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案例

时间:2019-05-14 03:35:0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风险案例》,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风险案例》。

第一篇:风险案例

风险经理工作案例

(一)一、案例介绍

银行是高风险行业,如何在日常风险监控中排查风险、控制风险是风险经理要面对的永久课题。近期,S分行在对Y电力有限公司的贷后监控中,成功实现了风险过滤与风险降解的双重目标。

背景情况

H石化仓储有限公司(以下称“H仓储公司”)为S分行某支行的授信客户,2005年8月在S分行获得5年期固定资产项目贷款8000万元,用于油库项目建设,担保方式为土地及油罐抵押。

Y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称“Y电力公司”)是燃油发电企业,2005年10月在S分行获得综合授信额度3亿元,其中短期流动资金贷款1.4亿元,由L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称“L实业公司”)及集团实际控制人范某担保;项目贷款1.6亿元,以发电机组抵押。贷款余额

2.775亿。

H仓储公司、Y电力公司及L实业公司系关联公司,三者的实际控制人均为范某。

风险端倪

2006年3月,在某支行例行贷后监控专题会议上风险经理发现,贷款发放后,H仓储公司8000万元固定资产项目贷款并未在企业报表相关科目中得到反映,而报表中其他应收款余额却由2005年9月该公司申请贷款时反映的919万增加至7776万。风险经理于是展开调查,发现该笔贷款资金实际上已被Y电力公司(该支行另一授信客户)占用。

顺藤摸瓜

通过查阅Y电力公司近期财务报表,风险经理发现该公司2005年底其他应收款余额高达2.34亿元,其中有近2亿元已被保证人L实业公司占用。

Y电力公司和L实业公司都是S市地方燃油发电企业,近年来由于油价持续上涨,经营每况愈下。L实业公司因不能负担高成本发电已经停产,对外有2亿多元的负债,实际上已经丧失担保能力。另外,风险经理还发现L实业公司帐面上一直保持3.6亿元的其他应收款。那么,这3.6亿元资金究竟流向何处呢?

如果将H仓储公司--Y电力公司--L实业公司三者作为一个高度关联的整体来看,上述

3.6亿元资金很有可能已经被挪用,流出集团。

风险经理查询了S市贸易工业局的相关资料,发现从2005年开始,S市地方燃油电厂发电量持续减弱。2006年1-4月份整个燃油发电量同比上年仍在减少。油价高涨与政府电费补贴滞后之间的矛盾导致燃油电厂的发电量持续萎缩。分析企业主营业务利润空间不断缩

减的状况,企业对外投资扩张的意图逐渐显露出来。

风险经理经实地调查,证实L实业公司在G省某市投资了两个水电项目--东乡水电站和深华水电站,投资金额分别为1.8亿元和1.5亿元。此外,企业还计划投资40亿元,在Z市成立钰海电厂,利用LNG发电,现已投入2000万元。由此看来,流出企业的3.6亿元资金实际上已被投入到这三个项目中。

纵观整个集团的状况,其关联企业互保、负债规模庞大,高度依赖银行融资,大量资金被占用,已严重影响S分行信贷资金的安全。

研究计划

鉴于风险的严重性,风险经理立即出具《风险检查报告》,并向行长室汇报相关情况。

对于H仓储公司而言,其担保方式为土地及油罐抵押,风险相对可控,S分行要求企业按计划收回被占用的资金。而Y电力公司因其核心资产都已抵押给银行,其保证人L实业公司名下资产仅有两座厂房和部分小型柴油机组,已资不抵债,不具备担保实力,贷款风险敞口较大。

如何才能有效控制风险呢?从Y电力公司和L实业公司内部,已经很难找到其它有效资产。因此,按照“资金从哪里流出去,就从哪里追回来”的思路,风险经理开始着手调查L实业公司投资的几个项目的经营情况。在L实业公司投资的新项目中,深华水电站经营状况良好,2005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000万元;东乡水电站预计2006年9月份开始投产运营。鉴于水电行业的政策优势,及其良好的稳定性和收益性,S分行要求追加东乡水电站和深华水电站作为Y电力公司贷款的保证人。

锁定风险

经行长室批准,S分行风险经理与支行客户经理马上联系企业办理追加担保事宜,并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对上述两家水电站的核保工作。S分行最终抓住流出企业的3.6亿元资金对应的有效资产,及时锁定了上述贷款的风险。

二、案例评析

该案例给我们的启发是风险经理在对贷款客户的风险过滤中,应当具备专业的分析能力、敏锐的洞察力和职业敏感性。

首先,对企业财务报表每个科目及财务指标的异动要有较强的分析判断能力,从中发现风险隐患,并深入调查,找出问题的根源。

其次,风险经理在日常工作中要有敏锐的职业嗅觉,留意行业整体动态和经济信息,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判断企业的经营状况。

最后,对发现的风险要快速反应,寻找解决途径,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实现风险降解。

三、案例思考题

1、风险经理如何通过对企业财务报表相关科目的审查发现企业挪用信贷资金的迹象?

2、风险经理应掌握哪几方面的相关知识,以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判断能力 风险经理工作案例

(二)2010-11-02 13:46:59|分类: 默认分类 |标签: |举报 |字号大

小 订阅

一、案例介绍

甲医药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集团)是某市第一家上市公司甲股份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的母公司。1998年该集团因政府行为兼并濒临破产的某市煤化公司(以下简称乙公司),承接了近亿元的债务,严重影响了企业经营。加上近年制药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和国家强制抗生素等诸多药品降价等一系列因素,使甲集团2004年度产生了9000万元巨额亏损。

2005年初,国家再次对多种抗生素药品进行强制性降价,其中多种药品涉及到甲集团产品,使原本经营亏损的甲集团雪上加霜。2005年6月,该集团法人代表即将退休,公司经营状况进一步恶化。

甲集团在某分行有贷款1840万元,其中1440万元是甲集团原有贷款,2006年1月10日到期。剩余400万元是甲集团承接乙公司的贷款,2005年12月31日到期。

2005年9月,省行风险经理在对辖属某分行进行风险排查时,开始关注甲集团,多次要求某分行对该集团贷款加强贷后管理,密切关注企业生产经营状况,防止该集团经营风险影响分行贷款安全。随后某分行风险经理和客户经理对该公司采取精细化管理,密切关注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2005年11月,根据五级分类核心定义将该企业1840万元贷款的风险分类由正常类下调为关注类。得知国家对抗生素等原料药再次强制降价的信息后,某分行风险经理以《风险信息通知单》的形式,向该集团经办支行发出风险信息提示,要求客户经理立即到企业了解抗生素降价对企业产生经营的影响,以及企业的应对措施,形成《信贷备忘录》上报有关部门,并继续对企业的生产经营状况进行重点监控。

2005年11月,甲集团拒绝偿还其后续承担的原乙公司向工商银行的借款,工商银行将该集团背负的原乙公司贷款和其自身贷款近1.8亿元向省高院提起诉前保全。工行的行动引发连锁反应,建行、农行、中信等金融机构相继采取法律行动,诉讼标的达3.5亿元,该集团的办公场所、固定资产、所持股权等全部被查封,企业几乎到了停产的边缘。这种状况引起风险经理的高度关注,与客户经理迅速深入集团了解情况,但集团对外实施信息封锁,一概不予接待。

某分行分管行长和风险监控部负责人在听取了风险经理的汇报后,连夜召开有关支行行长、客户经理、风险经理等人参加的“甲集团事件应急会议”,通报了风险检查情况以及对企业目前形势的判断。会议最终达成一致意见:责成风险经理和客户经理迅速摸清企业的真

实情况,进而判断是否采取法律措施清收,同时立即将这一情况上报省分行风险监控部,寻求上级行的支持。省行对该情况非常重视,迅速派出风险经理赴某分行,直接参与化解和清收工作。由于各家金融机构的诉讼导致某市几家大型企业(与甲集团存在互相担保关系)全部成为被告,如果一旦执行则牵涉到某市近10万人员的“饭碗”问题。因此省政府紧急电令某市政府迅速采取行动防止事态进一步恶化,某市政府通过银监会驻当地监管机构召开全市各家金融机构“一把手”紧急会议,要求各家金融机构停止向甲集团采取任何形式的法律措施,由省、市两级政府协调解决事件。

在专题分析会议上,面对这一局面,大家一致认为,此时分行采取法律手段不可行,应当采取其他方法来保全信贷资产安全,并制定了确切的行动方案:一是继续调查甲集团的有效资产;二是从甲集团的控股子公司甲公司入手寻找突破口。并对各项工作落实了责任人。

随后某分行风险经理和客户经理通过对甲集团和甲公司财务报表的分析发现:甲公司占用了甲集团大量资金,而甲公司生产经营完全正常,现金流充足,有代偿能力。于是应急小组决定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甲公司和丙股份公司(实为一家)和高管人员身上,进一步与其建立互信关系,为解决问题奠定基础。

2006年2月,甲集团董事长(与甲公司董事长为同一人)正式退休,由某市一家制药的一名高管人员接任甲集团和甲公司董事长。该高管正巧是某分行建立互信关系时联络过的对象,从心理上比较理解某分行的处境,并表示尽快将此事提上董事会议事日程。

通过各方面不懈努力,甲集团召开了董事会,原则通过逐步解决各家金融机构的贷款问题。得到这一消息,某分行以最快速度同甲集团和甲公司达成协议:由甲公司代偿甲集团1440万元不良贷款,对外称是归还欠款。最终于2006年4月26日成功以现金方式收回1440万元贷款,至此,“甲集团事件”中某分行在所有金融机构中成为唯一一家做到“全身而退”的金融机构。

处理完甲集团自身1440万元不良贷款后,剩余400万元贷款(由甲集团承担的乙公司借款)的解决又摆在了某分行面前。经反复分析后大家认为:“甲集团事件”是由原来乙公司借款引起的,甲集团偿还的意愿不强,担心会引起连锁反映(实际到目前甲集团仍未偿还承担的乙公司贷款)。因此,决定向乙公司(即某煤化公司)追偿,因为乙公司债务转让及改制后,此笔400万元贷款仍由其担保。通过艰苦谈判和不懈努力,某分行终于与改制后的乙公司达成重组协议:由其承接400万元贷款,贷款方式为信用,三个月内追加房地产抵押。某分行已于2006年6月30日完成了400万元贷款的重组,风险得到一定控制。

二、案例评析

分析甲集团1840万元呆滞贷款的成功收回和重组,一是思想上重视。甲集团是省分行风险部重点监控客户,某分行非常重视对该客户的管理,尤其是国家对多种抗生素药品进行强制性降价等因素使该集团经营状况出现滑坡后,立即引起某分行高度关注;二是及时制定了可行的行动方案。省分行风险经理在危机发生后,直接参与了对该公司情况的分析和行动计划的制定,及时将情况反馈省分行监控部,遇有偏差及时修正,保证行动计划切实可行;三是对行动方案跟踪实施。分管行长直接负责行动计划的落实,对分管风险经理和客户经理提出具体要求,责任到人,动用各种关系,使行动计划得到有效实施。

甲集团贷款的成功化解,体现了省分行风险经理和辖属行风险经理、客户经理团结协作、合理分工的精细化风险管理理念,是分行推行风险经理制度以来一次成功的案例。

三、案例思考题

1、在风险监控过程,风险经理与客户经理如何配合,达到揭示和化解风险的目的。

2、在客户经理侧重营销工作(尤其是对待重点营销客户),对日常贷后监控中出现的敏感问题不愿触及的情况下,风险经理如何来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的真实状况,避免因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信用风险。

风险经理工作案例

(三)一、案例介绍

甲管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公司)成立于2000年8月,注册资本1500万元,为甲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甲集团)下属企业,两家企业法人代表为同一人Z某。经营范围主要包括铝塑复合管、PFX管、铜管接头及配件等近40个品种的生产,兼营水管安装服务等,是省内规模较大的专业制管企业。2004年销售额达10386万元,净利润1343万元,通过连锁经营的方式已发展96家加盟商,市场前景良好。

2004年7月,甲公司与S分行建立业务关系。2005年初,S分行给予其1000万元的短期流动资金授信额度,期限为2005年2月4日至2006年1月30日,用于解决其由于生产规模扩大而引起的资金需求。

贷款之初,甲公司经营正常,销售状况良好,客户经理对其进行贷后监控过程中未发现异常情况。

2005年9月20日,甲集团法人代表Z某因涉嫌诈骗某银行城西支行汽车消费贷款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涉案金额高达2000余万元。这一突发事件对S分行产生了较大的震动。S分行客户经理随即对其集团内部各关联企业的经营情况展开详细调查,发现以下情况:

1、甲集团只行使管理职能,集团内部多家企业只有甲公司和某汽车连锁销售有限公司有收入来源;

2、甲集团法人代表被刑拘后,内部企业经营未受较大影响,但由于资金调度基本由甲集团操纵,内部资金流向难以监控,S分行信贷资金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3、甲集团可能将流动资金投入到购买土地等非主营业务中。据了解企业购买土投入较多,金额约6000万元左右。在该事件发生后,由于需要偿还银行多笔借款,甲集团正与北京一家房地产公司商谈出让其名下土地,以筹集周转资金。

在客户经理前期调查的基础上,为防止贷款风险进一步扩大,S分行风险经理随即跟进,与客户经理实地走访,协助制订了完整细致的行动计划,下发了“甲公司法人代表可能存在道德风险”的风险信息提示单,对以下三方面进行风险提示:

1、甲公司法人代表2005年9月20日因涉嫌诈骗某银行贷款被刑拘,不久后归还该行贷款,法人代表已被释放。这一事件对公司整体经营影响较小,但对公司造成了负面的舆论影响。

2、甲公司属于2005年新增授信客户,主营塑料板管型材,一年销售收入在8000-10000万元,但资金由其母公司甲集团控制,集团内部存在拆借活动,资金有挪用的嫌疑。

3、甲公司投资两块地产,已超出其主营范围,且购买地产占用了公司大量流动资金,贷款到期能否按时归还存在较大不确定因素。

在发出风险提示的同时,S分行风险经理对支行客户经理的行动计划提出了几点指导性意见:

1、采取措施,加固担保;

2、支行及客户经理应密切关注企业资金往来;

3、密切关注其两块地产的出售情况。

2005年11月甲公司在归还某银行2000万元贷款后,对S分行贷款也按计划追加3户关联企业作为担保,企业法人夫妻二人的财产也同时做了连带责任保证,加固了担保,将风险降低至可控范围内。

2006年1月18日,甲公司按计划归还了S分行全部贷款本息。至此,S分行自2005年9月针对该企业突发事件做出的多项计划均得到顺利实施,化解风险效果显著。

二、案例评析

本案例虽然由突发事件引起,但却暴露了客户经理在授信管理各相关环节的薄弱点:贷前调查时对甲集团复杂的关联关系认识不足,集团内部管理方式不清楚;贷后监控中对贷款用途监控不到位等。

S分行贷款最终能够顺利退出,风险经理发挥了应有的作用:风险经理根据岗位职责要求对突发事件及时进行了风险提示,随后根据实地检查情况协助、参与了行动计划的制定,最后对行动计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落实。此次突发事件中发现潜在风险-提出管理建议-协助制定行动计划-跟踪计划执行等一系列迅速有效的行动也将对S分行风险经理今后的工作发挥重要指导作用。

三、案例思考题

1、授信经营部门和授信审查部门如何加强对集团客户相关情况的核实、审查?

2、风险经理如何通过对客户经理贷后管理工作进行评价,来帮助客户经理提高贷后监控的质量?

第二篇:风险案例

案例一:谨慎审查代理人开立账户业务

李某2002年6月8日在城关邮政储蓄专柜开立中国邮政储蓄账户,存折号为冀A0303860451,账号为:200157488。2005年6月12日,他人以李某的名义在城关邮政储蓄专柜办理了与上述存折相对应的邮政储蓄卡,并填写了领用邮政储蓄卡的申请书,同月18日上午他人在城关邮政储蓄专柜办理了该卡的销卡手续,当日下午用同样的方法办理了账号为4329的邮政储蓄卡。6月19日,他人用该卡先后两次从李某的账户上支取10000元和28000元,“邮政储蓄客户回单“签名均为李某。7月4日,李某到县公安局报案称其存款38000元被冒领。李某多次要求邮政储蓄赔偿其冒领的款项,之后,诉之法院。在庭审中,邮政储蓄柜员称认识李某,知道办理邮政储蓄卡的人不是李某,是代李某办理领卡手续的其他人。原告凭真实存折主张权利,被告应履行兑付的义务,法院遂判决,被告邮政储蓄在10内给付原告38000元存款本金以及利息,本案诉讼费用3630元由被告承担。

此案例是由于邮政储蓄专柜柜面人员哪些错误造成的?

答:保护储户存款安全为储蓄机构的法定义务,本案被告未尽到谨慎审查和正当付款的义务。根据国务院《个人存款账户实名制规定》第七条:代理他人在金融机构开立个人账户的,金融机构应当要求其出示被代理人和代理人的身份证,进行核对,并登记被代理人和代理人的身份证件上的姓名和号码。储蓄卡是与存折具有同样存取款功能的债权凭证,开立个人储蓄卡账户应遵循上述规定。本案第三人先后两次在被告处开立账户,经办柜员明知此人非权利人李某,却未要求第三人出示核对并登记其身份证件上的姓名和号码,致使冒领人无法查找。被告未经原告同意,擅自将只能用存折取款的账户变更为可以使用储蓄卡存取款的账户,对原告无法律上的约束力。

案例二:开户资料原件审核不力 假印鉴卡造成资金流失

2月中旬,某银行上海分行账户业务人员收到其系统内宁波行的同事介绍开立账户的要求,遂同意,3月9日,不法分子与某企业财务人员一起来上海,在该银行网点柜面办理开户手续,此时印鉴卡已经填写并加盖预留印鉴完毕。在办理开户手续时,银行网点账户业务人员发现开户资料中缺少法定代表人代表授权书,便要求补充。而开户资料由客户经理复印、盖上“已核对”章。回去后,财务人员没有再来,而是其中另一人带了授权书前来办理。3月11日开户完成,存款5000万元。3月16日起,分8笔划出资金。开户行凭印鉴办理论了凭证购买,包括支票、本票等。单日划出1191万元,后几天又以本票划走360万元,再后来又是本票4笔,1200万元。企业通过网银发现,5000万元资金只剩2000多万元,先后共划走2751万元,马上在宁波当地报了案。

以上案件是由于银行账户业务人员哪些操作层面上的失误造成的?

答:(1)开户资料初审退回,补齐资料后,办理正式开户时没重新审核原件。(2)二是法定代表人授

权书是授权财务人员,但第二天来人是别人。其实是退回后隔了一天,企业的印鉴卡已经换掉了,银行留底的印鉴卡就是假印鉴卡,以后买凭证、划款等一系列动作均为“绿灯”。(3)是划款时未执行大额支付确认制度,大额划款需要和单位电话核对。

案例三:客户身份识别不到位,虚假资料骗取巨额贷款

近日,某农村商业银行某中心区支行发生了一起利用假企业、假个人身份按揭获得4.6亿元贷款的案件,目前该支行行长田某及为贷款提供担保的某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法定代表人安某及实际控制人胡某被司法机关调查并采取强制措施。该起案件事发2009年2月底3月初,属于担保公司与银行人员合谋骗贷案。司法机关及中国银监会、某市银监局、某市农商行多家机构,正在调查处理该事件。目前已查明的损失超过1亿元,同时,调查组还冻结了200多个涉案的虚假帐户,追回损失1亿多元,总计被骗贷的金额约为4.6亿元。

在上述案件过程中,该行运营人员的操作存在哪些问题?

答:(1)未严格按照相关法律制度要求,加强对个人银行账户开立的审查,识别客户真实身份;(2)对于代理他人开立银行账户的,未按照要求出示被代理人和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件。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关于进一步落实个人人民币银行存款账户实名制的通知》(银发[2008]191号)规定:代理他人开立银行账户的,银行应要求代理人出示被代理人和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件。单位代理个人开户应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出示单位负责人、授权经办人及被代理人的有

效身份证件。单位代理个人开户应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出示单位负责人、授权经办人及被代理人的有效身份证件。

案例四:开户资料审核麻痹

被骗取账户资金

1997年10月19日,A银行营业科科长介绍张某到A银行开户,张某自称是青岛XX公司上海办事处负责人,只携带了一份办事处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及印章。A银行信贷员见是营业科科长介绍来的客户,便放松了开户审核手续,为其开立了账户,户名为“XX

公司”。同日,营业科业务人员也因张某是由科长介绍而来,麻痹大意,未对其提供的收款人为“青岛XX公司”而提示付款印章处却为“XX公司”的银行汇票进行严格审查,就为其办理了入账业务。

1998年3月22日,青岛XX公司上海办事处与江苏某县物资供销公司就购销钢材合同的执行发生了经济诉讼,江苏人民法院通知A银行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此时A银行还不知是何缘由,在其后的诉讼审理中,A银行才了解到以下的一些情况:张某为本地无业人员,开户时向A银行提供的营业执照复印件系盗用青岛XX公司上海办事处,所盖印章均为私刻。张某冒用该办事处名义骗取A银行为其开立了账户,又骗取了江苏某县物资供销公司购买钢材的价值85.2万元的银行汇票,并通过开在A银行的账户骗取资金。案件发生后,A银行积极参加诉讼,为挽回损失做了大量工作。1999年5月10日,人民法院一审判决A银行承担经济损失340203.18元。5月17日,A银行向当地公安分局上报《关于张某来行进行经济诈骗活动的情况报告》,并抄报上级行保卫处。同时又上诉中级人民法院,据理力争,要求改判。8月29日,A银行的上诉被中级人民法院驳回,维持原判。12月22日,由A银行的上级行出面向当地市政法委员会报告,并抄报总行,请市政法委员会出面协调,但最终未见成效。

以上案例银行业务人员应吸取哪些教训? 答:(1)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银行应严格审查开户资料,规范开户手续,确保资料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一些员工对由领导或同事介绍来的客户,往往疏于严格审核。如在办理开户业务时,银行员工未按规定要求张某提供营业执照和机构代码证正本。(2)银行在处理银行汇票业务时,应根据《票据法》的有关规定,认真审核票据要素,如收款人与背书人是否一致等,对抬头与背书不符的银行汇票应拒绝受理。在张某要求办理银行汇票业务时,银行员工也没有按规定严格核对汇票的要素和背书,草率地处理了业务,以致让不法分子的诈骗阴谋得逞。

案例五:认真履行“了解你的客户”的原则,防范和化解隐藏风险

2009年7月16日上午,陕西XX汽车维修服务有

限公司人员来到西安某银行对公营业柜台前,办理基本存款账户的开户手续,并按照要求出具了合法、真实、有效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以及法定代表人身份证。经办柜员按照制度认真对上述开户资料进行审核,并按照“了解你的客户”的原则与客户进行了沟通交流,客户在言谈中不经意流露出曾在该行办理过临时账户,并且已验资成功,故申请办理基本账户。于是经办人员一边要求其出示验资报告,一边报告会计经理。在核对验资相关资料时,发现有以下疑点:

1、现金缴款单所填写的单位账户经查询不存在;

2、现金缴款单上加盖的“现金收讫章”为伪造印章;

3、现金缴款单无经办柜员签章;

4、询证函既无经办柜员签章,也无支行业务公章;

5、由陕西XX会计师事务所有限责任公司出具的验资报告内所陈述的缴款记录均与事实不符。经过认真核实,该行确认其验资账户相关资料均为伪造。

以上案例对银行业务人员有何启示?

答:单位提供的基本存款账户开户资料真实有效,其利用虚假的验资证明,骗取了真实、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税务登记证、组织机构代码证等开户资料,来银行办理基本存款账户开立手续,银行人员即使严格按照规章制度要求,仍然无法发现问题。此种情况

隐蔽性强、风险可以无限扩大,造成后续更大风险。如果银行柜员没有认真履行“了解你的客户”原则,即使柜员按照正常流程开户审批流程办理业务,仍然发现不了问题。开户所带来的风险一般不会即期反映出来,而是在开户后较长时间才能显现出来,也将会在较长时间内存在。

案例六:验资资金违规转账

一、案件经过:

XX支行业务监测人员于2009年8月27日通过运行风险管理系统发现一笔准风险事件,涉及金额为107万元。具体过程为监测人员通过影像扫描系统查阅传票,发现为XX县XX化工有限公司验资完成后,网点操作人员用特种转账传票加盖一枚法定代表人私

章,通过交易将款项转入过渡科目,再通过交易将款项转入该企业法人代表个人账户上,对此违规操作的异常风险状态,监测人员最终确定为风险事件关注。

二、案例分析:

此案件网点经办柜员和营业经理,均不了解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有关规定:验资收款在完成验资后只准转入其基本账户,而该网点用银行内部凭证“特种转账支票”加盖法定代表人的私章,将百万元巨款通过内部户,转入其法定代表人私人账户,如果该公司有合伙人,而合伙人之间如有经济纠纷,就会把银行卷入到企业经济纠纷中去;一旦遇相关部门账户现场检查,在操作中严重违规现象就会导致被监管部门处罚的可能,存在“监管风险”。该网点未能把业务发展与运行风险控制有机结合起来,在受理此业务时与客户沟通不够,可将款项转入此基本账户中,再由客户办理账务处理。

三、案例启示:

(一)银行属资金高风险的行业,经办人员在受理业务过程中,要严格按照《票据法》、《支付结算办法》、《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以及人民银行有关规定办理业务,以确保结算业务安全、高效开展。

(二)银行网点业务主管要做好监管工作,认真履

职,要加强对员工日常业务处理的管理,提高其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各银行机构要加强对前台柜员,特别是监管人员的规章制度的培训,要经常通过实际案例来提高员工的风险防范意识,确保银行、客户的资金安全。

案例七:临时账户超期使用

某建筑施工单位于2008年3月5日,到XX银行申请以项目部开立临时存款账户,该存款人提供的各类资料齐全,开户申请书填明账户到期日为2009年3月31日,2008年3月6日,该账户通过人民银行审批,取得临时存款账户开户许可证。2009年4月1日,该账户发生现金支取1万元。该账户使用存在什么问

题?

答:该账户到期后没有报人民银行办理展期手续。《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第三十六条规定:“存款人在账户的使用中需要延长期限的,应在有效期内向开户银行提出申请,并由开户银行报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核准后办理展期。临时存款账户的有效期最长(含展期)不得超过2年。”对账户使用期限需要超过两年的,存款人可以在账户两年期满后,撤销原账户,重新出具开户依据,申请开立新的临时存款账户。

案例七:充分了解执法机关查询扣划

权限,妥善协助查询扣划

某人民检察院受理民事债务纠纷案,持有县级相关的法律文书和执法人员的身份证,来工商银行查询被告人的个人储蓄存款,银行经办人员对人民检察院出具相关证件审核无误后,给予办理了查询。经查实后该被告人有储蓄存款5万元,人民检察院出具“协

助冻结通知书”要求对该个人定期储蓄存款5万元进行冻结。次日,人民检察院又来到银行出具了人民检察院的判决书和执行时由当事人交出的定期储蓄存款单和相关的法律文书,执法人员身份证。要求扣划,银行经办员审核无误后,按检察院的扣划要求给予办理了扣划手续。

银行经办员是否应该受理?为什么?应如何处理?

答:(1)银行经办人员不应受理。(2)银行经办员在受理查询和冻结扣划时没有索要、审核执法人员的工作证、执行公务证。(3)人民检察院无权扣划个人储蓄存款。(4)受理查询时应审核人民检察院执法人员的工作证、执行公务证及县级以上(含)相关的法律文书和“协助查询存款通知书”无误后方可办理。

案例八:违反账户生效日制度

为客户办理业务

一新成立法人企业员工,携带工商行政管理机关颁发的企业法人营业执照正本、开户证明、税务登记证和企业法人代表身份证件原件及复印件,如实填写齐全开户申请书有关内容加盖企业公章,向工行某营业机构申请开立基本存款账户。该机构人员审核了企

业提交的上述证明文件并经有权人进行了审批,并将开户资料报送中国人民银行当地分支行,2007年8月10日(周五,有双休日)经核准后办理了开户手续,并当即向开户企业出售了现金支票、转账支票及其他空白重要结算凭证。请根据以上业务说明开户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

答:(1)该企业开立基本存款账户提供的开户资料不全,缺少法定代表人对办理开户手续员工的授权证明和办理开户员工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2)银行在基本存款账户的当天向该企业出售重要空白凭证,没有执行自正式开立之日起3个工作日方可办理付款业务的规定。

第三篇:风险案例

风 险 预 警 及 风 险 化 解

第一部分 水面下的风险

怎么挖掘授信客户的潜在风险,怎么辨识远期和近期的风险,三个层面(三者不可割裂,应综合分析)

一、宏观层面(维稳、环保、转型)

(一)维稳 1.经济稳定

主要目标之一是维护CPI稳定,政府对通货膨胀率都会有一个容忍度,一旦这个容忍度被突破,政府将采取怎样的治理手段,是商业银行不得不关注的。因为政府无论采用市场手段(若货币工具)或者是行政手段(如限价管理)都可能产生系统性效应,那些引起物价不正常上涨的因素都将成为重点治理区域,该领域内借款人的风险很可能凸显。

举个例子,2009年以来持续的物价上涨,与房地产过度繁荣、基建项目过度投资以及投机过度活跃有着很大的直接关联。为了遏制这种趋势,2011开始,政府除了采取了紧缩货币政策外,更是将重拳直指房地产行业和政府融资平台,密集出台各种限制性规定(比如在房地产领域的限购、限价规定,四部委对政府融资平台要求进行强制整改的密集文件等)。现在看来,政府这一轮治理通货膨胀的措施不但直接推高了房地产行业和项目平台的风险,也使与建筑密切相关的钢贸、水泥等行业的风险被进一步暴露(今年江浙一带的钢贸行业风险事件即是实例)。包括一些原来在实体经济颇有建树的企业也因为涉及房地产行业,最终因为房地产的低迷而血本无归。

总结:信贷资源的投放一定要与政府经济目标保持一致,在节奏上要体现预见性。2.社会政治稳定

这个主要体现在借款人要合法经营并维护民生,具体可表现为(1)主营收入不能来源于违法的业务(比如黄赌毒、涉黑);(2)不能侵害集体权利和百姓利益,容易引起群体事件,比如强拆、强占、拖欠工资等;(3)企业赖以发展的核心资源(比如供销渠道、许可、资格等)并非来源企业内生的竞争力,而且通过不正当方法获得(比如贿赂,不正当竞争)。如果某个企业是依靠上面某种途径生存的,这种生存具有不可持续性,一旦出问题往往是致命的。

(二)环保

在环保问题上必须坚持“一票否决制”,这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前提和大趋势。从长远看,高污染、高能耗的行业如果无法从技术上向绿色节能转型,必将被行政性退出。介入客户必须顺应这个趋势,对于那些长期游离于绿色边缘的行业或企业,应坚决予以退出。

(三)转型

现在转型是一个很热门的词汇,中央在提,地方在提,企业也在提。不同的层次,转型的内容也不同,包括了产业升级、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移。但是转型是一项需要代价、决心和策略的复杂工程,现在很多转型成为了“一哄而上”,成了“半拉子工程”,因此这里讲转型不是提倡我们要顺势而上,而是不能“逆势而上”。尽管我们对政府很多所提倡的东西感觉不靠谱,但是政府禁止或限制的东西还是要敬而远之。现在国家的产业政策里有一些明确提到的产能过剩行业,我们就要谨慎介入。比如现在比较热门的话题--光伏行业就是典型,很多银行和地方政府陷进去了,说难听点就是“自食其果”。国家自2010年开始便多次发出风险提示,将多晶硅行业列入产能过剩行业,可是结果呢,各地政府和银行还是乐此不疲,最终都深陷其中不能自拔。

总结:转型不一定就是好东西,需要我们辩证看待,但是对于转型中已被划定的禁区就不要踏入。

二、中观层面(生命周期—技术、红利)

要了解一个行业的生命周期就要了解这个行业生存的核心是什么?是技术还是红利或者是其他?之后可以把问题进一步聚焦,通过行业生命周期特征来判断企业的风险。

(一)技术型。

1.要清楚整个行业的技术周期,是否出现了技术替代,假如是,很可能意味着一个行

业的消亡和另一个行业兴起,比如数码技术替代了胶片技术,导致曾经的摄影巨头柯达公司的破产。这种情况下,就要谨慎介入那个即将被替代的行业

2.要清楚企业自身技术在整个行业技术中的位臵,是属于追赶者、成熟者还是创新者。这三者中,追赶者的风险是最大的,尽管不排除其在某区域或某时期(存在市场壁垒)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但从长远趋势来讲,这个类型被淘汰的几率最大;创新者意味着未来,但并不完全意味着成功,创新者的风险在于创新的成果能否成功转化为商业利润,这类型客户更适合于风险投资机构;成熟者拥有着天时地利人和,可以创造稳定且可观的利润,这种类型的风险收益状态最适合银行介入。但是成熟者如果甘于现状则随时可能变成追赶者,所以银行在介入时,还应了解成熟者是否有远见将合理的资源投向创新。

(二)红利型

常见的红利包括人口红利(低劳动力成本)、政府干预性福利(商品价格补贴、货币价格补贴)等。依靠红利生存的行业常见于劳动密集型行业(代工行业、鞋服、家具等)、行政垄断型行业(比如能源、通信)、补贴性行业(农业、电力行业)以及外向型企业(依靠低估的人民币获取价格优势、退税补贴等)。对于这些行业来说,一旦红利减弱,企业就会面临利润减少、竞争加剧、市场萎缩的风险。

举一些例子:1.比如东莞这几年部分制造业倒闭或者逃离,正是因为这些行业一直以来赖以生存的人口红利难以为继,企业一方面招不到工而不敢接单,另一方面招的到工也会因为工资成本上升而使利润大幅降低。2.又比如近期国家正在研究的煤炭价格并轨方案,取消发电、钢铁行业的重点合同,意味着在未来,发电行业将不再享受原来煤炭最低限价的保护,除非届时国家能解决电价联动的问题(现在的电价是被扭曲的),否则,发电行业未来亏损的程度会持续扩大。3.再比如,在东莞很多出口企业,一直享受着人民币低估的红利,国内1块钱的东西卖到国外1美元,就可以赚8、9块。但汇改以后,慢慢地只能赚5、6块了,再加上国内通货膨胀,净利润进一步被侵蚀甚至出现亏损的情况。特别是那些和国外客户签订了长单的客户,因为当初没有考虑到产品价格避险,导致后来出现生产越多亏损越多,最后辛辛苦苦积攒10几年的利润全赔出去了

总结:对于依靠红利的行业,商业银行在介入时一定要认清红利的周期,在红利的峰期介入是比较适当的,一旦可以预见这种红利开始下行,聪明的银行就应该调整策略,逐渐退出,除非那些企业在面临红利减弱时也能及时调整策略(比如加大机器投入,或者进行套期保值操作等)。

三、企业生命特征(微观层面)

(一)资产负债特征(非财务报表分析法)1.资产结构的分析

根据所持有的主要资产类型可将企业分为重资产型和轻资产型,这对风险判断的角度很有影响。比如对于重资产企业我们可以将重心放在企业资产负债的配比上;对于轻资产企业可将重心放在现金流量稳定性分析上。

所谓轻资产公司是指企业的主要资产构成是无形资产,企业主要通过技术、经验、整合能力、品牌、文化等资源进行运作和盈利,比如像阿里巴巴、广告公司等类型的公司。但轻重是一个相对概念,我们在这里可以将轻资产公司的范畴扩大一下,将那些运作及盈利更多依赖于流动性资产投入的公司称为轻资产公司,反之称为重资产公司。

重资产公司需要将更多的资本投入到诸如厂房、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上,以实现规模效益。这类型企业相对来说身形较为笨重,资金撤出较难,逃废债成本较高。因此银行在风险策略的选择时可重点控制该类型企业的负债规模和变现能力强资产(房产、土地、通用性强的机器和存货)的配比,日常重点监控企业负债的变动情况,包括民间融资的情况。重资产公司多集中关于制造业、物业租赁和投资、房地产类等行业上。

轻资产公司主要集中于服务和贸易行业,资产主要体现在存货、应收账款和存款等科目上。这类企业经营灵活,调整迅速,流动性对其来说是生命线。对于贷款人来说,这类企业可以抓住的担保物有限,抽逃容易,担保权声张缺乏足够制度保障,因此银行在风险策略的选择时不得不将重点放在过程控制上,重点分析企业第一还款能力和监控企业的流动性上(特别是现金流)。

上述的所谓重资产企业侧重于资产负债比控制,轻资产企业侧重于流动性控制,是重

点分析法的结论,并不代表揭示了企业风险的全部内容。这种方法给到我们的是“预警”的启示,而非“安全”的启示。比如,一个重资产公司虽然在资产负债配比上处于安全线内,但它仍然存在亏损的风险,只是对银行来说,它暂时还不会倒闭,银行还有较充分的时间去化解风险;同样,一个轻资产公司虽然每天产生了可观的现金流,为银行贡献了大量的结算业务,但它可能存在负债过多的风险。对银行来说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分析这类公司银行账户流水上可能泄露的风险信息,因为这不仅涉及到第一还款来源还涉及到第二还款来源(典型的如应收账款质押业务)

2.负债及对外担保结构的分析(1)融资时点规模;

(2)近一年的变动趋势,是否大幅扩张或收缩;

(3)融资银行的数目,是否出现大银行在退出,小银行大量介入的情况;(4)担保条件中,主要的担保类型是什么?是否出现担保公司担保的情况;(5)对外担保时点规模和变动情况;(6)欠息逾期及五级分类信息。发散思维:

企业负债在短期内的大幅扩张(超过50%)一般来说不是一个好信号,这是风险预警的一个敏感性指标,需要进一步深入分析。如果发现企业向多家银行举债(超过三家),甚至这种趋势在近一年体现的特别明显,且多是那些新进入市场的小银行,这很可能预示着企业最近很缺钱,他们四处借贷,而那些小银行往往因为业务压力,授信条件要求不高,进而更容易满足企业的借款需求。当然仅仅如此还不能完全让人信服,这时你可以再分析一下被担保的信息,是否发现企业提供的担保条件几乎快把整个家当抵押出去了,除了房地产抵押了,存货质押了、应收账款也质押了、甚至股权也质押了,我们不得不警惕了,一个正常的企业不会缺钱到这种程度。如果你还发现,担保条件里出现了担保公司保证,这时候更需要警惕了。担保公司都是“吸血鬼”,企业这时候已经没招了。这时候,你该行动了。。

另外还有一种情况需要警惕,发现企业近期的负债在急剧萎缩,很可能是其他银行在强行收贷,这将对企业现金流产生较大影响,严重的会导致企业倒闭

3.对资产负债配比的分析(1)判断是否资可抵债?

通过上面对资产数据和负债数据的采集,可计算出企业资产负债率,初步判断企业是否资可抵债。但是这里的资产负债率不是资产负债表上的那个数据,而是立足于看得见的东西。比如,我们对资产的排序是这样的,最优的是房产、土地,其次是项目(包括在建的或对外投资),再次是机器和存货,最次的就是应收款和其他应收款(因为很难核实)。除非有足够的信心证明资产的质量,否则我们一般不把应收款和其他应收考虑在内,对于机器和存货可能要打比较大的折扣,对于项目类资产比较复杂需要具体分析。

假使,单单房地产资产的价值就足够覆盖负债了,这类企业至少在较长时期内是安全的。但如果剔除应收款类资产,资产负债率已经接近1,则需要警惕了。

(2)资产是否合理增长了

从资产负债的绝对数比我们可以粗略判断企业的资债相抵的状态,但从资产负债结构的相对变化我们可以判断出企业资金是否发生挪用。比如假设一段正常经营期间,企业流动负债增长了100%,那么出现以下几个情况的时候,基本可以判断信贷资金发生挪用了:

①流动资产未见同步增长,固定资产出现了大幅增长;②流动资产虽然同步增长,但发现企业的存货(可以看得见)未见同幅度增长,企业可能通过做大其他应收账款或应收账款的形式来平衡报表。

4.企业扩大融资可能性的分析 这里需要重点分析两项:

(1)企业再融资的欲望,包括欲望的强烈程度和欲望的大小。

(2)企业实现再融资目的的能力,包括可用于再融资的资产以及再融资金的创利能力。

分析:如果企业的欲望无法和能力相匹配,则企业的风险状态值得关注。比如,企业

再融资的欲望非常急迫,但企业已将可用于融资的资产都设臵了担保,这种情况下,企业很可能因为得不到后续资金支持而发生风险。又或者,企业的融资欲望无限大,即使目前还有较多的资产可用于再融资,但在可预见的未来,企业的再融资能力根本无法满足其融资需求,资金断裂大势所趋(最常见的是用流动贷款资金投向收益不确定的项目)。

5.总结

上面从资产负债方面对企业进行了分解分析,但现实的状况是比较复杂的,我们还需要对上面的信息进一步加工,做出更客观正确的判断。根据现有的经验或教训,如果出现以下几种情形的,需要我们格外提高警惕:

(1)负债与可见资产(主要是房地资产)比超过1的,企业在远期的风险很难保障,应伺机压缩;

(2)企业负债大幅扩张,担保条件中将可用资产基本用尽,则可推测企业资金需求大,下一步寻求民间融资的可能性很大;

(3)担保条件中出现了由担保公司担保,也可推测企业无法提供银行认可的资产进行融资,则其寻求民间融资的可能性较大。

(4)企业负债大幅扩张,特别是合作银行数目也不断增加,则可推测企业近期借贷行为活跃,如果合作银行中多为新进入者,也可说明企业最近的资金需求旺盛,但这种需求无法受到大银行的支持。

(二)现金流状况分析(主要结算在我行适用)1.现金余额沉淀分析

(1)日均存款的变化情况,如果发生日均存款持续减少的情况应警惕;

(2)资金停留时间很短,基本一笔资金进来很快就支付出去,说明企业资金周转很紧。

2.账户流水动态分析

按月计算流入/流出总量,剔除掉非结算类往来资金,进行环比和同比分析,发现同比或环比下降幅度过大的应警惕。

3.交易对象及交易习惯分析

(1)与贸易公司、担保公司等往来频繁;(2)往来资金金额集中、巨大;

(3)与主要供应商或客户的往来发生异常变化;(4)还息资金安排紧凑,甚至不是来源于自有资金;

(5)发现定期有规律地支出金额相近的资金,可怀疑是否用于支付民间融资利息。总结:

争取借款人的主要结算除了可以增加我行的收益,从风险角度更有利于我行对企业资金风险的监控。因此各经营单位应将结算指标作为客户介入或退出的重要考量因素。经验表明,在能争取到企业主要结算的前提下,企业80%的风险可以通过银行流水发现。

【我们从行为学角度证明为什么以上的分析方法管用,拿一个制造类企业的行为进行演绎,看一看一个正常的企业是怎样经历一个生命周期的:

1.A企业存在较大的销售增长预期,于是向银行B(大银行)寻求融资支持。(动机层)2.银行B尽管很看好企业的销售前景,但出于风险选择习惯,还是会尽力争取担保物。由于A企业只是一般性企业,谈判地位一般,于是将厂房和土地抵押给了银行,获得了资金,同时资产负债率也提高了。(行为层)

3.资金很快为企业带来了效益,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张,销售收入迅速增长。(结果层)4.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规模的扩张,企业逐渐受困于资产效率下降问题(当然你可以讨论其他情景,比如利润率下降等),比如应收账款回收周期加长,坏账增加等,在银行流水上表现为结算量的下降。(情景分析)

5.资产效率的下降,使得企业重新产生了融资需求,来维持其现有的销售,于是他再次找到了银行B。(动机再次出现)

6.银行B 出于风险偏好,仍然要求A企业提供担保能力强的物业,但是A企业的土地和厂房都已经抵押给了银行B。无奈之下,A企业找到了银行C,并获得了可观的资金,因为银行C愿意接受企业提供的存货或应收账款做质押。此时,企业的资产负债率进一步拉升(接近警戒线)。(行为层)

7.很快A企业重新获得了增长动力,而且通过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企业资金出现了富余。A企业雄心勃勃,更新了机器设备并决定涉及新业务领域,于是它开始建设一个新的产品线。(结果层)

8.然而天有不测风云,经济危机来临,企业订单萎缩,企业面临双线资金压力(即维持原有业务的周转和新产品线的建造)。这时企业面临着艰难的抉择,是否继续新产品线的建造?如果继续企业可能在新领域获得利润增长点,但没有剩余资金可以继续投入;如果不继续,之前的投入就会打水漂,而且现有的债务也无法承担。(危机显现)

9.于是企业再次向银行C求助,然而行情不好,银行C采取了保守策略,拒绝了企业的申请。这时企业找到了新进入本地市场的银行D、E,这两家银行一方面迫于当时的业务压力,另一方面看到了领先者银行A、B也在支持企业,而且企业的规模也不小,于是给予了有限的额度,并要求某担保公司提供担保。这时企业的融资成本急剧上升。这时企业的各种风险表征显现,比如在征信系统中显示的负债大幅扩张,担保条件多样,还涉及担保公司担保;银行流水资金安排紧凑,结算量萎缩,开始与过桥公司往来频繁。(行为层)

10.悲剧的是,银行D、E给予的额度根本无法保证生产线的完工,这时候,新产品生产线对企业来说就像一个无底洞。企业已经无法寻求到银行的信贷支持,开始铤而走险,转向民间融资。资产负债率和财务成本扶摇直上。

11.最后,先知先觉的银行开始纷纷收贷,企业的资金链断裂在所难免。在收贷过程中,银行B的行动会是最坚决的,因为它所掌握的担保条件最强。银行C可能会损失惨重,因为它所掌握的存货或应收账款质押条件很可能因为其缺乏严密的过程监控早就流失了,不但失去了第一还款来源也失去了第二还款来源。】

(四)客户的分类

上面分别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三个角度阐述了风险识别,最终还需要我们将各方面的分析结果进行归纳,对客户的风险程度进行分类,以便于我们决定采取什么样的化解策略。

1.假如一个企业在微观层面显现出资不抵债,且现金流紧张,则可以将之认定为近期风险。

2.若企业在微观层面出现现金流紧张,但资尚可抵债,暂可判定其为远期风险 3.若从宏观层面和中观层面分析,某企业属于政策禁止或限制类型、或处于生命周期下行阶段,则可将其列入不值得介入范围。

(五)集群企业整体分析法

上面的分析只是基于一种最简单、普遍的情形,即只是一个企业。实践中,我们在审视一笔授信的时候,更多时候需要扩展视角,通过整体法去发现潜在的风险。或者说的白一点,我们不能仅关注借款人、还要关注担保人,以及借款人的关联企业。这时除了对单体企业可按照上述的分法逐层分析,还需要从整体的角度去分析集群内各企业间潜在的风险关联。对于集群企业的分析,方法其实跟上面差不多,只是多了一些步骤:

1.以实际控制人为核心,调查清楚其名下的所有关联企业,弄清楚哪些是经营主体。2.分析整个集群的资产负债配比状态,计算时需要注意剔除内部往来、关联交易等。假如整个集群出现了资不抵债的情形,即使借款人仍然资可抵债,仍然需要提起预警。

3.关注集群内各企业间的资金调拨情况,可以发现集群内最近重点用钱的领域在哪里,这个领域的潜在风险非常值得关注。比如有些借款人的关联企业是搞房地产的。

二、逃出浑水地带(怎样化解)

逆向思维:假如一个企业发生风险了,你会怎么做?

(一)及时压缩或退出

及时压缩或退出是一种预见性的手段,较为温和,适用于企业发生明显问题之前,尚

有能力偿还利息的情况。在实施过程中可主要采取以下手段来实现:

1.提高定价水平;

2.调整产品结构,比如银承换贷款(缩短期限,指定用途); 3.严格贷后管理条件;比如资金封闭操作等 4.设臵分期还款计划。

(三)增信

所谓增信即加强担保条件。要达到增信目标,首先要了解到企业有哪些资产,资产是否可进行 抵押登记等,一般步骤包括:

1.从企业介入起,就应重视企业资产线索(包括个人、关联企业名下的)的收集,在授信过程中掌握企业资产的变动情况,有利于风险化解时资产定位。

2.对于可办理抵押/质押登记的财产,敦促借款人抵押或质押给我们。

3.对于无法办理法律登记手续的,可引入第三方担保,将资产反担保给第三方,或者至少将有效凭证控制在手上。

(四)完善法律文本

法律风险是授信风险控制中不得不重视的问题,因此除了在日常业务办理时要严谨法律文本的使用及填写外,在客户发生问题时,要第一时间回头看,检查已签订文本中是否存在瑕疵,最好要征求律师意见。

(五)重组

比较复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六)法律诉讼

(七)信息处理

在化解过程中,需要妥善处理信息的保密和传递,特别是涉及到多个债权人的,我行的行动方案一定要做好保密。

第四篇:财务风险案例

企业财务风险案例,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企业的财务决策几乎是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做出的。

企业财务风险存在于企业财务管理工作的各个环节,企业的财务决策几乎是在风险和不确定性的情况下做出的,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经济发育不健全的条件下更是不可避免。虽然风险无处不在,但是我们可以利用科学的手段去预测风险,并且实施一定手段来避免,或尽量减少财务危机所带来的损失。加强企业财务内部风险控制与预警,可以有效防止企业出现重大经营风险与财务危机。

3.1网通公司简介

中国网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网通)是我们国家为了打破行业垄断,实施电信行业市场化经营,于2002年5月16日,根据国务院《电信体制改革方案》,将原有全国独家垄断的巨无霸企业中国电信集团公司按地域一分为二,将北方10省(区、市)电信公司分离出去、和中国网络通信(控股)有限公司、吉通通信有限责任公司三家基础上合并组建而成。该公司合并后,形成的局面是北强南弱,南方21省区基本是重新组建公司,因此南方各公司网络基础、管理基础都比较薄弱。因此存在的经营风险、财务风险都比较大。

新组建的中国网络通信集团公司是中国特大型电信企业,由中央直接管理,在国家财政及相关计划中实行单列。中国网通注册资本为600亿元人民币,资产总额近3000亿元。是国内外知名的电信运营商。2004年11月,中国网通在纽约、香港成功上市。是北京2008年奥运会固定通信服务合作伙伴。

中国网通拥有覆盖全国、通达世界、结构合理、技术先进、功能齐全的现代通信网络,主要经营国内、国际各类固定电信网络设施及相关电信服务。截至2005年底,中国网通的各类用户总数已达到1.35亿户。中国网通将通过实施“宽带”、“奥运”、“国际化”这三大战略来逐步推进企业的战略转型,把中国网通建设成为业务种类齐全、服务质量优良、网络运行稳定、基本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宽带通信和多媒体服务提供商。中国网通正在不断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建设“电信强国”战略目标。

3.2网通公司经营环境

当前,随着通讯技术的迅速演进及市场形式的变化,全球电信业正在进入一个历史性的创新转型期。作为传统的固网运营商。中国网通面临严峻的外部市场竞争环境和自身经营管理上的困难。

2007年以来,集团业务收入增幅连续下降,在国内四家主要运营企业当中收入增幅最低。目前,中国移动所占市场份额是46.68%,中国电信24.69%,中国联通13.39%,中国网通为12.87%,市场占有率比去年下降了1.11%,下降速度高于主要竞争对手中国电信。

面对这种严峻的形势,既要发挥网通百年老店的传统优势,尽最大努力抑制传统固话业务的下滑,依靠其现金流收益维持企业的持续发展;同时要坚定不移地推进创新转型战略,加快创新型业务的发展,尽快形成规模效应,推动企业向宽带通信和多媒体服务提供商的转变。

3.3网通公司开展全面风险管理背景和重要意义

中国网通集团作为中央企业的重要一员,担负着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重任,必须充分认识风险管理的重要意义,开展全面风险管理,贯彻落实国资委《中央企业全面风险管理指引》,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特别是要借鉴中航油事件,短期内亏损超过5亿美元,国有资产损失惨重,其集中暴露出内部控制体系不健全,财务风险防控失效给国家及企业造成严重后果。

风险管理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在市场经济大环境下,收益与风险是并存的,如果网通只片面注重收益而忽视风险的管理,企业将无法维持持续性健康发展。

而网通现在所面临的风险一方面来自企业内部战略风险、投融资决策风险、财务风险和运营风险。另一方面是外部市场需求变化,政策法规改变,宏观经济调整,资本市场波动等风险。近年来,中国网通不断推进国际化战略,于2004年11月在美国纽约上市,由于走向海外资本市场,《萨班斯法案》及其他国内外监管政策对企业开展内控以及风险管理工作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3.4网通公司开展内控工作的安排与进程

网通公司为了防止整个集团,尤其是南方各公司出现重大经营风险和财务风险,专门对南方各公司进行了内控工作整体部署,还专门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风险管理意识,加强南方基础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按照此文精神,对南方各公司分四个阶段全面进行风险评估和内控体系建设。

第一阶段(2007年1月—4月)前期准备阶段:办公室下发南方内控工作指导意见,制定内控工作整体工作计划。同时要求南方各公司全面学习领会此项工作的重要意义。增强贯彻落实内控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

第二阶段(2007年5月—7月)分专业线自查阶段:该阶段由办公室下发各专业线自查自纠工作标准,然后分析通报自查结果。集团公司组建工作组深入各公司检查指导各项工作。各省公司负责梳理流程,自查自纠,初步理顺基础管理工作。

第三阶段(2007年7月—12月)整改优化阶段:办公室组织调研,审定标准模板,组织督导推广工作。集团各专业部门确定专业模板工作并监督检查推广效果。省公司根据标准模板整改优化工作,提高基础管理水平。

第四阶段(2008年1月—3月):总结测评阶段:办公室组织抽测、总结评价内控工作。集团负责检查与总结工作。省公司接受检查,认真整改,从根本上提高公司基础管理水平,增强风险控制能力[9]。

以上各阶段中,我有幸在实习期间正巧赶上了总结测评阶段,从而有机会了解这一过程和前期一些做法以及大量总结资料。

3.5中国网通在财务风险管理工作中查出的漏洞

通过以上各阶段工作落实,网通公司财务专业线通过自查,并在分析了2007中国网通的运营报表之后,发现目前网通公司的有关规避财务风险、建立财务预警系统的机制还不完善,尚待加强。主要问题其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5.1财务报表管理

(1)账目无法自动计算

由于公司计费系统目前尚无法自动计算佣金,代理商佣金结算基本依靠财务人员使用电子表格手工核算,工作效率较低,且由于人手少,无法对计算结果进行详细复核,计算错误较多,造成公司资金损失。

(2)财务核算明细账目不清

由于公司财务集中核算,财务部收入会计负责所有分公司收入及相关业务的会计核算工作,工作量较大,因此,每个分公司的财务账上并未按代理商建立佣金费用明细账。在公司财务集中核算的模式下,各分公司财务账上佣金成本未体现每一个代理商的佣金明细,不利于代理商具体情况的把握和管理。佣金预提按各类业务大致的佣金比例计算入账,期末又无法对预提与实际的佣金差异进行分析并做相应调整,会影响年终财务报表相关成本费用的准确性,影响经营情况的准确反应。

3.5.2账务账单管理

(1)缺少单独的复核(稽核)人员

问题产生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员编制问题,造成“岗位分离,但人员不分离”的现象,无法满足内控的要求中对相关操作“有单独的复核人员”的要求。

(2)财务结果核查不严

账务处理结果的抽查、审核记录不全,大部分账目处理除了由于以上3.5.2.1点原因造成无专人进行审核外,对于自己核查的记录也存在不完全的问题,即使有自查结果也只通过电子表格的方式记录,没有针对账务处理书面的审核结果进行纸质存档。

3.5.3营收报表管理

(1)手工处理的收入报表无部门内部的复核记录,产生问题的原因与账务处理此问题相同。

(2)目前南方部分地市营账中心在本地没有营业报表单独复核人员,审核工作由省营账中心完成,但是审核结果没有形成纸面存档,只通过邮件方式确认。

3.5.4银行账户及资金管理

(1)2006年因南方部分省财务人员较少,无法及时完成全省各地市分公司所有银行账户的未达帐调整工作。

(2)营业报表月报,无法有效控制未达款项的形成,无法解释的未达项目不能进行适当的处理。

3.5.5发票管理

在发票印制及使用数量要有准确数据方面,发现,2006年全年发票使用情况,由于管理不到位,发票使用数量没有准确数据依据。部分分公司发票管理中存在不按规定存放发票存根的情况,也无法确定使用数据。

3.6对网通公司存在问题的具体整改意见

3.6.1财务报表管理

尽快完善计费系统功能,争取实现系统自动计算佣金。对于目前手工计算佣金的情况,加强对佣金电子表格的控制,并由专人检查佣金计算公式的准确性、完整性。地市分公司要定期(建议每半年一次)与省分公司财务部就计提的佣金进行核算,对差异进行清算,尽量在账目上反映各个代理商的费用明细。

3.6.2账务账单管理

与人力资源部协调,调整整个公司人员编制问题。在目前自核的状况下,计划逐步对各省推广增加复核记录,并通过A/B岗的设置实现不同岗位交叉稽核,对需要复核的操作进行核查并对结果进行确认,形成书面核查结果。

3.6.3营收报表管理

加强对营收报表的审核管理,各分公司设专人进行复核,审核通过后审核结果进行纸面存档,并由各省分公司营账中心人员与集团财务人员进行营业款报表签字交接。

3.6.4银行账户及资金管理

在各分公司财务人员到岗后,省公司财务部建立财务管理日常工作考核机制,加强管理,及时反映未达账款并进行调整。将营业报表由月报改为日报,加强对未达款项的控制。

3.6.5发票管理

在发票印制及使用数量要有准确数据方面,参照在2007年3月发文的《发票管理细则》中明确的管理规定和措施。

4防范和化解企业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措施

通过在网通公司的实习和对网通公司财务风险分析,我联想到:一个公司的问题是具体的,个别性的,但他又带有普遍意义和广泛性。实际上在当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前提下,很多公司都正面临着日益增大的财务风险。树立财务风险观念,建立和完善风险控制机制,加强风险防范,已成为所有公司加强财务管理,提升公司的财务核心能力,进而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促进公司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10]。因此,在网通公司内控工作案例分析的基础上,在此提出更加广义上的化解和防范财务风险的对策与措施。

4.1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系统

随着企业环境的不确定性因素的增加及竞争的加剧,客观上要求企业具备较强的识别、预知和处理风险的能力。因此,财务风险的预警和控制就显得尤为重要[11]。它能在风险凸显前就察觉,并能够及时将风险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及应采取的对策、措施传递给利益相关者,以减少风险发生时对企业或其他利益相关者的冲击程度,增强企业抵抗风险的能力,提高企业的竞争能力,从而保持企业的可持续盈利能力。

财务管理观念是指导财务管理实践的价值观,是思考财务管理问题的出发点。面对变换不定的理财环境,传统的财务管理思想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那种漠视风险的想法和做法,只会使企业陷入更为复杂的风险境地,必将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因此,财务管理者必须更新财务管理观念,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从思想到行为上对风险有个客观、正确的认识和对待。一方面需要充分认识到风险的客观存在性,风险对企业影响的严重性甚至毁灭性;但另一方面也应该认识到风险与机会并存、风险与收益并存这样一种特殊的内在逻辑关系。唯有此,才能够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提升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建立健全企业财务风险识别与预警系统,用以判断财务风险存在的大小、影响程度、是否存在危害性风险,构建有效的财务风险管理决策系统。

4.1.1财务风险的识别

财务风险识别是在不利风险刚出现或出现之前就予以识别,以准确把握各种财务风险信号及其产生原因[12]。财务风险识别的主要方法有:现场观察法和财务报表法。现场观察法即通过直接观察公司的各种生产经营和具体业务活动,具体了解和掌握公司面临的各种财务风险。财务报表法,即通过分析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和现金流量表等会计资料,确定公司在何种情况的潜在损失和原因,对主要指标的实际值和标准值进行对比分析,以确定风险的存在和风险程度。

4.1.2财务风险预警

财务风险预警是在财务风险实际发生之前,捕捉和监视各种细微的迹象变动,以利预防和为采取适当的对策争取时间。企业要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一旦发现财务风险信号,就能准确及时地传达至主要人员,以防事态的逐步扩大。

对企业而言,获利是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也是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前提。建立长期财务预警系统,其中获利能力、偿债能力、经济效率、发展潜力等指标最具有代表性。资产获利能力指标有总资产报酬率和成本费用利润率。前者表示每一元资本的获利水平,反映企业运用资产的获利水平;后者反映每耗费一元支出所得的利润,该指标越高,企业的获利能力越强。偿债能力指标有流动比率和资产负债率[13]。如果流动比率过高,会使流动资金丧失再投资机会,一般生产性企业最佳为2左右;资产负债率一般为40%—60%,在投资报酬率大于借款利率时,借款越多,利润越多,同时财务风险越大[14]。资产获利能力和偿债能力二指标是企业财务评价的两大部分。经济效率的高低直接体现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其中反映资产运营能力的指标有应收账款周转率以及产销平衡率。

企业发展潜力指标有销售增长率和资本保值增殖率,运用特尔菲法等确定各个指标权数,用加权算术平均或者加权几何平均得到平均数即为综合功效系数,用此方法可以量化企业财务状况。

从长远观点看,一个企业要远离财务危机,必须具备良好的盈利能力。盈利能力越强,企业的对外筹资能力和清偿债务能力才能越强。相关指标有总资产净现率、销售净现率、股东权益收益率。虽然上述指标可以预测财务危机,但从根本上讲,企业发生风险是由于举债导致的,一个全部用自有资本从事经营的企业只有经营风险而没有财务风险。因此,要权衡举债经营的财务风险来确定债务比率,应将负债经营资产收益率与债务资本成本率进行对比,只有前者大于后者,才能保证本息到期归还,实现财务杠杆收益。同时还要考虑债务清偿能力和债务资本在各项目之间配置的合理程度。考核指标有长期负债与营运资金比、资产留存收益率以及债务股权比率。

4.2建立健全有效的财务控制机制

选择合理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处理好集团和子公司之间的集权与分权关系。在适度集权的基础上,企业集团应建立权、责、利相结合的机制。从集团全局出发,针对不同的职能部门规定不同的经济责任,划分不同的经济职能。集团财务部门加强对投资决策、成本控制等方面问题的研究,通过各种形式的内部市场化建设以及内部结算中心建设来优化财务管理行为。为适应组织结构扁平化的发展趋势,集团财务管理应广泛应用现代化的网络信息技术,加快信息的集成化速度。在企业中实施企业资源规划系统,通过将企业流程再造及供应链统筹管理纳入企业财务资源规划系统,使企业有限的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这既是防范与化解财务风险的重要措施,也是确保企业财产安全和财务活动效益性的有效手段。

4.3充分利用财务实时信息系统监控

进行财务内部监控,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监控机制,是防范和化解财务风险的有效措施,内部监控包括会计控制和管理控制两类。集团财务监控工作建立在各项财务预算的基础上,目的是保证子公司的资本结构良好,财务运作符合企业集团的整体利益,从而更好地防范和控制财务风险,促进企业集团的可持续发展。一般来讲,可以向子公司派驻财务总监,负责监督子公司的财务行为;也可以通过董事会和监事会对子公司进行监控。对子公司的监控结果,主要通过考核相关的指标进行,如现金比率、流动比率、不良资产比率、资产损失比率和净资产收益率等。企业集团充分运用实时财务信息跟踪监督和控制资金流,以消除无效的资金占用,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确保集团财务目标的实现。

4.4加强企业的财务预算管理

财务预算管理由集团公司组织实施和管理,实施对象包括集团本部、集团下属企业以及集团下属企业的全资及控股子公司。财务预算是在预测和决策的基础上,围绕企业战略目标,对一定时期内企业资金的取得和投放、企业的经营成果及其分配等资金运作所作的具体安排。

4.4.1建立财务预算管理的组织机构

集团公司的法定代表人对集团财务预算的管理工作负总责,成立由有关职能部门组成的财务预算管理委员会,主要拟订财务预算的目标、政策,制定财务预算管理的具体措施和办法,审议、平衡财务预算方案,组织下达财务预算,协调解决财务预算编制和执行中的问题,组织审计、考核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督促企业完成财务预算目标。

4.4.2规范财务预算的编制程序和方法

根据集团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按照“上下结合、分级编制、逐级汇总”的程序,在决策的基础上提出企业集团财务预算目标。各预算执行部门按照企业财务预算委员会下达的财务预算目标和政策,结合自身特点以及预测的执行条件,提出详细的本部门财务预算方案。财务预算委员会应当进行充分协调,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初步调整意见并反馈给有关预算执行部门予以修正,再由财务预算委员会逐级下达给各预算执行部门执行。

4.4.3.做好预算的事前控制、事中控制和事后控制

各预算执行部门定期报告财务预算的执行情况,对新情况、新问题及出现偏差较大的重大项目,要特别注重查找原因,及时提出改进经营管理的措施建议。

5加强企业内部会计对风险控制的具体措施

针对我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存在的问题,应从软控制和硬控制两方面入手,改善当前内部会计控制的现状[15]。

5.1软控制

所谓软控制,是指包括公司治理、高层经营理念与管理风格、职业道德、诚实品质、控制文化、风险评估等在内的各种控制。要搞好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就必须把握好这一重要的关口。

5.1.1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理论

由相应权威部门组成专门小组制定一个理论严谨、内容广泛并兼有较强可操作性的内部会计控制规范,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理论,从根本上着手防范财务风险。

5.1.2完善内部会计控制环境

影响控制环境的主要因素有:人员素质、企业文化[16]、董事会与审计委员会职能的发挥以及其他诸如企业管理者的素质、管理哲学、组织结构、权责分派体系、人力资源政策及实务等因素。控制环境会直接影响到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贯彻和执行,影响着企业经营目标及整体战略的实现,必须予以关注。

5.1.3与市场经济同步发展,完善外部治理机制

完善的外部市场(包括商品市场、人才市场、金融市场)将有利于竞争性的经理市场、产品市场、资本市场的形成,最终形成良好的上市公司外部制约机制,有利于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

5.1.4及时与审计部门和外部监督组织进行事后分析、评价

对内部会计控制的设定与执行情况进行检查,以便及时改进内部会计控制程序的不足,并配合相应的奖惩制度,搞好风险评估和控制。

5.2硬控制

硬控制是指与软控制相对应的控制,也就是在搞好软控制的同时,一定要注重包括财务报告、资产与记录的接触、使用与传递、授权授信、岗位分离、数据处理及传递等一系列的硬控制。在企业经营活动中,对企业经营流程进行控制。首先将企业的经营流程分为进货、营运、出货、营销及销售、顾客这五个价值链作业;其次,将价值链作业分为管理、人力资源、研究开发、采购四个基础作业;再其次,将管理细分为财务管理、企业治理管理、外部关系管理、行政管理服务、信息技术服务、风险管理、法律事务管理、企划等子作业;再次,财务管理又细分为货币资金、应收账款处理等多个控制作业点;最后,各个作业控制点再制定相应的控制子目标,实施风险控制。把各层次可操作的控制作业组成环环相扣的立体控制体系,从而在进行数据处理与传递时,可强调收集和挖掘各种与决策相关信息的重要性,加强对信息系统的安全保护和独立的监督评审,防止突发事件,特别是在有效控制电子信息系统和信息技术的使用方面,建立有效的交流渠道,以确保相关信息的正确传递。随着改革开放的逐步深入、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公司治理结构的进一步完善,企业内部会计控制与内部控制将会更加融合,并在企业管理中逐步显示出它的核心作用和强大的不可替代力量。企业要生存发展,就必须重视并加强企业内部会计控制[17]。

综上所述,企业在经营管理中,只有建立财务危机预警指标体系,加强筹资、投资、资金回收以及收益分配的风险管理,才能实现企业经济效益最大化。

6.结论

随着信息技术,尤其是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企业的组织形态及运营模式发生着重大的变化,企业的竞争正日益从企业外部产品和市场的竞争走向企业内部资源、知识和能力的竞争、企业核心能力理论的兴起正是顺应这一变化趋势的必然。

由于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的独特地位和作用,财务核心能力成为企业核心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能力和企业核心能力的增强必然反映在企业财务能力和财务核心能力的改善与增强上。而企业财务核心能力的提高又能促进企业核心能力的提高,并确保企业持续竞争优势的延续。

财务管理观念是指导财务管理实践的价值观,是思考财务管理问题的出发点。面对变换不定的理财环境,传统的财务管理思想显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那种漠视风险的想法和做法,只会使企业陷入更为复杂的风险境地,必将难以在激烈的竞争中赢得一席之地。因此,财务管理者必须更新财务管理观念,树立风险防范意识,从思想到行为上对风险有个客观、正确的认识和对待。一方面需要充分认识到风险的客观存在性,风险对企业影响的严重性甚至毁灭性;但另一方面也应该认识到风险与机会并存、风险与收益并存这样一种特殊的内在逻辑关系。唯有此,才能够保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从而提升企业的财务核心能力。

第五篇:会展风险案例

在近日举行的南京青奥组委举行的“气象服务青奥会”新闻发布会上,青奥气 象指挥中心副指挥长张祖强表示,预计在18日之前南京将维持低温多雨天气。如果开幕式期间下雨,他们已经与开闭幕式团队进行了充分沟通,已经制定了 应对不利天气的预案。

为及时准确地预报青奥会期间的天气变化,气象卫星加密从半小时一次提高到6 分钟观测一次。上海、江苏、安徽、浙江、山东等省(市)气象部门的15部天气 雷达、6620个自动气象站的信息实现共享。自动站资料省内2分钟、省外3分钟 到达预报平台,5分钟滚动更新,雷达资料10分钟到达预报平台。

南京青奥会闭幕式上的激光笔照射事件最近在中韩均引起轩然大波。韩国驻华 大使馆9月2日更是在其官方微博就此发表声明,称仍在查证具体事实,但明确 表示“用激光笔照射他国领导人,这是极为不当且令人遗憾的行为,这类事件 不应发生。”

2014年9月26日,韩国仁川,2014仁川亚运会第7日,射箭场发生漏水事件。

表 2-1近年来国内部分大型活动突发事件统计一览表 Table 2-1 List of Part Emergencies in National Large-scale Activities in recent years 时间 地点 活动类型 伤亡人数 经济损失 事故原因 2002 武汉 演唱会 38 伤 2040 万元 看台倒塌

2004 北京 灯展会 3 死 15 伤 1582 万元 被绊倒,踩踏 2005 西安 展销会 1 死 59 伤 1358 万元 临时站台倒塌 2008 昆明 农产品展销会 14 伤 900 万元 临时电线引起火灾 2008 长沙 演唱会 28 伤 1820 万元 人员拥挤踩踏

2009 天津 体育比赛 2 死 21 伤 3000 万元 通风机过载引起灾 2010 石家庄 车展 33 伤 6200 万元 照明短路引起火灾 2010 深圳 大型促销会 26 伤 1500 万元 临时电线引起火灾 2011 合肥 展销会 1 死 17 伤 3240 万元 临时建筑倒塌 2012 广州 博览会 3 伤 600 万元 配电间起火

天气原因导致的会展事故:2012年7月,台湾歌星萧敬腾演唱会期间,北京暴

雨,虽然未直接引起演唱会现场观众出现伤亡,但是在演唱会结束后,由于道路积水,大量观众无法回家,乘坐公交的观众有遇到大量路面积水,人员滞留等危险状况。因此天气原因也是会展事故的重要类型。

参会人员数量超过场地承受极限:其中较为著名的有美国著名歌星迈克尔杰克

逊,其在 1992 年的伦敦演唱会现场由于拥挤、踩踏,导致 6 人不幸遇难。

参会人员发生群体性恐慌:在 2007 年的珠海车展上,由于有人误传场地内有危险爆炸物品,导致场馆内所有人员的恐慌,四处奔逃,最终导致 12 人受伤。此类事故多是以讹传讹,难以控制

会展场馆垮塌:2010 年贵阳国际会展中心工地垮塌事故,事故中 7 人死亡、1 名重伤人员正在抢救、6 人住院观察,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1300 万元,而间接经济损失高达 2.5 亿,大量的厂商、观众由于担心会展中心的安全问题取消了参会的行程其损失难以估计

下载风险案例word格式文档
下载风险案例.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汇率风险案例

    汇率波动风险防范意识淡漠导致巨额损失 【概要】 我某外贸公司代理国内某客户从比利时进口设备一台,计价货币为比利时法郎。在合同执行过程中,对方提出延期交货,我方用户表示默......

    ok3财务风险案例

    财务风险案例 一、销售与收款循环内部控制 案例简介: 2000年,造假历史悠久的郑百文公司遭到证监会的处罚。据查,郑百文在上市前就采取虚提返点、少计费用、费用跨期入账等方法......

    操作风险案例集锦及分析

    一、研究背景 随着商业银行经营规模不断扩张、经营范围不断拓展、金融产品日趋复杂,操作风险发生的几率越来越大。尤其是随着近期国内一系列金融大案的频繁曝光,操作风险受到......

    风险内控案例分析

    风险内控案例分析 央企作为国家经济命脉,关系着国民生计与市场稳定,因此企业对安全平稳运营有着更高层次的需求,其风险管控与内部管理水平必然相对较高。因此本文选取中国石油......

    服务风险典型案例

    服务风险典型案例目 录 目 录 ..........................................................................................................................................

    银行风险案例分析

    叶文忠 东莞农村商业银行道滘支行 ***案例名称: 浙江江山邮储银行3000万存款失踪 职员当掮客 (内控风险类型案例) 一、案例情况简介 “存折上明明显示有3000万元,账上的......

    操作风险典型案例

    操作风险典型案例 1、巴林银行的倒闭 1995年2月26日,英国中央银行突然宣布;巴林银行不得继续从事交易活动并将申请破产清算。这则消息让全世界为之震惊,因为巴林银行是英国举世......

    风险投资决策案例1

    风险投资决策案例1 由北大光华管理学院 王其文提供 取之[The art of Decision-Making]1986 有一风险投资机会,成功和失败的概率都是0.5。你每投资1元,若成功,可以得到1.6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