蓬莱市推进“五大生态建设”着力打造生态新农村

时间:2019-05-14 07:11: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蓬莱市推进“五大生态建设”着力打造生态新农村》,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蓬莱市推进“五大生态建设”着力打造生态新农村》。

第一篇:蓬莱市推进“五大生态建设”着力打造生态新农村

蓬莱市推进“五大生态建设”工程

着力打造生态新农村

推进生态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现实要求。近年来,蓬莱市以“五大生态工程”为抓手,全面推行“生态立市”战略,全市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了新跨越,先后荣获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最佳休闲旅游城市、全国“节水型”城市等荣誉称号。

一、坚持镇村同治,深入实施环境综合整治工程。一是推进村庄建设改造,对城中村、城郊村、镇驻地村、园区村等基础条件较好、群众意愿强的村居,采取异地重建、拆旧建新的形式,进行整体改造。2008年以来,累计启动村庄建设改造项目14个,完成改造面积75万平方米。今年计划启动村庄建设改造项目12个,完成村庄建设改造8000户,危房改造1500户,争取到2020年,将全市578个村居改造建设成151个新型农村社区。二是推进环境综合整治,对尚不具备改造条件的村,按照“四有”村庄标准,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不断提升村庄发展支撑能力。“十一五”期间,通过“三百工程”助力、村庄整治奖补政策推动以及星级示范村创建带动,全市90%以上村居开展了以“文明一条街创建”和“四化一配套建设”为主要内容的村庄环境综合整治工程。累计投入资 金2.3亿元,完成道路硬化105万平方米,安装维修路灯4300盏,整修活动场所4.5万平方米,建设户用沼气池3200个,带动卫生改厕4.8万座。

二、突出关键部位,全面推进“大绿化”工程。把“大绿化”作为推进生态农村建设的核心工程,按照“北部生态控制,中部生态建设,南部生态旅游”的思路,坚持专业造林、连片造林,高层次、多渠道、立体化推进,着力打造绿色蓬莱。北部沿海地带,重点以防护林为骨干,以道路植树为框架,构建完善的生态防护林体系;中部丘陵地带,坚持因地制宜,重点发展以水土保持为主的生态防护经济林;南部山区地带,以封为主,封造结合,重点营造以艾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中心的生态旅游林业体系。2008年以来,全市共完成荒山造林8.5万亩,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2%;建成省级绿化示范村20个,烟台市级绿化示范镇3个、绿化示范村48个。今年又在全市范围内启动实施了为期三年的水系绿化工程,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的原则,重点抓好沿海生态防护林绿化、河流汇水流域水土保持林绿化、水库集水区域水源涵养林绿化、干流河岸绿化等“四大工程”,计划到2013年完成水系造林补植2.43万亩,使全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43%。

三、完善功能定位,加快推进水系清洁整治工程。一是推进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坚持“因地制宜、安全高效”原则,实施以污染预防为主的饮用水源地保护工程。科学 规划、设定城市集中供水水源地(备用水源地)保护区,发挥水利、环保、卫生等部门作用,对全市农村饮用水水质进行定期监测,确保饮水源头安全。二是推进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将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列入为民办实事工程,多方筹措资金,加快组织实施。近年来,全市共投入资金2300多万元,解决了77个村的饮水安全问题,受益人口5万多人。目前,全市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9.2%。三是推进河流池塘清洁整治工程,以农村河流、池塘为重点,统筹考虑上下游、左右岸,综合采取减少污水排放,杜绝垃圾倾倒,清理杂物,筑堰蓄水,护堤绿化等措施,努力营造“水清、岸绿、河畅、景美”水生态环境。近年来,先后投资2800多万元,完成农村河流池塘清洁整治工程115处,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39平方公里。

四、强化典型带动,广泛开展生态示范创建工程。按照“抓创建、重推广”的思路,通过开展文明生态示范村镇创建活动,推动全市生态建设提档增效。根据《国家级生态村创建标准》,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每年筛选1个重点镇街和20个左右村居,扎实开展文明生态示范村镇创建活动。一方面,严格执行“环保准入、规划先行”、“生态优先、保护第一”的原则和“三同时”制度,落实环保一票否决制,严格控制高耗能、高耗水、高污染和资源浪费项目,大力发展生态工业、生态农业、生态旅游业以及生态文化产业;另一方面,切实加大行政执 法力度,开展矿山秩序、河道秩序、海砂治理及岸线保护综合整治,严厉打击乱砍滥伐、乱采滥挖等破坏生态环境的违法行为。目前,全市建成国家级环境优美镇6个,省级环境优美镇7个;建成烟台市级生态示范村53个。

五、着眼城乡统筹,逐步推广垃圾一体化处理工程。把城乡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作为改善人居环境、提升生态文明的重要抓手,积极推广生活垃圾“户集、村收、镇运、市处理”的无害化处理模式。市级层面,重点是加大投入,提高垃圾综合处理能力。投资3500多万元,完成了市垃圾处理场二期扩建工程;投资1.14亿元,建设日处理能力8万吨的碧海污水处理厂,目前,日处理能力4万吨的一期工程已投入使用,二期工程正在抓紧施工。另外,根据园区项目发展需要,在4个镇街规划新建了污水处理厂,为全市生活垃圾一体化处理及污水达标排放创造了条件。镇级层面,重点是搞好垃圾中转站建设。目前,南王街道、大柳行镇垃圾中转站已建成投入使用。今年,在新港街道启动了小型垃圾中转站建设试点,按照市政模式,对辖区村生活垃圾进行一体化处理。村级层面,重点是抓好垃圾收集设施建设。目前,全市340个村按统一标准建设了垃圾池,剩余238个村将在年内完成垃圾池建设,届时,全市村居垃圾收集设施建设将实现全覆盖。在抓好硬件的同时,高度重视卫生保洁队伍建设。目前,全市统一管理的环卫人员300多人,村级自设专兼职保洁员1700人。

第二篇: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着力推进新农村建设

×××按照“13625”建设思路,“八步走”全力建设新农村,确保农民增收。“13625”,即抓住“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培育“红枣、养殖、劳务”三大产业,实施“产业开发、基础建设、村容整治、农民教育、社会发展、组织建设”六大工程,创建“六位一体”型和城镇社区型两种新农村建设模式,重点打造柏树坪、郭家腰、砖窑山、齐家山和丁家湾五个示范村。“八步走”,一是进村入户广泛动员农民群众,调动其建设新农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建设主体地位,营造良好的建设环境。二是结合要求,吃透村情,摸清底子,制定详细建设方案,量化、细化建设任务,责任到人,规定时限,确保按时完成。三是尊重农民意愿,统一规划路、水、电、通讯等基础设施,一次到位建设庭院经济、种植养殖、沼气开发等综合配套,全面开展“脏、乱、差”环境整治,彻底改善人居环境。四是结合村情,以培育种植养殖大户为突破口,发展家庭适度规模养殖,大力发展红枣、核桃等特色经济林和羊子、肉猪、蛋鸡、蚕桑、蜜蜂等特色养殖,促使服务业和加工业向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五是建设安全饮水工程,解决人畜饮水问题,搞好通村公路、入户道路、生产道路、庭院道路的畅化、硬化、绿化,解决群众生产生活行路难问题。六是加快村级培训服

务设施建设,实施“人人技能工程”和“农业实用技术工程”,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七是解决农村适龄儿童入学难问题,建设村级卫生室、村级文化活动场所等,完善农村低保、五保供养、特困户救助、灾民补助,推进新农合和农村养老保险,着力改善民生。八是以争先创优为契机,加强村级组织建设,提高党支部的号召力、凝聚力及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严格实行“四议两公开”,促进管理民主。

第三篇:大力推进新农村生态建设

大力推进新农村生态建设

21世纪是生态的世纪。大力推进生态建设,科学运用生态资源,积极发展生态产业,倡导弘扬生态文明,保护村庄的田园风光和山水美景,是农民的生存之基、发展之本,也是农业的潜力所在、魅力所显,更是新农村建设的题中之义、长远之策。

一、推进新农村生态建设的现实意义

人类的所有活动都受制于生态系统,生态资本的保值增值决定着人类的社会经济活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历史任务,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农村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大力推进农村生态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十分重要而又紧迫的课题。

1、生态恶化是当前新农村建设面临的紧迫问题。农村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已成新农村建设的严重障碍。一是农村生态环境极为脆弱。在资源禀赋方面我国是总量上的大国、人均上的贫国,人均耕地占有量不及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人均淡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而沙漠化、荒漠化土地分别占国土面积的28%和18%,水土流失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7%,可利用草场90%以上不同程度的退化、沙化和盐碱化。二是农业生产环境受到污染。我国耕地污染面积已近2亿亩。单位面积化肥施用量高达西方发达国家的3倍,农药施用量为美国的2.5倍。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不但严重污染农村水环境,直接危害农产品生态安全,还深度破坏农业的伴随型生态系统。集约化养殖场布局不当、治理不够产生的污染也日益突出。加之以粗放经营为特征、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反积聚效应的农村工业化,不仅造成污染治理十分困难,还导致污染危害更为直接。三是农民居住环境治理滞后。由于传统生活方式的根深蒂固、公共环卫设施的严重不足、村镇管理缺位等原因,农民居住环境污染问题十分突出,“脏、乱、差”现象严重,生态威胁与日俱增。在这样的背景下推进新农村建设,更加凸显出生态建设的紧迫性、艰巨性与重要性。

2、生态良好是体现新农村建设内涵的突出主题。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新农村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内涵丰富。社会主义新农村应有高效生态的现代农业、繁荣兴旺的农村经济、整洁优美的农村社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富裕舒适的田园生活、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民主和谐的社会管理和全面发展的现代农民,是一个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小康社会发展水准、城乡一体化发展趋势和社会主义本质特征的文明、和谐、共富的新农村。从这个内涵出发,我们可以更好地把握生态环境保护与新农村建设的辩证关系。大力推进新农村生态建设,有利于优化经济 1

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生产发展;有利于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人均寿命,增加农民的有效收入,保障生活宽裕;有利于丰富精神文明内容,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乡风文明;有利于改变农村的“脏乱差”现状,为子孙后代留下良好的生存和发展空间,推进村容整洁;同时,建设良好的生态也集中了一个地方所有村民的共同愿望,这是管理民主的重要体现。因此,我们要把生态建设纳入新农村建设规划,在建设中保护环境,在保护中搞好建设。在制定产业规划、确定建设项目时,充分考虑生态环境,实现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实现当前与未来的持续发展,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使新农村建设有力、有序、有效地推进。

3、生态保护是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的重要命题。按照生态学理论,社会的转型首先是从产业的生态转型开始的;科学发展实质上就是以生态文明为根本取向、以生态资本为基础要素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平衡一旦破坏,今后治理成本更高、代价更大、恢复更难。新农村建设的提出,标志着国家适时地把节约资源、保护生态和治理环境的主战场放在农村。以城乡为界,广大农村是淡水、耕地等资源的最大腹地,农村资源节约、生态保护与环境治理线长面广。从这一角度讲,建设新农村,改善村容村貌,努力营造良好环境,既是改变农村长期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的重大变革,也是实现城乡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依托,体现出保护大生态的宏观战略思维。充分发挥农业的“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注重树立和运用大资源、大生态的理念,立足于全部国土资源,合理有效利用耕地、林地、草原、淡水、海洋、生物、光热等各种资源,不断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发展现代农业、循环农业、节约农业,建设绿色而美丽的新农村;促进人口、资源、环境的和谐共生,确保农村建设与发展过程中的生态平衡;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生动实践,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力保障,是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根本举措,其意义十分深远。

二、推进新农村生态建设的工作重点

新农村建设最突出的是以改善生态、生产、生活环境为主的农村发展,也可以说是一场生态革命。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层次上看,它的基本任务和工作是培育农村生态产业、保护农村生态资源、治理农村生态环境,以此推进农村经济建设、文化建设、政治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

1、积极发展农村生态产业。依据农村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等要素,把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构建农村生态产业体系。从长沙来看,一是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围绕优质、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重点建设了百里优质水稻、百里花卉苗木、百里优质茶叶、百里优质水产等生态农业走廊,深入推进高效生态农业发展。四大生态农业产业走廊已成为湖南乃至全国发展水平较

高、生态环境优良、资源持续利用的生态区域。二是发展观光休闲农业。坚持服务城市、提升价值、拓展功能、打造品牌的开发理念,以现代农业展示、农村劳作体验、科技科普教育、田园风光欣赏为特色,加快农业科技示范园、生态农业园、农业产业园、家庭庄园经济、生态农业示范走廊建设。全市现有“农家乐”1200余家,今年“五一”期间接待游客总量超过120万人次,经营收入总额约1500万元。三是发展质量安全、标准化农业。注重提高农业投入品利用效率,合理地使用地、肥、水、药、种、能等投入,积极防治农村面源污染,有效遏制农村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高度重视农业生态安全,不断完善农业标准化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体系和认证体系,严格实施市场准入制度,积极推行农产品质量追溯制度。着力抓好一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储运、加工、包装技术,实现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消费与生态环境承载力之间的动态平衡。

2、合理保护农村生态资源。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循环经济理念,高效合理配置和可持续利用农村生态资源,促进农村生态资源的显著增值,逐步实现家居环境清洁化、农业生产无害化和资源利用高效化。一是要保护利用森林资源。坚持生态优先,着力抓好退耕退牧还林还湖还草和天然林保护、环城林业生态圈等重点工程建设,正确处理保护森林资源和发展林业经济的关系,最大限度地发挥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要防止新一轮森林破坏,控制大树、古树移栽进城,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尽量做到不填塘、不砍树、不推山,吸取“大跃进”的教训。二是要珍惜利用水土资源。加强对耕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和管理,避免耕地资源的缩减和退化。加强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保护,大力发展农村小康水利,充分发挥其灌溉功能、观光功能、旅游功能和休闲功能,加快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加强中小河流治理、荒漠化和沙漠化治理,防止水土资源流失。三是要推广利用新型能源。大力发展集约农业、循环农业。积极推广沼气、秸杆气化、小水电、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技术,因地制宜建设一批“能源村”、“卫生村”、“生态村”。长沙的实践证明,农村沼气建设前景广阔。我们把沼气建设与与改厨、改厕、改圈相结合,与庭院美化、绿化、净化相配套,促进了畜牧业和绿色有机农业发展,农业生态环境、农民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3、着力整治农村生态环境。农村生态环境整治是新农村生态建设的核心内容之一,有利于提升环境质量、改变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一是要加强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把村庄生态环境整治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完善农村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基础设施,推进农村小康水利、道路、电力工程建设,形成生态资源有效整合、环保设施统建共享、服务功能较为完善的新格局。二是要因地制宜实施“净化、绿化、美化”工程。整体推进农村改路、改水、改厕、改房,使村庄、街道的变化延伸到庭院,进一步改善人居环境。切实保护好山体水系和植被,搞好农村沟渠、堰塘整治及田园绿化,完善村

庄建设管理机制,有效改善农村环境卫生。三是要分类指导开展村镇生态创建活动。积极创新载体和模式,推动村镇生态创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长效化,着力建设一批布局合理、环境优美、设施齐备、服务配套、生活舒适的农村新社区。从今年开始,长沙以“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为重点,示范村逐步实施“三整三改一分离”(“三整”即整修乡村道路、整治村容村貌、整治生态环境,“三改”即改水、改厕、改电,“一分离”即人畜分离),整治村逐步实施“四清四改”(即:清路障、清淤泥、清污水、清垃圾,改水、改厕、改灶、改猪圈),这样整村推进,取得村庄环境整治的生态集合效应。

三、推进新农村生态建设的有效途径

新农村生态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将贯穿于新农村建设的全过程。我们要切实增强全社会的资源忧患意识与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意识,以规划为先导,以机制为纽带,以投入为保障,把新农村生态建设推进到更高的水平和层次。

1、编制新农村生态建设规划。既要站在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高度,实行城乡统一规划,考虑农村城镇化建设发展格局,又要站在农村自然和文化发展脉络的角度,尊重农村的实际和特点,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把新农村建设与农村生态建设相结合,使生态建设有“法“可依、有章可循。规划的编制要分别提出长期、中期、短期的工作目标、任务和措施,做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科学合理、切实可行;要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将区域经济规划和环境保护目标有机统一起来,并根据环境容量、自然资源状况分别采取优先开发、重点开发、限制开发、禁止开发策略,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格局;要充分听取广大村民的意见,经过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乡级人民代表大会形成决议。如我市决定从今年起每年安排村镇规划专项费用1000万元,用三年时间完成建制镇控制性详规,村庄规划面达50%。并组织18家规划设计单位,联合中南大学、湖南大学等5所大学的700多名学生,分成100个小分队,深入全市200个村庄开展新农村规划的前期调研,确保在新农村建设中因地制宜做好生态建设与保护规划。同时,我市还免费向农民提供经济安全适用、节地节能节材的住宅设计图,真正做到以规划指导建设、引领发展。

2、完善新农村生态建设机制。一是建立领导协调机制。坚持定期研究和部署新农村生态建设工作,根据不同时期的实际情况,集中力量解决一批环境热点、难点问题,切实维护农村良好的生态环境。把各种不同利益关系衔接好、平衡好,达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统一,调动方方面面投入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全社会高度重视、共同参与、自觉支持的良好氛围。二是建立执法监督机制。推进法制建设,建立健全农村节地、节水、节能、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法律和法规,加快《循环经济促

进法》的立法进程,抓紧制定《全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完善生态恢复与修复责任制度,加大执法监督检查的力度,保证现有生态保护法规和条例的有效贯彻实施。三是建立生态预警机制。建立健全乡村环保机构,完善农村环境管理基础体系和能力建设,逐步实现城乡环境保护监督管理一体化。对新农村建设中的生态环境状态及时做出评估和预警,为新农村生态建设提供迅速翔实的科学依据。四是建立考核激励机制。通过评选、表彰、宣传等方式,不断激发广大农民群众参与新农村生态建设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为生态建设提供持久的动力和支撑。完善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新农村生态建设绩效考核评价办法,引入“绿色GDP”指标体系,改进干部考核评价工作,修订县市区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并抓好督查落实,形成正确的政绩导向。

3、加大新农村生态建设投入。一是逐步提高财政预算中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支出比例,并优先纳入国民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新农村建设规划。研究制定支持农村循环经济发展和节约型新农村建设的财税和收费政策。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资源节约管理和农村节能改造的支持力度,对一些节约资源、发展循环经济的重大工程项目和技术开发、产业化示范项目给予直接投资或资金补助、贷款贴息等支持。积极探索农村生态资源有偿使用和生态环境恢复补偿办法,加大对生态良好地区的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二是加快完善自然资源价格形成机制。逐步理顺资源性产品与最终产品的比价关系,真实反映自然资源的价值,为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发展绿色生态食品提供价格杠杆,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使用、高效利用和有效保护。三是鼓励社会资金投入农村生态建设,走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产业化、市场化、社会化之路,建立和完善政府引导、企业推进、公众参与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四是重视加大新农村生态建设的科技投入。支持开发节约资源与保护环境的农业新技术,努力突破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和生态环保产业的技术瓶颈,提升农业生产技术和装备水平。普及农业先进实用技术,加强人才培养和农民培训,推广节水灌溉、优良品种和新型农药,用先进实用技术解决农村生态环境问题,强化新农村生态建设的技术支撑。

第四篇:打造生态文明美丽乡村着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打造生态文明美丽乡村 着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

几年来,泉州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宜居环境建设决策部署,以抓好美丽 乡村建设为抓手,有力推动乡村旅游稳步发展,努力把广大农村建设成为“村庄秀美、环境 优美、生活甜美、社会和美”的宜居、宜业、宜游“美丽乡村”。主要做法是:

一、因地制宜,丰富内涵,打造幸福美丽乡村

泉州市美丽乡村建设于 2012年 9月在全省率先启动,如今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近年 来,全市从建设“发展好、生态美、百姓富”的美丽乡村出发,重点实施“村庄环境整治、村庄建设管理、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素质提升、体制机制创新、社会和谐”等六大工程,连 续 2年评选 10个“美丽乡村”和 10个“美丽乡村入围村”,生态文明建设得到全社会 共同认同和广泛参与。全市已建成 10个省级生态县, 132个省级以上生态乡镇、1659个市 级以上生态村,南安、德化、永春 3个国家生态县(市通过环保部考核验收,洛江、安溪 国家生态县(区通过环保部技术评估。

一是抓组织领导。成立泉州市、县(市、区、乡(镇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全 面落实分级负责制,实行“一把手”负总责,党政“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同 时把美丽乡村建设列为泉州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 纳入各级班子和单位绩效考评内容, 确保各项工作落实到位。

二是抓规划设计。统筹城乡发展空间布局,按照“农村工业向开发区集中、农民向中 心村和社区集中、土地向规模经营集中” 的指导思想,精心编制和执行村庄建设规划、整治 规划和近期集中建设区修建性详细规划等三个梯次规划, 不断提高村庄建设科学化水平。同 时注重因地制宜, 突出乡土气息和地方特色, 按照 “聚落保存、老屋再生、闲置空间再利用” 原则,做到“不劈山、不砍树、不填池塘河流”,保护好乡村的碧水蓝天、蛙声鸟语,让人 能够“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三是抓典型示范。以入选东亚文化之都为契机,注重挖掘、总结、提炼美丽乡村建设 文化内涵,提升美丽乡村示范村品位。今年泉州市重点选择自然资源优势、经济基础较强、文化内涵丰富、民风民俗纯朴的村、镇作为重点培育对象, 着力打造 5个美丽乡村示范乡镇 和 5条美丽乡村示范线, 培育建设 20个美丽乡村示范村, 塑造一批可看可学可复制的精品。

四是抓资金投入。泉州市、县两级财政均设置美丽乡村建设专项资金, 2013年、2014年市财政分别安排 5000万元、6200万元专项资金,采用以奖代补等形式用于重点示范段建 设、农村卫生保洁奖补、建立涉农小额贷款风险补偿基金、扶持林下经济、成片花卉美化彩

化、造福工程建设等 “美丽乡村” 项目建设补助。据不完全统计, 全市 3563个 “六大工程” 建设项目完成投资 29.14亿元。

五抓环境整治。围绕“布局美、环境美、建筑美、生活美”要求,抓好县、乡、村、户四级联动,全力推动县城景区化、镇村景区化、农户庭院景观化,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今 年泉州市纳入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千村整治、百村示范”任务有 132个村庄,其中 11个村 庄列为示范村, 项目总投资 14.31亿元, 计划投资 8.32亿元, 现已完成投资 1.76亿元。为保证农村公共卫生清洁保洁,泉州市要求各县(市、区必须按农村人口年人均 30元安 排财政预算,并按农村人口的 1— 2‰配备保洁员。2014年泉州市、县两级财政共安排农村 环境卫生清洁保洁经费 2.53亿元以上。市 “美丽乡村” 环境卫生考评覆盖中心城区外的 152个乡镇(街道,每月抽评 310多个村和 60多段道路,引导和推行乡镇一级考评工作,建 立健全农村公共卫生清洁保洁机制。

六是抓宣传发动。加大媒体宣传力量, 借助报刊、广电、网络等各种媒体大幅报道 “美 丽乡村”建设,激发群众广泛参与的积极性。先后举办首届“刺桐红”杯泉州美丽乡村摄影 大赛、“泉州 ? 美丽乡村”书画艺术节、“美丽乡村在泉州”等主题宣传活动,开辟走进美 丽乡村等电视专栏,营造创建工作良好氛围。

二、突出特色,培育品牌,打造乡村旅游精品

泉州依山面海、四季常春,山水滨海景观皆具,人文资源独具特色,发展乡村旅游已 迅速成为泉州市旅游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亮点。

(一抓住契机,推动乡村旅游快速发展。泉州市抓住“美丽乡村”建设为发展乡村 旅游的有利时机,把“宜游”融入“宜居”之中,引导乡村将旅游元素融入“美丽乡村”建 设,积极探索“生态美”与“百姓富”有机结合的新路子。一是按照“一村一品”的原则, 引导有条件的乡村从村容村貌、生态环境、历史文化、民风民俗、建筑风格、农业生产、旅 游商品等方面, 挖掘资源个性和特色,凸显宜游功能。比如, 永春针对游客追求回归自然需 求和怀旧心态,以“拳、香、茶、食、画”为载体,在传统静态生态观光为主的基础上,将 白鹤拳文化、香文化、茶文化巧妙地融入乡村旅游产品策划。二是立足传统乡村岁月和地方 特色的人文元素,让 “美丽乡愁”成为乡村旅游独有的品牌印记, 将文化特色作为资源有序 整合的主线,抓好古村落、古民居、古树名木的保护开发,丰富乡村旅游文化内涵,打造一 批乡村旅游精品。

(二分类指导,促进乡村旅游健康发展。泉州市乡村旅游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农民 为主体,按照发展、规范、提升的工作步骤,有序引导,形成乡村旅游点、线、面发展新格 局和多类型乡村旅游产品体系。一是做好绿色生态文章。如安溪、德化立足优质生态环境和 山水景观,在生态优先基础上,增强亲和性、知识性、参与性等体验内容,结合茶文化、陶

瓷文化, 打造全省首家以农耕文化为主题的安溪尤俊农耕文化园、以生态休闲为主的德化云 龙谷等绿色生态乡村旅游精品。二是把握蓝色滨海特点。如晋江、泉港利用滨海资源、渔村 风情, 把现代渔业和观光体验及海洋知识传授有机结合起来, 积极发展休闲渔业、海鲜美食, 培育晋江衙口旅游区和围头战地文化渔村、泉港惠屿岛等蓝色滨海乡村旅游精品。三是加强 标准化建设。以开展乡村旅游星级评定为抓手, 促进乡村旅游逐步向服务规范化、管理标准 化。全市现有国家级农业旅游示范点 3家、省级农业旅游示范点 2家、四星级乡村旅游经营 单位 6家、三星级乡村旅游经营单位 5家、省级特色景观旅游名镇(村 2个、水乡渔村 9家。

(三找准定位,拓展乡村旅游客源市场。一是依托节庆平台展示乡村旅游。成功举 办德化陶瓷文化生态旅游节、茶文化旅游节、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永春北溪 桃花节、泉港涂岭猪脚美食节等,积极推介各地乡村旅游资源和精品线路。二是开展“泉州 人游泉州”活动。着眼于撬动本地客源市场,举办“泉州美丽乡村游”启动仪式,分批分期 组织全市 80家旅行社考察我市乡村旅游资源,推出山海互补“泉州人游泉州”的乡村游精 品线路和主题旅游专栏。三是加强美丽乡村旅游推介。组织旅游企业赴厦门举办 “泉州美丽 乡村游”大型广场推介会,制作《漫画泉州》、《海上丝路、古韵泉州》等宣传折页投放在 车站、机场、码头、酒店等游客集散中心,不断提升乡村旅游品牌效应。

(四培育品牌,增强乡村旅游竞争优势。一是统一乡村旅游品牌形象。要求市、县 两级在对外宣传推介时,统一使用“泉州美丽乡村游” Logo ,提升美丽乡村整体形象。二是 开展泉州特色伴手礼暨特色小吃征选活动。已连续举办两届,共有 70种旅游商品入选泉州 伴手礼正式名录, 扩大旅游特色商品和特色小吃知名度。三是利用网络技术助推乡村旅游发 展。着手建设全市统一的旅游资讯发布平台和电子商务平台, 及时引入微博、微信等新的营 销手段,积极引导一些乡村旅游经营单位引进二维码、wifi 等设备。泉州市“智慧旅游” 手机移动终端 App 即将上线。四是以台湾元素助力乡村休闲旅游。泉州市先后与台湾乡村旅 游协会和台南、澎湖旅游协会建立合作关系, 通过学习借鉴台湾乡村旅游成功经验来推动泉 州乡村旅游发展。如去年南安香草世界度假村成功入选闽台乡村旅游 “ 1+1” 交流合作基地, 晋江围头村入选十大“闽台乡村旅游试验基地”。

第五篇:实施五大活动推进新农村建设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惠及亿万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惠及亿万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和“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构建新机制、创建好班子”的内容,大力实施“五大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实施“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引导新农村建设

建设新农村,政府要充分发挥好组织、引导作用。今年3月开始,县委、县政府开展了从县直机关和部分企事业单位抽调干部驻村、全体党员干部共同参与的“千名干部下基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农村宣传政策,发动群众;制定规划,抓好生产;排忧解难,大办实事;消除隐患,维护稳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结合“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整合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重点确立了10个示范村、40个整治村进行重点支持,采取县级联系领导、包村县直单位、小康工作队员、驻村干部“四位一体”包联包抓机制,并且县直单位包村要一包三年,每年要进行严格的目标考核;县财政明确今年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重点扶持示范村、整治村建设;同时各级各部门都将不同渠道的支农资金捆绑使用,重点扶持示范村、整治村建设。通过不断强化示范村、整治村在制定规划、推进工作、健全制度、加强管理等方面的示范引导作用,促进全县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

二、实施“园区建设年”活动,推进农业产业化

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生产发展关键要推进农业产业化。县委、县政府确立2006年为“园区建设活动年”,即通过加快县城新区、坦塘工业园、行廊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带动县域经济发展。行廊生态农业示范园位于桂嘉高等级公路旁,规划面积6000亩,目前已引进投资2.3亿元的香满楼畜牧有限公司、“绿之缘”花卉园、郴州金马牧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今年要以建设香满楼畜牧有限公司奶牛养殖加工项目为重点,年内完成投资6000万元,引进奶牛4000头,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玉米3万亩;金马牧业供港生猪养殖力争年出栏1.5万头以上;“绿之缘”新增花卉苗木种植100亩,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把行廊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成为草食动物基地、供港生猪基地、花卉苗木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基地,建成湘南一流的生态农业示范园。以行廊生态农业示范园为示范带动,着力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三味食品有限公司和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嘉津食用油厂等龙头企业发展,按照“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加快建设4万亩“神农叶”优烟、1万亩三味辣椒、8万亩商品蔬菜、年出栏10万头草食动物、年出栏80万头优质无公害生猪、5万亩优质水果等6大农产品专业生产基地,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水平。

三、实施“万千畅通”活动,夯实农村基础设施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四、实施“民情恳谈会”活动,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

五、实施“村为主”活动,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多彩。上宅村的发展为全县新农村建设树立了一个很好的榜样。县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和“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塑造新风貌、构建新机制、创建好班子”的内容,大力实施“五大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一、实施“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引导新农村建设

建设新农村,政府要充分发挥好组织、引导作用。今年3月开始,县委、县政府开展了从县直机关和部分企事业单位抽调干部驻村、全体党员干部共同参与的“千名干部下基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农村宣传政策,发动群众;制定规划,抓好生产;排忧解难,大办实事;消除隐患,维护稳定,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结合“千名干部下基层”活动,整合人力、物力、财力资源,重点确立了10个示范村、40个整治村进行重点支持,采取县级联系领导、包村县直单位、小康工作队员、驻村干部“四位一体”包联包抓机制,并且县直单位包村要一包三年,每年要进行严格的目标考核;县财政明确今年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不少于1000万元,重点扶持示范村、整治村建设;同时各级各部门都将不同渠道的支农资金捆绑使用,重点扶持示范村、整治村建设。通过不断强化示范村、整治村在制定规划、推进工作、健全制度、加强管理等方面的示范引导作用,促进全县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

二、实施“园区建设年”活动,推进农业产业化

生产发展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生产发展关键要推进农业产业化。县委、县政府确立2006年为“园区建设活动年”,即通过加快县城新区、坦塘工业园、行廊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带动县域经济发展。行廊生态农业示范园位于桂嘉高等级公路旁,规划面积6000亩,目前已引进投资2.3亿元的香满楼畜牧有限公司、“绿之缘”花卉园、郴州金马牧业有限公司等企业。今年要以建设香满楼畜牧有限公司奶牛养殖加工项目为重点,年内完成投资6000万元,引进奶牛4000头,带动周边农户种植玉米3万亩;金马牧业供港生猪养殖力争年出栏1.5万头以上;“绿之缘”新增花卉苗木种植100亩,力争通过三至五年的努力,把行廊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成为草食动物基地、供港生猪基地、花卉苗木基地和农产品加工基地

,建成湘南一流的生态农业示范园。以行廊生态农业示范园为示范带动,着力培育省级农业龙头企业三味食品有限公司和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嘉津食用油厂等龙头企业发展,按照“公司+基地+协会+农户”的经营模式,加快建设4万亩“神农叶”优烟、1万亩三味辣椒、8万亩商品蔬菜、年出栏10万头草食动物、年出栏80万头优质无公害生猪、5万亩优质水果等6大农产品专业生产基地,提升全县农业产业化水平。

三、实施“万千畅通”活动,夯实农村基础设施

四、实施“民情恳谈会”活动,促进乡风文明建设

五、实施“村为主”活动,加强基层基础建设

下载蓬莱市推进“五大生态建设”着力打造生态新农村word格式文档
下载蓬莱市推进“五大生态建设”着力打造生态新农村.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致力打造五大生态乡村游品牌

    平远致力打造五大生态乡村游品牌 2007年12月08日 南方日报平远县坚定不移地举生态旗、打生态牌、走生态路,把生态作为经济发展的立足点,充分利用自然及人文资源,大力发展生态旅......

    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小城镇建设(合集五篇)

    ***着力推进生态文明小城镇建设为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快速、稳定、健康发展,***通过“统一拆迁、科学规划、规范建设及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等措施......

    着力打造班级文化,推进校园文化建设(范文)

    着力打造班级文化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思蒙小学 班级是学校的基层单位,只有充分重视班级文化建设,积极创设班级文化氛围,充分发挥班级文化的特色育人作用,才能稳步推进校园文化建设......

    广州着力打造与推进“9+6”战略

    广州着力打造与推进“9+6”战略 在“新广州·新商机”2013年重大项目投资推介会上,多个院士团队项目成果签约并落户。 阿里巴巴物联网新城及大数据中心、腾讯华南电子商务总......

    推进权力阳光运行着力打造阳光政府

    推进权力阳光运行着力打造阳光政府 ——张家港推行权力公开透明运行的探索与实践 张家港市人民政府政府依法行政是建设法治社会的前提和基础。纵观国内外行政管理现状,凡是先......

    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共5篇)

    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作为一个农业大县,如何立足实际,落实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战略决策,是“十一五”期间徽县农业和农村经济能否实现全面协调发展的关键。下面笔者......

    凝心聚力 着力打造生态乡镇

    凝心聚力 着力打造生态乡镇近几年来,我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不移地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得到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同时,我镇树立“环境就是......

    加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力度着力打造生态强县

    加强生态安全屏障建设力度着力打造生态强县山丹讯,抢抓春季造林好时节,山丹县县林业局以项目兴县、富县为目标,争项目河西走廊地区以绿洲农业闻名天下,已有数千年历史。时至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