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高新区研发园调查报告
宁波国家高新区发展
现状调查报告
目录
一.调查概况………………………………………………………(3)
二.宁波国家高新区基本概述……………………………………(3)
三.宁波国家高新区重点发展产业………………………………(3)
四.宁波国家高新区产业发展目标………………………………(3)
五.与其它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优劣势比较……………………(4)
六.针对劣势采取的积极措施……………………………………(4)
七.未来展望:加快产业升级发展,积极培育新兴产业…………(5)
一 调查概况
调查时间:2009年6月29日至2009年7月 6日
调查地点:宁波国家高新区
调查对象:宁波国家高新区相关负责人及员工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人物访谈
调 查 人:杨思远,李海涛,苗燕华,王岑婷,阮莹
调查分工:阮莹主要负责调查前期查阅资料及日程安排;杨思远,李海涛主要负责实地走访;王岑婷主要负责调查后期资料整理,数据分析;苗燕华主要负责撰写调查报告.二.宁波国家高新区基本概述
宁波国家高新区前身是宁波市科技园区,始建于1999年7月。2007年1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新区东临宁波深水良港,南接杭甬高速公路,西靠宁波市区,北连杭州湾跨海大桥,是宁波建设创新型城市的重要载体和长江三角洲南翼的科技创新基地,先后引进中科院材料所、兵科院宁波分院、宁波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宁波微软技术中心、TRW亚太技术中心等科技研发机构145家;集聚日本三洋、美国伊顿和日银IMP微电子、升谱光电、永新光学等各类企业2000多家;建成了宁波市科技创业中心、浙大科创中心等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的高水准“孵化器”,引进各类科技人才2.8万人,现已建设成为交通便捷、信息畅通、配套完善、功能齐全、人才荟萃、环境优美的数字化、生态化科技新城区。
“十一五”期间, 宁波国家高新区将以“创新、创业、产业化”为核心,坚持自主创新与技术引进相结合,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坚持技术与资本相结合,全力打造长江三角洲南翼自主创新的引领区、科技创业的核心区、高新产业的集聚区及和谐发展的示范区,努力将其建设成为国内一流的创新型国家高新区。
三.宁波国家高新区重点发展产业
宁波国家高新区重点发展半导体与光电产业、电子信息产业、新能源与节能产业三大产业。
在半导体和光电产业领域,宁波国家高新区具有雄厚的实力:拥有中科集成电路设计中心、明昕微电子、日银IMP等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知名机构和企业,成为宁波市重要的集成电路产业基地;重点发展大功率分立器件、LED芯片制造和封装、LED下游应用产品和控制系统及液晶模组等光电产业,集聚了一批诸如赛尔富、升谱、巨越、龙鼎等极具国际竞争力的行业龙头企业。
电子信息产业重点发展汽车电子、高附加值的网络通讯、金融电子产品、大规模IT代工等,已具有一定规模,被批准为国家火炬计划电子信息产业基地,到2015年,规模将达到1200亿元。
新能源与节能产业重点发展高纯度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及其组件、环保电池、碱性电池以及锂金属电池等技术和产品;同时积极促进风能发电、潮汐能、生物质能清洁能源的研发、产业化和示范应用。
四.宁波国家高新区产业发展目标
到2011年,高新区进一步强化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心的地位,形成鲜明的园区品牌。园区综合竞争力显著增强,产业总体规模大幅提升,成为宁波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
支撑;高技术服务业得到较快发展,形成若干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细分产业,为创新型园区建设奠定坚实的产业基础。具体发展目标如下:
1.产业总量目标(到2011年)
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实现1000亿元;其中,工业总产值实现600亿元。
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超过700亿元;其中,高新技术产业工业总产值实现400亿元。
高新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超过100亿元。
2.产业结构目标(到2011年)
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占高新区技工贸总收入的比例超过70%。
高新区高新技术服务业收入占高新技术产业总收入的比重超过40%。
高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工业增加值率超过25%。
3.科技创新目标(到2011年)
高新区研发总投入占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的比例超过5%。
高新区每万人拥有的专利授权数达到110件,其中发明专利不低于45件。
4.企业发展目标(到2011年)
高新区每年新创科技型企业数量增长保持10%以上。
高新区在此期间新增上市企业数量10家。
高新区年销售收入50亿元以上的企业超过2-3家。
5.循环生态目标(2008年至2011年)
高新区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年均下降5%以上。
高新区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年均下降5%以上。
高新区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年均下降3%以上。
五.与其它创意产业园区的发展优劣势比较
发展优势:人力资源丰富;文化创意产业良好的发展契机;当地经济实力雄厚;政府的支持和鼓励,例如政府无偿提供创业指导,积极推广和拓展市场,政府采购,补贴,项目资助和奖励.发展劣势:文化创意产业尚属起步阶段,尚未出台明确的发展政策和规划;我市的文化创意产业总体上处于各自为战的状态,在区域内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区域空间受限,土地不够;缺乏高素质人才和核心人才;不能吸引上海,杭州的企业,缺乏风险投资的氛围等.六.针对劣势采取的积极措施
一、大力开展科技合作,集聚高水平研发机构
宁波是长江三角洲南翼中心城市,产业基础雄厚,民间资本充裕,但原有科研力量薄弱,高水平科技研发机构较少。为此,一直将引进、共建高水平研发机构作为区域创新体系建设的一项核心任务,通过与中国科学院、中国兵器科学院、浙江大学等“两院一校”的合作,共建技术研发机构,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这些大院大所的引进,大大增强了宁波科技研发力量,填补了宁波市国家级科研院所的空白。
在加大与“两院一校”合作力度的同时,围绕宁波市电子信息、新材料、石油化工等重点产业的发展,积极开展与国内著名企业的科技合作。先后引进建设了中石化宁波技术研究院、微软宁波技术中心、TRW亚太技术中心等一批企业研发机构,创办了宁波吉利汽车研究院、萨基姆波导技术研发公司、宁波天安(集团)工程技术中心等企业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引进了国家软件评测中心宁波分中心、测势界(宁波)检测产品技术公司、通标标准技术服务宁波分公司等重点科技中介服务机构,初步形成了以大院大所为依托,以企业为主体,以科技中介机构为服务支撑的比较完整的科技研发创新链。
二、积极整合创新资源,精心打造研发园区
宁波高新区在集聚科技创新资源方面已经具备了一定基础。但要真正推动自主创新,必须进一步整合创新资源,发挥创新要素的集聚效应。为此,从2005年开始,规划建设了研发园区,围绕全市主导产业整合科技创新资源,鼓励宁波及周边区域的企业工程(技术)中心、科研院所和大企业的研发中心向研发园区集聚,建设行业公共技术平台、科技基础条件平台、科技中介服务平台,推进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
三、突出企业主体地位,全面提升创新能力
(一)加大研发扶持力度。为进一步扶持企业自主创新,高新区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财政科技投入。一是加强对国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创建、科技项目申报工作的扶持。二是设立了企业、院所合作专项资金,每年投入1500万元,用于支持企业与学校、科研院所的创新合作项目。三是鼓励企业技术改造。
(二)培育自主知识产权。高新区在注重引进高新技术企业的同时,着力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积极支持企业申报专利和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制订,对授权专利、获得国家级和省级名牌、著名商标等给予一定奖励,集中力量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做大做强。
(三)建设企业创新载体。我们一直将企业创新载体建设放在突出地位,鼓励企业建立、引进研发机构和吸引各类人才,建立完善研发机构认定、评价、激励机制,鼓励建设面向社会、资源共享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四)做大做强科技创业基地。科技型中小企业是技术创新的活力所在。高新区一直把创业载体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目前已建成以宁波市科技创业中心、浙大科技创业中心、香溢软件园等为主体的科技创业基地。高新区孵化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累计孵化科技企业540家,获得项目资助、风险投资等各类资金3亿多元,基本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经营模式多样化的创业孵化体系。
七.未来展望:加快产业升级发展,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一、加快发展高技术服务业
1.研发设计产业
利用升级为国家高新区的机遇,进一步引进国家级和省级研发机构及其分支机构,实行多重优惠政策支持和优胜劣汰机制并举的管理模式,围绕园区主导产业重点引进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培育和聚集企业工程技术研发中心。
2.科技型总部经济
科技企业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科技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他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最优空间耦合。
发展重点:围绕宁波市五大临港产业、十大优势产业以及宁波高新区的主导产业,重点引进和发展科技型企业的集团总部、区域总部、结算中心、营销(销售)中心、采购中心、技术服务中心、授权经营和代理机构以及国内大企业和跨国公司的驻甬办事处等。
3.软件产业
软件产业是信息技术发展的核心产业,属“无污染、微能耗、高就业”的产业。
发展重点:重点发展与电子元器件、网络通讯、家用电器、小家电、数控设备等产品相结合的嵌入式软件以及与五大临港产业和十大优势产业相关的行业应用软件。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管理应用软件和系统管理服务以及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管理服务、网络教育等信息
服务。积极参与全球软件服务外包,促进软件产业国际化发展。
发展目标:到2011年,软件产业收入达到50亿元,培养2-3个国内知名品牌的软件企业,成为长三角南翼重要的软件产业基地;最终发展成为长三角的软件产业基地之一和国际知名软件产业园。
二、提升发展高技术制造业
1、新能源产业
发展重点:重点发展碱性太阳能电池及其组件、环保电池、锂金属电池、燃料电池以及高纯度晶体硅等领域;积极促进风能发电后期应用、潮汐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的研究开发、产业化和示范应用。
发展目标:到2011年,高新区新能源产业工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引进4-5家高纯度晶体硅、太阳能电池应用和设备制造企业、锂离子电池及燃料电池研发制造企业,努力创建国家级新能源产业园。
2、半导体与光电产业
半导体与光电产业是信息通讯产业的基础性产业,已经成为跨国公司竞相抢占的技术高端和产业高端。
发展重点:光电子产业重点发展大功率分立器、LED芯片和分装、LED应用和控制系统等核心光电元器件以及液晶模组等领域。IC产业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制造和下游应用产品,形成较为完整的集成电路产业链。
发展目标:到2011年,半导体与光电子产业实现产业规模150亿,形成2-3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龙头企业,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半导体与半导体产业集群,成为具有长三角南翼地区新崛起的半导体与光电子产业基地。
3、新材料产业
新材料产业是当今世界各国重点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对制造领域的发展起着引导、支撑和相互依存的关键性作用。
发展重点:重点发展磁性材料、纳米材料、功能材料、通用型高分子材料等领域,形成以新材料研发为先导、涵盖小试、中试、产业化及检测等环节的完成的新材料产业创新及产业化链条。
发展目标:到2011年,新材料产业产值实现达到100亿元,培育和引进十亿元企业2-3家,发展成为国内一流、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材料研发和产业化基地。
三、积极培育新兴产业
宁波高新区要遵循产业生命周期规律,积极关注各种新兴产业的发展趋势,捕捉新兴产业机遇,大力发展处于产业发展前期(形成期和成长期)、创新创业非常活跃的新产业。高新区要发展重大技术变革所生的新产业(业态),如新材料产业、生命产业、环保产业、下一代互联网(IPv6)产业、RFID技术产业等;还关注并积极发展产业融合所产生的新产业/业态,特别是高技术(如ICT)技术与传统产业(尤其是传统服务业)融合而产生的新型业态,如文化创意产业(基于科技)、信息增值服务、电子商务、远程教育、电子金融等。今后,将以全国科技大会精神为指引,按照“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和温家宝总理“四位一体”的要求,扎实进取,拼搏创新,努力把宁波高新区建设成为长江三角洲南翼重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成为浙江省自主创新的引领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示范区,实现新的发展跨越。
第二篇:高新区合作街道调查报告
高新区合作街道社区调查策划
一、调查背景:
社会发展到今天经历了很多的曲折,但是总体的趋向是向大型的城市化进化,城市周围的乡镇村的行政体制在日益规模化的城市扩大的进程中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以居住目的为整体的社区。农民和城市人的名词概念在模糊,现在比较科学的名词叫“居民”,所以城市,社区,居民可以给出的关系定义就是城市提供了工作的场所,社区是城市的配套设施提供了可场所,而其中的居民就是城市的劳动力,是社区的主体。所以,关注社区居民生活层面成为必然趋势。
二、调查主题:
居民生活水平及对社区管理情况
三、调查地点:
成都高新区合作街道所辖社区;
四、调查目的:
收集合作街道居民信息,为日后基层政府制定方案提供数据依据
五、调查对象:
社区居民;社区工作人员
六、调查人员: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10年高新区挂职公务员实践团队
七、调查时间:
7.13—7.17:制定调查拟定方案,审核;
7.20—7.31:制定调查正式方案,实施调查,回收调查数据;
8.1—8.13:整理调查数据,进行调查总结,完成调查报告。
八、调查方法:
观察法、访谈法、一对一问卷式调查法。
九、调查原则:
客观性、主动性、灵活性
十、要求:每位团队成员需完成调查20份以上,每个小组交一份调查报告。
十一、调查内容:见附1
高新区合作街道调查报告时间:2010年7月20日—2010年7月31日
地点:高新西区合作街道辖区内各社区
主题:高新区合作街道居民生活水平及社区管理评价调查分析
职责分配:
罗静——拟定调查策划、协调街道管理部门
王东——调查居民收入情况李慧川——调查社区治安环境
付文尧——调查社区公共设施情况杨沁——咨询医疗卫生现状
单端芬——总结、录入调查情况进行数据分析
调查对象:
人数:181人
年龄:20——30岁阶段54人;30——50岁阶段113人
学历:小学:11人;中学:82人;大专:66人;本科及以上:22人
问题设置:
共25项,以选择题为主要形式,问答为辅。前部分关于被调查人基本
况、生活方式及社区的总体满意度;后部分为居民对社区活动参与度及公共设施使用情况。
调查实录:
分布合作街道顺江、檬梓、清江、独柏四个社区进行调查,口头咨询约200名社区居民、30位社区管理人员,完成近120份调查问卷。
针对公共设施、卫生、绿化、交通、文体、医疗保障、科普法制宣传、未成年人及老年人权益保障、住房保障、治安管理等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得到了居民们的评价,也从居民自身的家庭收入、精神消费支出、教育成本认同程度、娱乐方式等内容,反映出该辖区居民的生活状况及消费方式。以下抽样调查对象为30人,共25项内容中具有代表性的10项问题,起一管中窥豹之效。
1.对居住的社区满意度:
非常满意6人(占被调查总人数20%)
基本满意24人(占被调查总人数80%)
不满意0人
2.对社区公共设施情况满意度:
普遍且满意9人(占被调查总人数30%)
较少需增加21人(占被调查总人数70%)
3对公共场所卫生状况满意度:
很好6人(占被调查总人数20%);
需改进12人(占被调查总人数40%)
可以接受12人(占被调查总人数40%)
4对社区绿化带及绿化面积满意程度:
满意21人(占被调查总人数70%)
不满意3人(占被调查总人数20%);
不在乎3人(占被调查总人数10%)
5对社区公共交通满意度:
非常便捷0人
可以接受21人(占被调查总人数70%)
不方便9人(占被调查总人数30%)
6.对社区举办活动愿意参与哪一类:
娱乐、休闲联谊类21人(占被调查总人数70%)
体育竞技类9人(占被调查总人数30%)
7.社区组织大型全民族娱乐活动次数情况:
一年三次或以上21人(占被调查总人数70%)
一年两次6人(占被调查总人数20%)
一年一次3人(占被调查总人数10%)
8.家庭全年平均医疗费用约为:
1000元以下9人(占被调查总人数30%)
1000——3000元15人(占被调查总人数50%)
3000元以上6人(占被调查总人数20%)
9.对子女教育成本认同程度:
收费过高6人(占被调查总人数20%)
适中15人(占被调查总人数50%)
可以接受9人(占被调查总人数30%)
10对社区治安管理满意度:
满意12人(占被调查总人数40%)
可以接受18人(占被调查总人数60%)
第三篇:研发类市场调查报告
研发类市场调查报告范文
新产品开发市场调查报告
一、调查背景:
果汁饮料的竞争形势:由于竞争激烈促销及宣传手段的趋同,传统的果汁饮料行业已进入微利时代,在此阶段,真正获得消费者的需求成为了决定胜负的因素。
二、调查目的:
1.企业准备在果汁饮料方面着手开发新的产品,为此,必须先从市场方面提取有效的数据资料,通过对市场现有产品和消费的调查,为产品研发提供有效数据支持。
2.深入市场采集第一手消费者消费习惯、爱好等资料,采用当前主流的4C整合行销理论,依据消费者的需求来决定新产品类型(口味、价格、包装及营销策略等)
三、调查范围:南方市场:上海、广东、福建北方市场:沈阳、北京、西安 四:调查时间:2002年8月15日--2002年9月10日
五:调查方法:
1.问卷调查:
问卷分为饮料选择依据、饮料类型、饮料包装、购买场所及XX及“XXX”品牌知名度等十二个题目。其中十一个题目采用封闭式设计,一个题目采用自由式设计,要求调查对象根据实际情况在各列的选项中选取一项或自由填写的方式作为对该题的回答。
2.直接访问调查:调研组成员现场访问。
3.调查对象:访问目标——消费者、营业员(CD店主)、通路二批商(经销商)。以商超购物的消费者、学校学生及市中心繁华地段流动人员为调查总体,从中进行随机抽取2000名消费者作为调查的具体对象。
4.调查问卷的分发:调查问卷由调查组成员在商超、学校及市中心繁华地段随机分发,当场回收。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87.60%
六、调查结果分析:
1.消费者的性别构成:1751名调查对象中男性消费者为882人,占总数的50.4%;女性消费者为869人,占总数49.6%,调查对象对性别的选取差别不大。
2.消费者的年龄组成:如表一所示,35岁以下的消费者为1395人,占总数的79.7%,而36岁以上的消费者仅为385人,占总人数的20.3%,调查消费群体主要体现为饮料消费群的主力——年轻人。
表1:消费者的年龄组成17岁以下 18—25岁 26—30岁 31—35岁 36—45岁 45岁以上
115(6.6%)791(45.2%)338(19.3%)151(8.6%)245(14.0%)111(6.3%)
注:表中括号内为该年龄组人数在1751名调查对象中所占的百分比数。以下各表相同。
3.不同区域的消费者对XX产品及“XXX”品牌认知度不同。
如表2所示,不同区域的消费者对XX产品及“XXX”品牌认知度具有很大的差别。北方区域消费者对具有地方特色的XX认知度在70%以上,对“XXX”品牌的认知度也在65%以上,而对XX及“XXX”品牌不知道的仅在28%以下;南方区域消费者对XX的认知度在62%左右,对“XXX”品牌的认知度仅为56.7%,而对XX及“XXX”品牌不知道的高达36%以上。
表2:不同区域消费者对XX产品及“XXX”品牌认知度
题目 XX产品 XXX品牌
知道
北方: 听说过
不知道
知道
南方: 听说过
不知道
319(36%)330(37.2%)224(25.2%)203(23.3%)343(39.3%)327(37.5%)283(31.9%)306(34.5%)272(30.6%)145(16.6%)270(30.1%)313(35.9%)
4.消费者对“ XXX ”品牌认知渠道。
如表3所示,消费者在对“XXX ”的品牌的认知,通过别人介绍的最多,占到了总数的40.0%;其次为电视与报刊,分别为25.6%和24.2%;其它方式的为10.1%。
表3:消费者对“ XXX ”品牌认知渠道
认知渠道 人数/百分比
电视 347(25.6%)
报刊 329(24.2%)
别人介绍 543(40.0%)
其它 137(10.1%)
5.新产品饮品趋势 A、饮料类型趋势:
如表4所示,消费者对饮料类型最喜好的仍是果汁饮料,占总人数的38.6%;其次为茶饮料与碳酸饮料,分别占总人数的23.2%和22.0%;保健饮料、运动饮料及其它仅为16.2%。
表4:消费者对六类饮料类型喜好程度
饮料类型 表中标号 人数/百分
比
碳酸饮料
果汁饮料
茶饮料 3
保健饮料
运动饮料
其它 6 9(0.5%)
411(22.0%)722(38.6%)434(23.2%)205(11.0%)88(4.7%)
B、影响消费者对饮料选择的因素
如表5所示,影响消费者对饮料的选择因素主要为饮料的口味,占到了总人数的38.7%,其次为品牌与广告,分别占总人数的20.7%和19.1%;消费者对价格并十分看重,但也有部分消费群体,占总人数的11.4%;而对营养成份、优惠、赠品及其它方式影响不大,仅占10.1%。
表5:影响消费者对饮料选择的因素
影响因素 表中标号 人数/百分
比
品牌 1 355(20.7%)
广告 2 327(19.1%)
口味 3 664(38.7%)
价格 4 196(11.4%
114(6.7%))
52(3.0%)
6(0.4%)
营养成份
优惠/赠品
其它 7
C、围绕“梨”所作参考样品中,不同性别在选择上的不同。
如表6所示,男性对梨汁运动型饮料选择倾向最大,占到25.6%,其次为梨花蜂蜜饮料和梨汁保健型饮料分别占到21.9%和21.8%;女性对梨花蜂蜜饮料选择倾向最大,占到30.0%,其次为梨汁保健型饮料与梨汁运动型饮料,分别占到22.9%和18.6%;男性和女性对梨花型饮料与XX花卉饮料的差别比较小,选择也都不是很大,分别为17%和12%左右。
表6:不同性别对梨汁饮料的接受程度
梨汁运动型饮
参考产品 表中标号 男性 女性
梨花蜂蜜饮料193(21.9%)261(30.0%)
梨花型饮料
料158(17.9%)154(17.7%)226(25.6%)162(18.6%)
料 4 192(21.8%)199(22.9%)97(11.0%)110(12.7%)
梨汁保健型饮
XX花卉饮料
D、影响消费者对饮料选择的因素
如表7所示,消费者在对果汁饮料与运动饮料的选择中,所受影响的因素相差不大,影响消费者的果汁饮料的主要因素为富含维生素,占到总调查消费者的57.8%,而影响消费者的运动饮料的主要因素为补充矿物质,占到总调查消费者的56.4%,其次消费者对果汁饮料与运动饮料影响因素为口味,分别为29.5%和28.8%;而追求时尚型的消费者在果汁饮料与运动饮料所占比重并不大,仅为12.7%和14.8%。
表7: 影响消费者对饮料选择的因素
影响果汁饮料因素 人数/百分比 影响运动饮料因素 人数/百分比
口味 504(29.5%)
口味 495(28.8%)
富含维生素 989(57.8%)补充矿物质 968(56.4%)
时尚 217(12.7%)时尚 252(14.8%)
E、不同年龄段消费群对饮料口味选择存在很大偏差。
如表8所示,所有消费者对饮料口味的喜好为偏甜,占到37.9%其次为偏酸口味,百分比占到31.4%;在完全甜与酸口味上,完全甜口味的占到22.5%,而酸性口味的仅占8.2%。但在不同年龄段的消费者在选择饮料时,口味占首位的偏甜口味,呈现出随年龄增长喜好偏甜口味的消费者总数下降的趋势,趋势见表8的不同年龄消费者对口味偏甜的喜好趋势图。
表8:不同年龄消费者对饮料口味选择存在的偏差
口味 甜 偏甜 偏酸 酸
口味 人数/百分比
甜
消费者对饮料口味的偏差
偏甜
偏酸
酸
19岁以下 17.0% 45.0% 28.0% 10.0%
20---30岁 19.5% 40.2% 33.3% 7.0%
31---45岁 26.5% 38.1% 26.5% 8.8%
22.4% 34.7% 34.7% 8.0% 46岁以上
22.5% 37.9% 31.4% 8.2%
6.不同购买场所与不同材料外包装对消费者的影响
如表9所示,消费者对塑料瓶的外包装仍占据着饮料包装材料的首位,占到47.1%;其次为高档型的易拉罐包装,占到29.4%;传统的玻璃瓶外包装占到13.8%;利乐包仅占到9.6%。消费者在饮料的购买场所上,商超已经是消费者购物的首选场所,占到购买场所的三分之二,即67.7%;传统的小卖部与冷饮摊已经退居到次要位置,分别占到15.9%和13.0%,酒店则仅为3.5%。
表9:不同购买场所与不同材料外包装对消费者的影响
包装类型 人数/百分比 购买场所 人数/百分比
玻璃瓶 244(13.8%)
商超 1195(67.7%)
塑料瓶 831(47.1%)小卖部 280(15.9%)
易拉罐 519(29.4%)冷饮摊 229(13.0%)
利乐包 169(9.6%)
酒店 62(3.5%)
六、调查总结
这次XXXX年新产品开发“XXX”健康的饮品消费者调查,共计发出调查问卷2000份,回收2000份,回收率为100%;有效问卷为1751份,有效率为87.6%。统计分析表明,本次调查按性别构成分,男性消费者为882人,占50.4%;女性消费者为869人,占49.6%。按年龄段分,35岁以下的消费者为1395人,占的79.7%,而36岁以上的为385人,占20.3%,体现了饮料消费群的主力军——年轻人。在不同区域的消费者对XX及“XXX”品牌认知度具有很大差别。北方区域综合认知度比较高,在68%以上;而南方区域综合认知度比较低为58%左右。消费者在对“XXX”的品牌的认知多是通过别人介绍,通过别人介绍占到40.0%;电视与报刊两项加和不到50%。消费者在对饮料类型最喜好的仍是果汁饮料,占到38.6%。而在果汁饮料的影响因素中,又以富含维生素为首选,占到57.8%。在运动饮料的影响因素中,以补充矿物质为首选,占到56.4%。影响消费者对饮料选择因素首选是饮料的口味,占到38.7%,其次为品牌与广告,分别占总人数的20.7%和19.1%。在“梨”参考样品中,不同性别在选择上的不同,男性对梨汁运动型饮料选择倾向比较大,占到25.6%,女性则对梨花蜂蜜饮料选择倾向比较大,占到30.0%。而不同年龄段消费群对饮料口味选择也存在很大偏差,所有消费者对饮料口味的喜好为偏甜,占到37.9%,但在口味占首位的偏甜口味,呈现出随年龄增长消费者总数下降的趋势。消费者在饮料的购买场所上,商超已经是消费者购物的首选场所,占到购买场所的三分之二。消费者在对包装材料上,塑料瓶外包装已经是饮料包装的首位,占到47.1%;其次为高档型的易拉罐包装,占到29.4%。因此,我们完全可以说,在饮料进入竞争激烈的微利时代,只要我们能真正获得消费者的需求,为“XXX”后续营销策略和新产品开发提供可行依据,我们就会成为激烈竞争中的胜利者。
第四篇:碧绿园调查报告
碧绿园房地产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和意义
房子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对住房有不同的要求和消费模式。房地产商要开发市场就要充分认识市场环境,找准市场目标,这样才能够在激烈的竞争市场占据有力的地位。对于开发市场,投资商还必须明确消费者是谁?即目标市场是什么?还要了解到他们有什么样的需求,什么需求还未被满足等等信息。这些信息有助于决策者决策开发什么样的楼盘,楼盘应该有哪些基础设施等。此次碧绿园房地产需求状况调查问卷,就是通过收集、整理不同人群对住房需求的情况来确定目标市场及市场供求现状,从而为开发楼盘做准备。
(二)调查的过程
调查时间:2011-8-1至2011-8-15
调查方式:(1)在大型广场设立调查点,安排人员进行问卷调查;
(2)与网上相关调查机构合作,在网上发布问卷调查;
(3)在新兴楼盘附近对于有意购买者进行问卷调查。
调查范围:罗定市
(三)基本情况与分析
一、罗定市居民对居住区域的选择
调查显示,有达36%的受访者还是希望居住在新城区,有33%选择城东方向,而传统区域老城区和城西区也有近20%的人选择,其他区域基本不具较强的吸引力。
选择碧绿园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那么这部分人无疑将会是我们未来的目标群体之一。当然,选择其他区域的还是占了绝大部分,这部分人群还需再次深入调查其想搬离的原因,是居住不习惯不喜欢?是家庭、工作需要?是投资的结果?是居住成本问题?交通问题?等等,在此不做分析。
从各城区单独比较,老城区作为居住之地,还是有很高的认可度,所以,老城区在未来罗定市高度开发后,面对市中心的开发量在减少,它会留住并吸引更多的人进来置业,将会有更大的市场空间存在。
二、碧绿园的居住优势
该问题调查并不是只针对选择新兴的这部分人,而是同样进行普调的结果。调查显示,认可碧绿园的交通便利性的30%,认可景观、生活便利性、习惯性的都近20%,而针对物价等因素的只有5%左右。
碧绿园的居住优势集中在交通便利、生活方便、江边景观等方面上。罗定市的物价水平基本差幅不大,加上距离市商业中心仅一江之隔,购物方便,所以对物价的敏感程度现阶段还不会成为民众关心的重点,对物价敏感的群体主要集中在退休人员、无业、职业收入较低者上。调查员在调查中发现,现在住在本区的多为年长者、年轻者较多,出行以公共交通系统为主,或上班单位就在家附近,加之碧桂园处在新老城区的交接处,生活、工作上自然便利,这也正是认可度高的原因,所以,对未来项目,我们必须充分发挥出这几点碧绿园的便利居住优势。
三、罗定市居民房产情况反映(产权、面积、户型、投资等)
1、产权状况:
在调查中,一半多的受调者基本上是自居其屋,另外占较高比例(31%)的是租住,属于家庭投资居住者也达16%,其他基本可以忽略不计。
以上数据表明,目前在罗定市,有超过一半的居民都已拥有自己的房产,他们如果重新置业很有可能是二次或多次置业。从另外一个角度理解,也可以说如果这部分的居民不再做投资,居住意愿基本已稳定,那么他们将不会成为我们未来的消费主力,我们的目标消费群体将从另外一半中产生,特别是租房住的这部分人群。在罗定市,这部分人群涵盖的范围很广,有在罗定市做生意就近找房子居住的生意人、有在罗定市域上班的外来务工者、有在市区内商业区域上班的职员、有家在其他区域而需在罗定市上班的各机关单位工作人员(城区合并的人员分配),还有从县城来的部分迁入者等。
所以,在碧绿园项目中,对项目的产品定位需要专门对选定的细分人群做产品设计,同时,了解了本项目选定的细分人群特点后,广告推广才能有的放矢。
2、住宅居住状况:
目前罗定市居民的住宅种类在50平方米-100平方米居多,大多数(83%)居民的住宅(自有或租住)是在这个范围内,而在此范围中又以70平方米左右占比较高,达38%,50平方米左右的居次,有23%,另外,100平方米的也占一定的比例,计有17%,其他面积的较少。
从居住房型上看,两房一厅或一房一厅的房型较普遍,基本与面积的大小相适应。另外一点值得关注的是,受访者在对两房一厅70㎡以及两房两厅80㎡同是两房的选择中,大部分选择了70㎡,同类型的户型,面积较小的更受本区域居民的青睐。由于罗定市大部分是老城区,原有单位和生活小区的房子无论是在居住功能上,还是在建筑设计上,都不能和现在的居民生活需求相适应,所做的此项调查不具备强的设计依据,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碧绿园内的住宅种类和房型还有发展的空间,在找准我们的细分人群后,在所开发的类型如能在户型设计上有针对性地做调整,定能够满足市场中欠缺的部分,利于发挥项目的优势,在销售中多一项制胜法宝。
四、罗定市居民房产购买情况反映(购买能力、购买意向)
1、房产购买能力
据调查显示示,33%的受访者接受20-30万元价位之间的住宅,10-20万元的有26%,30-40万元也较高,达21%,而10万元以下的接受度也有17%。以目前罗定市的房价估算,20-30万元可买65-95㎡的小两房或小三房的户型;10-20万元可买30-60㎡的单间或一房一厅的户型30-40万元可买95-125㎡的三房两厅户型。在此项调查中,同样的样本,我们还采集到部分居民的商铺消费情况,调查的数据表明,回收的50张有效样本中,占40%的认可10-20万元一间的住宅,30%的认可10万元以下,20%的接受30-40万元,其他的在40万元以上和20-30万元这两个区域值中。
目前罗定市的房产消费能力还偏弱,不是不需要房,而是整个区域的平均消费能力还比较弱造成的,可能这和历来碧绿园所在地在罗定市中定位为工业区有关,在这里的旧有居民大部分是属于企业的职工,原来的企业不复存在时,这些人的生活必长期受影响,导致区域内整体消费能力的减弱,但在产业结构调整后,需要以新的眼光看待罗定市的未来,如果以区位优势来拉动本区域的商业发展,一定会产生一个崭新的“江南”。
所以,在进行项目开发前期,以前瞻性的眼光规划出碧绿园的商业前景是有必要
和必然的,这样,项目的商业价值才能突显。按现在的市场接受比例程度,如果市场大环境不变的情况下,相应地在推出时以准确的定位来拉高单位售价是有可能实现的,市场也有这样的一个接受度存在。实际上,根据目前市场上楼盘的销售价位比较,相比地段优势是主要的,从前面分析,而碧绿园正处于这样一个优势位置上,但它的市场价值却被市场忽略了,这也有可能除了老居民外,是项目所在地在罗定市民心中的历史印痕造成的。
2、房产消费意向
本次调查,我们欣喜地看到,在罗定市,有91%的受调者有购买房产的意愿,只有9%左右的没有意愿。
其中,在91%的意愿购买者中,对商品房的意向面积大多集中在100-120㎡,达46%,120-150㎡有16%,50-100㎡之间有28%,其他小面积和大面积的接受度反而很小,都只有不到5%的接受度。
由以上住宅面积统计可明显计算出,这和前面所作的房产消费能力调查中显示的住宅普遍接受(33%)20-30万元之间的价位似乎有矛盾,按现在罗定市中心楼盘的价位算,有500-800元/㎡的价差,这只能说明,市场接受的住宅居住形式和面积也许是消费者心目中的愿景,最终购买何种形式和面积的住宅,还得以经济实力说话。
从另外一个层面分析,也许我们可以开发出一些面积不大,但使用功能和方便性更齐全的产品,而总价符合目前消费者接受度的房产类型出来,果真如此的话,我们必须再次深入调查将要锁定消费群体的真实消费心理。
五、罗定市居民生活消费情况反映(消费场所、消费习惯)
罗定市的居民所习惯的日常消费场所有:大型超市56%,便利店和家门口的小超市分别占13%和11%,农贸市场有10%,其它场所只有很小的份额。
从消费场所看,普遍消费者接受大型超市或卖场,如果碧绿园在商业上定位成功,大的商业机构进驻能有效提高房产的价值,这符合市场基本规律,也是目前阶段城市居民普遍接受的概念,所以,项目的商业定位可根据调查居民的反馈意向而做,并据此做相应的商业规划是可行的。当然,一个小范围的区域内不可能同时存在两个同类型的商业形态,除非该区域内的居民消费能力相当强,并且具有固定的消费喜好,即买东西只去指定的商场或地方买,或只买专门的牌子。目前,在罗定市范围内,该类消费者群体应该未成主流,而光顾普通大型超市是所有居民未来购物的主流,所以,可在此基础上设想,项目的商业开发必须符合消费者消费主流形式。
六、罗定市居民个人及家庭收入情况反映
调查显示,大部分居民个人收入在1500元/月以下(63%),3000元/月以上的高收入者只有10%左右。
在家庭收入方面,3000元/月以下的占55%,3000元/月以上的则只有45%。从整体收入看,基本呈较低收入者居多,高收入者少。
罗定市居民的收入水平不高的原因可能有:退休者、下岗者多,年青人入住者多,外来迁移人口多等,在现阶段,这几类人的收入是不可能有更大改善的,虽然收入不高,但随着经商者迁入的居多,必定带来一定的商机,创造出更多的就业岗位,所以,按目前全省公布的平均工资收入为1280元左右的幅度,罗定市的节录平均工资水平还是在些水平之上的,收入低,是相对于云浮市其他城区的水平,以此收入,经过一定年限的积累,按上面所做的各项调查分析,当遇到符合他们消费能力的价位的房产时,还是存在购买的可能。
七.结论:
在这次碧绿园调查问卷中,我们配合好组长的安排,分别负责不同的工作,收集资料,设计问卷,进行问卷调查和完成最后的报告。任务量还是比较大的,在本次实践中,我们组所进行研究的课题是:罗定市民对碧绿园房地产的了解,以及对碧绿园购买情况的调查。在进行实地问卷调查的时候,我们遇到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的,比如 :房子价格问题,市民收入问题等等。然后对调查问卷进行总结分析,提高碧绿园的知名度,就要加强广告的宣传力度,给罗定市民多一点了解碧绿园,从而树立品牌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进行定价策略。灵活运用定价策略和技巧。定价策略:心理定价策略、招徕定价、阶段定价等等。
八、建议:
从收集的资料中,分析得出:罗定市民对碧绿园的购买情况不是很有吸引力,因为价格高,大部分的市民收入处于中低层,购买力不是很强,所以碧绿园的价格要适合的调整,制作更多的广告宣传,提高碧绿园的品牌知名度。
第五篇:蚌埠高新区企业人力资源状况调查报告
蚌埠高新区企业人力资源状况调查报告
为了解区内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和有效需求,区人事劳动局、人才交流劳务服务中心对我区100余家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和人力资源需求情况进行了调查,并提出解决有关问题的措施和建议,力求为管委会宏观决策和开展企业人才供需研究提供依据和素材,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一、企业基本情况
本次收回有效调查表的有102家企业,按单位性质划分,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18家,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14家,股份有限公司11家,其他有限责任公司30家,民营企业29家;按行业类型划分,专用汽车及零部件行业14家,机电装备制造业19家,电子信息业12家,生物医药业5家,新材料和新能源3家,房地产及建筑业7家,纺织服装加工业6家,其他行业36家。高新技术企业25家。45家企业成立了党组织,21家企业成立了团组织,84家企业成立了工会组织。
二、企业人力资源基本情况
截止2009年12月31日,102家企业职工总数12394人,按性别结构划分,男职工7133人,女职工5261人;按岗位类别划分,管理人员1847人,专业技术人员1589人,技能人员2834人,操作工人6124人;按学历结构划分,博士4人,硕士126人,本科1368人,专科2520人,中专及以下8376人;年龄结构51岁以上483人,41至50岁2275人,31岁至40岁3894人,18至30岁5742人;薪酬(月薪)结构5001元以上132人,3001至5000元604人,1501至3000元3749人,801至1500元7311人,800元以下598人。
三、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分析
(一)管理人员偏多,专业技术人员偏少;技能人员偏少,操作工偏多。在调查现状的102家企业12394人中,管理人员与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关系不甚合理。其中,管理人员1847人,占14.90%;专业技术人员1589人,占12.82%;技能人员2834人,占22.87%;操作工人6124人,占49.41%。高新区企业大部分是制造业企业,并且有一部分是高新技术企业,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数量应当远远大于管理人员。目前高新区企业的人员现状,与大力加强高新区各产业、行业的科技推动力和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要求相比,管理人员占的比重相对较大,而专业技术人员占的比重相对较低。
(二)高层次人才缺乏,总体质量不高。从职称结构分析,具有正高职称44人,占专业技术人员总数的2.77%;副高职称142人,占8.94%;中级职称494人,占31.09%,初级职称560人,占35.24%,没有职称的349人,占比21.96%。从技能结构分析,具有高级技师资格人员13人, 占技能人员总数的0.46%;技师123人, 占4.34%;高级工375人, 占13.23%;中级工1245人, 占43.93%;初级工1078人, 占38.04%。具有高级职称和高级技能资格人才数量明显偏少。
从学历结构分析,博士研究生4人,占职工总数的0.03%,硕士学位研究生126人,占1.02%、大学本科学历1368人,占11.04%,大学专科学历2520人,占20.33%,中专(高中)及以下8376人,占比高达67.58%。
具有硕士学位研究生以上学历的高等人才太少,没有接受过大学教育 的人员占大多数,人才质量明显偏低。
(三)管理人员业务素质较高,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偏低。从学历结构分析,管理人员具有本科以上(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本科)学历的占17.4%,而专业技术人员占9.1%。管理人员的技术层次和业务素质明显优于专业技术人员。
电子信息产业、专用汽车及零部件行业、机电装备制造业、新材料和新能源产业人才状况好于其他行业。具有中、高级职称人才比例,上述四类行业占本行业16.9%,其他行业为12.5%。具有博士、硕士、本科学历人才比例,四类行业占本行业9.7%,其他行业占7.5%。总的看,制造业好于其他行业。
(四)职工队伍趋于年轻化。从年龄结构分析,18—30岁5742人,占46.33%;31—40岁3894人,占31.42%;41—50岁2275人,占18.36%;51岁以上483人,占3.89%。职工队伍的年轻化,使企业充满活力和希望。但同时,一部分企业年轻员工流失比较严重,造成职工队伍不稳定。
(五)高级管理人员和高级专业技术人员薪酬较高,一般技能人员和操作工人薪酬偏低。月薪在5000元以上人员132人,大多集中在规模以上企业高级管理人员,占1.07%;月薪在3001—5000元人员604人,占
4.87%;月薪在1501—3000元人员3749人,占30.25%;月薪在800—1500元人员7311人,大多集中在一般技能人员和普通操作工人,占58.99%;月薪在800元以下人员598人,占4.82%。
(注:蚌埠市统计局、蚌埠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公布的蚌埠市2009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5511元/年,月平均工资2125元。)
四、企业人力资源需求情况分析
伴随我区经济快速发展,申报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指日可待,未来几年将是开发区企业对人才需求的旺盛期,人才需求总体呈现出“数量大、质量高、专业化强”的特点。
(一)专业技术人员需求量扩大,管理人员需求量放缓,技工和操作工需求量仍很旺盛。从调查情况分析,2010年企业对人力资源需求数1690人,其中,管理人员需求132人,占需求总量的7.81%,比管理人员现状降低7.09个百分点;专业技术人员需求447人,占需求量的26.45%,比专业技术人员现状提高13.63个百分点,特别是对技能型、操作型中级、初级职称人员需求量较大,需求245人,占到了专业技术人员需求量的54.81%。企业在重视管理的同时,对专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明显增强。对技术工人和操作工人需求1111人,占需求量的65.74%,比技术工人和操作工人现状仅下降6.54个百分点,表明需求仍很旺盛。
(二)技术层次高、学历高的人才需求量提升。从学历需求情况分析,2010年应届毕业生的需求情况,硕士研究生33人,大学本科226人,大学专科265人,中专(高中、职高、技校)620人,分别占需求量的1.95%、13.37%、15.68%和36.69%。企业对高学历的人才需求数量上升,尤其是对具有大学本科学历的技能型人才需求量明显加大,由此说明,企业对人员的技术层次和文化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中专(高中)及以下低学历的初级操作人员需求量大幅度降低。
(三)制造业、电子信息产业和其他行业人才需求呈现多元化。从专业
技术人员职称需求分析,高级、中级、初级职称 所占百分比,专用汽车及零部件、机电装备制造业分别为11.9%、20.1%和35%;电子信息产业分别为10%、17.4%和34.7%;其他行业分别为14.5%、13.1%和35.6%。调查结果说明,所有行业对初级职称人才的需求基本一致,大体占专业技术人才的1/3,而对高级、中级职称人才的需求则因为行业不同有所不同。制造业对高级、中 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大于电子信息产业和其他行业。
从专业技术人员学历需求分析,硕士研究生、大学本科、大学专科和中专(高中)及以下学历所占百分比,制造业分别是1.6%、21.4%、24.8%和52.2%,电子信息产业分别是1.9%、30.7%、21.6%和45.8%。调查结果说明,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业对硕士研究生以上高学历人才的需求趋于一致;对具有大学本科、专科学历的人员,电子信息产业需求量大,制造业需求 量小;对低学历的操作工人,制造业企业需求量大,电子信息产业企业需求量小。
五、调查分析结论
根据高新区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和人力资源需求的调查,得出如下结论:
(一)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保持较快增长。随着高新区整体投资环境的改善,招商引资力度的加大,企业数量越来越多,对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根据对高新区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和人力资源需求的调查分析,预计近几年高新区企业需求人员将达到2万人,总体增长26%。其中,需求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11800人,增长29%。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中的制造业企业需求7500人,增长35.8%;服务业企业需求2500人,增长28.3%;其他行业企业需求1800人,增长11.5%。由此看出,目前我区企业人才全面紧缺,人力资源匮乏,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比较突出。
(二)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逐步由管理型向技术型转变。随着科技体制改革,信息化推广,运用高技术、先进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发展制造业和积极培育服务业,高新区企业对管理人才与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正在逐步发生着变化,由管理型占主导,向管理与技术并重,并快速向技术型为主过渡。从调查结果分析,企业目前现有专业技术人员占比低于管理人员2.08个百分点,但未来几年企业对专业技术人员需求比管理人员高11.6个百分点,提高了13.68个百分点。同时,企业对管理人员的需求,也体现出了以技术型为主,要求40.9%的管理人员具备高级、中级职称,说明企业对管理、技术复合型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的需求具有大幅度增长的趋势。
(三)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向高层次发展。高新区企业经 济结构调整和产业结构变化,带来人才结构变化。从人才需求调查中可以看出,高新区企业在人才需求数量增长的同时,又明显地体现出由数量增长型向质量提高型转变的特点,对职称和学历的层次要求越来越高。同时也反映出,当前企业存在着产业结构与人才结构的错位问题,人才结构还不能很好地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对高层次人才需求增长迅速,说明企业越来越注重人才的专业素质、技术素质和文化素质,这既是企业增强核心竞争力的现实需要,也是促进人才结构不断调整和优化提升的需要。
(四)制造业仍是人才需求的重点领域。制造业既是资本密集型产业,又是技术、知识密集型产业,更是高新区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柱产业。目
前,制造业以每年7%-8%的速度增长,但人才十分紧缺,对人才的需求一直保持居 高不下的趋势(人才需求平均每年增长26%)。今后几年,制造业企业人员需求占专业技术人员需求总数的63.56%,与现有企业人员构成相比,提高了15.3个百分点,需求总体增长35.8%。其中,人才需求量最大的专用汽车及零部件、机电装备制造业需求6500人,增长72.35%;电子信息产业需求1200人,增长58.04%;新材料及新能源需求420人,增长52.6%;生物医药需求260人,增长11.42%。这一情况表明,专用汽车及零部件、机电装备制造业等传统产业依然是高新区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人才需求量大,尤其是专用汽车及零部件、机电装备制造业,对高素质、高技术的人才需求极为迫切。电子信息等新兴产业对高科技人才的需求明显上升。生物医药等产业相对稳定,人才需求的增长相对较缓。
六、几点建议
今后几年,是高新区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高新区企业人才需求快速增长时期。如果不加快人才的培养、引进与开发,人才缺口将成为制约 高新区健康发展的最大瓶颈。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提高对人力资源重要性的认识。人力资源作为稀缺性、战略性资源,是高新区发展的生力军和助推器。管委会、企业要牢固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 念,充分认识人力资源在经济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和决定性作用,进一步强化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不断增强人才效益观念,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统筹人才和经济的协调发展,把经济建设与人力资源开发作为统一的有机整体,保证人才总量与经济发展规模相适应,人才结构与经济结构调整相适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努力构筑人才资源高地,增创人才新优势,建设一支与高新区 经济和企业发展目标相一致的数量充足、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
(二)加强企业人才供需情况的研究。企业竞争,人才是关键。积极推进企业人才引进、开发是提高企业竞争 力的需要,也是高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因此,要加强对企业人力资源现状和需求情况的研究,及时掌握企业人才总量、结构和分布现状,把握企业人才需求的发展趋势,并对人才需求提供准确预测,为企业人力资源建设提出科 学性指导意见。及时收集企业人才需求信息,编制紧缺人 才目录,建立高新区企业人才需求预测信息交流机制和定期发布制度,解决人才需求问题。
(三)不断提高人才素质。针对目前我区企业人才资源紧缺、素质偏低的现状,必须加大人才培养和培训力度。对企业现有人才加强培养,全面提高现有人才的层次和素质。要进一步构建和完善企业多层次、多形式、开发性培训体系,大力开展合作培养和自主培训,根据企业发展规划和目标,积极实施现有人才的全面培训规划与计划,改善和提高员工的创新能力和学历层次,着力培养高层次人才,特别是企业急需的专门人才和专业人才,促进企业人才整体素质的提高,不断优化企业人才结构。加强校企合作,培养企业适用对路的人才。建立高等院校 与企业合作对接对话机制,推动企业与院校进行高层次和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加强企业人才需求与高等院校专业设置的沟通,根据企业需要适时调整
优化院校学科专业,有效解决供需矛盾,培养大批企业适用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同时,企业与高校可以建立委托培养机制,定制培养企业急 需人才。
(四)积极有效地引进人才。根据高新区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的需要,制订和实施紧缺人才引进计划,做好人才引进工作,重点引进支柱产业、基础产业、新兴产业和重点项目所急需的各类紧缺的专业人才和高层次人才。通过实行人才“柔性流动”政策、人才引进“零门槛”准入制度等措施,完善有利于吸引人才的优惠配套政策。在落户安家、工资福利、生活补贴、社会保险、子女入学、家属就业等方面提供优惠,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
(五)建立和完善人力资源市场配置机制。市场在人力资 源合理配置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要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开展人才评价、人才测评、人事代理、人才租赁、市场洽谈、就业指导等多方面的人才需求服务工作。加强高新区人力资源市场建设,分析和加强高新区人才队伍建设、开发人力资源的情况,在用人单位与人才之间建立起有效 畅通的交流渠道,最大限度地满足企业人才需求。
本次高新区企业人力资源状况统计调查,有102家企业填报了人力资源现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59家,占规模以上企业84.29%;65家企业提供了人才需求情况。参与调查企业的数量仅是高新区企业总数的23.83%,分析的结论未能涵盖全区的所有企业,甚至有一定的偏差,但这些企业主要来自发展较快的规模以上企业,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报告仅供领导宏观决策和高新区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提供参考依据。如有不妥,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