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2年电大行政管理学考试重点
行政管理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1、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2、政府职能:政府职能即公共行政职能,是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公共行政学就是围绕这个问题从不同的研究途径构建不同的理论。
3、市场失效: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4、管理幅度: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
5、行政决策参与:所谓行政决策参与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众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6、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是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
7、经验决策:经验决策是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认识和分析,以及对决策方案的选择,完全凭借决策者在长期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方式所进行的决策。
二、单项选择题
1、非营利组织的特点:组织性、非政府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志愿性
书本103
2、马克思·韦伯提出的理论:官僚制组织理论
书本12
3、领导权力的来源:合法权力、奖惩权力、专业知识权,又称为专家权、归属权,又称关系的权利
书本119
4、组织文化的核心内容:价值观
书本37
5、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政府职能即公共行政职能
书本43
6、我国由人大代表投票选举产生政府领导者的制度属于:选任制
学习指导书27,第一题
7、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领导决策系统
学习指导书41 第四题
8、平行沟通:平行沟通是一种同级部门或同事之间的信息沟通,亦称横向沟通。书本216
9、依照公共行政管理的过程,可以分为事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
书本235
10、税收制度的核心内容是:税法
学习指导书59 第二题
11、对涉及国家行政机关以外的中国共产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由(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给予党纪处分。学习指导书53,第十题
12、西蒙的观点:只能是“满意原则”,而不是“最优原则”
书本15
13、层级制的优缺点:优点:(1)层级节制,一级管一级,权利关系清楚,有利于领导和指挥,有利于提高效率(2)责任明确,有利于监督(3)行政目标统一,有利于对公务员的绩效考评(4)有利于推行决策;缺点:(1)如果层级过多,信息传递缓慢或失真,会造成决策失误(2)节制严格,不利于调动下属的积极性(3)容易出现家长制和依附性上下级关系。
书本93
14、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内容,两者间的关系: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成反比关系。
书本97
15、行政管理者有哪些能力(排除选项):(1)抽象思维与决断能力(2)人际关系的能力(3)技术能力
书本135
16、行政指挥的原则(排除选项):(1)统一指挥原则(2)法定权威原则(3)果断有力原则(4)准确权变原则(5)合理授权原则
书本209
17、行政沟通的障碍:(1)心理与语言障碍(2)职位与专业障碍(3)组织结构障碍
书本216
18、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指公民或社会组织通过公共论坛批评包括权利腐败在内的不良现象。书本252
19、行政赔偿的构成要件:(1)侵权行为主体(2)执行职务的行为违法(3)损害的事实以及违法行为与造成损害的因果关系。
书本297 单选从12~19题,没有原题,都是书上的知识点,大家对照页数自己了解下。
三、简答题
1、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
书本119 答: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就是说领导的权利是谁给的。正如国家产生于社会又服务于社会一样,权利是人民赋予的,又服务于人民。从本质上来讲,领导权利来源于人民。人民通过宪法和立法机关或通过选举的方式,把自己的权利赋予领导集团行使。通过对行政权利现象及其作用进行考察,可以发现,行政领导权利的来源有多种,主要有以下几种:合法权利、奖惩权利、专业知识权,又称为专家权、归属权,又称关系的权利。
2、行政决策必须遵循的原则?
书本185 答:行政决策必须遵循如下基本原则:科学预测原则、信息原则、可行性原则、满意原则、成本效益原则、公平与民主原则、法制原则、实现公共利益的原则。
3、行政监督的主要方式?
书本237 答:根据有关法律规定,目前的监督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工作报告:法律规定,各级人民政府向上级政府报告工作。政府各工作部门向本级政府报告工作。通过听取、审查报告的方式,实施上级政府监督下级政府,各级政府监督其工作部门的监督目的。(2)检查:检查是行政主体主动了解管理对象的行为,一般具有直接、实地、深入的特点。(3)专案调查:是指依法对监督对象发生的重大违法案例或带有普遍性的违法行为,人民政府组织专门人员进行的专案调查。(4)审查:审查是对行政法律文件、行政命令、措施及财政预算、决算、账册、报表等进行审阅核对的行为,旨在确定其合法性。(5)备案:备案是监督主体对监督对象施行事后监督的一种形式。主要有向国务院备案、向国务院各工作部门的备案、向地方各级政府及工作部门的备案(6)批准:批准包括要求监督对象报送审批材料,审查、批准(含不批准)三个基本步骤(7)提出议案: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都有权利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提出属于其职权范围内的议案(8)改变或撤销:(9)惩戒:对于下级政府及政府工作部门的违法行为,各级政府可视其情节作出惩戒处分。
4、目标管理的程序?
书本317 答:(1)制定目标:首先必须制定组织目标,又叫总目标。总目标制定以后,还必须把它分解为各种子目标,子目标必须落实到各个部门。各个子目标还必须分解成个人目标,落实到每个组织成员。(2)实施目标:目标的实施的过程是一个合理授权的过程。任何目标的实现,必须有与实施目标的相应权利。(3)成果评价:在达成目标之后,在一定期限内要进行目标落实成果的评价,检查考核目标实施情况,总结经验,找出不足之处。
四、论述题
1、试分析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书本184
答:第一、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行政管理有领导、决策、指挥、执行、协调和监督等环节,但是,在所有这些环节中,行政决策是最重要的,是关系到行政管理成败的关键因素。整个行政管理活动都是围绕着行政决策开展的,都是为了落实行政决策的目标和标准进行的。行政决策是公共行政的七点,如果没有行政决策,公共行政就无法进行,领导、指挥、执行、协调和监督等管理环节就没有根据和标准。因此,行政决策在公共管理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但是,强调决策的重要时,并不意味着“管理就是决策”;第二、行政决策主导着行政管理的全过程。行政决策不仅是行政管理活动的先导,而且贯穿于行政管理的全过程,从而也主导和左右着行政管理的全过程。行政决策渗透在各种行政功能的运作中,但其他的行政管理功能并没有消失,依然具有其独立性。第三、行政决策是行政管理的成功与失败的决定因素。“一言兴邦,一言丧邦”就是说一项行政决策可以使国家兴旺发达,也可以使国家衰败灭亡。行政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行政管理的目标能否实现,行政决策水平如何,会影响到行政管理工作是否有生机和活力,行政决策质量的高低决定着行政管理成效的高低。第四、行政决策是贯彻执行国家意志和加强政府合法性的必要途径。政府必须把国家的政治决策转换为行政决策才能真正得到落实。
2、试论述行政沟通在公共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书本214
答:行政沟通在本质上就是信息的交流和传递,它普遍存在于行政管理的各个环节和各个阶段,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行政沟通是实现行政决策民主化的重要基础。从一定意义上说,行政决策也就是一个信息的输入、转换和输出的过程。发现行政问题,确定行政目标,优化决策方案,都需要掌握丰富真实的行政信息。行政沟通是获得这些信息的根本途径,而缺少信息交流和沟通则往往会导致决策的失误。第二、行政沟通是行政执行各环节顺利进行的重要基础。如果不注意行政沟通,行政执行活动就容易出现指挥不灵的现象,产生隔阂和矛盾,造成认识和行动的混乱,影响行政工作的顺利进行。第三、行政沟通是行政检查和监督的重要依据。只有加强行政沟通,才能实施有效有力的行政检查和监督。第四、行政沟通是所有行政人员参与管理的重要手段。所有行政人员都是行政管理的主体,通过行政沟通能够使他们获得必要的行政信息,不仅有利于他们的工作,而且更会使他们产生尊重感和满意感,增强他们的主人翁意识,还有利于形成行政工作的民主风气,防止官僚主义和独断专行的现象发生。
3、简述编制行政计划的步骤。
书本314
答:第一、调查研究,确立计划目标:编制计划方案首先必须进行实事求是的调查研究。找出问题,界定问题,了解问题发生的范围和程度,找出与期望目标之间的差距,在此基础上才能确立计划目标,确立计划目标之后,必须建立衡量实现计划目标的标准。第二、拟定计划方案:根据计划目标,由专家学者和资深的行政官员拟定计划方案。每个人的方案具有排他性,不能重复。第三、选择计划方案:一般由行政首长负责对计划方案的选择。行政首长确定计划方案后,就是必须贯彻执行的行政计划。第四、实施和修正计划方案,确定行政计划之后,就予以贯彻执行。在执行行政计划的过程中,不断地修正和完善行政计划。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行政计划是宏观的发展目标和方向,而不是指令性的计划。
4、试论述我国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书本341
答:效率与公平,二者历来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所谓矛盾,即是在追求效率的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平的实现;追求公平,又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效率的提高。二者似乎是鱼与熊掌不可兼得。所谓统一,即效率是最终实现事实上公平的基础和主要途径,公平是效率的保证。没有政府的高效率,就不可能有社会的高效率,就不可能高效率的发展经济,提高人民各方面的公平程度。没有物质基础,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公平。同时,公平程度越高,社会越稳定,也就越能提高效率。效率促进发展,公平确保稳定;稳定是发展的前提和保证。
正确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遵循以下的原则:第一、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效率和公平都是公共行政所追求的重要目标。第二、平等原则。公平不仅是指公正,也是指平等。第三、公平分配的原则。社会主义社会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的原则。第四、机会均等、能者优先的原则。
第二篇:电大行政管理学考试重点
行政管理学重点 名词解释
1.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生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与综合性科学。2.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
3.政府职能-----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到作用。
4.市场失效-------市场失效时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经济与外部不经济的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
5.行政体制-----行政体制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
6.地方政府体制-------地方政府体制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
7.行政区划体制--------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8.层级制------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
9.机能制------机能制又称职能制,是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10.管理层次-------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
11.管理幅度-------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成员的数额。
12.行政领导者-----行政领导者是指在行政系统中有正式权威和正式职位的集体或个人。
13.委任制-------委任制,亦称任命制,是指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
14.考任制-------考任制是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15.人事行政机关------人事行政机关是指根据人事管理职责,按照一定的组织原则建立起来的专门承担人事行政业务的组织机构。
16.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行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
17.程序性决策------程序性决策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供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
18.非程序性决策------非程序性决策也叫非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要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19.危机决策-------危机决策是指领导者在自然或人为的突发性事件生后,迅速启动各种突发事件应急机制,大胆预测,作出决定的过程。20.行政决策参与-------行政决策参与是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民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
21.行政执行------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
22.行政协调------行政协调是指调整行政系统内各机构之间、人员之间、行政运行各环节之间的关系,以及行政系统与行政环境之间的关系,以提高行政效能,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
23.事前监督-----事前监督是指在某种公共行政管理活动开展之前,监督部门围绕公共行政管理主体的行政行为进行的监督检查。
24.法制监督------法制监督,又称对行政的监督,是指有权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地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与控制。
25.舆论监督------舆论监督是指通过在公共论坛的言论空间中所抒发的舆论力量对政府机构和政府官员滥用权力等不当行为的监督与制约。
26.公共财政-----公共财政指的是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
27.税收------税收是指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
28.行政立法------行政立法一般是指立法机关通过法定形式将某些立法权授予行政机关,行政机关,行政机关得依据授权法(含宪法)创制行政法规和规章的行为。29.行政法规------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驶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
30.行政规章------行政规章是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点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31.标杆管理------标杆管理是指公共组织通过瞄准竞争的高目标,不断超越自己,超越标杆,追求卓越,成为强中之强组织创新和流程再造的过程。
32.行政效率-----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
33.行政改革------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
简答题:
一、简述公共行政的特点
答:公共行政之首要特点是它的公共性;2.公共行政的政治性,3 公共行政具有严格的法制性,4 公共行政的民主性,5 公共行政的公平性,6 公共行政的高效性。
二、简述里格斯公共行政的三种模式及其主要特点。
答:里格斯将公共行政分为三种模式:一是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是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是公共行政是建立在自给自足经济基础上的家长制,任人惟亲,实行等级森严的世卿世禄制度;二是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是工业社会的公共行政模式,它是主要特点是建立在大工业生产方式基础上的民主行政,官员一发任命,依法行政,三是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的公共行政模式,它既有农业社会的公共行政的某些特点,也有工业社会公共行政的某些特点,是两者混合体。
三、市场失效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答:1外部性问题,2 市场垄断和专制价格,3 公共物品的提供 4 无知和非理性 5 不平等问题
四、政府干预应该遵循哪些原则?
答:1政府和市场两者的功能有很大的区别,它们不能互相代替,2政府干预经济仅界定在弥补和防止市场失效的范围 3 政府干预也必须讲究成本收益4发展中国家政府一般对市场的干预比发达国家广泛得多,这是十分正常的现象。
五、我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经济职能主要有哪些? 答:1规范和稳定市场秩序,确保自由竞争的职能,2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确保国民经济平衡发展的职能,3直接生产和提供公共物品,弥补市场的不足的职能,4管理国有资产的职能。
六、简述政府文化只能的主要内容。答:1意识形态职能 2 发展科学技术和教育职能3 发展文学艺术和体育卫生职能 4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职能5清除那些不仅没有社会价值而且有害的文化产品的职能。
七、行政区划体制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 1 政治原则2尊重历史传统的原则 3 有利于发展的原则4有效管理的原则5民族自治原则。
八、简述政府对非营利组织的作用
答 1 补助2减免税收3 委托公共事务 4 法律管制 5辅导监督
九、简述行政领导责任的主要内容。答:1负责贯彻执行法律、法规以及权力机关、上级行政机关的决定,2主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的工作计划3 负责制定公共行政决策 决定公共行政工作中的重大问题4 正确地选拔、使用人才;5 负责对本部门和下级行政机关的工作实行监督、检查; 6做好协调工作。
十、简述人事行政应遵循的基本原则。答:1 德才兼备原则2 知人善任原则 3 公平竞争原则 4 功绩原则5 依法管理原则
十一、简述行政决策的特点
答:1 行政决策主体的特殊性2 行政决策客体的广泛性3 行政决策目的的非赢利性 4行政决策的合法性 5 行政决策地域效力的普遍性 6 行政决策执行的强制性。
十二、理解行政执行的含义,应把握那些要点?
答:1 行政执行的主体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 2 行政执行是一种具有目标导向的活动 3行政执行是一种实施性质很强的活动,是务实性的、付诸于实际的行动,它需要通过一定的具体步骤或实际行动来落实政策。4行政执行是一种行政法律行为 5 行政执行活动还具有强制性。
十三、依监督的主体划分,行政监督有哪几种类型? 答:1 执政党的监督 2 权力机关的监督 3 行政机关的监督 4 司法机关的监督 5 社会监督
十四、法制监督具有哪些特征?
答:1 法制监督是权力分配的均衡2 监督的对象是行使行政权力的主体3 监督的范围具有广泛性4 监督方式和手段具有多样性5 以权力制约权力
十五、简述法治行政的特点
答:1 职权法定 2 法律保留 3 法律优先 4依据法律 5 职权与职责统一
十六、简述行政立法的原则
答1 以人民权力和公民的权力为重要的原则 2 依法立法原则 3 民主立法原则4 科学立法原则。
十七、简述标杆瞄准的类型
答:1内部标杆瞄准 2外部竞争对手标杆瞄准 3行业内标杆瞄准 4 跨行业标杆瞄准 5 内外部综合标杆瞄准。
十八、我国正确地处理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1 效率要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2平等原则 3 公平分配的原则 4 机会均等、能者优先的原则。
十九、简述行政改革的取向。
答:1 以适应社会环境为取向,2 以精简机构为取向3 以调整组织结构为取向 4以调整权力关系为取向5以人事制度改革委取向。
论述题
一. 试述公共行政环境的作用
答1 公共行政环境决定、限制与制约公共行政2 公共行政必须适应公共行政环境 3公共行政环境的发展变化必然导致公共行政的发展变化 4 公共行政对公共行政环境也有反作用。
二、试析政府失效的主要表现
答:1 政府成本过高 2 政府的低效率 3 资源配置的低效率4 寻租 5 造成另一种不公平
三、你如何理解行政体制
答:1 经济体制决定并制约行政体制,行政体制也影响和制约经济发展 2 政治体制决定行政体制,行政体制是政治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3 行政体制的核心问题是行政权的划分和公共组织设置,以及对政府系统的各级各类政府部门职权的配置 4科学技术推动行政体制的变革 5 文化对行政体制的重要价值作用。
四、什么是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试述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的关系。
答: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划分管理层级的数额。管理幅度是指领导机关或领导者直接领导下属的部门或人员的数额。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必须适当。一般来说,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成反比,管理幅度越大,则管理层次越小;相反,管理幅度越小,则管理层次越多。但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之间的关系是很复杂的,是由许多相关因素决定的。如还要看工作性质、人员素质、领导能力和技术手段等因素来决定。
五、试分析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行政决策在行政管理过程中具有决定性作用,处于核心地位;2 行政决策主导着公共行政管理的全过程,3 行政决策是行
政管理的成功与失败的决定因素4 行政决策是贯彻执行国家意志和加强政府合法性的必要途径。
六、试述行政执行的作用
答:1 行政执行决定着决策方案能否实现及实现的程度,2 行政执行效果是检验、修正和完善行政决策的途径,3 行政执行是实现公共行政职能的必要形式,4 行政执行是衡量公共组织及其运行状况的重要标志。
七、行政指挥在行政执行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
答: 1 行政指挥是保证行政执行活动协调一致的重要手段,2 行政指挥是高效地贯彻执行行政决策的根本保证 3 行政指挥是高质量地达成行政决策目标的根本保证,4 行政指挥是保证各种行政资源得以充分利用的必要条件 5 行政指挥使衡量行政领导者的政策水平和组织与领导能力的重要标准。
八、试分析行政监督的原则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
答:1 行政监督机构依法行使职权,不受其他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干涉的原则 2 实事就是,重证据、重调查研究的原则 3在适用法律和行政纪律上人人平等的原则,4 教育与惩罚处相结合的原则 5 监督工作依靠群众的原则
九、试述行政监督的作用。答: 1 行政监督能有效地强化和改善公共行政,提高行政效能,促进行政机关廉政建设 2 行政监督所健全社会主义法治,进一步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的有效的制度 3 行政监督所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
十、试述行政效率在公共行政中的作用。答:1 提高行政效率是公共行政的宗旨,2 行政效率是检查和衡量公共组织和公共行政管理活动的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标准3 行政效率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
十一、你认为行政改革必须遵循的原则有哪些?
答:1 行政改革必须进行科学而严密地论证和规划,慎重开展2 行政改革必须以保持社会稳定为前提,3 行政改革要以改变观念为先导,以体制创新为核心,以高效、公平、廉洁为目标 4行政改革必须有政治保障和法律保障 5 行政改革以理顺关系,转变政府职能为重点。
十二、试述行政改革的阻力。
答:1 历史的局限性决定了行政改革的成败 2 政治因素对行政改革的限制与制约 3 在行政系统内部行政官僚集团的反对 4 传统的保守程度决定了行政改革的艰难程度 5 用人惟亲和家长制对行政改革的负面影响。
十三、试试行政改革的动力
答:1 政治体制改革和政治权威的推动 2 经济基础变革的要求3 社会演变的要求 4 科学技术发展的推动 5 新思想、新价值的推动。
第三篇:行政管理学重点
1.斯蒂尔曼二世是如何论述反国家主义与美国公共行政研究之间关系的?
2.简述里格斯农业社会的融合型行政模式的特点。
3.简述零基预算的含义及其步骤。
4.简述我国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5.比较威尔逊与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思想异同。
6.分析公共政策精英模型与团体模型的区别。
1.简述管理与行政的联系与区别。
2.简述里格斯过渡社会衍射性行政模式的特点。
3.简述复式预算的含义及优缺点。
4.简述实施电子政务的意义。
5.论述古德诺“政治与行政二分理论”的主要思想内容。
6.分析公共政策传统理性模型与有限理性模型的区别。
第四篇:电大行政管理学毕业论文
浅析如何提高团队的组织凝聚力
姓 名:
指导教师:
日 期:
(一)团队凝聚力的概念
团队凝聚力是指团队对成员的吸引力,成员对团队的向心力,以及团队成员之间的相互吸引,团队凝聚力不仅是维持团队存在的必要条件,而且对团队潜能的发挥有很重要的作用。一个团队如果失去了凝聚力,就不可能完成组织赋予的任务,本身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条件。美国社会心理学家L·费期汀格认为这种凝聚力是使团体成员停留在团体内的合力,也就是一种人际吸引力,这种吸引力它就有力学的一些相同之处,如一个人在玩“流星球”时,流星球就是围绕手这个中心转,不会丢失,手就是中心点,凝聚力的中心点是什么?就是团队对所有成员的吸引力。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l、团队本身对成员的吸引力。团队的目标方向、组织形态、行业精神、社会位置等适合成员,吸引力就大,反之吸引力就会降低,甚至会使成员厌倦、反感,从而脱离团队。
2、满足所有成员多种需要的吸引力。团队满足成员个人的各种物质和心理需要,是增强团体吸引力的最重要条件。
3、团队内部成员间的吸引力。团队成员利益一致,关系和谐,互相关心、爱护和帮助,吸引力就大;反之,吸引力就小,甚至反感,相互排斥。
(二)团队凝聚力的基本原则
团队凝聚力的产生有内外两方面的因素。内在因素来自成员与团队本身,外在因素来自环境的压力。团队凝聚力可以是团队成员关于情境的理解与反应趋向一致的过程,也可以是成员对他人行为的附
的创业激情。
(三)团队凝聚力的影响因素
1.团队成员的组成。
(1)团队的规模。团队的规模越大,团队的凝聚力就越低。由于团队规模增大,团队成员间互动的机会和可能性就减小,从而难以形成凝聚力;反之,团队规模越小(一般认为5人~12人比较合适),团队成员间互动的机会增大,团队成员就越容易融为一体, 从而形成更强的凝聚力。
(2)成员的相似性。所谓成员的相似性,是指根据个人档案记录归纳总结的比较明显的个体特征,也包括那些难以观察、对人的行为模式更具决定性影响的深层次因素,如个性、态度、价值观及其他心理因素等,还包括个体内在特性动态集合所产生的总体特征。
(3)成员的相吸性。如果A从B身上发现了自己喜欢的某种品质特征, 如名声和社会地位、愉悦、支持性以及其他令人喜欢的个性特点等,A会对B表示赞美、钦佩,成员间的这种相互吸引,会使得他们愿意在一起共同完成某项任务。
2.团队任务。
(1)任务目标的一致性。目标一致是形成凝聚力的前提条件,首先,如果团队目标与个体目标是一致的,那么个体就会被团队所吸引。其次,团队建立共同目标的过程往往意味着确立竞争对手或“共同敌人”的过程。有研究表明,“共同敌人”的出现会加强团队内部的认同,也会使团队成员的身份显得更加重要。
很高的要求, 有些个体有沟通与身份地位的需求,而有些人有自我评价的需求等。团队是否能够持续为其成员提供其所期望的激励, 会对团队凝聚力产生重要影响,团队领导者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控制这类影响团队成员需求的因素。
(3)沟通。成员之间的沟通有利于对团队任务的理解,和即时了解对方的进展情况,从而对自己的工作进行适当调整,以便更好地完成团队任务。在有效沟通的基础上,个体与团队才能维持相互信任,增强对团队的归属感。
(4)规范。团队有无一定的规范,也会影响到团队凝聚力的形成与发展,如果制定有效合宜的团队规范,会在一定程度上约束成员的行为,使成员行为最大程度地指向团队任务。另外高凝聚力的团队一般较易产生共认规范;相反,低凝聚力的团队一般难以形成共认规范。
另外,团队的外部因素也会影响到团队的凝聚力,一个团队总是与外界环境不断地发生着交互作用,积极进取的外部环境必然会对团队凝聚力的增强起到正面的促进作用,相反,消极的外部环境则会对团队凝聚力产生负面影响,如团队间的合理竞争会增强团队凝聚力, 当团队之间开展竞争时,各自的团体内部就会产生压力和威胁,迫使所有的成员自觉地团结起来,减少内部分歧。能够忠于自己的团队,维护团队的利益,一致对外,以避免自己的团队受挫、受损。这样,团队成员间的关系就变得密切起来,大家同舟共济,共赴使命,团队的凝聚力也就得以提高与加强。
二、团队的组织凝聚力的价值分析
前合计着什么呢?原来他们把队员个人的优势和劣势进行了精心组合:第一个是动作机灵的小个子队员,第二个是一位高个子队员,女士和身体庞大的队员放在中间,殿后的当然是具有独立攀岩实力的队员。于是,他们几乎没有险情地迅速完成了任务。可见团队的一大特色:团队成员在才能上是互补的。共同完成目标任务的保证就在于发挥每个人的特长,并注重流程,使之产生协同效应。
21世纪是一个团队至上的时代。所有事业都将是团队事业。依靠个人的力量已经不能取得什么成就了。这就需要一种团队凝聚力,正如歌词中唱的那样“团结就是力量”,只有拥有了一支具有很强向心力、凝聚力、战斗力的团队,拥有了一批彼此间互相鼓励、支持、学习、合作的员工,企业才能不断前进、壮大。
3、建设高效团队
古人云:人心齐,泰山移。团队的核心是共同奉献。这种共同奉献需要每一个队员能够为之信服的目标。要切实可行而又具有挑战意义的目标,能激发团队的工作动力和奉献精神,为企业注入生命活力。在企业团队建设实际运行过程中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但也不像大多数人认为那样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常常感觉好像无从下手。通常可以借助一些常见的管理工具来简化团队建设工作。团队成员自我的深入认识,明确团队成员具有的优势和劣势、对工作的喜好、处理问题的解决方式、基本价值观差异等;通过这些分析,最后获得在团队成员之间形成共同的信念和一致的对团队目的的看法,以建立起团队运行的游戏规则。
0
有这一承诺,团队如同一盘散沙。做出这一承诺,团队就会齐心协力,成为一个强有力的集体。很多人经常把团队和工作团体混为一谈,其实两者之间存在本质上的区别。优秀的工作团体与团队一样,具有能够一起分享信息、观点和创意,共同决策以帮助每个成员能够更好地工作,同时强化个人工作标准的特点。但工作团体主要是把工作目标分解到个人,其本质上是注重个人目标和责任,工作团体目标只是个人目标的简单总和,工作团体的成员不会为超出自己义务范围的结果负责,也不会尝试那种因为多名成员共同工作而带来的增值效应。此外,工作团体常常是与组织结构相联系的,而团队则可突破企业层级结构的限制。1.明确一致的目标。
管理者与团队成员共同建立目标,融团队目标与个人目标于一体,使个人目标与团队目标高度一致,可以大大提高团队的生产效率。有效目标的建立一般有如下原则:(1)目标的具体化、可测量化。
(2)清楚地确定时间限制。良好的目标应该是适时的,它不仅需要确定的时间限制,而且还要对完成任务的时间进行合理的规定。
(3)运用中等难度的目标。除了上述三个方面以外,定期检查目标进展情况;运用过程目标、表现目标以及成绩目标的组合;利用短期的目标实现长期的目标;设立团队与个人的表现目标等等都有利于团队凝聚力的培育。
2.良好的团队内部管理。
同或反对, 区分出某种行为是有益的或是有害的,以此来规范团队成员的行为,鼓励有益的行为,纠正有害的行为,帮助成员了解什么是被期望的行为,提高团队的自我管理、自我控制的能力,促进团队的凝聚力的成长。
另外,根据成员的需要不同,合理、恰当地应用激励方式可以增强团队凝聚力;多开展一些积极的团队竞赛活动,通过参与竞争来增强团队凝聚力;搞一些团队拓展培训,使成员在团队活动中体会到团队的重要性而团队凝聚力。三.建设高效团队的途径分析
(一)、高效团队的特征
团队不仅能够凝聚员工的向心力和凝聚力,而且还可以提高工作效率等,这也是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以团队的形式来管理企业的原因之一。一个高效的团队,对提高企业的绩效和员工的满意度具有重要的作用。一个高效的团队要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清晰的目标。高效的团队对要达到的目标有清楚的理解,并坚信这一目标包含重大的意义和价值。而且,这种目标的重要性还激励着团队成员把个人目标升华到群体目标。在有效的团队中,成员愿意为团队目标做出承诺,清楚地知道希望他们做什么工作,以及他们怎样共同工作并实现目标。
2、相关的技能。高效的团队是由一群有能力的成员组成的。他们具备实现目标所必须的技术和能力,而且相互之间有良好合作的个人品质,从而能出色完成任务。后者尤为重要,但却常常被人们忽视。
一个学习型组织的理论、工具和方法就是分出三个领域,这三个领域是对核心能力的支持。把它形容为一个三条腿的凳子,三条腿都非常重要,如果拿掉一个腿,凳子就会倒,左边那条腿叫做欲望,右边的是心智模式和团队学习,中间就是系统思考。每一条腿都非常重要,也就是说每个核心能力都非常重要。总体来说,团体的智慧总是高于个人的智慧。当团体真正在学习的时候,不仅团体能产生出色的效果,其个别成员的成长速度也比其他的学习方式为快。
(三)、听取员工的意见
在团队里,也许我们并不需要每个团队成员都异常聪明,因为过度聪明往往会自我意识膨胀,喜欢好大喜功,相反,却需要每个人都要具有强烈的责任心和事业心,对于团队精心制定的战略要在理解、把握、吃透的基础上把战术不折不扣、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下去,对于过程中的每一个运作细节和每一个项目流程都要落到实处。另外,要保证团队的执行力,关键要在执行过程中明确要实现的目标分哪几个阶段和具体确定工作指标,这是确保任务完成质量的关键,也是保证团队执行力的关键。
(四)、鼓励员工的创造力
只有不断地创新才能保持企业竞争优势,做教育培训,是提高人才团队创新能力的重要手段。因为抓好教育培训是提高队员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而队员的知识技能是激发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尤其在知识经济时代,在产品科技含量高的行业企业,这一点体现得更为明显。其实创新能力也体现在企业管理的各个方面,是一个
响也不同。在民主、专制、放任三种领导方式中,民主型领导方式能使全体组织成员有充分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组织成员有较强的参政意识,成员之间团结协作、互助友爱,因而有较高的凝聚力;而专制型和放任型领导方式则往往降低凝聚力。
增强和发挥领导的指导作用,首先领导必须以身作则,对团队成员起榜样和示范作用;其次,明确具体的工作质量、范围、工期、成本等目标约束;再次,明确各团队成员的角色和责任分工,充分发挥团队成员各自的作用。
(七)、充分发挥领导的沟通和协调作用
研究影响组织凝聚力的主要因素,目的在于运用和创造这些因素,增强组织凝聚力,提高工作效率。那么,组织凝聚力与生产效率的关系如何,这是心理学家十分关注的一个问题。研究表明,组织凝聚力与生产效率之间并不存在这种正相关的关系。凝聚力高,可能提高生产效率,也可能降低生产效率。其关键在于组织规范的性质和水平,即组织共同指定的生产指标的性质和数量。在一个凝聚力高的组织里,成员的行为高度一致,个人有较强的服从组织规范的倾向。如果这个组织的目标与组织目标不一致,则凝聚力与生产率之间成负相关;反之,组织目标与组织目标一致,则二者成正相关。前者凝聚力越高,生产率越低;后者凝聚力越高,生产率越高。
首先,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协调。成员之间由于价值观、性格、处世方法等方面的差异而产生各种冲突,人际关系陷入紧张局面,甚至出现敌视、强烈情绪以及向领导者挑战等各种情形。领导要进行充
们产生共同的使命感、归属感和认同感,反过来逐渐强化团队精神,产生一种强大的凝聚力。
2、激励功能
在工作过程中,由于严格的目标约束及多变的外部环境,领导必须运用各种激励理论对工作班成员进行适时的激励,鼓励和激发团队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团队成员的创造力。
团队精神要靠员工自觉地要求进步,力争与团队中最优秀的员工看齐。通过员工之间正常的竞争可以实现激励功能,而且这种激励不是单纯停留在物质的基础上,还能得到团队的认可,获得团队中其他员工的尊敬。
3、控制功能
员工的个体行为需要控制,群体行为也需要协调。团队精神所产生的控制功能,是通过团队内部所形成的一种观念的力量、氛围的影响,去约束规范,控制职工的个体行为。这种控制不是自上而下的硬性强制力量,而是由硬性控制向软性内化控制;由控制职工行为,转向控制职工的意识;由控制职工的短期行为,转向对其价值观和长期目标的控制。因此,这种控制更为持久有意义,而且容易深入人心。
(九)、灵活授权,及时决策
随着团队的建设和发展,领导要通过授权让团队成员分担责任,使团队成员更多地参与项目的决策过程,允许个人或小组以自己的更灵活的方式开展工作。
首先,通过灵活的授权,显示了领导对团队成员的信任,也给团
0
团队凝聚力在内部表现为团队成员之间的融合度和团队的士气。人是社会中的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高效团队的润滑剂。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团队成员之间的融合度和亲和力,形成高昂的团队士气。团队是开放的,在不同阶段都会有新成员加入,高团队凝聚力会让团队成员在短期内树立起团队意识,形成对团队的认同感和归属感,缩短新成员与团队的磨合期,在正常运营期间,促使团队的工作绩效大幅提高。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做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的通知》,1998年6月23日国务院下发;
2、《关于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的试点方案》,2000年12月25日国务院下发;
3、《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向失业保险制度并轨》,2005年2月24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与财政部联合下发。
4、《后家电零售业何去何从?》作者:张小平《东方企业家》杂志2006年9月刊
5、《当代经济法》作者:孙维智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23-
第五篇:电大行政管理学资料
名词解释: 1.行政区划体制:是指根据一定的原则将全国领土划分为若干部分和若干层次的管理区域,并设置相应的行政机关的组织体制。14.考任制:指由专门的机构根据统一的、客观的标准,按照公开考试、择优录取的程序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18.非程序性决策: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无先例可供参考的决策,是非重复性的、非结构性的决策。1.市场失效:是指因为市场局限性和缺陷所导致资源配置的低效率或无效率,并且不能解决外部性问题以及社会公平问题。2.行政体制:是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3.程序性决策 :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4.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1.政府职能:是指政府在国家和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所应起的作用。2.行政体制 :是指政府系统内部行政权力的划分、政府机构的设置以及运行等各种关系和制度的总和。3.层级制 :层级制又称分级制,是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4.行政改革:是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务,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1.分离制:又称多元领导制,是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2.行政执行:是行政机关及行政人员依法实施行政决策,以实现预期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的活动的总和。3.行政道德:是指国家公务员在行使公共权力、管理公共事务的活动中,处理自身与工作对象之间、上下级之间、同事之间以及公私、得失等关系时,所应当遵循的原则和规范。4.公共组织绩效评估:是指公共组织通过一定的绩效信息和评价标准,对公共组织所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的效率和质量进行全面的控制和监测活动,是公共组织的一项全面的管理措施。2.行政领导者:是指在行政系统中有正式权威和正式职位的集体或个人。3.行政法规:是指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有关行使行政权力,履行行政职责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4.政府再造:是指对公共体制和公共组织绩效根本性的转型,大幅度提高组织效能、效率、适应性以及创新的能力,并通过改革组织日标、组织激励、贵任机制、权力结构以及组织交化等来完成这种转型过程。1.地方政府体制: 是地方政府按照一定的法律或标准划分的政府组织形式。2.委任制:亦称任命制,是指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者的制度。3.程序性决策: 也叫常规性决策,是指决策者对所要决策的问题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有先例可参考的结构性较强,重复性的日常事务所进行的决策。4.行政效率: 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 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1.公共行政学:是研究公共组织依法处理政务的有效性、公平性、民主性的规律的交叉性与综合性学科。在这里公共组织主要是指政府,公共行政就是政府行政。2.公共行政环境:是指直接或间接地作用或影响公共组织、行政心理、行政行为和管理方法与技术的行政系统内部和外部的各种要素的总和。3.组织文化:指组织在一定的环境中,逐步形成的全体公共组织成员所共同信奉和遵守的价值观,并支配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7.地方分权制:是指中央政府将一些行政权授予下级政府,地方政府有较大的自治权和自主权的行政体制。8.完整制:指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或同一组织内部的各个部门,完全接受一个公共组织或同一位行政首长的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9.分离制:指一个公共组织的同一层级的各个组织部门或同一组织部门,隶属于两个或两个以上公共组织或行政首长领导、指挥和监督的组织类型。10.层级制:指公共组织在纵向上按照等级划分为不同的上下节制的层级组织结构,不同等级的职能目标和工作性质相同,但管理范围和管理权限却随着等级降低而逐渐变小的组织类型。11.机能制:指公共组织在横向上按照不同职能目标划分为不同职能部门的组织类型。12.行政领导:指在公共组织中,经选举或任命而享有法定权威的领导个人或领导集体,依法行使行政权力,运用各种方法和手段,有效地影响部属,以实现行政目标的行为过程。13.委任制:指由立法机关或其他任免机关经过考察而直接任命产生行政领导的制度。15.人事行政:国家的人事机构为实现行政目标和社会目标,通过各种人事管理手段对公共行政人员所进行的制度化和法治化管理。16.人力资源:指在一定范围内能够作为生产性要素投入社会经济活动的全部劳动人口的总和 19.经验决策:指决策者对决策对象的认识与分析,以及对决策方案的选择,完全凭借决策者在长期工作中所积累的经验和解决问题的惯性思维方式所进行的决策。20.行政决策参与:指行政领导者个人或集体在行政决策时,专家学者、社会团体、公众等对决策提出意见或建议的活动。22.行政控制:指行政领导者运用一定的控制手段,按照目标规范衡量行政决策的执行情况,及时纠正和调节执行中的偏差,以确保实现行政目标的活动。23.法制监督:指有权国家机关对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是否合法正确地行使职权所进行的监督与控制24.舆论监督:指公民或社会组织通过公共论坛批评包括权力腐败在内的不良现象。25.公共财政:指的是仅为市场经济提供公共服务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国家财政的一种具体存在形态,即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类型。26.税收:是国家为了实现其职能,按照法定标准,无偿取得财政收入的一种手段,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参与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而形成的一种特定分配关系。28.行政规章:指特定的行政机关根据法律和法规,按照法定程序制定的具有普遍约束力的规范性文件的总称。29.行政复议:指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不服行政主体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向法定的行政复议机关提出复议申请,行政复议机关依法对该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合法性、适当性审查,并作出行政复议决定的行政行为。30.行政赔偿:指国家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违法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并造成损害的,国家负责向受害人赔偿的制度。31.行政方法:指行政机关和行政工作人员,为了达成行政目标,从公共组织的内外部环境和管理对象的实际情况出发,在一定的公共行政管理思想和管理原则的指导下而采取的各种措施、手段、方法和技术等的总称。32.政府全面质量管理:是一种全员参与的、以各种科学方法
改进公共组织的管理与服务的,对公共组织提供的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进行全面管理,以获得顾客满意为目标的管理方法、管理理念和制度。33.行政效率:是指公共组织和行政工作人员从事公共行政管理工作所投入的各种资源与所取得的成果和效益之间的比例关系。34.行政改革:指政府为了适应社会环境,或者高效公平地处理社会公共事物,调整内部体制和组织结构,重新进行权力配置,并调整政府与社会之间关系的过程。36.电子政府:指在政府内部采用电子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建立起网络化的政府信息系统,并利用这个系统为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和公民提供方便、高效的政府服务和政务信息。
单项选择
1.在西方,最早提出行政概念的是(B亚里士多德)。
2.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代表作《公共行政生态学》的作者是(B里格斯)。3.政府只是充当“守夜人”的角色,也就是“夜警察”的角色的时期是(A.自由资本主义时期)。
4.总统制,起源于18世纪末期的(D美国)国,是以总统既为国家元首,又为政府首脑的中央政府组织形式。
5.现代意义上第一个独立的、职能化的人事行政机关是(A英国)于1855年成立的文官委员会。
6.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C领导决策系统)。
7.行政执行过程的第一阶段是(D准备阶段)。
8.事中监督是指对监督对象在执行法律或实施决策、计划过程中履行职责情况进行的监督检查,也叫(B跟踪监督)。
9.对涉及国家行政机关以外的中国共产党党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C党的纪律检查机关)给予党纪处分。
10.1926年怀特出版了世界上第一部大学公共行政学教科书(A.《行政学导论》)。
1.提出立法、司法、行政、考试和监察五权分立思想的是(B孙中山),他建立了五院分立制度。
2.公共行政环境的(B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3.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A行政道德)的核心内容。
4.典型的行政体地方政府是(D德)国的地方政府。
5.现代意义上第一个独立的、职能化的人事行政机关是(A英国)于1855年成立的文官委员会。
6.为了实现目标而制定的方案,称为(C积极方案),这是构思和设计的主要方案。
7.整个行政执行过程中最具实质意义的、最为关键的阶段是(D实施阶段)。
8.国家预算中占主导地位的是(B中央预算)。
9.目标管理方法是(C德鲁克)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10.从20世纪(A70)年代开始,西方发达国家相继开始进行行政改革,然后许多发展中国家因为实行市场化也进行不同程度的行政改革。
1.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D法约尔)。
2.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是张金鉴的(A《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3.里格斯认为处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期间的一种公共行政模式是(C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
4.公共行政学研究的核心问题是(A政府职能)。
5.据考,“法治”一词是古希腊人(B毕达哥拉斯)最早提出的。6.构成公共组织结构的基本要素是(A行政职位),它是公共组织结构的支撑点和联络点。
7.国务院常务会议任命各部委领导者的副职,直属机关和办事机关的正、副职领导者的制度均属于(D委任制)。
8.部外制是(B美)国用法律制度把政党制度排除在政府之外而产生的一种人事行政机构。
9.目标管理方法是(B德鲁克)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和人际关系理论而提出的一种新的管理方法。
10.平行沟通是一种同级部门或同事之间的信息沟通,亦称(A横向沟通)。
1.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是(D泰勒)。
2.公共行政环境的(D特殊性)首先表现在各种公共行政环境之间的差异性上。
3.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就是(A特殊型)的行政区。
4.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A行政道德)的核心内容。
5.西方国家公务员制度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物,它源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而始于(C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建立的文官制度。
6.行政决策体制的核心是(C领导决策系统)。
7.(B平行)沟通不宜采用命令或指示的沟通形式,而只能通过协商、合作的办法。
8.非执政党和非国家机关对行政行为的监督称为(D社会监督)。9.对涉及非中国共产党党员的公务员的案件,需要给予处分的,则只由(B行政监察机关)给予政纪处分。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正式生效的日期是(B2003年1月1日)。
1.我国第一部行政学著作《行政学的理论与实际》的作者是(D.张金鉴)。
2.20世纪30年代,古立克把管理职能概括为(A.计划、组织、人事、指挥、协调、报告、预算)。
3.美国哈佛大学教授(D.高斯)最先提出对公共行政环境问题进行研究。
4.为了弥补或完善决策而制定的决策方案,称为(C.追踪方案)。
5.对于一般的省、市、县、乡而言,实行民族自治的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自治乡就是(D.特殊型)的行政区。6.忠于政府,维护政府的声誉,忠于职守是(A.行政道德)的核心内容。
7.世界上第一个建立文官制度的国家是(A.英国)。
8.行政控制过程的最后环节,也是最为关键的环节是(C.纠正偏差)。
4.人事行政机关实行党统一领导制的国家有(D中国)。
5.下列不属于行政领导权力的来源的是(D决策权力)。
8.(B平行)沟通不宜采用命令或指示的沟通形式,而只能通过协商、合作的办法。
多项选择题
1.奠定公共行政学理论基础的代表人物是(C.威尔逊D.古德诺),他们提出了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观点。
2.下列实行品位分类制度的国家有(B法国D英国)。
3.行政实施阶段的环节主要包括(A行政指挥B行政控制C行政沟通D行政协调)。
4.社会监督的主体是(ABCDE)。
5.税收的基本特征有(A强制性C无偿性E固定性)。
1.奠定公共行政学理论基础的代表人物是(C威尔逊D古德诺),他们提出了政治与行政分离的观点。
2.西方各国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共同之处主要是(A公开考试、择优录用C政治中立、职务常任D人事分类、依法管理E严格考核、功绩晋升)。
3.行政实施阶段的环境主要包括(A行政指挥B行政控制C行政沟通D行政协调)。
4.里格斯将公共行政模式划分为(A融合型公共行政模式C棱柱型公共行政模式E衍射型公共行政模式
5.标杆瞄准的类型主要有(ABCDE)。
1.作为行政学的学科体系的建立是由(A怀特B魏劳毕E费富纳)完成的。
2.组织文化包括(A组织观念B法律意识D价值观E道德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