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旅游法规教程教案
旅游法规教案
经济管理系
***
第一章 旅游法概述
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对旅游法的主要内容进行了解、熟悉和掌握。
第一节 邓小平理论
学习目标:
1、了解旅游法的产生及其调整对象;
2、熟悉法的基本知识;
3、掌握旅游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重点、难点:
1、重点:旅游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
2、难点:旅游法律关系。
教学方法:讲授法 课堂讨论法 教学过程:
第一节 旅游法的产生及调整对象
一、旅游业的发展和旅游法的产生
旅游活动产生于原始社会末期,在漫长的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里,旅游活动的内容与形式都在不断地变化和向前发展,既有以经济为目的的旅行经商活动;也有以公务为目的的国事访问;更多的是观光消遣旅行、文化和修学旅行、宗教旅行等。
1845年,库克在莱斯特正式成立了托马斯•库克旅行社,专门从事旅游代理业务,成为世界上第一位专职的旅游代理商。旅行社的出现具有划时代意义,标志着旅游业的诞生。
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活动中的这些矛盾、冲突和纠纷日趋增多和复杂化,如何处理和解决旅游者和旅游经营者之间的关系、旅游经营者与旅游经营者之间的关系、旅游活动与生态平衡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国际旅游业之间的关系、旅游业的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之间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提到了一些国家和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使他们已经认识到通过法律手段来规范和调整上述各种社
会关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20世纪50年代末60年代初,“旅游法”的概念出现了。日本、韩国、巴西、墨西哥、英国、美国等国,根据本国的具体情况,相继制定了专门用于调整旅游活动领域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同时,世界一些国家和旅游组织还签订了一批国际旅游公约、条约和协定,使旅游立法工作日趋完善。
二、世界旅游立法概况
世界旅游立法分为国际旅游立法和国内旅游立法。国际上没有统一的旅游立法机构,国际旅游立法是各主权国家在不违背国际法的原则下,就其适用的旅游法律规范,按照其意志共同协商的结果,国际旅游法律规范一般是以公约、条约和协定等形式表现出来,根据缔约国家的多少,又分为双边或多边公约、条约和协定等。其适用的范围一般只限于缔约国和承认参加国,不涉及其他国家,也不能侵害其他国家的利益。国内旅游立法是一个主权国家的统治阶级为维护其利益而制定的旅游法律规范,其法律效力仅限于本国国家主权范围内,但其中涉外内容,外国人在该国境内时也必须遵守。
(一)国际旅游公约、条约和协定
1、《统一国际航空运输某些规则的公约》
2、《国际航空运输协定》
3、《关于铁路旅客及行李运输的国际公约》
4、《关于旅行契约的国际公约》
5、《国际旅馆业新规程》
6、关于制止在航空器内犯罪等国际公约。
(二)发达国家的国内旅游立法
1、美国的旅游立法
2、日本的旅游立法
3、其他国家的旅游立法
其他国家也都根据旅游业发展的需要制定了本国旅游法律。如1966年巴西颁布了《巴西联邦共和国旅游组织法》,1967年韩国制定了《韩国旅游振兴法》,1969年英国出台了《英国旅游发展法》。此外,西班牙、菲律宾、法国、埃及、瑞士等国也都制定了专门的旅游法。
三、我国旅游法制建设
(一)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二)我国的旅游法制建设
1、旅游法
2、旅游行业管理法律法规 1)旅行社管理方面 2)旅游饭店管理方面 3)导游人员管理方面 4)出境游管理方面 5)旅游安全管理方面 6)旅游投诉与纠纷处理方面
3、与旅游业相关的法律法规
四、旅游法的概念和调整对象及作用
(一)旅游法的概念
旅游法是调整旅游活动领域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即以旅游法律关系为调整对象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和。
(二)旅游法调整的对象及其作用
旅游法调整的对象是旅游活动领域内各种社会关系,主要有四种:
1、旅游主管机构与旅游企业之间、旅游主管部门上下级之间的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
2、旅游企业之间、旅游企业与其他企业之间、旅游企业与旅游者之间的关系。
3、旅游企业内部的关系。
4、旅游活动领域中的涉外关系。
(三)旅游法的作用
旅游法明确规定了各主体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为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律环境,保证了旅游业的正常有序的发展,维护了旅游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节
旅游法律关系
一、旅游法律关系的概念及其特征
(一)旅游法律关系的概念
旅游法律关系是指根据旅游法律规定而产生的、在旅游活动中各方当事人(国家旅游行政管理机关、旅游企业、旅游者以及其他社会经济组织)之间的权利与义务关系,这些权利与义务关系由国家的强制力保证实现。
(二)旅游法律关系的特征
旅游法律关系与其他旅游关系相比较,有下面三个特征:
1、旅游法律关系体现国家统治阶级的意志。
2、旅游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旅游法律法规中规定的权利和义务。
3、旅游法律关系的存在以相应的法律规范为前提,是旅游法律规范在现实生活中的体现。
二、旅游法律关系构成要素
旅游法律关系构成要素是指结成旅游法律关系当事人之间权利和义务关系的必要条件,即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和内容。
(一)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
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就是在旅游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承担义务的人或组织。在我国能够成为旅游法律关系主体的是:
1、国家各级旅游行政管理机关。
2、与旅游业相关的政府管理部门:工商、公安、税务、海关、园林、文物等部门。
3、旅游企业:各类旅行社;宾馆饭店;交通运输部门;与旅游相关的园林、文物及旅游景点管理部门;邮电通讯、银行汇兑、工艺美术商店等部门。
4、旅游者,包括国内旅游者和国际旅游者。
5、境外旅游组织。
(二)旅游法律关系的客体
旅游法律关系的客体即旅游法律关系主体间权利和义务共同指向的事物(对象或标的)。在旅游法律关系中如果没有客体,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就失去了实际意义。能够成为旅游法律关系客体的有物、行为和精神财富。
1、物是指在法律上具有一定经济价值,在法律关系中作为财产权利对象的一切有形物质财富,旅游法律关系中的物主要指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消费品等。
2、行为是指法律关系中主体有意识有目的行为,旅游法律关系中的行为主要有服务行为和管理行为。
3、精神财富是指在旅游法律关系中主体从事智力活动取得的成果(智力成果权和知识产权等),如旅游企业的专利、技术秘密、科学发明、产品商标、企业名称标志、管理模式等,都可以成为旅游法律关系中的客体。
(三)旅游法律关系的内容
旅游法律关系的内容,就是旅游法律关系主体依法享有的权利和承担的义务。
1、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权利和义务
2、旅游者的权利和义务
3、旅游企业的权利和义务
三、引起旅游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法律事实
(一)旅游法律事实
旅游法律事实是指符合法律规定,能够引起旅游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
(二)法律事实的分类
按照引起旅游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客观情况的性质,可分为事件和行为两类。
1、事件
事件是指能够引起旅游法律关系产生、变更和消灭的不以当事人意志为转移的法律事实。它可能是自然现象,也可能是社会现象。
2、行为
行为是指以当事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有意识的活动。它能引起旅游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行为是最普遍、最广泛的法律事实,按其产生的原因和性质,可分为合法行为和违法行为两种。【案例分析】
旅行社因不可抗力取消合同并不违法
2006年12月,张先生一家三口人参加了某旅行社组织的“新马泰新年七日游”(2006年12月30日至2007年1月5日),并与旅行社签订了合同,交旅游款21000元。正当他们满怀激情准备出游时,12月28日,张先生突然接到旅行社通知:“因故取消新马泰新年七日游,请速到旅行社领取旅游款。”张先生十分震惊,便亲自来到旅行社,旅行社工作人员向他解释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达腊岛
西北近海发生地震,引起海啸,波及新马泰三国,当地无力接待只好取消。”并向张先生出示了新闻媒体对此次地震的报导。张先生认为旅行社违约,要旅行社支付违约金,双方争执不下。张先生一气之下写信向旅游质监部门投诉旅行社,要求旅行社赔偿他违约金2100元。旅游质监部门经调查,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做出如下决定:(1)旅行社返还张先生旅游费21000元;(2)张先生要求赔偿违约金的请求不予支持。【分析与提示】
这是一起因不可抗力引起的旅游投诉案件,旅游质监部门根据《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条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该旅行社的做出的决定是合理合法的。
本案例提示我们:在法制社会,人们要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法律意识,既要懂法守法,又要学会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
(三)旅游法律关系的产生
旅游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因某种旅游法律事实,使旅游法律关系主体之间形成一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
(四)旅游法律关系的变更
旅游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因某种旅游法律事实,使旅游法律关系中的主体、客体和内容发生了变更。【案例分析】
法律关系的变更
某旅行社接受一项特殊的接待任务,与某航空公司签订了一份购票合同,预订50张从沈阳至上海的飞机票,后来由于该旅行团有10位客人因故需要在沈阳延长逗留的时间,减订10张机票,为此该旅行社与航空公司又另签订了一份购买40张飞机票的合同。【分析与提示】
这是一起旅游法律关系客体变更的案例。法律关系包括旅游法律关系都是不能随意变更的,这种变更是受法律严格限制的。
本案中因旅游团的旅客有特殊情况不能按约成行,某旅行社与某航空公司经协商决定改签了一份预定40张飞机票的合同,这符合法律关系变更的有关规定,所以是
合法的。
(五)旅游法律关系的消灭
旅游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因某种旅游法律事实,使旅游法律关系 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结束。
(六)旅游法律关系的保护
旅游法律关系的保护是指对侵犯旅游法律关系中当事人的合法权利和不履行法定义务的当事人,依照相关法律追究其法律责任。
1、旅游法律关系的保护机构 1)旅游行政管理部门。2)仲裁机关。3)司法机关。
2、旅游法律关系的保护措施
根据我国相关的法律法规的规定,旅游法律关系的法律保护措施可分为以下三种:
1)行政措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相关的国家行政管理机关(如工商、税务、公安、卫生等),可以法对违反法律法规的单位和个人,做出警告、罚款、停止整顿、没收非法所得、吊销营业执照等处罚。
2)民事措施。国家司法机关依法对旅游法律关系中有侵权行为或不履行义务的当事人做出支付违约金、赔偿损失等处罚。
3)刑事措施。人民法院对旅游法律关系中构成犯罪的当事人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二章 旅行社管理法规制度
教学目的:
了解、熟悉和掌握旅行社的概念、旅行社的开办与审批、旅行社的经营等规定。
教学内容:
旅行社、旅游交通、旅游酒店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产业,因此,旅行社不仅是旅游法律关系的主体,而且是旅游活动的组织者,是旅游业规范发展的关键因素。可见,依法管理和保护旅行社是各国发展旅游业的重要制度和内容。关于旅行社的法律法规有:
1、国务院2002年1月1日起实行的《旅行社管理条例》
2、国家旅游局制定的自2001年12月27日实施的《旅行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3、1995年1月1日国家旅游局发布的《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暂行规定》 这些政策与法规是管理和保护旅行社的主要制度,是旅行社权利、义务、责任的主要来源和依据。
第一节 旅行社概述
学习目标:
1、了解旅行社概念和法律特征
2、掌握旅行社分类和旅行社的经营范围
重点:旅行社经营范围
难点:外商控股或外商独资旅行社经营范围
教学过程:
一、旅行社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征:
(一)旅行社的概念——依据《旅行社管理条例》规定,“旅行社是指有营利目的,从事旅游业务的企业”。
(二)旅行社的主要法律特征
旅行社的概念概括了旅行社的法律特征有三条:(性质、业务、目的)第一,旅行社是法人企业。(旅行社应当是经过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审批设立的)第二,旅行社是从事旅游业务的法人企业。其旅游业务主要是指为旅游者代办出境、入境和签证手续、招徕并接待旅游者,为其安排食宿等有偿服务的经营活动。第三,旅行社是以营利为目的的企业。
二、旅行社的分类及其经营范围
(一)旅行社类别
按照旅行社业务经营范围,将旅行社分为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而外商投资旅行社适用本《条例》的其他规定。
(二)旅行社经营范围
1、国际旅行社经营范围
(1)经营范围主要包括:入境旅游业务、出境旅游业务、国内旅游业务(2)具体经营范围为:第一,招徕外国旅游者来中国,招徕华侨归国旅游与香港、澳门、台湾同胞回内地旅游,为其安排交通、游览、住宿、饮食、购物、娱乐事务及提供导游、行李等相关服务。
第二,招徕我国旅游者在国内旅游,为其安排交通、游览、住宿、饮食、购物、娱乐事务及提供导游、行李等相关服务。
第三,经国家旅游局批准,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民到外国和港、澳、台地区旅游,为其安排领队,委托接待及行李等相关服务,并接受旅游者委托,为旅游者代办出境及签证手续。
第四,经国家旅游局批准,组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民到规定的与我国接壤的边境地区旅游,为其安排领队,委托接待及行李等相关服务,并接受旅游者委托,为旅游者代办出境及签证手续。
第五,经国家旅游局批准,接受旅游者委托,为旅游者代办入境、出境及签证手续。
第六,其他国家旅游局批准的旅游业务。
知识点:我国出境旅游的指导方针是实行“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发展策略。未经国家旅游局批准,任何旅行社不得经营中国境内居民出境旅游业务和边境旅游业务。
2、国内旅行社的经营范围(1)经营范围仅限于国内旅游业务(2)具体经营范围为:
第一,招徕组织我国公民在国内旅游,为其安排交通、游览、住宿、饮食、购物、娱乐事务及提供导游等相关服务。
第二,为我国公民代购、代订国内交通客票并提供行李服务。第三,其他经国家旅游局批准的与国内旅游业务有关的业务。
3、外商控股或外商独资旅行社经营范围
(1)经营范围仅限于入境旅游业务和国内旅游业务。不得经营或变相经营中国公民出国旅游业务及中国其他地区的人赴港、澳、台地区旅游的业务。
第二节 旅行社的设立
学习目标:
1、掌握设立旅行社的条件及设立旅行社的程序
2、熟悉旅行社分支机构的设立
3、了解外国旅行社常驻机构的管理。
重点、难点:
1、重点:设立旅行社的条件和程序
2、难点:旅行社分支机构的设立
教学过程:
一、旅行社的设立
(一)设立旅行社的条件 1.有固定的营业场所
固定营业场所是指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为旅行社拥有或为旅行社使用的营业场所。营业场所如果是租用的,应至少租用一年。2.有必要的营业设施
传真机、直线电话、电子计算机等办公设备,具备与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联网
条件;业务汽车。
3.有规定的注册资本和质量保证金
国际旅行社的注册资本不得少于150万元人民币,经营入境旅游业务者,需缴纳60万元人民币质量保证金,经营出境旅游业务者,需缴纳100万元人民币质量保证金。
国内旅行社的注册资本不得少于30万元人民币。此外,需缴纳10万元人民币质量保证金。
二、旅行社的审批
(一)申请设立旅行社应提交的文件 申请设立旅行社,应提交法定的文件:
1.申请书; 2.设立旅行社可行性报告; 3.旅行社章程; 4.旅行社经理、副经理履历表;
5.《资金信用证明》和《验资报告》; 6.经营场所证明;7.经营设备情况证明。
(二)设立旅行社的审批程序
1.“旅行社经营许可证”的领取(审核部门)
(1)申请设立国际旅行社——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拟设地县级以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签署审查意见,国家旅游局审批。(2)申请设立国内旅行社——向所在地省、自治区、直辖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其授权的地、市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提出申请,拟设地县级以上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签署审查意见,受理申请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进行审批。(3)审核原则(三原则):
一、是否符合旅游业发展规划
二、是否符合旅游市场需要
三、是否具备《条例》规定的旅行社的设立条件
(4)审批期限——《条例》第11条规定: “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0工作日内,作出批准或者不批准的决定,并通知申请人。” 2.营业执照的领取(工商登记)
审核批准后,应当在收到许可证的60个工作日内,持《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门办理开业登记。
三、旅行社分支机构的设立
(一)分社的审批
1.旅行社的非法人分社——是指由旅行社设立、以设立社的名义开展旅游经营活动、不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其民事责任由设立社承担的分支机构。2.设立分社的条件
设立分社应具备两个条件:其一,必须达到年接待旅游者10人次以上;其二,增加规定的注册资本和质量保证金。国际和国内社每增加一个分社,分别增加注册资本75万元人民币和15万元人民币,增加质量保证金30万元人民币和5万元人民币。
旅行社对其设立的分社应当实行“统一管理、统一财务、统一招徕、统一接待”。
(二)门市部的审批
1.旅行社门市部——是指旅行社在注册地的市县行政区域内设立的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为设立社招徕游客并提供咨询、宣传等服务的营业点。旅行社不得在注册地的市县行政区域以外设立门市部。
(三)外国旅行社常驻机构的管理
1.外国旅行社常驻机构——是指由国家旅游局审批,外国旅行社在中国境内设立的常驻旅游办事机构。
2.常驻机构的业务活动:根据《条例》及其实施细则规定,外国旅行社常驻机构只能从事旅游咨询、联络。宣传等非经营性活动,不能经营招徕、接待等旅游业务,包括不得从事订房、订餐和交通客票等经营性业务。
四、旅行社的变更
1.变更经营范围。
2.变更登记注册地。应在办理完变更登记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报原审批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
3.变更组织形式、名称、法定代表人,营业场所或者停业、歇业的,应当在办理完变更登记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报原审批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备案。其中,旅行社改变名称或歇业的,原审批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应当为其换发或收回其许可证。
五、申请设立外商投资(外商控股、外商独资)旅行社的有关规定
1.设立外商控股旅行社的境外投资方应符合的条件:P21(1)是旅行社或从事旅游经营业务的企业(2)年旅游经营总额4000万美元以上(3)是本国(地区)旅游行业协会的会员
(4)具有良好的国际信誉和先进的旅行社管理经验(5)遵守中国法律及中国旅游业的有关规定
2.设立中外合资(外商控股)旅行社中国投资者应符合的条件:P21(1)依法设立的公司
(2)最近3年无违法或者重大违规记录
(3)符合国家旅游局规定的审慎和特定行业的要求。3.设立的外商控股或外商独资旅行社应符合的条件:(1)符合旅游业发展规划(2)符合旅游市场需要
(3)投资者符合《条例》规定的条件(4)注册资本不少于250万元人民币
第三节 旅行社经营
学习目标:
1.掌握旅行社的经营原则和经营规则 2.掌握旅行社对旅游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3.熟悉旅行社业务年检管理
重点、难点:
1.重点:旅行社的经营原则和经营规则 2.难点:旅行社对旅游者合法权益的保护
教学过程:
一、旅行社的经营原则
(一)经营原则(1)自愿原则(2)平等原则(3)公平原则(4)诚实信用原则
二、旅行社的经营规则
(一)按照核定的经营范围开展经营活动
旅行社应当按照核定的经营范围开展经营活动,严禁超范围经营。根据《条例》实施细则的规定,超范围经营包括: 1.国内旅行社超范围经营
(1)国内旅行社经营国际旅行社业务。(2)国内旅行社一种较为隐蔽的超范围经营 2.国际旅行社超范围经营
(1)国际旅行社未经批准,经营出境旅游业务和边境旅游业务。例:仅有组织韩国旅游线路的旅行社组织了新、马、泰三国游。
(2)国际旅行社擅自经营我国政府尚未批准的境外旅游目的地的旅游业务。3.国家旅游局认定的其他超范围经营活动。
例:旅行社擅自从事出国劳务、出国留学、出国访问等非旅游活动。
(二)旅行社不得采取下列不正当手段从事旅游业务:(1)假冒其他旅行社的注册商标、品牌和质量认证标志。(2)擅自使用其他旅行社的名称。
(3)以承包、挂靠或变相承包、挂靠方式非法转让经营权或部分经营权。(4)与其他旅行社串通起来制定垄断价格,损害旅游者和其他旅行社的利益。(5)以低于正常成本价的价格参与竞销。
(6)委托非旅行社单位或者个人代理或变相代理经营旅游业务。(7)制造和散布有损其他旅行社的企业形象和商业信誉的虚假信息。(8)为招徕旅游者,向旅游者提供虚假的旅游服务信息。(9)其他被国家旅游局认定为扰乱旅游市场秩序的行为。
(三)旅行社不得向旅游者介绍和提供下列旅游项目
(1)含有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内容的。(2)含有民族、种族、宗教、性别歧视内容的。(3)含有淫秽、迷信、赌博内容的。(4)含有其他被法律、法规禁止的内容的。
三、旅行社对旅游者权益的保护
(一)旅行社的职责 1.提供真实可靠的信息
例如:旅游广告宣传“头尾五日游”。
案例1:2003年5月上海某旅行社通过报刊广告推出“老年之福”云南、昆明、丽江双卧5日游,特价1580元(全包)。但当20人的老年旅游团到达昆明后,当地接待社声称对老年团队的优惠政策已取消,要求每名游客补交门票380元,否则不予游览。上海旅行社先垫付门票款,旅游返沪后,旅行社要求老人们补交门票,老人们以旅行社发布虚假广告,以“全包”应当包括交通、住宿、门票等费用为由,拒绝交付门票钱。
2.按约定提供服务
案例:2007年12月22日,赵某等8人在某旅行社签订出境旅游合同,约定2004年1月22日至2008年1月28日7天6夜的泰国(曼巴普)旅游。客人完成旅游返回后,向旅游质监所提出投诉,理由如下:
1、投诉旅行社提供的旅游服务与行程安排不符:
在签订合同前旅行社向客人出具的行程上显示:1月26日当天的活动为“下午返回市内,晚上自由活动”。在出团说明会上旅行社向客人出具的最终行程同样写明当天活动“下午返回市内”。但由于下午领队将客人带往酒店,而该酒店距市区有一个多小时车程,适逢春节旅游旺季,导游和领队解决不了交通工具,客人无法到市内活动。
2、投诉旅行社安排的酒店不具备基本的住宿条件,违反了合同约定的入住标准:
合同签订前旅行社向客人出具的行程上显示26日入住的酒店是“三星酒店或同级”,而在出团说明会上最终行程显示26日入住酒店是“二星酒店或同级”。
游客投诉称,该酒店无外窗,洗浴条件简陋。没有达到旅行社向客人出示的最初行程中之“三星和同级”的标准。
3、投诉导游无基本的服务:
客人称普吉当地导游行程中无讲解,该导游不具有导游资格。
经旅游质监所2008年5月13日出具处理意见,旅行社补偿每位游客340元,赵某等8人不接受该处理结果,于2004年12月起诉至法院,诉请旅行社赔偿每人2000元。法 16
院经过开庭审理后,做出旅行社赔偿每位原告500元的判决。
案例分析:
其一,关于行程的规范:
签订旅游合同前,旅行社在交给客人的行程显示,26日入住酒店标准是“三星或同级”,而在出发前一天的说明会上发放的行程,26日的酒店改为“P酒店或同级”,虽然该做法符合合同约定,且符合旅行社一贯的操作惯例,但由于签订合同前和签订合同后对此做了更改,造成了客人不满。
本案中合同约定了“(旅行社)对广告、宣传册中提供的行程和服务内容、在不降低服务标准的前提下,享有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更改调整的权利。”在法庭辩论中,原告指出,按照此规定,旅行社向游客两次发放的行程中对酒店进行了变更,且实际入住酒店达不到通常理解的三星级标准,认为旅行社违反了该条的约定,对行程和入住酒店的调整降低了“广告、宣传册中提供的行程和服务内容”的标准。
旅行社承认下午未返回市内是工作失误所致,但以合同中有“以说明会上所发放的行程为准”的表述为根据,主张酒店未降低标准。
目前旅行社一般的做法都是在对旅游产品宣传时将行程按最佳的线路和标准设计,只在最后增加一条“最终行程以说明会上发放的行程为准”,而旅游消费者之所以选择该旅游产品,也仅仅是依靠该宣传行程的介绍,而说明会一般是游客交付旅游费用,在出发前一天才进行,拿到变更后的行程后,难免会有上当受骗的感觉,这也是目前旅游合同纠纷较多原因所在。
虽然旅行社与游客签订的旅游合同中有“以说明会上所发放的行程为准”的表述,但此时已同游客签订合同,若最终发放的行程标准与其他的宣传材料或签订合同时发放的行程相比有所降低,游客完全有理由以旅行社进行虚假宣传、诱导消费者签订合同为由对旅行社进行投诉、起诉。
故旅行社在对产品进行包装、宣传过程中,应实事求是,对行程、入住酒店等进行客观描述,并尽量与实际行程相符,若确实有不可抗力等因素可能造成最终行程变更的,一定要在游客签订合同前进行充分的说明告知。
目前旅行社操作中,一般未严格地将行程作为旅游合同附件与旅游合同一并签署,只是作为宣传材料向游客发放,而行程的安排恰恰是整个旅游活动的核心内容,因此,建议旅行社和游客都要重视旅游行程的法律意义,在行程上进行签字确认,以约束双方的行为,并在出现纠纷时有据可查。
其二、关于出现类似旅游合同纠纷的赔付标准问题:
该案在旅游质监局进行调解时,质监局提出按照酒店住宿费每人150元、导游费用每人每天20元进行补偿,旅行社自愿承担一倍的赔偿以弥补由于服务不周给游客带来的不快。愿向每位游客支付340元。
但游客认为旅行社在本案中有欺诈之嫌,需按每人2000元的标准进行赔付。但游客未提供支持2000元赔偿金的依据。
法庭根据《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赔偿试行标准》第2条:“因旅行社的故意或过失未达到合同预定的服务质量标准,造成旅游者经济损失的,旅行社应承担赔偿责任;”第6条:“旅行社安排的旅游活动及服务档次与协议合同不符,造成旅游者经济损失,应退还旅游者合同金额与实际花费的差额,并赔偿同额违约金;”第7条:“导游未按照国家或旅游行业对客人服务标准的要求提供导游服务的,旅行社应赔偿旅游者所付导游服务费用的2倍”;第11条:“旅行社安排的饭店,因饭店原因低于合同约定的等级档次,旅行社应退还旅游者所付房费与实际房费的差额,并赔偿差额20%的违约金,”判令旅行社承担相关责任。
“关于6日未返回市区等问题,双方对此类违约行为的责任未具体约定,相关行业管理规定也没有明确规定,但考虑到被告提供的部分旅游服务确有瑕疵,基于权利和义务相一致的原则,被告应返还原告部分旅游费用,具体数额法院酌情确定。”
法院最后判决旅行社向每位游客支付旅游费用和违约金共500元。
案例启示:
从《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赔偿试行标准》以及本案件的判决来看:
目前《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赔偿试行标准》对于旅行社违约向游客赔付的标准较低,导致旅游质监所依据该标准做出的调解意见一般很难被游客接受而诉至法院,法院判决过程中一般依据的是《合同法》的原理和《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具体条款进行判决,导致法院判决和旅游质监所的调解意见有所出入。
应当讲,本案判决是法院在无具体的行业规定和具体的赔付标准的情况下做出的较为公平合理的判决,判决后双方均未上诉。
但有关旅游行业的违约赔偿标准,尤其现行的旅行社赔偿标准以及相关实施细则,已经不太适应旅游行业快速发展和旅游行业呈现的多样性的局面,旅游质监所的调解一般无法被旅游者和旅行社接受,导致该类纠纷上升至诉讼的案件增多,浪费了旅行社和旅游者双方的精力,并过多占用了社会的司法资源,建议相关部门对此类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尽早对相关标准进行修订,以满足我国旅游业不断发展的需求。
3.提供的服务符合人身、财产安全需要
分析:此案中,旅行社承担赔偿责任的原因是旅行社导游对漂流中客人的危险做法没有坚决阻止,即没有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
4.按规定收取旅游费用 5.旅行社应与旅游者签订合同 6.聘用合格导游和领队
(二)旅行社的权利
旅行社只有正确行使其权利,才能更好地保护旅游者的利益。旅行社的权利包括如下内容:
(1)旅行社有权同旅游者个人或团体签订合同。在旅行社与旅游者之间,双方均是平等主体,由此建立的合同关系双方都应自觉维护。
(2)旅行社有权向旅游者收取合理的费用,旅游者有义务支付接受服务后应付的费用。
(3)旅行社有权要求违反合同的旅游者承担相应责任。
四、旅行社的法律责任(了解内容P31)
五、旅行社业务年检制度
1.概念:旅行社业务年检制度——是指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每年对旅行社前一年的业务经营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通过对旅行社业务经营状况的分析和对旅行社执行国家政策法规的检查,找出旅行社业务中存在的影响旅游业发展的基本问题,并依法对违法经营的旅行社进行处罚的制度。
2.分类:旅行社业务年检结论分为通过业务年检、暂缓通过业务年检、不予通过业务年检。
3.暂缓通过业务年检的情形
(1)注册资本、旅行社质量保证金不足条例规定的最低限额的。(2)歇业超过半年的
(3)以承包或控靠等方式非法转让经营权或部分经营权的。(4)超范围经营的。案情介绍:
2000年1月20日,游客杨某来到了并不具备办理出国游业务资格的某国际旅行社
有限责任公司,委托该社为其办理赴澳大利亚商务旅游签证。同时,双方还签订了协议书。协议约定:该旅行社在协助游客杨某办理商务旅游签证后,由游客杨某交付该社伍万元人民币费用,另外还要交5000元人民币给该社作押金,待赴澳大利亚旅游考察返回后,凭该社开具的收款收据办理退取押金手续。游客杨某依约交付给该社伍万元费用及5000元押金,于2000年7月3日赴澳大利亚旅游考察,10月3日回国。当其拿着该社的收款收据去办理退取5000元押金手续时,该社却没人接待,负责签约的该社总经理也不知去向。游客杨某到该社的上级主管部门交涉未果,自感受到该社的欺骗,遂到旅游管理部门投诉,要求该社退回5000元人民币押金。
案例评析:
旅游质量监督管理部门立案受理并查实:
1.该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国家旅游局批准,不具备办理出国游业务资格,违反了《旅行社管理条例实施细则》第三十二条的规定,属于超范围经营行为。
2.该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损害了游客××的合法权益,应退回其所交的押金5000元人民币。
旅游质量监督管理部门对游客××投诉该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旅游质量案依法审理终结后,鉴于该社在经营旅游业务活动中严重违纪违规已被其上一级主管单位责令停业整顿,以及该社总经理已被另立案处理和该社无能力承担退付5000元押金责任的事实,依据《旅行社管理条例》第三十七条规定和《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暂行规定实施细则》第二十二条的规定,报请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作出使用该国际旅行社有限责任公司质量保证金支付赔偿的决定。
旅游质量监督管理部门提示:
旅游者在办理参团出国游时,应对旅行社进行咨询,一定要到取得合法经营资格的旅行社去办理有关参团手续,并与旅行社签定旅游合同,行使法律赋予的知情权。
(5)未按规定组织管理人员及导游、领队等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或集中培养时数不够规定标准的。
(6)未按规定投保旅行社责任险的。(7)经营过程中有零团费、负团费现象的。(8)有重大投诉尚在调查处理过程中的。
(9)年检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违反法规、规章行为的。4.不予通过业务年检的情形:
(1)拒不按照规定补足注册资本、旅行社质量保证金的。(2)未经营旅游业务超过一年的。
(3)国际旅行社连续两年未经营人境旅游业务的。(4)严重超范围经营的。
(5)以承包或挂靠等方式变相转让许可证,造成严重后果的。
(6)连续两年未按规定组织管理人员及导游、领队等从业人员教育培训,或集中培训时数不够规定标准的。
(7)发生严重侵害旅游者合法权益事件的。(8)拒不参加年检的。
(9)未建立合法、公开的导游报酬机制,致使导游人员私拿回扣,造成恶劣影响的。
(10)年检主管部门认定的其他严重违反法规、规章行为的。
第四节 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制度
学习目标:
1.熟悉质量保证金的赔偿工作 2.熟悉质量保证金的审理 3.掌握质量保证金的理赔
重点、难点:
1.重点:质量保证金的理赔 2.难点:质量保证金的理赔
教学过程:
一、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制度概述
(一)质量保证金概念
1.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是指由旅行社交纳,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管理,用于保障旅游者权益的专用款项。保证金为现金形式,股票、债券、实物等不能作为保证金的缴付和抵押形式。
(二)保证金的管理
1.保证金属于缴纳的旅行社所有。
保证金只能用于旅游质量问题赔偿,专款专用,不能挪为他用。保证金的所有权既其在旅游行政部门管理期间产生的利息,属于缴纳的旅行社。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按规定比例从其利息中提取管理费。
2.保证金的管理实行“统一制度、统一标准、分级管理”的原则。3.保证金必须保持满额。支付赔偿后,不足部分旅行社须在60天内补足。4.旅行社终止经营,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退还保证金。
二、保证金赔偿的适用范围
(一)适用质量保证金赔偿的情形:
(1)旅行社因自身过错未达到合同约定的服务质量标准而造成旅游者的经济权益损失。——旅行社违约
(2)旅行社的服务未达到国家或行业规定的标准而造成旅游者的经济权益损失。——旅行社服务未达标
(3)旅行社因歇业、解散、破产或合并后造成旅游者预交旅行费损失。——旅行社预交旅行费用损失(见课本案例P51)(4)国家旅游局认定的其他情形。
(二)不适用质量保证金赔偿的情形:
(1)旅行社因不可抗力因素不能履行合同的。(2)旅游者在旅游期间发生人身财物意外事故的。
(3)适用保证金情形之外的其他经济纠纷。(见课本案例P37)(4)超过规定的时效期限的。(5)司法机关已经受理的。
三、旅行社质量保证金的赔偿工作
1.各级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所(简称质监所)全面负责处理旅游投诉和旅游质量的监督与管理,并具体负责保证金案件的审理。
2.审理保证金赔偿案件遵循的原则是:(1)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为准绳,公正办案,保护双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2)办案中,应当先行调解,调解无效的,应当依法进行审理。(3)办案中,不受任何组织和个人的非法干涉。
四、保证金案件的审理
1.质量保证金赔偿条件包括:(1)符合保证金赔偿的范围。(2)请求人是旅游合法权益直接受到侵害的旅游者或其合法代理人。(3)有明确的被投诉旅行社、具体的要求和事实根据。
2.质量保证金案件的处理:质监所接到赔偿请求书,经审查,不符合受理条件的,应当在接到赔偿请求书之日起7个工作日内通知请求人不予受理的理由;对符合保证金赔偿条件的,应及时作出受理决定。
处理投诉案件时,质监所应当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30日内作出调解,促使请求人与被投诉人互相谅解,达成协议。调解不成,分别做出如下处理:第一,属于请求人自身过错,可以决定撤销立案,通知请求人并说明理由。第二,属于请求人与被投诉人的共同过错,可以决定由双方各自承担相应的责任。双方各自承担责任的方式,可以由双方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也可由质监所决定。第三,属于被投诉旅行社的过错,可以决定由被投诉旅行社承担责任。可以责令被投诉旅行让向请求人赔偿损失。第四,属于其他旅游服务单位的过错,可以决定转送有关部门处理。3.知识点:
(1)质监所作出的处理决定应当用《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赔偿决定书》通知请求人和被投诉旅行社。当事人对赔偿决定不服的,可以在接到决定书之日起15日内向上一级质监所提出申诉。
(2)质监所受理赔偿案件,应当在受理之日起90日内审理终结。有特殊原因的,经上级质监所批准,可以延长审理30日。P39
五、旅行社质量保证金的理赔
(一)赔偿标准:
1.旅行社安排不当的理赔标准
(1)收取预付款后,因旅行社的原因不能成行,应提前3天(出境旅游应提前7天)通知旅游者,否则应承担违约责任,并赔偿旅游者已交预付款10%的违约金。(2)造成旅游者误机(车、船),旅行社应赔偿旅游者的直接经济损失,并赔偿经济损失10%的违约金。
(3)安排的旅游活动及服务档次与协议合同不符,造成旅游者经济损失,应退还旅游者合同金额与实际花费的差额,并赔偿同额违约金。2.旅行社因导游违规违约而承担的赔偿标准:
(1)未按国家或旅游行业对客人服务标推的要求提供导游服务的,旅行社赔偿旅游者所付导游费用的2倍。
(2)导游违反旅行与旅游者的合同约定,损害了旅游者的合法权益,旅行社应对旅游者进行赔偿:
①擅自改变活动日程,减少或变更参观项目,应退还景点门票、导游服务费并赔偿同额违约金。
案情简介: 2007年8月4日李女士一家一行五人报名参加旅行社组织的华东五市+水乡双卧七日游,当日签订旅游合同,8月6日缴纳旅游费2330.00元,缴地接社1360.00元。该旅游团为散客拼团,旅游过程中地接社导游未征得游客同意,也未向旅行社报告,擅自增加无锡灵山、苏州乘船游运河、购买珍珠粉、玉器等旅游项目。另,同团的旅游费分别是:770.00人/元、720.00人/元、和780.00人/元。
赔偿请求:赔礼道歉,退还增加自费项目款和旅游费差价。
处理结果:旅行社退还李女士参加自费项目款400.00元。
案例分析:
该案焦点问题是:导游增加自费项目的费用应由谁来承担;旅行是否应退还旅游费差价。
一、关于增加自费项目的问题。游客抵达旅游目的后,地接社导游未征得游客同意,也未向旅行社报告,擅自增加无锡灵山、苏州乘船游运河、购买珍珠粉、玉器貔貅等旅游项目。旅游合同已经签订生效后,当事双方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和解除合同。导游人员是经旅行社委派,负责按照旅行社确定的接待计划安排旅游者游览,在游览过程中地接导游员未征得游客同意擅自增加旅游项目,其行为违反《导游员管理条例》第十三条之规定,导游在旅游过程中的行为属于职务行为,应认定为旅行社违反合同约定,未征得游客同意擅自增加自费项目,旅行社应承担违约责任。导游员违反《导游员管理条例》另案处理。
二、关于旅游报价的问题。李女士旅游费850.00元/人,而其他两家旅行社报价分别是770.00元/人、720.00元/人。旅游合同已经签订生效后,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当事双方应当按照约定全面履行自己的义务,不得擅自变更或者解除合同,也就是说,旅游者应
当按照合同约定向旅行社缴纳旅游费,旅行社收到旅游者缴纳旅游费后,按照双方合同约定的行程安排旅游者游览。旅游报价属于市场调节价格,不属于政府定价范围,当事双方签订合同时对旅游价格已经有明确约定,旅游者应当按照合同约定的旅游报价向旅行社支付旅游费,旅行社不承担退还部分旅游费责任。
②违反规定,擅自增加用餐、娱乐、医疗保健等项目,应承担旅游者的全部费用。③违反合同旅程计划,擅自增加购物次数,每次应退还旅游者购物价款的20%。④擅自安排旅游者到非旅游部门指定商店购物,所购商品为假冒伪劣商品,应赔偿旅游者的全部损失。⑤私自兜售商品,应全额退还旅游者购物价款。⑥索要小费,应赔偿被索要小费的2倍。
(3)导游在旅游行程期间,擅自离开旅游团队,造成旅游者无人负责,旅行社应承担旅游者滞留期间所支出的食宿费等直接费用,并赔偿全部旅游费用30%的违约金。
3.旅行社因旅游相关部门违约违规而承担的赔偿标准:
(1)安排的饭店,低于合同约定的等级档次,旅行社应退还旅游者所付房费与实际房费的差额,并赔偿差额20%的违约金。
(2)安排的交通工具,低于合同约定的等级档次,旅行社应退还旅游者所付交通费与实际费用的差额,并赔偿差额20%的违约金。
(3)安排的观光景点,不能游览,旅行社应退还景点门票、导游费,并赔偿退还费用20%的违约金。
(二)减轻或免除责任
旅行社在旅游质量问题发生之前已采取下列措施的,可以减轻或免除其赔偿责任:
(1)对旅游质量和安全状况已对旅游者做出充分说明、提醒、劝诫、警告的;(2)所发生的质量问题属非故意,非过失或无法预防或已采取了预防性措施的;(3)质量问题发生后,已采取了善后处理措施的。
(三)不承担责任
由于不可抗力因素或旅游者自身原因造成旅游者经济损失的,旅行社不承担赔偿责任。
六、罚款(了解)
旅行社逾期不缴纳保证金、逾期不补缴保证金差额的,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警告、整顿或吊销旅行社业务经营许可证的处分。受到吊销业务经营许可证处分的,该旅行社的行政主管单位和法定代表人3年内不得再申办旅行社。
第五节 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
学习目标:
1.熟悉旅行社责任保险、旅行社责任保险合同的概念 2.掌握旅行社责任险的投保范围、保险金额和索赔等内容
重点、难点:
重点:旅行社责任保险投保范围 难点:旅行社责任保险的相关概念
教学过程:
一、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概述
(一)旅行社责任保险的概念
国家旅游局在2001年制定发布了《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该规定指出:旅行社从事旅游业务经营活动,必须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即旅行杜在组织旅游时,无论是入境旅游,还是出境旅游,抑或是国内旅游,都必须办理旅行社责任保险。
1.旅行社责任保险,是指旅行社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保险公司对旅行社在从事旅游业务经营活动中,致使旅游者人身、财产遭受损害应由旅行社承担的责任,承担赔偿保险责任的行为。
2.1997年5月13日,国家旅游局颁布了《旅行社办理旅游意外保险暂行规定》,简称《意外保险规定》,有效保障了旅游者的人身、财产安全,减少了由于偶发事故引起的重大投诉。
二、旅行社责任保险的投保范围
(一)投保范围
《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规定:“旅行社根据保险合同的约定,向保险公司支付保险费,保险公司对旅行社从事旅游业务经营活动中,致使旅游者人身、财产遭受权害应由旅行社承担的责任,承担赔偿保险金责任的行为。”旅行社须对依法应承担的下列责任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
(1)旅游者人身伤亡赔偿责任。
(2)旅游者因治疗支出的交通、医药费赔偿责任。(3)旅游者死亡处理和遗体遣返费用赔偿责任。
(4)对旅游者必要的施救费用,包括必要时送亲属探望需支出的合理的交通、食宿费用,随行未成年人的送返费用,旅行社人员和医护人员前往处理的交通、食宿费用,行程延迟需支出的合理费用等赔偿责任。
(5)旅游者行李物品的丢失、损坏或被盗所引起的赔偿责任。
案例:2002年6月15日,游客王某等人参加某旅行社组织的武当山旅游团。游客们在游览之后回到由旅行社安排的车辆上时,发现放在车上的所有物品均被盗,价值约3000元,游客要求旅行社予以赔偿。旅行社负责人请求保险公司按旅行社责任保险给予赔偿。经调查,导游未提醒游客保管好自己的财务,车上窗户也未关好。游客的损失是否由保险公司赔偿? 分析:①旅行社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根据《旅行社管理条例》第21条规定,旅行社组织旅游,对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财产安全的事宜,应当向旅游者作出真实的说明和明确的警示,并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本案中,导游没有对妥善保管财务等事宜向游客作出明确的警告和提示,而且没有采取关窗等防盗措施,导游有过程,旅行社应当承担赔偿责任。②游客的损失可以向保险公司请求赔偿。根据《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第5条第5规定,因旅行社的责任造成旅游者行李物品丢失、损坏或被偷盗所引起的赔偿,属旅行社责任保险的投保范围,所以,旅行社可以就游客的损失向保险公司请求赔偿。
(6)由于旅行社责任争议引起的诉讼费用。(7)旅行社与保险公司约定的其他赔偿责任。
(二)旅游者的义务
(1)旅游者参加旅行社组织的旅游活动,应保证自身身体条件能够完成旅游活动。
(2)旅游者参加旅行社组织的旅游活动,应当服从导游或领队的安排,在行程中注意保护自身和随行未成年人的安全,妥善保管所携带的行李、物品。(旅游者个人过错造成的人身伤亡或财产损失,旅行社不承担赔偿责任。)
(3)旅游者不应自行终止旅行社安排的旅游行程。
三、旅行杜责任保险期限和保险金额
所谓保险期限,又称保险期间,是指保险合同的有效期限,也即保险人依法承担保险责任的期限,也叫保险责任的起讫期限。《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第九条规定“旅行社责任保险的保险期限为一年”。
《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规定》第十条规定:旅行社办理旅行社责任保险的保险金额不得低于下列标准:①国内旅游每人责任赔偿限额人民币8万元,入境旅游、出境旅游每个责任赔偿限额人民币16万元。②国内旅行社每次事故和每年累计责任赔偿限额人民币200万元,国际旅行社每次事故和每年累计责任赔偿限额人民币400万元。
旅行社组织高风险旅游项目可另行与保险公司协商投保附加保险事宜。
四、旅行社责任保险的投保和索赔
1、旅行社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保险法》规定的保险合同内容,与承保保险公司签订书面合同。
2、旅行社应当选择保险业务信誉良好、服务网络面广、无不良经营记录的保险公司投保。
3、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的保险费,不得在销售价格中单独列项。
4、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必须在境内经营责任保险的保险公司投保。
5、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责任保险采取按年度投保的方式,按照规定,向保险 公司办理本年度的投保手续。
6、旅行社对保险公司请求赔偿或者给付保险金的权利,自其知道保险事故发生之日起2年不行使而消灭。
7、在保险期限内发生保险责任范围内的事故时,旅行社应及时取得事故发生地公安、医疗、承保保险公司或其分、支公司等单位的有效凭证,向承保保险公司办理理赔事宜。
五、监督与管理(了解)
(1)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行使管理权,并将旅行社责任保险纳入旅行社年检范围。
(2)旅行社责任保险投保和理赔相关资料的保管。
六、罚则(见课本P46)
第六节 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
2001年12月12日国务院通过了《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自2002年7月1日起施行。
一、出国旅游经营管理
(一)国家开办出国旅游的方针
出国旅游,广义上也称出境旅游,指持护照和其他有效证件前往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旅游,包括边境游、港澳游和出国游等。前往地区不同,旅行所持证件也不同。根据旅游费用来源可分为公费、自费以及其他三类。
国家针对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的国情及其经济实力。参照国际上的一般做法,对开办公民自费出国旅游采取有计划、有组织、有控制的指导方针。
(二)旅行社经营出国旅游业务的条件 1.取得国际旅行社资格满1年。2.经营入境旅游业务有突出业绩。
3.经营期间无重大违法行为和重大服务质量问题。
(三)出国旅游管理的几项制度 1.总量控制、配额管理制度 2.组团杜审批制度
3.出国旅游目的地审批制度
4.以团队方式开展出国旅游制度——3人以上为团队
二、组团社和旅游者的职责
(一)组团社的职责
(二)旅游者的职责
1.旅游者应当遵守旅游目的地国家的法律,尊重当地的风俗习惯,并服从旅游团队领队的统一管理。
2.严禁旅游者在境外滞留不归。
三、边境旅游
边境旅游,是出国旅游的一部分,指经批准和指定的旅游部门组织和接待我
国及毗邻国家的公民在双方政府商定的边境地区进行旅游活动。其特点是:由特定部门组织;接待对象主要是两个邻近国家的公民;通常有双边协议,并在规定区域内进行;时间较短,不需要具备亲友提供的担保。
四、自学内容:罚则 本章作业
1.在我国,设立旅行社的条件应具备哪些条件?
2.我国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申请设立旅行社的审批原则是什么? 3.设立外商控股旅行社的境外投资方应符合哪些条件?
4.旅行社不承担或无力承担赔偿责任时,哪些情形应适用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对旅游者进行赔偿?
5.不适用旅行社质量保证金赔偿的情形包括哪些方面?
6.旅行社在经营过程中,不得向旅游者介绍和提供哪些旅游项目?
7.质监所适用旅行社质量保证金对旅游者进行赔偿,应符合哪些赔偿条件?
第三章 导游人员管理法规制度
教学目的:
对导游人员的管理、导游人员权利义务及有关规定的了解、熟悉和掌握程度,从而培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导游人员。
第一节 导游人员管理概述
学习目标:
1、熟悉导游人员的概念。
2、熟悉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制度及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应当具备的条件。
3、掌握导游证的性质、申请领取导游证的程序。
4、熟悉临时导游证的申请领取条件及程序。
6、熟悉不得颁发导游证的情形。
7、掌握导游人员计分管理制度、年审制度和等级考核制度内容。
重点、难点:
1、重点:(1)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制度及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应当具备的条件。
(2)不得颁发导游证的情形。
2、难点:导游人员计分管理制度、年审制度和等级考核制度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游人员概念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第二条规定:“本条例所称导游人员,是指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导游证,接受旅行社委派,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旅游服务的人员。”由上述导游人员的法定概念可见,导游人员这一概念包含三层含义:(1)导游人员是指依照本条例的规定取得导游证的人员。
(2)导游人员是指接受旅行社委派,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及相关服务的人员。
(3)导游人员是为旅游者提供向导、讲解服务及相关旅游服务的人员。
二、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制度
《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第三条规定:“国家实行全国统一的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制度。”
1、依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具备下列条件的人员可以参加导游资格考试:
第一,国籍条件——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第二,学历条件——必须具有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或者以上学历。第三,健康条件——必须身体健康。
第四,基本知识和能力要求——必须具有适应导游需要的基本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根据《条例》第三条第二款规定:“经考试合格的,由国务院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或国务院旅游行政部门委托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颁发导游人员资格书。”
三、导游证制度
《条例》第四条第一款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内从事导游活动,必须取得导游证。”——取得导游证是从事导游活动的前提
(一)申请领取导游证的条件和程序
《条例》第四条第二款规定:“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的,经与旅行社订立劳动合同或者在导游服务公司登记,方可持所订立的劳动合同或者登记证明材料,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申请领取导游证。”
在申请领取导游证方面,本条规定了两个条件: 1.已经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的
2.已经与旅行社订立劳动合同或者在导游服务公司登记的。
申请领取导游证的前提必须是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并合格,从而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在满足这一前提条件下,可以申请领取导游证的人员又可分为两类,即:
(1)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与旅行社订立劳动合同的人员。这类人员是指专职导游人员,是旅行社的雇员,亦即旅行社的正式员工。
(2)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在导游服务公司登记的人员。这类人员可以是专职导游人员,也可以是非专职导游人员,但他们都不是某一旅行社的正式员工,32
而是在导游服务公司登记后,如果某旅行社需要导游人员时,可以通过导游服务公司聘用他们。
四、导游证的分类
依据《条例》规定,导游证可分为正式导游证和临时导游证两种。(1)正式导游证,亦即导游证。它是指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并合格,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的人员,经与旅行社订立劳动合同或者在导游服务公司登记,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颁发的导游证。
(2)临时导游证。所谓临时导游证,是指具有特定语种语言能力的人员,虽未取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但因旅行社需要聘请其临时从事导游活动,由旅行社向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申请领取的导游证。
申请领取临时导游证具备的条件:
1.准备从事导游活动者具有特定语种语音能力 2.旅行社需要聘请临时从事导游活动的。
五、不得颁发导游证的情形
《条例》第五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颁发导游证: 1.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3)无民事行为能力。2.患有传染性疾病的
3.受过刑事处罚的,过失犯罪的除外 4.被吊销导游征的
案例分析:某国际旅行社导游人员王某因过失伤害罪被人民法院审理,因情节轻微,被判处免予刑事处罚。次年,他在带团过程中胁迫旅游者消费,情节严重,被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依法吊销导游证。之后,王某又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并合格,取得导游资格证书,在导游服务公司登记后,他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申请领取导游证,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经审核后,没有颁发导游证。你认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做法正确吗?
分析:旅游行政机关不颁发导游证的做法是正确的。因为王某曾被吊销过导游证,已经证明其不适合继续从事导游职业,不符合颁发导游证的条件。
六、颁发导游证的期限及有关规定
《条例》第六条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应当收到申请领取导游证之日起15日内,颁发导游证;发现有本条例第五条规定情形,不予颁发导游证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
对于符合颁发导游证条件的申请领取者,旅游行政部门逾期不予颁发或不予答复,中请领取者有权依照《行政复议法》向上一级旅游行政部门申请复议,或者依据《行政诉讼法》向人民法院提出诉讼。
同时,根据《条例》规定,对不予颁发导游证的,旅游行政部门必须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而不得以口头形式通知申请人,或者不予答复。
第二节 导游人员的权利和义务
学习目标:
1、熟悉导游人员的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2、掌握导游人员依法享有的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权、调整或变更接待计划权。
3、掌握导游人员依法享有申请复议权和提起行政诉讼权。
4、掌握导游人员必须履行的九项法定义务。
5、熟悉对无导游证进行导游活动的行为的管理。
重点、难点:
重点:导游人员的权利
难点:导游人员必须履行的九项法定义务。
教学过程:
一、导游人员的权利
导游人员作为公民的一员,依法享有广泛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等各种权益,这里所讲的导游人员的权利主要是指《条例》规定的权利。
1.导游人员享有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权和人身安全不受侵犯权
《条例》第十条规定:“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其人格尊严应当受到尊重,其人身安全不受侵犯。导游人员有权拒绝旅游者提出的侮辱其人格尊严或者
违反其职业道德的不合理要求。”
2.导游人员在旅游活动中享有调整或变更接待计划权
《条例》第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导游人员在引导旅游者旅行、游览过程中,遇有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形时,经征得多数旅游者的同意,可以调整或变更接待计划,但是应当立即报告旅行社。”
根据该条的规定,导游人员享有调整或变更接待计划的权利。但是,导游人员行使这一权利时,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1)必须是在引导旅游者旅行、游览过程中。
(2)必须是遇有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形时,导游人员才可以行使这一权利。
(3)必须是征得多数旅游者的同意。(4)必须立即报告旅行社。
3.导游人员对旅游行政行为不服时,依法享有申请复议权
根据《行政复议法》的规定,结合旅游行政管理实际,导游人员对旅游行政部门下列行政行为不服时,可以申请复议:
(1)对罚款、吊销导游证、责令改正、暂扣导游证等行政处罚不服的。(2)认为符合法定条件申请行政机关颁发导游人员资格证书和导游证,旅游行政部门拒绝颁发或者不予答复的。
(3)认为旅游行政部门违法要求导游人员履行义务的。(4)认为旅游行政部门侵犯导游人员人身权、财产权的。(5)法律、法规规定可以申请复议的其他具体行政行为。
4.导游人员对旅游行政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时,享有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权
导游人员对旅游行政部门的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时,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1)对行政处罚不服,可以提起诉讼。行政处罚是国家行政机关依法对违反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给予的行政制裁。《条例》规定对导游人员违法行为的行政处罚主要有罚款、没收违法所得、责令改正、暂扣导游证、吊销导游证等。导游人员对旅游行政部门给予的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
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对符合法定条件申请旅游行政部门颁发导游人员资格证书和导游证.旅游行政部门拒绝颁发或不予答复的,可以提起诉讼。
(3)对旅游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导游人员履行义务的,可以提起诉讼。(4)对旅游行政机关侵犯导游人员人身权、财产权的具体行政行为,可以提起诉讼。
二、导游人员的义务
根据《条例》规定,导游人员应当履行的义务或者职责主要如下:(1)导游人员应当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2)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应当佩戴导游证。
导游人员法律责任:《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第二十一条规定:“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未佩戴导游证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拒不改正的,处500元以下的罚款。”“导游证的有效期限为3年,„„临时导游证的有效期限最长不超过3个月,并不得展期。”
(3)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必须经旅行社委派。导游人员不得私自承揽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直接承揽导游业务,进行导游活动。
导游人员法律责任:《条例》第十九条规定:“导游人员未经旅行社委派,私自承揽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承揽导游业务,进行导游活动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
案例:2006年8月中旬的一天晚上,某国际旅行社的正式导游李某,接到一位运输公司朋友的电话,称其手头有一个旅游团,但因没有时间带,希望李某能帮忙做导游以解燃眉之急,并答应给李某导游服务费400元。李某想朋友之间有困难应相互帮忙,再说自己也是闲着,便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李某毕竟是从业多年的老导游,对景点讲解轻车熟路,还不时有精彩之处,客人对此较为满意,但在食宿方面出现了问题,住宿标准由原来三星降为二星,饭菜质量也不尽人意。尽管李某极力弥补损失,但也很难令客人满意。几天后,游客向市旅游局质监所投诉了该运输公司及导游李某。试分析导游李某是否有违规操作。
分析:李某虽然是国际旅行社的合法导游员,但他在这次导游活动中未经旅行社委派,36
为帮助朋友带团,属私自承揽导游业务,是违规行为。没收其违法所得400元,罚款1000元的处罚。又根据《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扣除8分。
(4)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应当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不得有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言行。
导游人员法律责任:《条例》第二十条规定:“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有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言行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对该导游人员所在的旅行社给予警告直至责令停业整顿。”
案例:2002年5月,山东济南某旅行社接待一个赴西藏的英国旅游团,安排张某作全程导游。5月21日,旅游团在游览布达拉宫时,外国旅游者对雄伟的宫殿和高超的建筑艺术赞叹不已,对中国的繁荣昌盛感慨万千,可导游张某信口开河说:“中国管这么大地方有什么用,向西藏这么贫穷落后的地方趁早让它独立或划归他国,没准儿会更好。”在随后的几天游览中,他依然我行我素,发表了很多不服责任的错误言论。后来被中国内地游客投诉到当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
分析:本案中,导游张某关于西藏的言行有损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属于违反导游一位的违法行为,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根据《条例》责令他改正,又根据《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扣除10分。
(5)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时,应当遵守职业道德,着装整洁,礼貌持人,尊重旅游者的宗教信仰、民族习俗和生活习惯。(职业特性)
(6)导游人员应当严格按照旅行社确定的接待计划安排旅游者的旅行、游览活动,不得擅自增加、减少旅游项目或者中止导游活动。
一般来说,构成中止导游活动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一是必须在导游活动结束之前,也就是说,必须是在旅游接待计划执行完毕之前。二是必须是擅自中止。三是必须是彻底中止。以上三个条件必须同时具备,缺少其中任何一个,都不能认为是导游活动的中止。
导游人员法律责任:《条例》第二十二条规定.导游人员擅自增加或者减少旅游项目的,擅自变更接待计划的,擅自中止导游活动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暂扣导游证3—6个月;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
(7)导游人员在引导旅游者旅行、游览过程中,应当就可能发生危及旅游者人身、财物安全的情况,向旅游者作出真实说明和明确警示,并按照旅行社的要求采取防止危害发生的措施。
(8)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不得向旅游者兜售物品或者购买旅游者的物品,不得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向旅游者索要小费。
导游人员法律责任:《条例》第二十三条规定:“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向旅游者兜售物品或者购买旅游者的物品的,或者以明示或暗示的方式向旅游者索要小费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对委派该导游人员的旅行社给予警告直至责令停业整顿。”
(9)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不得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或者与经营者串通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
导游人员法律责任:《条例》第二十四条规定:“导游人员进行导游活动,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或者与经营者串通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的,由旅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旅游行政部门吊销导游证并予以公告;对委派该导游人员的旅行社给予警告直至责令停业整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四、对无导游证进行导游活动的管理
《条例》第四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从事导游活动,必须取得导游证。”
导游人员法律责任:《条例》第十八条规定:“无导游证进行导游活动的,由导游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予以公告,处1000元以上3万元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
案例:日游专业大学生刘某毕业后,报名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未合格。他想到用闲暇时间从事导游工作,于是与某国际旅行社联系,希望能给他带团导游的机会。2001年7月,正值旅游旺季,该旅行社导游不足,便聘请刘某充任导游员。刘某在带团过程中,凭借
自己流利的日语水平及丰富的旅游知识,赢得了游客的好评。但当旅游行政部门在例行检查时发现刘某是无证导游,对其进行了罚款1000元处罚。刘某对此不服,认为自己是受旅行社聘用,并非擅自进行导游活动。刘某的辩解是否成立?
分析:刘某的辩解不能成立。因为刘某未通过导游人员资格考试,没有取得导游资格,不具备取得导游证的条件,没有导游证就不是导游,就不能从事导游工作。因此,刘某的导游活动是违法行为,应受到处罚,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依据《条例》对刘某进行罚款的处罚是正确的。
第三节 导游人员等级考核制度及标准
一、导游人员等级标准
导游员等级分为外语和中文两个系列和四个级别,即:特级导游、高级导游、中级导游和初级导游。
1.初级导游。采用考核方式。凡取得导游资格证书并取得正式导游证,即可成为初级导游员。
2.中级导游员考核采取考试的方式。其中,中文导游人员考试科目为“导游知识专题”和“汉语言文学知识”;外语导游人员考试科目为“导游知识专题”和“外语”。
3.高级导游员的考核采取笔试方式,考试科目为“导游案例分析”和“导游词创作”。
4.特级导游员的考核采取论文答辩方式。
参加省部级以上单位组织的导游技能大赛获得最佳名次的导游人员,报全国导游人员等级考核评定委员会批准后,可晋升一级导游人员等级。一人多次获奖只能晋升一次,晋升的最高等级为高级。
第四节 导游人员的计分管理和年审管理
一、计分管理制度
导游人员计分办法实行年度10分制。
导游人员在导游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扣除10分:①有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言行的。②诱导或安排旅游者参加黄、赌、毒活动项目的。③有殴打或谩骂旅游者行为的。④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的。⑤未通过年审继续从事导游业务的。⑥围自身原因造成旅游团重大危害和损失的。
导游人员在导游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扣除8分:①拒绝、逃避检查,或者欺骗检查人员的。②擅自增加或者减少旅游项目的。③擅自终止导游活动的。④讲解中掺杂庸俗、下流、迷信内容的。⑤未经旅行社委派私自承拙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直接承揽导游业务的。
导游人员在导游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扣除6分:①向旅游者兜售物品或购买旅游者物品的。②以明示或者暗示的方式向旅游者索要小费的。③因自身原因漏接漏送或误接误送旅游团的。④讲解质量差或不讲解的。⑤私自转借导游证供他人使用的。⑥发生重大安全事故不积极配合有关部门救助的。
导游人员在导游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扣除4分:①私自带人随团游览的。②无故不随团活动的。③在导游活动中末佩带导游证或未携带计分卡。④不尊重旅游者宗教信仰和民族民俗。
导游人员在导游活动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扣除2分:①末按规定时间到岗的。②10人以上团队末打接待让旗的。③末携带正规接待计划。④接站未出示旅行社标识的。⑤仪表、着装不整洁的。⑥讲解中吸烟、吃东西的。
导游人员10分分值被扣完后,由最后扣分的旅游行政执法单位暂时保留其导游证,并出具保留导游证证明,并于10日内通报导游人员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和登记注册单位。正在带团过程中的导游人员,可持旅游执法单位出具的保留证明完成团队剩余行程。导游人员通过年审后,年审单位应核销其遗留分值,重新输入初始分值。
二、导游人员的年审管理制度
《导游人员管理实施办法》规定,国家对导游人员实行年度审核制度。导游人员必须参加年审。导游人员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组织实施对导游人员的年审工作。年审以考评为主,考评的内容应包括:当年从事导游业务情况、扣分情况、接受行政处罚情况、游客反映情况等。考评等级为通过年审、暂缓通过年审和不予通过三种。
扣分情况有:一次扣分达到10分的,不予通过年审;累计扣分达到10分的,暂缓通过年审;一次被扣8分的,全行业通报,一次被扣6分的,警告批评。暂缓通过年审的,通过培训和整改后,方可重新上岗。
导游人员必须参加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举办的年审培训,每年累计培训时间不得少于56小时。
(四)出境游领队证管理制度
根据(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规定,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对旅游领队人员实行出境游领队证管理制度。
出国游织团社应当为出国游团队安排专职领队,领队为旅行社工作人员,领队应当经省级旅游行政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领队证。领队证的有效期为三年。
领队人员从事领队业务,必须经组团社正式委派。领队人员从事领队业务时,必须佩带领队证。未取得领队证的人员,不得从事出境旅游领队业务。领队人员在从事领队业务时,必须履行以下职责:①维护旅游者的合法权益。②协同接待社实施旅游行程计划,协助处理旅游行程中的突发事件、纠纷及其他问题。③为旅游者提供旅游行程服务。④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并提醒旅游者抵制任何损害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的言行。
本章作业
1.依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参加导游资格考试的人员应符合哪些条件? 2.《导游人员管理条例》规定,哪些情形不得颁发导游证?
3.导游人员在旅游活动中享有调整或变更接待计划的权利。但是,导游人员行使这一权利时,必须符合哪些条件?
第四章 合同法律制度
教学目标:
1、了解合同法的概念,目的以及合同法的调整对象
2、了解合同订立的主体资格,掌握合同订立的方式
3、了解合同的形式与内容,了解合同的效力
4、掌握合同履行的原则与规则
5了解合同的变更、转让与终止的不同情形
6、掌握违约责任的规则原则,熟悉违约责任的主要形式以及免除违约责任的情形
重难点:
1、了解合同订立的主体资格,掌握合同订立的方式(要约、承诺)
2、掌握合同履行的原则与规则
3、掌握违约责任的规则原则,熟悉违约责任的主要形式以及免除违约责任的情形
复习提问:
1、我国的国体和政体分别是什么?
2、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是什么?
引入:
旅游业是一项综合性的经济事业旅游活动的主体众多,内容广泛,旅游者、旅行社、饭店、旅游购物商店、及旅游景点、景区之间,食、住、行、游、购、娱等诸方面都存在着纷繁复杂的权利义务关系,这些关系都需要合同法来制约和调节。因此,旅游从业人员学习和掌握一定的合同法律知识,对于维护和尊重旅游者的合法权益,维护正常的旅游活动秩序,是十分必要的。
教学过程: 合同法概述
1.1 《合同法》修订
1.2 《合同法》立法目的
1.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2.维护社会经济秩序。
3.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合同法》具有鼓励交易的特点。例如:A、合同订立的形式变化;B、合同主体的拓展等。1.3 合同的概念和特征
概念: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关系的协议。
特征:
1、合同是一种民事法律行为 政府对经济的行政管理关系(如国家预算、GDP的增长速度、政府工作军令状、旅行社的审批等事宜分析)、企业内部的管理关系(如部门承包问题;企业与职工关系问题(企业部门目标责任书、清华大学校方与研究生签定协议书、旅行社与导游之间关系等案例分析))等不适《合同法》调整。
2、合同的民事权利义务关系表现为债权债务关系,而非人身关系
故“婚姻、收养、监护”等民事协议不适《合同法》调整。(“特别法”优于“普通法”的原则)3.合同是两个以上当事人“合意的结果
合同法调整的合同包括列名合同(15种)与未列名合同(如旅游合同)。1.4 《合同法》的基本原则
1、平等原则
即“法律地位”的平等,其包括三层涵义:
A.身份平等(合同当事人没有高低、贵贱、从属之分。只有身份平等,才能做到法律上事实的平等,但身份平等是历史范畴,随历史发展而发展)B.自愿原则的前提条件(一方当事人不得将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另一方)C.“机会”平等而不是“结果”的平等。
2、自愿原则
即“意思自治”原则,是最重要的基本原则,其基本特点是“自主参与”与“自负责任”。此原则在《合同法》中表现为6个方面: A.缔结合同自愿。B.自愿选择当事人。
C.自愿约定合同内容(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D.自愿选择合同方式。
E.自愿协议补充、变更、解除合同。
F.自愿选择解决争议的方式。
自由并非绝对,自愿原则也受限制,一般存在两种情形: A、“缔约强制”(对广大消费者而言,泛指不特定对象,如厂家出厂产品的
质量合同)B、“强制规范”(旅游合同中的旅游保险、明确服务质量的条款等。如上海旅行社苏州清明扫墓游保险纠纷案例分析)
3、公平原则
即“公平正义”的原则,是法律最基本的价值取向,是一项法律适用原则,可弥补法律的不足。
A.同“显失公平”对照(“显失公平”是指一方当事人在紧迫或者缺乏经验的情况下,而订立的明显对自己有重大不利的合同的情形。如甲为乙提供旅游工艺品,一般为预付款形式,后改为定金,而甲为盲人,签字无效案例分析)B.给付等值,合理分配风险和负担(主观等值为主,客观等值为辅(如“定式合同”);在胁迫、欺诈、乘人之危的情况下,由客观等值原则处理)
4、诚实信用原则
即“帝王原则”,贯穿于合同订立、履行、变更、解除,甚至合同终止以后全部过程。
例如:在合同的订立阶段,尽管合同尚未成立,但有缔约联系,负有“附随义务”,如果造成一方当事人的“信赖利益”的损失,应当承担“缔约过失”责任。
案例:金德说法《合同中的缔约过失责任》 缔约过失是一种合同前的责任,即合同未能签定导致对方当事人信赖利益的损失的赔偿责任。如,假借订立合同,恶意进行磋商;隐瞒重大情形或提供虚假情况(旅行社出境代理问题等)。
5、合同效力原则
即合同依法成立,即产生法律效力,受法律保护。注意:合同成立不等于合同有效。合同订立(3课时)
2.1 订立合同主体的资格
1、具有民事权利能力
民事权利能力是指民事主体依法享有民事权利和承担民事义务的资格。民事权利能力是整个民事能力制度的基础,包括行为能力、意思能力、责任能力。a.公民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出生,终于死亡。b.法人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成立,终于消灭。c.组织的民事权利能力:始于成立,终于消灭。
2、具有民事行为能力。
民事行为能力是指民事主体以自己的行为取得民事权利和设定民事义务的资格。
a、公民的民事行为能力
完全民事行为能力(18岁或16-18岁)
限制民事行为能力(10岁以上和不能完全辩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不满10岁和完全不能辩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b、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民事行为能力 与其民事权利能力相一致。
3、代理合同问题
代理包括委托代理、法定代理、指定代理。委托代理代订合同有以下特征: a.代理人以被代理人的名义作出。b.代理人向第三人做出。c.在委托授权范围内做出。
即具有权利能力,如法人代表、负责人签订;职务代理签定;授权委托书签订;加盖公章的空白合同书签订;用合同专用章签订;用介绍信签订。代理人签订合同必须具有被代理人的代理证明书,以被代理人的名义签订。)案例:金德说法《浅析表见代理》 “表见代理”问题即广义上的“无权代理”,其具有如下要件:
1、代理人无权代理;
2、存在使相对人确信无权代理人有权代理的理由;
3、无权代理人与相对人实施的民事行为符合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和代理行为的表面特征;
4、相对人主观上善意且无过错。
案例分析:1996年9月初,南昌游客师某等39人报名参加当地某旅行社组织的北京八日游,每人交付旅游费用1200元。双方签订了合同,约定:(1)旅途往返乘坐特列车,抵京后专车按至住宿地;(2)在京游览安排4天专用车;(3)在京游览19个景点。9月28日,该旅行社导游凌某陪同该旅游团乘坐南昌至北京特快列车赴京旅游。次日抵达后,该旅行社未安排车来北京站接,该旅游团不得不自乘地铁并步行至住宿地。10月1日至3日游览中,因该旅行社未作周密合理安排,致使该旅游团候车达4小时之久,未能按原约定游览中山公园和军事博物馆。为此,该旅游团十分不满,遂与导游凌某交涉后达成退款协议约定;由旅行社退给该旅游团每人400元。10月5日,该旅游团乘坐北京至南昌特快列车返回南昌。但当该旅游团向旅行社索要退款时,该旅行社法定代表人周某对退款协议不予认可,申明退款协议无效。因此,该旅游团投诉至质监所。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1)本案中该旅行社是否违约?为什么?
(2)本案中该旅行社法定代表人周某申明退款协议无效,能否成立?为什么?
(3)质监所应当如何处理本案纠纷? d、合同由当事人承担权利和义务
例如企业内部职工签定的职务代理合同、企业内部承包部门对外签定的合同问题。
案例分析:1997年5月,某化工公司(以下简称公司)与甲旅行社陈某(以下简称甲社)联系,意欲在同年7月,安排公司员工去青岛游览度假。经协调,5月23日,公司与甲社签订了一项旅游合同。按照合同约定,甲社安排公司35名员工去青岛三日游,并具体明确了旅行交通工具、住宿标准、餐饮标准、游览景点;公司交纳57000元人民币作为旅行费用。甲社在合同上加盖了合同专用章。公司
交纳上述旅行费用,由甲社陈某出具了由其签名的收款收条。此后,甲社即请李某(原乙旅行社职工,以下简称乙社)与青岛丙旅行社(以下简称丙社)联系,落实该旅游团在青岛游览、食宿等具体事宜。李某遂以乙社名义与青岛丙社联系,委托丙社接待此旅游团。同年7月23 日,该旅游团在甲社导游莫某的陪同下,如期出发前往青岛。7月24日,该旅游团抵达青岛,丙社派车至车站迎接。此时,丙社询问甲社导游莫某有无将此旅游团费用带来,莫某称其只负责团,不知晓团费结算。丙社急电乙社催款。乙社复电称李某已于同年2月调离本社,此旅游团与本社无关。丙社遂又急电甲社。甲社复电称负责此团的陈某已于近日调离本社,一切事宜应与陈某联系,本社概不负责。在此情形下,丙社当即决定停止接待,等团费汇到后再行安排。由此,该旅游团大哗,几经联系,由公司电汇57000元到丙社,丙社始行接待。该旅游团回公司后,遂向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投诉,要求赔偿经济损失。经查,以上情况属实,但甲社陈某、原乙社职工李某均不知去向。请根据上述材料回答:
(1)该旅游团的经济损失应由甲社还是乙社承担?为什么?
(2)该旅游团的经济损失应由甲社的陈某还是由原乙社的李某承担?为什么?
案例分析:某国际旅行社内部“海外部”由李某承包,与游客签定出境旅游合同纠纷案。
2.2 订立合同的形式
1、口头形式
当面交谈、电话联系等口头形式。适用于“即时清结”的合同,如集市现货交易、商店零售等。此形式鼓励交易,但不利于举证解决合同纠纷。
2、书面形式
书面形式是指合同书、信件和数据电文(包括电报、电传、传真、电子数据交换和电子邮件)等有行载体的形式。常见类型有: a.表格合同
b.合同凭证(车票、保险单、购物凭证等)c.合同确认书
d.定式合同(公证、签证、登记、审批等)
3、其他形式
a.推定形式(如饭店住宿合同问题)b.默示形式(不等于“不作为”)2.3 订立合同的内容
合同的条款有三种:①主要条款 ②性质条款(合同性质所决定的条款)③约定条款
合同的主要条款有:
1.当事人的名称、姓名、住所。
2.标的 标的是合同当事人双方权利义务共同指向的对象。标的是合同法律关系的客体,没有标的,合同关系也就不存在。标的是合同不可缺少的首要条款。
合同标的有三类:A财务(如购销合同、供电合同等),B劳条(如货物运输合同、仓储合同等),C一定工作成果(加工承览合同等)。3.数量和质量。4.价款和酬金。
5.履行的地点、期限、方式。6.违约责任。
7.解决争议的方法。
案例分析:甲旅行社在结算方式、结算时间以及旅游团返程购票事宜上向对方提出了新要求,而乙旅行社未答复即发团,遭致甲社拒绝接团的合同纠纷案。2.4 合同订立的程序
1、要约
A、概念:要约是指一方当事人以缔结合同为目的,向对方当事人提出合同条件,希望对方当事人接受的意思表示。即要约人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主动的意思表示。在商业活动和对外贸易中,称为“发价、发盘、出盘、报价”等。也称“订约提义”。
B、构成要约的条件
a.要约内容必须确定和完整。b.要约必须以缔结合同为目的。
要约是一种法律行为,要约一经承诺合同即成立;要约人在要约有效期内受要约的约束。例如:
1、要约人不得把同一要约同时向第三人提出,与第三人订立合同(形如“一稿两投”问题);
2、要约人一般不得撤回、变更或限制要约,要约人在要约生效前,可以撤回自己的要约,但撤回要约的通知应先于要约到达,或与要约同时到达方为有效;
3、要约一般是向特定的人提出,但也可以向非特定的人提出。
案例分析:陈碧霞与江西乐平市体委的“体育彩票,请勿摇摇摆摆”案例分析。
C、要约邀请
概念:要约邀请又称“要约引诱”,是指希望他人向自己发出要约的意思表示。
特点:a.是一种意思表示。当事人订立合同的预备行为,处于预备阶段。b.表达的内容是希望他人向自己要约。(“要约”与“要约邀请”的本质区别)在发生要邀请后,要约邀请人撤回其邀请,只要没有给相对人造成信赖利益的损失,要约邀请人一般不承担法律责任。如征婚广告案例分析。
种类:寄送的价目表、拍卖公告、招标公告、招股说明书、商业广告等5种形式(《合同法》规定)。而悬赏广告、投标、拍卖、自动售货机等作为要约。
区别:a.、意愿区分确认(当事人实施行为的主观意愿是“要约”或“要约邀请”);
b、主要条款确认;
C、交易习惯确认。
2、承诺
A、概念:承诺是指受约人无条件地接受要约人所提出的要约条款,并愿意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也称“接受提议”。B、承诺的条件
a.承诺必须由受约人做出。
b.承诺必须在要约有效期内向要约人做出。
c.承诺必须与要约内容完全一致(实质性变更即为新要约,非实质性变更承诺有效)。
d.承诺必须表明与要约人订立合同。
承诺是一种法律行为,承诺的法律效力在于一经承诺并送达于要约人,合同便宣告成立。承诺一般不能撤回,如果撤回承诺,其通知应先于承诺通知到达要约人,或与承诺通知同时到达要约人时,撤回通知方可有效。
C、承诺的方式
a.通知(明示)的方式(口头、书面形式)b.默示的方式
通过行为本身去表示承诺。默示不同于单纯的缄默或不行动。缄默或不行动是指受约人没有作任何意思表示,也不能确定其具有承诺的意思。默示是通过行为来表示:如交易习惯;要约要求。
案例分析:案例库案例8分析。2.5 格式条款
1、概念:指当事人为了重复使用而预先拟定,并在订立合同时未与对方协商的条款。
2、特征:a.单方事选决定性;b.重复使用性;c.书面明示方式;d.法律或事实上的垄断性。(法律上的垄断性是指当事人根据法律规定,如铁路、自来水、煤气、电力供应等,享有的经营垄断权,事实上的垄断性如保险合同的订立)
3、利弊:利的方面:a.有利于减少交易成本;b.可弥补法律不足;c.可预测经营成果
弊的方面:可能产生事实上的不公平
4、提供格式条款者的责任(义务)a、遵循公平原则(如旅行社出境旅游7天,国内旅游3天解除合同不承担责任的问题分析);b、履行提示或说明的义务
5、格式条款无效的问题
A、格式条款无效的情形(5类情形)
a、《合同法》第52条规定的情形:(5种)①一方经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②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③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④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⑤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规定。
b.《合同法》第53条规定的情形:(“免责条款”无效的2种情形)①造成对方人身伤害的;②因故意或者重大过失造成对方财产损失的。c.提供格式条款一方当事人免除自己责任(如店堂告示、探险旅游安全警示问题分析); d.加重对方责任; e.排除对方当事人的主要权利(如旅游强制购物问题)
B、判定依据(4点)
a.是否违反国家法律、法规; b.是否严重违背社会公德; c.是否背离合同本质; d.是否严重背离合同公正原则
6、格式条款争议的解释原则
a.解释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的原则 案例分析:案例库4分析。“遥看五指山,俯看万泉河”案例分析。b.解释采用非格式条款优于格式条款的原则 合同的效力(0.5课时)
3.1 合同生效
1、概念:是指合同所产生的法律上的约束力。表现为:对合同当事人有约事力;受法律保护。
2、条件:a、主体合格(具有相应民事权利能力与行为能力,注意代理问题)b、意思真实(欺诈问题)
c、内容合法(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
注意:“合同成立”不同于“合同生效” 3.2 无效合同
1、概念:指当事人签约成立而国家不承认和不受法律保护,没有法律约束力的合同。
2、确认机构:只能由人民法院、仲裁机构确认。
3、确认依据:
a.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 b.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 c.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 d.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e.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规定。(如河南方城县永星制鞋厂郭书敏合同纠纷案)
确认无效合同,应掌握以下界限:
a.要分清有效合同与无效合同进行违法行为的界限。有效合同主要特征是:
合同主体合格;合同内容合法;意思表示一致。反之,则为无效合同。b.要分清无效合同与利用无效合同进行违法行为的界限。无效合同表现为“不依法”;利用无效合同进行以牟取非法利益为目的违法行为表现为“违法”。c.要分清无效合同全部无效与部分无效的界限。d.要划清一般利用无效合同的违法行为与经济犯罪。
4、法律后果
a.返还财产 b.赔偿损失 c.折价补偿。3.3 可变更和可撤消的合同
1、条件:(合同成立以后发生,是“可以”而非“应当”)a.必须具有法定事由;即“重大误解”;“显失公平”;“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
b.必须有一方当事人请求变更或撤消。c.必须是由人民法院、仲裁机构来行使。
2、法律后果
a.返还财产 b.赔偿损失 c.折价补偿。
案例分析:案例库16分析;王、李耕牛纠纷案分析;“非法人签虚合同,农民获赔偿”案例分析等。合同的履行(1.5课时)
合同的履行是合同具有法律约束力的首要表现,是指合同双方当事人,依法完成合同规定的义务和实现各自权利。合同的订立是前提,合同的履行是关键。4.1 履行原则
1、全面履行原则
亦称“适当履行原则”,指当事人除按合同规定的标的履行外,还要按合同规定的数量、质量、期限、地点、价金、结算方式等各方面全面、适当的履行。当事人按照合同规定的标的来完成义务,不能用其它标的来代替合同标的,也不能以偿付违约金、赔偿金来代替履约。
旅行社旅游合同纠纷主要表现为:
A、旅行前:
1、收取费用,不能成行(案例库1分析)
2、收取费用,延误行程(案例库11分析)B、旅行中:
1、降低接待标准(案例库5分析)
2、擅自增减旅游项目(案例库10分析)
3、导游未能尽职(案例库2、7分析)
2、诚实信用履行原则
履行通知、协助、保密等义务,履行时根据合同的性质、目的和交易习惯进行。4.2 履行规则
第二篇:动植物检疫法规教程
4.动植物检疫法规的发展规律
(一)动植物检疫法规在与动物疫病和植物有害生物的长期斗争中应运而生;
(二)动植物检疫法规由单项禁令向综合性法规方向发展
随着经济贸易的发展以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逐步认识到带有“禁令”特征的法令,即禁止疫区的动植物及其产品的输入以防止危险性疫病和有害生物的入侵、传播,确有一定的局限性,一方面严重影响了国家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忽略了人类本身对危险性疫病和有害生物的控制能力。于是,动植物检疫从笼统的“禁运”发展到对疫病和有害生物的检验、检测与处理,动植物检疫法规也由最初的单项禁令向针对性、灵活性统一的综合性法规方向发展。
(三)动植物检疫法规由个别国家法规向国际性法规方向发展最初检疫法规一般由某个国家根据本国自身的需要而制定。随着人类对动植物检疫认识的深入,一些双(多)编协定以及国际公约形式的国际性动植物检疫法规逐步出现。生物地理区域的概念使人类认识到属于同一个生物地理区域的国际其疫情是紧密相关的,必须努力将该区域作为整体设法免受某种疫病和有害生物的危害,才能使区域内各个国家的农业生产、人类健康得到有效的保护
(四)动植物检疫法规的不断补充和完善
6.关贸总协定基本原则
1自由竞争原则。以市场经济为基础,自由竞争为基本原则,价格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积极主张自由贸易,开放门户。
2互惠原则或对等原则。贸易关税减让要有给有取,互惠互利,对发达国家是总体减让对等。发达国家在作出贸易减让时,不应期待发展中国家给予对等的回报。
3非歧视原则。它包括无条件的最惠国待遇和国民待遇。
4关税为唯一的保护手段。关贸总协定允许对国内工业进行保护,但只能利用关税进行保护,不可采用非关税壁垒的办法。
5贸易壁垒递减原则。主要采取关税减让的办法。缔约方之间相互约束部分或全部产品的关税税率,三年内不许提升。三年后如果提升还要同当初进行对等减让谈判的国家协商,用其它产品的相当水平的减税来补偿提升关税所造成的损失。
6公平贸易原则。主要是指反对倾销和反对出口补贴。
一般禁止数量限制原则。一般来说实行进出口数量限制都是违反总协定基本原则的。但是,在某些例外情况下,允许的数量限制必须遵循非歧视原则。
7透明度原则。即贸易政策法规的全国统一实施和透明。
10.农产品国际贸易中技术壁垒的形式
为了保护本国产业不受外来冲击,许多国家采取了较严格的技术措施来限制别国产品进入本国市场。
在农业方面惯用的形式有:
1强化对动植物病虫害的检疫,发现问题立即采取限制进口的措施;
2以风险分析为借口,不断地要求提供补充材料,无端地延长解禁的时间甚至停止进口;3提出名目繁多的检验检疫项;
4制定苛刻的检验检疫标准;按农产品的品种和产地逐个解禁;
5以保护人体健康、保护生物多样性,以及转基因产品可能对人体、农业和生态环境的危害为6借口阻止农产品进口;
7以人力资源不足为借口,限制进口数量;要求出口国先解决检疫处理方法,经确认后才允许进口。
12.SPS 协定
即乌拉圭回合所制定的《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定》, 其内容涉及动植物、动植物产品
和食品的进出口检验检疫国际规则。
建立在有关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国际标准、指南和建议、风险评估、适当的卫生与植物卫生保护水平、病虫害非疫区、病虫害低度流行区等基本定义基础之上的。
宗旨概括为:
一是同意各成员采取必要的措施保护人类、动物、植物的生命或健康,但这些措施不能对情形相同的成员构成任意不合理的歧视,也不能对国际贸易构成变相限制;
二是通过建立多边规则指导各成员制定、采用和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
三是实现对贸易的消极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序。
13.SPS 措施的运用对农产品国际贸易的影响
1一些发达国家和新兴的工业化国家根据SPS 协定有关条款,凭借其贸易大国的地位和技术优势,通过制定严格的环境保护法规和相对苛刻的技术标准,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出口贸易。
2同时他们趁WTO 目前未对国际贸易中关于环境保护问题做出明确规范打“擦边球”,以保护环境为由,对发展中国家实行贸易歧视。
3因此,当SPS 措施作为一种新的非关税保护措施时,便为发达国家进一步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农产品贸易开了绿灯。
4对于发展中国家来说,一方面由于技术落后产品难以达到进口国标准、检测手段落后难以实施高精度检测项目,致使出口产品常常受阻或遭退货;
5另一方面,一些发达国家通过SPS 措施来实行严格而又繁琐的认证、检疫制度,为农产品贸易设置了层层障碍,增高了农产品贸易的门槛,使发展中国家处于明显的被动地位。
14.研究转基因生物到底安全还是不安全?大家认为转基因生物有风险。风险的来源。
一是毒素,基因破坏了或者其不稳定性可能会带来新的毒素,引起急性的或慢性的中毒。二是,外来基因产生新的蛋白质可能会引起人类的过敏反应。
三是,转基因产品的营养成分变化了,可能使人类的营养结构失衡。
四是,转基因生物目前还不能够确定它的安全。
五是,破坏生物多样性。
15.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确定主要依据:
(1)国内尚未发生或虽有发生,但分布不广并正在由官方控制的有害生物
(2)危险性大的有害生物(主要指对国计民生危害大;本国、本地区的生态条件适宜该病虫的生存、繁衍以致猖獗、流行;一旦传入则难以根除)
(3)能随动植物及其产品传播的有害生物
对本国尚未发生的病虫,要确定其危险性的大小,主要是根据它们在其他已发生的国家中的危害情况来判断。
检疫性有害生物的确定是一件严肃、慎重的事情。该定的没定,或不该定的又定成了检疫性有害生物,都会给农、林、牧业和对外贸易等带来不良影响,也会给动植物检疫工作带来不必要的麻烦。
检疫性有害生物名单还要根据客观情况的变化而及时地予以补充和修订。
16.检疫性有害生物类别
(一)进境检疫性有害生物
(二)出境检疫性有害生物
(三)双边检疫协定中规定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四)外贸合同中约定的检疫性有害生物
(五)国内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
(六)进境植物检疫潜在危险性病、虫、杂草
(七)人畜共患病
19.根据检疫性有害生物分布与否、发生和危害的严重程度,又可分为
疫区:是指由官方划定的发现有检疫性有害生物存在与危害,并且由官方采取措施控制中的地区。疫区可以是一个国家的全部或部分地区,也可能是几个国家的全部或部分地区。有害生物低度流行区:是经主管当局认定,某种有害生物发生水平低,并已采取了有效的监测、控制或根除措施的地区。
控制区:指国家植物保护组织确定为防止特定有害生物从疫区扩散所必需的最小的限定区域。
保护区:国家植物保护组织为有效保护受威胁地区而确定的必需的最小的限定区域则称为保护区。
非疫区:有科学证据证明未发现某种特定的有害生物分布,并由官方维持这种状况的地区。缓冲区:是指特定有害生物未发生或处于低度流行区并加以官方控制的、为防止有害生物扩散而采取植物检疫措施的地区。它可以包围或者毗邻疫区,或非疫区、非疫产地与非疫生产点。
20非疫产地、非疫生产点与非疫区的区别:
非疫区比非疫产地大得多。它包括许多个产地,也可能包括整个国家或几个国家的全部或部分。
一个非疫区可能被一个天然屏障或通常被一个相当大的缓冲区所隔离。但一个非疫产地可能位于一个有关有害生物普遍发生、但被隔离的区域内,一般在毗邻的地方建立一个缓冲区。非疫区一般可保持许多年,而非疫产地的状况可能仅保持一个或几个生长季节。
作为一个整体,非疫区常由输出国国家植物保护组织来管理,而非疫产地则是在国家植物保护组织监管和负责下由生产者独立经营管理。
若在非疫区内发现有害生物,整个区域都会被认为有问题;若在非疫产地内发现有害生物,该产地丧失其非疫状况,但同一区域内实施同一体系的其他产地则不受直接影响。非疫产地与非疫区的区别同样适用于非疫生产点
23.FAO组织的宗旨是
提高营养和生活水平;
改善农、林、渔业一切粮食和农业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和分配;
促进乡村发展和改善农村人口的生活条件,确保人类免于饥饿,从而为发展中的世界经济作出贡献。
它是联合国系统内负责乡村发展的领导机构。
27.区域性植物保护组织(the regional plant organization, RPPO):负责协调有关IPPC的活动。包括:
欧洲和地中海区域植物保护组织(EPPO)
北美植物保护组织(NAPPO)
亚太区域植物保护委员会(APPPC)
加勒比海区域植物保护委员会(CPPC)
南锥体区域植物保护组织(COSAVE)
太平洋植物保护组织(PPPO)
泛非植物检验理事会(IAPSC)
中美洲国际农业卫生组织(OIRSA)
卡塔赫拉协定委员会(CA)
28.植物检疫的范围
进出境植物及植物产品检疫(进境、出境、过境)
运输工具检疫(车、船、飞机等)、装载容器(集装箱等)、铺垫材料(托盘等)、包装材料检疫(木质包装)
旅客携带物检疫(口岸)
邮寄物检疫(国际邮件互换局)
50.WTO :(World Trade Organization世贸组织)
TBT:《技术性贸易壁垒协议》(Agreement on Technical Barriers to Trade)
SPS:《实施卫生与植物卫生措施协议》Agreement On The Application Of Sanitary And Phytosanitary Measures
WHO:(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51.《国际植物保护公约》
主要任务:
1加强国际间植物保护合作
2防治有害生物
3防止植物危险性有害生物传播
4统一国际植物检疫证书格式
5促进国际植物保护信息交流;
54.动物检疫处理: 指检验检疫机构对经检疫不合格的动物、动物产品及其他检疫物所采取的强制性处理措施。
55种质资源:是指选育新品种的基础材料,包括各种植物的栽培种、野生种的繁殖材料以及利用上述繁殖材料人工创造的各种植物的遗传材料。
品种:是指经过人工选育或者发现并经过改良,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一致,遗传性状相对稳定的植物群体;
主要农作物:是指稻、小麦、玉米、棉花、大豆以及国务院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和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农业行政主管部门各自分别确定的其他一至二种农作物。
林木良种:是指通过审定的林木种子,在一定的区域内,其产量、适应性、抗性等方面明显优于当前主栽材料的繁殖材料和种植材料。
三项重要的检疫名录
四个检疫范围:
进境、出境、过境动植物,动植物产品及和其他检疫物;
装载容器、包装材料、铺垫材料;
来自动植物疫区的运输工具;
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国际条约规定或贸易合同约定的应实施检疫的货物。
五个检疫制度:
检疫 审批制度
检疫 报检制度
检疫 监督制度
检疫 证书制度
检疫 收费制度
六个检验检疫业务
进境检疫
出境检疫
过境检疫
运输工具检疫
旅客携带物检疫
国际邮包检疫
七个检验检疫措施 境外产地检疫 进出境现场检疫 隔离检疫
实验室检验检疫 检疫处理
风险预警
快速反应措施
第三篇:《旅游法规》(定稿)
《旅游法规》
1.旅游职业道德修养的内容有哪些?(1)职业道德认识的修养;(2)职业道德情感的修养(3)职业道德意志的修养(4)职业道德信念的修养(5)职业道德行为的修养
2.集体主义在旅游职业活动中体现在哪些方面?(1)要有严格的组织纪律观念(2)要具有团结协作的精神(3)要具有爱护公共财物的品质(4)要反对利己主义
3.社会主义旅游职业道德的特点有哪些?(1)进步性(2)崇高的目的性(3)广泛的适应性(4)高度的自觉性和实践性(5)多层次性
4.社会主义旅游职业道德的核心、基本原则和基本要求是什么?(1)核 心:全心全意为旅游者服务(2)基本原则:集体主义
(3)基本要求:热爱旅游事业;发扬爱国主义精神 5.“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科学内涵(内容)?(1)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2)始终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方向;(3)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是什么?(1)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2)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3)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7.科学发展观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1)必须把坚持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2)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3)必须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4)必须坚持统筹兼顾。
8.请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文化纲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9.一个国家的独立自主体现在哪些方面?(1)坚持把国家利益和国家主权放在首位;(2)真正的不结盟;
(3)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10.维护世界和平体现在哪些方面?(1)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2)通过对话协商解决国与国之间存在的分歧和争端;(3)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11.“一国两制”构想的具体内容有哪些?
(1)坚持一个国家:是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政治前提和根本保证;(2)坚持两种制度;
(3)保持香港、台湾、澳门的高度自治和繁荣稳定;(4)实行“一国两制”长期不变。12.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有哪些?(1)当事人法律地位平等的原则(2)自愿原则(3)公平原则(4)诚实信用原则
(5)遵守法律和维护道德原则(6)合同对当事人具有法律约束力原则
13.具有不同民事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在订立旅游合同时各有何规定?
(1)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的与相对人订立合同。
(2)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的订立与其年龄、智力、精神状态相适应的合同,其他的只能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征得其法定代理人的同意。
(3)无民事行为能力人:不能作为合同的主体,只能由法定代理人代为订立。14.格式条款的解释原则有哪些?
(1)就格式条款的内容发生争议的,按照通常的理解予以解释(格式条款的一般解释原则)。(2)就格式条款的内容出现两种以上解释的,作出不利于格式条款提供人的解释。(3)非格式条款优于格式条款的原则。15.合同生效的条件有哪些?
(1)订立合同的当事人应当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一致和真实。(3)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16.导致合同无效的事由有哪些?
(1)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订立合同,损害国家利益;(2)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
(3)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
(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强制性规定的合同。17.导致合同可变更及可撤销的法定原因有哪些?(1)因重大误解而订立的合同;(2)因显示公平而订立的合同;
(3)一方以欺诈、胁迫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合同。18.无效合同、被撤销合同的法律后果有哪些?(1)返还因该合同取得的财产;(2)折价补偿;(3)赔偿损失;
(4)收归国家所有或返还给集体、第三人。19.请阐述关于定金罚则和定金数额的规定。
(1)定金罚则: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应当双倍返还定金。
(2)定金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体标的额的20%。超过部分,不作定金处理。20.违约责任的特征有哪些?
(1)违约责任是当事人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所产生的民事责任;(2)原则上是一种财产责任;
(3)只能在合同关系的当事人之间发生;(4)具有惩罚性和补偿性双重属性。21.设立旅行社的条件有哪些?(1)有固定的营业场所;(2)有必要的营业设施;
(3)有符合规定的注册资本和质量保证金;(4)有符合规定的经营管理人员。22.旅行社设立分社应符合哪些条件?
(1)分社的设立不受地域限制,经营范围不得超出设立社;
(2)增存符合规定的质量保证金:经营国内游和入境游的旅行社分社增存质保金5万元;经营出境游的旅行社分社增存质保金30万元;
(3)分社的名称中应当包含设立社名称、分社所在地地名和分社或分公司字样。23.参加导游人员资格考试的条件有哪些?(1)必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2)必须具有高级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或者以上学历。(3)必须身体健康。
(4)必须具有适应导游需要的基本知识和语言表达能力。24.申请领取导游证的条件有哪些?(1)获得导游人员资格证书;(2)或与旅行社订立劳动合同;(3)或在导游管理服务机构登记。25.不得颁发导游证的情形有哪些?
(1)无民事行为能力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2)患有传染性疾病的;
(3)受过刑事处罚的,过失犯罪的除外;(4)被吊销导游证的。26.申请领取导游证的程序
(1)与旅行社订立劳动合同或在导游管理服务机构登记;(2)向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申请办理;
(3)所在地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收到书面申请书15日内颁发导游证;(4)发现有《条例》第五条规定的,应当以书面形式通知申请人。27.导游人员的权利有哪些?(1)人格尊严不受侵犯权。(2)调整或变更接待计划权。
(3)导游人员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时,依法享有申请复议权。
(4)导游人员对旅游行政管理部门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时,享有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权。28.导游人员在何种情形下有权调整和变更接待计划?(1)必须是在引导旅游者旅行、游览过程中;
(2)必须是遇到可能危及旅游者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形时;(3)必须是征得多数旅游者的同意;(4)必须立即报告旅行社。
以上条件缺一不可。29.旅游安全事故的等级
(1)轻微事故:一次事故造成旅游者轻伤,或经济损失在1万元以下者。
(2)一般事故:一次事故造成旅游者重伤,或经济损失在1万(含1万)以上,10万以下者。(3)重大事故:一次事故造成旅游者死亡或重伤致残,或经济损失在10万(含10万)以上,100万以下者。
(4)特大事故:一次事故造成旅游者死亡多名,或经济损失在100万以上(含100万),或性质特别恶劣,产生重大影响的。
30.旅行社责任保险合同的客体(应当由旅行社承担的责任)有哪些?(1)旅游者人身伤亡赔偿责任;
(2)旅游者治疗应支出的交通、医药费赔偿责任;(3)旅游者死亡处理和遗体遣返费用赔偿责任;(4)对旅游者必要的施救费用;
(5)旅游者行李、物品的丢失、损坏或被盗引起的赔偿责任;(6)由于旅行社责任争议引起的诉讼费用;(7)旅行社与保险公司约定的其他赔偿责任。31.旅行社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有哪些?
(1)旅游行程中,旅游者自身疾病引起的各种损失或损害;
(2)旅游者自身过错导致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及由此导致需支付的各种费用;
(3)旅游者在自行中止旅行社安排的旅游行程后或在不参加双方约定的活动而自行活动的时间内发生人身、财产损害。
32.哪些中国公民不能被我国批准出境?(1)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2)人民法院通知有未了结民事案不能出境的;(3)被判处刑罚正在服刑的;(4)正在被劳动教养的;
(5)国务院有关机关认为出境后将对国家安全造成危害或对国家利益造成重大损失的。33.中国公民存在哪些情形,边防检查机关有权阻止其出境?(1)持用无效出境证件的;(2)持用他人出境证件的;
(3)持用伪造或者涂改的出境证件的;(4)拒绝交验证件的。
34.作为我国公民出国旅游目的地,应当具备哪些条件?(1)对方是我国客源国;(2)政治上对我友好;(3)旅游资源有吸引力;
(4)对我国旅游者在政治法律等方面没有歧视性、限制性、报复性政策;(5)旅游者有安全保障。
35.我国境内的外国人,存在哪些情形,将不能被批准出境?(1)刑事案件的被告人和犯罪嫌疑人;(2)人民法院通知有未了结民事案不能离境的;
(3)其他违反中国法律尚未处理,经有关主管机关认定需要追究的。36.住宿业经营者的主要权利有哪些?
(1)饭店在一定的条件下有权不接受旅客的住宿请求;(2)饭店有权要求旅客遵守饭店的有关规章制度;(3)饭店有权按照有关规定收取费用;
(4)饭店有权要求旅客因过错给饭店造成的损失予以赔偿。37.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分类有哪些?
(1)口头传说和表述,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2)表演艺术;
(3)社会风俗、礼仪、节庆;(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5)传统的手工艺技能。38.文物收藏单位以外的公民、法人、其他组织可以收藏的文物有哪些?(1)依法接受或赠与的。(2)从文物商店购买的。
(3)从经营文物拍卖的拍卖企业购买的。
(4)公民个人合法所有的文物相互交换或者依法转让的。(5)国家规定的其他合法方式。
39.公民、法人、其他组织不得买卖的文物有哪些?(1)国有文物,但国家允许的除外;(2)非国有馆藏珍贵文物;
(3)国有不可移动文物中的壁画、雕塑、建筑构件等,但应由文物收藏单位收藏的除外;(4)来源不符合《文物保护法》规定的文物。40.消费者组织的宗旨和权利限制?
(1)宗旨: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法律通过赋予其职能来实现消费者合法权益的保护。(2)权力限制:消费者组织不得从事商品经营和盈利性服务,不得以牟利为目的,向社会推荐商品和服务。
41.赔偿损失的构成要件有哪些?
(1)必须要有损害事实(首要构成条件);(2)必须有违约行为;
(3)违约行为、损害事实之间存在因果关系。
第四篇:旅游法规
基本概念:
1旅游法:广义的旅游法是指调整旅游活动领域中各种社会关系的法律法规的总称,狭义的旅游法是指各国的旅游基本法。旅游法是以旅游关系为调整对象的一个系列法律规范的总和。从我国情况看,旅游法应当包括:由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审议通过的旅游基本法,国务院制定颁布的旅游行政规范,国家旅游行政管理部门制定的旅游部门规章,各地方人大常委会和人民政府指定的地方旅游法规和规章。我国政府缔结和承认的国际旅游公约和国际旅游协定等。旅游法是一个内容非常广泛的法律规范体系,它既包括国内法又包括国际法;既含实体性规范又有程序性规范;既有公法规范又有私法规范。2合同法:合同法是调整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包含合同的界定,订立,成立条件,内容,效力,履行,保全,担保,变更,转让和终止,各类具体合同等法律规范。
3实践合同:实践合同又称要物合同,是指除当事人意思表示一致外,还须交付标的物方能成立的合同。诺成合同与实践合同区分之意义在于确定合同是否成立以及标的物风险转移时间。对于实践合同,实物的交付也是合同成立的形式要件。例如:借用、民间的借贷、保管、定金、寄存等合同属于实践合同,就借款合同而言,只有当借贷方实际交付借款时该合同才真正成立。
4文物:文物是指人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遗留下来的物资遗产的总称,文物属于不可再生的旅游资源。1)按文物的性质,可分为历史文物和革命文物。(2)按文物的来源,可分为出土文物和传世文物(3)按文物的保存方法,可以分为 馆藏文物和散存文物,(4)按文物的移动状况,可以分为固定文物和非固定文物。(5)按可移动文物的珍贵程度可分为珍贵文物和一般文物。文物所有权,国家所有,集体所有,私人所有。
5旅游投诉:旅游投诉是指旅游者认为旅游经营者损害其合法权益,请求旅游行政管理部门、旅游质量监督管理机构或者旅游执法机构,对双方发生的民事争议进行处理的行为。旅游投诉制度是我国旅游管理中比较完善的一项法律制度,是处理旅游纠纷五种方式(投诉,协商,调解,仲裁,诉讼)中最具旅游特色的一种。旅游投诉制度的建立有利于国家旅游行政机关更好地行使国家权力,公平合理地处理双方当事人的矛盾和纠纷,依法管理旅游行业促进旅游业持续、健康地发展。旅游投诉管辖是指各级旅游投诉管理机关和同级旅游投诉管理机关之间,受理旅游投诉案件的分工和权限。旅游投诉的条件:1投诉人与投诉事项有直接利害关系。2有明确的被投诉人。3具体的投诉请求,事实和理由。4属于旅游投诉处理机构职责范围和管辖范围。6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调整在保护消费者权益过程中产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它涉及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各种法律规划如《反不正当竞争法》、《产品质量法》、《食品卫生法》、《药品管理法》、《计量法》、《广告法》等。狭义的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是指关于保护消费者权益的专门性法律或者法典,在我国则是专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特征:1对消费者实行倾向性保护。2规范多为强制性,禁止性规范。3法律规范具有综合性。基本原则:特别保护原则,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原则,国家保护原则,社会监督原则。7要约:是指希望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发出要约的人为要约人,接受要约的人为受要约的人。在商业级对外贸易活动中,要约长被称作发盘、出盘、发价、报价等。
8、要约合同:只除当时人意思表示一致外还需交付标的物方能成立的合同。
9、承诺:是指受要约人同意接受要约的全部条件以缔结合同的意思表示。在商业交易中,承诺称作“接盘”。在一般情况下,承诺生效后合同即告成立。
10、留置权:留置权是指债权人按照合同的约定占有债务人的动产,债务人不按照合同约定的期限履行债务的,债权人有权依照法律规定留置财产,以该财产折价或者以拍卖、变卖该财产的价款优先受偿。
11、旅行证:旅中华人民共和国旅行证是替代护照使用的国际旅行证,与合照具有同等效力。
12、出入境通行证: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入境通行证最初是颁发给因国籍冲突不便持有护照的人员入出境是使用,出入时或入境时收回。现主要颁发给在毗邻国家边境地出入的中国公民,无需签证。基本知识: 1.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守法重德原则、法律约束力原则。
2.旅游合同主体的资格:旅游活动的主体是特定的,即旅游合同的一方是旅游经营者——旅行社。旅行社是指从事招徕、组织、接
待旅游者等活动,为旅行者提供相关旅游服务,开展过来旅游业
务、入境旅游业务或者出境旅游业务的企业法人。
3.合同的订立必须经过两个程序:要约、承诺。要约,是指希望与他人订立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所谓承诺是指受到要约人同意接受要约的全部条件以缔结合同的意思表示。承诺生效后合同即告成立。
4.变更合同的裁决机构:人民法院、仲裁机构。
5.无效旅游合同的类型:(1)一方一欺诈、胁迫的手段订立的,损害国家利益的合同(2)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合同(3)以合同的形式掩盖非法目的的合同(4)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5)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规定的合同 6.国际旅行社的经营范围:入境旅游业务、出境旅游业务、国内旅游业务。
7.旅行社质量保证金数额与适用情况:(1)经营国内旅游业务和入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应当存入质量保证金20万元(2)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应当增存质量保证金120万元 8.旅行社分支机构的经营范围:
9.旅行社的权利:(1)有权收取合法费用(2)有权按合同的规定赔偿(3)有权要求经营人员保守商业秘密
10.旅行社的行政责任:(1)超范围经营的处罚(2)滥用业务经营许可证的处罚(3)违反质量保证和责任保险管理规定的处罚(4)违反备案制度的处罚(5)不正当竞争的处罚(6)违反旅游合同的处罚(7)违反当有领队规定的处罚(8)违反委托规定的处罚(9)违反报告制度的处罚(10)违反出入境管理的处罚
11.导游人员资格考核的系列:两个系列是指等级考核分为外语导游
员系列和中文导游员系列。
12.导游人员的义务:
1、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
2、应佩戴
导游证。
3、必须经旅行社委派。
4、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5、遵守职业道德
6、严格按照旅行社确定的接待计划安排旅行游览活动
7、应尽力保障旅游者人身和财产安全
8、不得向旅游者兜售物品或索要小费。
9、不得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 13.导游证的计分管理:
14.旅游安全管理原则:统一管理、分级管理、以基层为主的原则。
15.安全事故的等级标准:
1、特别重大事故是指造成30人以上死亡,或者100人以上重伤,或者1亿元以上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3、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4、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16.旅游安全事故处理一般程序:
1、上报事故
2、保护现场
3、组织抢救
4、现场指挥
5、赔偿与总结
17.旅行社责任保险的赔偿限额:可以根据旅行社业务经营范围、经营规模、风险管控能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旅行社自身需要,由旅行社与保险公司协商确定,但每人人身伤亡责任限额不得低于20万元人民币。
18.经营者的不合理规定的形式:霸王条款。
19.我国入境签证种类及其颁发的对象:D字签证颁发给来华定居的人员;Z字签证颁发给来华任职或就来的人员及其随行家属;X字签证发给来华留学、进修、实习6个月以上的人员;F签证发给应邀来中国访问、考察、讲学、经商、进行科技文化交流及短期进修、实习等活动不超过6个月的人员;L字签证发给来华旅游、探亲或因其他私人事务入境的人员,其中5人以上组团来华旅游的,可发团体旅游签证;G字签证发给经中国过境的人员;C字签证发给执行乘务、航空、航运任务的国际列车乘务员、国际航空器机组人员、国际航行船舶的海员及其随行家属;J-1字签证发给来中国常驻的外国记者,J-2签证发给临时来中国采访的外国记者。
20.外国人入境住宿旅行规定:P190 21.风景名胜区必须具备的3个条件:具有观赏、历史或科学价值。22.导游和旅行社的权利和义务:(1)导游:义务(应当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职业技能
应当佩戴导游证
必须经旅行社委派
应当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应当遵守职业道德
严格按照旅行社确定的接待计划安排旅行游览活动
应尽力保障旅游者人身和财产安全
不得向旅游者兜售物品或索要小费
不得欺骗、胁迫旅游者消费)
权利(人格和人身安全不受侵犯
紧急情况下调整或者变更接待计划权
依法享有申请复议或提起诉讼的权利
其他权利)
(2)旅行社:权利(有权收取合法费用
有权按合同的规定索赔
有权要求经营人员保守商业秘密)义务(依法签订旅游合同
依法委托
出境旅游领队安排
及时通报“滞留不归”
确保人身财产安全
依法投保责任保险
服务项目质价相当
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第五篇:旅游法规
第一题:
(1)旅行社是否必须承担全额旅游费用同倍的违约金?为什么?
(2)旅行社应当如何从中吸取教训?
答:(1)旅行社应当承担全额旅游费用同倍的违约金。因为旅行社和张先生等第二次签订旅游合同时,旅行社和旅游者之间充分协商,此合同反映了旅行社和旅游者之间的真实意思,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合同一旦签订,旅行社和旅游者都必须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全面及时履行合同义务。旅行社承诺第二次旅游必须提前一周通知张先生等,但事实上旅行社只是提前了一天,张先生等拒绝参加旅游并没有违反约定,而是旅行社违反了合同约定,所以旅行社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2)旅行社从业人员必须树立合同观念,遵守合同承诺,履行合同义务;不要为了一时吸引旅游者或者稳定旅游者,随意给旅游者承诺;假如有违约行为,旅行社必须勇于面对,并主动承担违约责任。
旅游管理部门接到张先生的书面投诉后,立即开展了调查核实工作。经查,张先生反映的情况基本属实。旅游管理部门责令该旅行社除了退还张先生等已经支付14000元旅游团款外,还必须承担已经约定的违约责任,即支付违约金14000元。理由如下:
首先,在这起旅游合同纠纷中,涉及到两个旅游合同,不论是第一个旅游合同,还是第二个旅游合同,均经过旅行社和旅游者的充分协商,反映了旅行社和旅游者之间的真实意思,其合法性和有效性不容质疑,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合同一旦签订,旅行社和旅游者都必须严格按照合同约定,全面及时覆行合同义务。除非发生了不可抗力,任何一方不得以各种理由,拒绝履行合同。
违反合同约定的后果,就是违约方承担合同约定的违约责任。旅行社先后出现两次违约行为,第一次违约责任由于旅行社和张先生达成了新的旅游合同而消灭,第二次违约责任是否承担、承担多少则成为纠纷的焦点。
其次,在履行合同义务过程中,旅行社没有按照合同约定,先后两次违反合同约定。当旅行社第一次违反约定后,由于旅行社提供了解决纠纷的两个方案,张先生等并没有选择收取违约金方案,而是在和旅行社协商一致的基础上,选择了重新参加旅游行程,应当视为张先生放弃了向旅行社索赔的权利。张先生等选择在7至8月份之间重新参加旅游,其实质是对原旅游合同的变更,即旅游行程的时间被顺延,而其他服务内容和原旅游合同保持一致。旅行社和张先生之间的合同变更同样应当受到尊重。
再次,从旅行社和张先生的第二个合同约定内容看,旅行社能够避免承担违约责任的前提是,旅行社为张先生等安排的行程时间必须在同年的7至8月间,且提前一周通知张先生,只要违反了其中任何一个条件,旅行社就属于违约,就必须要承担违约责任。而旅行社通知张先生参加旅游行程只提前了1天,旅行社再一次违反了合同约定。张先生等要求旅行社按照合同约定,兑现其承诺,承担赔偿责任,是张先生等的正当权利;旅行社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赔偿,是其承担合同义务的具体表现。
第四,旅行社支付了等同于全额旅游团款的违约金,和人们通常所说的双倍返还完全吻合,这的确与《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确定的对欺诈行为的惩罚有相似之处,但本质不尽相同。双倍赔偿的前提是旅行社有欺诈行为,不需要当事人之间的约定,是法定责任;而违约责任由合同双方当事人自由约定,有一定的任意性,是约定责任。当然,只要约定了违约责任,双方当事人就必须无条件遵守。在本案例中,正是基于上述原因,旅游管理部门要求旅行社支付14000元,其法律依据是旅行社与张先生的合同约定,旅行社承担的是违约责任;旅游管理部门并没有按照《消法》有关惩治欺诈的条款,来确定旅行社的责任,违约责任赔偿数额与欺诈责任赔偿数额相同仅仅是巧合而已。
第二题:
马某参加了某旅行社组织的“重庆、宜昌、三峡、九寨沟、成都、乐山十日游”,预交了全额旅游费用3500元。按照行程计划,旅游团将返回成都的前一天晚饭时,导游人员向大家宣布了一件突发事件:由于山体滑坡,返回成都的道路被堵,旅游团只能滞留在乐山,等待交通恢复。旅游团滞留乐山一天后,交通恢复,启程返回成都。由于长江游船的船票和从宜昌返回旅游出发地点火车票已经预定,为避免更大损失,旅行社的导游人员与马某等旅游者商议,决定取消九寨沟一地的旅游计划,按时赶回重庆,衔接下一段的行程。
接下来的旅游活动按计划顺利完成。马某返回后向旅行社提出,九寨沟旅游活动取消,旅游费应该退还。旅行社认为,取消九寨沟旅游活动系不可抗力造成的,不予退费。旅行社反过来要求旅游者马某支付滞留乐山期间发生的费用。
请回答以下问题:
(1)滞留乐山期间的费用应该由谁来承担?有何依据?
(2)九寨沟一地的旅游费用是否应该退还旅游者?有何依据?
(1)旅行社不承担滞留乐山、不能按时返回成都的责任,旅游者在乐山滞留期问发生的直接费用,应该由旅游者自行承担,如果旅行社先行承担,旅游者应当退还此笔款项。《合同法》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除外。
(2)旅行者支付的团款中所含九寨沟一地旅游活动的费用,旅行社应当退还给旅游者。为减少损失,取消九寨沟的旅游活动,旅行社安排处理得当合理。但根据《合同法》,需要归还旅游者没有产生旅游活动的费用。
第三题:
案例简介:昆明的刘某等16人参加旅行社组织的云南四飞六日游,按日程计划应于13日由西双版纳乘飞机返昆明,但由于大雾和雷雨天气,航空公司取消当天航班。并且,气象台预报近几天全部是雷雨天气,飞机何时起飞航空公司无法确定。于是旅行社积极采取补救措施,拟改乘大巴返昆明,但与游客协商未达成共识,游客坚持按原合同约定乘飞机赴昆明。旅行社只好告诉游客:由于航空公司航班停飞,在西双版纳滞留期间所花费的费用由游客自理。游客仍坚持乘飞机赴昆明。结果,游客在西双版纳滞留4天,17日才乘飞机由西双版纳到达昆明。返程后游客投诉该社,要求承担违约责任,赔偿滞留期间的食宿费及误工费。
处理意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条、第一百一十八条、第二百一十九条第一款之规定,处理如下:
1·旅行社不承担违约赔偿责任;
2·游客滞留期间所发生的费用应自己承担;
3·机票退票费由旅行社承担
案例评析:《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者全部免除囊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所谓不可抗力是指“不能预见、不能避免并不能克服的客观情况。”航空公司因雷雨天气取消了航班,应属不可抗力因素造成的。《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八条规定:“当事人一方因不可抗力不能履行合同的,应当及时通知对方,以减轻可能给对方造成的损失,并应当在合理期限内提供证明。”第一百一十九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一方违约后,对方应当采取适当措施防止损失的扩大;没有采取适当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的,不得就扩大的损失要求赔偿。”旅行社为了保证下一步的行程按照合同约定的计划顺利进行,积极采取补救措施即改乘大巴返昆明,而游客却坚决不同意旅行社采取的补救措施,要求按原合同约定乘飞机返昆明,以致滞留西双版纳4天。可见
旅行社已尽告知义务,而游客没有采取适当措施致使损失扩大,由此造成的经济损失应由游客自己承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