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运动前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1.五四运动前: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1918年,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文章,第一次举起了社会主义的大旗。
2.五四运动后
(1)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李大钊为《新青年》主编《马克思研究专号》,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刊登一批介绍马克思主义和俄国革命的文章。
(2)一批研究马克思主义的社团出现,一批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也被翻译出版。社团创办工人补习学校,向工人宣传马克思主义,出版面向工人的刊物《劳动界》《劳动者》和《劳动音》。
(3)1919年,李大钊发表了《再论问题与主义》一文,回击了胡适的挑战。
(4)各地举行五一劳动节的纪念活动,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5)陈独秀、毛泽东、邓中夏、蔡和森、瞿秋白、周恩来等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开始用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同革命,并建立了一些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6)1921年,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工人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诞生。
第二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原因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原因
1.经济政治条件:一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壮大,工人运动深入发展。
2.中国是当时世界上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最为尖锐的国家之一。民主革命需要一种先进思想的指导。
3.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思想,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提供了条件,五四运动又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进一步传播。
第三篇: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试题: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怎样选择了马克思主义?
说明:试题及答案适用于国开电大专科所有专业学员《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基于网络终结性考试之大作业。
答:由于历史的需要,国家出路探索的困境促使先进知识分子重新做出选择。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废除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然而,一个旧时代结束了,一个新时代并没有降临。知识分子发现,人民仍然陷于苦难的深渊中。他们痛苦地反思,为什么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徒有虚名?难道只是因为袁世凯窃取了革命果实吗?中华民族的出路到底在哪里?他们反思的结论是,其根源在于国民意识的封建性。于是,以陈独秀、李大钊等为代表的知识分子高举“民主”和“科学”的大旗,发起新文化运动。面对新文化运动后传入中国的实用主义、国家主义、无政府主义等各种思潮,中国知识分子有了更加主动的甄别和选择意识。此时,毛泽东就深受各种改良思潮的影响,与蔡和森等到岳麓山的各个乡村进行了短暂的“新村”实验,希望通过走温和的改良道路达到改造社会的目的。
1917年,十月革命把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展现了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世界的伟大力量。这场革命震动了全世界,也照亮了中国革命的道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敏感地意识到,现在有一股浩浩荡荡的世界新潮起于东欧。毛泽东当时就兴奋地说,“我看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这表明,当时知识分子首先被马克思主义指导俄国革命成功的方法所吸引。十月革命让知识分子看到了希望,即用马克思主义来解决中国问题应该是有效的和可能的,所以,选择马克思主义,“走俄国人的路”就成为知识分子的选择。
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特质也深深吸引了中国知识分子。马克思主义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为人类社会的发展进步指明了方向。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思想、无产阶级专政思想、共产主义思想充满了理论的力量,对当时革命力量弱小、面临反帝反封建的双重任务的中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毛泽东在这个时期受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他曾说:“我第二次到北京期间,读了许多关于俄国情况的书。我热心地搜寻那时候能找到的为数不多的用中文写的共产主义书籍。”
五四运动不仅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而且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五四运动后,马克思主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流,而且工人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并显示出伟大的力量。1921年,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他们把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写在自己的旗帜上,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砥砺前行。
第四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历史进程和基本经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做出的伟大贡献。
一、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要前提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的中国共产党,从成立开始就面临着如何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面临着教条主义的影响。在历史上,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在这个问题上曾面临来自外域的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来自斯大林、苏联及共产国际的指挥,自身的教条主义和思想僵化的挑战。中国共产党能够纠正错误,继续胜利前进,根本原因在于重新恢复和贯彻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反对和战胜了教条主义。
二、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根本原则
实现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必须把握中国的特殊国情,坚持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立足于中国的实际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三、批判地继承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使马克思主义具有鲜明的中国作风和中国气派,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文化渊源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够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这个西方先进的文化同中国优秀文化遗产结合起来
四、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竭动力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强大生命力,就在于它是随着社会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科学的思想理论体系。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关键在于以与时俱进的科学态度,毛泽东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深入研究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和发展途径,并初步探索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基本道路。
邓小平同志精辟回答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阶段。
当人类社会进入21世纪的时候,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逐步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这一系统的科学理论,进一步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是高扬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旗帜的光辉典范。
与时俱进的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推进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历程;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继续推向前进,必须保持与时俱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中国共产党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每一个重大发展,都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结果。中国共产党将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继续高举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伟大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
第五篇: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萌芽和早期传播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
临床14班11362367崔皓圆
摘要:19世纪末期,马克思的学说传入中国。20世纪初,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学习接受马克思的思想著作。可惜其传播比较零散,不系统。十月革命后的五四运动开始了马克思主义的系统传播。本文就这一时期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做一些探讨。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五四运动;唯物史观;
都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社会主义‛。其实马克思的学说传入中国,是在19世纪末期。
1899年,在《万国公报》上登载的一篇名为《大同学》的文章中,首次提到了马克思的名字。1902年后,梁启超在《新民丛报》上发表的一些介绍西学的文章中多次提到马克思及其学说。在《进化论革命者颉德之学说》中称马克思为‚社会主义之泰斗也‛。1905年,朱执信在《民报》上发表了《德意志革命家小传》,介绍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平,及《共产党宣言》的要点和‚十条纲领‛,并对《资本论》做了评述。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对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生平及其学说内容所作的较多的介绍。1912年10月14日至16日,孙中山在上海以《社会主义之派别及其批评》为题,连续发表三天演说,其中称赞马克思‚研究资本问题垂三十年之久著为《资本论》一书,阐发真理,不遗余力,而无条理之学说,遂成为有系统之学理。研究社会主义者咸之所本,不复专迎合一般粗浅激烈之言论矣。‛
在20世纪初还可见于各报刊介绍马克思及其社会主义的学说的文章,例如,1907年在东京出版的无政府主义刊物《天义报》,曾多次提到马克思和恩格斯;1911年中国社会党首领江亢虎在《社会主义学说》一文中也对马克思的学说作了介绍。但是整体来看,20世纪初期马克思及其学说在中国的传播是比较零散的,不系统的。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引起震动和极大反响,是在‚十月革命‛这一划时代事件后。准确的说,是在十月革命后爆发的学生爱国运动——五四运动后。五四运动科学民主的精神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起了很大作用:1,科学民主旗帜的高扬,对于封建专制﹑愚昧落后的封建礼教具有对治之功。2科学民主的启蒙号召,唯物论的广泛传播,奠定了反对有神论、封建迷信思想的基础。这两方面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可以这样说:十月革命的影响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同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寻求救国救命道路的探索相结合,导致了五四运动的爆发;而五四运动的爆发,又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进一步推动了马克思这样的传播和发展。十月革命使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正像李大钊所说:‚自俄国十月革命以来,马克思主义几有风靡世界的势兴。德奥匈诸国的社会革命相继而起,也都是奉马克思主义为正宗。……我们把这些零碎的资料,稍加整理,趁本志出‘马克思研究号’的机会,把他介绍与读者……‛与此前一些文章中提到马克思及其学说不同,李大钊1918年所写的几篇关于十月革命的论文,如《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等,其热情赞扬十月革命和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的目的溢于言表,虽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有所偏差,但同时也基本上表达了马克思主义观点。此后,他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对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容进行了阐释,并指出三大原理不可分割的整体性。这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自觉系统宣传的标志。
纵观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过程,唯物史观首先成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初期传播的主要内容。在中国最早介绍唯物史观、起启蒙作用的一篇文章是《晨报》译在河上肇的《马克思的唯物史观》一文。唯物史观在中国的早期传播是中国先进人物和知识分子的共同活动。五四运动后,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唯物史观的主要论述首先被介绍到中国。主要有《共产党宣言》,这个时期介绍唯物史观的杂志更是如雨后春笋,先进分子也自觉地以唯物史观的研究作为自己理论活动的中心内容。李大钊瞿秋白毛泽东等都著译了大量宣传唯物史观的理论文章,并以此为理论武器分析了中国社会的矛盾。李大钊在描述这一时期的状况时说:‚晚近以来,高等教育机关的史学教授几无人不被唯物史观影响,而热心创造一种社会的新生。‛
随着李大钊,瞿秋白等人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面深刻的理解把握,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呈现出风起云涌的趋势。
进入20世纪30年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在中国共产党内被广泛宣传和运用,而且在国民党统治地区也广泛流传,并逐步进入高等学校的讲坛。这期间,出版社出版和发行了大量的关于唯物辩证法的著作或译作,同时,被列宁称为‚辩证法经典‛的《资本论》也开始部分的与中国读者见面。正如艾思奇所说,1927年以后,”唯物辩证法风靡了全国,其力量之大,为十二年来的哲学思潮始终所未有”。1927年大革命失败,却并没有削弱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传播反而以不可阻挡之势迅猛的发展着,为什么呢?原因不外乎两点:1对大革命失败的沉痛教训,还有待从哲学上加以反思和总结,以便获得正确的理论指导。2大革命的失败也使得一部分革命者提高了对宣传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认识。这样,中国共产党人和一切进步人士把理论的注意力指向了唯物辩证法。1928年至1932年短短时期中,除了普及文化的口号外,便是唯物辩证法和唯物史观的介绍。在这一形势下,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理解把握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20世纪30年代‚唯物辩证法‛的盛行,标志着马克思在中国走向成熟。
之后马克思主义理论又与中国革命事迹相结合诞生了毛泽东思想,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形成了邓小平理论等,本文就不做论述了。
参考文献:
李毅:《回顾与前瞻—-20世纪中国思潮与先进文化的发展》,天津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 彭明:《五四运动史》,人民出版社1984年版 李大钊:《唯物史观在现代史学上的价值》,《新青年》8卷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