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资料“提升语言训练品味,丰富阅读教学内涵”

时间:2019-05-13 22:07:1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商业资料“提升语言训练品味,丰富阅读教学内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商业资料“提升语言训练品味,丰富阅读教学内涵”》。

第一篇:商业资料“提升语言训练品味,丰富阅读教学内涵”

A thesis submitted to in partial fulfillment of the requirement for the degree of Master of Engineering

2010年光泽县小学语文教研年会主题

“提升语言训练品味,丰富阅读教学内涵” 本次年会论文的基本要求:

1、以阅读教学为主开展语言文字训练的研究;

2、欢迎教师以教学案例的形式撰写论文,无需长篇大论;

3、严禁抄袭,我们可以引用他人的理论观点,但不得全盘照抄,要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和理论创新。

4、所有稿件页面设置均用A4纸,上下左右均留空白2.5厘米。论文题目宋体,字号小四:正文:宋体小五标题小五加粗:行距17磅。

5、各校要把撰写的论文分学科组织本校的教学骨干先进行初审,并排一个序,目录栏目为:①序号,②论文标题③学校,④作者姓名。

6、截稿时间:2010年12月中旬,交稿时应交以下方面内容,:(1)论文文稿1份,(2)电子文稿并以教师姓名保存,(3)本校教师论文目录排序表(含文稿、电子文稿)。年会主题相关阅读材料:

▲“把语文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把语文上成艺术性的语言文字训练课”,这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各级各类的教学研讨、培训中耳熟能详的两句话。现如今,在谈及“语言文字的训练”时,或闪烁其词,或理不直气不壮,甚至大加伐挞。笔者也曾对1992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2000年的《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修订版)》以及2003年颁布实施的《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作过一个统计,“训练”一词出现的频率分别为27次、1次、1次。“训练”为什么会遭遇如此尴尬的境地?窃以为,目前之所以不谈或少谈“训练”,其目的是为了消解以往语文教学中机械训练太过头的现象,是为了消解以往形式主义训练过重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尤其是因过度训练所造成的语文教学中人的个性、人文精神、审美情趣、创新精神的缺失,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训练。驯兽师训练的猴子硬是骑不了单车,他不会因此放弃训练吧?──除非老虎本身有问题抑或驯兽师的责任心不够强,否则他定会摸索出一套更合理、科学的方法进行训练。叶圣陶在《国文教学的两个基本观念》一文中指出“„„所谓训练,当然不只是教学生拿起书来读,提起笔来写,就算了事。第一,必须讲求方法,怎样阅读才可以明白通晓,摄其精英,怎样写作才可以清楚畅达,表其情意,都得让学生们心知其故。„„”由此可见,训练本身没有错,我们大可不必谈“训”而色变。问题的关键是,我们要改进“训练”的方式方法,研究课堂教学的艺术,在潜移默化和润物无声上下功夫,在语言训练与人文教育的融合上下功夫,让学生既得意又得言,以避免造成“泛语文”、“泛人文”现象的出现,因此语言文字训练的无痕境界才是我们孜孜已求的目标。

一、水乳交融──让语言文字训练焕发人文性的情愫 语言文字天生就承载着人文性,不管是一个个孤立的汉字,还是一个个情感色彩鲜明的语词,更不必说渗透着作者明显情感倾向性的文章了,所以既没有脱离语言文字的人文性,也没有脱离人文性的语言文字。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时,我们要注意把握好两者关系,不能为了张扬人文性,而使语言文字的训练黯然失色,销声匿迹。要努力实现语言和情感的同步发展,水乳交融。

二、天衣无缝──让语言文字训练充满文化味的芳香 《语文课程标准》在“课程的性质与地位”中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著名特级教师王崧舟在《好课三味》一文中指出,语文课要充满浓浓的文化气息、内涵丰富的文化底蕴。

一个个文字,传递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传承着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灿烂辉煌!是一个个鲜活的精神世界,一张张可独立审视的生命面孔。相信精彩的字词教学,生动的语言文字训练,一定会走进学生灵魂的深处。

三、羚羊挂角──让语言文字训练提升逻辑性的理趣

语文课堂的增量始终是老师们关注的焦点,这不仅体现在语言上的,更体现在思维上的,如果能将语言文字的训练与抽象的逻辑学原理巧妙地结合起来,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从而提升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于是,我想,我们并非不需要训练,我们要追求的是一种隐藏了训练意图的训练,是一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训练,是一种将语言、人文情怀、文化熏陶、思维训练等糅合在一起的立体式、多层次的训练,即无痕训练。

▲课程标准中对于语言文字的要求越来越少了,难道语言文字的训练真的过时了吗?如果语言文字的训练过时了,我们的语文课做什么呢?请各位老师阅读一下这篇文章,你会发现,语言文字的训练一直是我们语文课堂教学中的重要环节,并没有因为课程标准的几次修改而被淡化出语文课堂,只不过语言文字的训练形式需要我们每个老师思考,过去机械式的重复的训练,不再是我们应当采用的。无痕的,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不仅可以使学生能够感受到文本的情感,同时也能够使学生在课堂时得到充足的训练。让我们在课堂中继续做好语文教学中语言文字训练的工作,从文本情感出发,从学生的需要出发,从语言文字的训练出发,真实、扎实、朴实的上好每一堂语文课。

南平市品德学科教学论文征文评选活动

本次征文,围绕下面两个专题: ①品德课程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究; ②品德课程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对策。论文要求:

①论点要明确,论据要充分,论证要科学; ②署名要写清楚县、学校、姓名;

③字数以2500字为宜,最多不超过3000字;

④每篇论文交评审费40元,汇编费40元;不参加汇编可不交汇编费; ⑤论文截稿时间为11月20日。

止马中心小学 10月.21日

相关评论:

没有相关评论!

发表评论:

用户:

*匿名发出:

您要为您所发的言论的后果负责,故请各位遵纪守法并注意语言文明。*

第二篇:丰富教研内涵 促进质量提升

丰富教研内涵 促进质量提升

摘 要:古浪县定宁教育工作站以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为突破口,把校本教研作为提高教学质量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手段,不断完善教研制度,健全教研网络,浓厚教研氛围,进一步加强课题研究和校本培训。通过加强校本,丰富经验内涵,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办学特色逐步凸显,教育教学质量稳步上升。

关键词:校本;教研;?|量;提升

古浪县定宁教育工作站现有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7所,教学点4个,现有中小学生1120人,教职工214人。近年来,工作站以校本教研为抓手,不断创新教研形式,完善教研制度,浓厚教研氛围,把校本教研作为创建高效课堂和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教育科研水平稳步提升,取得了突出的成绩。

一、加强学习,转变思想观念

我们始终坚持把教师业务学习放在突出位置,切实抓实抓细。通过学习,力求使教师掌握最先进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学理论水平。通过扎实有效的学习活动,促使教师转变教育理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最终形成教师个人的教育教学思考。

二、建立健全校本教研制度

我们要求各学校校长要加强对校本教研的组织和领导。各学校校长、教导主任要亲自参与学校的校本教研活动,深入课堂听课评课。进一步完善了《校本教研制度》,选聘了一批兼职教研员,规范了各学校校本教研活动。

三、组织联校教研,提升教师专业水平

近年来,工作站针对所属小学和教学点均为小规模学校的实际状况,工作站中心教研室每学期定期组织开展小学“同年级、同学科、同课题”课堂教学观摩研讨活动。联校教研活动中,不同学校的同年级、同学科任课教师互相交流,深入探讨,有利于教学难点问题的解决。通过互相借鉴,示范引领,各学校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水平得到了提高,一些高效课堂创建的典型已经走出校门,发挥了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

四、加强课题研究,提升教研水平

各学校依托课题研究工作来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积极申报开展省、市、县三级教科研课题研究合作。2014年以来,工作站共有9项省级立项教研课题完成结题并通过省级鉴定验收。有6项课题获武威市和古浪县基础教育优秀科研成果奖励,2016年以来立项省级规划课题8项,市级规划课题14项。

五、加强课堂教学问题研究

工作站中心教研室组织开展了课堂教学问题微型课题研究活动。一是发现问题,要求教师树立问题意识,经常进行自我提问,将教学中发现的问题认真归纳综合,筛选有价值的、急需解决的问题上报学校。二是提炼问题,学校教研组将教师上报的问题进行归纳,根据问题的必要性和紧迫性进行二次归纳,提炼出本学校急需研究解决的难点问题。三是实践探索,学校和教研组对整理后的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组织教师开展教学实践探索,并定期开展交流研讨,打造学习进步共同体。四是总结提高,各任课教师围绕课题实施方案,反复实践解决问题的措施。其间注意搜集资料,加强学习,记录数据,经常反思和总结,形成最终成果(论文、研究报告、教育反思等)。通过对问题的汇总筛选,各学校分学科确定了一些课堂教学中急需解决的难点问题进行了课堂研究攻关。

六、开展校本培训 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我们从五个方面开展了校本培训:一是教育理论培训。主要是教育教学理论和新课改的理论与实践等。各学校教研组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业务学习,努力做到学有所得,学有所获。二是开展新的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培训,提高教师领会课标要求和驾驭教材的能力。三是教学基本功培训。我们将教学基本功培训与日常教研活动相结合,通过课堂教学竞赛来评价教师教学基本功训练的效果。四是抓好名师课堂实录的观摩,我们在工作站网站开设了高效课堂专栏,及时登载各学校高效课堂建设的心得体会,同时,我们创建了定宁教育工作站教育云空间,收集整理了许多专家讲座和名师课堂教学实录供各学校教师下载观看,在观看的基础上,组织教师交流分析名师优课的具体特点,同时结合个人的教学实际,进行模仿创造。一些学校还对教师公开教学进行录像,教学评议时再对录像进行回放并分析评价,重点分析教师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技能,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提高建议。五是开展校际交流。积极组织教师参与教研片教学竞赛活动,选送骨干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和县内观摩学习。2014年以来,一批中青年教师在省市县小学优质课、观摩课、示范课等活动中脱颖而出,工作站涌现出了一批市、县级名校长、名教师、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目前,工作站共有特级教师1人,省级农村骨干教师4人,市级骨干教师12人,县级骨干教师22人,县级名校长2人,县级名师3人。教师在省市县级教学比赛中获奖46人次;在国家和省市县刊物发表论文75篇。

通过加强校本科研,工作站所属各学校办学水平不断提升,办学特色逐步凸显,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2014年10月,工作站通过了古浪县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素质教育综合督导评估,评估得分为 91.2 分,等次为优秀。2014年9月,定宁教育工作站被中共古浪县委、古浪县人民政府评为教学质量显著单位。2015年2月,工作站又被古浪县教育局评为“高效课堂建设”先进集体,2015年10月,工作站被武威市教育局评为“教育科研先进集体”。今后,我们将继续立足学校实际,进一步夯实校本教研基础,以教研促教改,为全面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提供有力支撑.作者简介:

于志年,高级教师,张兴武,高级教师,甘肃省武威市,甘肃省古浪县定宁教育工作站。

第三篇:规范办学凝练 丰富内涵提升特色

规范办学凝练特点 丰富内涵提升特色

————新镇二小办学经验集 2013年4月

近年来,新江口镇第二小学以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引,以科学的发展观把握学校教育事业的走向,围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高位发展的主题,制定适应时代发展的治校方略,完善学校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努力把握学校教育的制高点,坚持学校教学育人、后勤服务、安全保障等各项事业的健康和谐发展,积极稳妥地推进学校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具体做法和经验是:

一是改善硬件设施,不断夯实办学基础。

学校积极争取,在2012年暑期,薄弱学校改造项目落到我校,对教学楼进行了二次翻修,重新粉刷墙壁,教室铺设地板砖,楼道贴上了大理石和水磨石,进行了电路整改,告别了过去的旧面貌,改变了过去的晴天灰尘漫天的情形,10月初,班班通设备装备到校,投影、电子白板丰富了现代的教学手段,学校拉通了10M的光纤,新建了中心机房,购买了专用服务器,我校信息教师定期地对资源进行筛选、按年级按科目分类、整理,然后根据学校自身需要,独具匠心,学校的各个班级能浏览网页、上湖北教育网台,教师能利用现代资源整合到自己的课堂实践中,提升了教学效益,为高效课堂的实施奠定了基础,近三年来,学校的硬件和软件建设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是常规管理不松懈,再攀新高勇立潮头。

学校坚持德育先导、文化立校、科研兴校,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设有教务处、学生德育处、总务处、大队部等中层职能部门,学校拟定的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落实,各部门都建立健全相应的管理制度。

1、加强师德建设,树立师表形象。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讲座、经验交流及宣传师德典型系列教育活动,在全体教师中树立“五种精神”:终身从教的敬业精神,刻苦钻研的科学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淡泊名利的奉献精神。

2、深化课改理念,强化校本研训。形成了“学校——教导处——教研(学科)组”三级培训网络,明确培训重点,注重培训实效,使校本培训成为提高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有效途径。学校围绕新课标2011年修订版的要求,通过集体学习、教师自学、讨论、写心得体会、外出培训、专题汇报、骨干教师作教学经验介绍等多种形式,使全校教师在有效的校本研训中吸收、消化新的课改信息和教育理论,逐步确立全新的教育理念,然后指导自己的教育实践。

3、扎实开展“教育技能大练兵”活动。充分发挥学科带头人及教学能手的帮扶作用,采用“以点带面”等途径,通过开展课堂教学观摩、典型课例研讨、开放课等活动,加速新进教师和转岗教师在思想和业务上的成熟。

4、贯彻落实《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把重点放在文明行为

习惯的养成教育上,实现制度育人。重视文明行为的强化训练,通过严格的训练和管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各班结合社会实践活动、学科教学活动、班队活动的开展,把日常行为规范训练落到实处。

三是挖掘校园文化内涵,走内涵发展之路。

1、以实践活动为重要载体,实现活动育人,如每年三月学雷锋到步行街参加义务洁城、2011年10月举办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诗词歌咏会、2012年四月举办纪念贺炳炎将军诞辰100周年诗词咏唱会、为抓手,教育学生学习革命先辈的丰功伟绩,无私奉献的精神,培养爱国爱校、爱长辈、爱家庭的品质,从耳闻目睹的活动实例开始,让爱国情操、民族精神和崇尚英模的理念从小扎根于学生心灵,让服务奉献祖国的思想伴随学生的行为。

2、经典诵读活动如火如荼,实现优秀文化浸染学生的心灵,教室墙壁上悬挂张贴的是励志的经典名言警句,教室里传来的阵阵诵读文言文和古诗词的声音,学生在诵读吟唱中感受到了中国的经典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一活动对学生的人格素养和传承优秀文化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树立人人都是德育工作者的观念。坚持正面教育,有机渗透德育。充分发挥品德课堂教学这一德育工作主渠道的功能,展示教师良好的形象,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渗透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集体主义教育、法制教育、国防教育、环保教育、安全教育和其他常识礼仪教育教育。加强安全、法律知识、国防及心理健康教育。4、2012年12月份由市教育局和侨联组织的澳门籍大学生开展的“情牵朝阳 爱洒乐乡”的义教活动走进我校,教育局长原任易文慧局长参加了欢迎仪式的启动活动,市侨联的李莉主席、刘副主席、黄秘书长自支教团到达松滋开始,全程参与,直到他们安全离开学校,整个活动组织有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达到了预期的目的,真正让澳门同胞了解了松滋的基础教育的现状及学校取得的成绩,增进了大学生与一线教师、学生们的感情。

5、学校发挥校园橱窗、走廊、公示栏、黑板报、图书角、广播站等宣传阵地的教育功能,提高德育工作实效。我们以校为本,从校情出发积极抓好校园文化建设。精心布置的“文化长廊、宣传长廊”及教室内师生动手布置的黑板报,不仅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还发挥润物无声的功能。

6、学校的常规管理、教育质量和师资队伍建设迈出了惊人的步伐,赢得了上级政府、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认同,学校先后被评为“荆州市师德师风建设先进单位”、“荆州市平安校园”、“松滋市最佳文明单位”、“松滋市义务教育质量先进单位(连续7年勇夺一般完全小学组第一名)等荣誉称号,据统计,近两年来,学校获得的集体荣誉有三十项之多,学校荣获团体奖、优秀组织奖近十个。并先后在市先进性教育活动、市廉政文化进校园现场会、市教育系统质量工作现场会等多次会议中作经验交流。在岗教师高层次学历达标率已达到98%,许多学科成为松滋市新教材实验示范点,多次为松滋市教师培训、教法研究提供研究课,为全市教学改革起到了较好的示范作用。学校的办学效益逐年提高,受到了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和社会各届的广泛认可。

7、队伍建设加速成就名校、名师和名生。学校培养了一大批骨干明星教师,现有湖北省骨干教师2人,荆州市骨干教师10人,松滋市明星教师1人,松滋市学科首席教师1人,松滋市骨干教师8人,在全国、省、荆州市和松滋组织的教学竞赛、各项征文、案例评选和学生信息技术及创新科技大赛比赛,有25人次获得了奖励。

8、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我校师资结构、队伍建设的特殊性日益明显,我们提出了“用事业来统一,用规范来约束,用情感来维系”的理念,我们党支部以《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抓手,借助主题活动与理论研究加强师德建设,人人知师德规范,人人规范师德行为,人人彰显师德魅力;推进“青蓝工程”建设,制订青年教师个人发展规划,聘请专家学者与本校优秀教师、学科带头人形成导师团,发挥名师作用,放大名师效应;推进“书香工程”建设,强化校本培训,构建学习型校园与学习型组织,使学习成为教师生活的必需,使反思成为推动教师成长的动力;实优化关爱教师的人文环境,努力为教师提供开放的有利于施展才华的工作环境,让更多的教师成长在二小、成功在二小、成名在二小。

9、学生呈现出良好的发展趋势,为学生成长提供新的动力。

我们本着“以人为本,追求卓越”的办学宗旨,以优质的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启发学生自主发展和主动创新,在对学生的教育中确立“既见树木,更见森林”的理念,兼顾特长学生的潜能挖掘与全体学生的整体提高,兼顾个体的个性张扬与全面发展,通过建设学生社团和开展校园文艺活动、阳光体育活动对学生加强智能开发和才艺、技能、生活适应等多元化人文素养的培养,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努力实现“让每一个孩子发展,让每一个生命精彩”的教育理想,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在奋力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今天,我们受制约办学条件的制约,和兄弟学校的发展差距仍然很明显,例如功能处室还不健全,学生进餐的餐厅和体育活动场所受到了局限,师资队伍的年龄偏大、结构不均衡等,但是我们有强烈的办学追求,明确的办学思路、既定的管理方案,过硬的结账措施。我们决不敢松懈,在家长对优质教育资源强烈渴盼的城关镇,我们二小人一定能奋发有为,强化管理,科学施教,丰润鲜活的生命,让我们的学生在这里走向世界。

第四篇:27.丰富社区教育内涵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丰富社区教育内涵提升社区服务水平

江苏省张家港市杨舍镇成教中心校陶洪平黄建明

摘要:社区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和课题,其主要任务是教育、管理、建设和服务。而社区教育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具有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服务,排忧解难的特效功能,是政府的“减压器”、社会的“均衡器”、安定的“减振器”、发展的“助推器”。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及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各类经济组织、人员迅速向社区汇集,社区内单位和人员急剧膨胀,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也不断攀升,由此而产生的各类矛盾纠纷繁杂,这就对我镇社区教育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强化社区教育功能,提升社区教育水平已成为当前社区教育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和当务之急。

关键词:社区教育服务建设管理

所谓社区,就是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生产、生活的共同体,简言之,凡是有人群聚集起来居住、工作、生活的地方或是叫区域均可称之为社区,社区教育是一个全新的概念和课题,其主要任务是教育、管理、建设和服务。而社区教育则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具有上为政府分忧,下为百姓服务,排忧解难的特效功能,是政府的“减压器”、社会的“均衡器”、安定的“减振器”、发展的“助推器”。我们杨舍镇地处张家港市政府所在地,目前人口有40万余人,其中外来人口约有15万,全镇总面积152平方公里,有9个街道社区教育(学习)中心,65个村(厂)社区委员会,辖区城内有四个街道社区教育学习中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城乡一体化进程及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各类经济组织、人员迅速向社区汇集,社区内单位和人员急剧膨胀,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也不断攀升,由此而产生的各类矛盾纠纷繁杂,这就对我镇社区教育和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强化社区教育功能,提升社区教育水平已成为当前社区教育管理中的重中之重和当务之急。

一、社区教育的现状

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和新农村建设步伐的不断加快,居民生活水平正在不断提高,而社区教育所面临的形势也发生了一些新的变化。表现在:传统的社区教育,是以民政对象为主体,同时开展一些面向社区居民的生活求助教育。而新形势下的社区教育对象,除民政对象(即一般所说的社会弱势群体)外,已延伸到社区中的各个领域、各条战线、各界人士,乃至各个部门,包括常住人口、外来人员、驻区机关、企事业单位、个体工商户等等,形成了教育需求的全方位、教育方式的全天候,教育对象的全覆盖的局面。由此可见,集政务受理与生活求助于一体的社区教育,符合群众的发展要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育服务对象的新变化。

一是老龄社会的出现,使传统的以家庭服务为主要形式的养老方式受到了挑战。社会养老将是一种必然的选择,养老服务将成为社区教育服务中的重要内容。据调查统计,目前杨舍镇城区的社区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占社区总人口的10%以上,65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也已达到社区总人口的7%左右,主要原因是随着我市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城市居民生活近二十年来发生了质的变化,健康生活理念已经养成,他们追求健康幸福生活和延年益寿的欲望更加强烈,迫切需要得到科学的养生知识,这就对社区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另外,由于计划生育的实行,家庭的规模变小,人口的4:2:1结构,使多子女条件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传统家庭养老方式,受到了诸多因素(例如时间、精力、财力、物力、体力等)的制约。客观现实逼迫人们不得不把养老方式逐步转向以社会养老为主,家庭养老为辅。老龄社会的到来,为发展社区老年教育和老年服务拓展了极大的空间。

二是流动人口的涌入,使社区教育和管理服务增加了新的工作对象。外来人员的大量涌入,一方面是经济、社会发展进步的表现,证明了一个地区具有生机和活力;另一方面,也 1

对这个地区的生活资源和社会安定带来了压力。目前,在城区已有约15万余人流动人口生活在各个社区,他们的生活、就业、婚姻等都需要帮助。因此,将流动人口纳入社区教育服务和管理的视野,是社区教育和社区建设中新的工作内容,也是社区教育和社区服务为政府分忧,为社会减压的作为所在。

三是下岗、失业人员等社会群体的增加,是社区教育和服务面临的一个新任务。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构成了特定时期的社会弱势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下岗、失业人员、大中专生和其他新增加的劳动力的就业安置问题,还会呈上升的趋势。社区教育和服务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门类繁多,面广量大,可以提供相当的就业机会,用来安置下岗、失业人员和吸纳闲置劳动力就业,为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做出贡献。但是从社区教育和服务的现实来看,怎样有效解决这一问题还有待探讨。

四是城市化进程中农民进城市,成为社区教育和服务的又一新对象。从我镇近年来城区发展的现状看,城东、城南、城西、城北均有相当一部分新建社区,居民绝大多数来自原来的行政村,农民的需求有别于城市居民,他们需要什么服务,怎样为他们服务成为研究的新课题,需要引起我们重视。

五是教育和服务的对象范围进一步扩大,拓展了社区教育服务的领域。按照过去常规的做法,在民政部门统领下的福利性社区服务,是以对优抚对象、“三无”(无依靠、无家可归、无生活来源的老人、儿童、残疾人、精神病患者)人群和社会特困群体的照顾和服务为主,对这三大群体以外的其它社会弱势群体,一般是由家庭进行自我照顾和管理。新形势下的社区服务,必须把服务的范围和领域,扩大到整个社会的所有弱势群体和所有家庭的生、老、病、残、丧和衣、食、住、行、乐。

六是面向驻在社区的单位教育服务,是社区教育服务必须承接的新任务。政府机构的改革、职能的转变和企业的改制,首先要解决的是剥离原来的“办社会”的职能,都要通过社会化的方式,由社区承接过来。但是社区怎样才能搞好已剥离了“办社会”功能的政府、企业的服务,使政府能毫无后顾之忧地将全部精力用于对整个社会的管理,使企业能够更单一地致力于自身的经营和发展。对此,作为承接这些职能、搞好教育的基层社区,目前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不具备承接所有社会职能的条件。

(二)社区教育服务内容的新变化。

就对居民个人和家庭的教育服务来说,传统的社区教育服务是以解决居民的生活急需为主;即使在开展面向社会的教育服务中,也多是以解决生活中的急、愁、难问题为主。从一般的工作计划到具体的工作部署,都围绕“福利服务”和“便民利民”这一主题来进行。但是,新形势下的社区教育服务却有了很大的不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需求已经发生了新的变化,传统的社区教育服务内容和方法都已不能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城区一些社区在日常工作中遇到的一些新问题就证明了这一点。据不完全调查统计,目前,在市、街、社区三级,社区教育服务中心、社区服务站设有7—8大类、40多个社区教育服务项目,热门的是信息咨询类(包括劳务介绍、法律咨询、家政信息中介、婚姻介绍、旅游组团、房屋租赁、卫生保洁以及综合信息中介等)、医疗服务类(包括社区卫生室、义诊广场、保健科普等)、教育服务类(包括幼儿园、职业培训、技能培训、老年大学等)、文化服务类(包括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电脑室或网吧、文艺培训等)、体育服务类(包括健身房、球类活动室、残疾人康复训练等)、老年服务类(包括书场、托老养老公寓、老年活动中心、棋牌娱乐等)、维修服务类(包括家电维修、管道疏通、炊具、卫生洁具等)和政务服务类(包括审批、办证、计划生育、社会救助、社会保障等)的项目。这表明,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社区教育服务内容的需求确实正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人们的需求不仅是求温饱、求便利,而且已逐渐向求知、健身、娱乐、安全方向发展,向提高自身素质和生活质量方面迈进,这使社区教育在内容的设置上必须随着城市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与时俱进,同步发展。

(三)社区教育服务方式的新变化。

传统的教育服务是以定期上门(如对优抚对象和困难户的定期走访慰问)为主,即使面向城市居民的教育服务也是以辅助性的生活教育为主,救急性事件虽然也有,但并不多见。因此在教育服务方式上完全可以按部就班地进行,在时间上与居民的作息一致,你上班时社区服务中心、服务站也开门,你下班后他也“打烊”。新形势下的社区教育服务,要逐渐转向以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为主的轨道,如果还继续沿用旧的管理模式,肯定不能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这就要求社区教育服务机构必须改变自身的行为方式,改变机关化的教育服务作风,增加工作人员,延长教育服务时间,随时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的教育服务。

新形势下的社区教育服务还应当具有信息采集迅速、提供服务快捷的特点,这已要求作为教育主体的社区教育服务中心、服务站必须采用最现代化的通讯联系方式,通过建立反应迅捷的电子网络系统来保障信息渠道的畅通,以便在最短的时间内向居民提供他们所需要的服务。

传统的社区教育服务,以解决弱势群体、民政对象及城市居民的生活急需为目标,主要地以福利性教育服务为主,有偿教育服务为次,这当然有居民收入不高的原因,但也有指导思想上对社区教育服务的定位问题。随着我市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人民生活已经达到小康后,社区居民的需求也正在由生活性教育服务逐渐向发展性(包括健身、娱乐、生活环境等)教育服务转化的过程中,对这类教育服务,在性质上已不能再按照福利性教育服务的原则来定位,而必须实行等价交换的原则,引进商业化的运作模式。因此,在社会需求的性质已经开始发生转化的前提下,社区教育必须把福利性服务同商业性服务结合起来,通过福利性的无偿或低偿服务,帮助弱势群体和劣势人群解决其生存问题;通过商业性的有偿服务,为其他追求生活质量的居民提供求知、娱乐、健身、环保、安定等方面的服务,解决他们要求提高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问题。在开展社区教育服务中,通过对不同人群的社会需求,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不仅实际,而且可行。近年来,我市物业管理产业的高速发展,印证了这一点。

二、当前开展社区教育服务所面临的任务

社区教育服务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有了相当的基础,但是同城市居民的实际需要相比,仍然存在设施偏少、队伍偏小、投入不足、功能不全等问题。目前,城区人口约为40万,社区居委数为42个,平均每个社区居委会有专职工作人员6名,人均教育服务400到450户居民。现有的教育设施、教育队伍和原始的服务方式、服务机制显然已经不能适应城市的发展现实,供给和需求之间严重失衡。因此,为了能跟上社区发展形势节奏,与城市发展合拍,与社会需求同步。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加强:

(一)加强社区教育服务设施建设。

社区教育设施是开展社区教育服务工作的物质基础,是教育服务的手段和前提。社区教育设施建设首先是街道的社区教育服务中心和社区居委会服务站建设。从目前的情况看,街道建设力度大于社区居委会建设力度。街道拥有高标准、现代化的办公场所;新建社区拥有足够的社区居委办公和公共活动用房,而且还拥有与之配套的物业管理,但老城区一块,还有相当一部分社区居委至今还没有解决基本设施到位的问题,最突出的是办公和活动用房的建设;其次是必要的工具、设备和交通、通讯设备建设。目前,社区居委会虽拥有现代化、信息化的办公设备,为社区教育服务的开展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但用于开展教育服务的数据库建立不完善,信息化程度还有待提高。

(二)加强社区教育服务体系建设。

一是优化社会保障服务体系。加强企业离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教育服务工作,以老年人活动中心为依托,实现老有所乐、老有所学的目标;大力开展老年护理教育服务,加快发展

社区集居养老和居家养老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业,实现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帮的目标。充分发挥劳动保障工作平台的作用,促进和帮助居民按规定参加社保、医保等社会保险。

二是优化社会救助服务体系。加强对失业人员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的动态管理,及时掌握他们的就业及收入状况,切实做到“应保尽保”。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救助活动,采取党员干部“一帮一”、“多助一”等教育活动,推进基层社会救助服务,大力发展社区慈善事业,加强对社区捐助接收站点的管理,根据目前各街道均有“慈善超市”的现状,今后着重在有效教育服务、高效救助上下功夫。

三是优化医疗保健和计划生育服务体系。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力量参与的原则,建立健全以社区卫生教育服务中心(站)为主体的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网络,以妇女、儿童、老年人、慢性病人、残疾人、贫困居民等为重点,为社区居民提供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康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和一般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的诊疗服务。实施国家政策规定的计划生育基本项目免费教育培训服务。完善社区卫生教育服务运行机制,发挥社区卫生教育服务的健康保障功能,努力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

四是优化新市民的管理和服务。按照“公平对待、合理引导、完善管理、搞好服务”和“以现居住地为主,现居住地和户籍所在地互相配合”的原则,实行与户籍人口同宣传、同教育、同管理,为新市民提供就业上岗的优质教育服务。

五是优化文化、教育、体育服务体系。发展面向基层、面向大众的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方便社区居民读书、阅报、健身、开展文艺活动的场所,加强对社区休闲广场、演艺厅、棋苑、网吧等文化场所的监督管理,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聚集社区资源和力量,支持和保障社区内中小学生开展素质教育及社会实践活动,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区环境。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不断提高居民科学素质。统筹各类教育资源,充分发挥社区学院、市民学校、老年大学的作用,积极创建各种类型的学习型组织,面向社区居民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和科普活动,建立覆盖各类人群的多渠道、全方位的社区学习服务体系。培育群众性体育健身、歌舞戏曲队伍,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纲要》,配置相应的健身器材,不断增强居民体质,提高群众身心健康的保障能力。

六是优化社区就业服务体系。社区教育服务机构通过提供就业、再就业咨询、再就业培训,提供岗位信息和社区公益性岗位开发等,为就业困难人员提供针对性的教育服务和援助。结合居民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开发就业岗位,挖掘社区就业潜力,创建充分就业社区,提高就业稳定性。建立就业与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工作联动机制,促进和帮助享受失业保险、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相关人员尽快实现就业。

七是优化社区安全教育服务体系。深入开展基层安全创建教育活动,在警务进社区的基础上,建立起人防、物防、技防三结合的社区防范机制和防控网络。加强群防群治队伍建设,组建专职保安、群众巡逻、民事调解。努力做到三个“加强”、二个“禁止”、一个“健全”,即加强社区家庭、邻里间矛盾的调解,并建立及时有效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监外执行人员和有不良行为青少年的帮助、教育和转化工作;加强社区电子监控和消防工作,提升社区安全防范和消防安全水平。禁止“黄赌毒”;禁止传销。健全社区环境保护管理制度,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区。与此同时,社区应努力建立应急反应机制,不断提高社区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三)加强社区教育队伍建设。

建设一支思想素质高、业务能力强、能为社区居民提供高质量教育服务的,拥有与居民群众生产、生活所需密切相关的,紧密型与松散型相结合的各类社区教育服务从业人员队伍,是搞好社区教育服务的先决条件和重要保证。

一是打造一支专职社区教育服务人员队伍。社区教育服务专职人员是指以社区教育工作为主要职业的人员,一般由各类社区服务设施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组成,分为居委工作人

员和物业管理人员两大类。社区教育服务业的特点要求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与技术技能。目前,新社区不断成立,通过公开招聘,解决了社区管理人员紧缺的问题,但这些新聘人员教育服务的水平还不高、专业性也不强,因此,尽快建设一支相对稳定的、具有一定专业知识与技能的教育服务人员队伍,提高社区教育服务的水平,已经成为社区教育服务发展的当务之急。

建设专业的教育服务人员队伍,应当走加强对现有人员的专业培训与引进专业人才相结合的路子。要大力引进具有相关学科知识的专门人才投身于社区教育服务,以在社区教育服务领域形成一支人才结构合理、相关知识互补的社区教育服务专职人员队伍,在社区教育服务领域建成一支工作安心、服务称心、态度热心、技能专心的专职人员队伍。

二是建立一支兼职社区教育服务人员队伍。所谓兼职教育服务人员,是指不以社区教育服务为职业,而是利用业余时间和本人的一技之长为社区提供教育服务的人员。其实社区人力资源丰富,但目前,许多社区居委忙于应付一些行政事务,没有认真挖掘社区人才资源,建好一个人才资源库。兼职教育服务队伍的建立,主要是社区教育服务机构(教育中心、服务站等)根据自身的资源和居民的需求,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的人力资源储备。主要是通过调查摸底,把驻在本辖区内愿意兼职从事社区教育服务人员的有关情况,诸如服务内容、服务方式、服务时间、服务地点等进行登记,建立教育服务信息档案,为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在群众有相应的教育服务需要时,就近上门开展“对口服务”。

三是加强教育志愿者服务队伍建设。社区教育服务志愿者在国际上又称“义工”,这是对那些出于本人自愿,并通过一定的组织形式参与为社区居民教育服务的人员的通称。

由于我镇社区教育服务开展的不是很早,志愿者服务活动的时间也比较短,相应的参加人数也就比较少。目前社区教育志愿者人数与城市总人数不协调。

为了促进社区教育志愿者活动的开展,必须建立相应的制度来进行规范:一是建立志愿者组织的成立、登记和经常性的活动制度。每一个志愿者参与为社区居民的服务,要有相对固定的时间(每周或每月不得少于多少小时),对教育服务的状况要有记录,从根本上改变“纸张志愿者”和“应时突击队”那种状况,使之成为一种常规化、制度化的,让人能看得见、摸得着的,真正使社区居民得到实惠的教育服务活动。二是建立“志愿者(即‘义工’)服务储备制度”,或者叫“义工储蓄银行”制度。把每一个志愿者对社会、对他人所提供的服务记录下来,成为个人的“义工储蓄”,当志愿者本人将来需要社会为其服务的时候,可以从他过去为社会所做的教育服务扣减或抵消,形成“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公平意识。只有当教育志愿者活动由少数人的无私奉献变为多数人的自觉行动时,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才会大大提高。

(四)加强社区教育服务网络建设。

社区教育服务的内容是资源,居民的需求是市场,怎样把资源摆布得更加接近市场,如何把需求和资源联结起来,这就是社区教育服务中的内容和手段(信息)建设问题。

一是在教育服务内容的设置上,各街道、社区居委会的服务中心和服务站要根据所在地人居特征和自身条件有所侧重。街道建办的教育服务中心,要充分发挥设施齐全、规模较大、服务功能较强的优势,朝“全”的方向建设,逐步发展成为教育居民的骨干力量,同时又连结、带动、有时甚至可以直接“指挥、调动”各居委社区教育服务站的资源,成为为群众开展教育服务的指挥中心。设立在社区居委会的社区服务站,除根据当地居民的需要设置必需的、经常性服务内容外,应当有重点地向“专”的方向发展,逐步成为“小而专”的教育实体,在通过发挥自己的专业特色,在街道社区教育服务中心的“调度、指挥”下,开展超出自己辖区范围的、面向社会全体成员的特色教育服务。

二是在教育服务手段上,要尽量利用现代化的电子信息技术,通过开通热线电话、建立网站等多种形式的、快捷方便的现代化信息采集、反馈系统,形成市、街道和社区三级贯通的社区教育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居民的需求和教育服务中心(站)的服务项目,要用信息网络系统联结起来,充分发挥信息在联系供需双方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许多国内大都市的实践已经证明,要搞好社区教育服务,必须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快速的信息采集和信息反馈,才能满足人们快节奏的生活方式。

(五)加强社区教育资源整合。

行政教育服务是政府面向社区全体成员,为之排忧解难,提供非营利性的低偿或无偿服务行为。城区四个街道、相当一部分社区已经通过建立社区教育中心或服务中心、服务站,实行“一门式办公、一站式服务”办法,找到了一种为城区居民提供方便、快捷教育服务的新形式。而物业管理是社区教育服务中的另一种形式,经过多年的发展,服务水平有了质的飞跃,同时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为城市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逐渐赢得了居民和政府的认可。但由于长期以来居委与物管互不相干,各自为战,出现了诸侯分封、资源浪费的现象,在部分社区甚至出现社区居委与物管公司对立抗争的僵局。因此,要建立物业管理公司在社区居委会指导下开展工作的联动机制,变“两张皮”为“一张皮”,强化协作,互相配合。只有这样,行政教育服务和物业服务有机结合,相辅相成,教育服务的领域才能得到拓展,教育服务的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社区教育服务是当今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产物,是安定社会、巩固基层政权的手段,同时,也可视作城市第三产的一支异军,是现代社区教育服务业百花园中的一枝兰花。通过政府倡导、民政牵头、教育部门或居委举办、社会参与、自负盈亏的产业化运作方式,加快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覆盖社区全体成员、教育主体多元、服务功能完善、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较高的社区教育服务体系,努力实现居民实惠受益、居委效益提高、社会安定和谐、政府管理高效的共赢目标。

第五篇:诗歌教学 语言品味

诗歌教学 语言品味

[内容摘要] 诗歌教学先让学生熟知典故,抓住诗人运用的富有表现力的妙词佳句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诗歌教学不仅要以情感人,体现诗歌的情感,更要展现其丰富的内涵,体现语言的理解,一节好的语文课,感悟与理解缺一不可。从言语层面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厚重的情感,是增加诗歌教学力度和厚度必不可少的方法。

一、熟读典故 感知语言

古人炼字的典故《一字师》,相传唐人郑谷的诗文写得非常好。他的朋友齐己是个和尚,他很喜欢写诗著文。有一次,齐己带了自己的《早梅》诗前去请教。诗中有句:“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郑谷总觉得有些不妥,他反复推敲,最后说:“数枝”不能体现梅花早放,不如改成“一枝”。齐己顿时叫绝。只改换了一个字,整首诗立刻显得生动起来。于是人称郑谷“一字师”。唐代诗圣杜甫在《江上值水如海势聊短述》写道“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他说:“我特别喜欢雕琢词句,写不出惊人之语死不罢休。唐代诗人卢延让《苦吟》中“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他说:“为了吟得一个字,把胡须都捻断了几根”。又比如王安石写《泊船瓜州》:“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其中“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句中的“绿”字,最初用“到”,后改为“过”,又改为“满”,凡如是十余许,始定于“绿”。“绿”为什么好呢,(让学生回答)这里把形容词用作动词,表达更合理更丰富。可以从三个方面来看:(1)“到”、“过”、“入”等字只能状出春天来到江南,而“绿”即能让人感到一片春意盎然的勃勃生机。(2)“满”字较前三字为好,因为它写出了范围,但却没有写出春季特有的颜色,而“绿”却从春天吹过以后产生的奇妙的效果着想,从而把看不见的春风转化成鲜明的视觉形象。(3)查背景可知此时诗人正值奉召回京,重施变法之际,诗句用“绿”描绘的生机盎然的景色与诗人喜悦心情和谐的。从古人炼字的典故中我们知道他们常常是“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两句诗苦思了三年才得以确定,读一读不禁双泪长流。事实说明,抓住关键词语处,发掘非凡表现力。在诗歌教学中,我们要抓住诗人运用的富有表现力的妙词佳句,这些好词佳句是诗人“从几千吨语言的矿藏”中提炼出的足以表述诗歌内容的词句,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体验情感 感悟语言

诗歌是情感的艺术,情感体验在诗歌教学中非常重要。诗歌又是语言的艺术,其高度凝练的语言所表达的情感丰富而厚重,语言品味在诗歌教学中不可或缺。诗歌因其动情而感人,这是诗歌的共性;因其独特而动人,这是诗歌的个性。因此,诗歌教学不仅要以情感人,体现诗歌的“温度”,更要展现其丰富的内涵,这是诗歌的“厚度”。温度要靠感悟,厚度则离不开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一节好的语文课,感悟与理解缺一不可。

常作印老师执教的《乡愁》,主要从人论世的角度引导学生理解作者余光中的愁绪,通过反复的、有目的朗读,引导学生涵泳体味,以心会文,感悟作者在诗歌中抒发的情感。常老师的教学设计很有层次,教学过程如下:自由朗读全诗,初步感知诗歌所蕴涵的深情→学生谈感受,揣摩朗读《乡愁》的语调、语速→指导学生用深沉的语调、舒缓的语速朗读→多重对话,加深理解,再朗读→知人论世,小组讨论→学生深情地朗读→在拓展迁移中感受诗歌的创造美。学生在朗读中感悟,在感悟中朗读。我们知道,吟诵不仅能帮助读者真切地感受诗歌的语言美,而且能使读者自然进入诗歌的审美情境。常作印老师把握了语文学科的特点,在课堂上安排了四次朗读,每次朗读都基于学生对诗歌的感悟而层层递进,整节课书声琅琅,情感丰富。教学特别注重感悟和感情熏陶,旁征博引,用丰富的资料(包括歌曲)感染学生,动情处比比皆是。课内问题有较大的思考空间,突破了“为探究而探究”的做法,使教学在探究层面有了实质性的意义。教学在情感、知识、思维等方面处理得很好,几个方面共同服务于“温度”,使学生获得了对诗情、诗味的体悟,在深深的感动中体会了海外游子的故土情怀。

三、体味内涵 理解语言

对文学作品情感的理解,仅仅基于知人论世的角度,虽然易于让学生动情,但是不利于学生学习语言、理解特定文本。当前诗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内容理解多,语言品味少。教师应该认识到,从言语层面引导学生理解诗歌厚重的情感,是增加诗歌教学力度和厚度必不可少的方法。诗歌要求高度凝练,就必然会出现语言表达上的跳跃和省略。因此,对诗歌文本的教学,要重视揣摩语言的省略和隐喻。在《乡愁》中,作者用“这头”“那头”“里头”“外头”突出时空隔绝;“后来啊”包含多少沧桑、感叹和惆怅;“矮矮的”准确地表现了母亲一生奉献之后对子女所求甚少;“浅浅的”包含了多少遗憾和疑问!“小小的”“窄窄的”如此轻描淡写,体现出作者年轻时“不识愁滋味”的情怀。四个修饰语,都是“淡化”意味,什么意思?这里有时间的久远,有心中的茫然,有对比中的痛心疾首。这些精彩的言语,处处显示出作者的功力,显示出诗歌情感的厚度!如果诗歌教学过于注重借助资料(包括歌曲)来感动学生而忽视通过品味诗歌精彩的语言来引导学生理解作品的感情,那么语言学习将被架空,对学生来说,无论是诗歌解读还是语文学习,都是缺乏厚度的。

诗歌解读的厚度,还表现在读者对诗歌个性的把握上。我们知道,所有的乡愁诗歌情愫相近,都借助意象表情达意。从意象角度理解“情”,这是诗歌的共性。然而,作品的个性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诗歌的构思上。重视分析构思,诗歌的个性就清晰了。

余光中《乡愁》则以时间为线写尽一生乡愁;其他乡愁诗大多表达个人感情,而余光中《乡愁》则从个人离愁写到民族感情。鉴于此,在余光中《乡愁》的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从字里行间揣摩作者独持的构思,还应在制作课件时紧扣《乡愁》之特点拟标题,才能使《乡愁》给学生留下独特而深刻的印象。如:时空隔离,无限惆怅(共性);一生愁绪,情意绵绵(个性);一腔深情,四种离愁(个性);凄凉离别,魂系故土(个性)。从突出诗歌个性的角度看,本实录在分析意象“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时,不仅点出它们表了诗人的乡愁,更点出了这四个意象都与离别相关,抓住“这头”“那头”“外头”“里头”这几个方位词既有生离,也有死别。学生在分析《乡愁》时,应该关注的是乡愁诗的共性“愁与思”,更应该关注的是对作者通过怎样的构思表达“愁与思”、作者的表达有何独特之处等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

在诗歌教学中,在引导学生通过不同乡愁的学习,体会诗歌的多样性和无限精彩,联系特定作品,从多角度、多层面体会诗歌表达的丰富情感和语言蕴藏着内涵。我深深地感到文本解读是决定语文教学质量最重要的因素。诗歌教学的情感体会和语言品味,是诗歌教学的双翼。

[参考文献] 小学语文教师 语文建设

语文出版社教材第十二册 上海教育 人民教育

2014-5-3

下载商业资料“提升语言训练品味,丰富阅读教学内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商业资料“提升语言训练品味,丰富阅读教学内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学习中丰富内涵在活动中提升素养

    在学习中丰富内涵在活动中提升素养 ——创先争优活动体会 时下,“创先争优”活动在党员中开展的如火如荼,这项活动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战斗堡垒......

    拓展课程资源 丰富教学内涵

    拓展课程资源 丰富教学内涵 拓展课程资源 丰富教学内涵 ——职高语文开展综合活动的实践与研究 【摘要】《中职语文教学大纲》指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

    品味魅力四射的教学语言

    品味魅力四射的教学语言 ——走进名师课堂有感 2010年11月11日至12日,我有幸参加了“湖北省教育学会小学语文专业委员会成立30周年庆祝大会及学术交流活动”,期间我聆听了4位......

    品味散文的语言(教学设计)[推荐]

    南京九中 陈元芝 李明珠 教学目标: 1.学会品味散文语言的方法。 2.学会准确表达语言的品味。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语言是思想的外壳,文章的思想感情是通过语言表达出来的。我们要......

    创设情景 感悟品味 丰富想像——《雨点》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感悟品味丰富想像——《雨点》教学设计 创设情景感悟品味 丰富想像——《雨点》教学设计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33 创设情景感悟品味 丰富想像——《雨点》......

    品味数学教学中的幽默语言

    品味数学教学中的幽默语言 语言是人与人交往的重要工具,语言的正确表达更是反映了说者的良好语言技能和对听者的思维影响。中国有句话很让人寻味,一句话可以让人笑,一句话也可......

    聚焦师生成长 丰富学校内涵 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升(共5篇)

    2009年云东学校工作总结 聚焦师生成长 丰富学校内涵 促进教育质量全面提升 2009年,云东学校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南召县教育局和云阳镇中小学......

    品味语言,体会内心——《半截蜡烛》教学谈

    杨献荣 《半截蜡烛》这篇课文写的是二战期间,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为保护藏在半截蜡烛里的秘密情报,沉着、机智地同德国军官们斗争的故事。文章描写细腻,情节曲折,扣人心弦。沪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