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时期业务创新与风险防范问题探析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时期业务创新
与风险防范问题探析
石怀贵
2011-11-29 9:54:01来源:《甘肃金融》2011年第10期
1999年,我国政府为化解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相继成立了信达、华融、长城和东方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经过十来年的成功运作,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在完成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处置回收的历史使命后,逐步向综合性金融服务商转型。资产管理公司由政策性机构向商业性机构转型过渡,没有现成可借鉴的模式和经验,只有通过创新才能实现转型发展。金融行业是高风险行业,尤其是金融业务的创新通常伴随着风险管控的问题。如何处理好业务创新与风险防范的关系,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开展稳健的业务创新,实现可持续发展是资产管理公司商业化转型时期面临的重要课题。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目前业务经营情况
四大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成立以来,业务经营发展大体分三个阶段:一是1999-2006年为政策性不良贷款集中处置阶段,完成财政部下达目标责任。二是2007-2009年为转型过渡准备阶段,在做好政策性业务收尾的同时,积极探索开展商业化业务。三是自2010年开始全面向商业化转型推进时期。2010年6月,中国信达资产管理公司转型试点方案正式获批,注册资本251亿元人民币,财政部持有100%的股权,从此拉开四大管理公司向商业化转型的序幕。目前,资产管理公司业务经营总体呈现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政策性收购不良贷款处置基本收尾,债转股资产由政策性退出转向商业化经营;二是商业化业务规模继续扩大;三是资本金增值幅度较大;四是持有金融机构股权的机构数量和金额有所增加;五是积极推进各项内部改革,促进商业化转型发展。
资产管理公司转型时期的主要业务风险
相比较商业银行而言,资产管理公司成立时间仅仅十来年,而风险管理工作更是起步较晚,风险管理在观念、技术、方法等方面比较落后,这主要表现:
(一)资产管理、处置中的道德风险仍然存在。主要表现在资产处置程序不规范、仍有操作漏洞;资产处置公告环节不规范;政策性资产日常管理不到位。
(二)金融业务产品创新呈现盲目多元化趋势。四家管理公司过去主要是单一的政策性不良贷款处置业务,自2006年开始探索商业化转型后,四家资产公司相继开展了金融租赁、信托、证券、期货、基金、保险和银行业务,并开展针对以预期上市公司为重点的财务投资、金融债权的收购投资业务,金融产品和投资多元化,逐渐向金融控股集团模式发展。以目前四家资产管理公司的人才现状和经营管理现状,开展多元化的混业金融创新业务,其风险管控令人深思和担优。
(三)风险管理及内部控制能力薄弱,缺乏有效的防火墙和风险割断,风险增大。目前四家资产管理公司开展的多元化金融创新业务和投资银行创新业务,属于金融行业中的高端产品,拥有复杂的业务体系和广泛的经营范围,这就需要健全严密的内部风险管理架构和业务流程,设计严格的业务管控制度,从而有效防范风险。但目前四家资产公司在这方面的基础管理还很薄弱,业务创新和风险管控不能同步运行,风险隐患亦然存在,主要原因是目前资产管理公司办事处员工的业务能力、知识结构和年龄结构都无法满足这方面的要求。
(四)不当关联交易行为和不合理的利益输送问题增多,信息披露不足,缺乏
有效监管。目前四家资产管理公司旗下均拥有几家控股子公司,在业务交易上无不与其紧密相联。如某资产管理公司旗下的金融租赁和信托公司,其业务和项目都由公司分布在全国32家办事处来营销,资金来源于子公司自筹资金、公开募集资金和公司给各办事处下达的营运资金或内部借款,每当有数亿元的重点项目实施时,公司上下和内外进行资金拼盘,信息不对称,内部交易“防火墙”不能实施有效隔离,潜在风险隐患较多。
资产管理公司业务风险成因分析
资产管理公司由政策性机构向商业性机构转型过渡,刚刚向市场化迈进,风险意识与商业银行有着先天性的差距。
(一)风险理念上的差距。国有商业银行在经营传统业务的同时,不断创新和探索新业务领域的发展,在经营理念上强调稳健经营,加强内部管理,不断提高盈利水平,而且经过多年的经营发展,建立了严格的风险管理体系,把控制风险和创造利润看作同等重要的事情。但对资产管理公司而言,由于政策性业务刚刚结束,在转型初期,完全靠市场来打拼,靠创新业务来创收,创收是业务人员工作的重中之重,而且业务品种较多,对风险管理没有可借鉴办法,为此在思想理念上比较淡薄。
(二)风险管理办法上有差距。商业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通过不断探索,开发了一套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有现成的数据和经验可借鉴。而资产管理公司由于风险管理工作起步晚,业务在不断创新,风险管理正处于积累阶段,风险管理滞后于业务发展,还无法准确掌握经营面临的风险敞口。
(三)风险管理体系上的差距。从先进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经验看,建立健全风险管理机构和管理体系是确保风险管理、防范风险的关键。而目前资产管理公司在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上还处于起步阶段,虽然基本健全了组织机构,建立了一些规章制度,但随着业务的不断发展和不断创新,风险管理机构和相匹配的管理制度滞后于业务发展。
当前资产管理公司加快业务创新与风险管控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一)处理好风险与业务发展的关系。风险管理和业务发展是并行不悖的,风险管理的过程同样是创造价值的过程。业务发展是为了创收,风险管理是为了创收不受损失,二者的目标是统一的,风险管理的根本目的是确保业务发展健康和持续,不顾风险的发展和不顾发展的“零风险”都是不可取的。
(二)处理好风险与业务创新的关系。从资产管理公司业务发展来看,创新业务是商业化转型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利用众多的衍生金融工具的创新来创收,是具有转移和分散金融风险的功能,但是金融创新却无法消除整体风险,而只是分散和转移了个别风险,金融创新在给金融业带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同时,也使金融业面临一些新的风险。为此在创新业务中即要掌握创新的度,要符合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和监管要求,才能提升风险识别与管理能力。
(三)处理好资产管理公司之间以及各内部业务交叉的关系。目前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经营已经从过去单一的资产处置业务发展为资产经营管理与处置业务、证券业务、租赁业务、信托业务以及创新业务等。为防止由于竞争带来的风险,应规范市场业务程序,加强信息沟通,提高资产管理公司整体防风险能力。
主要措施和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风险意识。要提倡全员的风险管理意识,充分认识到控制风脸和创造利润是同等的重要,有计划、有步骤培训员工,提高员工政治素质和专业水平,使风险管理贯穿与每一个业务环节之中,每位员工都具有风险管理的自觉性、责任性。
(二)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加强风险管理基础工作。风险管理体系应该包括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政策体系、决策体系、评价体系等内容。资产管理公司应结合各自业务特点,研究总结以防范代偿性风险为中心的风险政策,组织机构,统一对经营风险的认识,把握风险接受程度,落实风险管控责任。一是定期召开会议,研究当期业务经营的风险问题,讨论最新风险管理要求,使风险管理机构在商业化转型中“管风险、议风险、控风险”。二是加强风险监测和风险报告,根据业务形势的变化,以商业化项目为关注点,通过项目后期风险管理,加强对商业化项目运行情况的风险监测,及时揭示项目风险等级,加强自身业务的风险警示和管控。三是继续做好风险管理日常维护工作。根据业务发展和风险管控的需要,不断研究开发新的风险管理功能,完善技术支持手段,使风险管理的信息都统一在一个平台,信息共享,通过风险管理信息系统完成日常的监测、分类和评价。
(三)创新和优化风险管理理念。随着业务发展的不断创新,决定了公司的风险管理创新必须贯穿于业务发展的每一个过程,每一个环节缺少风险管理,就有可能出现分险。为此必须在风险管理上应注重四个方面:一是推进全面风险管理,从原来的业务审查向风险审查转变,进一步增强工作的主动性,提前介入、项目
现场走访,使风险管理涵盖所有业务领域和部门,逐步实现风险管理横向延伸、纵向管理,从而实现对整体经营的风险监控。二是坚持集体审议机制,充分听取内部审查的意见,发现问题及时防范和控制。三是要高度关注资产管理公司与其控股子公司的公司治理结构与机制、风险隔离、防火墙建设、信息披露、关联交易及利益输送等方面的问题,加强资产管理公司对综合经营后各控股子公司的风险管控和内部控制建设,有效防范风险。四是以业务流程为中心,重视定量分析,设定适合和满足自身业务发展需要的风险监控指标,识别、衡量和监控风险,逐步建立起内部风险评级系统,全面提高风险计量水平。
(四)严格执行外部监管的要求。资产管理组织架构的政策性,以及商业化转型的特珠性,决定了资产管理公司会受到外部监管部门更多的关注。为此严格执行外部监管部门法律、法规以及规章制度,对资产管理公司来说,既是其合规经营的外在力量,也是其自身加强风险控制的内在需求。
第二篇:浅议农业发展银行转型时期操作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浅议农业发展银行转型时期操作风险的防范与控制
在我国金融领域,由于操作风险引发的大案要案频频发生,张恩照、王雪冰等高官相继落马,在农业发展银行系统,也陆续发生了胡楚寿、于大路案件、徐州案件、响水等案件。由此可见,操作风险广泛存在于农业发展银行经营管理的各个方面。在今年从紧货币政策环境下,农业发展银行支持的部分企业由于利润水平低,受原料成本上升和下游需求减弱的双重挤压,经营效益下滑,信贷风险逐渐显露。这类企业为维持运转,求得生存,可能会从多种渠道、采取多种手段寻求信贷支持,银行操作风险处于高发期。在农业发展银行实行商业化经营、打造现代银行的转型时期,必须强化内部控制,切实防止内部流程、人员、系统不充足或者运行失当,以及因为外部事件的干扰等,导致直接或者间接损失的可能性风险,确保改革与发展稳步推进。本文就操作风险的防控谈一些个人看法。
一、强化法人授权管理,完善组织控制
(一)强化法人授权管理。各级行必须牢固树立一级法人观念,自觉维护农业发展银行整体利益和形象,严格在总行授权范围依法合规开展经营管理活动。要不断完善法人授权管理办法,进一步细化和量化授权内容,对信贷业务、结算业务、中介代理、国际业务、票据贴现等业务种类都要授权。要提高法人授权管理的透明度,加强对授权工作的检查和监督。
(二)完善组织控制手段。要按照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相互协调、相互制约的原则,科学设置内部职能机构。强化岗位制约。科学地设置各职能部门内部的工作岗位,对那些相容或相同的职能、岗位进行归并;对那些不相容或不相同的职能、岗位实行严格的分离;对重要业务岗位,必须实行岗位轮换、强制休假和现场审计等制度。强化程序制约。明确决策程序和议事规则,确保每项业务操作要依次在各岗位、各环节之间传递。强化权限制约。对各级机构、各职能部门、各操作岗位,都要明确权责,制定制约措施。
(三)重视内控制度建设。坚持在各级行党委统一领导下,业务部门和事后监督部门通力协作,上下齐抓共管,把防范金融风险和大案要案工作真正摆上各级行的重要议事日程。坚持内控优先、标本兼治、预防为主的方针,以抓基础、抓基层、抓薄弱环节为重点,不断完善内部控制建设。
二、修改完善业务规程,建立综合考评体系
(一)清理和修订现有规章制度。要按照“风险最小化”的原则对现行的规章制度进行清理和修订,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和补充内部控制制度;内容重复、不适应当前业务发展要求的规章制度要及时废止。要维护内控制度的严肃性,制度一旦制定就要坚决执行,如执行确有困难,可以向上级有关部门反映,但执行者不能随意更改制度。要对新开办业务可能带来的风险实行预警管理,及时制订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和内控制度。
(二)落实岗位制约制度。岗位制约的严密程度决定了业务过程的控制水平,过程控制水平决定着农业发展银行操作 2 风险的防范能力。要确立全程同步监管的理念,围绕业务的办理流程,把控制要素细化到每个岗位及相关人员,不留空隙。要确保各类业务的操作事前、事中或事后必须有他人进行监督。要全面落实岗位定期轮换制度或强制休假制度。要认真吸取已发生的携款潜逃、贪污挪用、违规贷款、票据诈骗等各类案件的教训,有针对性地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三)建立经营管理综合考评体系。加强经营管理的综合考评,考评指标的设置要突出资金的安全性、流动性、效益性,考评办法要包括激励和约束机制,上级行要依据综合考评结果对下级行进行资源配置。抓紧建立重要业务风险评价制度,各级行管理层要准确把握自己所面临的风险状况,并适时采取相应的对策措施,规避或控制可能出现的风险损失。要将业务经营的过程控制能力作为管理目标,纳入行长经营目标责任考核计分。
三、加强业务部门自律监管,重点监督核心人员(一)加强业务部门自律监管。一要加强业务操作层的自律管理。业务操作层必须不折不扣地按基本制度和业务操作规程办事,严禁逆程序运作或省略程序运作。对违规操作,要严肃依规查处。二要加强业务管理层的自律管理。业务管理层要完善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加强对所管理业务的指导、检查和监督。凡业务操作层出现案件或发生违规问题,业务部门没有按规定要求进行检查或检查走过场的,在追究当事人责任的同时,要相应追究业务管理层的连带责任。三是要突出监管重点。银行的制度很多,最重要的是岗位制约 3 制度。银行的每一笔业务,都必须经过经办、复核等关口,或前台、后台岗位。无论是制度制订者、执行者,还是检查监督人员,都要把握“岗位是否有效制约”这个核心环节。
(二)重点监督分支机构负责人和业务主管。从近年来银行业暴露的大案、要案来看,大部分与分支机构负责人或业务主管直接相关,因此,加强对分支机构负责人和业务主管的监督管理尤为重要。各级行领导要带头准确掌握政策,执行内控制度;基层行领导要在业务处理中要多听取会计、信贷等专业管理部门的建议。各级行要严格把好分支机构负责人和业务主管的用人关,要将德才兼备、业绩突出的员工选配到领导岗位,对缺少管理能力、法制观念淡化的分支机构负责人和业务主管及时进行调整。对分支机构负责人或业务主管要明确任期责任,在任职期内,不仅要对本单位的经营管理负全责,还要对本单位业务依法合规经营、业务报表真实、完整性负全责。
(三)充分发挥审计部门再监督职能。要通过建立健全独立垂直的审计体系,强化内部审计的职责和权限。一是要强化对业务部门自律监管的再监督。监督业务操作岗位落实基本制度和岗位制约制度的情况,监督业务部门履行监督检查职责情况。二是要切实抓好重点单位和重点项目的专项审计工作。突出对重点单位、重要业务、重点环节、重点时段、重点关注人员的审计,对审计中发现的失控点,要组织专项审计,跟踪追索,清除隐患。三是要建立审计工作质量考核和责任事故处罚制度。严格审计工作人员责任事故处罚制 4 度,对不认真履职的,要严肃追究审计人员的责任。
四、营造良好的内控管理氛围,倡导合规文化理念(一)强化风险意识,凝聚员工防范合力。通过开展形势教育、案件教育、先进典型教育,使全体员工认识到防范操作风险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到运营安全就是效益,防范风险人人有责。前台业务部门和其他后台部门都要共同参与内部控制,共同关注和防范操作风险。每一项业务开办之前,都要会同多个部门商讨业务操作过程中可能发生的各类风险,从而拟订风险防范措施,最大限度地化解业务操作风险。
(二)加强合规教育,增强员工合规理念。组织员工认真学习银监会《商业银行操作风险管理指引》、《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以及安全管理各项规章制度。把合规教育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员工队伍的职业操守;把合规教育与基础管理结合起来,强势推进基础管理达标工作;把合规教育与廉洁从业专题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员工队伍的廉洁从业水平;把合规教育与案件专项治理结合起来,建立案件治理长效机制。
(三)落实奖惩机制,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一是激励内部管理先进典型。各级行领导要关心一线人员,切实解决业务操作和管理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大力弘扬遵章守纪的先进典型,在职务晋升、工资晋级、工作调动和双先评比等方面对执行制度的先进典型给予优先。二是强化管理目标的绩效考核,在绩效工资中划出一部分与管理质量考核挂钩。三是严肃责任追究,提高违规成本。无论是违规直接责任人,还是 5 连带责任人员,都要按相关规定严肃追究。
第三篇:北京信用卡业务创新与风险防范
一、2012年,信用卡业务的发展
北京信用卡套现讯:到2012年底,在第三季度,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发行的银行卡33.9亿块,第三季度交易前值319.2万亿元,包括消费金额达到16.2万亿元,比 上年增长21%、13%和34%;发行信用卡2.8亿张,前三个季度借记卡交易金额7.1万亿元,包括消费金额达到
4.3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8%、33%和48%。信用卡消费金额占总金额的27%的银行信用卡消费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从2006年的3.1%上升到2012年,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 值的28.9%,占比从2006年的1.1%上升到2012年第三季度的12.2%,借记卡在促进消费,刺激国内需求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信用卡业务当前存在的问题
1。风险管理水平进一步提高
与进一步发展信用卡市场的发展,增加风险的情况下。目前,信用卡,现金,虚假申请,伪卡和偷来的信用卡欺诈案件数量较多,且与信用卡业务创新呈现出新的特点。
2。安全用卡知识人气不高
目前,持卡人使用信用卡的安全是指一般不高,主动防范风险的意识相对较弱。许多信用卡使用过程中多注意信用卡消费的便利,经常忽略了使用过程中的一些 潜在的危险因素,卡片如不注意保持交易凭条,语句,可选的显示他们的信用卡账户、密码和其他重要的信息,在非法网站在线支付等,导致个 人重要信息被盗,不仅对他们自己的经济损失,而且增加了发卡银行,单个银行信用卡风险管理工作困难。
三、信用卡业务进一步加强监督
一是要注意创新信用卡业务风险,并遵守信用卡风险监督和预防为重点。
二是进一步加强日常监督工作。严格执行规定发卡银行信用卡信用检查,信用额度进行集中管理、风险信息后应采取风控制措施,交易监控、风险资产分类标准的管理需求。三是提高安全意识的卡片。通过组织开展银行JiaoYuRi公共活动,指导安全卡,有效约束招商银行接受法律;
第四篇:集中度风险管理问题与防范
集中度风险管理问题与防范
所谓集中度风险就是指银行对源于同一及相关风险敞口过大,如同一业务领域(市场环境、行业、区域、国家等)、同一客户(借款人、存款人、交易对手、担保人、债券等融资产品发行体等)、同一产品(融资来源、币种、期限、避险或缓险工具等)的风险敞口过大,可能给银行造成巨大损失,甚至直接威胁到银行的信誉、银行持续经营的能力,乃至银行的生存。集中度风险从总体上讲,与银行的风险偏好密切相关,属于战略层面的风险。它既是一个潜在的、一旦爆发损失巨大的风险;又是一种派生性风险,通常依附于其他风险之中。
一、银行集中度风险主要表现
资产的集中度风险。如对单个客户、交易对手的风险敞口过大形成的集中度风险;对同一行业具有较高风险敞口的风险,包括对同一行业贷款数额占全部贷款数额的比重等;对同一地区交易对手或借款人具有较高的风险敞口而产生的风险;由于采用单一的风险缓释工具、避险工具,如抵质押品或由单个担保人提供担保而产生的风险;高比例持有某特定资产的风险,如债券、衍生产品、结构性产品等;对外担保、承诺所形成的风险敞口过于集中等。
与流动性风险密切相关的集中度风险。包括贷款期限的集中度风险,如贷款的平均期限,余期10年期以上长期贷款占全部贷款的比重;主要存款大户的存款余额的占比;主要同业机构存放或拆借余额的占比等。
收益的集中度风险。如信贷业务收益占总收益的比重、某高风险产品收益占总收益的比重等,以及其他可能带来损失的单个风险敞口或风险敞口组合等等。
由于信贷业务是商业银行最重要的资产业务,通常情况下,信贷集中度风险是其面临的最大风险集中,它既与单笔大额信贷风险敞口有关,又与银行其他业务密切相关,并对银行的整个经营风险以及资本占用产生重要的影响。
信贷集中度风险不仅表现为直接的集中度风险,即单一信贷产品、单个信贷客户或集团客户的信贷风险敞口问题,其风险特征是信贷数额多、所占份额大,比较直观、易识别,对这类集中度风险的管理,通常采用信贷产品限额、客户最高综合授信等措施来控制;信贷集中度风险还表现为间接的集中度风险,它比较难识别,也比较难把控。如银行给几个表面看上去互不相干的、相互独立的公司贷款,而实际上这些公司的持续发展有赖于某一个上游供应商,从而就形成了事实上的单个客户的信贷风险敞口;或在某个行业占主导地位的地区,银行在这个地区的经营活动,就容易在不经意间给同一行业的不同客户融资,从而导致信贷风险在这个行业的集中。
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经济运行中的泡沫通常与银行信贷的集中度有一定的相关性,只要出现有若干银行信贷过度集中的行业,无论是单个的还是组合的、直接的还是间接的,就会有泡沫产生的可能,有泡沫就有潜在危机。问题在于当泡沫刚出现时,人们并不马上就会意识到风险在集中,甚至只会看到盈利机会的增大。
集中度风险的一个重要特性是具有很大的隐蔽性。在风险逐步集聚的过程中,它不会像别的风险那样,边集聚、边暴露,边有损失。集中度风险在集聚过程中,不仅不会出现损失,而且还会带来收益,往往是集中度风险越高收益也会越高。所以当集中度风险集聚时,银行的收益是在逐渐增加的,而收益的增加通常会模糊人们的视线,会使人们感觉不到风险的增大、风险暴露可能带来的损失。由于集中度风险的这个特性,会直接影响到对集中度风险管理的有效性,人们往往会为了短期收益而存有侥幸心理。即使在风险监测中发现了也不会引起重视,因为它不像贷款出现逾期欠息等违约风险马上就会反映为不良贷款,甚至出现损失,也不像市场风险即刻就表现为当期收益的减少。集中度风险在爆发导致银行巨额损失之前,除了收益较高外,并没有其他不良的表现,很容易被决策者所容忍,这是集中度风险最具危害性的一个特性。
集中度风险暴露通常是受某一或某些因素的影响,使风险敞口突然增大到超过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资本覆盖能力。此外,集中度风险暴露不仅表现为直接的资产损失,而且还表现为资产收益率的大幅度下降。如发放过多的固定利率贷款,就会使银行的利率风险敞口显著增大,虽然不会出现信用违约风险,但会出现利率风险。当利率处于上升预期时,银行就会面临巨大的利率风险,使银行资产的预期收益率下降。
在很多情况下,集中度风险暴露带来的损失,银行是很难把握和控制的,只能做好事先的防范。集中度风险的事先防范措施主要就是分散风险,而要做到分散风险不仅会加大经营成本,还要放弃一部分眼前利益。所以在银行经营中保持业务一定的集中度是必要的,既可降低经营成本又可增加收益,但不能过度,超过一定的度就会形成集中度风险,对此我们不能存有一丝的侥幸心理,要在成本与收益之间寻找一个合理的平衡点。
二、当前国内银行业集中度风险分析
银行经营的是风险,分散风险是经营和管理风险最基本的原则和措施。但是在实际的运作中,由于一些业务的集中可带来诱人的短期效益而使人容易忽略这种集中可能带来的风险。当前不论是大银行还是中小银行、老银行还是新银行,经营战略、信贷重点投放的行业或领域、信贷产品、表外业务等同质化问题十分突出,风险集中度也很相同,一旦集中度风险暴露,那么整个银行业就会遭受较大的损失,甚至引发金融**。当前国内银行业的集中度风险问题主要表现为:
对集中度风险的定义过于狭窄,管理分散。通常只是把集中度风险定义在贷款及其相关的借款人上,未能涵盖所有业务及其交易对手的风险敞口。对跨部门的集中度风险,在识别、计量、监测、报告、控制等管理上还不太统一,没有实行集中管理,管理权大都分散在相关的业务部门,从而使集中度风险的问题通常被分散化了。如有些银行对房地产相关的信贷业务如房地产中的住宅房开发贷款、个人住房按揭贷款、商用房的开发贷款、商用房的按揭贷款、土地储备贷款、以房地产为抵押的贷款、房地产企业的债券投资等等与房地产有关的贷款管理通常是由几个部门分别管理的,很难说清楚房地产市场发生变化会给本行带来多大的影响以及本行的房地产贷款的集中度风险情况。
大额贷款户迅速增加,户均贷款大幅上升。几乎所有的银行都想把贷款贷给那些优良的大客户,目前中国内地一些银行10%甚至不到10%的客户集中了其80%或更多的贷款,亿元以上的大额贷款客户快速增加。每年新增的贷款,大都又发放给了既有的贷款客户,使得贷款的集中度越来越高。大型客户的行业垄断性特征以及国有化背景使得银行忽略了对这些客户贷款集中度风险的考虑,大量的贷款被不断垒加到少数“优质”客户身上。大额贷款客户多,户均贷款额大,会使银行面临两方面的风险:一方面是其中的一个或几个客户出现风险,就会形成巨额不良贷款损失;另一方面,客户没有出现违约,银行也没有不良贷款损失,但如果这些大额贷款客户改变商业模式或改变融资方式,将间接融资改为直接融资,通过发债或其他直接融资方式来偿还银行贷款,就会使银行在短期内贷款总量大幅减少,直接影响当期的经营收益。
贷款的行业集中度在快速提升。近年来,银行贷款的投向主要集中在城建、交通运输、电力、房地产、制造业等领域,从表面上看,这些行业的风险不大,但由于这些行业比较容易受宏观政策影响,政策变化会引发银行的信贷风险。行业信贷的集中度风险比单一客户的集中度风险对银行的威胁更大,如目前国内银行业的房地产贷款余额占各项贷款的比重在20%左右,少数股份制银行已突破30%;要是加上以房地产为抵押的其他贷款,与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就差不多要占银行贷款总量的一半;如再加上当前房地产开发企业发行的中期票据大部分由银行持有,该比例还会更高。如果房地产市场价格出现下行,那么银行就会受到影响,尤其是那些房地产贷款占比高的银行。
行业信贷的集中度风险还会延伸到区域信贷集中度风险,如有些区域集中了纺织、有色、钢铁、水泥等某一行业及其相关的配套行业,银行贷款的客户主要集中在这些相关的行业。大量的银行贷款生成了数额巨大的制造业产能,如中国的钢铁产能已达7亿吨,有2亿多吨过剩;水泥行业的过剩产能相当于美国、日本和印度全年消费量的总和。这些行业的市场变化、结构调整对银行信贷资产质量的影响很大。一旦市场发生变化,或原材料供应价格出现波动,或销售市场发生变化,或存在其他某种影响因素,立刻会引发区域信贷风险,使区域内几家银行的不良贷款都出现大幅增加。对这种行业、区域的集中度风险是难以简单地通过银团贷款加以解决的。银团贷款可以缓解单一客户的集中度风险,但不能完全解决行业、区域贷款的集中度风险问题。需要强调的是,这种行业、区域的贷款集中度风险,在风险暴露前又往往不被重视,一些银行关注的重点还是单一客户的信贷风险。
贷款期限进一步失衡,中长期贷款占比不断攀高。由于贷款行业的集中度,带来了贷款期限的长期化,无论是大银行还是中小银行的贷款期限都越来越长,有的甚至超过30年;长期贷款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余期10年以上贷款超过本行贷款总额10%已经很普遍了,超过15%也不是个别情况。在贷款转让出售市场很不活跃的情况下,通常这种长期贷款都是持有到期的。10年期以上的贷款利息收益并没有因风险增大而相应增加,对客户来说,也愿意申请期限长的贷款,因为对其贷款成本没有影响,却获得了稳定的贷款。这种贷款的长期化趋势与存款等资金来源的短期化趋势形成比较明显的反差,使银行的资产负债期限错配问题日益突出。在适度的范围内,资产负债的期限错配可以给银行带来好的收益,如果错配的量过大,又没有相应的对冲办法和应急措施,就容易引发致命的流动性风险,尤其是中小银行的风险更大。
交易对手和交易产品的风险集中也日益普遍。除了信贷外,在市场交易业务中也存在集中度风险,随着金融市场的开放和活跃,国内银行的全球金融市场交易业务越来越多,交易量也越来越大,市场交易业务对银行经营收益的影响也越来越大。市场交易业务与信贷业务一样,收益高的产品,风险相应也大。由于市场交易业务本身的特点,监管部门对交易对手的集中度风险并没有明确的规定,也没有一个量的限制。从实际情况来看,银行市场交易业务的集中度风险也在不断集聚,如与某个交易对手的交易占比过高、持有过多的某类交易产品、单笔衍生品交易数额过大等。
交易对手的集中度风险,主要表现为大量的交易业务集中在少数几个交易对手,一旦交易对手出现问题,就会立即在交易量上反映出来,使交易量迅速下降,收益也会出现大幅下降。市场交易对手的风险相对比较可控,一旦交易完成了,交易对手的风险也就释放了。但对交易产品发行体的集中度风险、对金融衍生类交易产品的集中度风险、对单笔衍生品交易数额集中度风险以及对交易账户中的产品持有时间等则缺乏制度性的集中度风险防控规定,有的甚至连内部的风险限额也没有。再加上这种集中度风险真正威胁到银行生存的事件实际又很少发生以及受到业绩考核的激励,银行对高收益的产品就会尽可能多购买、多持有,使得市场交易业务的集中度风险日益凸显。
表外业务、负债业务的风险也在集中。银行是信用的中介,资产业务的集中会引发风险,表外业务、负债业务的集中也同样会导致风险。现在银行的表外业务发展很快,使得大量的风险从表内转移到了表外,包括各种资产支持的融资、信托计划、理财等,从表面看法律关系清楚,银行承担的风险可控,而实际的风险敞口并没有真正得到控制,尤其是在道义上、声誉上的风险。如把表外业务与表内业务结合起来分析,风险的集中度问题就会显现了。
负债业务方面,银行的负债如果过于集中在少数几个存款大户或几家同业机构,也会引发负债业务的集中度风险。如存款大户提前支取或到期取出大额存款转作他用,或当流动性趋紧在同业市场上拆借不到价格合适的资金,而发放出去的贷款没有到期无法收回时,银行就将面临由负债集中而引发的流动性风险。从实际来看,国内一些中小银行的负债业务集中度很高。随着这些银行贷款集中度的提高,贷款期限的延长,负债的集中度风险也在不断加剧,流动性风险的敞口不断扩大。由于受到经营成本的约束和低成本负债模式的惯性,使得负债集中度风险要比资产集中度风险对银行流动性的威胁更大。
集中度风险的监管还不够充分。目前具有法律约束性的监管规定,只有单一客户贷款不能超过资本金的10%、单一集团客户授信不能超过资本金的15%。对金融机构快速集聚的集中度风险缺乏一套完整的监管制度和监管指标,对某些业务集中度风险较高的银行也很少进行有效的风险提示或窗口指导。同时一些化解银行集中度风险的渠道、路径、工具又没有得到充分的应用。
三、防范集中度风险的几点思考
要有效地防范和控制银行集中度风险,政府有关部门、监管部门、银行、企业等都要从国家的金融安全、长远的发展战略、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考虑,进一步加快金融创新,丰富金融产品;进一步开放和活跃金融市场,积极引导和规范银行的经营行为;并使银行能有更多更好的渠道、路径、工具来防范和控制集中度风险。
要加快金融创新,进一步开放金融市场。积极地总结和汲取这次金融危机的教训,积极鼓励金融创新,也不因曾遭受过损失而把金融市场交易产品妖魔化。根据目前的实际,加大市场开放的力度,充分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要进一步完善一级市场,扩大企业直接融资的范围和数量,使有能力在市场上直接融资的企业和重点项目,尽可能从市场直接融资。凡需超过100亿元贷款的项目,原则上要通过发债来筹措,如可以发行定向的重点项目建设债券、地方公共建设债券、企业经营债券等。尤其是一些大型企业,一些建设期、还款期较长的大型项目主要应通过发债来解决资金问题,少用或不用银行贷款,减少对银行贷款的依赖,使银行贷款主要投向那些难以直接在市场进行融资的中小企业,这既可缓解当前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又可化解银行贷款的集中度风险。在此基础上要开放和发展二级市场,扩大市场交易主体的数量,使所有的金融机构都可以自由地在市场上买卖金融产品,既有负债类产品,如大额可转让存单、各类债券包括各种短期的、长期的、专项的债券等,也有各种资产类产品,如资产的转让、贷款的买卖等。银行发放贷款后可随时在二级市场上转让出售,通过市场机制使风险得以充分暴露,如不能按正常价格卖出去的贷款就是有风险的贷款。加强集中度风险监管,严格监管执法。银行的集中度风险是最重要的监管内容之一,监管部门要投入相应的监管资源,严格监管。要制订一整套包括银行所有集中度风险的监管制度,形成一个完整的集中度风险监管指标体系,如对单一客户贷款、单一集团客户融资、10个集团客户授信额在监管上除了法律规定外,还应有监管的风险警戒线。法律规定是最后控制线,风险并不是到了突破法规控制线后才暴露的,而是在远未到法规控制线就暴露了,所以在法规控制线之内还应有一个监管的风险警戒线。对银行单笔超过100亿元的贷款或超过净资本1%的贷款、户均贷款、10年期以上贷款占比、单笔市场风险敞口超过一定比例的交易、单一行业贷款超过本行贷款总额25%、超过10%资金来源的单一存款人或拆借人等设立监管控制指标。对表外业务的集中度风险也要与表内业务一样进行监管,要有量化的监管指标,按制度、按指标进行监测,发现问题及时发出监管风险提示,并要求银行进行整改。还要将银行自身的集中度风险管控措施作为重要的监管内容,要严格评价这些措施是否可行有效、能否防范集中度风险,并进行必要的压力测试。对集中度风险较大的银行机构,监管部门不仅要提示风险,还要提出整改意见和责任追究建议;对集中度超过监管指标的机构及其负责人要有一定的处罚,要有监管的严肃性,并一视同仁。对超过一定集中度限额指标的机构,要根据超限额的程度相应增提风险拨备,把因集中度提高而增加的收益全部提作风险拨备。
银行要根据自身特点,确定经营战略。董事会要在完善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和治理机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经营特点和风险偏好,确定银行经营的战略目标和市场定位,明确经营战略的布局,包括资产布局、负债布局、各种结构布局。不仅要有业务发展的总量目标,还要有业务发展的结构目标,总量目标的实现不一定等于结构目标的完成,有时总量目标与结构目标还会有冲突,不完全一致。对各种结构不仅要设定限额,还要对限额有严格的控制措施,以确保结构目标的完成,更不能以高风险的结构为代价来实现总量目标。董事会要定期听取管理层有关集中度风险的情况分析和压力测试报告,要求管理层更谨慎的经营,关注和把控集中度风险,不断优化经营布局。
银行管理层要根据董事会确定的经营战略,制订出一套管理集中度风险的措施,建立统一的集中度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归口牵头部门集中统一管理,包括业务领域集中度、产品集中度、交易对手集中度、资产分布集中度、负债结构集中度等。加强和健全集中度风险的识别、度量、监测、报告制度,完善集中度风险压力测试制度。所有的集中度风险都要有相应的压力测试,模拟各种极端情况下的情景,根据压力测试的结果,设定风险警戒线,对集中度风险进行提示、预警,要形成一套集中度风险防控的机制。对每类业务的集中度还要细化管理,如大中小各类信贷客户结构;行业、区域的信贷分布结构;各类信贷产品的结构布局;各类贷款的期限结构等。如对负债业务的集中度风险要把握来自主要客户的余额占比,包括主要存款大户的存款余额占比;主要同业机构同业存放余额占比;总负债中主要的产品占比、币种占比、期限占比等等。不仅对表内业务要分散经营,对表外业务也要充分考虑分散布局,要把表内表外的集中度风险一并管理。要加强对其分支机构集中度风险的监测,虽然分支机构的集中度不能代表整个法人机构的集中度风险,有时某个或某一部分分支机构的集中度可能会很高,但这并不影响银行整体的集中度,可是如果就此而放松对分支机构集中度的监测管理,则会加剧集中度风险。要根据市场变化情况,实际的执行情况,及时调整分支机构或附属机构的限额占用和业务分布,使经营布局更加合理有效。
扩大客户的数量,控制大额贷款客户。信贷集中度风险是银行最主要的集中度风险,增加贷款客户数量,降低单个客户贷款总量和户均贷款额是解决信贷集中度风险的一个重要措施。银行既要控制单一客户的信贷集中度,又要控制大额贷款户数。户均贷款额和大额贷款客户数量的变化对银行贷款集中度的影响很大,只考虑户均贷款不考虑大额贷款户,或只考虑了大额贷款户而不关注户均贷款都失之偏颇,必须要全面把控贷款集中度风险状况和态势。
一是要加强限额管理,不仅考虑表内的风险集中度,还要考虑表外业务的风险集中度;不仅要考虑客户本身的信贷风险集中度,还应把与其关联密切的上下游客户的风险包括进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最高综合授信限额。同时要严格按限额执行,银行所有并表的附属机构都要按设定的限额执行,再好的客户没有限额也不能增加贷款,这里特别要强调,附属机构也不能排除在外,也必须严格按既定的、统一的限额执行。
二是要在新增贷款总量的同时不断增加新的贷款客户,尤其是要大力增加对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贷款,提高中小企业、小微企业的贷款占比,防控贷款客户的过度集中。银行不仅要关注贷款总量的增加,也要关注客户数量的增加,把当年户均贷款额的增加还是降低,中小企业、小微企业贷款增幅,作为评价集中度风险的一个重要指标,以避免过度垒大户。
三是大力倡导和强制实施银团贷款,对大额贷款要倡导实施银团贷款,对超过一定额度的贷款要强制组银团。再好的客户也要分散风险,仅靠协会的自律来要求是很难落实的。如果是小客户则另当别论,因为小客户融资总量小,即使出现风险银行也可控、可承受,只有全额承贷,才能全面了解客户的经营情况及各种相关信息,才能有效控制风险。否则就会提高成本,降低效率,还会因信息不完整,而使得风险不可控。
严格规范交易业务,强化集中度风险控制。对交易或持有某一类、某一只金融衍生类产品,尤其是结构复杂的衍生品要有量化的单笔、单个产品、单类业务控制线,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超过,对交易账户不仅要有明确的各类产品限额,而且还应对持有的期限要有严格的要求,逾期要强制出售。对高风险的结构性衍生产品,关键是要把握两条原则:一是要搞清楚交易的产品,不论多么复杂,只要搞清楚风险了,就可以选择做还是不做。二是要有限额控制,不论这个衍生产品的风险是大是小,都要有限额控制,包括单笔交易额的限额控制、单只产品的交易总量限额控制、单类产品的交易总量限额控制。盈利再高的产品也不能做得太多,要适度,要有控制,杜绝赌徒心态,谨慎经营。三是对交易的每个产品都要事先有压力测试、情景分析,要考虑极端情况下的最大风险暴露和风险损失及其承受能力,严格把控一个产品、一笔交易最大的风险敞口可能给银行带来的损失。
第五篇:浅谈“业务转型及风险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浅谈“业务转型及风险管理”培训心得体会
田丽丽
尊敬的各位领导,童老师,各位同仁,大家好!我是来自万柏林区管理部的田丽丽。很荣幸参加联社举办为期两天的“业务转型及风险管理”专题培训,受益良多,现在我把自己的体会和大家分享一下,不到之处还请大家批评指正。
首先我对童老师讲的,“存款立行,谁来立存款”感受颇深,因为之前我是基层网点的负责人,答案虽然很简单,但是正像童老师讲的那样,讲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尤其是面对2018年银行面临“资产荒"、“资金荒”、“信用荒”,转来转去,又回到最朴实众人皆知原点的压力。我们的各项业务已经不能停留在过去坐等客户上门,甚至之前的“扫街、扫楼”的营销模式,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理财、余额宝、手机银行随意搬家等等……充斥着我们,倒逼着我们必须转型。必须直面客户,做好信息采集、潜在客户的营销、以及在纳税人、销售增长中找客户,当然如果有可能,我们也可以在他行的优质客户中找客户,同时我们应寻求电子、信息技术的支持,尽快由物理网点转化网络金融,让每一位拥有手机的人都成为我们的优秀客户,让每一部手机都成为我们的网点、柜台。
其次,感谢童老师,用大量的专业知识让我们懂得“如何学会在刀尖上跳舞”,让我们如何在发放贷款创造利润的同时,回避风险,我们不仅要有健全的信贷管理制度,标准的流程,还要学会如何判断企业风险,如何在看懂报表的基础上,关注企业的“三品”、“三流”、“三表”,解决中小企业经营信息不透明,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如何把好贷款的准入关,防止病从口入的问题,如何锁定贷款的真实用途,跟踪信贷资金流向的问题。当然我们每一位农信人,更要牢记银行从业人员职业操守,严把道德风险关。
最后,通过呆账核销、诉讼、打包处理、以物抵贷、重组,多样化出售等方式方法,化解小企业不良贷款。
总之,感谢童老师精彩的授教,感谢联社领导给了我们又一次学习的机会,我将把两天来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今后的工作中,以上是我两天来学习的心得,感谢大家的聆听鞠躬致谢,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