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川中学七年级下册《鲁迅自传》《毛泽东的少年时代》专项训练答案(精选五篇)

时间:2019-05-14 05:17:1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三川中学七年级下册《鲁迅自传》《毛泽东的少年时代》专项训练答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三川中学七年级下册《鲁迅自传》《毛泽东的少年时代》专项训练答案》。

第一篇:三川中学七年级下册《鲁迅自传》《毛泽东的少年时代》专项训练答案

三川中学七年级上册《鲁迅自传》《毛泽东的少年时代》专项训练 班级:姓名:座号: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耸听(sǒng)(2)把柄(bǐng)(3)膳宿(shàn)(4)恫吓(dòng hâ).....

(5)侮蔑(miâ)(6)晓谕(yù)(7)慷慨(kǎi)(8)筹办(chóu)....

(9)páng徨(彷)(10)亲qī(戚)(11)yá(衙)门(12)jǔ(沮)丧

2、补充下列词语

(1)青黄不(接)(2)克(勤)克俭(3)引经据(典)(4)怒不可(遏)

3、根据语境,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看书的学力。..

学力:在学问上达到的程度。

(2)但我到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

变故:意外发生的事情。

(3)他指摘我偷懒,我就反驳说,年纪大的应该比年纪小的多干活。..

指摘:挑出错误,加以批评。

(4)我跑到一个池塘旁边,恫吓说如果他再走近一步,我就要跳下去。..

恫吓:吓唬。

4、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能否换成括号里的词?试结合上下文说说理由。

(1)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变化)变化是指事物在形态或..

本质上发生新的状况,而变故是指意外发生的事情。它写出“我”家由“不愁生计” 到“几乎什么也没有了”的遭遇。

(2)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居住)居住是指较长时间住在一..

个地方,而寄住则有依附别人的意思,和下文的“乞食者”相照应。

5、根据课文内容简答

(1)我的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鲁迅自传》(破折号用在这里起什么作用?鲁迅为什么一方面说自己“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另一方面又强调“这是我乡衰落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破折号的作用是补充说明。这表明鲁迅既不愿做封建统治阶级的帮凶,也不愿意做惟利是图的商人,他所要选择和追求的人生,决不仅仅是为了谋求个人的生存道路,而是要寻找一条能将个人前途与国家前途相结合的道路。

(2)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

底被拒绝了。《鲁迅自传》(作者的处境如何?加点的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

这段话表明作者回国后由于政局的**和社会的黑暗,几乎到了谋生艰难的地步。从加点语句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失望、伤感、愤慨交集的情绪。

(3)少年毛泽东喜欢读哪些书?这些书对毛泽东有何影响?你可否看出少年毛泽东是个怎样的人?少年毛泽东喜欢读《精忠传》《水浒传》《隋唐》《三国》和《西游记》等历史小说和神话小说;他非常喜欢读《盛世危言》这本书。历史和神话小说培养了他想改造旧社会的造反精神;《盛世危言》激起了他想要恢复学业的愿望。少年毛泽东是一个志向远大、刻苦修身、敢于抗争、酷爱读书、擅长思索、有独立见解的人。

(4)在语言运用上,把政治术语用于家庭琐事叙述中,生动形象幽默,试举一例分析。示例:“抗议”、“罢课”本本指反动统治下进步学生为了一定的目标而产生的抗争,停止上课的斗争,这里借用此词形象幽默地写出了少年毛泽东敢于反抗旧势力的精神。

二、综合实践:学校开展以“探索中国龙”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活动一:从下列材料中任选两则,参照示例,探究中国龙的象征意义。(4分)

【材料一】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巨龙脚底下我成长,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摘自歌曲《龙的传人》)

【材料二】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皇帝称为“真龙天子”。皇帝的身体叫“龙体”,脸叫“龙颜”,穿的衣服叫“龙袍”,坐的椅子叫“龙椅”,睡的床叫“龙床”,乘坐的车子叫“龙辇”,就连皇帝的子孙也叫“龙子龙孙”。

【材料三】在喜庆的日子里,人们喜欢舞龙灯,跳龙舞,赛龙舟,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材料四】龙具百兽之形态,汇天地之灵气。古人有“龙有九似”的说法:角似鹿,头似驼(马),眼似兔(龟),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龙能显能隐,千变万化,腾云驾雾,上天入海,呼风唤雨。

示例:我选材料三,探究的结果是:龙象征着吉祥平安。

我选 一,探究的结果是:龙象征着中华民族(炎黄子孙)。

我选 二,探究的结果是:龙象征着皇权(皇帝)。

我选 四,探究的结果是:龙象征着超凡的力量。

活动二:同学们收集了不少与龙有关的谚语佳句。这些语句形象生动,耐人寻味。请从下列四句中任选一句,写出你从中悟出的道理。

①不下大海,难捉蛟龙。②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③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我选第___1__句,悟出的道理是:不经历艰险,就不能取得成功。

我选第___2__句,悟出的道理是:缺少必要的条件,就无法施展才干。

我选第___3__句,悟出的道理是:不要过于在乎外表,而要注重内涵。

三、课内阅读:

(一)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底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1、文段所述作者的经历按时间可分为五个层次。请用“‖”在文中标明层次,并归纳层意(10字以内)。① 十八岁到水师学堂学习② 半年后改进矿路学堂③就读东京预备学校④仙台学医⑤弃医从文

2、文段所述内容可用四个字概括为:求学过程。

3、作者“被派往日本去留学”,又为什么“决意要学医”?“决意”表明了什么? 作者决意学医是为了振兴祖国。因为他到日本后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决意”一词表明他改变专业是经过反复考虑的,为了祖国和民族,他毅然决定学医,走上医学救国的道路。

4、文段叙述了作者人生道路上的哪几次重大转折?哪一次最为重要?为什么? 三次,①由水师学堂改进矿路学堂。②留学日本后决意学医。③学医两年后弃医从文。其中最重要的一次是第三次。因为它改变了作者的人生道路,促使他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位巨匠。

5、联系课文全文,谈谈你对鲁迅不断改变自己所学专业的理解。鲁迅改变自己的所学的专业都是基于他对救国之路的不同认识。专业虽在变,但他救国救民的爱国之心始终不渝,从未动摇。

(二)但我到了十三岁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同我父亲辩论的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用他自己的办法,引经据典地来驳他。父亲喜欢责备我不孝和懒惰。我就引用经书上长者必须仁慈的话来回敬。他指摘我懒惰,我就反驳说,年纪大的应该比年纪小的多干活;我父亲年纪比我大两倍多,所以应该多干活。我还宣称:等我到他这样的年纪的时候,我会比他勤快得多。

我的不满增加了。在我们家里,辩证的斗争在不断地发展着。有一件事我记得特别清楚。我大约十三岁的时候,有一次父亲请了许多客人到家里,我们两人在他们面前争论了起来。父亲当众骂我懒而无用。这激怒了我。我骂了他,就离开了家。母亲追上前来,竭力劝我回去。父亲也赶来,一边骂一边命令我回去。我跑到一个池塘旁边,恫吓说如果他再走近一步,我就要跳下去。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提出了停止内战的要求和反要求。父亲坚持要我磕头认错。我表示如果他答应不打我,我可以跪一条腿磕头。战争就这样结束了。我从这件事认识到,我如果公开反抗,保卫自己的权利,我父亲就软了下来;可是如果我仍温顺驯服,他反而打骂我更厉害。

回想起来,我认为我父亲的严厉态度到头来是自招失败。我学会了恨他,我们对他建立了真正的统一战线。同时,他的严厉态度大概对我也有好处。这使我干活非常勤快,使我仔细记账,免得他有把柄来批评我。

6、上文叙述了一件完整的事,请写出这件事的六要素:

时间:“我”到了十三岁的时候地点:家里人物: “我”和父亲

起因:父亲当众骂我懒而无用。这激怒了我。经过:我骂了他,并离开了家。母亲劝我回去,父亲赶来命令我回去,我不让他们走近,并以跳下池塘相威胁。

结果:父亲答应不打我,我跪一条腿磕头认错。

7、用简洁的语言归纳上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0个字)

8、作者为什么把自己同父亲的“战争”说成是“内战”?“要求”和“反要求”分别指什么? 因为毛泽东接受斯诺采访时正值抗战前夕,他用富有时代气息的“内战”一词指称自己同父亲的家庭内部斗争。“要求”指父亲要我磕头认错。“反要求”指我要他答应不打我。

9、第二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用的什么表达方式?它有何作用?

议论。它表明毛泽东从这次事件中得到的认识,同时也表明毛泽东是一个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经验的人。

四、课外阅读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发出了几通电报,荟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二十二日上午十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①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②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和紧捏的拳头。③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要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尚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10、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方法?① ②③

11、“真是晴天的霹雳”说明作者对鲁迅的死感到 无比的震惊。在一般文章都说鲁迅“逝世”的情况下本篇却直说:“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性格 率直。.

12、“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和紧捏的拳头。”表现了什么?既表现了人们的悲痛,又表现了人们的怀念和崇敬,更表现了人们决心化悲痛为力量,与反动派决战到底的决心。

13、鲁迅有一句名言:“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文段中的哪句话表现了“爆发前的沉默”? 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要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14、通常情况下对于“死”,人们都会换用一种委婉的说法,如“逝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等等。你还能说出几种不同的说法吗? 去世;仙逝;永别;安息

15、你认为文段最末一段应作何理解? 人民带来了光明。

第二篇:三川中学七年级上册《鲁迅自传》《毛泽东的少年时代》专项训练

三川中学七年级上册《鲁迅自传》《毛泽东的少年时代》专项训练 班级:姓名:座号:

一、基础知识:

1、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1)耸听()(2)把柄()(3)膳宿()(4)恫吓().....

(5)侮蔑()(6)晓谕()(7)慷慨()(8)筹办()....

(9)páng徨()(10)亲qī()(11)yá()门(12)jǔ()丧

2、补充下列词语

(1)青黄不()(2)克()克俭(3)引经据()(4)怒不可()

3、根据语境,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1)母亲姓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看书的学力。..

(2)但我到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

(3)他指摘我偷懒,我就反驳说,年纪大的应该比年纪小的多干活。..

(4)我跑到一个池塘旁边,恫吓说如果他再走近一步,我就要跳下去。..

4、下列句子中带点的词能否换成括号里的词?试结合上下文说说理由。

(1)但到我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变化)..

(2)我寄住在一个亲戚家里,有时还被称为乞食者。(居住)..

5、根据课文内容简答

(1)我的母亲便给我筹办了一点旅费,教我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因为我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这是我乡衰落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鲁迅自传》(破折号用在这里起什么作用?鲁迅为什么一方面说自己“总不肯学做幕友或商人”,另一方面又强调“这是我乡衰落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

(2)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

底被拒绝了。《鲁迅自传》(作者的处境如何?加点的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1

(3)少年毛泽东喜欢读哪些书?这些书对毛泽东有何影响?你可否看出少年毛泽东是个怎样的人?

(4)在语言运用上,把政治术语用于家庭琐事叙述中,生动形象幽默,试举一例分析。

二、综合实践:学校开展以“探索中国龙”为主题的系列活动,请你完成下面的任务。活动一:从下列材料中任选两则,参照示例,探究中国龙的象征意义。(4分)

【材料一】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巨龙脚底下我成长,长成以后是龙的传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摘自歌曲《龙的传人》)

【材料二】在中国封建社会里,皇帝称为“真龙天子”。皇帝的身体叫“龙体”,脸叫“龙颜”,穿的衣服叫“龙袍”,坐的椅子叫“龙椅”,睡的床叫“龙床”,乘坐的车子叫“龙辇”,就连皇帝的子孙也叫“龙子龙孙”。

【材料三】在喜庆的日子里,人们喜欢舞龙灯,跳龙舞,赛龙舟,以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

【材料四】龙具百兽之形态,汇天地之灵气。古人有“龙有九似”的说法:角似鹿,头似驼(马),眼似兔(龟),项似蛇,腹似蜃,鳞似鱼,爪似鹰,掌似虎,耳似牛。龙能显能隐,千变万化,腾云驾雾,上天入海,呼风唤雨。

示例:我选材料三,探究的结果是:龙象征着吉祥平安。

我选,探究的结果是:我选,探究的结果是:活动二:同学们收集了不少与龙有关的谚语佳句。这些语句形象生动,耐人寻味。请从下列四句中任选一句,写出你从中悟出的道理。

①不下大海,难捉蛟龙。②龙无云不行,鱼无水不生。

③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④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我选第_________句,悟出的道理是:

三、课内阅读:

(一)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了,分在机关科。大约过了半年,我又走出,改进矿路学堂去学开矿,毕业之后,即被派往日本去留学。但待到在东京的豫备学校毕业,我已经决意

要学医了。原因之一是因为我确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我于是进了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了两年。这时正值俄日战争,我偶然在电影上看见一个中国人因做侦探而将被斩,因此又觉得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先提倡新文艺。我便弃了学籍,再到东京,和几个朋友立了些小计划,但都陆续失败了。我又想往德国去,也失败了。终于,因为我底母亲和几个别的人很希望我有经济上的帮助,我便回到中国来;这时我是二十九岁。

1、文段所述作者的经历按时间可分为五个层次。请用“‖”在文中标明层次,并归纳层意(10字以内)。①②

③④⑤

2、文段所述内容可用四个字概括为:。

3、作者“被派往日本去留学”,又为什么“决意要学医”?“决意”表明了什么?

4、文段叙述了作者人生道路上的哪几次重大转折?哪一次最为重要?为什么?

5、联系课文全文,谈谈你对鲁迅不断改变自己所学专业的理解。

(二)但我到了十三岁的时候,发现了一个同我父亲辩论的有效的方法,那就是用他自己的办法,引经

据典地来驳他。父亲喜欢责备我不孝和懒惰。我就引用经书上长者必须仁慈的话来回敬。他指摘我懒惰,我就反驳说,年纪大的应该比年纪小的多干活;我父亲年纪比我大两倍多,所以应该多干活。我还宣称:等我到他这样的年纪的时候,我会比他勤快得多。

我的不满增加了。在我们家里,辩证的斗争在不断地发展着。有一件事我记得特别清楚。我大约

十三岁的时候,有一次父亲请了许多客人到家里,我们两人在他们面前争论了起来。父亲当众骂我懒而无用。这激怒了我。我骂了他,就离开了家。母亲追上前来,竭力劝我回去。父亲也赶来,一边骂一边命令我回去。我跑到一个池塘旁边,恫吓说如果他再走近一步,我就要跳下去。在这种情况下,双方都提出了停止内战的要求和反要求。父亲坚持要我磕头认错。我表示如果他答应不打我,我可以跪一条腿磕头。战争就这样结束了。我从这件事认识到,我如果公开反抗,保卫自己的权利,我父亲就软了下来;可是如果我仍温顺驯服,他反而打骂我更厉害。

回想起来,我认为我父亲的严厉态度到头来是自招失败。我学会了恨他,我们对他建立了真正的统一战线。同时,他的严厉态度大概对我也有好处。这使我干活非常勤快,使我仔细记账,免得他有把柄来批评我。

6、上文叙述了一件完整的事,请写出这件事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7、用简洁的语言归纳上文的主要内容。(不超过10个字)

8、作者为什么把自己同父亲的“战争”说成是“内战”?“要求”和“反要求”分别指什么?

9、第二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用的什么表达方式?它有何作用?

四、课外阅读

真是晴天的霹雳,在南台的宴会席上,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

发出了几通电报,荟萃了一夜行李,第二天我就匆匆跳上了开往上海的轮船。

二十二日上午十时船靠了岸,到家洗了一个澡,吞了两口饭,跑到胶州路万国殡仪馆去,遇见的只是①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②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和紧捏的拳头。③这不是寻常的丧葬,这也不是沉郁的悲哀,这正像是大地震要来,或黎明将要到时充塞在天地之间的一瞬间的寂静。

生死、肉体、灵魂、眼泪、悲叹,这些问题与感觉,在此地似乎太渺小了,在鲁迅的死的彼岸,还照耀着一道更伟大,更猛烈的寂光。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尚有希望的奴隶之邦。因鲁迅的一死,使人们自觉出了民族尚可以有为,也因鲁迅之一死,使人家看出了中国还是奴隶性很浓厚的半绝望的国家。

鲁迅的灵柩,在夜阴里被埋入浅土中去了,西天角却出现了一片微红的新月。

(郁达夫《悼鲁迅》)

10、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各用了什么修辞方法?①②③

11、“真是晴天的霹雳”说明作者对鲁迅的死感到。在一般文章都说鲁迅“逝世”的情况下本篇却直说:“忽而听到了鲁迅的死”从中可以看出作者性格。.

12、“遇见的只是真诚的脸,热烈的脸,悲愤的脸,和千千万万将要破裂似的青年男女的心肺和紧捏的拳头。”表现了什么?

13、鲁迅有一句名言:“沉默呵,沉默呵!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文段中的哪句话表现了“爆发前的沉默”?

14、通常情况下对于“死”,人们都会换用一种委婉的说法,如“逝世”“永远地离开了我们”等等。你还能说出几种不同的说法吗?

15、你认为文段最末一段应作何理解?

第三篇:七年级诗歌欣赏专项训练答案

七年级诗歌欣赏专项训练答案

初中语文名著阅读竞赛试题参考

一、识记·积累(14分)

1、(2分)大闹天宫齐天大圣

2、(4分)《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保尔·柯察金、朱赫来、冬妮娅

3、(3分)绳技或在绳子上跳舞的技术慧骃国“智马国游记”

4、(2分)罗曼·罗兰诺贝尔

5、(3分)(1)沙僧(2)虎妞(3)贝多芬

二、归纳·概括(8分)

6、(3分)仗义疏财,扶危济困杨志杨志押送金银担(杨志押送生辰纲)、汴京城杨志卖刀等(答出其中一个即可)

7、(3分)因为祥子曾经从军营逃出来,用三匹骆驼换了几十块钱,因而落下了“骆驼”这样一个外号。(占2分)“买上自己的车”(1分)

8、(2分)格列佛把敌国的战舰拖入利立浦特国的海港。

三、理解·运用(10分)

9、(2分)(1)李逵(2)白骨精

10、(2分)(1)《西游记》(2)公孙胜

11、(2分)《水浒传》 假货

12、(2分)林冲鲁达(鲁提辖)

13、(2分)示例:写下一页页辉煌的篇章

四、欣赏·感悟(10分)

14、(3分)正方:我方认为,猪八戒能吃苦耐劳,对师傅忠心耿耿。在与妖魔的斗争中,他总是挥舞钉耙,勇猛战头,是孙悟空的得力助手。他知错能改,乐于助人,是一个忠勇善良、淳朴憨厚的人。(理由要符合人物特点,表意清楚即可。)

15、(4分)答案示例:读《西游记》,我们能学到孙悟空的嫉恶如仇;读《童年》,我们体会到当时俄罗斯下层人民生活的苦难;

16、(3分)我们可能会发现格列佛的经历与鲁滨逊的游历经过有好多相识之处,但他们的旅程却造就了不一样的结果。《格列佛游记》把人性的反思提高到了一定的高度,他对人性的反思可能并不睿智,甚至可能偏激,但我们仍能从字里行间感受到斯威夫特对人性的洞察的深刻,他的讽刺艺术永远是第一流的,令人叹为观止、无法企及。

五、拓展·延伸(8分)

17、(5分)依次为:《东周列国志》、《桃花扇》、《官场现形记》、《儒林外史》、《金瓶梅》、《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今古传奇》、《聊斋志异》、《史记》、《西厢记》、《镜花缘》

18、(3分)如:写读书笔记,即将读书的独特感受及时记入笔记;通过读书报告会、辩论会等方式与同学之间交流;尝试对名著进行再创作。)

六、阅读·探究(50分)

(一)19、(2分)余生:侥幸保全了性命。不毛之地:不长庄稼的土地或地带。形容土地荒凉、贫瘠。20、(2分)只不过是„„减轻一点心中的苦闷罢了

21、(2分)“逐渐控制我的失望心情”——“对自己的处境稍稍有了好感”

22、(3分)孤独、没在衣穿、面临野兽威胁

23、(4分)把我的幸与不幸,好处与坏处加以比较一个人在逆境中不要悲观绝望,而要努力看到积极的因素,从而改变自己被动的局面。

24、(4分)鲁滨逊在那样的环境中,上天无路,入地无门,他能理智地分析自己目前所处的困境,是一种冷静的表现,是人类理性思维的胜利。他成功地调整了自己的心理,心态平衡地生活下去。这与阿Q的那种自欺欺人的精神胜利法有着本质的区别。这不是逃避现实,恰恰正是敢于正视现实的表现。

25、(4分)第一人称叙述角度,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可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这就更具真实感。

26、(4分)略。估计不少学生并不能真正理解鲁滨逊身处绝境的心理,相反,甚至认为这很好玩,有意思。这种情绪可能会在他们所写的短文中流露出来。荒岛生存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不是开玩笑。这个问题需要教师正确引导。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理念中“学会生存”,其含义是丰富的,这一题的题意也不妨包括进去。

七、诗词鉴赏题

(一)1、D2、“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或“江春入旧年”;回答中要扣住”鸿雁传书”或“临近春节这一家人团聚的特定环境”来表述原因。

(二)3、火烧赤壁事(或周瑜火攻赤壁大败曹操的事)

4、假如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结局恐怕是曹操取胜,二乔将被关进铜雀台中了(与此相近的表述即可)

(三)5、C6、指黄鸡报晓。代指时间,时光流逝。

(四)8、开轩面场圃(多写“把酒话桑麻”一句不算错)“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9、此题为开放题,答案不惟一。从景物描写的视角、修辞手法运用、词语的精炼形象等方面赏析均可。示例一:这两句诗近景远景结合,写出了山村优美的田园风光,表现了诗人对农家生活环境的喜爱之情。示例二:这两句诗运用了对仗的手法,“绿树”对“青山”,“村边”对“郭外”,词性相同,互相对应,十分工整。示例三:这两句诗用词造句十分逼真,诗中有画。如一个“合”字,表现了绿树的环抱相拥的情态,突出了村边绿树的繁茂。(或:一个“斜”字,形象地描画出了村外青山由近及远伸向远方的景象,画面感特强。)

(五)10、在细雨的滋润下,小草偷偷地钻出地面,远远望去,大地呈现出一片极淡极淡的青青之色;当你高兴地走近细看时,小草又似乎悄悄地躲了起来,让你看不清什么颜色了。

11、表达了作者对早春景色的喜爱之情。

(六)12、刘禹锡的《秋词》是颂秋,表达了乐观豁达、昂扬向上的心境;马致远的《秋思》是悲秋,表达的是失意、凄苦、思乡、感伤的心境。

13、可以从写法、语言、主旨、情感等方面选择一点或多点进行阐述,言之有理即可。

(七)14、悲苦哀怨

15、拟人,抒发了作者对友人被贬远行的忧虑关心之情。

16、B C

(八)17、直抒胸臆 借景抒情

18、杨花落尽子规啼

19、B

.附参考答案:

1.示例:《三国演义》,罗贯中;诸葛亮;一个人不仅要有智慧,还要善于用人。

2.莎士比亚,英国;塞万提斯,西班牙。《威尼斯商人》或《莎士比亚全集》或《唐•吉诃德》

3.关羽(答关云长、关公、关帝亦可);只要是有关关羽的故事即可,如走麦城、水淹七军、温酒斩华雄、桃园三结义等,4.王熙凤林黛玉

5.拉车刘四(刘四爷)

6.被解救的人:林冲(豹子头林冲、林教头);故事情节的名称:误入白虎节堂、风雪山神庙、守护草料场、被逼上梁山、火并王伦、活捉扈三娘。等等,(任写一个即可)

7.(略)8.(略)

9.(1)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2)沙悟净(沙僧或沙和尚)贾宝玉

16.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奥斯特洛夫斯基或:尼•奥斯特洛夫斯基

17.(1)鲁智深吴用(2)三国演义

第四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5课《鲁迅自传》教案 语文版

《鲁迅自传》教案

鲁迅

年级组别 执笔 课型

审核

时间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传记这种文体及其特点。

(2)了解时代背景,理清文章思路。

(3)在整体感知课文的基础上,学习以时间介绍自己或他人的经历的写法。

(二)、过程与方法

能恰当的阅读资料,辅助学习,进一步了解鲁迅的思想的重大转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学习鲁迅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培养高尚情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一)重点 :学习以时间介绍自己或他人的经历的写法

(二)难点 :从简练的语言风格中体会鲁迅的鲁迅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

三、教学方式:讲授法、提问法、讨论法

四、教学课型:新授课

五、课时安排:二课时

六、教学内容

在家自学部分

一、要求学生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如上网查询、查阅字典和图书馆查阅等)了解鲁迅及其相关作品。

二、给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厦门()皖南()学籍()乞食()

páng huáng()shuāi败()chóu办()

zhâ江()nà喊()亲qī()

三、根据语境,理解加粗词语的意思。(8分)

(1)鲁,乡下人,她以自修得到能看书的学力。

学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十三岁时,我家忽而遭了一场很大的变故。

变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乡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常走的两条路。

衰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知道了新的医学对于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帮助。

维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预习课文,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传”是一种怎样的文体?

2、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在校教学部分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我们上学期学习(风筝》一文,作者是:(鲁迅先生)。现在那位同学能介绍你所认识的鲁迅或鲁迅的相关作品?(包括改编成电影的作品)(学生回答后,老师补充)。

鲁迅先生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鲁迅的一篇《鲁迅自传》,来树立他一生的经理,追溯他闪光的人生轨迹,系统、全面地来了解鲁迅先生的伟大一生。(板书课题:《鲁迅自传》)

2、本文的题目是《鲁迅自传》,自传,该从传记说起。传:也叫传记,是用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传记篇幅可长可短,按篇幅的长短可以分为大传、小传,小传一般在千字上下。按写传的人可以分为自传(写自己)及他传(写他人)。

本文《鲁迅自传》分类可以划分为什么?(学生回答:小传、自传)

二、朗读课文

1、全班听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教师注意学生若有读错的字词,及时更正。

3、正音正字,积累重要字词。

(1)厦门(xià)皖南(wǎn)学籍(jí)乞食(qǐ)

páng huáng(彷徨)shuāi败(衰)chóu办(筹)

zhâ江(浙)nà喊(呐)亲qī(呐)

(2)学力:学问上达到的程度; 变故:意外发生的事情; 衰落:事物由兴盛转向没落;

维新:反对旧的,提倡新的,一般指政治上的改良或改良主义运动

三、整体感知:

1、听同学朗读课文,在课本中划出表示时间的词句,并切找出相应时间发生的相应事件。(请四个同学各朗读一个自然段,)

2、(出示小黑板)学生交流讨论,填写表格,梳理鲁迅生平。

时间: 主要活动:

一八八一年-----------------------出生在周姓家里

十三岁时--------------------------家遭变故,寄居

十八岁------------------------------到南京,考入水师学堂

大约过了半年-----------------------改进矿路学堂

毕业之后-----------------------------被派往日本-留学

待到在东京预备学校毕业-------在仙台学医

两年以后-----------------------------在东京进行文艺活动

二十九岁-----------------------------回国

刚回国-在浙江学堂做教员

第二年-到绍兴做教务长

绍兴光复后--------------------------绍兴师范学校校长

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后-----------教育部部员 国文系讲师

一九二六年--------------------------厦门大学教授

一九二七年九月--------------------出广东,定居上海

一九三六年十月--------------------于上海病逝

通过表格的填写,我门可以看出本文的写作顺序是„„?(提示:以时间为顺序来描写,作用是:使其条理清晰。)

3、思路:

(1)、现在,快速浏览课文,概述每自然段的内容。

第1段:家庭情况。

第2段:求学经历。

第3段:工作情况。

第4段:文学创作成就。

(2)、读课文最后一段,了解鲁迅先生的创作成果。

鲁迅主要作品

• 小说集 《呐喊》《彷徨》

• 论文集 《坟》。

• 散文诗集《野草》。

• 散文集 《朝花夕拾》。

• 杂文集 《热风》《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3)、按段与段之间的亲疏关系把课文划分为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1—3):鲁迅的家庭、求学、工作情况。

第二部分(4):鲁迅的文学创作成就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鲁迅先生一生的生平经历及著作情况。那么,通过这些经历及著作情况,我们可以感受到一个具有什么思想的鲁迅?。

第二课时

一、研读

1、鲁迅为什么不走乡间子弟的老路?鲁迅为什么考入水师学堂后很快又改进矿路学堂呢?

提示:在鲁迅看来:做幕友,做官老爷的师爷,为虎作伥,欺压百姓,他厌恶;做商人,贪心钱财,惟利是图,他也不齿,所以不走乡间子弟的老路。他考入水师学堂正是他思想进步的表现,很快又改进矿路学堂,是为了他当时想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2、作者决意学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后来为什么弃学医学文?由以上两点可以看出鲁迅是个这样的人

提示:因为他确知新的医学对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于是认为自己学医对救国救民会有很大帮助。后来,从电影上看到中国人的精神麻木,使作者觉得首先需要“救治”的是国民的精神,用新文艺唤醒他们的觉悟。由以上两点可以看出鲁迅时刻以国家兴亡为己任,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的伟大作家。

(鲁迅少年时的不走乡间子弟的老路,离开家乡考入水师学堂,后很快又改进矿路学堂,再由决意学医到弃医学文,都是因为鲁迅本生思想在发生变化,所以“思想的发展‘是本文的一条隐含的线索。)

3、传记是以写生平事迹为主的,而文章还写了鲁迅的著书情况,是否可以删除?

提示:不可删除。因为鲁迅不但是伟大的革命家、思想家,更是伟大的文学家。他一生的革命实践与文学创作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文学创作是他歌颂人民、宣传真理、打击敌人的主要方式,他的著述是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是他对人类最大的贡献。显然,不能删去这些内容,否则传记

就会有很大的缺陷。

二、人物小传的特点

(1)、短小精悍

(2)、不铺陈细节

(3)、语言简洁严谨

三、总结全篇

从这篇文字简练、语言朴实的自传中,我们不仅可以了解鲁迅先生近50年的人生经历,而且还能深切体会到他深沉的爱国思想与勤奋创作、不懈奋斗的精神。

四、作业设计

请仿照本文,为自己写一篇自传。

提示:可先介绍自己的姓名、出生地、出生年月,然后以时间为序,介绍自己的生平经历,重点说明自己的个性、特长、兴趣等。要求:语言简洁,重点突出,三四百字左右。

五、板书设计:

“水师学堂”改进“矿路学堂“

自述经历

决意求医

弃医从文

鲁迅自传

文学创作成就:小说集 《呐喊》《彷徨》论文集 《坟》。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 《朝花夕拾》。杂文集《热风》《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

注:辅助练习

1、据作者情况及课文内容填空并回答。

(1)鲁迅原名,是我国伟大的、_________、,我们学过他的另一篇散文__________。本文以

为顺序,简要叙述了鲁迅先生从________ 到 ________的情况,语言俭省,感情含蓄。

(2)鲁迅选择学医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后来又决定弃医从文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从这里可以看出鲁迅是个怎样的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我一回国就在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第二年就走出,到绍兴中学堂去

做教务长,第三年又走出,没有地方可去,想在一个书店去做编译员,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绍兴光复后,我做了师范学校的校长。革命政府在南京成立,教育部长招我去做部员,移入北京;后来又兼做北京大学,师范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的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有几个学者到段祺瑞政府去告密,说我不好,要捕拿我,我便因了朋友林语堂的帮助逃到厦门,去做厦门大学教授,十二月走出,到广东做了中山大学教授,四月辞职,九月出广东,一直住在上海。

1.本文段可分为三个层次,请用“∥”把它划出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中加点的语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段中画线的句子含蓄地交待了一个什么样的重大事件?作者是用什么样的语气来表达的?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鲁迅到广东后,“四月辞职”,这中间也暗含了一个重大事件,它是什么?鲁迅为什么要辞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本文段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体现了全文的一个什么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1)周树人;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风筝》

时间 1881年出生;1930年的经历与著作

(2)他知道了新医学对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帮助,他希望自己能掌握医学知识,为祖国效力;因为他发出在中国医好几个人也无用,还应该有较为广大的运动疗治国人的精神,而提倡新文艺是最好的方法;他是一个希望民族强盛、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感情的知识分子。

2、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

1.„„到底被拒绝了。∥但革命也就发生„„国文系讲师。∥到一九二六年,„„

2.写出了鲁迅处境不尽如人意,想寻一个适合自己理想的职业而不得的无可奈何、失落、惆怅之感。

3.含蓄地交待了1926年的“3•18”惨案。作者是用轻描淡写的语气来表达的。它表达了作者对段祺瑞政府及其反动文人的蔑视,也透露出无声的控诉。

4.它暗含了蒋介石发动的“4•12”反革命政变。鲁迅在这次重大事件中,看到了更多的血,更

残酷的杀戮。他认清了蒋介石的反革命本质,不愿在反革命统治区任职,因而毅然决然地“辞职”。5.本文段在语言文字的表达上体现了本文语言简洁,感情含蓄深刻的特点。

教学后记:

第五篇: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9《鲁迅自传》教案1 语文版

《鲁迅自传》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鲁迅自传》是第二单元的第一课,因此教学前应对传记文这种文体适当介绍。教好这一课,一方面为下面继续学习其它课文做好铺垫,有利于知识迁移;另一方面通过学习,了解鲁迅的生平事迹,感知他的人品,学习他的爱国精神,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社会主义道德品质,逐步形成健全人格这一语文教学的宗旨。

二、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文章阅读和教师背景资料的补充,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创作成果。

2、通过研究文章,体会本文选材精要,叙述详略得当的特点;了解传记的特点,掌握人物自传的一般写法。

3、通过学习课文,学习鲁迅先生严肃的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

4、熟悉课文,掌握生字词。

教学难点:了解传记的特点,掌握人物自传的一般写法。教学重点: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创作成果。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五、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讲授、讨论、对话;黑板

六、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通过文章阅读和教师背景资料的补充,了解鲁迅的生平经历和主要创作成果。熟悉课文,掌握生字词。

(一)、导入

1、解题:鲁迅自传

传记:记录某人生平事迹的文字,可分为自传和评传。⑴自传是自述生平的文章。⑵评传:是由别人撰写的,也叫传。

2、介绍鲁迅

(1)、请同学回忆以前所阅读的鲁迅文章,简单介绍对鲁迅的印象。(2)、引用毛泽东的话,简介鲁迅。

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这些是后人给他的评价,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他是如何记叙自己的。

(二)、熟悉文章,梳理文章。

1、教师指导学生自读课文,通过查阅工具书等方式掌握生字词。

自传(zhuàn)乞(qí)食 衰落(shuāi)(luò)彷徨(páng)(huáng)侮辱(wǔ)(rǔ)祺(qí)(1)[学力] :这里指在学习上达到的程度。(2)[生计]:维持生活的办法。(3)[变故]:意外发生的事情;灾难。(4)[筹(chǒu)办]:筹划举办。

(5)[幕友]:明清时代地方署中无官职的助理人员,负责弄事诉讼、钱粮账务、公文书信等事务。俗称“师爷”。

(6)[学籍(jí)]:登记学生姓名的册子,转指作为某校学生的资格。(7)[彷徨]:走来走去,犹疑不决,不知往哪个方向去。

2、梳理文章,掌握大意。

(1)、默读课文,回答本文是以什么顺序来写的?

明确:时间顺序

(2)、请同学概括段落大意,总结全文大意。

明确:(1)鲁迅出生到十八岁以前的经历,包括出生时间,地点,父母简况,家庭情况等。(2)较为详细的叙述了自己年轻时代的探索,反映了他的人生态度。(3)叙述自己回国的工作情况。通篇文章内容为鲁迅自述平生。

(3)、小组讨论:四人为以小组,列表梳理鲁迅1881年—1930年间的活动。年份 主要活动

1881年 生于浙江省绍兴府城里一家姓周的家里。1893年 家遭大变故,寄住在亲戚家。1896年 父亲去世。离开绍兴,前往南京求学。1898年 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半年后改入矿路学堂。1902年 到日本留学,两年后进仙台医学专门学校。1906年 中止学医,决心从事文艺事业。1909年 回国,在浙江杭州两级师范学堂做教员。1910年 在绍兴中学堂做教务长。1911年 任浙江师范学校校长。

1912年 为躲避段祺瑞执政府迫害,南下到厦门大学做教授。1926年 任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部员,移入北京,兼做北大、师大及女子师大的国文系讲师。

1927年 在广东中山大学做教授,4月辞职,9月出广东,后一直住在上海。

(3)、阅读文章最后一段,了解鲁迅先生走上文学救国的道路后,在文学创作方面有哪些重大成果?。

1918年,鲁迅首次用“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初做小说”即指《狂人日记》。在他从文的30年间,共有“述著29种,250余万言”,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主要创作成果: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一本论文”:是指他的论文集《坟》

“一本回忆记”: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 “一本散文诗”:指散文诗集《野草》;

“四本短评”:指《华盖集续篇》、《华盖集》、《而已集》、《热风》。

(三)、结束语

本堂课我们基本了解了鲁迅的生平、主要创作作品。接下来我们会进一步熟悉鲁迅,也请同学们思考本篇文章有些什么特点以及如何写一篇自传?

(四)、板书

传记——用来记叙人物生平事迹的文章。(自传和评传两类)时间:1881年——1930年 家庭状况(1)生平经历(1—3)求学过程(2)

工作简历(3)

内容 创作成果(4)[

(五)、当堂作业

1、填字音

自传()乞()食 衰落()()侮辱()()段祺()瑞

2、注音并解释下列词语 筹()办: 失怙(): 彷徨()():

(六)、布置作业

1、请消化吸收生字词。

2、查阅鲁迅相关资料和作品,进一步熟悉鲁迅。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通过研究文章,体会本文选材精要,叙述详略得当的特点;了解传记的特点,掌握人物自传的一般写法。

通过学习课文,学习鲁迅先生严肃的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

(一)、导入

复习:

1、相关生字词。

2、简介鲁迅主要创作作品。

(二)、合作探究,细读文章,感受特点。1.将全班分成三大讨论小组,分别讨论下列问题。第—段:(1)鲁迅幼年家庭生活有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 明确:不愁生计——家庭败落

变故:(补充鲁迅家世:鲁迅本姓周,名樟寿,后改为树人;号豫山,后改为豫才。一八八一年九月二五日,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城内周氏望族。祖父周介孚出身翰林,在京城担任内阁中书,家里有四五十亩水田,不愁生计。其父虽没做官,但也是读书人。周家是— 个典型的书香门第。)

鲁迅的祖父涉嫌科场舞弊,被罢官下狱。狱中的打点需要钱,父亲一病三年也需要钱,家道急剧衰落,以至于学费都无法筹措。且家庭败落后,亲戚族人也都一个个换了嘴脸。(这种急剧的变化,使鲁迅深刻感受到了世态的炎凉,人生的阴暗面。从而形成了鲁迅强烈的怀疑精神和批判精神。)

(2)鲁迅母亲为什么送他外出求学,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事? 明确:家境困难;不肯走衰落了的读书人家子弟所常走的两条路:幕友或商人。

第二段:(1)鲁迅在人生道路上有几次重大转折?其中最重要的是哪一次?反映了鲁迅怎样的思想?

明确:人生道路上的三次重大转折:

(一)从考入南京水师学堂到“改进矿路学堂”,这是作者思想发展的第一个阶段;表明思想进步,想走实业救国的道路。

(二)到东京留学决意学医,为了祖国的强盛,民族的振兴,走上医学救国的道路,这是作者思想发展的第二个阶段;

(三)弃医从文,学文学,走上文学救国的道路,这是作者思想发展的第三个阶段。这三次大的转折,隐含了鲁迅先生思想发展变化的轨迹,特别是第三次重大转折,直接表露出鲁迅先生一心为了救国救民的积极的人生态度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2)作者决意学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明确:因为他确知新的医学对日本维新有很大的助力,于是认为自己学医对救国救民会有很大帮助。

(3)作者后来为什么又放弃了学医?

明确:文中鲁迅自述是因为看到一群人围着看一个中国同胞被日本人斩首示众,引起强烈的思想振动。认识到体质弱并不是导致国弱受人欺凌的原因,麻木、愚昧才是病根,因此想通过提倡新文艺,对国民进行思想启蒙,达到富国强民、改变落后面貌的目的。(4)由以上两点可以看出鲁迅是个这样的人

明确:时刻以国家兴亡为己任,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的伟大作家。第三段:(1)鲁迅工作为什么经常变动? 明确: 动荡的社会时局和多变的社会环境,为生计也为斗争。(2)作者对自己的坎坷持什么态度,说明了什么? 明确:作者很平淡、冷静客观的叙述这些变动,表明鲁迅处变不惊,坚持自我的品格。

2、从本篇文章可看出自传有何特点?大致写法如何? 明确:特点:(1)、篇幅不宜过长;(2)、用第一人称来写;

(3)、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其词;(4)、语言要朴实。

写法:自传式叙述自己生平经历的文章。一般先写明自己的出生年代、籍贯、家庭情况。然后或按年代、或按年龄,写自己读书工作生活的情况。

可以把自己的经历分成几个阶段,每一个阶段突出一个方面,每个阶段又有内在的联系。(结合课文讲述)

传记常用点面结合的写法。点是具体叙述,选取典型事例,突出要点;面是概括叙述,使点环环相连。

(四)、课外拓展: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风雨如磐暗故园。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灵台:(书面语)心灵。神矢,爱神的箭。故园:祖国。

荃不察:化用《离骚》中“荃不察余之中情兮”句。荃,香草名,隐喻国君。察,体察。中,内心。

荐:献,进献祭品。

轩辕:黄帝,上古帝王,中华民族的始祖,代指中华民族。

这是他言志的宣言。尽管祖国在黑暗中,我没有理由不爱她。虽然满腔热诚不被理解,我只管奉献我青春的热血。何等坚贞、猛烈的爱啊。这是《呐喊》和《彷徨》的先声,也是鲁迅毕生奋斗的标灯和旗帜。30年过去,鲁迅无愧无悔。

(五)、结束语

我们今天学习了一篇名人自传。这篇自传中,鲁迅概括地介绍了自己50年的经历,生活细节浩繁无数,作者选择了最典型的事件,语言俭省、感情含蓄,既符合自传特点,又能突出主旨。

这篇自传以时间为顺序,选择生活中典型的,有代表性的材料成文,不面面俱到,详略得当。对关键的事件要交代清事情的原委,让读者看的明白,理解的清楚,更重要的是,我们 从鲁迅先生的自传中了解了先生热爱国家、人民、求学进取、自强不息、追求进步、不懈奋斗的伟大精神。鲁迅先生虽然并不生活在我们的时代,但他的精神有着跨越时空的永恒力量,激励我们为国家、人民而努力读书,不畏邪恶,正直自强。

(六)、作业

1、自学《自嘲》。

2、阅读课后《呐喊》自序和《老舍自传》。

2、仿照课文,写一篇自传。

下载三川中学七年级下册《鲁迅自传》《毛泽东的少年时代》专项训练答案(精选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三川中学七年级下册《鲁迅自传》《毛泽东的少年时代》专项训练答案(精选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