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保险业与银行业相互渗透的原因及模式选择_19323
保险业与银行业相互渗透的原因及模式选择
江秀雯Ξ
(广东商学院,广东 广州 510320)摘 要:我国金融业目前实行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但这项规定具有过渡性的特点。由于当前我国金融业发展还比较落后,实行分业经营和分业管理,有利于提高保险、银行和证券业经营的专业化水平,防止金融风险相互交叉传染,保持金融稳定发展。但从长远看,我国金融服务部门相互渗透、相互竞争和相互合作的趋势将会得到加强。正确认识保险业与银行业等金融服务部门之间的相互关系,对于明确我国保险体制改革的思路,推进我国保险业与国际进一步接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银保合作;内在原因;直接原因;模式选择
一、保险的金融性——保险业与银行业相互渗透的前提和基础
1.保险具有内在的金融性质,这种性质表现为保险是一种特殊的金融方式,即众多保险人或被保险人以保险单作为金融资产形态,通过中介机构—— 保险公司相互融通资金,并运用金融市场机制使保单持有者的权益得到保障,因而保险属于金融范畴,它与同属于金融范畴的银行业、证券业有着密切关系,共同构成现代金融业的三大支柱。保险的金融性质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认识:1.保险具有融通货币资金的性质。不论是寿险还是非寿险,其实现分散风险的方式都是通过资金的聚散来进行,即保险人通过向大量的投保人或被保险人收取保费,聚集成保险基金,当少数人发生保险事故或保单规定的赔付条件出现时,对其进行赔偿或给付,以维持生产、生活的稳定。因此,保险具有在众多个人或团体之间以及在不同的时间期限内融通资金的性质。
2.保险是一种有偿的转移行为,并产生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保险人收取保险费是一种有偿的资金转移 ,为了保证将来有能力对被保险人进行赔付,必须建立保险责任准备金,这些准备金构成了保险公司主要的金融负债,这和银行吸收各项存款构成银行的主要金融负债是相似的。保险人将零星的保险费聚集为有一定规模的保险基金后,对其进行投资运用,一般用于银行存款、购买有价证券、抵押放款以及进行动产、不动产项目等,这些保险投资构成了保险公司的主要金融资产,这也和银行有许多相似之处。3.从投保人角度看,保单成为人们持有的特殊形态的金融资产。由于人们购买保险越来越具有投资的性质 ,倾向于从储蓄、投资等立场出发来权衡是否购买保险以及购买哪些保险品种 ,因而保险商品的具体形态 — 保险单就越来越具有金融资产的性质 ,它虽然不完全等同于传统的股票、债券等有价证券 ,但也有一定的可转让性、一定情况下也可用于抵押或质押 ,保险单因此已成为人们所持的特殊形态的金融资产。
4.从保险公司经营上看 ,保险公司愈加重视金融财务管理技术的运用。由于市场竞争的加剧 ,为了弥补直接保险业务的损失 ,保险公司愈加重视保险资金的投资运用。经济形势的变化、利率的高低、通货膨胀水平等因素直接影响到保险投资的回报率 ,因此保险公司进行投资必须注意应用新型的金融财务管理技术 ,来预测经济金融走势 ,分析金融货币市场的变化 ,加强成本核算 ,在投资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基础上 ,尽可能取得较高的投资回报率。
5.从整个保险市场运行看 ,其运行机制与金融市场运行机制是一致的。与金融市场运行一样 ,价格机制、供求机制和竞争机制主导着保险市场的运行 ,金融市场利率水平高低是影响保险供求双方的主要动因之一 ,并且随着市场竞争的深化和金融保险业务的相互融合 ,保险市场正逐步成为金融市场不可分割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外因推动是保险业与银行业相互渗透的直接原因
1.2.3.从消费者需求角度看,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消费意识和期望不断增长,消费行为也随之发生变化。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以及消费者意识和期望的不断提高,使保险品种与其他金融产品有趋同的倾向,对保险品种的价格、功能等提出了更为广泛的要求,银保合作,不仅可使双方拓宽资金来源和运用的渠道,同时能够为客户提供综合的金融服务,最终使客户得到高质量、价格合理的服务,实现银行、保险、客户“三赢”。这些因素从一个侧面推动着保险业与银行业相互渗透、相互竞争与合作。
从保险公司经营管理角度看,设法提高经济效率、降低经营成本,是竞争成败的关键因素于保险公司而言,降低营销成本和发展规模经济是降低整体营运成本的两个重要方面。首先,在营销成本方面,大量中间费用的支出使得传统营销的成本居高不下,从而削弱其价格竞争力。银行保险销售方式凭借密集的机构网点、庞大的客户群、良好的品牌形象、较低的费用率以及广泛采用先进技术的同时为客户提供多种金融服务等优势,得以在诸多销售渠道中脱颖而出。其次,在规模经济方面,保险企业发展规模经济既可以通过扩大传统保险企业的规模来实现,也可以通过与银行等其他金融机构进行业务相互渗透与合作来实现。
从政府态度转变情况看 ,在经济自由化和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 ,许多国家开始修改金融法律制度 ,为保险、银行和证券业的相互渗透与合作扫除障碍。如美国经过长达 6 年的讨论 ,终于1999 年通过了《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结束了美国保险业、银行业、证券业长期分业经营的历史。在我国 ,虽然法律明确规定保险业、银行业和证券业实行分业经营 ,但三业之间的渗合作仍在以不违背法律的形式悄悄地进行。中信金融控股集团的成立 ,对于国内众多尝试银证、银保、保证合作 ,以及探索金融控股集团模式的金融机构来说 ,将是一个可以仿效的“蓝本”。成立金融控股集团“, 分业不分家”,既遵守了有关部门法规 ,有进行了混业的尝试 ,很有“一石二鸟”的效果。
三、保险业与银行业的未来发展模式
从总体上看,未来保险业与银行业的关系模式应是既相互竞争,也密切合作,其中合作构成二者关系的主流。根据保险业与银行业的经营特点,二者相互渗透与合作的模式大概可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在融资业务方面合作。保险公司持有大量暂时闲置从而可以用于投资的责任保险金和其他营运资金 ,为了保证投资的安全性和流动性,银行存款必然是保险公司重要的投资形式之一。另外,保险公司和银行之间还可以通过国债买卖、债券回购以及资金拆借等多种形式相互融通资金,以提高双方资金的流动性与收益性。
2.在市场销售方面进行合作。目前在我国,银行业已得到了较为深入的发展,如建立了比较密集的营业网点,有比较发达的资金结算网络,有庞大的客户群,有良好的内部管理和素质较高的从业人员队伍,等等,这些都是银行代理销售保险的“天然优势”,而与此同时,我国保险公司的发展相对比较滞后,如营业网点较少,营销人员素质不高,经营设施不够先进等,其完善并非一朝一夕能够完成,而且需要相当高的成本。从这些意义上说,银行是我国保险公司的“天然盟友”。如平安保险在工行、邮储已经推出了“千禧红”分红保险。与以前银行保险之间零星的合作相比,保险公司从去年开始对银行可谓发起了一个“跑马圈地”的新攻势,出现了银保合作的热潮。到目前为止,银保合作网点不下2000家。3.在网络资源、客户资源共享方面进行合作。在电子信息化和网络化推进过程中,保险公司和银行为了加强对客户资源的管理,一般均建立存储客户信息、具有开放性和兼容性特征的数据库系统,这样保险公司和银行就可以相互交流各自的客户信息资源,为双方的经营决策提高信息支持。4.在金融产品设计方面进行合作。一方面 ,保险公司可以设计与银行业务相配套的保险产品 ,例如为银行的一般消费信贷、汽车消费信贷以及住房按揭贷款等提供风险保障服务;另一方面 ,保险单作为一种特殊的有价证券 ,银行在开展抵押或质押贷款业务时 ,可以将其作为抵押或质押的标的物 ,以扩大业务范围。
5.资本的相互渗透 ,保险公司和银行的战略发展方向、经营管理理念、经营管理模式和企业文化等必然相互影响 ,相互促进 ,乃至相互补充 ,从而双方建立起密切的战略性合作关系。在我国 ,保险公司、银行之间的资本渗透目前还受到政策以及法律上的限制 ,但可以预见 ,今后随着有关政策和法规逐步放宽 ,保险公司和银行之间进行资本渗透以及开展战略性合作将是一个潜在的发展趋势。
6.成立金融控股公司 ,在各金融子公司和控股公司之间设立行政中心 ,形成金字塔结构。各金融机构相对独立运作 ,但在诸如风险管理和投资决策等方面要以控股公司为中心 ,商业银行、证券公司和保险公司等以控股公司的方式相互进行业务渗透。最后应该指出的是 ,保险业、银行业的相互渗透与合作作为一种发展趋势 ,有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但其具体的合作模式将经历不断探索的动态发展过程 ,以上所列举的几种渗透与合作模式仅是正在发生或目前可以预见到的模式 ,将来随着技术和金融创新的不断发展 ,必然会有更新型的合作模式涌现。
参考文献 :
1]张春子.金融业的业务关联与互动 [J ].经济导刊,2001 ,(3):38247.2]方贤明.入世给中国金融业带来了什么[J ].上海保险,2001 ,(12):10211.3]章海燕.混业经营是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J ].经济前沿,2001,(9):45246.4]刑燕 ,阴峰.对我国银行保险发展的思考[J ].世界经济情况 ,2002 ,(5):25226.[5]陈岗.中国金融混业经营的时间和模式探讨 [J ].改革 ,2001 ,(5):87291.
第二篇:浅谈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
浅谈历史学科与其他学科的相互渗透
作为人文社科系之一的历史学科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科目。可以说它是一切社会科学的基础,是人类社会文明的记载和总结。与其他基础学科相比,历史的学科特征又是较特殊的。历史无所不包,它涵概古今中外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等。所以历来有“政史不分,文史不分,史地不分”之说。而历史学科这一综合性特征又决定了历史教学必然会涉及到其他学科,常见的有历史与政治(包括时政热点和社会经济)历史与语文(文学和文学史)历史与地理(包括识图和自然环境)历史与数学(如不同年法的换算和历史图表数据的换算等)等学科的综合渗透。
一、综合渗透之一——历史与政治 经常有人开玩笑说政史是“联体婴”。少了谁都不行。的确,思想政治在中学教育中是方向是灵魂,它凭借其科学的理论说服人,而历史则是以事实为基础上来评价启迪人。由于历史事实是不依赖任何人的意识而存在,是进行历史教学的基本依据和凭证。因此政治成为历史教学的方向指导,而历史则是政治的事实根据。因此两者是相辅相成,互相渗透的。而平常我们学习历史则一定要从人类的起源开始讲起的。如人类社会经历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这几个社会形态,然而这几个社会形态更是政治课堂上所要讲述的重要内容。又如,我们知道中国没有走资本主义道路而直接走社会主义道路,那么有些学生就要问了,中国为什么要绕过资本主义社会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呢?这表面上是一个政治问题,但实际上真正原因还是个历史问题。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对近代中国怎么样的社会背景进行分析,那么学生便能一目了然的了解:近代西方列强是怎样开展国外市场掠夺殖民地发财的,又是怎样阻止止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的,而中国又是因为“闭关锁国”,加之清政府的无能,国民的愚昧等,而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正因为如此,中国尽管有着五千年历史,到今天经济科技等方面都落后于西方国家。这也就是中国绕过资本主义社会而直接进入社会主义社会的原因。又如,我们今天面临的一个敏感的时政话题,那就是“台湾问题”讲到这个问题我们不仅要问;为什么中国一定要收复台湾,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呢?追溯历史寻求根源:我们知道台湾自古就是中国领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事实如三国时期230年孙权派卫温到夷洲台湾;隋炀帝曾三次派人去流求(台湾)加强了台湾与祖国大陆的联系;南宋时,彭湖划归福建省晋江县管理;元朝时,政府设彭湖巡检司管理琉球(今台湾);明朝时,郑成功于1662年把荷兰侵略者从台湾赶走.清康熙时,派人打破郑氏后人的割据,于1683年将台湾纳入统一的大清版图,第二年,设台湾府;隶属福建省;1885年,清政府设行省,刘铭传第一任巡抚;1943至1945年中,美,英分别发表《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明确承认台湾是中国的 一部分;1971年中国在联合国合法席位恢复,世界只有一个中国在这些充分的历史根据面前就不难看出当今政府及人民为什么如此迫切希望祖国,理解“血浓于水”的亲情。由此可见,历史教学并不是干巴巴的传授教学,它还有着谈古论今和权衡时政的作用的,即:联系古代历史影射今天的社会政治和经济等等。
再如,“十一五”期间,政府提出了三农问题,我们也知道从2006年1月1 日起,中国已经免除农业税,这是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所需的。但是综观历史,我们就不难看出,历史上从商鞅变法,汉高祖、汉文帝、汉景帝、汉光武帝他们的治国措施中得到启示:历代统治者要适应发展生产力,无不都必须重视农业这个根本问题。如商鞅因为奖励耕战,最后使秦国强大了;汉高祖因减轻租税为汉朝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汉文帝,汉景帝和光武帝因减租,最后出现“文景之治”和“光武中兴”。历史可鉴,当今政府又怎能不重视呢?历史就是过去了的社会,社会就是进行中的历史,两者都是个多层次的有机结构,但却又是互相适应,互相影响的。
二、综合渗透之二——历史与语文
如在江历史课时,因历史课本的文字叙述简要,往往需要教师在讲述时作一些必要的补充。讲述历史人物时,应讲出他的特点来,尽可能给学生以生动具体的形象,从而避免雷同,避免“公式化”、“概念化”。《史记》中陈胜的“王侯将相宁有种乎”,项羽的“彼可取而代之也”,刘邦的“大丈夫当如是也”,同一主题,三种口气,表现出这三个人不同的身份、思想和性格。课本中“文革史”的叙述高度浓缩,对学生缺乏吸引力,让他们读反映文革的文学作品(如“伤痕文学”、朦胧诗等),那效果就大不相同了。
在讲历史知识时必定会渗透很多文学知识,如引用文章句法或诗歌散文。“风云突变,军阀重开战。洒向人间都是怨,一枕黄粱再现。„„收拾金瓯一片,分田分地真忙。”(《清平乐·蒋桂战争》)一语道破新军阀混战的频繁和巨大规模,战事危及百姓,造成生灵涂炭,怎能不激起学生的强烈憎恶和愤怒呢?但蒋介石等军阀企图用武力统一中国不过是“一枕黄粱再现”的美梦而已,红军正是抓住军阀混战的有利时机,建立革命根据地,开展“分田分地”的土地革命。“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七律·长征》)毛泽东生动地描绘了长征这一惊天动地、震撼中外的历史事件,讴歌了红军战士英勇豪迈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这些也可算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生动教材。
再次,在历史课中反映阶级社会中的阶级矛盾和阶级关系。会引用如《诗经》中的“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悬狟兮„„”和“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把奴隶控诉奴隶主贵族残酷剥削的 仇恨鲜明地反映了出来,也就讲清了“国人暴动”的根本原因。引用杜甫的“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白居易的“宣城太守知不知?一丈毯,千两丝!地不知寒人要暖,少夺人衣做地衣”,使学生认清了唐朝统治阶级残暴、安史之乱的灾难、百姓的疾苦,理顺了唐末农民战争的历史背景。“民国万税,天下太贫”揭示出国民党反动统治者对广大人民的剥削、掠夺。
最后,在历史教学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使用文学性强的语言。如,“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回。”“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这两首诗对隋大运河作出完全不同的评价,对于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全面地看待问题具有典范的作用。对楚汉战争中项羽的失败,杜牧有“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辱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王安石有“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杜牧认为胜败乃兵家常事,哀叹项羽缺乏百折不挠的精神;王安石则以政治家的眼光指出项羽失却民心,败局无法挽回。谁的看法对?哪一种认识反映历史现象的本质?组织学生运用思辨的方法进行分析,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前三句描写了农业丰收和四海垦辟,但最后一句却激起人们层层思索的涟漪。“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山坡羊·潼关怀古》)诗中“兴”、“亡”的强烈对照和“百姓苦”、“百姓苦”的一致,表现出极大的历史反差,展现了文明史肌体上的深深伤痕。在这反差与伤痕中到底隐藏着什么呢?诗词提出了发人深省的疑问,这种卓绝的设问能力会引导学生进行一次次的“历史思索”,提高学生自己的思维能力。
中学历史的许多重大问题都可以从语文课文中得到加强,而中学语文的许多课文也与历史有着重大的关系,甚至有的课文如不借助历史知识的帮助,学生是无法弄清楚的。鲁迅先生的文章就是一例,倒不是他的文字生涩,而是他的许多语言,甚至全文都是隐喻,如无历史知识作为钥匙,只凭语文教师在文学上的说明,学生根本无法理解。如《记念刘和珍君》一文是作者在1926年“三·一八”惨案发生后,针对一些人诬蔑群众而作的;《为了忘却的纪念》则是纪念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受国民党文化专制迫害致死的五位青年作家。可以说,鲁迅先生的每一篇文章都有其时代背景,要理解文章,必须了解历史。所以,中学历史教学与语文教学一定要结合起来,相互渗透,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才能相得益彰,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参见李铜玉老师的《文史交融 相得益彰--在历史教学中渗透语文教学》)
三、综合渗透之三——历史与地理 我们经常听到“政史为一体”“文史是一家”却很少听到历史与地理的关系。历史和政治,语文的关系已经被认同了,而历史和地理的关系却被大多数人给 忽略了。殊不知,地理教学也是历史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说有历史的地方就一定会和地理联系在一起。如果说地理相当一个坐标,那么历史就是坐标里的内容。因此无论我们要了解世界历史还是中国历史,首先必须掌握相关的地理知识。如在学习东西方文明的起源时,就必须了解东方国家所处的地理位置(即以大河流域为中心的)和相关环境气候,正因为地理位置和环境气候的不同才因此决定了东方文明不同于以海洋为中心的西方文明。所以不同的地理特点决定了各国不同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的不同。
又如在学习中国史时清朝疆域西跨葱领,北接西伯利亚,东临太平洋,南包南海诸岛。然而这并不只是口头上背背而已,还要在地图上找出位置来,不能只会纸上谈兵。再如明朝郑和下西洋,先后7次,那么7次所走的路线是怎样的,能不能在地图上找出来呢?2005年是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假如你是“凤凰号”的一名成员,你将沿着怎样的路线前进呢?要解决历史课上的这些问题,没了地理知识怎么能行呢?
四、历史综合渗透之四——历史与数学
数学表面看起来和历史没任何关系,实际上数学在历史中也是较为重要的。例如在民国与公元纪年法上的换算。有如民国25年换算为公元纪年必须用到数学算法,即25+1911=1936年。又如历史图表的换算,我国古代的人口和人丁问题的换算,如公式:人丁数×口丁比=人口数等等。
综上所述,历史学科可谓是门错综复杂的学科,它涵概了其他学科的很多相关知识,因此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在此,笔者作此愚作仅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让更多从事历史教学的同仁们能够在教学中对其渗透性加以重视和运用。
第三篇:相互渗透的感性与理性认识
相互渗透的感性与理性认识
感性认识是人们的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的认识。它以事物的现象为内容。是认识的第一阶段。理性认识是人们借助抽象思维所把握到的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内部联系的认识。它以事物的本质为内容,是认识发展的第二阶段。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认识过程中的两个不同阶段,同时又是相互联系的两种认识形式。在实际过程中,二者总是相互交织在一起的,既没有纯粹的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
一方面,感性认识中有理性认识。人的感性认识总是在理性认识指导下感知对象,在获得感性认识时,总是借助自己已有的概念、判断等理性认识形式来表达。在感知某一事物时,人的大脑并非一块“白板”,总是有以往产生的理性认识掺杂其中,理性认识加强了感觉的明确清晰程度,并且由于理解而使感觉更敏锐、更深刻。另一方面,理性认识中有感性认识,理性认识不仅已感性材料为基础,还总是通过感性形式的语言文字来说明。在理性思维的过程中,总是有感性形象带入其中,从而促进思维的活跃和贯通。对概念和理论的解释,也往往要借助于感性形象。
我们常说请不要“感情用事”。其实也就是说不要过多的感性认识和处事,这在无意中就将感性认识打上了错误和不好的烙印,这很明显是不对的。理性认识让世界规范有条理如钢筋混凝土建筑,充饴着严肃和压抑感;而感性认识则让世界丰富多彩如木制雕梁画栋,神采飞扬,充满了生机和栩栩如生。诚然,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只有将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有机并充分的结合起来,来能让我们的工作生活,有滋有味,多姿多彩。
培训部:田仲君 2012年11月
第四篇:保险业与银行业混业“联姻”案例分析
摘要:混业经营是当前国际金融发展的一个趋势,为此,我国应当采取渐进措施,以适应这一未来发展趋势。本文从中国平安如何收购深圳发展银行展开,分析了合并后对双方的影响,并提出了保险业与银行业混业“联姻”带给我们的启示。
关键词:混业经营;合并;启示
一、合并前各方介绍
1987年12月22日,深圳发展银行(以下简称“深发展”)在深圳正式成立,它是中国第一家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并上市的商业银行。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深发展的实力也日益增强,在22个城市设立了约300家分支机构。2004年新桥资本受让深发展17.89%股权成为第一大股东。
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平安集团”)是中国第一家以保险为核心集证券、信托、资产管理等多元金融业务为一体的金融服务集团。公司成立于1988年,2004年6月和2007年3月公司先后在香港和上海上市。
平安银行为中国平安集团旗下重要成员。平安集团在2003年底收购了福建亚洲银行,此后福建亚洲银行更名为平安银行。平安银行的另一组成部分是深圳市商业银行,2006年底经中国银监会批准中国平安集团持有深圳市商业银行89.36%的股份,成为其最大的股东。2007年中国银监会批准深圳市商业银行吸收合并原平安银行并更名为深圳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深圳平安银行更名为平安银行。
二、合并过程
深发展合并平安银行属于同一控制下(平安集团)的企业合并,合并方式是吸收合并。
2010年5月7日平安集团发布公告宣布新桥资本将其所持有的深发展520,414,439股股份全部过户至平安名下,中国平安持有深发展股份比例提升至21.44%,成为深发展第一大股东。2010年7月深发展向平安人寿定向增发新股,发行完毕后平安人寿持有深发展15.03%股份,平安母公司持有深发展14.96%股份,平安集团持有股份合计29.99%。2011年6月平安集团获准以持有的平安银行约78.25亿股股份(约占平安银行总股本的90.75%)和现金约26.9亿元认购深发展非公开发行的约16.38亿股股份。本次资产重组完成后平安集团将持有深发展股份共计26.84亿股,占其52.38%,深发展将持有平安银行约90.75%的股份。2012年1月19日深发展董事会审议通过深发展吸收合并平安银行方案,吸收合并后平安银行将注销法人资格,深圳发展银行有限公司更名为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三、合并对双方影响
(一)合并后对深发展(新平安银行)影响
1.不良资产率居高不下和资本充足率的长期不达标是深发展前行路上的难题,平安集团控股以后能够较好地解决深发展的资本压力问题。深发展曾是中国所有股份制银行中资产质量最差的,2004年底深发展的不良贷款率为11.41%,拨备率35%,资本充足率2.3%。“真实的资产状况,比这个还要差,按照严格的五级分类,深发展的实际资本充足率为负数。”原新桥资本合伙人单伟建解释。而按照《商业银行次级债券发行管理办法》规定,无论公开还是私募发行次级债发行银行均须符合最低的核心资本充足率标准。资本金的不足自始至终困扰着新桥。而合并后即使剔除购买剩余股权的27亿元现金深发展的核心资本充足率仍然有所提升,这主要来自于16.39股的股本溢价,这将使得核心资本充足率基本达到监管要求,暂时缓解资本瓶颈,有利于各项业务加快发展。
2.深发展的网点数量获得增加,网点布局得到优化。平安银行将为深发展带来福州、厦门、泉州、东莞和惠州5个新增分行,弥补了深发展网点覆盖盲区,新银行将拥有27个分行、395个营业网点,完整覆盖东部沿海地区。
3.贸易融资是深发展最具竞争优势的业务,借助平深整合的效应,这一优势对银行的综合贡献度有望大幅提升。深发展整合平安银行已经为其经营带来明显利好。深发展于2012年3月8日晚间公布了2011年报告,11年公司合并净利润103亿,同比增长65%;母公司净利润92亿,同比增长47%。
(二)合并后对平安集团影响
1.平安集团成为中国金融市场上的巨无霸。2010年7月深发展向平安人寿定向增发新股,至此中国平安总资产9954亿元,深发展6199亿元,新中国平安总资产达16153亿,超过中国人寿的12800亿,正式成为中国第一大保险集团。
2.平安一直在朝着建立一个综合金融控股集团努力,此番合并进一步完善了中国平安的银行业务,推进平安集团保险、银行、投资三大业务更均衡发展。目前,平安集团已经形成了保险、银行、投资三架马车,保险业务是平安集团的核心业务。平安集团的综合金融就是要把所有的资源整合起来共同利用,但是由于银行这个板块太小,在整合的过程中就很难匹配,合并以后深发展将依托中国平安的强大资源优势,包括中国平安超过5600万名个人客户和超过200万名公司客户,进一步增强核心竞争力。银行这个板块就能迅速地提升上来,三大业务板块之间的整合,匹配性就会更高。
3.新平安银行可以利用自己和平安集团大金融平台这一专业优势,向其提供相关的财务顾问、信息以及帐务管理等中间业务服务,从而提升客户的综合贡献度。
四、思考和启示
1.从金融未来发展趋势看,逐渐放松分业经营管制,打破银行、保险及证券投资分业经营的限制,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将是必然趋势。在条件成熟时,应培育全能化的超级金融集团,做到服务多样化、资产多元化和利润最大化。
2.股份制商业银行之间的并购,可以变分力为合力,从而提升它们与国有银行的竞争能力。虽然股份制银行整体的经营情况好于国有银行,但毕竟规模对比悬殊,从目前情况看,无论是哪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如果与国有商业银行“单打独斗”,都无法与其匹敌。
3.在通过并购壮大股份制商业银行自身实力的同时,也会增大国有银行的外部竞争压力,这样才能对国有银行改进经营、提升效率发挥促进作用。
第五篇:分销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分销模式的比较与选择.txt——某天你一定会感谢那个遗弃你的人,感谢那个你曾深爱着却置之你不顾的人。做一个没心没肺的人,比什么都强。________舍不得又怎样到最后还不是说散就散。分销模式的比较与选择
一、分销模式的比较
分销模式不外乎经销制、直营制,以及界于经销制与直营制中间的助销制与经销制+直营制,下面就每种分销模式的基本含义及优缺点逐一进行比较分析: 1经销制
经销商需要全部或者部分现款从厂家进货.厂家提供一定的宣传、促销支持,经销商对市场运作处于绝对控制地位。这种模式又可分为独家经销制、选择经销制 密集经销制.独家经销制是厂家在某区域市场只开发一个经销商.选择经销制是厂家在某区域开发少数几个经销商 密集经销制是厂家在某区域市场开发若干个经销商。由于独家经销制市场覆盖面窄,难以做到较好的市场渗透,在区域较大的市场,许多企业不采用 而密集经销制.经销商数量过多 企业难以管理与控制且容易导致经销商之间发生矛盾 许多企业也不采用 所以 多数企业采用选择经销制。需要指出的是,9便是选择经销制 经销商之间也会生产各种矛盾.为了避免这些矛盾的生产.有些行业或企业.在某区域市场采用多家分品种经营的办法.就产品而言实质上还是区域独家经销制。《1)经销制优点
①充分利用经销商的资金。采用经销制 由于经销商需要全部或者部分现款从厂家进货 厂家可以较快地收回货款,不需要垫付过多的资金。如果是厂家采用直营制.客户往往要求有一定数量的铺底资金,不同的产品、不同的客户群体,要求的铺底资金数额不同 但一般可能需要货款1O%左右的铺底资金,如果每个区域市场的这些费用都由厂家来承担.厂家是难以担当得起的。如果采用经销制.这些铺底资金,则是由经销商来承担,对厂家而言,则是相当有利的。这恐怕是目前许多厂家采用经销制的一个相当重要的原因。
② 充分利用经销商的网络与关系资源,降低资金风险。经销商是本地人 一般同下游中间商客户有一定的关系并且对其资信情况有一定的了解,可以降低风险。同时,经销商可能有相对稳定的顾客群体 容易开拓市场.容易管理下游客户.容易使厂家的新产品快速上市。(2)经销制缺点:如果厂家所选择的经销商其自身素质或能力低,厂家与经销商的合作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比如:经销商不能理解厂家的营销理念与配合厂家营销策略的实施 产品的分销、陈列、促销等销售工作难以迅速落实到位.公司很难控制市场运作等。2.直营制
生产厂家在产品销售市场注册营业执照和税务登记.建立自己的销售分公司 由分布在各个区域市场的销售分公司的销售人员运作市场,开发与管理下游客户 自己销售公司的产品,自己能开发票。
(1)直营制优点.
①由于分布在各个区域市场的销售分公司还是属于生产企业内部的单位 人员也是企业内部人员 这样,就能够使企业的营销理念和营销策略得以贯彻,有关分销,陈列、促销等销售工作也能迅速地落实到位。
②企业对市场的运作,费用的投入得以有效的控制。
③分布在各个区域市场的销售分公司及人员直接面向客户 面向市场 能够及时的了解市场行情,企业能够据此及时地做出科学合理的决策。(2)直营制缺点:
①对生产企业的人力资源与管理水平要求高。
②企业需要大量的资金予以支持并面临很大的资金风险。因为需要企业自己在各区域市场建立自己的销售分公司.这些销售分公司无疑都需要相应的办公地点、产品储存地点、需要相应的设施与设备、需要安排为数众多的销售人员,企业投入势必较大。另一方面.企业产品只有销售给了下游客户,才能算实现销售,对厂家而言.风险会增大。3助销制
生产厂家在分销模式上采用经销制.对每一个经销商派一个或几个销售人员协助其开拓市场,被派遣的销售人员不能开发票,不直接进行销售。从销售人员的安排与分配来看 经销制与助销制是不同的.经销制是公司的一个销售人员负责-N几个区域市场,市场运作主要由每个区域的经销商自己负责;助销制是公司的一个或者几个销售人员负责一个区域市场,和经销商共同开发市场 对市场运作厂家居主导。
{1)助销制优点:具有经销制的所有优点,并且,由于生产厂家在经销商处有自己企业内部的销售人员,这样,使企业更能及时的了解市场行情 更能保证企业有关营销理念、营销策略的有
效实施,有关分销、陈列、促销等销售工作也能迅速地落实到位。(2)助销制缺点:由于该分销模式本质上仍是经销制,助销制势必存在经销制一些类似的缺点。另一方面 由于经销商其自身经营理念的不同及从自身的利益出发,在某些情况下,可能会与厂家派遣的销售人员发生矛盾甚至冲突。4.经销制+直营制
生产厂家一方面采用经销制,同时。在目标市场注册营业执照。进行税务登记 采用直营制。厂家分布在各个区域市场的销售分公司,对该区域市场经销商覆盖不了或者不愿意覆盖的渠道
进行直接销售。这种分销模式存在经销制与直营制所有的优点和缺点,在此不再细述。需要指出的是此种模式如何取得经销商的信赖和认可及如何协调厂家销售分公司与当地的经销商之间的关系,是值得 关注的问题。
分销模式就是上述四种 可能有人说.还有代理模式,这种讲法应该有其道理。在此需要说明的是,代理商从其字面上的意思理解.代理商是指从厂家进货,不需要将产品买下,对产品没有所有权,靠赚取佣金的一种中间商。但现实情况是真正意义上的代理商在我国目前是少的.多数生产厂家要求其下游的中间商 进货时交付相应货款的.并且基本上是靠赚取差价来获取利润.实际操作是倾向于经销性质。由此看来.我们可以将代理模式归为经销制模式。二 分销模式的选择
1明确分销模式选择的标准
(1)成本低。指企业选择的分销模式有利于企业节约成本费用,尽可能利用渠道成员的资金、网络、关系等资源,在不影响管理与控芾4效果的基础上 应该尽量降低企业销售渠道建设与管理成本。(2)风险少。指企业选择的分销模式尽可能降低有关销售风险,企业应该选择财务状况与信誉较好的分销商以降低风险。(3)易控制。指企业选择的分销模式能够使企业控制分销商配合本企业达到目标.分销商都有其独立的利益.他们可能不按本企业的要求去做,比如:忽视一些重要的顾客、不推销一些产品、不积极促销 不及时提供情报.不提供良好的服务、不及时付款、窜货、乱价等,对于分销商这些不良行为.企业能够通过相应的制度、措施与能力来约束与管理其经营行为.配合企业实现销售目标。(4)适应性强。指企业选择的分销模式及因此而选择的分销商应具有灵活应变的能力.能适应环境的变化和事物的变化,能做到与企业步调一致,实现企业盈利目标。(5)产品快速流动 产品从生产制造企业到终端的时间要尽可能的短,分销的渠道结构要扁平化。
(6)市场重心下沉。指从以省级大城市作为重点开发的目标市场转化为以地区 县、甚至乡镇作为重点要开发的目标市场。2考虑影响分销模式选择的因素
(1)产品的销售区域与目标顾客群体的选择情况。每个企业在制定自己的营销战略的时候.都应该事先考虑其产品的销售区域与目标顾客群体的选择或定位,企业根据其自身的规模、实力及战略.是将产品销售定位于全国市场还是某些区域性市场7是定位于省会一级的大中城市市场还是定位与中小城市和乡镇市场7 目标顾客群体的选择是定位于高收阶层还是中低收入阶层 销售区域与目标顾客群体的选择与定位如何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企业分销模式的选择。如果企业将销售区域与目标顾客群体主要定位
于少数的大中城市、面向的客户群体主要是高收入阶层.可能会倾向于选择直营制。如果企业将销售区域与目标顾客群体主要定位于顾客分散、收入水平偏低的中小城市和乡镇市场.则可能倾
向于选择经销制。
(2)企业的销售管理水平情况。企业是否组建了高效的销售组织团队7是否建立了健全的销售规章制度7是否拥有良好的激励与约束机制7也会影响到分销模式的选择。直营制模式对公司的内部管理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公司如果没有一套很好的人员管理机制财务监督机制,采用直营制将会引发内部腐败、带来巨大的资金风险。比如:巨人集团垮台的相当部分原因就是此方面.因为巨人集团在财务收支上存在两大问题:一是由于公司实行销售分公司制度.客户的钱先通过销售分公司再流入公司总部。这必然降低现金流转速度.同时还会引发携款潜逃 分公司人员和经销商勾结制造坏账等问题。巨人集团现金流困难时 引起很多销售分公司经理哗变.截断了公司的现金流。虽然当时巨人集团有3亿多元的应收款.
但依然于事无补.几乎一夜之间就休克了。第二个问题是因为采用赊销制度,造成很多坏账。从另一方面讲,如果企业采用经销制,则需要企业建立完整、系统的经销商管理制度与办法。(3)区域市场的消费者集中与分散情况。如果企业产品所在的销售区域目标消费者数量众多而且集中,需求潜量大,在这些区域市场,企业可以采取直营制。反之.如果企业产品所在的销售
区域目标消费者数量少且分散.则应该采用经销制,这其中道理不言自明。(4)经销商自身情况。如果经销商营销理念先进 对厂家的市场操作思路能够正确理解与认同,操控市场能力强.则可以考虑采用经销制;如果经商资金销充足,愿意配合.但营销理念落后,应采取助销制.协助其开拓市场;如果现有的经销商对厂家的产品不甚了解.产品的销售对象与销售模式不甚了解,操控市场的能力弱.则应该采取直营制.先由厂家直接掌控市场.待以后条件成熟时.逐步转为经销制,这在技术含量高的新产品市场一般是这种思路。(5)产品所处的寿命周期阶段。产品寿命周期是指产品从投入市场开始到被市场所淘汰的整个过程,产品寿命周期可分为:投入期、成长期、成熟期、衰退期。当产品处于投入期时,由于资金风险太大,从厂家的角度来看,应该考虑采用经销制,但经销商往往对新产品存在顾虑.对产品与市场缺乏信心.这就需要厂家做好相应的工作.诱导经销商积极看待.同时.给予一定的销售支持.帮助其树立经销的信心。在投入期,厂家如果-St难以寻找到合适的经销商,需要自己投入一定的资源采用直营制。当产品处于成熟期时.资金风险变小,对经销商不力但市场潜力大的市场可以考虑采用助销制或者经销制+直营制。当产品处于成长期和衰退期时.应结合经销商的情况和区域市场潜力采用不同 的分销模式。综上所述 企业选择分销模式.首先需要知道分销模式有哪些,各种分销模式的基本含义 优缺点及操作实施办法,需要明确选择的标准及综合考虑影响分销模式选择的因素.才能做出科学合理的选择。需要说明的是即使是在同~个企业,在不同的区域市场,可能采用不同的分销模式.也就是说在同一个企业可能 同时存在多种分销模式,因为在不同的区域市场 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市场需求与竞争状况不同 客户实力不同、消费者集中与分散程度不同、产品所处的寿命周期阶段不同、企业需要实现的销售目标不同、企业对客户的管理难易程度不同等。此外,企业选择相应的分销模式后.不是永远不变的,企业应该根据市场需求与竞争情况的变化、企业营销战略的调整 以及渠道成员的表现情况等等,重新选择相应的分销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