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半年全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项目进展及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大全
上半年全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项目进展及
目前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7月4日到7月7日市委农工办、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和市行政效能办联合组成督查组分别对8个县区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情况进行了督查,现将督查情况通报如下:
一、总体情况
今年上半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重视,力度加大,节奏加快,效率提高,形成了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全社会参与的良好局面。一是强化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和市委农工办进行了多次的专项督查和分类指导。各县区结合今年各自的目标任务,合理确定工作安排,制定了具体的推进措施,明确了分管领导和责任人,进一步靠实了工作责任,大部分项目都按时开工建设。特别是6月20日全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座谈会后,各县区认真贯彻会议精神,落实一把手现场办公工作制,皋兰县县委书记徐大武两次听取重点项目情况汇报,明确要求8月底必须不折不扣全面完成。县长宗满德6月24日亲临现场督查,解决实际问题,确保全县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各项目标任务圆满完成。西固区 安宁区大力推行重点项目“指挥部模式”,采取“一个项目、一名领导、一套班子、一抓到底”的办法来推进,建立“一月一督查一通报”制度,全力做好各项服务。
二是项目安排动手早。春节刚过,市委、市政府组织了3 1 个批次的调研组,对各县区今年的重点建设项目进行了深入调研,与各县区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对接,4月中旬,市上召开了协调领导小组会议,安排确定了今年的项目,下达了第一批建设资金,比以往提前了近两个月时间,为今年的重点项目建设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创造了有利的条件。二是工作推进思路清。今年市委1号文件把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试点作为今年“三农”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明确的目标;紧接着为了贯彻落实好1号文件,又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的意见》,明确了今年的重点工作和目标任务,与各县区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制定了责任到人、限时完成的一体化试点项目推进表。之后,市统筹城乡协调领导小组、市委、市政府督查室、市行政效能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将全市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有关重点任务纳入效能管理的通知》。并联合组成督查组对8个县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了督查,三是整体推进比较顺利。今年项目动手早,县区重视,资金到位情况好,续建项目接近完成主体任务,新建项目除个别没有按时开工外,都已按时开工建设,并有实质性的进展。四是投入机制不断创新。初步形成了政府主导、群众主体、市场主力的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融投资体制。永登县举全县之力加快推进新农村建 2 设,县财政投入950万元,并整合了农业、交通、扶贫等各类资金700多万元,重点支持高原夏菜、玫瑰和新农村建设;红古区把推进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纳入城乡一盘棋统筹考虑,舍得投入、愿意投入,目前已拿出了1000万元用于农业科技示范园建设,投入760万元用于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城关采用BT模式解决大投入问题,七里河、安宁盘活集体土地,激活农村建设市场。各县区在投融资上都做了一些有益探索,并取得了良好成效。
二、各县区项目进展情况
(一)红古区
1、窑街区域推进城乡一体化项目。目前商住楼主体工程已完工,河堤工程已完成坝体建设,被征地土地拆迁协议已完成,正在进行小区基础设施配套。文化活动广场正在与相关单位商谈,已完成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窑街街道环境综合整治目前完成了民门公路两侧墙体的水泥粉墙工作,墙面粉刷已开始,整个工程9月底结束。
2、花庄镇产业发展及新住宅项目。湟兴村已建成新农村新住宅24户一期主体工程,其余36户二期工程已动工建设。农业科技示范园区智能连栋温室已完成地基平整、基础开挖、混凝土浇筑等基础工程,正在进行骨架安装。农家乐休闲中心正在抓紧建设,7月底完成。
3、平安镇小城镇建设项目。于5月6日开工建设。目前,已开挖管沟300米,埋设管道50米,7月底完成。
4、海石湾镇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上海石村新农村二期工程已完成土地拆迁、规划设计等前期工作,5月17日公告期结束,已于5月18日动工建设。下海石村已建成新农村新住宅三层主体工程。
5、红古乡产业发展项目。旋子村自来水主管道敷设已完成,正在进行入户管道的开挖,已完成入户70%。天然气主管道敷设已完成10000米。李家台上山道路正在进行路基的拓宽平整工作,已完成4000米。马家台核桃基地灌溉上水管道敷设已完成。
(二)七里河区
1、八里镇整镇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1)基础设施方面①已制定出兰阿公路综合整治方案,已建成垃圾台5个,美化粉刷4000平方米。②后五泉村已完成滨河路栏杆安装800米;滨河路硬化3000平米、小区地坪硬化2000平米,河堤护坡已完成工程量的70%,仿古文化长廊、滨河路4处亭台和仿古街门等项目已完成规划设计,目前招投标已完成,正在组织实施。③五里铺村已衬砌河堤护坡900立方、滨河路和仿古文化长廊已完成设计和招投标,梅园山庄以南农户住宅改造正在协商搬迁。④崖头村跨河桥梁已完成,河堤护坡衬砌已完工,滨河路已完成路基处理正在实施硬化,栏杆和路灯安装正在顺利进行。(2)、产业增收方面:①后五泉村新建的大型商铺3400平米已完成主体,小型商铺35间3000平米已全部完工。②崖头村水磨园休闲会所已完成 工程量的30%,③崖头村水磨园小区内22户农家乐已完成主体工程,目前正在粉刷装饰。
3、安全康居工程方面:在后五泉、五里铺、崖头等村建设的25.6万m农民新型住宅,已完成19.2万平方米。
2、阿干镇整镇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1)、基础设施:①建筑面积4500 m的阿干镇综合服务中心目前已完成实施招投标和地勘工作。②雷坛河石门沟至烂泥沟2.5km河道治理,正在积极施工,已清理淤泥200吨。(2)、产业增收:阿干镇农贸市场已完成主体建设,正在进行交易大棚安装,之后进行相关设施配套及硬化地面。古镇商贸一条街主体工程已全部完成,正在进行内外装修粉刷。(3)、安全康居工程:新建的1122套,57740 m棚户区住宅项目已全面完工。
3、七里河区彭家坪镇彭家坪村新农村建设项目。(1)、基础设施:①小区道路硬化9600平方米,衬砌河堤护坡5000立方、安装路灯80盏。②建筑面积为600 m的社区服务中心已全面完成;休闲广场、文化长廊建设全面完工,正在积极协商有关部门安装健身器材。
(三)永登县
1、红城镇永宁小区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已全面完成,一期已完成土地平整250亩,开挖土方55万立方米,完成投资近450万元;农电线路和变压器已架设和安装; 道路工程现正进行路基施工;、住宅工程已开工建设,进展良好。
2、苦水镇下新沟村新农村建设项目。67套住宅主体工程已
2完成,1.4公里的滨河路路基建设已经完成。供水池、化粪池、配套供水管线和排污管网已完成招标,本月内安排施工; 输电线路与农电部门达成协议,正在报批手续;
供排水工程待住宅建设完工后,安排实施; 已完成环境道路两侧整治1000米,修缮墙体1500多平方米; 完成1.4公里滨河路的路基建设任务;
1000亩玫瑰已全面完成种植任务。
3、龙泉寺镇深沟村易地搬迁项目。活动广场已完成基础填挖夯实处理,道路硬化后安排实施; 村道委路会建设已正
开在始进
基行
础路
基开处
挖理
;
;
上下水已与水务局衔接,争取人饮工程建设项目; 农电线路正在架设。召开专业技术培训会和发展农家乐动员会,10多户报名愿意发展农家乐;已完成170多套住宅的主体建设任务。
4、树屏镇哈家嘴村新农村建设项目。道路建设正在进行招投标工作;排污管道和供水管道正在进行施工设计; 小区10kv线路已完成架设任务,安装变压器1台;
5、已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愿意参与种植和养殖的农户达70多户; 60套住宅主体建设基本完成,正在进行粉刷。
(四)西固区
1、金沟乡小金沟村农民搬迁安置工程。农民安置规划编制完成;征地及平整土地60亩;主干道路和路基基本完成;配套供 水管线等基础设施正在进行;完成挡土墙工程量80%。
2、陈坪街道小坪村新农村建设项目。小区道路硬化已经完成填土层和道路硬化前期工作;服务中心完成2000㎡主体建设工程已封顶;小区绿化和路灯安装待基础设施完成后进行;产业增收项目规划已完成,土地报批手续正在进行;653户康居工程主体已完成。
(五)榆中县
1、城关镇兴隆山村新农村建设项目。完成公用卫生间180平方米,铺设草坪砖3000平方米,种植绿化草坪1.5万平方米、观赏树木2万余株;硬化道路8000平方米;已成立农家乐管理中心。完成培训2500人次,外出考察200人次,制作宣传册1000本,文化墙500平方米;118户新住宅已分配到户24户,其中2户农家乐已运营。
2、袁家营村柳沟河新农村建设项目。完成供排水管道4000米;完成安居工程前期征地30亩。
3、连搭村综合整治及新农村建设项目。已改建商铺38户,铺设排污管道1000米;铺设人行道吸水防滑砖2000平方米。
4、高沿山易地搬迁新农村示范建设项目。666户住宅地基已全部处理完工、封顶300户;完成农田灌溉渠道18km;完成文化活动广场的规划设计。
(六)安宁区
1、安宁堡农家乐提升改造项目。完成道路铺设2000平方米; 绿化及草坪10000平方米,栽植景观树500株; 修建生态景观水系500平方米;铺设上水管道2000米,下水管道3300米;完成仿古四合院主体5000平方米和4000平方米的装修,完成10000平方米的商业街主体。
2、沙井驿新农村住宅小区配套设施建设项目。目前正在进行一期工程的配套安装,协调办理小区供水、供电、供气等相关手续,今年开工二期12万平方米的住宅建设,已完成地基建设。
(七)皋兰县
1、石洞镇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项目。完成1.5公里7500平方米道路路基及水纹层铺设;完成东湖度假村石砌护坡1800立方米;铺设人行道彩砖
10000
平方米;
完成5个村民体育文化活动场5700平方米的场地平整;16盏太阳能灯已完成基座建设,正在着手安装;3座公厕已完成设计,正在放
线
开
挖
基
础
;
3座标志门、1座景观亭已完成设计,准备施工%;整修绿化带1000平方米,栽植风景树540株;80户商铺主体全面完成;714户新型农户住宅全面完成主体建设,其中168户可入住,其余546户正搞室内装修。
2、忠和镇平岘村新农村建设项目。410平方米的村民活动中心已完成主体建设;3000平方米广场完成了场地平整;1700米的浆砌石排洪道完成规划设计和工程预算,现已进入施工阶段;供水管道完成开挖管沟6.5公里、铺设管道6.2公里;完成 二层封顶110院,一层砌筑封顶32院、一层砌筑54院,共计22050平方米。
(八)城关区
1、青白石街道石沟村新农村建设项目。完成了1120亩土地开发整理和石沟村测绘、地勘、地质灾害评估、新村规划等多项前期准备工作,于2011年6月9日举行了石沟村新农村建设奠基仪式,目前项目已全面开工。
第二篇:面对目前新农村建设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二)、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打造农村新经济、培养造就新农民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体是农民,根本是发展农村经济,重点是增加农民收入,难点是构建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效机制。因此,在推进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始终把打造农村新经济、培养造就新农民、开辟农民增收新渠道,作为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手段,跳出就农业发展农、就农村致富农民的思维定势,通过工业拉动、城镇带动、招商推动、民营激活、解决农村劳动力转移等方式,促进农村劳动力农村产业的有序快速转移。要以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素质和促进就业为目标,实施失地农民培训、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要在继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种植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绿色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的基础上,开拓农村市场,发展多种经济形式。要着眼于壮大办事处和村级经济实力、增加农民收入。
(三)、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力度
统筹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动社会公众资源向农村倾斜、公共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辐射。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不断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投入,争取更多的项目、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以农田水利、人畜安全饮水、水库除险加固、乡村道路、农村教育、卫生、通讯、网络、生态能源建设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向纵深发展,切实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努力构建农村公共文化体系,大力发展农村生态文化,丰富广大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要不断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进程,提高城乡基础设施的共享度,解决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严重滞后的瓶颈制约。通过加大农村公共产品的支持力度,让公共服务更多地深入农村、惠及农民,弥合各项公共事业方面的城乡差距。围绕中央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求的“20字”方针和“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新农村建设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各级政府要重视和充实新农村建设的村级领导组织,管好农村“两委”、选好农民致富带头人,加大工作指导和政策支持力度。新农村是农民自己的家园,农民期盼什么,需要什么,他们最有发言权,因此,新农村建设必须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形式主义。要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部门积极配合、村干部群众主动参与”的领导机制,精心组织,周密部署,分类指导,逐步推进,真正把新农村建设抓出成效。
第三篇:(定稿)推进城乡一体化 共建和谐新农村
调研材料之二
推进城乡一体化
共建和谐新农村
——关于安定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思考 城乡一体化是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促进城乡居民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居住方式变化的过程,是城乡人口、技术、资本、资源等要素相互融合,互为资源,互为市场,互相服务,逐步达到城乡之间在经济、社会、文化、生态上协调发展的过程。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党中央在新时期解决“三农”问题和城乡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今年7月,市上将安定区确定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试点区,这对于安定区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全区上下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充分认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性,切实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作为今后工作的一项重点,统筹谋划,深入研究,突出重点,狠抓落实,努力构建以城带乡、以乡促城、城乡结合、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一体化新格局。
现实基础
近年来,安定区按照“率先科学发展,加快经济转型,建设首善之区”的战略部署,着力提升马铃薯、畜草、劳务、现代旱作高效农业四大产业,全力突破项目建设、工业建设、城镇建设、招商引资四个重点,全面推进社会事业、民生改善、平安创建、作风建设四大工程,努力打造“中国薯都”核心区、绿色食品生产重点区、产业梯度转移承接区、扶贫开发试验示范区,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和条件。
(一)城乡经济快速增长,综合实力日益增强。2010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5亿元,同比增长11.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6亿元,同比增长5.7%,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8.2亿元,同比增长12.4%,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7亿元,同比增长13.5%,全区人均生产总值达到6903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4:25:51。完成财政收入3.1亿元,增长4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59亿元,增长1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800元,增长9.6%,农民人均纯收入2696元,增长12.5%。
(二)城乡建设步伐加快,人居环境日趋改善。2010年,全区施工项目250项,其中新开工项目181项,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6.2亿元,增长55.4%,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9.86亿元,同比增长54.7%,农村完成投资6.3亿元,增长58.8%。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2308公里;累计兴修梯田157万亩;累计完成退耕还林48.7万亩,配套荒山造林48.6万亩,完成145条小流域综合治理并通过国家验收,治理面积2256平方公里,治理程度达到68%;修建雨水集蓄利用工程19.8万眼(处);完成“一池三改”户用沼气池1.1万座。建成了青岚大坪、鲁家沟太平、内官崖湾、巉口赵家铺等一批新农村建设示范点和福台、大城、东河等旧城改造居民集中安置点,大大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
(三)保障体系初步建立,生活质量稳步提高。大力实施民生保障工程,全区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5.2万人,职工医疗保险1.85万人,失业保险1.47万人,工伤保险0.92万人,安定”建设,加强民族宗教工作,社会保持安定有序,广大群众安居乐业,香泉镇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制约因素
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区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依然严重,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仍然存在着许多制约因素,面临着诸多困难,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农村发展相对滞后,城乡差距仍然较大。2010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0800元和2696元,分别较上年增长9.6%和12.5%,农民收入增幅虽高于城镇居民,但其收入依然较低,其收入不足城镇居民的四分之一,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缓慢,增收的渠道和途径仍需进一步拓宽。农村道路、交通、通讯、供水、排污、垃圾处理等设施配套和共享程度不高,自来水入户率低,饮水安全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化基础设施和村庄建设相对滞后,规划实施难度大,土坯房大量存在,农村环境卫生缺乏有效管理。
(二)农业基础依然脆弱,发展资金比较缺乏。对农业生产投入不足,灌溉条件较差,抵御干旱等自然灾害的能力不强,产业升级难度加大,农民增收任务艰巨,天时左右农业、雨水决定丰歉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扭转。财源建设比较薄弱,后续财源不足,区级财力有限,对“三农”支持力度不够,经济总量小,支撑发展的骨干项目缺乏。
(三)政策体制不够完善,农村保障水平较低。受城乡二
照“全域规划”的理念,着力构建功能完善、产业互补、布局合理的城乡统一规划体系,推进农民向县城、集镇和新农村集中。一是明确发展布局。城乡一体化发展总体上应按“城中村”、“近郊村”、“川区村”和“山区村”四种类型推进。“城中村”要统筹抓好基础设施建设、拆迁安置、环境整治、优化布局等改造任务,重点发展新型工业、商贸物流、餐饮住宿和金融保险、观光旅游等现代服务业。“近郊村”要大力实施以道路硬化和村庄及旧街区改造为主的小城镇建设,全力搞好绿化、供水、排污和垃圾集中处理等基础建设,积极发展设施农业、农家乐等服务业。其他川区村要加快以交通道路、产业开发、住房建设等为重点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重点发展马铃薯、畜草、旱作农业等特色种植和规模养殖业。山区村要不断加强以荒山造林、机修梯田、淤地坝为重点的生态治理工程,加快完善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二是抓好总体规划。总体规划应坚持可持续发展、与“十二五”规划协调统一、因地制宜、注重特色、突出重点、循序渐进和维护公共安全的原则,在全区范围内统一规划布局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公共事业项目和社会管理发展项目,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设施共享度,实现城区与郊区、城市与农村的产业发展、基础设施、社会事业、生态环境保护等各类专项规划全面对接,促进产业聚集、人口聚集,不断扩大城市规模,完善城市功能。三是抓好专项规划。按照“布局合理、适度超前、定位准确、经济适用”的要求,统筹各类规划的编制与管理,强化规划的系统性、规范性和可操作性,突出抓好城乡一体的产业发展规划、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规划、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规划、环境及生态保护规划、综合防灾减灾规划、土地利
入园投资置业,主动融入兰(州)白(银)1小时经济圈。借助市上打造“中国药都”的机遇,通过技术创新,扩大现有知名产品优势,加快生物工程技术、中药饮片浓缩颗粒等系列产品的开发,推动现代制药业快速崛起。抢抓国家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有利机遇,重点支持螺钉公司紧固件产业园等项目,切实抓好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实现产品的更新换代。抢抓新城区、开发区和新农村建设的机遇,重点发展新型化工建材产品,着力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现代工业体系。三是努力完善现代服务体系。大力发展农业产业化、现代物流、信息等现代服务业,加快完善金融、保险、会展、招商、商贸等专业化服务体系,不断提升服务业的规模与档次。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为突破口,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支持龙头企业技术创新、品牌创建和生产基地建设,推进农产品生产、加工、流通一体化经营。大力扶持农民专业大户、家庭农场等规模经营主体,积极引进和培育骨干物流企业,畅通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发展农产品冷链物流,着力构建以知识密集型的中介服务行业为特征的专业化服务环境,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
(三)推进城乡基础设施一体化,促进城乡建设突破。结合“十二五”规划,抢抓西部大开发的有利政策机遇,统筹推进城乡水利、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实现城乡基础设施配套衔接。一是加大水利水保建设。以实施县级农田水利建设规划、推进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专项工程建设为依托,加强灌区末级渠系节水改造,加快集雨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实施引洮一期工程主体及受益区农村供水、田间配套工程建设和农村饮水安
整优化学校布局,完善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和经费保障机制,加大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切实抓好校舍安全工程,推进农村中小学标准化建设,逐步形成高中段教育向中心城区和市辖区集聚、农村初中向乡镇集聚、小学及幼儿教育向中心村集聚的学校建设布局,基本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资源共享。二是优化城乡医疗服务环境。不断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建立健全基本药物制度,实行基本药物统一采购、配送、定价,实行零差率销售,健全完善城镇职工、城镇居民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努力扩大覆盖面。重点实施重大疾病防控、国家免疫规划和农村妇女住院免费分娩等公共卫生项目,切实加强农村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能力建设,着力改善农村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提高应对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处理能力,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三是繁荣城乡文化体育事业。深入开展城乡文化交流,不断加强社区文化活动中心、村文化活动室、农家书屋等综合性文化活动场所建设。大力实施全民健身体育馆、乡镇和村级健身场等项目,积极推进“文化体育惠民”工程,加快开发民俗文化产业,突出抓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和“好媳妇”评选等一系列活动,促进城乡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五)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一体化,促进民生质量改善。按照“低成本、高效益、广受益”的要求,进一步优化创业就业机制和服务环境,大力激发全民的创业激情,推进城乡医疗、养老、就业、社会救助等保障制度的全面接轨,让城乡居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一是完善劳动就业制度。积极探索建立促进就业工作的长效机制,开展创业培训和指导,拓宽公益性岗位
0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新格局。健全新型社区管理和服务体制,积极开展农村社区建设工作。严格和规范管理农村宅基地,推广节地型住宅标准,鼓励农村居民自愿联建住宅和相对集中居住。稳步推进土地经营权流转,促进土地的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二是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积极稳妥地推进城乡一体化户籍改革,探索建立以居住地登记户口为基本形式、以合法固定住所或稳定职业为基本落户条件,以法制化、证件化、信息化管理等为主要手段的新型户籍管理制度,基本建立城乡一体化的户籍登记制度,使城乡居民享受同等待遇。三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深入推进统筹城乡基层党建试点,创新完善农村流动党员教育管理服务制度,探索建立城乡一体的基层党建新格局。广泛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推进城乡联动整推活动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落实,不断完善乡镇干部服务责任制,切实加强村干部队伍建设,选配好村党支部书记,扩大农村党组织的覆盖面,为推进城乡一体化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和动力源泉。四是强化治安综合治理。健全以党委政府为主导的维护农民权益新机制,建立调处化解矛盾纠纷综合平台,畅通和规范群众诉求表达、利益协调和权益保障渠道。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创建活动,完善以城镇社区群防群治网络和农村联户联防为重点的城乡一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逐步优化警力配置,实现警力下沉,为城乡一体化发展营造安全、安宁、安定的社会环境。加强普法教育和法律援助,进一步强化流动人口和特殊人群服务管理,全面贯彻党的民族政策,依法管理各类宗教事务,促进城乡社会和谐稳定。
第四篇:推进城乡一体化 引领新农村建设
推进城乡一体化 引领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现状
近些年来,国家大力实施城镇化、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发展战略,以此大量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进城务工,同时,出台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大了对新农村建设的支持力度,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由于农村面广,农民数量多,农业产业不发达,要实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愿景,任重道远。
——支农投入较大,但综合效益低。近两年来,建沼气池、改水、改路、改土、改电、改房再加上农业税直补、良种补贴、能繁母猪补贴、农村低保、民政救济、社会捐助等方面的投入很大,但由于面大、点散,没能发挥综合效益,农村面貌难有根本的改观。
——劳务产业发达,蕴藏着忧患。一是进一步扩大了城乡发展的差距。外出务工人员事业有成后,大都选择在城镇安家置业,成为了推动城镇发展的新生力量和重要的人力资源。而留在农村的劳动力越来越老,越来越少,房屋、土地闲置现象严重。我们所创建的一些“四在农家”示范点虽有新房子,但无新农民,无新产业,缺乏生机与活力。二是加大了社会管理的难度。外出务工的除了少部分在城镇站稳脚跟外,大部分农民无固定的务工场所和职业,无稳定收入,而又向往和追求城市文明不愿回到农村,成为游离在城乡之间的一个特殊群体。
——农业产业化发展遭遇土地流转瓶颈。农村单家独户的生产模式已成为推进农业产业化的一大障碍。有的农民全家外出多年,土地闲置;而有的农民在产业调整中想扩大规模,又苦于土地不集中。外出务工的农民把承包的土地当成是自己落叶归根的最终保障,因此在长期流转上不积极,甚至漫天要价。在土地流
转难的情况下,再加之山高坡陡,土地本身不连片集中,招商引资也难。
启示与思考
县委曾经组织我们到成都考察过城乡一体化建设。成都被列为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后,把战旗村作为第一个农村新型社区建设示范点,按照“发展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产业布局”五个一体化的目标,探索建立了“以地融资,以地兴业,以地增收,以地富民”的成都模式。
——规划建设新住宅区,集中居住。该村规划164亩土地,建设了可容纳469户村民居住,设施配套的小区。小区和城市小区一样,通水电气,有停车场,地下管网齐全,有专门的污水处理设施、幼儿园、商业文化娱乐等公共设施。
——以地生财,解决资金瓶颈。建设新社区投资近1亿元,而政府和城投公司并没有负债,资金来源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农户补交购房款1886万元;二是土地流转收入。以前农村宅基地少则八分,多则两三亩,浪费严重。战旗村对原来的宅基地统一集中起来收归集体后,除公共建设用地外,还节约230亩。根据耕地占补平衡政策,这部分土地流转为城市建设或工业用地,受益高达9920万元。两项收入相加,减去投入,还盈余1800万元。
——以地招商,增加农民收入。战旗村引导农民以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村集体企业注入资金的方式,组建农业股份合作社,合作社将逐步集中全村土地,采取自主开发和对外招商等方式打造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全村土地规模化、集体化经营。合作社采取入股保底,收入二次分成的方式,保障农民集中居住后收入只增不减,村民还可进入园区成为产业工人。战旗村的企业都是涉农企业,基本能保证愿意就业的村民成为产业工人,获得稳定的务工收入。
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可以使农民充分、广泛享受到社会发展成果,减少盲目的流动。同时,可以为外出务工人员搭建返
乡创业的平台,吸引人才、资金、技术回流,为促进农村的发展添加动力。城市与农村的协调发展,可以使国家长治久安、社会长久和谐。
在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中,我们既要学习借鉴先进的经验,又要结合自身实际,丰富“四在农家”创建内涵,积极探索“政府主导规划、农民主动参与、发展支柱产业、整合项目资源”的新农村建设模式。
一是政府要主导规划。要因地制宜,搞好规划,先易后难,循序渐进。
二是要发动农民积极参与。要通过深入宣传活动,让农民认识到实施城乡一体化建设的重要意义,从而积极投身于规划、拆迁、产业发展、流转土地等各个环节。
三是要发展支柱产业。每规划的一个点,必须要有一项支柱产业。没有产业的支撑,农民富不起来;农民不富,难以安居乐业。在城乡一体化建设中,通过土地治理,提高了耕地质量,集中了土地规模,可以进一步优化招商引资的环境,同时激发农民身于产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
四是要整合项目资源。规划实施好国土开发整理项目,整合相关项目,用于规划建设新住区,最大限度地发挥项目资金的使用效益。现在农村许多农户举家外出或已搬迁到城镇居住,其土地和房屋长期闲置,有的已将自己的房屋、承包的田土、山林打捆廉价转卖。如果给予这部分农户一定的补偿资金、准予其在城镇享受经济适用住房和廉租房政策,可以置换出大量耕地,进行整治后招商引资发展现代农业。
第五篇:实验小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困难范文
实验小学目前存在的问题及困难
实验小学于2013年秋建校,在城关镇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各项工作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现有37个教学班,2800余名在校生。
目前所取得的突出成绩有:
1、德育教育卓有成效。每学期组织各类活动对学生进行思想及行为教育,采取多种形式开展“传承家风家训,培养美德少年”工作,教育效果显著。
2、持续开展“说普通话、写规范字、读经典文、做文明人”活动,对学生进行习惯养成教育,规范语言文字,打造书香校园。
3、管理精细化。学校每天有领导、教师、安全岗、学生会四支管理队伍对学生安全、纪律管理无死角,保证了学生在校行为有序,安全有保障;
4、教育教学成绩突出。建校四年来,小升初成绩一直位居全县前三名,特别是今年小升初成绩名列全县第一。
存在的问题及困难有:
1、学校教室不足,教师没有地方办公,学生临时厕所蹲位严重不足,均衡发展验收压力大。建议:学校综合楼项目尽快施工,最好在均衡发展验收前能够投入使用。
2、学校没有操场,体育活动无法正常开展,课间学生密度大,存在安全隐患。建议:学校西墙外、原计生委北、原武警中队南约5亩的土地闲置,但已经由私人购买,因没有出路,无法开发。建议政府协调,县财政出资购买后交由学校用作操场用地。土地征用后由城关镇牵头组织实施。若能在2017年5月前均衡发展验收前建成投入使用最好。(估计所需资金280万)
3、学校教师严重缺编。学校现有2800余名在校生,在编教师只有79名,按标准师生比,应有教师121名。为了正常开展教育教学工作,学校自聘32名教师。建议尽快补充教师。
4、学校门前车流量大,警示标志不足。学校地处文化路,对面为方树泉中学,侧面为中医院,人流及车流量大,路中间的绿化带过高,学生穿行不容易看见。建议将中间的的绿化带矮化,司机能够看见学生。另,学校大门前建议安装减速带,让车辆主动减速,最大程度避免事故发生。
2017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