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信息研究课教案
小小设计师
【课题】:小小设计师 【课时】:1节 【教学类型】:新授课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1)学习使用渐变工具绘制彩虹;(2)使用橡皮檫工具和不透明度命令制作渐隐的彩虹效果;(3)学习使用羽化命令制作出需要的效果;(4)使用矩形选框工具制作白色边框。
2、过程与方法:通过教师示范,学生尝试,让学生学会使用渐变工具、选框工具、橡皮檫工具以及羽化命令的操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进一步掌握Photoshop绘图软件的各部分的操作方法,以便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
【教学重点】:使学生灵活使用渐变工具、选框工具的灵活使用。
【教学难点】:尝试使用Photoshop里面的各项命令,并具发现各命令的效果。【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前面学习了画图软件,里面的各种各样工具给我们带来了很多美丽图案,但是我们的画图软件里面的工具是极少的,那么今天老师将带领同学们来认识一种新的绘图软件,大家一起来猜猜是什么软件啊?其实在我们的桌面就有提示哦!
生答师总结:你们真棒哦!是Photoshop绘图软件。好,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打开它吧!
(二)讲新授课
1、Photoshop定义:它是一种图形图像处理和编辑绘图软件。
2、比较画图软件与Photoshop软件的界面组成。
在这里同时打开画图软件与Photoshop软件的窗口进行比较、讲解、区分。
3、找他们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尽量多提问,勾起学生的回忆,并且激发学生的想象力。
4、根据他们的异同点,挑出两种出来进行案例演示。分别选取:渐变工具、矩形选框工具
5、案例操作:
(1)用渐变工具绘制彩虹效果,在装饰时可能会涉及到其它工具。
(2)用矩形选框工具制作蓝色天空自然风光。
6、案例操作步骤:(1)绘制彩虹效果
第一步:选择“文件”—“打开”,导入“背景图”。
第二步:新建图层(单击右下角倒数第二个按钮,)命名为“彩虹。”(在图层上双击可以重命名)第三步:选择“渐变工具”,在属性栏中单击渐变图标右侧的小三角形按钮,在弹出的窗口中选择“圆形彩虹” 如图所示,在窗口中由中心向下拖动渐变。
第四步:按ctrl+T键,使图形周围出现手柄,接着再调动图片,调到自己想要的位置,按Enter键或双击鼠标来确定图形现在的位置。第五步:选
择
橡
皮
擦
工
具,在属
性
栏
中
单击画笔右侧的小三角形符号,选择笔的形状,300,不透明度为100%,在渐变的下方进行涂抹。第六步:将属性栏中的不透明度改为46%,在渐变的左侧进行涂抹。
第七步:在图层控制面板的上方,将混合模式设为“叠加”,不透明度设为60%。第八步,打开素材文字文件,把文字拖到图片上来。(2)制作蓝色天空自然风光
第一步:选择文件打开素材中的“自然风光”背景图片。
第二步:新建图层(单击右下角倒数第二个按钮,)命名为“羽化”(在图层上双击可以重命名)
第三步:选择“矩形选框”工具
在图像窗口中绘制一个矩形选区。示:
第四步:同时按下Shift+Ctrl+I键,将选区反选。
第五步:同时按下Shift+F6组合键,弹出羽化窗口进行设置(将羽化半径设为25),单击确定按钮。
第六步:按下Alt+Delete填色,用白色填充选区,效果如图所示,按下Ctrl+D键取消选择。
第七步:选择文件打开素材中的文字文件,选择移动工具像下方。
第八步:在图层控制面板中将新生成的图层0命名为“文字”。
第九步:按住Alt键的同时,单击文字图层的缩览图,文字周围生成选区。第十步:选择“选择—修改—扩展”命令,在弹出的对话框中进行设置(扩展量值为10),再单击确定。
第十一步:新建图层,并命名为“文字发光”,同时按下Shift+F6组合键,弹出羽化窗口进行设置(羽化半径为10),单击确定按钮。
第十二步:按下Alt+Delete键,用白色填充选区。再按Ctrl+D键取消选择。将“发光字体”图层拖到“文字”图层下方。
7、在学生自主学习时,教师巡视,注意观察学生之间的差异,表扬好的同学。
8、拓展作业,让学生们在已经制作好作品的情况下,在自己锦上添花,看看谁的设计能力最强。
9、点评作品
10、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学习了Photoshop软件与画图软件的区别,同学们觉得哪一个比较好用?做出来的效果怎么样?易不易学啊? 【板书设计】:
1、Photoshop定义:它是一种图形图像处理和编辑绘图软件。
2、任务:(1)制作彩虹效果
(2)制作蓝色天空自然风光图(为课后延伸作业)
3、制作彩虹效果步骤:(1)选择“文件”—“打开”,导入“背景图”。,将文字拖到图
(2)新建图层,命名为“彩虹。”
(3)选择“渐变工具”,在属性栏中选择“圆形彩虹”在窗口中由中心向下拖动渐变。
(4)按ctrl+T键,使图形周围出现手柄,接着再调动图片,双击鼠标来确定图形的位置。
(5)选择橡皮擦工具,在属性栏中选择笔的形状为300,不透明度为100%,在渐变的下方进行涂抹。
(6)将属性栏中的不透明度改为46%,在渐变的左侧进行涂抹,(7)在图层控制面板的上方,将混合模式设为“叠加”,不透明度设为60%。(8)打开素材文字文件,把文字拖到图片上来。【教学反思】:
课堂常规较好,学生回答问题比较积极,有少部分同学在教师做案例的时候不注意听,导致完不成任务。教师课前备课比较认真详细,可做的准备工作有些缺漏,虽教学过程中教学步骤清晰,但教学目的不怎么突出,就是因为没有把握好上课的时间,有一则案例还没有讲到就下课了,就显得怎个教学内容与课题不怎么相符。课堂上没有给小组做出及时的评价,激励性语言较少,在操作过程中没有拓展,从头到尾都是学生跟着自己在做,没有让学生发挥自己的创新力去设计,教师在检查的时候应该全部落实的,在自己落实不过来的情况下可以让做得好的小组进行检查督促。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差生,还能让好的更好。总结不够好,没有什么强调性。板书的时候出现序号错误,后面的操作步骤序号忘记打括号。
第二篇:信息课教案
任务二:连接计算机教案
教学目的和要求:
1.学生了解计算机组成各部分的插头、插口的特点。2.学生学会如何连接计算机。
教学重点:学生学会连接计算机各个组成部分。
教学难点:
1、了解计算机各个部分的插头、插口的特点。
2、插头与插口的连接方式。教学准备:计算机、计算机组装视频。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大家看过变形金刚吗?(展示机器人图片吸引学生)生:看过(没看过)
师:有没有觉得机器人很厉害!生:是
师:如果机器人突然没有了一手,还有原来厉害吗?(没有)再没有了一只手呢(没有)慢慢的,机器人连脚了消失了,到最后,机器人就想上面展示的一样,只剩下各个部分散落的放在这里,那么机器人还有用吗? 生:没有用
师:对,这样的机器人已经不能工作了,就像老师现在拿出来的计算机一样,只有各个部件,但是却不能工作。(拿出电脑的组成部件)课题导入:
师:只有将计算机的这几个部分连接起来,计算机才能被我们所使用,那么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就是如何连接计算机。(板书标题)
二、学生自主学习
师:现在先打开书,给大家几分钟的时间自己先看看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我们先来比比看谁从书上学到了如何连接计算机。(给学生3-5分钟的时间自己阅读课本)
好,时间到,同学们学会了如何连接计算机了吗?
生:没有(学会了)
(让学会了的同学上来尝试连接一下)
师:没有学会不要紧(上来连接的同学还是有些生疏),下面我们来一点一点的学习。先让我们来看一段视频,看完之后,我再来问问大家。(展示视频),看完视频后,同学们有没有知道一点如何连接计算机了呢
生:有。(还是不懂)
(不懂也没关系,接下来跟老师一点一点来学习)
PPT展示鼠标、键盘、显示器插头的特点,让学生集体回答。
三、认识主机箱后面的插口
观看视频后,老师查看学生从视频及书中学到了多少知识点,采用老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
师指出各个插口,学生回答插口是连接什么部分的。师再重复小结各插口连接的设备。
师小结主机箱后面插口:电源插口、鼠标插口(PS2)、键盘插口(PS2)、显示器连接线插口、USB插口、网线插口、声卡插口(红色的是麦的插口、其余两个是音响跟喇叭的插口)。
四、连接计算机
请学生上台来一个一个设备连接起来,(不一定要连接上,但是要找对插口)师小结板书连接过程中的注意事项。(鼓励连接对的同学)
主机箱部位:
键盘——紫色、圆孔(USB插扣)——注意方向 鼠标——绿色、圆孔(USB插扣)——注意方向 显示器连接线——蓝色、梯形——注意方向、拧紧螺丝钉 电源线 显示器部分:
主机箱连接线——蓝色、梯形——注意方向、拧紧螺丝钉(连接显示器跟主机的线,连接方式一样)
师反例小结拆分方法:
拆分计算机的方法跟连接计算机的方式相反,鼠标、键盘等设备直接拔出,显示器连接线需要先拧松螺丝钉,再直接拔出。
师:按照上面的方法,这样我们就将计算机的各个部分连接在了一起,同学们,是不是很简单,学会了如何连接计算机吗?
生:学会了
五、小结
师小结这节课的内容及注意事项。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了已经学会了如何连接计算机。下节课我们将学习???。剩下的时间我们先来预习一下。
第三篇:信息课教案
第一课
信息与信息技术
(1课时)
一、教学目的
知识、技能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学习与生活中的各种信息,感受信息的丰富多彩性;培养学生通过直接观察法获取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知道信息的意义和了解常用的信息技术
过程、方法目标:培养学生从日常生活、学习中发现或归纳需要利用信息和信息技术解决的问题,能通过问题分析确定信息需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让学生理解信息技术对日常生活和学习、对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激发对信息技术强烈的求知欲,养成积极主动地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参与信息活动的态度。
二、教学方法:
讲授法、问答法、讨论法
三、教学重难点
(1)知道信息的意义
(2)了解常用的信息技术
四、教学地点和准备:教室 课件
五、教学过程
提问引出:同学们,我们这一门课呢叫做什么呢?
学生答:信息技术
教师:那么你们知道什么是信息吗?
1.讨论题:什么是信息?
教师:在我们生活的周围到处都有信息,我们的生活也离不开信息。比如:天气预报,告诉我们每天的天气情况;走在大街上,大小商店都写着很大的标牌,告诉我们经营的内容。
(1).上课前的铃声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2).十字路口的红绿灯告诉我们什么信息?
(3).学校门口小黑板上的通知告诉我们什么信息?(4).有火灾时打119。
2.教师:请大家说一说近两天所知道的大事,怎么知道的。
信息的传递和保存需要借助一定的工具和技术。
在古代,为了抵御敌人的侵略,人么借助鼓的响声和烽火台上柴草燃烧冒出的黑烟来传递军事信息。
在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发明了先进的技术和方法,需要保存和传给后人,就发明了文字。将文字记录在岩石上、动物骨头上、树皮上、竹子上进行信息的传递。
但是,记录在骨头、竹子上的文字不便于使用和保存。于是,在长期的劳动和实践中,我国人民发明了造纸术和印刷术,使人类保存和传递信息的方法得到了飞跃发展。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需要更快地搜集和传递信息。科学家经过不断研究,利用电地特性,先后发明了电报机、电话机、广播、电视等,从而彻底改变了传递信息的方法和手段。
现在,我们通过看报纸、听广播、看电视,就能及时准确地了解世界上每天发生的事情。报纸、广播、电视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当今世界是一个知识和生产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对信息技术的需求越来越高,新的信息技术也不断地出现并得到应用。
3.指出图中,人们正在使用什么工具传递信息?
电子计算机产生于1946年,经过几十年地发展,如今它所具有的独特的收集、加工处理和存储信息的能力,以及准确地传递文字、图像、声音等多种信息地特点,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强有力地信息工具。
现在,人们将世界各地的计算机用通信线路连接起来,形成了国际互联网,使大家通过一台小小的计算机就可以了解到地球上任何地方的信息。
4.下面人员需要知道什么信息?
1、汽车驾驶员
2、假期外出郊游的同学们
3、战场上的指挥员
思考题:下面的通讯工具有什么特点?你使用过哪种工具?
六、课后练习及作业
在家长和老师的带领下,“上网”遨游一下
1、找到介绍“北京”的资料
2、看一看,“河南电视台”当天有什么好节目。
第二课
初识好朋友——计算机
(1课时)
一、教学目的:
1.掌握计算机的组成。
2.掌握开关计算机的方法。
3.了解机房的基本要求。
二、教学重点:
1.学生了解计算机组成各部分设备的作用。
2.学生了解计算机处理信息的过程。教学难点: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
1.调试每台计算机
2.打开计算机并由教师机控制
3.由各组组长带队有秩序地进电脑室
四、教学过程:
1.复习
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计算机在生活中的应用。哪位同学能来谈一谈具体应用方面
师:好,你来。生:„„
师:好,你也来谈谈。
生:„„
师:同学们都谈得不错,接下来,我们来共同认识一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好吗?
2.新授
(1)质疑导入
我们知道计算机它处理信息的能力很强。那么,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样高性能的机器它究竟是由哪些部件组成的呢?通过今天的学习,大家就一定能解决这个问题。
(2)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先请同学们自己看书P5,边看书边思考:
a.计算机是由哪两部分组成?
b.计算机硬件是由哪几部分组成?
c.计算机软件有哪几类?它们各有什么用途?
教师巡视检查学生自学情况。
?指名学生回答问题a,教师补充说明并注意纠正。
学生答后,追问:谁来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计算机的硬件和软件?
教师说明:硬件是指看得见、摸得着的部件,像鼠标、显示器、打印机等;软件是用来指挥计算机工作的命令语言,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离开了软件,计算机就不能正常工作。若计算机只有硬件,就好比人有身体,却没有知识和思想,还不能为人们做事,要让它“活”起来,还要让它掌握“知识”、形成“思想”——这就是软件。
?指名学生回答问题b,你有几种分法?怎样分?
从外观上看,计算机由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器和音箱等部件所组成。
从功能上看,计算机的硬件主要包括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等。指名学生回答问题c。
教师简介常用的操作系统,向学生介绍一些常用的应用软件以及他们的作用。
同学们现在我们最常用的软件大都是外国人开发的,像操作系统Windows、办公软件Office、图形处理软件PhotoShop等等,他们把这些软件的价格卖得很高,但由于中国人还没有开发出同等优秀的软件,还是只能高价买进。但是有志气的中国人已经不甘落后,也开发出了一些优秀的国产软件,如WPS、超级解霸等,但数量还很少,还有很多优秀的软件等待着同学们学好知识去开发。
⑶.了解正确的开关机方法
?.教师示范讲解 在把电脑喊醒之前老师先考考小朋友们一个最最简单的问题,小朋友们早上醒来第一件事是干吗?老师再重复一遍,是第一件事。
„„
刚才小朋友们说了很多,有的说穿衣服,有的小朋友说是洗脸,还有的小朋友说叠被子,但老师却不同意小朋友的意见,再好好想想,我们早上醒来的第一件事是做什么?
对了,首先是睁开眼睛,我们小朋友只有先睁开眼睛然后才能去穿衣服、洗脸、刷牙等等。电脑同样如此,它也要先睁开眼睛,然后才能和小朋友一起学习。所以第一步我们要让电脑睁开眼睛。怎么做?
a.教师示范开显示器,同时提醒电源指示灯的颜色变化
光睁开眼睛怎么行呢?,我们的目的是让他和小朋友们一起做游戏,我们要让他动起来,那第二步我们应该怎么做?其实很简单,就是接通电源。
b.教师出示电源开关“POWER”标志,同时逐台电脑巡视开机情况
按下它之后,我们请小朋友们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
左边的三个灯会同时闪一下,同时第一个灯变绿了,其它两个灯熄灭了。
现在电脑就会和小朋友一起来学习了。比如说画画了
c.教师先展示几幅电脑作品,然后用“金山画王笔”给学生做示范。
刚才我们让电脑给我们小朋友画了几幅画,它说他累了,我们还是让他休息吧,下面我们就先来学习如何关机。
d.教师一步一步示范,手把手教学生关机,并重复几次。
小朋友早上起来的第一件事是睁开眼睛,那上床后我们会把眼睛闭上。然后开始休息。电脑同样如此。我们最后也要让电脑把眼睛闭上,要不然电脑就休息不好,他会生气的。再次提醒小朋友,我们最后千万不要让电脑的睁着眼睛睡觉。记住了要把电脑的显示器关掉。
e.教师示范关显示器。
?学生练习开、关电脑
在教师的组织下,有步骤的打开电脑和关闭电脑。
?教师巡视指导。
五、总结练习:
⑴.做P9练习
⑵.我们认识了计算机的硬件,知道了计算机软件,请依据下列题目,填上“硬件”或“软件”。
?小红在利用画图()画画。
?将计算机上文章打印出来的打印机是()。
?工程师利用制图()设计机械零件,将设计的机械零件图输出到纸上的设备是()。
第三课
机灵的小鼠标
(2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思想、知识、能力)
⒈认识鼠标器,能正确握鼠标的姿势。
⒉了解鼠标的分类,能单击操作鼠标。
⒊培养学生正确操作鼠标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鼠标的操作,单击,双击,拖动
三、教材分析
对计算机的操作主要是通过鼠标和键盘来实现的,因此,学生应该对鼠标的操作很熟练,才能轻松的处理信息。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能正确握鼠标的姿势,能单击操作鼠标。
五、教学准备
课本、几种鼠标 课件
六、教法学法
任务驱动;讲、练、辅结合七、教学过程
⒈复习巩固计算机的主要组成
⒉鼠标的操作
⑴鼠标的结构
左键
右键
滚轮
⑵手握鼠标的姿势
⑶鼠标的操作
指向 学生回忆计算机的组成。
学生猜想:鼠标的结构和操作方法有哪些?
指向:就是移动鼠标指针对准某个对象。
⑷鼠标操作
单击左键
单击左键:对准对象轻轻地点击鼠标左键1次。
⑸认识各种鼠标
机械鼠标
光电鼠标
无线鼠标
感应鼠标
⒊思考
你还见过哪些鼠标?
⒋学生操作鼠标练习
⒌思考:笔记本式式电脑右鼠标吗?你还见过哪些鼠标?
八、板书设计
第三课
机灵的小鼠标
左键
右键
滚轮
单击左键
机械鼠标 光电鼠标
无线鼠标感应鼠标
第四篇:信息课教案
第一课信息与信息技术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
2、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及其对现代社会的影响。
3、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
理解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了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强化信息意识。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陪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同学们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而后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生“信息与信息技术”。讲解新课
1、信息的含义
阅读书本第1-2页,了解信息的含义。
自从有了人类,在人们的生活而后生产活动中,就有了信息交流。但是,把信息与信息交流作为一门科学来研究,则是20世纪后叶的事。
信息是生活中对人们有用的消息。请学生举例说明 如:电视上的广告给人们带来经济信息。
2、信息技术的定义
阅读书本第2页内容,回答问题: 1)、什么叫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是指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存储信息和传输信息的技术。
2)、获取信息的途径有哪些?
可以直接从生产、生活、科学研究等活动中收集和获取信息,也可以间接从网络、电视、广播、杂志报纸等获取信息。3)、列举日常生活中计算机应用的实例。
自动取款机、管理交通的电子警察、话费单自动查询打印等。
3、信息技术的发展,阅读书本第4页,回答问题: 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的应用情况及发展情况
应用情况: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计算机辅助教学(CAI)、电子商务(E-business)等
发展情况: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建立,信息成为所有人可以共享的社会资源,使用这些资源的人越多,其价值越高,对社会的促进也越大,信息社会的发展也越快。课堂小结:与同学们一起归纳、总结:(1)、信息和信息技术的概念
(2)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的应用以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情况。
第二课计算机的组成
教学目标
1、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
2、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3、了解软件的概念
4、能够说出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储器的区别 教学重点
1、掌握计算机系统的组成部分
2、掌握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3、能够说出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储器的区别 教学难点
能够说出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储器的区别 课时安排:2个课时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应用越来越广泛,那么计算机是如何完成复杂的工作呢?它的工作原理是什么呢?讲解新课
一、计算机工作原理 1、1945年,美籍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存储程序的设计思想,目前使用的计算机大多仍使用冯•诺依曼原理。
2、冯•诺依曼的设计思想是存储程序。
二、计算机组成
1、计算机系统
阅读书本第6页,回答: 计算机系统由哪两部分组成?
计算机系统由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组成
2、计算机硬件
1)、参照第5页图1-5,阅读书本第6页,回答:计算机硬件由哪几部分组成?
计算机硬件主要由输入设备、输出设备、存储器、运算器、控制器五大部分组成。2)、什么叫CPU?
运算器和控制器合称中央处理器,简称CPU。3)、存储器分哪几种? 存储器分为内存和外存。
4)、什么叫RAM、ROM?它们的区别是什么?
内存分为只读存储器——ROM和随机存储器——RAM 区别: ROM:永久存放特殊的专用信息,只能读信息,不能写入信息。当计算机断电后,信息不会丢失。
RAM:其中的信息可读可写可修改,在计算机运行过程中保存信息,一旦断电,信息将丢失。
3、计算机软件
阅读第7 页,回答问题: 1)、什么叫软件? 程序、数据和有关文档资料称为软件。2)、软件是如何分类的?
软件可以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举例:系统软件有:DOS WINDOWS UNIX等;应用软件有:WORD、WPS、FRONTPAGE等。课堂小结学生回答:
1、计算机系统由哪几部分组成?
2、计算机硬件的组成是怎样的?
3、说出只读存储器和随机存储器的区别
第五篇:研究课教案
说明文阅读专项训练教学设计
训练方向:
·整体把握说明对象 ·细部研讨阅读方法 ·熟练运用答题技巧
训练重点:熟练运用答题技巧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说明文知识回顾
(围绕类型、方法等方面回顾一下你所学过的说明文知识。)
1、分类:事理说明文和事物说明文
2、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3、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
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
列图表、摹状貌、作诠释 4语言特点:准确、严密
说明文语言风格:平实、生动、二、交流现代文阅读《预测地震,云不会说谎》。
(一)导入
师:同学们,昨天布置了独立完成学案第一篇阅读,《预测地震,云不会说谎》大家完成的怎样?好,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二)整体感知
1、本文围绕说明对象首先主要本文主要运用了()表达方式,着重介绍(),其次运用了说明的表达方式,主要说明了()最后说明了
()。
2、阅读第七段文字,依据地震云外形的4个分类,为地震云的特征与地震云预测地震的情况自制成一个表格,将筛选的信息填充在表格内。
(三)精读研讨
1、找出地震云与普通云的区别及所呈现的不同信息。
2、举例子是说明文常用的说明方法,请从文中找出一例,并加以分析。
3、文章结尾总结性的收束全文,写道:“云不会说谎”在文中具有怎样的含义和表达效果。
(四)小结与拓展
师:这篇说明文阅读选自2012年青岛市初级中学学业水平考试,是中考说明文考察要点的一个缩影,你能根据以往学过的说明文和这篇短文,总结出说明文的考察要点么?
三、关注中考,专题训练:
(一)总结历年中考说明文阅读考察要点包括:· ·说明文内容的概括 ·说明文方法的运用 ·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说明文中其他表达方式的作用
·探讨词和句子的具体含义
(二)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合作完成:
以《预测地震,云不会说谎》为例,探讨下列问题:
1、说说概括说明文主要内容的方法和思路,并谈谈说明文中其他表达方式的作用。
2、结合阅读题四找出文中其他说明方法并分析作用。回顾说明方法的共性和使用规律。
3、结合阅读题五通篇揣摩语言风格并抓重点词品析文章语言特点,并总结答题方法。
出示幻灯片,教师小结:
1.说明文内容概括:一般包括(说明对象)和(它的特征); 概括方法:(认真通读全文,明确说明对象;抓住每段中心句,理清文章的说明条理,并归纳概括主要内容。)。说明文中的其它表达方式的作用。多种表达方式的应用,使说明文的语言具有生动性。
2.总结说明文常见说明方法及作用。举例子:用具体事实说明了„„ 打比方:形象生动说明了„„
列数字:用科学数据具体准确说明„„
分类别:条理清晰,突出强调地说明了„„ 作比较:更加突出强调说明了„„
3、说明文语言特点:对整篇或某段文章语言的品析。
一般从两个角度谈包括(平实)说明和(生动)说明。语言风格一般从两个角度谈:
A、平实说明 :运用平实的语言,对xx进行了客观准确的说明,不加修饰,简洁明了,易于被读者理解。
B、生动说明:文中常常大量运用描写和拟人等手法,借助形象化的语言,对xx进行了形象生动的说明,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易于被读者理解
A.加点字词有何作用? B.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 C.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答题思路:
1、明确该词的本意并分析在整个句中的含义。
2、分析删去该词或者将其替换句意会有怎样的变化。
3、运用该词,体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严密性。
四、强化训练
高质量完成2011年青岛市初级中学学业水平考试现代文阅读《湿地》(互批互评,互找疏漏原因)评分要点:
12.湿地的形成,湿地的作用(功能),人类对湿地的漠视及破坏,保护湿地的前景(四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3分)
13.调节地球的水循环;是“天然的过滤器”(或“是地球之“‘肾’”);是生命的家园。(三个要点,每个要点1分)(3分)
14.举例子、列数字。用事实和数字具体准确地写出了我国近年来湿地面积锐减,说明了湿地面积减少已成为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两个说明方法各0.5分,作用1分)(2分)
15.威胁生态平衡;导致水质恶化;给调蓄防洪带来隐患。(每个要点1分共3分)
16.①运用平实的语言,对湿地进行了客观、准确地说明,不加修饰,简洁明了,易于被读者理解。⑥借助形象化的语言,对生活在湿地上的动植物繁衍生息的情景进行了形象生动的描述,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与表现力,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选句各0.5分,说明效果各1.5分)(4分)(学生完成“五说”:一说问点,二说答题方法,三说答案,四说失分点,五说感悟。)
五、小结——说明文阅读法宝 一读抓纲——整体把握说明对象
二读精细——细部研讨说明方法
三读品味——捕捉咀嚼语言特点
六、完成学案第三篇阅读,《保暖的冰屋子 》。参考答案:
14.本文主要说明了雪屋保温的原理、建筑材料、建造方法(建造过程)以及冰屋的优点(建造雪屋技术的发展)(共4分,每个要点1分,大意正确即可得分)15.硬度:坚实耐用、用小刀才能插入;湿度:能握成团,但不出水(共2分,每项l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16.不能。(1分)因为“据了解”说明了“点篝火时屋里的变化”,这一情况是经过调查得知的,是依据别人的述说而来的,是有依据的;如果去掉,就会变成直接述说,混淆事实的来源(不能说明事实的来源),不能体现说明文语言的严密性、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17.用科学的数字准确说明了爱斯基摩人造雪屋所用时间之短,同时也表现了爱斯基摩人的聪明能干。(2分,每个要点1分)18.建造过程:选料便捷,程序简化(2分);建成后的效果:更牢固美观,矗立长久(2分)。(大意正确即可得相应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