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湖南异地高考对省内影响暂时不大
红网长沙9月7日讯(潇湘晨报记者 胡力丰 实习生 徐珊)从湖南省教育厅了解到,湖南会结合国家政策制定并出台方案,在年底前拿出方案。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6日透露,此前我省的做法是只要有身份证、取得湖南学籍、符合高考要求,可以在湖南报名参加高考。也就是说我省对高考报考主要参考的是户籍与学籍。由于湖南是我国的生源大省,学生素质高、成绩好、人数多,省内重点高校偏少,录取分数线很高,到湖南高考的外地学生非常少。近年来,我省参加高考人数逐年下降,2008年至2012年全省高考报名人数分别为:53.4万、50.8万、41.3万、37.8万、36.3万。“异地高考”开放,主要是北京、上海、广州等流入地,这些城市经济发达,外来务工人员多,子女高考问题突出。以湖南外出务工的主要目的地广东为例,如果异地高考破冰,湖南在粤务工人员子弟将可随地参加高考,而不必暑期跑到广东和父母团聚,秋季开学又回湖南读书。但是广东放开异地高考的压力也很大。广东有339万外来工子女在义务教育阶段读书,如果完全放开异地高考,高中阶段的有限学位无法满足大量的新增学生。在全国生源下降的背景下,广东今年高考还是增长到了69.2万考生,但只有近50万个招生计划,完全放开,对本地生源的冲击也很大。“如何在异地高考政策推进中规避高考移民,不让它成为特权阶层牟利的工具,需要全国一盘棋统筹考虑。”省教科院高教所一位专家表示。作者:胡力丰(本文来源:红网)红网长沙7月9日讯(潇湘晨报 记者 胡力丰 实习生 彭梅桂)16岁的朱龙,从小就是“留守儿童”,目前在娄底双峰二中读高一。他的爸爸已经在北京丰台区等地打工多年。这个暑假,朱龙又准备去北京看爸爸。朱龙也向爸爸提过,能否到北京去读书,但爸爸告诉他北京的学校很难进,而且在北京读书还不能在北京参加高考。类似朱龙这样的留守孩子,在湖南这样的劳务输出大省并不鲜见。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高教所研究员欧阳河认为,对于高考大省和外出务工大省湖南来说,“异地高考”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今年3月,得知山东破冰“异地高考”后,长沙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湖南,不管是哪个省份的,只要有身份证、取得湖南学籍、符合高考要求,就可以在湖南参加高考。但是,湖南的录取分数线比较高,到湖南高考的外地学生不是很多;而湖南本地的学生,因为受到“异地高考”的限制,只能在省域内进行激烈竞争。欧阳河介绍,今年我省新增了五所二本院校到一本批次招生,一本录取率也还只有11%左右。“异地高考”开放,主要针对北京、上海、广东等发达地区,这些城市经济发达,外来务工人员多,子女高考问题突出,而湖南的打工者很多是集中在北上广地区,异地高考破冰无疑有利于他们把他乡当故乡,安安心心工作。作者:胡力丰 彭梅桂(本文来源:红网)红网7月9日长沙讯(潇湘晨报 记者 胡力丰 实习生 彭梅桂)教育部6日透露,包括北京在内的全国各省、直辖市都要在年底前出台推进“异地高考”的计划和时间表。今年3月,湖南省教育厅厅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王柯敏也表示,我省异地高考方案有望年内出台。“在高考制度改革方面,国家将重点研究出台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升学政策,我们要结合湖南实际出台相应的实施办法。”王柯敏称,国家方案出台后,湖南会结合国家政策制定并出台方案。作者:胡力丰 彭梅桂(本文来源:红网)数百万外出子弟“异地高考”快了我省在外务工人员每年超500万,八成在北上广 外地考生到湖南高考不受限关注“异地高考”2月29日,山东率先推出新政:从2014年起,只要高中全在山东省就读,外省考生也可参加高考并参加录取。3月3日,教育部部长袁贵仁表示,高考改革方案将在10个月内出台,异地高考将在全国各地推进。3月4日,全国政协委员、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表示,各地要在年底前出台有关允许“异地高考”的时间表。对于高考大省和外出务工大省湖南来说,“异地高考”无疑是一个好消息。但是,“异地高考”如何落到实处?它将对湖南考生产生多大影响呢?3月5日,就此问题,记者连线多名在湘全国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以及湖南教育界人士。委员:“异地高考”应划分两类地区实行“异地高考”对于在外务工的农民工子女来说,是有利平方向的。但也会产生一些难以操作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致公党湖南省委副主委伍中信表示,“异地高考”要落到实处,要从入学模式、户籍制度、初高中
阶段教学大纲等通盘考虑,应纳入高考制度改革框架之内。伍中信建议,根据经济状况、教育发展程度和往年高考移民的情况,将我国省份和地区划分成A类和B类。同类地区“异地高考”不受户籍年限等任何限制同台竞争;A类地区到B类地区,按原有“高考移民”相关规定来作限制,B类地区到A类地区,不受户籍年限等任何限制。同一类地区中,教材、考试科目要全部统一。伍中信还建议,在同类地区中,“异地高考”不局限于一城一区,而是在一个“大区”(A类群)内,所有考生同台竞争。我省教育部门:外地考生到湖南高考不受限“湖南啥时开放异地高考?”记者电话联系了省教育考试院相关负责人。“教育部刚就此表态,等发文下来还需要一定的时间。”该负责人表示,非常欢迎“异地高考”。“十年前,就这么做了。”得知山东破冰“异地高考”后,长沙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据该负责人介绍,现在,不管是哪个省份的,只要有身份证、取得湖南学籍、符合高考要求,就可以在湖南参加高考。该负责人介绍,湖南是我国的生源大省,学生素质高、成绩好、人数多,省内重点高校偏少,录取分数线很高,到湖南高考的外地学生非常少。而湖南本地的学生,因为受到“异地高考”的限制,不得不在本省残酷竞争。“山东和湖南都是高考大省,不惧怕外地学生竞争。”该负责人表示,“异地高考”要开放,主要是北京、上海、广州等发达地区。“这些城市经济发达,外来务工人员多,子女高考问题突出。”而甘肃、青海等经济教育欠发达,更易吸收“高考移民”。湖南落点500万务工者8成在北上广15岁,对于许多城市孩子来说,还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年龄。可刘玉不一样,她不仅要学会自己洗衣服,做家务,还要帮奶奶插秧、放牛,开始承受生活的重压。去年6月,初中毕业的刘玉就离开了在广州工作的父母,被送回湖南隆回的老家读高中。虽然跟着父母在广州读书的这几年,她几乎年年都考第一,小学毕业后“择校”到广州市一所农民工子弟中学。进入中学后,刘玉很快就知道自己要回隆回参加中考。按照目前的政策,没有广东户籍的湘籍打工者子女,即使拥有广东高中三年学籍,也无法在广东参加高考。据湖南省人社厅劳动服务中心统计,我省在外务工人员每年有超过500万人,八成分布在北上广地区。热议“就地高考”如果从考生利益出发,肯定是在居住地参加高考更为公平合理,但难免有人会钻空子,还要看实际执行中怎么来规避这类问题。全国人大代表王幼薇不过换个角度来看,这实际上也为预防“高考移民”增加了难度。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只有加快教育均衡的步伐,才能从根本上完善异地高考政策的实施。网友刘楚汉(三湘都市报)作者:王文(本文来源:南方网)株洲日报2月6日讯(记者成建梅)教育部近日公布2012年年度工作要点,其中之一是制定发布高考改革方案等,自主招生、高校招生自主权的落实、异地高考、分省命题等社会关注的热点将有所涉及。2月4日,记者从市教育部门了解到,由于今年高考报名工作已经结束,新方案不会影响今年高考,即使“异地高考”方案出台,最快也得明年实施。希望能在株洲参加高考!14岁的张宇奇就读城区一所初中,他来自甘肃嘉峪关。“爸爸和妈妈在株洲做生意,我的童年时光都是在株洲度过,深深喜欢上了这里,”但令父母担忧的是,因为孩子户口不在湖南,“也许要回甘肃参加中考,然后就读家乡高中。”因为教材不同,父母一直担心回乡高考儿子会吃亏。再说,回家乡参加中考,然后再在当地的高中高考,因生意脱不了身的父母只能为张宇奇选择住校和委托亲戚照顾,为此他们感到“很纠结”。禁止异地高考,初衷是为了防止“高考移民”。市教育考试院负责人认为,实施异地高考极有可能是“有条件准入”,虽然政策尚未出台,但毕竟让众多“张宇奇”们看到了曙光。如果此项政策落实,这些学生将大大受益。我市高考加分人数每年减少新政将清理规范高考加分。市教育考试院负责人介绍,高考加分政策在不断调整和完善,最新的高考加分调整方案2011秋季新生开始执行,对部分高考加分项目进行调整,比如全国奥赛一等奖,不再保送进大学,并取消体育、艺术特长生可以降到二本线65%的录取政策等。市教育局高考科负责人杨金科介绍,近些年来,株洲享受政策性加分的考生每年在减少,2011年只有百余人,绝大多数考生高考都凭原始成绩,十分公平。希望打破“一考定终身”不少学生和教育工作者都支持把一些科目“一考
定终身”改为“一年多考”,他们认为,这样将大大提高高考的公平性,降低偶然性。朱红毕业于市四中,目前就读于湖南大学。他说:“首先实行分次测试和分段的评估成绩,有利于减少学生的压力和紧张感,让学生更加注重平时的学习。其次自选考试科目和难度有利于学生扬长避短,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选择自己所热爱和擅长的科目,也可以在同学中形成术业有专攻的学习风气。”市二中语文教师张坚固认为,与高考改革相对应的教材、教学方法也要进行改革。师资必须随改革的变动而调整,对广大中小学老师进行相应的培养和培训,才能使改革可以有效有力的进行。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吴刘光明认为,“一考”能否真破除关键要看实践,要加快建立多渠道升学和学习的“立交桥”,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多次选择机会。转自株洲日报作者:成建梅(本文来源:中青在线-中国青年报)据三湘都市报3月20日报道今年,由于我省是自主命题省份,考生想到外省借考,基本不现实。昨天,记者从教育部门了解到,根据最新公布的《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今年的高招政策与去年相比有几大变化,除新增两类人员不得报考外,还规定了借考的条件和“二级运动员”加分的最高上限。我省考生不便外省借考根据教育部今年对“异地借考”作出的新规定,要求在两地试卷相同的前提下,并满足其他相关条件方可申请借考。这一规定基本宣告我省考生不能到外省借考。因为我省是自主命题省份,自主命题肯定会导致试题不同,因此会给异地借考带来麻烦。2008年全国高考实施自主命题的省、区、市仍是16个,考生人数约占全国考生总数的2/3。“弄虚作假考生”不得报考往年,教育部门规定:具有高等学历教育资格的高等学校的在校生;高级中等教育学校非应届毕业的在校生;因触犯刑法已被有关部门采取强制措施或正在服刑者三类人员不得报名参加全国统考。今年在《200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工作规定》中,又增加了两类人员不得报考,分别为:在高级中等教育阶段非应届毕业年份以弄虚作假手段报名并违规参加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以下简称全国统考)的应届毕业生;在上一年度参加全国统考中利用通讯工具作弊、由他人代替考试或代替他人考试等被认定为考试作弊行为情节严重的考生。这也是国家首次在招生工作规定中明确将弄虚作假获取报名资格及作弊情节严重者纳入不得报考人员行列。“二级运动员”最多加20分今年,教育部门将进一步加大对高等院校招生简章的审核力度,在规定中明确要求各高校招生简章内容必须真实、准确、表述规范,经审核备案后方能向社会发布,且不得擅自更改,并明确规定:民办高等学校、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招生宣传(广告)中不得使用模糊或隐瞒办学类型、层次的简称。学校法定代表人应对学校招生章程及有关宣传材料的真实性负责。2009年经教育部审核后的各高校招生简章将于4月15日后在阳光高考平台()上集中发布,供考生查阅。同时规定,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国家二级运动员(含)以上称号,报考当年在省级招生委员会确定的测试项目范围内,经测试认定达到二级运动员(含)以上技术等级要求的应届高级中等教育学校毕业考生,由省级招生委员会决定,可在考生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适当增加分数投档,由学校审查决定是否录取,增加的分值不得超过20分。替人考试将受处罚在往年作弊将受到处罚的规定的基础上,今年更加细化,增加了“利用通讯工具进行考试作弊的;由他人代替考试或替他人考试;以及使用其他欺诈手段的”行为都将受到处罚。对违规考生应受到的处罚做出明确规定,并记入考生电子档案,对利用通讯工具作弊、由他人代替考试或代替他人考试等考试作弊行为情节严重的考生,取消其当年全国统考各科成绩,同时给予下一年度不得报名参加全国统考的处理;触犯法律的,依法追究法律责任。而对代替他人参加全国统考、在全国统考中组织作弊或使用通讯工具作弊的高等学校在校生,高等学校可以给予其开除学籍处分。今年,还对“高考移民”作出了专门规定,对指使、组织或参与组织“高考移民”活动,为考生伪造或违规办理户籍迁移、中学学籍档案的考试工作人员,将根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中的相应规定进行处理。(编辑 黄廉德)(本文来源:三湘都市报)
第二篇: 英国留学签证新增面试环节对通过率影响不大
2013年6月1日开始的英国留学面签新政已进行两个月了,但是据兆龙留学专家了解到,此新政对签证通过率影响不大。
根据英国官方公布的留学签证新政,目前所有英国学生签证申请者都要求增加面试环节,整个过程大概持续10分钟。据悉,该面试主要针对学生的赴英原因进行可信度调查。目前正值英国留学签证申请高峰期,很多学生对签证申请是否增加了难度等问题而担心。对此,兆龙留学业内人士表示,从目前情况看,该新政对签证通过率影响不大,但学生也应早做准备。“原来英国的学生签证申请采取的是积点计分制,主要根据学生提供的相关材料,不过从今年6月份以后,所有英国留学签证申请者都要接受新增的面试环节。”从已经接受过签证面试的同学的反馈来看,这次面试主要是对学生个人信息的可信度的调查,留学动机及个人能力的综合评估。从目前的情况看,还没有听说有因为面试不好而被拒签的学生。
不过,由于面试是申请留学签证的新环节,学生还必须提前熟悉、提早准备:“比如对自己提交的材料要有全面而清晰的了解,能够运用较为熟练的英语与面试官沟通”。兆龙资深英国留学专家表示,虽然新政不会影响签证审理时间,但仍建议学生提前申请:“申请学校和签证的材料必须真实可靠,平时在家可以多练习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留学意愿和对申请专业的描述。”
英国总领事馆文化教育处教育推广助理主任表示,该新措施是为了确保英国学生签证的申请者是真正要去英国读书的学生,而非“虚假”学生。何颖强调,这一措施对中国学生影响并不大:“一直以来,英国都欢迎来自世界各地包括中国的优秀学生赴英留学。2011年去英国大学读书的中国学生申请者比2009年上升了60%,2012年英国签发了57000个中国学生签证,比前一年增加9%。而且,因为高质量的学生申请不断上升,拒签率从2010年的14%下降到2011年的4%。从这么低的拒签率可以看到,赴英留学的中国学生质量很高”。
第三篇:户籍制度对高考公平性的影响
课题名称:户籍制度对高考公平性的影响 课题组人员:
调查时间:11月7日——12月9日 调查方式:网络问卷调查
调查内容、数据收集、分析与结论: 1.你现在就读的是高中还是大学
从填写问卷的人员构成可以看到,绝大多数受访者为大学生,这也使问卷更具有真实性,观点更鲜明
2.你的性别是 3.请问你是否初高中一直在户籍所在省读书?
4.你支持现行的高考户籍限制吗
从受访者对户籍高考制度的态度来看,我们可以看到绝大多数受访者对现行的制度持否定态度。 5.你支持的原因是
6.你不支持的原因是
反对者之所以反对,最大原因在于公平。 7.你认为如果外省户籍人员在本省考试对你的升学会不会造成威胁?
8.你认为高考户籍限制是不是一定程度上的地方保护?
看来,在是不是地方保护的问题上,大家达成了一致 9.你认为异地高考可能会有什么影响?
10.你觉得高考户籍限制和异地高考哪个更符合高考的公平原则
11.你认为哪些因素会影响高考公平?
高考户籍制度仅排到了第四,这说明配套制度的改革才是重点?
12.你是否因高考户籍限制而被迫回户籍所在省读书?
13.你认为异地高考制度实行可能会对你有什么影响?
即使我们要求改革,但仍然担心我们的利益问题,这可能也是京沪犹豫的原因吧。
14.你认为异地高考对当地学生是否公平?
15.你是否支持录取名额按人口比例分配(多少人则对应多少个名额,非固定名额
对于比例分配制度,受访者或支持或犹豫,反对的很少,这不能不是个触动。
Attention:
16、17题为问答题,答案在其他的两个excel里
16.问卷来源分析:有效问卷共69份,覆盖16个省份,1个国外。但在绝对人数上广东,河北居多,都是人口大省,也算不上现行高考户籍制度的受益者(对于高中生来说),而北京上海填写人数较少,使得问卷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但整体上仍代表着大多数大学生的观点。分析:1.本次对“高考户籍制度对公平性的影响”中,只调查了高中生和在校大学生,因此以学生的眼光来看待其制度。2.在受访者中,有60人是初高中一直在省内读书,有7人因户籍制度而返回本省。这说明有相当程度的人因户籍制度而影响生活,同时绝大多数人高考并未受影响
3.而对于现行的高考户籍制度,47人反对,13支持。反对者认为是对公平的践踏,而支持者则认为实行的话会给城市带来一系列的问题,并使教育资源紧张。双方大多认同该制度是一定程度上的地方保护。
4.但在异地高考可能带来的影响上,有47人认为会导致高考移民严重化,41认为会冲击当地的升学空间,43人认为自己省份的录取名额会被挤占,30人认为放开异地高考对本省考生不公平。这说明大学生对放开异地高考仍持怀疑态度。5.而在涉及到比例分配制度时(按各省人多少平等分配),只有5人提出了反对,支持的与犹豫的各32人。
结论:大学生们大多不支持现行的高考户籍制度,因为其利益并未得到充分保障,与京沪等教育资源丰富地区有较大差别。但他们也顾虑异地高考放开后,本省的利益不仅没有得到维护反而受损。因此,大家都将目光指向了第三条路:按人口比例分配录取名额的制度,根据16、17题答题结果,最大影响因素还是公平。反对的人很少,但迟疑的人也很多,因为新制度的细化和带来的未知影响仍然令人犯难。参考文献:《中国青年报》
第四篇:湖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
湖南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经济发展影响的研究
陈告
内容摘要:湖南省人多地少,劳动力资源丰富,将强大的人口压力变为人力资源是发展湖南农村经济的需要,实行农村劳动力转移,能够增加农民收入,推进城镇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关键词:农村劳动力;转移;经济发展;湖南
促进了湖南省农村经济的整体发展 1.1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经济增长影响定量分析
湖南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也是一个劳务输出大省,省委、省政府将发展劳务经济作为湖南经济的三大战略措施之一来抓农村劳动力转移工作,对湖南的经济发展、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作用。在此,本人用计量经济模型对湖南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作用进行定量的实证分析[1]。1.1.1 分析指标和有关数据的选择
选择湖南省各个时期的实际生产总值(不变价)为因变量,反映湖南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选择农业劳动力占农村劳动力的比重为自变量(预测变量),反映湖南农村劳动力从农业向非农业产业转移的水平。数据采用1978-2005年的时间序列数据,即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的经济状况(表1)。表1 1978-2005年湖南省有关统计数据
年份 生产总值GDP(当年价:亿元)实际生产总值
(1978年价: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当年价:元)农民实际纯收入(1987年价:元)农村中农业劳动力比重(%)1978 146.99 146.99 142.56 142.56 78.4 1979 178.01 160.37 177.12 175.91 77.4 1980 191.72 168.76 219.71 210.42 77.0 1981 206.68 177.87 241.71 228.81 77.0 1982 232.52 194.63 284.39 265.87 77.0 1983 257.43 212.56 315.67 292.25 75.8 1984 287.29 232.55 348.20 316.34 73.8 1985 349.95 260.48 395.26 341.29 71.4 1986 397.68 281.80 439.66 364.81 70.1 1987 469.44 307.97 1471.30 366.95 69.3 1988 584.07 333.25 515.35 348.99 68.4 1989 640.80 345.30 558.34 337.15 68.1 1990 744.44 359.12 664.23 327.03 67.9 1991 833.30 387.49 688.91 334.16 65.2 1992 986.98 430.56 739.42 341.72 63.5 1993 1259.55 484.81 851.87 348.48 62.7 1994 1666.54 536.26 1155.00 366.38 61.3 1995 2151.43 591.97 1425.16 385.48 59.8 1996 2584.98 663.56 1792.25 417.42 56.8 1997 2918.83 734.56 2037.06 454.62 56.1 1998 3118.09 797.03 2064.85 465.60 55.6 1999 3326.75 863.18 2147.18 491.26 56.3 2000 3691.88 940.8 2197.16 514.78 59.3 2001 3983.00 1025.47 2299.45 541.17 57.6 2002 4340.94 1117.79 2397.92 568.26 55.8 2003 4638.73 1225.10 2532.87 594.93 53.1 2004 5612.26 1372.10 2837.76 642.56 50.3 2005 6473.61 1403.12 3117.74 688.76 47.8 数据来源:《湖南统计年鉴》(2006)从1991-2005年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看,劳务收入增加额直接影响农民收入的增长(见表3)
从表中分析可以看到,劳务收入金额逐年增加,农民人平纯收入逐年增长,劳务收入增长幅度与农民人平纯收入增长幅度同样成正相关系。
表3 湖南省劳务收入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变动的贡献
******* 数据来源:历年来《湖南统计年鉴》、《湖南农村经济统计年鉴》 1.2.3 农村劳动力转移影响城乡居民收入差距
农村劳动力转移可以起到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作用[3]。但是,从近几年来看,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在不断地扩大,从湖南情况看,2003-2005年城乡居民收入比(农民收入为1)位次为:3.22、3.24、3.05。这里有着内在的原因:城镇居民收入水平是以加速度上升,而农村居民收入速度却趋于递减的上升,两者递增的幅度有很大的差别、导致收入水平差距逐年拉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缩小的作用,本人认为有两个意思,其一,从数额上起到相对缩小的作用。2005年湖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之比为3.05:1,这里面没有剔除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劳务收入,如果剔除劳务收入,差距之比就会扩大为5.03:1。其二,增加农村劳动力长期稳定转移的数量,通过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起到社会资源再分配的作用,变农民为市民,增加城镇人口,扩大城镇收入分享面,使城镇居民收入增长的绝对值减小;同时,如果劳动力从农业中转移一部分,必然会为农业生产提供相对更多的资源,农民收入会相对增加,以此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
1.3 农村劳动力外出收入转移对改善农村劳动力状况的影响。1.3.1 改善了家庭的福利水平
传统理论认为,农村劳动力外流,会造成农业减产,农村家庭收入降低,农户整体福利水平下降的现象[4]。但是,随着农业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农业科技的推广应用,可以替代出更多的劳动力从事非农产业。外流人员通过银行汇款或带回款,不仅能弥补劳动力流失的损失,而且能够增加家庭收入和家庭非转移人员的收入[5]。表
4、表5可以充分说明转移家庭及家庭成员收入明显高入非转移家庭及家庭成员收入,福利水平得以改善,即实现了帕累托改进[6]。1.3.2 提高了家庭的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消费水平或层次常用的标准是恩格尔系数。即:食品支出占整个消费支出的比重。本人于2006年6月对湖南省怀化市(系本省欠发达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在全市13个县(市、区)、39个乡镇中的3900户农户进行随机调查(见表6)就消费水平问题,得出以下结论:转移家庭年支出比非转移家庭多5200元,生存性消费比例少13.4个百分点,发展性消费多13.4个百分点[91]。因此可见转移性家庭生活质量比非转移性家庭要高。同时,可以说明农户家庭消费水平的提高,经济来源于农户家庭的转移收入或外出收入的支撑和贡献。
表4 转移劳动力与其他家庭成员收入的比较
Table 4 Transfer of labour and other members of the family income comparisons
收入 转移劳动力 其他家庭成员
外出收入转移前的人均收入(元/人)2907 602 人均收入(元)-980 465 外出收入转移后的人均收入(元/人)1927 1067 资料来源:蔡昉等,《劳动流动的政治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24-125。表5 转移与非转移家庭收入的比较
Table 5 Transfer and non-transfer of the family income comparison
收入 转移家庭 非转移家庭
家庭人均收入(元)(不包括转移劳动力)1068 698 ①农业收入(元)482 494 ②本地非农业收入(元)121 204 ③外出收入转移(元)465 - 资料来源:同表4 表6 怀化市农户家庭生存性消费和发展性消费情况调查表
Table 6 The questionnaire of survival of family farmer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onsumer spending in Huaihua City ******** 1.4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业发展的影响
劳动力作为一种生产要素,对农业生产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作用。对于传统农业来说,劳动力是农业生产的第一要素,劳动力缺少会造成农业减产、减收。但是,对于人多地少的湖南省来说,农业部门存在着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尽管他们的边际劳动力生产率可能不为零,但是由于他们的存在使得其他人处于不充分就业状态,因而这部分剩余劳动力的增加实际上不会增加农业产出。再加上,随着国家工业反哺农业、农业科技的发展,农业生产条件有了改善,新品种的推广应用,农业机械的使用,减少了劳动程度,节约了劳动力,会使大批农村劳动力从农业行业转移出来,留下来的部分劳动力能够充分就业,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对农业生产不会造成损失。在图1中转移说明,湖南省2000年至2005年从事第一产业劳动力从2065.92万人减少1951.9万人,年均减少率达到1.1%,而第一产业的国民生产总值由1251.89万元增加2056.24万元,年均增长12.85%。
图1 2000-2005年湖南省第一产业产值、从业人员数据
Fig.1 Hunan value of the primary industry and employing data between 2000 and 2005 ********* 数据来源:《湖南统计年鉴》(2006)1.5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1.5.1 对输入地经济发展的贡献。
湖南省900多万务工人员中有近500万在外省常年打工,如此庞大的劳动力队伍为输入地提供了大量的人力资源,促进了输入地的经济发展。有资料反映,外来劳动力创造的GDP分别相当于北京GDP总量的32.13%、上海的31.48%、广东的30.07%、江苏的10.56%、浙江的16.81%、福建的17.4%。也就是说,这些省、市社会财富的1/3-1/
6、最少的也在10%上是由外来民工创造的[8]。1.5.2 对输出地经济发展的作用 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对湖南人口大省来说,也是解决剩余农村劳动力就业的一条重要途径,劳务经济为湖南农村经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是充分肯定的[9]。
加快了湖南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步伐 2.1 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
经济结构调整的基础和前提是要素结构调整。土地和劳动力作为农村两种最基本、最重要的生产要素,如果不能实现有效的流动、配置,要素结构长期凝固化,将使要素结构不能适应农村现代化的要求。大量劳动力外出转移逐步改变人多地少的要素结构,(湖南农村人口人均耕地只有1.09亩,仅为全国人均水平的三分之二),必须促进土地流转机制的形成,能够使一部分土地流转到种养能手中形成规模化集约经营。同时,由于劳动力要素的减少,必然导致资本、技术等要素更多地进入农业,替代劳动力要素,从而提高农业生产率,增强农业竞争力,调整经济结构,推进农业现代化。
2.2 农村劳动力转移为二、三产业发展提供资金和人才支撑
外出劳动力带回的资金对农户家庭的经营生产有很大帮助,转移使更多的资金投入到农业内部经济结构的调整过程中去,发展多种经营,有足够的资金购买优良品种,农业机械及农药、化肥等生产物资,提高农业生产率,据调查,外出务工带回、寄回的资金有1/3用于生产发展。有1/3的资金投入到本地二、三产业中,用于扩大再生产。利用外出务工人员带回的资金、技术、信息从事农业开发,推动农业的现代化。不少人自己投资办企业当老板,成为当地脱贫致富带头人,出现了由外出务工的“民工潮”到“创业潮”巨大跨越。
农村劳动力转移推动城镇化建设的进程
城镇化的城乡要素融合最重要的是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和自由就业,核心是农业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可以说,没有农业劳动力的自由转移,就没有城镇化的发展过程和二、三产业向城镇的聚集过程。3.1 农民外出劳务集聚人口,加快了城镇化进程
农村人口转移到城市,是各国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共同规律。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1978年全国城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为17.92%,2005年达到43%,湖南省由1978年的11.5%提高到2006年的38.7%(见表7);城市人口增加除城市人口本身的自然增长外,主要来源于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
表7 湖南省农村劳动力转移与城镇人口关系表
Table 7 The relations of rural labor transfer and the urban population in Hunan ********** 数据来源:2000-2007年《湖南统计年鉴》、《湖南农村统计年鉴》
从上表中可以看到随着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数量增加,城市化率上升,城镇人口的增加,除城镇人口自然增长外,主要来源于农村劳动力进城定居,因为城镇人口的自然增加的幅度在现有我国计划生育政策的情况下,增加的幅度不可能很大,2005年湖南省人口出生率为11.9‰,死亡率为6.75‰,自然增长率为5.15‰。2000-2005年湖南城镇人口年均增长为4.6%。外出劳务者中,外出务工时间较长、技术素质好,有一定资金积累的那一部分,有了稳定的职业和收入来源,会在城市沉淀下来,购置房产,成为城市新居民;外出时间短,务工收入低的那一部分人,会考虑自己的经济承受能力,在小城镇安家立业。他们改变了以前那种离土不离乡、进厂不进城的传统做法,不仅实现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而且实现了人口空间转移,身份的转换,促进了城市化发展。3.2 农村劳动力转移为城镇建设提供了资本原始积累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特征与传统理论不完全相符合,并不是穷转移,――越贫穷,转移速度越快[10]。因为,现阶段我国劳动力要素市场不完善,农村劳动力实现转移的直接成本太高,只有那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家庭,才能实现劳动力转移,因此农民进城务工就随身携带了一定的资金,在城市消费,搞活了城市的消费市场,实际上将十分有限的农村资金转移到城市去了。同时,由于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同样存在着“二元结构”,农民进城的交通风险、医疗、养老等风险与成本几乎是由农民自己承担,因此,农村为城市提供了廉价、优质的劳动力,而把风险和养老成本留给了农村,这也是社会公共资本注入城镇的一种方式。
3.3 农民转移是扩大城镇内需的主导来源
湖南外出劳务及经商的劳动力构成城镇200多亿元的消费市场[11]。城镇转移获得比农村更高的工资收入,良好的居住环境、医疗水平较好和教学质量较高的条件,长期的城乡隔离是农民梦寐以求向往的地方,先期进城务工的农民在城里挖到了第一桶金,大部人计划用它作为在城里购房定居的打算。中国有句古话叫做: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农村人口进城免不了吃、住、穿、用及就医、小孩就学等开支,带动了城镇的消费市场。
农村劳动力通过转移提高了自身综合素质 4.1 提高了文化素质
对农民工不同文化程度的比较显示,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平均每月寄回带回现金越高,一年中平均在外时间会更长。以小学文化程度者为指标,初中文化程度的外出者寄回带回现金高9%,当年在外时间务工多2.3%;高中、中专、大专及以上的外出者寄回带回现金高25%-42%,当年在外时间多9%-17%。计划外出务工者,为了获得日后的高收入回报,在校学生期间就会往高学历发展,近年来,高校招生连年火爆,这是主要原因之一。农民工在进厂、进店务工期间也会注重自身的文化素质提高,随着先进技术的应用、国际化管理模式的推广,为了获得一个好的工作岗位及巩固现有工作的稳定性,劳动者有相当一部分人,特别是有一定文化基础的青年农民工通过自学、函授等方式接受更高一层次的学历教育。湖南省农村劳动力受教育年限由1990年的6.74年提高到2005年的8.6年。可以说,争取高收入的就业动机成为他们学习提高的动力。4.2 提高了技能素质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经历了“民工潮”到“民工荒”的过程,据有关资料统计,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有农村剩余劳动力约1.2-1.4亿人,湖南省还有1400万农村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出现“民工荒”并不是缺乏劳动力,而是随着产业的升级、企业现代化水平的提高,再加上,国家为了实行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将改革开放初期的粗放型企业、能耗高、环境污染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实行了关、停、转等措施,对体能型的产业工人数量减少,技能型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实际上是劳动力市场供需方面发展不平衡而导致的结果。2003年国家采取培训农民技工的措施,国务院出台了“2003-2010年农民工培训方案”,国家各部委组织实施了“阳光工程”、“雨露计划”、“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计划”等专项性的培训,其目的就是提高农民工的技能素质。4.3 提高了社会适应能力
农村劳动力实行产业转移,转移到城市、转移到社会大生产的企业,使他们融入到整个社会,由于受环境的影响,思想发生了变化、行为举止有了规范。在现代化管理的企业中劳动,通过生产流程的互相配合、生活环境的改变,严格的管理制度,会使农村的陋习殆尽;通过参加社会活动、组织学习、增强了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据调查,劳动力转移到城市较多的乡村,早婚、早育、多生、多育及违反社会治安现象明显减少;通过参与企业管理,增强了经济意识;随着身份的改变,由农村人变为城市人,通过参加社会活动,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参与社会、管理社会、参政议政的能力会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推进了新农村建设的进程 5.1 劳务收入为农村基础建设注入了资金
新农村建设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推进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拉动国民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是内需、外贸和投资,现在是投资和外贸的带动力越来越大,而内需严重不足,问题主要表现在农村市场的不断萎缩,农村市场萎缩的原因很简单,主要是农民收入上不去,另一个原因就是农村基础设施跟不上。启动农村市场,核心还是增加农民收入[13];2006年湖南省城乡收入比是3.05:1,收入决定消费,这是普遍的道理,据资料反映,2006年全省农村市场县以下商品零售额占30%多一点,70%的农民仅仅占有30%份额的市场,显然是不合理的。怎样启动消费,我看只有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有两条道路,第一是从农业内部增加农民收入,主要是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发展优质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农产品价格的提高,增加农业效益;第二是发展非农产业,向二、三产业发展,也就是实行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增加非农产业收入[102]。这两条道路都需要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基础设施跟不上去,增加农民收入是一句空话,只有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以后,农民才有条件消费,可以说,农民收入增加是启动农村市场的前提,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则是启动农村市场的条件。
2006年湖南省在新农村建设中,完成了1250公里通乡公路硬化、3400公里通村公路、1000公里通村公路硬化;解决了40万人农村安全饮水问题,196个省级病险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农网改造率由2005年的65%提高到90%以上;新建沼气池15万口,同时带动了农村“
三、五改”活动[14]。这些项目的实施资金多以“以奖代补,缺额配套”形式开展,可以说除国家、地方财政下拨项目资金外,一部分资金由农民自己承担,比如在乡村道路硬化工程中,农民需配套资金6-8万元/km,人均500-1000元不等,再加上其它基础设施建设配套,最多的可达到农民人平3000元[15]。据调查,农民承担这些配套经费的来源主要来自农民外出务工收入。
5.2 农村工业化促进了农村城市化发展
建设新农村实际上是农村“就地城市化”。就湖南而言,实行农村劳动转移的最终落脚点还是以本地(包括本省内)转移为主,湖南自然资源丰富、矿藏、水能资源、林木贮积量等资源量在全国处在前列,发展本地工业具有良好的自然条件。而这些资源广泛分布在农村,为发展农村工业创造了条件,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推进、农村基础设施不断改善,为兴办企业减少了投资成本,乡镇企业迎来了第二次创业的机遇。乡镇企业可以利用当地资源,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等劳动密集型的企业,根据“增长极”理论,中小企业的适当集中比分散办厂的扩张就业能力高出50%,乡镇企业的集中形成了农村工业小区,农村工业小区的建设推进了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同样也推进了农村城市化的进程。5.3 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农村建设的影响分析
农村劳动力转移为新农村建设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也产生了一些负面影响:
1、农民的主体作用没有发挥出来。一部分农民认为新农村建设是政府推行的,基础性建设均由政府包揽、或者坐等不动,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农民自身的主动性没有激发出来。
2、青壮年农民外出务工,新农村建设缺乏劳动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些项目国家只承担部分原材料供应,而投工投劳要靠农民自己,现农村缺工少劳已成一大问题。
3、保障措施滞后,引发新的社会矛盾。社会公益性的保障政策同样存在着“二元”体制,在农村留守老人的瞻养、小孩抚养等问题,是造成社会不和谐的因素。
基于以上问题的存在,应采取一些积极的措施,一是新农村建设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尊重农民意愿,将政策宣传到位,调动农民主动性和积极性。二是对现有农村制度进行改革,调整产业结构,一村一品,一乡一业,推行适度规模化经营。充分发挥外出务工人员的替代作用,吸引人力资本和货币资本投入到农村产业开发上来;同时,鼓励外出人员回乡创业、发展二、三产业,推进农村城镇化。三是进行制度创新,逐步推行城乡一体化的社会保障体制,建设和谐社会。
主要参考文献:
1.谭崇台.发展经济学概论[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3,80-94.2.邱运斌.湖南农村经济研究[M].长沙,湖南农调队调研文集,2003.5,9-18.3.吴鹏.劳务经济发展状况分析[J].中国农村信用合作,2003(6):20-21.4.赵莉红,罗学刚.农村社会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6.3,72-100.5.蔡昉.劳动力流动对市场发育、经济增长的影响[J].人口世界,2000(6):17-20.6.马捷,刘赪,五成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与农户职能分工[J].贵州社会科学,2006(2):33-35.7.陈告.怀化市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情况的调查与思考[J],湖南农业工学学报,2005(1):33-36.8.孙自铎.农民跨省务工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J].中国农村经济,2004(3): 28-33.9.张文.中部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济作用分析[J].中国人力资源开放,2005(2):56-60.10.阳俊友.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缓慢[J].中国国情国力,2004(5):18-19.11.王柯敏.农民增收问题研究[M].湖南科学出版社.2004.12.张文君.新农村建设的新视角:发展“农民工经济”[J].中国农学通报.2006(9): 536-538.13.李明贤.财政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问题研究[M].湖南省新农村建设论文集.2006.14.陈叔红:2006年湖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报告[M].长沙:湖地人民出版社,2006.5,333-346.15.湖南统计年鉴[M].2006.
第五篇:金融危机对湖南广告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金融危机对湖南广告业的影响及对策分析
有多大“危”,就有多少“机”。只要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吃透用足国家关于文化、创意等服务业政策,金融危机定会强化湖南广告业发展模式、推动“广告湘军”出现。正所谓金融危机之际就是湖南广告业雄起之时。(一)刻骨铭心的2008年走了,化“危”为“机”的2009年来了。湖南广告业伴随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长足进步,正呈现出健康向上的蓬勃生机,为我省实现富民强省又好又快战略发挥着积极推动作用。首先,广告业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正成为湖南省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截止2008年底,全省广告经营额近40亿元,广告从业人员近3万人。其次,广告业的发展,推进了我省品牌战略的实施。近几年来,湖南许多著名品牌企业充分利用广告这一商战利器,精心打造品牌形象,涌现了一批诸如“白沙”、“芙蓉王”、“三一”、“九芝堂”、“浏阳河”、“唐人神”、“隆平高科”、“千金药业”、“正虹”、“金健米业”、“远大”、“日出太子奶”等47件享誉世界的驰名品牌。这些驰名品牌不仅展示了湖南形象,而且作为湖南经济发展的支柱,为加快湖南现代化进程做出了重要贡献。再次,广告业的繁荣,推动了我省广播电视、新闻出版等事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进步。目前,“电视湘军”瞩目全国,“出版湘军”享有盛誉,已成为国家广播电视、出版业的两大知名品牌。最后,广告业的发展,还在解决人员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应该说,广告作为第三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知识密集、人才密集、技术密集的高智能性服务行业,不仅是传播经济信息的工具,开拓市场的手段,并且是社会宣传的一种形式,是促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的不可忽视的力量。广告已成为我省市场经济发展的晴雨表、精神文明建设的风向标、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的度量计。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注意到湖南广告业在发展中还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广告业还属于粗放型的增长,尚未达到追求质量和效益的集约型发展水平;而是产业结构不合理,广告经营单位数量多、平均规模小,地区差异大,广告经营单位核心竞争力不强,自身品牌建设意识和能力不高;三是广告从业人员数量较多,但中高端专业人才比较缺乏,针对广告从业人员的继续教育和职业教育普遍不足;四是虚假违法广告在部分媒体还不同程度存在,广告业竞争秩序有待规范,行业形象和社会公信力有待提高。
(二)据实力媒体预测分析,目前,全球广告市场正在急剧下滑中,消费者和企业信心受到了沉重打击,经济前景无法确定,因此,2009年全球广告支出将比2008年减少0.2%,北美和西欧广告市场跌幅分别为5.7%和1%①。据知名调查机构CTR调查显示,国际金融危机对国内广告市场的影响正逐渐显现,稀释着市场增长前景。北京中天星河经济信息咨询公司最近公布《中国户外广告发展现状2008》有关数据,表明2008年全国户外广告空置率:一季度18%,第四季度升高到24%。全国媒体1/4空置。2008年全国户外广告增长率:一月-3%至12月份是-11%;全年平均下跌8%。无独有偶。近几年来,湖南广告规模平稳扩大,营业额2006年30亿元,2007年35亿元,2008年近40亿元。湖南省广告营业额只是2008显现M型,春节前后冰灾、5月份地震、10月金融海啸,广告市场几乎陷于停顿。不仅如此,2009年1—2月,湖南省广告业经历“寒冬“。除湖南卫视、湖南经视、湖南日报社三家强势媒体影响甚微,长沙电视台政法频道广告营业额同比略下降外,各市州主流媒体广告营业额一般较去年同比下降30%不等。比如,2009年1月1日至2月23日,潇湘晨报广告经营额同比下滑28.71%,经营额过千万的支柱行业下滑尤为明显,其中房地产行业下滑56.93%,商业流通行业下滑40.89%,药品医疗保健品行业下滑14.55%,家电IT行业下滑43.30%,机动车行业下滑49.44%;同时,潇湘晨报社广告行业比重不同程度同比下降,其中房地产行业下滑7.05个百分点,商业流通行业下滑2.51个百分点家电IT行业下滑0.94个百分点,机动车行业下滑7.90个百分点。平面媒体如三湘都市报、长沙晚报、体坛周报、今日女报亦如潇湘晨报社,正经历着广告的寒冬腊月。湖南文萃报2009年1—2月同比下降20%,益阳日报2009年1月广告营业额比去年同期下降70%,令人触目惊心。又如湖南广播电台经济频道,于2008年年底一改2005—2007年连续三年大客户最后一个月完成品牌销售额在200万元以上的做法而仅进账50余万元,2009年1—2月广告营业额大幅度下滑。湖南电台交通频道2009年1—2月广告营业额同比也下降20%。益阳电视台2009年1—2月广告营业额同比下降50%以上。湖南最大的户外广告公司、中国广告公司百强之一的长沙达美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一改2001—2008年年均25%的增长率,预计2009年增长率为零。网络媒体如红网、湖南在线、星辰在线,尽管其社会监督的力度大过报纸、广播,其胆识与力度让电视媒体自愧不如,也难以回避着一场生死洗礼。广告市场受金融危机影响最大的行业有:房地产、金融、汽车、商业和服务业;广告业受到巨大冲击表现在:广告发布订单持续减少,媒体空置率持续增长,而运营费用中的固定成本不能降低,反而因媒体的空置时间长维护成本增加。金融危机严重影响着广告主的信心,广告主会考虑缩减广告投放;金融危机严重影响消费者信心,也压抑着消费者消费渴望
(三)危机四伏,令人痛心。面对金融危机,中国中小企业订单减少,出口受阻,资金周转困难,消费信心严重不足,整个广告业深受影响。咋办?金融危机激励着中国企业升级,也激励着中国广告业崛起振兴。广告人必须快速帮助企业建立自己的品牌和渠道,并树立中国品牌的国际声誉。以最优秀和具备卖点的新产品去开拓新市场,只要是优秀的产品,不管是内需还是外需都是有市场的,中国应该有千千万万个三一和中联重科,而这些品牌背后推手可能是广告人——广告和创意将帮助中国企业打造新的“中国品牌”走向国际市场、区域品牌走向全国品牌。消费品通过广告传播给消费者,这就是金融危机中的新机遇。品牌如同企业的“孩子”,它的成长壮大必须依靠广告,这也正是危机会激发潜在广告客户的广告意识的主要动因。正所谓有多大的“危”就会有多大的“机”。这是辨证的关系。当前实体经济放缓,服务业增长时机来临。这是世界性的“口红效应”和规律。只有顺势而为,湖南广告业才能登上文化创意产业高速列车;只有找准改革突破口,“电视湘军”、“出版湘军”、“动漫湘军”之后的“广告湘军”才能脱颖而出。首先,湖南广告业的发展要力争与消费态势、消费心理、消费政策协调,并进一步发挥强势媒体作用,利用广告发现消费需求,满足消费需求,从而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
湖南广告业发展研究的一个重大误区在于缺乏对广告业的发展深深根植于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生态环境之中的认识。一方面必须要深刻认识到与广告也息息相关的中国经济发展态势,不断适应中国消费周期的变化,另一方面更要在关注新的消费热点形成的基础上,确立广告业发展战略。湖南广告业要飞跃发展,就必须运用广告来调整居民消费支出投向,以达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促就业、强基础的目标。同时,要根据消费心理,进行广告运作,实行消费心理的健康化对策。这些对策应包括:一是利用新闻媒体创造一个良好的社会消费风气和舆论环境;二是使消费政策合理化、透明化,使人们了解和理解消费政策,从而形成稳定的大众心理预期;三是重视消费市场作用,正确引导健康向上的消费行为;四是强化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机制,打击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行为,创造一个和谐的、公平的消费环境。这样做就有利于形成一个健康的社会消费心理机制,提振消费信心、营造消费环境。而这些往往都要借助广告来传播实现。因此,广告业完全可以大有作为,湖南尤其是长沙是一个典型消费城市,这样的广告市场一定会更加繁荣发展!第二,对于湖南媒体而言,如何立足于区域、做好区域这块牌子,令人关注。湖南媒体要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和企业品牌的建设,通过对品牌资产积累、销售渠道拓展和品牌周期延续来推动企业的市场营销,从而成为企业品牌资产的“倍增器”、渠道合作伙伴信心的“指示器”、品牌输出的“加速器”、品牌生命周期的“优化器”。其实,经济衰退时期做广告对于广告主是有利的,那些在经济衰退时期维持广告开支的广告主有可能成为大赢家。据美国McGran_Hill公司的一项研究表明,在1981—1982年美国经济衰退时期,坚持做广告的公司都取得了更高的销售增长②为此,务必研究并发现一些有希望的产业予以积极扶持,而不仅仅紧盯那些品牌广告,积极“开源”拓宽市场才是关键。湖南媒体要与湖南品牌、湖南经济共同成长,务必创新工作机制,以推动中国尤其是湖南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神圣使命,去发现消费市场需求,并以满足消费市场需求、刺激市场需求创造市场需求。
湖南电台交通频道2009年春节前后与长沙友阿集团共同打造“平安加油,我最牛”活动,消费者满意、友阿集团高兴、交通频道丰收,真正实现了双赢。与品牌共同成长、与消费者同心相连,这是主流媒体发展、广告业跨越的关键。各市州媒体更是应该深化改革,以区域主流媒体为定位,更好地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进步,发展区域广告市场(同时可避免长沙广告市场“一枝独放”现象长期存在),为整个湖南广告市场贡献更大的份额。
其次,湖南省广告业的发展要根据国家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转变观念,落实相关支持和鼓励发展文化、策划、创意产业的政策措施,推动“广告湘军”形成。
第一,要转变观念,将发展包含广告业在内的文化、策划、创意服务业纳入地方政府考核范围。中国进入工业化中期,服务业已经成为短板。而工业要升级,需要发展文化、策划、创意与服务业,发展服务业本身亦能带动就业、创造税收(不只是工业能带动就业和税收)。因此,要将发展文化、策划、创意与服务业纳入地方政府考核,包括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条件、加大财政支持力度、扩大税收优惠政策,以及实行有利于文化、创意、策划与服务业发展的土地管理政策和促进其从业人员的社会保障政策,并实现与一般工业用电价格基本同价。第二,要求延长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两个规定的通知的期限至2018年并扩大至全省范围,且将相关政策吃透用够。比如,“试点地区可安排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并制定相应使用和管理办法,采取贴息、补助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发展”;“对试点报业、出版、发行、广播、电视、电影等文化集团,符合规定的可给与合并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优惠政策”;“文化企业纳税确有困难的,可申请减免经营用地和房产的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原事业编制内的职工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中由财政负担部分,转制后继续由财政部门在预算中拨付,主要用于解决转制前已经离退休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对转制企业免征企业所得税”。这样,通过落实上述政策来积极培育、扶持传媒企业做强做大,并依托媒介建立强有力的广告行业维护标准,从而强化湖南广告产业发展模式。
第三,坚决执行国务院《关于支持文化事业发展若干经济政策的通知》(国发【2000】41号)和《湖南省十一·五文化产业发展纲要》(湘办发【2007】16号)及省地税局等《关于征收文化事业建设费有关具体问题的通知》(湘地税发【1997】047号)等相关政策,对广告行业中非广播电台、电视台和报纸、刊物等广告媒介以及户外广告经营单位,免缴文化事业建设费。同时,我们建议湖南省像北京市一样,颁布《湖南省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对单位和个人在湖南省从事文化创意产业转让、技术咨询和技术服务所取得的技术性服务收入,暂免征收所得税;对按税法有关规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广告服务企业,实行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长沙市雨花区政府在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方面力度大,值得借鉴。这样,鼓励和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策划、创意类专业公司发展,打造“广告湘军”的核心竞争力。
只有这样,湖南广告企业才能在做好服务品牌工作的同时高度重视自身的品牌建设;只有这样,“广告湘军”才能脱颖而出。
再次,湖南广告业的发展要进一步建立起广告行业与政府相关部门的长效政企沟通机制,保护广告经营单位合法权益。
第一,各级工商部门要积极协同各级宣传部门、各级发改委等部门要建立相应工作协调制度,指导和协调广告业发展和改革中遇到的问题,组织落实产业政策、行业规划提出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加强宏观调控和引导,推动广告业又好又快发展。各级广告协会要积极拓展职能,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协助政府部门贯彻产业政策、落实行业规划、完善行业管理。
第二,广告创意产业群在基地建设上要借助有关省市区设立的创意产业园区平台;在策划制作上充分利用最好创意技术;在业务发展上要围绕广告价值链核心企业展开;在地理布局上,要与国家制造产业群分布、创意产业群分布基本一致,既连成一线,又各具特色,形成广告创意产业走廊。在这方面,益阳会友广告有限公司牵头,向益阳市委市政府提出设立“益阳城市形象工程”暨“益阳名优产品广告走廊”建议,极大地引起益阳市各界人士高度关注,取得了“依托大路段,树起大品牌,广告造势,城市添色,百姓赞同”的极佳效果。
第三,要像保护知识产权一样保护广告经营单位合法权益。一方面,对策划、创意类广告公司参加比稿要实行版权保护,加强对广告原创作品的版权保护和广告创新技术的专利保护,加大对侵犯广告业知识产权行为的打击力度。另一方面,要吸收广告行业协会及相关专家参加科学规划户外广告的发布空间和设置相应行业规范。户外广告设置和内容一经广告行业的初审和政府主管部门核准,其合法权益应受到法律保护,不得擅自破坏和拆除,在有效期内,政府部门、单位和个人需要征用和拆除时,应予以适当补偿。在这方面,2008年底长沙市机场高速路上广告牌被强行拆除事件发人深思,妥善处置才是上策。
总之,只要正视现实,面向未来,湖南广告人定会化“危”为“机”,湖南广告业的明天必定灿烂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