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正确对待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错误
正确对待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错误
-----张碧丽
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出现错误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教师往往把学生的错误当成绊脚石,甚至心里不耐烦,想成跟自己作对。而实际上,学生的课堂错误正是教学的巨大资源。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操作、分析、思考交流探究出错误的根源,不仅要让学生认识并订正错误,更要使学生经历了这样的数学活动过程,让思维在错误与正确之间进行激烈交锋,碰撞出璀璨的思想,充分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情景,进而孩子也会取得愉悦的学习心理。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中国考察团到美国一所学校听课,老师叫起一位十岁的孩子回答6+1=?这个孩子的回答是9,考察团听了非常惊讶,这位老师却非常沉着地说:你再想一想。当第二次回答时又是8,其他同学笑了,这位老师还不动声色地说;请大家不要笑,其实他已离成功很近了。面对这种情形一般的老师往往会沉不住气,斥责学生是在猜结果,直接告诉其结果算了。这位老师却并没这样做,而是用激励性的语言尊重了个体差异。
事实上,在我们的数学课堂教学中也常遇到学生出错的事。课余时间经常会听见老师们这样的议论 “我们班的学生真差,一个很简单的问题都会答错。”“是啊,是啊!”其他老师随声附和。对待错误,许多老师视为洪水猛兽,惟恐避之不及,或“快刀斩乱麻”,以一个“错”字堵上学生的嘴,接着“亲自上阵”,把答案“双手奉上”。或“堵”或“送”,都是致学生的实际于不顾。错误其实是学生真实的流露,是学生个性的张扬。面对学生的错误,我们要以平和的心态宽容错误的存在,更要善于挖掘错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出现的错误也成为一种重要的教学资源。人们常说“垃圾是放错了地方的宝贝”,如果我们能用这样的眼光来看待“错误”,那会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呢?
一、接纳错误会促进学生思维发展
“学生的错误都是有价值的”这一点,特级教师于永正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他经常外出上示范课,每每告诉那些陌生的学生:“于老师上课最喜欢发言说错的学生,我要给他发特等奖……”其实,这不仅仅是调动学生的发言积极性,还在于于老师一个清晰的教育理念:“错误,也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先圣有言“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有了这样的襟怀,我们还惧怕什么呢?
因此,我们要宽容、理性地对待学生的错误。不要轻易否定,要肯定学生的积极参与,用鼓励的语言去评判。只有接纳学生的错误,学生才会毫无顾忌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实践自己的设想;师生间就会有认识上的沟通,心灵的对话。
1、摸清源头,对“症”下药
作为教师,当学生有了错误,要给足学生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应把它作为教学的真正起点,要站在学生的角度,“顺应”他们的认知,掌握其错误思想运行的轨迹,摸清其错误源头,然后对“症”下药,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如在教学《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过程中,计算“要购买自己喜欢的食品需要多少钱”时,有个孩子出现了这样的计算结果:3.6+0.9=3.15(元)。教师没有立刻做出评价,而是让其他孩子谈谈自己的看法。(提出观点者为正方,反对者为反方。)
反方:我不同意,因为你没有进位。
正方:我先算小数部分,6+9=15,再算整数部分,3+0=3。
(噢!原来是计算方法出现了差错,没有把整数加法的方法迁移过来。)反方(沉思一会儿):6和9表示的是“角”,相加之后是1元5角,所以应该向前一位
进“1”,和整数部分的3元合在一起也就是4.5元。
正方(不好意思):噢!我弄错了!
这时,教师适时“介入”,让学生比较小数加法和整数加法的方法,从而引导他们发现在计算小数加法时也要对齐数位,哪一位相加满十也要向前一位进1。学生的学习,必须在一个宽松的环境中进行,拥有快乐、宽松、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师生关系,对学生的认知和创造具有极佳的激励作用。因此,教师要善待学生的错误。试想,学生由于怕说错,怕老师批评总是惴惴不安,怎能变成敢说、敢做的创造性人才?所以在教学中要多采用开“绿灯”的方式对待学生的错误,错了允许重答;答得不完整允许再想;不同的意见允许争论。让“错误”成为新的教学亮点。
2、将错就错,因势利导
如应用题“桃树有45棵,比梨树的3倍多6棵,梨树有多少棵?”学生列出的算式有:①3×45-6;②(45+6)÷3;③(45-6)÷3;④45÷3-6;⑤45×3+6……解法很多,究竟谁对谁错?通过学生合作,结合线段图,学生很快“统一”了答案,③是正确的。这时,教师“将错就错”,因势利导:如果是其他算式,你能改变原题中的条件,改编出应用题吗?学生的思维打开了,针对其他算式改编出应用题。
一个普普通通的错误,只要巧妙的将以利用,挖掘错误的“闪光点”,就能成为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资源。像上面例子这样的“将错就错”,利用错误,给学生创设良好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己观察、实验、验证、归纳、分析、整理,引导学生多角度、全方位审视条件、问题、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举一反三,既丰富了知识,又拓展了思路,学生求异思维能力得到了提高。这也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办法。
二、妙设“错误陷阱”,辨别理解
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回答问题或板演,有些教师总是想方设法使之不出一点差错,即使是一些容易产生典型错误的稍难问题,教者也有“高招”使学生按教师设计的正确方法去解决。这样就掩盖了错误的暴露以及 3 纠错的过程。教师在教学中,若能有的放矢地编造一些颇具迷惑性的题目,在易错的节骨眼上布设“陷阱”,借以考查学生对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对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以错误陷阱这种尝试训练,可充分暴露学生思维的薄弱环节,并引导学生自我诊治,深刻辨析,从“陷阱”中挣扎出来,走出误区,吃一堑长一智,思维品质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有力的锤炼与提高。
如在练习小数除法简便运算时,计算例题(9.9+1.08)÷0.9,学生很快得出结论:
(9.9+1.08)÷0.9
= 9.9÷0.9 +1.08÷0.9
= 11 + 1.2
= 12.2
并把此方法命名为“除法分配律”。接下去老师又出示2题,(1)37.5÷12.5+62.5÷12.5(2)36÷0.4+36÷0.6
好多学生看了题后都表示题目很简单,都快速做起来。
(在这里老师有意安排第二题,设下陷阱。)老师请二位学生板演,很快分别做出:
(1)37.5÷12.5+62.5÷12.5
=(37.5+62.5)÷12.5
=100÷12.5
=8
(2)36÷0.4+36÷0.6
=36÷(0.4+0.6)
=36÷1
=36
做完后全体同学都认为正确。老师就有意安排学生不用简便方法进行验算。学生按照一般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后,发现刚才(2)按照一般的运 4 算顺序算出结果是150,有矛盾了,而(1)是正确的.有的同学产生疑惑了,为什么会这样?大家的意见相持不下。
生1:我们所说的“除法分配律”有错误.可能根本就没有“除法分配律”。
生2:“除法分配律”肯定有的,不然(1)怎么可以用“除法分配律”?
生3:我觉得我们在用“除法分配律”时肯定有条件的。
通过设置陷阱,使学生陷入了疑团。接下去老师就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比较,观察一下在“除法分配律”中,同一题被除数和除数有什么特点?为什么(1)“除法分配律”可以运用,而(2)就不可以。最后小组讨论并得出结论:“除法分配律”是有的,但是我们用时有个条件:除数必须相同。我们这里所说的“除法分配律”其实是“除法分配律”的一种转化,等我们学习了乘除之间的转化就会清楚其中的原由.大家一开始都自以为是的把(2)也运用“除法分配律”,所以以后做题时要先分析题目,做完后养成检验的好习惯。
至此,学生在落入和走出教师所设“陷阱”的过程中思维得到了充分的暴露,让学生经历错误,认识错误,纠正错误,使潜藏于深层次的错误被治到“点”子上,挖到“根”子上。让学生沉浸在“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快乐学习体验中。
社会心理学家曾指出:“我们期望学生犯错误,从错误中吸取教训,便可争取明天的成功。”作为新世纪的新型教师,我们应该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不仅要用一颗 “平等心”、“宽容心”去正确对待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并且要巧妙、合理地利用“错”这一教育资源,使学生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方面得到进步与发展。最终让错误成为数学课堂教学的一个亮点,为数学教学添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第二篇:中学生如何正确对待男女交往
中学生如何正确对待男女交往
八年级
当你在课外活动时间随便走进一所中学校园,你就会看到楼前楼后以及操场上成双成对的学生或穿行于体育活动学生的中间,或对面站在某处交谈,或在一起吃零食,甚至还有更胆大者搂抱在一起亲热„„中学生谈恋爱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怎样来对待这样一个问题。
我认为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该”和“不应该”,或“对”和“不对”来评判。喜欢一个人,爱一个人并没有错;要说错,那就错在我们的年龄还小,时机未成熟,方式不得当。
我曾经与几个学生讨论过“中学生谈恋爱的问题”。其中一个女同学的话让我深受启发。
一个女同学说出这么一个观点:既然成年人可以一边谈恋爱一边工作,那么我们学生的工作就是学习,为什么学生不能一边读书一边谈恋爱呢?
首先,我认同了这个观点提得非常好,非常有个人的见解,同时我提出质疑:
①成年人谈恋爱——结婚——生子三部曲,他们谈恋爱的对象就是他们准备结婚的对象。而我们中学生有几个在谈恋爱时想到过这个是我们将托付终身的伴侣呢?大多数都是这样一个观点:“结婚??设想过,也不可能啰,只不过是玩玩而已”。那么试想想,当你付出感情,而是许多成年人珍藏至宝一样的初恋,最终只等于玩玩而已。这种感情是否值得追忆,是否已经贬值呢?
②成年人谈恋爱的时候,是不是有家长领导督促他别旷工,别误事呢?没有!因为他们的年龄已到,时机也已成熟,自控能力也已达到自我管理的程度。而我们同学们呢,看看现在我们的每周、每日的作息时间,哪有空闲去谈恋爱、约会,只好偷偷逃自习课,找借口请假等等。有时同学说一个星期只约会
一、两次,没有影响,这是假的,为什么呢?试想约会前你在企盼,在想借口;约会中你在担心被同学、家长、老师发觉;约会之后还在回味,后怕,能不影响么?
因此,我今天就想就这个话题谈谈我作为一个老师、长辈的个人看法和建议:
1、中学生一般都在12—18岁之间,处于准成人阶段,男女同学之间的来往、“恋爱”,都是学生成长、成熟以及升华爱的标志。因此,我们认为男女学生间互有好感是身体、心理、社会现象的正常表现,也是接受自己的身体变化,接受自己的成长,感悟、经验、探索、实践、创造和总结的必然过程。当然,当然中学生谈恋爱也是不能与成年人的爱情相比。
2、花季时的男孩、女孩有那种渴望与异性的交往,各自都有自己心仪的对象,这是非常正常的,如果是一丁点概念都没有的话,那才是不正常的。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在于,有些人把这萌动的感情埋在心里,化为一种动力,去奋斗摆在第一位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去羸得一席之地。为什么呢?说实话,没有哪个女孩喜欢吊儿郎当,不求上进的男孩;同样也没有哪个男孩喜欢虚荣无知,得过且过,没有修养的女孩的。而有些人则不受理智的控制,任其泛滥,所以才会出现学习没搞好,老师、家长批评,同学非议,乃至恋爱双方都互相埋怨,从而身心都受到伤害。
3、正确认识同学之间的交往,正确把握与异性之间交往的度。很多同学说谈恋爱只能是所谓的谈恋爱。甚至根本不是谈恋爱。那只是一种矇眬的喜欢,谈得来、玩得来的好友或者是玩伴——其实,喜欢并不代表爱。
生活中我们的父母各自有自己玩得好的异性朋友,你们的老师和朋友都有自己的异性朋友,那是谈恋爱么?不是!那是友谊也就是友爱。爱的含义很广:与父母亲密那是父子、母子、父女、母女之爱,与老师、长辈密切是师生之爱,晚辈对长辈的敬爱;与同龄人、同学密切是友爱。因此关键问题是如何把握这个度。有些同学说“在交往中,只要我自己没有那种想法就行了。”但如果你的言行把握不当,你能禁止对方产生这种想法么?一旦对方有了这种想法,而你根本没有,那就是一种伤害,甚至连朋友都没得做。
4、既然有些同学确认了是在谈恋爱,那么我想和大家一起来谈谈人们对于爱情的看法:
A、爱情是有人类文明史以来的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也是历代文人骚客赋词、诗、曲、文、剧等赞美的主题,它是一种非常美好的,让人心情愉悦的东西。我记得曾经有位患白血病的20岁的男孩,在临死前所说的唯一遗憾就是:他看过许多经典爱情故事,就是自己没有谈过恋爱,没有品尝个中美好的滋味。
那么既然是如此美好、美妙的东西,那就应该是令人羡慕不已,让人赞叹的光明正大的行为。那么如果说要偷偷摸摸,既怕老师、同学发现,又怕家长察觉,甚至要违纪去进行的地下活动,不但没有招来别人的羡慕,反而招惹很多的是非:
比如某校就有学生因为谈恋爱而闹出的打群架;市区某某中学两男生因为喜欢同一个女生而打架斗殴,其中的一个暴尸大街。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这样荒废学业、毁掉前途,甚至充满血腥的恋爱可能就无法与美好的,令人向往的等优美字词连在一起。
B、再说你口口声声说爱一个人,那么爱的责任是什么?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从前有两位母亲在同一产房生小孩,其中一个母亲在夜间发现自己的新生儿死了,一时糊涂就用死婴换了另一位母亲的孩子,第二天,这位母亲发现孩子被换要求换回自己的孩子。两位母亲争执不休。后来一起来到一位哲人面前,各不相让,要求得到公正的裁决。这位哲人看看两位母亲,提出用一把锯把孩子锯成两半,各得一半(那时还没有DNA鉴定)。其中一位母亲马上答应了,另外一个母亲则苦苦哀求不要锯开,而说她不是孩子的母亲。我想孩子真正的母亲是谁?同学们应该非常清楚。那为什么呢?
这就是爱的责任。那就是给对方以幸福、快乐,甚至必要时牺牲一切。
你爱着你的父母,你会想办法让父母高兴;
你的父母爱着你,他们会为你付出一切。
你爱着你的老师,你会努力让他为你自豪;
你的老师爱着你,他们为了你全力以赴。„„
我想同学们当中,这些有过这方面经历的同学,你们说是在谈恋爱,你们想过没有,你们为对方做了什么?你们给对方带来了什么?也许是几乎没做什么,也或是根本一点都没有,甚至是带来了很多的伤害。再说我们现在前途未卜,有什么资本能给对方以什么承诺呢?假如你有过,或正在进行,或者是有在中学谈恋爱的这种打算,我想请你三思而后行。想想自己这稚嫩的双肩是否能承担起这么重的责任。想想自己在全力以赴去实现自己的理想的同时,能否兼顾。就是因为有这种责任,我们必须让自己拥有能给心仪的人以幸福的资本。而我们现在正处在为自己攒足资本的关键时间,与其在这个时候彷徨、自卑,受伤甚至荒废,“把感情的洪流挡在理智的长堤之内”。抓紧这段黄金时光,等到你攒够资本的时候,再自豪、无愧于心地对你心仪的人说出:“我爱你”!
中学生迫不及待的恋爱,只会荒废自己的学业,对自己也对别人,对父母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最后,我也要说句:恋爱无罪,但人要有自知之明。该放则放,该做则做。还有,千万别耽误学业。
2013年4月1日
第三篇:浅谈中学生如何正确对待网络
浅谈中学生如何正确对待网络
陈家中学廖 伟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正在逐步进入人们的生活。许多学校都在普及电脑,鼓励学生在信息社会中占据有利地位;许多家长也给孩子购置电脑,让孩子能利用电脑接受新信息、学习新知识,许多学生也在参加各类电脑培训班,以使自己掌握更多的电脑知识。网络在带给我们许多方便的同时,许多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如许多学生痴迷上网,无心学习,青少年犯罪上升等。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有的认为中学生在网上可以学到更多知识,支持他们上网;有的则认为网上不健康的东西太多,不应该让中学生上网;有的不了解网络,听之任之。中学生到底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网络,使网络能够真正为中学生服务。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际,浅谈一下我个人的观点:
一、了解互联网
互联网(INTERNET,又译因特网、网际网),即广域网、局域网及单机按照一定的通讯协议组成的国际计算机网络。它可以为我们提供以下服务:
(1)网上浏览(WWW);
(2)电子邮件(E-MAIL);
(3)网络新闻;
(4)电子公告板(BBS);
(5)远程登录(TELNET);
(6)文件传输服务(FTP);
(7)信息查询。
二、中学生上网现状
通过对任课班级学生上网情况的调查,我了解到去网吧的学生大致有3类,一是看新闻,或是获取信息,这是比较积极的一类,他们能够比较好的利用网络
资源,为自己服务;二是玩游戏,游戏对智力以及反应能力的培养是有很大的好处,但如今游戏的逼真与刺激,非常容易让人沉迷,这就会影响中学生正常的学习;三是网上聊天,腾讯QQ又是一种非常流行的聊天工具,这类情况的学生在半数以上。为什么中学生会对聊天情有独钟呢?当被问及这个问题时,一部分同学的回答是“交友”,其他的同学的则回答是和朋友联系。一位经常上网的同学说:“只要有课余时间,我就上网;有时在课堂上我都不由自主的想着上网的情形。”正如这位同学所说,在我们学生中,有的为了上网,废寝忘食,甚至逃课都大有人在。
三、中学生上网的利弊
就中学生上网本身来讲,并没有错,关键于在中学生应该如何正确对待网络。首先,我们应该看到中学生上网的利,肯定网络给中学生带来的巨大帮助。互联网具有高度的开放性、跨地域性,任何一个人都可以在网上查找到他所要的信息。这大大方便了中学生的学习,因此,就出现了远程教育,中学生可以在网上学到更多的知识,感受遨游知识海洋的乐趣。而信息技术时代的来临,中学生作为未来社会的主人,更需要尽快掌握信息技术,占据有利地位。可见,网络对中学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中学生上网的弊端也不少。据报道,某少年在网吧一呆就是23个昼夜,吃、住、玩都在网吧。当然,钱也不少花,从家里偷出的5000元被他一扫而光。某中学一女学生由于迷恋上网聊天,而放弃学业和一位远在千里之外的网友见面,结果一去就再也没有回来。像这样的事情已是屡见不鲜。
四、网络危害中学生的原因
就网络危害中学生的原因来讲,主要是由于社会对网络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任何人都可以在网上传播信息,其中包括许多危害中学生身心健康在内的不良信息,如一些迷信、色情、暴力等信息;还有许多西方敌对势力利用网络宣扬错误的价值观;“法轮功”邪教组织更是利用网络宣扬歪理学说。这些都不利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给中学生身心健康造成极大的危害。
五、引导中学生正确对象网络
对于中学生上网问题,我们应当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并采取一些措施,来引导中学生正确地理解网络、充分地利用网络。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学生出勤管理。
学生在没有班主任、政教处、教务处的同意下,严禁学生外出,学校保卫随时对学生容易溜出的地方进行蹲守,防止学生翻墙外出上网,同时也要加强学生上课出勤和晚上就寝的检查;其次,班主任应该加强宣传教育。各班班主任利用活动课时间,对学生进行思想认识教育,通过举实例,来教育学生常上网的害处,同时讲解父母送学生到学校是进行学习,而不是来上网,这样就会浪费父母的很多血汗钱;最后,时常与学生进行沟通。很大一部分同学上网都是因为缺少朋友才去网络上认识新朋友,所以,班主任可以时常与他们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境、性格取向以及兴趣爱好,然后可以组织一定的活动,使同学们参与进来,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孤单,相应就能减少中学生上网的次数。
同时,中学生自己也应该清楚地认识到,现在你们的主要精力应该好好的放在学习上,其他的事情都是其次,更不应该沉溺于网络当中。在学习之余,可以适当的上网来放松自己,来丰富自己在课堂上没有学到或者是没有了解到的内容,其间也要注意控制上网的时间。
总之,中学生在网络这个大染缸里,应做到“出污泥而不染”,需要国家、社会、家庭、学校几个方面共同努力,更需要中学生加强自身修养,不断提高自己的鉴别能力,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学生能够正确对待网络。
第四篇:中国共产党正确对待自身错误的历史经验
中国共产党正确对待自身错误的历史经验 武定一中 蒋兴旺
九十年的风雨历程,九十年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在九十年的成长过程中,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也伴随着艰辛的探索之路。正如邓小平所说,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发展社会主义道路是“摸着石头过河”。但不管什么困难和挫折,都阻挡不了中国共产党前进的步伐。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从这些失败和挫折中汲取经验和教训,锻炼得更加坚强,更加成熟,党心、军心、民心紧密相连,在一个个紧要关头转危为安、转败为胜,从胜利走向胜利。这也是一个历史的必然选择,也是一个政党走向成熟的必然之路,特别是在中国。下面我们就从中国共产党的历次的失败中找出值得我们注意的经验教训。1927年,蒋介石和汪精卫控制的国民党,勾结帝国主义,发动四一二政变,残酷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人民。党当时还比较幼稚,又处在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领导下,致使革命在强大敌人的突然袭击下遭到惨重失败,已经发展到6万多党员的党只剩下了1万多党员。在中国革命进入低潮后,我们的党仍然顽强地继续战斗,在实践中不断探索。从八七会议、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到毛泽东、朱德同志在井冈山建立红色革命根据地,革命一度重新走上复兴道路。但事隔7年后,由于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领导所造成的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革命再次遭受重创,红军被迫长征。这次失败使革 1 命受到极大损失,红军从30万人减少到3万人左右,共产党员从30万人锐减到4万人左右。
一切政治路线、军事路线和组织路线之正确或错误,其思想根源都在于它们是否从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出发,是否从中国革命的客观实际和中国人民的客观需要出发。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我们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入绝境。
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必然会遇到许多特殊的复杂问题。一些教条主义者,虽然能大段大段地背诵„马列主义理论‟,但不可能解决这些问题。真正在危急关头挽救党、挽救革命的,是从中国农村山沟沟里走出来的毛泽东。毛泽东思想正是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935年1月举行的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成为党的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由此诞生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第一代坚强的领导集体。
由于坚持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路线,并向一切与之相反的错误思想作坚决的斗争,党才在第一次大革命、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三个时期取得了伟大的成绩,到1945年达到了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空前的巩固和统一,发展成强大的革命力量,有了120余万党员,领导了拥有近1亿人民、近100万军队的中国解放区,形成全国人民抗日战争和解放事业的伟大的重心。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只有认真从历史 中总结经验教训,才能深刻地了解现在和正确地走向未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深刻地总结建国以来的正反两方面经验,形成和发展邓小平理论,开通了胜利前进的航道。
对于一个不断走向成熟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来说,曲折和失误同样是一笔财富,在我们付出代价的同时,也收获了真理。
生产力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全党工作重点由阶级斗争到经济建设的转移,制定了在改革开放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总政策,找到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形成和发展了邓小平理论,党才重新获得了蓬勃的生机和活力,国家在经济和政治上才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形势。
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我们党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根据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在深刻总结历史的和当前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作出了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形成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的基本路线,以及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针政策。全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实践取得了共识,坚定了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和决心。
新中国成立50余年来,我们党带领着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这些年来,我们的经济发展速度之快居于世界前列,中国同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不是在扩大,而是在缩小。到今天,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一举突破1万亿美元大关,综合国力进入世界七强,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的社会。进入新世纪,我们党 只有正确地把握时代要求,自觉地顺应时代潮流,与时俱进,才能完成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的历史使命。江泽民同志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从根本上回答了在充满挑战和希望的二十一世纪,我们党把自己建设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的问题,为保持党的先进性、保证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奠定了重要的思想理论基础。与时俱进,就要深入研究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对事关全局的重大实践问题进行战略思考,努力做到科学判断形势,正确把握大局,妥善处理各种矛盾和问题。要密切注意生产力发展的新趋势、新特点,正确认识和把握国内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正确判断新形势,回答和解决新课题,牢牢把握发展这个时代主题,把新世纪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壮丽蓝图化为现实。
中国兴旺发达的关键在党,民族全面振兴的关键在党。展望未来,我们事业的前景无限美好。尽管前进的道路不会平坦,但是,只要我们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继续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万众一心,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就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历史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一个敢于正视历史的政党,一个能从失败中吸取经验教训的政党,一个能看到自己长处与短处的政党,才能在历史的浪潮中勇往直前,才能在纷繁的世界舞台上站稳脚跟,才能在新的时代竞争中带领中国人民走向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国家。
第五篇:“中学生如何正确对待男女交往”讲稿(2篇)
“中学生如何正确对待男女交往”讲稿
(一)当你在课外活动时间随便走进一所高中的校园,你就会看到楼前楼后以及操场上成双成对的学生或穿行于体育活动学生的中间,或对面站在某处交谈,或在一起吃零食,甚至还有更胆大者搂抱在一起亲热„„中学生谈恋爱已成为一个不争的事实。怎样来对待这样一个问题。
我认为它不是一个简单的“应该”和“不应该”,或“对”和“不对”来评判。喜欢一个人,爱一个人并没有错;要说错,那就错在我们的年龄还小,时机未成熟,方式不得当。
我曾经与几个学生讨论过“中学生谈恋爱的问题”。其中一个女同学的话让我深受启发。
一个女同学说出这么一个观点:既然成年人可以一边谈恋爱一边工作,那么我们学生的工作就是学习,为什么学生不能一边读书一边谈恋爱呢?
首先,我认同了这个观点提得非常好,非常有个人的见解,同时我提出质疑:
①成年人谈恋爱——结婚——生子三部曲,他们谈恋爱的对象就是他们准备结婚的对象。而我们中学生有几个在谈恋爱时想到过这个是我们将托付终身的伴侣呢?大多数都是这样一个观点:“结婚??设想过,也不可能啰,只不过是玩玩而已”。那么试想想,当你付出感情,而是许多成年人珍藏至宝一样的初恋,最终只等于玩玩而已。这种感情是否值得追忆,是否已经贬值呢?
②成年人谈恋爱的时候,是不是有家长领导督促他别旷工,别误事呢?没有!因为他们的年龄已到,时机也已成熟,自控能力也已达到自我管理的程度。而我们同学们呢,看看现在我们高
一、高
二、高三的每周、每日的作息时间,哪有空闲去谈恋爱、约会,只好偷偷逃自习课,找借口请假等等。有时同学说一个星期只约会
一、两次,没有影响,这是假的,为什么呢?试想约会前你在企盼,在想借口;约会中你在担心被同学、家长、老师发觉;约会之后还在回味,后怕,能不影响么?
因此,我今天就想就这个话题谈谈我作为一个老师、长辈的个人看法和建议:
1、中学生一般都在15—18岁之间,处于准成人阶段,男女学生之间的来往、“练爱”,都是学生成长、成熟以及升华爱的标志。因此,我们认为高中男女学生间互有好感是身体、心理、社会现象的正常表现,也是接受自己的身体变化,接受自己的成长,感悟、经验、探索、实践、创造和总结的必然过程。当然,当然中学生谈恋爱也是不能与成年人的爱情相比。
2、花季时的男孩、女孩有那种渴望与异性的交往,各自都有自己心仪的对象,这是非常正常的,如果是一丁点概念都没有的话,那才是不正常的。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在于,有些人把这萌动的感情埋在心里,化为一种动力,去奋斗摆在第一位的目标——实现自己的理想,去羸得一席之地。为什么呢?说实话,没有哪个女孩喜欢吊儿郎当,不求上进的男孩;同样也没有哪个男孩喜欢虚荣无知,得过且过,没有修养的女孩的。
而有些人则不受理智的控制,任其泛滥,所以才会出现学习没搞好,老师、家长批评,同学非议,乃至恋爱双方都互相埋怨,从而身心都受到伤害。
3、正确认识同学之间的交往,正确把握与异性之间交往的度。很多同学说谈恋爱只能是所谓的谈恋爱。甚至根本不是谈恋爱。那只是一种矇眬的喜欢,谈得来、玩得来的好友或者是玩伴——其实,喜欢并不代表爱。
生活中我们的父母各自有自己玩得好的异性朋友,你们的老师和朋友都有自己的异性朋友,那是谈恋爱么?不是!那是友谊也就是友爱。爱的含义很广:与父母亲密那是父子、母子、父女、母女之爱,与老师、长辈密切是师生之爱,晚辈对长辈的敬爱;与同龄人、同学密切是友爱。因此关键问题是如何把握这个度。有些同学说“在交往中,只要我自己没有那种想法就行了。”,但如果你的言行把握不当,你能禁止对方产生这种想法么?一旦对方有了这种想法,而你根本没有,那就是一种伤害,甚至连朋友都没得做。
4、既然有些同学确认了是在谈恋爱,那么我想和大家一起来谈谈人们对于爱情的看法:
A、爱情是有人类文明史以来的一个经久不衰的话题,也是历代文人骚客赋词、诗、曲、文、剧等赞美的主题,它是一种非常美好的,让人心情愉悦的东西。我记得曾经有位患白血病的20岁的男孩,在临死前所说的唯一遗憾就是:他看过许多经典爱情故事,就是自己没有谈过恋爱,没有品尝个中美好的滋味。
那么既然是如此美好、美妙的东西,那就应该是令人羡慕不已,让人赞叹的光明正大的行为。那么如果说要偷偷摸摸,既怕老师、同学发现,又怕家长察觉,甚至要违纪去进行的地下活动,不但没有招来别人的羡慕,反而招惹很多的是非:
比如某校就有学生因为谈恋爱而闹出的打群架;市区某某中学两男生因为喜欢同一个女生而打架斗殴,其中的一个暴尸大街。这样的例子屡见不鲜。
这样荒废学业、毁掉前途,甚至充满血腥的恋爱可能就无法与美好的,令人向往的等优美字词连在一起。
B、再说你口口声声说爱一个人,那么爱的责任是什么?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
从前有两位母亲在同一产房生小孩,其中一个母亲在夜间发现自己的新生儿死了,一时糊涂就用死婴换了另一位母亲的孩子,第二天,这位母亲发现孩子被换要求换回自己的孩子。两位母亲争执不休。后来一起来到一位哲人面前,各不相让,要求得到公正的裁决。这位哲
人看看两位母亲,提出用一把锯把孩子锯成两半,各得一半(那时还没有DNA鉴定)。其中一位母亲马上答应了,另外一个母亲则苦苦哀求不要锯开,而说她不是孩子的母亲。我想孩子真正的母亲是谁?同学们应该非常清楚。那为什么呢?
这就是爱的责任。那就是给对方以幸福、快乐,甚至必要时牺牲一切。你爱着你的父母,你会想办法让父母高兴;
你的父母爱着你,他们会为你付出一切。
你爱着你的老师,你会努力让他为你自豪;
你的老师爱着你,他们为了你全力以赴。„„
我想同学们当中,这些有过这方面经历的同学,你们说是在谈恋爱,你们想过没有,你们为对方做了什么?你们给对方带来了什么?也许是几乎没做什么,也或是根本一点都没有,甚至是带来了很多的伤害。再说我们现在前途未卜,有什么资本能给对方以什么承诺呢?假如你有过,或正在进行,或者是有在高中谈恋爱的这种打算,我想请你三思而后行。想想自己这稚嫩的双肩是否能承担起这么重的责任。想想自己在全力以赴去实现自己的理想的同时,能否兼顾。就是因为有这种责任,我们必须让自己拥有能给心仪的人以幸福的资本。而我们现在正处在为自己攒足资本的关键时间,与其在这个时候彷徨、自卑,受伤甚至荒废,“把感情的洪流挡在理智的长堤之内”。抓紧这段黄金时光,等到你攒够资本的时候,再自豪、无愧于心地对你心仪的人说出:“我爱你”!
中学生迫不及待的恋爱,只会荒废自己的学业,对自己也对别人,对父母都造成不可挽回的损失。
最后,我也要说句:恋爱无罪,但人要有自知之明。该放则放,该做则做。还有,千万别耽误学业。
中学生如何正确对待男女交往
(二)青春期是男女同学交往的敏感期,性生理和性心理的不断成熟,使得众多男女同学在异性面前显得困惑和手足无措。因此,对这些涉世未深的男女青少年给予男女同学同学交往的正确引导,是每位教师和家长的义务和责任。
●正确认识中学生男女同学交往
某中学组织学生外出野餐,第一次,老师让男女同学分席而食,结果是男生个个狼吞虎咽,女生则嬉笑吵闹,同样杯盘狼藉。第二次,老师让男女同学合席而餐,情境则大不相同:男生个个彬彬有礼,大有绅士风度,女生则个个细嚼慢咽,温文尔雅,餐后地面保持得非常整洁。男女同学交往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萌发的男女同学吸引是性心理和性生理走向成熟的必然结果,是一种正常的自然表现。这种变化常常表现为开始在意自己在男女同学同学面前的形象和言谈举止,为了女同学的微笑,男同学偶尔会忘情,当有男生在场时,女生会一反往日的表现,变得文静和温柔起来。研究发现,男女中学生的交往有利于增进对男女同学的理解,丰富自身的情感体验,扩大生活交往的范围,增强与人沟通的社会交往能力,学习上互相取长补短,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促进人格的正常发展。
教师对男女同学交往的认识和态度是帮助中学生建立正常的男女同学同学关系的前提。我们知道,对于中学生而言,男女同学同学之间的正常交往不仅有利于学习进步,而且也有利于个性的全面发展。一般来讲,既有同性朋友又有男女同学朋友的中学生,往往性格比较开朗,为人诚恳热情,自制力较强,能坦然面对和恰当处理两性关系。而只有同性朋友的学生,对男女同学缺乏了解,缺乏健全的情感体验,容易形成社交障碍。
●男女同学交往有助于培养健康的心理
男女同学同学的正常交往,可以消除对男女同学的好奇和神秘感,甚至单一而热烈的向往。提高他们对性道德、性伦理的认识,建立起健康向上的男女同学友谊。学生之间的男女同学交往能激发和增强同学们的欢娱情绪,激励并强化良好行为,有助于学习进步,增强上进意识。有男女同学参加的集体活动往往使参加者心情舒畅,团体气氛活跃,效率也高。由于男女同学吸引的愿望得到满足,能激发学生内在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男女同学交往对他们学习、生活、及人格的健康发展都是十分有益的,这一切都归功于男女同学效应。男女同学交往正常化,还有益于彼此理解两性的差异,彼此的理解和接纳,这对于男女同学互相帮
助是十分有利的;男女同学交往还有一个奇特的功能,就是还可以抑制某些同学不良行为习惯,克服消极的情绪,改善自身形象,培养良好的个性和行为习惯。
同时,教师和家长要帮助学生认识到,如果男女同学交往处理不当,也会影响和妨碍学生的学习和身心健康。他们渴望男女同学的友谊,但往往分不清友谊和爱情的关系;如果两位男女同学同学过于频繁地单独交往,这时的男女同学关系容易超越普通交往的界限而过早地萌发出对男女同学的情爱,一旦出现早恋现象,就会整日沉湎于对爱情的幻想之中,影响自己的学业。既降低学习效率又影响自己对其他活动和交往的兴趣。对单一男女同学情感的过早、过多体验,往往会丧失与正常男女同学交往的许多有益的机会和经验,这不利于青春期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影响男女同学交往的原因
有一些学生(以女生居多),暗中思恋一些同学,虽无过多接触,内心却朝思幕想,表面上却作出排斥男女同学,拒不接纳的姿态。这种现象是由青春期男女同学交往的敏感性所造成的。青少年男女彼此相互吸引,相互关注,但表面上又不敢多做表露和接触,惟恐遭到周围人的非议,这种内心向往、外表抵触的矛盾心理影响男女同学正常交往,交往时容易紧张胆怯,情绪多变,长此以往,不但从男女同学交往中得不到什么有益的体验和收获,反而会产生自卑、孤僻、冷漠等消极情绪体验,并且会担心今后男女同学交往中的种种挫折与失败,产生心理负担,影响以后交往。
还有一些同学从内心深处就对男女同学没有好感,不愿意与男女同学交往。这种情况大多是他们不同的生活经历所造成的。有的同学经历过父母感情破裂给自己造成的伤害或目睹过男女同学家长对同性家长的责骂;还有的同学(多为女性)亲身经历过男女同学给自己造成的创伤。这些现象容易使这些同学以偏概全,形成对所有男女同学的偏见,从此回避或拒绝与男女同学的任何形式的接触与交流。这种异常心理对青春期学生身心的健康是极为不利的。
● 男女同学之间有真正的友谊吗?
这是青春期的学生经常提出的疑问。有这样疑问的同学,往往是与男女同学交往多,与男女同学有纯真友谊的,可能听到周围个别同学议论,对其产生误解而要求澄清这个问题的。男女同学在交往中只要做到仪态大方,感情自然,言谈举止适度,把握好双边关系的程度,保持真正的友谊是完全可能的。如果自己在这些方面处理得好,仍然会有个别同学议论,教师要告诉他们这是正常的现象。自古以来,“哪个人后无人说?哪个人前不说人?”做人不
需要解释,只要自己心底坦荡,行为适当,误解会烟消云散。同时,建议教师在课内外多组织一些集体活动,让男女同学同学有交往的机会,正确理解男女同学学生交往中出现的各种情况;切忌将不恰当交往中出现的问题归咎于正常的男女同学友谊或男女同学关系,并由此全盘否定学生的男女同学交往。
中学阶段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时期,而社会化的顺利完成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所谓人际交往,就是人与人之间通过一定方式进行接触,从而在心理上和行为上发生相互影响的过程。在交往的基础上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心理关系称为人际关系。中学生的人际交往,主要是与朋友、同学、老师及父母的交往。
(1)友谊占据着十分重要和特殊的地位。朋友之间的情谊称友谊,它是建立在理想、兴趣、爱好等一致和相互依恋基础上的一种感情关系。研究表明,儿童时期的个体在情感上最依恋的对象是父母,朋友则处于相对次要的地位。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情感依恋的重心便逐步由父母转向了朋友,并日益得以确定和加强。有研究表明,大多数人都认为自己结交朋友最多的是中学时期。
(2)小团体现象突出。由于空间上容易接近、年龄相当、品行相同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中学生都加入到非正式的小团体中。这些小团体的成员相互间有高度的忠诚感,在行为方面也有很大的约束力。
(3)师生关系有所削弱。中学生不再像小学生那样视老师为至高无上的权威,他们对老师有了新的认识,并有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对于喜欢什么样的老师也有了更明确的看法。
(4)易与父母产生隔阂。不少中学生都觉得与父母难以沟通,有话宁可与知心朋友讲,也不愿对父母说。无论在价值观念、交友方式、生活习惯,乃至着装打扮等等方面,都容易与父母发生摩擦,不断加剧与父母的心理隔阂。
总之,由于自我意识、独立欲望、自尊心都明显增强,中学生在渴望人际交往的同时,也容易出现闭锁、防御、自卑、“骄娇二气”等交往心理障碍,应该注意加以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