翻了清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2)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对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作了明确的规定,反映了辛亥革命的成果。

(3)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

(4)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中外反动势力对民族资本主义的束缚和压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对此后的民族解放事业和其他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有着巨大的鼓舞作用。

2.“失败”的革命

(1)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所窃取,而袁世凯是一个军阀,又是一个帝国主义扶植的新的代理人,为建立专制统治,不惜出卖民族利益。

(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没有完成,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针对训练] 2.[2015·黄冈中学模拟]1935年林语堂曾痛心疾首地评论道:“1911年的革命不过在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它不过是粉碎了一个皇权,而剩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此评论()A.全面否定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 B.认为辛亥革命基本实现了三民主义 C.为辛亥革命不彻底而深感惋惜 D.强调革命未根本改变中国社会性质 答案 C 解析 “种族革命上获得了胜利”说明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留下了一堆毁垣碎瓦和呛人的尘灰”说明存在一定的封建残余,故选C项。

Step3 名家评史解读

辛亥革命的悲惨结果可由以下因素来解释:组成官僚的知识分子,专心于儒家经典。……中国几乎没有借用国外东西的传统。尽管19世纪后半叶中国的确发生了变化,但其变化的速度远远落后于对西方作出反应的其他国家。部分人试图在中国建立从美国观察到的制度。由于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因此它们很快就在中国的政治现实面前土崩瓦解。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你的解读:

参考提示:本段材料从思想和政治视角说明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向西方学习的进程缓慢;照搬西方体制。但是其“他们建立的制度显然对中国人民毫无意义”观点值得商榷。虽然共和体制有名无实,人民没有获得真正的民主权利,但是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等进步性还是值得肯定的。

真题典例

1.[2015·北京高考]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洲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 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 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 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 答案 B 解析 本题考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太平天国运动未与西方文明相对接,更没有提倡民主自由思想,由此可排除A、C两项;剪辫与宗教信仰没有必然联系,可排除D项。本题正确选项为B项。

2.[2015·浙江高考]从刘邦“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到孙中山“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历史变迁,说明()A.专制与民主构成传统社会主要矛盾 B.民主共和取代君主专制是世界潮流 C.杰出人物对历史发展进程起决定作用 D.封建专制制度长期延续影响历史进程 答案 B 解析 刘邦主张“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是为了巩固刘氏天下的专制统治,孙中山主张“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是为了避免帝制的复辟。A项传统社会指封建社会,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A项与题干不符。C项“决定作用”的说法错误。题干强调的是从君主专制到民主共和的历史发展潮流,D项与题干主旨不符。故B项正确。

3.[2015·广东高考]课程的变化反映了时代的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 课程设置是学校教育制度(学制)的重要内容,在中国近代学制中,与经学相关的中小学课程设置经历了如下变化:

——据《中国近代学制史料》

结合材料,说明这一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要求:信息的提取准确,调动和运用知识合理,逻辑清晰。)答案 清政府学习西方进行改革,但仍坚持“中体西用”,1904年学制中儒学地位有所下降,但分量仍很重;1912年,封建帝制被推翻,中华民国成立,倡导民主共和,取消读经讲经课;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科学和新道德,五四运动反帝爱国,1922年新学制改修身课为公民课。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转型,考生务必从表格内容出发进行分析说明。

考向分析

(1)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一直是有争议的,因此创造新情境材料考查辛亥革命的功绩和局限性是近几年高考命题的重点。

(2)高考重视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物质习俗等角度来考查辛亥革命的背景、地位和影响。

仿真练习

1.[2016·横峰月考]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次日,即电告各省都督:“中华民国,改用阳历,以黄帝纪元四千六百零九年十一月十三日,为中华民国元年元旦。”下面关于孙中山改历改元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宣告了清朝统治的结束

B.含有“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思想 C.彰显了孙中山的共和观念

D.意在破除君主制度给人们的思想束缚 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此为中华民国成立的第二天,即1912年1月2日,根据所学可知,清朝统治结束于1912年2月12日,故A项不符合史实,是正确答案。

2.[2016·枣强模拟]《天朝的镜像》一书中描述:“无数中国人在1911年被革命的细菌所传染,并于一夜之间在没有具备任何新思想的情况下,变成了暴力反满和反君主政体者。革命党人发明的反满口号很快被大量中国人拾起。”这反映了辛亥革命()A.爆发的条件已经成熟 B.许多参与者具有盲目性 C.参与民众反对君主制 D.革命党人发动民众参与 答案 B 解析 “于一夜之间在没有具备任何新思想的情况下,变成了暴力反满和反君主政体者”反映了当时参加辛亥革命者的盲目性。故B项为正确答案。

3.[2016·陕西安康月考] “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下列言论与材料原意相近的是()A.“中国所以不可为者,由上权太重,民权尽失。废君统,倡民主,变不平等为平等。” B.“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须臾缓。”

C.“所谓立宪政体,所谓国民政治,果能实现与否,纯然以多数国民能否对于政治,自觉其居于主人的主动的地位为唯一根本之条件。”

D.“君权日益尊,民权日益衰,为中国致弱之根源。今日策中国者,必曰兴民权。” 答案 C 解析 由“要帝制不再发生,民主共和可以安稳……非先将国民脑子里所有反对共和的旧思想,一一洗刷干净不可”可知此材料在强调思想解放是民主政治的必要条件。A项在强调上权太重;B项在强调民权主义实行的紧迫性。D项在强调兴民权的必要性。只有C项在强调思想解放的重要性。故C项为正确答案。

第五篇:2013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一章 声现象(第一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第一章 声现象

一、单元复习目的

(一)知识和技能:

1、复习声音的产生、传播、声音的特性、噪声以及声的利用等基础知识。

2、使学生通过复习理解声音产生的条件、传播的条件、控制噪声的方法以及声音在生活实际中的利用等知识。

3、会利用声速及运动的速度等知识解答简单的回声计算题

4、熟悉中考在这部分的题型、热点考点的考查形式。

(二)过程和方法

1.通过复习和归纳,学会梳理知识的方法。

2.通过复习活动,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问题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生活中物理现象和物理原理。

二、重点、难点: 重点:声音的产生和传播的条件,声音的特征,防止噪声的途径。其中尤以声音的产生条件、声音的三个特性、噪声的控制为热门考察对象。

难点: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分,超声波、次声波的危害及在生活中的应用。

三、复习内容

本章讲述的是一些声学的初步知识。讲述的内容有声音的发生的传播、音调、响度和音色,以及噪声的危害和控制。本章的重点是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它是解释各种声现象的基础。

四、知识梳理

五、教学课时: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复习引入

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人们通过语言来交流思想,表达感情。优美动听的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性情,给人以美的享受。令人生厌的噪声分散人的注意力,影响工作,妨碍休息,甚至影响人的健康。各种物体的共振现象及其应用是中国人在声学上大量发现之一。课本阅读材料中提到的天坛里的回音壁、三音石、圜丘也都是古代中国人利用声学原理创造出来的奇迹。

二、基础练习

做下面一组填空题。

⒈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的传播必须依靠介质。⒉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快,真空不能传播声音。

⒊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跟原声区分开;如果不到0.1秒,回声和原声混在一起,使原声加强。

⒋乐音特征是:音调,响度,音色。其中音调跟发声体的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声源与听者的距离有关系。

⒌噪声减弱的途径有:在声源处减弱_,在传播过程中减弱_,在耳朵处减弱_。

三、复习过程:基础知识讲解(教师边讲基础边穿插基础题目练习):

1、声音的产生:

A、物体振动产生声音,振动停止,物体的发声就停止,但声音可继续传播。B、固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敲打门、桌子、人在楼层上走动等等皆可使固体振动发声。C、也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海水拍打海岸产生海浪声,又如著名的钱塘江大潮所产生的巨大的涛声。

D、气体振动产生声音的例子:子弹、炮弹快速穿过空气时产生的声音,秋风怒号。

2、声音的传播

A.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传声的介质有:空气(声波传播)、固体、液体(比较这几种物质传声速度、优劣)B.声速:是一个表示声音传播快慢的物理量,它的大小等于每秒内声音传播的距离。声速与物质的温度、物质的种类有关。一般而言,有v固>v液>v气。15℃空气中声音速度为340m/s。

3.人听到声音的条件:A.声源在振动发声.B.有传播声音的介质,如空气。C.听觉器官完好.教师简要讲述人耳的结构,着重讲清楚鼓膜(形成起振)、听小骨(放大震动)、听神经(传到声刺激产生的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形成听觉)这些部分的功能。

骨传导:人的头骨、颌骨等可接受声音刺激形成神经兴奋,并可把这些兴奋传递到听觉中枢形成听觉。(1)、例题分析

例题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相同 B、人说话是靠舌头振动发声的

C、只要物体在振动,我们人耳就能听到声音 D、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

例题2:如图甲所示,敲响的音叉接触水面能溅起水花,说明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产生的;如图乙,鱼儿能听见拍手声,说明______可以传播声音。例题3:关于“声速”,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回声的传播速度小于原声的传播速度 B.声音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最大

C.物体振动得越快,声音的传播速度越大 D.声音的传播速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无关 例题4:如图所示的这些现象说明: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_。

四、堂上练习

1、南音以其独特的民族风格和浓郁的乡土风情气息而被誉为中华民族艺术瑰宝,在闽南民间广泛流传。它的主奏乐器琵琶(南琶),弹奏时那缠绵深沉的琴声是靠琴弦 产生的;琴声是通过 传到人的耳朵的。

2、在“探究声音的产生”的活动中,同学们体验到了发声的音叉在振动、说话时声带在振动等一系列现象后,可运用 的方法得出结论:声音是由物体 产生的。

3.小玉爱听收音机,他发现收音机里的报时声“嘟、嘟、嘟„„”共有六响,从第一声到最后一声,前后间隔10秒钟,最后一响声调比较高。有一天,他听过手中收音机响过最后一响后,远处楼里又传来最后一响的报时声,这是为什么?

4.已知空气可以传播声音,请设计一个简易实验,证明固体也能够传播声音。请写出实验所需要的器材、实验步骤以及实验分析与结论。要求设计的实验其有可行性,要符合安全原则。

(l)实验器材:(2)实验步骤:

(3)实验分析与结论:

四、教学反思:

下载广西桂林市重点中学2018年中考内部一轮复习教案第12课时现代通信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广西桂林市重点中学2018年中考内部一轮复习教案第12课时现代通信.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