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迎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加快推进我市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的%AE[五篇材料]

时间:2019-05-14 07:05:5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迎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加快推进我市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的%AE》,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迎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加快推进我市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的%AE》。

第一篇:关于迎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加快推进我市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的%AE

【发布单位】宁波市

【发布文号】甬政办发〔2009〕207号 【发布日期】2009-08-24 【生效日期】2009-08-2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宁波市

关于迎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加快推进我市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的实施意见

(甬政办发〔2009〕20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展示宁波信息化建设成果,确保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论坛“信息化与城市发展”在我市顺利举办,根据市政府《关于印发宁波市接轨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总体方案的通知》(甬政发〔2008〕108号)要求,经市政府同意,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重要意义

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是全球最高级别、我国首次举办的注册类世博会,是展示民族文化和世界文明进步的重要舞台,是展示我国改革开放新成就、加快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一次盛会,也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长三角地区进一步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机遇。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论坛---“信息化与城市发展”是“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重要内容,选择宁波市作为主题论坛城市,这是推进我市发展的良好机遇,也是宣传宁波,树立宁波形象的绝好机会。

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已成为人类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信息化正在成为全球贸易、投资、资本流动和技术转移以及社会、经济、文化等一切领域发展的重要推动力。尤其是城市信息化程度和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实力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信息化对城市的发展意义重大,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加快推进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对于顺利举办“信息化与城市发展”主题论坛,充分展示宁波信息化建设成果,促进信息技术在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广泛应用,实现全市信息水平整体提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信息化发展总体战略,以迎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为契机,加快推进重大信息化工程建设,提高政府和公共服务信息化水平,强化城市和治安信息化管理能力,推进现代港口和物流业信息化进程,建立农业农村信息化服务体系,充分发挥信息化在经济、社会和文化等领域的推动作用,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三、工作原则

(一)信息化便民。坚持以人为本,以市民需要为导向,以满足市民信息化需求为目标,积极推进公共服务领域、社会和家居信息化建设。

(二)信息化兴企。坚持为企业服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振兴企业为目标,积极推进企业信息化和电子商务,加速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提高企业竞争力。

(三)信息化强政。坚持为政务服务,以提高行政效率为目标,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强化应用,促进资源共享,确保信息安全。

(四)信息化惠农。坚持为农服务,以提高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和农村农民文化生活水平为目标,积极推进农村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培养农民信息化意识,提高农民信息化的应用水平。

四、信息化重大工程

(一)宁波市81890求助服务中心拓展工程。进一步完善便民服务体系建设,以统一号码、统一平台、统一数据库和统一服务模式为建设目标,构建层次分明、功能完备、资源共享、运行高效、管理规范的宁波市81890便民服务体系。[牵头单位为市信息产业局,负责单位为市信息产业局、海曙区及其他有关县(市)区政府,配合单位为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贸易局、市民政局、市有关电信运营商等]。

(二)宁波市民卡工程。以市民卡为载体,建设面向市民、统一的公共服务和交易支付体系,逐步实现市民卡在社保、卫生、交通、教育、旅游和公用事业缴费、金融支付等领域的应用。(牵头单位为市信息产业局,负责单位为市教育局、市劳动保障局、市信息产业局、市卫生局、市城管局、市交通局、市旅游局、宁波银联商务有限公司、市民卡服务中心,配合单位为市发改委、市建委、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贸易局、市民政局、市总工会、市人事局、人行市中心支行、宁波银监局、银联宁波分公司、市有关商业银行等)。

(三)宁波市社会动态管理视频监控和交通诱导系统工程。有效整合全市社会视频监控资源,实现与110接处警系统、应急指挥系统、警用GIS系统、卡口监控管理系统、交通监控系统等各系统互联和集成。在模拟监控平台的基础上,建立以市公安局110视频监控中心为一级平台、各县(市)区公安分局为二级平台的数字视频共享交换平台,实现全市视频监控系统互联互通互控,形成由全市11个县(市)区和大榭开发区、东钱湖旅游度假区、宁波国家高新区等地组成的联网共享系统,并实现与市政府其他部门、省公安厅的资源共享。研究提出市区交通诱导系统建设方案,合理确定建设目标和节奏,根据实际需求和建设条件,争取在市区建立初步的交通诱导系统,实现对交通动静态信息采集、处理和发布,为广大市民提供路况信息,实现车辆有序合理分流,减轻城市交通压力,有效防范和减少各类交通事故发生。(牵头负责单位为市公安局,配合单位为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信息产业局、市城管局、市有关电信运营商等)。

(四)数字化城市管理工程。运用GIS地理信息系统、GPS全球定位系统、RS遥感技术量化城市管理对象、细化管理行为,打破城市管理条块分割,形成包括巡查、上报、处理、监督、考核等一整套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实现“第一时间发现问题、第一时间处置问题、第一时间解决问题”。整合防汛防台和公安等视频监控信息,实现管理空间的分层分级管理和分类管理,提高城市信息化管理水平。(牵头负责单位为市城管局,配合单位为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公安局、市规划局、市有关电信运营商等)。

(五)宁波数字口岸工程。优化宁波口岸流程,建立宁波贸易物流数据标准,实现企业之间的电子商务数据传输,以及网上事务处理、贸易物流交易、企业信用评估等功能,推动中小企业信息化建设,实现数据共享,促进协同作业,降低企业贸易和物流成本,提升宁波口岸竞争力。建成服务海运、陆运、空运及多式联运等多种运输方式的口岸信息平台和第四方物流平台,通过GPS、GIS等物流信息技术实现货运物流全程跟踪,实现物流电子交易及结算,支持宁波地区外贸物流行业实体之间的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电子信息交换和业务运作,确立宁波口岸数据交换中心地位,并在此基础上延伸服务范围,为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客户群体提供集成化的物流信息服务。(牵头单位为宁波国际物流发展股份有限公司,负责单位为宁波国际物流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梅山保税港区管委会、市交通局、人行市中心支行、市信息产业局,配合单位为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宁波海关、宁波检验检疫局、市口岸打私办等)。

(六)宁波港信息化建设工程。以宁波港EDI中心建设、宁波港生产业务协同管理系统、宁波港集装箱智能闸口系统等信息系统的建设和不断完善深化,打造具有完善高性能的港口公用物流信息平台,将港口与港口、港口与口岸监管单位、港口与货主、港口与物流运营商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开放、高效、便捷的服务体系,提高散杂货码头的信息化管理水平,建成国内领先、国际先进的港口信息化管理和运作体系,打造数字港、信息港。(牵头负责单位为宁波港股份有限公司,配合单位为宁波海关等)。

(七)数字家园&智能家居工程。利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和综合布线技术,以住宅为平台,将与家居生活有关的各种子系统有机结合起来,集系统、结构、服务、管理为一体,实现建筑、网络通信、信息家电、设备自动化,营造高效、舒适、安全、便利、环保的居住环境。实现家电控制、照明控制、窗帘控制、电话远程控制、室内外遥控、防盗报警以及可编程定时控制等多种功能和手段,使家居生活更加舒适、便利和安全。(牵头负责单位为中国移动宁波分公司,配合单位为市建委、市信息产业局、市文广新闻出版局等)。

(八)数字乡村&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工程。有效整合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网、农经网、宁波市农技

110、农讯通、农民信箱等涉农服务信息系统,构建农村公共服务信息平台,为广大农村生产、生活、文化娱乐提供信息支撑。通过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建设,逐步推进农村信息化建设,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不断丰富改善农村文化生活。[牵头单位为市农办、市信息产业局,负责单位为市农办、市信息产业局、有关县(市)区政府、中国电信宁波分公司、中国移动宁波分公司、中国联通宁波分公司,配合单位为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农业局、市文广新闻出版局等]。

(九)信息亭工程。在市区和全市主要乡镇建设有人值守信息亭、无人值守信息亭、自助终端等服务设施;整合全市各类便民信息资源和为民信息服务项目,建立集电子政务、电子社区、电子商务于一体的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面对面服务和自助服务两种形式,为市民提供“一站式”的信息查询服务、公用事业缴费服务、电子商务落地等服务,提升城市的信息服务水平。(牵头单位为宁波日报报业集团,负责单位为宁波市信息亭有限公司,配合单位为市信息产业局、人行市中心支行、市规划局、市城管局、市民政局、市公安局、市文广新闻出版局、宁波电业局、宁波市兴光燃气集团公司、市有关电信运营商等。)

(十)无线城市工程。在充分整合、利用现有有线通信宽带网络资源的基础上,采用WIFI、3G和多媒体集群通信等无线宽带接入技术,首先在城市热点地区并逐步推广到全部城域范围内实现无线宽带网络覆盖,同时建设基于无线宽带网络的信息系统,为公安、城管、质监、食品药品监管、建设、海洋渔业、气象、交通、水利和卫生等部门提供动态监控、指挥调度、移动办公和移动执法等方面的信息服务,为企业生产经营和个人工作生活提供无线信息服务,更大限度地实现 “信息化强政”、“信息化兴企”与“信息化便民”。(牵头负责单位为市信息产业局,配合单位为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国资委、市规划局、市公安局、市质监局、市食品药品监管局、市建委、市海洋渔业局、市气象局、市政府应急办、市文广新闻出版局、市有关电信运营商等)

市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进度计划见附件。

六、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论坛――“信息化与城市发展”在我市举办,对展示城市形象,宣传宁波品牌,扩大宁波影响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加快推进全市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是顺利举办主题论坛的一项重要工作。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认识这项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将加快推进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要重视,分管领导要亲自抓,落实专人负责,确保责任到位,按照分工要求,狠抓落实,确保各项工作顺利推进。

(二)协调配合,形成合力。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各有关单位要真正站在全局的高度,按照共建共享、促进应用、保证安全的原则,统一筹划,加强协调,既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又主动配合,相互支持,实现资源共享,形成工作合力。

(三)加大投入,保证进度。目前离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论坛的召开不到一年时间,推进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工作时间紧、任务重。各有关单位要群策群力,按照现行的财政管理体制,加大资金投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按时保质完成各项重大工程并正常运行,积极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主题论坛在我市举办创造有利条件。

(四)强化监管,确保实效。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宁波市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宁波市电子政务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甬政办发〔2007〕201号)及相关文件精神,切实加强对信息化重大工程的监督管理,确保工程质量和实效,防止出现缺陷工程和面子工程。市接轨世博办将适时对各信息化重大工程推进情况组织检查,对因工作不力导致工程不能如期完成的单位,给予通报批评。市信息化重大工程各牵头单位,请在每月20日前,将所牵头的信息化重大工程进展情况上报市接轨世博办(联系电话:87187228,***,E-mail:jwc@nbit.gov.cn)。

附件:宁波市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进度计划表

二○○九年八月二十四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关于加快推进我市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信息化建设的实施意见

各乡镇党委、政府,市级各部门,各人民团体:

为了贯彻落实中央、省、成都市关于信息化建设有关精神,紧紧围绕中心工作,认真贯彻市委十届五、六次全会精神,按照“一年提速,两年升位,三年争先”的奋斗目标和“八个一”工程建设,构建城乡一体信息服务体系,为**经济社会发展、规范化服务型政

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服务,加快**市信息化建设步伐,现提出如下意见:

一、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和建设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围绕全面建设小康和谐社会总目标,积极实施城乡一体化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与发展战略。坚持以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坚持以构建信息化可持续发展环境为基础,坚持以普及信息应用服务为核心,坚持以促进信息资源的共享利用为关键,推动**经济和社会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

(二)建设原则

以需求为导向,以应用促发展;统一规划、加强领导;统一平台、业务分建;资源共享、加强整合、讲求实效;统一标准、保障安全;分步实施、分层推进。

二、主要目标

(一)提高信息资源共享利用水平

建立信息资源中心,加强政府信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建设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平台,构建信息资源管理系统,形成统一的政府信息共享与服务数据库,建立政务信息资源目录和交换体系。

(二)实现电子政务的普遍服务

建设服务功能更加完善的**公众信息网站。发挥网站在电子政务建设中的窗口作用,丰富服务、互动和事务处理功能,全面推进政务信息公开,为公众提供广泛便捷的公共信息服务,提高电子政务应用的使用率和覆盖率。

大力推进跨部门共享业务系统建设。围绕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等职能的履行,跨部门建设共享的业务协同平台和业务系统,支持政务部门协同开展业务。

完善就业和社会保障信息系统建设。建立城乡统筹的就业网络管理体系,形成劳动、社保、就业统一数据平台并延伸到社区,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充分就业;启动社会保障应用系统改造,实现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信息网络管理体系,提高社会保障能力和水平。

建设和完善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信息系统。实现救助体系的及时联动,保证各救助部门在信息化手段的协调下共同实现合理的救助。

建设城乡一体的公共危机管理信息系统。以应急联动系统为基础,建立和完善应对突发事件和公共危机事务的预警和处理的信息系统,将农村危机管理与灾害救助纳入应急联动系统中,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安全、安全生产、自然灾害等应急反应体系,提升城乡公共安全管理和服务的能力。

提高政府公共服务能力。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建立城乡一体的政府公共服务平台,优先提供群众最迫切需要的服务项目,全面实现政府面向公众服务事项的网上办理。

(三)以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

促进农业生产经营方式转变。实施龙头企业信息化应用工程,着力提升龙头企业的生产管理水平和市场营销能力,带动农民增产增收。充分发挥基础电信运营商和农村经济信息网等的作用,进一步整合涉农信息资源。建立支农信息服务标准网络室,面向农户开展信息服务。实施农民网校示范工程,实现教育资源向农村的延伸服务。实施信息化进社区试点工程,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多样化的信息服务。

加快制造业的信息化改造。在生产过程中,积极推进信息技术的应用,采用数字化装备实现智能化生产,创新生产流程,降低能耗,减少污染。在生产管理上,采用先进的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产供销各环节的信息化管理,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体制创新。在产业结构的创新上,积极促进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以及在新产品中的广泛应用,形成新的产业形态,调整产业结构。

推进以旅游业为重点的服务业信息化建设。建设旅游信息服务系统,开发、整合旅游资源,建立旅游信息数据库和**旅游网,带动交通、金融、商贸、会展、咨询等多个领域的信息技术应用。

(四)加快发展电子商务

培育企业电子商务的基础和能力。建设中小企业信息化服务平台,为中小企业信息化提供公共支撑服务,提高企业产、供、销协作能力,降低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成本。加快推进**重点企业信息化建设,促进企业业务流程重组与优化,为电子商务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完善电子商务发展的支撑环境。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构建企业和个人联合征信系统。

大力推进电子商务应用。充分发挥骨干企业在采购、销售等方面的带动作用,以产业链为基础,以供应链管理为重点,整合上下游关联企业相关资源,实现企业间业务流程的融合与信息系统的互联互通,推进企业间的电子商务,提高企业群体的市场反应能力和综合竞争力。

(五)全面推进社会信息化

继续推进教育信息化。继续推进“校校通”工程,校校拥有多媒体教学设备和计算机。

大力推进文化信息化建设。完善“数字图书馆”,丰富服务和资源内容,加快数字图书馆服务向基层延伸。

加快卫生信息化建设。利用现有资源,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卫生信息应用体系,开展卫生执法、公共卫生及疾病监测、远程医疗、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服务。

加快社区服务信息系统建设。建立社区综合信息服务

平台,加强和改善对公共信息、公共资源和公共物品的管理和应用;建立人口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和服务。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领导,明确分工。信息化建设是“一把手工程”,在组织领导方面,成立以市长为组长,相关部门为成员的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进一步强化我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组织领导和综合协调能力,将信息化建设纳入目标进行考核,信息化工作纳入部门和乡镇工作目标进行管理。

市信息化办公室作为我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办事机构和行业管理部门,负责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日常事务,制定信息化发展规划、技术标准、建设方案、应用开发、工程建设、管理办法、人员培训计划等工作;按行业归口行使综合管理职能,承担**信息网络平台、信息资源平台和重大信息化项目的建设与管理职责,负责联系上级业务部门和协调本市乡镇、部门信息化工作,负责部门(行业)业务专网规划、建设和管理工作;统一管理信息化建设专项经费;负责信息化建设项目前期审议、安全论证、可行性研究、项目审批、监理和验收等工作。

各乡镇和市级部门在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明确分管领导,落实场地、人员和经费,保证信息化工作的顺利组织实施,全面推进城乡一体化信息网络体系建设工作。

(二)整合资源,统一建设

加强资源整合,以资源的整合来节约政府投入,提高信息服务质量和水平,在统一的电子政务平台上建立部门(行业)业务专网,将农村党员远程教育纳入市信息化规划进行统一建设和管理,促进我市信息化建设良性发展。

一是建立统一的管理机制

1、建立乡镇、部门信息化领导机制,每个乡镇和部门都要确定1名分管领导和1-2名专职信息网络管理员,村(社区)由支部书记(村主任)负责并确定专人具体负责信息网络工作;

2、明确办公场地,部门要为信息网络管理建立专门办公场地,有条件的部门可建立计算机室或信息中心,开展电子政务多种应用;乡镇电子政务应用统一到便民服务中心进行办公;延伸到村(社区)的电子政务应用,原则上统一到村委会活动室或党员活动室。

3、实现电子政务一网多用,促进信息网络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资金的合理使用;

4、计算机终端要综合利用,实现一机多用。通过整合,实现一支管理队伍、一个固定办公场地、一个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和一机多用,综合利用各种资源,实现信息化建设有序发展。

二是整合网络平台调整网络结构,整合网络资源,建立由公众信息网、电子政务内网和电子政务外网的网络体系。公众信息网是利用互联网面向公众发布信息、提供政务服务、实现政府与公众网上沟通与互动式对外的窗口;电子政务网是实现政务各机关部门互连互通、资源共享、网上办公的网络平台。按照电子政务统一建设,统一规划的要求,依托电子政务网络统一平台建设各部门业务专网,市级各部门不再单独建设业务专网。发挥电信、广电、联通、移动等各大运营商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充分利用各运营商的光纤链路和宽带网络资源,构建我市城乡一体化网络体系,实现网络从城区向乡镇、村(社区)延伸。

三是整合信息应用平台建设信息资源中心,统一建设五个信息应用平台。

1、统一的公众信息网平台,利用**公众信息网,建设好全市的对外公众信息网平台。各乡镇、市级各部门要按要求,不再自行建立独立的网站,由市信息化办公室牵头,按照统一规划,在**公众信息网上逐步建设自己的子网站,形成以**公众信息网为中心,各子网站为基础的政府网站群。

2、统一的网上政务大厅服务平台,利用已建成的**网上政务大厅系统,向乡镇和部门延伸,统一面向企业、群众的办事平台,统一政务管理、监督、统计平台,形成各种行政审批申请、办理、查询、网上咨询、投诉、管理监督、统计分析等的“一网打尽”,从而方便企业、群众办事,提高办事效率,推进我市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

3、统一的办公协同平台,尽快建设我市统一的办公协同系统平台。按循序渐进的原则,建设全市统一的办公协同平台,实现市级部门间的网上协同办公、公文交换和公文流转,随着乡(镇)与电子政务联网的完成,实现全市各乡镇和部门间各种公文的网上传输和流转,避免重复建设,提高办事效率,推动全市网上办公协同水平。

4、统一的城乡信息资源平台,从整合资源的角度,以“城乡一体化”为主题,推动社保、就业、救助、农技、计生、卫生、文化和政务(党务)等内容服务向乡镇和有条件的村社延伸,面向“三农”支持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和农民就业的信息服务,构建城乡一体信息网络体系。

5、统一的应急联动平台,结合应急联动指挥中心的建设,逐步将治安、消防、卫生急救、交通、防洪、防震、安全生产、气象以及水电气等联动单位的指挥与调度整合,利用共享的指挥平台和基础信息,实现统一接警、统一指挥、联合行动、快速反应,实现跨部门、跨区域、跨警种信息的快速互通和工作的高效协同,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便捷的救助服务,为政府处置各种突发紧急与灾害事件提供有力的技术保障。

(四)构建信息安全保障体系要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政务信息公开及信息网络安全等方面的法规和规章,加快研究和制定政务信息公开和信息网络安全的管理制度,从安全管理制度等方面保障电子政务的成功运行,在我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建成以后,由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统一出口上互联网,确因工作需要单独上互联网的办公用计算机,经信息化主管部门审核,报保密部门同意,安装信息安全设备上互联网。

(五)建立信息化项目报建审议制度涉及信息化项目建设,由牵头部门提出建设方案,经信息化主管部门初审,报市信息化领导小组批准同意后,由计划部门按程序办理基建审批手续;乡镇、部门的信息化建设项目,由乡镇、部门落实建设资金,经信息化主管部门审核,报市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研究同意,进行建设;同时将实施方案报信息化主管部门备案。

(六)政府为主,多方筹资我市信息化建设所需资金,主要采取分级负担的方式予以解决。为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要多渠道地筹集建设资金,包括争取国家、省和成都市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和有关职能部门的支持,各相关职能部门应积极争取上级部门和社会力量支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或硬、软件设备,所争取的资金或硬、软件设备,原则上由市信息化领导小组进行统一调配。对于部分公共服务内容可以采取有偿服务的方式解决运行资金。要充分利用部分社会资源,探索系统建设、运行维护的外包和托管模式,充分发挥电信、广电、移动等各大运营商在信息化建设中的作用。

(七)分层推进,分步实施。根据我市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不平衡的实际情况,实事求是,以用促建,逐步推进。要加强对信息化项目的审定和管理,集约管理资源,防止重复建设,节约政府投资,做到注重实效、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稳步推进。

(八)加强培训,提高素质。结合信息化建设的特点,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应用层次的管理和使用人员开展信息化知识与技能培训,不断提高公务员信息化意识和水平,为推动全市信息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电子政务培训加强对公务员信息网络技术和计算机应用知识的培训,积极组织各类应用技术培训,不断提高公务员队伍电子政务应用能力。

农村(社区)信息网络知识培训和学校信息技术教育建立农村标准化网络室和农民网校,对农民信息网络知识培训,为农村和社区培养信息化工作的骨干力量。继续建立全市的中、小学标准化计算机室,对中、小学学生进行信息化网络技术知识教育,促进我市全民信息化素质的提升。

中共**市委办公室

**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06年4月28日

第三篇:加快推进我市农业信息化建设的建议09.12.25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农业信息化进程的建议

民革淮北市委会

近些年来,我市对农业信息化建设越来越重视,农业信息化组织体系逐步建立完善,现代化的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基本构建,初步形成了我市农业信息网站群,每年上网发布信息上万条,点击浏览量5万余次,基本实现宽领域、全过程覆盖,农业信息化工作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与国外发达国家、国内先进地区及与我市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总体上还处于起步发展阶段,还存在着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

第一,对农业信息化工作重视程度不够。缺少宏观构思和规划,缺乏系统的工作推进机制,从而导致农业信息化工作摆不上应有位臵,领导力量和资金投入不足,政策措施、人才队伍培养、组织机构建设等都有较大缺失。

第二,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市、县(区)两级农业信息网站建设整体还处于较低水平,还有一些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没有自己的办公场所,即便有的乡镇设立了农业综合服务站,但办公条件简陋,数字化硬件设施也得不到及时更新。我市大多数农村地区还没有通上宽带,三分之二的村两委没有信息站点。

第三,农业信息人才队伍建设滞后。既专于农村农业经济工作,又精通信息化技术的复合型人才极为缺乏,不少农业专业 1

技术人员信息观念淡薄,在工作实践中得到的大量信息,习惯于存储于自己的头脑中,或者存储于传统的纸质媒介中,而不能主动整理发布到信息网上。不少信息管理员只懂建网站,发布信息,对农业信息的采集、整理、加工能力欠缺,致使有些农业信息网站内容更新不及时,时效性差,实用性不强,含“金”量不高。

第四,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仍待进一步破解。农业信息及时传递给农民才会形成生产力。而在农村信息化的基础设施建设最为薄弱,农民是科技文化素质整体较低的群体,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使农业劳动者素质进一步弱化,加之农业经营规模偏小,农业信息需求动力不足,导致农业信息传递“最后一公里”瓶颈问题难以破解。目前,我市农业信息进村入户仍然主要依靠传统手段,电脑网络尚未成为农民获取信息的第一通道。

第五,现代化的信息手段还没有得到有效利用。2005年起农业部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电脑、电视、电话“三电合一”农业信息模式推广试点,我市至今还没有启动实施。我市的农业信息化建设还停留在农业信息网站建设阶段。

农业信息化已成为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资源和重要动力,对农业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为进一步加快推进我市农业信息化建设,全面提高我市农业综合竞争力,加速推进我市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发展,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把农业信息化摆上重要位置,政府主导,强力推动。农业信息化建设是一个知识技术集成度高、组织结构复杂的社会化系统工程,必须由政府主导,强力推动。我市应把农业信息化列入“十二五”规划的重点内容,作为各级政府的工作重点,明确目标任务,有计划、有步骤地扎实推进,并尽快制定出台关于加快推进农业信息化工作的政策性文件,逐步加大人力、物力、财力和组织力量的投入,把农业信息化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为农业信息化工作提供必要的资金保障。

第二,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市、县区两级农业信息网站建设,完善硬件设施,使之成为我市农业信息采集、发布的重要平台。依托乡镇农业综合站,加快建设乡镇农业信息平台,改善办公条件,配备必要的信息化装备,并给予必要的运行经费保障。进一步推进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妥善解决工程建设中遗留问题。把农村数字宽带铺设纳入城乡一体化建设范围,首先解决物理网络最后一公里的问题。

第三,实施农村信息化建设“村村通”工程。依托村两委,建立标准化村级农业信息站点,做到“八个一”:即有一间办公室、一条电话专线、一条宽带专线、一套设备(计算机、打印机等)、1至2名专职服务人员、一个信息发布栏、一个信息广播站、一套管理与服务制度。为农民开设一个信息窗口,沟通城乡信息,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帮助农民增收致富。建议继农村道路

“村村通”、广播电视“村村通”之后,把农村信息化“村村通”作为又一项民生工程,给予充分保证。

第四,进一步加强农业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把农业信息化人才培养纳入农业信息化工作总体规划。首先,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农业信息管理员队伍,提高信息采集、分析、整理、发布的能力。其次,建立农业信息化专家咨询队伍,为农业信息化重点工程及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提供技术咨询,为农业信息化人才培训提供智力支持。第三,采用学校教育、继续教育、社会教育等多种方式和途径,培养农业信息化高级实用人才和农业信息技术应用专业人才。第四,面向村级信息站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村创业带头人,开展基层信息员培训,并将其作为新型农民培训工程的重要内容。要加强对各级领导的农业信息化培训,使之成为领导农业信息化工作的行家里手。

第五,充分发挥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信息传递作用。农业信息化的发展虽然很快,但电脑网络普及到农村家庭,在一个很长时期内都难以实现,在解决农业信息“最一公里”的问题上,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位臵十分重要,它既是农业信息的需求终端,又是农业信息传递的结点。合作组织本身是经营实体,对信息的要求更迫切,应用能力更强;同时又是农民自己的合作组织,对农民的信息传递更方便、更快捷,便具针对性和实效性。应把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作为农业信息化体系建设中的重要一环,给予大力扶持,放手让其承担一定公益性职能,并给予一定经费支持。

第六,积极推进农业信息化服务创新。进一步加强和优化我市农业信息化组织网络建设,强化涉农部门、农业部门内部各单位、市、县、乡、村各农业信息站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农村能人大户之间的联系和协作,在信息采集、加工、发布等方面合理分工,让信息通过网络、广播电视、纸质媒介、讲座培训等各种渠道快速传递,做到资源共享共用。积极推进 “三电合一”农业信息化服务模式,我市农村电脑拥有量很少,但电视、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已基本普及,推行“三电合一”具有良好的基础。我市应抓住机遇,积极争取上级项目支持,尽快开展试点。立足我市农业发展实际,积极引进农业信息化先进技术,引领我市农业信息化建设不断迈向更高层次。

第四篇:如何加快推进房产档案信息化建设

如何加快推进房产档案信息化建设

韩淑亮

 2012-12-27 10:43:52

来源:《中国房地产》2012年第12期

随着城市建设的发展,房地产业的发展势头强劲,房产权屑档案的数量急剧增加,利用率也在大幅提高;房产权属档案管理逐渐向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并不断地对计算机系统进行调整升级,从局域网(LAN)向广域网(WAN)的转变。与此同时,房产权属档案在数字化、信息化和计算机系统不断发展过程中基础数据丢失的问题也随之暴露出来,使纸质房产权属档案的文字数据和计算机系统数据库记录的数据不能达到一致,档案基础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了房屋登记和房产权属档案的对外利用。如何加快推进房产档案信息化建设,下面以邹城市为例,谈谈加强房产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的几点想法。

随着房地产市场的活跃,各项登记越来越多,应该记录到房产台账的内容也越来越多,由于房产台账经常记录、查阅、插页等,容易造成台账残缺不全、缺棱少角的现象,已不再适应社会发展和档案管理工作的需要。因而房产档案安全管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应对房产档案采取切实有效的保护措施,避免受到自然灾害或人为侵害,使其处于安全状态。

一、切实增强房产档案管理现代化意识

管理观念现代化是房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灵魂。房产档案信息化建设首要内容是管理思想的现代化。如果档案工作人员没有现代化意识,就会影响房产档案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没有档案管理观念现代化,即使有一流的档案保护和管理设施,也不能称其档案管理现代化。在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中,档案工作人员要牢固树立依靠科技进步和科学管理的观念,建立和时代合拍的档案意识,切实转变计划经济时代对档案重管理轻利用、封闭保守的思想观念,实现档案管理被动式服务为主动式服务,将封闭式服务转变为开放式服务,使档案工作更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二、迅速实现房产档案管理硬件设施建设

要想实现房产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就必须加大对硬件设施的投入。要及时配备档案管理现代化所需要的计算机、扫描仪、光盘刻录机、互联网设备等现代化办公设备,充分发挥现代科技、缩微技术在档案管理中的应用,加速实用、通用软件的研制,加快档案信息数字化处理步伐。为此,邹城市房产管理部门投入大量资金,集中对14万余卷档案进行了数字化处理。首先对现有纸质房产档案进行了数字化微缩扫描处理。购置了先进的软件和服务器、磁盘阵列存储设备及高速扫描仪等,聘请了专业的档案扫描公司历时78天,并利用其开发的“房产档案电子化系统”对电子档案进行操作管理。在档案数字化处理工作中,采用了高速扫描仪对纸质档案进行扫描,图像采用黑白或灰度、以TIFF文件格式扫描存储,利用其先进的图像处理技术保证所扫描图像的清晰、完整:建立档案信息索引与图像文件对应;该系统中的库房管理模块采用图形化操作,模拟真实库房的密集架,生成库房操作示图,可以很直观地看到档案所在库房位置,且点击模拟档案盒可查看到扫描件图像,并与正在使用的“数字房产管理系统’健立数据关联,拥有多种查询途径,如:产权人、产权证号、产权坐落等,可以很方便地检索到相应的产权档案,实现登记数据与档案图像的无缝连接。档案数字化完成后,通过局域网络进行数据共享,工作人员依权限操作电子档案,为业务受理查档提供了便利,减少了业务错件的发生;同时将对外档案查询业务移至交易大厅受理前台,设置多台显示器便于申请人查看档案资料,完全按照《查询暂行办法》的规定受理查询业务,由申请人提交身份证明等相关材料,填写《查询申请表》,产权人、利害关系人或其他符合查看电子档案条件的单位或个人可以查看房屋的权利信息、他项权利情况等登记簿信息;对申请要求提取档案复制件且符合条件的,直接打印电子档案,加盖与原件一致印章和档案查询专章,交由申请人。方便、快捷的查询,免去了申请人的来回奔波,减少了纸质档案的磨损,保证了纸质档案的安全、完整,彻底实现了档案资料的永久保存,提高了档案信息的查询速度、利用率和透明度,推进了房屋权属登记档案的管理水平。

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档案操作与查询管理体系,制定从档案交接到档案上架的一整套流程操作程序,使档案管理工作更趋于规范与完整;制作了档案内部查询规章制度,规范档案的查询利用。对于电子档案的数据安全和保存,在使用双机热备系统、磁盘阵列存储的基础上,又采取了移动硬盘拷贝、刻录光盘双重备份的方式保证数据的安全与完整。2010年底,又投入资金,将产权登记、预告登记、备案管理系统升级整合为一个新的房产登记系统,使全市房产登记实现了“以楼盘表为中心,以图定表、以表管房、以房建簿、以簿管证”的先进管理模式,建立起“地、楼、房”三位一体的基础数据库,形成了邹城的“数字房管”。“数字房管”系统的建成,不仅给办证的群众带来方便,能保障他们的合法利益,更让他们放心地买房子、住房子。“数字房管”的建成,可以使房管系统的数据相互关联,相互利用,实现了操作更加快捷准确,功能更加齐全完善。“数字房管”系统可以使房产测绘、新建商品房预售资金监管、房产登记三个系统数据相互关联,相互利用,实现了操作更加快捷准确,功能更加齐全完善。特别是房产登记系统与房管局开发办商品房预销售资金监管系统的对接,确保了商品房预销售资金监管有效到位。另外,房产系统可以方便购房人,购房人在开发商销售处的系统端口,就可以直接打印商品房买卖合同。

“数字房管”系统具有以下特点:

第一,使房屋登记真正实现了办公自动化。业务受理时,工作人员只需将所办理的业务输入微机,其他业务可提取信息进行操作,由微机套打表格,系统数据信息按流程转发。通过系统,可以对申请人进行现场拍照,留取影像资料,对申请人进行身份认定,确保登记和交易安全。

第二,使统计报表做到准确、实时统计。系统内置的统一报表及内部所需业务报表,可以做到实时、准确统计。

第三,使房产信息的历史数据一目了然。查询业务数据,可追溯到其上手房产资料及下手房产资料,使产权信息一目了然。

第四,使业务授权明晰,审理责任明确。对不同人员授予不同业务权限,对审理人员实现一个业务一人审理,避免人多扯皮。

第五,使房产限制可做到彻底限制。系统档案数据有上下关联,若房产处于查封或抵押等限制状态,系统则无法调档且提示限制原因。

住房保障系统与产权产籍系统对接以后,申请廉租房、经适房、公租房时,不再像以前那样把所有的房产档案查一遍,也不用害怕申请人带来的纸质申请材料是不是伪造,只要输入身份证号,系统就自动排异,申请人名下有没有房子、是不是符合申请标准就一目了然了。

三、建设复合型的管理队伍

房产档案管理人员队伍建设是实现房产档案信息化成功的根本,决定着档案信息化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信息化意识,要求档案管理人员不仅要熟悉电子文件的特征和电子档案的全程规范管理,而且要掌握计算机系统网络安全防护知识,以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安全性。档案管理人员还应立足本职工作,强化自我学习意识,积极参与信息化教育培训,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工作水平。为尽快实现传统档案管理模式向现代管理模式的转变,档案管理部门应有计划地对本系统的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信息化技能培训,培训内容需涵盖计算机、网络、信息工程等方面的知识。

(作者单位: 山东省邹城市房地产交易所)

第五篇: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情况汇报

关于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的情况汇报

各位领导、同志们:

我局信息化建设的推进,离不开国土资源部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以及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近年来,国土资源部对实施金土工程,更好地保护资源、保障发展做出了一系列决策部署。今天,国土资源部在我市召开信息化现场工作会议,对我局进一步学习借鉴兄弟省市的经验和做法提供了一个十分重要的机会。现在,我代表XX市规划国土资源局汇报信息化建设的工作情况。先请大家看一段汇报录像片。各位领导、同志们:刚才播放的汇报录像片,着重汇报了近年来我局“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促进国土资源管理落地化、精细化、规范化管理”的一些做法和体会。下面,我再汇报一下我局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定位和主要措施。

一、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定位

上海人多地少,土地供需矛盾十分突出,市陆域面积6787平方公里,人均土地面积约0.55亩,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1/20;人均耕地约0.2亩,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1/5。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保护资源和保障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推进精细化管理,加快建立健全科学量化的标准、规范和易操作的作业程序,将管理的各个环节具体化和明确化,对提升管理水平显得尤为关键。为了以信息化带动管理现代化、大力实施精细化管理,前几年我局深入分析信息化建设中面临的问题,明确了信息化建设的目标定位。经分析,我局信息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1)信息系统尚未成为业务工作的核心组成部分,有关管理行为未能在统一的平台上进行,基础数据库覆盖面不够全,现势性不够强,数据重复、不一致、图属不对应等问题在一定程度存在,管理类数据还缺乏标准化、完整性;(2)系统建设统筹力度不够大,没有按照全生命周期管理要求,打破各个管理主体、各个管理环节存在的鸿沟壁垒,实现数据互联互通;(3)信息化尚未实现市、区县、乡镇三级联动,信息不够畅通,难以满足区县、乡镇管理的需要。

分析深层次原因:一是在信息系统规划建设中,国土、地矿、规划等各类信息系统没有按其共有的资源属性进行统一考虑、统筹安排,影响了管理的融合与统一。二是在信息系统设计理念上,没有按照政府管理创新、流程再造的要求突破现有体制和条块分割的限制,不利于促进业务流程的优化与重组,影响了数据流程与工作流程的统一,也影响了数据的及时汇集、更新以及数据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利用。三是在信息系统开发中,没有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需求导向和集中开发、集成部署,市局机关、各直属事业单位、各区县局和乡镇管理所的管理行为没有在统一平台上进行,其管理行为产生的结果也没有收集到统一的平台中来。

针对信息化建设中遇到的问题,我局在规划国土资源系统中开展了解放思想的大讨论,对信息化建设在日常业务管理中的核心地位形成了共识,着力推进信息化顶层设计,进一步明确了目标定位,即:建立覆盖全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系统信息化体系,实现管理全业务、全流程的数字化、信息化,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强化监管,为实现精细化管理提供全面有效的技术支撑,以信息化带动管理现代化。这是促进流程优化,提高效率,科学决策,有效服务的重要手段,也是强化监管能力不断提升的重要途径。具体来讲,就是围绕精细化管理要求,采取信息化顶层设计的理论和方法,设计规划、土地、地矿业务、数据、应用、技术构架,明确信息化建设内容与管理业务的关联,通过市、区、乡镇管理部门广泛和充分的应用,将信息化贯穿于规划、土地、地矿的调查评价、日常管理、监测监管、政策研究、社会服务等业务的全过程。

1、在系统设计上,促成市、区县、乡镇行政审批流程的标准化规范化重组,实现三级管理业务和信息系统的实时在线运行,实现标准化、多维度、多层面的数据大集中,形成协调一致、互联互通的网络化集成办公大平台,构建及时、可信的社会化信息服务大门户。

2、在系统建设中,以数据为中心,建立集中统一的管理要素数据库,促进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的有机融合,实现地下、地表、地上建筑物、构筑物和各类用地统一管理,从而使集中统一、内在关联的各类信息数据库为行政审批、执法监察、应急监管、辅助决策提供扎实的数据基础。

3、在系统应用中,一是系统安全建设符合国家相关规定,实现安全的常态化管理;二是市、区、乡镇主要业务审批过程基本实现网上综合管理和办理,业务系统、公务系统、内部管理基本实现有机集成;三是所有非涉密公务在网上运行,逐步实现文档一体化、办公督察催办自动化、文件分发归档智能化,做到系统内的上通下达;四是应用系统实现统一开发,三级联网垂直集成布置,有效解决应用集中化、数据集中化、管理集中化、监测集中化。

4、在规划统一、实时在线的数据基础之上,努力为社会提供及时可信的规划国土资源部分信息服务产品。针对个人、企业法人、政府部门的不同需求,着力形成标准化、制度化、分层公示的规划国土资源信息服务产品,全面提升信息服务水平,增强社会影响力。

二、信息化建设的主要措施

(一)全力推进规划国土资源统一数据底板建设

2006年,组织了全市范围的土地清查工作,基本摸清了全市土地的总量、结构和分布情况。2007年以来,按照徐绍史部长反复强调的实施“一张图”管理的要求,结合全国第二次土地调查,着眼于全市空间资源综合管理和优化资源配置,以地理空间信息为基准,整合规划建管、土地管理、地矿管理等专题空间数据,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空间数据框架,构筑全市“一张图”。

全市统一数据底板包括基础数据和专题数据图层。基础数据图层包括全市国土资源影像、宗地、现状、地形图,涵盖了整个土地资源行业的最小管理单元,中心城区数据达到1:500精度,近郊达到1:1000,其它部分为1:2000;专题数据图层沉淀了各业务系统管理的数据,包括开发区、基本农田、土地整理复垦、建设用地、违法用地等。全市统一数据底版具有“全、通、新、用”的特点。“全”,所有涉及的业务数据必须汇集到统一平台,全市土地、地矿、规划信息实现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通”,所有信息系统实现数据互联互通,统一分类代码、统一命名规则、统一数据结构、统一的数据格式,打破各个管理主体、各个管理环节之间存在的鸿沟壁垒,努力实现业务无缝管理、数据互联互通;“新”,所有数据确保准确性、现势性,建立起“发现—调查—处置—反馈”的长效管理机制和数据动态更新机制。根据国土资源部关于“天上看、地上查、网上管”的要求,通过一季度一次的遥感影像比对、日常的三级网络巡查、每天的执法巡视等三种发现机制,实时监控土地利用的动态变化情况。“用”,所有管理行为必须在统一平台上进行,所有管理行为产生的结果必须归集到统一平台中来。

(二)依托信息化推进业务管理架构梳理和流程再造

近年来,按照市委、市政府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把上海建设成为全国行政效能最高、行政透明度最高、行政收费最少的行政区之一”的要求,大力进行业务流程优化、重组和再造,努力达到规范透明、提高效率、加强监管、方便群众的目的。

1、依托信息系统实施“管理、审理和监测”三分离。在管理方面,明确各业务处室的职能定位,努力实现“两个转变”,即:由一桩一件的事务性审批转向宏观管理;由既制订规则、又负责审批,转向主要负责制订政策和业务指导。在审理方面,以建立规范、透明、高效、便民的行政审批制度为目标,建设集事务受理、协助办理、信息采集和行政终端为一体、“既受又理”的一门式综合服务平台。专门组建了行政事务办理中心,按照“管办分离”的原则,实行“一个窗口进出”;规范了四种审批模式,即合并受理、合并审批、并联审批、前置征询等方式,通过内网在线监控和外网信息公开,实现阳光审批。在监测方面,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和网络平台,对行政行为进行自动监控,对行业情况实施在线动态监测,对前后关联项目进行信息跟踪,对突发事件进行应急处置。

2、依托信息系统推进“市—区县—乡镇”三级管理联动。加快构筑市局—区县局—乡镇管理所三级管理架构,完善运作模式,市局重在政策设计制定和监管、区县局重在组织协调和推进、规划土地管理所重在具体操作落实。建设简便易行和有效的协同办公网络平台,实现市局、区县局和乡镇管理所在统一基础平台上协同办公。

(三)依托信息化建立土地交易阳光操作平台

国务院2004年28号文件明确,国有土地使用权交易应当在土地有形市场公开进行。市委、市政府多次专题研究,要求把建设全市统一、透明、规范、法治的土地交易市场作为培育和规范土地要素市场的重要领域,作为深化土地管理改革的关键环节。在此背景下,我们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土地交易市场,2008年3月起正式运作,在以信息化规范土地交易、促进廉政建设等方面做了探索。按照“权力在阳光下运行,资源在市场中配置,资金在网络上监管”的要求,土地交易市场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实施对建设用地使用权统一入市的交易管理,覆盖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覆盖产业用地、经营性用地、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等各类建设用地。土地交易阳光操作平台实现了从土地审批到入市交易,以及后期合同签订的上线操作,实现了业务数据了交换和共享。

一是入市流程透明化。为了根本上防止土地交易操作不统一、信息不对称等问题,将全市统一的土地交易流程及操作标准固化入土地交易系统,实现了入市地块的公告、出让文件、进度安排和实时进展等情况每天两次通过局外网向社会公开,地块的实时竞买申请信息和挂牌信息每隔15分钟通过局外网向社会公开,通过加大信息披露力度,实现供需双方信息对称。

二是信息掌握分散化。为了提供公开、公平、公正的土地交易环境,对受理竞买申请、竞买资格审查、抽选评标专家、实时交易等重要环节,采用分化动作、各管一段、相互制约的方式,并邀请公证处等独立机构操作,监委予以监督。比如,针对竞买人信息,在受理竞买申请时,系统产生唯一的受理编号;竞买资格审查时只能看到受理编号,审查通过的,系统产生唯一的资格证书号;实时交易时只能看到资格证书号信息;从而有效实现了竞买人信息的保密。

三是业务操作模块化。为了确保竞买人平等参与市场竞争,将操作过程分步骤组合成不同的工作模块,各模块独立运作,最大限度地规避人为因素对交易结果的影响。不同权限的用户使用系统时,只能看到和使用被赋权的工作模块,各个工作模块之间业务单线联接,信息单向透明,各司其职,各负其责,使实施操作的任何一方都无法准确操纵或掌握真实的结果。

四是业务数据关联化。通过对土地审批系统和土地交易系统的整合,实现了招拍挂用地审批→土地交易→土地有偿使用合同签订审批的业务数据的关联和共享,根据业务规范,前道环节生成的业务数据会共享到后道环节且不能修改,从而有效保证了业务的连贯性和数据的一致性,也为业务监管和批后管理提供了必要的信息支持。

(四)加强地质信息集成管理,创新地质成果表达方式

按照徐绍史部长关于加快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的要求,把分散资料集中管理,把纸质资料转变为数据,通过信息化工具把数据整合成为可利用的信息。

1、建立地面沉降实时动态监测体系,形成了城市安全预警机制。通过采取强有力的地面沉降控制措施,从1999年到2008年,全市地下水开采量由1.4亿立方米降低到3100万立方米,平均地面沉降由12毫米减少到6.4毫米,地面沉降防治效果显著。同时,依据上XX市发展战略,不断完善地面沉降监测网络布局,提升监测技术手段和数据分析处理能力,把地铁、高架桥梁、磁浮列车、防汛墙等生命线工程纳入地面沉降监测体系,结合地面沉降及生命线工程特点,分类设定了安全预警标准,建立了及时反馈机制,多次成功预报生命线工程安全隐患,实现了地面沉降防治与城市安全保障的结合。

2、建立地下三维模型,提高服务城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能力。充分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开发了地下三维模型,可以直观地模拟地铁建设,快速评价新城镇、工程建设的地质风险,创新了地质成果表现方式,提高了地质资料信息服务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能力。3、建立长江河口海岸数据库和三维演化模型,为后备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了重要依据。人多地少、土地资源紧缺是上海最突出的特点,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适当开发滩涂资源,是上海新增耕地的主要来源之一。在近百年长江口及海岸带地形、地质数据库基础上,建立了不同时期长江口水下三维模型,定量分析了泥沙淤积、侵蚀的规律,科学评价了土地后备资源状况和利用时序,为制定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耕地占补平衡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已初步建立了滩涂资源的动态监测机制,及时掌握土地后备资源情况,科学评估滩涂开发的环境影响,努力做到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的和谐统一。

4、加快推进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拟定了《XX市地质资料信息服务集群化和产业化三年行动计划(2009-2012)》,明确了要目标任务,即:完善三维可视化城市地质信息服务和管理系统,建成XX市地质资料数据中心,实现地质资料收集全面化,整理标准化,录入格式化,管理常态化;基本实现地质资料信息服务多元化,地质资料信息服务由原来提供专业信息发展到提供管理和科普信息,从提供单纯的基础信息扩大到数据处理、咨询与决策、技术支持等多个方面。在此基础上,加快推进落实工作,收集了30余万个地质钻孔,建成了包括11万个地质钻孔的综合地质数据库,与十多个政府部门、企事业机构形成了地质资料信息共享机制。

信息化已经成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方式和运行机制,成为带动管理创新和体制改革的重要因素之一。在国土资源部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兄弟省市的大力支持下,我局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我们清醒的认识到,许多工作仍需深化完善。我们将以落实部市合作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国土资源新机制备忘录为契机,我们将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努力以信息化带动管理信息化,切实管好土地、用好土地,为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下载关于迎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加快推进我市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的%AE[五篇材料]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迎接中国2010年上海世博会加快推进我市信息化重大工程建设的%AE[五篇材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公安局长谈如何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精选五篇)

    公安局长谈如何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意识是前提机制是保障应用是关键我认为,在公安信息化建设中,意识是前提,机制是保障,应用是关键。警务应用、提高效能是公安信息化建设的出发点......

    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加快推进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调研报告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是建设中原经济区的必然要求,是推动驻马店加快发展的战略选择。为深入贯彻中央和省、市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我市新型......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 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的建议中共***市委、市政府围绕全市农业和农村发展先后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如城乡等值化发展、绿化攻坚、新农居改造、农业标准......

    加快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

    加快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的建议一、我市养老服务体系的现状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2016年末我市60周岁以上的老人达42.66万人,占常住人口2......

    关于加快推进我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文章来源莲山课件 w ww.5 Y K j.Co M 6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并把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概括为:“生产发展......

    关于切实加快我市政务信息化建设步伐的通知

    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垦殖场,市政府各部门:在省、宜春市的高度重视和统一部署下,江西省政务信息网省、市、县(市、区)三级纵向主干网联网工程已于今年4月全面完成。根......

    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新闻发布会实录(精选五篇)

    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设新闻发布会实录 【李朴民】各位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各位来参加国家发展改革委例行新闻发布会。今天发布会的主题是加快推进重大水利工程建......

    加快信息化网络建设全力推进法院工作

    加快信息化网络建设全力推进法院工作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信息资源管理和知识管理,必将成为各行业的核心管理领域,同时也是推动我国实现依法治国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