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俄罗斯投资环境及中国对俄直接投资问题研究
俄罗斯投资环境及中国对俄直接投资问题研
究
曹志宏
2013-3-11 15:28:03 来源:《西伯利亚研究》2011年第5期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 东北亚研究所,哈尔滨 150018)
摘 要:随着俄罗斯政治经济形势的好转,外国投资者对俄罗斯投资环境的评价日趋正面,对俄投资的积极性也越来越高。我国对俄直接投资在规模和质量上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果,但与双边贸易额相比规模不大,仍处在起步阶段。围绕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规模变化、地区与行业分布、面临的障碍等相关问题的分析,可以发现中国对俄直接投资前景广阔,但须将中国对俄直接投资上升到战略高度,以合理规避风险,保障投资效益,提高两国的投资合作水平。
关键词:中国;俄罗斯;对外直接投资
中图分类号:F835. 124. 8;F832. 48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0961(2011)05 -0048 -03
作者简介:曹志宏(1974 -),女,河北丰润人,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俄罗斯问题研究。
近年来,随着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加强和俄罗斯经济形势的好转,两国经贸合作不断深化。作为中俄经贸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中俄投资合作越来越受到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当前,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规模和质量均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俄罗斯经济的发展对外部资本依存度很高,需求强烈,其中对经济发展具有长期推动效应的外商直接投资是俄最理想的投资类型。根据俄政府制定的 2020 年现代化快速赶超战略目标,未来十多年间累计要投入 2 万亿美元以上的资金,其中1/3 须由外资来填补[1]。因此,深入研究当前俄罗斯的投资环境及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现状及问题,可以准确把握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动向,更好地促进中俄投资合作。
一、俄罗斯投资环境分析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向市场经济转轨并积极吸引外资,然而由于投资政策不连续、投资成本高、市场风险较大,吸引外资的效果并不明显。近几年,随着俄罗斯经济的快速恢复,进入俄罗斯的外国投资逐年增加。据俄联邦国家统计委员会统计,从 2000 年至 2010 年俄罗斯吸引外国直接投资总额累计2 841.7亿美元。目前,俄罗斯是世界上吸引外国直接投资额增幅最大的国家之一,仅次于巴西、智利、墨西哥、摩洛哥。有资料显示,俄罗斯在世界直接投资排名榜中的位次已经从2003 年的第 17 位上升到 2006 年的第 6 位,俄罗斯正逐渐成为全球投资中心之一。
(一)法律环境
俄加快了“市场经济就是法制经济”的进程,不断调整和改善法律制度,仅 2002 年一年里就通过了 47 项新法案。为减少行政对企业的干预,政府出台了《国家注册法》,简化企业注册程序,使 企业注册在一个窗口完成;制定了《许可证制度》,简化了发放经营许可证的手续;修改了《股份公司法》;颁布了《国家检查法》,以限制政府监督部门滥用权力。此外,修改后的《外国公司投资俄罗斯战略部门法规》也于 2011 年开始生效。俄总理普京表示,此法规在很大程度上拓宽了国际投资者进入俄罗斯食品生产、药品生产以及金融行业的经营渠道,同时政府也会在相关项目的土地使用上放宽限制。
但俄罗斯有关外国投资的法律至今仍不够健全和完善,联邦法律与地方法规有些地方脱节,不同领域的经济法律在同一类问题上缺乏一致性,而且这些法律变动较频繁,缺乏稳定性。
(二)经营环境
俄政府和各联邦主体吸引投资的积极政策是外国投资者在俄能顺利经营的先决条件。最近几年,俄罗斯政府进行了税务改革,以便减轻企业税收负担,降低投资成本。例如:企业利润税从35% 降至 20%,增值税从 20% 降至 18%,个人所得税从 35.6% 降至 13%,统一社会税从 40% 降至 26%,取消了原为 5% 的销售税、原为 1% 的汽车道路使用税。自 2009 年起,对进口俄罗斯产品目录中未列出的技术设备免征增值税,对出资培训员工和为员工缴纳养老金的雇主免征所得税、统一社会税和自然人收入税,免征正在进行科技研发或已经生产的现代化新产品的增值税等。
同时,俄罗斯还陆续出台了新的促进投资政策,其中包括组建经济特区、俄罗斯联邦投资基金、发展与对外经济活动银行、俄罗斯创业公司、高新技术科技园区等。除了俄罗斯联邦政府采取集中措施以保持投资积极性外,各地方也开展了相应的工作。作为国家给予支持的一种手段,地方政府可以对投资者在地方预算的税收收取幅度(地税)上给予优惠。
(三)社会治安环境
俄社会治安环境仍未根本好转,外国投资者和经商人员的正常经营活动受到干扰,人身安全缺乏可靠保障,外资企业外方人员及其他外商往往成为歹徒袭击和黑社会敲诈勒索的对象。
二、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行业分布、特点及面临的障碍
苏联解体后,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数额不大,增速缓慢。进入 21 世纪后,随着中俄双边贸易额的攀升,中国对俄直接投资额也大幅提高。2007年《中俄关于促进和相互保护投资协定》的签订,使得中国对俄直接投资额达到了 4. 78 亿美元。2009 年以来,俄经济显现出复苏态势,中国对俄直接投资也结束了由 2008 年金融危机造成的下降局面。2010 年,中国对俄累计直接投资为 5.94亿美元,同比增长 43.8%。因此,随着中国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可以预见未来对俄直接投资还将大幅增长。
(一)中国对俄直接投资领域与地区分布
截至 2010 年末,经中国商务部核准并备案的在俄中国企业达到 772 家,其中大部分为中小企业[2]。由于存在着行业和地区经济差异,外资进入的往往是投资回报率较高的行业和地区。中国对俄直接投资企业主要分布在莫斯科、圣彼得堡等大城市以及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其中,莫斯科州和圣彼得堡市不仅有纳税优惠,而且有发达的市场基础设施和较高的支付能力,是俄投资环境最好的地区。远东和西伯利亚地区凭借丰富的自然资源、毗邻中国的地理位置,对中国资本亦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尤其是西伯利亚地区,由于天然气、石油、矿产以及动植物等资源极其丰富,因此吸引了大部分中国对俄直接投资。
从 2007—2010 年中国对俄直接投资存量的产业结构来看,第三产业占据投资存量最大,第一产业和第二产分别占投资存量的 1/4 左右。从具体行业分布情况来看,投资主要涉及房地产业、农林牧渔业、制造业、采矿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金融业和建筑业等领域。其中,房地产业是中国企业对俄投资最为活跃的领域。2009年中国企业在俄罗斯实施原木采伐、木材加工120 个项目,合同投资总额为 15 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 9.5 亿美元。第二产业中制造业和采矿业也是投资存量较多的行业,制造业的投资存量有逐年缓慢增加的趋势。另外,从 2007—2009 年中国对俄投资份额的增减幅度来看,由于俄罗斯相关政策的不稳定及金融危机的影响,第三产业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批发和零售业有明显的逐年下降的趋势[2]。
(二)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特点
1. 中俄投资合作互补性趋势增强
2009 年 6 月,中俄两国元首批准了《中俄投资合作规划纲要》,明确了两国开展投资合作的 主要目的、原则、合作机制及投资优先领域等重要内容。两国在资源规模和产业发展方面突出的互补性,决定了中俄投资合作的发展潜力。这种优势互补型的投资合作主要体现在两国相互投资的出发点上,即中国投资俄罗斯,利用俄罗斯丰富的自然资源,加工并换回俄罗斯的自然资源密集型产品;俄罗斯投资中国,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型产品。
中国对俄直接投资主要分布在房地产业、林业、制造业和采矿业等领域。近几年,受俄罗斯经济快速增长、按揭贷款利率相对较低等因素影响,俄房地产价格居高不下,中国一批有实力的房地产企业先后进入俄房地产市场。但从中国对俄投资存量来看,对俄罗斯林业、制造业和采矿业的投资仍然占主要份额。可见,中国对俄投资属于资源寻求型和市场寻求型。从俄罗斯对华直接投资来看,绝大部分投资集中在制造业中的专用设备、纺织服装、化学制品制造业和木材加工等八个行业,除专用设备制造业和木材加工及木制品业主要集中在东北地区,其他均集中在沿海地区。由此分析,俄罗斯对华投资属于资源寻求型及出口导向型。因此,比较中俄两国相互投资的动机,中俄投资合作领域呈现出明显的互补性特点,且有 显著增强的趋势[3]。
2. 中国加大了对俄企业跨国并购力度
根据 ChinaVenture 投资中国网发布的《2010年中国并购市场统计分析报告》,俄罗斯是中国企业 2010 年十大出境并购目标国家之一。近几年,中国企业对俄企业的并购主要集中在能源和矿业领域,如 2006 年 7 月收购俄罗斯油气生产商俄罗斯石油公司 7. 58% 的股权。竞购财团包括英国石油公司(BP)、中国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CNPC)、马来西亚石油公司(Petronas),其中中国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在俄罗斯石油公司首次公开发行时斥资 5 亿美元收购其股权。2010 年香港银创控股有限公司收购一家投资控股公司Spring Vast,该公司持有俄罗斯奥姆恰克金矿公司 80%的股权。银创控股有限公司以 3 亿美元的价格真正获得了俄罗斯金矿资产的控制权。这些成功的跨国并购案例为中国企业“走出去”投资俄罗斯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作为“金砖四国”之一,俄罗斯将继续成为中国投资的潜在目标国。
(三)中国对俄直接投资面临的障碍
1. 俄罗斯劳动力匮乏
据俄国家统计委员会预测,以 2000 年人口数量为基础,随着国家人口数量的不断减少,达到具有劳动能力年龄的人口数量在 2005—2006 年扩大到8 990万,占人口总数的 63.6%,但自 2006 年起开始呈逐步减少的趋势,预测到 2016 年仅剩下8 040万,占人口总数的 59.9%。巨大的劳动力缺口将对俄吸引中国直接投资造成一定障碍[4]。
2. 中国企业缺乏对俄市场的了解
相对于中国市场,俄罗斯市场环境更加复杂。而中国企业往往并不了解俄罗斯市场信息,不了解俄罗斯文化,对于俄罗斯的投资环境、消费者习惯、消费心理、政策法规等知之有限,这使得对俄投资在起步阶段就困难重重。另外,俄罗斯的产品检验标准比中国本土检验标准更为严格,这就要求我国企业必须提高产品质量,只有达到国际标准,才有可能占领更多的市场份额。
3. 法律与市场不完善
在吸引外资方面,俄罗斯已制定了许多有利于外商的法规(包括税法、土地法、企业管理法等),但是这些法律实际上效果有限。司法系统公正裁决的不确定性、管理机构广泛存在的贪污受贿行为,严重损害了外国投资者对俄法律保障的信任。另外,俄罗斯宏观经济不稳定也给投资企业带来很大风险。
三、结论和建议
在两国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中国对俄直接投资的发展空间巨大,前景广阔。我们应以《俄中投资合作规划纲要》和《俄罗斯远东和 东西伯利亚地区与中国东北地区合作规划纲要(2009—2018 年)》为指导,完善对俄投资企业的管理,积极探索跨国并购等主流投资方式在中国对俄直接投资中的应用,尝试构建促进中国对俄直接投资可持续发展的新的战略模式。
1. 加强对企业赴俄投资活动的管理和指导企业境外投资既需要政府推动和组织,又需要有效的指导和监督[5]。要设立专门的对外投资管理机构,统一管理和协调全省各地区、各部门、各行业的对外投资活动。制定省(自治区)对俄投资的战略规划,提出对俄投资合作的战略目标和阶段性任务、实施的步骤和要采取的措施。建立对我国企业对俄投资的事后监管体系,由对外投资管理机构收集国家外汇管理部门、国有商业银行境外分支机构、中国驻俄使领馆经商参赞处境外投资企业业务活动信息,并进行及时整理和分析,以此作为监管依据。
2. 注重经济特区的作用
经济特区是俄罗斯政府为拉动地方经济发展而设立的区域。一般而言,经济特区中企业能够得到普遍的优惠政策。例如,加里宁格勒州特区内企业建立前六年免除企业利润税和财产税,从第 7 年到第 12 年利润税和财产税减半征收。利佩茨克州通过有关经济特区地方法律,提供减免税和提供补贴等优惠政策。例如,企业入驻五年 内免除财产税,对入驻企业引资项目贷款利息提供地方补贴,对企业入驻安置提供地方补贴等等。充分利用这些政策,有助于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成功实现境外投资。
3. 加快培育骨干企业作为对俄投资主体
外经贸企业是深度开发俄罗斯市场的强有力主体。当前,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对国有外经贸企业实行规范的公司制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积极推行股份制,实现资产多元化。鼓励效益好的公司通过兼并、合并或联合等方式进行集约化经营[5]。鼓励生产企业与专业外经贸公司联合,中小企业联合,实行一业为主,多种经营。同时要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外经贸领域,改革外贸经营权审批制度,积极支持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开展对俄经贸业务,在融资、税收、用汇、经营范围、配额许可证管理等诸多方面给予优惠待遇,使之在对俄经贸中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1]李中海. 普京八年:俄罗斯复兴路(2000—2008):经济卷[M]. 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8.
[2]高欣. 中国对俄的直接投资现状与特点分析[J]. 经济与管理,2011,(5).
[3]郑雪平. 中国企业对俄直接投资的风险及其防范[J].西伯利亚研究,2010,(5).
[4]鲍里索娃 M. 产品分成协议:反对多于赞同[N].[俄]独立报,2008 -03 -18.
[5]李传勋. 中国东北经济区与俄远东地区经贸科技合作战略升级问题研究[J]. 西伯利亚研究,2008,(3).
第二篇:中国、俄罗斯对朝鲜半岛的政策
调整中的俄罗斯对朝鲜半岛的政策
独立初期的“亲韩疏朝”、“重南轻北”、对韩“一边倒”的政策 俄罗斯极力发展与韩国关系,但是与朝鲜关系一度处于冷淡状态。这一时期,俄罗斯在朝鲜半岛的地位远不如前苏联时代。
原因:在俄罗斯看来,冷战结束后,朝鲜已经失去了它作为前苏联在东北亚与美国抗衡的战略前沿阵地的价值;俄罗斯政府制定并执行亲西方政策,极力显示其与西方世界在意识形态上的同一性;通过全面发展与韩国的双边关系,维持东北亚地区的稳定;寻求韩国对其倡议的东北亚安全计划的支持;吸引韩国资本和技术发展本国经济。因此,俄罗斯独立初期俄朝关系的恶化是难以避免的。
表现:政治上,俄罗斯领导人主张“在意形态上的纽带已经断绝”;经济上,俄罗斯先后取消了对朝鲜的各种援助,并要求俄朝贸易应按世界市场价格以硬通货币结算,这对外汇不足的朝鲜打击很大。1991年由于两国贸易完全转向现汇结算,俄朝贸易额减少70%,俄罗斯停止了前苏联时期对朝鲜实行的经济援助和贸易优惠政策。俄朝两国的政治关系也处在较低的水平上。从1991—1994年,只有几名副部级官员访问过朝鲜。1993年俄罗斯对1961年签署的《苏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单方面做出解释。俄罗斯放弃了对朝鲜安全的无条件保障义务,如果朝鲜自己决定采取某种冒险行动,则军事援助条款不能生效。朝鲜的核计划最初是在苏联的科学技术帮助下实施的。在1993—1994年朝鲜核**期间,俄罗斯站在美韩立场上对朝鲜施压,决定完全冻结与朝鲜在核能领域的合作。
虽然俄罗斯独立初期十分重视发展与韩国的关系,但俄韩贸易规模实际上并不太,重要性也远不如冷战时苏联与朝鲜的经济关系,加上苏联解体后俄罗斯实力受到很大削弱,所以总的来说,96年以前俄罗斯在朝鲜半岛的地位是远不如前苏联时代的。
修复恶化的俄朝关系,实行“稳韩就朝”战略,出台“南北等距离”外交政策,在朝鲜半岛事务中扮演“积极参与者”角色,而非“旁观者”。
即在维持和发展俄韩关系的同时,开始致力于修复和发展与朝鲜的传统友好关系,并日益表现出在半岛南、北之间推行某种平衡的“等距离外交”的意图在朝鲜半岛事务中扮演“积极参与者”角色,而非“旁观者”。
原因:朝鲜核危机进入紧张阶段,俄国遭到有关方面冷落;,俄朝之间的贸易额急剧下降;俄罗斯独立之初推行的亲西方政策并没有收到预期的效果,俄朝关系恶化更使俄罗斯在半岛事务中的影响力化为乌有;感受到美国的威胁,想要积极参与朝鲜半岛事务,进而推动在东北亚建立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多边机制,利用俄罗斯的军事优势,保持其在亚洲的大国地位,重新恢复其世界大国的影响;俄韩关系出现微妙变化。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俄韩关系又出现微妙变化。
表现:尽管俄韩经贸关系发展很快,但其规模有限。俄韩和中韩贸易数额相差甚远。,在处理如朝鲜半岛核危机和半岛和平机制的建立等问题上,韩国表现出明显的排斥俄罗斯的倾向,更使俄罗斯对韩国心怀不满。1998年7月发生的俄韩互逐外交官事件,便可看作是关系恶化的一个例证。
1996年4月在平壤召开了俄朝政府间经贸和科技合作委员会第1次会议,1996—2000年两国签署了21项政府间和部门间协议。俄朝关系开始走出死胡同。普京任总统6年多来,俄罗斯大胆地与被美国称为“邪恶轴心”的伊朗、伊拉克、朝鲜密切接触。同时,俄罗斯对朝鲜半岛的政策也有了转变。
俄在朝鲜半岛问题上采取主动的外交行动是深谋远虑的,本着对南北“平衡”的外交政策,俄在半岛事务中发挥的作用将越来越大。朝鲜也将通过打开与俄外交局面,能在对美外交中为自己增添谈判筹码。俄朝韩三方加强互动将有利于促进朝鲜半岛的和平统一进程,有利于东北亚地区的安全,外界可以乐见其成。
表现:2000年2月,俄罗斯与朝鲜签订了《俄朝友好睦邻合作条约》,使双边关系进入到新阶段。2000年6月批准的《俄罗斯联邦外交政策构想》确定,俄将积极参与朝鲜半岛事务,并将工作重点放在“确保俄平等参加解决半岛问题,同朝韩两国保持平衡关系。”2000年7月,金正日对俄罗斯进行正式访问,俄罗斯总统普京与到访的朝鲜领导人金正日举行会谈,并签署俄朝《莫斯科宣言》,进一步巩固了双边关系,宣言对两国关系的现状和未来给予积极评价,它表明俄朝关系已进入实质性合作阶段。
总结:由于俄罗斯对朝鲜半岛的政策是以重建大国地位为目标的,所以采取了与双方都建立良好关系的务实做法。
至今,俄罗斯已在朝鲜半岛拥有着能源大牌,在朝鲜半岛的地位无疑较冷战结束后的那一段时间提升了不少。
俄罗斯并不希望朝鲜半岛局势变得更加复杂,更不希望发生战争。因为这不仅会打破东北亚地区的稳定格局,更直接危及俄罗斯的国家安全和边境稳定,还会对俄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产生严重影响。
一位美国学者曾把俄罗斯对朝鲜半岛政策分为最低和最高两个目标,即“最低目标是防止朝鲜半岛落入敌对国家之手,最高目标是尽力把朝鲜半岛控制在自己的影响范围之内”。
俄罗斯外交的重点仍是独联体国家和美、欧等西方大国,在客观上分散了俄罗斯对朝鲜半岛政策的力度,其对朝鲜半岛政策的影响将是有限的。
叶利钦时代,俄罗斯调整对朝鲜半岛的政策,改善同朝鲜的关系,但并未改变朝鲜半岛以美国为主的战略格局,而且在俄朝关系上也未出现更大的进展。其主要原因在于,第一,俄罗斯调整对朝鲜半岛政策的目的之一,是遏制美国在朝鲜半岛日益增长的影响,恢复其在东北亚的大国地位,但俄罗斯并不想重新回到与美国对抗的时代;第二,俄朝关系的发展受俄韩关系以及朝方偿还债务能力的制约;第三,朝鲜目前对外政策的优先方向是美国和日本,况且,俄罗斯以前推行的“亲韩疏朝”、“亲南疏北”的“一边倒”政策所造成的朝鲜对俄罗斯的不信任感很难一下子完全消除掉。同时,俄罗斯有限的经济实力、对外政策重点的导向及朝鲜的巨额债务直接制约着俄罗斯的朝鲜半岛政策实施力度的大小。
自普京当政后,俄罗斯再次希望成为关注朝鲜半岛这一重要战略地区的参与者。俄罗斯认为,当前令其满意的朝鲜半岛战略环境已经具备,并想借此机会巧妙地利用朝韩两条渠道,重新参与半岛事务,试图竞争半岛事务的主导权。但是,俄罗斯外交的重点仍是独联体国家和美、欧等西方大国,从而在客观上分散了俄罗斯对朝鲜半岛政策的力度。
梅德维德夫的半岛政策与普京一脉相承,他访韩期间的言论也大抵相仿,透过多项双边协议及声明,突显南北韩与俄国发展经济关系的重要性、必须维护朝鲜半岛和平、要求重启六方会谈,并终止朝鲜核武计划。这一时期,俄国与韩国关系(经济关系)日渐茁壮,但与朝鲜关系更加复杂。
综上所述,由于在可预见的时期内,俄罗斯经济实力的恢复与外交政策的重心不会发生重大变化,其对朝鲜半岛政策的影响将是有限的。
全俄调查中心日前对俄罗斯46个地区1800名居民的调查显示,55.11%的俄罗斯人认为,来自美国的威胁要比朝鲜和伊朗核问题的威胁大得多;而认为朝鲜和伊朗拥有核武器对俄罗斯构成威胁的,还不到受访者的15%。俄亚太战略须倚重朝鲜
为促进俄远东地区的经济发展,融入东北亚经济一体化进程,以增强自己在东北亚的影响力,俄罗斯不但开始注意平衡发展同朝鲜和韩国的关系,还积极参加六方会谈,在推动朝鲜半岛局势稳定的进程中显示出了自己的影响力。
不论从经济还是政治角度考虑,俄罗斯都不甘心在亚太地区事务中成为“配角”。而朝鲜,正是俄罗斯实现其亚太战略必须倚重的。
中国对朝鲜半岛的政策走势
从地缘角度看,中国和朝鲜半岛自古以来就有唇齿相依的关系,朝鲜半岛是中国大陆的东北门户,谁控制朝鲜半岛,就意味着随时能以其为跳板进逼中国的核心地带
建国初期“一边倒”,中朝建立血脉相连的关系。
“一条线”战略使美日韩同盟与中苏朝同盟竞争关系的瓦解。
邓小平时代,世界格局有所变化,中国国家利益的重心也随之改变,开始重视发展利益。由于中国的改革开放政策,开始出现务实主义的倾向。外交总体态势是确保经济利益。“独立自主与不结盟”的外交战略是随着中国国家战略的调整而进行的大转变。中国因而认识到发展中韩关系的重要性。
冷战结束后,中国的朝鲜半岛政策中的实用主义路线得到加强。1992年的中韩建交成为划时代的转折点。此后,中韩关系得到了大大的发展,中朝关系也正在从传统的血脉关系向正常的国家关系方向调整。
中国开始提升自己在朝鲜半岛的影响力,积极参与半岛事务,实行不偏不倚的外交政策,展现“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如主持六方会谈。中国在朝核六方会谈中扮演的角色表明中国已成为维持半岛和平的重要力量。
目前中国对朝鲜半岛的政策主要是:全力维持朝鲜半岛现状,并尽一切可能实现朝鲜半岛无核化。坚定地主张通过协商和平解决问题,通过灵活的外交手段继续维持半岛地区的和平与稳定。另外,中国也支持半岛实现和平自主统一,愿意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发展与南北双方睦邻友好关系,愿意在半岛统一进程中发挥积极主动的建设性作用。
作为世界上惟一与朝鲜半岛北南双边都维持友好关系的国家,中国无疑掌握着极具价值的战略资源。在争取外交解决朝核问题的过程中,中国处于独特地位且拥有相对外交资源优势,一直在朝、美之间做「劝和、促谈」的工作,发挥着愈来愈重要的积极作用。
从中国的国家利益的角度出发,中国当然不希望朝鲜发展和拥有核武器。一个事实上的盟友,拥有了核扳机。这完全有可能在朝美之间爆发大规模冲突的时候,引爆中国的核武库。因此朝鲜拥有核武器,将使得中国面临的战略局势更加复杂多变,不利于中国的核战略决策的自由独立度。
对于中国来说,朝鲜是中国的战略边疆和对付霸权国家军事威胁的缓冲国。中国有必要维护朝鲜的独立,以避免其他大国势力在中国的边境上保持军事存在,直接威胁到中国的重工业和粮食生产基地。一但半岛统一完成,中国的东边将崛起一个民族主义的中等强国;中韩之间领土问题必然会突出,韩国从其自身的地缘战略考虑,定将引入美国的势力,以抗衡中俄。中国对于美国驻军的担忧。
因为中国在朝鲜半岛的利益过于广泛,不是十分具体和集中,这种利益的散溢特征导致了某种权益的模糊性,反倒使中国难以明确其国家利益的关键方面。这样的后果便是缺乏对于朝鲜半岛问题的战略性看法和维度,而只能就半岛发生的某一些特定的事件采取应急性策略,缺乏长远规划的做法掣肘了中国在此类地区问题上的建设性作用的发挥。中国在朝鲜半岛的政策相对比较模糊。
一些学者认为,中国现行的半岛政策是一种似乎没有更好选择下的妥协,这种政策源于对统一后朝鲜半岛国家政治走向的担忧,特别是出于对中国安全环境的考虑。
中国对朝鲜半岛影响力的体现,并不在于朝鲜半岛人民对中国的态度,而在于其对中国的依赖程度以及这种依赖的不可变更性。
从中朝关系来看,目前中国控制了朝鲜的经济命脉,朝鲜在经济上已离不开中国,如果中国减少或断绝中朝贸易,将立即造成朝鲜经济崩溃的后果。
除经济影响力外,中国对朝鲜政治、外交、文化和社会也拥有一定影响力。具体表现在:中国是朝鲜在国际上唯一的强大朋友,除中国外,朝鲜没有任何有能力支持、帮助其生存发展的友邦;中国改革开放带来的国家振兴,给几乎所有能够接触、了解中国的朝鲜精英层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中国是朝鲜人唯一能在社会生活层面享受其物质和精神财富的外国。
中国对韩国的影响力与日俱增:
1、中韩建交后,迅速扩大了两国经济交流。
2、两国人文交流迅速深化。
3、两国政府在部分国际和地区问题上展开密切的互利合作,主要涉及朝鲜半岛局势和联合国安理会改革等课题。
4、两国在警务、司法领域开展了紧密合作,共同打击跨国犯罪。
5、两国军事合作有一定进展
但必须看到,中国对韩国的影响力远不如在韩国拥有驻军的美国大,只不过中国影响力日益增大,已经成为韩国在国家思考中无法回避的重要因素。
第三篇:俄罗斯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范文)
俄罗斯经济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俄罗斯在任何方面都不会依赖中国,双边的合作是互利的,不存在单方面的依赖,只能是“相互依赖”。对于俄罗斯而言,可能会在西方制裁的情况下在政策上向中国有些倾斜,或者扩大一点儿与中国的合作,但还远远没有到“依赖”的程度
随着油价下跌和卢布的贬值,不少西方媒体都猜测,俄罗斯可能会在经济上更加“依赖”中国。而对于中国而言,是否真的能“拯救”俄罗斯呢?卢布贬值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呢?
卢布贬值一定会对中国的经济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卢布贬值和俄罗斯经济放缓对中国出口产生不利的冲击,货币贬值导致俄居民消费能力下降,因此中国对俄出口小家电、轻纺产品等受到影响,旅游、边境贸易等也会受到冲击。中国对俄罗斯的出口份额中,比较传统的是轻工产品,如服装、鞋、皮革等。另外机电出口占据的比重也较大。由于在俄罗斯汽车销售是以卢布结算,汽车行业的利润也大幅的下降,卢布的下跌无疑给这些出口车企带来打击。
但是,带来不利影响的同时也可以看到一些积极的作用。首先,有利于中国石油(601857,股吧)进口和战略石油储备。今天的中国经济仍然是高速的发展,对于能源的需求也是越来越大。中国是石油的消费大国,对外的依存度在58%以上,国际油价下跌对中国的直接影响是有利于中国的石油进口。国际能源的下跌能够降低能源的成本,提高企业和居民的购买力,能够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和企业盈利的改善。中国正好利用这个机会调整自己的能源结构,减少煤炭的使用,中国也可以利用这次机会储存大量的石油。
其次,有利于外中国大举进入俄罗斯市场,并在双方感兴趣的领域建立长期的合作。俄罗斯眼下的危机促进俄罗斯实行计划已久的“远东开发计划”,加快融入“亚太经济圈”。在卢布处在低谷的这段时期,俄罗斯的一些领导人开始了亚洲之行,先后访问了中国、巴基斯坦、土耳其和印度,同时接待了朝鲜、越南等国家领导人的到访。俄罗斯与一些亚洲国家的关系进入了新的阶段,联系和交往越来越频繁。自从2014年5月普京访华与中国签署了能源大单后,俄罗斯还与一些亚洲国家签订了一系列的能源文件。俄罗斯西伯利亚开发计划更是需要与中国的合作。俄罗斯也急于在亚洲开拓新的市场,包括俄罗斯正在计划建设一条联通欧亚大陆和朝鲜的铁路,进而发展与朝鲜、韩国和日本的经济关系。随着俄罗斯经济发展重心逐步东移,俄罗斯正在加大其远东与西伯利亚的开发,并积极寻求与金砖国家及中国的全方位合作,中俄双边金融、贸易合作迎来了新机遇。俄罗斯连接于中国、土耳其、印度等新兴经济体签订大单,“向东转”战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西方制裁产生的经济压力。俄罗斯将加大与中国能源领域、食品领域、货币互换方面的合作。
再次,有利于“一带一路”的建设。俄罗斯的经济危机促使俄罗斯将发展方向更多地转向东方和南方,“一带一路”的建设会给俄罗斯的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的便利条件和丰富资源,俄罗斯将会积极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和发展。“一带一路”的建设会带动整个亚洲地区的经济发展,俄罗斯的积极参与会增加俄罗斯在这一地区的影响力,分享经济发展的利益,有益于缓解经济危机造成的不良影响。
2015年1月1日起欧亚经济联盟正式投入运营,其成员国包括俄罗斯、白俄罗斯和哈萨克斯坦,这标志着三国经济一体化达到新水平。欧亚经济联盟前身是俄白哈三国于2010年成立的关税同盟,联盟建立后将保障商品、服务、资本和劳动力在俄、白、哈三国境内自由流通,并推行协调一致的经济政策。尤其是在劳动力领域,从1月1日起,俄、白、哈三国公民可在任一成员国内工作。市场的整合,将有利于激发出三国的经济潜力。普京曾表示,经济联盟将成为独联体地区的一个经济引擎,成为一个新的世界经济中心。中国也可以参与这一组织,加强与欧亚国家的经济联系和经济交往,在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同时积极地向世界展示自己,吸引更多的国家加入“一带一路”的建设中。
最后,促进政府加大力度改善原本不佳的投资环境。俄罗斯的投资环境存在很多问题,包括对投资的法律保护不强、政府官员的腐败行为、资源民族主义、营商便利不足等。如今俄罗斯的经济困境反而有可能激发俄罗斯政府作出努力,提供更为开放、公平、透明的投资环境,吸引外部资本和技术。这在普京的2014国情咨文中就有所体现。中国企业在俄罗斯遭受制裁、经济下滑的情况下,反而有可能获得更好的机会和待遇。
而且还应该提到俄罗斯最近的一些动作。2014年12月1日,俄罗斯宣布组建北极战略司令部,俄罗斯希望把西方国家的注意力以及政治、经济、军事压力从乌克兰问题上转到北极地区的争夺上。北极拥有丰富的资源、重要的战略位置和地处欧亚美三大洲海空航线捷径的特殊位置,在未来的10年到20年间,一旦北极冰川融化,使用北极航道将使亚洲到欧洲的航道缩短7000公里,这将对世界贸易格局产生巨大的影响。2014年12月10日,普京对印度进行国事访问,值得一提的是,俄罗斯邀请印度共同开发“北极”项目。中国也应该积极地响应和参与到这一项目中,北极未来的开发将深刻影响全球经济和地缘政治格局,将对中国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北极地区丰富的资源对于能源匮乏的中国来说具有重大经济和战略价值,如果能分享到北极资源,对中国来说将是一笔巨额财富。
北极航道一旦开通,不仅影响中国海洋运输业和国际贸易,而且将带动中国北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有可能使北部沿海地区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我们应该未雨绸缪,及早采取行动,积极争取和捍卫中国在北极的正当权益,以免将来陷入被动局面。
卢布的贬值直接影响到俄罗斯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状况,持续不断的贬值导致的高通货膨胀使得俄罗斯人民不得不勒紧腰带过日子,持续下去会引发社会的动荡和不安,甚至会威胁到总统普京的位置。但是克里米亚的回归帮助普京在俄民众心中树立了英雄形象,普京强有力的政策和英雄形象使得他在民众间的支持率持续升高。俄罗斯虽然处在艰难的时刻,但是并没有到自乱阵脚的地步。毕竟,俄罗斯人民对普京的支持率还很高,在俄国内的还没有引起社会**。俄罗斯人民对于国家的前途和对普京的领导还是抱有很高的期望。
中国致力于建设互利共赢的新型国际关系,在国际事务中树立正确的义利观。习主席在中央外事工作会议上指明了新时期中国的外交方向,“我们要坚持合作共赢,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合作共赢理念体现到政治、经济、安全、文化等对外合作的方方面面。要坚持正确义利观,做到义利兼顾,要讲信义、重情义、扬正义、树道义。”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逐渐升温,中俄不仅加强了在经济领域的联系,在政治上也能够相互支持,实现了共同的利益需求。虽然中国的发展速度很快,成为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是中俄之间的关系自始至终都是互利共赢的关系。
俄罗斯在任何方面都不会依赖中国,双边的合作是互利的,不存在单方面的依赖,只能是“相互依赖”。对于俄罗斯而言,可能会在西方制裁的情况下在一些政策上向中国有些倾斜,或者扩大一点儿与中国的合作,但还远远没有到“依赖”的程度。在俄罗斯经济出现困境的时候,中国可能增加对俄罗斯的支持,但这种支持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俄罗斯面临的问题。尤其是俄罗斯目前所面临的来自西方的制裁,中国不可能从中参与调解,只能希望俄罗斯与西方关系能逐步正常化。另外,俄罗斯从根本上说,还是一个欧洲国家,和欧洲、西方有着更千丝万缕的联系,很多资本来源也是西方的金融机构。西方制裁可能会让俄罗斯更多“向东看”,但他们与西方的联系却很难就此切断。
中国不会“拯救”俄罗斯,也不能“拯救”。俄罗斯的经济危机对于中国和一些新兴经济体国家都是可以借鉴的经验,中国在这一时机获得机遇的同时也会遇到挑战,中俄之间还会继续加强合作与交流,坚持正确的义利观,最后实现互惠共赢。
第四篇:俄罗斯腐败与反腐败问题研究
俄罗斯腐败与反腐败问题研究
朱 磊
腐败现象伴随着政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并一直困扰着政治社会的发展,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能够完全杜绝腐败。在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演进,腐败已经跨越了国界,成为全球性的一大治理难题,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世界各国的发展。人类为了反腐败采取了各种措施,但依然任重而道远,特别是处在经济转型和现代化建设关键时期的国家,腐败的危害尤为突出,治理难度也相对较大,因此,研究腐败问题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俄罗斯腐败问题的重要性
俄罗斯腐败问题由来已久,自从苏联时期就大量存在,俄罗斯成为独立国家以后,这个问题并没有随之消失,反而愈演愈烈。自苏联解体、俄罗斯走上市场经济道路以来,腐败问题已经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成为严重影响俄罗斯社会发展的一大“毒瘤”。腐败无处不在,给国家的社会生活和经济发展造成巨大损失,公民对国家政权机关已经失去信心。腐败和其他犯罪有紧密的关系,相互作用,使俄罗斯的腐败问题更加难以解决。可以说,腐败的蔓延正严重威胁着俄罗斯政治、经济的发展进程,也给国际社会的和平与安全带来剧烈震荡。因此,如何科学而全面地认识俄罗斯腐败现象,如何寻找更加有效的防范与打击腐败犯罪的对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1 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俄罗斯和世界上其他国家一样均加强了对腐败问题的理论研究和反腐败实践探索,采取了一系列反腐败措施,但目前俄罗斯的反腐斗争形势依然十分严峻。
因此,以俄罗斯腐败犯罪为研究对象,从腐败问题的历史渊源、犯罪成因、犯罪特点、危害性及发展趋势等切入点着手,梳理俄罗斯腐败犯罪的大致脉络,将重点放在俄罗斯政府如何治理腐败犯罪这个问题上,这对中国的腐败与反腐败问题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取得举世瞩目的经济建设成就的同时,社会上也滋生了大量的腐败现象。目前,腐败遍布各行各业,从政治、经济、军事领域到教育、卫生、体育、学术领域,腐败严重阻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大案要案频发、大批省部级高官相继涉案等现象时刻提醒我们,反腐败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生死存亡的大事。因此,对俄罗斯腐败及反腐败问题进行全面、系统的考察,总结其经验教训,从而为我国如何应对腐败提供参考,这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二、国内研究现状
我国学者对腐败问题的研究起步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经历了以介绍西方理论性研究成果和反腐败经验为主到剖析中国特殊的腐败问题本土化研究为主的转变,腐败和反腐败问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不断地得到提高和扩展。1990年王沪宁与竺乾威联合编译的《腐败与反腐败:当代国外腐败问题研究》是我国第一部将国 2 外关于腐败的各种理论流派、思想观点和政策主张介绍到国内的书籍,极大地启迪了国人的思维;王沪宁的《反腐败——中国的实验》一书,是国内第一部具有学术性的反腐败专著。笔者于2011年8月25日在中国知网(CNKI)以“腐败”为题名进行检索得到的结果是,有以此为题的相关记录共34097条,这表明我国学者对腐败问题的研究给予了大量的关注。
而与上述情况形成鲜明对照的是,笔者继续以“俄罗斯腐败”为题名进行检索时,与之相关的记录仅有33条,且其中有32条全部发表于2000年以后,研究的大多是普京执政以后的俄罗斯腐败与反腐败问题,涉及叶利钦执政时期的文章仅有一篇《俄罗斯宣布:向腐败开战》,且这根本算不上是一篇学术论文。换句话说,到目前为止,国内对俄罗斯2000年以前的腐败问题研究几乎还处于一片空白、无任何学术成果的阶段。2000年以后发表的与俄罗斯腐败问题相关的学术论文、文章中,很多内容雷同、论点相似,大部分都以陈述事实为主,缺乏全面深入的系统分析。专著方面,目前还没有一部专门研究俄罗斯腐败与反腐败问题的著述。笔者仅知道2006年问世的一部社会史专著《苏联社会阶层与苏联剧变研究》中,黄立茀研究员对苏联官僚主义与干部腐败问题进行了针对性研究。截止到2011年8月25日,笔者在中国知网上尚未找到一篇以俄罗斯腐败问题为研究内容的博士、硕士论文,仅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图书馆查到吕静的一篇硕士论文涉及2000—2008年的俄罗斯腐败问题研究。这表明,我国学术界对俄罗 3 斯腐败与反腐败问题的研究仍处于初始阶段,无论在数量上还是深度、广度上都远不能与同期的欧美国家及俄罗斯学术界相比,许多领域有待进一步深化和拓展,一些含糊不清的概念和现象也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澄清,如此重要的课题亟待国内学者的重视。
综观上述材料,国内学者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三个领域:
1.俄罗斯腐败问题的现状和原因。戴隆斌在《俄罗斯腐败的特点及其原因》一书中概述了普京执政后俄罗斯的腐败状况,并指出了俄腐败具有如下特点:(1)腐败范围广,层次深,几乎涵盖了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2)腐败程度深,总体呈现长期严重腐败并且有越来越严重的势头;(3)腐败手段多种多样,且不断翻新,呈现出明显的地域性特点;(4)腐败数额的多寡与城市大小、经济发展程度呈明显的正向关系;(5)呈现公开化的特点,往往与社会上的黑恶势力相勾结。作者将俄腐败的原因归结为:(1)转轨期间的过渡性质;(2)政府反腐不力,反腐制度建设不完善:(3)腐败的惯性作用和个人利益的驱动。
戴隆斌在另一篇论文《俄罗斯的腐败及其后果评析》中指出,苏联解体后,无论在政治上、经济上还是社会生活中,处处都能感觉到俄腐败现象的存在。俄腐败的主要类型有贪污型、互惠型、勒索型。俄腐败问题给国家的长远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政府公信度降低,老百姓对政府官员不信任;国有财产大量流失;恶化投资环境,使外国投资者望而却步,并产生大量资金外流,严重影响俄罗斯的经济发 4 展;败坏了俄当前的社会风气,社会犯罪猖獗,严重影响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
徐向梅在其编译的一篇文章《最大的犯罪——腐败威胁着俄罗斯的国家利益》中提到,俄每年至少要揭露出2000起官员收受贿赂事件,但这还只是冰山的一角。石油与酿酒行业中的腐败、金融与外汇领域的腐败、司法部门与军队中的腐败等都非常严重,而且俄反腐败斗争过程中遇到的障碍很多,困难重重。
2.俄罗斯政府采取的反腐败措施。杨斌在《普京对私有化腐败的打击与俄罗斯经济复苏》一文中指出,普京执政后进行经济政策调整,特别是惩治私有化过程中的严重腐败,采取措施打击金融寡头的违法掠夺,促使俄罗斯长期萧条后出现了经济复苏。从经济理论与实践的角度分析俄罗斯新型权贵寡头崛起的过程可看到,前苏联党政官僚和企业经理的蜕变,还有西方产权理论和改革药方的误导,是私有化中滋生严重腐败的重要原因,普京惩治腐败未能解决深层次矛盾,未来俄罗斯的政治经济走向充满变数。庞大鹏和金哲在《俄罗斯的“反腐败国家计划”》一文中认为,当前俄罗斯反腐败的基本特点是普京执政团队将反腐败定位为一项国家计划,这表明反腐败的政治意义不仅仅在于是否可以促进行政效率的提高,更主要是为了确保国家创新发展战略能顺利进行。反腐败问题既然已经成为俄罗斯政治中的系统性政治难题,因而也就涉及俄罗斯政治发展进程中的重大问题。金融危机对俄罗斯反腐败现状具有直接影响,俄罗斯发展道路的选择与反腐败问 5 题高度关联。
胡仁霞在《俄罗斯新一届政府反腐败措施及其预期成效》一文中提到,梅德韦杰夫政府2008年5月上任后,大力推行反腐败措施,相继出台了《俄罗斯联邦反腐败计划》和《国家反腐败法》,新政府出台的法律法规构建了反腐败的法律基础和预防机制,赢得了俄罗斯舆论界的广泛称赞。俄罗斯政府采取的反腐败措施包括:(1)建立完善反腐败法律法规,从根本上遏制腐败行为;(2)严格规范政府各部门权限,加强反腐败的制度建设;(3)强化国家和社会对腐败行为的监督;(4)政府加大对腐败的打击力度,确保腐败官员难以逃脱惩罚。
3.从法学的角度看俄罗斯的腐败及反腐败立法。李景华将《俄罗斯联邦反腐败法》翻译后发表,同时在《<俄罗斯联邦反腐败法>凸显预防腐败思想》一文中提到,该法律突出强调腐败预防,将腐败预防优先作为反腐战略。俄罗斯的《反腐败法》之所以规定了优先适用预防的反腐败措施,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只有消除腐败根源,消除腐败产生的条件,才能减少和控制腐败,俄罗斯的反腐实践已经证明,打击是解决不了问题的,预防才是根本;二是腐败在俄罗斯被认为是对国家安全的威胁之一,反腐败是对国家安全的防卫,因此,要消除对国家安全的威胁,事后的打击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做好事先预防;三是履行《联合国反腐败公约》的要求,与国际反腐败标准接轨。崔浩旭在《俄罗斯司法腐败透视》一文中分析了俄罗斯司法腐败的现状及危害,认为其产生的原因是司法腐败的传统、法治环境的不 6 完善、缺乏有效的监督和制约。俄罗斯治理司法腐败的措施包括:(1)完善相关法律,加强制度约束;(2)重新分配资源,增加司法投入;(3)实施信息公开,加强公众监督;(4)促进司法独立,实施司法问责。
综上所述,国内学界对俄罗斯腐败与反腐败问题的研究呈现以下四个特点:(1)研究人员集中在国际政治和法学领域,历史学界尚未有人系统地研究此问题;(2)目前研究腐败问题所涉及的时期几乎全部集中在2000年以后普京执政时期和2008年以后的梅德韦杰夫执政时期,几乎没有涉及苏联时期和1991—2000年叶利钦时期的腐败问题研究,具有完整历史连贯性的研究更是罕见;(3)即使对2000年以后的腐败问题研究,也仅仅局限于对总体状况、原因措施等方面的研究,研究时期、研究领域都过于单一和集中;(4)由于国内学术界对此问题研究起步较晚,而且研究的规模和投入的力量都不是很大,导致成果分散且数量不多(平均每年仅有几篇论文发表),2011年到目前为止仅有3篇相关文章发表:陆南泉在《同舟共进》上发表的《俄罗斯缘何难以遏制腐败》及在《俄罗斯学刊》上发表的《关于俄罗斯腐败问题的评析》,敬菁华在《国外社会科学》上发表的《政治文化与腐败现象之间的关系——以当今俄罗斯为例》。成果偏少使得国内研究跟不上俄罗斯腐败犯罪的发展趋势,出现一些研究上的薄弱地带和理论空白点。因此,我们应该不断加强对俄罗斯腐败与反腐败问题的研究力度,争取在深度、广度上均取得一些成果和突破。
三、国外研究现状
尽管苏联时期就存在着较为严重的腐败问题,但受意识形态的制约,此类问题可以说是学者研究的禁区,戈尔巴乔夫改革之前的相关成果并不多见,仅是1980年代中期,安德罗波夫上台后对一些严重的腐败大案有些许报道,如勃列日涅夫的女婿、内务部第一副部长丘尔巴诺夫贪污案,勃列日涅夫后期莫斯科和各加盟共和国的“渔业案件”、“索契案件”、“克拉斯诺达尔案件”、“海洋案件”、“乌兹别克案件”等。另外,这一时期有很多抨击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腐败问题的著述,如别利松的《资产阶级国家警察机构的腐败与滥用职权》。该作者认为,腐败是产生于现代资本主义制度中的。有关苏联腐败问题的成果有利哈诺夫的《帮派的构造》,文中讲述了国内主要商业机构中的腐败事件;雅基缅科在《如何加强反受贿斗争?》一文中阐明了受贿的危害性并提出了治理受贿犯罪的一些建议;格里沙耶夫和兹德拉沃梅斯洛夫在《受贿:概念、原因、分类:教学参考书》中分析了受贿的定义、危害性、原因及预防方式;克维齐尼亚的《职务犯罪:刑事法律和犯罪学角度》讲述了苏联如何从立法的角度同职务犯罪行为作斗争;雅科夫列夫的《社会生产领域的犯罪》分析了滥用职权盗窃国有资产的行为;加尔佩林的《有组织犯罪、腐败与刑法》一文中提到了与有组织犯罪、腐败作斗争的刑法完善问题;沃尔任金的《腐败与刑法》提到了苏联刑法中腐败的界定及其表现形式。
总之,苏联时期对腐败问题的研究主要有两大特点:一是将其作 8 为与西方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交锋的工具,大力抨击资本主义国家中的腐败问题,从而掩盖国内严重的腐败现象;二是苏联法学界对腐败问题的看法存在分歧,致使苏联没有出台相关的反腐败法律,对腐败行为的遏制缺少法律基础。
苏联解体后的俄罗斯,随着近年来腐败问题的进一步恶化,腐败也成为举国上下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腐败问题成为很多科学著作、出版物、研讨会研究的课题,这不只是因为腐败现象已经成为一种社会风气,更主要是因为腐败在俄罗斯国内已经引起严重的恐慌。如今,俄罗斯已经成为世界上腐败问题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其腐败除了呈现一般共性外,还有俄罗斯自己的特点。之所以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俄罗斯要解决目前的腐败问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俄罗斯迫切需要强硬、连续、逻辑性强的反腐败政策。
一些俄罗斯学者对本国的腐败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如基尔皮奇尼科夫的《俄罗斯腐败》,介绍了俄罗斯腐败的历史、俄罗斯不同领域的腐败状况以及如何进行反腐败等问题;索科洛夫—米特里奇的《人民的敌人:从官员到寡头》,用大量的事实材料揭露了俄罗斯官僚阶层的阴暗面;波波夫的《反对俄罗斯国内外的有组织犯罪、腐败、恐怖主义》,阐述了有组织犯罪、腐败和恐怖主义在俄罗斯及国外的发生、发展状况以及治理情况;波格丹诺夫和加里宁合著的《俄罗斯的腐败》,从社会经济和法律的角度介绍了俄罗斯腐败产生的根源和对社会发展的影响,尤其介绍了近十年来发生在政治、经济、法律和道德领域的 9 腐败问题,作者在对俄罗斯各界学者提出的反腐败策略的统计分析和世界各国的反腐败经验的总结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遏制腐败的具体建议;此外,俄罗斯民主信息学地区基金会2004年出版的《反腐败政策》也从社会学、经济学的角度分析了俄罗斯腐败蔓延的根源,并提出了具体的反腐败对策,该书已经成为俄罗斯相关专业大学生的必读书目。另外,道尔戈娃的一系列成果《犯罪、其组织性与犯罪社会》、《俄罗斯的犯罪状况》、《俄罗斯犯罪:统计与现实》、《护法机关人员的犯罪》、《犯罪学:法学教材》、《作为犯罪问题的权力》、《腐败的确定及反腐败立法》、《腐败与反腐败》、《犯罪与权力—会议论文》、《俄罗斯的腐败犯罪问题》等,其中都有关于俄罗斯腐败与反腐败问题的相关专题研究。
纵观俄罗斯对腐败问题的研究,大体上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表象研究阶段,研究者们主要关注的是全国各地发生的腐败事件本身,注重对事件过程的记述并对某一具体案例进行分析。
第二阶段为理论探讨阶段,研究者们开始从不同侧面对腐败的本质、危害以及反腐败对策等进行探讨,其成果有一定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但这些研究比较零散,不够系统,没有形成完整的学科体系。
第三阶段为理论提升阶段,研究者们开始对腐败的基本原理进行比较系统、科学的研究和阐述,甚至提出了“反腐败学”或“腐败学”的建议并对此做了开创性的尝试。该阶段的研究比较薄弱,尚处起步阶 10 段。
四、俄罗斯腐败问题的研究建议
今天,腐败成了各种政治制度的国家所面临的共同问题。可以说,腐败已成为当今世界政治之“癌”,一场全球性的反腐败斗争正在展开。要反对腐败就必须了解腐败的实质及其变化发展规律。而研究俄罗斯的腐败问题为我国应对类似问题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参考,因为俄罗斯经历了当今世界两种主要的社会制度,即苏联时期的社会主义制度和解体后至今的资本主义制度,对俄腐败的研究可以使我们较完整地了解腐败问题,从而有助于我国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的开展。因此,如何深入研究两种制度下俄罗斯的腐败问题,以及如何准确找出苏联时期腐败和现代俄罗斯腐败问题之间的异同和关联,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在此,我们可以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多角度来综合分析腐败的缘起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进而寻找遏制腐败蔓延的有效方法。
1.对研究对象做科学的界定,即对“腐败”这一概念给予准确的理解,这是研究腐败问题的前提。目前,国内外学者根据各自的研究需要对“腐败”这一概念做了很多界定,有的学者将其分为政治价值意义上的腐败和行政规范意义上的腐败,还有的学者采用市场供求关系的模式,将腐败看作一个市场,还有的人将腐败定义为追求利益而违反或偏离公职范围的行为。笔者认为,每种观点虽能成一家之言,但界定的内容都过于个性化或界定的外延过于宽泛,因此在研究腐败问题 11 前,对“腐败”这个概念做出全面、合理的科学界定是十分必要的。
2.建议在研究俄罗斯腐败问题中,一定要强调该问题研究的历史连贯性。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研究俄罗斯各个时期腐败问题的种种表现,从俄罗斯对腐败问题的界定、种类划分入手,着重分析俄研究腐败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揭示俄境内腐败的本质、根源,综合分析俄国内的反腐败形势,系统梳理俄罗斯的反腐败立法、反腐败战略、反腐败机制和反腐败主体(包括各强力部门、护法机关和检察机关)在各种规模的反腐败行动中的组织和实施。
3.建议利用政治学、社会学、历史学、法学、犯罪学等多学科理论方法进行跨学科研究,力争在此基础上从多方面、多角度阐述俄罗斯腐败的基本理论问题,犯罪概况、特点、危害和原因及采取的反腐败措施。透过俄现有的研究成果,尽力对错综复杂的腐败现象和反腐败斗争实践作出自己的分析,并立足于我国反腐败的需要,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例如有的学者从政治学的角度出发,认为腐败现象的根本原因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过程中的矛盾和紊乱,在新旧体制转换过程中,还不能普遍形成对权力有效制约的机制,因此就会大量滋生蔓延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还有的学者从社会文化的角度出发,认为道德环境和社会风气对滋生腐败的影响极大。有的民族对腐败持一种默许的态度,并在生活中屈服于腐败行为,而有的国家则视腐败为国之大殇,从儿童时期就培养公民们的反腐败习惯,在这 12 一点上,非洲国家和北欧国家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因此,我们可以借鉴这些研究方法,并把它们运用到研究俄罗斯的腐败与反腐败问题中去。
4.力争在选题、研究方法和结论等方面有所创新。选题上,突破以往仅限于某一时期、某一方面的内容研究,尽量全面建构一脉相承的苏联解体前后各时期腐败与反腐败问题发展史;研究方法上避免以往国内翻译介绍性居多的情况,要利用大量的俄文文献和俄专家的研究成果,综合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既有宏观概述、又有微观个案分析,得出有价值、有新意的结论。
众所周知,中国和俄罗斯是友好邻邦,在各自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两国社会的发展曾走过相似的道路,都经历了深刻的社会变革和经济转型,在发展过程中都面临很多同样的或相似的问题和困惑。正因为如此,两国在转轨过程中所出现的腐败问题,虽有其各自的特点,但仍有很多相似之处。因此,我们要重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总结俄罗斯反腐败问题的经验教训,为我国的腐败问题研究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来源: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2年1月
第五篇:浅谈中国为何要救俄罗斯力挺俄才能避世界大战
深度:浅谈中国为何要救俄罗斯力挺俄才能避世界大战
2014年12月19日15:54新浪军事
新浪军事编者:为了更好的为读者呈现多样军事内容,满足读者不同阅读需求,共同探讨国内国际战略动态,新浪军事独家推出《深度军情》版块,深度解读军事新闻背后的隐藏态势,立体呈现中国面临的复杂军事战略环境,欢迎关注。
占豪
俄罗斯卢布、股市出现崩盘式暴跌,经济前景不容乐观,西方媒体甚至危言耸听地认为俄罗斯经济和社会即将崩溃。关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绞杀俄罗斯卢布的计划细节性分析及俄罗斯会不会因此崩溃的问题,在占豪前面的两篇文章中已阐释清楚。那么,现在问题来了,中俄作为互为唯一的“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小伙伴”遭难,中国到底救还是不救?
对于这个问题,其实答案是肯定的,即:如果俄罗斯出现无法解决的经济难题,中国一定会救。对这一点,这个世界上所有的国家都清楚。《环球时报》前两天刊登了一篇这名字是《中国不希望俄罗斯倒下,这谁都知道》的文章就是要说明这一点。
那么,中国为什么一定会救俄罗斯?中国官方态度又如何?中国又会何时救助俄罗斯?这一系类问题都需要我们沉下心来详细解析。我们不妨先来看看中国官方的态度。
中国官方态度
李克强总理在当地时间15日上午在阿斯塔纳会见俄罗斯总理梅德韦杰夫,明确表态:“中方愿同俄方扩大能源合作······加强高铁合作······发挥好中俄在俄远东地区的合作互补优势,中方愿扩大向俄远东地区投资,参与远东跨越式开发区建设······中方也愿同俄方探讨在非资源领域尤其是基础设施建设领域开展互利合作······中方愿同俄方及相关各方一道,推动上合组织继续朝着有利于地区安全和发展的方向前进。中方愿积极支持和配合俄方履行好上合组织轮值主席国职责,推动本组织务实合作取得新的重要进展。”
在12月18日记者答问中,外交部发言人秦刚就俄罗斯卢布急跌、西方媒体判断俄罗斯经济已经“崩溃”并唱衰莫斯科政权及中国会不会支持俄罗斯作出了答复。秦刚说,“中方注意到近期卢布汇率出现波动的情况······俄罗斯拥有较充裕的外汇储备,公共债务占GDP比例在二十国集团国家中是比较低的,再加上俄罗斯有着丰富的资源,比较好的工业基础,我们相信,俄罗斯有能力克服目前暂时的困难。”
秦刚首先阐释了中方对俄罗斯经济的看法,综合起来是“外汇储备充裕、公共债务低、资源丰富、工业基础好”。这些看法和占豪看法基本一致,这一点详细内容可参考前面两篇文章分析。而且,中国官方对俄罗斯当前的困难也定义为“暂时的困难”,并相信俄罗斯能够克服。这说明两点:
一、这的确是暂时困难,西方试图通过货币战击垮俄罗斯的算盘难以达到真正效果;
二、以俄罗斯现在的能力,自己可以克服,这从俄罗斯并未向中国有任何求助可知。
接着,秦刚针对就在上合框架内帮助俄罗斯问题也明确表态,即“······中方一向支持上合组织成员国的务实合作,我们出台了面向上合组织成员国、观察员国、对话伙伴国的中国-欧亚经济合作基金,近期将启动首批项目遴选。中方设立的“丝路基金”也将积极考虑上合组织框架内的合作项目。”“总之,我们愿意同上合组织全体成员国一道,加强经济合作,推动各成员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不断挖掘合作增长点,实现共同发展和稳定。”
中国官方态度很明确,就是要继续加强与俄罗斯的合作,要力挺俄罗斯。这种明确虽然没有用“救”这个词(也不需要,人家俄罗斯都没提出来,哪怕提出来官方还是会说合作而不是什么“救”),但力挺并加强合作就是中国官方态度。
中国为什么会救俄罗斯
既然,若现实需要中国救俄罗斯中国就必救的答案是确定的,那中国为何必救俄罗斯呢?这背后的逻辑又是什么呢?在占豪看来,根本原因有四:
一、中俄唇亡齿寒:
美、欧、中、俄是当今世界的大四角关系,在这个大四角关系中,若从大国博弈路线角度说,美国和中、欧、俄都是竞争关系。因为,中、欧、俄希望世界多极化,各自占一极;美国则希望一家独大,维持霸权。若从发达国家和非发达中国家利益角度考量,美欧等西方发达国家是利益一致方,中俄和非发达国家则是利益利益一致方。若从国家层面的战略经济利益角度考虑,中俄是战略协作者,绝对互补的小伙伴;中欧是彼此没有大矛盾的合作伙伴,关系在不断深化;中美则是既有战略利益又有战略冲突的合作伙伴,关系在磕磕绊绊中发展。
由上述我们可知,中俄现阶段绝对是杠杠滴利益共同体,无论从哪个层面彼此都能互为支撑,这是由当前的国际形势决定的。如果俄罗斯倒了,欧盟必然屈服于美国,美欧必然针对中国,然后通过围堵、分化,最终解决掉中国,消灭掉这个最大的竞争对手,并瓜分其经济利益。因此,客观上,在中华崛起的道路上,俄罗斯是一个不错的“既带刀又能挡刀”的好伙伴。
有人说,俄罗斯可是不讲情面的熊,中国在俄国人身上没少吃亏。事实上,历史上中俄关系彼此都是既有得也有失。譬如,自民国以来无论是孙中山领导的国民政府还是毛伟人领导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都曾和苏联有深入合作,并从中得到很多合作利益。当然,中国和俄国人的较量在近代也不少,历史上沙俄和苏联都占据了中国不少土地,但中国也曾和美国合作干掉了苏联,苏联崩溃给俄罗斯人带来伤痛也比中国浅不到哪里去。今天,我们既要理性看待历史,又要以当下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重。
俄罗斯对中国有有危险吗?这是很多人的疑问。就当前国家战略而言,俄罗斯的国家战略和利益取向决定了未来二十年俄罗斯不可能与中国为敌。对中国来说,未来5到10年极其关键,如果20年都可以过去,到那时俄罗斯人也没有机会真正威胁中国了。而且,考虑到中国布局的国家战略是未来30年到50年的战略,如果这一战略已将俄罗斯融入其中,未来这两个大国和平相处的几率在提高。中国人口多,俄罗斯人口少,合作开发远东那就是中国可以开发的空间。但不管怎么样,在美国倒下前,中俄是绝不会为敌的,因为彼此都是唇亡齿寒的关系。
基于上述,中俄的唇亡齿寒关系非常明确,所以如果需要,中国必救俄罗斯符合两国战略和现实利益。
二、中俄互为彼此的全球战略协作伙伴。
中国提出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战略”。这两个战略是中国的全球大战略的两个基础战略,只有这两个战略实施得好,中国才能真正崛起,才能拥有全球性的强大影响力。如今,俄罗斯将自己的国家战略和中国的战略融为了一体,互为补充,互相依托,彼此帮助实现彼此战略。这种全球战略协作关系,决定了中国不可能对俄罗斯遭难袖手旁观。因为,如果俄罗斯倒下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实施起来不但会遇到巨大阻力,甚至有夭折的风险。如果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无法实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也面临巨大压力。
如果“一带一路”战略不能形成大的区域合力,中国想跳到拉美、非洲发展长期、可持续的战略利益,几乎是不可能的。基于这种全球未来的长期的、战略的巨大利益,中国也不会允许俄罗斯倒下。
三、救俄罗斯有大利可图。
别看俄罗斯人口少,但国土面积却是最大。拥有1707万平方公里国土的俄罗斯,森林覆盖面积占国土面积50.7%,居世界第一位。水力资源居世界第二位。石油探明储量82亿吨居世界第八位。天然气占世界探明储量的1/3强,居世界第一位······另外,还有巨大的、没啥人口的远东可供开发。
俄罗斯手里边钱虽不多,但脚下的财富却太多太多。救这样的国家能白救吗?不说有什么回报,就是救的过程中,那都是巨大的经济利益。所以,所谓的“救”本质也不是救,而是合作。说白了,俄罗斯人只要愿意拿出资源愿意和中国合作,中俄彼此都能获得大利。中俄合作的内容就太多了,譬如继续向中国出售能源、高铁建设、远东地区的经济开发、各种资源的开发······如果真的需要,俄罗斯可以用其国内资源作抵押,向中国贷款人民币,然后用这些人民币来购买中国的物资,中俄经济由此都可发展。再譬如,俄罗斯可以拿战略产业和中国合作,引进中投的战略投资······
总之,中俄可以合作的领域、模式非常丰富,如果俄罗斯需要救助,则中国可从“救”俄罗斯中获大利。当然,现在的俄罗斯远不到被救助的时候,只是经济遇到了一些困难而已。虽然西方媒体在炒作俄罗斯要崩溃了云云,但如此大国不可能轻易崩溃,何况还有以中国为首的很多国家发展中国家力挺。
不过,可以预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还会对俄罗斯施压,俄罗斯经济未来还会继续恶化,困难将会更大,形势也会更严峻。当然,俄罗斯也不会坐以待毙,未来和中国合作的内容会越来越丰富,中国也仍然可以从西方对俄的施压中获得越来越多的好处。
四、力挺俄罗斯才能避免全球新冷战或新的世界大战。
美国搞乌克兰是为什么?为的是在欧俄合作中间打入一个楔子,然后以此为点撕裂欧俄,从而制造欧俄新的冷战式对立。通过欧俄形成对立,美国可制造对俄的战略包围,从而在经济上打垮俄罗斯。
美国为何要打垮俄罗斯?根本原因是俄罗斯在美国的全球战略中扮演着绕不开的绊脚石角色。2013年9月,奥巴马曾明确表示要军事打击叙利亚巴沙尔政府,是普京力挽狂澜,以俄罗斯将坚决支持叙利亚巴沙尔政权为要挟,吓阻了奥巴马的打击计划。
美国不能搬掉叙利亚,就没办法拿下伊朗。无法拿下伊朗,就无法绝对掌控中东。不能绝对掌控中东,就无法实现对全球能源定价权的控制和对世界商品流向的控制。当然,如此一来,美国的“地球帝国梦”和全球持续霸权也就无法持续。如果美国的地球霸权无法得到加强,那自身的危机就可能被引爆。一旦引爆,美国这个超级大国一样可能垮掉。基于这种逻辑,美国必须干掉俄罗斯。
当然,美国干掉俄罗斯还有另一个重要目标,那就是长期看是美国霸权绝对挑战者的中国。如果美国不干掉俄罗斯就和中国针锋相对,以现在美国的实力,根本无法撼动中国的地区地位。在西太平洋、南海等任何一个地方和中国扳腕子,美国都没有必胜把握。在这种情况下,一旦中美对抗时呈现胶着状态,那么俄罗斯和欧盟必然在全球范围内猛抢美国的战略利益,这是美国所无法承受的。只要干掉俄罗斯,美国就能挟欧盟等西方国家展开对中国围攻,美国就能重新掌控住世界,将中国扼死在崛起之中。
可以预见,如果中国不力挺俄罗斯,那么欧俄新冷战必然到来,接下来很可能会演化成全球新冷战。全球新冷战再搞不好,弄出一个新的世界大战都有可能。因此,客观上,中国力挺俄罗斯,就是避免国际局势继续恶化,就是要通过平衡国际局势以获得个更长远的世界和平与发展机遇。
中国何时会出手救俄罗斯
既然俄罗斯一旦真的遭难需要救援中国必然出手,那么何时中国才会出手呢? 关于出手,要分两个层面看:一个是长期合作层面,一个是紧急救援层面。
关于长期合作方面,中国实际上从未停止对俄罗斯的支持,譬如去年的2700亿美元石油大单,今年的30年天然气协议,还有合作开发远东的协议,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及应急基金,丝路基金······这些经济、战略合作本身就是出手,就是帮助和力挺俄罗斯。当然,这也是中国的国家利益所在。
紧急救援层面,相信中俄早有沟通和协商。但是,一方面俄罗斯不可能轻易向中国提出救援请求,因为以当前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一般的所谓金融攻击可能一时打压卢布,并不能让俄罗斯的经济崩溃。因此,正常情况下的所谓紧急救援是很难出现的。当然,既然有沟通和协商,那么就必然涉及到紧急情况下的救援事宜,救援的前提一定是俄罗斯提出救援请求,中国才会考虑决策。而且,如果俄罗斯提出救援请求,就一定会拿出相应的好处作为合作交换。
个人看法是,未来油价跌至40美元一桶上下时,俄罗斯经济必然承受更大压力,卢布也会遭到更为严峻的打压。但真到了那个时候,油价下跌也到了强弩之末,对俄罗斯的经济制裁、金融攻击也到了强弩之末,俄罗斯很可能会展开强势反击。俄罗斯若准备展开强势反击,并且又担心自己实力不够时,为保证反击力度,才有可能会向中国伸手。俄罗斯若伸手,中国必相帮。(作者署名:占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