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产业技术开发专项申请报告[精选合集]

时间:2019-05-14 02:32:5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纺织产业技术开发专项申请报告》,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纺织产业技术开发专项申请报告》。

第一篇:纺织产业技术开发专项申请报告

申请报告是企业投资建设应报政府核准的项目时,为获得项目核准机关对拟建项目的行政许可,按核准要求报送的项目论证报告。

项目申请报告,是企业投资建设应报政府核准的项目时,为获得项目核准机关对拟建项目的行政许可,按核准要求报送的项目论证报告。编写项目申请报告时,应根据政府公共管理的要求,对拟建项目从规划布局、资源利用、征地移民、生态环境、经济和社会影响等方面进行综合论证,为有关部门对企业投资项目进行核准提供依据。

纺织产业技术开发专项申请报告

项目名称:

退、煮、漂一步法(棉印染)生物酶处理技术的开发

项目申报资金类别:

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

项目描述:

本项目符合国家重大产业技术开发专项“环境保护关键技术”中“清洁生产与低排放技术”。项目针对印染行业污染严重,以减量化(资源消耗和污染物产量)为目标,利用生物酶复配技术,将不同生物酶进行复配,制得具有退、煮、漂作用的复合酶,并研制相关助剂和优化工艺设计,将棉等天然纤维织物的退浆、煮炼、漂白三道染整处理工序采取一步法生物酶处理。项目研制的新技术,将大大缩短棉印染生产周期、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实现清洁生产、提高生产效率、提高面料品质,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显著。

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关键技术包括:1)适合酶处理的生物酶相容性技术研究;2)生物酶的复配技术研究;3)棉织物的退、煮、漂一浴加工适用生物复配酶的配套工艺技术的研究;4)生物酶活性检测以及在连续动态处理工序中生物酶含量和活性的检测等技术的研究;5)适用一浴处理设备或专用设备的技术要求的确定。

项目研究开发的一浴法生物酶处理技术,其处理效果将达到化学处理效果,但处理时间、温度、能耗等大大降低,产生的污水易于处理或经简单处理可以排放,用水量:比传统法减少40~50%;废液中盐的浓度:比传统法减少40~50%;BOD:比传统法减少60~80%;COD:比传统法减少60~80%。项目开发的技术,为纺织染整企业缩短工艺流程和生产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减少污水量,降低能耗,提高产品质量等方面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推广应用领域广,彻底改进传统的棉织物前处理工艺,其意义深远,市场前景广阔。

项目总投资:2108万元,其中:自筹资金:708万元,银行贷款:1000万元,申请国家资金:400万元。

第二篇:纺织产业发展情况汇报(2011)

纺织产业发展情况汇报

税郭镇党委、政府

税郭镇位于枣庄市东部,总面积69.1平方公里,辖21个行政村、43个自然村,人口4.3万,是省级中心镇,全省经济改革试点镇。

近年来,税郭镇党委、政府始终把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作为强镇富民的突破口,坚持以纺织产业集群建设为主攻方向,以招商引资为依托,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政策推动为手段,加快推进纺织产业集群化建设。目前,全镇纺织企业发展到53家,年产平白布1500万米、针织布3.9万吨、漂染布2.8万吨、各种纱线5000吨、加工针织内衣和针织服装9000万件,花色品种达40余个,产品出口日本、美洲、欧洲及东南亚等38个国家和地区,年实现销售收入14.8亿元,出口创汇1100万美元,实现利税1.3亿元,安排社会就业9600多人,形成了集制线、针织、织布、印花、刺绣、漂染、成衣为一体的纺织产业集群。先后被枣庄市委、市政府授予“龙头产业基地建设先进乡镇”、“特色产业基地建设先进乡镇”、“枣庄市纺织服装产业基地”等荣誉称号,被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授予“山东省产业集群富民兴域十强镇”。在工作中,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快园区建设,在构筑发展平台上实现新进展 不断注重加强对纺织工业园区的建设,积极构筑产业发展平台。在先期规划设计的基础上,近期又对纺织工业园的规划设计进行了调整修编,将206国道路南,西南村支部西侧的100亩土地划入纺织工业园整体规划,为纺织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更大的外部空间。同时,还注重加强了对园区硬件设施的完善。累计投资4.2亿元,完成了镇驻地和纺织工业园区内的道路、供电、供排水、通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六通一平”,园区建设总面积达6平方公里,开发建设工业厂房、商业用房和住宅小区15.4万平方米,建设公共绿地2万平方米。为适应企业规模膨胀、集团发展实际,投资3200万元先后建设了3处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达到9000吨,园区服务和承载能力不断加强,有力的推动了纺织业的发展。

二、实施龙头带动,在加快集团化进程上实现新突破 一方面,不断注重加大对鲁瑞针织等原有纺织龙头企业的完善配套、监督管理和跟踪服务,积极引导纺织企业抓技改、上项目、扩规模、创品牌,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运营质量和经济效益,拓宽市场,扩大销售。另一方面,加大中小纺织企业的改制力度,通过资产重组、租赁经营、产权买断和股份合作等不同形式,重新组建了10余个规模纺织企业,共计盘活资产4800万元。还有部分企业通过整合资源,腾出空间,加强了同南方大型纺织企业的对接,利用挂靠、联合等形式,引入先进设备和技术,壮大企业

实力。如:去年以来,通过与南方企业的挂靠合作,兴源公司和瑞丽染整公司成功引进了两条高温高压扩幅定型生产线,鸿泰制衣有限公司也成功引进了一条纺织品后勤处理生产线,进一步激发了企业发展活力,提高了市场竞争力。目前,通过重点培植和挂靠重组,全镇以鲁瑞针织为代表的规模以上纺织企业达到21个。在此基础上,积极协调引导龙头企业在人才、市场、技术等方面为中小企业提供帮扶指导,实行生产联姻,做到市场和资源共享,双方受益,共同发展壮大。目前,通过政府协调指导,全镇纺织企业已达成组建纺织集团初步共识,并由镇政府组织,带领企业老板赴宁波巨鹰集团学习先进经验,加快筹备成立税郭纺织集团。

三、广泛招商引资,在扩大产业集群规模上实现新跨越 镇党委、政府始终把招商引资、对外开放作为拉动纺织产业发展的战略性措施,充分利用纺织产业基础好、发展条件得天独厚的优势,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推动产业发展。一是不断优化招商政策。在认真贯彻落实《市中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的前提下,因地制宜出台了“八减半”等系列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纺织企业来我镇发展。二是努力拓宽招商渠道。一方面积极参加市政府组织的“中国枣庄针织文化衫交易会”等本地区的专题性经贸洽谈会以及在上海等地开展的针织展销会,通过多种多样的经洽会广泛开展招商活动。另一方面,利用前期与浙江永康、金华等地区打下的合作基础,积极开展定点、定向招商。三

是积极创新招商激励机制。在认真落实镇政府对个人、企业以及部门招商引资奖励政策基础上,为进一步突出村级招商引资作用,扩大全镇开展招商引资活动的覆盖面,镇政府专门出台政策,将村级招商引资企业所缴税收的镇级留成部分和村进行平分,以此来提高村级招商引资积极性,促进招商工作的开展。通过广泛招商引资,去年以来全镇又有5家纺织企业落户纺织工业园区,园区内纺织项目总量达到51个,固定资产投资达14.5亿元。招商引资在为纺织企业引来资金、项目、管理、技术、人才的同时,还使纺织企业实现了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纺织企业的花色品种越来越丰富,生产规模越来越大,产业链越来越紧密,这些均为纺织产业的集群发展提供了厚重的“底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基础。

四、狠抓协调服务,在优化发展环境上实现新提高 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的思想,不断强化服务意识,积极为纺织产业建设搞好协调服务。一是在用人、用地、供电、供水、土建及信贷相关手续的办理等方面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解决企业的后顾之忧。总投资800万元的联丰焦电公司余热集中供热系统已全面运行,对纺织工业园区内鲁瑞、锦绣等8个企业实行了集中供热,实现了企业效益和节能减排的互惠双赢。大力实施绿色证书培训计划,每年为企业培训输送职工600余人,解决了企业用工难题。二是积极为企业提供国家产业政策、市场资讯等信息服务,尤其是在认真总结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经验教训

基础上,不断加强同企业的沟通,指导企业在宏观上对生产经营方向和产品结构进行适时调整,降低市场风险。同时,积极同民营局对接,争取扶持资金,帮扶企业发展。三是制定出台扩大出口创汇等奖励政策,完善了电子商务网络,协助企业做好通关、退税等工作,为纺织企业出口打造了“绿色通道”。另外,通过取得“自营进出口权”、与外贸挂靠联营等措施,千方百计开拓国际纺织市场,鼓励企业发展生产,努力扩大出口创汇。

经过积累和集聚,我镇纺织产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对于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城镇化水平、加快新农村建设起到重要作用。但是由于企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竞争能力不强,特别是受国家调控政策、用地政策和资金的制约,影响了纺织产业发展。下步,我们将继续把纺织产业作为加快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坚持走区域经济特色化,特色经济产业化,产业经济规模化,规模经济外向化的发展道路,打造强势产业集群,组建税郭纺织集团,力争到“十二五”末,全镇纺织企业达到90家,销售收入突破20亿元,实现税收2000万元,真正将我镇建设成为江北纺织重镇,实现镇域经济发展的新跨越!

二○一一年九月

第三篇:煤制油产业的技术开发现状2

煤制油产业的技术开发现状

煤制油产业的技术开发现状----(1)间接液化技术。间接液化已有70多年历史,1943年F-T合成技术实现工业化,1956年在南非形成了规模化工业生产,是成熟可靠的煤液化技术。至今,在南非已建成了3个大厂,年耗原煤近5000万吨,生产油品和化学品700多万吨,其中油品近500万吨。SASOL已成为世界煤化工装置的典范。荷兰Shell公司的SMDS技术,美国Mobil公司的MTG 合成技术也建有工业化装置,但均以天然气为原料。国外还有一些先进的合成技术,如丹麦 Topsoe公司的Tigas法和美国Mobil公司的STG法等,但都未工业化,也大多是以天然气为原料。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开展煤炭液化技术研究。在“十五”期间,中国科学院山西煤 炭化学研究所合成油工程研究中心(现中科合成油技术有限公司)在前期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完成了2000t/a煤炭间接液化工业试验。2001年ICC-IA低温催化剂的合成技术完成中试验证。2007年ICC-II高温催化剂的合成技术进行了中试试验,开发了ICC-I低温(230-270℃)和ICC-II高温(250-290℃)两大系列铁基催化剂技术和相应的浆态床反应器技术,并分别形成了两个系列合成工艺,即针对低温合成催化的重质馏分合成工艺ICC-HFPT和针对高温合成催化剂的轻质馏分合成工艺ICC-LFPT。

2002年12月,兖矿集团在上海组建上海兖矿能源科技研发有限公司,开始开展煤间接液化技术的研究和开发工作。2004年3月5000吨级低温费托合成、100吨/年催化剂中试装置建成,并实现一次投料试车成功。2006年4月又开始建设万吨级高温费托合成中试装置和100吨/年高温费托合成催化剂中试装置,2007年初高温费托合成催化剂中试装置生产出高温II型催化剂,2007年6 月高温费托合成中试装置一次投料开车成功生产出合格产品。

中石化石科院于2004年开始进行费托合成的相关研究工作,开展了F-T合成的催化剂、反应工程、系统工程等方面的研究工作,开发出了第一代高性能的固定床F-T合成催化剂-RFI-1。2006年初RFT-1催化剂通过中石化集团公司组织的中试评议。2006年6月在镇海炼化建设的中石化第一套3000 t/a GTL中试装置中交。

(2)直接液化。除间接液化工艺外,国外在煤炭的直接液化方面也相当活跃,德国、美国、日本等工业发达国家先后开发了十几种新工艺,其中几种先进技术完成了投煤规模为50-200 t/d的大型中试。比较著名的有溶剂精炼煤法(SRC-l,SRC-2)、供氢溶剂法(EDS)、氢煤法(H-COAL)等。20世纪70年代,德国鲁尔煤炭公司与Veba石油公司和DMT矿冶及检测技术公司合作开发出了IGOR工艺,其主要特点是反应条件较苛刻(温度470℃,压力30 MPa),催化剂采用炼铝工业的废渣,液化反应和液化油加氢在一个高压系统内进行,可一次得到杂原子含量极低的液化精制油。循环溶剂是加氢油,供氢性能好,煤液化转化率高。日本于20世纪80年代初专门成立了日本新能源产业技术综合开发机构(NEDO),负责组织十几家大公司合作开发出了NEDOL法烟煤液化工艺。该工艺的特点是反应压力低(17-19 MPa),反应温度为455-465℃;催化剂采用合成硫化铁或天然硫铁矿;固液分离采用减压蒸馏的方法;配煤浆用的循环溶剂单独加氢;液化油含有较多的杂原子还需加氢提质才能获得合格产品。美国HTI工艺是在H-COAL工艺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该工艺采用两段催化液化,悬浮床反应器和铁基催化剂。其主要特点是反应条件较温和(440-450℃,反应压力17 MPa);催化剂用量少;在高温分离器后面串联有在线固定床反应器,对液化油进行加氢精制;固液分离采用临界溶剂萃取的方法,从液化残渣中最大限度地回收重质油,从而大幅度提高了液化油收率。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开展煤炭直接液化技术研究。1997-2000年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分别与美国、德国、日本等有关机构合作,完成了神华煤、云南先锋煤和黑龙江依兰煤直接液化示范工厂的初步可行性研究。神华集团在对国内外煤直接液化技术进行了认真比选的基础上,采用众家之长和成熟的单元工艺技术,开发出神华自己的煤直接液化工艺路线和催化剂合成技术。以无水无灰基煤计,C4以上油收率为57%-58%,油品重馏分增多,更有利于柴油产品的生产。催化剂表现出非常高的活性具有生产流程简单、操作平稳方便、投资小、运行成本低等优点。

我国煤制油产业发展前景分析

原油价格上涨及能源安全问题,给煤制油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我国石油相对贫乏,政府非常重视能源多源化,发展煤制油对我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煤间接液化技术成熟可靠,南非Sasol公司有50年成功运行经验;煤直接液化技术尚无工业化先例和运作经验,还有待工业化检验。

煤制油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以项目税后的内部收益率12%为参考基准,当煤价为150元/吨和300元/吨时,煤制油项目的竞争力分别相当于28美元/桶和35美元/桶。而神华等大型煤炭企业拥有成本低廉的坑口煤,价格远远不到市场平均水平,其煤制油项目能够获得巨大的成本优势。如果上市公司注入煤制油项目,将带来实质性利好,优化公司主营业务结构,获取良好收益。

神华集团煤直接液化项目、潞安矿业集团和内蒙古伊泰煤间接液化项目都投料试车,顺利出油,目前正在调试过程中。兖矿集团煤间接液化项目正在积极沟通协调之中。

煤制油项目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但煤制油项目投资巨大,技术有待成熟,还面临水资源、环保等方面挑战。煤制油项目目前仍处于示范工程建设阶段,政府采取严格控制,先行试点,逐步推广的政策。

国内外煤制油重点开发项目——南非萨索尔(Sasol)公司

南非与我国非常相似,也是个多煤缺油的国家,煤炭储藏量高达553.33亿吨,储采比为247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比例为75.6%。南非由于其种族隔离政策逐渐被其它国家从政治上隔绝起来,不能与其它国家进行石油和石油产品的贸易,南非又没有石油储量,因此南非只能利用其丰富的煤炭资源来进行煤炭液化。

南非Sasol公司1955年起就采用煤炭间接液化技术生产汽油、煤油、柴油、合成蜡、氨、乙烯、丙烯、α-烯烃等石油和化工产品。Sasol公司现有二套煤炭间接液化装置,自备煤矿,每年耗煤4600万吨,生产液体烃类产品760多万吨。公司业务包括煤炭、燃气、合成燃料、油品、聚合物、溶剂、烯烃和表面活性剂的生产和销售。

在2001年~2008年,WTI原油期货结算价从20美元/桶的低点上涨到2008年最高价145.18美元/桶,南非煤炭出口价格也出现同步上涨,煤炭出口价格从22.73美元/吨上涨到2008年的最高价167.75美元/吨。但南非Sasol公司在2001年~2008年,毛利率稳定在36%~43%之间,与国际油价关系不大。无论油价和煤价涨跌,Sasol公司煤制油项目收益都很稳定可观。

该公司近来年收入和利润数据见表7所示。可以看出,煤间接液化制油具有非常好的收益,历年来毛利率较高,2004年~2008年毛利率在35.5%~42.6%之间。利润稳步增长,2004年~2008年净资产收益率在17%~29.8%之间,而且效益逐步提高。

我国“煤制油”项目介绍

我国目前在建和拟建煤制油的公司主要包括神华集团(上市公司中国神华)、潞安矿业集团(上市公司潞安环能)、内蒙古伊泰集团(上市伊泰B)和兖矿集团(上市公司兖州煤业),四家集团公司都曾经承诺待煤制油项目建成后在合时时机注入到上市公司,这将优化上市公司产业结构,并带来良好收益。四家公司中除神华集团煤制油项目得到国家发改委明确认可外,其他项目还没有得到国家发改委明确认可,但并没有影响伊泰集团和潞安矿业集团煤制油项目的顺利开展。受影响比较大的是兖矿煤制油项目,目前兖矿集团正在加强和陕西省等方面的沟通。

神华集团煤制油项目:

中国神华煤制油有限公司作为神华集团的全资企业,于2003年6月12日在北京成立。神华煤液化项目包括煤直接液化项目和煤间接液化项目。

2004年8月,获得国家发改委批准的神华集团煤直接液化项目在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乌兰木伦镇破土动工,这是世界上唯一的大型煤直接液化项目。建设总规模为年产油500万吨,分两期建设,其中一期工程由三条主生产线组成,包括煤液化、煤制氢、溶剂加氢、加氢改质、催化剂制备等14套主要生产装置,公司自备电站。一期工程建成投产后,每年用煤970万吨,可生产各种产品320万吨,其中汽油50万吨,柴油215万吨,液化气31万吨,苯、混合二甲苯等24万吨。其中一期工程首条生产线投资达123亿元,每年可转化350万吨煤,生产108万吨柴油、液化石油气、石脑油等产品。首条生产线2008年12月30日开始投煤,12月31日顺利实现油渣成型,打通全流程,产出合格油品和化工品。按照计划,如果首条生产线顺利投产,神华集团2010年前后还将再建一期工程的另外两条生产线。

除直接液化煤制油项目外,神华集团还开展了间接液化煤制油项目。神华集团、宁夏煤业集团与南非Sasol公司合作,计划投资300亿元在宁夏建设煤间接液化项目。建成投产后,每年将生产320万吨油品。该项目目前正在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南非Sasol公司已签署第二阶段合作补充协议和执行计划。而另一间接液化项目——陕西榆林项目已暂停。

为配合煤制油项目顺利开展,神华集团在上海成立了煤化工研究院,并投资1.8亿元建立了日处理6吨煤的煤液化中试基地。

潞安矿业集团煤制油项目:

潞安集团是一个以煤为基础、多元化发展的现代化企业集团。“十五“时期,全面实施战略管理,立足煤、延伸煤、超越煤,构建了煤—电—化、煤—焦—化、煤—油—化三条主产业链。煤—油—化产业链位于山西长治市屯留煤—油园区,由年产量为800万吨的屯留煤矿及配套选煤厂、规模为270MW的屯留热电厂、煤基合成油厂及整体煤气联合循环发电(IGCC)系统等组成,煤制油作为潞安集团“煤—油—化产业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煤基合成油示范厂由潞安矿业集团相对控股,联合国内若干集团共同投资建设。示范工厂以中国科学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所自主研发的催化剂和“煤基液体燃料合成浆态床工业化技术”为核心技术,规模为16万吨/年,主要产品为柴油、液化石油气、石脑油及少量混合醇燃料。项目是国家“863”高新技术项目和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的延续项目,也是通过国家级项目招标确定的国内首个间接液化煤基合成油示范工厂,被国家发改委列入国家煤化工中长期发展规划和“863”高新技术项目。

项目已通过山西省发改委的立项审批,并报国家发改委核准备案。按潞安集团董事长、总经理任润厚的话说,“国家发改委明确答复《关于加强煤制油项目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中的煤制油禁令不包括山西潞安煤基合成油示范厂,并且国家发改委同意潞安的煤基合成油项目成功以后,批准潞安在山西再建300万吨煤变油项目,同时在新疆上马300万吨煤变油项目。”

第四篇:纺织服装产业调研报告

纺织服装产业调研报告 纺织服装业是我市的传统产业、民生产业,也是我市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同时又是市政府十二五规划的千亿级产业。近几年来,该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发展态势强劲,成为拉动宿迁工业经济快速发展的一支重要力量。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现状

宿迁市纺织服装业起步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经过近几年的加快建设和发展,已形成棉纺、毛纺、化纤纺、丝纺、麻纺、织布、织绸、针织、服装、服饰、家纺、印染等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项目的集中度、企业的集聚度、产业的集群度名列华东地区乃至全国前列。

(一)产业规模迅速扩张。全市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近320户,其中棉纺企业69户,毛纺企业17户,混纺企业30户,丝纺企业39户,服装企业155户。2009年,全市纺织服装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8.73亿元、销售收入112.18亿元、税收2.93亿元、利润3.96亿元,分别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量的14.61%、15.25%、9.11%和8.21%;从业人员6.22万人。各类技术人员3000人,资产总额近300亿元,全市共有棉纺(化纤)150万锭,毛纺8万锭,绢纺3.5万锭,自动缫3.2万绪。

(二)产业门类逐步齐全。纺织服装产业链条不断延伸,原料加工、印染、家纺等企业相继落户,基本上涵盖了产业的所有门类。2009年,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实现纱产量14.44万吨,增长25.13%;布4935万米,增长4.22%;印染布10377万米,增长579.57%;生丝4878吨,增长15.55%;蚕丝及其交织品2241万米,增长14.13%;服装5893万件,增长35.13%。

(三)技术水平明显提升。纺织服装业共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级名牌产品12只,专利28件。企业技术装备水平快速提升,恒力工业园等招商引资企业设备大部分为进口设备,箭鹿集团等本土企业进口设备比例逐步提高。产品档次明显提升,由最初的低支纱、普通面料等发展到高支纱、精纺面料、品牌服装,棉纱的支数最高达到120支,毛纺支数最高达150支,绢纺支数最高达300支。

(四)发展后劲不断增强。通过承接南北产业转移,投资45亿元的翔盛粘胶、投资40亿元的恒力工业园、投资16.5亿元的海欣申禾、投资15亿元的晨风服饰二期、分别投资10亿元的阿吉兰集团、波司登服饰等一批龙头型纺织服装企业相继建成投产。投资亿元以上的三鼎织带、新康辉实业、宝娜斯针织等一大批纺织项目逐步投产达效。同时,以箭鹿集团、泗绢集团等为代表的本土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提升了纺织服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

(五)出口总额快速增长。2009年,全市纺织服装企业出口总额为1.35亿美元,同比增长50.52%,位居全市行业出口总额的第一位。出口市场已由单一的亚洲市场扩展到欧美等80多个国家和地区,初步形成多元化市场格局

(六)产业集聚初具规模。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基础坚实,特别是泗阳县纺织服装产业更为明显。全县共有纺织服装企业144户,纱锭总规模达150万锭,泗绢集团绢丝出口量占全国总量的二分之一。初步形成了以华威棉纺、华泰棉纺等为企业为龙头的颇具影响的棉纺产业集群。另外,宿城区的毛纺、宿迁经济开发区的织带基地都具备了产业集群的基本特征。

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宿迁市纺织服装业近年来实现了长足的发展,具备了一定的规模,但是也存在着一些非常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产业结构不尽合理。前纺大而不强,后纺弱且不优,中间环节印染及后整理发展滞后,产业链条不完整,产品仍仍以中低档为主,结构比较单一,缺少高附加值、功能性、差异性的产品。

二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质量意识差,品牌建设滞后。大部分企业没有专门的研发机构,没有国家认可的实验室和合格的检验人员,技术人才严重缺乏。自主科研开发的能力薄弱,对产品认证、质量管理、著名品牌、著名商标的培育重视不够。

三是大型骨干带动能力较弱。纺织服装企业点多面广,规模较小,大部分企业还处于创业阶段,纺纱企业达10万锭以上的企业廖廖无几,大型服装企业更是屈指可数。

四是企业发展环境有待改善。劳动力培训不到位。劳动技能培训部门流于形式,员工的技能培训主要落在企业身上,增加了企业成本。

五是作为我市一个千亿级产业,缺乏专门的公共服务平台和机构,从事信息搜集,产品研发,质量控制,原料及成品检测、鉴定,生产和经营存在很大的盲目性。

加快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措施

宿迁市初步确立了“十二五”的产业目标模式,其中纺织服装产业将形成千亿级规模。为了确保这一奋斗目标的实现,当前及“十二五”期间,要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开展工作:

(一)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引导企业尤其是有影响力的龙头骨干企业做好各自战略发展规划,形成区域规划与企业规划之间的良性互动。设立发展基金。从市新型工业化资金中切块,设立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扶持龙头骨干企业、特色工业园区建设,用于重大技术改造项目和招商引资项目的奖励和补贴(贴息),用于新产品开发项目的奖励和贴息,用于创名牌的奖励,用于引进人才的奖励,用于出口奖励。落实国家对纺织服装业的信贷政策,进一步创新信贷产品,允许纺织服装企业以自有不动产、动产以及注册商标等无形资产进行抵押贷款,不断加大对纺织服装企业的信贷支持,逐年增加对纺织服装业信用贷款、担保贷款的额度。积极争取国家、省关于扶持纺织服装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优化资金投向,每年包装一批有发展潜力的重点项目,确保向上争取资金逐年增长。

(二)实施大企业培育、大项目推进战略。选择部分规模大、效益高、成长性好的企业,整合各方面资源,推动企业扩大规模,着力打造纺织服装“领头雁”。进一步加大对国内外知名纺织服装企业的攻坚力度,力争每年引进一批投资规模大、带动作用强的旗舰型项目落户宿迁,提升纺织服装企业的整体水平。建立大项目跟踪服务机制,为项目建设提供全方位帮办服务,加快推进项目的建设步伐。引导和激励龙头企业加快资本经营步伐,制定上市目标,通过加大扶持力度、强化激励机制,争取实现上市。

(三)加快推进技术进步。鼓励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和技术创新。用足用好省产业升级引导资金、市新型工业化专项资金等扶持资金,鼓励引导企业抓住机遇扩大生产,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引进国际先进技术与设备,加大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技术研究的投入。加大技术开发力度和科技成果转化的速度,提高创新水平,提高单位纤维制品的附加值,提高科技对纺织染整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广泛应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纺织业,以信息化带动传统的生产流程的改造,带动营销过程、管理方式的改革,推进企业流程的重组和再造。支持企业专业化ERP开发应用及行业电子商务平台的建设,提高企业对全球市场的应变能力和对市场的细分能力,实现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鼓励纺织服装行业优势骨干企业对困难企业进行兼并重组,对实施兼并重组企业符合条件的技术改造项目给予优先支持。鼓励企业实施品牌战略。鼓励龙头企业走出传统的接单经营模式,打造强势品牌,实现服装产品品牌经营;服装行业的龙头企业应在品牌创立、品牌管理与品牌延伸等方面进行战略规划,企业整体规划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与服务等各个环节应符合品牌战略要求。

(四)搭建产业公共服务平台。支持面向全行业的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完善技术服务、产品鉴定、检测、质量控制、品牌建设、产业研发、信息等公共服务体系,推进纺织企业园区化、集群化发展;加大对纺织应用基础研究及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在政策咨询服务、投融资服务、专业市场服务、商务中介服务、管理创新服务、进出口服务等方面,加快构筑公共服务平台,以满足纺织服装企业对信息、技术、开发、设计等需要。

(五)优化企业发展环境。加大对产业发展的协调力度,加强对产业发展扶持资金使用情况和项目实施情况的跟踪督查,确保产业发展和振兴目标的实现。定期召开银企洽谈会,拓宽企业融资渠道,缓解企业融资矛盾。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培养和引进产业劳动力和高层次产业技术和管理人才,为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提供充足的人才储备。大力整合现有技术学校等职业教育和培训资源,采取多种培训模式,为企业“定制人才”。

第五篇:泉州纺织产业报告

对泉州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考察报告

经济运行与调查研究加入时间:2009-6-29 10:25:05来源:九江市发改委综合科访问:166

对泉州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考察报告

提要:改革开放以来,纺织服装产业已经发展成为泉州市第一大支柱产业,在福建省乃至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泉州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走过了一条成功之路,实现了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从零星分散发展到形成完整产业链和庞大的产业集群、从“数量经济”向“质量经济”和“品牌经济”的跨越,这为振兴和提升我市纺织服装产业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和可借鉴的经验。同时,以泉州为代表的沿海地区正在加快纺织服装产业的升级和对外扩张,这也为我市积极承接沿海地区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提供了良好机遇。

为学习借鉴福建省泉州市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先进经验,思考我市纺织服装产业未来发展方向,寻求与沿海纺织服装产业的转移承接。5月中旬,我委组织了由副调研员丁杰带队的调研组一行5人,专程赴泉州市考察调研了该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情况,通过与泉州市委决策咨询委、市发改委和市纺织服装商会等部门座谈,走访了晋江百宏、三福集团等纺织企业,我们初步对泉州发展纺织服装产业的做法和先进经验有所了解。现报告如下:

一、泉州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情况

泉州地处福建东南部,台湾海峡西岸,全市国土面积1101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779万。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2705.9亿元,财政总收入263.6亿元,一般预算收入137.2亿元,出口额58亿美元,利用外资17亿美元。工业经济发达。2008年,泉州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4265亿元。目前已形成纺织服装、建筑建材、工艺制品、食品饮料、机械制造五大传统产业和石油化工、电子信息、修船造船、汽车制造、生物制药五大新兴产业,其中石化、纺织、服装、鞋业、石材、机械制造、食品饮料等7个产业集群产值超百亿元。

县域经济实力强劲。一直以来,该市从“一镇一业”、“一村一品”入手,着力引导县域经济发展,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所辖县(市)均跻身福建省经济实力“十强”或经济发展“十佳”行列,其中,晋江、南安、惠安、安溪等5县(市)连续多年进入全国县域经济经济竞争力百强县(市)行列。

民营经济得到最大限度发展。长期以来,泉州市利用“侨乡”优势,鼓励有实力的当地人、吸引华侨投资办厂、兴办实业,从而成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据统计,该市拥有民营工业企业4万多家,实现年产值4000亿元,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九成以上。

二、泉州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主要做法

泉州纺织服装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经过20多年的发展,已形成从抽丝、织布、染整到服装生产一条完整的产业链和庞大的产业集群,成为当地最具优势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并成为我国最大的休闲男装、童装、体育运动服装生产基地。目前,泉州市有8000多家纺织服装生产企业,从业人员50多万人,已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纺

织服装产业聚集区,2008年纺织服装业(不含鞋类)产值达到1050亿元,占泉州市工业总产值的1/4强,占全省的80%,占全国的10%,出口创汇占全市创汇总额的33.7%。通过调研,我们认为泉州发展纺织服装产业主要有以下五点经验值得借鉴。

一是强集群,块状经济是基石。泉州纺织服装产业之所以能做强做大,在全国同行业中占有重要地位,推进产业积聚是关键。在泉州8000多家纺织服装企业中,纺织企业1000多家、染整企业100多家,服装生产企业6000多家,商标、纽扣、织带、印花等辅料企业300多家,年产值超亿元的企业34家,超5000万元的企业80家。目前,泉州纺织服装产业通过三种方式形成了积聚。一是以大型企业为主体的产业集群。这些企业拥有完整的纺织服装生产链,配套设备齐全,商贸形式多样化。如:以七匹狼为主导的男式休闲服装产业群;以虎都、九牧王为主导的男式西裤产业群;以海天纺织为主导的纺织面料产业群等。二是以县域经济为特色的产业群。区域内拥有完整的纺织服装产业链,以中小企业为依托,以外向型经济为特点。如:石狮市是中国休闲服装名城,晋江市是中国纺织产业基地,丰泽区获得“中国童装名城”。三是以单一产品为特色的产业群。以中小企业为依托,以城镇为载体。如,深沪镇是中国内衣名镇,英林镇是中国休闲服装名镇,龙湖镇是中国织造名镇,泔江镇是中国西裤特色镇,宝盖镇是中国服装辅料名镇。

二是强品牌,自主创新是根本。此次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纺织服装产业冲击很大,但在泉州考察中我们了解到,泉州的纺织服装产业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受到的影响相对有限,没有广东和江浙地区受到的冲击大,主要在于这些年来,泉州非常注重把提升纺织服装产业的着眼点放在自主创新上,通过大力实施名牌战略,提高产品附加值,不断优化产品结构,从而增强了企业市场竞争力。如我们这次调研走访的晋江百宏集团、三福集团两家纺织行业企业,在此次金融危机影响中,企业生产和效益受到一定影响,但他们表示都能挺过去,做到了不截员、不减薪,还能抓住机遇在扩大规模,在提升产品档次上谋求新的发展。为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和争创名牌产品,泉州市分别出台了《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决定》和《关于推进企业争创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的实施意见》,对经认定的国家级和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行业技术开发中心,分别由政府一次性支持100万元、50万元;对纳入国家和省级科技计划的企业研发项目,同级财政分别给予项目总额20%和10%的配套专用资金,对经国家认可的权威机构评定的中国世界名牌产品企业,由市政府一次性奖励300万元。到2008年,泉州纺织服装业先后获得中国名牌产品13个,中国驰名商标32个,福建名牌产品95个,中国500个最具价值品牌5个,国家免检产品6件。中国服装“双百强企业“10家。中国纺织企业排名中,凤竹集团进入了全国印染业和针织业前10名;格林和宝德两家童装企业入选中国服装协会“中国十大童装品牌”;七匹狼公司是夹克衫国家标准唯一参与制定的企业;服饰配套的浔兴公司是拉链产品国家标准及行业标准制定的主要单位;海天轻纺集团是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纺织产品研发中心指定的“针织纬编产品开发基地”。

三是强科技,品质提升是核心。泉州纺织服装产业发展之初,就是通过大批侨胞、台胞从境外引进最先进技术和设备,并实施了成熟的管理模式,不断提升产品品质,从而促进整个产业快速健康发展。如今,加强科技的创新与投入,着力培养和引进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更加成为政府和企业的头等大事。仅2007年一年,全市470多家龙头企业就先后引进600多套国外先进技术设备,总投资达到了18亿美元。晋江市每年投入技改和研发的资金

达40亿元以上,并建成了全国首个县级博士后工作站,建立了人才引进专项资金,设立了留学人员创业园。如今,天宇化纤是全国棉纶三强之一,其开发的粗旦FDY210D高速纺、FDY33D有光丝、FDY30D半消光丝填补国内差别化纤维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海天纺织面料连续被评为中国流行面料,获得国家纺织产品开发贡献奖;华宝集团是国家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和中国纺织印染五十强企业;凤竹集团与中国纺织研究院共建了“科研生产联合体”,不断吸收和消化国内外最新的技术装备,其公用工程如制水、热电联产、污水处理的技术及规模均处于国内先进水平。

四是强市场,产品营销是关键。庞大的营销网络是泉州纺织服装产品走出去的关键。目前,泉州已形成了专业批发市场、服装城、专卖店、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等多层次、多渠道的市场营销网络,实现了产业与市场无缝链接和良性互动。石狮纺织面料市场是全国五大纺织面料市场之一,年销售额超过120亿元;石狮服装批发市场是全国十大服装批发市场之一,服装经营户超过5000家;正在扩建的石狮服装批发城规划面积60多万平方米,将建成亚洲最大的服装专业市场。泉州服装在全国31个省均建立了庞大且完整的销售网络,出口到40多个国家和地区。“九牧王”西裤市场占有率、覆盖率和年销售额连续五年全国第一,连续五年获得“全国十大畅销品牌”称号;“七匹狼”夹克衫市场占有率多年来均在15%以上,居全国全行业首位;浔兴SBS拉链市场占有率60%以上,居全国第一位;“虎都”西裤全国市场占有率达7.09%,居第二位。

五是强服务,创优环境是保障。从这次调研中我们深深感到,泉州纺织服装产业能有今天的发展,从某一方面来说就是泉州市委、市政府一直致力于环境建设、切实做好服务的结果。泉州市委、市政府在这些年来发展中,比较准确地把握了自身角色和职责的定位,切实做优投资硬环境和软环境,不断提高办事效率,提高服务水平,从而为企业发展营造了一个良好环境,可以说,该市促进经济发展的过程,也是该市坚持优化经济发展环境的过程。同时,积极发挥行业协会作用,泉州纺织服装商会在服务企业与市场、企业与行业、行业与行政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的社会中介作用。

三、泉州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给我们的启示

纺织服装产业是我市的传统优势产业,近年来,通过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加大沿海产业转移承接、促进国有企业改制,纺织服装行业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全市有纺织服装企业400余家,已经形成了棉、麻、丝、化纤、针织、印染、服装等为主体的大纺织格局。全市拥有纱锭近150万锭,织布机6000多台,年产各类坯布近1.6亿米,印染生产线8条,化纤年生产量10万吨,服装年生产能力1.2亿件套。2008年,全市纺织服装行业工业总产值134.3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15.7%,纺织服装行业提供的税收占全部工业税收的%,纺织服装行业已成为拉动全市工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但与泉州纺织服装业相比尚有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总体规模较小,还不到泉州的1/8。二是产业布局较为分散,离集群效应的要求差距较大。三是产业层次较低,在产业链的纵向配置上,中、低档棉纺能力相对较大,织布和后整理能力较弱,产业用纺织品和宽幅家用纺织品目前尚为空白,纺织面料配套率还不到10%。四是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目前虽拥有“鸭鸭”、“回圆”、“深傲”3个国家级品牌,但知名服装品牌的市场份额很低。

通过调研,我们认为,当前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应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立足优势,持之以恒抓产业。

中国是纺织服装生产、消费和出口大国,产品在国际市场具有比较优势,国内市场需求还有很大潜力,纺织工业发展仍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与此同时,纺织服装产业在繁荣市场、扩大出口、吸纳就业、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纺织服装产业是九江传统优势产业,尽管目前发展得还不尽于人意,但我们要坚定信心,抓住机遇,持之以恒做大做强。一是要编制好《九江纺织服装产业发展规划》。我市目前面临一个尴尬的境地是什么都想抓,但什么都抓不好。我们认为,要想真正做大做强做好一个产业,科学的规划是前提,必不可少,只有目标明确,措施有力,我市纺织服装产业才能稳步发展,不断壮大。二是要出台扶持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政策。产业发展上,政府的支持与引导非常重要,因此,政府要制定包括用地、税收、规费等方面的扶持政策,做到“放水养鱼”。要紧紧抓住国家出台《纺织工业调整和振兴规划》重大机遇,用好、用足各项政策,做好支持企业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实施技术改造、加快自主品牌建设等各项工作,迅速发展壮大我市纺织产业规模。三是要整合纺织服装产业的布局。在项目布点上,要突出特色,要引导项目有重点的集聚,引导棉纺行业向彭泽、瑞昌集中,服装深加工向九江开发区和共青开发区集聚,同时,加快引进高档服装面料生产和科技含量高的漂染业项目,形成上中下游齐全完整的产业链。

(二)、立足招商,坚定不移抓项目。

九江纺织服装产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规模小、技术落后、产业链不完整,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关键还看招商引资,看项目建设,因此,强化招商,坚定不移抓好项目建设是发展壮大九江纺织服装产业的唯一途径。当前,应抓住沿海以及泉州纺织服装产业升级和对外扩张的机遇,加大纺织服装产业的招商力度。在引进项目上,要做到几个突出:一是突出引进重大项目。重大项目不仅投资大,带动力强,更重要的是它能带来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这是有效弥补我市产业链断环的重要途径。在泉州,几千亩的大厂区比比皆是,从抽丝、织布、印染、成衣整条产业链全部具备,因此,引进一个大项目,往往能带动一个产业集群的发展。二是要突出引进技术含量高的项目。技术就是生命力,技术含量高的项目才有竞争力。在泉州,企业最重视的就是对先进技术和设备的引进,对技术创新舍得投入,全市470家龙头企业投资18亿美元,先后引进600多套国外先进技术设备。因此,在项目引进过程中,要突出引进一些技术含量高的项目,从而整体提升我市纺织服装产业的技术水平。三是要突出引进产业链上游项目。对于我市来讲,完整的产业链必不可少,可以通过发展产业链上游来带动整个产业的发展。在泉州,整个纺织服装产业链最薄弱的地方就是化纤的原料供应,大部份化纤企业的原料都是从外地采购,因此,泉州正在积极推进国家布点PTA项目。我市在项目引进过程中可多引进一些类似于PTA这样的产业链上游项目,从而带动产业整体发展。四是突出引进战略投资者。当前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势头良好,以共青鸭鸭为代表的一批拥有自主品牌的企业在国内的影响力不断扩大,这些都为引进战略投资者来九江投资建厂创造了有利条件。在这次调研中,泉州纺织服装商会向我们介绍说到,泉州纺织服装产业在面料、染整、成衣制造等环节有一大批在国内有较高知名度和实力的企业,这些企业都在研究制定“走出去”战略,我市应加强对这些信息的跟踪了解,加强与这些企业的联系与联络,做好针对性招商工作。

(三)、立足环境,坚持不懈促发展。

“说一千,道一万,服务环境最关键”,这是我们在泉州调研时听到有关单位负责同志所说的一句话。这句话对我们的触动很大,在座谈时,当地纺织服装协会的秘书长还向我们反映了我市某些企业存在诚信问题,这不得不使我们反思,我们经常讲“以商招商”,但如果服务没做好,让客商不满意甚至灰心,“以商招商”就是负面宣传的榜样,就会“一传十、十传百”,影响九江在外面的整体形象。因此,狠抓环境建设对于我们来讲至关重要。一是要创优政务环境。要真正做到精简办事程序,提高办事效率,为项目落户提供最优服务。对于那些态度不好,办事拖拉,甚至有意刁难客商,破坏发展环境的人员进行严惩,要让广大干部感受到“压力”。二是要讲诚信。首先是政府要讲诚信。办事人员的承诺就是政府的承诺,政府对客商承诺了的事情就一定要办,说好了什么时间办结就一定要办结。其次是企业要讲诚信。诚信是企业的生命,但是有些企业短视,为了眼前的一点利益,做出了不诚信的事情,对此,政府部门要正确引导和宣传,促使企业树立正确的利益观,打造诚信企业。第三是公民要讲诚信,要正确引导广大市民讲诚信,维护诚信,从而打造“诚信九江”。三是要加强硬件服务建设。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推进工业平台建设,为项目落户创造条件。要加快产业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比如:纺织服装企业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印染业污水集中处理系统等平台建设,这些平台是政府应该做的事情,就应该做好。

下载纺织产业技术开发专项申请报告[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纺织产业技术开发专项申请报告[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加快纺织产业发展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项目立县、工业强县”主战略,把发展纺织产业作为县域经济快速发展的突破口来抓,纺织产业迅速发展成为全县的主导支柱产业和重要经济增长极。......

    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分析建议

    1.打造一个纺织服装产业基地。我区已被评为“国家级纺织服装产业基地”和“国家针织服装名城”。下一步,我们要以产业规划为龙头,以昌东工业区和民营科技园为平台,以招商选资和......

    我国纺织服装业优秀产业集群

    我国纺织服装业优秀产业集群 核心提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纺织工业取得了飞速发展,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是发展的黄金期。产业集群是中国纺织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纺织产业集群地......

    区化纤纺织产业规划书

    前 言为更好地贯彻实施区委、区政府“工业强区”战略,进一步做大做强我区民营经济,拉长石化、化纤产业链条,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和农民增收致富。我在长期调查研究的基......

    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全市纺织服装产业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为抢抓新旧动能转换重大机遇,推动我市纺织服装产业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方面不断创新,加快整个产业转型升级步伐,近期,市委政研室对台儿......

    2015年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项目资金申请报告(参考格式)

    2015年产业振兴和技术改造专项项目 资金申请报告(参考格式) 重点方向:(注:务必细化到主要内容中的具体方向,如先进轨道交通装备技术提升-关键核心零部件和工艺技术水平提升-动车组......

    长兴纺织产业现状与对策措施

    长兴纺织产业现状与对策措施 发布时间:2008-3-15信息来源: 长兴县发改委纺织业是长兴传统产业,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基本形成从原料、织布、印染及后整理到服装生产一条龙的比......

    渭南市纺织产业发展现状及方向分析

    渭南市纺织产业发展现状及方向分析 纺织业在中国是一个劳动密集程度高和对外依存度较大的产业。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和出口国,纺织品服装出口的持续稳定增长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