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实施《河北省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实施方案》重点任务分工(2017―2018年)的[5篇]

时间:2019-05-14 06:00: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实施《河北省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实施方案》重点任务分工(2017―2018年)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实施《河北省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实施方案》重点任务分工(2017―2018年)的》。

第一篇: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实施《河北省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实施方案》重点任务分工(2017―2018年)的

综合法律门户网站

法律家·法律法规大全提供最新法律法规、司法解释、地方法规的查询服务。

法律家http://www.xiexiebang.com

第二篇: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医改五项重点改革工作与2010年工作安排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印发河北省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

2010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

办字〔2010〕49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河北省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主要工作安排》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年五月二十五日

河北省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

2010主要工作安排

2010年是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承前启后、攻坚克难的关键一年。为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扎实推进改革,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主要工作安排的通知》(国办函„2010‟67号),结合实际,提出我省医药卫生体制五项重点改革2010主要工作安排。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国家和我省关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突出惠民措施,提高服务水平,增强改革实效,扎实推进五项重点改革,为全面完成3年既定目标任务奠定基础。

二、工作任务

(一)巩固扩大基本医疗保障覆盖面。1扩大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以下简称城镇居民医保)覆盖面,参保人数达到1500万人。进一步做好城镇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从业人员、大学生、灵活就业人员和农民工的参保工作。(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教育厅负责)

2基本解决关闭破产企业退休人员和困难企业职工的参保问题。(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

3巩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以下简称新农合)覆盖面,参合率稳定在90%以上。(省卫生厅负责)

(二)进一步提高基本医疗保障水平。

1各级政府对新农合和城镇居民医保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120元。(省卫生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负责)

2加快推进门诊统筹。城镇居民医保门诊统筹扩大到60%的统筹地区,新农合门诊统筹达到50%的统筹地区,城镇职工医保在有条件的地区先行探索、总结经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费用报销比例明显高于医院。(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厅负责)

3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达到60%以上,城镇职工医保政策范围内住院费用报销比例有所提高。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的统筹基金最高支付限额分别提高到当地职工年平均工资、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全省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倍以上。(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厅负责)

4加大医疗救助力度,在资助城乡所有低保对象、五保户参保的基础上,对其经医保报销后仍难以负担的医疗费用给予补助。逐步开展门诊救助,简化救助程序,取消住院救助病种限制。开展儿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脏病等重大疾病医疗保障试点。(省民政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厅负责)

(三)提高基本医保基金管理水平。

1大力推广就医“一卡通”等办法,确保在80%的城镇职工医保、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统筹地区实现医疗费用即时结算(结报)。(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厅负责)

2积极探索按人头付费、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等支付方式。选择50种左右临床路径明确的疾病开展按病种付费试点。探索建立医疗保险经办机构与医疗机构、药品供应商的谈判机制,发挥医疗保险对医疗服务和药品费用的制约作用。(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厅、省物价局负责)

3积极做好农民工等流动就业人员基本医疗保险关系跨制度、跨地区转移接续工作。开展以异地安置退休人员为重点的就地就医、就地结算服务。(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厅负责)

4全部启动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市级统筹工作。2009年确定的市级统筹试点城市要进入实质运作,其他市上半年要制定出台市级统筹试点方案。鼓励有条件的市辖区提高新农合统筹层次。科学论证、有序开展基本医疗保障经办管理资源整合。探索委托具有资质的商业保险机构经办各类医疗保障管理服务。(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厅、河北保监局负责)

(四)以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为突破口,推进基层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试点。

14月底前,各试点县(市、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取消药品加成,实行零差率销售。9月底前全部完成综合改革试点的各项改革任务。内,在不少于60%的政府办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县(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按冀医改„2010‟2号文件分工负责)

2规范基本药物招标配送。落实基本药物以省为单位招品种规格、招数量、招价格、招厂家,逐步实现基本药物全省统一价格,保障基本药物的质量和供应。(省卫生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物价局负责)

3密切跟踪监测基本药物市场价格和供应变化。严格监管过渡期的药品价格,努力把药品价格控制在较低水平。(省物价局负责)

4加强对基本药物的监督抽验。完成对我省基本药物生产企业、配送企业全覆盖抽验,适当加大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抽验力度,逐步建立完善省、市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评价体系。(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负责)

5落实国家基本药物医保报销政策。确保基本药物全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报销比例明显高于非基本药物。(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厅负责)

6探索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发挥医保基金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补偿作用。探索将非公立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纳入基本药物制度实施范围,规范合理的补偿办法。(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卫生厅、省财政厅负责)

7推行基本药物配备使用临床应用指南和基本药物处方集,确保临床首选和合理使用基本药物。(省卫生厅负责)

8密切跟踪了解实施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对药品流通行业的影响,积极研究解决办法。(省商务厅负责)

9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主动服务、上门服务,开展巡回医疗,为城乡居民提供基本药物、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使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占医疗机构门诊总量的比例明显提高。(省卫生厅负责)

(五)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

在2009年基础上,再支持62个县级医院(含中医院)、87个中心乡镇卫生院、64个城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030个村卫生室建设。(省发展改革委、省卫生厅负责)

(六)启动实施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

1制定农村医疗卫生岗位需求计划,启动实施高等医学院校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养项目,为乡镇卫生院招收320名定向免费医学生。巩固和完善三级医院与县级医院长期对口协作关系,安排730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在岗人员进行全科医生转岗培训。安排408名县级医院骨干人员到三级医院进修学习。积极引导面向基层卫生人才培养的高等医学教育改革,加强全科医学师资培养。(省发展改革委、省卫生厅、省教育厅负责)

2抓好基层卫生人员培训工作。为乡镇卫生院招聘执业医师30人,完成国家下达的在岗培训乡镇卫生人员7832人次,培训村卫生室卫生人员58852人次,培训社区卫生服务人员3961人次的培训任务。(省卫生厅负责)

3制定《河北省临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试点方案》,启动河北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省卫生厅负责)

4继续开展双“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加强城乡医生对口支援工作,严格落实城市医生晋升中高级职称前和新聘人员取得医师执业证书后到农村医疗卫生机构服务一年的规定。(省卫生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5重点加强村卫生室建设和村医技术支持。落实乡村医生承担公共卫生服务等任务的补助政策,保障村医的合理收入。(省卫生厅、省财政厅负责)

6探索开展全科医生县乡联动试点。探索将符合条件的村卫生室纳入新农合定点医疗机构范围,提高报销比例。(省卫生厅负责)

(七)促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

1在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普遍落实居民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免疫规划、传染病防治、儿童保健、孕产妇保健、老年人保健、慢性病管理、重性精神疾病患者管理等9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城市居民健康档案规范化建档率达到50%以上,农村居民健康档案建档率达到20%,并提高信息化水平。(省卫生厅负责)

2继续实施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完成对15岁以下的人群补种乙肝疫苗,2010年再补种2384424万人;完成对适龄农村妇女宫颈癌检查12万人,乳腺癌检查14万人;继续开展农村生育妇女免费补服叶酸项目;对814万名农村孕产妇住院分娩进行补助;为1万例贫困白内障患者免费开展复明手术;完成2009年确定的16965万户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任务和2010年国家下达的13万户无害化卫生厕所建设前期准备工作;实施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项目。(省卫生厅负责)

3启动实施精神卫生防治体系建设与发展规划,支持2所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建设。(省发展改革委、省卫生厅、省民政厅负责)

4落实公共卫生事业单位实施绩效工资政策。(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省卫生厅、省人口计生委负责)5落实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专项补助资金,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标准不低于18元。(省财政厅负责)

(八)推进公立医院改革试点。

省重点在试点城市开展公立医院改革试点工作,各设区市按照《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积极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

1调整公立医院布局和结构,完善管理体制。落实我省卫生区域规划,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当、结构优化、层次分明、功能完善、富有效率的公立医院服务体系。按照国家《公立医院改革试点的指导意见》,指导试点城市制定公立医院改革实施方案。(省卫生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负责)

2探索政事分开、管办分开的有效形式。完善医院法人治理结构。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行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度。(省卫生厅、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负责)

3探索医药分开,逐步推进公立医院补偿机制改革。落实政府投入政策,调整医疗服务收费,逐步取消药品加成,逐步实现由服务收费和政府补助进行补偿。(省财政厅、省物价局负责)

4加强公立医院内部管理。进一步优化诊疗流程,改善就医环境,推进实施统一的电子病历标准和规范,加强成本核算控制,推动临床路径管理试点工作。(省卫生厅负责)

三、保障措施

(一)实行目标责任制。2010医改工作的实施时间为2010年4月至2011年3月。为进一步落实责任,确保各项工作如期完成,省医改办将与各设区市医改领导小组签订责任书,各设区市也要与基层实施单位建立目标责任制。

(二)加强财力保障。各级政府要将2010年医改所需政府投入资金纳入财政预算并及时落实到位。要积极调整医改资金支出结构,完善补偿办法,将建立机制与增加投入有效衔接起来。要加强监督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切实防止各种违法违规使用资金的行为。

(三)加强督导检查。省医改办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改革进展和效果的督导评估,建立定期考核和信息通报制度,及时分析新情况、新问题,积极研究解决办法。

(四)正确引导舆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合理引导社会预期,加强对医改的宣传,主动向社会公布医改进展情况,对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进行及时解答和回应,调动各方参与和推进医改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为深化改革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

第三篇: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重点建设项目稽察实施办法

【发布单位】80302

【发布文号】冀政办函[2000]10号 【发布日期】2000-04-17 【生效日期】2000-04-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

《河北省重点建设项目稽察实施办法

(试行)》的通知

(冀政办函〔2000〕10号2000年4月17日)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

《河北省重点建设项目稽察实施办法(试行)》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试行过程中的有关问题请及时向省政府办公厅反馈。

河北省重点建设项目稽察实施办法(试行)

一、一、总则

(一)为加强对重点建设项目的监督管理,确保建设工程质量和建设资金的安全及合理使用,提高投资效益,省政府成立了河北省重点建设项目稽察特派员办公室(以下简称稽察办公室),负责对全省重点建设项目进行政府监督。为规范重点建设项目稽察工作,保证稽察工作客观、公正,提高稽察效率和质量,促进全省重点建设项目顺序实施,制定本办法。

(二)重点建设项目稽察的基本任务是依法对列入稽察范围项目的建设进行程序性稽察,对建设过程的主要环节和主要方面进行监督检查。围绕项目审批程序和资金使用、工程质量、建设进度等,重点监督检查项目法人责任制、资本金制、招投标制、监理制、审计制和管理责任制等“六制”的落实情况。通过稽察促使项目单位全面强化管理,促进项目建设顺利进行。

(三)省重点建设项目稽察的范围主要是:列入省重点建设计划管理的项目;有政府出资、融资的,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重要影响的项目;省政府等上级机关交办稽察的项目;群众举报确需稽察的项目。

(四)省稽察办公室负责组织对省重点建设项目的稽察工作和稽察特派员及特派员助理的日常管理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和项目建设单位应当积极支持、配合省重点建设项目稽察工作,要如实反映情况、提供资料,并为稽察人员开展稽察工作提供必要的条件。

(五)重点建设项目稽察,应建立监测和重大建设事项报告制度,实行现场稽察与平时监控相结合;建立举报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的作用。

(六)重点建设项目稽察工作应坚持依法办事、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原则,不干预被稽察项目正常建设活动。

二、二、稽察内容

(七)根据重点项目稽察的基本任务,重点项目稽察的内容包括:审批程序稽察、项目法人稽察、勘察与设计稽察、工程招标投标稽察、开工条件稽察、施工和工程进度稽察、设备材料采购稽察、工程监理稽察、工程质量稽察、资金使用和概算控制稽察、投资环境稽察、竣工验收稽察和项目效益稽察等。

(八)审批程序稽察。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开工报告是否经过审批,审批程序是否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

(九)项目法人稽察。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法人责任制是否落实,组织机构是否符合法律、法规及有关规定;项目法人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是否严格;列入省重点建设项目计划的项目,重点项目管理责任制是否落实。

(十)勘察与设计稽察。主要内容包括:勘察、设计单位的资质是否符合有关规定;勘察、设计的深度和质量是否满足要求;设计依据、标准、规范、定额等是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设计变更是否按规定进行报批;对勘察、设计单位的设计质量和信誉以及服务水平进行评价。

(十一)工程招标投标稽察。主要内容包括: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选择以及主要设备、材料的采购是否进行了招标,招投标运作是否规范;签订的各种协议和合同是否严密、可靠、规范;有无中标后进行转包、违法分包的问题。

(十二)分工条件稽察。主要内容包括:项目资本金及其他建设资金的落实、施工组织设计大纲的编制、主体工程(或控制性工程)施工招标、设计图纸交付协议的签订、监理招标、征地拆迁及四通一平工作、需要的主要设备和材料的订货等开工条件是否具备。

(十三)施工和工程进度稽察。主要内容包括:施工单位的资质是否符合有关规定,施工技术方案和施工机械设备、技术人员、施工方法、安全控制、设备和材料使用、工程进度是否符合合同要求;对施工企业的施工质量、总体水平和信誉进行评价。

(十四)设备、材料采购稽察。主要内容包括:设备、材料的采购合同,尤其是引进国外成套设备和关键设备的合同是否严密、可靠,是否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合同执行情况如何;对设备、材料厂家和供应商信誉进行综合评价。

(十五)工程监理稽察。主要内容包括:监理单位的资质是否符合有关规定,现场监理人员的数量和素质以及监理手段是否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监理工作是否规范;对监理单位信誉进行综合评价。

(十六)工程质量稽察。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施工、监理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建立和健全,质量责任制是否落实;工程质量是否符合设计要求,是否出现过质量事故;是否存在瞒报工程质量事故和在工程质量事故处理中弄虚作假的问题;质量监督部门对工程质量的检验评定工作是否规范和到位。

(十七)资金使用和概算控制稽察。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单位的财务制度是否健全,财务管理是否规范;项目的资金来源是否符合有关规定,资金到位情况如何;资金的使用是否符合概算和有关规定,支付是否按照合同执行;概算控制措施是否落实,概算审批和调整是否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有无挪用项目资金等问题。

(十八)投资环境稽察。主要内容包括:项目所在地的各个部门和各个方面有无对建设项目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的现象,有无以各种借口干扰、影响项目建设的情况;项目所在地政府是否为重点项目及时提供各种服务,是否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出现的有关问题,有无推诿扯皮现象。

(十九)竣工验收稽察。主要内容包括:竣工验收是否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和验收标准,主要结论和意见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二十)项目效益稽察。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是否达到了可行性研究预定的目标。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是否控制在国家和省有关环保规定的范围内。

三、三、稽察工作程序

(二十一)确定稽察项目。稽察办公室应当适时了解计划、经贸部门对有关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情况,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即介入对项目的跟踪监督。稽察项目名单由稽察办公室提出,由省计委负责会同财政厅、审计厅审计(同一个项目应避免在同一内交叉检查监督),报省政府审定。需要进行专项性稽察的项目,报经省政府同意后随时安排。

(二十二)建立项目档案和数据库。稽察组应设法收集开展项目稽察工作所需的有关资料和数据,建立项目档案和数据库。

(二十三)制订项目稽察提纲。稽察提纲要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能够指导实际稽察工作。

(二十四)现场稽察。稽察组应按照稽察计划安排,根据稽察提纲内容进行实地稽察。

(二十五)编写和提交稽察报告。每次稽察结束后,稽察组应及时提交稽察报告。稽察报告的主要内容包括:项目基本情况、存在的主要问题(或经验)、相关建议等。稽察报告由稽察特派员签字,经稽察办公室审核后报送省计委;项目存在重大问题的,上报省政府。稽察特派员在稽察工作中发现紧急情况,可直接向省政府或省计委报告,并及时向稽察办公室通报情况。

(二十六)下达整改通知。针对被稽察项目存在的主要问题,应下达包括整改意见和处理决定在内的整改通知,督促项目整改。整改通知以省计委名义下发。

(二十七)复查验收。稽察办公室应当适时组织稽察人员对项目整改情况进行复查,并提交复查报告。复查报告经稽察办公室审核后,报省计委。复查验收合格后,应当终止对被稽察项目的处理。

(二十八)总结表彰。对项目建设管理规范,成绩突出的,稽察办公室应当提请省计委进行表彰。

(二十九)立卷和归档。项目稽察材料、凭证、稽察报告、整改通知,应根据档案管理的有关规定进行分类整理,集中立卷和归档。有政府出资、融资的项目,同时还应将有关资料抄送省财政、审计部门。

四、四、对违规、违纪及违法问题进行处理

(三十)针对稽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由省计委依据有关规定作出处理决定,或者向有关部门提出建议。

对项目法人违反国家和省基本建设有关规定的,可视情节轻重作出下列单项或多项处理:

1、责令限期整改;

2、通报批评;

3、建议建设项目主管部门对项目单位领导班子作出调整或重组;

4、建议财政部门暂停拨付、冻结或者收回政府投资;

5、建议金融机构停止贷款,对严重违规有可能造成贷款损失的,还可提前收回贷款,并追究项目法人相应的法律责任;

6、建议有关部门依法予以相应的行政处罚;

7、暂停项目建设。

对施工、勘察、设计、监理单位、主要材料与设备供应商、总承包单位及有关中介服务机构,在项目前期工作和建设过程中违反国家和省基本建设有关规定,负有相关责任的,可视情节轻重作出下列单项或多项处理:

1、责令限期整改;

2、通报批评;

3、责成项目法人撤换相关责任单位,依法重新进行招标;

4、建议有关部门依法责令停业整顿、降低其资质等级,直至吊销其资质证书;

5、建议有关部门对负有责任的执业注册人员责令其暂停执业;吊销执业注册证书,一定时期内不予注册;情节特别恶劣的,终身不予注册;

6、建议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吊销其营业执照。

7、建议有关部门依法予以其他相应的行政处罚。

对严重违反国家和省基本建设有关规定的建设项目,项目单位和省直主管部门和所在市又不积极配合有关部门进行整改的,视其情节建议有关部门暂停该部门、所在市同类新项目的审批和资金的拨付。

(三十一)对违规、违纪及违法问题的处理,实行分工负责和处理结果反馈报告制度。成立由有关部门主管领导参加的联席会,对稽察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协调。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和法律、法规、规章的规定,由有关部门按职责认真调查核实,依法作出行政处分和行政处罚。对重大和复杂问题,由省计委与其他有关主管部门共同调查处理。稽察办公室要对处理决定的执行情况进行跟踪督办,直至问题完全解决。

1、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开工报告未经审批,或审批程序不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的,由项目审批部门负责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省计划部门和稽察办公室。

2、项目法人责任制不落实,组织机构不符合规定,项目法人的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执行不严格的,由项目单位的行业主管部门负责督促整改并将结果反馈稽察办公室。

3、建设项目的勘察、设计、施工、监理以及与项目建设有关的重要设备、材料等的采购,未按规定进行招投标或招投标运作不规范,存在中标后进行转包、违法分包的;采购合同不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合同执行存在问题的,由有关招投标行政监督部门和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省计划部门和稽察办公室。

4、勘察、设计单位的勘察、设计深度和质量达不到规范和合同要求,设计依据、标准、规范、定额等未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规定,重大设计变更未按规定进行报批的,由行业主管部门、资质认定部门负责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稽察办公室。

5、监理单位的现场监理人员以及监理手段不能满足工程建设的要求,监理工作不规范的,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稽察办公室。

6、项目单位及施工、监理单位的质量管理体系不健全,质量责任制不落实,进场的业主设备、材料不符合设计要求,工程质量不合格或出现过质量事故、瞒报工程质量事故和在工程质量事故处理中弄虚作假的,由工程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和技术监督部门负责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稽察办公室,重大问题的处理结果报省政府。

7、项目单位的财务制度不健全,财务管理不规范,项目的资金来源不符合有关规定,资金的使用不符合概算和有关规定,支付未按照合同执行的;存在超规模超标准建设问题,概算调整未按有关规定报批,存在弄虚作假骗取国家和省投资,截留、挤占、挪用项目建设资金等问题的,由财政部门、审计部门和计划部门负责处理,重大问题的处理结果报省政府。

8、项目所在地对建设项目乱收费、乱摊派、乱集资,或以各种借口干扰、影响项目建设的,由项目所在地政府负责处理并将处理结果反馈稽察办公室。

9、竣工验收不符合国家和省有关规定和标准,竣工验收的有关资料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由稽察办公室负责查处,重大问题的查处结果报省政府。

(三十二)对稽察发现有违规违纪或违法行为的建设单位和施工、勘察、设计、监理单位的直接责任者、主要领导责任者和重要领导责任者,以及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存在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贪污受贿、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的国家公务员和国家行政机关任命的其他有关人员,由其所在单位、其行政主管机关或监察机关按人事管理权限依据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的不仅要追究直接责任人员的党纪政纪责任,还要按照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要求,追究有关领导的责任;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十三)对稽察发现涉及省内其他部门和设区市的违规违纪或违法行为,要以省计委公函的形式移交有关部门和市进行查处,有关部门和市应将查处结果及时反馈稽察办公室。涉及省外的问题,上报国家计委另行处理。

五、五、稽察工作方法

(三十四)对被稽察的重点建设项目每年至少进行一至二次现场稽察,并通过信息系统对项目实施情况进行经常性跟踪监测。

(三十五)现场稽察可采取对项目建设进行全面稽察的方式,也可采取对某一方面或几个方面进行重点稽察的方式。必要时,还可采取对某个环节和某些方面进行跟踪稽察的方式。

(三十六)现场稽察工作主要采取听、看、查、核、谈等方式,对重要的证词、证据可进行录音、复印、拍卖或摄像。

1、听取项目主管单位、项目单位以及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有关单位对项目建设过程的情况汇报;

2、查阅项目的有关文件和资料,包括向有关部门调查核实项目的有关审批文件,设计资料、设计图纸,招投标的有关文件、资料和签订的各种合同,建设项目的财务报表、会计帐簿、会计凭证,项目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监理日志和监理报告;

3、核实有关情况,包括向有关部门调查核实项目的资金来源和资金使用情况,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资质、合同执行、现场服务和信誉情况;

4、实地察看工程质量和现场管理情况,有关质量检测机构和检测设备的情况,必要时可以进行抽样检验;

5、与参建单位的有关人员或周围的群众座谈,多方面了解情况。

(三十七)根据需要,可以与财政、审计、金融、建设等有关部门组织联合稽察组对某些项目进行稽察,也可以聘请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参与稽察,或者委托有资质的机构对某项内容进行检验和鉴定。

(三十八)稽察结束后,稽察组应向项目单位再次核实情况,以确保稽察的准确性;必要时还要与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交换意见,通报稽察情况。

六、六、稽察办公室的职责及稽察人员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三十九)稽察办公室的主要职责:

1、根据国家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研究制订我省重点建设项目稽察的具体规定和稽察特派员管理办法,研究提出有关项目监管的政策和建议。

2、了解项目前期工作有关情况,提出稽察项目计划。

3、负责稽察特派员及稽察特派员助理的派出、培训及管理工作。

4、负责稽察报告的汇总、审核,报请省计委下达整改意见,并监督落实。

5、负责与各市、各部门的联络和协调工作。

6、承办省政府、国家计委重大项目稽察特派员办公室及省计委交办的其他工作。

(四十)稽察人员依法执行公务受法律保护,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拒绝、阻碍稽察人员依法执行公务,不得打击报复稽察人员。稽察人员开展稽察业务时享有下列权利:

1、可以要求项目单位提供与稽察有关的文件、资料、数据,查阅项目单位的会计帐簿、会计凭证等财务资料,必要时可对有关人员进行质询;

2、可以向项目参建单位、设备材料供应商以及与建设项目有关联的企事业单位调查和了解有关情况,必要时也可查阅这些单位的有关会计帐簿、会计凭证等资料;

3、根据工作需要,可以经稽察办公室商请各级有关管理部门提供相关资料;

4、可随时进入施工、仓储、办公、检测、试验等与项目建设有关的场所和地点进行现场查验和取证;

5、监督项目初步设计审查、施工图设计审查、招标投标、竣工验收等重大活动,参加项目建设有关重要会议。

6、在稽察现场发现明显存在的需要立即制止的问题时,可当场责令予以纠正。

(四十一)稽察人员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1、依法行使职责,坚持原则,自觉维护国家利益;

2、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监督,不越权干预项目单位的正常建设活动;

3、认真进行稽察工作,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及时完成稽察任务;

4、客观公正、实事求是地反映项目建设的情况和问题;

5、对建设单位反映的需要上级部门解决和协调的问题,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映,并帮助解决。

6、办理稽察事项时,与被稽察单位或者稽察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

7、保守国家秘密和被稽察单位的商业秘密。

(四十二)稽察人员应当严格遵守廉洁自律的有关规定,自觉纠正和防止各种违规违纪行为。

(四十三)稽察人员在稽察工作中成绩突出,为维护国家利益做出重要贡献的,应给予奖励。具体办法另行规定。

(四十四)稽察人员有下列行为之一的,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对被稽察项目的重大问题隐匿不报,严重失职的;

2、与被稽察单位串通,编造虚假稽察报告的;

3、干预被稽察单位正常的建设活动,致使其合法权益受到损害的;

4、泄露国家秘密或被稽察单位商业秘密的;

5、违反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廉洁从政有关规定的。

七、七、被稽察单位的权利、义务和责任

(四十五)被稽察单位在接受稽察时享有下列权利:

1、对稽察中发现的问题,可以向稽察人员进行申辩;对稽察报告和处理意见有异议的,可以向稽察办公室提出申诉。

2、发现稽察人员有违纪、违法行为的,有权向稽察办公室、监察部门和司法机关投诉。

3、对需要上级单位协调解决的问题以及外界干扰工程建设的情况,可向稽察办公室报告。

(四十六)被稽察单位应当履行下列义务:

1、积极协助稽察人员的工作,如实提供稽察工作需要的文件、资料、数据。

2、自觉执行稽察办公室制定的文件和资料报送制度、项目月信息报表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等各项规章制度。

3、下列文件、资料、数据和信息必须及时报送稽察办公室:

(1)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等的总说明,开工报告及各阶段批复文件复印件;

(2)咨询单位的项目评估意见、初步设计的专家评审意见;

(3)上报有关部门审批的关于调整项目建设方案、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建设标准、资金来源、投资概算等方面的报告及批复文件复印件;

(4)监理月报和向项目法人的报告;

(5)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各参建单位的资质和资信证书复印件,各参建单位的基本情况介绍;

(6)重大设计变更报告及批复文件复印件;

(7)政府质量监督部门的检查验收报告;

(8)项目单位编制的实施计划,季度、会计报表,建设项目基本情况表,项目建设月度信息报表;

(9)审计单位的审计报告;

(10)有关竣工验收的文件复印件;

(11)稽察单位要求报送的其他资料。

4、下列重大事项必须及时报告稽察办公室:

(1)项目初步设计和概算调整审查;

(2)项目招标、评标;

(3)项目单位领导班子成员变动;

(4)勘察、设计、施工、监理单位的更换以及不合格施工队伍的清除出场;

(5)重大质量、安全事故;

(6)项目竣工验收;

(7)重要的经验教训现场会议或总结会议;

(8)其他相关的重大事项。

5、对稽察人员在稽察过程中指出的急需纠正的问题,应当立即停止有关行为,并采取适当措施积极挽回其造成的损失。

6、接到整改通知后,应按要求认真进行整改,并将整改结果按要求期限报省计委并抄送稽察办公室。

(四十七)被稽察项目单位、有关单位和个人有下列行为的,对其主要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提请有关部门和当地政府给予行政或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

1、违反本办法第(四十六)条之1、3、4、5款规定的;

2、拒绝、阻碍稽察人员执行任务或者打击报复稽察人员的;

3、向稽察人员馈赠物品、支付报酬、提供福利待遇,影响稽察人员公正履行职责的。

八、八、附则

(四十八)稽察人员在项目稽察过程中所发生的交通、住宿等费用,先由市计委垫付,省稽察办公室每半年与市计委结算一次,各市不得将垫支费用转嫁给项目单位。市计委无力垫付的,由稽察办公室直接结算。

(四十九)各市对市一级政府出资、融资和管理项目的稽察、可参照本办法制定具体的实施细则。

(五十)本办法由省计委负责解释并组织实施。

(五十一)本办法自颁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突发事件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

《河北省突发事件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预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本地本部门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2012年7月10日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的《河北省突发事件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预案》(冀政办函〔2012〕64号)同时废止。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10月12日

河北省突发事件生活必需品

市场供应应急预案

为保证突发事件期间我省重要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有效预防和控制市场异常波动,确保人民基本生活需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预案。

一、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将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市场运行调控的重大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将突发事件情况下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纳入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轨道,提高快速反应和应急处理能力,建立突发事件生活必需品市场异常波动应急处理机制,确保市场有效供应和平稳运行。

突发事件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工作本着统一领导、分级负责、科学监测、及时反应和处置得力的原则进行。

二、市场异常波动的监测报告及确认

对县(市、区)以上城市生活必需品市场进行监测并实行信息报送制度,监测范围和报送时间由省商务厅、省物价局确定。本预案所称突发事件生活必需品市场异常波动(以下简称市场异常波动),是指因突然发生的、造成或可能造成严重社会危害,需要采取应急处置措施予以应对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引起粮食、食用油、肉类、蔬菜、蛋品、奶制品、食盐、食糖等生活必需品供求关系突变,在较大范围内引起抢购,导致一类以上商品价格一周内上涨30%以上或出现较大面积商品脱销。

(一)监测的主体、内容和对象。

监测主体:省、市、县(市、区)商务行政主管部门及价格主管部门负责突发事件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的监测和预警工作。

监测对象:粮食、食用油、肉类、蔬菜、蛋品、奶制品、食盐、食糖等生活必需品的重点供应企业、商场、超市和蔬菜批发市场。

监测内容:生活必需品的供给、销售和价格方面的变化情况,及时掌握市场动态,收集、汇总、分析监测信息,及时提出预警建议。

(二)监测报告制度。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下同)商务部门、价格部门和列入全省市场异常波动监测预警范围的监测对象,按要求及时、准确、完整报送有关数据及市场情况。监测报告实行属地化管理,各市商务部门、价格部门和各监测点原则上坚持日监测、周报告制度,必要时启动日监测、日报告制度。

(三)市场异常波动分级。

市场异常波动分为2级:Ⅰ级(红色预警)为全省或省会城市、两个市以上区域发生的市场异常波动;

Ⅱ级(黄色预警)为一个市或两个以上县(市、区)发生的市场异常波动。省商务厅负责提出预警的启动、预警级别的调整和预警解除的建议,经省政府批准后实施。食盐市场异常波动级次划分及应急工作,按照我省食盐应急预案有关规定执行。粮食、食用油市场异常波动级次划分及应急工作,按照我省和全国粮食应急预案有关规定执行。其他生活必需品的应急工作,属于Ⅰ级的由省市场异常波动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属于Ⅱ级的由发生地所在市市场异常波动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

(四)市场异常波动的确认。

发现市场异常波动后,监测点必须在1小时内向当地商务、价格部门报告,监测到市场异常波动或接到报告的商务、价格部门,应当立即组织力量对报告事项调查核实、确证,在2小时内向本级政府报告,同时向上级商务、价格部门报告,并抄报有关主管部门。经核实确证为Ⅱ级市场异常波动的,各市商务部门应在核实确证1小时内向当地政府和省商务厅报告。省商务厅在接到报告后要立即向省政府报告,提出启动应急预案建议,经省政府批准后启动应急预案,并在2小时内向各市发布黄色预警警报。经核实确证为Ⅰ级市场异常波动的,省商务厅应在核实确证后立即向省政府报告,提出启动应急预案建议,经省政府批准后启动应急预案,并在2小时内向各市发布红色预警警报。

三、组织机构、部门分工

(一)组织机构。

1.省市场异常波动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省政府成立市场异常波动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本省行政区域内突发事件发生时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储备、调运和投放工作。省市场异常波动工作领导小组由省政府分管副省长任组长,省政府分管副秘书长、省商务厅主要负责同志、省政府应急办主任任副组长,省政府新闻办、省发展改革委、省公安厅、省财政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厅、省卫生计生委、省工商局、省质监局、省粮食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供销社、国家统计局河北调查总队、石家庄海关、河北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铁路、电力、石油等有关部门(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参加,负责领导、组织、协调行政区域内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工作。在预警状态下,建立定期召开会议制度和联系制度,协调市场供应的有关问题。

2.省市场异常波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

省市场异常波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商务厅,具体承担监测、收集生活必需品市场供求信息,分析、预测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发展态势,提出启动应急预案的建议,协调生活必需品生产、销售、运输和储备所需的资金、物资和人员,组织、协调、监督各地各有关部门落实本预案,完成其他临时交办任务。

省市场异常波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下设综合信息组、市场供应组、支持保障组和市场监管组,由省政府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工作人员组成,履行相应职责。

3.各组职责。

综合信息组:承担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的综合文字工作,协调办公室各组相关事宜;

负责有关会议、活动的组织协调工作;

负责信息传递及文件管理工作。

市场供应组:负责组织和协调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储备和销售工作。

支持保障组:负责组织和协调生活必需品生产、储备和销售所需的资金、能源和交通运输工具。

市场监管组:负责监测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情况,组织、协调有关部门打击制售假冒伪劣商品、囤积居奇、哄抬物价、欺行霸市、强买强卖等破坏市场秩序的行为。

4.市市场异常波动工作领导小组职责。

各市比照省市场异常波动工作领导小组成立市市场异常波动工作领导小组,细化各组成部门职责。

(二)各部门分工。

商务部门具体负责市场供应应急工作的综合协调和部门衔接,做好肉类、食糖等商品的储备管理及市场调控工作,完善应急商品投放网络建设,会同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等部门组织应急商品的进口。

新闻部门及时配合商务部门做好新闻发布工作,组织好对外宣传报道。

发展改革部门负责及时协调应急处理所需生活必需品的综合运输协调,保障电力、石油等货源供应,综合协调粮油等重要商品储备的动用和投放。

公安部门负责维护生活必需品供应场所的治安秩序,依法及时打击扰乱市场秩序的犯罪活动。

财政部门负责保障市场供应应急事项所需的合理费用及时到位,按预算级次提供资金支持和补偿。

铁路、交通运输部门负责根据调运方案,及时组织应急商品的铁路、公路、水路运输。

农业、畜牧部门负责根据市场需求,及时组织农产品、畜产品的生产、供应,负责种植、养殖环节的质量安全监督。

卫生计生部门负责食品安全风险监测和食品安全事故流行病学调查工作。

工商部门负责规范市场主体经营行为,加强市场监管,维护市场秩序。

质监部门负责生产环节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和生产、流通环节的计量监督管理工作,严厉查处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等违法活动和生产、流通环节的计量违法活动。

粮食部门负责储备粮、油的投放和市场供应,组织粮油企业做好定点生产加工和销售工作。

价格部门负责市场价格监测预警和价格监督管理工作,必要时实施价格干预措施或者紧急措施,开展价格监督检查,坚决打击价格违法行为,保持市场价格稳定。

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负责组织和指导食品安全事故应急处置和调查处理工作,监督事故查处落实情况。

供销、盐务部门负责省内外食盐的调入、市场销售和市场监管工作,将食盐及时配送到零售单位、食品加工企业和社会集团用盐单位,保障市场供应;

负责食盐的生产和销售的监督管理工作,保证货源供应,及时督导食盐定点生产企业根据市场应急需要,将合格的食盐运送到批发单位。

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对应急供应所需进口物资优先办理通关和检验检疫手续,保障渠道畅通。

(三)指挥系统的启动

1.Ⅰ级预警组织领导体系。省政府批准启动Ⅰ级预警后,省市场异常波动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立即进入应急工作状态,办公室人员在预警后4小时内集结到位,办公室各职能组启动工作程序,履行相应职责。

2.Ⅱ级预警组织领导体系。省政府批准启动Ⅱ级预警后,被启动Ⅱ级预警的市市场异常波动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立即进入应急工作状态,在当地政府领导下,统一组织、指挥和协调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办公室人员在预警后4小时内集结到位,办公室各职能组启动工作程序,履行相应职责。

四、应急控制措施

(一)按照有利于稳定人心、市场的原则,做好新闻发布工作,强化正面引导。

(二)督导流通企业与生产者、供应商积极组织货源,动用商业库存,保障市场供应。及时向社会通报市场供应情况,为媒体记者提供必要的数据资料,正确引导社会舆论。

(三)组织从周边未发生市场波动的设区的市紧急调运商品,进行异地商品余缺调剂。

(四)动用储备物资投放市场。首先动用县(市、区)、市储备物资投放市场。县(市、区)、市储备物资不足时,动用省级物资储备。省级物资储备不能保证应急供应的情况下,按规定程序申请中央物资储备。

(五)当国内资源不足时,迅速组织进口。

(六)按照市场异常波动发生前的合理价格紧急调集生活必需品、交通工具以及相关设施。

(七)在情况特别严重时,对生活必需品实行价格干预和定量销售制度。

五、应急保障措施

(一)根据市场异常波动情况,必要时对生活必需品实行定点生产、定点储备、定点销售制度。

1.定点生产。

(1)面粉、大米、食用油。省粮食局负责确定省内重点面粉、大米、食用油加工企业作为生产供货单位。

(2)猪肉。省商务厅负责确定全省各级生猪活体储备场作为货源基地。省农业厅负责确定定点屠宰厂作为屠宰加工供货单位。

(3)鸡蛋和奶制品。省农业厅负责确定省内重点蛋鸡养殖企业和乳品加工企业作为货源基地。

(4)蔬菜。省农业厅负责协调各市政府确定蔬菜生产供应基地。

(5)食盐。省供销社负责协调组织食盐定点生产企业生产,保障货源供应。

2.定点储备。

(1)面粉、大米、食用油。省粮食局负责确定重点加工企业、粮油储备库作为面粉、大米、食用油定点储备单位。

(2)猪肉、食糖。省商务厅负责确定生猪活体储备场、肉类冷藏企业和经营食糖的重点流通企业作为全省定点储备单位。

(3)鸡蛋、奶制品。省农业厅负责确定省内重点蛋鸡养殖企业和乳品加工企业作为承储企业。

(4)蔬菜。由于蔬菜保鲜期短,不宜长期储存,根据“菜篮子”市长负责制原则,我省蔬菜的应急储备由省商务厅协调各市作出安排。

(5)食盐。省供销社负责。河北省盐业专营集团公司作为省级食盐储备承储单位,在全省合理布局储备库点。

3.定点销售单位。

(1)面粉、大米、食用油。将各市的大型商场、超市作为定点销售单位。

(2)猪肉、鸡蛋、食糖、食盐等生活必需品。将各市的大型商场、超市及重点农贸市场作为定点销售单位。

(3)蔬菜。首先将就近各市的蔬菜基地和农贸市场作为定点销售单位,对确定区域保障供应,不足部分由重点蔬菜配送中心供应,必要时从农业部在我省的定点蔬菜批发市场和部分基地县统一调配。

(二)公安、工商、质监、价格部门加大执法力度,依法严厉打击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等损害消费者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维护正常的市场经济秩序。

(三)发展改革、电力、石油等部门及企业对各定点单位所需热、电、油等能源供应,要优先安排,满足需求,不得停供、限供。

(四)公路、铁路等部门要根据调运方案,建立应急商品铁路、公路运输“快速通道”,不得乱设关卡进行检查,确保应急商品运输畅通。对各定点单位所需物资的调运,要优先安排,及时发运,保障运力。

(五)按照各级政府指令组织调运、投放应急商品发生的各项额外费用,分别由各级财政合理补助,以形成快速反应、保障有力的市场调控机制。

六、其他事项

(一)预案更新与管理。省商务厅负责预案的日常管理,并根据情况对预案进行修订和完善。本预案由省商务厅负责解释。

(二)奖励与责任

1.对在突发事件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工作中作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表扬和奖励。

2.对有关部门工作人员由于玩忽职守、谎报、知情不报,或拒不履行本预案规定的应急处置职责,致使国家利益和人民生命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由本级政府或上级政府有关部门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三)各市、县(市、区)政府应根据本预案,制定本地的突发事件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预案。

(四)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

(本文来源于河北省人民政府官方网站)

第五篇: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河北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的

各市(含定州、辛集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雄安新区管委会,省政府各部门:

《河北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已经省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7年11月30日

河北省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湿地保护修复制度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89号)精神,根据《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实施意见》(冀发〔2015〕19号)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围绕构建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战略定位,建立和完善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全面保护湿地,强化湿地利用监管,加快推进重要湿地修复,加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监测和评估,提升湿地保护意识,为开创新时代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新局面提供重要保障。

(二)基本原则。坚持生态优先、保护优先的原则,维护湿地生态功能和作用的可持续性;

坚持全面保护、分级管理的原则,将全省所有湿地纳入保护范围,重点加强重要湿地和自然湿地的保护与修复;

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湿地保护负总责,鼓励社会各界参与湿地保护与修复;

坚持综合协调、分工负责的原则,充分发挥林业、国土资源、环境保护、水利、住房城乡建设、农业等湿地保护管理相关部门的职能作用,协同推进湿地保护与修复;

坚持注重成效、严格考核的原则,将湿地保护修复成效纳入对各级政府领导干部的考评体系,严明奖惩制度。

(三)目标任务。实行湿地面积总量管控,到2020年,全省湿地面积不低于1413万亩,其中,自然湿地面积不低于1042万亩,新增湿地面积3万亩,湿地保护率提高到43%以上。严格湿地用途监管,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增强湿地生态功能,维护湿地生物多样性,全面提升湿地保护与修复水平。

二、建立健全湿地分级管理体系

(一)建立湿地分级体系。根据生态区位、生态系统功能和生物多样性,将全省湿地划分为国家重要湿地、省级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列入不同级别湿地名录,定期更新。国家重要湿地(含国际重要湿地)名录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发布。省级重要湿地名录和一般湿地名录的确定及其调整,由省林业厅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经专家论证后公布。研究制定省级重要湿地、一般湿地认定标准和管理办法;

公布第二批省重要湿地名录和一般湿地名录。(省林业厅牵头,省环境保护厅、省水利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厅等参与,市、县政府落实。以下均需市、县政府落实,不再列出)

(二)探索开展湿地管理事权划分改革。待国家重要湿地管理事权划分改革方案出台后,研究制定我省省级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的事权划分。(省财政厅、省林业厅会同有关部门负责)

(三)完善保护管理体系。省湿地保护管理相关部门指导全省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各市、县政府湿地保护管理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湿地保护修复工作。对国家和省级重要湿地,要通过设立国家公园、湿地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湿地保护小区、海洋特别保护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等方式加强保护,在生态敏感和脆弱地区加快湿地保护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各级湿地保护管理机构的能力建设,建立健全与湿地保护需求相适应的管理机制,创新湿地保护管理形式,夯实保护基础。(省林业厅、省财政厅、省环境保护厅、省水利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建立湿地保护目标责任制

(一)落实湿地面积总量管控。各市、县要按照全省湿地面积的管控目标逐级分解落实。合理划定纳入生态保护红线的湿地范围,明确纳入湿地名录的湿地要落实到具体地块,明晰“四至边界”,全部建档立册,上图入库。经批准征收、占用湿地并转为其他用途的,用地单位要按照“先补后占、占补平衡”的原则,负责恢复或重建与所占湿地面积和质量相当的湿地,确保湿地面积不减少。(省林业厅、省发展改革委、省环境保护厅、省水利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提升湿地生态功能。按照国家湿地生态状况评定标准,从影响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的水量、水质、土壤、野生动植物等方面,科学评价湿地生态状况。到2020年,重要河流、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不低于75%,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全省湿地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不减少。(省林业厅、省环境保护厅、省水利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建立湿地保护成效奖惩机制。各级政府对本行政区域内湿地保护负总责,政府主要领导成员承担主要责任,其他有关领导成员在职责范围内承担相应责任,要将湿地面积、湿地保护率、湿地生态状况等保护成效指标纳入本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等制度体系,建立健全奖励机制和终身追责机制。(省林业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环境保护厅、省水利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厅等参与)

四、加强湿地利用监管

(一)建立湿地利用管控机制。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确定各类湿地功能,实施负面清单管理。禁止擅自征收、占用国家和省级重要湿地,在保护的前提下合理利用一般湿地,禁止侵占自然湿地等水源涵养空间,已侵占的要限期予以恢复。禁止擅自占用、围垦、填埋或者排干湿地;

禁止擅自取用或者截断湿地水源;

禁止破坏水生动物洄游通道或者野生动物栖息地;

禁止擅自采砂、取土;

禁止向湿地违法排污;

禁止捡拾鸟卵,捕猎野生动物;

禁止破坏或者移动湿地界标、围栏、围网等保护设施;

禁止其他破坏湿地及其生态功能或者改变湿地用途的行为。(省林业厅、省环境保护厅、省水利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规范湿地用途管理。贯彻落实国家湿地相关资源的用途管理制度,合理设立湿地相关资源利用的强度和时限,避免对湿地生态要素、生态过程、生态服务功能等方面造成破坏。进一步加强对取水、污染物排放、野生动植物尤其是鱼类等水生动物资源利用、挖砂、取土、开矿、林木采伐、引进外来物种和涉外科学考察等活动的管理。(省国土资源厅、省林业厅、省环境保护厅、省水利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严肃惩处破坏湿地行为。湿地保护管理相关部门根据职责分工依法对湿地利用进行监督,对湿地破坏严重的地区或有关部门进行约谈,探索建立湿地利用预警机制,遏制各种破坏湿地生态的行为。依法查处非法、过度利用和各种破坏湿地资源的行为。探索建立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执法机制。各级政府湿地保护管理相关部门或湿地保护管理机构要加强对湿地资源利用者的监督。(省林业厅、省环境保护厅、省水利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建立退化湿地修复制度

(一)明确湿地修复责任主体。对未经批准将湿地转为其他用途的,按照“谁破坏、谁修复”的原则实施恢复和重建。能够确认责任主体的,由其自行开展湿地修复或委托具备修复能力的第三方机构进行修复。对因历史原因或公共利益造成生态破坏的、因重大自然灾害受损的湿地,经科学论证确需恢复的,由各级政府承担修复责任,林业主管部门牵头编制湿地修复专项方案,湿地修复所需资金列入同级财政预算。(省林业厅、省财政厅、省环境保护厅、省水利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多措并举增加湿地面积。各级政府要对近年来湿地被侵占情况进行认真排查,并通过退耕还湿、退养还滩、退化湿地恢复和盐碱化土地复湿等措施,恢复原有湿地。各地要在水源、用地、管护、移民安置等方面,为增加湿地面积提供条件。(省林业厅、省环境保护厅、省水利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实施湿地保护修复工程。省林业厅会同有关部门编制河北省湿地保护修复工程规划。坚持自然恢复为主、与人工修复相结合的方式,对集中连片、破碎化严重、功能退化的自然湿地进行修复和综合整治,优先修复生态功能严重退化的国家和省级重要湿地。通过污染清理、土地整治、地形地貌修复、自然湿地岸线维护、河湖水系连通、植被恢复、野生动物栖息地恢复、拆除围网、生态移民和湿地有害生物防治等手段,逐步恢复湿地生态功能,增强湿地碳汇功能,维持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省林业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环境保护厅、省水利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厅等参与)

(四)完善生态补水机制。水资源利用要与湿地保护紧密结合,在发挥水库防洪、抗旱、灌溉等作用的同时,充分考虑流域内湿地生态系统的生态用水需求。水库蓄水和泄洪要充分考虑相关野生动植物保护需求。从生态安全、水文联系的角度,利用流域综合治理方法,建立湿地生态补水机制,明确技术路线、资金投入以及相关部门的责任和义务。在引黄入冀补淀工程实施中,保障白洋淀、衡水湖生态用水需求。(省水利厅牵头,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林业厅、省环境保护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厅等参与)

(五)强化湿地修复成效监督。按照国家湿地修复绩效评价标准,组织开展全省范围内的湿地修复工程成效评价。湿地修复工程竣工评估和后评估应委托第三方机构开展。实行湿地修复公示制度,依法公开湿地修复方案、修复成效,接受公众监督。(省林业厅、省环境保护厅、省水利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健全湿地监测评价体系

(一)明确湿地监测评价主体。省林业厅依据全国湿地资源调查和监测、重要湿地评价、退化湿地评估等规程或标准,制定省级重要湿地和一般湿地监测评价技术规程,组织实施全省湿地资源调查,调查周期与国家组织的相关调查同步。省林业厅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实施省级重要湿地的监测评价。市、县林业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组织开展行政区域内一般湿地的监测评价。加强部门间湿地监测评价协调工作,统筹解决重大问题。(省林业厅牵头,省环境保护厅、省水利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厅等参与)

(二)完善湿地监测网络。积极参与国家重要湿地监测站点建设,统筹规划省级重要湿地监测站点设置,建立重要湿地监测评价网络,提高监测数据质量和信息化水平。健全湿地监测数据共享机制,实现全省林业、国土资源、环保、水利、住房城乡建设、农业等部门主要监测数据互联共享。利用监测评价成果,加强生态风险预警,防止湿地生态系统特征发生不良变化。(省林业厅牵头,省环境保护厅、省水利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厅等参与)

(三)监测信息发布和应用。建立统一的湿地监测评价信息发布制度,规范发布内容、流程、权限和渠道等。省级重要湿地资源的监测评价信息,由省林业厅会同有关部门发布。一般湿地资源的监测评价信息,由市林业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发布。运用监测评价信息,为考核地方政府落实湿地保护责任情况提供科学依据和数据支撑。实行监测评价与监管执法联动机制。(省林业厅牵头,省环境保护厅、省水利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厅等参与)

七、完善湿地保护修复保障机制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加强统筹协调,推动湿地保护修复制度的各项政策落到实处。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建立湿地保护修复联席会议制度,协调解决落实湿地保护修复制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各自职责,进一步完善综合协调、分部门实施的湿地保护管理体制,形成湿地保护合力,确保实现湿地保护修复的目标任务。(省林业厅牵头,省环境保护厅、省水利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厅等参与)

(二)加快法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湿地保护法律、法规,加快推进湿地自然保护区及湿地公园的保护管理制度建设。具备条件的,可以推行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制度,切实保护好湿地自然资源。(省林业厅、省法制办、省国土资源厅、省环境保护厅、省水利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三)加大资金投入力度。湿地保护修复是社会公益事业,各级政府要把湿地保护修复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国家有关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改革要求,各地要合理保障湿地保护修复经费。鼓励与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形成政府投资、社会融资、个人投资等多渠道投入机制。同时,按照中央部署,做好国家湿地生态效益补偿试点在我省的落实工作。(省林业厅、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牵头,省环境保护厅、省水利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厅等参与)

(四)完善科技支撑体系。支持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开展湿地保护和修复领域科学研究,在湿地植被恢复、野生动植物保护及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建立湿地保护修复专家评审制度,提高湿地科学修复技术和科学决策水平。(省林业厅、省环境保护厅、省水利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五)加强宣传教育。充分利用“世界湿地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等活动,面向公众开展湿地科普宣传教育,利用互联网、移动媒体等手段,普及湿地科学知识,营造全社会保护湿地的良好氛围。抓好广大中小学生湿地保护知识教育,树立湿地保护意识。研究建立湿地保护志愿者制度,动员公众参与湿地保护和相关知识传播。(省林业厅、省教育厅、省环境保护厅、省水利厅、省国土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厅等按职责分工负责)

(本文来源于河北省人民政府官方网站)

下载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实施《河北省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实施方案》重点任务分工(2017―2018年)的[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河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贯彻实施《河北省深化标准化工作改革实施方案》重点任务分工(2017―2018年)的[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