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上海市中小河道建设管理新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上海市中小河道建设管理新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关键词:河道;建设管理;新机制
中图分类号:TV87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1123(2009)02-0023-02
上海市镇村级河道总长21738km2。19 世纪末至20 世纪初,上海主要依托冬春季节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来推进中小河道治理工作,当时全市每年总的疏浚土方量大约在3 000万~4 000 万m3 左右,但这与全市每年的淤积量存在不小的差距,据测算疏浚量不到淤积量的1/10,加之历史欠账很多,造成中小河道的面貌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近郊城镇河道水质受到污染,黑臭严重;二是镇村级中小河道淤积较为严重,平均淤深0.5~1.5 m;三是河道脏、乱、差现象比较突出,相当部分的生活污水、垃圾入河,部分养殖场、作坊、工厂等的污水未达标处理直接排入河道;四是中小河道整治和养护的专项经费不足;五是镇村级中小河道的长效管理机制还不健全。
2006 年,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号召,上海市委、市政府根据上海农村地区水环境的状况提出实施“万河整治行动”,为上海中小河道治理工作创造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万河整治行动”实施意见》明确提出,从2006 年开始利用3 年时间对上海全郊区两万余条、约两万公里的镇村级河道实施全面整治,按照“面清、岸洁、有绿、流畅”的目标,改善中小河道面貌,提高农村地区的生产和生活条件。由于“万河整治行动”基本实现了中小河道的全覆盖,整治难度大、时间紧、任务重、要求高,要圆满完成这项任务,必须要充分调动市、区、镇、村各级的积极性,在机制上有所创新和突破。
一、开展新机制探索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上海市河道管理条例》规定:中小河道建设和管理的主要职责在乡镇和村,而市、区两级水务主管部门的职责是行业管理和监督考核。但现状是乡镇政府由于各种原因并未将中小河道整治与长效管理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因此必须要有上级主管部门牵头和组织,上下齐心、相互配合,并在机制上进行创新、在政策上予以倾斜、在资金上给予扶持。所以说,上海开展中小河道建设和管理机制创新和探索有它内在的动力和需求,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1.整治资金需求量大,原有的资金筹措方式已不适应新的要求
据测算,按照“万河整治行动”7 个方面的治理标准,全市中小河道整治经费要十几亿元,若按原来市、区、镇、村的职责分工,3 年内这些资金不可能全部由乡镇来筹集。因此,必须要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宽建设资金筹措渠道,改革投入机制,并对经济相对较弱的区县在政策资金上给予扶持。
2.覆盖面广、数量众多、建设标准高,原有的组织管理体系已满足不了新的要求
“万河整治行动”面广量大,如果按照往年冬春水利松散型管理方式来实施,可能会在质量控制和完成效果上大打折扣,但如果按照基本建设程序进行管理,则所需的人力、物力、财力又无法满足要求。
3.社会关注度高、后期管理要求高,原有的长效管理工作已不适应新的要求
整治行动虽然是阶段性的,但管理工作却是长期性的,如果建设和管理的关系没有处理好,特别是长效管理工作没有及时跟上,脏、乱、差的现象可能不久就会出现反弹,因此必须建立新的长效管理机制,采取扎实有效的管理举措,真正实现建管并举、重在管理的目标。
二、上海中小河道新机制的具体实践
1.在资金筹措上,充分发挥市级财力的牵引作用,根据情况进行差别化补助
为推进中小河道整治工作的开展,使农村水环境面貌得到较大改善,更好地服务新农村建设,市财政开辟专项经费对整治工作实施补贴,在政策上进行牵引。同时针对区、镇之间财力上的不平衡,市水务与市财政部门根据各区县河道整治的工程量、难度和财力情况,适时出台了差别化补助政策,使每个区、镇均能按照全市的统一标准开展整治工作。补助资金实行差别化后带来了两个好处,一是考虑到了政策的平衡性,二是带动了实力较弱的区县顺利开展工作。
2.在组织实施中,实行“先做后补、多做多补、择优奖励”的机制
①先做后补。根据职责分工,市一级主要负责制定标准、监督考核,区一级主要负责具体实施和日常管理。各区县可根据各自特点,对不同时间段、不同区域内的项目安排享有充分的自主权和计划权。市水务局年终对各区县的完成结果进行认定,最后确定补助资金。
②多做多补。由于整治工程面广量大,又有明确的时间要求,为引导区县尽可能按时保质完成,按照先紧后松、先易后难的原则,在时间安排上尽可能在前两年把容易实施的先整治,最后一年集中精力整治难度较大的。所以在政策上鼓励多做早做、实行多做多补、少做少补、不做不补。
③择优奖励。根据日常考核和年终考评结果,市财政专门安排资金对完成情况特别好的区县实行奖励,鼓励先进、促进后进。
3.在监督检查中,引入类似于工程监理的第三方监管机制
为进一步强化对“ 万河整治行动”的管理,在整治行动开展前市水务局专门制定了《监理工作方案》,并落实了工作经费,通过招标投标择优确定了三家监理公司,利用他们在人员、技术、设备上的优势对行动实施专业化、全过程的监督管理。监理公司受市水务局委托,对市水务局负责,部分行使项目的监管职责。监理公司的主要工作任务是协助行业主管部门对整治前、中、后三个环节进行全程跟踪抽查,角色定位侧重于项目管理而非传统意义上的工程监理,从而形成了“上级主管部门抓组织、社会监理部门抓质量、具体实施部门抓推进”的相互协调、相互约束的工作体系。
4.在长效管理上,初步建立了中小河道长效管理机制
市水务局和市财政局根据上海的实际情况,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本市中小河道管理养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明确提出各级政府对中小河道管理养护的责任,建立完善的区、镇、村级河道管理养护体系,保障养护质量,建立健全以政府投入为主导的稳定的养护资金渠道,逐步实现中小河道管理养护正常化、规范化,充分发挥中小河道在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时,市财政首次落实了专门的中小河道养护经费,为此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同时,上海在中小河道管理模式和方式上大胆探索,从中也总结出了不少成功的经验。如南汇区在整治好的中小河道上试行“以水养岸”和“以岸养岸”的探索,金山区吕巷镇以老党员领养河道的形式,初步形成了专业保洁、义务监督、全民参与的全过程管理新模式,不仅使每条整治后河道的面貌得到了持续保持,同时也为社会参与河道保洁开创一条新路。
三、思考和建议
按照上海市建设“四个中心”和实现“四个率先”的要求,中小河道建设和管理工作还任重而道远。结合目前的新机制探索的情况和实践中反映出来的问题,建议如下:
第一,建立一套适应上海郊区特点的中小河道轮疏机制。由于上海属平原河网地区,水动力不足,因此为改善内河水质,常常引长江水入内河河网,在引清调水的同时也带来了大量的泥沙,当泥沙进入内河河网后由于流速变慢沉淀在各级河道中,日积月累后产生淤积。因此,建议根据河道的等级、所处的位置、承担的功能及早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在此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制定一套河道的轮疏机制,保证河道水流的畅通,确保中小河道在上海郊区生产和生活中作用的长久发挥。
第二,积极探索河道建设和管理多元化投资机制。河道建设及其管理的资金来源过去基本上依靠政府的公共财政,投资渠道比较单一,未能获得来自企业和社会其他方面的资金支持,也使河道整治及其相关设施建设相对滞后。随着新农村建设步伐的加快,群众对河道治理和生态河道景观建设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使政府的财政压力越来越大,也容易形成“整治费用不断提升———财政负担不断加大———投入资金严重不足”的恶性循环。因此,建议采用更加积极、更加灵活的方法,多方位、多渠道地筹措河道整治和维护资金,加大河道建设和管理资金的投入力度,同时提升每公里河道的养护费用。
第三,开展中小河道管理养护模式的研究。目前上海中小河道的管理模式很多,有专业保洁社管理,有村自主管理,还有结合道路或绿化养护一起实施管理等等,情况各不相同、各有优缺点,建议在目前试点的基础上及时总结出几种易管理、效果好的模式在全市进行推广应用,提高中小河道管理质量和水平。参考文献:
[1] 上海市人大常委会.上海市河道管理条例[R].2006.[2] 上海市水务局.上海市河道报告[R].2006.[3] 上海市水务局, 上海市财政局.万河整治行动实施意见[R].2006.[4] 贾利民,李杰.创新水利投入机制促进农田水利建设[J].中国水利,2008(9).[5] 刘建明.靠新机制引领和助推农田水利建设[J].中国水利,2008(9).作者简介:吴伟峰(1976—),男,工程师。
第二篇:县委集体领导运行新机制实践与思考
省××县针对县委换届后专职副书记由4名减为1名、委员由22名增至32名这一领导班子配备改革带来的新变化,积极探索加强县委集体领导的运行新机制,推行委员提出议题、全委会集体决策、代表委员逐级评议等举措,并在全委会上讨论通过了相关配套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县委凝聚集体智慧、推动科学发展的领导核心作用。
发展大计让县委委员“建言献
策”
2007年3月18日,县委委员、众兴镇党委书记夏养育接到县委办的书面通知:“县委将于3月24日召开十届三次全会,请您对提交会议讨论的‘对乡镇领导干部实行环保责任审核’等3项议题进行调研思考。”他在惊诧之余又很激动:2月底我向县委提出了这一议题,没想到真的被采纳了!以上这个“情节”,是××县落实县委委员话语权、集中县委委员智慧、探索换届后县委工作运行新机制的一个新举措。为激发县委委员“建言献策”的积极性,县委规定,凡涉及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大计的重大项目、重大问题均由县委委员在调研论证的基础上,一人或多人联名提出建议方案;对5名及以上委员提出的议题,必须提交县委全委会讨论;对县委确定的议题,提前3-5天送达县委委员,留足时间让委员深度思考。为广开言路,硬性要求每名委员每年下基层调研时间不少于1个月,完成2篇以上有深度的调研文章,至少提出3条以上建网设性意见或建议。县委换届以来,委员们共提出招商引资、城市建设、新农村建设、节能减排等各类意见建议79条,县委采纳了63条,有效地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007年,该县被评为“国家级生态示范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比上年增长22%和16.5%。
重大事项由县委全委会“一锤定音”
以往,该县正科职干部的任免、副县级后备干部的推荐等重大事项都属于县委常委会的决策内容,现在已全部纳入县委全委会的决策范围。在决策的程序上,必经议题确定、调研论证、提前告知、会议表决四道工序。议题确定后,责任单位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方案,进行专家论证、技术咨询、决策评估、公示听证。在表决的方式上,一律实行无记名投票表决,必须有三分之二以上委员到会方能举行,以赞成票超过应到会委员的半数才能通过。在召开的时间上,变每年召开两次为每季度至少一次。县委换届一年半来,该县已召开九次全委会,仅在干部推荐任免方面,就先后召开三次全委会,分别对拟向市委推荐的5名副县级后备干部人选、32名新一届乡镇人大主席、乡镇长候选人提名人选和28名新一届县政府组成部门负责人的提名人选进行无记名票决,票决结果当场公布,65名人选均获得推荐提名。去年该县县城总体规划修编等3项方案,也都经过县委全委会无记名票决通过后予以实施。县委委员、××中学校长成为左在投票后深有感触地说:“过去,召开县委全委会仅仅是通报情况、走走程序而已。现在,全委会成了名符其实的决策机构,重大事项可以‘一锤定音’”。
履职优劣请代表委员“逐级评判”
县委常委会及其成员的工作情况由县委委员审议、询问、质询和表决,未获通过的,常委会需在2个月内重新向全委会报告。而县委委员的履职情况则由县党代表询问、质询和评议,凡优秀票达不到60%的,考核不得评为优秀;不称职票达30%的,经组织考核认定后,应引咎辞去县委委员职务。今年1月,该县召开县委十届九次全委会,听取县委常委会及其成员2007工作情况报告,在县委委员现场询问质询、分管常委现场答复的基础上,全体委员对县委常委会工作情况进行满意度票决,并当场公布了结果。对此,不少县委委员感触良多:“过去,是常委坐在台上给我们布置工作,我们只有落实的份儿;现在就不同了,他们站在台上向我们报告工作,让我们品头论足。”不仅如此,该县还组织325名县党代表对32名县委委员2007的履职情况进行无记名投票评议,结果显示委员的最低优秀票率为93%,78%的委员优秀票率达100%。不少来自农村基层一线的党代表百感交集。临河镇小店社区党支部书记王云伦坦言:“过去当个党代表,也就是5年开次会、举次手、画个圈、看场戏。通过这次评议,我觉得党代表的作用不再是‘一次性’的了,还有那么多实实在在的民主权利,我得好好行使哟!”。
第三篇:加强饮水管理、建设新机制
加强农村安全饮水工程管理、建设饮水工程管理新机制
农村供水工程指的是为解决村镇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用水,在村庄(含居民点)、乡集镇、建制镇修建的永久性供水设施,包括乡镇集中供水工程、跨行政村的集中供水工程(联村工程)、单个行政村或自然村的集中供水工程(单村工程)、分散供水工程(包括单户工程和联户工程)。
农村供水工程是农村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村镇供水工程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为管理责任不明确、管理机制不活、制度不健全、水价不到位、水费计收难、工程运行管理和维修经费不足等,这些问题导致大量工程管理不善,效益不能充分发挥,有些工程甚至过早报废,给村镇居民的生活生产带来严重影响。加强村镇供水工程管理,保证工程的正常运行和持续发挥效益,是当前村镇供水工作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
因此,供水工程建设的同时,也要研究制定工程的运行管理机制,落实水源周边无污水垃圾、无厕所、无养殖粪污;供水水质有卫生许可证、取水有取水许可证、管水人有健康证;水厂要经济实用、水质要达标、水量要保证、供水要计量、用水要定额、农民要参与等“三无三有六要”的工作方针。针对农村浪费严重、水费收缴难的问题,加强宣传教育的同时,采取“集中控表、按表计量”的措施,实行计量收费、保本运营、村民自治管理的原则。水价由村民委员会根据供水实际发生的运行成本,通过村民代表大会确定。管水员负责供水工程的管护、维修、水费收缴。水费收支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纳入村务管理,定期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一、明确管理责任,建立职能清晰、权责明确的村镇供水工程管理体制
村镇供水工程的管理应根据工程投资渠道、工程规模等,实行不同的管理责任制。
以国家和集体投资为主新建的乡镇集中供水工程和跨村工程,由工程管理委员会负责管理。工程管理委员会涉及各镇的用水协会负责组建,成员各镇协会会长、各分会会长组成。
以国家和集体投资为主新建的单村工程,由工程受益范围内的用水协会负责管理,行使用水合作组织的职能。
原有集中供水工程要明确权责,实行规范化管理。
由私人投资或股份制修建的集中供水工程,由业主负责管理。
分散供水工程由受益户负责管理。
二、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建立灵活有效的村镇供水工程运行机制
(1)集中供水工程的管理要积极推行目标责任制,或因地制宜地采取承包、租赁等经营方式。实行承包或租赁,要规范程序,依法签订合同,并加强对合同执行情况的管理和监督。
(2)建立以聘用制为基础的用人制度。供水站负责人由工程管理委员会、用水合作组织或业主通过公开竞争方式选任,定期考评,优胜劣汰。供水站其他职工按照供水站岗位要求,公开条件,统一考试,择优聘用,持证上岗。岗位和人员要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确定。(3)建立合理的分配机制。要按照市场经济规律,采取灵活多样的分配办法,把职工收入与岗位责任和工作绩效紧密联系起来。
(4)建立有效的约束监督机制。工程管理委员会、用水合作组织、业主、供水站不仅要接受水利、卫生、物价、审计等部门的监督检查,建立定期和不定期报告制度,还要接受用水户和社会的监督、质询和评议。
(5)供水站要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规范管理行为,在确保安全生产和正常供水的基础上,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
三、加强用水管理,实行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
(1)供水站应优先保证工程设计范围内居民生活和企业生产用水需要。在水资源条件允许的条件下,经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可以扩大供水范围。
(2)供水站应对用水户逐户登记造册,与用水户签订供用水合同,并发放用水户手册。
用户改建、扩建或拆迁用水设施,须经供水站批准,由专业人员实施。
新增用水户要向供水站提交书面用水申请,办理上户手续。(3)积极推广和使用节水技术、产品和设备,实行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缺水地区要实行用水定额管理。
四、合理确定水价,强化水费计收和管理
水费计收和合理补偿机制的形成,是确保工程良好运行的经济保证。其中水价的制定是关键,从某种意义讲,水价是村镇供水事业发展的生命线,水价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水厂的运行、管理以及可持续发展,但村镇供水也是一项公益性的事业,在目前的情况下,难以完全市场化。因此水价的制定除有关规定合理制定外,还应与当地政府做好沟通。
(1)集中供水工程都要实行有偿供水,计量收费。按照“补偿成本、合理收益、优质优价、公平负担”的原则,合理确定供水价格。
集中供水工程的水价由县(市)价格主管部门会同水行政主管部门制定,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
由于政策等因素的影响,当实际供水价格达不到成本水价时,不足部分要通过申请财政补贴、有条件的地方通过划拨“养站田”或“养站林”等办法解决。
(2)水费由供水站或其委托的单位、个人计收。计收水费要使用水费专用票据。
供水站要加强财务管理,执行国家的财务会计制度,建立健全内部财务管理制度。要推行水费民主决策制度,以保证水费的合理、高效利用。
(3)供水站要实行公示制度,定期对水价、水量、水费收支特别是工程折旧费的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公示,接受用水户和社会监督。
五、加强水源与工程保护,严格水质检测
(1)水行政主管部门要及时与有关部门共同划定供水水源保护区和供水工程管护范围,制定保护办法,特别是要加强对水源地周边设置排污口的管理,限制和禁止有害化肥、农药的使用,杜绝垃圾和有害物品的堆放,防止供水水源受到污染。
(2)做好水质检测,是保证饮水安全的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关,供水站要定期对水源水质、制水水质、配水水质等进行必要的检测,保证工程受益范围内生活饮用水达到《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的要求。要进行这项工作,关键的问题是人员和经费,当然人员无非是培训和引进。经费水厂认为卫生检验部门收费标准高,交不起。我建议市(地)水利(水务)部门建立中心化验室(或依托较大规模的村镇水厂),担负一定数量村镇供水单位的检验任务,这不仅能降低费用,还可开拓新的工作领域和创收途径,当然最重要的是能较好地可解决村镇供水单位水质检测问题。
对于分散供水工程,可分区域定期进行水质监测。
六、加强村镇供水工程管理的行业指导和监督
村镇供水设施的建设是保障农民身体健康、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内容,作为水行政主管部门我们要加强对辖区内村镇供水工程管理的行业指导、监督和检查,特别是要加强对供水站和人员的资质管理,组织业务和技术培训,逐步建立从业资格注册制度,实行行业准入控制。
第四篇:上海市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暂行规定
上海市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管理暂行规定
(2004年9月10日上海市水务局沪水务[2004]795号)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进一步加强本市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管理工作,保障河道防洪排涝安全,保护水环境,根据《上海市防汛条例》、《上海市河道管理条例》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应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河道管理范围内的新建、扩建、改建的建设项目,包括开发水利、防治水害、整治河道的各类工程和跨河、穿河、穿堤、临河的桥梁、码头、道路、渡口、泵站、管道、缆线、取水口、排水(污)口等建筑,厂房、仓库、工业和民用建筑等设施(以下统称建设项目),以及临时使用河道管理范围内水域或者陆域的行为。
第三条(主管部门)
上海市水务局(以下简称市水务局)是本市河道的行政主管部门,其所属的上海市河道(水闸)管理处(以下简称市河道管理处)负责对全市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实施监督管理和指导,并对市管河道实施管理。
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负责对本行政区域内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实施管理。
第四条(河道占用和使用要求)
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和临时使用河道水域或者陆域的,应当符合本市防汛和河道专业规划要求,维护河道堤防安全,保持河势稳定和河道行洪、输水通畅,不得影响河道水质。
第五条(管理分工)
建设项目位于市管河道以及需要临时使用市管河道管理范围内水域或者陆域的,由市水务局及其市河道管理处负责管理(黄浦江及其上游段河道的管理,分别由市防汛墙建设管理处、市太湖流域工程管理处按照管理职责分工负责,以下同)。建设项目位于区(县)管、镇(乡)管河道(以下简称其他河道)以及需要临时使用其他河道管理范围内水域或者陆域的,由河道所在地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管理。
第六条(建设项目申请)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申请,市管河道由市水务局行政审批受理处负责统一受理;其他河道由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行政审批受理部门负责统一受理。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的申请,应当提交以下文件和资料:
(一)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申请;
(二)建设项目所依据的文件;
(三)建设项目涉及河道部分的初步方案(包括平面布置图、结构图等);
(四)建设项目对河势稳定、堤防和护岸等水工程安全、河道行洪排涝、排水和水质的影响以及拟采取的补救措施;
(五)其他有关资料。
河道管理范围内新建、改建或者扩大排水(污)口的申请,还应当提供环境影响论证的报告。
第七条(建设项目审核内容)
市水务局或者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的申请,应当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审核:
(一)是否符合流域、区域水利规划和本市防汛、河道专业规划的要求;
(二)是否符合国家和本市规定的防洪排涝标准和有关技术和日常管理的要求;
(三)是否影响堤防、护岸和其他水工程的安全;
(四)是否影响防汛抢险;
(五)建设项目的设防标准与措施是否适当;
(六)是否符合其他有关规定和要求。
第八条(建设项目审核要求)
市水务局或者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对建设项目的申请提出审核意见。
审核同意的,市管河道统一由市水务局发给《审核同意书》;其他河道统一由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发给《审核同意书》。
不同意建设的,应当在审核意见中说明理由,并告知建设单位依法享有的有关权利。
第九条(施工申请)
经批准的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在施工前,建设单位还应当按照河道管理权限,按照本办法第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向受理部门提出施工申请,并提交以下文件和资料:
(一)建设项目审核同意书;
(二)建设项目涉及河道部分的最终设计和施工方案;
(三)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堤防等水工程设施及水域情况;
(四)施工期间的防汛、排水措施等。
第十条(施工审核内容)
市河道管理处或者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对建设项目的施工申请,应当按照下列规定予以审核:
(一)建设项目的规模、地点、建设期限、结构形式以及占用河道管理范围内水域、陆域的范围是否符合审核同意书的要求;
(二)施工方案是否满足防汛安全的要求;
(三)施工期间防汛、排水等应急措施是否得当,施工安排是否符合防汛期限的要求;
(四)是否影响堤防、护岸和其他水工程的安全;
(五)是否妨碍防汛抢险;
(六)审核同意书提出的其他要求是否落实等。第十一条(施工审核要求)
市河道管理处或者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规定的期限内对施工申请提出审核意见。
审核同意的,市管河道统一由市河道管理处发给《施工同意书》;其他河道统一由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发给《施工同意书》。
不同意施工的,应当在审核意见中说明理由,并告知建设单位依法享有的有关权利。
未取得《施工同意书》的,建设项目不得施工。
第十二条(定位验线)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施工前,建设单位应当通知市河道管理处或者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参加施工现场定位验线。
第十三条(施工变更)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在施工期间,需要对建设项目的施工期限或者使用范围等予以变更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征得市河道管理处或者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的同意。市河道管理处或者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可以根据施工变更的情况作出是否需要重新办理申请的决定。
第十四条(施工监督)
河道管理范围内的建设项目施工期间,市河道管理处或者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建设项目施工是否符合《审核同意书》和《施工同意书》的要求实施监督检查,建设单位应当如实提供有关情况或者资料。未按《审核同意书》或者《施工同意书》的要求进行施工的,市河道管理处或者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或者责令其停止施工。
第十五条(竣工验收)
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本市有关规定组织有关单位对建设项目进行验收。
建设项目验收合格后,建设单位应当在验收后三个月内向市河道管理处或者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报送建设项目涉及河道部分的有关竣工资料。
第十六条(临时使用申请和审核)
需要临时使用河道管理范围内水域或者陆域的,使用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本办法第六条第一款的规定向受理部门提出河道临时使用申请,并提交以下资料:
(一)河道临时使用申请;
(二)临时使用的用途和期限;
(三)临时使用河道水域或者陆域的范围。
市河道管理处或者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对符合临时使用要求的,应当在规定期限内核发《河道临时使用许可证》。
第十七条(审核、许可期限)
市水务局、市河道管理处、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部门受理申请后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审核意见或者作出许可决定,并由受理部门统一告知申请人。
市水务局、市河道管理处、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在规定的期限内不能办结的,应当按照《行政许可法》的规定,经本机关负责人批准,可以延长十日,并将延长期限的理由书面告知申请人。
市水务局、市河道管理处、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逾期未提出审核意见或者作出许可决定的,视作同意。
第十八条(补偿和赔偿)
占用河道堤防等水工程设施(防汛墙、青坎、护堤地、防汛通道)或者水域的,使用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按照《上海市河道管理条例》第二十五条的规定予以补偿;由于施工原因对河道堤防等水工程设施造成损害或者造成河道淤积的,责任单位或者个人应当承担赔偿或者清淤的责任。
第十九条(处罚依据)
违反本规定的,市水务局、市河道管理处或者区(县)水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上海市防汛条例》、《上海市河道管理条例》和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处罚。
第二十条(文书印制)
本规定涉及的《审核同意书》、《施工同意书》以及《河道临时使用证》的式样,由市水务局负责统一印制。
第二十一条(解释)
本规定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市水务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二条(施行日期)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浅谈河道长效管理的经验与思考
浅谈孟河镇河道长效管理的经验与思考
常州市新北区孟河镇现有总面积88.26Km2。河道分二类,共计有47条,总长度130.65公里:其中一类河道(即口宽在30m以上)3条,长度27.3Km;二类河道(口宽在10-30m之间)44条,长度86.58Km。主要河道是区域性河道,有新孟河、浦河、剩银河流经我镇,并担负着我镇最重要的灌溉、排水任务,并起着一定的南北水运交通作用。近年来,随着陆路交通的日益发达,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原河道水上运输、灌溉功能,造成河道淤积、成堆、水体发臭,严重影响沿河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针对存在的问题,通过多年的努力和实践,摸索出了一套河道长效管理方法,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改善了群众居住环境。
一、河道长效管理的经验
(一)领导重视,措施有利
环境是城市发展的根本,通过环境整治,提升了城市品位。结合我镇实际,提出了河道长效管理工作方法。同时对保洁人员的岗位进行考核制,购置了保洁船、保洁服等保洁工具,为河道长效管理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河道长效管理是一项新的工作任务,也是一项艰巨而长期的使命,我镇水利系统员工上下统一思想,明确任务,明确目标,积极响应党委政府和区局下达的各项指令,坚持做好本职工作,担负起我镇河道长效管理的重任。
(二)统一部署,明确责任
镇站领导每月召开会议,研究河道管理工作,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解剖,提出整改措施。明确河道属地管理的范围、要求、责任。每月召开河道管护员会议一次,要求把河道长效管理工作放在各项工作之首,实行副镇长、站长、管护员负责制。我站安排专人对河道管理工作每天进行督查,协调相关工作。在党委政府、区局的领导下,我站河道管护主要做了以下工作:一是进一步完善落实河道管护员约65名,对全镇河道进行每天管理保洁。二是落实竖立河道管护宣传监督公示牌约120块,邀请村民参与监督。三是落实签订责任书管护合同约65份,责任到人,建立网络化管理。四是落实部分资金,我镇购买了河道管护必备工具及用品,例如我镇配备了管护船约30只,相关除草工具和药水,给每人办理了意外保险,并落实了月工资和年终考核奖,我站还专门配备了日常工作巡查员,并有专人做好河道管护台帐记录。
(三)实行分级管理和长效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办法,落实管理责任制。
河道管理具体由我站负责实施,在划定所属管辖的河道后,由我站站具体选择日常管理人员,实行按河道级别和长度计算报酬的政策,多劳多得。对管理保洁工作人员的考核仍由 我站负责,做到实事求是,并兼顾清理后的效果。保洁员通过向社会公开招标,择优选用,保洁效果直接与经济效益挂钩,如不符合保洁要求,扣除相应保洁费用或中止合同的履行。采用这种形式对保洁人员的要求也提高了,要求保洁人员有较好的水性,并进行上岗培训,对保洁人员有严格的考核制度,保洁人员工资较稳定。通过以上方法可以做到:①能够做到定时、定岗、定人,并且保洁人员的主动性较强。②安全上有保障,一般保洁人员都会游泳。③人员易集中。需要突击清理时,保洁人员能随叫随到。④经费节省。这种管理模式管理规范,节省资金,管理效果比较理想。由我站和保洁员签订管理保洁合同,并报区水利局备案。
(四)建章立制,制定长效管理总纲
为保证河道长效管理的实施效果和严肃性,区政府出台了常新政[2004]103号关于印发《新北区河道长效管理实施细则》的通知,从2005年开始,我区全面实施《新北区河道长效管理实施细则》,对每条河道均要规范管理,长效管理,在摸索中前进,使河道长效管理产生其应有的社会效益。也使我区、我镇的乡村河道管理更加制度化、法制化。
(五)建立有效的监督机制
制度和措施需要有效的监督,为此我镇成立了以我镇副镇长为首的监督领导小组,具体由相关成员单位(如城管、执法中队等)和我站人员组成监督小组,对长效管理效果进行定期和不定期地抽查,抽查到不符合管理要求的,责令该段河道的保洁员及时整改,几次抽查都不合格的,考虑更换保洁员或视其情况扣除其部分报酬,做到有奖有罚,奖罚分明,对多次抽查效果良好的,可考虑给予适当的奖励。
(六)统一检查,评比优劣
检查评比由区农林局(水利局)组织对全区河道管护工作分组对口检查,对检查中出现的成绩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评比,并向全区进行通报表扬与批评。同时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有效地推进了我区、我镇的河道长效管理工作,为我镇对管护员的的检查评比提供了基础和依据。
二、几点思考
(一)加强规划管理,严格水域保护。
要针对河道水域占用过多带来的生态和安全隐患问题,切实把维护提高水面率作为河道整治和建设的基本要求。各级政府和河道行政主管部门应根据提高防洪排涝能力和保持良好生态的需要,提出科学、合理的水面率控制标准,并据此进一步完善河道规划,加强对河道整治建设的科学指导。要通过河道拓宽和区块水面率控制来维护和增加河道水域,改善我镇生态系统和提高安全保障。各相关部门要加强协调,从我镇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利益出发,共同做好保护河道水域的工作,严格控制滩涂围垦和水网稻田转为建设用地,严禁基础设施建设占用河道和变相缩减河道断面的行为继续发生,为维护和恢复性提高水面率做出新贡献。
(二)突出源头治理,改善河道水质。
要改善水质,治污是根本。要加大投入,加快实施截污、清淤、活水工程,并削减河道养殖污染源。要大力推进污水的截污纳管工作,把一些污水比较集中地段的截污工程项目先搞起来。要定期组织清淤,要认真研究,统筹规划,抓紧准备,尽快实施。对活水工程,要科学规划,在疏通河道的基础上完善引调水方案,搞好配套设施建设,尽快实施经常性的引调水工作,并逐步扩大范围、提高换水频率,增强河水的流动性。同时完善居民生活垃圾收集、处理系统,提高生活污水处理率,从源头上控制对河道的污染。当然也应该学习和推广其他乡镇行之有效的生态河道建设经验,积极运用生态治河理念,扎实推进生态河道建设。
(三)加大河道管理宣传和执法力度
1、增强全社会河道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进一步改善河道保护管理的软环境。利用多种形式和载体加大河道保护管理和涉河法律、法规的宣传。突出重点对象,有的放矢地进行宣传。首先要面向领导机关和与河道管理密切相关的政府部门,提高各级领导和涉河部门对河道保护管理的认识和自觉性。其次是面向水(河道)行政主管部门的干部职工,通过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学习和专业知识的培训,提高河道保护管理的能力和水平,自觉在法律法规的范围内活动,善于用法律手段处理各项河道保护管理的活动,增强执法的主动性和有效性。再次是面向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特别是那些与河道关系密切的沿河沿江单位、群众,增强他们的河道保护意识和法制观念,自觉遵守涉河法律、法规,敢于同涉河违法行为作斗争。
2、加强执法队伍建设,不断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水平。
要加强执法队伍建设,提高执法人员素质。要坚决贯彻执行涉河法律、法规,不断加大执法力度。从群众最不满意、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问题入手,进一步加大沿河违章建筑的拆违工作,坚决查处非法填河、占河等违法行为,配合环保部门、城建部门严肃查处污水入河违法案件,积极推进各项河道保护管理工作,要敢于碰硬、敢于得罪人、从严执法,努力树立水(河道)部门的执法权威。
(四)多方筹资,合力治水
孟河镇的河道长效管理保洁资金的筹措,是否可以考虑再由沿河企业分担一部分保洁费用,同时也可以制定管理办法,统一经营开发河道的水土资源,承包者的报酬通过水土资源的开发来实现。承包者负责承包范围内河道的日常管理和养护,主要包括保持河段清洁,及时打捞和清除河道水面、河坡上的杂物、垃圾,加强巡查,及时发现、制止各类违规行为。河段的经营开发,必须按照统一制定的方案实施。河坡一律植树栽草,严禁种植作物。河口线以上青坎主要发展桑园或花木,栽植意杨、银杏等经济树种。林木采伐或间伐须经林业部门批准后方可施行。在经营过程中,因国家建设或水利工程建设需要征用土地,经营者必须无条件服从,损失补偿按国家有关政策处理。
(五)建立河道管理组织协调机构
河道管理涉及不同区域和不同部门,相互之间相互联系,需要协调配合。是否考虑成立河道管理工作领导小组,由分管副镇长任组长,镇水利站长任副组长,各主要村委、社区和建设、城管、集镇办等部门分管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全镇河道管理的组织协调工作,研究政策意见,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落实管理经费,解决管理工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
三、结语
河道通过长效管理,河道的品位提高了,乡镇的环境改善了,这对经济发展、生态建设、社会生活等方面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而且也为社会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还逐步形成了一支专业化、市场化的保洁人员队伍,从而对于整个社会的其它发展也起到了联动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