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黄鳝、泥鳅高产套养技术
黄鳝、泥鳅高产套养技术
黄鳝、泥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都是名贵淡水鱼中的佳品。近年来由于人为过度捕捞、农药毒害和环境污染,天然野生黄鳝、泥鳅资源减少,市场供不应求。因此发展黄鳝、泥鳅的人工养殖,前景广阔,麻城市名特水产研究所黄鳝、泥鳅项目组,通过八年研究实践,用配合饲料投喂黄鳝,黄鳝生长快,在黄鳝养殖池套养泥鳅,效益高,其高产养殖技术如下:
一、建好养黄鳝、泥鳅池
饲养黄鳝、泥鳅的池子,要选择在避风向阳,环境安静,水源方便的地方,采用水泥池、土池均可,也可在水库、塘、水沟、河中用网箱养殖。面积的大小一般20至100平方米,太大不好管理。若用水泥池养鳝、鳅,放苗前一定要进行脱碱处理,才能放养黄鳝苗和泥鳅苗。若用土池养鳝、泥鳅,要求土质坚硬,将池底夯实。养鳝池的形状依地形而定,能方则方,能圆则圆,池深0.7-1米,无论是水泥池还是土池,都要在池底填肥泥层,厚30厘米,含有机质较多的肥泥为好,有利于黄鳝和泥鳅挖洞穴居。建池时注意安装好进水口,溢水口,水深保持在10-15厘米。进水口、溢水口均用栏鱼网扎好,以防黄鳝和泥鳅外逃。放苗前10天左右用生石灰彻底消毒,并于放苗前3-4天排干池水、注入新水。
二、选好黄鳝、泥鳅种苗
养黄鳝和泥鳅种苗是关键。黄鳝种苗最好用人工培育训化的深黄大斑鳝或金黄小斑鳝品种,不能用杂色鳝苗和没有通过训化的鳝苗,更不能相信“特大鳝”“泰国特大鳝”。黄鳝苗大小以每公斤50-80条为宜,太小摄食力差,成活率也低。放养密度一般以每平方米放鳝苗1-1.5公斤为宜。黄鳝放养20天后再按1/10的比例投放泥鳅苗,泥鳅苗最好要人工养殖的,人工养殖的成活率高。
三、投喂配合饲料
首先安装好饲料台,饲料台用木板或塑料板都行,面积按池子大小自定,低于水面5厘米。然后投放黄鳝种苗,前3-6天不要投喂,让黄鳝适宜环境,从第4-7天开始投喂饲料,每天下午7点左右投喂饲料最佳,此时黄鳝采食量最高,人工饲养黄鳝以配合饲料为主,适当投喂一些蚯蚓、河螺、黄粉虫等。人工训化的黄鳝,配合饲料和蚯蚓是最喜欢吃的饲料。配合饲料可采用长江牌黄鳝全价饲料或大江集团的黄鳝配合饲料,也可自配,自配方为:鱼粉21%、饼粕类19%、能量饲料37%、蚯蚓(折干)12%、矿物质1%、酵母5%、多种维生素2%,粘合剂3%。采用人工培育的深黄大斑鳝种苗,用此配合饲料投喂,投喂量按黄鳝体重的3-5%。每天投喂1至2次(按天气和水温而定)采用定时,定量的原则,饲养一年20克的黄鳝苗可长到200-300克,养殖效益高。泥鳅在池塘里主要以黄鳝排出的粪便和吃不完的黄鳝饲料为食,泥鳅自然繁殖快,池塘泥鳅比例大于1/10时,每天投喂一次麦麸即可。
四、饲养管理
黄鳝、泥鳅生长季节为4-11月,其中旺季为5-9月,在这期间的管理要做到“勤”和“细”,即勤巡池,勤管理,发现问题快解决;细心观察池塘的黄鳝和泥鳅的生长动态,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黄鳝、泥鳅的习性是昼伏夜出。保持池水水质清新,酸碱度ph值为6.5-7.5之间。水位适合。
五、预防鳝病
注意预防鳝病。黄鳝一旦发病,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必须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的办法。不能轻信“黄鳝不得病”的谎言。经常用1-2ppm漂白粉全池泼洒,定期用硫酸铜、鳝病灵、鳝鱼转立停全池消毒,预防疾病,每年春、秋季节用晶体敌百虫驱虫,在黄鳝养殖池里套养泥鳅,还可减少黄鳝疾病,因泥鳅在养殖池塘里,喜欢上下串动,还吃掉水体里的杂物,能起到净化水质,增氧的作用。
第二篇:茭白田套养泥鳅试验小结
茭白田套养泥鳅试验小结
嘉兴市南湖区水产站 谈灵珍
茭白田套养泥鳅是利用泥鳅与茭白生长都需要浅水位这一共性,在茭白田中既种茭白又养泥鳅,实现优势互补,互利共赢。因泥鳅对水体中的含氧量要求没有其他鱼类高,茭白行、株距较宽,可为泥鳅提供足够的生活空间。泥鳅在水温超过35C°的情况下食量减少,生长缓慢,而盛夏高温季节,茭白叶片高挺且宽阔、丛生繁茂,成为泥鳅天然的遮荫场所,有利于泥鳅的避暑度夏。茭白田水体ph值又是呈中性偏微碱性,是泥鳅养殖的较为理想地方。泥鳅喜食水中细菌、小型寄生虫等动物性饵料,从而能够大大减少茭白病虫害的发生,泥鳅的粪便又是茭白的优质肥料,因此茭白田套养泥鳅是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增加农民经济收入的好方法。南湖区凤桥镇是嘉兴市主要的茭白原产地之一,全镇茭白种植面积1万余亩,为充分利用资源,2012至2013年嘉兴市南湖区凤桥荣发水八仙蔬菜专业合作社进行了茭白田套养泥鳅试验,取得了较好的效益。现将主要技术总结如下:
一、基础设施建设 1.田块修整改造
选择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容易、管理方便、保水性能好的田块,面积以1~2亩为宜,开挖鳅沟和鳅窝。鳅沟是泥鳅活动的主要场所,可开挖成 “井”字形,或“口”字围绕型,以沟宽100cm、沟深80cm为宜。空间宽裕,有利于泥鳅活动,也可增加泥鳅养殖数量。鳅窝设在田块对边中央,鳅窝2x2m,深50~60cm,鳅窝与鳅沟相通。开挖鳅沟、鳅窝的土方用于加高田埂,使田埂高出田畈80cm以上,保证茭白田在蓄水时水深达到40~50cm,鳅沟水深达到90cm左右,符合泥鳅的生长条件。
2.修建围栏和防盗防天敌措施
围拦的目的是预防泥鳅翻埂逃逸,防止蛇、蛙等敌害生物入侵。可用石棉瓦或彩钢板等在种养区域四周设置围栏,每隔1.5~2m用一直立的木桩或水泥桩绑扎固定,下端深埋40cm左右,用泥块压实盖牢无松动,上端高出地面约50~60cm。并在种养区域四周用铁丝网围好,田角用水泥柱加固,编织起结实的 “农田防盗网”,铁丝网上再绑一层刺毛铅丝,让人无法翻越,形成安全保障。防天敌主要对象为白鹭,需要先在种养区域正中央支起一根够高的水泥杆,以此为支起天网的支点,固定水泥杆之后,在上面撑起一张巨大的防护网,防止白鹭和其他鸟类偷食。
3.进、排水口的设置
进、排水口最好呈对角设置,有利于在加新水时使茭白田的水能够充分交换。注水要采用悬空注水的方法,在注水的地方提高进水管子高度,并在注水管口绑上过滤网袋,以细目为好,防止野杂鱼、蝌蚪及其他有害生物随水进入养殖的茭白田中。排水采用窨井式排水口,建有排水闸门,闸门高度以保持需要的最高水位为标准,水位高过养殖需要水位就能溢出,闸门下方在出水处再做一道栅栏,在栅栏前覆上不锈钢细网。栅栏的高度和牢固度要考虑当地的洪灾影响程度。
二、茭白种植
在2月份,在茭白田灌水前,每亩施经发酵过的有机肥500kg左右,将其中200kg均匀地施于鳅沟内,其余的施在田块上并深翻人土。翻土时警惕不破坏鳅沟、鳅窝。有机肥施完后,静待一星期左右,使土壤更好吸收有机肥中的营养成分。4月初可开始处理茭白种苗,双季茭白种植最大的优势在于上半年种植时,无需育苗种植,只要在原有的发芽的老墩上处理芽苗即可。先用田里的淤泥覆盖老墩的中央,使留下的芽苗环绕老墩,再去掉环绕芽苗中的病苗、弱势苗,上图:2012年试验参照
基本每墩留苗15~18株。2012年株距0.55m、行距0.9m,2013年株距0.6m、行距1m。2013年由于鳅沟的加宽,种植密度较纯种植双季茭白降低40%,茭白每亩种植株数由原来800株改为600株。
三、泥鳅放养
鳅苗放养前10天左右,每亩田用生石灰15kg,兑水搅拌后均匀泼洒,杀灭田中的致病菌和敌害生物。青鳅与黄鳅按7:3比例饲养为宜。第一次放鳅苗一般在6月上中旬,视天气情况,鳅苗放养时间可适当提前或推迟。放养前用3%~5%的食盐水浸洗鳅体10~20分钟,每亩放养鳅苗100kg左右,体长5至7公分约3.5万尾,10公分左右的鳅苗约2万尾。为降低养殖风险考虑,以多数7cm以上鳅苗为最好。
四、科学管理 1.茭白种植管理
茭白作为水生蔬菜,主要管理方面为水、肥、病虫害。时时保持茭白种植应有的水位,确保茭白的正常生长。泥鳅的粪便是茭白的优质肥料,肥料的施用量大大减少,一般只需在3月中旬施基底复合肥50kg,至4月下旬追肥30kg即可。茭白的病害主要是纹枯病、叶纹病等,虫害主要是大螟、二化螟。由于茭白泥鳅共育,泥鳅喜食水中细菌、小型寄生虫等动物性饵料,从而大大减少茭白病虫害的发生,因此减少了茭白的农药防治2次,分别为4月下旬、5月下旬。严格选用高效低毒杀菌剂,在4月下旬防范大螟虫害暴发,在5月下旬至6月上旬防范二化螟虫害暴发。
2.泥鳅养殖管理
(1)调水质:泥鳅属杂食性鱼类,常以有机碎屑、浮游生物和底栖动物为饵料。在养殖过程中应在鳅沟、鳅窝中定期追施经发酵的畜、禽粪等,也可施用氮、磷、钾等化肥。田水透明度控制在15~20cm,水色以黄绿色为好。在泥鳅苗放入茭白田之后,在鳅沟、鳅窝中要隔10~15天用生石灰兑水泼洒进行消毒一次。
茭白移植和苗种放养初期,鱼幼苗矮,可以浅灌,水位保持在10~15cm,随着茭白长高,鱼种长大,要逐步加高水位至20cm左右,使泥鳅始终能在茭白丛中畅游索饵。茭白田排水时,不宜过急过快。夏季高温季节,要适当提高水位或换水降温。
(2)饵料管理:泥鳅苗放入茭白田之后,购买泥鳅专用配合饲料投放。4月下旬为泥鳅过冬后适应期暂不投放饲料;5月份起每隔两日投喂一次,投喂粗蛋白40%的小鱼料,使泥鳅开始慢慢进食,大约一星期后,每日投喂一次;6~9月随着水温升高逐渐降低饲料的粗蛋白含量,10月以后投喂的饲料以增加鱼体的脂肪为主;饲料的日投喂量为泥鳅总体重的4%~8%,具体要视水温、天气、泥鳅摄食情况等灵活掌握。
(3)清野除害:要坚持每天巡田,仔细检查田埂有否漏洞,拦鳅栅有否堵塞、松动,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发现蛙卵、水蜈蚣、水蛇等应及时清除;发现水鼠,可用毒鼠药诱杀。
(4)慎用农药:防治茭白病虫害时应尽量采用高效低毒农药,并严格控制安全用量。施药前田块水位要加高10cm,施药时喷雾器的喷嘴应横向朝上,尽量把药剂喷在茭叶上。粉剂应在早晨有露水时喷施,液剂应在露水干后喷施,切忌雨前喷药。
3.泥鳅的越冬及注意事项
泥鳅对水温的变化相当敏感,当水温下降到15℃以下时,其食欲减退,生长缓慢。当水温下降到10℃以下,泥鳅便钻入淤泥以下15cm左右的土层中,呈不摄食不活动的休眠状态。因此越冬前要做好泥鳅的育肥工作,一般从9月开始多投喂一些营养价值较高的饲料。越冬期间要做好防冻、防寒和保温等工作,水位要比养殖期间深些,并在池表面覆盖3~5 cm厚的牛、猪、家禽类等有机粪肥,利于发酵释放热量、保温越冬;气候寒冷时严防池水结冰,遇到冰冻天气要及时破冰增氧。
五、试验结果 1.收获情况
2012年实施面积15亩,放养泥鳅苗1125公斤,总产泥鳅4650公斤、茭白51750公斤,亩产泥鳅310公斤、茭白3450公斤。2013年扩大至40亩,放养泥鳅苗1765公斤,10月初受强台风“菲特”影响,外部水位持续上涨,形成倒灌无法排涝,项目实施区域连同合作社冷库、仓库在内全部被水淹没。泥鳅外逃严重,总收获泥鳅4288公斤、茭白110400kg,亩产泥鳅107.2kg、茭白2760kg。二年共收获泥鳅8938 kg、茭白162150 kg。
2.效益情况
2012年平均亩收获泥鳅310kg,平均销售价格56元/公斤,亩产值17360元;亩产茭白3450kg,平均销售价格2.95元/公斤,亩产值10177元,两者相加亩产值达到27537元。亩成本:泥鳅苗种4200元、饲料450
元,基础设施为50元(每亩投入200元/亩,折合四年使用),人工100元,其它150元,泥鳅亩成本计4950元。茭白少打农药3次,少施肥2次,节约采茭白人工1工,相比传统种植亩节约成本305元,成本为1195元。茭白泥鳅两者合计亩成本6145元,亩利润为21392元。比纯双季茭白种植亩增加产值13525元,亩增加利润8880元。2013年亩收获泥鳅107.2kg,市场平均销售价格60元/ kg,亩产值6432元;亩产茭白2760kg,茭白销售价格较往年有所下滑,平均销售价格2.8元/kg,亩产值7728元,两者相加亩产值14160元。亩成本:泥鳅苗2033元,饲料330元,基础设施50元,人工100元,其它80元,泥鳅亩成本计2593元。茭白少打农药2次,少施肥2次,茭白面积减少,节约采茭白人工2工,相比传统种植亩节约成本395元,茭白成本为1105元。两者合计亩成本3698元,因为泥鳅自繁自育的特殊性,2013年养殖成本较2012年年减少千余元,即使2013年合作社受到自然灾害的重创,亩利润仍为10462元。
六、小结和讨论
1.水质净化不够影响泥鳅生长。由于养殖泥鳅的水是通过机泵站抽上来的河水,没有经过净化过滤,水质不够清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泥鳅的生长速度和成活率。所以最好是建蓄水池,河水抽到蓄水池后通过生石灰消毒和明矾净化之后再进入到养殖区域中。
2.采用尼龙编织网所形成的天网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硬伤。如尼龙绳吸水增重下坠等问题,所以2014年打算直接在套养区域搭建大棚,并提高外部天网高度,网中有棚,大棚支撑天网,形成双重保护,同时进一步防范天敌。
3.对水位过高的危险性认识不足。由于受强台风“菲特”影响,出现养殖区域被水淹没已超出正常想象,外逃泥鳅数量估计有1072公斤,直接或间接的经济损失保守估计81000多元,因此需进一步加高田埂,做好防护措施。
4.泥鳅和茭白套养可大大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提高产品质量。泥鳅与水生作物的立体共生,利用茭白和泥鳅的互利共生关系,一般可少打农药2次,少施肥2次,相比传统种植亩节约成本350元,亩净收益正常年份一般能达到15000元以上,经济效益明显。
实践证明,泥鳅和茭白套养的成功开拓了一种新型的农业产业模式的,不仅带来了较好经济效益,丰富了市民的菜篮子,而且降低环境污染,很好地保护了周边的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更重要的是为市场提供优质、安全的蔬菜和水产品,具有较广阔的产业化前景。
2014年11月
第三篇:黄鳝泥鳅无土生态养殖技术培训班开课通知
无土生态养殖技术培训班开课通知
开课时间:每月18日开课(17日报到)
主讲人:我国生态养殖领域著名学者、专家周文宗副研究员、生物学双博士 师资及助教队伍:陈琳副教授、高光明农技师、徐爱萍农技师
培训地点:十里铺小学农技校
简介:
一、教授级师资、实用型项目
黄鳝泥鳅无土生态养殖鱼菜共生创业项目适合农民工、退役军人和大学毕业生返乡创业和农村专业户多种经营。项目发明人、南京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副研究员、南京壹唯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周文宗博士,是我国生态养殖领域著名的专家、学者,曾主持完成省级课题24项,参与“十五”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国家科技攻关计划、863计划及省级课题11项,持有7项国家发明专利。他历经多年科研攻关,实现了“十大技术创新”(① 发明黄鳝静水无土生态养殖模式;② 实现黄鳝浅水无土半人工繁殖和规模化育苗;③ 食物链技术开发并批量生产全价配合饲料;④ 发明鱼巢,实现工厂化浅水无土养殖黄鳝;⑤ 用水草及水质改良剂改善水质;⑥ 用生态防治技术进行病虫害防治,发明并批量生产“多益善”系列药物;⑦ 在盐碱地成功养殖黄鳝和小龙虾;⑧ 实现“以鱼养水”目标;⑨ 泥鳅规模养殖;⑩ 发明蚯蚓和黄粉虫自动分离技术)。
近年来又突破传统养殖方式,开创“防渗膜池无土养殖黄鳝泥鳅”、“网箱养鳝越冬与提前放种”和“鳝鳅与水生蔬菜同池共生”科技创新项目,每月举办黄鳝泥鳅无土养殖创业培训班,周文宗博士亲授返乡创业技能。
2011年周文宗博士偕南京大学生物技术研究所、南京壹唯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再度携手门户网站《中国水产养殖网》,在南京示范基地搭建技术服务平台,本着“培训一户,成功一户,拉动一乡,辐射一县”的宗旨,以集中培训技术为基础,基地实习为手段,跟踪服务为纽带,药品和饲料产业链为后盾,大力发展黄鳝、泥鳅生态循环养殖产业。
二、全科目技术培训内容及后期技术服务
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专家与学员互动交流沟通,基地生产实务见习管理的全方位体验。
(一)主要培训技术:
核心技术
1、防渗膜池无土养殖黄鳝专利技术;
核心技术
2、防渗膜池无土养殖泥鳅专利技术;
核心技术
3、网箱养殖黄鳝/泥鳅越冬及提前放种专利技术;
核心技术
4、黄鳝泥鳅与蔬菜瓜果同池“鱼菜共生”专利技术。
(二)理论培训科目
①《黄鳝生态养殖技术》(网箱养殖、薄膜池无土养殖、越冬与提前放种技术、半人工繁殖技术);
②《泥鳅生态养殖技术》(池塘围网有土养殖、网箱养殖、薄膜池无土养殖、水泥池有土养殖、泥鳅稻田生态养殖、沼肥养殖泥鳅技术、提高泥鳅生长速度的方法、人工繁殖与育苗、泥鳅产品捕捞技术);
③《饵料高效高产养殖技术》(无菌蝇蛆、黄粉虫、福寿螺等);
④《黄鳝或泥鳅与蔬菜瓜果同池“鱼菜共生”高产技术》。
(三)学员享受的后期技术服务
① 我们以“种苗供应+饲料供应+渔药供应+防渗膜供应+蚯蚓产品回收”等产业链供应保障,加大学员创业的安全系数:学员可享受优惠价供应防渗膜、种苗、鱼药和专用配合饲料,长期得到免费技术咨询服务,免费获得所培训项目的后续技术;
② 学员达到一定的养殖规模、可申请升级为“南京大学生态养殖示范基地”。通过示范性创业,指导、吸附和带动一方百姓建设生态家园。除自身的生产经营收入外,还可从培训、供种、渔业生产资料代理供应等方面获得高附加值的收入。
三、技术培训安排
入门培训必须跟培训班集中学习和实习,在多媒体教室强化生态养殖理论教学,并在养殖场现场操作实习,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以实践操作为主,学会为止。一般第一次基本掌握技术要一周左右。以后再辅以季节性的学习和提高。这种方式效果好,学完就可以回家施工和养殖,我部通过电话、短信、网络、内部刊物、实地示范等形式,为学员提供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确保学员成功。
培训班结业后,学员必须回到自己的创业环境中,在实干中继续学,为此我们制定了详细的管理日志。一年四季管理内容不同,我们支持学员到一定的生产时节(如:放种、繁殖、张网箱、扣大棚等)短暂过来再实习。
第四篇:梦譕痕:地笼抓捕黄鳝泥鳅经验总结
很多下笼的朋友都说现在室外温度太高,蚯蚓不好找。我建议他们到渔具店买那种小蚯蚓,结果他们都说蚯蚓太小了,担心效果不好。个人觉得加点饵搅拌半个小时也挺好的。之前也有客户告诉我他用蚯蚓作饵料下了30个笼,收获了三斤多黄鳝,放了饵之后用同样的笼子在同样的地方下笼,也只收获了三斤多。我对他说你再去下收一斤都有可能。很简单的道理,一个篮子里十个鸡蛋,你分三次拿,第一次拿5个,第二次拿4个,剩下的只会越来越少。下笼也是一样,当然部分经常有流动水的渔场除外,比如河里。也有人说,这饵包裹着蚯蚓一入水就被水冲没了。其实笼子是接近密封状态的,就算在水里被充散,饵也会慢慢的从笼子的进口流出,气味仍旧留在笼中,等饵完全没有气味的时候黄鳝早就已经进笼了。而且用
过饵料盒的朋友应该知道,第二天收笼回家的时候,打开饵料盒,有些饵还留在笼中。经过不断的改进后,现在制作的笼子每个都配上了饵料盒。
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捕黄鳝手段有用电、钓、下药以及下笼诱捕。(这里不建议下药,因为此做法不亚于杀鸡取卵,一则污染水源,二则这鱼吃起来对身体有害。渔猎之道细水长流才是最好的选择)
本人最擅长的就是下笼,以最简单实用的方法取得好的收益,何乐而不为呢?
传统黄鳝笼的制作方式有用竹子编的和编织带做的,但是这两种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所以在后面的制作中慢慢升级了七字笼、水上漂和小地龙。本人制作的笼子利用原装塑料瓶加以自己独特的手艺结合而成。每款笼子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这里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就好了。下面就晒晒本人自制的黄鳝笼以及自己制作的捕黄鳝视频。
任何同行业的都是希望竞争越少,这样的话对自己越有利。下黄鳝笼也是一样,前几年的时候下笼的人少,随便在一条河里或者池塘都会有不错的收获,但随着下笼的人越来越多,资源已经明显呈下降趋势,有的地方甚至出现了绝迹现象。(当然这与不合理的捕捞以及生态的破坏也有一点关系,但是影响不大)至于下笼,黄鳝总归要吃东西的,黄鳝笼里的饵料放在水里一放就是一个晚上,这么久的时间加上饵料的诱惑,黄鳝自然而然就会进来吃食,鸟为食亡的道理大家都明白。以上是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有什么建议欢迎来到黄鳝论坛一起交流。
对于黄鳝的抓捕技巧每个人的手法不一,装备也各有千秋。至于说哪一种好,估计谁也没有定论。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种本人经常使用的工具,渔猎之道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以下做的有不足之处还望大家指教。
这款笼子是本人根据这几年下笼经验精心设计,不断实验和改进而成的,目前已有上千的渔友正在使用,具体有以下几个优点:
笼子是由塑料瓶制作而成。有一定的耐压性以及隐蔽性(没有人会注意到一两个瓶子)
收、放笼子比较方便。放笼子时可以在家里把饵都准备好,然后放进笼子中,为下笼节省时间(适合职业下笼者) 笼子做法简单,成本低,性价比高。制作笼子的材料也比较容易获得。
大家有什么建议欢迎来我们黄鳝论坛一起交流。
我们要捕捉一个猎物就先从了解它的习性开始,黄鳝喜欢昼伏夜出,白天习惯躲起来到了晚上才出来觅食,而且极易喜欢去水草丛找食。稍微有点经验的下笼者都会根据它的这一习性把笼下在水草中。本人也是,偶尔也会下到石缝旁。很多人都追求饵料的配方,本人习惯用一扫光和迷魂阵一起拌蚯蚓,也有人直接用蚯蚓。这个根据个人喜好而定。
抓捕黄鳝和室外温度有直接的联系。黄鳝不像蛇一样,需要冬眠,只要温度合适,冬天都会出来活动,温度在10到15度这个范围就可以下笼。春天是黄鳝的繁殖期,这里我不建议大家去抓捕,不要去捕三春鱼。现在野生资源不多,加上繁殖期也有限,野生黄鳝越来越少。抓捕黄鳝的方法之前都有讲过,这里就不详细介绍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来黄鳝论坛一起交流。
上次说到每天下60个笼,这样几乎是全职渔猎了。每个月除了几天下大雨没有出去之外,几乎每天都外出下笼(15度以下除外)就这样一直做到了13年,这三年里虽然过很辛苦,但是很充实,也不用再看别人的脸色做事了。
然而下笼毕竟是枯燥的,而且也不是长久之计,更不会被人所认可。在大多数人看来,年轻人就该外出打工,人间冷暖,世态炎凉几乎都体会过。就是因为这些,我在心底一直告诫自己,我要变强,要有所作为。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把下黄鳝笼收获的黄鳝图片发到群里之后,引起了很多网友的关注,更有狩猎e族的创始人邀请我去他的论坛做渔猎板块的版主。后来人气好了,买笼子的朋友也多了,然后我就创建了一个淘宝店铺。
关于下黄鳝笼的技巧在这里就不多说了,前面的帖子都有详细的介绍。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又是两年,这两年里我做淘宝,做黄鳝笼,偶尔自己也下笼,养竹鼠,学做网站等等。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有所小成了。
第五篇:稻田养殖泥鳅技术
稻田高密度泥鳅养殖技术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通过施肥培养浮游生物饵料,沉积池底的残饵、粪渣也可作它的食料。人工饲养还可投喂商品饲料,如花生饼、米糠、麸皮、豆饼、蚕蛹粉、螺、蚯蚓、水丝蚓、鱼肉、家禽家畜内脏等。泥鳅个体小,重量轻,贪吃,过饱时易引起消化不良,影响正常呼吸造成胀死。
泥鳅是温水性鱼类,在稻田中呈土黄色,其生长水温为15-34度,最适生长水温为24-30度。当水温降到5-6度以下或高于35-36度时,它便潜入泥中10-30厘米泥层进行休眠。
稻田建设
稻田养殖泥鳅,要选择水源充足,水质良好,面积2-10亩的稻田,并在稻田四周用水泥或塑料板、薄膜、纱窗等(入泥30厘米)建设起80厘米高的防逃墙。沿田埂修一20厘米宽的台阶,离田埂顶15厘米。田的四周及中央挖一“田”字形水沟,沟宽、深为50厘米。进、排水管和溢水管各1处,管口均用细密铁丝网拦截,排水管平时用水泥封住。
鳅种放养
鳅鱼最好是来源于泥鳅原种场或从天然水域捕捞的,要求体质健壮无病无伤,年龄在2龄,雌性体重15-25g,雄性体重12g以上。2月下旬在稻田灌水前,每亩用生石灰75-100公斤均匀泼洒,进行清整消毒。亩施发酵过的猪粪1000公斤,进水经过滤入田,沟内水深30-40厘米,培肥水体,水的透明度为25厘米左右。秧苗返青后,亩放3-5克/尾规格的鳅苗2-2.5万尾,放养前用3%的食盐液浸泡10分钟,消毒后入田。
饲养管理
一、施肥
养殖过程中,为了保证浮游生物不断,必须及时、少量、均匀地追施有机肥。每隔10-15天施肥1次,每次每亩用肥150公斤。另外根据水色的具体情况,每次每亩施1.5公斤左右的尿素或2.5公斤碳酸氢氨,以保持水体呈黄绿色。
二、投饵
由于田中泥鳅的密度较高,应投喂人工饲料,如豆饼、蚕蛹粉、蝇蛆、蚯蚓、螺、蚌、屠宰场下脚料、米糠、豆渣、菜籽饼、麸皮等,以补充天然饵料的不足。7-8月是泥鳅生长的旺季,要求蚕蛹粉达15%、肉骨粉10%、豆饼25%的配比,日投饵2次,投饵率为10%。9-10月份以植物性饲料如麸皮、米糠等为主,一般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投喂量为泥鳅总重量的2%-4%。早春和秋末2%左右。具体根据泥鳅取食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每次投饵后,1-2小时内基本吃完为宜。
三、水位控制
水位控制极为重要。田面以上实际水位一般控制在5厘米以上。适时加入新水,一般每半个月加水1次,夏天高温季度应适当加深水位。
四、疾病防治
由于泥鳅适宜于水田养殖,在养殖过程中一般没有疾病发生。为防止赤皮病发生,每月用呋喃酮药饵10-20克,配50公斤饲料投喂2-3天,每月每亩用生石灰10-15公斤化浆后全池泼洒。水稻施农药时间一般在插秧前3-5天,或插秧后5-7天,对秧苗施药预防一次。
五、日常管理 日巡田2次,检查防逃设施,特别是雨天注意仔细检查漏洞。防止天敌入侵(如水蛇、鸭等),观察泥鳅的活动和摄食情况。严禁含有甲胺磷、毒杀酚、呋喃丹、五氯酚钠等剧毒农药的水流入。
捕捞方法
一是冲水捕捞,在靠近水口的地方,铺上网具,从进水口放水,因泥鳅有逗水特性,待一定时间后将网具提起捕获。此法适于水温20度左右,泥鳅爱活动时进行;二是饵料诱捕,把炒香的糠或麸皮放在竹笼内,将笼置于沟内诱鳅入笼;三是干田捕捉,慢慢放干田水,使泥鳅集中到沟土裸露处捕捉。
稻田泥鳅的捕捞新法
1、网捕法:在稻谷收割之前,先用三角网设置在稻田排水口,然后排放田水,泥鳅随水而下时被捕获。此法一次难以捕尽,可重新灌水,反复捕捉。
2、排干田水捕捉法:在深秋稻谷收割之后,把田中鱼沟、鱼溜疏通,将田水排干,使泥鳅随水流入沟、溜之中,先用抄网抄捕,然后用铁丝制成的网具连淤泥一并捞起,除掉淤泥,留下泥鳅。天气炎热时可在早晚进行。田中泥土内捕剩的部分泥鳅,长江以南地区可留在田中越冬,次年再养;长江以北地区要设法捕尽,可采用翻耕、用水翻挖或结合犁田进行捕捉。
3、香饵诱捕法:在稻谷收割前后均可进行。于晴天傍晚时将田水慢慢放干,待第二天傍晚时再将水缓缓注入坑溜中,使泥鳅集中到鱼坑(溜),然后将预先炒制好的香饵放入广口麻袋,沉入鱼坑(详见池塘捕捞中的食饵诱捕法)诱捕。此方法在5-7月期间以白天下袋较好,若在8月以后则应在傍晚下袋,第二天日出前取出效果较好。放袋前一天停食,可提高捕捞效果。如无麻袋,可用旧草席剪成长60厘米、宽30厘米,将炒香的米糠、蚕蛹粉与泥土混合做成面团放入草席内,中间放些树枝卷起,并将草席两端扎紧,使草席稍稍隆起。然后放置田中,上部稍露出水面,再铺放些杂草等,泥鳅会到草席内觅食。
4、笼捕法:是采用须笼或鳝笼捕捞(具体内容见工具捕捞法)。
5、药物驱捕法:通常使用的药物为茶粕(亦称茶枯、茶饼,是榨油后的残存物,存放时间不超过2年),每亩稻田用量5-6公斤。将药物烘烧3-5分钟后取出,趁热捣成粉末,再用清水浸泡透(手抓成团,松手散开),3-5小时后方可使用。
将稻田的水放浅至3厘米左右,然后在田的四角设置鱼巢(鱼巢用淤泥堆集而成,巢面堆成斜坡形,由低到高逐渐高出水面3-10厘米),鱼巢大小视泥鳅的多少而定,巢面一般为脚盆大小,面积0.5-1平方米。面积大的稻田中央也应设置鱼巢。
施药宜在傍晚进行。除鱼巢巢面不施药外,稻田各处须均匀地泼洒药液。施药后至捕捉前不能注水、排水,也不宜在田中走动。泥鳅一般会在茶粕的作用下纷纷钻进泥堆鱼巢。
施药后的第二天清晨,用田泥围一圈拦鱼巢,将鱼巢围圈中的水排干,即可挖巢捕捉泥鳅。达到商品规格的泥鳅可直接上市,未达到商品规格的小鳅继续留田养殖。若留田养殖需注入5厘米左右深的新水,有条件的可移至他处暂养,7天左右待田中药性消失后,再转入稻田中饲养。此法简便易行,捕捞速度快,成本低,效率高,且无污染(须控制用药量)。在水温10-25℃时,起捕率可达90%以上,并且可捕大留小,均衡上市。但操作时应注意以下事项。首先是用茶粕配制的药液要随配随用;其次是用量必须严格控制,施药一定要均匀地全田泼洒(鱼巢除外);此外鱼巢巢面必须高于水面,并且不能再有高出水面的草、泥堆物。此法捕鳅时间最好在收割水稻之后,且稻田中无集鱼坑、溜的;若稻田中有集鱼坑、溜,则可不在集鱼坑、溜中施药,并用木板将坑、溜围住,以防泥鳅进入。
怎样巧捕泥鳅
仲春后直到中秋,正是泥鳅摄食旺盛季节,可用捕捞家鱼苗、鱼种的池塘拉网,或专门编织起来的拉网扦捕池塘养殖泥鳅。作业时,先清除水中的障碍物,尤其是专门设置的食场木桩等,然后将鱼粉或炒米糠、麦麸等香味浓厚的饵料做成团状的硬性饵料,放入食场作为诱饵,等泥鳅上食场摄食时,下网快速扦捕泥鳅,起捕率较高。
袋捕
此法是根据泥鳅喜欢寻觅水草、树根等隐蔽物栖息、寻食的习性,用麻袋、聚乙烯布袋,内放破网片、树叶、水草等,并放入诱饵,放在水中诱泥鳅入内,定时提起袋子捕获泥鳅。此法多用在稻田内捕捉泥鳅。
选择晴朗天气,先将稻田中鱼溜、水沟中的水慢慢放完,待傍晚时再将水缓缓注回鱼溜、水沟,同时将捕鳅袋放入鱼溜中。袋内放些树叶、水草等,使其鼓起,并放入饵料。饵料由炒熟的米糠、麦麸、蚕蛹粉、鱼粉等与等量的泥土或腐殖土混合后做成粉团并晾干,也可用聚乙稀网布包裹饵料。作业时,把饵料包面团放入袋内,泥鳅到袋内觅食,就能捕捉到。这种方法宜在4~5月份作业,以白天为好。8月至入冬前捕,应在夜晚放袋,翌日清晨太阳尚未升起之前取出,效果较佳。如无麻袋,也可把草席剪成60厘米长、30厘米宽,将饵料团或包置于草席上,并把草席两端扎紧,中间轻轻围起,然后放入稻田中,上部稍露出水面,再捕放些杂草等物,泥鳅会到草席内摄食,同样也能捕到大量泥鳅。
药物驱捕
稻田养殖的泥鳅可用药物驱捕。药物一般使用茶枯,用量是每亩稻田5~6公斤。先将茶枯置柴火中烘烤3~5分钟后取出,趁热碾成粉末,再用水浸泡,浸泡3~5小时后即可使用。将稻田内水深降至3厘米左右,然后在稻田的四角设置由淤泥堆聚而成、巢面逐步倾斜并高于水面3~8厘米的鱼巢。鱼巢大小视泥鳅的多少而定,巢面宽30~50厘米。施药宜在傍晚进行,均匀地将药液泼洒在稻田里,但鱼巢面积不施药。施药后第二天早晨,将鱼巢内的水排完,即可捕捉泥鳅。排水口有鱼坑的稻田,可不用做鱼巢,直接于傍晚自进水口向排水口逐步均匀泼洒药液,在排水口鱼坑附近不施药,这样能将泥鳅驱赶到不施药的鱼坑内,第二天早晨用抄网在鱼坑中捕捞泥鳅。达到商品规格的泥鳅可上市出售,规格较小的泥鳅,可移到他处暂养,待稻田中的药效消失后(7天左右),再将泥鳅放回该稻田饲养。
此法需注意:
药物必须随用随配,浓度要严格控制,泼洒药物一定要均匀。鱼巢巢面应高于水面,其他地方不能再有高于水面的任何堆积物。
干塘捕捉
池塘排干水捕捉泥鳅,一般在泥鳅泥食量较少,而未钻泥过冬时的秋天进行。或者是用上述几种方法捕捞养殖泥鳅还有留余时,则只好干塘捕捉泥鳅。方法是先将池水排干,然后根据成鳅池的大小,在池底开挖几条宽40厘米、深25~30厘米的排水沟,在排水沟附近挖坑,使池底泥面无水,沟、坑内积水,泥鳅会聚集到沟坑内,即可用抄网捕捞。若池大未捕尽,可进水淹没池底几小时,然后慢慢放水至只剩沟坑内有水,继续用抄网捕捞。若池中还有泥鳅钻到泥中未捕到,则再进水淹没池底过夜,第二天太阳未出之前慢慢放水,再重得捕一次,可基本捕尽池中的池鳅。
稻田排干水捕捉泥鳅
一般在深秋水稻成熟或收割后进行。稻田内的水,可分两次缓慢排干。第一次排水让稻田表面露出,泥鳅则会游到鱼沟或鱼溜内栖息。第二次排水在第一次排水后1~2天进行,主要排放鱼沟、鱼溜中的水。当泥鳅集中在鱼溜、鱼沟时,先用抄网将其捕起,再用铁丝制成的抄网连泥一并捞起,挑出泥鳅放入容器,最后还可以用手配合翻泥捕尽稻田中的泥鳅。
泥鳅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
一、气泡病
1、主要症状:泥鳅浮于水面,肚皮鼓起似气泡,此病在鳅苗阶段最易发生。
2、防治方法:(1)加水前进行曝气,充分降解水中有机物;(2)加强日常管理,合理投饲,防止水质恶化;(3)发病时,立即加入新鲜的水,并用食盐溶液全池泼洒,用量为4kg/亩~6kg/亩;(4)发病后适当提高水体pH和透明度,具有很好的缓解作用。
二、白尾病
1、主要症状:初期鳅苗尾柄部位灰白,随后扩展至背鳍基部后面的全部体表,并由灰白色转为白色,鳅苗头朝下,尾朝上,垂直于水面挣扎,严重者尾鳍部分或全部烂掉,随即死亡。
2、防治方法:(1)将八黄散加入25倍重的0.3%氨水浸泡,连汁带渣全池泼洒,使水体浓度为3ppm;(2)将1千克干乌桕叶(合4千克鲜品)加入20倍重量的2%生石灰水中浸泡24小时,再煮10分钟后带渣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4ppm;(3)漂白粉(有效氯30%)溶于水,全池泼洒,使池水浓度为1ppm。待4小时后,再泼洒五倍子浸泡液(磨碎后开水浸泡)使池水浓度为3ppm,以促使病灶迅速愈合。
三、赤皮病
1、主要症状,体表充血发炎,可蔓延于全身,整个鳍或鳍基部充血,鳍端腐烂,常有缺失,鳍条间软组织多有肿胀,甚至脱落呈梳齿状,常继发感染水霉病。病鳅时常平游,浮于水面,动作呆滞、缓慢,反应迟钝。死亡率高达80%。
2、防治方法:鲜蟾酥10克,于凉水中搅拌均匀,全池泼洒,浓度为0.5ppm,每3天1次。
四、水霉病
1、主要症状:此病大多因鳅体受伤,霉菌孢子在伤口繁殖,并侵入机体组织,肉眼可以看到发病处簇生白色或灰色棉絮状物。病鳅行为迟缓,食欲减退,瘦弱致死。
2、防治方法:尽量避免鱼体受伤。(1)苗种下塘前用0.3ppm的灭毒净或3%的食盐溶液浸洗消毒;(2)用0.04%的小苏打和食盐(1∶1)配成的混合液全池泼洒。
五、烂鳍病
1、主要症状:背鳍附近表皮脱落,呈灰白色,严重时鳍条脱落,肌肉外露,停止摄食导致死亡。此病易在夏季流行。
2、防治方法:用0.2ppm的二溴海因全池泼洒,连续3天~4天。
六、打印病
1、主要症状:病灶浮肿、红色,呈椭圆形、圆形,患处主要在尾柄两侧,似打过印章,主要流行于7月~9月。
2、防治方法:(1)用1ppm的漂白粉全池泼洒;(2)用0.3ppm的溴氯海因全池泼洒。
七、车轮虫病
1、主要症状,车轮虫一般寄生于泥鳅的鳃和体表。泥鳅患病后摄食量减少,离群独游。严重时虫体密布,如不及时治疗,轻则影响生长,重则引起死亡。流行的季节为5月~8月。
2、防治方法:(1)放养前用生石灰彻底清塘消毒;(2)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两者的比例为5∶2)合剂全池泼洒,浓度0.7ppm。
八、三代虫病
1、主要症状:寄生在泥鳅体表和鳃,主要流行于5月~6月,对幼苗危害较大。
2、防治方法:采用浸泡法,小池子可全池浸泡,大池需将泥鳅集中于一角,采用高锰酸钾溶液浸洗,浓度为20ppm,浸洗时间15分钟~25分钟。
九、侧殖吸虫病
俗称的“闭口病”即是侧殖虫病,被感染泥鳅生长停滞,解剖后可见大量吸虫积于前肠部位,肠内无食。
防治方法:清塘,彻底消毒;消灭螺类及其它野杂鱼类。
6种泥鳅主要病害的防治
一、赤皮病
此病由于捕捞、运输过程中碰伤鳅体,或因水质恶化而引起细菌侵入,诱发此病。病鳅的鳍、腹部皮肤及肛门周围充血、溃烂,尾鳍、胸鳍发白溃烂尤为明显,危害较严重。防治方法
发现此病可按1立方米水体溶解20克呋喃奈斯水溶液,浸洗病鳅15分钟~20分钟;也可用占全池鳅鱼体重0.04%的呋喃奈斯拌饵投喂,连喂3天,疗效比较显著。
二、曲骨病
病鳅背骨弯曲,因孵化时水温异常及缺乏维生素所致。
防治方法
孵化时保持适温,防止水温急剧变化,投喂混合饲料。
三、水霉病
由于水温较低或冬季鳅体受伤,开春后易感染水霉病。病鳅身上长满白色棉絮状的水霉。
防治方法
发现此病,用2%~5%的食盐水浸洗病鳅5分钟~10分钟,也可用浓度为10毫克/升的福尔马林溶液浸洗15分钟~30分钟,即可治愈水霉病。
四、寄生虫病
泥鳅种苗阶段常见有车轮虫、三代虫等寄生虫,被寄生虫侵袭的鳅苗常常浮于水面,急促不安,或在水面打转。
防治方法
发病鱼池可按1立方米水体用0.5克硫酸铜和0.2克硫酸亚铁制成的合剂全池泼洒。
五、气泡病
鳅苗阶段,由于水中氧气或其他气体含量过多,易导致气泡病。病鳅肠中充气,腹部鼓起,浮于水面。
防治方法
发病重池,可用浓度为1克/升的食盐水全池泼洒,或加入新鲜水体。平时投饵要注意适量、多样化,并加强水质管理,可以预防此病的发生。
六、敌害生物
泥鳅的主要敌害生物有蛙类、水生昆虫、鸟类及凶猛肉食性鱼类。
防治方法
1.清除池边杂草,保持养殖环境卫生,严防蛙类侵入,发现蛙类应及时捕捉,蛙卵要及时捞除;
2.进水口要用筛绢网拦好,防止野杂鱼随进水时进入池中;
3.发现鸟类,及时驱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