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和谐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出台动物福利法[J]

时间:2019-05-14 06:26:2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构建和谐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出台动物福利法[J]》,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构建和谐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出台动物福利法[J]》。

第一篇:关于构建和谐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出台动物福利法[J]

构建和谐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出台动物福利法

西北政法大学法学研究所副教授

孙江

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关于进一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若干问题的决定》中,党中央首次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2005年2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作了《深刻认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扎实做好工作,大力促进社会和谐团结》的讲话,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容作了明确的概括:“我们所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成为我国的主旋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和谐”更是成为人们追求的最高境界。但和谐并不仅是存在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胡总书记说的很明白,人与自然也应和谐相处。历史已经告诉我们,人类对大自然的倒行逆施从未逃脱过大自然的惩罚。人类社会要发展,就必须与自然和谐相处。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把人的道德关切逐渐扩及到非人类的生命形式,首先是那些具有较强感知能力的动物,是我们文明程度提升的一个标记,和谐的本意,就是要消除残酷行为和暴戾之气。我们能够想象一个充满残酷暴戾气息———即使是在人与动物之间———的和谐社会吗?而用行政和法律的方式来确认和保障这一改变,则是社会文明的进步。当然,和谐社会不可能只靠法律来实现。但是法律可以通过定义和惩戒违法行为,来限制和减少各种严重破坏和谐的因素。而且,这样的法律本身也是一个符号,它表明一个社会对残酷行为的不姑息态度,对国民道德的提高具有莫大引导作用。用法律来保障人与动物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内容。

立法的必要性

现代意义的动物福利的概念最早提出源于英国。按照现在国际上通认的说法,动物福利被普遍理解为几大自由,即让动物享有免受饥渴的自由、生活舒适的自由、免受痛苦的自由、生活无恐惧感和悲伤感的自由以及表达天性的自由。总结起来就是动物的康乐。即:首先是动物的健康,然后是动物的安乐,这是动物福利基本的内容。禁止虐杀动物是文明社会的共识。一个国家的公民对待动物的态度如何,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因为对待动物的态度直接反映出人们对待生命的基本态度。

1822年,世界上第一部反对人类任意虐待动物的法律在英国颁布,这就是著名的《马丁法令》;虽然19世纪初,英国就有人提出禁止虐待马、猪、牛、羊等动物的法案。只是当时这项提案没有被下议院通过,还被有些人嘲笑,但到1822年,世界上第一部反对虐待动物法案还是在英国首先出台。法国也在1850年通过了反虐待动物法案。1866年美国驻俄公使伯格回到纽约后开始呼吁反对虐待动物。驻俄期间他曾目睹马被马夫毒打而痛苦万分,伯格认为残酷地对待活着的动物,会使人道德堕落,一个民族不能阻止其成员残酷地对待动物,也将面临危及自身和文明衰落的危险。在他的努力下,美国迅速成立了“禁止虐待动物协会”,并迅速通过了“反虐待动物法案”。随后的一百多年里,澳大利亚、加拿大、欧盟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都相继通过了保障动物福利的法律,WTO中也写入了动物福利条款。截至目前,包括一些非洲国家在内的世界上大多数国家都出台了反虐待动物法案,我国的香港、台湾也有这方面的法案。

在诸多动物福利保护法律中,禁止虐杀动物已经成为最基本的底线规则。但是,现在环顾我们四周,残酷地对待动物,包括以残忍手段杀戮动物、随意遗弃伴侣动物和圈养动物、为牟利而滥用动物、无视我们控制之下动物的生命需求而把不必要的痛苦加于动物,甚至,毫无由来地折磨和杀死那些信赖和依靠我们的动物,这类事情时有所闻。现在更有人仅仅为了保健和美容,就置动物的死活于不顾,比如割去活海狗的生殖器,再把海狗扔回大海,任其在极度痛苦中死去。令人痛惜的是,这些残酷危害动物的行为正日益扩大和蔓延,而消费者就是这残害动物的最后一环。虽然残酷对待动物的行为也会受到公众的谴责。但是,仅仅是舆论谴责、道德施压,已经不足以有效制止各种残酷对待动物的行为。在国外,这种行为则是要被公诉、判刑的。日本1973年曾出台《关于爱护及管理动物的法律》,1999年又进行了修改。该法在基本原则中阐明了制定法律的目的:“所有人要认识到动物是有生命的,不仅希望不要肆意虐待,而且要致力于建成人与动物共生的环境,在充分了解动物习性的基础上采取适当的方式对待动物。”处罚条款规定,滥杀和任意伤害动物要处一年以下徒刑,同时处以100万日元的罚款,虐待和遗弃动物罚款30万日元。由于法律的威慑力以及人们对动物的保护意识不断提高,日本国内滥捕滥杀野生动物的现象多少年都没发生过。

清华大学生硫酸伤熊事件发生后,关于犯罪嫌疑人有罪还是无罪的争论很能说明问题。其中反映最多的是在适用法律上的尴尬和立法上的空白。按照我国的《野生动物保护法》,狗熊应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是受保护的范畴。但是该法中没有明确规定在动物园繁殖的狗熊算不算野生动物,另外该法中只规定了“非法猎捕、杀害野生动物”该定何罪,对故意伤害野生动物该如何处理没有明确的条文。这就让人们对犯罪嫌疑人该不该被定罪的问题产生了分歧。河南开封发生的驯兽团残害老虎、狮子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的行为,也曾被当地市民举报到动物保护站,但由于没有具体的法律条文为依据,保护站的同志也只能看着伤害动物的人为所欲为。国家级保护动物的命运尚且如此,家养动物、畜牧动物、实验动物受残害、被虐待的情形就更是可想而知。

我们应该期望法律对动物福利做出最低限度的保障,明文规定禁止虐杀动物,禁止虐杀那些用皮毛血肉满足了我们生存发展需要的动物,这是同为生命的人类应尽的义务。这些已不仅仅是动物福利的问题,它本身也涉及到人类自身。是人类自身的需要,也是对人类自身负责。以农场动物为例,在饲养过程中,如果动物本身健康、福利等得不到保证,那么当人们去食用这些动物时,人的福利、健康也要受到侵害。如果动物的生存状况恶劣,也必然会伤害到人。比如SARS,还有最近的禽流感,都证明了人和动物之间唇亡齿寒的关系。

立法的紧迫性

“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思想在l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的《里约宣言》中就得到确认。WTO中也写入了动物福利条款。在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时代,许多国家强调以合理保护和利用动物为目的的动物福利法治,除了出于伦理道德建设及公共卫生与环境保护的需要外,促进本国的动物国际贸易或者加强本国的动物产业保护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

目前,我国对于动物的保护范围过于狭窄,仅限于保护野生动物。对于非野生动物,如实验动物、伴侣动物、工作动物、娱乐动物、表演动物、展览动物、竞技动物都没有相关法律进行保护。另外,立法体系十分松散,除了《野生动物保护法》、《动物检疫法》等几部单行法外,其他只能在一些零散条文中找到,并没有一部综合性的专门法律进行保护。就是已有的相关法律,可操作性也很差,司法和行政部门难以落实到位。这种缺乏立法的规范和激励,不能及时应对国外动物福利保护标准的设立和变更的现状,使得我国的动物、动物产品及与动物和动物产品有关的服务和其他产品在进入国外市场时,遇到了强有力的贸易狙击。如2005年3月,因特网上出现了一段名叫《惨绝人寰的时尚,每件皮草都残酷》的录像,该录像曝光的是河北省萧宁县尚村皮毛交易市场活剥貉皮和狐狸皮的事情。之后,美国的CNN有线新闻台和欧洲的一些媒体也大肆渲染,一些动物福利保护组织也强烈呼吁禁止从中国进口毛皮。据了解,在2004年底和2005年初就发生了我出口的皮草产品在一些欧洲国家无端遭受下架和停售的事件。

事实上,近些年来我国在出口动物产品贸易中已屡次受到有关动物福利壁垒的影响。如前几年由于我国的渔船上没有装有海龟逃生装置,危害某些海龟的生息,因此,用这种捕捞技术捕捞的虾类,被禁止输人美国。特别是近年来,在我国出口的动物产品中遭国外退货或销毁的事件时有发生,其中的原因之一就与我国在执行动物福利标准不足方面有关,如饲养管理条件差,动物在饲养、运输、屠宰的过程中,不能按照动物福利的标准执行,导致动物产品质量下降,达不到出口标准。我国中药的疗效世人皆知,但中药的出口却屡屡碰壁,碰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人药动物的福利没有得到保障。

“动物福利”对国际畜禽产品贸易产生影响有几种情况:一是发达国家提高国际兽医局(OIE)标准,目前OIE标准已有关于动物福利的基本要求,如果发展中国家没有达到这些要求,就无法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也无法向WTO提出贸易纠纷仲裁;二是虽然发展中国家的动物产品已达到OIE标准,但仍然远低于进口国的标准,进口国消费者可能选择价格较贵、动物福利较好的产品,发展中国家的动物产品在进口国市场没有销路;三是发达国家限制进口已达到OIE标准的动物产品,由于进口国在国际贸易中占有主动权,即使进口国违反了WTO规则,但这种贸易官司会耗费出口国许多人力、经费,实际上造成对出口国的伤害。我国是一个畜牧生产大国,目前国内很多宰杀方法非常野蛮,我们现在的屠宰流程是让动物排着队走进宰杀场,动物能够看到自己的同伴怎样惨叫、流血,怎样被分割。而国外在宰杀畜牧动物时,一般都是一头动物进入屠宰房后立即阻断,在一个单独的空间用高压电快速击中动物的致命部位,使动物在很短时间内失去知觉,再进行宰杀。国内这些野蛮宰杀方法,不仅对畜牧动物非常不人道的,对食用的人也是很有害。因为动物处于突然的恐怖和痛苦状态时,它的身体本身也会产生一种急剧的生理变化,产生一些毒素或是其它不好的物质。这些毒素对食用者也非常有害。我国是个畜牧大国,但是我们的蓄产品却很少达到出口标准,其中的原因之一就与这种落后的屠宰方式有关。如果我们不尽快制定与国际惯例接轨、同时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动物福利法”,那么,以不人道的方式从事动物的生产和经营,不仅会破坏中国人崇尚伦理的传统形象,还影响到中国的动物、动物制品以及相关产品和服务的出口贸易。

同样,由于没有动物福利法,我们的科学研究也受到了影响。比如,那些涉及动物实验的科研论文要想拿到国际刊物上发表,就必须出示由“动物伦理委员会”提供的证明,证明该研究符合动物福利的伦理准则。

我国已经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现在我们正全力以赴的迎接2008年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保护动物、善待生命不仅是国内所有善良人的愿望,也关系到我们国家在国际上的形象。

和谐社会是个目标。要实现这个目标,即需要有良善的风俗,也需要有良好的法律制度。近几年来,中国公众对动物处境的关注有了明显的增加,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由原国家科委宋健主任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委员会令(“第二号”)的形式发布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是我国以立法形式颁布的第一部全面管理我国实验动物科学的法规性文件。12年后对《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修订项目工作又正式启动。在当时《中国青年报》5月25日的有关报道中曾出现过这样的语言:“‘实验人员要爱护动物、不得虐待、伤害动物;

在符合科学原则的情况下,开展动物替代方法研究;

在不影响实验结果的情况下,采取有效措施避免给动物造成不必要的不安、痛苦和伤害;

实验后采取最少痛苦的方法处置动物。’

这些充满人情味的词句,出现在日前报送国家科技部审批的《实验动物管理条例》(修订稿)中。今天,主持起草该草案条例的中国实验动物学会副秘书长贺争鸣向记者透露,《条例》中新增的“福利”一章,是我国首次将“动物福利”列入法律条文中。它规定了人们在使用实验动物时,该怎样做,允许怎样做,禁止怎样做。”

2006年3月12日的《海南日报》:“海南省动物保护协会负责人介绍,经过两年多的立法程序,《海南省动物保护规定》已进入我省的立法计划,预计年底将正式颁布。”从这些报道中我们可以看到 动物福利的概念现在对于政府和国人来说并不陌生,爱护生命和反对残酷对待动物日益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动物福利立法应该提到日程上来了。

第二篇:保护动物福利 构建和谐社会

保护动物福利 构建和谐社会

“活熊取胆事件”、“虐猫事件”、“屠狗**”曾一度成为网络热搜词,广大网友之所以如此关注,与隐藏在这些事件背后反映出的动物福利问题有着直接的联系,“动物福利”问题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动物福利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是人类谋求自身发展与维持自然界可持续发展之间的一个平衡点,是人类历经数百年理性思考的结果,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发展,因此,应该积极主动地接纳动物福利,通过立法保护动物福利,创造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构建和谐社会。

动物福利体现了动物对于人类的精神价值。达尔文认为:关心动物是一个人真正有教养的标志,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越高,其道德关怀的范围就越宽广。提倡维护动物福利和善待动物,正是创造一个和谐、文明社会的需要。在现代社会的公共评价尺度内,一个国家的国民对待动物态度如何,是衡量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对待动物的态度直接反映出人们对待生命的基本态度。

动物福利关系到国家长远的、可持续的利益。目前,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已经开始运用动物福利条款对国际贸易施加影响,动物福利的贸易壁垒作用已经显现,极大地影响我国动物及其产品的贸易。

动物福利关系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第三篇:构建和谐社会之诚信问题

构建和谐社会之诚信问题 作为一名学习食品的大学生,一直以来我对食品安全的问题都比较关心。纵观最近大大小小的新闻,大多都是围绕食品安全问题的,以下是近来的一些有关食品安全的新闻。

“染色馒头”:今年4 月初,央视报道,在上海市浦东区的一些超市,染色馒头的生产日期随便更改,食用过多会对人体造成伤害。随后,温州等地也发现类似染色馒头。

“牛肉膏”:牛肉膏有牛肉自然香味,易溶于水,水溶液呈淡黄色。市场上一些熟食店、面馆为牟利而用牛肉膏将猪肉“变”成牛肉。今年4 月有报道称南京市场 “牛肉膏”疯卖。

“毒生姜”:使用有毒化工原料硫磺对生姜进行熏制,使正常情况下视觉不够美观的生姜变得娇黄嫩脆。今年4 月15 日,湖北省宜昌市查获两个使用硫磺熏制“毒生姜”的窝点,现场查获“毒生姜”近1000公斤。

“瘦肉精”:将瘦肉精添加于饲料中,可以增加动物的瘦肉量。今年3 月,媒体报道河南省孟州市等地养猪场采用违禁动物药品“瘦肉精”饲养生猪,有毒猪肉流入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

“墨汁粉条”:为了让粉条色泽形似、口感筋道,竟然添加墨汁和工业用料石蜡。今年4 月23 日,中山市质监局在港口镇铺锦村偏僻鱼塘处查封一家粉条工厂,当场查获约1 万斤假粉条成品。执法人员称已经有很多市民吃了从市场上买的红薯粉后上吐下泻。

众多的食品问题,不断引起民众的恐慌。如今吃什么成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最近,温家宝总理提到食品安全问题时痛斥“诚信的缺失、道德的滑坡已经到了十分严重的地步”,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共鸣。从民间到高层对诚信的关注,凸显的是大众对诚信缺失、道德沦丧的关切,折射的是和谐社会建设对诚信回归和重塑道德体系“伤不起”的期盼。

古语云: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就是说人若不讲信用,在社会上就无立足之地,什么事情也做不成。诚信,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是社会和谐之本。《左传》云:信,国之宝也。其指出诚信是治国的根本法宝。那么人无信不立,国无信不富不强,诚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无论在过去或是现在亦或是未来,诚信对于建设人类社会文明都是极为重要的。自古以来,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深灰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

为什么诚信如此重要?因为如果没有诚信,现实生活中一切经济生活、文化生活、政治生活就会不可能。我们传统社会是熟人社会,而现在是陌生人社会,人与人之间大范围时空性的交往必须以诚信为本,而且人的发展和社会的多元也需要诚信。此外,诚信其实是中国社会的一个表征,一切道德问题在最显性的层面上都可以体现为诚信问题。

让我们反思一个问题,如今我们为什么会出现诚信缺失危机呢?我想,其中有一个方面的原因就是正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有些人拜金主义、个人主义膨胀,甚至为一己私利不惜弄虚作假、坑蒙拐骗,由此产生了利益最大化原则与伦理道德观念的矛盾冲突,使原有的社会诚信受到猛烈冲击。每个人都开始追求个人利益最大化,道德经不起利益的冲击,导致出现见利忘义、背信弃义。其次就是我们的社会没有建立有效的诚信道德机制。传统诚信主要是靠品德,它在熟人社会是可以实现的,而且过去熟人社会和家族社会里,维持诚信主要靠亲情、血缘和道德,但现在我们社会生活多元化,面临更多的利益诱惑,诚信度也受到挑战。

其实解决诚信难题也需要三个层面。基础层面是个人品德和素质层面,这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和渐进的过程;第二个层面学校道德教育;第三个层面是社会法制教育。

第一个层面是要学会反思,我们不信赖别人,但我们是否认识到被别人信赖。每个人都有不诚信的时候,例如上学时是否作过弊,是否做过不太符合道德规范的事情,如果这些没有伤害到公共利益,就可以通过自省去完善和修正。

第二个层面需要社会舆论。由于人们的猎奇心,愿意找一些不诚信的案例去津津乐道,而诚信的案例却往往被忽略和边缘化。因此,公共舆论在谴责不诚信时,却在监督社会诚信方面存在缺失。所以,有关部门应该大力宣传河北农大这样的正面案例,阻断或者减少误导社会风气的负面影响。例如我们对那些几十年坚守在教书育人第一线的教师的宣传太少,使得社会舆论一边倒。此外,在宣传正面案例时,应该给予当事人高额回报,如社会名誉、经济价值等,可以尝试设立一个道德冠军,从而引导社会趋善避恶。

第三个在法制层面,应该划清界限,“染色馒头”就是违法,“瘦肉精”就是需要制裁,又如抢盐事件幕后肯定有黑手在制造和散播谣言,一定要查出并绳之以法。只要分清法德情理,社会就会实现相对和谐与安宁。人类心灵扭曲,就是由于法不责重、执法不严和道德的公共监督机制不严厉。因此,政府要健全相关法律法规,而且政府公职人员要率先“言必行、行必果”,发挥示范作用,取信于民。此外,各个团体和组织也要讲诚信。

此外,从心理学视角看,在熟悉社会中讲良心,在半熟悉社会中强调公共道德、公共监督和公共舆论,在陌生社会中讲法制。所以,现在建立和谐社会,需要建立人与人之间的沟通,积极发挥皮格马利翁效应,进行诚信引导与暗示,慢慢实现从陌生到相知、相认、相爱,这也是道德水准可以提升的一个心理处方。

诚信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至关重要;一个社会只有讲信用,才能够形成一个良好的社会“信任结构”,而这个信任结构是一个社会正常运转的重要基础。没有人们之间相互享有的普遍信任,社会本身将会瓦解。现代生活是建立在对他人的诚实的信任基础上的,这一点的重要性要远比人们通常认识到的程度大得多。可以说,没有一个社会不强调与褒奖诚信道德的。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推进,诚信日益成为中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受到普遍关注的重要话题。特别是近年来,在中国经济、政治、教育、文化等多个领域中,都出现了不少相当严重的诚信缺失现象,出现了一定程度上的诚信危机。诸多的不诚信行为不仅损害了中华民族曾经以“信”为做人第一要义的道德精神,而且影响到中国社会的健康发展。

古有“一诺千金”之说,诚信对于个人来说涉及到的是道德问题,对于企业来说,涉及到的是企业形象和利益问题,对于政府,则是公信力的问题。

胡锦涛总书记站在全局、战略、历史的高度,全面深刻地论述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他说,“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这里讲的六个基本特征,既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本质内涵,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具体任务。它们之间紧密联系、相互贯通,其中,“诚信友爱”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基础。

诚信是大学生树立理想坚定信念的基础。崇高的理想信念是每个有志青年成长成才的思想基础。理想信念既是一种思想认识,又是一种庄严承诺,还是一种实践行动。一个没有良好诚信品德的人,不可能有坚定的理想信念。一个在平时不讲诚信的人,不可能在关键时刻为崇高的理想信念而做出牺牲。只有养成诚实守信的道德品质,才能真正忠诚于党和人民,忠诚于国家和事业,对马克思主义真学、真懂、真信、真用,牢固确立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并终身为之奋斗的理想信念。

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前提。无诚业难立,无信事难成。诚信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助推器。只有以诚实守信为重点,加强塑像道德修养,诚心做事、诚实做人,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不断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实现全面发展。

诚信是大学生进入社会的“通行证”。市场经济正常运行需要经济主体诚实守信、遵守契约。民主政治良性发展需要社会主体遵纪守法、相互信任。大学生只有努力培养诚实守信的优良品质,奠定立足现代社会的道德基石,才能成为高水平的党政人才、企业经营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承担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任。

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的社会。民主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法治是国家长治久安的保障。只有政府取信于民、维护人民利益,只有人民自觉遵纪守法、维护国家利益,社会主义民主才能得到充分发扬,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才能得到切实贯彻,各方面积极因素也才可能得到广泛调动。

和谐社会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公平正义是一个社会健康运行的基本原则和价值取向。只有政府为民、清正廉明,只有个人诚实劳动、扬善弃恶,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才能得到妥善协调,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才能得到正确处理,社会的公平正义才能得到切实的维护和实现。

和谐社会是充满活力的社会。活力是推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保证,是促进社会进步的动力源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信用经济,只有建立完善的社会信用制度,激发经济、政治、文化发展和人的发展活力,才能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才能使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和谐社会是安定有序的社会。安定团结和稳定的社会秩序,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基本前提。没有安定的环境,社会无法发展,没有良好的秩序,国家无法进步。只有形成诚实守信的良好社会风尚,健全社会组织机制,完善社会管理,才能实现社会秩序良好,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团结。

和谐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全社会必须共同承担的道义和责任。只有人人信守诺言,从对人类负责,对子孙后代负责的高度,从自身做起,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彻底改变以牺牲环境、破坏资源为代价的增长方式,才能达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并举、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兼顾,从而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发展目标。

第四篇:解决农村问题,构建和谐社会

解决农村问题,构建和谐社会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深化,党和国家在深化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基础上逐步认识到: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农村的建设与发展是决定成败的关键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尽管社会经济的迅猛发展推动全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各个方面都得以改善与发展,但是农村的建设与发展问题依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主义社会的绊脚石。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步伐加快,农村土地、资金等资源的流失不断加剧;农民增收缓慢,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依然在扩大,导致城乡居民收入和消费水平存在明显反差,城乡矛盾日益突出;农民的政治权利得不到切实的保障,农民无法实现当家作主,官僚风气浑浊,大搞形式,盲目攀比,强迫命令,包办代替,伤财劳民等现象普遍存在;农民文化素质有限,未能掌握科学合理的务农技术与方法,限制了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加之,农村文化教育基础设施落后,成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性障碍;另外,农民的“吃穿难、卖农产品难、上学难、行路难、饮水难、看病难、社会保障难”等一系列关系到农民切身利益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的解决。

针对当前严峻的形势,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政策,即“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十七届三中全会更强调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是党工作的重中之重,高度重视并充分肯定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同时也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使农村问题得到了初步的妥善处理。

针对农村土地资源流失的问题,党和国家落实了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切实保护基本农田,并不断扩大农用地流转面积;在确保耕地面积的基础上,党和国家致力于实现现代化农业,用现代化物质条件装备农业,提高机械化水平,提高农产量,同时完善粮食品种最低收购价政策,从而解决农民的增收缓慢问题,缓解城乡之间的问题;为了维护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人民当家作主,党十七大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范畴,进一步完善基层民主自治体系,确保广大农民切实行使国家权利;为了使农民群众更好地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在掌握国家权利和基层民主制度的条件下,更好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党和国家不断地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组织开展农村劳动力培养,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同时,为了从根本上提高农村地区人口的素质,党和国家着力普及和巩固九年制义务教育,实行“两免一补”的政策等等。

解决农村问题的长期方案已经得以有效的实行,为何农民群众依然怨声载道?那是因为农民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还有没有得到切实的解决——农民的购买力有所提升,却没有消费环境;农业的农产量有所增加,却没有销售市场;社会保障制度建立起来了,却没有使广大农民群众受益;农村儿童适龄上学,却没有良好的基础设施;农村水源可谓充足,农民却喝不上干净的水„„党和国家在解决农村的长期发展问题的同时,应该更加重视短期内的农村发展问题,不能只顾长远规划而忽视了当前的基础建设,要把农民当前的利益与长远的利益相结合。

只有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坚持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的基本原则,切实解决广大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党和国家才能从根本上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扫清障碍。

第五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其相关问题的思考

关注社会保障,构建和谐社会

——和谐社会建设及其相关问题的分析思考

党的十八大要提出“解决社会保障问题”,这就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制度做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决策,对我们开展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和谐社会包括人与人的和谐、人与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三方面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必须整体推进、协调发展,任何一方面的不和谐,都会影响其他方面的和谐。胡锦涛同志明确指出,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经验,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但是,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例如弱势群体的利益得不到保障;收入差距拉大,人与人的和谐存在问题等。这些问题严重影响着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一天不解决,和谐社会就不可能实现。因此,我们应该极度重视这些问题,尽快找到解决策略,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扫清阻碍。弱势群体是社会中的脆弱群体,是需要社会给予特殊关注和照顾的群体。弱势群体生活状况、生活地位的改善与提高,关乎国家发展稳定大局,关乎经济社会的发展,关乎和谐社会构建的实现,因此其权益保护问题及社会保障制度的完善日益受到全社会的关注与重视。在建设法治社会的进程中,我们不仅要保障弱势群体对于有关立法的参与权,而且要增强弱势群体利用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的能力。为此,我们不仅要加大法律宣传的力度,使更多的弱势群体增进对于法律的了解,而且还要加强法律援助工作,确保弱者也能使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的权利.社会利益分配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和个人之间出现分化,不同的利益群体

开始形成。这突出地表现在收入差距的拉大,体现收入差距的基民系数已经超过公认的国际警戒线,并且还在继续增大。基于收入差距悬殊之上的社会利益的急剧分化,直接对社会公平构成极大的威胁。没有社会公平,就不可能有真正的社会和谐。收入的差距对人与人和谐发展存在着很大的影响。改革开放后,村民在致富技能、愿望、机遇等方面的差异凸现,农民在经济条件上逐渐形成差异,且这一差距逐步扩大。因此,部分不思进取、不从自身寻找不足的人,产生一种畸形的仇富心理,在富户或村里蓄意破坏,寻衅滋事,影响农村治安,成为农村人与人和谐发展的一个隐患。经济发展过程中,村民经济意识增强,少数人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思想的影响,推崇金钱至上,在人与人交往过程中过分重视物质利益,甚至受利益驱使,见利忘义,不仅缺乏诚实守信的品质,而且采取欺诈、瞒骗、暴力等极端手段,破坏原本良好的人际关系,致使亲戚、朋友、邻里等关系变得冷淡,自私、猜忌等,构成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另一隐患。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充满创造活力的社会,是各方面利益关系不断得到有效协调的社会,是社会管理体制不断创新和健全的社会,是稳定有序的社会。能否实现社会公平,直接影响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只有真正形成公平和正义的社会环境,各个社会阶层和社会群体才能各得其所,和睦相处,才能达到社会安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我们党带领人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也是我们党把最广大人民的积极性创造性调动起来,共同为完成党的执政目标和执政任务而奋斗的现实要求。

下载关于构建和谐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出台动物福利法[J]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构建和谐社会不容忽视的问题-亟待出台动物福利法[J].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构建和谐社会与解决老龄问题探讨

    文章标题:构建和谐社会与解决老龄问题探讨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发挥老年人才作用,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因素”。构建......

    动物福利问题与动物性食品安全--参考文献

    敬请诸位不要抄袭下文!!!! http://www.foodmate.net/news/guonei/2007/03/63001.html 动物福利问题与动物性食品安全 发布日期:2007-03-23 来源:中国农贸网 浏览次数:559近几年来......

    影响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作出的战略决策,对我们开展平安建设、维护社会稳定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

    1制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

    制约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问题 法律本身就是追求社会和谐的产物,和谐社会的本身就包含着对法治的要求,和谐社会的每一个特征又都包含着对于法治的需要。离开了法治,和谐就无......

    快速生长肉鸡的动物福利问题和解决方法

    前言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市场对肉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我国畜牧场规模也越来越大, 集约化和机械化程度也大幅度提高, 极大地促进了我国的家禽养殖业的发展,目前我国禽肉产品中鸡肉约......

    《与法同行,构建和谐社会》主题班会教案(六年级)

    与法同行,构建和谐社会 六年级主题班会 活动目的: 通过这次班会活动,使学生了解与青少年有关的法律法规,目的就是知道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的权利和利益,同时教育学生懂得什么是......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关注的几大问题

    文章标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当关注的几大问题在经济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要重视防止和克服以下倾向:一是“重经济增长,轻社会发展”。对于我们这样一个曾经是积贫积弱的国家......

    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

    浅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大学生就业困难问题摘要: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社会的和谐与人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大学生就业难对于社会稳定具有较大的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