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赣州市2005年推进城市化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
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赣州市2005年推进城市化工作考核办法的通知
赣市府发[2005]8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有关部门:
经市政府同意,现将《赣州市2005年推进城市化工作考核办法》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二OO五年九月二日
赣州市2005年推进城市化工作考核办法
为确保推进城市化工作目标任务落到实处,特制定推进城市化工作考核办法。
一、考核的指导思想
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为指导,以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推进城市化的若干意见》(赣市发[2005]22号,以下简称《意见》)和《基础设施建设和推进城市化工作方案》(赣市发[2005]18号,以下简称《方案》)为考核依据,坚持实事求是、分类考核、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原则开展考评。通过考评,增强各地、各部门推进城市化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调动工作积极性,从而加速全市城市化进程。
二、考核的对象范围
(一)各县(市)人民政府;
(二)章贡区人民政府;
(三)市推进城市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列入成员单位考核)。
三、考核的主要内容
以市委、市政府《意见》和《方案》为主要内容,确定具体的考核标准。主要考核内容和细则见附件。
四、考核的方式
1、采取自查与督查考核相结合办法进行。各考核对象在年末时按考核目标和内容对本地、本部门推进城市化工作进行自查;由市推进城市化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成员单位负责人和专家,采取听汇报、实地考查、暗访抽查等形式,年末进行集中考评。
2、县(市、区)考核采取分类评分制的办法进行。考核分组织领导、工作目标和其他相关配套措施等三大方面进行逐项计分评定,各类增长指标考核以2004年城乡建设统计年报数据为基础数据。
3、县(市、区)考核内容中有创新的经验、做法,并受到国家、省和市级肯定、推广的,分别加6分、4分和2分。各项考核指标超额完成部分,在最终排名时作参考。
4、市推进城市化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年终考评前,各县(市、区)要形成书面自查报告,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写出书面履职报告,于今年12月20日前报市推进城市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城市规划建设局)。
五、奖惩办法
1、将推进城市化工作纳入县(市、区)和市直单位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年度考察的重要内容,并纳入任期目标责任制,作为衡量和评价干部政绩的重要依据。
2、市推进城市化工作领导小组根据年度考评结果,按考评得分高低次序,评选6个先进县(市、区),评选一批推进城市化工作先进个人;同时根据实际情况设城市规划管理、城市建设、创建园林城市、房地产管理、城市管理、圩镇建设管理等若干单项奖,并对先进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具体的奖励办法另行制订。
3、对未履行好年度推进城市化工作职责、考评结果较差的县(市、区)和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予以通报批评。附件: 1、2005年县(市)推进城市化工作考核细则。2、2005年章贡区推进城市化工作考核细则。3、2005年市推进城市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目标任务及责任分解。
附件1:
2005年县(市)推进城市化工作考核细则
一、组织领导(8分)
1、印发了推进城市化工作的政策文件;成立了推进城市化工作领导小组和日常工作机构,核拨了专项工作经费;建立了推进城市化工作责任制,明确了部门职责分工,制定了督查考核制度;做到了专题研究和经常调度城市化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推进城市化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4分)
2、工业园(区)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纳入城市规划建设管理范畴,初步形成工业化、城市化相互促进机制。(3分)
3、建立城市化工作的统计报表制度,报表准确、及时。(1分)
二、工作目标(80分)
(一)、城市规模(8分)
1、城市化率提高2.5%以上。(4分)
2、县(市)政府所在地城市建成区面积比上年增加10%以上。(4分)
(二)、城乡规划(19分)
1、修编并报批城市总体规划,完成城区近期建设规划编制,城区近期建设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的覆盖率达80%以上,编制完成城市绿地系统规划。(6分)
2、城区成立城市规划委员会,建立规划管理监督制约机制;建立城市规划公示制度,设立规划展示馆或展示栏,规划监管有力。(3分)
3、建立乡镇规划编制工作考核机制,督促完成所有乡镇总体规划编制或修编;省重点镇完成近期建设规划续编和镇区重要地段详细规划的编制工作。(4分)
4、建立健全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在乡(镇)设立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所(2-4人),为县(市)规划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的派出全额拨款事业单位,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落实到位。(3分)
5、出台地方城市规划管理实施办法和城市规划区内土地收储管理办法。(3分)
(三)、城乡建设(36分)
1、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13分)
(1)各县(市)完成城市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赣县6400万元,南康市8800万元,信丰12000万元,大余县7200万元,崇义县2400万元,上犹县4800万元,安远县5600万元,龙南县6400万元,定南县2400万元,全南县4000万元,宁都县8000万元,于都县7200万元,兴国县8000万元、瑞金市12800万元,会昌县5600万元,寻乌县4000万元,石城县3200万元。(4分)(2)城区人均拥有道路面积7平方米以上,城区新增人均道路面积0.7平方米以上。(2分)
(3)城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6平方米以上,新增人均公共绿地面积0.5平方米以上。(2分)
(4)抓好城区垃圾、污水处理、管道燃气工程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工程建设列入建设规划;对医疗垃圾进行集中无害化处理;各县(市)分别新增水冲式公厕和垃圾中转站各1座以上。(4分)
(5)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事业,未开通城市公交营运的县(市)年内开通。(1分)
2、房地产开发(9分)
(1)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40%以上。(2分)
(2)住宅竣工面积比上年增长10%以上(新增住房总量中普通商品房占30%以上),其中大、中、小县(市)连片开发面积分别达到3、2、1万平方米以上,经济适用房建设规模占商品房开发量的10%以上;全面启动廉租房建设。<注:大、中、小县(市)以县(市)域总人口50万以上、30-50万、30万以下区分。>(4分)
(3)激活住房二级市场,存量房交易量比上年增加10%以上,占商品房交易比例达40%以上。(1分)
(4)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75%以上,其中当年新建小区物业管理覆盖率达100%。(2分)
3、教育基础设施建设(6分)
(1)合理规划建设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学校布局符合国家部颁标准。(2分)
(2)根据城镇人口结构状况,幼儿园、中小学校数量和班级数分别达到国家有关规定标准。(2分)(3)多渠道筹资、多形式办学有具体措施;在解决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和贫困家庭子女入学、入托方面有具体实施办法。(2分)
4、圩镇建设(4分)
(1)圩镇主要街道硬化、亮化、绿化,自来水普及率达80%以上,有水冲式公厕、垃圾箱等环卫设施。(2分)
(2)开展圩容镇貌整治活动,垃圾日产日清,无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挂、乱排乱倒现象,圩镇内残垣断壁已拆除,破旧房屋已整饰或拆除。(2分)
5、建设市场(4分)
(1)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8%以上。(2分)
(2)创三项市级以上优良工程(其中有一项为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工程),文明工地不少于1个。(2分)
(四)、城市管理(17分)
1、创建省级园林城市(7分)
(1)开展创建活动,组织机构健全,措施有力,成效明显。(2分)(2)已正式申报创建省级园林城市活动。(1分)(3)创建成功(含已是省级园林城市)。(4分)
2、创新城市管理机制,推行城管工作责任制,实施市容环境长效管理工程,市容市貌整洁美观,无脏乱差现象。(3分)
3、城市园林、环卫、道路设施完好率达90%以上;城市主次干道、小街小巷路灯亮灯率达95%以上;街巷生活垃圾及时清运率达100%。(3分)
4、建筑工地按要求围挡作业,无占道经营及占道市场。(2分)。
5、居民随机测评满意率达90%以上。(2分)
三、其他相关配套措施(12分)
1、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赣市发〔2005〕27号),城区内已无耕地的村民成建制转为城镇户口;建立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城镇人口统计和流动人口管理;在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上有实质性举措与成效。(3分)
2、文化基础设施健全,各类文化娱乐场所布局合理;体育基础设施健全,体育活动场所布局合理,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按规划要求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一级以下医疗机构整体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3分)
3、建立健全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认真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落实“农民知识化工程”有具体措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效果明显;解决城镇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有具体措施。(3分)
4、加强社区管理,有社区建设规划,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网络,社区组织体系健全。(3分)
附件2:
2005年章贡区推进城市化工作考核细则
一、组织领导(6分)
1、印发了推进城市化工作的政策文件;成立了推进城市化工作领导小组和日常工作机构,核拨了专项工作经费;建立了推进城市化工作责任制,明确了部门职责分工,制定了督查考核制度;做到了专题研究和经常调度城市化工作,及时协调解决推进城市化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4分)
2、建立了城市化工作的统计报表制度,报表准确、及时。(2分)
二、工作目标(81分)
(一)、城乡规划(16分)
1、严格按规划实施建设,及时申请办理建设项目规划报建手续,无乱搭乱建现象。(6分)
2、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区以外严格管理区以内各乡镇新农村建设规划编制应报经市城市规划建设局审核确定后,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按城市规划要求高标准规划。(6分)
3、中心城区严格管理区以外城市规划区范围以内村庄规划编制率达100%。(4分)
(二)、城乡建设(29分)
1、教育基础设施建设。(10分)
(1)幼儿园和中小学校布局合理,符合国家部颁标准。(3分)(2)根据城区人口结构状况,幼儿园、中小学校数量和班级数分别达到国家有关规定标准。(4分)
(3)多渠道筹资、多形式办学有具体措施;在解决农民进城务工人员和贫困家庭子女入学、入托方面有具体实施办法。(3分)
2、圩镇主要街道硬化、亮化、绿化,有水冲式公厕、垃圾箱等环卫设施。(4分)
3、所辖镇区环卫设施普及率达90%以上,主次干道路灯装灯率在95%以上;小街小巷硬化率达60%以上;新增镇区水冲式公厕1座以上;各镇区建设一条样板路,道路绿化效果好,设施完善。(6分)
4、加强所辖镇区给排水设施建设,所辖镇区自来水普及率达80%以上。(4分)
5、编制圩镇市场建设规划,建有一个配套齐全的市场或商贸区,内设有水冲式公厕、垃圾箱等环卫设施。(5分)
(三)、工业园区建设(20分)
1、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工业企业向工业园区集中,新建工业项目进入工业园区达90%以上;引导工业集聚的政策措施明确,效果明显。(2分)
2、严格按规划实施园区建设,落实国家土地使用政策,集约高效利用土地;在聚集产业上有新举措,并取得明显成效。(6分)
3、园区道路、水电、通讯、路灯、绿化、环卫等基础设施配套,实现园区绿化、亮化、美化。(6分)
4、开展园区内脏、乱、差整治活动,无占道经营及占道市场;建筑工地按要求围挡作业,园区容貌整洁卫生。(6分)
(四)、城镇管理(16分)
1、抓好区属单位参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4分)
2、市区定点泊位停车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合法规范。(4分)
3、所辖镇区配备城镇管理机构,按规模配备市政公用设施管理维护人员。(1分)
4、镇区园林、环卫、道路设施完好率达90%以上;镇区主次干道亮灯率达90%以上。(3分)
5、开展圩容镇貌整治活动,垃圾日产日清,无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贴乱挂、乱排乱倒现象,圩镇内残垣断壁已拆除,破旧房屋已整饰或拆除,解决马路市场问题。(4分)
三、其他相关配套措施(13分)
1、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户籍管理制度改革的意见》(赣市发〔2005〕27号),城区内已无耕地的村民成建制转为城镇户口;建立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城镇人口统计和流动人口管理;在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上有实质性举措与成效。(3分)
2、文化基础设施健全,各类文化娱乐场所布局合理;体育基础设施健全,体育活动场所布局合理,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按规划要求建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一级以下医疗机构整体转型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公共卫生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3分)
3、建立健全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认真落实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做到应保尽保;就业服务体系健全,加强劳动力市场建设,落实“农民知识化工程”有具体措施,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效果明显;解决城镇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有具体措施。(3分)
4、加强社区管理,有社区建设规划,建立了社区服务中心和服务网络,社区组织体系健全;理顺社区与政府部门、物业管理和驻区单位的关系;创建小区物业管理新模式,推进物业管理社会化,建立良好的小区管理运行机制。(4分)附件3:
2005年市推进城市化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目标任务及责任分解
共性目标任务:
1、成立本单位本系统推进城市化工作的组织领导机构,对照赣市发[2005]18号文件精神,研究制定贯彻实施方案,落实工作责任制,做到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班子其他成员密切配合,齐抓共管。
2、围绕拓展中心城区,发展二、三产业,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提高城市资产经营水平,增强城市基础设施承载力,做强科教文卫体公共事业,做美城市环境,壮大人口规模等方面,认真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按时完成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3、认真做好基础工作,储备一批重大项目,积极争取国家、省对基础设施建设各类政策资金的更多投入。
4、在推进城市化工作中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抓好配套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落实,在本系统、本行业工作中取得实质性成效。部门目标任务:
一、市城市规划建设局
(一)城乡规划
1、抓好中心城区七项规划任务:(1)城市总体规划修编;(2)完成外环快速干道和城市主干道等道路专项规划;(3)完成近期建设地段内城乡结合部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4)完成近期建设规划;(5)抓好水西、湖边、水东、沙河、沙石等区域数字化地形图测绘工作;(6)着手建立地理信息系统(GIS);(7)完成总体规划模型制作。
2、加强中心城区城乡结合部规划建设管理,建立健全村镇规划建设管理机构。
3、加强区域规划协调机制,建立派驻规划督察员制度。
4、组织编制市域城镇体系规划。
(二)城乡建设
1、积极指导县(市)开展园林城市创建活动,配合抓好中心城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
2、提出中心城区本年度市政公用基础设施建设计划,牵头着手编制完成《“十一五”赣州中心城区城市基础设施发展计划》。
3、抓好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前期准备工作:一是组织完成新城区瑞金路延伸、益光中路及益光南路、玉岩东路、兴国中路等四条市政道路的施工图设计工作;二是适时组织完成老城区杉木树下路、黄屋坪—营角上路两条市政道路的建设前期工作;三是组织完成章江大桥、飞龙岛大桥两座桥梁及引道接线工程的方案招标及设计;四是组织完成红旗大道城市设计内容中建筑改造方案及建筑整治方案;五是组织完成水南新城区四个农民返迁住宅小区的规划设计和红旗大道西延至滨江大道项目评估测算工作;六是组织完成一○五国道(黄金大桥至高速公路入口段)改造项目施工图设计和青年路西延至滨江大道道路工程、西河大桥至水西河排上段滨江路工程、府北路项目建设前期工作;七是拟定2006年中心城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计划。
4、指导抓好全国重点镇、省级重点镇建设。
(三)城镇管理
1、积极指导建立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法人制度,实行特许经营制度,大力推进城市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进程。
2、指导县(市)创新城市管理机制,推行城管工作责任制,实施市容环境长效管理工程。
3、积极开展“三下乡、五服务”活动,加强对村镇规划建设的政策指导和技术扶持。
(四)其它工作
1、牵头负责拟定推进城市化工作考核办法和考核指标。
2、拟定赣州市违法建设行政责任追究制度。
3、认真做好市推进城市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常工作。
二、市财政局
1、积极推进城市建设投融资体制改革,探索多元化筹措城镇建设资金渠道,创新城镇建设资金保障机制,协调有关部门落实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资金,努力扩大社会有效投资。
2、优化财政投资结构,发挥政府投资导向作用,加大对城镇基础设施、社会公用设施建设支持力度,与城镇建设相关的各项规费要划出相应比例专项用于城镇建设。
3、建立与完善资金监管机制,及时拨付财政投资市政建设项目资金。
三、市发改委
1、组织编制完成以赣州中心城区为中心的一小时都市经济圈规划。
2、指导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前期工作的开展和项目立项申报工作,储备一批重大项目,积极做好有关国债和上级专项资金扶持的项目争取工作。
四、市城管局
1、牵头组织中心城区开展创建国家园林城市活动,拟定并实施中心城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督查考核办法。
2、如期完成中心城区年度财政拨款计划内老城区道路改造及园林、环卫、亮化工程项目。
3、强化中心城区城市管理工作,市容市貌整洁美观,无脏乱差现象,推进中心城区市政、环卫、园林作业市场化。
4、组织抓好红旗大道建筑立面整治与建筑改造工作。
5、提出并实施中心城区户外广告经营管理办法。
五、市国土资源局
1、按照中心城区年度计划内新建市政基础设施等建设项目工程进度要求及时完成征地拆迁工作。
2、负责提出并实施中心城区农民拆迁安置办法、清理中心城区逾期不建土地处置办法、清理中心城区在集体土地上违规建私房的处置办法和违法占用土地的清理工作意见。
3、深化城镇土地使用制度改革,拟定并实施建设用地指标置换政策、土地整理新增耕地指标折抵政策和鼓励盘活存量土地的政策措施。
4、建立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库,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完善土地收储和地价信息发布制度。
5、严格农村“一户一宅”管理制度,鼓励进城农民实行宅基地置换。
6、编制年度征地拆迁、土地收储、土地出让工作计划。
7、拟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工作计划。
六、市公安局
1、改革现行户籍管理制度,放宽城镇准入条件,适度扩张城镇人口,细化出台各项户籍管理实施细则。
2、加强户籍管理,建立人口信息管理系统,加强城镇人口统计和流动人口管理。
七、市民政局
1、研究提出有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的行政区划调整措施,提出中心城区村改社区的实施意见。
2、提出城镇失地农民、农民转为城镇居民后的社会保障办法。
八、市委农工部
牵头研究提出推进全市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政策措施和考核评价体系,统筹安排新农村建设的阶段性工作任务,协调督促各职能部门抓好工作落实。
九、市房产局
1、提出调整住房供应结构,增加有效供应,控制高档商品房建设的指导意见,加快面向中低收入家庭的普通商品住宅和经济适用房建设,全面推进廉租住房建设及相关配套制度建设。
2、提出并实施激活住房二、三级市场的政策措施。
3、做大做强房地产业,提高房地产企业资质进入门槛,鼓励连片小区开发建设。
4、规范住宅小区物业管理,扩大物业管理覆盖面,促进物业管理健康有序发展。
5、提出并实施中心城区违法进行房地产开发的查处办法,加快中心城区危旧房改造、廉租住房建设步伐。
十、市环保局
1、加强各类污染源的监督管理,全面实施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排污许可证制度,重点抓好城镇水污染、工业污染、垃圾污染和噪声污染防治工作。
2、监督执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制度。
十一、市交通局
1、抓好市域内交通网络规划建设,做好赣江大桥项目建设工作。
2、强化公交营运车辆和出租汽车营运秩序管理,万人拥有公共交通车辆数按国家园林城市创建要求予以落实。
十二、市人口计生委
研究实施有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的人口和计划生育政策措施。
十三、市教育局
1、完善“以县(市)为主”的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和经费保障机制。
2、依据城市化发展需求合理布局中小学网点,建立健全贫困生教育扶助制度,指导解决好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学、入托问题,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3、积极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和幼儿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
4、鼓励、引导和规范社会力量办学,形成多元化、多渠道投资办学格局。
十四、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1、健全劳务市场,加强劳务市场管理,完善就业服务制度,加速公民职业化进程,加强农村劳动力和城镇下岗职工职业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就业率和城镇下岗职工再就业率,为农村劳动力和城镇下岗职工提供就业服务和就业援助。
2、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促进农村富余劳动力有序流动和转移。
3、提出并实施有利于促进农民进城务工的政策措施。
十五、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1、协助抓好经济技术开发区有关规划编制工作,并严格按规划高品位实施建设。
2、多渠道、多元化筹措资金,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市政公用基础设施。
3、按国家土地使用政策,规范审批建设用地,集约高效利用土地。
4、开展所辖城镇范围内脏、乱、差整治活动,美化、亮化、净化工作有新举措。
5、加强配套服务业建设,繁荣第三产业。
6、就解决外来务工人员、农民工在就业服务、子女入学入托、社会保障等方面有新举措。
7、抓好所辖单位参与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
8、出台推进城市化工作的政策文件,制定有利于推进城市化的产业政策;责任分工明确,建立健全督查考核制度;经常研究、调度城市化工作;建立健全城市化工作的统计报表制度。
第二篇: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赣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管理办法》的通知
赣市府发〔2011〕16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赣州开发区管委会,市政府各部门,市属、驻市各单位:
《赣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管理办法》已经市政府第六十一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印发,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四月二十日
赣州市住房公积金贷款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加强住房公积金贷款管理,支持职工改善居住条件,根据国务院《住房公积金管理条例》、各部委及江西省有关政策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指住房公积金贷款,是指向正常缴存住房公积金的职工(以下简称借款人)发放的用于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的政策性低息贷款(以下简称公积金贷款)。
第三条 赣州市行政区域内的公积金贷款由赣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授权各办事处办理。第四条 公积金贷款的资金来源是单位及职工缴存的住房公积金。
第五条 管理中心是公积金贷款的管理部门和债权主体,并承担公积金贷款的风险。
第六条 公积金贷款业务由管理中心指定的商业银行(以下简称委托银行)办理,办事处应当与受委托银行签订金融业务委托合同,明确双方职责。
第二章 贷款对象和条件
第七条 贷款对象是按规定缴存住房公积金、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在职职工,并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本市常住户口或其它有效身份证明;
(二)职工本人及其所在单位连续按时、足额缴存住房公积金1年以上,且能正常缴存的;
(三)在本市行政区域内购买、建造、翻建、大修自住住房或偿还个人住房商业性贷款;
(四)购买商品房的,首付款不得低于国家及有关部门规定标准;建造住房的,工程进度须在二层以上;以期房作抵押的,该房地产开发企业必须与办事处签订了住房公积金住房按揭贷款合作协议书(以下简称合作协议);
(五)有办事处认可的担保方式;
(六)有稳定的经济收入,具有偿还贷款本息的能力;
(七)夫妻双方无公积金贷款余额、没有未解除的公积金贷款担保,且个人信誉良好,夫妻双方个人信用报告无不良还款记录;
(八)夫妻双方在过去1年内均未提取过住房公积金;
(九)符合管理中心规定的其它条件。
第三章 贷款申请时效
第八条 借款人申请公积金贷款的时效分别为:
(一)购买商品房的,以购房合同登记备案时间为准,1年以内有效;
(二)拆迁户购买拆迁安置房的,以补交差额款时间为准,2年以内有效;
(三)购买二手房的,以交纳契税时间为准,1年以内有效;
(四)建造住房的,以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或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签发时间为准,2年以内有效;
(五)翻建、大修住房的,以许可证签发时间为准,1年以内有效;
(六)偿还个人住房商业性贷款的,以结清时间为准,3个月以内有效。
第四章 贷款申请资料
第九条 借款人申请公积金贷款须提交的资料:
(一)基本资料:
借款人和配偶的身份证、婚姻证明、户口簿、银行代发工资存折、个人信用报告(必要时提供住房情况证明);女方申请的,另需提供法定退休年龄证明;用房屋产权作抵押的,提供用于抵押的房屋产权证正本及房屋产权人(含共有人)的身份证和婚姻证明;用有价证券质押的,提供有价证券及担保人(出质人)夫妻双方(含共有人)的身份证和婚姻证明。
(二)专项资料:
1.购买商品房的,提供开发商的银行存款账号及经房地产管理部门登记备案的购房合同、首付款的税务票据和契税完税票证;
2.拆迁户购买拆迁安置房的,提供借款人与合法的拆迁单位签订的拆迁补偿协议(合同)、补交款票据、开发商或拆迁单位的银行存款账号;
3.购买二手房的,提供买卖双方同意贷款资金转入的银行存款账号,已办理过户手续的提供房屋产权证和契税完税票证(未办理过户手续的可提供房屋买卖协议、契税完税票证及办事处认可的所购房屋评估报告,先行报批贷款金额);
4.建造住房的,提供借款人与承建方的建房协议(含建房造价预算)、承建方或借款人的银行存款账号。其中在国有土地上建房的,提供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和土地使用权证;在集体土地上建房的,提供当地建造住房全部合法报建批准文件和借款人夫妻一方的当地农村户口簿;
5.翻建、大修住房的,提供翻建、大修的房屋产权证、建设规划部门的翻建批文或房地产管理部门签发的房屋安全鉴定证明、借款人与施工方的翻建、大修房协议(含翻建、大修房造价预算)、施工方或借款人的银行存款账号;
6.偿还个人住房商业性贷款的,提供经房地产管理部门登记备案的购房合同(或所购住房的房屋所有权证)、契税完税票证、个人住房借款合同书、银行出具的同意提前还款的证明及贷款余额凭证(或提前还清贷款的银行凭证)、还贷扣款账号(在非住房公积金委托银行办理的住房商业性贷款,须提供提前还清贷款的银行凭证)。
第十条 同住一处的父母、未婚子女需分别申请公积金贷款的,必须出具同住一处证明。
第十一条 管理中心要求的其它资料。
第五章 贷款额度、期限和利率
第十二条 借款人的“可贷金额”,在规定的“最高贷款额度”内,由办事处根据借款人的缴存住房公积金状况、购(建)房情况和国家相关规定予以确定。
(一)公积金贷款最高额度,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确定。
(二)借款人可贷金额的计算公式:
每户可贷款金额=借款人及配偶的缴存基数之和×50%×12×贷款期限(年)+借款人及配偶的住房公积金缴存余额
公积金缴存基数=职工个人月缴存公积金÷职工个人缴存比例
(三)购买、建造、翻建、大修住房的,贷款金额不得超过国家有关规定贷款比例;偿还个人住房商业性贷款的,贷款金额不得超过本办法规定的限额及个人住房商业性贷款余额(已全部还清的,不得超过最后一次还款额)。
本条规定的贷款金额包括同住一处的父母、未婚子女分别申请的贷款总金额。
第十三条 申请公积金期房抵押贷款不足以支付购房应付款的(除首付款),可同时向委托银行申请商业性贷款(组合贷款),但房地产开发企业应与办事处和委托银行签订合作协议。
第十四条 贷款最长期限为30年。借款人贷款期限最长计算到法定退休年龄后5年止。
第十五条 公积金贷款利率按照中国人民银行批准的利率标准执行,贷款期内如遇国家利率调整则按规定作相应调整。
第六章 贷款担保
第十六条 借款人可用自有、共有或第三人房产进行抵押担保,也可用国债、定期存单等有价证券进行质押担保。
第十七条 砖木结构、土木结构房产不予设定抵押;以部分产权、集体土地使用权的房产不予设定抵押;自建住房作抵押担保的,房屋产权和土地使用权必须同时设定抵押,当地没有颁发国有土地使用权证的,用房屋产权作抵押。
第十八条 以期房作抵押担保的,该土地使用权没有设定抵押,房地产开发企业须与办事处签订合作协议,在借款人所购房屋产权未办好抵押登记前,由房地产开发企业提供阶段性连带责任担保保证,并存入不少于贷款金额10%的保证金到办事处指定的银行账户内。第十九条 用已取得房屋产权证的房产作抵押的,其已使用年限加贷款年限最长不能超过40年,房产抵押价值必须由具有房地产评估资质的机构评估,并经办事处审核认可,房产抵押率不得高于评估价的70%。
第二十条 用已取得房屋产权证的房产作抵押的,在同一批次住房公积金贷款中,允许一房多抵。贷款总金额不得超过办事处认可评估价的70%,《房屋他项权证》上须载明多抵情况。
第二十一条 在本市范围内可以办理异地房产抵押贷款。第二十二条 贷款期间更换抵押物的,以变更时的贷款余额计算抵押金额,在抵押合同书上要注明原贷款金额。
第二十三条 用有价证券质押的,券面金额不得低于借款金额。担保人(出质人)夫妻双方(含共有人)须签订借款质押合同书,办理质押冻结手续,不得挂失。有价证券由管理中心保管,在还贷期间,可以根据贷款本息的减少而解除减少的质押金额,可以按规定更换质押物。
第二十四条 申请组合贷款的,借款人须同时符合公积金贷款和商业贷款的条件,且须为同一担保方式,同一还款期限。
第二十五条 担保的解除,借款人还清公积金贷款本息的,办事处将抵押物权证或质押物返还借款人办理担保解除手续。
第七章 贷款办理程序
第二十六条 贷款申请
借款人到办事处领取并填写《借款申请表》,同时提供相关资料。第二十七条 审核审批
办事处受理借款人的申请后,与借款人就贷款的有关事宜进行面谈,并形成面谈笔录,报市中心审批。市中心城区在10个工作日内、县(市)在15个工作日内,完成贷款的审核审批工作并通知借款人。借款申请人在贷款审批后超过3个月未办理贷款手续的,原批准资格作废。
第二十八条 抵(质)押担保
经审批后准予贷款的,须按规定办理抵(质)押担保手续。第二十九条 签订合同
借款人持贷款审批通知书和借款申请表,与受托银行签订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借贷合同及委托银行扣款还款协议。
第三十条 贷款发放
贷款资金必须通过银行转账支付,不得以现金支付给借款人。
(一)购买商品房的,贷款资金转入开发商的银行存款账户内;
(二)拆迁户购买拆迁安置房的,贷款资金转入开发商或拆迁单位的银行存款账户内;
(三)购买二手房的,贷款资金转入买卖双方指定的银行存款账户内;
(四)建造、翻建、大修住房的,贷款资金转入承建方或借款人的银行存款账户内;
(五)偿还个人住房商业性贷款的,贷款资金转入借款人在银行的还贷扣款账户内(在非住房公积金委托银行办理的住房商业性贷款,贷款资金转入借款人的银行存款账户内)。
第八章 贷款偿还
第三十一条 借款人还款可采取按月等额本息或等额本金还款法。
第三十二条 还款形式实行借款人办理还款存折,委托银行每月按期扣还贷款。借款人应恪守信用,按照借款合同规定,每月按规定及时足额存入资金到委托代扣存折内,存款时间推迟或存入资金不足,造成逾期未还的,按人民银行规定的罚款利息计收滞纳金。
第三十三条 借款人可以提前还清全部贷款,也可提前偿还部分(每次不少于1万元)贷款。提前还款的,受托银行按人民银行规定的贷款利率和实际贷款的期限计算利息,借款人需到承办银行营业柜台办理现金还款手续。第三十四条 发生下列情况之一者,管理中心(办事处)有权解除合同,提前收回已发放贷款本息,并有权依法处分抵押物或质押物:
(一)借款人向办事处提供虚假证明材料而取得贷款的;
(二)借款人未按借款合同的约定用途使用贷款的;
(三)借款人在借款期内连续6个月未偿还贷款本息的;
(四)借款人在借款合同终止前死亡、失踪或丧失民事行为能力,借款人合法继承人拒不承担偿还贷款本息或无力偿还贷款本息的;
(五)借款人违反借款合同有关规定,严重影响管理中心资金安全的;
(六)夫妻双方在过去1年内提取过住房公积金又申请了公积金贷款的。
第三十五条 办事处依法处分其抵(质)押物所获得价款,按下列顺序分配:
(一)支付抵押物拍卖费用和处分抵(质)押物的其他费用;
(二)扣除与抵押物有关的税费;
(三)补交土地出让金;
(四)归还借款人所欠贷款本息、违约金和赔偿金等;
(五)支付有关诉讼费用;
(六)剩余金额退还抵押人或质押人。
处分抵(质)押物不足以偿还所欠贷款本息、违约金和赔偿金时,借款人应继续清偿,管理中心(办事处)有权继续追偿。
第九章 附 则 第三十六条 借款合同当事人的任何一方,要求解除或变更合同内容,需书面通知办事处,在双方达成协议前,原合同继续有效。
第三十七条 借贷双方及保证人发生纠纷时,当事人应协商解决,协商不成时,可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或依据已约定的仲裁条款向赣州市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第三十八条 赣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授权赣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依据有关规定及本办法制定相应的实施细则,并依据国务院及有关部委出台的新政策及时调整贷款规定。
第三十九条 本办法由赣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委员会授权赣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负责解释。
第四十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原《赣州市职工个人住房公积金贷款办法》同时废止。
第三篇: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
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意见的通知
(赣市府发[2011]27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市属、驻市有关单位:
《关于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的实施意见》已经2011年6月28日市政府第六十三次常务会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落实。
二〇一一年七月一日
关于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的实施意见
根据江西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的指导意见》(赣府发〔2011〕8号)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推进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意见如下。
一、明确改革思路,把握国有林场改革的目标、要求和对象
(一)总体思路。树立“发展为先、生态为重、创新为魂、民生为本”的理念,紧紧围绕建设“宜居、创业、平安、生态、幸福赣州”的总体目标,按照“以人为本、转型定位、稳定权属、解决社保、化解债务、整合资源、做大做强”的思路,加快国有林场改革步伐,优化国有林场结构和布局,更好地发挥国有林场在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二)总体目标。全面深化国有林场改革,切实做到“三增长、两建立、一确保”。即:资源增长、职工增收、林场增效;全面建立职工社会保障体系,尽快建立符合现代林业发展要求的国有林场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积极稳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确保林区社会和谐稳定。全市国有林场改革在2012年6月底前完成。
(三)总体要求。在国有林场改革中,坚持国有林场改革与国有企、事业单位改革相结合;坚持解决国有林场历史遗留问题与创新体制机制相结合;坚持维护生态安全与促进林业产业发展、做大做强国有林场相结合;坚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均衡性与保障职工合法权益相结合;坚持分级负责与部门支持相结合。
(四)改革对象。凡经过批准并具有法人资格的国有林场(包括事业性质和企业性质的国有林场)均为改革对象。国有森林苗圃参照执行。
二、优化国有林场结构,剥离社会管理职能
(五)整合国有林场,实行分类管理。按照分类经营、分类管理、规模经营的要求,对全市国有林场进行整合重组,分别组建生态公益型林场和商品经营型林场。每个县(市、区)将生态公益林为主的林场、种质资源基地和生态保护场所整合为1个生态公益型林场,生态公益型林场定为公益型事业单位,并按照管理需要,合理核定编制数,其人员和机构经费纳入县(市、区)财政预算。其它国有林场整合为1—2个商品经营型林场,按照建立现代企业的要求,全面推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改革后的国有林场行政隶属关系保持不变。
(六)剥离社会管理职能,实行属地管理。将原由国有林场所办的义务教育学校、医疗单位等社会管理职能全部分离,实行属地管理。当地政府要接收到位,整合资源,统筹配置,加强管理。林场代管村组应予以剥离,各地因地制宜自行确定社会职能的管理归属。进一步完善国有林场资源、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建立健全资源、人事档案。因国有林场改革所涉资源、人事档案,要移交的及时办理移交手续;置换身份的干部职工的档案要明确接受部门,确保有组织、有人管。
三、完善保障措施,维护职工合法权益
(七)合理制定职工安置方案,妥善安置职工,实行多种方式补偿。职工安置方案要充分体现职工权益,符合各地实际,体现政策的连续性。在方案出台前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充分酝酿,得到广大职工支持。各地可以因地制宜采取货币、林权承包、股权及股权和货币相结合等多种方式给予补偿。对符合提前退休条件的林业特殊工种职工,按规定办理提前退休手续。
(八)依照法定程序,充分发挥职代会作用。坚持依法操作、民主操作、阳光操作,切实保障职工在改革中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国有林场改革的实施方案应在得到绝大多数职工赞成的情况下,依照法定程序提交职代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报县(市)政府审批后方可实施。
(九)完善社会保障,解除职工后顾之忧。坚持以人为本,留足养老、医疗、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障性资金,彻底解决历史问题。对拖欠的养老保险费本金和利息应予以一次性清欠,免收滞纳金,若一次性清欠有困难,在改革期间应一次性补足个人账户,明确统筹账户清欠的责任主体、清欠数额和清偿时间,采取挂账处理;对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国有林场职工,按省、市有关文件规定参加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新参保的按规定应补缴的基本养老保险费本金和利息应在参保时一次性补缴到位;按照国家有关政策和规定,在改革时一次性留足遗属的补助资金;改制职工所涉档案管理费,列入改制成本,在改革过程中一次性解决。
(十)强化措施,促进再就业。对国有林场的离休干部,全部转由县(市、区)政府统一管理,实行财政供养,保证其按规定享有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对解除了劳动关系的职工,各级政府要按照再就业的政策,强化措施,积极创造就业岗位,妥善解决转制下岗职工的再就业;并积极探索完善国有林场改革后,干部职工社会保障、社会管理的相关措施。
(十一)加大投入,改善林区职工生产生活条件。各级政府在改革的同时,要切实解决国有林场职工在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帮助职工转型发展。着力改善国有林场困难职工住房条件,将国有林场职工住房纳入当地住房发展规划,落实国有林场危旧房改造政策,着力解决国有林场职工危旧房改造用地需要,加快危旧房改造,积极引导职工入镇进城;与产业结构调整、国有林场布局调整和区域小城镇建设相结合,加大公路、供水、供电、供气投入,推进国有林区经济发展。
四、规范处置国有资产,妥善化解债务负担
(十二)积极化解债务,减轻改革负担。国有林场商业性贷款,已成呆账的要按规定和程序争取核销;不能核销的,由当地县级政府牵头统一与金融机构洽谈,按有关规定,本着尊重历史、主动协商、积极化解的原则,明确责任主体,解决银行债务问题。
(十三)积极筹资,切实满足改革所需。各地要制定优惠政策,整合有关资金,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国有林场改革,并设立国有林场改革资金财政专户;变现不适合林场发展方向的闲置资产筹措改制资金;引进社会资本参与林场改革;鼓励金融部门加大对国有林场改革的支持力度,积极推进山地、林木资本化,拓宽融资渠道;积极争取中央、省财政国有林场改革转移支付补助资金。不允许出让国营林场林地使用权筹措职工安置资金,确有困难的,可适当调剂商品林采伐计划。改革资金缺口部分,由县(市、区)政府统筹解决。
(十四)规范资产转让程序,确保国有林场资产安全。对实行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经营的林场,必须按照《江西省森林资源转让条例》的规定,进行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严格依照法定程序报批。国有林场资产处置必须纳入产权交易所进场交易,实行招标挂牌竞价出售,绝不能搞“零出售”和暗箱操作,资产处置要面向社会接受职工群众监督,绝不能违反法定程序和有关规定卖给原单位经营管理人员,确保国有林场资产不流失,不贬值。
五、创新管理体制,建设现代林业
(十五)转换机制,建立新型劳动关系。改革后的林场全面建立以企业单位劳动合同制度和事业单位聘用制度为基础的新型劳动(聘用)关系。生态公益型林场实行事业单位人员聘用制度,商品经营型林场实行企业单位劳动合同用工制度。聘录用人员时,按照公开、公平、公正原则,阳光操作,并依法依规签订劳动(聘用)合同。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返聘林场生产管理所需的林业技术人员和骨干,优先录用解除劳动(聘用)关系的职工。(十六)引进投资,做大林业产业。在维护生态安全的前提下,积极引进有实力、能延伸产业链、符合林场经营方向的战略投资者参与国有林场改革,加大资源整合和重组力度。(十七)创新管理,建立现代林业企业经营体制。按照有利于生态建设和提高管理效率的原则,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权责利相统一,管资产与管人、管事相结合的国有林场森林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积极培育拟上市企业,做大做强国有林场。引入市场机制,将国有林场的造林、抚育、采伐以及其他生产性工作,采取承包或向社会招标等形式进行。各地还要科学合理利用国有林场森林资源,大力发展森林旅游和林下经济,积极培育花卉苗木、中药材、珍稀树种等特色产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经营效益,增强林场发展的活力。
六、紧扣工作环节,积极稳妥实施
(十八)宣传发动,营造改革的浓厚氛围。采取各种形式,广泛宣传改革的历史背景、重要意义、改革政策和目标要求,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参与国有林场改革的浓厚氛围,及时了解干部职工的思想动态,打消思想疑虑,增强改革信心。同时,还要善于挖掘和培养改革典型,大力宣传典型,推广改革的成功经验。
(十九)调查摸底,全面掌握国有林场的实际情况。各地要组织人员,深入国有林场开展调查摸底,全面摸清资源资产、人员结构、社会保障、债权债务等基本情况,广泛听取职工对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分析梳理改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在全面掌握国有林场的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认真测算改革成本,为全面推开改革奠定坚实基础。
(二十)制定方案,及时上报审批。在全面调查摸底的基础上,结合本地实际情况,根据隶属关系,科学合理选择改革模式,编制可操作性强的国有林场改革实施方案,由同级人民政府审核后,送市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备案,报省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审批。
(二十一)组织实施,有序推进改革。各地要按照批准的改革方案,指导国有林场制订实施方案,认真抓好改革的每一个环节,统筹协调推进改革。引进战略投资者参与国有林场改革必须履行必要的审核程序,防止“一卖了之”,引发社会不稳定。各有关部门要主动作为,密切配合,及时帮助解决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抓好相关政策的落实,确保改革顺利进行。
(二十二)评估验收,确保改革成效。加强对改革实施情况的跟踪指导,倾听职工对改革的意见,掌握各单位职工的满意度,对本辖区内的国有林场改革工作进行全面总结分析。改革工作基本结束后,由国家和省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对试点工作进行评估验收。
七、加强组织领导,有力有效推进改革(二十三)明确责任,切实加强领导。国有林场改革涉及面广、政策性强,时间紧、任务重,主要以块为主,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市属林场主管部门是国有林场改革的责任单位。为加强国有林场改革领导,市政府成立由分管领导任组长,市直有关部门为成员单位的国有林场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林业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市属林场主管部门要成立由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改革领导机构,组建精干的工作班子,具体做好改革的各项工作。各级林业部门要集中力量投入改革,落实责任,加强督导,全力以赴推进改革。相关部门要服从改革需要,全力支持,积极配合。
(二十四)强化疏导,切实维护稳定。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严格落实维稳责任制。善于做细致的思想工作,充分发挥工会组织的作用,及时发现和解决改革中出现的各种苗头性问题;要妥善调处,及时处理好林改后出现的各种林权纠纷;本着兼顾各方利益,维护国有林场经营的确权山林、国乡(村)联营山林及其它联营(租赁)山林权属的稳定,严禁借改革之机推倒重来;强化教育疏导,化解改革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严明纪律,严厉打击借改革之机破坏国有森林资源的违法行为,防止出现乱砍滥伐,维护林区稳定;对借改革之机破坏稳定的人和事要坚决查处。
(二十五)加强督查,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改革。一年时间完成国有林场改革,是一个艰巨任务,必须加强督导、统筹谋划、协调推进。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建立信息沟通和报告制度,按照改革时间节点,加强调度,定期或不定期抽调人员组成督导组,深入基层督促检查,对已经落实的要查成效、对正在落实的要查进度、对没有落实的要查原因、对影响落实的要查责任。同时,要善于挖掘和培养典型,充分发挥典型示范作用,积极有效推进改革。
第四篇:赣州市推进新农村建设调查
赣州市推进新农村建设调查
发布时间:2009年07月16日 22:02
来源:《求是》期号:2007.22作者:江西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客家山歌。几十年来,苏区干部的好作风一直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民公仆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成为革命老区巨大而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热潮中,赣州市又走在前头,并探索出一条欠发达地区新农村建设之路,被喻为“赣州模式”,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革命老区为何能够创造新时期的“第一等工作”?我们深入赣南各地调研,群众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我们这儿的干部还是苏区干部的好作风!”
理想信念不能变
理想信念,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灵魂。1930年1月,毛泽东提出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著名论断,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宣言书。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在四周白色恐怖中高举武装革命的旗帜,率领几千名战士,披荆斩棘、风餐露宿,转战赣南、闽西,最终建立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苏区干部坚信一定能够打破敌人的军事“围剿”,一定能够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中国革命一定能够最终取得胜利。正是在崇高理想信念的支持下,革命志士艰难困苦甘之如饴,金钱美色不坠其志,拷打杀戮面不改色,涌现出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
70多年后的今天,在赣州大地,又掀起一场改天换地的“革命”。2004年9月,赣州市委市政府率先作出《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决定》,提出了“五新一好”(发展新产业、建设新村镇、培育新农民、组建新经济组织、塑造新风貌、创建好班子)的建设目标,并制定了2005—2010年《赣州市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展纲要》,形成了“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三年来,干部群众上下一心,拧成一股劲,建设美好新家园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2006年,全市农业生产总值134.8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000元,比上年增长9%,通车村3410个,通自来水村831个,通电话村3436个,通广播村3358个,农民生活质量有了很大改善。为什么欠发达的赣州市能够卓有成效地推进新农村建设?关键在于赣州市广大干部具有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为了使广大干部树立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赣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开展了形式多样、持久长效的教育活动。他们充分发挥本地红色资源特别丰富的优势,经常组织党员干部参观革命场所,聆听苏区干部的英雄事迹,在纪念场所重温入党誓词。如兴国县形成了一条雷打不动的规定:每年春节上班第一天,全县机关干部都要到将军园宣誓。同时,赣州市还注重把理想信念教育贯穿于主题实践活动当中,使两者融为一体、相互促进。他们创造性地把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与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在新农村建设中践行先进性,用新农村建设成果检验先进性,从而使党的先进性教育落到了实处。
执政为民不能忘
执政为民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核心。毛泽东曾经指出,我们应该关心群众生活的问题,从土地、劳动问题,到柴米油盐问题。一切群众生活上的问题,都应该提到自己的议事日程上,应该讨论,应该决定,应该实行,应该检查。当年,苏区干部自觉践行这一要求,他们走遍各家各户,踏遍田头地角,贫苦农民哪家缺盐缺米,哪家劳动力困难,生产赶不上,甚至哪家妇女要生小孩,需要红糖、新衣,他们心中都有数,并一定尽可能把样样事情都料理好。1933年夏荒缺粮,长冈乡政府从200多里的公略县办了米来接济群众,群众十分感激地说,“共产党真正好,什么事情都替我们想到了。”自然而然,群众也就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拥护苏维埃。赣南苏区总人口220余万,其中青壮年人口仅50万左右,但前后参加主力红军和地方红军的就达33万余人,参战支前的共60余万人,为革命牺牲10.8万余人。
如今,在新农村建设中,赣州市发扬光大苏区干部“关心群众、执政为民”的好作风,在“政府主导、农民主体、干部服务、社会参与”的工作思路中,特别强调“干部服务”的关键作用。广大干部通过一系列实实在在的行动,终于使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的态度由起初的不肯干、站着看到试试看、积极干的根本转变。
一是不断创新服务载体。赣州市广大干部锐意创新,创设了农村公共事务服务所、亲民服务室等新型服务载体,实现了干部由管理型向服务型的巨大转变。赣县于2006年在中心村或自然村设置的服务所,是全国首创。服务所所长由县委组织部公开选聘,所里工作人员吃住在村、工作在村,他们的职责是当好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员、农村政策的宣讲员、民事纠纷的调解员、群众办事的助导员、创业致富的信息员、社情民意的联络员、精神文明建设的组织员,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
二是不断改善服务方式。他们按照“惠民工程”的原则要求,尊重农民意愿,坚持自主申报,动态管理,鼓励农民以自然村落为单位,按要求自主开展新农村建设。达到验收标准的,均按统一的奖补项目和标准给予补助。同时,坚持把公共设施建设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龙头和先导工程来抓,从农民最关心、要求最迫切、受益最直接的“三清三改”(清垃圾、清污泥、清路障,改水、改厕、改路)入手,让农民从“走平坦路、喝干净水、上卫生厕、住整洁房”这些看得见的实惠中逐步认同新农村建设,激发他们主动参与的热情。三是不断完善服务机制。为此,赣州市各级党委政府建立了领导分工负责、几套班子协同配合的目标责任制与干部挂村包点的帮扶机制。兴国县规定,所有在册干部除医生和教师外,都要参与新农村建设,五年内都要熟悉“三农”,并有所贡献。2006年,该县进一步规定,拟提拔干部在任前必须离岗下基层,用半年时间专抓新农村建设工作,并出台了相应的考核办法。经考察,该年20位拟提拔的正、副科级干部中,有3位正科级、5位副科级因考核不合格退回原单位。由于思想工作深入、保障机制健全,目前赣州广大干部投入新农村建设不仅做到了“身入”,而且做到了“心入”。
实事求是不能丢
“调查研究、实事求是”是苏区干部好作风的基础。1930年,毛泽东发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他振聋发聩地指出:注重调查!反对瞎说!不做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要求广大干部必须学会做社会调查工作,并亲自示范,先后到寻乌、兴国、长冈乡、才溪乡等地做了大量调查。在毛泽东的倡导下,各级苏维埃政府确立了“群众化、实际化”的工作作风,实行了“常委会制度”、“值日代表制度”、“干部参加劳动制度”等,规定乡政府干部每天除1名值班外,其余都下乡督察工作,了解情况。村负责人则直接从群众中选举产生,而且不拿薪不脱产。由于注重调查研究,不仅干群关系融洽,也保证了决策的科学性与可行性。
在今天的新农村建设中,赣州市广大干部坚持苏区干部“调查研究、实事求是”的好作风,每年的岁末年初都要拿出十天左右的时间集中进行调查研究。各级领导干部坚持每年四分之一的时间在基层调研帮扶。通过全方位调
研,广大干部就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任务、领导、依靠力量、重点、难点等,逐步统一了思想认识。
一是坚持“三个防止、三个符合”。通过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广泛调研,市委市政府认识到:新农村建设是一个新生事物,弄得不好,会背离“惠民”的初衷。为把好经念好,他们提出“三个防止、三个符合”:必须防止把新农村建设等同于新村镇建设,防止政府包办代替,防止急躁冒进;必须符合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搞超前消费和过度建设,不增加乡村债务,不增加农民负担;符合当地群众的利益愿望,不搞强迫命令,不做表面文章;符合市场经济规律,不搞无效益的产业。
二是尊重群众首创精神。我国农村发展不平衡,各地情况千差万别,新农村建设没有现成的统一模式,必须始终坚持从实际出发推进新农村建设,鼓励基层在实践中探索。赣州市新农村建设之所以生机勃勃而富有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及时总结推广基层和群众创造的鲜活经验。农民理事会、服务所、亲民活动室、农民听证会、新农村建设村规民约等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机制,都是在实践中涌现出来的,充分体现了广大群众与基层干部的聪明才智。
三是培育新型农民。新农村建设呼唤新型农民。农民的素质离新农村建设主体的要求有多远?如何缩小这些差距?经过认真调查,赣州市广大干部对当地农民的综合素质有了清醒的认识,决定将培育新型农民作为关键工作来抓。为此,从2004年起全面启动了“农民知识化工程”,近几年来共投入培训资金达8000多万元,培训农民157.7万人次,使全市60%以上的适龄农民受到职业技能和实用技术培训,并掌握了1—2门专业技能。
模范带头不能输
兴国是苏区模范县。毛泽东曾经号召,“要造成几千个长冈乡,几十个兴国县”。兴国县首先倡导干部“十带头”、“四模范”,要求干部带头学习军事、参军参战、执行勤务、节衣缩食支援红军、慰劳捐献、遵守党的纪律、参加生产劳动、购买公债、优待红军家属、集股办合作社,争做扩大红军、干部作风、土地革命、经济建设的模范。在兴国县“争创工作”的带动下,整个苏区的宣传动员工作如火如荼,竞赛活动热火朝天,干部们情绪激昂,新思路、新方法层出不穷,各项工作成效显著。
今天,赣州广大干部在新农村建设中弘扬苏区干部“模范带头、争创一流”的好作风,各个奋勇争先,自带炊具、被褥,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被群众赞为“新时期的苏区干部”。
一是争做发展生产的模范。赣州市以“发展现代农业”为目标,确定了“发展新产业、组建新经济组织”的经济工作总抓手。广大干部以争创一流的精神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为实现脐橙产业化,安远县成立了果业工作领导小组,县乡党政领导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建立了党政领导挂钩联系制度,县、乡及县直单位各级领导班子成员与果农长期联系挂钩,提供优质服务;从各级干部中选拔,配齐配强了专业技术人员队伍;创新果业协会机制,引导果业协会与龙头企业建立长期稳定的销售联系,防范市场风险,维护果农利益。在短短几年内,该县先后被农业部确定为全国无公害脐橙生产示范基地和全国优质脐橙出口示范区。
二是争做乡风文明的模范。“塑造新风貌”是赣州市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目标。市委认为,塑造农村新风貌,首先要把干部的新风貌亮出来。为此,他们要求广大干部带头强化自身素质,廉洁自律,懂理论、有文化、有技术;带头参加推动图书室、健身场所、文化活动、信息网络的“四有”文化建设;带头移风易俗,在红白喜事理事会、禁赌理事会、民事调解会、治安维护会、新风理事会等组织中充分发挥干部的榜样作用。在干部的带头示范下,如今,在赣州的广大农村,参加赌博的少了,娱乐健身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少了,读书看报的多了;无所事事的少了,勤劳致富的多了,处处呈现出和谐安康、生机勃勃的景象。
三是争做管理民主的模范。管理民主的实质是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让农民自己来管理自己的事务。在这方面,赣州市广大干部大胆探索,创新机制体制,取得了明显实效,比如新型村落社区建设。该市把新农村的政治建设与基层政权职能的转换结合起来,按照地域相近、资源共享的原则,改造传统自然村落,建立社区服务中心,组成以“五老”人员(老党员、老干部、老模范、老教师、老复退军人)为主体的志愿者协会,下设社会救助站、卫生环境监督站、民间纠纷调解站、文体活动联络站和科技信息传递站。这种“一会五站”管理模式,充分发挥了农民自主决策、自我管理、自我监督和自我服务的职能,大大激发了农民的创造性和积极性。
(执笔:陈始发 杨木生 谢新力)
第五篇:赣州市小微创业园工作推进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共赣州市委、赣州市人民政府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赣市发„2012‟14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及《赣州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贯彻落实省政府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若干政策实施办法的通知》(赣市府发„2012‟11号,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紧紧抓住国家支持赣州发展的重大历史机遇,引导和帮助小型微型企业稳健经营、增强盈利能力和发展后劲,努力推动我市民营经济和小型微型企业加快发展、转型发展、跨越发展,现结合我市实际,制定如下工作推进方案。
一、建立协调服务体制
1、加强组织领导
各县(市、区)民营企业管理局作为小微创业园建设的主管部门,要切实承担起责任。积极争取党委、政府的重视和支持,成立由县领导担任组长、各有关部门为成员的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小微企业创业园建设的协调、组织和实施工作。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民营企业管理局)
2、加强部门协调
进一步转变职能,强化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园发展的服务意识,推进各项小微企业创业园政策措施的贯彻落实。切实加强综合协调和指
导服务,督促、考核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园发展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与市政府有关部门加强合作,密切配合,形成合力,促进小微企业创业园健康发展。
(责任单位:市政府相关单位)
3、加强工作考评
根据《实施办法》要求,制定配套的实施办法。对各地民营企业主管部门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园发展情况进行考评,对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发展工作突出的县(市、区)予以表彰。各县(市、区)要制定相应的考核奖励办法。
(责任单位:市民营企业管理局)
二、创新创优发展环境
1、提升企业管理水平
小微企业创业园经当地政府正式批准设立后,应有专门的管理队伍,由政府引进专业化的服务机构,建立市级成长型小型微型企业库,推进企业管理诊断与咨询服务。根据发展的不同阶段,通过联合中介管理咨询机构,采取政府买单或政府、企业共同买单的方式,为企业开展“驻厂式”管理诊断与咨询服务,对企业进行有针对性、连续性的培训辅导和政策扶持。引导小型微型企业重视文化和品牌建设,加快科技创新,加强经营管理,提升市场竞争力。
(责任单位:市民营企业管理局、市财政局、市工信委、市质监局、市科技局)
2、加快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抓住我省列入全国中小企业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国家加大资金投入的机遇,积极争取支持,加快市级服务平台建设,并力争用3-5年的时间,全市每个县(市、区)都有一个企业公共服务平台,形成信息畅通、功能完善的服务网络,为小微企业创业园区内企业提供多层次的公共服务和个性化专业服务。
(责任单位:市民营企业管理局、市财政局)
3、完善小微企业创业园政策配套
各县(市、区)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制定鼓励创业,促进企业入驻小微创业园发展的相关政策,包括税费减免、融资服务、技术支持、证照办理等相关政策,为小微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建立健全政府部门、银行业金融机构、企业沟通对接机制,与“赣州银企通”网上融资平台建设相结合,搭建供需对接、多方参与、资源集成、开放共享的网络融资服务平台,培育和带动一批专业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中介机构,优化中小企业投融资生态链,有效降低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责任单位:各县(市、区)民营企业管理局、赣州开发区发展规划局,融资担保科)
三、加强土地资源支持
1、实施土地倾斜政策 为进一步扶持一批小型微型企业和项目,改善创业环境,在全市省级级小企业创业基地建设基础上,创建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省
级小微企业创业园。
依托工业园区规划建设小微型企业创业园,原则上每个县(市、区)每年不得少于50亩,用于建设标准厂房,租用给小微企业,待条件成熟后再单独供应土地。
引导小微型企业围绕主导产业入园创业,包装好创业园建设项目。市国土资源局和市民营企业管理局应积极向上级争取土地优惠政策,建设用地扶持政策,根据江西省中小企业局《创建省级小微企业创业园实施办法(试行)》,每年从省、市预留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中申请1000亩土地用于新建或扩建创业园。
(责任单位:市民营企业管理局、市国土局、市工信委)
2、发展楼宇经济。以城市信息流、人才流、资金流、现代物流等社会资源为依托,以都市型工业楼宇为基本载体的中小企业集群,提高项目用地容积率,鼓励企业建设厂房和仓储设施向空间发展。
(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工信委、市民营企业管理局、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