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相信未来》教学实录温岭中学田继松
《相信未来》课堂实录
师:今天上课之前来一次简单的问卷调查,希望同学积极配合,如实、认真地问答问题,把答案写在一张纸上。请同学那出一张纸,记下问题。
问题1:三年后的高考,你能考上哪类院校?
A 重点院校
B 一般公办本科院校
C
民办本科院校
D职业技术学院
问题2:自己以后回成为怎样的人?
A 社会精英
B普通工薪阶层
C 自谋职业者
D啃老族 生:(记下问题)
师:请同学如实、认真地问答问题,每个问题只能选一项,在选项下面打上“√”就可以了。生:(回答问题)
师:请同学把纸传上来。生:(传纸)
师:由于时间关系,不能统计全班的问卷调查结果,从中抽十五张。请你来抽。生1:(抽)
师:请你把统计结果写在黑板上。生2:(上黑板写统计结果)
问题1
A 8人
B 5人
C 1人
D1人
问题2
A 7人
B 6人
C 1人
D0人
师:从抽样统计结果来看,同学的自信指数相当高。不少同学都相信自己以后有出息,相信自己能过上吃穿山甲,喝王八汤,住小洋楼的生活。你们为什么这样自信? 生:(议论不一)
师:我想主要生活的环境。,你们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走在改革的春风里,你们不自信,谁自信?假如你们生活在现在的伊拉克,你们回充满自己吗? 生:(回答不一)
师:事实求实的说,自信指数会很低,眼睛里会充满泪水。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战乱使我失去了童年,失去了面包,失去了亲人,失去了一切的一切。生:(沉没)
师:如果你生活在一个比伊拉克还伊拉克的社会,你会对未来充满希望,你会相信未来吗? 生:(摇头)
师:很多同学摇头。我也只能做这样的运动(摇头)。生:(笑)
师:曾经有位诗人他就生活在比伊拉克更伊拉克的社会,但他没有悲观失望,而是高声歌唱相信未来。他就是 生:食指
师:食指很奇怪的笔名。(做手势)。为什么用食指作自己的笔名? 生:(好奇)
师:我们气势汹汹地骂人,还会加上一个什么动作。生:(拿出食指)
师:有的同学很会骂人,知道有食指指着对方。你这个王八蛋,不好好读书,真是气死我了。不行,如果我气死了,谁来骂你。生:(笑)师:有一段时间诗人郭路生被人嘲弄和背后指责,郭路生认为别人背后的指点绝损伤不了一个人格健全的诗人,因此用食指作为自己的笔名。生:(点头)
师:据说当时江青读了《相信未来》这首诗,十分震惊、十分恼怒。说:“这是一个灰色的诗人,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我一定要找到这个相信未来,热爱生命的反动诗人。江青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于是,食指被审查被批判。《相信未来》就成了毒草。毒草吃了几遍?我们有感情的齐吃一遍好吗?放心地吃,不会中毒。生:(笑)
师:诗歌比较长,有七节,分开朗读。一二三四,每组一节,最后三节齐读,不要忘记。生:(读)师:“1968年”,最后一行没有读,该打。写作的时间是解读这首诗歌的钥匙,钥匙都忘记了,怎么能够走进这首诗歌,欣赏这首诗歌? 生:(有所悟)
师:1968,我就要发,这一年中国人发了吗?对1968年的中国你了解多少?知道多少说多少,可以吗?我先说,到196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已经成立了19年。请你们做补充。生1„„ 生2„„ 生3„„
师:刚才有好几位同学发言,十分感谢。“忘记历史,意味着背叛。”我们要了解中国的历史,避免重蹈历史的覆辙。1968年的中国可以用两句顺口溜概括。
1、挖不完的敌人,清不完的队;做不完的检讨,请不完的罪。
2、草房成行,光棍成帮,白薯面当细粮,鸡屁股当银行(用鸡蛋换钱)。生:(抄)师:第一句顺口溜说的是当时以整人为主要形式的政治运动,像1957年开始的反右派运动。当时确实有少数右派分子利用党的工作失误,攻击党的领导,破坏社会主义建设。党应该狠狠地批斗这些右派分子,但毛主席把反右斗争扩大化了,他认为只有三之一是人民,三分之二是反革命,因此发动了全国性的反右派运动,并且把右派分子的指标分到各个村子,各个单位。有的单位根本就没有右派分子,但是分到的指标必须落实,怎么办呢?采用用一些荒唐办法。有一所学校召开大会抓右派分子,但是在校的老师都是大大的良民,所以开了半天会右派分子一个都没有抓到,但任务必须完成。怎么办呢?所有的老师都到会台去,相互推,谁被推下去谁就是右派”,像我这种娇小型的男人肯定就是右派了。右派分子要天天参加批斗会,开会的时候胸前挂一块大牌子,上面写上田继松现行反革命分子,还打红叉,表示打倒,头发被剃得精光。张三上台骂你,李四上台打你,王儿麻子上台踢你。到了文革,这种整人的政治运动愈演愈烈,抓右派分子,揪走资派,打倒一切牛鬼蛇神,连劳苦功高的老革命和国家高级领导人都不能幸免。二号任务、国家副主席,毛主席指定的接班人刘少奇,由于对当时当中央的政策提出了不同的意见,使毛主席很生气。主席很生气,后果很严重,毛泽东写了一张大字报——《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矛头直指刘少奇,于是刘少奇成和妻子成了主要的批斗对象。他们经常被造反派强行押上批斗台,弯腰低头,双臂后伸,不断地被造反派毛主席语录本拍打,他们一开口,就有造反派用毛主席语录本敲他们的嘴巴和脸。国家的二号人物都遇到这样的遭遇,普通百姓就不用说了,有很多人受不了这种侮辱,选择了自杀。所以当时的这些政治运动使全国笼罩在红色恐怖之中,人人自威。生:(沉思)
师:当时不仅在政治方面搞运动,经济建设方面也搞运动,像1958年开始的“大跃进”运动。高指标,国民生产总值要达到多少,按当时中国的生产力水平根本就达不到指标。怎么办?吹牛呗,放卫星呗,一亩地产红薯几十万近,产玉米1—2今,一棵白菜重500字。有的领导不懂农业生产瞎指挥,该种玉米的地方种水稻,该种水稻的地方种玉米,再加上三年自然灾害,经济建设遭到了严重的破坏,生活相当困难,毛主席都拒绝吃肉。
有一次毛主席到武汉视察,住在东湖宾馆。宾馆的厨师知道毛主席很长时间没有吃肉,想杀一只鸡给他老人家吃,但是怕毛主席骂,于是就把鸡肉熬成汤,放在辣椒里面,这样毛主席就看不到鸡肉。毛主席都拒绝吃肉,可见生活是相当的困难。生:(沉思)
师:政治运动使全国笼罩在红色恐怖之中,人人自威;经济运动使经济建设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民生凋敝。所以食指说当时的中国是什么样的大地? 生:凄凉的大地
师:丈夫扇扇子——凄(妻)凉。“凄凉的大地”像这种直白的语言,诗歌是最忌讳。诗歌一般是通过一个个意象来表情达意。什么是诗歌的意象?说说看? 生1„„
师:有补充的吗? 生2„„
师:意象是指诗歌描写的形象或对象。生:(记)
师:诗人用哪些意象来写当时中国现状以及个人遭遇。请同学齐读第一节和第二节。生:齐读
师:这两节诗歌里面出现了哪些意象?
生:蜘蛛网、炉台、灰烬的余烟、紫葡萄、深秋的露水、鲜花、凝露的枯藤。师:这些意象的含义分别什么?食指是朦胧诗派的开山鼻祖,因此他诗歌的意象比较难理解。
但只要抓住意象的特点和它的常用义,其含义是可以理解的。例如“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鲜花”一般和掌声连用:“无数的鲜花和掌声献给我们那些站在高高领奖台的体育健儿们。”“鲜花”代表什么? 生:成就、荣誉 师:所以诗句中的“我的鲜花”是指属于我的成功和荣誉。“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该属于我的成功和荣誉被别人剥夺了。生:(记)
师:下面请同学讨论其他几个意象。第一组分析讨论“蜘蛛网”和“炉台”,第二组分析讨论“紫葡萄”,第三组“深秋的露水”,第四组“枯藤”。生:分析、讨论意象。
师:可以回答问题了吗?第一组蜘蛛侠先来。“炉台”象征什么? 生1:
师:有不同理解吗? 生2 师:“炉台”“炉”用来干什么用? 生:生火
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火一般象征什么? 生:温暖、希望、激情
师:福娃欢欢的造型是奥林匹克圣火,她象征激情和希望。“我的炉台”象征“我”的激情和希望。生:(记)师:“查封了我的炉台”,是说我的激情被浇灭了,我希望破灭了。什么会怎样呢?谁来告诉我?
生:黑暗的社会 师:当时强大的黑暗势力。生:(记)
师:蜘蛛侠很好地完成了任务,哪我们的葡萄仙子呢? 生:希望的果实
师:可以这样理解吗? 生:可以。
师:可以就记下。生(记)
师:我成功的果实化为“深秋的露水”,“深秋的露水”怎样理解?第三组李秋水。生:失望的眼泪。
师:你回答的很好,使我没有流失望的泪水。生:(记)师:“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第四组昏鸦,“枯藤”怎么理解? 生:(比较难,没有人回答)
师:说昏鸦,就没有人愿意回答问题。其实在我的眼里,你们都是天鹅。这样,你们该站起回答问题了吧? 生:枯萎的生命
师:天鹅就是天鹅,回答问题的质量很高。枯藤比喻被摧残的生命。生:(记)
师:我们把一、二两节朗诵一遍。生:齐读
师:诗人用蜘蛛网、紫葡萄、深秋的露水、和凝露的枯藤等意象描绘当时荒唐、贫困、黑暗的时代和自己的不幸遭遇。当时的社会用闻一多先生的诗句来概括就是: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yīlún).生:(抄)
师:面对一沟绝望的死水,诗人有没有选择做高空加速直线运动? 生:(笑)没有
师:没有。而是大声地呐喊四个字„„ 生:相信未来
师:相信的指数有多高?诗人反复的用了哪个词? 生:固执
师:固执是贬义词。你这个人太固执了,简直是毛厕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在这里是贬词褒用,表明诗人相信未来的决心是大大的,要把相信未来进行到底。旁边写上贬词褒用,表明相信未来的决心之大。生:(记)
师:诗人相信未来的决心是大大的,反复的吟唱:用美丽的雪花写下:相信未来;在凄凉的大地上写下:相信未来。怎样写?用脚写,还是用手写?鬼画桃符,还是笔走龙蛇?哪一节? 生:第三节。
师:自己放声地把这一节读三遍。生:朗诵
师:读起来顺口吗? 生:不顺口 师:我看到同学读这一节,好象狗咬钢筋——很吃力。为什么?舌头太大了? 生:(笑)
师:你读这一节遇到了什么困难? 生:
一、二句不知道怎样断句。
师:听你这么说我很高兴,因为我也不知道怎样断句。生:(笑)
师:怎么呢?“我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通吗? 生:通 师:“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通吗? 生:不通
师:所以不能这样停顿?(我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怎么停顿呢?停在哪儿?
生:这样停:我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师:“那涌向天边的排浪”在句中起什么作用? 生:修饰手指 师:怎么修饰?
生:像那涌向天边的排浪一般的手指。
师:OK!整句诗的意思是:我要用像那涌向天边的排浪一般的手指。是一个比喻句,是一个变形的比喻句,脱了马甲,很多同学就不认识。生:(笑)
师:比喻句的本体和喻体之间应该有相似点。姑娘的脸像苹果,可以这样比喻,二者都红得诱人,谁都想咬一口。但你不能说姑娘的脸像南瓜,因为二者之间几乎没有相似点。生:(笑)
师:手指像排浪吗?掏出来看看? 生:(看)
师:看到了浪打浪? 生:看到了 师:(伸出手指)一高一底,一高一底,一高一底,一个接一个,真的很像排浪。生:(顿悟)师:“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谁来把这句改为普通形式的比喻句。生:我要用像那托住太阳的大海一般的手掌。师:绝对OK!第三句会改吗?
生:那枝温暖漂亮的像摇曳着的曙光一样的笔杆。师:曙光和笔杆的相似点是什么? 生:笔直
师:冬天,从侧面观察从窗口射进来的太阳光,你就会发现太阳光是一条条直线,很直。笔杆也是很直的。生:(记)相似点——笔直。
师:诗人把这这三个比喻句变形,所以有的同学不理解了。诗人为什么这样处理?主要是为了获得一种语言陌生化的艺术效果。生:(记)语言陌生化的艺术效果。
师:把十分平常句子,形式变化以下,就变得陌生不认识了,这是玩文字游戏。下面我们也来玩玩文字游戏。生:(兴奋)师:仿照第三节诗歌里面的比喻句形式,改写下面的歌词。你的笑容就像一首歌 滋润着我的爱
你的身影就象一条河 滋润着我的情
生:你的笑容那一首歌 滋润着我的爱 你的身影那一条河 滋润着我的情
师:语言陌生化,很简单。我们也会玩,我还会写诗。认真听,记下来。生:(听)
我要用手指那飘向溪边的竹排,我要用手掌那承载梦想的舞台,摇曳着月光那枝洁净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师:谁的诗写得棒,我还只食指?把我诗和食指的诗各读两遍。生:读
师:这下同学为难了,食指是著名的诗人,田继松是我的老师,说水好呢?没事,你们实话实说。生:(发言讨论)师:(总结)听了同学的分析,我觉得食指的诗是一级棒。用排浪、大海、曙光这几个喻体,使诗的意境浑宏,气势磅礴,充满力感,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强大的信念;而且比喻新颖、传神。
生:诗的意境浑宏,气势磅礴,充满力感,体现了诗人对未来的强大的信念;而且比喻新颖、传神。
师:诗的前三节写诗人坚定的相信未来,诗的最后三节写什么呢?我们齐读一遍。生:(齐读)
师:这四节写什么? 生:为什么相信未来。
师:那也就是相信未来的原因。生:(记)相信未来的原因
师:身处一沟绝望的死水,诗人为什么固执地,狂热地、变态地相信未来? 生:因为诗人相信人们的眼睛。师:相信人们的眼睛会电死人?
生:相信人们能够看清历史,明辨是非。
师:相信人们都是猴哥,有一双火眼金睛眼光锐利,能够识别历史的真伪,能够识别“腐烂的皮肉”和“脊骨”。“腐烂的皮肉”和“脊骨”两个意象的含义是什么呢?教师参考用书是这样解释的:
生:腐烂的皮肉——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时的;脊骨——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脊梁。师:我的理解是:腐烂的皮肉是指包括诗人在内青年学生的幼稚、荒唐、狂热的行为以及这种行为给自己带来的迷茫和痛苦。生:(记)腐烂的皮肉——幼稚、荒唐、狂热的行为以及这种行为给自己带来的迷茫和痛苦。师:毛主席反复说有人想夺权,想推翻社会主义制度。出于对毛主席的狂热的崇拜和对国家的关心,1966年清华大学附中成立秘密组织“红卫兵”,“毛主席的红色卫兵”,主要有青年学生组成。毛主席热烈支持“红卫兵”,认为他们造反有理,因此红卫兵运动迅速地在全国发展起来了。学校停课,高考取消,全国大串联,北京的红卫兵去全国其他地方,其他地方的红卫兵纷纷去了北京,坐车、吃饭、住宿全免费。红卫兵运动其实就是破坏运动,把一些珍贵的文物都毁坏,美其明曰“破四旧”(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红卫兵运动实际上就是抄家、整人运动,有的红卫兵组织私设公堂,把一些所谓“反革命分子”打残、打死。有一天,食指的老师被一群红卫兵围攻、毒达,已经加入红卫兵的食指实在是看不下去了,就冲进人群去就老师。你竟敢保护反革命分子,那就不客气,因此食指也就遭到了迫害。也就是这种迫害使食指冷静下来,认识到了参加红卫兵的青年学生的幼稚、荒唐、狂热和危害。原来认为参加红卫兵能保卫毛主席,保卫新中国,谁知道给国家带来了极大的灾难。生:(沉思)
师:人们对待青年学生幼稚、荒唐、狂热的态度,不管是感动、同情,还是轻蔑、嘲讽,诗人不在乎,本来自己就做错。诗人在乎的是什么? 生:对他们“脊骨”的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师:“脊骨”和“腐烂的皮肉”是相对,“腐烂的皮肉”指青年学生幼稚、荒唐、狂热的行为,那么“脊骨”指什么? 生:
师:行为虽然是幼稚、荒唐、狂热,动机绝对是善良的、是高尚的。有一首打油诗:刘少奇算老几/老于今天要揪你!/抽你的筋/剥你的皮/把你的脑壳当球踢!/誓死捍卫党中央!/誓死捍卫毛主席!(湖北)生:(抄)刘少奇算老几/老于今天要揪你!/抽你的筋/剥你的皮/ 把你的脑壳当球踢!/誓死捍卫党中央!/誓死捍卫毛主席!(湖北)师:从这首打油诗来看,红卫兵的行为虽然幼稚、荒唐、狂热,但是动机是高尚的,保卫领袖,保卫社会主义。生:(沉思)
师:所以我个人认为“脊骨”是指青年学生善良的心愿和高尚的动机。生:(记)脊骨——青年学生善良的心愿和高尚的动机。
师:诗人相信未来的人们会对青年学生,会对红卫兵的善良心愿和高尚动机,做出热情、客观和公正的评定。齐读最后一节。生:齐读
师:身处一沟绝望的死水,诗人却能固执地,狂热地、变态地相信未来,在座的诸位还有什么理由不相信未来呢? 生:(沉思)
师:人生的漫长而艰难,挫折与失败在所难免,但我们一定要热爱自己的生命,相信自己的未来,像顾城那样:
一代人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生:(抄)
师:齐读一遍。生:齐读: 一代人
顾城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师:下课。
第二篇:高中语文第一专题《相信未来》教学实录讲义
《相信未来》
由于是下午第一节课,学生处于昏睡状态,个个睡眼惺忪,梨花带雨别样红,飞流直下三千尺,好吧,就说做梦吧。
师:同学们刚才经过了午睡,发现你们睡态真美,(生笑)你们梦到什么了?梦见我了吗?(小刘有些自作多情,生笑)其实白日做梦是很正常的。比方作家经常就做白日梦。《红楼梦》就是曹雪芹做的白日梦。现实生活中的得不到的东西可以通过梦来实现。我们上节课送给大家毛泽东年轻时候的一首诗——
生(集体):咏蛙。
师:现在背诵,像青蛙一样呱呱叫。(生笑)(学生集体背诵,颇有气势,听取蛙声一片)
师:果然是青蛙。此诗用托物言志的手法。作家的表现手法是灵活多样的。现在让我门回到初中时代,再次重温一起走过的日子。(出示天净沙秋思(下面学生一片兴奋,)有学生在轻声背诵,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师:打住,老师问问大家,初中时候,你们老师是怎样讲解这篇作品的? 生(1):我们老师就让我们背诵,也没讲什么。
生(2):老师说,这是讲秋天的游子的思念,写的很苦涩。师:你讲到了作品的内容——还有呢?
生(3):这是一首小令,好象说是秋思之苦,很有地位。师:哦,你提到了体裁和价值。生(3):还有写景很有特色,与众不同。师:讲的详细些。
生(3):通过一些名词的堆积,比如枯藤老树昏鸦。学生接(小桥流水人家)基本没有动词。但给人震撼。师:怎么个震撼?
生(3):暗淡的景物。蔓延的黄草秋日冷清的小桥,看到村子中炊烟袅袅,更加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和无聊。马是瘦的,而且行进在萧瑟的西风中,此刻看到的夕阳。正是残阳如血。写出了人生的漂泊。
师:讲的太到位了!你融合了个人的情绪体验。谢谢。用意象来体现人物的心态,而这些景物明显就带上了人物的情感。尽管人生失意常八九。我们依然要坚信不经历风雨——
生(集体):哪能见彩虹。
师:对,人的可贵之处在于无出路的寻找出路,有这样一位寻找者,他一直漂泊在诗歌的旅途上,他用他的灵魂在歌唱,像荆棘鸟一样直唱出鲜红的血液,而他又在残忍的误解和冷漠的白眼中定格,被人用无情的食指在背后指指点点:看,这个疯子。然而他仍然站立在诗坛阵地中,是诗歌中的王者,为后代人诠释了一个生活的本质:相信未来,热爱生命。(当 蜘蛛网无情的查封了我的炉台,当灰烬的余烟叹息着贫困的悲哀。学生跟着轻声朗读,以至声音越来越响)
师;谢谢同学用心的朗读,老师可以感受到你们的心和老师一起跳动的韵律,和食指在心灵上产生的共鸣。不知大家有否注意到此诗的写作时间?
生(集体):1968年。
师:这是一段令人难忘和痛心的时代—— 生(部分):学生文化大革命。
师:对,就是十年浩劫,是中国人心中惨痛的记忆。在那个年代,狂热摧毁了理智,血腥染红了大地,成千上万的青年离开城市,上山下乡,投身所谓激情燃烧的时代,激情过后,年轻的心灵明显的感受到现实的残酷和荒诞,一种被骗的情绪涌上心头,充满了时代的忧虑和个人前途的迷茫,而这首诗就是大雾弥漫中的灯塔,给人以光明和力量。从结构来说:这首诗可分做两层,标志性的句子就是——
生(部分):我之所以这样坚定的相信未来,是因为—— 师;对,可见前三节是写—— 生(部分):我怎样相信未来。师:后四节是——
生(部分):我为什么要相信未来。
师:对。前三节是结果。后四节是原因。现在告诉我你们的第一感觉,你是喜欢前三节还是后半部分。
(学生讨论)
生(4):老师,我喜欢后半部分,因为这几节通俗易懂,写的激情澎湃。比如。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
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
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
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师:你是说后几节是直抒胸臆,类似前不见古人 生(部分):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生(5):我喜欢前三节,前三节诗歌含蓄,有味
师:刚才同学喜欢直截了当派,你是个含蓄婉约派。那怎么个含蓄法,说说听听——。生(5):前三节用了大量的意象。给人以想象的空间。和天净沙类似。
师:知我者,XX生也。(生笑)既然有很多意象,大家找一找,并且说说你的独特的体会。(学生找意象,然后讨论)
师:来,分享一下我们的结果。
生(6):我喜欢蜘蛛的意象,蜘蛛网给人的感觉是阴森和荒凉,没有生气和活力,甚至有些恐怖。
师:你让老师联想到西游记中的蜘蛛精。(生笑)
生(6):蜘蛛网无情的查封了我的炉台,很有意思。炉台就是灶。是产生温暖的地方,是说有某种看不到的势力在扼杀温暖的事物。
师:讲解有道理。炉台其实就是我们南方的灶,当然我们现在是煤气灶,炉台很少见。就像我们说床,北方人叫炕。谁再说说?
生(7):我喜欢紫葡萄,(生笑)
师(微笑):你是盖北人吧,好说说葡萄吧。(盖北是我市著名的葡萄之乡,称江南吐鲁番。)
生(7);葡萄是甜美的的水果,却化为深秋的露水,就好比眼泪。是失望的眼泪。并且露水是一见阳光就化了的。有失望之情。
师:可见这是一滴容易受伤的露水。(生笑)生(8):我喜欢鲜花——,师:女孩子喜欢鲜花是天性。(生笑)
生(9):当我的鲜花依偎在别人的情怀,我尤其喜欢。我想这里的鲜花可以理解为诗人的恋人,或女朋友。是说女朋友不爱我了,跑到别人那里去了。作者感到失落。伤心。
师:有自己的见解。但鲜花可以指一切美好的事物,可能包括爱情。眼睁睁看着他们的流逝,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谁还要说?现在葡萄吃光了,鲜花也被人采取了——(生笑)
生(10):我喜欢雪花,因为雪花代表着纯洁,在那个时代,纯洁的事物不多了,所以作者说美丽的雪花。还有凝露的枯藤,虽然是枯藤,但有露水,就是有生长的希望,作者看到了希望。
生(11):我喜欢漂亮的温暖的笔杆,对诗人来说,笔是生活中的不可缺少的要素,对他来说,笔是油甘甜的。
师:那为什么说用孩子的笔体写下呢? 生(部分):孩子是祖国的未来,是花朵。师:是这样吗?
生(12):是说孩子的眼光和心灵是纯洁的,是不受污染的,是善良的,充满天真。师:孩子的心灵永远是透明的。其实食指在7岁时写过一诗:鸟儿飞上树梢,三八节就要来到,在着愉快的日子里,问声老师阿姨您好!真正的孩子笔体的诗,就像皇帝新装中说出真相的小家伙。在那个虚伪的时代,每个人都渴望找回失落的纯真。诗人从本质上讲都是 3 天真的孩子,有一颗赤子之心。我们从上面的意像中,看到了荒芜饿艰难。贫困和悲哀。那是不是这里的意象都是暗淡的?——
生(13):不是,后面就不一样。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老师,这几句话读起来很别扭——
师:那你该怎样朗读?试一试——
师(摊开手掌):你看,在诗人的眼中,他的他的手指就像 生(部分):好比涌向天边的排浪。师(展开手掌):手掌就好比—— 生(部分):就好比拖住太阳的大海。
师:这是两个很大气的比喻,当然这只手有点像如来佛的手,大而无边。我们允许诗人想象,我们惊叹诗人非同寻常的想象力。来,我们朗读前三节,一二两接读出承重,深沉,第三节充满豪气和激情。(学生朗读,效果好多了)
师:前面我们说过,前三节是借助意象来抒情,是间接抒情。后三节是 生(部分):直抒胸臆。
师:诗如果只有前面的三节,还不足以表现食指深刻的思想,而接下来的三节,食指将自己对“未来”的“相信”和对人类的清醒认识结合起来。诗的最后一节,用热情的呼告,满怀激情地鼓舞人们“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诗以无可反驳的气势,无所畏惧的精神,向苦难的现实宣战。对“未来”的信念像大海上的太阳那样喷薄而出,强烈地震撼着每一位读者的灵魂。(师生共读后四节,可以看出很投入,完全进去了。简要的谈体会。)
师:同学们,《相信未来》给我们带来的温暖光明。在人生的路途中,希望我们用坚韧点燃心灵的火焰,相信这是永远向上的火焰,是生生不息的火焰,是温暖一生的火焰。现在,老师很想和同学们PK一下,模仿前三节诗,写一个片段。当然老师希望同学们能超越老师,最后四个字必须是——相信未来。(学生开始仿写)
师:好,我们来交流分享同学们的成果。学生朗读作品,老师点评,师生兴致高涨,其乐融融。(以下是学生的作品部分展示)
(当寒风吹落最后一片黄叶,当凝霜孤单的挂满枝桠,我依然固执的摘下檐下的冰棱,在空旷的雪地上写下:相信未来。当鲜花因凋谢而枯萎,当小草因践踏而消逝,我依然固执的用残存的种子,在坚硬的大地躯壳上埋下:相信未来。)
师;下面老师朗读另一首代表作《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节选)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食指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洋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
第三篇:《相信未来》教学反思
《相信未来》教学反思
从讲完《相信未来》以来,常以一个旁观者身份审视和打量讲台上的自己。那些瞬间,我仿佛在读讲台上的自己,读自己的眼神与表情,读自己的优点与缺陷,读语文的灵性与隽永,读人生的厚重与洁净„„
我像一块璞玉,未经太多的雕琢。当自己手握刻刀,自我打磨得时候,有时仅是轻轻一碰,可能就有软软的触痛,于是一切雕琢就化为乌有,所有的执著与追寻都变得若有若无。可我知道没有那把刻刀,没有剥蚀的痛苦,不会有那柔和温润的光芒。只有在很多失落的感伤与惆怅,追寻的激情与焦灼,梦想中茫然的喜悅,彷徨中挣扎的迷惘后,一种沉甸甸的有金属质感和重量的东西才会渐渐浮出沉默的真醇。于是今晚,我打算带着智慧与虔诚打磨自己,用勇气与战栗去穿越自己,解剖自己。
第一、自己教学的基本功还需锤炼。
背后黑板上的字还那么稚嫩,隔开了字的神与形的浑然一体的美感。汉字是有生命的的,是带有中华民族心灵温度的,可自己手下的无数文字在灵魂飘散,不知徜徉于何方?还要好好的练字,穿越文字的生命,让该哭的字有泪光中情感的轰鸣和灵魂的战栗,让该笑的字在我的手下绽开明净的笑容。自己那略带方言的普通话还要继续练习,一些字发音的生硬减少了文字的音韵的圆润之美,要让自己发出的声响干净、纯粹,是那种繁华落尽后的真醇,绚烂之极后的平淡,这从容优游的背后要以暗伏的激情做底子。字里行间,可以触摸到一种真实的呼喊和绵长的温暖。这呼喊和温暖要使得文字有了一种令人惊异的精神的力量,锋利,真切,直接抵达学生的內心。
第二、自己教学的理念还需提升。
一堂语文课不但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满足他们的成功欲,而且还能在他们不断的“新发现”中激发他们的创新能力。但教学的一些环节,如第一活动板块咬文嚼字环节中的读出感情的设计就没完全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品味时间短,老师有越俎代庖之嫌,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散与能力的培养。最后对学生鉴赏文本总结提升的环节——用一句话概括食指的相信是怎样一种相信——处理过于简单,应借助多种方法加深学生的体验,并点燃学生对文本课下研修与终身品读的火花。让一节语文课的价值不仅在当下,不仅在高考,而且在一种终身相伴的文学熏陶,一种朴素与真纯的生活智慧。第三、自己的文化底蕴还需更加深厚。
正如很多老师说的,语文老师必须是属于语文的,而语文老师的语文味就源于自己的文化底蕴。很羡慕史建筑老师的从容不迫,也感叹刘砚斐老师的柔情似水,更惊异于来风华老师的睿智厚重,于是,在自己那晃来晃去的身影里还少了很多人生之重。于是,面对语文教学,我愿沉心于书中,作一个朴静的读书女子.深情的抚摸,低回的追索,从远古到近代,执著地穿越生活的表层,探究掩藏在历史潜流深处的人类的真实生命情态,对時空的独特感悟,对生命犀利洞察,叩问与追寻人世的温暖与感动。
任何美丽动听的语言,都只能定格在某一时间,走不到永远。但今晚那刻刀下的阵痛中有我的誓言,剥离自身的浮华与苍白,我希望我更加旷远。
第四篇:《相信未来》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我是从分析意向入手,从而引导学生理解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感。并且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以及朦胧诗的相关特征来分析。但是上完以后,我听了其他老师的上课思路,觉得想法真的很好,为什么我没想到这样上呢?
本文的意象颇多,但是直接分析意象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意象是不同的,如果能从某些契机出发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进而找出本节所要上的内容,不是更好吗?
江青评价这篇文章到:“这是一首灰色的诗,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课上我也让学生评价这句话,来更好地理解文章。但是倘若从这句话出发,提炼出颜色一次,让学生自己寻找本文中出现了那些颜色?这些颜色的意象有哪些?然后分类,得出一类颜色的意象的特征,很容易就把握了文章的整体内容。这样做,不但学生学得容易,教师也不会那么累了。
由此,我恍然大悟,实在是精彩啊!看来,好课是想出来的。必须多动脑筋,多思考啊!
第五篇:相信未来教学设计
《相信未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诗人食指及其诗歌创作。
2、有感情地朗诵诗歌,理解朦胧诗的意境美,并能背诵前三段。
3、寻找路径进入诗歌的朦胧意象,掌握诗歌中的一些写作技巧。
二、过程与方法
1、阅读鉴赏诗句,能够以自己的语言体会诗歌所蕴藏的内涵。
2、学生能在活动体验中增强自我的质疑意识和具体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增强学生直面困难、热爱生命的意识。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解读朦胧意象,把握全诗的内涵。在阅读鉴赏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教学方法:活动体验、品读鉴赏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每位同学拿出一张白纸。(将课堂中对于诗歌的所思所想简单地记录下来)
二、课堂导入: 什么是诗? 有人说是情人与大海。有人说是星空与云彩。其实,诗是什么,谁也说不清楚;可是当我们在诗的王国寻寻觅觅之时,当我们在缪斯的天空流连忘返之时,我们也许会惊讶地发现——其实诗,更多的时候是一种青春的情怀。(以下PPT演示)
25岁,海子,一个向往大海却永远无法走到大海的天才诗人,怀着爱,深情地歌唱着:“愿有情人终成眷属,愿你在尘世获得幸福,我只愿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24岁,中国现代诗坛最富才情的诗人徐志摩,怀着“真”“爱”“美”,在夕阳下的康桥边浅唱低吟:“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23岁,拜伦,一个游子,一个让多少个世纪以后的人们依然想念、依然痛挽的任性的孩子,写下了长篇叙事诗《哈罗尔德游记》,他向世人宣称:“早晨我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已经成名,成了诗坛上的拿破仑”。
22岁,黑塞高唱着《浪漫之歌》,“在悲剧百出的年代里,极为真挚地属守天职,成功地握起了为真正人道主义而战的武器”,成为“最后的骑士”。
21岁,雪莱以哲人的姿态吟哦着:“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么?”,于是心中的春天滚滚而来,诗情如万物勃勃生长,著名叙事长诗《麦布女王》由此诞生。
20岁,食指以他的青春与热情在那个阴云密布的时代,往人们的心灵上投下了一道希望之光“朋友坚定地相信未来吧,相信不屈不挠的努力,相信战胜死亡的年轻,相信未来,热爱生命”。
三、知人论世(部分PPT演示)
1、食指简介(先由学生谈谈对食指的了解)《相信未来》是永不绝望的诗人——食指的名作。食指,原名郭路生,山东鱼台人,1948年生,60年代开始诗歌写作。他的诗,特别是早期作品广泛传诵于知青及城市青年中,但直到90年代,其创作成就才得到公认,是一位成绩巨大却差点被埋没的天才诗人。他是一位时代良知和民间正直渴望的代言人,他以一个歌者的身份让自己的诗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如春雷一般轰轰滚过,几乎可以说是感动和温暖了一代人。就是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他的命运却远不如一般人幸运:在那个动荡的年代(1966—1969),诗人诗性的敏感和良知在与残酷现实的尖锐冲突中不胜重荷,精神一直处于崩溃的边缘。1972年,在部队当兵时,因强烈的精神刺激而导致精神分裂,此后,食指陷入了长期的病困中。即使在这样的环境中,食指依然以坚忍不拔的毅力生存和写作着。食指用他的一生,为我们诠释了四个字:相信未来。
2、写作背景:
此诗写于1968年,第二年,江青读过这首诗后说:“这是一首灰色的诗,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
四、初步感受,朗读生疑
1、请学生自由诵读,注意如何才能读准诗歌的节奏,读出感情,读出意味来。提醒学生重点朗读诗歌的第三小节: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支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2、第三节是诗歌的难点,学生在自由朗读的过程中讨论朗读的方式。读法一: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支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读法二: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支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明确:两种读法教师先不予以作判断,尊重学生初步的学习所得。)
五、意象解读
1、请学生仔细阅读第1、2、5、6四节,找一找作者所用到的诗歌意象,并体会这些意象所表达的意思。(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对诗歌的理解,教师适当引导)明确:
第1节:蜘蛛网——黑暗势力 炉台——产生希望的地方 灰烬的余烟——残余的希望 美丽的雪花——希望的火花 第2节:紫葡萄——希望的果实 深秋的露水——失望的眼泪 鲜花——收获的果实
凝露的枯藤——没有收获但又孕育着新的希望
第5节:腐烂的皮肉——创伤是表层的,困难是暂的 第6节:脊骨——能拯救中国命运的中国的脊梁
2、探讨第3节前三句的断句及理由?请学生简单谈谈自己的理解。(1)找出第三节的意象? 明确:两种不同的朗读方式实质上反映出了两种不同的理解。问题的关键最终应落实到对意象的理解。第一种读法:意象是:“手”、“排浪”、“曙光”、“笔杆”。第二种读法:意象是:“手指”、“排浪”、“手掌”、“曙光”、“笔杆”。
(2)请学生想象“排浪”的特点,“手”与“手指”哪个更符合“排浪”的特点?(同样“手”与“手掌”哪个更符合“大海”的特点?)明确:“排浪”一道一道向天边涌去,浪线看起来更像“手指”;“大海”具有面积感与体积感,所以“手掌”更加形象。
(3)“曙光”与“笔杆”有没有相似点?
明确:感受阳光射入窗户的感觉,看起来就像一根根,长长的笔直的“笔杆”。
六、示范朗读体验,主旨探讨
听示范录音,体会诗歌的节奏以及反复手法的运用。
明确:反复手法的运用是本诗在表现形式上的一大特色。本诗的前三节,都用大致相同的语言形式表示作者相信未来不变的信念,增强了诗文的感染力,突出了诗歌主旨。作者这样反复强调,在那种灰色的年代里,需要超乎寻常的勇气和胆识。整体感受诗歌,探讨诗歌的主旨。
通过吟诵与朗读,我们逐渐走入了诗歌的已经之中。对于《相信未来》这样一首诗歌我们应该怎样进一步解读呢?前面我们讲过,当江青读过这首诗后说:“这是一首灰色的诗,相信未来就是否定现在。” 她的话究竟有没有道理?
明确:《相信未来》是食指在残酷的现实面前,热爱生命、积极向上的终极表现。而并不是像江青所说的属于“灰色”。诗人是以热爱生命作为思想内核,所以他坚定地相信未来,相信“未来人们的眼睛”,“拨开历史风尘”,“看透岁月篇章”,最终获得一个“热情、客观、公正”的评定。诗歌主旨,教师应从精神价值层面上加以引导。
七、多形式朗读,加深对诗歌的体验
在理解诗文主旨的基础上,指导学生朗诵诗歌,采取多种形式的诵读方式(男生、女生、齐读等,视教学时间而定),使学生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加深对文意的理解;激发学生发出青春的呐喊。
八、学生小结课堂
充分利用课前准备的白纸,请一到两位学生小结课堂。
九、课后拓展
背诵诗歌一至三小节,参照诗歌的一二节,访写一小节。要求尽量切合诗歌的感情基调。写完后同学之间相互交流。食指经典诗歌赏析
食指诗四首:
一、世纪末的中国诗人
添加些我们无用的尸骨做干柴 经寒冬的狂风一吹便吹大火熊熊 在物欲漫天的冬夜,火焰被吹得 像民族精神的旗帜迎风抖动 化苦难的生活为艺术的神奇 净化被金钱异化了的灵魂 如此我便没有虚度 自幼追求艺术的一生
二、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片手的海洋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直到这时,直到这时候,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一阵阵告别的声浪,就要卷走车站; 北京在我的脚下,已经缓缓地移动。
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想一把抓住她的衣领,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因为这是我的北京,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1968年12月20日
三、命运
好的声望是永远找不开的钞票,坏的名声是永远挣不脱的枷锁; 如果事实真是这样的话,我愿在单调的海洋上终生摸索漂泊。哪儿找得到结实的舢板? 我只有是街头四处流落,只希望敲到朋友的门前,能得到一点菲薄的施舍。我的一生是辗转飘零的枯叶,我的未来是抽不出锋芒的青稞; 如果命运真是这样的话,我愿为野生的荆棘高歌。哪怕荆棘刺破我的心,火一样的血浆火一样地燃烧着,挣扎着爬进喧闹的江河,人死了,精神永不沉默!
1967年
四、热爱生命 也许我瘦弱的身躯象攀附的葛藤,把握不住自己命运的前程,那请在凄风苦雨中听我的声音,仍在反复地低语:热爱生命。
也许经过人生激烈的搏斗后,我死得比那湖水还要平静。那请去墓地寻找的我的碑文,上面仍刻着:热爱生命。
我下决心:用痛苦来做砝码,我有信心:以人生去做天秤。我要称出一个人生命的价值,要后代以我为榜样:热爱生命。的确,我十分珍爱属于我的 那条曲曲弯弯的荒槽野径,正是通过这条曲折的小路,我才认识到如此艰辛的人生。
我流浪儿般的赤着双脚走来,深感到途程上顽石棱角的坚硬,再加上那一丛丛拦路的荆棘 使我每一步都留下一道血痕。
我乞丐似地光着脊背走去,深知道冬天风雪中的饥饿寒冷,和夏天毒日头烈火一般的灼热,这使我百倍地珍惜每一丝温情。
但我有着向旧势力挑战的个性,虽是历经挫败,我绝不轻从。我能顽强地活着,活到现在,就在于:相信未来,热爱生命。1978年北京
十、板书设计
走进诗人------> 相信未来 <-------| | / 热爱生命
个性高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