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10516建议我省借鉴重庆经验创新食品安全监管路径
建议我省借鉴重庆经验创新食品安全监管路径
日前,瘦肉精、“染色馒头”、“回炉面包”、“牛肉膏”近期食品安全恶性事件频频出现,严重影响人民生命健康安全,为此建议我省借鉴重庆经验,探索一条行政、司法、公民“三权共治”的食品安全新路径。一是行政权和司法权互动。过去公安机关打击食品药品犯罪,主要依赖行政机关案件的移送,而在新形势下,可能涌现食品药品安全案件的移送热潮,重庆公安机关成立了食品药品犯罪侦缉支队,专门针对食品、药品案件的侦办,并与卫生、质检、农业等部门协作,在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健全司法程序协助制度方面进行探索,与辖区派出所、网监等部门一道,深挖食品、药品生产源头,打击和清理有害食品药品的销售网络,着重铲除食品药品犯罪的产业链条。以此来探索行政与司法的衔接模式。二是行政权和公民权互动。目前存在质检部门人少,食品安全环节企业众多的现象,运动式执法存在局限性,单靠行政权也不足以很好地达到执法的目的。重庆市公安局成立了“打击药品安全犯罪举报中心”,并与“扫黑除恶”举报中心合署办公,24小时受理群众举报。同时还大力发展非政府组织诸如消费者权益保护协会、行业协会、科研团体等共同监管食品、药品市场,形成无处不监管的机制。
第二篇: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建议
关于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全面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几点建议
食品安全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也是生命和健康的基础,关系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和谐。抓好食品安全工作、解决食品安全突出问题、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是坚持以人为本、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内容,是政府义不容辞的责任。最近国内个部分地区频频发生“瘦肉精”“染色馒头”“地沟油”“问题奶粉”等食品安全事件,以及近年来发生的多起食品安全事件,引发社会和公众高度关注,食品安全事故频发、严重威胁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暴露出了部分企业诚信缺失、一些地方和部门安全监管不到位,食品监管体系需进一步健全等问题。由于我国食品安全工作中涉及多个管理部门、产业链管理过长,政出多门、基层执法力量不足,部门协调和指导不力现象在部分地区较为严重。成为我国食品安全管理的一大障碍,为加强安全监管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促进社会稳定,着力改善民生。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供相关部门参考:
一、工作思路和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食品安全“科学发展、以人为本”,组建完成新的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建设,基本在全国乡镇和城市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覆盖全国近90%城乡,力争在三年内全面完成食品监测监管信息四级网络建设,建成食品安全流通追溯体系。全面落实食品生产大中型企业食品监察派驻制和属地管理负责制。逐步理顺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二,调整涉及部门食品安全工作职能。
1、成立的国家食品安全监管局,在组建的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挂牌,为整合市场监管资源,形成市场监管全力,加强食品安全监管、提高市场监管水平,将国家工商总局、国家质检总局、食品药品监管局食品监管职责、国务院食品安全办公室、商务部市场秩序管理、反垄断职能合并组建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由于我国食品安全涉及部门众多,涉及工商、质检、卫生、农业、食品药监、商务、工信、粮食等部门、政出多门、加之条块分割,食品安全监管未形成工作全力,监管水平较低,部门协调困难,2009年,我国颁布实行了《食品安全法》,2010年,国务院成立了食品安全协调办公室,但是就食品安全的监管体制、监管合力机制等方面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食品安全监管工作任务仍然艰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安全监管网络建设。
组建的国家食品安全监管局主要承担食品生产、加工、流通和进出口的监督管理工作,承担食品安全的综合协调、信息发布、监测评枯,事故调查处理工作。负责食品安全的市场规范、整顿并查处违法行为,牵头组织制定食品安全实施标准、发展规划和政策制度等工作。
2、调整各部门食品安全监管职能;一是各级食品药监部门调整为药监部门,由卫生部门管理。负责药品、化妆品和保健品的监督管理工作,工商、质检部门不再承担化妆品的监管职责,食品经卫生部门许可并注册为保健品的,其生产、运输、流通环节监管由药监部门负责,二是各级卫生部门不再承担食品安全综合协调职责,餐饮环节食品监管职责(含机关、学校、厂矿食堂)的由卫生监督部门调整为市场监管部门负责。各级卫生监督机构主要负责住宿业、保健按摩业、洗浴业和公共场所禁烟等卫生监督管理工作。三是个体食品生产作坊由市场监管部门全程监管负责,四是食品的包装材料、容器、洗涤剂、消毒剂和用于食品生产经营的工具质量监测、由卫生部门具体监管负责。
三,加强对农产品的全程监管,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构。
1、加强农业投入品的统一监管,农业生产投入品使用直接关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我国现有有农资监管主要涉及农业、工商、质检、经贸、供销、公安等部门,管理力量分散,职能交叉,特别中农村地区执法力量薄弱,严重影响了农资的日常监管,建议种子、农药、化肥、农膜、兽药、饲料等农资产品的生产、运输和市场流通由农业行政执法部门具体负责,其中,农资生产监管由省、地市农业行政执法部门负责,流通消费环节由县级农业执法部门监管,工商、质检等部门不再承担相应监管职责,2、强化对农产品质量的安全监管,我国现有农产品监管体制中,农业部门负责生产源头的质量监管,工商负责运输、市场流通领域的农产品质量监管。质检部门负责农产品加工生产质量监管,商务流通部门负责流通中的质量体系建设,涉及部门较多,管理环节多,未形成统一的质量安全监管体系。
由于农产品质量重在抓源头监管,建议由农业部门承担农产品生产、运输、储备和市场流通质量安全监管工作,农产品生产及乡镇农贸市场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由乡镇农业服务中心负责,农产品运输、物流储存由县级出入境农产品检查机构(在县级动物防疫检查机构上组建)负责,其中乡镇、城市定点牲畜(生猪)屠宰场由商务部门管理调整为农业部门管理。国家在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集中地区增设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机构,机构由县级农业部门统一管理,通过调整并实施统一监管,有效地防止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漏洞。极大提升了农产品监管水平。
3、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制度和标准体系,由于农产品质量体系建设环节多、标准严格、社会公众关注高,受到各地自然和经济条件限制,很难在全国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标准体系,其次是农业生产管理不规范,大多生产基地和农户未建立农作物生产档案、多数农产品交易网点购销台账,国家未实行水果、蔬菜、副食品产地检疫制度,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体系建设滞后,无法实施动态追溯监测。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责任。
为此,建议逐步建立完善农产品质量体系,加强农产品质量规范工作,一是逐步落实农产品生产档案和生产质量制度。具体由农业部牵头制定实施细则,首先在大型农业生产基地开展试点、逐步向小型农产品基地和农户推广,农户农产品质量安全规范和管理,可以委托和受权当地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县级和乡镇镇农业部门要加强指导、协调和监管农产品基地和农户做好质量规范管理工作。二是建立健初级农产品产地检疫制度,配合动物产地检疫制度统筹实施,具体为生产基地(农户)提供生产档案—乡镇农业部门出具检疫证—县级农产品出入境检查机构检查—城市农产品监测机构监测,从生产到餐桌全程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四、加强食品安全中重点产品的监管,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
1,加强食品生产水源、生活饮用水源和矿泉水监管,现有体制中,环保部门承担水源保护和污染防治工作,卫生部门承担饮用水源的水质监测工作,水利部门承担水源开发管理工作,矿泉水生产、流通质量安全分别由工商、质检等部门负责,由于食品生产水源及饮用水直接关系人体健康安全,建议将食品生产用水、生活饮用水源保护、矿泉水的生产、运输和使用监督列入各级卫生部门职责,由卫生疾病控制部门统一监管负责。并向社会公布监测结果。
2、加强对食盐、烟草、酒类、粮食产品的日常监管,由于体制原因,我国食盐、烟草等产品质量属于行业部门管理,各行业部门既是生产经营部门,同时又是质量安全监管部门,由于食盐、烟草、酒类、粮食产品质量安全直接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建议由市场监管部门统一监管,相关质量标准,由原有涉及部门配合完成。同时,卫生部成立全国禁烟禁酒协调办公室,会同相关行业主管部门调整酒类、烟草产品的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加快技术研发力度,发展低度酒,降低烟草焦油含量,促进社会公众健康安全。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
五,进一步理顺食品安全管理机制,建立责任明确、分工协作、属地管理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1、进一步落实食品安全责任制度,实行“上级指导、属地为主”的食品安全管理体制,逐步将承担食品安全管理的部门调整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管理的工作部门,下放食品安全管理权限,加强地方食品安全监管队伍特别是乡镇级执法队伍建设,增加乡镇农产品质量监测机构人员编制,建立城市农产品监测机构,落实工作经费,夯实工作基础。实现由食品安全监管“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会参与”的良好格局。
2、进一步实施食品安全监察员派驻制度,加强食品生产企业的监督和执法,实行督导分级负责制,年产值500万元以上(含500万元)5000万元以下食品生产企业,由县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派驻安全监察员。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食品生产企业,由地市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派驻安全监察员,年产值1亿元以上20亿元以下食品生产企业,由省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派驻安全监察员。20亿元以上的食品生产企业直接由国家食品安全监管部门直接派驻安全监察员,食品安全监察员主要负责食品生产企业的生产投入品监督、产品质量监督、质量体系建设监督,其监督结果每月直接上报派驻部门,由派驻部门直接处理和受理企业违法行为。
3、加强食品安全监管的部门联动、形成良好协调会商机制,一是落实主体责任,各级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强食品安全专业协调机构建设,要在各级人民政府组织领导下,代表各级政府覆行好食品安全监管综合监督职责,二是强化部门职责,农业、卫生、公安、商务等承担食品安全职能部门要设置专职食品安全联络员。并按照职责要求,切实承担行业监管任,三是加强协调联动力,务部门要相互反馈食品安全重大信息,同时加强部门执法队伍的联动,联合执法,确保综合协调和执法联动工作不走过场、不留形式,四是建立联席会议会商机制,定期召开食品安全联席会议、研究和解决食品安全中存在的重大问题,安排部署食品安全监管日常工作,确保工作的正常开展。
第三篇:食品安全监管综治经验材料
2006年11月至2007年6 月,笔者对陕西、宁夏、甘肃、浙江、上海、广东、福建、江苏、安徽、新疆、湖南(以下简称“十一省市”)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进行了调研,从调查情况看,这些省市工商机关一直把开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作为各项业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建立和完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工商执法、经营者自律、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长效
监管机制的工作中,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性的创造了一系列值得借鉴的典型经验,在推动当地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中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凸显治本之效。
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是当前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十一省市工商机关针对农村食品经营者布局分散、规模较小、质量意识薄弱的特点,因地制宜,突破监管薄弱环节,积极探索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新途径,已成为十一省市工商机关始终追求的目标。浙江省工商局从抓经营者自律入手,以推行“万村放心店工程”为抓手,构建经营者自律、市场公开竞争、社会参与监督、行政引导规范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目前已覆盖了全省95%的行政村。通过“五个统一”抓好制度建设,即统一牌匾、统一制度、统一标识、统一台账、统一承诺,使食品经营者自律制度得到了100%的落实。通过“四路并进”的竟争态势抓好食品入市关,即由配送企业、加盟连锁超市、食品批发市场、流动放心车实行定点配送,形成了食品经营者严把食品市场准入关互动约束机制。通过“两措并举”的考核激励与竞争劣汰措施抓好实效,即放心店和维权网建设作为属地工商局目标责任制列入考核,让消费者和社会代表共同参与测评;对放心店引入有效的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好的给予经费补助,差的坚决摘牌,被摘牌放心店有220家。通过“一网多用”的县、乡、村的三级消费维权监督网络抓好农村食品消费维权。即建立消协分会、维权监督站、设立监督点、聘请维权监督员,实现了放心店自律与维权网监督的有机融合。宁夏自治区工商局从借助政府基层组织力量入手,以推行“村所挂钩”监管模式为抓手,构建社会监督、经营者自律、行政监管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全区覆盖面已达到98.24%。“村所挂钩”以村委会为依托,在行政村建立维权站点,由工商所所长任站长,村干部任副站长,村民为义务监督员。通过统一名称、统一电话号码、统一办公地点、统一奖惩的“四统一”,形成了机构、人员、职能、责任、经费落实到位的安全监管互动机制。这一机制的实施实现了“五个确保”,即确保所在地的食品经营者的自律制度覆盖率达到了100%,确保12315进村镇达到了100%,确保企业信用分类监管达到了100%,确保工商所“两图一书”达到了100%,确保市场巡查达到了100%。甘肃省工商局从抓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现代化网络模式入手,努力构建三大监管服务体系。即依托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网络,构建具有“相对集中受理,分工协作办理,应急指挥调度,信息汇总分析,进行消费提示” 农村食品安全行政执法监管快速反应体系。武威市工商局利用这一体系不到两天的时间里全部追回了104只有毒羊肉和32付有毒羊下水,避免了一次食品恶性事故的发生。依托“一会两站”消费者维权机制,84%的农村地区构建由乡、镇、村负责人和村民参加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社会监督服务体系。榆中县“一会两站”成功调解了一起4个乡镇、10个行政村997户农民因种子质量问题致使1888亩农作物受损、准备集体上访的突发事件,为受害农民争取补偿款94473元。依托18台食品安全检测车和500个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箱形成的食品质量监测机制,构建省、市、县、所四级联动的食品质量安全电子网络监控体系。这一体系先后对市场上销售的15类61种39119个批次的食品进行了快速检测,销毁处理各类不合格食品1176公斤,大大增强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无证无照经营食品的难题寻到了有效的治理之策
目前,城市社区、建筑工地、城乡结合部为无照经营食品多发地带,对分散于这些地区的无证无照食品经营者如何治理成为考验十一省市工商机关全面落实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重中之重。上海市、广东省、福建省、西安市、新疆自治区克拉玛依市、湖南省汉寿县等地工商局清醒地认识到无证无照经营食品不仅仅是单纯市场秩序问题,而是复杂的社会公共管理问题,依照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责要求,提出了治理无证无照的指导思想:紧紧依靠地方政府牵头,工商协调相关部门配合,全面实施综合治理。这些工商机关以解决城中村无照经营为重点,积极采取“疏导与治理相结合,以疏导为主;教育与处罚相结合,以教育为主”的措施,使食品市场经营主体持照率达到97%以上。上海市工商局针对无证无照食品经营者的“三大特点”,即96%的无证无照食品经营者来自外省市和上海市下岗失业者的人员结构特点,98%的无
第四篇:食品安全监管综治经验材料
食品安全监管综治经验材料
xx年11月至xx年6月,笔者对陕西、宁夏、甘肃、浙江、上海、广东、福建、江苏、安徽、新疆、湖南流通环节食品安全进行了调研,从调查情况看,这些省市工商机关一直把开展流通环节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作为各项业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建立和完善流通环节食品安全工商执法、经营者自律、社会监督“三位一体”的长效监管机制的工作中,求真务实,与时俱进,开拓性的创造了一系列值得借鉴的典型经验,在推动当地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中已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农村食品安全监管凸显治本之效。
农村食品安全问题是当前社会普
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十一省市工商机关针对农村食品经营者布局分散、规模较小、质量意识薄弱的特点,因地制宜,突破监管薄弱环节,积极探索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新途径,已成为十一省市工商机关始终追求的目标。浙江省工商局从抓经营者自律入手,以推行“万村放心店工程”为抓手,构建经营者自律、市场公开竞争、社会参与监督、行政引导规范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目前已覆盖了全省95%的行政村。通过“五个统一”抓好制度建设,即统一牌匾、统一制度、统一标识、统一台账、统一承诺,使食品经营者自律制度得到了100%的落实。通过“四路并进”的竟争态势抓好食品入市关,即由配送企业、加盟连锁超市、食品批发市场、流动放心车实行定点配送,形成了食品经营者严把食品市场准入关互动约束机制。通过“两措并举”的考核激励与竞争劣汰措施抓好实效,即放心店和维权建设作为属地工商局目标责任制列入考核,让消费者和社会代表
共同参与测评;对放心店引入有效的竞争机制和淘汰机制,好的给予经费补助,差的坚决摘牌,被摘牌放心店有220家。通过“一多用”的县、乡、村的三级消费维权监督络抓好农村食品消费维权。即建立消协分会、维权监督站、设立监督点、聘请维权监督员,实现了放心店自律与维权监督的有机融合。宁夏自治区工商局从借助政府基层组织力量入手,以推行“村所挂钩”监管模式为抓手,构建社会监督、经营者自律、行政监管的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全区覆盖面已达到%。
“村所挂钩”以村委会为依托,在行政村建立维权站点,由工商所所长任站长,村干部任副站长,村民为义务监督员。通过统一名称、统一电话号码、统一办公地点、统一奖惩的“四统一”,形成了机构、人员、职能、责任、经费落实到位的安全监管互动机制。这一机制的实施实现了“五个确保”,即确保所在地的食品经营者的自律制度覆盖率达到
了100%,确保12315进村镇达到了100%,确保企业信用分类监管达到了100%,确保工商所“两图一书”达到了100%,确保市场巡查达到了100%。甘肃省工商局从抓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现代化络模式入手,努力构建三大监管服务体系。即依托12315消费者申诉举报络,构建具有“相对集中受理,分工协作办理,应急指挥调度,信息汇总分析,进行消费提示”农村食品安全行政执法监管快速反应体系。武威市工商局利用这一体系不到两天的时间里全部追回了104只有毒羊肉和32付有毒羊下水,避免了一次食品恶性事故的发生。依托“一会两站”消费者维权机制,84%的农村地区构建由乡、镇、村负责人和村民参加的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社会监督服务体系。榆中县“一会两站”成功调解了一起4个乡镇、10个行政村997户农民因种子质量问题致使1888亩农作物受损、准备集体上访的突发事件,为受害农民争取补偿款94473元。依托18台食品安全检
测车和500个食品安全快速检测箱形成的食品质量监测机制,构建省、市、县、所四级联动的食品质量安全电子络监控体系。这一体系先后对市场上销售的15类61种39119个批次的食品进行了快速检测,销毁处理各类不合格食品1176公斤,大大增强了农村食品安全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二、无证无照经营食品的难题寻到了有效的治理之策
目前,城市社区、建筑工地、城乡结合部为无照经营食品多发地带,对分散于这些地区的无证无照食品经营者如何治理成为考验十一省市工商机关全面落实流通环节食品安全的重中之重。上海市、广东省、福建省、西安市、新疆自治区克拉玛依市、湖南省汉寿县等地工商局清醒地认识到无证无照经营食品不仅仅是单纯市场秩序问题,而是复杂的社会公共管理问题,依照政府的“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的职责要求,提出了治理无证无照的指
导思想:紧紧依靠地方政府牵头,工商协调相关部门配合,全面实施综合治理。这些工商机关以解决城中村无照经营为重点,积极采取“疏导与治理相结合,以疏导为主;教育与处罚相结合,以教育为主”的措施,使食品市场经营主体持照率达到97%以上。上海市工商局针对无证无照食品经营者的“三大特点”,即96%的无证无照食品经营者来自外省市和上海市下岗失业者的人员结构特点,98%的无证无照食品经营者经营规模小、技术含量少、投机成本低而市场需求大的经营结构特点,98%的无证无照食品经营者分布于自有或租赁居民房、违法搭建房屋、农民宅基地房的经营场所特点,紧紧依靠地方政府,确立了“以块为主,条块结合,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市场食品经营持照主体率已达到%,窝点的回潮率从去年的62%下降至18%。西安市工商局雁塔分局针对40万外来人口居住在37个城中村中、城中村居民90%经济收入都于出租房屋的特点,探索出了“四位一体”,即由工商牵头,公安、卫生、街道办事处村委会负责人组成“社会联动监管服务领导小组”的城中村互动制约疏导监管模式,基本上实现了联合警示奖励、联合端挖窝点、联合信息通报、联合召开会议、联合执法检查的“五联动监管服务”机制健康有序的运行,使37个城中村示范村平均持照率已达到了96%,有效地净化了城中村食品市场经营环境和经营行为。
第五篇: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创新
食品安全监管模式创新
食品安全问题牵动上级领导的神经,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认清当前流通环节的食品安全监管形势,因地制宜创新监管手段,提高食品安全整体水平,对支持和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维护和保障社会和谐稳定有极其重要的意义。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食品经营主体和食品品种与日俱增,对工商行政管理工作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再依靠传统的望、闻、问的监管方式,依靠简单的地毯式的突击抽查,耗费的资源越来越多,监管效果却越来越微。因此,在食品的监管工作中,必须与时俱进,用新方法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
一、迈好“一二三四五”,推动监管工作整步前进 一是绷紧一根弦。作为食品产业链条最薄弱的一环,流通环节辐射面最广、不可预知的因素最多、监管难度最大,一些矛盾在监管过程中逐渐积累并愈发尖锐。对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来说,如何营造一个安全的食品消费环境,可谓任重道远。认真组织学习全国、全省产品质量工作会议精神、《国务院关于加强食品等产品安全监督管理的特别规定》、国家总局和省、市局的有关会议精神。通过学习,大家进一步清醒的认识到当前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已经提高到了前所未有重要地位,监管措施前所未有的细化,责任追究前所未有的严厉。食品安全工作作为事关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是当前全国工商系统所有工作中的一项重中之重,需进一步增强系统干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统一全体干部的思想认识。
二是建好两台帐。去年的食品安全整治,我们部门投入了充足的人力物力,取得了明显效果,基本实现了“两个100%”目标。但随着后期食品安全专项整治工作暂告一段落,监管、宣传、舆论的力度有所减弱。而经营者的惰性也逐渐显露,进货台账、索证索票等相关工作已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倒退现象。很多地方的经营户要么不继续做台账记录,要么随便记录一下应付检查,索证索票制度更是形同虚设,追溯功能根本无法发挥。相关责任人不仅要将进、销货台帐发放到所有食品经营者手中,更要求他们必须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制度,严格按标准、按要求建立进、销货台帐。
在检查台帐的过程中,一是查票对证,即查看食品进销发票,核对上游供货商(生产商)资质、食品合格证、食品检验报告等。二是查商品对发票,即查看食品店货柜商品对照检查发票记录是否一致。三是查票证对建档,即检查发票、证照等是否按票证分离分别建档。经过认真检查,使食品安全工作日常化。对于有的经营户对于建立台帐认识不到位,应参加建立台帐业务讲座,就为什么要建立台帐,什么是索证索票,怎样建立台帐等相关内容进行培训。组织台帐业务评比,由各食品经营者参加,对不符合要求的经营户进行责令整改。通过有效的宣传、引导、沟通、评比,使食品经营户不断提高对建立健全台帐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逐步形成“要我建台帐到我要建台帐”的转化。
三是落实三制度。制度建设是根本,是保障。要以落实食品安全监管有关制度为抓手,着力实现食品安全监管工作常态化、规范化管理。(1)认真落实食品安全专管员制。聘请一批政治素质好,业务素质高,责任性强的“食品安全专管员”专职负责本辖区食品安全工作。以此来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监管责任,提高食品安全监管水平。(2)认真落实网格化坐标式市场巡查制。在日常监管上,将各管辖区确定为一个市场巡查网,然后将网划分为若干个格(城区按照路段,乡镇按照村、组的分布情况),每格内销售高危商品、食品等涉及生命财产安全和信用度差的市场主体被确定为网格中的巡查坐标点,每一个巡查格和巡查点都有专人进行日常市场巡查。通过开展网格化坐标式市场巡查,明确了每一个单位、每一名干部在食品安全监管中的责任。(3)认真落实个体工商户分层分类登记管理制。各基层分局(所)按照食品经营风险高低,将食品经营户进行细化分类,并建立食品经营户分类监管档案。各市场巡查网(格、点)按照不同的分类有重点的对食品经营户进行巡查监管。
四是突出四重点。为了提高监管效能,确保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食品安全专项整治中,将紧紧围绕“四个重点”开展。
(1)突出重点区域。即:农村和城乡结合部,校园周边、车站码头、旅游景区等食品经营比较集中的区域,无照生产经营问题突出和制假售假屡打不绝、反复发生的区域等作为整治的重点区
域。(2)突出重点对象。即:农副产品和食品批发市场、集贸市场、超市、商场,以及小商店、小食杂店、小摊点、小餐馆等。
(3)突出重点品种。即:食用农产品、食品、药品、家用电器、儿童玩具、劳动防护用品、汽车配件、低压电器、建筑材料、人造板、扣件、电线电缆、燃气器具以及进出口商品等。(4)突出重点问题。即:无照经营行为,经销过期变质、有毒有害食品以及假冒伪劣商品行为等。
五是瞄准五目标。通过加强流通领域食品安全监管,务求实现五大工作目标。即:(1)所有食品经营者严格执行食品进货检查验收制度、食品进、销货台帐制度、食品质量管理制度、食品质量承诺制度、不合格食品退市制度等五项制度。(2)所有食品经营者进、销货台帐建帐率达到100%。(3)所有食品经营者索证索票率达到100%。(4)城区和镇(办事处)所在地食品经营者持照率达到100%。(5)通过对食品违法违规经营行为实行严管重罚,进一步加大执法办案力度,查办一批有影响的案件,切实净化食品市场秩序,维护消费安全。
二、突破“四个创新”,提升监管综合能力
一是食品安全监管思路的创新。
对于我县工商行政管理部门食品安全监管思路的创新,建议多走出去,向其他省市县学习,向国外先进的食品安全监管运作模式学习,并结合我县县情,采取“以品种监管为主,分段监管为辅”的管理模式。
二是食品安全监管机制的创新。
鉴于目前我县食品监管体制依然没有理顺,各部门的食品监管和服务业务难以整合的情况,尝试将食品安全问题纳入各级行政长官的问责范围,依靠行政权威建立多元一体的矩阵式多部门联合监管体系和部门联动的快速反应机制,并将主管及相关部门的食品安全责任纳入绩效评价和绩效管理系统,是一个明智的选择。同时,将我县现有多部门管理的机制逐步过渡到由几个主要部门管理,再由一个部门进行综合监督的机制,并积极推进“以品种监管为主,分段监管为辅”的全程监管模式的建立和发展。
三是食品安全监管法规与制度的创新。
建议加快建立统一协调的法律法规体系,并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制度创新与整治。(1)整合法律法规资源,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强现有法律法规的执法力度;(2)提高惩罚标准,增加违法者的风险成本;(3)加强食品安全的相关制度建设,包括食品从流通到消费各环节的全过程控制、食品销售环节的追溯和承诺制度及食品安全预警制度等;(4)完善食品安全社会信用制度体系。
四是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与手段的创新。
(1)细化指标,不断深化食品安全日常监管。以强化监管手段为基础,加强食品质量监测工作,确定每周定向监测抽查5-10种重点食品的质量,加快建立科学的、可操作性强的快速检测体系,及时发布消费警示。(2)加大对食品供应商的管理力
度。抓住对供应商供货源头监督和零售商规范管理这两个重要环节,实行供应商集中备案,零售商验货查单,探索出一套食品安全溯源监管机制及其操作流程。(3)完善防范体系,建立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机制。明确保障预案实施的工作原则、组织机构、职责任务和责任奖惩,初步建立了突发食品安全事件应急体系,为规范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理工作,及时有效地防控重大食品安全事故的危害提供了保担当重任、敢为人先。
我县流通环节食品生产监管工作务必要以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食品安全问题,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秭归为目标,认真做好新形势下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营造安全和谐的消费环境,为我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