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名师工作室运行模式探索与实践

时间:2019-05-14 00:09:2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吉林省名师工作室运行模式探索与实践》,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吉林省名师工作室运行模式探索与实践》。

第一篇:吉林省名师工作室运行模式探索与实践

吉林省名师工作室运行模式探索与实践

摘要:名师工作室以名师为引领,以学科为纽带,以研究为核心,构建实施了“外部支持+内部自主+考核评价”的三维立体协同整体运行模式,搭建了教师发展的多元化平台,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科骨干教师,实现了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推动了实践取向的教育教学研究高位运行,引领了全省各地区教师继续教育模式改革与创新。

关键词:名师工作室;运行模式;探索

中图分类号:G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1―1580(2015)04―0001―03

一、名师工作室的功能定位

名师工作室以名师为引领,以学科为纽带,以研究为核心,是一种新型的跨区域、跨学校的教师合作组织,主要发挥着拓展名师自我发展空间、培养和培训优秀教师、开展课题研究、推广教育教学成果、开发与整合优质教育资源等功能。

(一)成长共同体

“水相荡而成涟漪,石相击而发灵光”。名师工作室不是名师个体的行为,而是名师和成员之间基于共同的目标和意愿所组成的“合作成长共同体”。在名师工作室中,由于名师和成员具有共同的兴趣、专长与目标,会使他们对共同体产生高度的认同,能够避免传统教师组织中出现的松散结构和各自为战的局面。对于他们而言,加入了工作室,即标志着彼此之间是“友好的伙伴关系”,彼此信任、互相尊重、密切合作、共同成长。在名师工作室成立之初,名师和成员之间需签订“互相合作、共同提高”协议书,明确工作室的培养目标、双方职责任务以及考核标准,使成员能够在共同目标的感召下快速形成具有较强凝聚力和执行力的共同体。

(二)研究大平台

“研究”是名师工作室的基本属性和第一要务,也是挖掘教师教育智慧、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手段。名师工作室以名师专长为基础,以成员集体智慧为依托,开展课题研究。研究问题聚焦课堂、聚焦实践,均是教育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通过课题研究,一方面强化教师即研究者的研究意识,促进工作室成员的有效学习,实现成员之间的互动链接。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人类的学习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过程中进行的,是一种社会活动。”[1]围绕课题,名师和成员贡献自己的知识、思想、智慧,探索“道”之“传”、“业”之“授”、“惑”之“解”的方法,这一研究过程本身就是相互学习、共同成长的过程。另一方面,促进学科教学的理论建设,打造有影响力的学科教学团队。为了避免工作室陷于低水平的重复性研究,要求每个工作室在工作周期内至少要完成1项省级以上研究课题,这不仅能使名师和成员不断地总结提炼大量丰富的实践性经验,探索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融合的有效路径,提高教师的理论素养与研究能力,而且能从整体上大幅提升共同体的研究水平,推动实践取向的教育教学研究向纵深发展。

(三)名师孵化器

名师工作室汇集的是在一定范围内较为出色的教师,不能说每一位成员都是名师,但至少每一位成员都有成为“名师”的潜质。因此,挖掘成员的“名师”内涵,培养与培训优秀教师成为工作室的又一重要职能。我们要求工作室的基础培养目标是成员应在全省优秀教师成长“五级(县、市、省骨干、省学科带头人、省特级教师)梯队”中相应提升一级或成为在某一方面学有专长、术有专攻的知名教师。

在实践中,工作室主持人需紧密围绕“名师”内涵做好文章,挖掘和提炼每一位成员的特质,充分发挥自身引领作用,最终把他们孵化和培育成新一批的名师。同时,“名师”内涵也可作为工作室的一种学习资源。成人学习理论认为:“成人自身的个体经验就是一种学习资源,这种资源既能为己所用,也能为他人所用。”[2]由于每位成员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和认知风格上的差异,使其在教学内容的处理、教学方法的选择和教学情境的创设等方面各具专长和特点,这种专长和特点都可以成为成员间相互借鉴、取长补短的资源。

(四)区域辐射场

在新形势下,名师已经不再是其所在学校的独有资源,而是区域内教师共享的“公共财富”。[3]首先,从制度上,名师在对本工作室成员进行选拔时,需坚持的基本原则是成员不能局限于本校,要面向全省各个地区,且要兼顾边远、农村学校的教师。这样做不仅能够最大限度地利用好区域内名师资源,发挥名师的辐射作用,而且能促使各学校尤其是农村学校逐步涌现一批“名师”,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其次,从功能上,工作室一方面要在区域内发挥“共同体、辐射场”的作用,通过讲座、论文、公开课、研讨会、报告会、名师论坛、专题记录片、现场指导、观摩考察等多种形式推广教育教学成果;定期组织成员去农村送教,或与某所农村学校结对帮教。另一方面要充分整合区域内的优质教学资源,发挥区域协作功能,通过建立工作室的特色网站或专题网页,实现区域内优质教育教学资源的共享。

二、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模式

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模式是否科学、合理、完善,直接关系到其能否实现专业化、规范化、高效化。经过4年多的探索,我们构建了较为成熟的“外部支持+内部自主+考核评价”的三维立体协同运行模式。其中,“外部支持”是基础,“内部自主”是核心,“考核评价”是保障,三者有机结合、互为补充,共同促进名师工作室的发展。

(一)“外部支持”维度

“外部支持”维度主要是从宏观上为名师工作室的运行提供方向与目标,是工作室得以顺利运行的前提和基础。

1.政策支持。工作室成立之前,我们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制定并颁布了各项专门性文件。一方面针对名师工作室,规定了名师工作室的目标任务、组织管理,明确了名师和成员的职责任务。另一方面针对基层学校,要求名师所在校为名师提供相应的物质和精神保障,并要求成员所在校为成员外出参加工作室活动提供便利条件。此外,还要求工作室所在的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为工作室的发展建设提供政策上的倾斜与扶持。

2.团队支持。为推动名师工作室的高质运行,我们组建了一支专业化的保障管理团队。一是定期组织各工作室之间的交流合作。各个工作室虽然学科门类不同,但在工作形式和成员培养方式上却可相互借鉴;二是根据名师工作室的发展需要,为其订购专业书籍,并聘请专家对工作室运行中的问题和困惑进行把脉,提供专业指导;三是为工作室的网站运行提供技术上的支持指导,促进工作室研究成果共享。

3.经费支持。名师工作室的软硬件建设及各项业务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经费的支持。工作室经费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一是省教育厅每年给予定量的经费支持;二是工作室所在的当地教育行政部门给予配套的资金支持;三是工作室所在学校根据实际发展状况给予的经费支持。

(二)“内部自主”维度

“内部自主”维度是名师工作室运行的核心,其实质是对教师合作成长共同体“赋权增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体作用。“赋权增能”理论认为:“教师具有必要的专业能量,‘赋权’的过程不仅意味着外在的权力授予或增加能力,最重要的是要把每个人身上既有的能力引发出来,能具备掌握资源、运用资源及批判问题的能力,成为独立的问题解决者及做决定者。”[4]

1.自主研究权。名师和成员可自行确定研究主题与形式,这种权力赋予建立在专业能力之上,体现于学科课程与教学研究领域之中。在课程研究领域,改变过去将教师边缘化的常态,凸显教师在课程设计与开发中的主体地位,使其由课程的执行者和消费者转变为课程的直接参与者、研究者,最大限度地发挥名师和成员的专业自觉性。在教学领域,教师需将静态的设计转化为动态的演绎,可围绕“怎样呈现有价值的知识”“怎样的传递方式易被学生接受”“学生的接受程度如何”等问题开展研究和思考,从而形成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升。

2.自主培养权。每个名师工作室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目标定位和成员的发展需要探索有针对性、特色化、创新化的培养模式。

3.自主管理权。名师工作室是一种非行政性组织,名师可以按照自己的方式去处理、判断、决定各项工作室事务。一是名师具有决定权,可以自己制定工作室活动方案和发展目标;二是名师具有选拔权,可以根据一定的原则,按照工作室的发展规划自主选拔、录取成员;三是名师具有评价权,可以对成员做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对评价不合格者予以调离。这些权力的赋予使名师工作室的发展更具“自由度”,更能激发名师对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三)“考核评价”维度

评价最主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而是为了改进。正如克龙巴赫所言:“评价能完成的最大贡献是确定教程需要改进的地方。”[5]“考核评价”维度亦是如此,它不仅可以避免名师工作室的运行出现偏差,而且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名师工作室的考核分为每年1次的过程性考核和工作周期结束时的终结性考核,主要通过查阅资料、调查访谈、成果检验、影响检测等方式,对工作室自身建设发展的情况、工作室在培训和指导教师方面发挥的重要作用、工作室在教育教学科研中取得的主要成绩三个方面进行评价,以为今后工作室的发展建设提供改进依据。

三、名师工作室的运行特色与成效

截至目前,名师工作室已全面覆盖全省从小学到高中各个学段、各个学科,共招收成员1453人,在充分发挥功能作用的基础上,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

1.名师工作室将传统的“自上而下”的行政机制转变为“自下而上”的工作机制,凸显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和作用。尊重名师的自主发展意志是名师工作室的关键,其实质是对教师合作成长共同体“赋权增能”。因为任何名师先进的教育思想都需要一个平台去演绎为实践模型。这个演绎的过程不是行政掌控,而是教师自主。

2.名师工作室搭建了多元化的发展平台,充分发挥了名师的引领辐射作用。一是搭建网络平台,在吉林省教育社区创建“名师工作室圈子”,4年来累计发表各类教育文章万余篇。二是搭建媒体平台,在吉林教育电视台开辟名师专题节目,进行宣传报道;中国教育报、吉林日报等媒体也对名师工作室的发展建设做了深度报道。三是编辑出版名师工作室经验成果,扩大名师工作室在全国的影响力。

3.名师工作室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科骨干教师,尤其带动了农村地区教师的发展。《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曾明确提出:“创造有利条件,鼓励教师和校长在实践中大胆探索,创新教育思想、教育模式和教育方法,形成教学特色和办学风格,造就一批教育家。”名师工作室尊重教育家成长的规律,让名师在基础教育实践中成长、成熟,在一个集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为一体的合作体中锻造、升华。工作周期内,全省已有百余名主持人和成员在省级和国家级教学大赛中获奖。

4.名师工作室打破了原有教师资源的封闭状态,实现了区域间优质教师资源的共享。名师已不再是其所在学校的独有资源,而是打破“围墙”成为区域内的共享财富。名师工作室与基层学校之间形成了一种相互支持、相互促进的关系。名师工作室借助“名师效应”带动名师和成员所在校形成了一支优秀的师资队伍,通过组织“教学开放日”和“送教下乡”等活动,为基层教师提供了必要的教学示范与指导,并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了基层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5.名师工作室推动了实践取向的教育教学研究高位运行,破解了一些教育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每个工作室在工作周期内都有1项研究课题。围绕研究课题,名师工作室发表了大量学术论文,仅首批19个名师工作室发表的核心论文就达百余篇,既使教师的理论素养与研究能力得到了提高,又使教育教学改革得到了深化发展。

6.名师工作室引领了全省各地教师跨区域、跨学校合作的教师继续教育模式创新。名师工作室的三维立体协同运行模式,为全省各地探索教师合作发展起到了示范引领。目前,吉林省内多个实验区仿照名师工作室运行模式,成立了性质趋同的教师合作组织,如吉林永吉县成立的名优教师专业发展共同体、松原长岭县成立的名师工作站、白城洮北区成立的教师联盟体等,有力地促进了教师继续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朱旭东.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易斌.诺尔茨成人学习理论对中国成人教学的启示[J].中国成人教育,2008(06).[3]武兴华.“名师工作室”内涵建设三要素[J].教学与管理,2012(02).[4]刘兰英.赋权增能评价:内涵、实施步骤、局限性及启示[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9(04).[5]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第二篇:吉林省小学信息技术陈福名师工作室总结

精诚团结勇拼搏

学习共享创佳绩

——2012年吉林省小学信息技术陈福名师工作室总结

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 陈福(2013年1月9日)

吉林省小学信息技术陈福名师工作室是吉林省教育厅命名的第二批省级名师工作室,自三月份省二批名师工作室启动以来,在省教育厅领导的关怀下,在省教育学院师培处的直接领导下,我们认真开展各项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工作室工作总结如下:

一、按照要求与标准,建立工作团队

根据《吉林省中小学名师工作室管理办法(试行)》(吉教师字„2010‟8号)精神,每个名师工作室在全省范围内招聘8—15名成员作为培养对象。所以我在全省范围内向小学信息技术学科领域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发展潜力的中青年骨干教师发出通知,有自愿成为名师工作室成员申请报名,报名者达50余人,最后选定了省内长春、松原、双辽、洮南、镇赉等5个县市、10所城乡学校的13名教师作为工作室成员,边远、农村学校的教师占三分之一。成员中有教研员、有中层干部,有学科组长,骨干教师等。这些教师具备良好的师德师风及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的教师;具有较强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能力。是我省各层面学校信息技术教师的优秀代表。

二、隆重启动工作室,研究氛围浓重

2012年10月26日,吉林省小学信息技术陈福名师工作室在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启动,吉林市教育局、市教育学院领导出席了会议,工作室全体成员及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教师参加了活动。仪式由吉林市教育学院师培部主任李秀河主持。吉林市教育局师培处处长李锐宣读省厅关于命名吉林省小学信息技术陈福名师工作室的决定。吉林市教育学院副院长金清玉为“吉林省小学信息技术陈福名师工作室”授牌。教育局师培处赵继红同志为工作室成员颁发聘书。工作室主持人在陈福讲话中,感谢省教育厅能采取这一师培举措,感谢多年来市教育局领导的培养和学校教师的大力支持,介绍了工作的目标与基本工作方案。扶余县五家站镇中心小学主任李联欣代表工作室成员发言,表达了成员在工作室将努力工作、勤奋研究、不断进取的决心。

全体成员当日举行了研讨会,会上主持人陈福宣读了工作室的实施方案、工作室的相关制度。每个成员分别介绍了学校自己工作及学校信息技术课开展情况。根据信息技术教育目前的状况,结合我省实际确定了“小学信息技术资源开发与应用研究”工作室的课题。吉林市教育学院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员胡莹参加了研讨,并为工作室的研究做了指导讲话。工作室明确了目标,即培养能在吉林省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发挥示范和引领作用、能为提升省内小学信息技术教师的整体水平作出贡献的且具有影响力的信息技术学科名教师为目标,经过三年的奋斗进而形成一个集教学、科研为一体在省内乃至国内小学信息技术学科领域有一定影响力的精英团队。

工作室启动鼓舞人心,大家纷纷表示在主持人的带领下,一定会不辱使命,努力做好工作,开展好课题研究,为我省的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三、走向全国观摩,展示我室风采

走向全国学习交流,是提高教师水平的重要途径。2012年11月24日至27日,全国第三届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活动在大连市79中学隆重举行。来自全国的128位教师参加了展评活动,吉林省信息技术陈福名师工作室成员——吉林化二小张洋老师参加了展评,我带领工作室7位成员(孙雪峰、陈存银、单常睿、李联欣、王海燕等)参加了观摩学习。

此次竞赛由信息技术基础知识考试、专业技能测试、说课与答辩、优质课展评四个环节组成。张洋老师经过基础知识考试、专业技能测试、说课与答辩三个环节后,以总分第24名的好成绩进入决赛,在决赛优质课展评中,张洋执教的《魅力吉林市——超级链接》一课,以其科学的设计、优秀的风采、良好的素质获得了一等奖的好成绩。为吉林省、吉林市、吉化二小及吉林省信息技术陈福名师工作室争得了荣誉。

前往大连观摩的吉林省信息技术陈福名师工作室成员,在听课结束后,趁热打铁,及时进行研讨交流,通过学习全国的优秀选手的课堂教学,都有很大的收获。

吉林省教育学院综合部主任刘晓峰、吉林市教育学院信息技术学科教研员胡莹到会并对张洋课堂教学进行了指导。

观摩结束后,我就下一步工作室的活动内容及要求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工作室内成员要做好“五个一”工作:一是将此次学习活动进行认真总结,写一份高质量全国课堂教学大赛观摩体会;二是以此次学习收获为内容适当的时机向全校教师做一次引领性的学习汇报;三是结合工作室研究课题写一份针对自己课题研究实施方案;四是每周围绕一个专题开展网上研究讨论;五是选择一个内容做一个教学资源包。

通过此次全国教学观摩,大家在理念有新提升、工作上有新动力,决心有信心把所学应用到信息技术课实践中去,提高教学质量,为吉林省教育的新发展做出贡献。

四、开展课题研究,提高工作水平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基础教育信息化工作纳入到国家教育的重要日程,加快信息技术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是教育信息化的重点,同时小学信息技术教学的发展要求丰富的资源来做支撑。基于这样的思考,经过工作室成员的多次研究讨论,我们确定了《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开发与有效应用的研究》课题,由李联欣老师起草了研究方案,在工作室群中征求了大家的意见。我们课题的最终研究目的一是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建设与应用提供理论支持,以指导实际工作。二是将一些优秀成果率先在名师工作室成员所在学校应用,在取得成果基础上在全省加以推广。

目前,课题已在每个成员教学与实践中进行研究,我有结合已有的课题进行整合。如张洋老师的课题《加强教师典型案例研究指导,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孙雪峰、陈存银、白英德的《学校数字化教学资源创新应用模式研究》、杨林波的《小学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设计的研究》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

五、开展送培到县,互动学习交流

2012年12月18日,我和工作室的白英德、张洋老师由市学院师培处焦云带队到舒兰市第十七中学参加名师工作室送培到县活动。参加本次活动的有舒兰市教师进修学校领导与全市小学、初中、高中的信息技术教师共百余人。

名师工作室成员吉化二小张洋老师的信息课《超级链接》做为优质课进行了现场观摩,张老师的课灵活应用教材,主题新颖、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充分体现活动式信息技术教学特色,学生主动探索学习热情高,教学效果良好,受到专家和同行的一致好评。课后张洋老师进行了说课并现场与老师们进行互动交流。

名师工作室成员吉林市第一实验小学白英德老师在活动中进行了主题为《丰富信息资源服务课堂教学》的课件设计交流。白老师从两次参加全国课件大赛的感悟中,深入浅出的讲解了课件设计的方法与技巧以及课件设计发展的方向。其中如何设计出好的脚本,课件开发时应该注意的具体问题更是让广大信息教师感觉到有所收获。

最后,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吉林市第二实验小学陈福校长为做了题为《小学信息技术教学新思维》专题讲座。陈校长分析了当前信息技术学科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结合出团学习考察的收获、参加全国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观摩的体会等,讲解了学科教学目标的设定,并探讨了学科性质与教学内容及方法。讲座中的一些具体案例深入人心,广大一线教师纷纷表示受益匪浅。

2012年12月21日,我和白英德、张洋3人由学院王福文主任来到蛟河市红星小学参加名师工作室送培到县活动。张洋的做信息课《超级链接》观摩,白英德做《丰富信息资源服务课堂教学》的课件设计交流。陈福校做了题为《中英基础教育比较兼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专题讲座。

两次送培活动活动为蛟河和舒兰市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助力,为信息技术课程改革与发展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同时也使我们工作的成员得到了锻炼。

六、工作勤努力,人人成果丰

一年来,工作室成员积极学习,努力研究,工作取得很大的成效。共发表博文57篇。做设公开课21节,其中市级以上6节;讲座28人次,其中市级以上11次;参加论坛12次,参与人数2000余人。承担市级以上课题5项,省级及以上主流刊物发表论文6篇,有8个课件获省及全国多媒体教育课件大奖赛一二等奖。参加国培、省培等学习培训1060学时。

以下是每个成员的主要成绩:

陈存银:获校本科研三期结题;吉林市“学苑杯”小学班级博客、班主任博客圈专项技能竞赛获特等奖;《要下雨了》获“第六届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优秀课件大赛”一等奖;第十二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吉林赛区竞赛中被评为优秀裁判员;第27节吉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中被评为优秀科技辅导员;《浅谈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评价》在《中小学电教》杂志中发表。张子济:被评为2012吉林市电化教育工作先进个人;《狐狸与葡萄》在吉林省第四届中小学多媒体教育教学课件大赛评审中荣获一等奖;课件《青蛙的信》荣获“第六届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优秀课件大赛语文科一等奖。

杨林波:白城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先进个人; 镇赉县先进教育工作者;国家级课件奖;市级教研成果。

白英德:获2012吉林市电化教育管理先进个人。开发的课件获全国一等奖。

单常睿:获校本科研三期结题;2011吉林省国防科技体育工作先进个人;27届吉林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活动优秀科技辅导员;课件《两位数乘两位数》获第六届吉林省中小学老师优秀课件大赛一等奖。

孙雪峰:在第十二届中国青少年机器人竞赛吉林赛区竞赛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教练员;2012吉林市电化教育工作先进个人;在“第六届吉林省中小学教师课件大赛”活动中被评为先进个人;在2011吉林省国防科技体育工作中获先进个人;多媒体课件《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获“第六届吉林省中小学教师优秀课件大赛”语文学科一等奖;作品《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在吉林省第四届中小学多媒体教育教学课件大赛评审中获一等奖;被授予“2011吉林省教育信息化网络管理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李联欣:作为第三批吉林省教育科研型名校长和教育科研型名教师评选人已经通过市级评选;松原市第四批中小学学科带头人;《教师个人业绩汇总与甄别系统》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和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创意与实践大赛中获优秀奖;作品《基于WIKI的教育科研网络平台应用实践》在第二届全国中小学和中职学校数字化校园创意与实践大赛中获优秀奖。参加2012吉林省国培小学信息技术脱产学习。《农村小学信息化资源应用现状及解决对策》一文发表于《现代教育科学》2012年第三期。王海燕:承担省级课题《利用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资源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研究》《教育科研管理信息资源的内容研究》;2012年7月被评为四平市教学新秀;参加双辽市进修学校,骨干教师培训;双辽市进修学校,继续教育培训。

张 洋:教学课例《文本超链接》经专家评审,被评为吉林省基础教育课程与教学资源首批优秀教学课例;获吉林市第三届“学苑杯”教师博客博文竞赛一等奖;《文本超链接》一课获2012年全国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展评一等奖;教学设计《文本超链接》在吉林省基础教育质量评价论坛中被评为优秀教育科研成果教学设计类二等奖。

陈 福:论文《现代学校开放教育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获一等奖(小学校长大会)并在大会上交流;论文《培养好习惯是现代学校建设的重要使命》获二等奖(小学校长大会);市科协系统先进个人;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先进工作者;“我们爱科学”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工作者;论文《开发校本课程,实现特色发展》获二等奖(小学教育国际研讨会);论文《实施价值领导,创建现代学校》获一等奖;论文《美国基础教育的概况特点与考察启示》发表;论文《现代学校建设研究报告》发表;在吉林市2011年艺术教育科研工作中,被评为市艺术教育科研工作先进工作者;《where do you want to go to 》一课在吉林市第五轮小学幼儿专题教学成果展评中做英语学科观摩课;《小篮球,大世界》在《基础教育课程》发表;《现代学校建设》在吉林市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评比中获一等奖。

我们的工作才刚刚起步,还有很多不足,一是作为主持人还应向工作室投入更多的精力;二是研究与活动的形式应该多样化;三是发挥名师工作室成员的辐射与带动作用;四是加强资源开发与建设的力度。我们有决心在新的一年里取得更大的成绩。

第三篇:名师工作室职责与义务

赵颜小学名师工作室的职责与任务

一、名师工作室成员的职责与任务

1、树立良好的师德,倡导无私奉献精神;善于向名师学习,在名师的引导下与工作室其他成员合作交流,共同成长。

2、遵守名师工作室章程或管理条例;制定个人三年发展规划;每学年制定个人专业发展研修计划,做好各种研修活动记录,提交研修总结。

3、当学科教学(德育工作或学校管理)的示范者,每学年在校内进行2次以上教学展示,提交1份以上优秀教学设计或优质课例实录;不断改进学科教学,总结教育教学方法、教育教学经验、教育教学模式,促进本学科教学(德育工作或学校管理)质量的提高。

4、不断钻研教育教学或教育管理理论,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或教育管理理念,每学期研读一本教育教学专著,完成1篇读书笔记;经常写教育教学、教研或管理札记;每学年完成1篇教育教学论文并力争在县、(区)级以上刊物(含同级教学研究)发表,三年内至少有1-3篇论文在省级以上核心刊物公开发表,鼓励个人或合作出版著作。

5、坚持教育教学改革实验;研究教育教学及学校管理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积极主动地提出改进办法;每学年参与一项教育教学或学校管理专题研究,三年内参与完成一项区级以上科研课题,积极参加区级以上各类教学竞赛,努力取得好成绩。

6、指导和帮扶青年教师,实行师徒结对制,每名工作室成员必

须结对指导2—3名青年教师,经常听青年教师上课、评课,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7、参与学校校本课程的开发和授课,每位成员三年内至少担任1次校本培训课程,鼓励为本区教师提供网上答疑等远程教育培训服务。

8、及时整理工作室活动记录、成果业绩档案资料,协助主持人总结、整理教育教学或学校管理改革经验。

二、名师工作室的保障

1、校长负责组织指导该项工作,为名师工作室各项工作提供组织保障。

2、学校区为名师工作室提供必要的经费支持,支持名师工作室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或进修提高。

3、聘请专家和专职教育科研人员担任专家指导小组,为“名师工作室”提供理论支持、业务指导。

4、学校要为名师工作室成员参加各项研修活动提供课务调整、接送交通的服务与便利。当工作室成员活动时间发生大冲突时,原则上以学校的工作安排为先。

三、名师工作室的组织管理

学校考核小组负责对名师工作室研究人员的考核,校长、副校长负责督导“名师工作室”的过程管理。

1、审查“名师工作室”培养发展计划、活动安排,检查“名师工作室”的工作和学习情况,听取“名师工作室”工作报告。

2.对名师工作室及成员进行考核评价。

3.建立名师工作室档案并跟踪管理。建立网上名师档案库和名师档案文本,记录名师成长以及带教、促教的各种情况。不断充实完善名师档案库的建设,掌握名师的发展情况,促进名师再提高。

6.建立赵颜小学名师工作室网站,汇集我校名师教育教学或学校管理风格和特点,展示名师风采。

7.对名师的成果进行总结、宣传和推广。收集汇总我校名师在教育、教学、科研、学校管理、课程建设等方面的理论和物化成果,对名师工作室成员的作品优先推荐参加各类评比。

四、名师工作室的考核和评价

学校对名师工作室研究人员的考核,每学年进行一次。每学年末,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按要求填写学年工作情况登记表,学校根据各成员绩效考核、上岗考核情况进行综合考评。

名师工作室研究人员的考核项目及备查资料如下:

1、师德修养(导师评语;一票否决制)

2、发展规划、研修计划及总结(含三年规划、总结及学年计划、总结)

3、读书计划及笔记

4、公开课、示范课或讲座(教学设计、讲座提纲及音像资料)

5、课题研究及参加教学竞赛成果(研究过程记录及成果)

6、撰写论文或反思(发表刊物复印件)

7、培养青年教师(活动记录、照片)

8、档案建设(获奖及参加各类学术活动通知复印件)

9、参加教师继续教育或校本培训(听课记录、讲义提纲和课时数)

第四篇:学工交替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学工交替”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学工交替”产学合作教育模式是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成功实施的一种学校与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学生在企业生产实践与学校学习相互交替,学用结合的教育模式。模式的基本特点在于,一是学生先参加企业实践,后学校学习。二是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从培养方案、教学计划、课堂教学、实习实训等环节企业全程参与。三是学生具有“员工”和学生双重身份。四是具有企业和学校两个教学场所,企业学习和学校学习有机结合。本文拟对“学工交替”模式成功实施的因素作一分析。

一、合作的动因(一)学校方面 我们从企业调查得知,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各有侧重。在知识结构上,要求具有解决岗位工作所需的专业理论知识,理论能学以致用;在技能上,要有扎实的技能水平,能熟练操作企业的技术设备,排除工作岗位上一般的技术故障,具有较好的沟通能力;在职业态度上,要求安心工作岗位,不好高骛远,对企业忠诚。在这三项中,企业对学生职业态度的关注程度最高,反映也最为强烈,认为现在的学生对自身认识过高,企业忠诚度差,看不到企业的长远发展,行为短视,常会不辞而别,给企业造成损失

第五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高效课堂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当前的数学高效教学出现的问题主要表现在: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构、轻过程,重理论、轻应用,注入式多、启发式少,学生参与不够深入、教学过程比较封闭。面对这种教学现状,必须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

教育部副部长陈小娅说过“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问题和关键环节,抓课程改革,就是抓素质教育,抓素质教育必须抓课程改革”。从课堂改革到课程建构,再回归课堂。他们先将国家教材校本化,把教材整合成“授课模板”,组建的教学单元,随即又按照“各取所长,优势互补”的原则进行了教师模块授课调配,教材知识资源的重构、教师教学资源的重组,扮靓了课堂的精彩,课改的精品——高效课堂。根据当前教育教学的形式,结合我校的具体实际情况,对高效课堂模式正在进行探索,下面就是我的对高效课堂教学模式实践与探索的心得体会。

一、必须把课堂还给学生

新课改理念指明“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要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应把课堂交还给真正的主人——学生。先从改变学习状态入手——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从提高学习效益开始——让效果好起来。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动,既要求身动,更要求心动和神动。课堂上让学生大声说、相互讲,走到黑板前写。课堂45分钟,先预习,再交流,最后把学习成果展示出来。使预习——展示——交流,贯彻课堂。

二、高效课堂要改变教师观念,关注教与学的过程

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角色变了,教与学的方式变了。我们对高效课堂关注的重点也要变,新课标要求学生全员、全程和全身心地参与教与学的活动。学生的情绪状态要关注,老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学生要以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学习中去,并能自我调节和控制学习情绪,对学习能保持较长的注意,要具有好奇心和强烈的求知欲。教师要激发学生的深层思考和情感投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独立思考,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阐明自己要表达的观点,遇到困难能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变“学会”为“会学”从而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养成这样一种勤于思考的学习好习惯。高效课堂要求教师要成为“四者”:促进者、学习者、决定者、幸福者。1.教师首先要完成角色的转变,教师应由传授者变成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2.实现教学相长,教师还应该成为终身的学者,与学生一起“同学”。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改变自身知识结构的单一和知识面的狭窄,才能促进自己的专业持续发展,才能适应社会进步及教育改革的要求,这也是未来教师必须具备的素养。3.一节高效课堂,它是由教师和学生合力打造而成的,这其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因为教师决定着一节课能否成为优质课、高效课,也就是说“优秀的教师才能上出高效课,责任心不强的教师只能上出低效课来”,所以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课堂,有什么样的课堂就有什么样的教育,有什么样的教育就有什么样的国家”。4.从职业特点上讲,教师还要改变生命现状,做一个幸福的职业者。

三、高效课堂重在操作

真正的高效课堂重在具体操作,他们把学习状态解读成“课堂生存状态”,狂欢其实是一种精神存在的状态,而不在于形式本身——动或者静,一旦课堂执迷于动,那么这样的动和静一样都显得可怕。课堂即生态、课堂即情感、学习即自然生长和自由选择,以杜郎口中学的课堂评价为例,他们推进“快乐不达标”一票否决制,用“直观判断”来厘清快乐的内涵——一察表情、二看动作、三听声音,与此相对应的是基于自主课堂构建的三个参照——自主指数、合作指数和探究指数的评判。高效课堂教育围绕自主性、主动性、生长性来建构“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超市的隐语是丰富性、自主性、选择性;狂欢的隐语是生命的状态——教育者有责任和义务让每个学生享受学习成长的快乐。

四、高效课堂强调“三段一体” 完整的课堂是指将“课中45分钟”向前后延伸,课前、课中、课后三段构成一个整体概念。课前教师“三备”:编制导学案——备学习目标、备学情、备学法指导 课中教师“抓两头、促中间”——一头抓前端预习、一头抓后端反馈,促进中间的“开放搞活”。课后学生“自查、修复”——整理纠错本、整理学案,发挥课代表、小组长、对子三种作用。“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讲究“先学模后教,以学定教”,要课前延伸,进行预习;要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要课后提升,拓展延伸。学生通过自己的说与做,通过与同学老师的互动交流去建构起自己的认知结构和知识结构,形成一定的能力,获得一定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样亲历学习的过程学生才能有深刻的体验和认识,才是真正着眼与学生终生发展的有效策略。优质高效课堂模式是对教师业务能力和敬业精神的挑战。没有对教材内容的整体把握、深入挖掘、透彻理解,没有对学情的深入洞察,没有对自己知识结构的组合,仅仅凭借备课中的预设,生硬的“照读”备课,无视课堂鲜活的生成和课堂的多变性,就难以实现“以学定教”,不能达到“三讲三不讲”“精讲点拨”的要求。用高效课堂模式去规范教师的课堂流程和教学行为,改善传统课堂教学的现状,通过“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来“解救”我们水深火热中的孩子们,从而不断提升教育整体的办学质量和服务质量。

五、落实“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中出现问题和自己存在的困惑。

1、导学案的适度性与适量性。难度往往过难,量往往过大,加之学生之间的知识层次及理解能力的不同,就不好把握操作的尺度。

2、巩固检测与反馈。当堂检测落实时间不足,形式单一,知识面狭窄。

3、小组口头汇总,交流展示发现对于疑点、难点、易错、易混、易漏点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明显把握不足。特别是像一元一次方程的实际应用及函数等章节,在理解和应用中有一定的困难。在应用高效教学模式时学生的反馈意见比较大,要求老师细讲、精讲以致形成了老模式满堂灌。

4、学生多分组讨论受制约。

5、教学设备落后,资金不足导学案、课堂检测不能人手一

下载吉林省名师工作室运行模式探索与实践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吉林省名师工作室运行模式探索与实践.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双元制”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双元制”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在职业学校招生普遍困难的情况下,淄川第二职业中专连续三年招生突破1300人,使在校生达到90个班4000余人,实现了超常规、跨越式发展。淄川二职专何以......

    应用型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

    应用型软件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与实践发布时间:2011-8-8信息来源:《计算机教育》 作者:李 祥1绪论我国软件产业的年销售额和出口额递增速度保持在35%左右,2005年销售额将达到2......

    检察工作室的实践和探索

    检察工作室的实践和探索 为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检察机关“四进四服务”活动,增强检察机关服务大局、服务基层、保障民生的主动性和针对性,奉贤区人民检察院积极拓展......

    实践与探索

    §22.3实践与探索(1)说课教案兴化市板桥初级中学宗树信教学目标:1.学生在已有的一元二次议程的学习基础上,能将对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数学建模解决问题,从而进一步体会方程是......

    教学模式与探索

    教学模式与探索 ——理想课堂与课堂理想境界之五 傅东缨 时下,追求高效课堂、魅力课堂、理想课堂已成为全体教师同仁追求的高点。在诸种践行的举措中,教学模式的变革已成为提......

    “学案导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学案导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自主探究,学案导学”模式就是指以导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教师主导,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一......

    农村民主管理监督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1+4”农村民主管理监督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山东省五莲县纪委 2007年以来,在五莲县委领导下,五莲县纪委牵头按照选举、分权、监督三位一体推进农村民主政治的思路,从优化农村权......

    EEPO有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EEPO有效教学模式的实践与探索 课改专家、华东师大崔允郭博士说:“教学有没有效率,并不是看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要看学生有没有学到东西或学得好不好。如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