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教育厅厅长在全省民办学前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3 23:19:1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福建省教育厅厅长在全省民办学前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福建省教育厅厅长在全省民办学前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

第一篇:福建省教育厅厅长在全省民办学前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

在全省扶持和规范民办学前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省教育厅厅长 鞠维强

(2010年12月28日)

同志们:

当前,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学前教育工作,11月-12月之间,国务院、省政府分别下发了《关于当前学前教育发展的若干意见》《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意见》,还先后召开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电视电话会议,对进一步推动学前教育的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动员部署;省委、省政府将“加快幼儿园发展”列入了全省民生工程的惠民实事项目,并已于近期开始实施启动。这一段时期,各地将抓好学前教育作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突破口,市、县(区)领导亲自挂帅,相关部门密切配合,按照中央和省里的决策部署,抓规划制定,抓政策出台,抓项目落地,抓队伍建设。这些都说明全社会关心关注、扶持推动学前教育发展的大气候已经形成,学前教育正面临着一个全新的发展机遇。

民办学前教育是我省学前教育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全省扶持和规范民办学前教育工作会议的任务很明确,就是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关于发展学前教育的两个《意见》精神,从加快学前教育发展的大局出发,积极落实扶持和规范民办学前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促进我省民办学前教育的健康有序发展。刚才,6个县(市、区)作了很好的典型经验介绍,3个设区市介绍贯彻国务院和省政府24号文件的工作安排和推进学前教育发展的思路,这些经验和思路值得我们大家学习借鉴。下面,我就加强民办学前教育的扶持和规范发展工作强调三点意见:

一、把握发展机遇,增强发展民办学前教育的责任感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的民办学前教育有了很大的发展,无论是民办园数、在园幼儿数,还是民办园教职员工数都出现成倍的增长。据统计,2010年全省民办幼儿园达4061所,占全省幼儿园数的65.72%,是2000年1715所的2.37倍;民办园在园幼儿55.03万人,占全省在园幼儿数47.2%,是2000年9.6万人的5.7倍;民办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2.67万人,占全省幼儿园园长和专任教师总数的60.82%,是2000年0.58人的4.6倍。民办园的快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公办园数量的不足,为满足广大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促进我省幼教事业的发展方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但是,民办园在急速扩充的过程中,也存在良莠不齐的现象,在涌现出一批管理较规范、办学有特色的民办园的同时,民办园办园条件差、师资素质低、竞争无秩序等问题较为普遍,在一些地方还存在为数不少的无证办园现象,严重影响民办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和在园儿童身心健康,也给幼教行政管理带来挑战。

为推动民办幼儿园健康有序的发展,今年以来,我省开展了对无证民办园的清理整顿工作,加强了对民办学前教育的规范管理。同时,针对老百姓反映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各级政府在积极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的过程中,加大了对公办幼儿园的投入力度。对此,有的同志对要不要发展民办学前教育、如何发展民办学前教育产生了疑惑,有的同志甚至提出是否要“国进民退”的问题。当前,正值学前教育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全面、准确地理解国家 和省政府发展学前教育政策,是实现学前教育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基础,因此,对当前发展民办学前教育的地位和意义必须从三个方面加以充分认识:

首先,民办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发展全局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国家《教育规划纲要》中要求,要“建立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的办园体制”,“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并将其列入政府职责中加以明确。按照规划纲要的要求,如何具体体现政府在发展学前教育过程中的主导作用,要求各级政府既要履行科学统筹规划、保障经费投入、加强监督管理的职责,努力增强普惠性的公办学前教育资源,还应研究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调动社会各方办园的积极性,扶持民办幼儿园特别是普惠性民办园的发展,并对其健康有序的发展进行引导和规范,这既是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于办园规范、质量合格的学前教育的需求,通过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切实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的必然选择,也是建立公办民办共同发展平台,向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多样化选择,实现学前教育阶段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因此,强调政府主导又不搞财政大包大揽,推动多元发展又不放任市场自发调节,切实把民办学前教育纳入教育事业发展整体规划,通盘考虑,着力扶持,真正实现公办民办并举,是落实国家学前教育发展政策的应有之义,也是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承担的工作责任。

其次,民办学前教育是实现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目标的重要力量。国家《教育规划纲要》提出未来10年我国学前教育普及目标:“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方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国家提出分类、分阶段的总体 目标,是基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基础不平衡的基本国情的提出来的。我省经济较为发达,属于有条件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地区,因此,省政府在《意见》中提出学前三年入园率到2012年、2015年、2020年分别达到91%、93%、96%的目标要求,特别是今后两年是打好基础的关键时期,至2012年底,全省城乡要新增27万个幼儿教育学额,基本满足120万名适龄幼儿的入园需求,以有效缓解当前面临的“入园难”问题。实现上述目标任务,仅仅依靠公办园的发展是无法实现的,在我省幼儿教育的总盘子中,民办园的园数是“三分天下有其二”,在园幼儿数则占有“半壁江山”,是提高学前三年普及程度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只有扶持它更好地发展,才能为广大幼儿创造更多的接受学前教育的机会,在更高层次上实现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既定目标。

再次,民办学前教育在满足社会多样化需求中具有独特作用。按照公共财政“基本”和“均等”的原则,政府对学前教育的投入应是广泛覆盖和满足基本需要,特别要对农村和低收入家庭实行扶持和照顾。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不同社会群体、不同的经济条件家庭的多元要求,必然会带来对学前教育需求的多样化,既需要有满足城乡低收入家庭的办园规范、质量合格的普惠性幼儿园,又能够有满足部分家庭对个性化、特色需求的幼儿园。因而在普及学前教育中,既要增强政府公共服务能力,保障广大人民群众的基本需要,充分体现公平;又要鼓励社会广泛参与、实现学前教育办园模式的多元化和多样性的发展,为不同的需求人群提供自由的选择,而民办学前教育在适应市场的需求方面,具有更为灵活的发展机制,能为社会提供个性化学前教育需求的选择机会,在学前 教育整体发展格局中发挥独特作用,功能不可替代,作用不容低估。

各级政府、相关部门特别是教育主管部门,只有将民办学前教育放在整个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总体框架下,充分认识民办学前教育所起到的重要和独特作用,充分认识推动民办学前教育发展政府所应承担的责任,我们才能坚定信心,理清思路,不会在“民进国退”或“国退民进”上徘徊不定,才能在明确学前教育发展目标的基础上,制定适合省情的发展政策和措施,推动我省学前教育的加快发展。这也是我们在国家和省政府召开学前教育电视电话会议之后召开这一专题会议的目的。

二、落实扶持政策,为民办学前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国务院、省政府下发的《意见》中都明确制定了鼓励支持社会力量发展学前教育的政策措施,给民办学前教育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空间,将大大增强民办学前教育举办者和出资人的信心。当前,我们的首要任务是要逐条抓好贯彻实施,切实将这些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发挥效益。

(一)落实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的优惠条件

一是为社会力量举办幼儿园提供必要用地。保证幼儿园的建设用地是落实学前教育发展规划、加快幼儿园建设的前提条件。省政府《意见》中明确提出“各地应根据学前教育规划为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提供必要的用地,对新建、扩建民办园,当地政府应按照国家公益事业用地及建设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各地要落实省政府的文件精神,在建设用地方面支持民办幼儿园新建园舍。对使用城镇国有建设用地的,纳入城镇小区配套建设,与城镇化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交付使用;使用集体建设用地的,可以作为农村公 益事业用地,办理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手续。城镇小区配套幼儿园作为公共教育资源产权交教育主管部门,由教育部门举办公办幼儿园或由教育部门通过组织竞标由社会力量举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对新建民办幼儿园,减半征收城市建设配套费。

二是鼓励并支持多种形式举办幼儿园。前一段时间,我厅联合省发改委、财政厅下发通知,要求各地抓紧以县(市、区)为单位编制学前教育发展三年规划,这是一项有利于实现学前教育持续有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各地在编制学前教育发展规划时,应拓宽思路,统筹考虑,既要加大财政投入“大力发展公办园”,确保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一所公办园,也要体现“积极扶持民办园”,采用多种形式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积极鼓励有资质、有信誉的社会团体、企业、公民等举办幼儿园,为民办园留出发展空间,实现公办民办共同发展。要积极落实对符合条件的高校毕业生创办幼儿园予以小额贷款担保政策,此举不仅是多渠道发展学前教育有效途径,而且对进一步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增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活力具有积极的意义。各地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的有关规定,对“在当地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登记失业的自主创业高校毕业生,自筹资金不足的,可申请不超过5万元小额担保贷款;对合伙经营和组织起来就业的,可按规定适当提高贷款额度”,通过政策扶持,鼓励高校毕业生创办幼儿园,既解决就业出路,也服务于群众,有利于社会。

三是鼓励社会各界以捐赠形式支持幼儿园建设和设施配备。要落实并完善企业捐资助园免税政策,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教育税收政策的通知》,对财产所有人将财产赠给学校所立的 书据,免征印花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九条规定,企业发生的公益性捐赠不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个人捐赠额未超过纳税义务人申报的应纳税所得额30%的部分,可以从其应纳税所得额中扣除。对于企业来说,捐赠教育能起到与纳税同样的效果,并能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因此,落实国家有关企业界捐赠教育减免税收优惠政策,有益于扩大学前教育资源,优化办园条件。

(二)落实民办园扶持与资助政策

一要落实普惠性民办幼儿园资助政策。省政府《意见》提出“对城乡办园规范、质量合格、低收费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给予补贴。其中,省级财政对入园幼儿人均月收费在150元(不含伙食费)以下的民办幼儿园,按上学年末在园幼儿数予以每人每年100元补贴”。目前,各县(市、区)按照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下发的通知要求,已完成了符合条件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的补贴申报工作,省教育厅和省财政厅正抓紧制定补贴资金的使用和管理办法,近日将予以下达。各地可参照省里的做法,采取适当方式对民办园给予补助,同时,加强对此类资金的管理,实行专款专用,将专项补贴用于低收费民办园购置教学活动的设施设备、安防维护设施、教玩具和幼儿读物以及园舍的维修维护等,不得以任何方式截留。各地还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补贴对象的申报工作,接受补贴的民办园必须是取得办园许可证、收费标准在当地物价部门备案且办园行为规范的,各地应严把审核程序,加强过程监督,履行公示制度,严格领导签字和单位盖章手续,杜绝虚报谎报。省教育厅将尽快建立幼儿园管理系统,加强幼儿园信息的录入和管理工作,完善各级各类 民办园信息采集,把惠民的好政策落实好。

二要落实民办幼儿园税费优惠政策。要按照省政府《意见》的规定,对政府给予扶持的民办幼儿园,符合税法规定的给予免征企业所得税。对民办幼儿园报经当地有关部门备案并公示的收费标准范围内收取的教育费、保育费,按照国家财政部和税务总局的有关规定免征营业税;民办幼儿园的保育教育和幼儿生活用水、用电、用气价格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和教育部关于学校水电气价格的规定,分别参照居民用电、用水、用气价格标准,对低于居民类价格的,维持现行价格不变。在落实民办幼儿园税费优惠政策的同时,严禁向民办幼儿园乱摊派和乱缴费行为,依法减轻民办园办园成本,为民办园的发展营造良好条件。

(三)切实维护民办园和民办园教师的合法权益。

一要依法保障民办幼儿园的合法权益。作为学前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民办园依法享有与公办幼儿园同等的法律地位。各地在推动学前教育发展过程中,要将民办学前教育纳入管理体系,依法落实民办园、在园幼儿、教师与公办园、在园幼儿、教师平等的法律地位,保护民办幼儿园举办者的投资经营管理权益,保障民办幼儿园在审批登记、分类定级、评估指导,以及教师在业务培训、职称评定、资格认定、表彰奖励等方面与公办幼儿园享有同等待遇,促进民办园的健康发展。

二要依法保障民办幼儿园教师的合法权益。教师是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和质量提升的重要因素。长期以来民办园存在师资队伍不稳定、教师资质不合格等问题与民办园教师德的薪酬待遇、职称评定、培训表彰等权益保障得不落实密切相关。各地要贯彻落实省政府 《意见》中提出的“要参照公办幼儿园教师工资标准合理确定民办幼儿园教师的最低工资水平,民办幼儿园举办者要与聘用教师签订劳动合同,按时足额兑现教职工工资和福利待遇,并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等要求,完善民办幼儿园教师工资待遇、社会保障制度和职称评定制度,改善民办幼儿园教师待遇。明年,省教育厅将会同有关部门开展民办幼儿园教师合法权益落实情况的督查,保障民办园教师合法权益的落实。

三、加强规范管理,推动民办学前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国家对民办教育的方针是“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依法管理”。当前,民办学前教育在规模、在园人数、办学形式等诸方面已经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明确加强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学前教育的统筹、规划和管理,其根本的目的就是要促进民办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各地在积极支持发展民办学前教育的过程中,必须一手抓促进,一手抓规范,做到“两手抓”、“两不误”。

(一)在年底前完成无证民办园的清理整顿

据初步统计,今年我省的幼儿入园率在90%左右,但“入园难”依然是社会反映的热点问题。许多同志对我省高出全国近50个百分点的入园率仍存在“入园难”问题提出质疑。事实上,“入园难”主要是入公办园难,入办园规范、质量合格、收费合理的普惠性幼儿园难。在公办学前教育资源不足的情况下,个别民办园高配置、贵族化、高收费,而大量的低收费无证民办园办园条件不达标,师资不合格,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今年4月,根据省政府的部署,省教育厅、省公安消防总队与相关部门密切配合,在全省开展了历时8个月的专项治理行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效。各设区市和大多数 县(市、区)均采用联合执法形式,由政府牵头,联合教育、消防、公安、建设、卫生、物价等部门对民办园进行拉网式检查,对不合格的幼儿园限期整改或予以取缔,同时发挥媒体的监督功能,通过新闻媒体、布告等形式对无证幼儿园给予曝光,加强对规范办园的管理。截至11月底,全省共清查民办园6755所,其中,通过整改验收和补发办园许可证的民办园达4795所,占71 %;取缔无法整改的无证民办园1623 所,占24%,被取缔无证园的在园幼儿基本得到了妥善分流安置,但目前尚有337所幼儿园处于整改阶段。各地要再接再厉、一鼓作气,在规定期限内完成清理工作,确保省政府提出的至年底全面取缔无证幼儿园的目标的实现。

(二)进一步完善管理机制。

一要进一步提升教育行政管理协同能力。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是学前教育的主管部门,就民办园的管理而言,设区市和县区教育局不同科室承担不同的管理责任,幼儿园业务指导和管理由初幼科负责,民办幼儿园的审批和管理主要由社管办负责。总的来看,目前不少设区市和县区的不同科室之间能够密切配合,形成很好的工作机制和合力,但在一些设区市和县区,在工作中存在沟通协调不足,甚至扯皮的现象。民办园的管理涉及方方面面,设区市和县(市、区)教育局作为基层主管单位,要进一步明确工作职责,重要的协调管理工作应由一把手亲自抓。在明确科室责任的同时,要建立相关工作协调机制和制度,建立相互沟通、资讯共享的工作平台,提升行政管理质量和效益。会后,设区市教育局应在分析民办园管理现状的基础上,总结经验,并针对存在问题,进一步理顺管理机制,提升行政管理质量和效益。二要进一步完善联合执法机制。联合执法是各地在民办园管理过程中总结出来的有效的经验。民办园的举办条件涉及教育、公安、消防、卫生、城建等方面,光靠教育部门一家难于推动。在无证民办园专项清理整顿过程中,各市、县(区)均成立由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和乡镇(街道)组成的民办园清理整顿工作领导小组(或联合执法队),明确各自工作职责,形成相关部门通力合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特别是今年5月份我厅与省消防总队联合文件下发后,各市、县(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积极主动与公安消防等部门密切配合,取得显著成效。但这一有效的工作方式带有临时和突击性,要使联合执法工作方式上升为长效的工作机制,各地要将之纳入已经运行的联席会议制度框架内,形成有效地工作协调机制,形成工作合力。在陈桦副省长的高度关注下,省里近期将建立省级相关厅局和部门为成员单位的联席会议制度,定期研究解决学前教育发展中的问题。

三要严格准入和审批办法。我省于1990年起施行幼儿园登记注册制度,省教育厅制定了举办幼儿园的基本条件和登记注册程序和要求。2002年全国人大颁布《民办教育促进法》之后,各地开始实施办学(园)审批许可证制度,在积极引导、鼓励发展的同时,针对民办园存在的问题加大了管理力度。如福州市、龙岩市以市政府办公厅的名义印发《关于民办幼儿园管理工作意见》。泉州、南平、莆田设区市教育局出台《关于加强民办幼儿园审批与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民办幼儿园管理工作意见》等,为规范办园行为提供依据。全省加快学前教育发展视频电话会议之后,为落实省政府《意见》中提出的“明确寄宿制、全日制、简托制幼儿园和托儿所 的举办条件”、“实行分类管理、分类支持、分类考核”的要求,我厅针对不同类别学前机构的要求,草拟了《福建省学前教育机构分类标准和审批管理办法》,对不同类别学前教育机构在园舍场地、设施设备、教育管理、队伍建设、保教质量等方面提出要求,并就审批的程序和管理提出具体要求。各地要组织有关人员认真研究,结合基层实际提出修改意见。在民办园的审批上,要严格办园标准,严格审批程序,坚决杜绝无证办园。

(三)严格重点环节管理

一要严格落实安全防范制度。安全工作是学校一切工作的重中之中,学前儿童自我防护意识和能力差,安全防护工作更显重要。要健全幼儿园安全责任制及责任追究制度,完善幼儿园校舍安全监测制度,全面落实100%配备安保人员和安防设施设备,强化校车检测和驾驶人员的资质审核与管理,落实幼儿园卫生防病、食品安全和安全保卫制度,确保在园幼儿健康成长。

二要严格规范收费行为。按《民办教育促进法》规定,非学历教育机构收费实行报备制。要严格执行省政府《意见》提出的“民办幼儿园收费实行办园成本核算、报备、审核和公示制度,严禁人为抬高成本,高价收费。对于不合理的收费和乱收费,要坚决查处。幼儿园不得以开办实验班、特色班和兴趣班等为由收取额外费用,不得收取与幼儿入园挂钩的赞助费、支教费”的要求。目前,省物价局正草拟《福建省幼儿园收费管理办法》,各地应严格民办园管理,对虚高成本及在报备和公示之外违规收费行为给予查处。

三要严格规范保教人员行为。媒体对幼儿园管理和教职工违规行为,尤其是体罚或变相体罚行为时有报道,而多发生在民办园。教职工是在园幼儿的直接接触者,是幼儿生活、学习、活动的指导者和管理者,行为规范尤为重要。省教育厅正组织制定学前教育机构教职工行为规范,各地应强化对民办幼儿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教育,加强指导与监督,建立有效地举报和监督渠道,严格规范保教人员行为。

四、强化质量监控,提升民办学前教育的教育教学质量 目前,由于不少民办园办学条件相对较弱,一些幼儿园为拉生源,过度宣传特色教育违背学前教育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等问题在一些地方普遍存在。提升民办园教育质量是实现教育公平,办人民满意学前教育的重要内容,向社会提供办园规范、质量合格、收费合理的民办学前教育资源,使老百姓能在公办和民办之间自由选择,也是缓解入园难的重要举措,各地应高度重视,将民办园教育质量问题纳入教育管理体系。

(一)构建民办学前教育质量支撑平台

一是建立公办、民办幼儿园对口帮扶机制,加强对民办幼儿园教学和管理指导。各地可建立向民办幼儿园派驻公办教师和公办幼儿园与民办幼儿园对口帮扶、共同发展机制,实行公办幼儿园园长、骨干教师到民办幼儿园支教制度;通过“师带徒”“结对子”“送课下乡”等途径,鼓励发展较快、经济基础较好的公办园与民办园建立教学教研资源共享,以地区为单位,建立公办、民办幼儿园对口帮扶试点示范区,加强示范园对薄弱民办园的辐射和指导。

二是鼓励名园办分园,实行民办园集团化管理。目前,国内至少有几十家幼儿园教育集团,如无锡市滨湖实验幼儿园教育集团、杭州市采荷第二幼儿园教育集团,香港的小金星、台湾的大地幼儿 园教育集团在我省扩张迅速,我们可以有针对性地借鉴这些地区和幼儿教育集团办学的成功经验和先行模式,探索尝试鼓励支持管理规范、幼教质量高的民办园组建幼教集团,走以“特色”为核心的内涵发展之路,形成完善、具有不同特色和层次的民办幼儿教育体系,推进民办学前教育的进一步普及化和高质化。

三是将民办园纳入片区教研网络。充分发挥各县(市、区)已经形成并开展的片区教研活动,针对学前教育实践领域中存在的问题,开展多形式的教研活动,形成公办民办教研互动平台,整体提升民办园教育质量。

(二)完善民办师资队伍管理

一要严格教职工准入和园长持证上岗制度。全面实施幼儿教师和保育员持证上岗制度,严把入口关。全面落实民办园教师资格制度,规范教师资格准入。严格实行幼儿园园长持证上岗制度,规范幼儿园园长任职资格标准。民办园园长的任命应向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报备。

二要将民办园园长和教师纳入教育培训体系。根据省政府文件要求,省教育厅已启动“农村和民办幼儿园教师(园长)教育教学能力提升计划”。各地要将民办园园长和保教人员纳入培训规划,健全民办园幼儿教师培训体系,建立相应的经费保障机制,努力提升民办园长和教师整体素质。

同志们,学前教育是人生的奠基工程,正如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说:“小学教育是建国之根本,幼稚教育尤为根本之根本。”而民办学前教育是学前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发展民办学前教育,对满足人民群众对学前教育的需求具有不可替代的作 用,也是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支持民办学前教育创新体制机制和育人模式,提高质量、办出特色、争创一流,是我们各级教育部门应尽的职责,让我们共同努力,认真落实推动民办学前教育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推动我省民办学前教育的持续、健康、有序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学前教育。

第二篇:2014年教育厅长在教育工作会议讲话

深化改革 加快发展

努力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在2014年全省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省委高校工委书记 省教育厅厅长 朱清孟

(2014年2月19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201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和省“两会”精神,总结工作,分析形势,安排部署今年教育工作。会前,徐济超副省长专门听取了会议有关情况汇报,对全省教育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对开好这次会议提出了明确要求。刚才,亚伟同志传达了徐济超副省长的重要批示,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抓好落实。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2013年全省教育工作回顾

2013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省教育系统紧紧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以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积极进取,扎实工作,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系统保持安全稳定,教育形象持续提升,一些难点问题有了新突破,一些重点领域改革取得新进展。

1.教育事业发展取得新成效。全年新建、改扩建幼儿园3473所,超额完成2600所的目标,学前三年行动计划圆满完成,三年毛入园率达75.4%。18个县(市、区)通过了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改造城镇义务教育薄弱学校351所、普通高中37所;为7908所农村义务教育学校装备了教学仪器等。各地普通高中分配生的比例均达50%以上。启动实施职业教育攻坚二期工程;大力推进产教结合,积极深化校企合作;加快示范校特色校建设,确定了35所省级品牌示范校和83所特色校;调整优化职业学校布局和专业结构,职业 教育办学活力不断增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工作启动;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得到加强。郑州大学中西部高校综合实力提升工程、河南大学等7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扎实推进;教学质量工程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获国家级项目位居中西部地区首位;建立了教学质量发布制度;新增3所本科高校;新增3所博士、1所硕士学位授予权高校;高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数再创新高,分别占全省的91.4%、92%。

2.教育改革开放展现新活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职业教育综合改革、地方政府统筹高职发展等3个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启动实施了普通本科学校转型发展、高等职业教育考试招生改革、教师教育改革等5项重点改革项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扎实推进。高职考试招生改革稳步推进,单独招生试点扩大至39所。继续增加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吸引社会资本81亿元投资教育。深入推进国际合作交流,郑州大学、河南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分别与3所世界知名大学开展了合作办学。

3.教育保障能力得到新提升。教育投入进一步加大,全省财政教育支出1173.4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的五分之一强,所占比例位居全国前列。省政府召开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省教师工作会议,出台了《关于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国培计划” “特岗计划”等顺利实施,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培养培训体系不断完善。教育宣传成效明显,开通了厅政务微博和河南教育手机报。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进一步加强,领导班子和基层组织建设更加有力。

4.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全省各类中职和成人学校向社会输送62.56万名技能型人才,完成各类职业技术培训300多万人次,高校毕业生51.4万人,为经济社会发展培养了大批人才。积极引导中小学布局调整适应城镇化进程带来的人口流动新变化,督促各地编制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布局专项规划,得到教育部充分肯定,并向全国推荐。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的学科专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高校工科等应用型学科专业比例达到70%以上。高校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协同创新计划扎实推进,河南农业大学牵头申报的“河南粮食作物协同创新中心”入选国家首批14个协同创新中心;河南科技学院小麦育种项目“矮抗58”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全国仅13项),实现了我省高校在该奖项零的重大突破,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小麦品种,累计种植面积2.3亿亩,增产86.7亿公斤,增效170多亿元,为我省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和国家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围绕生物医药、装备制造等9大战略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高校31个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与各地产业集聚区共建产学研合作平台。哲学社会科学在历史文明传承创新和资政决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多途径扩大省外优质高等教育招生计划,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比上年提高了2.9个百分点,达到30.1%。以黄淮学院为代表的一批新建本科院校,瞄准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转型发展,不仅赢得了地方政府的认可和支持,学校获得了快速发展,也得到了教育部的充分肯定,上个月教育部专门在黄淮学院召开了全国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经验交流会。

5.维护教育公平获得新进展。建立了覆盖学前教育到研究生教育各个阶段的资助政策体系,去年各级财政资助经费达41.3亿元,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642万人次。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基本实现了应入尽入; 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和管理进一步加强;特殊教育办学水平得到提升;免费向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义务教育阶段252万名学生提供营养餐。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整体平稳,截至2013年9月1日,我省高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80.16%,高于全国同期2.76个百分点。国家《教育体制改革简报》编发了我省促进教育公平、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做法。

6.教育系统作风建设呈现新面貌。全省教育系统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若干意见,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切实解决“四风”问题;党风政风行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规范办学行为、治理乱收费工作扎实有效。省委高校工委、教育厅开展了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取得明显成效。谢伏瞻省长全程指导并亲自参加了厅领导班子民主生活会和整改工作会,省委活动办、省委第二督导组对教育厅教育实践活动给予充分肯定,河南日报、河南电视台等媒体进行了多次报道,在全省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推进会上教育厅专门作了经验介绍,领导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经验被省委活动办作为典型进行总结,在群众评价、评议、评判三个环节活动中,均得到了高度评价。

2013年,全省教育系统持续保持安全稳定,综合治理、信访工作扎实有效,原民师养老补贴发放工作进展顺利;中小学德育、精神文明建设、教育信息化等工作也得到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督导、体育、艺术、国防教育、语言文字、教育教学研究、关心下一代工作也取得新的进步。

总体来看,2013年,是全省广大教育工作者辛勤工作、奋力拼搏的一年,是各级各类教育事业协调发展、成效显著的一年,是教育系统围绕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主动融入、做出积极贡献的一年。取得这样的成绩来之不易,既是省委、省政府正确领导和社会各界大力支持的结果,更凝聚着全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心血与汗水。在此,我代表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向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我省教育事业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一是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还不紧密,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全省现代化建设需要。二是教育供给与人民群众的需求存在差距,城镇中小学和幼儿园建设滞后于城镇化步伐,城镇基础教育资源普遍紧缺,“入园难”“大班额”等问题比较突出;教育发展不均衡,优质教育资源不足,“择校热”“上好大学难”等现象依然存在。三是教育保障水平尤其是教育投入仍不能很好地满足教育快速发展的需要,教师队伍建设也亟待加强。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解决。

二、认清形势,切实增强推进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2014年,我省教育改革发展面临着诸多新的机遇和挑战。

1.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为教育改革发展指明了方向,也赋予教育新的使命。十八大报告进一步明确了教育的重要战略地位,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高度重视和优先发展的坚定决心。十八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体部署,对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也提出了明确要求,突出强调了立德树人的基本导向,进一步指出了促进教育公平的着力点,指明了教育结构调整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方向,系统部署了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任务,更加强调要发挥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重要作用,对进一步转变政府教育管理职能、完善教育治理体 系、增强教育治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这些都体现了中央对教育改革的最新要求。加快教育改革,势在必行。我们要切实增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立足河南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实际,坚定信心、扎实推进,通过改革扩大教育资源,通过改革提高教育质量,通过改革促进教育公平,不断提高教育的服务力、贡献力。

2.三大国家战略规划的实施,为我省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良好机遇,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国家粮食生产核心区、中原经济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三大战略规划的实施,既是凸显河南地位、推进中部崛起、服务全国大局的重大举措,更是实现富民强省、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事业,将有力地推动富强河南、文明河南、平安河南、美丽河南建设进程。三大战略规划的实施既为全省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同时也对人才培养的规模、质量、结构,对科技创新的方向、能力、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教育必须紧紧围绕三大规划的战略目标和战略重点,解放思想,发挥优势,主动作为,在服务全省工作大局中发挥更大作用。

3.我省“四化”协调发展和经济结构转型升级,既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也使我们面临更多的挑战。我省作为发展中的经济大省,肩负着加快发展、加速转型、改善民生等多重任务,既要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努力缩小人均指标与全国的差距,又要真正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切实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特别是随着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以及“四化”协调发展进程的加快,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处在爬坡过坎、攻坚转型的关键时期,必须以高素质劳动者和拔尖创新人才构建竞争优势,以科技创新创造新的发展动力。而教育是培养人才、发展科技的基础与关键,其发展水平和质量决定着人才的创新创造能力,影响着产业升级的方向和水平。教育系统必须紧紧围绕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新需求、新变化,努力推动学校布局、学科专业设置与城镇化进程、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相适应,人才培养与劳动者素质要求相适应,科研资源配置与创新驱动方向相适应,为全省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4.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教育需求,对教育提出了新要求,也进一步激发改革发展新动力。我省是教育大省,但不是教育强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在不断出现新变化,对教育的关注在增加,教育公平意识不断增强,对优质教育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已经不再满足于“有学上”,而是希望“上好学”。对教育目标的认识更加深刻,正在从注重求学向注重求职转变、从生存需求向发展需求转变、从“单一化”向“多元化”转变。这些变化都要求教育必须适应新形势、新情况,及时做出应对,回应关切。我们必须从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教育问题入手,加快推进教育改革和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样化教育需求。

5.各级党委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支持,既增强了我们做好工作的信心,也使我们感到责任更重。各级党委政府都非常重视教育工作,在政策制定和财政投入上持续向教育倾斜。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推进教育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不断加大教育投入,连续多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占公共财政支出的20%以上。省政府还与教育部签署了省部战略合作协议、建立了省部会商机制,去年8月,教育部袁贵仁部长、鲁昕副部长等专程来豫与我省主要领导进行会商,围绕河南教育改革发展达成诸多共识,教育部将在政策、资金、项目等方面给予我省更多支持和倾斜。郭庚茂书记一直把教育工作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担任省长期间实施了职教攻坚工程,不断推进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郭庚茂书记指出,作为人口大省、发展方式转变中的大省和欠发达的省份,加快教育改革发展尤为重要、尤为紧迫、尤为艰巨。教育搞好了,就是竞争力、就是动力、就是财富。但同时也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当前教育最大的问题是与经济社会发展“脱节”,改革的关键是要切实增强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与能力。谢伏瞻省长也十分关心教育工作,半年内6次到教育系统调研指导工作,并把教育厅作为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联系点。谢省长强调,教育在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进程中具有特别重要的作用,当前我省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一是要弥补一个短板,提高高等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二是要办出一个特色,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三是要夯实一个基础,办好义务教育;四是要探索一条路子,更多地吸引社会资本办教育。省委省政府的高度重视,既饱含着对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的信任,也寄托着对教育的厚望。我们必须认清形势、牢记使命,以更加扎实的工作、更加优异的成绩来服务大局、回报社会、惠及民生。

三、深化改革,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

2014年全省教育工作的总体要求是: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教育规划纲要,切实把教育改革发展放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去谋划,紧紧围绕三大战略规划和“四个河南”建设,大力促进教育与经济社会紧密结合,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提高质量和促进公平为重点,加快调整优化教育结构,加快提高教育治理能力,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关于今年的教育工作,省委高校工委、省教育厅印发了工作要点(征求意见稿),我就不再全面讲了,这里突出强调几项重点工作:

1.着力强化服务,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与能力

教育只有很好地融入和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才能具有旺盛的活力和生命力,教育只有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才能赢得广泛尊重和支持。

一是切实增强服务意识。全省各级各类学校都要不断增强主动融入、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识,努力办好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符合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符合人民群众期盼的教育。特别是要突出强化教育服务“三重”的意识:第一,主动服务于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尤其是三大规划等重大战略,从中寻找工作着力点,强化教育服务全局的意识。第二,主动服务于河南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尤其是“四化”协调发展及产业集聚区建设的需要,从中寻找工作结合点,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动性和贡献力。第三,主动服务于人民群众重大关切,尤其是人民群众关心的“入园难”、“大班额”及教育质量、教育公平和学生安全等问题,从中寻求工作切入点,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衡量我们教育工作的最高标准,切实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教育改革发展成果。通过自觉服务“三重”,使教育在融入中发展,在服务中提升,充分发挥出教育应有的作为。

二是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第一,加强学校布局规划建设,使其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特别是基础教育要主动适应我省城镇化进程中人口流动的新变化,会 同有关部门研究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中小学幼儿园规划建设工作的意见,科学配置资源,不断满足人口变化对就学资源的客观需求,切实解决中小学幼儿园布局严重滞后于城镇化发展步伐问题,努力从根本上化解城镇“大班额”“入园难”等矛盾,助推城镇化进程。第二,加强人才培养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多样化人才支撑。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不断提高各级各类教育的人才培养质量。同时,要积极面向社会,广泛开展各类职业技术培训。第三,加强科技研发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创新性科技支撑。教育系统特别是高校已成为我省科学研究的主力军。目前,我省高校有一批国家级、省级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汇聚了一大批优秀科技人才,我们要充分发挥这些优势,以协同创新计划为抓手,加大高校科研创新团队、人才和重点项目计划实施力度,产出高水平科研成果,服务河南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第四,加强哲学社会科学创新,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层次智力支撑。我省教育系统的人文社科研究人员和研究成果均占全省的85%以上,我们要大力实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积极为经济社会发展献计献策。

三是不断完善服务机制。第一,健全人才需求与学科专业调整机制,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需要,科学预测和调整人才培养的结构、规模,加强急需、特色学科专业建设。第二,建立高校科技资源与企业需求对接的平台与机制,及时主动掌握企业技术需求,增强高校科研工作的针对性。第三,完善政策指导和资源调控机制,加大就业率在高校招生计划安排中的调控力度,对就业率低的专业一律不新增招生计划,各高校也要对就业率低的专业进行压缩、调整,切实培养社会需要、“适销对路”的人才。第四,改革教育评价机制,引入第三方评价,真正做到教育质量由群众说了算,由社会说了算,从而引导学校面向市场、面向社会、面向需求办学。

2.着力深化改革,确保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进展

改革是推动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教育事业一头连着民生,一头连着发展,既影响当前,又事关长远。我省是教育人口大省、生源大省,教育改革必须立足省情,找准方向,既要积极,又要稳妥。要始终坚持有利于扩大教育资源,有利 8 于提升教育水平,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有利于服务人才成长,有利于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的原则去推进。

一是推动办学体制和管理体制的改革。第一,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采取多样化政策措施,充分利用社会、市场、民间和国际资源办教育,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充满生机活力的办学体制。第二,进一步转变职能、简政放权,切实减少行政审批,严格控制检查、评比、表彰活动,今年将积极推动将中小学高级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权全部下放到省辖市,各市、县能够下放到学校的权力也要主动下放。第三,积极推进管、办、评分离,构建“政府管教育、学校办教育、社会评教育”的新格局。教育行政部门要更多地运用法律法规、政策、标准、公共财政和信息服务等手段,引导支持学校发展;学校要立足于依法办学、自主管理,通过加快建设现代学校制度,完善内部治理结构等,充分发挥办学主体作用,特别是要进一步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加快推进高等学校章程建设,今年将选择部分学校作为试点,2015年底之前,所有高等学校都要完成章程建设;社会组织、行业企业和公众将通过评价、监督、监测等方式更多地参与到教育改革发展中来。

二是推动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贯彻始终。坚持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的统一,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体系之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加强学校体育和美育工作,培养学生良好的身体素质和人文素养。坚持特色发展、个性发展,承认差异,尊重个性,为学生的多样化发展和创新拔尖人才成长创造条件。继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切实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改革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加强校企合作,强化实习实训,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教学管理,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宽松环境,增加实践教学比重,加强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三是积极稳妥地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招生制度改革重点是高考改革,袁贵仁部长在今年会上强调,高考改革极其重要、极其复杂、极其紧迫,要极其慎重。教育部已经制定了总体方案和相关的5个配套文件,将在征求意见修改 后由国务院批准向社会公布。国家要求各省今年要都出台方案,并选定试点批次,全国各省市试点将在2014-2017年分四批进行,按照提前三年早知道的要求,今年试点省份9月1日前要公布试点实施办法,三年后即2017年开始实施。我省也要尽快开始编制方案,确定启动时间。

四是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加快建立“知识+技能”的招生考试制度,推动中高职衔接,打通中职、高职、应用型本科升学通道。积极探索构建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需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职业教育特点,中等职业教育、高等职业教育、应用型本科教育和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有机衔接的现代职教体系。

五是加强高校分类指导,引导高校特别是新建本科院校转型发展。通过制定高校分类标准、完善配套政策、改革评价机制、探索高校分类拨款机制等措施,进一步推动本科高校转型发展,明晰以服务地方经济、以应用型为主的指导思想,引导各高校根据实际,科学定位,在不同层次、领域办出特色。对承担国家和省级试点的院校加大经费支持和工作指导力度,加大试点成果转化推广。

3.着力加快发展,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发展是第一要务,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当前,我省教育发展还不能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的需求,任务还非常艰巨,必须继续加快发展。同时,我们要明确没有质量的发展不是科学的发展,没有质量的发展不是人民群众需要的发展,在发展中必须始终坚持把质量放在突出位置,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

一是加快发展学前教育。启动实施第二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继续实施学前教育重大项目,扩大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覆盖率,2014年底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9%以上,进一步缓解“入园难”。

二是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加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标准化建设,启动实施新一轮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进一步完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机制,切实缩小区域、城乡、校际间差距,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

三是特色发展普通高中。启动实施普通高中特色化发展改革项目,引导带动全省普通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发展,进一步明晰普通高中的发展方向。

四是创新发展职业教育。实施职教攻坚二期工程,通过实施职业教育示范性实训基地建设等4项计划,加强学校内涵建设,集中力量建设一批品牌示范院校和特色院校,积极探索引企入校、引校入厂等多种校企合作形式,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教产融合运行机制,大力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使职业教育真正成为就业教育、致富教育。

五是内涵发展高等教育。继续实施高等学校重点和特色学科专业提升工程;全面落实第八批省级重点学科建设任务;实施卓越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探索与有关部门、科研院所、行业企业联合培养人才模式;进一步加强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坚持教学质量分析报告发布制度。建立健全有利于拔尖创新人才和高层次应用型人才脱颖而出的研究生招生选拔制度,启动“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计划”“专业学位特色品牌建设计划”,用5年时间建设100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重视科研创新,优化资源配置,建立激励机制,多出成果,出好成果。

六是大力发展民办教育。加大促进民办教育发展政策措施的落实力度,确保民办学校在征地建设、水电气使用、教师业务进修、表彰奖励、学生补助资助、评先表彰等方面的同等政策得到有效落实。继续增加省级民办教育发展专项资金额度,通过以奖代补等形式,引导更多民间资金投资发展教育,为民办教育发展创造更加平等、宽松的环境。

七是开放发展国际教育。加快推进与世界高水平大学开展合作办学;充分发挥我省汉字文化、武术文化和中医文化等优势,加大汉语国际推广;继续实施国家留学基金委河南省地方合作项目,启动“留学河南”政府奖学金计划;加强与港澳台地区交流工作。

4.着力促进公平,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

教育涉及千家万户,群众对教育越重视,对教育的公平就越关注。我们一定要在教育公平上多下功夫、多想办法、多做实事,着力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切实保障广大人民群众平等接受教育的权益。

一是兜底线,保障每个孩子都有学上。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是在承认地区、城乡间在经济发展、自然条件等方面存在差异的前提下,为每一个孩子都提供一定标准的基本公共教育,保障他们都有学上。因此,我们要继续抓好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学工作,进一步完善各级各类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政策,确保每一个学生都不因贫而失学。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并落实好接受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政策。发挥好学校在留守儿童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关爱、帮扶、安全保护农村留守儿童的服务体系。研究出台我省贯彻《特殊教育提升计划(2014-2016年)》的意见,着力强化条件保障,提高普及水平,提升教育质量,保障残疾人平等受教育的权利。

二是促均衡,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校际之间的差距。大力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通过实施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等工程,改善农村地区、贫困地区和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缩小硬件差距。在县域内进一步扩大教师交流的范围,鼓励优秀的校长和教师到薄弱学校任职任教,缩小师资差距。进一步提高优质高中名额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引导学生就近入学,缩小生源差距。发挥优质学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集团化办学、城乡托管和结对帮扶等形式,支持带动薄弱学校,提升整体办学水平。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使贫困地区、薄弱学校的孩子通过信息化手段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进一步完善小升初免试就近入学办法,合理划分入学范围,规范招生入学行为。加强督导评估,以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评估验收为抓手,督促和引导各地均衡配置教育资源,推动县域内学校间基本均衡,今年将推动25个左右的县(市、区)通过国家评估验收。

三是建机制,保障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均等化。推进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的均等化,关键在于建立健全一系列有利于推进教育公平的机制。要更多地运用法规、政策、标准、公共财政等手段进行调整和引导,特别是在教育政策措施制定时,一定要考虑教育公平问题,用规则和制度保障广大人民群众能共享教育改革发展 成果。进一步强化和落实政府提供公共教育服务的职责,完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经费的投入保障机制,促进基本公共教育资源在城乡之间均衡配置。各级各类学校要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坚持用规范管理维护每一位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教育公平。

5.着力强化保障,为教育改革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教育改革发展步伐,更需要进一步强化教育保障能力,以新的思路、新的方法、新的手段,配置好资源,激发出活力,发挥好效益,以科学的保障机制支撑教育的改革发展。

一是加强教育经费筹措和管理。经过多年的努力,4%的目标得以实现,下一步我们重点是在保证教育经费持续稳定增长、用好管好、提高经费使用效益上下功夫。要筹好经费,继续落实好财政教育投入,巩固4%成果。在政府加大教育投入的同时,千方百计地争取利用更多的社会资源投资教育。要用好经费,坚持科学的投入方向,优化经费投入结构。坚持向农村、贫困地区、困难群体倾斜。为杜绝铺张浪费现象,今年将在全省开展“建设节约型校园”活动,各级各类学校要充分利用好自己的教育资源,发挥最大效益,同时要教育学生养成勤俭节约的良好行为习惯。要管好经费,探索建立教育经费管理新机制,增强资金分配的科学性,健全完善学校财务公开制度,加强重大项目经费使用过程审计和绩效考评,保证教育经费从分配、使用到评估都在阳光下运行。

二是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要深入贯彻全省教师工作会议精神,把有关政策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要强化师德建设,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长效机制,引导广大教师践行职业道德,潜心教书育人。要抓好项目实施,认真总结国培、省培、特岗等计划的经验,进一步提高针对性和实效性。加大统筹力度,充分发挥高校青年骨干教师支持计划、高校创新人才支持计划、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等项目的重要作用。要明确各级各类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优化中小学教师结构,加快短缺学科教师培养,提升中小学教师队伍素质,加快建立有利于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机制,加强高校高水平教师团队建设和学科带头人及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培训,加大海内外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要 深化教师管理和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高校职称评审改革工作,扩大中职学校教授级高级讲师职称试点范围。

三是加快教育信息化建设。要把加快教育信息化作为推进均衡、提高质量、促进公平的重要手段,大力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继续加强全省基础教育 “三通”“两平台”建设,提升基础教育信息化水平,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实施职业教育信息化建设计划,加快推进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中职学校网站建设。建立高等学校教学网,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手段进行教学管理与质量监控,建设全省精品资源共享课,实现资源共享。积极关注、跟踪、使用、对接MOOC(大规模开放网络课程)等在线教育资源,善于学习和利用新的知识传播模式和学习方式。

四是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高校处于意识形态领域的前沿,加强高校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事关正确的办学方向、事关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等根本问题。各地各高校要把高校党建和师生思想政治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要切实加强高校党的建设,坚持和完善高校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不断提高高校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办学治校能力,继续加强高校基层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批示精神,深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要认真做好广大师生思想政治工作,加强大学生日常行为、心理健康教育和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要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和话语权,巩固完善教育系统网络信息应急机制和网上舆情联动反应机制,决不给错误思想提供传播空间和渠道。

五是维护教育系统安全稳定。改革发展任务越重,越需要有一个和谐稳定的环境。应该说,近年来教育系统安全稳定工作成效是显著的,但我们决不能因此而放松这根弦,必须始终高度重视、常抓不懈,扎实推进校园安全管理创新,深化平安校园建设,认真解决好食堂饭菜价格、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等实际问题,维护师生切身利益,确保教育系统和谐稳定。

6.着力转变作风,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效能 良好的作风是确保我们全面完成今年教育工作各项目标任务的根本保证。我们要通过狠抓作风建设来强责任、抓落实、提效能、树形象。

一是以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坚决纠正“四风”。中央决定从去年下半年开始,用一年左右时间,在全党自上而下分批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省委高校工委、教育厅作为我省开展教育实践活动第一批单位,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活动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下一步我们将努力巩固教育实践活动的成果,把活动中形成的一些好经验好做法转化为工作中的常态,特别是要把活动中提出的“三服务一满意”(即:服务广大师生、服务教育教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活动向全省教育系统推广。目前,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已经启动,希望参加第二批教育实践活动的各单位、各学校都要高度重视,做好准备,认真按照中央和省委的统一部署和要求,紧密结合实际,加强学习,认真查摆解决好本地本单位在“四风”方面的突出问题,切实把活动开展好,通过教育实践活动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作风、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树立教育系统风清气正的良好形象。

二是以更高更严的要求,切实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教育系统是社会高度关注的领域,学校是教书育人的神圣殿堂,教育工作者在廉洁自律方面应当有更高要求。但是,一个时期以来省内外在考试招生、学校基建、科研经费等方面的腐败问题,已经成了社会热点。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有关党风廉政建设规定,特别是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省委省政府若干意见,不断加强反腐倡廉建设,警钟长鸣、常抓不懈,坚决杜绝腐败行为,做到廉洁自律、公道正派。

三是以提高教育治理能力为核心,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袁贵仁部长在这次全国工作会上提出,要加快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高水平的治理能力。推进教育治理现代化是一场深刻的变革,传统的思想观念、知识储备、方式方法已经不能完全适应,迫切需要我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在科学管理上下功夫,使管理更加精细、服务更加便民,通过管理改革和治理能力的提升,使我们的事业得到更好发展。

最后,我再强调一下教育宣传工作,教育工作容易成为社会舆论的热点和焦点。积极主动做好教育宣传工作,不仅有助于推动事业发展,而且有利于树立良好形象。特别是在自媒体时代,舆论影响力更大,我们要主动适应微博、微信等新媒体快速发展的新形势,充分挖掘、整合、利用教育宣传资源,建立覆盖报刊、广播、电视、新兴媒体在内的教育新闻宣传大格局。要把握好舆论导向,及时做好教育热点问题的释疑解惑,做好社会舆论的引导,做好教育舆情的应对,传递真信息,唱响主旋律,激发正能量,为教育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

同志们,新的一年教育改革发展任务十分艰巨,我们要以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牢牢抓住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机遇,以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以干事创业的饱满热情,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开拓创新,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加快中原崛起河南振兴富民强省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刘厅长在舟山教育工作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刘厅长在舟山教育工作调研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6年11月8日)

首先谢谢大家,一个下午的时间很短,但是大家都讲的很好,讲了很多情况,也讲了很多你们成功的做法,同时对很多问题也谈了你们自己的想法。对于我们省教育厅的工作也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对于我这个刚刚上任的省教育厅厅长来讲,大家能敞开心扉说事情、说实话我感到很高兴。

舟山的教育我以前不是很了解,但听了大家的发言,我感觉这几年舟山的教育发展很快,水平不低,我看了你们汇报材料中的几个数字,都明显高于省平均水平。所以省里把舟山定为欠发展地区我觉得不妥,因为舟山的人口少,经济总量小,但人均收入并不低呀。比如你们的幼儿入园率98.5%,全省只有89%;初升高你们是96.18%,全省是91%;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你们达到42%,比全省高了2个百分点;你们十五期间上大学万人比连续五年都是全省第一,今年也是全省第二,名列前茅。

不仅仅是这些数字,我刚刚听了一下,我觉得舟山的教育在一系列深层次的问题上应该说做了很多积极的探索。比如困惑我们的教师待遇问题,我听了我觉得你们的解决在全省来讲也是不落后的,肯定比我所来自的丽水要好,在丽水房改的问题别说老师了连乡镇领导都没有,我觉得你们舟山解决的还不错的。比如说素质教育问题。应该说你们从自己的实际出发,也做了很好的探索,特别是我刚刚听了定海区的介绍,这方面你们做了大量的工作,小班化教学在海岛地区应该说你们走的是比较快的。同时从教育的均衡化讲,你们各个县,包括我们几所学校都以不同的形式做了积极的探索。所以听了舟山的情况介绍我感觉很振奋,从舟山我更看到了全省教育发展的希望,舟山能够达到这个水平,我看全省大多数地方的教育应该能发展的更快更好,当然也有一些地方还需要更进一步,差距还很大。

我们的教育经过这些年的加快发展,应该说站在了一个新的起点上,一个很高的起点上,应该说也处在了一个新的阶段,比以往不完全相同的阶段,如果说过去这么多年,我们所着力解决的是如何让孩子读上书的问题,那么现在我们所要解决的是如何让孩子读好书的问题,这是我们当前最紧迫的任务。事业发展要求我们解决好孩子读好书的问题,人民群众也对我们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有书念已经不能满足这个时代的需要,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当然也不能满足我们教育人自身追求工作进步的需要,在这方面我们的思想应该要转过来,要把我们的工作重心、工作目标在新阶段提出新的要求。

刚刚大家也谈了,我以为在现阶段我们抓教育,首先必须要转变观念,一定要树立科学发展的理念、和谐发展的理念。经济建设提出这样的要求,我们教育同样提出这样的要求,经济不按科学发展,经济难以维系,浙江省在方面在全国率先遇到了这个的问题,我们的教育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我们的教育不是全面谐调可持续的发展,我们不可能解决读好书的问题,我们的教育不仅不能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相反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我们的教育不实行全面谐调可持续发展,我们不可能为经济建设源源不断地提供符合全面谐调可持续发展的人力资源。我想我们谈均衡问题,谈素质问题,这不是戏言,这确实是我们在理念上需要解决的问题,仅管我们现在还达不到,但是方向非常重要,我们确定什么样的方向,确定什么样的理念,对我们的行动影响很大。所以我以为,现阶段我们教育人要审视自己的理念,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构建和谐和社会的要求,真正在思想上树立科学发展、和谐发展教育的理念。科学发展观的理念、和谐发展的理念树立了,我们才能抓均衡、抓素质、抓全面的进步,我们的动力会更强。我们的转变还体现在我们工作重心要转变。量的扩张的任务当然还没有全部的完成,特别是在农村、在山区海岛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但是我们现在的工作重心应该转到内涵提高上去,转到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上去,不仅仅是水平高的学校要这样转,水平低的学校,薄弱地区更要转。如果我们还仅仅停留在孩子有书念的问题上,没有解决孩子念好书的问题,那我们就无法满足时代、人民、党的事业的需要。我们要转变观念、要适应现阶段的教育需求,一定要遵循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来推进我们的教育事业。

听了舟山各县区的介绍我深有感触,我们的教育一定要扬长避短,你们有很多长处,这个长处应该要继续发扬,从海岛的实际出发,从舟山现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出发,我们应该研究短的一面,怎么样通过补短来更好的扬长;怎么样通过扬长把我们的短处解决的更好。所以舟山应该按照自己的实际,按照科学发展观的理念,按照重点工作中心转移的要求,按照扬长补短寻求教育出路的要求,来进一步推进我们今后一个时期教育的发展,这也是我们这一次在研究省委党代会要研究的问题。浙江的教育不要仅仅停留在昨天的辉煌上,成就是昨天的,我们应该面对现实,我们应该面向未来,只有把现实问题解决的很好,我们的未来才有一个好的结果,我们才能把昨天的成就继续的更辉煌。

听了舟山的教育情况我谈以下几点:

一是推进均衡发展必须坚持。这是科学发展的要求,这是和谐发展的要求;这是发展的要求,这更是稳定的要求;这是我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性质的要求;这也是人民群众的要求。一定意义上来讲,现在社会要求我们教育的最紧迫的是什么?是公平教育,是教育的公平。我以为均衡的问题,根本的是要解决公平的问题,解决公平的问题我赞成大家的观点,不是削峰填谷,而是扬长补短。在均衡发展方面,我们的布局规划工作还需要加强,我们的帮扶工作还需要加强。我们应该通过布局逐步缩小区域的差距,通过布局的规划缩小学校间的差距,通过布局规划缩小各类群体在接受教育方面的差距。中央为什么在这个时候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意义是很深刻的,关乎到执政基础、关乎到社会稳定、关乎到人心所向。从我们教育上来讲,这三个差距不解决,我们的教育不能算成功。现阶段我们抓均衡,就是着力缩小差距,而工作呢我们第一抓布局规划,第二抓帮扶。布局规划首先从空间上解决均衡问题。帮扶工作的加强,使薄弱的逐步缩小与强者的差距。在这方面上重心向农村倾斜必须坚定不移;重心向山区海岛倾斜必须坚定不移;重心向困难群体倾斜必须坚定不移。当然有钱的人可以读更好的学校,但是作为政府的职责,我们更多的是创造更多公平的教育行为。我以为我们教育行政部门,我们的教育重心不是更多地去制造更多的不平衡,而是尽量的通过扶弱缩小差距,使全社会都会享受到相对的比较好的公平教育。所以舟山在这方面可以再做一些探索,均衡的问题更多地体现。这是党的要求,是人民群众的要求,我们的教育工作者就是要按照党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去工作。我们不是就教育办教育,我们的教育应该符合时代的需要,符合群众的需要。

所以在均衡问题上我别的不讲,“四项工程”我希望舟山能切实的做好,切实的按照省政府的要求三年内基本完成任务。我听后舟山的食宿改造任务不是很重,不是很重我们更应该把这个工作做好。如果在规划科学合理布局的前提下,“四项工程”能一项项的落实,我的判断是均衡教育就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就是往均衡方向大大地跨近了一步。当然首先是要科学合理的布局,刚才嵊泗教育局长提到的6个学生的学校,我想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合并掉,那种学校既是浪费也不会有高质量的教育。我在山区看到很多附属学校,我想都要尽快解决,尽量群众、家长会有意见,但我们就是围绕着布局调整促均衡发展来逐步解决教育问题的。舟山好象交通的问题更为突出。真正住宿的学生不是很多,那就加大力度解决交通。冯副市长也在,那么就进行一定的导向探索,解决好资金嘛。省里在设置“四项工程”的时候也许考虑更多的是山区,而现在看来海岛的交通更难于住宿。影响均衡的问题我们一件件去解决,所以我在这里再强调“四项工程”你们一定要做好。我在省里也讲过,将来教育的资金很有限,但谁完成的好我们就奖励谁、支持谁,当然谁完成的不好,我们也就不支持。因为这本身就是帮助农村、帮助山区海岛、帮助困难群体嘛。这样的工作都做不好的话,让我们怎么扶持你呢? 二是不断地优化教育结构。我们地方政府的主要职责还是优化基础教育结构,刚才我看后,我很赞成舟山市教育局对这方面的一些考虑,在教育结构方面我们现在有几个问题是薄弱环节。职业教育是薄弱环节。我们现在的教育资源一个是严重不足,一个是大量浪费。在我们机关招聘的时候为什么一个收发员一定要本科学历,其实有初高中文化就可以了。还有我这次到大学里去看,硕士生当图书管理员,这真是太浪费了,就登记图书一个初中生也能行的,当然我当时也和他讲了,让他在图书管理方面能研究研究。职业教育是一个全社会性的观念,但是我们职业教育要有针对性,职业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就业,但现在我们职业教育的普教化现象十分明显。还是黄炎培说的好“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职业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就业。省里提出创“海洋强省”,以舟山现在的经济结构,肯定是排头兵,所以职业教育在这方面的空间很大呀。做好海的文章,使舟山的群众在这里能够得到好的就业,能够使展才干,职业教育发展的好,同时还能够集聚人气,引进人才,支撑我们的产业发展。

再一个是学前三年教育。舟山学前三年教育的比例已经很高了,但我不知道质量到底如何,我到过的一些农村幼儿园,其实准确的说只是托儿所,基本上是大人出去了,孩子没人管,集中放在一起背几首唐诗、学学画画,这样也蛮好。学前三年我们当然不能象小学中学那样教育,如是那样,那我们的孩子是彻底的被教傻了,一点童心都没了,童年的欢乐都没了。但是学前教育的质量还是需要加强的。再一个就是农村预备劳动力的培训。这是省委省政府交给我们教育系统的一项重要任务。初中不能升高中,高中不能升大学,这部分孩子数目也不少,我们要研究怎么样有针对性地增强这些孩子的就业能力。这些年我们实行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规模很大、声势也很大,但说实话成效不大,培训的强度不够,针对性不强。所以我们教育系统,既然省委省政府交给我们这项工作,我们就应该很好的研究,在这方面宁波、温州做的很好,力度也非常大。当然培训到底需要多少时间合适还是需要深入研究的。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培训目标有不同的要求,但是一定要通过培训使这一批人方便就业。

这是我讲的结构问题,当然结构问题不只是我讲到的这三个问题,只是我认为这三个问题还比较薄弱。

三是强化素质教育。这个问题确实是很困惑,但我们从孩子的身上去想一想吧。咱们的童年与现在的孩子童年去比一比,现在的孩子失去了很多我们原来的那些快乐。他们是无休止的作业,素质教育就是要有利于孩子的成长。我到教育厅时听了国家教育司一位司长的报告,他画了一个关于教育的曲线,起点是知识教育,中点是按照教育规范解决问题的能力,终点是应付意想不到问题的能力。在这个曲线上中国的起点最高,但终点最低。所以我们在讲素质教育的时候,一定要弄明白我们教育的目的是什么?是培养人,是使培养的人将来适应这个社会、参与这个社会、建设这个社会的能力呀。如果我们没有做到这一点,我们能说我们的教育是成功的吗?素质教育的目的是为什么?就是为了提高能力呀,为我们国家,为党的事业培养可靠的接班人、合格的建设者。现在我们高分低能的问题实在太严重了。我们从孩子的角度,从怎么样真正提高孩子的知识、能力方面多做些研究。说实话在教育方法、教育内容方面,我们的潜力是有的。同样的在八小时内能解决课堂教学、消化内容的大有人在,不一定习题做的越多的孩子他考试就越好;不一定时间拉的越长教育的水平就越高。我们应该鼓励、教育学习时间短但学习水平高的,多研究这些方法,多总结这些典型。一定意义上讲学生是受害者、老师是受害者,我们教育管理者也是受害者;学生学的很苦,老师教的很苦,我们在管理工作中也很辛苦。所以我们应该从教育本身的规律做些研究,在我们的教育中应该更加注重能力的培养,同时也要注重品格的培养。素质教育很重要的一点是品格,我们现在的孩子集体主义思想,爱国主义精神是需要强化的,不知道这一点大家有没有和我有一样的感觉。以个人为中心在现在的独生子女中表现是很突出的。当然我们的素质教育不单单是这一些,还有体、艺、美等等。一个人真正要走向社会,是需要各方面能力的,当然在考大学上还体现不出来,但在走上社会后会很明显。当年我在省政府办公厅,机构分流,分流的两个就是我们机关里唯一的2名博士生。所以在教育上我们要认真考虑这方面的问题,要负起责任来,说小了是一个家庭的问题,说大了是关系到中华子孙后代的问题,将来我们拿什么去和人家竞争?

四是加强教师培训。普陀区讲的对,教育均衡的问题,素质教育的问题,很大程度体现在教师的素质问题上。在教师的能力问题上我们应该多寻思。集中培训是一种形式,优秀教师的示范也是一种形式;推出去学习,开阔视野是一种学习,把城区的教师骨干下派到农村,也是一种送上门的学习。所以我们在现阶段把教师的需要当成一个问题来做,一定意义上来讲,我们现在所强调的很多问题,如果教师问题解决了,可能这些问题会容易解决一些。当有些问题我们在制度上还无能为力的时候,通过人的努力,一定程度上也能解决。应该说在教师的素质上差异是很大的,这个不怪教师本人,宏观上的环境给教师素质带来的差异很大。农村教师的收入很底,机会也很少,因此我们应该多为农村教师、为山区海岛的教师、重点为困难孩子执教的教师多提供一些帮助。在这方面,我们省里是要好好研究一下,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支持。

五是加强环境建设。这点是很大的一个问题。教育离不开环境,环境的发展、环境是否宽松、是否和谐对我们教育的关系很大。第一是社会对教育的理解问题。我到教育系统以后,我也常常听到看到,深感教育系统的压力之大,觉得不够宽松。这个既需要社会方面的努力,更需要我们自身的努力。我听下来感到舟山在这方面做的很好,教育行政部门要更多地通过向各级党委政府部门汇报,通过贯彻《教育法》、《义务教育法》这些法律,强化各级政府办学的责任。我们要继续按照现有的法律、政策支持民办教育的发展,《民办教育促进法》我们要好好的贯彻。在党委政府的支持下、在社会的推动下,为我们的教育集聚力量、提供动力,也创造氛围。我们要通过宣传引导社会对我们教育、对我们学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社会也好、舆论也好有的时候批评我们,第一我们要多检讨一下自己,多作一些宣传。刚才我们县区发言的时候讲的很好,我们是应该多做一点关于这方面的工作,多宣传宣传我们教育的艰辛、学校的努力、教师的沤心沥血,这是需要的。让全社会对我们的教育有一个正确的评价,既给我们以压力又给我们以动力,这种宣传确实也是很重要的。但有一点大家要注意,无论中外,校园出事胜过社会上任何一领域,这一点上我们是无法避免的。确实如冯副市长所讲,在工地上死一个农民工与学校死一个学生,那社会的关注度肯定不一样,这无疑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工作要求,但我们既然做教育人,就应该有这样的思想准备。当然我们也要通过自身的努力使社会能够理解我们、支持我们。

第二个关于环境的问题是要规范招生、收费问题。都说中国教育三大软肋,高等教育的稳定问题是一大软肋;基础教育的安全问题是一大软肋;整个教育系统的收费问题是一大软肋。这根本上是制度不够完善的问题,但这有个过程,整个国家有个承受能力。我理解校长,说老实话校长确实是在做左右为难的事情,但是规范的问题你处理的不好,解决的不好,你会影响到社会的稳定。特别是招生,一但出问题的话那影响不止一个学校,影响的是整个社会。比如越演越烈的优质生源的抢挖问题,那个问题不解决好的话,会引起更多的社会不稳定。我曾经在丽水说过,考核一个学校不能仅仅考核该校的一本上线、二本上线率,也应该把功劳记到初中老师、小学老师身上去。没有小学、中学的努力,我看未必有你重高现在的成绩,因为你选的都是优质生源。当然重高确实做得很不错,我们舟山中学的校长也在。但是话又说回来了,教育是一个接力棒,小学的基础、初中的基础都很重要,真正有本事就是你不靠优质生源,进去的学生和别人差不多,培养出来的学生和别人大不一样,那才是真正的教育家的本事。

第三个就是要切实维护好校园安全、校园稳定。在这一点上我们都有意不容辞的责任。意识要加强,要强化这个意识。我们干教育的觉得这个压力很大,但象冯副市长是当市长的,当市长的压力更大,我们只是一个教育者。整个社会今天不知道明天哪里山崩地裂了,所以安全的意识要强化,还有制度要完善,我们一定要通过完善的制度,维护校园的安全与稳定。所以一定要加强检查,要及时发现隐患,把隐患当作事故来对待,防患与未然。还有要切实做一点政策导向方面的探索,比如你们谈到的保险问题,这个可以作为一个研究,要有个利益引导。现在如果行政上要求家长交保险,那么肯定有家长到处投诉。

听了大家的发言,我讲了以上几点。可能有错,不同意的你们可以批判。我是希望我们大家一起实现教育重心的转移,为实现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把“教育大省”建成“教育强省”的目标,我们大家一起努力。我们省教育厅的工作希望你们监督,你们刚才讲到的一些问题,我们各个处室的同志都在,我们会带回去研究。怎么样使我们的一些政策、一些规定更符合教育均衡的实际,更符合扬长补短的要求,是我们共同的目标。

占用大家的时间了,谢谢大家。

第四篇:省教育厅财政厅推进学前教育工作

3月19日,省教育厅、财政厅联合在莱芜市召开全省学前教育项目工作会议。会议传达了全国学前教育项目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各地实施学前教育项目和三年行动计划的经验做法,安排部署2012年学前教育项目申报及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推进工作。省教育厅副厅长张志勇出席并做重要讲话。

省财政厅教科文处王宇轩副处长强调了财政支持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及实施学前教育项目的原则,对做好我省2012年学前教育项目申报和实施工作做了重点讲解和部署。他强调指出,实施国家级项目要坚持公益性,大力发展公办园,积极扶持企事业单位办园、集体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努力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张志勇指出,2011年,各级政府按照国家和省的安排部署,以加快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为目标,以实施国家学前教育项目为带动,认真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把学前教育列为为民办的实事之一,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学前教育事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大好局面。2012年是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的关键年,一是要抓机遇,牢牢把握学前教育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加强党政领导,做到规划到位,考核到位,措施到位;二是抓保障,建立经费保障机制,要逐市、逐县考察学前教育经费落实情况,并做到做到预算要单列、增量有倾斜、投入有比例、拨款有标准、资助有制度;三是要抓建设,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特别是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保障到2015年达到公办和公办性质幼儿园占幼儿园总数的70%的目标;四是要抓队伍,千方百计提高教师素质,做好公办幼儿园机构设置和公办教师编制核定工作,做好园长、教师的培训和待遇落实工作;五是抓配套,大力推进幼儿园标准化建设,做到建设一处达标一处。切实改善农村幼儿园办园条件,让城乡幼儿接受机会均等的学前教育;六是抓管理,要建立完善管理制度,加强学前教育项目的监管,把好幼儿园的准入关,加强收费管理,要防止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为幼儿提供有质量的学前教育。

第五篇:周济部长在全国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周济部长在全国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上的讲话

解放思想 开拓创新 积极推进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2005年4月26日)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江西省新余市召开全国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经验交流会。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交流总结近年来各地发展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经验,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加快推进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工作思路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推动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使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在整个中等职业教育大发展中,更好地、更充分地发挥生力军的作用。

近年来,江西省在促进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创造了不少好经验。这次会议安排在新余市召开,就是要总结、学习和推广江西省特别是新余市在积极发展民办职业教育、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有益经验。江西省委、省政府,新余市委、市政府对这次会议的召开高度重视,大力支持,作了周密的安排。在此我代表教育部和全体与会同志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谈三点认识,和同志们一起交流研讨。

一、要把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当前教育工作的一个战略重点

职业教育是现代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各国经济社会发展经验和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实践表明,职业教育是工业化和生产服务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在各类教育事业中,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最直接、最紧密。我们要在新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小康社会,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需要培养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高技能人才,职业教育在这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必须把职业教育特别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放到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发展的战略重点。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与改革。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要求各级政府“大力发展各类职业教育”。我们必须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好地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进一步将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宝贵的人力资源优势,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确保顺利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业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认识。

去年,教育部党组明确提出,要将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为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之一,这是我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和教育工作所面临的形势进行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又一个重大战略抉择。因此,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工作就有三个战略重点:一是继续加强农村教育特别是农村义务教育,二是推进高水平大学和重点学科建设,三是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也就是说,下一阶段的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战略重点将是三足鼎立的格局。近年来,国务院在职业教育方面连续召开几次重要会议,最近,中央领导同志又多次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作了重要指示,充分说明职业教育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全局中已经被摆到了非常重要的战略位置。

1.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然选择 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一直保持9%以上的增长速度,目前正在步入新一轮快速增长周期。新世纪头20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机遇期,如何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一些突出的瓶颈问题,选择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我国经济的长期高速增长,相当程度上是依靠资本投入、能源消耗实现的。能源供给和环境压力日益加大,已经到了难以为继的地步。为了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快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新型工业化道路从本质上说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劳动者素质不断提高,就是要有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和规模宏大的技能型工人队伍。十年前中央就提出要把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但这一转变还没有完成。为了加快完成这一转变,我们要更加重视教育与经济社会的紧密结合,把提高劳动者素质摆在更加重要的地位,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

回顾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就,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在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狠抓了教育,狠抓了人力资源开发。我们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两个历史性跨越,这为我国劳动力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的开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保障了现代化建设对人力资源的需求。我在武汉工作时,向外商做招商引资工作,我问外商,你们为什么愿意到中国投资,你们最满意的是什么?这些外商到过拉美、东南亚很多地方开办工厂,他们讲了很多原因,如中国政治稳定、市场广阔等等,但最重要的原因是中国的劳动力素质比较高,除了具有勤劳、守纪律的优良传统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中国的劳动力接受了九年义务教育,整体素质好。事实充分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进一步转变,对劳动力素质的要求也将进一步提高。人们一般认为百年树人,教育具有长远的意义,这是不错的;但还要充分认识到,教育对于人力资源的开发,进而对于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根本性的作用。我国有13亿人口,这是一个基本国情。这样多的人口,素质低,就是沉重的人口负担;素质高,就是巨大的人力资源。实现这个转化,需要教育发挥关键性和基础性的作用。在各级各类教育中,最能够对提高劳动力素质做出直接贡献的,就是职业教育,职业教育是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因此,在新的发展阶段,不仅要使广大劳动者普遍接受九年义务教育,而且还要让他们普遍接受基本的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与之相适应,要求中等职业教育必须有一个大的发展。按照工作部署,在现有基础上,每年中职扩招100万人,经过几年的努力,就能够在2007年实现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大体相当,使我们的职业教育的发展实现新的跨越,那么对我国国民整体素质的提高和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将是一件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事情。

当前,我国各行各业对技能型人才的紧缺都表现得相当突出。前一阶段,发达地区出现的民工荒,实质上是技工荒。技能型人才的紧缺,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结构调整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制约瓶颈。在新的发展阶段,经济的快速发展对生产、服务一线劳动者的数量和质量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因而,客观上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强烈的需求。社会需求是发展最大的动力。可以断言,形势的发展为我们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提供了机遇和条件,经过努力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加快发展的目标是必要的,也是可能的。

教育系统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必须主动应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紧密结合,促进职业教育与产业结构调整和科学技术进步的有机协调,促进职业教育为人力资源开发服务,为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到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提供最好的服务。

2.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统筹城乡发展,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当前,“三农”工作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总的来看,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仍然处于艰难的爬坡和攻坚阶段。一个时期以来,我们把农村教育作为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着力抓了农村义务教育,特别是西部地区“两基”攻坚,这是教育为“三农”工作服务的一个方面。另一方面,还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我们要深刻认识到,解决好“三农”问题,关键是要努力提高农村人口素质,要大力推广农业科技和实用技术,发展现代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同时,要持续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加快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进程。胡锦涛同志指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的历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总书记关于“两个趋向”的重要论断,是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对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思想认识和政策取向上的进一步升华,对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应当说,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重点和增长点都要面向农村,面向农村招生、面向农民就业,职业教育在反哺农业、支持农村的进程中将发挥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关键作用。

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促进农业现代化做出贡献。要继续实施农科教结合和“三教统筹”,大力推进科教兴农,把农业技术推广、科技开发和教育培训紧密结合起来,推行“日校办夜校”、“一师兼两教”,把农村学校建设成为帮助农民脱贫致富和就业创业的重要基地,提高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帮助他们掌握先进实用的农业技术,提高科学种养水平,培养适应农业现代化要求的新型农民,共同促进农村和农业的现代化。

另一方面,要进一步加强对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帮助农民增收致富的根本性出路。下一阶段真正解决“三农”问题,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减少农村人口、推进城镇化进程。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我国劳动力就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仅仅掌握初中文化知识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发展的新要求,无论是就地向非农产业转移还是向城镇转移就业,农民工都必须再接受一定的技能培训和职业教育。现在全国已有1.4亿农民进城务工,还有1.5亿农民需要转移,他们迫切需要接受职业教育与培训。同时,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正在由个体型向组织型、分散型向规模型、低技能型向高素质型的转化。这对职业教育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服务和发展空间。

同时,中等职业教育要为推进扶贫攻坚做出独特的贡献。前两天,我到宁夏西海固地区,这是我国最贫困也是生态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当地现有居住人口大大超过土地所能承载的极限,因此通过移民搬迁帮助当地农民摆脱贫困的任务非常繁重。当地的同志跟我讲,仅靠资金投入的“输血式”扶贫,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最好的扶贫办法是以教育扶贫,特别是发展职业教育,帮助当地的青年到外面去打工就业,转移一人,就可以脱贫一户。从三峡库区移民情况来看,开始是在当地兴办企业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但由于多方面原因,这些企业非常困难。现在,重庆的指导思想非常明确,就是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把移民子女转移出去,实现异地就业和脱贫致富。这些情况表明,无论是解决贫困问题,还是解决重大建设工程以及生态移民问题,都需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帮助当地群众获得再就业和生产生活的能力。

现实情况表明,农民子女急需职业教育,渴望成才就业。一些切身感受到职业教育甜头的农民和农民工说:“要致富,学技术”,“读完初中上职中,打工致富一路通”,真实地道出了农民群众对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衷心欢迎。过去讲“读完初中,出外打工”,现在讲“要打工,读职中”,读了职中出去就业就可以朝着小康的目标奔。只有加快发展职业教育,才能够适应“三农”工作所提出的新要求,为促进城乡统筹、加快农业现代化和顺利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服务。

3.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用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性工程

在新时期新阶段,党中央提出了两个重要的新思想,一是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二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教育工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按照教育发展规律,切实加强和改进教育领域的宏观管理和调控,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我们在部署今年教育工作的时候,提出了要努力统筹好四个方面的关系。第一,统筹教育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第二,统筹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第三,统筹城乡教育和区域教育的协调发展;第四,统筹教育事业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这四个方面的统筹,都与职业教育的发展息息相关。无论是加强农村教育,还是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无论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还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受教育需求,职业教育具有重要的作用。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通过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不仅可以大大扩大高中阶段教育的招生规模,优化教育结构,实现基础教育与职业教育的协调发展,进而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顺应历史发展变化,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采取的重大战略举措。教育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落实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推进教育公平公正,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我们要进一步认识到,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目前,教育发展的基本矛盾,是人民群众对现代化教育的强烈需求与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的矛盾。无论是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还是从为人民服务、努力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的角度看,都需要我们统筹好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引导好人民群众的教育需求,把人民的教育需求和国家发展的需要结合起来,把人民群众的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当前,我国义务教育还没有完全普及,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还需要全社会艰苦奋斗。而且,从建设结构优化的国家人才队伍角度出发,我们不能设想,对于我们这样一个13亿人口的发展中大国,所有的人都去读普通高中,都去上大学。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状况是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是不现实的,不利于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今后几年要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或略多一些的目标,使完成九年义务教育后的广大学生实行分流,其中一部分进入普通高中并进而接受高等教育,而更多的学生则通过职业教育进入各行各业,成为高素质的劳动者,成为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我们国家的发展需要高素质的劳动力大军,需要技能型人才。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可以进一步提升我国人民受教育程度和国民素质,更为重要的是可以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技能型人才的需要,满足人民群众提高就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需要,特别是满足广大农村地区富余劳动力提高职业转移能力的需要,为实现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目标做出贡献。

同时,从当前社会发展的现实情况看,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提高广大进城务工农民的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和适应城市生活的能力,对促进社会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现在,农民工已成为部分行业从业人员的主体,有的行业如建筑行业,农民工已经占从业人员的80%以上,其中受过职业培训的仅占7%;矿山从业人员中农民工所占比例更大,他们缺乏生产技能和安全培训,是造成生产安全事故频发的原因之一。大量进城农民工由于科学文化水平的限制,也只能从事较为简单繁重的体力劳动。一些农民工由于缺乏必要的职业训练,就业能力和生活能力都不能适应城市工作与生活的要求。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加强进城务工人员的培训,不仅可以提高广大农民工的技能素质,增强就业能力,而且可以丰富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这对于推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总之,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的必然要求,是教育为人民服务的必然要求。完成好这个任务,将是我国教育事业在新世纪、新阶段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要求的又一个重点。天地无限广阔,责任神圣庄严。职业教育战线的同志们必须抓住机遇,乘势而上,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二、大力发展民办中等职业教育是加快职业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任务。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相当部分的任务必须依靠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来完成。现在,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形势很好,但是距离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距离党和人民的期望,还有很大的差距。必须看到,在我国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条件下,要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目标,必须进一步加快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教育部已明确提出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任务,力争2005年中等职业学校招生人数在2004年的基础上增加100万,达到650万,经过几年的努力,到2007年,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持续发展。要完成这个任务,我们在进一步促进公办职业学校深化改革,加快发展之外,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出路,就是大力发展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统筹好公办职业教育和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把民办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加快职业教育发展、扩大职业教育规模的重要生力军。

大力发展民办中等职业教育,要坚持“积极发展、规范管理、开拓创新”的方针。1.坚持“积极发展”,扩大民办中等职业教育规模

民办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的增长点,具有贴近市场、机制灵活和经营高效的特点。只要政策得当,措施到位,适应劳动力市场需求,就能推动其发展,这不仅有利于促进民营资本为发展教育服务,而且可以促进职业教育观念、体制和机制的创新,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职业教育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

积极发展民办职业教育,必须解放思想,打破常规,与时俱进。在今后几年内,实现中等职业教育和普通高中教育规模大体相当的目标,为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创造了广阔的天地和有利的条件。发展的空间是很大的,既有发展的客观现实需要,也有发展的可能性。我们要抓住机遇,进一步贯彻落实《民办教育促进法》及其实施条例,完善鼓励支持兴办民办职业教育的政策措施,把已有的民办职业学校做大做强,同时,引导社会资金新建一批中等职业学校。要鼓励支持多种形式的联合办学和集团化办学,鼓励民办高等教育机构积极举办中等职业教育,鼓励独立设置的高等职业院校继续举办中等职业教育,鼓励民办中等职业学校按照《中外合作办学条例》的规定,积极引进境外优质职业教育资源,通过多种形式,拓展民办中等职业教育资源。在工作中,要注重分类指导,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较好的地方,要进一步扩大资源,壮大整体,做强个体,培育一批骨干示范学校;发展相对薄弱的地方,要进一步优化办学环境,吸引各种社会资金兴办一批民办中等职业学校,鼓励东部地区和城市的社会组织及个人到中西部地区投资兴办中等职业学校或捐资助学。

总之,只要是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有利于增加教育投入,扩大职业教育资源,有利于满足社会的教育需求,有利于增强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活力,各种形式的发展都可以大胆试验,积极探索。

2.坚持“开拓创新”,增强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生机和活力

要进一步明确:职业教育就是就业教育。民办中等职业学校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面向市场和社会办学,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确定培养目标,设置专业和培训项目,做到培养目标面向市场,办学形式适应市场,专业设置瞄准市场,毕业生就业服务市场,积极为社会培养急需、适用的人才。要借鉴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改革传统的学校管理模式。由管理学校向“经营”学校转变,既注重教育规律,又合理运用市场经济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原则,使学校发展更具生机与活力。

要适应不同需求,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办学形式。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生命力在于不断创新办学模式,实行灵活、多样、开放的办学形式。要把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全日制与部分时间制、职前与职后教育相结合,积极开展“订单培养”,实行选修制、弹性学制和分层次组织教学,学习期限更加灵活、学习形式更加多样、学习内容更加实用,促进职业教育供给的多样性,适应社会多样化的教育需求。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特别要重视发挥自身办学机制灵活的优势,大胆探索产教结合、校企合作,“半工半读”、“工学结合”的办学路子,积极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互利共赢的办学机制。

在这里,我想着重强调中职学生“半工半读”的问题。中等职业学校实行学生在读期间“半工半读”,特别是推进学生在第三学年到企业实习,是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战略举措,要大力推进。今后,我们要认真解决“如何让贫困家庭孩子上得起职业学校”的问题。从生源经济状况分析,我们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多数来自农村,且家庭相对贫困。“半工半读”,一方面培训学生职业技能,另一方面也可一定程度上解决学生的经济困难。这次会上介绍了扬州天海职业技术学校的经验,这个学校大多数学生来自农村,还有一些学生来自城市贫困家庭,他们通过“半工半读”的方式,很好地解决了各种困难。“半工半读”,首先可以使学生工学交替,在生产和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熟悉生产情况,掌握生产工艺技能,获得适应生产环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可以帮助学生通过劳动获得收入,减轻学业上的经济负担,并在毕业后能尽快找到工作并适应工作需要。第三,可以加强学校与企业的联系,有利于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拓展办学空间。学生第三年到企业实习,学校只留了两个年级的学生,这样就可以多招三分之一的学生。实际上德国、奥地利的“双元制”也就是这个模式。什么是职业教育的质量?使学生有职业理想和道德、有职业技能,并且能够就业,这就是我们追求的质量。在这个问题上,职业教育战线的同志们一定要进一步提高和深化认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观点。随着科技的进步,社会生产的变革,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的方式、途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才会有生机、活力,才能够取得教育成效。但教育仍要坚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这是毫无疑义的。对于以培养生产劳动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为目的的职业技术教育,尤其应当不断加强与生产实践的紧密结合,不断探索与生产实践结合的新路子、新模式,只有这样,我们职业学校培养的人才能够得到产业界的欢迎,得到他们的支持,进而实现我们“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目的。我希望同志们在交流研讨中对这个问题给予进一步的探讨,以期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扫除发展中等职业教育认识方面的障碍。

3.坚持“规范管理”,促进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

发展需要规范,规范为了发展。依法规范管理是促进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实践反复证明,越是加快发展,越要规范管理。高等教育是这样,中等职业教育也是这样,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尤其如此。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实际,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治教,依法落实学校办学自主权,加强对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管理与服务。要本着积极支持,规范管理的原则,对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师资队伍建设、资金筹措、管理服务等方面加强指导和管理。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指导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建立和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健全内部管理和监督制度。抓紧建立健全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评估、督导、检查体系和制度,通过加强对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考核评估,引导学校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出特色,创立品牌,促进民办中等职业学校不断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民办中等职业学校要不断增强法制意识,依法办学,诚信办学。

民办中等职业学校要建立健全党团基层组织,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和监督保证作用。学校要把帮助学生成人成才,成为受产业界欢迎的技能型人才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切实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使学生不仅能在学校中学到应有的职业技能,也能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掌握终身学习能力,实现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三、解放思想,采取有力措施,推动民办中等职业教育有一个大的发展

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目前还是一个新生事物,要实现大的发展,需要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扶持。要始终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积极创造条件,完善相关政策,促进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快速健康发展。

1.要加强政府对发展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领导 各级政府要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经济增长方式根本转变的战略高度,进一步提高对大力发展民办中等职业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把发展民办中等职业教育作为扩大职业教育资源的一个重要增长点,强化对民办职业教育发展的领导和统筹。要把民办职业学校建设纳入当地城乡建设规划,在民办职业学校建设用地、融资、招生等方面进一步优化环境,强化服务,为民办职业学校牵线搭桥引资办学。对民办学校的建设要按照公益事业用地及建设的有关规定给予优惠。

一些地方的领导同志说,抓经济,就要抓职教,抓职教,就是抓经济;还有一些地方的领导同志讲,重民生就要抓就业,抓就业就要抓职教。我认为这些认识都是很有道理的。希望各地领导同志,从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的政绩观以及科学的人才观的高度,全面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高度,从根本上把一个地方经济发展和老百姓就业搞上去的高度,真正把发展职业教育,关心支持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作为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切实抓紧抓好。

2.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指导和服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主动为民办职业学校加强指导,排忧解难,认真研究民办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问题。要切实解决好教育行政部门对民办教育管理服务不到位的问题。近期,要优先审批一批具备条件的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在招生、学校评估、实训基地建设及项目安排等方面要将民办中等职业学校与公办职业学校一视同仁。要支持民办学校面向社会自主招聘教职工,鼓励能胜任教育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和有特殊技能者到民办职业学校任教,民办职业学校教职工依法享有与公办学校教职工同等权利。同时,要依法加强对民办职业学校的管理,规范其办学行为。

与此同时,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积极主动地做好地方党委发展中等民办职业教育工作的参谋助手,主动请示汇报,主动提出建议,主动争取地方党委、政府和其他政府部门的支持。要做好为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服务的工作,当前,要帮助他们解决好两个困难,一是解决中职学校招生困难的问题,特别是要帮助解决好民办中等职业学校跨省招生的困难,要把民办中等职业学校的招生纳入整个中职招生计划,克服通过中介招生的弊病。东部、西部地区的同志们在这个问题上要解放思想,给予积极支持。二是要帮助解决好民办中职学校学生到企业实习的问题。

3.动员行业、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共同发展民办职业教育 职业教育是为行业企业服务的,行业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要坚持把校企合作和产教结合作为积极发展民办职业教育的一条重要途径。行业企业也可以根据自身的特殊需求,独立举办各种职业学校。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尤其是民营经济的发展,目前新一轮的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潮流正在形成,经济发达地区更为明显。我们要抓住这一时机,乘势而上,推进行业企业办学,民办中等职业学校也可以与行业企业合作办学。

在这里,我想特别强调指出,对于一切谋求长远发展的企业来说,都必须注重技术创新,都必须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国际上很多著名的企业,都着眼于自身长远发展需要,或者与学校合作培养人,或者自己兴办职业学校培养生产营销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这十分值得我们借鉴。我衷心希望我国企业界能够抓住当前国家积极发展中等职业教育的机遇,积极举办中等职业学校。我们教育部将给予积极支持。

4.加强舆论引导,为民办职业教育的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

要进一步重视和做好宣传工作。通过各种媒体,加大对民办职业教育的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民办职业教育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让全社会了解、理解、支持、参与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努力营造有利于民办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良好社会氛围。各地要对在发展民办中等职业教育事业中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表彰。

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方面,我想强调的是,要大力宣传劳动光荣,大力宣传生产实践第一线技能型人才为国家发展、企业发展做出贡献的事迹,激励广大青年学生立志做一名优秀的技能型人才;大力宣传中等职业学校包括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帮助学生成才、就业、创业、脱贫乃至致富的真实事例,帮助广大家长释疑解惑,充分认识让自己的孩子上中等职业学校,上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同样可以成为对国家、社会和家庭有贡献的人才,同样是受到社会尊重的,同样是值得家长自豪的。“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是我们民族文化中一个优秀的遗产,需要在全社会弘扬光大。我们常说,宣传工作要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大力宣传生产劳动第一线劳动者为国家发展、人民富裕创造优良业绩的事迹,就是一种最好的贴近群众,同时,也是对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最好的舆论导向。总之,要鼓励更多的孩子成为技能型人才;要使全社会更加深刻地认识到,没有宏大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我们就不可能完成现代化建设的历史任务,就不可能真正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同志们,江西省是一个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地方。当年,毛泽东同志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开创了我们党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取得全国胜利的正确道路,并形成了永远激励后人的井冈山精神。毛泽东同志当年在新余写下了《兴国调查》这篇光辉著作,至今仍然启迪着我们在制定政策时必须深入进行调查研究。当前,全党正在认真进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进一步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全党,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我们的会议在江西召开,更应该学习和弘扬井冈山精神,更应该自觉地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着眼于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认真开好这次会议。会议期间,大家将就发展民办中等职业教育的经验进行交流,对面临的问题进行研讨。这些年来,各地都创造了大量的新鲜经验。这次经验交流会,我认为是一次宝贵的相互启发、共同提高的机会,也是我们教育部进行调研,学习各地创造的宝贵经验的好机会。今年,国务院将召开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对“十一五”期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发展改革职业教育做出部署。在国务院领导下,教育部和国务院相关部委正在进行准备工作。为此,我也希望与会的同志们不仅要把自己已经取得的宝贵经验贡献出来。所以,我们要共同努力,从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出发,从我国职业教育今后一个时期的发展改革出发,贡献真知灼见,做好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筹备工作。

谢谢大家!

下载福建省教育厅厅长在全省民办学前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福建省教育厅厅长在全省民办学前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曾厅长在全省消防工作会上的讲话

    曾省权厅长在全省消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7年7月3日)同志们: 刚才,会议对2006年度全省消防工作先进单位进行了表彰,怀臣书记、作哈省长分别作了重要讲话。两位省领导的讲话站在......

    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加强教育系统落实

    【发布单位】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 【发布文号】闽教监〔2007〕11号 【发布日期】2007-08-22 【生效日期】2007-08-2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

    文教局副局长在全县学前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

    了公办学校内部管理机制的改革;它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过程,也为各类学校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它与我们当前社会经济体制相适应,有旺盛......

    文教局副局长在全县学前教育工作会上的讲话

    今天这个会,是经过文教局班子研究同意召开的一个学前教育工作会,也是局班子分工调整后我第一次参加的学前教育工作会。对在座的相当部分民办幼儿园园长来说,可能还很陌生,那么,今......

    蔡厅长在湿地现场会上的讲话

    依法严格抓保护 置身大局谋发展 努力实现由湿地大省向强省的跨越 ——在全省湿地保护与建设现场会上的讲话 蔡炳华 2010年10月25日 同志们: 十七届五中全会刚刚胜利闭幕,全会......

    厅长在重阳节老干部座谈会上的讲话范文合集

    厅长在重阳节老干部座谈会上的讲话尊敬的各位老领导、老同志:明天是重阳。这是一个登高望远的日子,也是其乐融融的日子。这里,请允许我代表厅党组,代表全厅、全系统的广大干部职......

    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关于实行中职中小学校

    【发布单位】中共福建省委教育工作委员会、福建省教育厅 【发布文号】闽委教宣〔2009〕9号 【发布日期】2009-03-17 【生效日期】2009-03-17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

    教育局长在全市教育工作会上发言

    坚守“三零”底线 构建“双核”体系 塑造阳光团队 强化项目支撑 努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临泽县教科局党委书记、局长 单兴银 根据市局教育工作要点和责任书下达的目标任务,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