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建设生态园区 践行科学发展.doc(报政研室)
建设生态园区 践行科学发展
──关于对我市支持和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情况的调查报告
根据省人大《关于组织省人大代表对支持和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问题进行专题调研的通知》的统一安排,市人大常委会主任会议及时研究通过了开展专题调研的工作方案,并于6月18日向市政府办、市直有关部门、金巢经济开发区、各县区人大常委会和人民政府下发了关于开展相关调研的通知(抚常办字[2009]24号),对调研工作做出了具体安排。在各县(区)人大常委会自行组织驻本地的部分省、市人大代表开展预调研的基础上,市人大常委会主要领导和相关分管领导率领三个调研小组,组织部分省、市人大代表于6月24日听取了市政府及相关部门、金巢开发区管委会的专题汇报,并实地调查了金巢开发区的部分企业和园区建设情况。6月25日和29日,三个小组分别深入到东乡、金溪和黎川三县,通过听取汇报、实地察看、查阅资料、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开展调查,先后考察了近30家企业。调研报告形成过程中,还认真听取了部分熟悉园区管理工作的干部和相关人大代表的意见建议。代表们调研后普遍认为,创建生态工业园区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人大代表应当积极关心和支持生态工业园区创建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主要工作和成效
为切实贯彻省委、省政府关于“生态立省、绿色发展”的发展战略,抚州市对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工作十分重视,围绕“建现代工业新城、创生态文化名城”的奋斗目标,开展了一系列扎实有效的工作。
1、工业园区的规模不断做大。我市目前共有省级经济开发区和工业园区10个,市级工业园区2个,近几年来,园区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一是园区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坚持城区反哺园区的原则,金巢经济开发区除本身所有的土地出让收入外,市中心城区经营性土地出让收入的大部分也投入到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黎川县工业园区截止今年5月,完成“五通一平”等投入达5.68亿元,其中今年投入8820元。二是园区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全市12个工业园区实际开发面积达35.58平方公里,落户企业1251家,其中已投产769家。抚北和东乡两个园区均已开发了60%以上的规划面积。三是园区重点项目日益增多。1-5月份,全市工业园区500万元以上在建工业项目287个,累计完成投资22亿元,投资亿元以上工业项目62个,开工34个。其中金巢经济开发区和金溪、东乡、南城县的重点项目较多。四是园区经济的增幅较大。今年1-5月,全市工业园区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49.65亿元,同比增长22.23%,税金总额达5.04亿元,同比增长22.03%,安臵就业人员97617人。
2、节能环保工作的效果日益显现。一是从源头上把关。全市12个工业园区近年来严格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未引进国家明令禁止的严重污染环境、生产工艺和设备落后的“十五小”、“新五小”企业,对未实行“三同时”制度的项目一律不准投入生产。二是从技术上问效。各级政府积极出台鼓励技术创新政策的同时,企业也深入挖掘技术改造和创新的能力。如在金巢开发区落户的惠泉啤酒有限公司采用冷却水循环使用技术,使吨酒耗水量节约了50%;江铃底盘公司实施汽车后桥能量系统优化改造,年节约7000吨标准煤,节约钢材1500吨。黎川工业园区六家陶瓷企业共争取国家节能技术改造资金6000多万元,项目建成后每年节约28.2万吨标准煤。三是从监管上加强。今年1-5月,全市共征收排污费671.22万元,其中市本级征收183.67万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案件52件,行政处罚金额54.54万元。金溪工业园区近三年先后关闭污染企业6家,去年还被省政府评为减排工作先进县。
3、园区造林绿化工作成效显著。以全省推进“一大四小”工程为契机,全市各园区采取得力措施,绿化工作成绩显著。一是领导重视。为便于组织协调,市政府向中小企业局下达了造林绿化《责任书》,明确了其协调金巢开发区造林绿化的目标和任务,其它工业园区分别成立了造林绿化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了专门会议,推进园区造林绿化工作。二是专项规划。全市林业部门 3 抽调50多名工程技术人员,对各园区绿化现状进行勘查,并做出专项规划,预计三年需完成造林总面积1.12万亩。三是技术保障。各级林业部门派出技术员对园区造林现场进行重点技术指导、把关,并加强技术培训。金巢开发区组建了55人的日常管护技术队伍,分片包干,责任到人,造林成活率达90%以上。四是加大投入。去冬今春以来,全市各工业园区共投入造林绿化资金6167万元,种植各类乔、灌木179万株。其中金巢工业园区投入了520万元,绿化覆盖率已达35%以上。
4、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初露端倪。一是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除金溪的香料、宜黄的塑料、黎川的陶瓷和崇仁的机电等四家工业园区被列为省级产业基地外,金巢开发区的光伏、东乡的化工、抚北园区的有色金属加工、南丰的食品饮料、南城的纺织等产业集群也正逐步成型。二是废物回收利用的企业不断增多。金巢开发区的6家回收公司,年处理2万余吨废旧有色金属。武汉凯迪公司投资4.4亿元在金溪兴建利用废旧物资发电的企业。全市已有废旧物资加工企业151家,2008年主营业务收入达115.3亿元,占全市工业的29%。三是循环经济的产业链在少数园区正缓慢成型。如金巢开发区苍源药业、荣裕药业等中成药制造企业已形成药品生产--废渣--肥料—药材种植--药品生产循环链。金溪工业园区形成了“樟、松等原料—樟油(松油)--天然芳樟(松节油)--樟脑璜酸”以及“稻谷—大米—谷壳(米 4 糠)--米糠油—废物作燃料—废渣作水稻肥料”的循环利用生态产业链。
5、领导重视,创建生态工业园区的目标任务明确。市委、市政府十分重视园区建设,出台了《关于加快县(区)工业园区发展的意见》(抚发[2008]5号)文件,对园区机构设臵、人员编制、财政管理、项目承接及优化环境等作出了明确规定。近期,根据省《创建生态市县、生态工业园区工程总体方案》,对我市创建生态工业园区的目标任务进行了进一步明确:至2012年,全市12个工业园区的污水处理厂60%以上建成并投入使用,全市30%的工业园区建成省级生态工业园区。至2015年,全市60%的工业园区将建成省级生态工业园区。至2020年,全市12个工业园区基本完成生态化改造。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我市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尚处于起步阶段,发展水平各不相同,通过调研发现,各地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思想认识还没有完全到位。不少干部和企业管理者对生态工业园区的内涵不完全清楚,简单认为就是少污染、多种草、多植树。少数干部认为发展生态工业园区比较超前,当前抚州要解决的切身问题是发展经济,做大经济总量,片面认为抓生态保护就会影响工业发展速度,要发展工业必然会适当牺牲环境,如果过早抓生态工业,不利于接受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等等,在发 5 展思路上仍存在重开发轻节约,重速度轻效益,片面追求经济增长,忽视资源和环境的倾向。大部分企业对实行生态工业园区的价值、策略以及所需要的投入和效益等也缺乏正确认识,把推行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看成是亏本生意,企业参与生态工业园区实践的主动性不强,对发展循环经济,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意义认识不到位。
2、基础设施系统不完善。生态工业园区应有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作为支持系统,但目前我市12个园区仍停留在通上水、通下水、通电、通路、通迅和平整土地(简称“五通一平”)的初始阶段。工业园区建设多年,只有两家园区的排污进入封闭的污水处理系统,其它尚在建设之中,且全部设计为城区生活污水与工业污水集中处理,不符合污水处理的科学原理且增加了成本。市金巢开发区专门的工业污水处理厂还未动工,需要铺设很长的管网才能将工业污水输送到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增加了园区投入成本,浪费了资源,不符合生态工业园区的发展方向。至于为园区工业服务的道路交通、信息传输、物流、商贸、金融、生活服务、环境保护与监测、防火防灾等系统建设,尚处于萌芽或空白状态。有些园区甚至还没有通城区的公交车,有些公交班次少。
3、相互关链的工业企业不多,产业集聚度不高。有些园区在急于做大经济总量的思想指导下,招商引资仅仅是为了快速“填满”、“丰满”、“做大”园区,没有制定科学合理、因地制宜 6 的产业规划和布局,造成所引进的企业关联度低,难以构筑生态工业链。企业进来就好,有色金属加工、医药、纺织服装这些产业在全市80%的园区都有,同一个园区中有不同的产业,互相之间没有关链,甚至个别园区食品与化工企业、纺织与制药企业成为邻居。企业间关链度差,产业链很短,同一个产业发挥不了集聚能力和辐射作用。
4、企业拥有的设备和技术不先进。我市各园区的企业以民营中小企业为大多数,主要是来料加工和一些被收购的国有老企业,它们的科技基础相对薄弱,技术开发能力较差,多数企业没有能力开发、采用大幅度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关键技术,对相关技术的信息了解也不多。这类企业出于成本考虑,对环保设施只求能够维持,因此离工业园的生态化标准还差距甚远,导致园区中一些物质减量与循环及污染控制指标居高不下。
5、园区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国家生态工业园区三个类别的指标当中均有“园区管理”这一考评项目,再分5-6个子项指标。根据考核指标要求,园区管理部门必需建立废物收集系统和废物集中处理处臵设施,其中废水处理目前各地都在抓紧建设污水处理厂,但固体废物处理设施为空白,企业的固体垃圾必需自费运送到南昌或周边设区市处理,金巢开发区的固体垃圾中转站还在建设当中,尚未投入使用,其它园区均没有设立垃圾中转站。至于各园区内应有的环境管理制度、信息平台的完善度、7 园区编写环境报告书等情况,在调查中均未发现是否具备和已经开展相关工作。抚州是全省县(区)环保主管部门的法定职权被市环保部门所集中上收较多的设区市,全市的环境保护评估机构只有一所,且资质较低,不少评估项目无法承担完成。
三、几点建议
创建生态工业园区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有力的实践,更是全市乃至全国今后工业发展的方向,吴新雄省长在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支持和推进生态工业园建设”。但生态工业园区的理念对不少人来说还是新鲜事物,需要通过多种方式加大培训和宣传的力度,提高各级管理者和广大民众的生态工业意识。同时还要加强信息交流,组织园区和企业的管理者考察规划建设较为成熟的生态工业园区示范点,让公众和企业全面了解循环经济,最终形成政府推动、企业实施、群众支持生态经济的良好社会氛围。调研组根据抚州实际,对如何推进生态工业园区建设提出了以下建议:
建议之一:从加强统筹规划入手,着力协调产业发展。根据国家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标准,各工业园区都必须提前做好产业和建设两个规划。园区的产业规划应根据区位优势、资源优势、环境优势和工业基础,确定自身的产业发展战略目标。硬件建设规划的起点要高,充分体现现代环保和生态理念,做到一次规划,分步实施,有利于集中控制污染和资源合理配臵,为推广清洁生 8 产、循环经济创造条件。建议市政府首先对全市各工业园区的产业发展进行统筹规划,如根据现有的基础,将金溪的香料、宜黄的塑料、黎川的陶瓷、崇仁的机电、金巢的光伏、东乡的化工、抚北的有色金属加工、南丰的食品饮料、南城的纺织和资溪的竹制品加工作为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发展方向,强化产业集群、集聚效应。在产业规划确定之后,根据上下游关联度强的企业特点以及生态工业园区的建设标准,再进行园区硬件建设的规划。同时,建议市政府通过各种激励措施适度引导,加强协调,整合各园区招商引资成果,互相做大各园区的特色产业,延长产业链,避免县区之间、园区之间过度无序竞争、恶性竞争。从目前工业基础来看,单个工业园区还不能实现完全意义上的产业集聚循环经济模式,建议充分运用半小时经济圈的优势,在多个园区中建立合作关系,共同创建生态工业园区。
建议之二:从加大资金投入入手,注重与海西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相结合。生态工业园区建设在全市乃至全省尚处于创建示范阶段,由于我市现有工业基础与创建指标相比,欠账太多,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建议市政府,一是要充分把握创建生态工业园区的大好机遇,认真研究国家、省关于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政策导向,切合抚州实际,全力做好向上争资金、争项目的工作。二是主动与海西经济区、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建设相结合,以生态工业园区建设为平台,积极研究央企和国 9 际大财团以及台湾重点企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理念,密切关注其经营动态,长期保持紧密联系,持续推介我市创建生态工业园区的产业布局、规划以及成效、理念,有针对性地做好项目包装和可行性研究,努力确保国家支持海西经济区的政策措施能在抚州得到充分落实。三是要对创建试点园区在融资、用地、财政补贴、税收返还、环保等政策上给予大力的扶持,对园区企业给予倾斜。四是要针对供电、供水、各种通讯、土地管理等因园区不断壮大而自身效益也不断提高的部门,积极协调相关部门的收益,加大对创建生态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
建议之三:从加强技术支持入手,努力实现科技资源共享。建设生态工业园区,既要引进高科技、高附加值、资源高转化率的企业,也要通过科技创新、广泛运用高新技术、先进实用技术,按生态理念对传统工业进行改造。针对一些关键的资源回收利用和生态无害化等技术,我市各工业园区占大多数的中小企业自身无力投资研发。建议各园区管理机构中增设技术服务中心。一是可以积极通过牵线搭桥,寻找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共同需求点,联系科研机构加大研发力度,并给予企业这方面的技术支持。二是通过对园区企业环保技术现状的详细了解,积极提供目前我国已掌握的属于公益性质的废物循环利用技术,并向园区企业大力推广。三是积极引导企业开展废物循环利用技术的研发,对具有应用前景的技术协助企业向有关部门提出专项经费支持的建 10 议。
建议之四:从强化服务意识入手,全力落实部门目标责任。建设生态工业园区的工作需要多部门、多机构的协作和全社会的共同努力,并非园区管委会单个部门的事情。生态工业园应具备高效的园区管理系统,对园区内的土地、人口、机构、社会服务、就业、治安、防灾、社区建设和环境整治等实施高效管理,各部门应加强协作提高效率。建议政府,一要调整相关执法机构到园区企业进行执法检查的有关规定,相关机构深入企业要多提供环保信息、多提供技术指导,遇到一般问题多督促限期整改,确实需要依法行政处罚的,应报市工业领导小组备案。二要根据省、市有关精简下放项目审批权限的要求,督促市环保局及时下放相关审批权限,以提高为企业服务的效率和水平。市环保局要督促市环科所积极创造条件,提高资质水平,加大宣传力度,以便更好地为全市有关企业提供高质量的环评服务。三是由于工业园区发展速度快,原省里划定的园区面积远不能适应实际需求,且供电部门大工业用电优惠价严格按园区划定界址操作,经常出现一墙之隔、两种电价的情况,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及时向省政府反映,适时调整对各工业园区的范围认定。四要落实相关部门在创建生态工业园区过程中的职责、任务,强化考核力度,建立激励机制,要与各工业园区的创建工作成效挂钩。充分发挥相关部门对各工业园区的业务指导和向上争项目资金的中介作用,坚决 11 杜绝个别部门阻碍生态工业园区的创建工作。
建议之五:从健全指标体系入手,大力强化考核的导向作用。考核是导向,考核出生产力。建议市政府增加绿色生态的考核权重值,不再唯GDP和财政收入的多与寡论英雄。国家生态工业园区标准目前在我市生态工业园区创建的起始阶段显得偏高,但不能否定这个标准的目标导向作用,因为我们最终是要创建国家级生态工业园区。建议市政府将相关指标提出分阶段的考核要求,做到既符合抚州实际,又能紧跟全省创建工作的步伐,还能有力推进我市生态工业园区的创建工作。
调研组领导:罗建华、李求明、许四星 宋有志 执 笔:林琪文、郭向阳、曾喜龙
第二篇: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
建设生态文明 推动科学发展
张歌莺
2010年第10期 ——生态建设
房县地处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涵养区,紧邻神农架自然保护区,生态文明建设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房县县委、县政府坚持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首要位置,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战略,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与生态环境建设的“双赢”。
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生态产业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为抓手,妥善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关系,大力发展生态产业。
一是大力发展生态农业。立足山地生态资源丰富的县情,在编制《房县“一统三分”战略总体规划》时,确立了“南烟北菌中稻虾、高山药材兼顾抓”的生态农业产业布局。全县建成各类产业基地61.1万亩,其中烟叶基地3.5万亩、中药材基地10万亩、小龙虾基地1.1万亩,发展食用菌1200万袋,形成了长短结合、特色鲜明的生态农业产业板块。房县先后荣获 “全省优质烤烟生产基地”、“全省食用菌大县”、“全省畜牧大县”等称号。“房县黑木耳”、“房县香菇”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和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神农贡米”通过国家绿色食品标志认证;“房陵”牌豆油精等产品获得湖北名牌产品殊荣。
二是大力发展生态工业。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核心,大力发展生物技术和生物产品加工业、环保技术和环保产品制造业以及高新技术产业,集中力量做好“水”、“药”、“矿”、“布”等四篇大文章。2009年,水、药、矿、布四大生态产业集群实现产值12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42.6%;工业企业入园率达45%,GDP能耗低于1.4吨标煤/万元,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30%,工业企业治污率达90%,规模工业企业清洁生产达标率15%。三是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按照“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建设规划总体布局,立足房县区位、生态、文化优势,明确了“借两山(神农架、武当山)盛名,承两山辐射,与两山互补”的旅游发展思路,完成了《房县生态文化旅游发展规划》修编工作,将旅游发展定位为着力打造中华诗经城、生态旅游城、休闲宜居城。工作中,我们依托中华诗祖尹吉甫与房县的渊源,成功举办首届中华诗经文化研讨会暨首届中国诗经文化旅游节,打响“诗经文化牌”;依托野人传说,野人洞、野人谷景区双双晋升为国家4A级景区,打响“野人文化牌”;依托优质天然温泉,发掘唐朝建筑文化精髓,打响“皇家沐浴牌”。目前,帝苑大温泉开发、五台山森林公园建设等33个项目已被纳入“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先期建设项目库,投资总额达130亿元。
实施“三大工程”,保护生态环境
房县具有良好的生态优势,境内森林资源、水资源、动物资源和气候资源得天独厚。近年来,我们为了让青山常在、碧水长流,始终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到重要的战略位置,大力实施“三大工程”,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
一是实施“蓝天”工程。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大力推进节能减排,淘汰高耗能、高污染、低产出的项目和产品,启动实施一批大气污染治理项目,将污染大户搬出城区,严令污染企业限期改造,全部实现烟尘达标排放,先后关闭了县水泥厂、县皂素厂等7家污染严重的企业,淘汰了县造纸厂、县黄磷厂等5家落后能耗企业。抢抓全国以电代燃试点县实施机遇,全面开展农村能源改造,大力发展小水电、沼气、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尽量减少对大气的污染。2009年,全县万元生产总值综合能耗比上年下降5%,二氧化硫排放下降6.4%。
二是实施“碧水”工程。以保护饮用水源安全和水污染防治为重点,全面启动人畜安全饮水工程,抓好饮用水水源地和南水北调水源涵养区、水土保持重点预防保护区、小流域综合治理等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连续十年实现水质达标。同时我们大力开展湿地公园建设,重点实施防洪、排灌、生态、观光等“四位一体”的“西河、三道河、马栏河治理工程”,建成人工生态湖7个,湿地公园面积达96万平方米,吸引了上百种禽类栖息,昔日的“臭水河滩”今日变成了“风水宝地”。
三是实施“绿地”工程。以生态系统保护与恢复为重点,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和退耕还林工程,加强生态林和经济林体系建设。以深化林权制度改革为契机,扩大生态公益林范围;以开展系列生态创建活动为平台,推进以封山育林为重点的山区绿化;以绿色通道为重点,实施沿路沿河绿化美化工程。目前,全县完成荒山造林15.6万亩、退耕还林19万亩,兴建林业产业基地330多万亩,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0%,建成了五台山、柳树垭等3个省级森林公园和野人谷省级自然保护区。围绕宜居宜业,建设生态家园
近年来,我们以打造十堰最佳宜居地、十堰南部中心城市为目标,突出抓好县、乡、村环境综合治理,加快建设具有房县特色的生态家园。
一是建设生态园林城。坚持“以特立城,以路拓城,以绿美城,以水兴城,以靓扮城”的生态园林城市发展思路,一手抓城市建设,一手抓县城绿化、美化,大力实施“大树进城”和“城区靓化”工程,先后完成了西河公园、文化广场、三道河沿岸等绿地建设,栽植景观树300余棵,建成沿河两岸的绿化景观带9.8千米,城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42%、36%和9.8平方米。城区形成了“四季有花、四季常青、一路一品”的“生态园林式”景观效果。房县县城先后两次荣获全省城镇规划建设管理“楚天杯”,2008年被授予省级园林城市。
二是建设生态示范镇。以水、电、路、通信等为重点,加快小城镇中心区改造和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累计投资16亿元,实施了道路畅通、河道清淤、绿化美化工程。全县实现了供水、排水、绿化、照明、网络、电视等全覆盖,涌现出了以青峰、军店、化龙、门古、土城为代表的生态示范镇。
三是建设生态新农村。按照“住特色房、走水泥路、饮安全水、用清洁灶、上卫生厕”的要求,坚持新农村建设与生态景观工程建设紧密结合,整合资金5.7亿元,打造融特色民居、生态观光、民俗文化、便捷交通于一体的“十村百里万户”新农村示范走廊。探索出了以葛坪河、五谷庙、桥上、杜川等村为代表的具有房县特色的“生态景观式”新农村建设模式。■
(作者系中共房县县委书记)
第三篇:坚持科学发展 建设生态陈集
坚持科学发展 建设生态陈集
——陈集镇创建国家级生态镇工作总结
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保护生态环境,我镇围绕“创建国家生态镇、打造西山小扬州”的目标,实施“工业立镇、三产强镇、教育兴镇、生态活镇”的战略,坚持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并举的方针,按照“上下联动、条块结合、分工负责、稳步推进”的原则,深入扎实地开展了国家级生态镇创建活动,进一步加强了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工作,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通过自查,各项指标已达到考核要求。
一、陈集镇基本情况
陈集镇位于苏皖两省交界处,地处仪征市北部丘陵山区,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江淮分水岭上。陈集镇历史悠久,原名大唐村,宋、元改名孟家岗,明朝初期因官封监察御史、云南巡抚的陈琰居住于此,遂称“陈御史集”,又称陈家集。因陈集地理位置适中,地当扬州通六合、天长官道,往来车马不断,商贸繁华,人气鼎盛,逐渐发展成为西山十三集之首,享有“西山小扬州”的美誉。镇域内泗大线、陈香线纵贯南北,扬冶线、刘渝线横穿东西,规划建设中的扬宿高速从境内穿过,并设置道口,交通便捷,区位独特。镇域面积81.45平方公里,辖14个行政村、1个街道办事处、4个居委会,人口3.86万人。2010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2.03亿元,实现农业总产值2.04亿元,工业
总产值26.24亿元;实现财政收入3079万元,工商税收3005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663元。
近年来,陈集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在宏观调控中抢抓机遇,在调整结构中促进发展,在区域竞争中奋力追赶,全镇经济社会保持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先后荣获江苏省小城镇建设试点镇、江苏省科技工作先进乡镇、江苏省土地执法模范乡镇、扬州市卫生镇、扬州市农村信用乡镇和扬州市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先进乡镇等荣誉称号。
二、主要做法及成效
2010年以来,我镇紧紧围绕创建国家级生态镇的目标,坚持“政府组织、部门协调、群众参与、社会监督、科学治理、分类指导”的基本方针,按照“思想再统一、认识再提高、重点再突破、投入再加大”的工作思路,全力营造创建工作的浓烈氛围,并围绕创建工作方案,加大投入力度,强化工作措施,有条不紊地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良好成效。截止目前,各项指标已达到国家级生态镇的考核要求。
(一)抓组织领导,重宣传教育,生态创建组织有力 生态镇创建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经济、政治、社会等各个领域,工作面广量大,为切实加强生态镇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统筹安排,周密部署,确保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
1、强化组织领导。为保障创建工作的顺利推进,根据人事
变动情况及时调整了环境保护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了由一把手镇长总负责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具体工作班子,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专门班子合力抓的局面。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宣传教育、环境整治、考核指标整改等三个工作组,具体组织实施创建工作。生态创建办与环保办合署办公,落实了2名工作人员,负责创建日常工作。各村(社区)、相关企事业单位也按要求成立了创建小组,具体承担各自辖区或条线的创建工作。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下发了《陈集镇创建国家级生态镇实施方案》,将工作目标及指标任务量化分解到各村、有关部门及单位,做到责任明确、分工负责,切实加强生态镇创建工作的组织网络建设,形成了协调顺畅、整体联动的工作局面。建立了创建领导小组专题会议制度,健全了每月汇报、定期检查、不定期监督通报的工作制度,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和矛盾,对重点建设工程采用倒计时方式狠抓工程质量、进度。
2、优化规划编制。坚持规划先导,根据实际,我镇于2007年委托扬州大学环境工程学院历时一年时间编制了《陈集镇环境规划》,对全镇农业、工业、旅游、文化、城镇等生态建设以及土地、水资源等保护作了科学细致的规划。在编制规划中,结合新农村建设、村庄整治、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及卫生村、绿化村、生态村创建工作,做好相互衔接,构建较为完善的生态规划体系。规划编制坚持以环境保护为基础,以人与自然和谐和可持续发展为导向,具有较强的前瞻性、特色性和可操作性,为创建工作提
供了基础和指导。在反复研究、讨论、修改和完善后,由市环保局牵头,邀请由省、市环保局等有关技术人员组成的专家组进行论证,并获得一致通过。
3、深化宣传教育。为营造生态镇创建的浓厚氛围,我镇坚持把宣传引导作为一项重要前提来抓,制作了2块大型户外生态公益广告牌,在路灯杆悬挂120幅生态公益宣传牌,各村在村部重要位置均设置一块户外广告牌;发放《陈集镇创建国家级生态镇倡议书》10000份,围绕集镇环境整治工作发放《致广大居民的一封信》5000份;充分利用会议、广播、标语、横幅、宣传车、宣传栏、宣传资料等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特别是以“六〃五”世界环境日为契机,精心组织系列化、专题化、亲民化的宣传教育活动,把创建意义和任务渗透到全社会,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开展生态镇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增强参与创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围绕生态镇创建工作抓好生态环保知识教育和培训,多次邀请上级环保部门亲临指导业务,要求相关领导和工作班子成员全面掌握环境规划、考核标准、申报程序等有关内容,还对各村(社区)、部门负责人和工作骨干进行业务培训,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二)抓法规执行,重目标落实,生态环境保护有方 生态环境保护是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任务,也是创建生态镇的一项重要工作。我镇紧紧抓住创建机遇,切实加大了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
1、加强水土保持。强化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工作,夏、秋两季实现全面禁烧。在高发季节,组织小分队进驻各村24小时巡查,发现火情依法追究当事人责任。采取全量还田、秸秆气化等途径,实现秸秆综合利用。投入200万元,兴建了汪云村600立方米秸秆气化集中供气项目,集中供气200户,年消化秸秆20多吨,全镇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8%,通过菜籽壳、麦秸及稻草还田,改良了土质。投入700万元实施了区域供水工程,14个小水厂全部关闭,让农民全部吃上了卫生安全的长江水,对加强地下水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2、加强医源性污废处理。按照上级要求,加强卫生院、社区服务站等医疗机构污水、一次性医疗物品管理,规范化处理率达100%。通过大力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安全农药和采用合理搭配有机肥,提高氮肥利用率,有效地减轻了农药、化肥对水环境的污染,遏止了水体富营养化。
3、加强项目审批把关。严格执行国家、地方环保法规及生态保护规划,对招引的项目,首先由环保部门认真评审,严格把关,对不符合国家投资产业及环保政策的项目,坚决不允许引进和立项。严格执行“三同时”制度,验收不达标,严禁投产。联合市环境监察大队,开展执法活动,跟踪检查在建项目的“三同时”执行情况,对未能落实“三同时”制度的企业依照法律法规给予严格处罚。加强环境监测,推动达标排放,引导并督促工业企业加强技术改造,加大环保设备投入力度,提高治污能力,促
进达标排放。近年来依法关闭了立新涂料厂、友好木炭厂等违规违法企业,目前全镇所有重点工业污染源都已做到达标排放,多年来未发生重大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件。
4、加强交通车辆和噪声管理。镇区主要道路设置限重及禁鸣标志牌,对镇区的客货车辆实施定点停放,保证交通畅通无阻。督促噪声源的企业严格按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做好隔音措施,保证镇区居民在清新、安静的环境中生活居住,确保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加强对全镇在建工程的管理,督促严格按作息时间上班,杜绝在夜间进行打混凝土等机械作业。
5、加强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开展了以“清理河塘、清洁庄台”为重点的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共投入2440万元,组织挖掘机、推土机及泥浆泵等机械设备共计60多台次,出动人力近2万人次,清淤河塘1120口、河道14条,完成总土方量718万方,基本实现了岸绿、水清、流畅、景美的效果。结合实际,修订了《陈集镇农村环境长效管护实施意见》,按照每150户设立一个保洁员、每20个河塘设立一个管护员的要求,配齐了165名管护队伍,由镇环境整治办公室集中管理,将“四位一体”管护经费纳入政府财政预算,确保管护工资落到实处。
(三)抓结构调整,重产业引导,生态经济发展有效 我镇坚持把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紧密结合起来,积极探索生态合理性和经济有效性相统一的发展模式,注重打生态牌,走特色路,唱绿色戏,从发展生态经济入手,把潜在优势转化为现实
优势,加快发展高效优质的现代农业、高效低耗的机械制造、新型材料等产业,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三者统一,构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产业体系,努力走出一条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绿色崛起之路。
1、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坚持开发利用和保护治理相结合,以开发促保护,以治理促开发,保证农业自然资源的持久供给和永续利用。实施了万项良田建设工程,可增加耕地面积1182.8亩,按照基础设施的设计方案,通过工程建设,达到“田成方、渠相通、沟配套、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的标准,将工程区建成了发展现代农业的载体。重点实施以土地整理、农业综合开发以及丘陵山区高效农业建设等水利设施配套为重点的农业项目,先后投入资金近3亿元,大面积推广应用地下涵管、U型防渗水泥渠等,整治和建成标准化农田约4万亩,建成规模7万多亩的水稻、油菜无公害农产品基地。
2、推行高效生态农业。结合本地农业资源优势,围绕“品牌、特色、绿色”,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重点发展林果业、畜禽加工业、设施农业等三大产业。突出规模化、精品化的发展思路,做大做强果品、花卉苗木等林果业,建设了馋神林业基地、翔宇生态园、汪云林场和杨庄花木基地等。其中翔宇生态园是集会务、游玩、餐饮功能于一体的休闲观光生态农业园区,总投资1000万元,占地面积2400多亩,目前,建设茶园面积150亩,果品采摘区100亩,花卉苗木50亩。大力发展草食畜禽,扩大
牧草种植面积,培植壮大了馋神风鹅、陈集油米等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获得省无公害菜鹅产品和菜油产品认证,企业通过ISO14000环境体系认证。积极推广钢架大棚等设施栽培,扩大设施规模,培植了大学生村官创业园、柳青生态园等蔬菜基地,实现蔬菜周年生产、多季收获、绿色无公害。
3、推进绿色环保工业。我镇是农业大镇,在招商引资工作中我镇注重生态保护,严格把好入口关,坚决禁止不符合环保要求的污染企业进入,积极引进符合我镇产业发展、利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项目,近年来先后否定了10多个项目。切实抓“三同时”落实,加强对工业企业的日常管理,严格从产业源头上控制污染。全镇使用1吨以上锅炉的企业,全部安装除尘设备并正常使用,烟尘等污染物均达标排放。加大对环保设施的资金投入,加强企业污染治理,督促仪征市橡胶制品有限公司和扬州东星橡胶股份有限公司两家企业新上循环冷却用水项目,每年可节省水费10多万元,仪征市祥生复合材料有限公司投入80万元添置了一套废气处理设备,并改进生产工艺,实现达标排放,有效保护环境。认真贯彻《清洁生产促进法》,积极开展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工作,大力推进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已有江苏馋神食品有限公司和扬州东星橡胶股份有限公司2家企业率先完成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其他企业也正积极开展清洁生产审计和环境体系认证申报工作,推动了全镇循环经济的发展和绿色企业的创建。
(四)抓环境整治,重长效监管,生态设施建设有序。我镇坚持将创建生态镇工作与环境综合整治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加大人力、财力、物力投入,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全镇环境质量明显提升,镇容村貌不断优化。
1、加紧环境设施配套。(1)污水处理厂工程。位于工业集中区2号路东侧,占地面积4000平方米,设计最大污水处理能力2000吨/天,其中一期工程投资200多万元,日处理废水1000吨。该工程采用A2/O工艺,出水水质达到国家GB18918-2002一级B标准,污水处理站的噪声达到我国工业企业厂界噪声Ⅱ类标准。投入520万元配套建设了污水提升泵站,完善了镇区一、二、三级污水管网,累计修建污水管道4992米。(2)市民广场工程。投资320万元占地面积约30亩,是一座集休闲、健身、娱乐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广场,系我镇生态镇创建亮点工程,新增集镇公共绿地面积约8000平方米。(3)垃圾中转站整治工程。在已经建成的垃圾中转站站房的基础上,投入10万元,对垃圾中转站内部及周边环境进行了整治,对垃圾渗滤液池进行了改造,场地进行了平整,清除了杂草,新建了绿化带。(4)农贸市场改造工程。在前期投入100万元对农贸市场进行改扩建的基础上,今年再投入10多万元,于2月底正式启动农贸市场改造工程,完成了市场内路面、下水道、台面、公厕的全面改造,推行了划行归市。(5)道路通达工程。近年来,投入1643万元实施了上林
路、以及工业集中区1号路、2号路建设工程,并配套路灯、绿化带、排水等设施。去年以来投入500万元,建设了总长1.11公里的东升路和新建南路2条主干道,正在规划建设江淮路、隋苑路。投入200万元安装路灯207盏,完善了集镇亮化设施。近两年,全镇共投入1100多万元实施了农村通达工程,建设通村组道路21条,总长78公里。(6)环卫设施配套工程。今年投入25万元,新增垃圾清运车1辆、镇区垃圾桶30只,加盖刷白镇区垃圾池60只、农村垃圾池85只。在双圩和汪云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了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集中收集处理生活污水,采用生化技术,出水水质达国家二级标准,有效解决了农村生活污水处理难题。
2、加快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和生态创建。将原有的53个居民点调整为13个,邀请有资质的单位编制了规划方案,小区排污、绿地、亮化及休闲设施规划一应俱全。结合万项良田建设、土地增减挂钩等项目,强势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区建设。汪云村安置点结合现有水塘改造,建成面积近3500平方米的休闲广场。集镇安置点为多层建筑,规划用地面积104亩,面积达8万平方米,入住户达647户,和同住户二层楼相比节约用地近200亩,垃圾收集、公厕、门卫等设施均配套齐全。通过扎实创建,双圩村被评为江苏省生态村、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示范村,青年村被评为仪征市绿化示范村,红星村、汪云村和双圩村通过扬州市新农村建设示范村考核验收,全镇共有12个村被命名为扬州市生态
村,陈集中学、陈集中心小学和陈集街道分别被命名为江苏省绿色学校、扬州市绿色学校和绿色社区。
3、加速绿化造林进程。全面推进道路绿化、河道绿化和村镇绿化,不断加快绿化造林步伐,提高全镇绿化水平。近年每年均完成3000亩以上植树面积,2010年新增绿化造林面积3500亩,森林覆盖率达21%。为提高集镇品位,投入100多万元,实施了刘渝路、西山路绿化改造工程,建成绿岛及树池100多座,栽植了花卉苗木;实施了泗大线与刘渝线交汇口的景观工程,铺设草坪,种植花木。通过绿化景观改造,新增公共绿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美化了环境。
4、加大改水改厕力度。重视农村改厕工作,2010年新建三格化粪池1250座,沼气池200座,近三年新建三格式化粪池5246座,消灭了改厕空白村,卫生户厕已占到全镇总户的97%。镇区现有公厕3座,2010年投入20多万元,改造2座公厕,改善内外环境,指定专人进行管理和清洁,粪便进行无害化处理。投入700万元实施了区域供水工程,与扬州市自来水集团公司供水站联网,统一由大市供水,全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100%、农村饮用水卫生合格率达100%。
5、加强集镇环境综合整治。为了切实做好镇区环境整治工作,通过选拔招聘,充实调整了环卫和城管两支队伍,全部配齐服装。每年组织去周边地区参观学习1-2次,邀请市环卫处、城管局的专家定期进行培训、辅导,增强工作人员的业务能力使之
成为一支特别能战斗的集镇“卫士”。加强环卫设施维修保养,镇区的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开展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的行政村比例达到93%。完善了“组保洁、村收集、镇运转、市处理”的环卫一体化管理模式,生活垃圾日产日清,实现镇村垃圾100%集中收集、100%无害化处理,极大地改善了村容村貌。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创建国家级生态镇是一项造福子孙后代的民心工程,任重道远。尽管我镇在创建过程中取得了明显成效,但对照国家级生态镇的标准,对照上级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期望,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镇将继续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践行科学发展观,围绕优化生态环境、发展生态经济、培育生态文化的目标,重视现实问题,破解工作难题,针对薄弱环节,扎实工作,务实推进,使我镇的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再上一个新的平台。
一是着力优化人居环境。坚持统筹发展战略,全面开展生态村创建工作,扩大创建覆盖面。进一步完善环境保护长效机制,强化垃圾收集、清运以及路面、河道的保洁工作,巩固镇村环境整治成果。切实加大生态环境的监督保护,完善环保工作巡查、监控体系,及时制止各类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确保生态环境的进一步优化。
二是大力发展绿色经济。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与时俱进,优化产业结构。严把招商引资关,抬高环保门槛,进一步从
源头上杜绝新的污染源和生态破坏现象。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继续扎实做好秸秆综合利用工作。以“水库周边开发”生态建设为重点,大力发展休闲观光旅游业。
三是全力提高公众参与度。巩固创建工作成果,加强宣传引导,进一步提高全民的生态意识,使创建国家级生态镇成为社会各方的共同愿望和统一行动。
我们决心以创建活动为依托,牢固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理念,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促进陈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把江淮分水岭上这颗璀璨的明珠建设成人民安居乐业的绿色家园。
第四篇:林业生态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林业生态园区建设调研报告
一、我国林业生态建设概况
林业生态问题依然是制约我国可持续发展最突出的问题之一,生态产品依然是当今社会最短缺的产品之一,生态差距依然是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最主要的差距之一。我国林业生态建设存在以下问题:1.我国林业生态建设的质量不高。治理措施的质量差,不能稳定地发挥预期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一些地区由于树种选择及造林技术不当,植树造林成活率、保存率还很低,生态效益不明显。2.森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3.指导思想上存在着重经济轻生态的偏差。长期以来对林业的认识存在严重偏差,世界公认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这就决定了林业的首要任务是生态环境建设。4.营造林业生态难度越来越大。由于生态环境的法律、法规宣传力度不够,一些部门、单位和个人对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全民的生态环境意识尚未完成,尤其是水土保持的基本国策意识和法制观念不强。5.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管理体制不合理。6.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治理成果技术含量低科技服务体系不健全和技术含量低是当前我国生态环境建设的主要问题之
一。从当前的情况看,科研成果的转化率比较低,一些重要的科研成果推广的速度还比较慢,科技含量低的问题十分突出,在治理措施的实施上,讲形式、不讲科学,造成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7.缺乏一套保障林业生态环境发展的政策体系。
二、伊春市金山屯区林业生态建设现状
金山屯区林业生态园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巧妙结合,体现出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自然景观主要集中在“峰岩泉”周围。峰岩泉,位于此旅游区西侧的上部,泉水常年保持摄氏零上8度,喝一口全身顿感无比舒畅。山泉上方的悬崖上,生长着一棵百年青松,如同山泉的忠诚卫士日夜恪尽职守。山泉南侧有一条沟,巨石山顶排到山脚,游人观赏需跳着走,故称“跳石林”。跳石林南侧,有刺嫩芽景区、五味子景区和成排的石人阵。状如人形的石人阵,似出兵、似布阵,景观奇特,气势磅礴。人文景观有矿泉水“金水山泉王”生产车间,由透明玻璃与外界隔断,纯天然矿泉水从海拔2700米的山顶顺管道引来,游人可从玻璃墙外看到各式作间的生产过程,这样的“透明”生产,令游人感到新鲜有趣。广场的草坪不怕践踏,其中设有5处篝火点燃点,供游人夜间狂欢之用。北侧有木制别墅供游人留宿,每个单间内设施简朴而舒适。山下峰岩湖,湖水平稳如镜,可游泳、划船、钓鱼。这里冬天还可滑雪、溜冰、观雪景、打雪仗。金山屯区林业生态正在逐步发展中,林业园正在向旅游区的打造而发展,植被保护及野生动物的保护法规完善。目前金山屯区正在致力于建设绿色小镇,而林区生态园的建设在其中属于重点建设部分,在保护生态园的基础上适当进行开发,吸引游客,为着建设旅游生态园而努力。
三、伊春市金山屯区林业生态发展模式及探究
金山屯林区的生产重点已从木材生产为主转向森林保护和各类非物质资源开发为主上来,发展营林产业、木材生产业、林产工业、种植养殖业、森林食品业、北药产业、森林生态旅游业、清洁能源业等“八大产业”,即:打造国家重要的森林生态屏障;打造国家重要的木材战略储备基地;打造重要的林产工业基地;打造重要的森林食品基地;打造知名的森林生态旅游胜地;打造美丽宜居的森林生态城区;打造更加文明和谐的新林区。
四、伊春市金山屯区林业生态发展的成功经验及存在的问题
金山屯区地处小兴安岭,有着丰富的生态林业资源,此地野生动植物高度密集,有着数量可观的珍惜保护动物,以及珍惜药材和山货。生态发展迎合可持续
发展战略。当地人利用原始生态,合理的对林业区进行开发,使旅游业得到初步发展。林业区生态保护非常完整,防火措施非常好,而且绿色无污染。在保护生态的基础上,能够进一步向其它产业发展,这是生态发展的一种宝贵难得的经念。然而这对致力于向旅游业发展的林区来说,还是存在着很大的问题。首先,此处交通不便利,无法满足外来游客的出行,对发展造成很大的障碍。其次,金山屯林区生态业发展宣传不够好,不能吸引更多的外来投资者,资金不够不能达到大力开发的目的。再次,生态发展形势比较单一,要发展成为多元化多层次的林区才能吸引更多的游客。最后,应该配合其他产业的发展,因为发展的目的都是推动金山屯的跃进。金山屯的林业生态发展才属于起步期,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止步于现在,以后的发展还会越来越好。
五、伊春市金山屯区林业生态发展对现代林业发展的启示坚持思想重林,始终突出林业基础地位,该区注重从思想战略上重视林业,坚持生态与经济并重的发展理念不动摇;坚持发展现代林业的基本方向不动摇;坚持培育资源的永恒主题不动摇。2开展绿化攻坚,打造生态宜居旅游区,不断加强林业生态建设,放大生态环境优势,将优良的生态环境打造成永兴最具特色的名片、最具影响的品牌。3 加快产业转型,全面促进产业升级增效,以林产品多样化需求为导向,以兴林富民为目标,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强力推进林业产业升级增效,实现生态建设与产业发展良性互动。4实施封山育林,全面提升城市发展品味,坚持封育并举是打造山水相映、城林交融、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旅游胜地的重要举措。同时,加大“三边”造林绿化力度,对荒山荒地人工造林和采伐迹地人工更新造林实行补贴,着力培育森林资源。5 坚持依法治林,积极巩固绿色开发成果,完备的森林生态体制要求永兴林业资源保护工作必须先行一步,棋高一着,通过积极作为,降低灾害发生率。
第五篇:农业生态园区.doc
农 业 园 区 规 划 管 理
园林103 李晓青 20100625319
园艺园林学院
一 上海孙桥农业观光园 玻璃温室
走进农业园区,迎面就是自控玻璃温室,共有引自荷兰的自控玻璃温室18公顷,国产自控玻璃温室20公顷,连栋玻璃温室30公顷。在自控玻璃温室里见不到泥土,也看不见满是泥浆的田埂小道,更不受天气的影响,彻底打破了“靠天吃饭”的束缚。它采用的是无土栽培,蔬菜、瓜果生长在像一只只盒子那样的岩石或珍珠岩里,绝对与泥土隔绝。施肥采用的是配方营养液滴灌,在也没有人畜尿粪对产品的污染,而且节水省肥。电脑对植物需要的温度、湿度、肥料、二氧化碳等生长素实行自动控制。这里不管刮风下雨,还是天寒地冻,通过燃煤加温,可保持四季如春,冬天里作物也能正常生长。因此,自控玻璃温室几乎天天都是收获季节。它用熊蜂给农作物辅助授粉,它会自动收集天然雨水灌溉,也会自动补充农作物光合作用必需的二氧化碳。玻璃温室里,国内外引进的无限生长型高产优质品种,果实累累。自控温室操作简单,产量却很高。3公顷自控温室种植黄瓜、番茄、菜椒,年产量可达750吨左右,比一般传统农业种植方法要高出七八倍。自控玻璃温室干净明亮,工人穿着工作服上班就像在办公室里一样。
二西安杨陵高新农业园 生物医药产业产业
生产企业初具规模,科技水平明显提高,部分企业已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能力,有的在全国医药行业颇具影响。如西安杨森的固定资-9-产已达 1.16 亿,流动资金 14.26 亿,年销售收入 22 亿,到 2003 年底累计上缴利税 211 亿,2002 年全国医药工业企业产品销售额前 100名中名列第 6 位;西安利君集团的“利君沙”年销售额超过 3.9 亿,全国市场占有率达 92,全国排名第 24 位;金花集团的高新制药厂,工业总产值达 3 亿,年销售额 2.5 亿,仅转移因子年销售额就达 1.8,年销售收入 6000 万亿元;西安京西双鹤制药厂的“大容量注射液”元,占年收入的 76.9。新型中药产业的特点是借助资源丰富的优势,生产规模逐渐扩大,的 形成了东盛药业(产值 1.62 亿元)“唯奥欣”,亨通光华(产值 1.3 亿元)步长药业(产值 7.53 亿元)的“脑心通”,绿谷制药(产值 1.17 亿元)的中华灵芝宝等一系列的“泰乐菌素”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西安碑林制药厂的“金嗓灵系列”产品,以其治疗咽喉炎症的独特疗效,深受患者青睐,市场占有率高达90,年销售收入达 4432 万元。
三 北戴河集发生态农业观光园农家动物园
农家动园展示给游人的,主要是农村传统饲养的家畜、家禽。目前,农家动物园引进的各类动物有30多个品种,共计700多只(头)。其中,有许多是从世界各地引进的特种畜禽,而且,不少动物还是世界著名的品种呢?如世界一流的纯种荷斯坦奶牛,具有驯良和吃苦耐劳性格、而且是世界最古老马种之一的阿尔登大洋马,原产于丹麦、体重达650公斤的长白猪,著名于世的法国灰天鹅,以好斗闻名于世的中华斗鸡,以奔跑迅速著名的世界最大鸟类——驼鸟,以药食而著名的我国特有鸡种——乌鸡,举世闻名的毛肉兼用鹅——莱茵鹅,名称寓意为“兔中之王”的力克斯兔,因著名的对伯纳修道院而命名的超大型犬——圣伯
纳犬,行动灵敏、听觉嗅觉发达的东北梅花鹿,毛色美丽的珍珠鸡,以“大气”著称、体型健美、外刚内柔,对人友善的护卫和观赏型伴侣犬——虎皮丹,羽毛华丽、色彩鲜艳夺目的蓝孔雀,体型小巧、温顺耐劳、具有开发价值的游乐用马——矮马,体均而健美、繁殖率高的小尾寒羊,高大健壮的世界良种驴——关中驴,经济价值高、浑身是宝的乌苏里貉,皮毛被誉为世界三大裘皮支柱之一的狐,还有著名的珍贵野生动物弥丁猴,以及新西兰兔、比利时兔、绒山羊、波尔山羊、比利时的皮特兰猪、美国的杜洛克猪、英国的约克夏猪、比得时兰牛、皮埃蒙特牛、火鸡等。那只头上长着四个犄角的羊,以及从加拿大引进的那头短角牛,更是令人大开眼界。大家知道,一只羊的头上有两个角,可是,我们农家动物园里的那只小尾寒羊,头上却长着四个角,真是世上罕见!农家动物园里那头短角牛,是个重达1500公斤的庞然大物,咋看起来似乎还有点吓人,可实际上它却是一头相当温驯的牛。这个庞然大物还是一个大名鼎鼎的世界明星呢!在加拿大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它曾经以其体态庞大而健壮,获得97分的参赛成绩,一举夺得世界冠军的桂冠!现在,它已经进入了老年期,在这里安度晚年,天天接待着前来观光的游人。
在农家动物园里,一些比较温顺的畜禽,实行放养或半放养。当天真可爱的孩子们观看和亲近象梅花鹿、蓝孔雀、小羊羔、小兔子、小鸡崽等那些温驯可爱的动物时,将会何等的欢快和幸福,幼小的心灵中将会留下何等美好而深刻的记忆啊!这愉快的游览活动,将会使孩子们潜移默化地增长见识,自幼感受人与自然和谐的妙趣。这对培训他们热爱自然、崇尚科学的意识和善良的童心,肯定是非常有益的。
动物表演是农家动物园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观光亮点。在这里,除了观赏、亲近动物之处,还能观看别具特色的小动物表演。参加表演的小动物,都是最常见的家畜,表演的项目有独木桥、跨断桥、钻火圈、跳高台、打滑梯、过荡桥、钻木洞、拉黄包车,还有猴子坐缆车、走钢丝、登高望日、翻筋斗等等。特别是那些憨态可掬的小猪表演,更是令人开心。小猪游泳——这是世界上罕见的一种动物表演。人们常说笨猪,可参加表演的小猪们却显得是那样的灵巧。
农家动物园里有一个野鸭湖,清澈透底的湖水中生长着一丛丛野生菖蒲和水草,野鸭和机灵的小水鸡,自由自在地在水中追逐嬉戏,呈现在人们面前的完全是一派自然生态风光。野鸭湖里天然繁殖着多种野生鱼类,是钓鱼爱好者的理想去处。农家动物园特别注意保护这里的自然生态环境,并利用这片水域开辟了观景钓鱼活动项目,供游人参与。在这样的环境里垂竿观景,无颖是一种别有情趣的享受!
四 北京小汤山现代农业园惠之家采摘乐园惠之家采摘乐园位于小汤山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内。采摘乐园与日本公司合作开发的有机草莓立体架式栽培试验项目,种植的草莓种植面积已达10000平方米,是目前北京市面积最大的智能温室草莓立体种植项目。惠之家采用了高架有机栽培种植技术实现了草莓的高品质和高产量。高架有机栽培技术由于不使用土壤栽培,可以创造适合草莓生长,繁育的环境;可以根据特有肥料控制草莓的生长过程;采用滴灌供水的方式,根据草莓成长所需要的水和养分进行分阶段
管理。在草莓生长初期、花芽分化期进行养分促进管理,果实成熟期可以进行草莓糖度上调的管理,创造出更适合草莓生长、繁育的环境。
五 北京蟹岛 度假村
度假村以农为本,以村为特色,以环保、绿色、有机、健康为旅游度假的坚实内涵。度假村座落在美丽的山、水、田、园、林、花中,典型的“前店后园”的经营格局,让游人在现代的吃、住、游、玩、购中对中国传统的生意经得到足够的回味,让游人在田园中躬耕、栽植、收割、采摘中体验一份耕耘一份收获的快意。蟹岛在有机农作物生产过程中,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协调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平衡,完全采用有机栽培方式,充分利用沼气肥杀虫杀菌,提高作物抗病虫害能力,增强土壤肥力;同时利用净化水浇灌农田,生产出未施用化肥、未喷洒农药的安全、健康、无污染有机食品。这些都是蟹岛度假村向游人提供可观、可玩、可购、可考的旅游资源。度假村以生态农业为旅游、观光休闲的有效载体,通过农业观光、采摘,农机展示,农业科普,乡土人情展示、以及农村生活体验,将农业与旅游有机结合,既延伸了农业的产业化发展,又构建了个性化的特色旅游。现已成为京郊规模最大、最具特色、最具魅力的环保型农业旅游产业集团。2003年8月,蟹岛生产的有机食品顺利通过了国家环保总局有机食品发展中心的有机食品综合认证;2004年4月,经国家旅游局评估考核,成为全国首批“农业旅游示范点”。
六河南杨磊渔业观光园
渔业观光园属于农业观光园的一种,是一种以渔业生产为依托,结合林果生产、休闲娱乐为一体的适合农村发展的短线旅游形式。尤其是目前在我国的新农村建设中,这种投入少,回报多元化,并且有益于农村整体景观美化的方法是值得提倡的。现有的农业观光园多是以果园改造成的农业采摘,而河南杨磊以农业采摘为辅,兼顾生产与观光功能,突出“水”景观的农业生态园区规划设计要点。该园区土质较好、水资源丰富并具有良好的地热资源,它依据水系流向为主线,沿岸进行功能分区,结合水系形态、地形变化形成动静结合的渔业观光园景观。全园分为中心服务区、水上娱乐区、垂钓区、观荷区、芦苇生态观赏区、烧烤区、露营区、自然休闲区、岛上观光区和采摘区10个功能区,可满足游客各种休闲需求。
七 上海市崇明现代生态农业精品大树栽植区
树木特别是大规格的乔木,能在短期内提高绿地景观的时空价值,在城市绿化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是城市绿化的骨架,直接关系到城市的景观效果。大树都有几十年生长期,移植后经精心养护并恢复生机可以使新建的绿地历史提前几十年。在景观的空间层次上,高大的树木构成了绿地景观空间的主导者,把景观重点向高层扩展,对扩大绿地的内部景观和提高外部景观均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般合理的乔、灌、地被(草)平均比例应为4∶3∶3,目前大多数城市绿地离这一要求有一定的差距。
八 山西汾阳市贾家庄生态园 农业科技园
科技试验功能主要体现在农业科技园中。农业科技园有四大区域,一是观光农业,集中了粮食作物、经济作物、饲料作物、药用作物等四大类别和蔬菜、果木共计90余个品种,1000多株苗木,主要进行立体农业种植试验;二是标本陈列,展示各种经过试验获得成功的农作物标本,以及生长、结果的图片、说明;三是温室大棚,重点进行高科技农业试验,并与大田结合进行培育,推广优良品种,让高产作物及时更新换代,几十年不落后,同时利用沼气,生产无公害蔬菜,制成“礼品菜篮”,推向市场;四是组培车间,从中国农科院聘请专家,实地进行植物基因工程的研究和实验。这样,在车间里进行高科技试验,到园区中进行实地栽培,去大田里进行大面积推广,形成良性循环,走出了一条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路子。目前,全村有1000多亩土地和200余亩果园主要是作为推广优良品种的试验田。
九 南京溧水傅家边科技园 湖景农家乐
湖景农家乐位于傅家边农业科技园内,面临神山湖,背依梅花山,风景独特,共有高档包间8个,坐在每个包间内都可将湖光山色尽收眼底,另有中低档餐桌20张。湖边烧烤台15个,可供游客自助烧烤。庄园内配有开心农场8亩,大棚草莓20亩(采摘季节11月底—5月底),散养草鸡500只,垂钓鱼塘三个,可供游客参与农事体验。傅家边农业科技观光园依据丘陵山区的地理特征,将景区规划为中心展示区、生态果茶区、特色农业区、高新产业区和休闲观光区等五个功能小区,依托丘陵资源,因地制宜,实行立体综合配套开发,通过实施高效农业开发、果茶采摘园建设、农业旅游开发等,先后建成青梅、草莓、水晶梨、葡萄等良种果树、无性系茶叶、景观树木等试验示范园2187亩,有机果茶园5200亩,大棚设施草莓园2500亩,经济林果总面积一万余亩,绿化覆盖率达到64.8%。园区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生态自然条件,丰富的植物资源优势和现代化的农业设施,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力度,规划建成了梅香园景区、神山湖景区、青龙山景区、竹海景区和中心科普区,以及千亩精品草莓采摘园、千亩五彩葡萄采摘园、千亩水晶梨采摘园,形成了十里梅林、百万花木、千亩大棚草莓、千亩竹海、万亩果茶园、万只果园鸡场和十里梅花大道,建成1800㎡的科普展览馆、1580㎡的组培中心、5680㎡的阳光嘉园、2万㎡的农家乐园、10万㎡的珍禽园、4万㎡的梅花广场,以及梅品园、牡丹园、丹枫园、奇瓜异果园、市民菜园、香草园、农产品加工制作中心等。从2001年举办首届“溧水梅花节”、2005年举办“傅家边采果节”、2009年举办“草莓文化节”以来,已接待海内外游客260余万人次。
十 成都龙泉万亩观光果园 农业旅游项目
成都龙泉万亩观光果园素有“水果之乡”美称,“四季花不断,八节佳果香”。境内盛产水蜜桃、巨峰葡萄、丰水梨、枇杷、柑桔等170多个水果品系,面积达2万多亩,其中桃树6000亩,枇杷5000亩,葡萄5000亩,梨子3000亩,形成了成都近郊最大的独具特色的龙泉万亩观光果园农业生态观光区。成都龙泉万亩观光由梨园观光区、枇杷观光区、无公害观光区、怡然风景区组成,果园内100余家农家乐散布其间。赏田野风光,采新鲜水果,品农家饭菜,钓塘中美鱼,烤
全羊是成都龙泉万亩观光果园的主题活动,让人回味无穷,野趣横生。春来,漫山遍野的桃花、梨花、李花竞相开放,争妍斗艳,香气四溢,沁人心脾,是都市人踏青访友的好去处;夏来,桃树硕果累累,黄橙橙的枇杷缀满枝头,是都市人避暑尝果的好去处;秋天,金黄色的柑桔芳香浓郁,爽心悦目,呈现出勃勃生机,是都市人登高望远与农民一起品味丰收喜悦的好去处;冬至,果树常青,碧水清清,是都市人重返自然踏雪赏梅的好去处。景区内还有风光秀丽的宝狮湖,古风习习的长松寺,共同组成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丽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