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浙江城市化若干政策的通知(优秀范文5篇)

时间:2019-05-14 00:08:3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浙江城市化若干政策的通知》,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浙江城市化若干政策的通知》。

第一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浙江城市化若干政策的通知

【发布单位】81102 【发布文号】浙政[2000]7号 【发布日期】2000-09-01 【生效日期】2000-09-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浙江城市化若干政策的通知

(浙政〔2000〕7号)

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积极推进城市化是浙江跨世纪发展的战略选择,是我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为了建立起有利于城镇发展的集聚机制与政策环境,提高城镇的人口、产业集聚功能,增强城镇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加快全省城市化进程,现就有关政策通知如下:

一、一、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促进人口向城镇集聚

1.加大户籍管理制度改革力度,逐步实行按居住地登记户口,促进人口向城镇合理、有序流动,逐步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城乡统一的户籍管理制度。自2000年起,全省范围内小城镇(指县、市政府驻地镇及县以下建制镇,下同)实行按居住地登记户口的管理制度,大中城市(指设区城市,下同)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实行按居住地登记户口的管理制度。

2.大中城市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采取积极的人口迁移政策,优先引进高素质人才,引导人口集聚。在城市有合法固定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居住达一定年限以上的公民,可申请转为城镇居民户口。鼓励引进人才、投资移民和进城购房,允许其本人及配偶、子女在城市申请办理城镇居民户口。对大学或中专毕业生的进城落户条件可适当放宽,有条件的城市可以先落户,后就业。2001年起各地要取消进城人口控制指标。

3.鼓励和引导农村人口向小城镇集聚。农民在小城镇建成区有合法固定的住所、稳定职业或生活来源的,均可申请转为城镇居民户口。近期先在县(市)政府驻地镇、中心镇和经批准的省试点镇施行。

4.农民进小城镇落户,可保留农民集体土地的承包经营权,并鼓励依法有偿转让,同时享有原村级集体资产的权益和集体可分配收益,承担相应义务。在同一县(市)地域范围内,允许农民带退宅还耕指标进城镇,在当地政府统一规划下,在城镇住宅区联建住房或购房,落户后不得以任何形式新批宅基地。农民进大中城市落户,执行城市居民的生育政策;农民进小城镇落户,允许有条件地执行农村生育政策,具体按浙计生委〔2000〕53号文件办理。

5.城镇建成区内大部分农民已转为城镇居民户口的行政村,要撤村建居委会。在撤村建居委会过程中,不得以任何形式平调集体资产。积极探索社区股份合作制改革,将原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改组为法人实体,其成员凭股权享有相应的权利和义务。6.在城镇落户的原农民,按有关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

7.2000年起,农民进城镇落户不再受“农转非”指标限制,各地按实统计城镇居民户口。已转为城镇居民户口的原农民,在教育、就业、兵役、社会保障等方面享有与当地城镇居民同等待遇,并承担相应的义务。各地在办理户籍迁移登记、发放统一的城镇居民户口簿中,均不得收取城镇建设增容费和变相收取各种基金。省有关部门要指导各地做好户籍迁移登记的管理工作。

二、二、改善城镇投资环境,引导产业向城镇集聚

8.大力促进产业布局和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层次,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在积极为当地企业做好服务工作的同时,鼓励和支持各类企业特别是省外国外大公司、大企业集团总部、技术开发中心、营销机构迁移落户我省大中城市。各地要在工商登记注册、资质审查、投资项目审批等方面,积极推行专项限时服务;在用地、购房、行业服务、劳动人事、外事、社会保障以及员工办理户籍登记、子女入学等方面,提供便利和优惠。要取消对外来人员的购房限制。要采取措施鼓励和支持国内外优秀人才和留学人员到大中城市落户,创办实业。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高新技术服务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为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创业人员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杭、甬、温等中心城市要建立成为全省科技创新中心。鼓励和支持发展城市商贸、旅游、金融、教育、信息及各类社会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大幅度提高第三产业在经济发展中的比重。

9.积极鼓励农村工业向工业园区集聚。以县、市政府驻地镇、中心镇为重点,可建立设施完善的特色工业园区。各地对进特色工业园区落户的企业,在土地出让、规费收取等方面给予适当优惠。在园区内,允许镇、村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取得建设用地后,以其所有的土地资产作价入股,或以其土地使用权作为条件兴办联营企业,也可以通过建造标准厂房出租等形式吸引区外企业。园区外企业新上技术改造项目规模超过现有固定资产的,原则上集中到园区内兴建。同时,要采取环保、用地控制等手段,严格限制农村工业新的零星布点,引导农村工业向小城镇集中。

10.高起点、高标准建设各类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搞好园区内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完善配套功能,为企业进区创造良好条件。开发区、特色工业园区内企业发展需要征用土地,土地出让金一次性缴纳有困难的,经当地政府批准,可分期缴款。有条件的地方可开展多种形式的担保风险基金或担保组织的试点,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融资服务和资金支持。

11.各级政府要采取有力措施,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加快推进审批制度改革,精简审批事项,简化程序。各地可采取成立“服务中心”、“办事大厅”的形式,实行多个部门并联审批,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加大清理收费力度,规范各项收费,推行企业收费登记卡制度,切实减轻企业负担。

三、三、优化土地资源利用,形成城镇建设集约用地机制

12.城镇建设要严格执行“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城镇建设总体规划要做好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及交通网络、环境保护、社会发展等各方面规划的衔接和协调,矛盾突出的,要按法定程序作出调整。建设用地指标,除确保国家和省重点建设项目需要外,优先安排重点城镇的基础设施、社会公用设施项目。农村土地整理、宅基地专项治理取得的折抵指标,应保证主要用于城镇建设。各县(市)通过土地整理途径获得的建设用地指标,可在全省范围内有偿调剂使用。

13.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土地开发整理要与村镇建设规划调整、农村居民点用地综合整治紧密结合,促进中心村建设。各地要贯彻落实国家和省鼓励土地开发整理的政策,建立土地开发整理的项目库,调动社会各方面土地开发整理的积极性。

14.在确保耕地占补平衡的前提下,鼓励土地置换,调整城乡建设用地结构。同一县(市)域范围内,对按规划向城镇迁建的农村居民点,在确保退宅还耕的前提下,经核准可按还耕面积等量置换到城镇建设规划区选址,其建设用地可以不占用年度建设占用耕地计划指标。允许乡镇企业在确保将原厂房用地退建还耕的前提下,经核准易地等量置换到工业园区选址建设。土地置换的具体管理办法另行制订。

15.要进一步深化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培育和规范土地市场。扩大土地有偿使用范围,规范城镇土地批租。城镇建设非公益性用地要大力推行招标和拍卖方式供地。各地要完善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和地价信息定期发布制度,依法加强对土地市场的调控和监管。鼓励盘活存量土地,对城镇建设使用存量土地的,在规费收取上可适当优惠。

四、四、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机制,拓宽城镇建设筹资渠道

16.依法、科学调控土地市场,经营好城镇建设用地,增强政府筹集城镇建设资金的能力。建立和完善城镇土地出让金用途分解机制,确保主要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在条件的城镇可建立专门的城镇建设投资公司,筹集和运作城镇建设资金,实行综合开发,滚动增值。

17.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社会公用设施建设的支持。各级财政要逐步加大对城镇交通、供水及防洪设施建设、环境治理等方面的投入。与城镇建设相关的各项规费,要划出相应比例专项用于城镇建设。利用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引导国内外资金投向城镇重点发展的项目和领域。

18.大力推行城镇建设投资主体多元化、项目运营企业化、设施享用商品化。除国家法律、法规明确规定外,放开对民间投资城镇基础设施、公用设施的限制。大力推行对项目投资主体的公开招投标制。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以公有民营、民办公助、股份制等多种方式,吸引私人资本、社会资本、境外资本投资城镇建设。对社会效益显著的建设项目,城镇政府可在财政和规费政策上给予扶持。

19.改革公用事业价格收费制度。公交、供水、燃气以及污水、垃圾处理等行业收费,要按照保本微利的原则,调整价格,逐步形成投资、经营、回收的良性循环,走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路子。市政公用企事业单位要实行“企事分开”,促进企业化经营,转换经营机制,增强企业自我发展、自我约束能力。

20.积极支持城镇重大建设项目通过申请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进行直接融资。金融部门要增加对城镇重点建设项目的信贷投入。

五、五、适时调整行政区划,完善城镇行政管理体制

21.行政区划的调整,必须依照法律程序,遵循必要与可行的原则,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成熟一个,申报一个,调整一个。市、县政府在同一个市区的,原则上应撤县设区,并合理确定市辖城区范围。县级市城区可根据城市管理需要,探索撤镇设街道办事处的试点。县(市)政府驻地镇、中心镇,可根据经济发展需要,将周边相联的有关乡镇并入。对偏僻山区、海岛地区的乡镇调整,要与“下山脱贫”、“移民建镇”工作紧密结合。

22.大中城市要强化城市管理功能,完善城市行政管理体制。探索“两级政府、三级管理”的城市管理模式,扩大街道在社区建设方面的管理权限,强化社区服务,充分发挥基层社区组织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鼓励和支持群众参与城市社区管理,形成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探索城市管理委托执法的具体途径,形成城市管理综合执法机制。

23.建立区域间资源共享、设施共建的协调机制。对跨区域的交通、电力、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与资源保护利用等建设项目,由上一级政府加强协调,统一规划,在科学论证的基础上合理配置,防止各行其是,重复建设。

24.对一批经济发达、基础设施条件较好、要素集聚能力强,具有较好发展前景的县(市),经省政府批准,赋予部分地级市的经济管理权限。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25.改革和完善中心镇行政管理体制、财政管理体制,增强中心镇政府协调经济发展和城镇建设的调控能力。对省政府确定的中心镇(除县政府驻地镇外),可赋予其在计划、城镇建设、工商登记等方面部分县级管理权限。除国家规定实行垂直管理的部门外,其他县(市)一级驻镇派出机构,由镇管理或以镇管理为主。垂直管理的驻镇派出机构要接受镇政府的监督。按照“一级政府、一级财政”的要求,建立职能健全的镇级财政。按照事权与财权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划分收支范围,逐步建立稳定、规范的县(市)、镇财政分税制体制。采取有力措施,支持符合条件的中心镇发展为小城市。

26.本通知下发后,省内有关规定与本通知有不一致的,按本通知执行。

浙江省人民政府

二000年九月一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仿制药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仿制药 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及药品上市许可 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的实施意见

(征求意见稿)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促进生物医药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制药行业整体水平,保障药品安全性和有效性,促进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增强国际竞争能力,根据《国务院关于改革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的意见》(国发〔2015〕44号)、《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方开展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和有关问题的决定》,以及《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6〕4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意见》(国办发〔2016〕8号)等文件精神,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我省加快推进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以下简称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制定以下实施意见:

一、深刻认识重要意义

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实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是国家深化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的重大举措,是推进医药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抓手,是我省加快从医药大省向医药强省转变的重点任务。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促进药品生产企业加大仿制药处方和工艺研究,提高仿制药的有效性、安全性,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用药的安全、有效、可及;促使企业生产调整仿制药品种结构,去除长期不生产、低水平重复的药品,推进企业兼并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有利于提升我省制药产业整体水平;允许药品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申请注册新药,鼓励研发创新,优化药品产、学、研等资源配置,加快药物研发成果转化,有利于促进我省医药产业的创新发展;主动适应医药产业全球化发展趋势,推进国际药品上市许可通行规则,对照国际先进水平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管理水平,有利于提升国际竞争力,加快医药产业国际化进程。各地、各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采取多种措施,加快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

二、加快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

(一)在2016年3月4日《化学药品注册分类改革工作方案》(国家食品药品监管总局公告2016年第51号)实施前获批准上市的仿制药,凡未按照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原则审批的,均须开展一致性评价。

(二)2007年10月1日前批准上市的属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中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应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其中需开展临床有效性试验和存在特殊情形的品种,应在2021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逾期未完成的,不予再注册。

(三)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实施前批准上市的仿制药,自首家品种通过一致性评价后,其他药品生产企业的相同品种原则上应在3年内完成一致性评价。逾期未完成的,不予再注册。

(四)药品生产企业是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主体。应按照公布的评价方法、标准及有关技术指导原则,主动选购参比制剂,全面开展与参比制剂的比对研究,解决影响仿制药内在质量的关键问题,确保药品质量和疗效与参比制剂一致。

(五)国内药品生产企业已在欧盟、美国和日本获准上市的仿制药,可以国外注册申报的相关资料为基础,按照化学药品新注册分类申报药品上市,批准上市后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在国内用同一生产线生产上市并在欧盟、美国和日本获准上市的药品,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

(六)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品种,药品生产企业可在药品说明书、标签中予以标注,可以申报作为该品种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委托其他药品生产企业生产,并承担上市后的相关法律责任。

(七)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要成立专门工作机构,指导药品生产企业按照“择优、分步、科学、规范”原则,加快仿制药一致性评价进度。要建立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绿色通道”,做好研究用对照药品一次性进口的快速审批和通关工作,加快仿制药一次性评价申报资料的受理、现场检查、检验复核和上报工作。

责任单位:省食品药品监管局、杭州海关、宁波海关

三、加快推进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

(一)鼓励我省药品研发机构或者科研人员作为药品注册申请人(以下简称申请人)和上市许可持有人(以下简称持有人)申请药物临床试验和药品批准文号,并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对药物临床试验和药品上市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二)国办发〔2016〕41号文件实施后批准上市的新药、按新标准批准上市的仿制药、通过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的已批准上市仿制药,以及药品生产企业整体搬迁或者被兼并后整体搬迁的企业持有药品批准文号的药品,可以申请上市许可持有人。

(三)持有人可以自己生产上市许可药品,也可以委托试点行政区域内其他具备资质的药品生产企业(以下简称受托生产企业)生产。

(四)在药品注册申请审评审批期间或批准后,申请人或持有人可以提交补充申请,变更申请人、持有人或者受托生产企业。

(五)持有人应当履行药物研发、生产、流通、监测与评价等方面的义务,并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持有人与受托生产企业、经营企业之间的权利、义务以及责任由双方依法约定。

(六)对于违反《药品管理法》等法律法规和国办发〔2016〕41号文件有关规定的持有人及受托生产企业,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依法查处,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七)试点工作自本文件印发之日起,实施至2018年11月4日。省食品药品监管局要进一步明确申报要求,加强推进指导。

责任单位: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四、加大鼓励支持力度

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纳入我省“十三五”重点发展万亿级“大健康产业”的重要内容,对我省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品种从中央和地方基建投资、产业基金、招标采购、医保目录、投融资、税收政策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

(一)鼓励率先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对2007年10月1日前批准上市的属于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12年版)中化学药品仿制药口服固体制剂在2018年底前完成一致性评价的,以及在全国前3位通过一致性评价的品种,省财政一次性给予适当补助。各市县政府要对当地药品生产企业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给予专项支持,并制定奖励措施;其企业的技术改造,可以申请中央和地方财政基建投资、产业基金等资金支持,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各类科技计划项目。

责任单位: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经信委、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各市县人民政府

(二)鼓励申请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探索设立试点药品风险救济资金,对持有人和受托生产企业,提供风险救济保障,并为企业购买商业责任险提供保费补贴。鼓励我省保险机构设立药物研究新险种。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开通注册申报“绿色通道”,对试点药品优先办理注册受理、检查、认证等。对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优先支持企业申报成为该品种药品的上市许可持有人。

责任单位: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经信委、浙江保监局,各市县人民政府

(三)鼓励溶出曲线研究实验室和生物等效性研究中心或实验室建设。鼓励我省有能力的医疗机构与有研究经验、实力强的合同研究组织(CRO)优势互补,建立生物等效性研究中心或实验室,服务省内企业开展生物等效性研究。督促指导医疗机构建立激励机制,激发临床研究者承接仿制药生物等效性一致性评价的积极性,对为本省企业提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生物等效性试验和临床试验服务的医疗机构和研究者,在医院等级评定、绩效考核、职称评定等方面给予倾斜。鼓励省市食品药品检验研究院/所、科研院所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研究工作,服务辖区内企业,各级财政给予一定的专项资金支持。

责任单位:省卫生计生委、省财政厅、省科技厅、省食品药品监管局,各市县人民政府

(四)优先招标采购和使用。在药品集中采购中,优先采购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同品种药品通过一致性评价的生产企业达到3家以上的,不再选用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科学制订药品招标采购规则,对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在招标时与原研药同等对待。医疗机构要优先采购并在临床中优先选用通过一致性评价的药品,其销售金额占同品种药品销售总额的比例不得低于50%。

责任单位:省卫生计生委

(五)按规定优先纳入医疗保险目录。对通过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仿制药按规定优先纳入医疗保险目录,与原研药品同质同价,制订与原研药品相同的医保支付标准,按照同一额度报销。

责任单位:省人力社保厅、省物价局

(六)加大税收金融支持力度。全面落实国家和我省支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有关税收政策,对符合条件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研发费用予以税收优惠,如条件符合,允许加计扣除。推动金融机构与药品生产企业、研发机构和科研人员开展精准对接,为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提供创新的金融产品,切实破解企业融资难题。

责任单位:省地税局、省国税局、省经信委、省金融办,各市县人民政府

五、强化组织领导和监督管理

(一)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快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省政府决定建立“浙江省推进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联席会议”,由省政府分管副省长担任总召集人,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力社保厅、省卫生计生委、省地税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金融办、省物价局、省国税局、浙江保监局、杭州海关、宁波海关等为成员。各地、各有关部门要强化政策支持,统筹医药产业相关扶持政策,鼓励引导药品生产企业、研发机构、科研人员积极参与,科学规范开展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及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试点工作。

责任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经信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力社保厅、省卫生计生委、省地税局、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金融办、省物价局、省国税局、浙江保监局、杭州海关、宁波海关等为成员,各市县人民政府

(二)加强宣传培训。深入宣贯国务院、国务院办公厅有关文件精神和政策要求,督促药品生产企业深刻认识开展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实施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履行主体责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药学会、行业协会等构建公共技术平台,参与评价研究,开展技术交流,举办专业培训,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解决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工作中的具体问题。

责任单位:省食品药品监管局、省经信委、省卫生计生委,各市县人民政府

(三)加强监督管理。督促仿制药生产企业、临床试验机构、合同研究组织依法依规开展技术研究,严格仿制药一致性评价和药品上市许可的现场核查、复核检验等事中事后监管,保证一致性评价工作的客观、公正、公平。发现批准上市药品存在质量风险的,要对持有人及相关单位采取约谈、发告诫信、限期整改、修订药品说明书、限制使用、监督召回药品、撤销药品批准证明文件以及暂停研制、生产、销售、使用等风险控制措施。

责任单位:省食品药品监管局

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1*年**月**日

第三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范文模版]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

近年来,各地认真贯彻《中共浙江省委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改革充分发挥供销合作社在新农村建设中重要作用的意见》(浙委〔2006〕106号)精神,进一步明确供销合作社职能定位,加强对供销合作社的领导和政策支持,发展创新“新仓经验”,引导供销合作社积极发展农村流通业,领办农民专业合作社,拓展为农服务领域,有力促进了新农村建设。为进一步深化供销合作社体制机制改革和组织体系创新,增强发展活力和为农服务能力,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快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09〕40号)精神,现就加快推进我省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提出如下意见:

一、进一步明确和强化新时期供销合作社的使命和职能定位

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要坚持为农服务宗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合作制基本原则,大力推进经营创新、组织创新、服务创新,加快构建运转高效、功能完备、城乡并举、工贸并重的农村现代经营服务新体系。各地要进一步明确和强化县以上供销合作社联合社的职能定位,为供销合作社增强为农服务功能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委托省供销社参与省级化肥市场调控,同时做好化肥、农药、棉花以及防汛、救灾物资等重要商品的储备工作;支持供销

化、品牌化经营。对供销合作社企业销售本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农产品,可以按取得的销售发票上注明的农产品买价和13%的扣除率计算抵扣进项税额。落实国家对供销合作社农产品批发市场土地供应按工业用地对待的政策。对供销合作社兴办的农产品流通型、加工型企业,可优先认定为农业龙头企业,并享受相应扶持政策。支持农产品加工企业加大新设备、新技术的引进和投入,提高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鼓励供销合作社采取多种方式领办或参股农民专业合作社。大力支持供销合作社组建涉农行业协会并发挥其在农产品公共营销以及制订产业政策、行业规划、产品标准等方面的作用。对供销合作社及其主管的行业协会开展各类涉农培训,各级财政要给予支持。支持供销合作社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业综合开发、农业技术研发推广、扶贫开发等项目,并按规定享受有关支农政策。发挥供销合作社在茶叶、果品、蚕桑、畜产品、食用菌等销售领域的传统优势,培育产业龙头,带动农民致富。

三、大力支持农业生产资料流通服务网络建设 打破行政地域和所有制限制,大力支持和培育供销合作社发展一批统一采购、跨区域连锁经营和带动能力强的农资经营龙头企业,完善农资仓储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区域性配送中心。依托供销合作社构建覆盖全省农村的农业生产资料现代流通服务网络。简化农资连锁经营网点的行政许可、安全评估等相关手续,分支机构的网点审批由总部统一办理。大力支持供销合作社企业开展种子、农机具、农用车、饲料、业给予大力支持。

六、积极鼓励供销合作社参与发展农村金融业 认真总结推广农民专业合作、供销合作、信用合作“三位一体”改革经验,积极鼓励金融机构加强与供销合作社系统企业的合作,探索发展适合当地农村特点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提升农村金融服务水平。支持供销合作社办好农信担保公司;鼓励供销合作社所属的企业按照市场准入条件参与组建村镇银行,参与县级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增资扩股与股份制改革等,支持供销合作社领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农村资金互助社和互助合作保险试点工作。

七、大力推进基层供销合作社和综合服务社建设 根据县域经济发展特点和中心镇建设规划,调整建制,优化布局,改造建设一批辐射带动能力强的基层供销合作社(以下简称基层社)。县级供销合作社要通过与基层社的产权结合、业务联合,带动基层社发展;基层社要加强与村级经济组织和其他经济组织的联合与合作。加强基层社民主管理和资产规范化管理,建立完善社员代表大会制度,引导社员参与基层社经营管理活动,密切与农民社员的经济联系,逐步结成利益共同体。要在坚持合作制基础上,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机制和分配制度,积极探索建立社有资本与农民资本、职工资本、社会资本结合的多元资本运作方式。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相关规定重组的基层社,可享受农民专业合作社各项支持政策。在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要从满足农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出发,依托供销合作社现有设

门要会同供销合作社等部门研究保护供销社名称(商号)的办法。

九、扎实推进社有企业改革发展

继续深化社有企业改革,不断优化社有资本布局、资源配置和股权结构,加快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对为农服务的骨干企业,要保持供销合作社的控股地位。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不断健全法人治理结构,完善经营机制,提高市场竞争能力,促进企业转型升级。支持社有企业按照“服务三农、微利经营”的原则,参与农村住房改造和城镇化建设。在城镇建设中,因规划变更,需要对供销合作社的设施、网点进行改造的,在未造成土地用途改变前提下,应允许供销合作社按规划要求自行进行改造,各地国土、规划等部门要予以支持,并及时提供有关服务,依法办理相关许可手续。支持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开展并购重组,着力培育一批主业突出、竞争力强、带动作用大的企业集团。支持具备条件的供销合作社社有企业上市。各级政府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的政策,同样适用于社有企业。

十、完善供销合作社基本制度,切实加强干部职工队伍建设

各级供销合作社要加强民主管理建设,按期召开社员代表大会,健全理事会、监事会机构,充分发挥理事会和监事会的作用。要认真落实和做好县及县以上供销合作社联合社参照公务员法管理工作。建立和完善上级社对下级社工作考核制度。建立健全与绩效挂钩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调动管

政策,予以合理补偿。对承担政府储备任务的仓储、物流设施建设用地给予支持,落实用地指标,其中承担政府储备任务的仓储用地可以行政划拨方式供应,物流设施用地可按现行工业用地供应政策出让,具体办法另行制定。

十二、不断改进和加强对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工作的领导

各地要认真贯彻落实国发〔2009〕40号和浙委〔2006〕106号文件精神,认真执行省委、省政府已经明确的有关扶持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政策,进一步明确供销合作社管理体制和工作职责,制定发展规划,及时研究解决供销合作社改革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各级财政要逐步加大对供销合作社为农服务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与农民结成紧密利益联结机制的基层社以及由供销合作社领办的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按规定优先享受有关支农政策;农口部门要积极支持供销合作社参与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金融部门要支持供销合作社参与农村金融改革,发展农村金融事业,并加大对供销合作社的信贷支持力度;税务部门要落实有关税收优惠政策;其他有关部门也要积极支持供销合作社的改革发展。各地、各有关部门要会同供销合作社认真制定、落实具体实施意见和政策措施。

二O一O年九月二十一日

(此件公开发布)

第四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外商直接投资若干政策的通知

【发布单位】81102 【发布文号】浙政[1998]9号 【发布日期】1998-04-14 【生效日期】1998-04-14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外商直接投资若干政策的通知

(浙政〔1998〕9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丽水地区行政公署,省政府直属各单位:

为在新形势下更加积极、合理、有效地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步伐,促进全省经济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根据国家有关政策、法规和浙江的实际,现将进一步鼓励外商直接投资的若干政策通知如下:

一、一、对我省鼓励和允许的外商投资工业生产型项目,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可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一)从获利起,对企业所得税头两年免征,第3年至第5年减半征收,纳税后,经企业申请,县以上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属于地方所得部分,视财力可能由财政部门全部或部分返还。

(二)对县以上人民政府根据当地经济发展实际确定的重大外商投资项目,在享受上述政策期满后,在以后5年内的企业所得税地方所得部分,根据当地政府的财力可能并经批准可返还50%。

(三)经税务机关批准,允许其固定资产加速折旧。

二、二、外商投资农业项目(包括农、林、牧、渔及其加工业),经营期在15年以上的,可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一)从有收入起,经县以上同级人民政府批准,3年内农业税和农业特产税征收后全额返回。

(二)从获利起,对企业所得税头两年免征,第3年至第5年减半征收,纳税后,经企业申请,县以上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属于地方所得部分,由财政部门全部返还。第6年至第10年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所得部分,经企业申请,县以上同级人民政府批准,返还50%。对其中经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现代农业项目,在以上待遇期满后,经县以上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在以后5年内,需上交的企业所得税地方所得部分返还15-30%。

(三)对外商投资的农业开发性项目,土地使用年限和企业经营权可延长至30年。在浙西南地区或利用荒山、荒坡、荒滩、荒水等荒地和滩涂资源从事农业投资开发的各类外商投资项目,土地使用年限和企业经营权可延长至50年。

(四)对外商投资的农业开发性项目,适当收取土地出让金、租金或投产后按收益比例分成。农业税、农业特产税从有收入起,经企业申请,县以上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实行头5年先征收后全部返还,第6年至第10年减半返还。

三、三、对从事港口、码头、公路、水利、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的中外合资企业,可享受以下优惠政策:

(一)经权限部门批准,企业所得税减按15%的税率征收。

(二)对港口、码头等基础设施项目,经营期在15年以上的,经批准,从获

利起,对企业所得税头5年免征,第6年至第10年减半征收。对公路、水利、环保等其他基础设施项目,经营期在15年以上的,经批准,从获利起,对企业所得税先征后返,头5年全额返还,第6年至第10年减半返还。

(三)对外商投资建设和经营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其沿线的土地使用权在同等条件下可优先出让给有关外商投资者。

(四)允许将已建成收费的交通基础设施及其相关项目的土地使用权和经营权或股权,依法有偿转让给外商。

四、四、鼓励外商投资高新技术产业。

(一)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在10年以上的,可享受本通知第一条有关政策的同时,自认定之日所属的纳税起,经批准,企业所得税超过15%税率地方所得部分先征收后返还。

(二)利用外资开发的高新技术产品,自认定之日起2年内所征收的增值税地方留成部分,经县以上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可列收列支,并按照一定比例返回给高新技术产品生产企业。

(三)对外商投资的高新技术企业,不设定产品外销比例。

五、逐步开放第三产业外商投资领域。

(一)鼓励外商投资符合国家产业导向的科研、教育、中介服务以及开发性的旅游设施项目。对此类项目建成营业后,从获利起,3年内所征的所得税地方所得部分予以返回。

(二)经批准,逐步开展商业批发、零售、金融、保险、旅游和对外贸易等方面的中外合资、合作试点。

(三)省级以上旅游度假区利用外资兴办的旅游项目,可享受本通知第一条有关政策。

六、六、鼓励外商增加投资。

外商投资企业中的外国投资者从企业取得的利润直接再投资于该企业,增加注册资本,或者作为资本投资开办其他外商投资企业;经营期不少于5年的,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的所得税,除按国家规定报经税务机关批准退还40%之外,地方所得部分由地方财政再返还30%。如直接再投资举办、扩建产品出口创汇型企业或先进技术型企业,经当地税务机关批准,可全部退还其再投资部分已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七、七、鼓励外商到省级以上开发区举办外商投资企业。

(一)对在开发区内设立的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外商投资企业,所使用的土地按当地的最低限价予以出让,优先保证水、电、气等各项生产要素的供应。

(二)区内外商投资企业从外地招聘的高级专业人才,由开发区所在地城镇帮助解决户口迁入和子女入托、入学问题。

八、八、鼓励外商投资企业开展加工贸易。

(一)杭州、宁波、温州等重点口岸可设立加工贸易一站式审批中心。

(二)实行台帐制度后,除特殊规定的商品以外,在同一关区内,对分批结转的企业,经海关审批后允许一次办理,分批转入或转出。

(三)加工贸易进口不作价设备由加工贸易合同备案地海关办理免税手续,核发手册,口岸海关凭设备手册验放。

九、九、外商投资我省支柱产业、重点产业、农业、基础设施、高新技术产业,根据项目具体情况经省市人民政府批准,允许适当减免征收我省出台的收费项目。

十、十、外商在我省投资鼓励类项目,经营期在15年以上的,建设用地自企业取得使用权之日起,5年内免缴土地使用费或土地使用金,后5年减半征收。项目总投资达到1000万美元,或者总投资不足1000万美元,但技术先进、对当地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视作省重点项目,在土地使用方面给予保证。

港、澳、台商投资企业视同外商投资企业,参照本通知执行。各地可参照本通知和当地实际,制定相应的鼓励外商投资政策。

浙江省人民政府

一九九八年四月十四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产业振兴若干政策的通知

《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文化产业

振兴若干政策的通知》

时间:2010-11-12 13:49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各委、办、厅、局,省各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印发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通知》(国发(2009)30号)、《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决定》(苏发(2009)8号)等文件精神,加快文化产业振兴,推动文化强省建设,充分发挥文化产业对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作用,制定以下政策:

一、加大财税扶持力度

(一)“十二五”期间,各级政府要把文化产业纳入财政资金扶持的重点领域,进一步加大对文化产业的投入,通过贷款贴息、项目补贴、奖励、补充资本金、设立基金、担保等方式,支持文化产业重点项目,支持省内文化企业跨境跨地区兼并重组和合作,支持国有控股文化企业股份制改造,支持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支持文化领域新产品、新技术的研发,支持大宗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出口等。

(二)继续安排省级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并随经济发展和财力增加,逐步扩大资金规模。重点扶持创意设计、新兴媒体、动漫游戏、出版发行、印刷复制、广播影视、演艺娱乐、文化旅游、工艺美术、广告会展等行业中市场前景好、带动能力强、影响力大的文化产业项目。有条件的市、县(市、区)也应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同时,相关领域的专项资金应把文化产业作为重要内容给予支持。

(三)将文化产品和服务纳入政府采购范围,鼓励并促进我省预算管理的机关、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优先选用我省自主创新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与服务。

(四)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114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支持文化企业发展若干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31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若干税收优惠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34号)等文件要求,确保文化企业增值税、所得税、营业税、出口文化产品退税等各项税收优惠政策落实到位。

(五)在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内,对符合国家规定条件的高新技术企业,经认定后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

(六)各级价格主管部门要充分利用价格杠杆的调节作用,促进文化企业发展。广播电视站无线发射台(站)、转播台(站)、差转台(站)、监测台(站)、有线广电网络统一执行国家规定的一般工商业及其他电价标准,不执行峰谷分时电价政策。有线电视业务的基本收视维护费实行政府定价,其他重要延伸服务价格实行政府指导价分级管理,由企业按照政府规定的基准价及其浮动幅度,根据市场供求状况制定。除中小学教材价格实行政府定价、部分文化经营服务项目实行政府定价或政府指导价外,已形成充分市场竞争的报刊、书籍、演出、音像制品及其他文化经营服务项目的价格,由文化企业根据其经营成本和市场供求情况依法自主确定。

二、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服务体系

(七)贯彻执行《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国发(2005)10号)、《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13号)等文件,根据文化产业不同类别,通过独资、合资、合作等多种途径,积极吸收社会资本和外资进入政策允许的文化产业领域,参与国有文化企业的股份制改造,培育一批大型民营文化企业。在工商登记、土地征用、规费减免、财政扶持、信贷等方面,给予民营文化企业与国有文化企业同等待遇。

(八)省级设立初始规模20亿元的江苏紫金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实行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委托江苏高科技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进行管理经营。各地也要积极探索建立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吸纳文化企业和社会资本参与的投融资平台。

(九)制定并定期更新《江苏省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指导目录》,对其中“鼓励类”的文化产业项目,在立项、报建、项目用地、配套建设和服务等方面给予支持;同时,积极向社会推介,引导金融机构优先给予信贷支持,引导各类投资基金进入。

(十)贯彻执行中央宣传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文化部、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关于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振兴和发展繁荣的指导意见》(银发(2010)94号),鼓励金融机构创新和开发多元化、多层次的信贷产品,加大对文化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建立江苏文化企业无形资产评估体系,制定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等无形资产评估和质押办法,为金融机构开展无形资产质押贷款业务等提供配套支持。支持有条件的文化企业进入主板、创业板上市融资,鼓励已上市文化企业通过公开增发、定向增发等再融资方式进行并购和重组。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发行企业债、集合债和公司债等方式融资。

(十一)积极鼓励省有关担保和再担保机构大力开发适应文化产业的贷款担保产品,并提供融资增信、信用增级服务,帮助我省文化企业从商业银行获得信贷支持,解决融资难问题。

(十二)探索建立文化产业风险投资机制,各地可利用中小企业创业、发展等投资基金支持文化产业风险投资。充分发挥江苏紫金文化产业发展基金作用,通过股权投资等方式,重点扶持有发展潜力的重点文化项目以及处于初创期、成长期的创新型文化企业和高成长性文化企业。

三、培育重点文化产业和骨干文化企业

(十三)对投资兴办文化企业的,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不得收取国家规定之外的任何附加费用。允许投资人以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评估作价出资组建文化企业,非货币财产作价入股占注册资本的比例不超过70%。

(十四)实施重大项目带动战略,把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建设纳入当前扩大内需的总体安排,加快组织实施一批成熟度高、成长性好、具有先导性的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

(十五)贯彻执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0)9号),加大对电影产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政府资金投入激励机制,从省级宣传文化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专项经费,扶持精品影片的创作生产和重点影片拍摄。充分利用省级现代服务业(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和江苏紫金文化产业发展基金,将城镇数字影院建设列入重点支持项目,采用无偿资助、贷款贴息及股权投入等方式给予扶持。

2010常州市文化产业引导资金项目

申报工作的通知

时间:2010-11-03 14:10 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各辖市(区)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市各有关部门:

为繁荣文化产业,加快文化常州建设,根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加快文化常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常发〔2009〕20号),经市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批准,现将2010常州市文化产业引导资金项目申报工作通知如下:

一、申报条件

1、申报项目承担主体必须是在常州行政区域内依法登记注册设立的文化产业类企业法人单位和企业化管理的文化事业单位。该单位具有完善的经营管理机制和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会计核算规范,股权结构合理;管理团队素质较高,具备与完成项目相适应的经营管理能力;企业资产及经营状况良好,资信等级较高,资产负债率低于60%。

2、申报项目必须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及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加快文化常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常发〔2009〕20号)。

3、申报项目原则上为非财政资金投入,由单位自筹资金,并吸引社会资本共同兴办,项目单位实行社会化、市场化运作。

4、申报项目已经按规定审批。

二、支持重点

文化产业引导资金要优先支持一批市场前景好、成长性强、对我市文化产业具有重大示范效应和拉动作用的重大项目。重点支持国务院《文化产业振兴规划》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加快文化常州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常发〔2009〕20号)提出的重点文化产业,包括动漫游戏业、影视传媒业、文化旅游业、工艺美术业、印刷复制业、广告会展业等。其中,2010引导资金主要使用范围为:

1、行业标准制定以及技术研发、市场推广等公共平台建设项目;

2、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项目;

3、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利用项目。

三、申报程序

1、申报引导资金的项目单位,可向所在地辖市(区)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提出申请;常州市市属单位申报引导资金须向市级主管部门提出申请。

2、辖市(区)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会同同级财政部门对申报单位的申请资格、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等进行审查;常州市市属单位申报项目,由市级主管部门汇总相关材料,对符合申请条件和要求的项目,出具推荐意见,上报常州市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

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对申报项目进行初审,并组织专家会审,提出初步意见后提交领导小组审定。

四、申报材料

1、项目单位的申请报告;

2、项目文件和符合规范的项目可行性报告;

3、项目实施进度说明;

4、项目预算(决算)支出明细情况表;

5、项目单位近两年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的会计报表,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现金流量表以及报表附注说明等(复印件);

6、其他相关材料。

五、申报时间

1、通知印发之日起至2010年11月10日,各申报单位将《项目申报表》及相关附件,报送至各辖市(区)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2、2010年11月17日前,各辖市(区)将通过初审的项目上报至市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六、申报要求

1、加强工作指导,认真组织项目。要高度重视我市首次开展的文化产业引导资金项目申报工作,把推进文化产业发展作为贯彻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以及加快“文化常州”建设的重大措施和重要机遇,认真做好项目组织和申报工作。既要广泛宣传发动,又要切实履行职责,加强对项目申报工作的组织协调,加强对企业申报材料编写工作的具体指导。

2、坚持实事求是,提高申报质量。要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有关文件精神,按照规定的申报条件和范围,精心组织项目的初审和筛选,确保申报材料真实可靠。对符合条件的项目,由各辖市(区)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或市级主管部门出具推荐意见并加盖公章后,上报常州市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3、认真填写项目申报材料。各申报单位项目申报材料的内容及编写必须符合有关要求,做到内容完整、条理清楚、数据准确,表、盘一致。报送材料包括:《项目申报表》、附件1式3份,数据盘1份。

七、联系方式:

联系人:常州市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办公室 游镇坚、陆启伟,电话(传真):85680819 邮政编码:213022 电子信箱:wgb0519@163.com

通信地址:常州市龙城大道1280号行政中心1号楼A座2219室

二○一○年十一月二日

下载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浙江城市化若干政策的通知(优秀范文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浙江城市化若干政策的通知(优秀范文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