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转变观念 创新形式 积极推进理论大众化
转变观念 创新形式 积极探索理论宣讲的新路径
理论宣讲是党的理论武装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播党的创新理论成果的有效途径,也是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大众化的重要手段。新形势下,如何推进理论大众化、让党的创新理论更好地服务群众,并转化为推动实践、促进发展的巨大物质力量,是理论宣讲工作面临的重要课题。
一、基本情况
1、举办讲堂、讲坛宣讲。为贯彻党的理论政策、大政方针,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市、县及部门单位从实际出发,精心谋划,用心组织,举办特色鲜明的“讲堂”、“讲坛”。市本级有“大视野讲堂”、“圣地讲坛”、“ 移动大讲堂”和“交通大讲堂”等,子长设立“瓦窑堡大讲堂”、宜川举办“丹山讲坛”、甘泉开设“科学发展大讲堂”、志丹有“志丹大讲堂”等,全市十二个县均有各自的讲堂、讲坛。讲堂、讲坛主要以“请进来”的形式,分两个模块进行。一是高层讲堂。主要邀请国家和省级部门领导、大学和研究机构的专家(如中央党校党史教研部陈述教授,省委党校副校长郑志飚,省人大法工委副主任、省政府法制办副主任郑仲等)进行讲授,与党委中心组学习相结合,重点是对各级党委中心组成员、部门单位的党员领导干部进行培训,把理论宣讲 与提高干部素质和研究促进当地发展结合起来,直接为党员领导干部决策提供“智库”服务。二是名家讲堂。向广大干部群众进行先进文化传播和知识普及为重点,邀请知名的、演讲技巧较高的专家、学者(郎咸平、李肇星、洪昭光等)进行演讲。名家们以生动、鲜活、精彩、通俗的语言,解读时事热点、讲解经济规律,传授健康知识、传播大众文化。广大干部群众通过直接聆听专家的演讲,增长见识、开拓视野、解放思想,汲取人生智慧、享受文化熏陶。这样的宣讲,品牌效益高,社会影响大,被喻为家门口的“百家讲坛”。讲堂、讲坛已逐渐形成一种集宣传、培训、学习、教育于一体的模式,成为理论政策宣讲的主阵地,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平台,干部职工培训的重要课堂。今年,全市举办各级各类“讲堂、讲坛”宣讲45期,这已成为我市理论宣讲的一个鲜明特点。
2、理论教育工作者专题宣讲。我市主要有延安大学、延安职业技术学院两所院校,干部培训教育的主阵地党校以及专业宣讲机构理论讲师团。这些单位,聚集了全市85%以上的理论教育工作者,他们专业性较强、理论功底较深,县区、部门单位经常在形势政策节点、党的大政方针、党的创新理论等方面,邀请他们宣讲。理论工作者们根据主办方的要求、听众的需求,以需定讲,分类施教,采用分众化、个性化、实用性的宣讲,推出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宣讲作品,努力满足听众多层次、多方面、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要。据粗略统计,今年,以十七届四中、五中全会精 神,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创先争优,廉政建设,延安精神为主要内容,市级宣讲人员到县区、部门单位进行宣讲约140场次,听众达21800人次,承担了全市近90%以上的“按需宣讲”。市延安精神研究会办公室主任郝凤年教授,应邀到空军某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就延安整风、延安十三年革命史等内容,为军队、中直机关的高级干部宣讲。
3、组织宣讲团宣讲。每当中、省的大政方针、重要政策出台时,为了让党的声音迅速传到千家万户,使党的重大决策家喻户晓,我们迅速抽调宣讲人员,组成宣讲团,深入到田间地头、村居院落,“面对面”和“零距离”,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党的方针、政策解读送到基层、送给群众。中央“一号文件”、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科学发展观、胡锦涛总书记在安塞县的重要讲话精神等宣讲,就是由市、县分别组织了近万人的宣讲团,深入到县、乡、村进行宣讲。这种宣讲形式声势大、影响广,聚集效应显著。甘泉县今年搞了“大宣讲”,组织宣讲小分队深入全县117个行政村、12个小区宣讲,受众达11780人次。
4、灵活多样的即时宣讲。我市常态化的宣讲,体现了受众群体不同、主讲人不同、目标定位不同的分众化特点。依托丰富的红色资源,在旅游景点,延安职业技术学院附属小学的少先队员组成“小小宣讲团”,对来延参观旅游的游客进行延安精神宣讲;关工委组织了由老红军、老模范、老干部、老教师、老党员等老同志组成的“五老”宣讲团。这 些老同志结合自身经历,通过讲故事、话成就、谈感受,对未成年人进行生动鲜活、寓教于乐的革命传统教育;纪检部门举办电视知识问答宣传《廉政准则》;工商系统创办“红盾网校”对法律法规和工商文化宣讲;曲艺馆组织文艺宣传队,通过文艺形式宣传党的政策,寓理论宣讲于文艺演出之中;子长县每年开展“书记讲党课”竞赛活动,基层党委(总支)书记结合工作实际,每年深入所属行业或单位亲自讲授党课不少于2次。即时宣讲,灵活机动,便于组织,延伸了理论教育的触角。今年,全市举办各类理论宣讲共计2000多场次,受教育人数达226800多人次。
二、存在问题
1、对宣讲工作认识不足、重视不够。一是因为理论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作用不是立竿见影、吹糠见米,一些党员领导干部对理论武装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认为理论宣讲解决不了实际问题,只重视抓具体工作,对理论宣讲在理论武装工作中发挥的引导群众、凝聚人心、指导实践的重要作用认识不足,所以对理论宣讲工作重视不够。二是与当前目标考核体系和干部考核体系中的衡量标准有关。学风没有作为衡量干部素质的重要标准,理论学习优劣也非评先评优、职级晋升、选拔使用的重要内容,没有真正建立起正确的理论教育的导向机制,因而在一些党员干部中,对理论宣讲工作重视不够。
2、宣讲队伍结构单
一、人才短缺。讲师团、党校等单位的理论教育工作者,他们应该是理论宣讲的主体,但由于 种种原因,队伍缺乏培养与锻炼,工作水平参差不齐,市级宣讲工作现状是“一枝独秀”而非“百花齐放”。县区一级或者机构不全、亦或有机构没人才。对“土秀才”、“百姓名嘴”等挖掘培养不够,科班出身的原本不多。凡此种种,导致宣讲人员对新理论、新思想、新观点的认识不够深刻,能独当一面的宣讲人员更少,难以承担起引导教育群众的重任。其他兼职的、被抽调来完成宣讲任务的宣讲员,工作千头万绪,难以静下心来联系实际进行理论思考,再加上必要的学习、培训、服务没有及时跟进,他们整体的理论素质有待提升、宣讲水平有待提高。村一级的宣讲人员少之又少。
3、宣讲内容“上面出题”多、“下面需求”的少。宣讲内容总体上针对干部多,针对群众少;针对城市多,针对农村少;针对机关部门多、针对街道社区少;针对全局的多,针对当地的少;针对方针政策的多,针对社会发展中热点难点焦点问题的少,大都停留在照本宣科层面上,且大多集中在传达精神的层面,比较适合机关干部学习。真正经过实践,适合农民、居民口味,通俗易懂的不多。
4、宣讲方法简单枯燥、手段陈旧。宣讲工作大多还采用讲座、说理等说教形式。座谈、讨论、辩论等互动、共鸣的形式少。受主客观条件制约,广播电视、报纸、电化、多媒体、网络等先进的宣讲手段没有广泛、充分运用。
5、宣讲范围以偏盖全、余有盲区。侧重于在县区机关、部门单位宣讲,对乡镇、村、企业的宣讲比较少,深入城市社区、面对居民、市民宣讲几乎空白。社区与农村,群众集 中、事情具体,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实用技术、文明礼仪、维权知识正是他们所急需知晓、了解、学习的。社会的不稳定因素,往往都是因为不了解政策、不明真相引发的。一些急需进行理论宣讲的层面、群体,却没有覆盖到,形成了盲区。以上种种,使理论宣讲没有发挥出揭示规律、明示方向、解疑答惑、廓清迷雾、指导实践的价值作用。理论赢得人心,走进群众、服务群众的大众化任务还很艰巨。
三、对策建议
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指出,“对基层来说,理论武装工作最重要的就是做好理论的宣传、阐释和解读,就是做好大众化的工作”。关注大众需求,回应大众关切,多深入群众之中开展面对面的宣讲,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和喜闻乐见的形式进行宣讲,析事明理、解疑释惑,不仅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更好地走进人民大众,而且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重要任务。
1、精心选题,体现宣讲工作的时代性和实践性 理论宣讲要精心选好宣讲主题,由过去的“命题”向“选题”转变,突出宣讲重点,体现鲜明的时代性。宣讲前要做充分准备,必须结合实际,紧紧围绕三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选题。一是紧紧围绕十七大以来我们党所提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包括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城乡发展等内容,对它们的理论基础、实践来源、深刻内容、基本要求、重要意义等专题要进行系统阐述。二是紧密联系干部群众普 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以及存在的思想疑虑、理论困惑等,如腐败现象屡禁不止,反腐败是不是越反越严重了?如何看待和解决收入差距问题,收入差距不断拉大会不会影响到政权的稳定?为何房价居高不下、如何解决就业、就医、上学难等问题进行选题。三是紧密结合当前经济领域影响改革与发展的矛盾问题,比如如何解决经济发展带来环境的破坏、如何消除影响制约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如何治理发展软环境的难点等问题进行选题,把辩证的、发展的观点讲清楚,拉近理论与实际的距离,把理论性、政治性、实践性有机地统一起来,把党性与人民性有机地统一起来,帮助干部群众消除思想上的疑虑,走出认识上的误区,振奋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力量,积极投身到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伟大实践中来。
2、坚持“三贴近”,加强宣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如何把复杂高深的理论变得通俗易懂,更能打动群众、融入群众,关键在于深入贯彻“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原则。一是在基础条件好、自身有需求的部门单位、学校、企业和乡镇分层次建立“理论宣讲联系点”、“理论学习示范点”等。点上提供场所,组织听众,并负责收集群众需求,决定宣讲内容、选题,市县区根据联系点的要求,确定宣讲人,并根据受众与选题指导备课,还要经常组织宣讲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地深入到联系点走访,倾听群众的意见建议,及时拾疑补缺,进一步增强干部群众对党的创新理论以及方针政策的了解。二是要采取走访座谈、讨论、征询意见、问卷等方式,与干部群众相互沟通,充分了解农村、社区的具体情况,了解那些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民生问题、容易引起情绪波动和思想困惑的问题,增进对基层干部群众的感情,听取基层对理论宣讲的意见建议,了解他们的理论需求。三是开展理论宣讲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进企业、进农民工群体的“五进”活动,积极对基层干部群众特别是农民、居民、农民工进行理论宣讲,把党的科学理论、惠民政策和与他们切身利益相关的维权知识、实用技术、生态文明、环境保护等知识宣传普及到群众中去。把复杂的问题讲简单,把简单的现象讲深入,把群众熟悉的内容讲出新意,把群众关心的问题讲明白,让理论宣讲真正在基层干部群众中起到思想上解惑、政策上解渴、心理上解压的作用。
3、创新形式,增强宣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要使理论宣讲具有较强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就必须不断创新宣讲形式,以生动鲜活的宣讲方法,确保听众愿意听、听得懂、记得住。一是将“说教式”变为“共鸣式”。理论宣讲要与时俱进、转变思路,科学划分受众,分层分众进行宣讲。根据不同听众、不同需求,组织内容、设计宣讲方案。宣讲中,改变“一人讲、大家听、满堂灌”的“说教”方式,善于运用群众语言,与听众互动交流,用通俗的语言阐述深刻的道理,使宣讲形象鲜活、入情入理,与听众产生“共鸣”。二是建立多元化宣讲人才队伍。整合、借助、综合多种宣讲资源,联合党校、大中专院校、精神文明办、老干局、关工委等单位,吸纳政治素质好、理论水平高、表 达能力强的党政领导干部、理论教育工作者、基层宣讲骨干、优秀企业家、英雄模范人物等,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市、县区、乡(街道)三级宣讲队伍,形成全覆盖的宣讲网络。专家宣讲与“百姓宣讲”相结合、“理论大餐”宣讲与“百姓快餐”宣讲相结合,形成推进党的创新理论的合力。三是宣身边人、讲身边事。充分调查研究,熟悉身边的情况,掌握本地一手资料,以身边人讲身边事,用普通人生动鲜活的事例作例证,运用到宣讲内容中去,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中讲清道理,在情与理的交融中达成共识,使理论宣讲真正融入到干部群众的学习工作和生产生活之中,实现理论宣讲润物无声、潜移默化的功效。四是宣讲手段多样化。借助科技、文化下基层,把党的创新理论融入当地小戏、曲艺、小品和歌曲当中进行宣传;依托理论宣讲示范点、文化广场、宣传长廊、板报、编印小册子等平台广泛宣传党的创新理论;利用报纸、广播、电视、远程教育、互联网等传播媒介进行党的创新理论的传播普及,努力占领网络舆论阵地。以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宣讲形式,增强理论宣讲的吸引力、感召力、凝聚力。
4、夯实功底,提高宣讲工作的理论性和技巧性 提高理论宣讲水平,关键要有一支过硬的宣讲队伍。一是加强学习。特别要对党的创新理论要真学、深学、学懂、学透,做到全面、准确、深刻理解和深入领会;同时还要注重改善知识结构,对经济、文化、法律、科技、管理等方面的知识,尤其是市场经济知识和相关专业知识要加强学习,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二是注重实践。在实践中发现问题,总结经验,进行理性思考,研究对策,探寻规律,做到厚积薄发,深入浅出、触类旁通地向群众进行宣讲。三是重视培训。制定对理论骨干和宣讲人员培训计划,每年对党的政策方针、创新理论、宣讲技巧等进行常规培训。还可以走出延安,积极学习、考察和借鉴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和优秀成果,开阔视野,开拓思路。组织大型的、重要的宣讲活动前,为保证宣讲效果,一定要集中培训。让宣讲人员先学一步、学深一步,提高宣讲队伍的整体宣讲水平。
5、健全机制,确保宣讲工作的推动力和长效性
一是建立责任制度。实行理论宣讲工作党委主要领导负责制,要求各单位“一把手”带头开展理论宣讲,并把此作为一项长效制度坚持下来,自上而下形成良性互动的宣讲氛围。分管领导负责具体计划实施,实行理论宣讲目标责任制,对每一次宣讲任务都要进行细化和分解,落实到人,明确要求。二是完善各项机制。建立理论宣讲经费保障机制,保障宣讲工作必需的学习资料、电脑、幻灯机、投影仪等设备配置;建立理论宣讲激励机制,评选优秀宣讲员,每年评选一批优秀宣讲员,对宣讲场次多、群众反映好的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增强优秀宣讲员的荣誉感,激发他们的工作热情,积极主动参与到理论宣讲工作中来。对宣讲工作搞得好、群众反映好的单位也给予表彰奖励,促使全社会形成重视理论学习、积极参与理论宣讲的氛围和导向,多方面、全方位推动理论宣讲工作,培养深化理论宣传普及工作的持续推动 力。三是健全考核机制。建立和完善理论宣传考核机制,把基层理论宣讲工作纳入党委工作目标考评体系。精心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方法,科学合理地设置、量化各项指标,切实加强党对理论武装工作的领导,促进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进一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加思想保证。
第二篇:积极推进党务公开 创新民主监督形式
积极推进党务公开
创新民主监督形式
中共仙桃市委
加强农村基层民主监督和管理是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一项重要任务。近年来,我们把党务公开作为加强民主监督的一种创新形式,积极扩大公开范围,拓宽公开渠道,提升公开实效,寓监督于公开之中,有力地推动了农村基层民主监督和管理,农村党务、政务、村务公开得到同步发展,基层干部权力行使得到有效监管,农村社会保持和谐稳定,经济得到协调发展。
一、健全公开体系,着力推进党务公开规范化建设 党务公开是一项探索性工作,目前处于试点阶段。仙桃是中央纪委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联系点、党务公开试点市,我们本着先试先干、先行一步,把党务公开纳入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内容,纳入党委重要工作日程,着力加强“三个体系”建设,不断完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进党务公开的规范化建设。
1、建立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市委于2007年3月专门成立了农村基层党务公开工作指导小组,市纪委、市委组织部等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指导小组主要负责党务公开的政策研究与制定、业务指导、部门协调等工作。各镇办成立了党务公开领导小组,党委书记负总责、纪检部门具体抓、有关部门共同配合。各级党委(组)都把党务公开作为直接抓的重要工作,做到凡党务公开
— 1 — 的有关政策都以党委文件下发,凡党务公开的重大活动都由党委部署安排,凡党务公开的检查督办都由党委牵头组织,确保党务公开能落到实处。各村指定一名党支部委员兼任纪检委员,具体负责党务公开工作。为加强监督,各村通过村民大会民主选举3—5人作为党风廉政监督员,并规定党风廉政监督员的监督职能和工作权利,对重大村务活动实行全程监督,夯实了农村党务公开的组织基础。
2、建立健全制度保障体系。市委制定了《农村基层党务公开实施方案》以及与之配套的一系列制度,形成了结构严谨、规范严密、科学实用的制度体系,为推进党务公开提供了坚强支撑。《实施方案》对农村基层党务公开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组织领导、具体方案、基本要求和党风监督等事项作出了明确规定,是整个制度的基础。《党务公开目录》、《党务公开形式和程序》、《重大决策征求党内外意见制度》、《党务公开反馈意见处理制度》、《落实党务公开不力责任追究办法》、《党务公开和政(村)务公开协调管理办法》等配套制度对党务公开工作各个环节的要求作出具体规定,确保党务公开的有效实施。
3、建立健全督办、检查和考评体系。市委将党务公开纳入各级党组织党建责任制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体系,细化内容,量化目标,坚持与经济业务工作一同布置、一同落实、一同考核,一同结帐。各级党组织定期向党员、党代表和党风监督员报告党务公开实施情况,主动向人大、政协、新闻媒体通报情况,— 2 — 征求对党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对收集的意见责成有关部门认真整改。加强对党务公开落实不力的情况问责,对公开内容不全面、程序不规范、公开不及时的,严肃批评,限期整改。对因不开展党务公开、公开内容严重失实造成农村不稳定的,严格实施责任追究。
二、突出公开重点,着力扩大农村党员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党务公开就是要把党员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和社会关注的焦点作为公开的重点,适合党内公开的就在党内公开,适合党外公开的尽量向社会公开,做到 “党员群众关注什么,组织就公开什么”,在公开中发扬民主,在公开中加强监督。在实际工作中,我们重点公开以下五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坚持及时公开党的农村政策法规。对于中央、省委召开的涉及“三农”的重要会议精神、出台的重大方针、政策和法规,我们都在相应的范围内及时进行传达。对涉及农民切身利益的强农惠农补贴、农村合作医疗、农民负担等政策,我们采取发通知、编印单行本、贴广告等方式,第一时间与群众见面,向群众公开,让群众了解。公开的过程,就是宣传贯彻的过程,就是对群众进行教育、学习的过程,同时也是接受党员群众监督的开始。
二是坚持及时公开农村党组织重大决策部署及执行情况。各级党组织对重大决策都事前征求党员群众意见,事中公开运行情况,事后公开实施结果,做到党员先知晓,党员先发动,党员先行动,从而凝聚党员意志,统一群众思想。在仙洪新农村建设试
— 3 — 验区规划中,市委通过调查研究、召开不同层次座谈会等多途径征求党内外意见和建议40多条,制定了比较完善的工作方案,得到了群众的广泛认同,得到了省仙洪新农村建设试验区领导小组的充分肯定,在实施过程中非常顺利。
三是坚持及时公开选拔任用农村基层干部情况。市委选拔任用镇办领导干部一律实行考察预告、民主推荐、民主考察、任前公示等制度,把干部选拔的各个环节进行公开。2007年底,市委拿出10个镇办党委委员职位在全市公开招考,在社会上获得良好反响。在最近开展的村“两委”换届工作中,所有农村党支部委员候选人一律由本村党员和村民代表公开推荐产生,上届党支部班子成员是候选人的,一律公开述廉述责、民主测评并公开测评结果,党支部班子成员一律由村党员会议公开选举产生,真正把群众信得过、有能力的人选进村“两委”班子。
四是坚持及时公开农村基层干部个人执行廉洁自律情况。市委规定,镇办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购买住房、处置资产、更换和添置公务用车、操办喜庆事宜等重大事项一律履行报批手续并予以公示,接受党员群众监督。村“两委会”班子成员也要随时向镇党委报告个人重大事项,并将有关情况在本村公开,促进了农村干部廉洁自律。
五是坚持及时公开典型案件。市委按照“查办案件、解剖原因、公开曝光”的原则,对典型案件全部曝光,不仅给了群众一个交代,而且起到了较好的警示作用。近两年,市纪委通报了原
— 4 — 市发改委主任王某经济问题、原市政府副秘书长付某赌博问题等10多起案件,市纠风办和镇办纪委对20多起侵害群众利益案件解剖曝光,警示教育作用非常明显,也增强了群众对反腐倡廉的认同感。
三、创新公开形式,着力提高党务公开的覆盖面和党员群众的知晓度
农村基层党务情况的多样性,党内信息的时效性,党员层次的复杂性和党员需求的差异性决定党务公开的形式必须多样化,才能让各种党务信息及时、准确、有效地传递给更多的党员群众,接受监督。近两年来,我们积极适应形势的变化和需要,不断探索和创新公开的形式,扩大党务公开的时效性和覆盖面。
1、将传统手段与现代信息手段相结合。一方面,充分利用固定公开栏、会议、文件等传统方式公开党务。对工作动态等知晓性信息,通过发文件、开广播会等形式公开。对强农惠农政策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信息,要求基层干部及时深入到村组,召开党员群众会议,进行传达和讲解。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后,我们召开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会议,及时向党员群众传达会议精神,了解群众的思想动态,思考和研究推进改革办法。另一方面,充分发挥现代媒体便捷、快速、受众广泛的特点,积极运用现代媒体进行公开。市委、市纪委、市委组织部分别建了中国仙桃网、仙桃廉政网、仙桃组工网,21个镇办场园和市直大多数单位也都建了网站,党员群众足不出户就可知晓党务信息。市纪
— 5 — 委还与移动、联通等公司建了短信平台、手机报,平时及时发出党风廉政建设信息,元旦、春节、“五一”、“十一”、高考发榜期等关键期发出警示信息提醒,促进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2、将党务公开与政(村)务公开相结合。党务公开和政(村)务公开关联处较多,互补性较强。在推进党务公开的实践中,我们把两个公开整体谋划,协调推进,既整合了力量,又提高了工作效率。在公开形式上,我们利用政(村)务公开完善的网络推进党务公开,实现基础设施配套,网络资源共享。镇村两级党务政(村)务公开栏和网站合并,节省了资源。在公开内容上,党务公开公布党委重大决策提出和形成情况,政(村)务公开公布决策落实和推动情况;党务公开公布干部任免使用情况,政(村)务公开公布干部工作情况。在工作部署上,将党务公开和政(村)务公开作为一个整体,纳入各级党委、政府和部门工作,一同安排、检查、考核,同步推进。
3、将文字载体公开和群众直接参与公开相结合。我们在做好文件、网站等有形文字载体公开的同时,对一些党务活动请党员和群众代表直接参与,做到现场公开,现场监督。一是积极推行基层党组织工作会议邀请党员和群众代表旁听制度,请党员群众提意见和建议。近两年,党员和群众代表共参加会议2300多人次,提出意见和建议600多条。加强在外工作人员支持新农村建设资金管理、公开公正开展村“两委”换届等200多条意见被基层党组织予以采用。二是请党员和群众代表参加
— 6 — 基层党组织负责人公开述廉述责会,对基层党组织及成员履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执行廉洁自律规定进行评议,并将测评结果公开。通过公开述廉述责和评议,不仅挤掉了党组织成员工作汇报中的“水分”,揭了勤廉不优干部的“丑”,而且促进了干部作风建设。三是推行重大村务请党员群众全程参与监督。我们针对少数村重大事务管理村干部直接操办多、党员群众参与少的情况,推行村级建设工程由群众民主选举产生的理事会管理、监事会监督的办法,比较好地解决了村级建设中存在的村干部以权谋私、建设质量差等问题。长埫口镇白三洲村2001年因农民负担问题被央视焦点访谈曝光,村情十分复杂。党员民主选举的支部书记钟三金通过推行该办法监管建设工程,100多万元建设资金公开运行,工程质量和效益都很好,群众非常满意。四是开展村“党务公开日”活动。“党务公开日”活动每两月开展一次,由镇包村干部和村党组织书记组织,参加人员为村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村党风监督员进行监督。工作内容为村党组织负责人向参会人员报告党组织前段工作,参会人员对村党组织前段工作进行评议,对后段工作进行公开商议,对村党组织提出的重大事项进行民主决策,对村前段财务进行公开审核。目前,全市大多数村都实行了这一工作模式,共开展活动3200多次,提出合理意见与建议7000多条。
四、提高公开实效,着力解决群众反馈的突出问题 党务公开既要创新形式,更要注重实效,着力解决群众反映
— 7 — 的实际问题,不能搞形式主义。我们对党务公开的事项,要求做到有公开—有反馈—有整改—有结果,并将整改结果再公开,接受群众监督,推进工作落实,使党务公开发挥应有的监督和推动作用。
一是注重收集反馈意见。镇、村党组织每年都要组织1—2次开门纳谏会,通报党组织工作,请党员群众提意见和建议。各级党组织负责人还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深入农村基层,调查了解基层干部服务“三农”、廉洁自律等情况,重大决策问计于民。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和信访部门全力打造市、镇、村三级便民服务平台,对接访群众、代办事项、接受咨询等事项实行全程式、一站式办结,受到了群众好评。市纪委还畅通举报“绿色”通道,对寄往纪检监察机关的举报信件,免收邮资。
二是及时处理反馈的问题。群众的反馈意见饱含着对党的期盼,对党风廉政建设的支持和关心。我们对群众反映的一般性问题,在7个工作日办结,并回告本人。对较复杂问题,在20个工作日办结。对普遍性问题,组织专班处理,并在“党务公开日” 或通过其他形式公开处理意见。如在农村干部使用和政策落实中,我们根据群众反馈意见并调查核实,对4名拟任镇办领导干部不予任用,12名农村建党积极分子取消入党资格,13名预备党员不予转正,12个农村基层党组织取消评先资格,2名农村支部书记取消养老保险待遇,320多户(人)取消各种经济扶持。
三是完善农村反腐倡廉制度建设。对群众反馈的问题,我们
— 8 — 不仅对问题本身进行处理,还进一步分析原因,在制度上不断加以规范。对损害群众利益问题,市委出台了《关于对损害群众利益问题进行责任追究的意见》;对“三资”和新农村建设资金监管问题,全面实行“镇财镇用市监管”、“村财民理镇监管”;在仙洪新农村建设中,市纪委和市直有关部门出台了项目建设管理具体办法,规范了建设行为,促进了试验区新农村建设。
(2008年11月在全省农村基层党风廉政建设经验交流会上的典型发言)
第三篇:创新形式 多策并举 积极推进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
创新形式 多策并举 积极推进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
中共周口市委老干部局(2011年5月22日)
周口市现有离退休人员59903人,其中党员30979多名,共有离退休干部党支部790个。近年来,我们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文件精神,按照离退休干部“五个好”党支部,“四个好”党员标准,以“关心科学发展、倾心维护大局、热心公益事业、尽心促进和谐”为主要内容,创新形式,多策并举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离退休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推动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和党员活动深入开展,收到了显著成效。
一、广泛宣传,营造活动氛围。
市委老干部局接到《省委办公厅转发〈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关于在全省基层党组织和共产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意见〉的通知》后,积极主动联合市委组织部,市委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下发了《印发〈关于在离退休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对全市的离退休党组织和党员开展创先争优活动进行统一部署和指导。随后,积极组织离退休党员干部参加创先争优活动动员大会,认真学习市领导在创先争优活动有关会议上的讲话精神。今年4月份举办了全市离退休干部党支 部书记培训班,市委常委、组织部长刘继标做了重要讲话,市委老干部局局长孔远华就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向全市老干部党支部做了具体安排部署,组织老干部党支部书记们进行了参观,开展了创先争优学习交流讨论活动,进一步提高了老同志对创先争优活动的认识。随后组织先进典型巡回报告,项城老干部党支部建设督导组、太康县转楼乡老干部党支部、西华县老年协会会长史永德等分别向全市老干部、老党员介绍他们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事迹,在全市老干部党员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充分利用周口日报、周口电视台、周口老干部网、老干部工作信息、周口市老干部发挥作用先进典型1000例等形式大力宣传,深入挖掘先进典型,营造创先争优活动的浓厚氛围。
二、强化措施,激发内生动力
一、积极争取各级领导的重视,努力推进离退休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开展。通过多方努力,争得领导支持,使各级领导加强了离退休老干部创先争优活动的认识,明确责任,形成了合力。在全市形成了各级各单位一把手负总责,主要领导亲自抓,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的良好形势,形成了推动工作的整体合力。各级各地老干部工作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了具体的组织和服务工作,市委组织部对在离退休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下发了指导意见。在今年的全市老干部工作会上表彰了一批先进离退休干 部党支部和优秀离退休党员。
二是完善组织设置。我们从离退休干部党员的实际出发,本着有利于教育管理、有利于组织活动和发挥作用的原则,要求各县市区在城区按单位(或社区)设立离退休干部党支部,乡镇一级设立离退休人员党总支,再以片、村为单位,按区域、就近设立党支部和党小组,并明确提出:离退休干部党员分布在哪里,党支部(党小组)就要设到哪里。健全的组织使党员在政治上有归属、组织上有依靠、精神上有寄托,确保了离退休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
三是完善规章制度。我们一直宣传只有离退休干部,没有离退休党员,强化老同志的党员意识。要求各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各种制度,以增强老同志的组织观念、纪律观念、大局观念。还针对老同志实际,制定了走访慰问制度、联系党员制度、谈心制度等,全市普遍形成了总支联支部、支部联小组、小组联党员的工作格局,在当前的创先争优活动中,我们还要求各级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制定创先争优活动实施细则,通过完善的制度调动离退休干部党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是加强工作指导。我们建立了老干部局机关干职工联系基层老干部工作制度,局领导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到开展工作有困难的地方去协调、指导,到开展工作好的地方去鼓励、加油,调动支委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五是开展主题活动。去年以来,我们在全市范围内部署开展了三项主题活动:即以“结对帮扶、民事调解、治安巡逻、便民服务、文艺宣传、关心教育下一代”为内容的“余热奉献在社区”活动,以“关心科学发展、倾心维护大局、热心公益事业、尽心促进和谐”为重点的“四心”主题活动和围绕庆祝建党90周年“学党史、颂党恩、送温暖、谋发展”的活动。目前,各项活动正按计划、按要求有序推进,收到了明显成效。
六是注重典型示范。不断培养、推介、宣传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及老党员典型,是推动离退休干部党员创先争优活动开展的有效途径。近两年,我们表彰了19个个先进离退休干部党(总)支部、100多位优秀老党员;同时还采取召开座谈会、现场会、经验交流会等方式,树立了一大批先进典型。我们又开展了向杨善洲同志学习的活动,在全市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党员中掀起了新一轮学习先进的高潮,激发了离退休干部党支部和党员争当先进的热情。
三、积极引导,提升活动效果
一是引导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和党员倾心维护大局、发展当地经济。通过组织引导革命老区的老干部党员充分发挥作用,我市老干部已为老区村谋划致富项目125个,协调建设帮扶资金1700多万元。通过组织引导老干部党员利用专长 向农民传授技术、带领群众致富。如商水县老干部党员利用自己的一技之长,举办小麦、水果、蔬菜、烟叶种植,家禽养殖等科技讲座1900多场次,听课的青年农民近5万人次,使近5000多户青年农民走上致富小康路。通过引导回农村居住的老干部党员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余热。如西华县广大离退休干部党员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整体规划的绘制,帮助做好(乡)镇村道路整修硬化、村容整治美化等方面的工作,共协助乡(镇)、村筹资3000余万元,硬化道路500余公里,养护道路近1000公里。通过组织老干部党员开展社会稳定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如在川汇区推进“城镇面貌三年大变样”中,广大离退休干部主动深入工作一线,做群众思想工作,化解矛盾纠纷1700余件。在东新区城中村改造中,50余名老干部主动请缨,争当入户动员拆迁志愿者,共走访拆迁户千余次。
二是引导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和党员热心公益事业。以开展“大手拉小手”主题传帮带活动为载体,组织全市4万多名“老干部、老战士、老专家、老教师、老模范”中的骨干,与青少年结对帮扶、开展老少同游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活动,在关心教育下一代工作中争当“教育好后代”的表率。全市共组织245名“五老”骨干为青少年作专题报告580场,与青少年结对子2485对。扶沟县老干部以老干部法理协会为阵地,积极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多年来为群众提供法律咨询、法 律援助1186起;退休干部郝振中编绘了《二十四孝》,走村入户进行宣讲,受到青少年的欢迎。同时,充分发挥离退休干部的专业特长,组织15位老医疗专家深入农村、社区举办大型义诊活动27场次,发放医疗卫生保健知识手册9000册;组织110名老专家、老科技工作者深入农村进行科技服务和致富技能指导。
三是引导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和党员尽心促进和谐。以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家庭”活动为平台,引导离退休干部争当“家庭关系好、邻里和谐”的表率。全市共有5万多名离退休干部参与活动,组织创建“科学发展示范家庭”宣讲活动80余场次,化解家庭矛盾、邻里纠纷3000余起。西华、太康、沈丘等县回农村居住的老干部们创建老年协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以“文明城、卫生城”创建为平台,引导离退休干部争做“工程质量监督员、邻里纠纷调解员、环境整治协管员、社区政策宣传员、民情社情速递员”,在传达群众意愿、调解矛盾纠纷等方面当表率。全市老干部累计成功调解民事纠纷173起。
我市的离退休干部党员创先争优活动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和兄弟市先比,尤其是和省里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将以此次会议召开为契机,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虚心借鉴兄弟市的先进经验,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把离退休干部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活动不断引向深入,努力取得 新的更大成效。
第四篇:街道积极推进党建工作创新
XX街道积极推进党建工作创新
近年来,街道党工委围绕建设和谐街道的奋斗目标,紧扣党的先进性建设和执政能力建设,坚持以创先争优活动为统领,围绕“五个基本”和“七个体系”这根主线,积极推进党建工作创新,有效提高党建工作科学化水平,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抓班子,打造坚强团队。机关支部全面开展创建“学习型、团结型、创新型、实干型、廉洁型”领导班子活动,引导街办领导干部“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努力培养造就想干事、能共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战斗集体。一是加强领导,作好表率。街道领导班子成员认真抓好分管部门和蹲点单位的创建活动,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直接抓、班子成员分头抓和一级抓一级、一级带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二是强化考核,促进落实。采取平时抽查和考核相结合的办法,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对街办班子成员进行全面检查考核,考核名次靠前的予以表彰,并与年终考核的结果挂钩,对名次靠后的取消考核获得优秀等次的资格。三是统筹兼顾,推动发展。坚持把创建“五型”班子同开展“五联一创”、“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紧密结合起来,以解放思想凝聚人心,以作风转变优化
环境,以能力提升促进落实,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各项任务的完成。
二、抓廉政,实现保驾护航。以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为主线,以实施制度预防腐败为手段,认真落实反腐倡廉建设“十个全覆盖”工作,机关党支部和党员干部拒腐防变能力得到明显提高。一是突出预警防控。我们采取“分岗查险、分险设防、分权制衡、分级预警、分层追责”的“五分模式”,构建腐败风险排查机制、预警机制和化解机制,建立健全了各项资金和支付规章制度。二是改革体制机制。整合街道工作机构,成立“六办三中心”,实行定职能、定目标、定经费,完善运行机制,提高工作效率。深化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面开展资产、资源、资金清理工作,实行村、社区“三资”街办代理监管制度。三是转变干部作风。扎实开展治庸问责活动,修订完善《“抓特色、创品牌、争一流”考核奖惩办法》,敢碰硬,动真格,治庸提能、治懒提效、治散提神、治软提劲,引导党员干部干事创业、建功立业。
(三)抓载体,激发党员活力。以隆重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以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为统揽,围绕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丰富工作载体,促使党员“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一是持续开展“亮身份、守承诺、作表率”活动,展示党员形象。围绕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带头
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为主要内容,在机关党员特别是和窗口党员中开展“亮身份、守承诺、作表率”活动,进一步转变了党员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一是强化党员主体意识。机关和服务窗口党员全部佩戴党徽,亮明身份,“挂牌上岗”,以党员的标准约束自己的行为,形成支部管党员、党员带群众的良好氛围。二是广泛接受社会监督。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入手,制定符合实际、力所能及、合理量化的承诺事项,建立健全党员承诺事项跟踪反馈制度,设置投诉箱、意见栏,采取领导点评、党员互评和群众评议相结合等方式,加强对党员承诺履诺的监督与考评,并将考评结果作为评先表彰和党员干部考核的重要参考依据。
二是以“治庸问责”为助推器,持续推进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当前,湖北省各领域正在掀起一场深刻的“治庸问责”风暴,XX街道党工委高度重视,率先在城区三条街道中开展治庸问责工作部署。今年9月底,街道召开全街大会,动员部署“治庸问责”具体工作,成立以党工委书记为组长,街办主任为第一副组长的“治庸问责”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有责必问,有过必究”的问责制度,以“治庸提能、治懒提效、治散提神、治软提劲”为重点,围绕项目建设、城市管理、基层党建等内容,在全街干部中通过自查整改、民主互评、领导测评等措施,深入查找和发现街道机关、村、社区干部队伍中“庸懒散软”等方面的问题,通过治庸提能,重点解决
在精神状态和工作能力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治懒提效,重点解决在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治散提神,重点解决在遵规守纪和廉洁自律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通过治软提劲,重点解决在行政执法和队伍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全街党员干部通过自查自纠,自我剖析整改,深切领悟到治庸问责是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一个重要举措,是有力地促进党风廉政建设,深化“为民服务”宗旨的重要抓手。
三是深入开展“进农户、访民情、办实事、促发展”、“进企业、下工地、访客商、促发展”的“两进两促”活动和万名干部进万村挖万塘活动,给群众当公仆,为项目搞服务,真正做到“让党员受教育,让群众得实惠”。
四是认真“学先进、转作风、促跨越”活动,以吴天祥、苏柳英等先进模范为榜样,掀起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比学赶超热潮,用先进分子的光辉事迹教育党员,最大限度地凝聚推动跨越发展的精神力量。
党的事业没有止境,党的建设永不停步。XX街道将继续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喜迎十八大、争创新业绩”为抓手,认真总结成绩,积极开拓创新,努力攻坚克难,不断开创街道机关党建工作新局面。
第五篇:公安机关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公安机关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
全国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工作座谈会6月26日至29日在广东深圳和广州举行。国务委员、公安部部长孟建柱在会上强调,全国公安机关要着眼经济社会发展大局,顺应社会建设进程,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充分发挥我国政治优势、现代科技作用和基层创造精神,统筹整合各方面资源,积极推进社会管理创新,努力走出一条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工作新路子。
【重要意义】孟建柱首先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入分析了新形势下公安机关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极端重要性、紧迫性,要求把社会管理创新置于公安工作更加突出的位置,抓实抓好。他指出,当前,世情国情发生了深刻变化,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面临的任务繁重。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事关党执政能力的提高,事关服务型政府的建设和公信力的提升,事关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全国公安机关要以深入推进“三项建设”为载体,紧紧围绕当前社会管理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总结经验,创新机制,着力解决流动人口管理与服务、矛盾纠纷化解、社会治安管理等问题,不断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全面提升公安机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能力和水平。
【工作原则】孟建柱强调,1、要坚持以人为本、公平
对待,坚持管理与服务相统一,积极探索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的新办法,努力让流动人口分享城市化带来的成果,逐步融入城市,在城市生活中找到自己的精神家园。
2、要坚持预防为主、调解优先,完善矛盾纠纷滚动排查、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和公安信访长效机制,推动走访联系群众、化解矛盾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努力从预防和源头上化解矛盾。
3、要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把社会组织纳入依法有序管理之中。要积极提升虚拟社会管理服务能力,严厉打击网上诈骗、网上赌博、网络色情等网络违法犯罪行为。
4、要坚持情报信息主导警务理念,建立健全点线面结合、人防物防技防结合、专群结合的打防控一体化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坚持部署随着警情变、警力随着警情走,不断扩大巡逻防控覆盖面,有效整治治安乱点和治安突出问题,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安全感。
【工作措施】孟建柱指出,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是整个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
1、要完善部门合作、区域警务合作、警种合作机制,形成社会管理整体合力,积极推动社会管理工作社会化。
2、要善于运用信息科技手段推进社会管理,充分运用信息网络手段,不断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大力推行网上受理、网上审批、网上办公,进一步简化审批手续,努力为社会和公众提供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服务,让人民群众直接感受到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的成果。
3、要充分尊重基层创造精神,进一步调动、激发基层公安机关和基层民警做矛盾化解工作、基础工作和群众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共同推进公安机关社会管理创新。
【工作要求】孟建柱强调,大力加强社会建设,深入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既是一项长期的任务,又是一项十分紧迫的工作。各级公安机关领导同志
1、要坚持在解放思想中开拓创新,以宽广的眼界、开阔的思路,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学会用改革的思维谋划工作,善于用创新的办法突破瓶颈。
2、要坚持在研究状态下开展工作,既要做一名英勇善战的“武将”,更要做一名多谋善断的“儒将”,真正把社会管理作为一门学问来对待,认真学习各种社会管理知识,潜心研究有关社会政策,努力掌握社会管理规律,不断提高宏观决策和科学指导水平。
3、要坚持在相互借鉴中取长补短,虚心学习各地先进经验,勇于反思自身存在的薄弱环节,切实在互相学习中破解难题,在相互借鉴中超越自我。
【队伍建设】孟建柱指出,没有高素质的公安队伍,就不可能有高水平保卫我国的公安工作、高效能的社会管理。各级公安机关
1、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扎扎实实地把队伍建设抓出成效。
2、要紧紧抓住最容易发生问题的执法环节,以标准化、流程化、精细化为重
点,深入推进执法规范化建设,全面提高公安队伍执法水平。
3、要坚持把人民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作为衡量和检验公安工作成效的根本标准,摒弃不切实际的考核办法,树立正确的导向。
4、要把从严治警与从优待警有机结合起来,既严厉整肃警风警纪,敢抓敢管,以铁的纪律带出一支铁的队伍,又关心爱护民警,努力做到用事业激励警心、用关爱温暖警心、用待遇慰勉警心,不断增强民警的成就感、幸福感、归属感,不断提高队伍的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