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广汉市中学高效课堂实施情况调查报告——以广汉六中为例
广汉市中学高效课堂实施情况调查报告
——以广汉六中为例
【摘要】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广汉六中高一年级的学生和任课教师为调查对象,了解了广汉六中高效课堂实施的最新进展,研究考察了教师对高效课堂的难点、导学案的使用、小组学习等项目的看法,考察了学生对高效课堂的成效、学习方式的选择、传统教学模式的弊端等项目的看法。结果表明广汉六中的高效课堂在去年半年的探索中非常成功、成果显著,深得师生喜爱,但老师和学生也提出了一些问题和建议。针对大家提到的问题,本研究也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以供实习学校参考。
【关键词】高效课堂;广汉六中;教学模式
一、调查背景
近年来,广汉市教育局在“国家中长期教育发展纲要”的精神指导下,领导广汉市各中学教师实施了“高效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为了全面掌握广汉市各中学“高效课堂”实施的具体情况与效果,以向广汉市教育局及广汉市各学校的教学工作的进一步决策提供更详实的资料,进而推动广汉市教学的新发展,西南大学实习团队决定于2014年5月在广汉市五所中学开展“高效课堂师生问卷调查”。本文着重分析广汉六中的调研数据,得出调研结论,并为学校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调查对象
广汉六中开展过高效课堂的教师和学生。
三、调查方式
问卷调查
问卷设计(详见附件)
本次问卷调查采用的是高效课堂调查师生版问卷。问卷立足于高效课堂基本要素与特征,从诊断评价入手,分为选择题和简答题。教师问卷的选择题关注高效课堂的开展情况、高效课堂的难点、教师的热情、导学案的使用、小组学习、学生及教师对高效课堂的看法等项目,简答题则从实施高效课堂后师生的改变、教师在实施过程中的难点以及对高效课堂的意见与建议入手。学生问卷的选择题关注学生对高效课堂的看法、高效课堂的成效、学习方式的选择、导学案的使用、合作学习等项目,简答题则从学生看待传统教学模式、学生体验高效课堂后的感受和希望以及高效课堂的弊端来发现学生的需要。
四、调查过程
1、了解各学校开展过高效课堂(2013-2014学年下期之前)和正在开展高效课堂(2013-2014学年下期)的年级、班级,以及教师数。
2、分发问卷:根据《广汉市中学高效课堂实施情况调研方案》相关说明,结合六中的实际情况,我们分得160份学生问卷、30份教师问卷。
3、教师问卷:我们共发放了27份教师,每个学科3份,共回收27份。首先找到学科首席教师,了解各学科高效课堂开展的总体情况;其次再找本学期上
过高效课堂展示课的教师,了解本学期的最新进展;最后再找一位该学科的高一教师。
4、学生问卷:我们共发放了158份学生问卷,并且全部都发给了高一年级的同学填写,每个班15份,对学生随机抽样进行问卷调查,最终回收150有效问卷。
五、调查结论及建议
(一)、教师问卷数据分析及结论
1、您在广汉市推行的“高效课堂”改革中遇到最大的困难是什么?
这题旨在了解高效课堂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其中70.4%的老师认为最大的困难是无法完成教学任务,25.9%的老师觉得是学生不配合,还有个别老师认为是学生成绩难以上升。
2、您认为广汉市在实施高效课堂之后,您的教学成绩会?
这题旨在了解高效课堂对成绩的影响。63%的老师认为有点提升,而有接近30%的老师认为没什么变化,甚至还有7.4%的老师认为成绩会降低。
3、您对高效课堂是否依旧充满了热情?
这题旨在了解教师对高效课堂的热情。63%的老师都表示依旧有点热情,但还是有33.3%的老师持无所谓的态度,甚至还有个别老师表示讨厌高效课堂。
4、您的每节课是否都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这题旨在了解教师对小组学习的看法。44.4%的老师表示主课有在开展小组学习,有37%的老师表示在个别班开展小组学习,另外个别老师表示只有在领导检查时才开展小组学习。
5、您认为每节课都该分组学习吗?
这题还是为了了解教师对小组学习的看法。92.6%的老师都认为要根据课型来确定是否该分组学习,但也有7.4%的老师认为不管什么课都根本没必要分组学习。
6、您对高效课堂用导学案上课的看法是 ?
这题旨在了解教师对导学案的看法。70.4%的老师认为高效课堂可以尝试使用导学案上课,22.2%的老师认为不适用、不用导学案,还有7.4%的老师认为一定要用。
7、您是否经常自主了解有关高效课堂的信息?
这题旨在了解教师对高效课堂的关注度。88.9%的老师都会偶尔了解有关高效课堂的信息,但只有11.1%的老师会经常主动去了解。
8、您是否同意高效课堂教学要有固定模式?
这题旨在了解教师对高效课堂固有模式的看法。有一半的老师反对高效课堂有固定的模式,34.6%的老师认为无所谓,还有15.4%的老师同意高效课堂有固定的模式。
9、您是否看好高效课堂教育改革?
这题旨在了解教师对高效课堂的看好情况。74.1%的老师表示还可以接受,也有22.2%的老师持无所谓的态度,个别老师认为会失败。
10、您班学生对高效课堂学习方式的态度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题旨在了解学生们对待高效课堂的态度。其中77.8%的学生都表示不关心,无所谓,这和学生生源有关系,六中的学生本来基础就比较差,平时对学习就不重视,因此对课堂改革也持无所谓的态度。不过也有22.2%的学生表示支持,因为其中也有不少学习很认真的学生。
11、您在实施高效课堂的过程中感觉自己有了哪些改变?学生有了哪些改变?
这题旨在了解教师、学生在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的主要改变。
大部分老师都表示自从实施高效课堂之后,一方面备课量变大了、对各项能力的要求提高了;但另一方面也促使自己的备课能力有所提高,备课时考虑得更多、更充分了,对课本认识加深,课堂掌控力提高,学会了更多操作多媒体的技能,最后还提高了自己的积极性,并能积极去探索一些教学模式。
同时,学生的积极性和热情也有了很大提高,上课时更有激情,更高活跃,能够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12、您在实施高效课堂的过程中遇到了什么问题?有哪些困惑?
这题旨在了解教师在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教师在实施高效课堂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主要有三个,一是教学进度问题,老师们普遍反映难以完成教学任务;二是我校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差,与高效课堂的要求不相符合,难以适应高效课堂模式;三是小组学习给学生提供了聊天的机会,会影响课堂纪律。
教师的困惑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高效课堂是否应根据具体情况来确定教学模式?如何通过高效课堂有效地提高学生的成绩?如何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导学案?如何处理好高效课堂与小组学习的关系?
13、您认为在实施高效课堂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这题旨在了解教师认为在高效课堂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
他们的建议主要有处理好学习效果与教学进度的关系;要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高效课堂的模式;需要给学生更多的思考时间和自习时间;让学生更好地完成导学案;不要拘泥于搞小组学习。
(二)、学生问卷数据分析及结论
1、你班自从实施高效课堂之后,课堂有什么变化?
这题旨在了解实施高效课堂之后的变化。42.7%的同学认为变得更精彩了,很喜欢;22.7%的同学认为没有变化,仍是老样子;还有34%的同学认为有变化,但是自己不喜欢。
2、你认为高效课堂学习模式与传统的学习模式相比哪一个学习效果好一点?
这题旨在高效课堂模式与原有模式的比较。27.3%的同学认为传统模式好一点;31.3%的同学认为高效课堂模式好一点;还有40%的同学持无所谓的态度,认为两种模式都行,这和学生们对待高效课堂的态度有很大关系。
3、实施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后你的成绩有提高吗?
这题旨在了解高效课堂对学生成绩的影响。35.6%的同学感觉到有进步,37.6%的同学认为和原来一样,甚至还有20.8%的同学认为有退步,只有6%的同学感觉进步很大。
4、你觉得有必要安排专门的预习课吗?
这题旨在了解学生认为是否有必要安排预习课。65.3%的同学都认为有必要安排专门的预习课,这对老师的教学安排应该有所启发;而32%的同学则认为没必要。
5、你的预习任务一般都是怎么样完成的?
这题旨在了解学生预习任务的完成情况。33,3%的同学是按老师的预习提纲,独立查找资料,认真思考后完成 ;36.7%的同学是与同学一起合作完成,还有29.3%的同学一般不预习。
6、对于教师所发的学案,你是怎样利用的?
这题旨在了解学生如何利用学案。45.3%的同学会提前预习,不明白的和同学讨论;40%的同学只做填空题,主观题等老师讲;12.7%的同学基本不看,等老师讲;还有极少数同学认为学案没有多大意义,看不看无所谓。
7、你认为老师编写的学案?
这题旨在了解学生对老师编写的导学案的评价。45.3%的同学认为质量好,针对性强 ;40%的同学认为质量一般;还有12.7%的同学学习态度较差,对学案只是应付了事,觉得无实用价值。
8、你对“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展示”的课堂学习模式持何态度?
这题旨在了解学生对“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主动展示”模式的看法。61.3%的同学表示赞同;11.3%同学不赞同;还有26.7%的同学认为无所谓,这依旧反应了我校学生对学习不重视、不关心。
9、你认为小组合作讨论的效果如何?
这题旨在了解小组合作的效果。43.3%的同学反应每次都是那几个人讨论,没有全员参与;30.7%的同学表示对问题掌握很清楚;还有22.7%的同学认为小组讨论纯属浪费时间。
10、在合作交流与展示环节你愿意主动参与并踊跃展示吗?
这题旨在了解学生对小组讨论的参与度。35.3%的同学认为这是一次机会,愿意参与合作并踊跃展示,但也有35.3%的同学表示自己比较内向,不喜欢发言;28.7%的同学干脆服从组长的安排。
11、在课堂上你没有积极参与交流或展示的原因是?
这题旨在了解学生在课堂上没有积极参与讨论与展示的原因。38.3%的同学是因为害怕说错,担心同学笑话;10.1%的同学是因为老师不给他机会,也不肯定他;26.2%的同学是因为自己没预习,问题都不懂,无话可说;还有25.5%的同学是积极参与交流与展示。
12、当你在合作交流与展示环节出现与其他同学的答案不一样时你会?
这题旨在了解交流展示对学生思维的影响。当在合作交流与展示环节出现与其他同学的答案不一样时,72.3%的同学会认真思考,进行比较,斟酌后争取得出最确切的答案;11.5%的同学会坚持己见,不听别人的劝说;还有16.2%的同学会听别人的,按别的同学说的改正。
13、你认为课堂上让学生主动展示,老师适时点拨和引导的教学方法可以吗?
这题旨在了解对学生展示,教师点拨的教学方法的看法。63.1%的同学认为这种教学方法可以,学生讲解,我们记得更牢固,老师点拨和引导,掌握得很好;但也有25.5%的同学认为不行,对知识掌握不好。
14、你觉得老师在课堂上讲解多长时间(分钟)为宜?
这题旨在了解学生对教师讲解时间的看法。61.1%的同学认为课堂上讲解20-30分钟比较合适,15.4%的同学认为讲30-40分钟较合适,12.8%的同学认为10-20分钟合适,还有10.7%的同学认为5-10分钟最合适。
15、你比较喜欢哪一种课堂教学方式?
这题旨在了解学生喜欢的教学方式。58.4%的同学喜欢老师指点方法,学生先学后教,讲练结合;22.1%的同学喜欢老师多讲多写,学生主要听讲和记录;
11.4%的同学喜欢老师很少讲解,学生自由看书和练习;8.1%的同学喜欢老师满堂提问,学生集体回答老师的问题。
16、你希望与老师通过哪种方式来互动?
本题旨在了解学生希望与教师的互动方式。22.8%的同学喜欢师问生答,13.4%的同学喜欢生问师答,14.1%的同学喜欢同桌讨论,26.2%的同学喜欢小组合作学习,23.5%的同学喜欢小组竞赛。
17、现阶段,你认为能促使你成绩提高最关键的是什么?
这题旨在了解学生认为促使成绩提高的关键。50%的同学认为需要很多的时间来独立思考问题,25%的同学认为需要老师特别的帮助,还有25%的同学认为需要和同学有讨论的时间。
18、你如何看待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
这题旨在了解学生对传统课堂教学模式的看法。有不少的同学都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虽然死板,但质量不错,方便做笔记,考试容易得高分,习惯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也有些同学认为传统的教学模式枯燥无味,大家上课没有积极性,气氛不活跃,不利于打开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的依赖性增强;没有小组讨论,没有合作探究精神。
19、你认为高效课堂模式有弊端吗?如果有,是什么?
绝大部分同学都认为高效课堂存在弊端。这些弊端有:上课时同学们更容易说话或做与课堂无关的事,影响课堂纪律;座位的坐法导致有些同学不方便看黑板,久了脖子会变得很酸;还有同学反应上课速度太快,没有预习时间;自主学习能力欠缺,小组讨论得不出结果,纯属浪费时间。
20、把你体验过高效课堂的感受和希望用一两句话表达出来:
这题旨在了解学生对高效课堂的感受及希望。
有同学觉得高效课堂有利于合作学习,和同学讨论的时间更多了,会虚心请教同学了,学习比以前更努力了;提高了上课的积极性,提高了上课质量。但也有不少同学认为目前的高效课堂存在太多的弊端,还是习惯于传统的教学模式。
同学们希望老师能留时间给大家预习,讲解的速度再慢一些,学生们还没有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老师需要多引导。
(三)建议
1、要根据课型来确定是否该分组学习;
2、高效课堂可以尝试使用导学案上课,但不能做硬性要求;
3、高效课堂不能局限于固定的模式;
4、要正确处理好开展高效课堂与完成教学任务的关系;
5、要正确处理好开展高效课堂与有效提高学生成绩的关系;
6、我校学生的基础相对较差,与高效课堂的要求不相符合,难以适应现行的高效课堂模式,因此要想办法设计出更符合我校学生实际的高效课堂模式;
7、小组学习给学生提供了聊天的机会,会影响课堂纪律。因此需要加强课堂纪律的管理,对老师的课堂掌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8、学生的自主学习时间过少,非常有必要给学生安排专门的预习课;
9、课堂上教师讲解20-30分钟比较合适;
10、教师上课的时候需要多引导,采用老师指点方法,学生先学后教,讲练结合的教学方式。
第二篇:城郊中学实施高效课堂方案
城郊初中高效课堂实施方案
为深化新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贯彻、落实市、县教育局关于高效课堂的实施,提高教学效率;结合本校实际情况,为矫正新课程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重形式轻内容、重数量轻质量、重教法轻学法、重训练轻反馈、重进度轻效度等偏差和不足,真正实施“高效课堂”,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议的通知》文件为指导,结合我校工作实际,全面落实新课程理念,积极探索自主、高效、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真正实施“高效课堂”,从而切实提高教学准备、教学过程、训练检测、课后辅导、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二、实施内容和策略 1.提高教学准备的高效性
高效的课堂教学,必须有高效的教学准备环节,否则,谈不上有效的课堂教学,更谈不上高效的课堂教学。
教学准备指的是教师在制定教学方案时所要做的工作,包括教学目标的设定、教材的处理、方法的选择、教学组织形式的确定、教学环节的设计以及教学方案的形成等。
(1)备内容
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范本,努力做到入乎其内,吃透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同时又要把教材看作是一个例子,不唯教材,力图出乎其外,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要与课本对话,引导学生感悟文本的内在意蕴。要精心设计教学流程,提炼出简练而有效的教学主线,层层推进。
(2)备学生
教师在课前要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需求,根据“学情”有的放矢地进行备课。
(3)备训练
依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精心选择和设计课堂练习,下发训练教材,教师必须先做,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要做到讲练结合、精讲精练、当堂训练、快速反馈,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
具体策略如下:
抓实集体备课,倡导“导学案”的使用。
第一,做到“四到位”:时间到位,地点到位,内容到位,备课主讲人到位。
第二,完善集体备课常规:一人主备、教研组内讨论、集体修改,真正将集备制度落到实处。2.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课堂是教师实现“高效课堂”活动的主阵地,也是关键环节。学生的成长依赖的是每一堂课的积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是当务之急。
(1)提高教学内容的高效性
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学生发展的需要,依据教学目标,确立重点,优化选择。在强调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的同时,不能忽视知识教学,应切实保证知识教学的有效性。
(2)提高教学活动的高效性
优化课堂教学设计就是按照有效学习的目标,从学生的发展出发,从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上考虑,对课堂教学活动进行科学安排。新课导入、情境创设、迁移过渡、操作安排、练习设计、活动组织等都应精心准备,周密布臵,联系学生的生
活环境,立足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背景,创设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境,增强学生学习的乐趣和信心,使创设的情境达到内容鲜活化、过程活动化、解题探索化、交流互动化、思维多样化、体验高效化,从多个层面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3)提高教学方法的高效性
优化教学方法要求教师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要依据特定教学目标的实现来选择特定的教学方法。要从教学内容出发,扬长避短地选用各种方法。要根据学生学习的特点,致力于把外在的教学目标转化为内在的学习需求,把启发思想贯穿于教学方法选用的整个过程,不能脱离学生原有基础,坚持教学方法选用的求实思想,充分反映学生主体性的要求。
(4)提高教学交流的高效性
要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积极创设和谐、激情的课堂氛围,增强师生之间的教学互动。要改变教师与学生之间单向的教学互动,寻求建立一种有效的双向或多向的师生教学互动,通过师生、生生之间多层次的富有成效的互动、交流,让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师生间的互动交往不追求形式上的热闹,而应追求实实在在的质量和效果。
(5)提高教学手段的高效性
多媒体和学科教学整合是课堂教学的必然趋势,多媒体和教具等教学手段的运用,要用在该用之处,使其真正起到辅助教学的作用。要坚决杜绝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装点门面、华而不实、哗众取宠的做法,讲求使用效益。
(6)提高问题设计的高效性
要围绕教学重点,设计富有启发性、探究性的课堂提问,通过有效的提问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推进教学目标的实现。
当然,高效课堂教学环节所涉及的范围非常广泛,除以上六条外,教师的专业素养问题、高效课堂教学时间的利用问题、教学资源的有效整合问题、重难点的突破问题、教师的主体地位发挥与学生主导地位的实现问题、面向全体学生的问题、教师的示范作用与课堂教学细节问题等等,都值得去认真研究。
具体策略如下:
(1)创新教研课。本学期一人至少一节公开课,每个教研组有一节示范课,以“高效课堂”为主题,拉开过程,展示成果,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2)落实教学反思。本学期要求老师将进行“高效课堂研究”的案例与反思写在教研手册上,每学期至少1篇,每篇字数不少于400字。
3.提高训练检测的高效性
在强化课内当堂训练、提高反馈矫正实效性的同时,要注重课后作业训练的高效性。既要切实杜绝布臵大量的重复性作业的现象,防止学生淹没在题海之中,也不能让学生只是简单的抄写,进行书本知识的搬家。要充分了解学情,布臵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训练中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同时,要科学安排学生的练习时间,做到适时、适量、适度。高效训练要做到“六有六必”,即有练教师必先做、有练必选、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有错必纠。坚持做到精选精练,把握难度,删除繁、难、偏、旧的题目,提高训练效度;必须做到,及时批改,精批细改;讲评之前必须先做统计归纳,切实提高讲评的针对性。具体策略如下:
抓实“教学六认真”(认真备课、认真上课、认真布臵作业和批改作业、认真开展课外辅导活动、认真考核、认真教研)的查评工作,将教务处抽查和组内自查结合起来,搞好学生作业负担调研。4.提高课后辅导的高效性
课后辅导要突出一个“勤”字,坚持“抓两头促中间”的辅导策略,实现培优补差的落实到位。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坚持教辅结合的思想,不断强化教学辅导。在注重学生知识辅导的同时,还要注意学生的心理辅导,补“差”先补“心”,消除心理障碍,矫正不良习惯,增强学生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
具体策略如下:
重视培优补差工作,在校内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科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各方面的能力。针对学困生的薄弱点,加强辅导,促其不断进步。挖掘苗子,培养尖子,以好带差。5.提高教学评价的高效性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适度、多元地评价学生,鼓励引导学生自评和互评。评价既要注重过程又要注重结果。
具体策略如下:
学校在管理过程中,要实施高效的手段,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价制度,充分体现发展性。教研室建立各学科全面调研和重点学科调研相结合的常规调研制度,真正切实、全面地评价学生,评价老师。采用多种形式加强对教师本人的评价,如通过听课、考评、问卷或学生家长参与评价等多元评价体系,促进教师工作有效性的提高。
实施建议:
1、各教研组和教师根据本实施意见,进一步加强有效教学专题研究,广泛学习,统一思想,加深对实施高效教学重要性的认识。
2、教务处、教研组及时制订与高效教学相适应的各项管理制度,重点是常规管理制度和评价激励制度,高效运行,确保有效教学顺利推进。
3、加强教学常规考核的力度。根据市县局下发的《关于全面推进中小学高效课堂建议的通知》文件中的重点内容,大力加强常规管理考核,坚持月检查考核制度,严格考核,认真向教师反馈考核情况,促进整改提高。
4、教研组要密切联系,及时反馈“高效课堂”的实施情况,根据实际情况,随时调整工作思路及活动方案,进一步优化高效课堂教学管理的的水准。
岷县城郊初级中学
二〇一三年四月五日
第三篇:以问题为主线,打造高效课堂
以问题为主线,打造高效课堂
摘要: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行是知之路,学非问不明。”可见,“问”是何等重要,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为数学本身就是一个不?喾⑾治侍狻⒔饩鑫侍獾墓?程。以数学问题为主线,创设多个教学情境,设置一系列具有内在联系的思考题形成探究链,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获得新知,进而提高综合探究能力和学科素质。
关键词:数学教学;问题;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7)03-0025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不应只限于接受、记忆、模仿和练习,还必须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力求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过程”。可是,在当今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一些违背新课程理念的现象依然很普遍,造成这种现象有很多原因。那么,在课堂中,怎样组织教学既能体现“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又能提高课堂效率、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发展呢?在日常教学中,笔者切实体会到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课堂教学是不错的选择。
下面,笔者结合《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周期性》的教学设计,谈谈以问题为主线的课堂教学如何走进高中数学新课堂。
一、背景分析
1.教材分析
三角函数是中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性质是三角函数的核心部分。本节内容是在学生已学习了三角函数的有关概念和公式,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之后,对三角函数的又一深入探讨。其中,周期性既是对必修一函数性质的重要补充,也是研究三角函数其他性质的基础,因此本节内容至关重要,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学情分析
(1)优势:知识上已经学习了三角函数的有关概念和公式以及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像;能力上具有一定的形象思维与抽象思维能力;思想方法上已经具有一定的数形结合能力、类比、特殊到一般等数学思想。
(2)不足:对于高一学生而言,函数本身就是学习的难点,而函数的周期性学生首次接触且概念较为抽象,因此容易出现对概念的理解不够深刻,运用概念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相对薄弱的情况。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周期函数的定义,掌握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周期性,能求出正弦型、余弦型函数的周期。
2.能力目标:让学生经历周期函数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类比、归纳的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和探究、钻研的学习精神。
鉴于以上分析,笔者确定本节课的重点、难点如下:
重点:周期函数的定义和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周期性。
难点:对周期函数的理解及运用定义求函数的周期。
三、教法、学法分析
本节课笔者采用启发探究式教学,遵循因材施教、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了从生活走进数学,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努力创设教师引导下的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为了增大课堂容量,增强图像的直观性,笔者采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案例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
问题1:诗句《赋得古原草离别》天体的运行,四季的更替反映了一种什么自然规律?
你还能举出类似的例子吗?
设计意图: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入手,让学生感受周期现象丰富的实际背景,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且服务于生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拉近了数学与现实的距离,同时引出了本节课的内容。
2.提出问题,分析探究
问题2:在我们学习的基本初等函数中,哪一类函数可以刻画周期性变化规律?
【设计意图】 问题2体现了数学建模思想,反映出研究三角函数的现实意义,使学生从开始就把三角函数作为刻画周期性变化规律的数学模型,让学生感受数学的实际应用价值。
为了给新知的学习提供知识准备,笔者与学生共同回顾诱导公式一及正弦函数的图像,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3。
问题3:正弦函数图像的周期性变化规律如何用数学语言表示?
由于学生对周期性的理解仅仅停留在对图像的直观认识上,对于形到数的转化有一定的困难,笔者通过动画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分析图像平移过程中点的横纵坐标的变化规律,并追问:如何从自变量、函数值两个方面用文字语言来描述这种变化规律?学生不难回答:自变量增加,函数值不变,此时进一步要求学生将这种变化规律的文字语言转化为符号语言并将此规律推广到一般函数。
【设计意图】通过对正弦函数图像的观察分析,结合诱导公式,构建出周期性变化规律,主要是立足于从学生的最近思维区入手,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并为概念的生成做好铺垫。
3.抽象概括,形成概念
此时,学生已经用符号语言描述出了周期性变化规律,把具有这种变化规律的函数叫做周期函数,引导学生尝试着给周期函数下一个定义。
【活动】在这一环节中,笔者组织学生分组讨论,请小组代表汇报讨论结果,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笔者进行适当的点拨,引导学生叙述准确,之后进一步明晰定义,并针对定义中的关键词进行适当的解释,加深学生对定义的理解。这样设计将发现概念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在突出重点的同时也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与创造性,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为了使学生正确理解定义中关键词的含义,笔者设计了如下辨析题:
问题4:判断题下列说法的正误,并解释理由。
因为 所以 是y=sinx的周期。
问题5:因为 所以 的周期是2π。
在师生互动中发现学生对自变量任意性的理解较好,对周期是自变量的增加值理解有偏差,笔者及时引导学生回归定义,并在问题4中进一步追问:
(1)该函数的自变量是什么?
(2)2π是谁的增加值?
在??生对话中引导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认知结构,加深了学生对难点的理解。然后,鼓励学生进一步求出该函数的周期,使学生的认识得以升华。
问题6:若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周期函数,且周期为T,试问2T、3T是它的周期吗?由此你能归纳出什么结论?
【设计意图】强调周期函数周期的不唯一性,同时自然地引出最小正周期。
问题7:f(x)=a(为常数)是周期函数吗?最小正周期是多少?
【设计意图】通过实例说明了周期函数不一定存在最小正周期,深化了学生对最小正周期的理解。
4.循序渐进,完善新知
引导学生利用定义并结合诱导公式探究正弦函数的周期性,借助动画演示直观感知正弦函数的最小正周期,增强学生数形结合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类比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对于余弦函数的周期性要求学生独立完成,教师补充完善。
5.新知演练,及时反馈
为了让学生巩固新知,笔者设计了例题:
例1.求下列函数的最小正周期。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紧扣周期函数的定义,结合正余弦函数周期,使学生形成求正弦型函数、余弦型函数的函数周期的方法。强化学生运用定义解决问题的能力,突破了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其中例一的1、2题师生共同完成,第3个题由个别学生口答,教师板书,以规范总结解题步骤,弥补了多媒体一闪而过的不足,为学生解答例2提供参考。
例2.求下列函数的周期。
第一组:
第二组:
在解答例2之前,笔者提示学生注意观察、分析这类函数的周期与解析式中的哪些量有关,并将学生分成两组,每个小组分别完成不同的任务。之后,各组之间对比讨论,小组代表展示讨论结果,教师评价并对学生的研究成果给予肯定和赞扬,最后达成共识,归纳出y=Asin(ωx+Φ)与y=Acos(ωx+Φ)(其中A≠0,ω≠0)的周期公式为“T=”。
周期公式的得出不仅使学生对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周期性有了系统的认识,也为1.5函数y=Asin(ωx+Φ)学习奠定基础。为了让学生及时巩固周期公式,笔者设置了这样的口答题:
1.下列函数中周期为 的是()
2.求下列函数的周期.3.函数(的最小正周期为4π,求ω的值。
6.回顾反思,总结提练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设计意图】 学生通过回忆、归纳、总结把孤立的知识点变成了知识体系。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以问题为主线展开教学,做到以提出问题为起点,解决问题为终点,学生在问题的引领下,思考多,讨论多,合作多,质疑多,在问题解决过程中不仅逐步加深了对周期函数概念的理解,而且更重要的是获得了探索问题的思想方法和能力,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在问题式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对学生创新教育的渗透,设置开放性问题,以此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真正实现课堂的高效性。
(作者单位:河南省三门峡市第一高级中学 472000)
第四篇:以学科亮点为抓手,构建高效课堂
以学科亮点为抓手,构建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其实就是高效课堂教学的简称。《新语词大词典》对高效的解释是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中国中学教学百科全书》对课堂教学的解释是:又称班级授课制,是将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分成有规定人数的教学班,教师根据规定的课程、教学进度和时间表,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所以,高效课堂教学是指班级授课的高效率、高效益、高效果。从课程改革的角度讲,是指在班级授课中实现新课程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落实的整体最优化。高效课堂通俗的解释就是学生主动投入、积极思考、充分自主学习的课堂,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充满激情、心情愉悦的课堂,是学生对所学内容主动实现意义建构,收获巨大的课堂。
我们认为,探索高效课堂、深化教学改革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点 工作,寻求高效教学模式是整体提高课堂效益的有效途径,但没有一种模式能全面提高所有学科的课堂效益。伤九指,不如断一指,我校在“构建高效课堂,深化教学改革”的过程中,结合学校实际,分学科进行高效课堂的探究,着重以学科亮点的打造为抓手,做细做实草根研究,不求面面俱到,只求以亮点为支点,翘起高效课堂。
以故事演讲为抓手,实施课程整合,构建高效课堂
学校坚持草根研究,追求本真课堂,做语文想要做的事,做语文该做的事,我们以故事为抓手,大胆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从形式到内容进行全面的创新,精心设计丰富多彩、别开生面的活动,让我们的学生快乐地学习语文,让孩子们在积极主动的参与中,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感受语文学习的魅力,培养学生阅读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创设高效语文课堂。具体做法如下:
一、依托校园环境,营造故事氛围
学校既是教育的场所,更是文化的阵地。教育与文化有着天然紧密的关系,教育活动本身就是文化活动,文化本身也具备教育功能。“任何人总是生存于一定文化氛围中,而文化本身是一种无时无刻不在发挥作用的强大的教育力量。犹如阳光、空气作用于植物,文化对于人的熏陶教育作用也极其重要。我们将讲故事作为一种文化融进我们的校园,让人处处感受到故事文化的氛围,时时洋溢着故事的文化韵味。使学生在赏心悦目的故事文化中身心得到陶冶,创建校园文化是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我们在每一楼层选择适合孩子阅读的故事,做好展牌悬挂于廊道间,《小红帽》、《哪吒闹海》、《猴子捞月》孩子爱看的童话、神话故事;《悬梁刺股》、《程门立雪》教育孩子刻苦学习的成语故事;《孔子的谦虚故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展现名人高尚品质的故事;《武松打虎》《七擒孟获》《猴王拜师学艺》等经久不衰的名著故事;还有对孩子健康成长大有裨益的情商故事《拿破仑与士兵》《矿井中代表的工人》《勇敢者勋章属于谁》……我们要让孩子既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也接受道德品质的熏陶。
教室是学生学习的场所,是学生在学校呆的时间最长的地方,是师生共同拥有的一个“大家”,我们专门设臵“班级之星”一栏,张贴班上每月涌现的小小故事员,调动学生讲故事的积极性。
二、着眼语文课堂,培养故事演讲能力
故事说的好,首先要具备较高的朗读水平,这也是我们学校将故事作为特色的缘由。所以朗读指导是前提,《大纲》指出:“朗读,首先要做到正确的读,要用普通话,发音清楚响亮,不读错字,不丢字,不添字,不唱读,不重复字句。在正确读的基础上,做到流利地读,有感情的读。”教师要利用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掌握朗读的方法、技巧,培养学生朗读的习惯,持之以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我们将教师从滔滔不觉的讲说、条分缕析的樊篱中解放出来,紧紧抓住课文复述、课本剧表演这些实践性强的活动,指导和训练学生故事演讲。在上学期我们举行的“我爱读书”故事演讲比赛中,《嫦娥奔月》《牛郎织女》《大禹治水》《狼和小羊》《小稻秧历险记》这些生动的课本故事被同学们表现得淋漓尽致;《公仪休拒收礼物》《负荆请罪》这些剧本在课堂上也被教师编排的栩栩如生。对《九寨沟》《黄果树瀑布》这类写景的课文,教师也别出心裁,以旅游的形式,让全班学生当旅游团成员,请一位同学当导游。教师给“导游”戴上一顶旅游帽,一个无线扩音话筒和一面三角小红旗,并要“导游”把课文改变成导游词,向全班同学作介绍。同学们可以旅游团成员的身份向“导游”提问题,由“导游”解答。这样的课堂充分体现学生对交际言语的学习和运用。
我们不但要求学生讲好故事,还指导他们创编故事。指导他们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大胆合理想象,详略有致、突出中心地进行删增、修改。让学生在最能体现人物性格、最能突出故事中心、最能营造故事氛围的地方进行修饰、完善,鼓励学生创造性的想法,这也较好地将故事与作文教学有机地联系在了一起。
句容市文化馆的陈永生老师是我们学校长期聘请的故事指导老师,“陈老师进课堂”的教学活动我们即将开设,让学生的故事演讲在陈老师的指导下,尽快得到大的发展。
三、课外延伸活动,培养故事阅读能力
为了让大量的故事丰富学生生活,我们要求学生加大课外阅读量我们有《语文课内外阅读的衔接》镇江市级课题,我们让所有的语文老师立足于课内故事,放眼于课外,在课外寻求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因为有效的阅读是故事演讲的基础,故事演讲是阅读有效的释放。我们布臵与课文有关的书目,如学完《装满昆虫的衣袋》,我们建议阅读《昆虫记》;学完《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我们建议阅读青少年版的《史记故事》;学完《三顾茅庐》,我们建议阅读《三国演义》……在学生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我们要求教师开设各种类型的语文活动课。
低年级的片段表演课。表演,是促进学生对课文进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表演,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表情身姿运动,这提高的不仅仅是对课文的深入理解程度,而且是整体的语文素质。《谁的本领大》《蚂蚁和蝈蝈》《小动物过冬》等这些课文形象而生动;天真活泼好动的孩子具有很强的想象力和表现欲,他们非常喜爱表演课文的活动。
中年级阅读交流课。当全班绝大部分学生认真阅读了推荐的课外读物或文章时,老师便要适时地开展一次课外阅读汇报交流课。交流课上,学生可以交流阅读心得,也可以比较全面地了解学生的阅读效果,对学生今后的阅读方法也会作出相应的指导。这种方法对那些平时阅读兴趣不高的学生非常有效。这类学生往往就在自己那种不情不愿中,化压力为动力,化被动为主动,课外阅读的兴趣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阅读汇报交流课上,还可以让同学们互相介绍、展示自己的读书笔记本和剪报之类的阅读成果。那些摘抄工整,内容丰富,图案精美的笔记本就成了同学们学习的范本。这样,通过展示读书成果可以让学生取长补短,由对优秀学生的羡慕慢慢地转化成一种向上的内动力,“阅读”便会成为“悦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人文素养都得到了提升。读书也便成了一种习惯。
高年级的故事辩论赛。小学生辩论是一种灵活、生动、富有实践性的教学活动,不光能锻炼学生的口才,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而且能了解学生的思想动向,用事实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引导成长的正确方向。它也是学生课外故事阅读的延伸。《爱因斯坦与小女孩》一文学完后,我们组织了辩论,“爱因斯坦是不是伟大的人?”学生搜集了很多爱因斯坦的故事,他们用一个个生动的故事表达观点,驳斥对方。课本剧表演也是高年级语文教学与故事演讲相结合的一种形式,在教学《公仪休拒收礼物》、《负荆请罪》等剧本式文章时,学生在表演中,读透教材,深入人物内心世界,细细揣摩人物心理,表演欲望强烈,教学效果甚好。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说过:“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翘起地球。”我们将故事演讲作为支点,希望能翘起学生海量阅读的“地球”,从大计着眼,小计着手,构建高效课堂。
数学篇 作业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将所学到的知识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检验自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程度,从而促进有效的反思同时教师可以获得反馈信息,及时进行纠错和指导。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一面要努力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另一面要加强过程教学,增加学生对新知的探究时间,这样做将大大缩短课堂练习的时间,减少练习的量。因此在传统的“练习观”受到极大挑战的同时,有必要对作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传统的“练习观”进行反思,确立效率意识,提倡有效练习。我校在构建数学高效课堂中,以作业设计为抓手,寻找根治重复低效的数学课堂练习的方法,力争使课堂练习有效、高效。
我们紧紧抓住两大点:基础性作业和拓展性作业。新课程理念下的数学练习已经不单是学生巩固新知的手段,不单是教师了解学生学习情况所必要的过程,它更是发展学生思维的一项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知识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能力,感受数学文化,思考人生价值。教师的角色也由习题的研究者、考试的指导者转变为教材的开发者,练习的设计者。因此,教师要运用全新的理念开发、改造、设计作业。
一、基础性作业设计
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重、难点也不同,根据不同的内容,从班级现状出发,抓住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对重点内容可采用集中性练习。对难点,既要抓住关键,又要适当分散。此阶段可以有几下几种练习形式:
1.专项性练习。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很难理解的关键之处要花大力气安排专项练习。如在教方程的时侯,首先要理解等式的意义,所以为了突出重点,分散难点,对等式两边同时加、减、乘、除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可以进行专项练习。口算教学的时候,也可以安排。但是练习后,必须有强化性的检测,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验证性练习。在新授课的时候让学生先通过猜想,再进行验证,在学生自主的验证练习中掌握知识,从而突破了重点与难点。如:在教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先让学生猜测,然后再让学生用画一画、想一想、算一算的方法进行验证练习,从而得出结论。
3.反思性练习。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易错、会错的题型,有针对性的设计练习进行训练,会提高练习的效率。
二.拓展延伸型习题设计 拓展型练习是以某一类知识为起点,把与其有联系的相关知识也纳入进来而设计的目的明确,层次清楚,从易到难,由浅入深的系统练习,其目的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加深学生对某一类知识全面、深入地了解,来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探索、创新精神。这样的练习,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层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品质。此阶段可设计以下几种练习形式:
1.“可变式”练习。通过一题多变的练习,让学生在变中思变,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既巩固了知识,又拓宽了解题思路。
2.开放性练习。设计一些条件多余或不足,答案不唯一的练习,这样有利于学生的发散思维,求异思维的培养,更利于学生从模仿走向创新。
3.生活中的数学练习。如“购物”问题、平面图形表面积的计算、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等,可以把书本知识融入我们的生活,让学生对“数学源于生活”有更深刻的体会,从而逐渐对数学产生兴趣。更多的练习形式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研究中逐渐发现和完善。
三.探索“多样化”的练习设计 课堂练习要讲究“花样”,按部就班地练是低效的,练习必须有针对性,安排不同的练习形式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那些易混淆的内容,要引导学生加以辨析。此时可设计以下几种练习:
1.发现式练习。如在整数除法的估算时,我们可以通过一组计算让学生去发现估算方法。
2.对比性练习。如在教学用分数解决问题中的单位“1”已知与单位未知“1”的时候教师可以设计此种练习。
3.变式性练习。如在教学学生春游“乘船”、“乘车”“搭帐篷”的问题的时候,可以穿插一些“做衣服”、“装车轮”的问题。让学生明白问题的本质,使学生的思维灵活性得以发展。
4.反馈性练习。把学生在练习中的错题拿出来,让大家找一找,说一说错在哪里(重在说),这样的练习针对性强,效率高。
四.设计“开放性”练习,发掘学生的内在潜力 开放性是相对封闭性练习来讲的,一般是指条件不完备、问题不完备、答案不唯
一、解题方法不统一的练习,它具有发散性、探究性、发展性和创新性。开放型练习不仅能使学生获得数学知识和方法,更能通过数学材料使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解决问题的策略性和创造性都有所发展。因此,练习设计要从学生熟悉的情况和已有知识出发,恰当选择与学生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情境与问题,对教材进行必要的调整和加工,把封闭的练习改良成具有挑战性的开放性练习,赋予练习以新的活力。
1.条件的开放性。这类开放题往往给出了结论,要求从不同角度寻找这个结论成立的条件。
2.策略的开放性。这类开放题一般都给出了条件和结论,而怎样由条件去推断结论,或怎样根据条件去判断结论是否成立的策略未知。
3.结论的开放性。有的问题的答案是不唯一的,学生在解答过程中必须将认知结构进行组合、重建。
4.综合性开放题。如果一个数学开放题,只给出一定的情景,其条件、解题策略和结论都需要解题者自行设定和寻找,这类问题称为综合性开放题。
教师在重视开放型练习设计的同时,还要加强开放型练习的指导,充分挖掘开放题的价值,引导学生有意识地从各个角度去思考,去解决问题,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启迪学生的思维,培养能力;真正使学生的数学练习从模仿走向运用,走向创新,使数学练习事半而功倍。
数学作业的设计,是一件具有创造性的工作。苏霍姆林斯基说:“确定以理解和思考教材为目的的那种作业的性质。提出为此目的服务的独立作业的课题,是具有高度教学艺术的事情。在全面实施新课程的今天,数学课程需要数学的作业设计及策略。我们教育者要“敢入未开化的边疆”,做“敢探未发明的新理”的“第一流的教育家”。
英语篇
每一个教师都希望在自己的课堂上学生对学习充满兴趣。怎样才使课上得有趣呢?苏霍姆林斯基说:“所谓课上得有趣,这就是说,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对面前展示的真理感到惊奇甚至震惊;学生在学习中意识和感觉到自己的智慧力量,体验到创造的快乐,为人的智慧和意志的伟大而感到骄傲。”英语兴趣是学生在英语学习中产生的、对英语学习起推动作用的兴趣。只有不断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才能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学习,才能够让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学校在英语教学中,以英语小报制作为突破口,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以期提高课堂效益。
1.努力使教学方法多样化。
不应囿于教参,应开动脑筋,设计出丰富多彩的教学方法,如竞赛、猜谜、表演等游戏,刺激孩子的表现欲,满足他们成功的欲望,保持他们高涨的热情,以更有利于第二语言的学习与掌握。中低年级的小学生不怕难为情,而且好动,这些是他们的生理和心理所决定的,和中学生的教育方式是完全不同的,在不能确保他们每节课每分钟都注意力的情况下,就要穿插一些活动。针对这一特点,笔者采用表演的方式创造轻松愉快的课堂学习气氛,如:在学习“Let's go, let's go home”。等句子时,教师边念英语边做 “走、回家”的示范动作,然后再请两个同学模仿教师的声音、动作进行表演。通过课堂表演这一方式,激发学生学英语的兴趣,帮助他们记忆,提高其说的能力。
2.多表扬鼓励,让学生成功乐学。
在教学中表扬鼓励为主,鼓励学生大胆开口,允许学生出错,使用非评判性语言,用复述学生话语的方式纠正学生的错误,对学生一点一滴进步更要及时表扬。对于平时表现好的学生和有进步的学生可以采取适当的奖励方式,例如在上新授课的时候,对于表现好的或者有进步的学生,可以制作一张 bookmark,上面用简笔画画有本单元要掌握的单词,送与礼物的时候在全班同学面前真诚的说:“This bookmark is for you”。一方面可以培养一种英语的语境,另一方面书签上的图案上是四会单词,潜移默化中让学生再一次接触了这个单词,同时也肯定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的乐趣,以及学习的成就感。
3.课外延伸活动作业新颖有趣。
课堂教学应向课外体验延伸,利用课外课程资源,布臵新颖有趣的课外活动作业,充实课程内容。如,在学习一些学生生活中和学习中常见的单词的时候设计粘贴标签类作业,加强写的训练。如:为家庭生活用品、学习用品等贴上标签。如,三年级的一些文具用品:pen,pencil,bag 等。听磁带、收看少儿英语节目,如:收看电视或光盘中喜闻乐见的英语动画片、英语教学节目。
4.营造英语环境,激发学生兴趣。
组织学生用英语图片和文字恰当地布臵教室空间,尽量让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布臵充满英语文化气息。其次,利用直观教具、电化教学手段、体态语言等创设英语语言情景,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各个班级的黑板报上留了一个 English corner,这个英语角随时都在更新,里面的内容也很随性,可以是平时上课时学的新的单词,也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些话题。在平时的一点一滴中扩大学生的词汇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高年级可以每月出一期校报,把自己所学的英语知识展现在报纸上,各尽其才。创刊号共四版,第一版为“校园动态”,主要内容有:温馨提示、标题新闻及校长寄语。第二版为“小荷初露”,主要内容有:学习方法介绍,优秀学生事迹介绍,发表学生的英语小作文。第三版为“金色童年”,主要发表学生英语作文,记录学生的童年趣事、校园生活、真情体验等。第四版为“书海扬帆”,读书笔记展示、读书小故事、读后感、好书推荐等等。英语小报以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英语爱好者,它图文并茂,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色彩斑斓。英语小报不仅能愉悦学生的身心,而且能有效的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许多小报制作者在制作小报的过程中享受到了极大的乐趣。当一张张精美的小报变成文字时,孩子们都会感受到收获的成就感。
在“英语小报制作”项目计划学习过程中,学生运用多种媒体、借助一些可以利用的资源,完成一定主题的英语小报的制作,他们的语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人际交往智能和自我反省智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种项目计划学习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会学习、学会创造为根本,改变了以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为主的学习方式。通过该项目学习,学生得到了“如何去获得和运用知识”的成功体验,这种成功体验对学生未来的成长无疑是有帮助的。英语校报的诞生,将为提升河滨路小学的文化品位开辟渠道,为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增添光彩,为学校实现可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古希腊科学家阿基米德说:“给我一个支点,我就可以翘起地球。”我校在语文、数学、英语课堂教学中,分别以故事演讲、作业设计、英语小报制作为抓手,也想以此为支点,翘起高效课堂的一片晴空。
句容市河滨路小学 2011年3月23日
第五篇:如何落实高效课堂“以学为本”——以学定教(范文)
如何落实高效课堂“以学为本”——以学定教
俗语:“只有状元学生,没有状元老师”。教师教得好未必学生学得好,单就教学这个层面来讲,让每一位学生都学得好才是课堂教学应该追求的目标。教学一切成果的呈现都必须指向学生的学,落脚到学生的学,促进学生的学。在高效课堂上,体现“以学为本”不应只是一种理念和口号,而应变为实实在在的行动。那么如何落实“以学为本”?可以用四句话诠释:以学定教,以教导学,以评促学,自学为主。下面我们来探讨“以学定教”的教学方法。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是“以教定学”,而不是“以学定教”。这种削足适履的方式,集中体现为“三中心”:即“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教学的主体以教师为中心,教学的内容以教材为中心,教学的场所以课堂为中心。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记;教师教什么,学生学什么;教师教多少,要求学生学多少;教师怎样教,要求学生就怎样学。“教”完全支配控制了“学”,“学”无条件地服从“教”。在教学进度上,不看学的进度,教师只管教的进度,不管学生学的进度。这些教学行为的表现仿佛天经地义,理所当然。教学本应是教师、学生、教学媒体、教学环境等基本要素构成的“教学共同体”,然而现实却将其变成了教学单一体,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缺失,主体性被压抑。这是导致学生厌学的症结所在。在现代教学理念的冲击下,“三中心”至少在理论层面上轰然坍塌,但在教师实际的教学行为上,由于长期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其诟病却很难根除。所以,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确立“以学定教”的基本原则方为课堂教学之正途,研究“以学定教”的教学结构、教学策略和方式方法成为课堂教学之必然途径。
高效课堂上,“以学定教”是教师教学的基本尺码。教只是手段,学才是目的。教师的一切教学行为都应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学,一切有利于学生的学,一切促进学生的学”为依据,恰当地确立教学的目标要求,合理选择教学策略、方法,灵活地调节教学的内容和进程,使课堂教学的过程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探究和主动发展的过程。教最终是为了不教,这样的学习才是最成功的学习,这样的教学才是最成功的教学。
那么课堂教与学的问题,究竟涉及到哪些问题?在这里,我们要特别关注学生的“六学”问题和教师的“四教”问题:所谓“六学”指:在哪里学(空间)、学多久(时间)、为什么学(学情调查)、学什么(目标与内容)、如何学(学习策略)、学得怎样(评价);所谓“四教”即:为什么教、教什么、如何教、教得怎样。这“六学”和“四教”所表达的内涵很丰富,这里无法一一展开来讲,但是总的说来,“四教”要依“六学”而定。“以学定教”就是要以学的方式定教的方式,以学的内容定教的内容,以学的进度定教的进度。以学定教,顺学而教,不教而学,方为教学之道。
以学定教,关键是抓落实。如何抓落实?
(一)学情调查是落实以学定教的前提。教师做好学情调查,合理确定教学起点是落实以学定教的前提条件,这是最关键的问题。然而这恰恰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最容易忽视的问题。教师的教学由于缺乏对学情的全面了解和掌握,导致在许多情况下教学的低效甚至无效。一堂课下来,该解决的问题没有解决,学生依然停留在课前的认知基础和认知水平上。要做好学情调查,教师务必弄明白三个问题:“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自己能够解决什么?”。
需要强调的是,学情调查的问题,不单指课前的一次性结果性调查,它应该是贯穿高效课堂每个教学环节的过程性调查,前一个环节是后一个环节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设计的基础和依据。比如,课前,教师可以通过抽查学习小组自学完成导学案的情况,来确定这堂课的教学起点;课中,教师要在学生对学、群学时,通过巡视指导或小组汇报等形式来把握
学习进程和问题解决情况,并以此调整教师课前预设的教学方案,剔除无效教学内容,减少不必要的教学环节,适当调整教学进程,选取更有效的教学方式和方法;课后进行的学情调查是学习小组内通过对子帮扶自查或互查后,教师进行“二次复查”的过程。是对课中的延续和总结反思的过程,同时也是对课前调查的衔接过程。
(二)导学案是落实以学定教的抓手。凡是进行高效课堂教学改革的学校,都深知导学案在高效课堂上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被称为学生学习的路线图、导航仪。一份好的导学案可以同时实现导、学、练、测、评、思(反思)、纠(纠错)等功能。正是有了导学案,才使得教师的指导前置,学生的学习前置,学习的问题前置,问题的解决方案前置。这样的课堂,学生的学习才有可能是有效的,乃至是高效的。
导学案在整个高效课堂的教学中变成了学生借以形成学习能力的有效载体,变成了教师落实以学定教的有力抓手。无论是确定以学定教的内容,还是教学进程、教学方式方法,乃至具体的教学对象,都可以通过导学案来确定。包括上面谈到的学情调查,导学案起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只不过,导学案的设计切忌变成习题集、问题集、教辅资料等。那样便丧失了导学案的真正功能,也失去了导学案存在的真正价值和意义。这也是在有些人眼里感觉导学案无用的原因,其实不是导学案无用,而是导学案在设计上出了问题。
(三)独学、对学、群学是落实以学定教的手段。说白了,以学定教必须最终落实到学生的“学”上来。就学习方式而言,新课程理念特别强调了自主、合作、探究。我们在高效课堂上为了便于操作以独学、对学、群学的组合方式将这一学习方式具体化、细化。“独学”强调的还是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对学”通常指小组内同层次的两名或三名学生间的合作性学习,俗话讲“三个臭皮匠顶一个诸葛亮”;群学则是体现对子帮扶的学习,是在对学无法解决某些问题的情况下所采取的学习形式。由独学到对学、群学的过程通常体现了由个性问题到共性问题解决的过程,也体现了问题难易程度的逐级提升过程。
以学定教,要特别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学习进程和学习需要,利用个别化指导和小组学习形式,开展好独学、对学和群学,随时调整指导学生学习策略,学生“独学”能会的不教,学生“对学”能会的不教,对子帮扶能会的不教,学生合作探究能解决的也不教。所以教师应“吝教”,懒先生才能教出勤学生,直至最后达到“教是为了不教”。亦如庄子所言:“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稀及之。”
以学定教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怎么体现?
以学定教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取“先学后教”的教学策略,“先学后教”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教育重教师“教”轻学生“学”的做法,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一、“先学后教”的基本程序
(1)课前,预设学习提纲
在学生自己的自主探究学习之前,教师要从宏观上对学生的学习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点拨,这是“学前导”。教师要在学生学习之前发挥好“导向”作用,就必须认真钻研教材,精心预设教学流程,分析学生实际情况,包括了解学生的原有知识、兴趣、需求以及可能出现的问题等情况。教师依据教学的内容和学生的大体情况,有针对性地预设应指导的具体方面,其中包括学法的指导。注意的是这里教师预设的是“学习提纲”,不是“教学提纲”,也不是“学习方案”,是要对学生的学习发挥“导”的作用,而不是“牵”的作用。所以,教师首先想到的不应是我该教什么、怎样教的问题,而应是学生会学什么,会怎样学的问题。学习提纲应侧重点拨关键、启发问题、激发兴趣,目的是引导学生能进入自主的、探究式的学习状态。教师不应牵着学生走,切忌把学习提纲编成教案或学案发给学生,使学生形成现成的结论,束缚学生思维的发展。
(2)课中,思考学生如何学
这是“以学定教”教学法实施的中心环节,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集中体现。学生可以根据教师预设的学习提纲,进行自主探究学习,从而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自我发现问题、自我分析问题、自我解决问题的过程。在这一学习过程中,教师一方面可以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提倡学生采用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富有个性地学习;另一方面,也要促使学生之间的自主交流与自主合作,鼓励学生展开讨论、辩论,发表各自不同的见解,促进学生共同发展。通过自我对学习方案的设计和落实,学生有了独立思考和自我实践的足够时间和空间。学生学习方案的设计和实施虽然是一种自主行为,教师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但这并不意味着教师对学生学习的放任自流。这一过程无论是在课下还是在课堂上完成,教师都应积极地参与其中,并给予必要的指导,形成师生间双向的、能动的交流,从而保证学习的质量和效果。同时,教师通过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能及时地、动态地把握学生的学习信息,为确定和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3)学后,考虑教师如何导
在学生自主学习之后,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基本上做到心中有数。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充分考虑教学对象的复杂性、教学内容的灵活性、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随机性,创造性地设计和实施教学方案。主要帮助学生分析和解答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纠正学生的一些错误理解和认识;适当补充一些新的教学内容或学生需要的、感兴趣的知识等。在这一过程中,教师的作用仍是“导”,是“学后导”,而不是教师在课堂上唱“独角戏”、搞“一言堂”,“教学方案”不是把现成的答案压给学生。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尽力地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再分析、再讨论、再归纳,使学生逐步登上最后一个台阶,得出正确的结论,最终自我解决问题。还有一点,就是教师应当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赞赏一些学生的独特性和富有个性的理解和表达,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品质。
二、“先学后教”实现两种转变
“先学后教”能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去自学、去尝试、去探究、去发现、去解决。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进行点拨引导,实现以下两种转变。
1、以学定教——变“学会”为“会学”
众所周知,教师的“教”是为了学生的“学”服务的。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以为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因此,教师必须变“教学生学会”为“指导学生会学”。新课程强调教学生学会学习,这就要求教师有强烈的“学法”意识。教学过程既是“教法”的实施,又是“学法”的体现。课堂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获取新知、掌握学法的过程,教师应通过示范引路使学生自悟学法,学生是在思维活动中学会思维的。教材内容蕴含着思想方法和思维活动。而且思维活动本身是一个发展的过程。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示范给学生展示思维的过程,点燃思维灵感的火花,把凝结在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及思维发展过程展现出来。学习方法的指导要见缝插针,随时渗透。并引导学生去发现、去领悟。
2、先学后教——变“被动”为“主动”
“施教之功,贵在引路,妙在开窍。”要开启学生通窍之门,就要让学生先学,然后依据学后施教。先学后教,即在课堂上教师揭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动脑、动口、动手进行自学与尝试,暴露问题后,教师才给予点拨释疑,然后学生进行练习,完成作业。由于学生学在先,学后发现问题,感到困惑,这样学生可以带着目标,带着“疑问”进入课堂,其求知内驱力增强。有时甚至无须教师启发诱导,学生的主体作用和内在潜能也能得以充分发挥。因此,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教学的中心任务落在“学” 层面上,而不是“教” 的上面,我们教师应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意识,让学生在“自读、自练、自评”的过程中
暴露问题,教师的作用在于有的放矢的“相机诱导”。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自学课本——质疑讨论——教师精讲——巩固练习——最后进行小结引伸。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习惯,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学生“先学”要做到“三明确”:即目标明确,学法明确,难点明确。教师“后教”也要做到“三明确”:首先,明确教什么,教学生不会的内容,教学生学会学习。其次,明确教的要求,教师不能就某个问题讲问题,而是引导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来认识,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还要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其三,要明确教的方式。“后教”不是教师唱“独角戏”,应该先让会讲的学生讲,学生不会讲时,教师才给予点拨引导。教师讲解要避免重复,力戒“教师讲一句,学生跟一句,教师讲一遍,学生重复一遍”。要紧缩教师讲的时间,保证学生有充足时间完成课堂作业。当然“先学”与“后教”并不是相互割裂的关系,而是互相渗透,互相补充,辨证统一的整体。“先学”中可以适当的提问、点拨、启发、诱导;“后教”中也要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一句话,先学后教,教会学生学习,教会学生开动脑筋,教会学生实际运用。这是以学定教所要达到的高效课堂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