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实施“领头雁”工程 激活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
实施“领头雁”工程 激活农村党组织书记
队伍
近年来,临澧县紧紧抓住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这个关键,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切实抓好选拔任用、教育培训、保障激励、工作运行等环节,为农村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和人才支撑。
一、创新选拔任用机制,促其干事“有位”。一是拓宽选任渠道。打破身份、职业、地域界限,广泛吸纳各个方面优秀人才。注重从村组干部、回乡知识青年、复员退伍军人的党员中选拔优秀人才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同时采取“回请”、“下派”等形式,挖掘村党组织书记的源头活水。二是改革选任方式。加大竞争性选拔任用村党组织书记力度,全面推行“群众直推、党员直选”的选举办法。大力倡导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目前全县“一肩挑”比例达90.1%。三是坚持备用结合。选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的同时,积极开展村级后备干部公推公选、递进培养工作,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中的优秀分子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组干部,目前全县建起了1300多人的村组干部后备人才库,入党积极分子队伍建设和发展党员工作成效较好。
二、完善教育培训机制,促其干事“有能”。一是健全培训制度。将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纳入干部教育培训整体规划,每年组织参加乡镇以上党委部门举办的集中培训7天以上。结合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际,每年突出一个或几个主题,切实抓好党的基本知识、法律法规、农村实用技术以及工作方法等方面的教育培训。建立村党组织书记岗前培训、持远教操作员证上岗等制度,将取得《操作员证》作为任职的必备条件之一。二是优化培训资源。加大培训投入力度,同时充分整合教育培训资源,保证经费、师资、教材、基础设施“四落实”。以县委党校为主阵地,依托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网络、“阳光工程”、县农民教育办、县职业中专等平台,建立农村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体系。三是创新培训方式。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对村党组织书记进行有针对性地培训。采取课堂教学与现场示范、“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等手段,增强教育培训的实效性。定期举办巡回演讲、召开现场会,组织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学习交流,去年全县达174场次。此外,还采取“送课下乡”、“以案说法”、电化教育等方式和手段,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和实效性。
三、落实保障激励机制,促其干事“有情”。一是经济上给“看头”。实行工作实绩与报酬待遇挂钩,报酬待遇由基本报酬、绩效工资、工作奖金构成。同时,建立报酬待遇增长机制。二是政治上给“奔头”。优先推荐村党组织书记担任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加大从村党组织书记中定向考录公务员力度,先后在优秀村党组织书记中招录乡镇公务员4名。有计划地从特别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中选任党政领导干部,2009年一次性选拔3名任副乡镇长。县、乡每年“七•一”、年底评选表彰一批优秀村党组织书记,并在县电视台、县党建网等媒体大力宣传先进典型,激励他们干事创业。三是生活上给“靠头”。积极探索村(社区)干部养老保险和离任补偿办法,同时村党组织书记生病等,及时送上关怀,努力解除其后顾之忧。
四、健全工作运行机制,促其干事“有为”。一是量化考核评价。2010年县委出台《关于村(社区)干部工作量化管理的暂行规定》,村(社区)全面推行量化管理。各乡镇(区)结合实际,进一步明确村党组织书记推动科学发展、带领群众致富、维护社会稳定等职责,实施岗位目标责任考核。坚持定性与定量考核相结合,定量考核对岗位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逐项评分,定性考核实行以“村党组织书记每年向乡镇党委述职述廉、向全体党员和村民代表述职述廉”为主要内容的“双向述职述廉”制度,接受上级组织和群众评分。根据综合考核情况,研究确定考核等次,实行绩效挂钩。二是规范监督管理。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村级集体资金、资产、资源管理等重大事项,按照党支部会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或村民会议决议的程序实施决策,坚持决议和实施结果公开。去年,全县运用“四议两公开”工作法,有效化解村级组织在基础设施建设、村级组织活动场所选址等方面难题137个。三是强化投入保障。按照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总体要求,推进城乡党建统筹协调发展,努力增强村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经济和物质基础。加大村级低限运转保障经费投入,加大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使用力度。2007年以来,全县累计投入1000多万元高标准完成96个项目村、102个非项目村活动场所建设,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设立党员服务中心(站)点339个。大力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开展城乡基层党组织互帮互助,去年全县100多个县直部门与22个村(社区)结成帮扶对子,争取和投入帮扶资金1000多万元,落实帮扶项目87个。
第二篇:[合 川]实施“领头雁工程”切实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
[合 川]实施“领头雁工程”切实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
为增强村党组织书记的科学发展意识,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素质和能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合川区大力实施“领头雁工程”,从“选、育、管、励”四个方面着手,打造了一支高素质的村党组织书记队伍。
注重“精选”,确保“有人干事”。一是拓宽选用渠道。打破地域、行业、身份等界限,从机关事业单位、村级后备干部、大学生村官、“两新”组织业主、产业大户、致富能手、退伍军人、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选拔村党组织书记,在机关事业单位中选派38名,外出务工经商人员中公选43名,致富能手中推选96名。二是创新选用方式。采取“两推一选”、“公推直选”等方式,将“双带”能力强、办事公道、群众拥护的优秀党员选为村党组织书记。全区134个村开展了“公推直选”,380个村开展了“两推一选”。三是严格选用制度。建立健全定期民主推荐、综合考评、问责追究三项制度,定期组织党员和群众代表民主推荐村党组织书记后备人选,择优纳入后备人才库。
注重“优育”,确保“有能干事”。一是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区委制定了加强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意见,将村党组织书记培训纳入干部大规模培训计划。启动“千名村官进党校”计划,组织516个村党组织书记参加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二是创新教育培训方式。按照“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创新推行“集中培训、外出考察、实地调研、理论研讨、长线追踪”五段式培训方式,突出“走出去、请进来”和“菜单式”点学,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加强培训载体建设。整合党校、在合高校、职业技术学校等培训资源,建立“理论课堂”培训基地7个,依托枇杷、生猪、家禽等产业,建立“观摩课堂”示范培训基地52个,整合远程教育资源开设了“网络课堂”、开辟了“村党组织书记论坛”,着力提升村党组织书记的领导和发展农村经济的能力。
注重“严管”,确保“按章办事”。一是加强目标管理。实行村党组织书记目标责任承诺制,提出三年任期目标、目标和每年要办的实事,并在党务公开栏公布,接受党员群众监督。与镇街党(工)委签订目标责任书,年终进行考核评议。二是注重监督管理。规范村级重大事务决策程序,完善村级党务、村务、财务公开制度,聘请政策水平高、原则性强、有责任心的老党员、老干部担任村务财务监督员,对村党组织书记履行职责、廉政建设情况进行监督。三是实行考核管理。推行“双述三评一定”考核评价机制,村党组织书记年终向镇街党(工)委、全村党员大会述职,采取村党组织书记自评、党员群众测评、驻村干部和镇街二级班子考评的方式进行评议,最后由镇街党(工)委研究确定考核评价等次,并与任免、奖惩挂钩,对工作不力、经教育不改正的及时予以调整。
注重“激励”,确保“干事有为”。一是强化政治激励。加大树典育典推典力度,对优秀的村党组织书记大张旗鼓进行表彰奖励,对政治素质好、议政能力强的村党组织书记,优先推荐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注重政治待遇,选拔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担任镇街党(工)委委员2名,招录公务员9名。二是注重人文关怀。认真落实村党组织书记生病看望、定期体检、家访慰问、交心谈心制度,镇街党(工)委班子成员定期与村党组织书记交心谈心,了解思想工作情况,帮助他们克难解困。三是健全保障机制。推行“基本工资+绩效报酬+规模补助”报酬模式,对书记、主任“一肩挑”的,按照一定比例提高报酬额度,全区村党组织书记年平均报酬达6500元以上。落实工作和活动经费,按每名党员不低于30元的标准,将村级党组织工作和活动经费纳入区财政预算。开展区级统筹的村干部养老保险工作,为村党组织书记解除后顾之忧。
(合川区委组织部 陈东 杨稀淋 供稿)
出处:合川区委组织部 成稿:2009-07-28
第三篇:加强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培训的方法
加强农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培训的内容
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农村基层党支部的“领头雁”,在贯彻执行党在农村各项方针政策,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过程中起着关键的作用。因此,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认识,深化改革,完善机制,不断提升村支部书记队伍教育培训水平。
1.突出党性培养,奠定坚定立场。加强对村支部书记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新农村建设等理论知识培训,特别是加强党史、党风、党纪等党性教育培训,引导其树立正确党性观念、宗旨观念、纪律观念。
2.突出政策培训,增强执行力。引导广大农村党支部书记对上级政策同农村实际结合起来,不断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全局观念和大局意识,创造性地落实中央和上级的各项决策部署。
3.突出带富能力,促进经济发展。紧紧围绕深化农村改革、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开展教育培训,内容上以农业科技、市场经济和管理模式为重点进行培训,切实提高党支部书记的理论水平,同时学习借鉴先进地区的发展经验,立足本村实际,找出适合本村的发展模式。
4.突出重点工作,提升为民办事水平。一是强化维稳能力。在当前新形势下,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各种利益格局的深入调整,农村的维稳工作也日渐成为新形势下农村工作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是当前和今后做好农村工作,维护社会稳定,保持和谐发展的重要课题。
在培训中要聘请法院、纪检、信访、计生、土管等部门负责同志作专题辅导,在正确认识矛盾和开展倡导文明新风方面加强培训。通过培训,提高支部书记发现和解决矛盾的能力,维护农村稳定。二是提高党支部书记运用民主方式处理问题的能力,切实做到村务活动让党员和群众知情,重大决策让党员和群众做主,村务管理让党员和群众参与。三是针对计划生育、土地管理、社会治安、流动人口管理、打非拆违、信访等重点难点工作,开展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培养村支部书记知法守法的意识和带动广大村民学法、守法、依法的能力。
第四篇:加强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的建议
加强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的建议
一、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如何以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标准来衡量。
衡量社区党组织书记是否合格的总标准是看群众是否满意,具体的来说就是群众的事情是否能放在工作第一位,关系到老百姓的问题是否能防止心上,人民群众的民生大事是否能及时的解决。
二、在推行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有效措施和办法,主要通过那些途径来选优配强社区党组织书记。
1、群众推选:选出群众满意度高,基础工作经验足的干部。
2、组织考察;重点对为民办实事中表现突出的干部。
3、单位测评:在所在单位通过民主测评对其工作能力、业绩、品德进行评议。
4、重点培养:有针对性、有目的性的选择优秀的干部定向培养。
三、在采取哪些好的方式开展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教育培训,提高社区党组织书记素质的有效措施途径。
1、定期培训:每年花一定的时间对党组织书记进行培训,学习最新的基础工作管理经验。
2、学习先进:对于其他省市好的管理经验要及时的借鉴学习。
3、相互促进:经常的开展一定范围内的评比和相互学习。
四、在提高社区党组织书记经济、政治待遇方面的探索及好的做法及建议、意见。
1、组织认定:制定相关程序,由上级有关部门对于社区书记在选任、时间、待遇等方面予以认定。
2、社区书记在级别上应该适当提高,有别于其他干部。
3、社区书记在待遇方面应该与其级别匹配,可以提高岗位津贴。
五、在完善社区党组织书记业绩考核和民主监督方面的好的做法及建议、意见。
社区书记的考核主要指标就是群众满意度。
1、对每年承诺的为民办实事的结果进行考察。
2、对辖区群众进行民意测评。
3、对辖区相关单位、部门等进行意见征询。
4、切实落实群众监督举报制度。
5、切实落实监督员巡查制度。
六、在加强领导方面好的建议意见。
1、坚持书记领导制度,一级对一级负责。
2、明确职责,避免多头管理。3对于社区党组织书记给予一定范围的工作自由度。
天津路街道办事处
2011年3月3日
第五篇:以人为本加强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
以人为本加强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新时期要推进农村的改革发展,关键是要建设一支守信念、讲奉献、有本领、重品行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这对加强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在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深入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新形势下,需要我们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切实抓好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健全教育培训机制,在提高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素质上下功夫。社区党组织书记处于农村工作的前沿阵地,是党和政府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肩负着执行党的农村政策、带领党员群众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重任。可以说,对上是千头万绪的工作,对下是千家万户群众的利益。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特别是受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农村工作形势任务日益艰巨,新问题新矛盾层出不穷,群众的利益诉求越来越高,农村社区工作环境更加复杂,这对社区党组织书记提出了新的考验,对其素质和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农村工作实践证明,一个社区的发展水平取决于社区党组织书记的能力素质和工作水平,社区党组织书记素质高、有思路、有能力,就能带好一个社区,就能带动一个区域的发展。因此,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着眼于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健康成长,从提高其适应形势任务要求的素质能力的实际出发,重点实施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素质提升工程,切实建立起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好事的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一是要重视日常教育。引进“日学日高”品牌理念,结合街道和社区实际,制定社区干部日常培训计划,将社区党组织书记应该掌握的政治理论、党和政府的政策法规、社区工作规范、办事程序和群众工作基本方法、实用技能等基础知识,进行细化分解,规定出每天的学习内容和目标要求,通过印发学习材料、利用远程教育网络授课、街道党工委书记上党课、定期组织学习交流活动以及“三会一课”等有效形式,组织社区党组织书记学习和掌握,达到“细水长流,润物无声”的效果。二是强化高层次的集中培训。要按照“分级负责,分类培训”的原则,注重在解放思想观念、开拓发展思路、增强致富能力、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组织高层次培训,依托党校、高校等主阵地,每年对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集中轮训两遍,其中要安排一次军事化训练。每年选派一批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参加党政领导干部高级研修班,到复旦大学、浙江大学等知名高校,进行一个月的集中培训。有计划地选派部分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到先进国家或地区考察学习,开阔眼界,更新思维。三是突出专题辅导。通过深入开展“主题巡回宣讲”、“科学发展论坛” 和“送培训进社区”等活动,定期举办各类专题讲座,对社区干部开展政策法规、规划建设、产业调整、廉洁勤政等方面的培训,教育引导社区干部懂政策、明规矩、会办事。四是注重帮带教育。选派部分政治素质高、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机关干部到社区挂职党组织副书记,帮助社区党组织书记理清思路,规范管理,促进发展;按照“按需对接,结对帮带”的原则,组织部分班子强、经济发达的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跨街道、跨社区结对帮带,帮助那些班子弱、经济欠发达社区党组织书记理思路、教方法,带领社区走出困境,共同发展。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健全管理监督机制,在提高社区党组织执政能力上求创新。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既是一名党员,又是党在最基层的干部,其中大部分是“农民”身份。他们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宣传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还要带头致富、带领群众共富;不仅要处理好繁杂的社区事务,还要调解好各类纠纷。他们比普通农村党员工作更艰巨、奉献得更多,同时,权利也更大。部分社区党组织书记身上还不同程度存在着政治素质和思想境界不高的问题,其固有的小农思想、宗族意识等时而潜意识地影响着其言行,有章不循、滥用权力、公款吃喝、人情承包等现象时而发生。因此,提高社区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关键是要强化制度约束,加强对社区党组织书记的管理监督。既要着眼于党员、干部的实际,遵循从严要求原则,又要贯彻以人为本,实施人性化管理,坚持“惩防并举”,关键是做好“防”的文章,为社区党组织书记建立起不想腐败、不敢腐败的屏障,确保不出问题。一是要健全完善社区集体资产和财务管理制度。加强社区印章管理,由街道根据社区不同情况,实行街道代管、社区自管、上下监管的印章分类管理办法,达到“既方便群众办事、又规范社区事务”的目标。加强社区经济合同管理,建立社区经济合同分类、分级审签制和责任追究制,重点加强涉及土地流转、房屋租赁、基础建设等经济合同的规范管理。加强社区财务管理,建立会计委托代理、审计监督和财务公开“三位一体”的社区财务监管体系,突出集体股权监管、增收项目监管和工程建设监管“三项重点”,抓好产权界定、合同签订和财务审批“三个关键环节”,严把集体资源出让关、资产购建关和资金收支关“三个关口”,建立并严格实施街道的社区财务监管人员定期轮岗制度、区相关部门定期督查制度和责任追究制度,确保社区财务严格、规范、有序管理。加强社区集体资产管理,严格落实社区集体资产管理制度,认真研究社区集体资产管理经营的新思路、新途径,积极稳妥地推进社区集体资产保值增值。二是健全社区事务民主决策制度。实施社区事务“阳光决策”流程,建立健全“社区重大事项必须经社区“两委”会议、党员大会、民主协商议事会、居民会议(居民代表会议)讨论通过,必须以不同形式让每户居民参与讨论,必须报街道审核批准,必须向党员群众公开公示”的“四会一议一审一公开”模式,确保社区各项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规范化。三是健全完善社区民主公开制度。按照“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重点抓好社区党务、居务、财务公开,做到“公开内容通俗化、公开地点公众化、公开形式多样化、热点问题专项化”。建立社区事务群众质询制度,每月固定1天作为“群众质询日”,对社区有关事务接受群众质询。四是健全完善社区审计制度。采取街道主审、区级抽审的形式,加大对社区党组织书记、居委会主任的日常、届中、离任审计力度,审计结果要采取适当方式向党员群众公开。重点对社区基建投资项目、重点工程实行跟踪审计。五是健全完善社区干部廉洁自律制度。定期集中开展反腐倡廉教育和警示教育,严格落实社区党组织书记任前廉政谈话、诫勉谈话、述职述廉和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公务用车配备标准等制度。建立社区监督委员会,加强对社区党员干部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严肃查处社区党组织书记违纪违法案件,重点查处侵占、挪用集体财产案件,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六是健全完善社区班子自身建设制度。严格落实社区“两委”班子每周例会、责任分工等工作制度,“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等党内组织生活制度,以及社区日常事务管理制度,强化社区内部规范管理。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建立激励保障机制,在激励社区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上求突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建立农村干部报酬和养老保险机制,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全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座谈会进一步提出,要落实农村党支部书记保障激励机制。这一举措充分体现出中央对加强农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重视,更是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理念,建立健全社区党组织书记激励保障机制,努力提高他们的待遇、强化人文关怀、改善其工作环境,对于稳定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推进农村社区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都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一是实施目标激励。社区班子及社区党组织书记,在每届任期初都要围绕社区发展、稳定、民生等实际,制定任期工作目标和每工作目标,并与所在街道党工委签订目标责任书,以任期内的目标任务激励社区党组织书记干事创业。区、街两级建立社区党组织书记目标绩效考核体系,根据社区干部每年工作目标完成情况,每年两次的述职述廉民主评议、街道考察、日常督查结果以及民意调查结果等,年终综合确定考评等次,直接与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工资、奖金和创先争优挂钩。二是实施政治激励。参照公务员档案管理的标准,建立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业绩档案,把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作为公务员来管理,根据业绩的优劣适时任用和调整社区党组织书记。选拔一批政治素质高、业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组成“农村发展智囊团”,定期列席区、街道的有关会议,参与区、街道经济社会发展重大决策,积极献言建策。对符合条件的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按程序优先推荐为各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在每年评选“优秀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基础上,每三年评选一次“十佳农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三是实施物质激励。在持续推进社区干部工资全额及时发放的基础上,建立社区党组织书记定期增资制度,每年参照社区可支配财力比上年增加的比率,为社区党组织书记发放岗位补贴和绩效补贴。研究制定农村社区干部养老和医疗保险办法,采取区、街道、社区、个人各投一点的办法,参照城镇职工的标准,逐步为社区党组织书记办理养老和医疗保险。进一步健全完善社区干部退养等制度,合理确定社区党组织书记的离职补贴,切实解除其后顾之忧。并重点向工作成绩突出、连选连任年限较长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倾斜。四是实施关怀激励。坚持以人为本,从思想上、生活上真情关怀、真心爱护社区党组织书记。建立区、街道领导干部联系社区制度和经常性走访慰问制度,畅通社区党组织书记表达意愿机制,及时了解其所盼所想,为他们出点子、解疑难、鼓干劲。对社区党组织书记个人生活及家庭遇到重大困难时,要及时给予救助。对工作突出的社区党组织书记在创业致富政策、资金等方面予以重点扶持,充分调动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工作积极性。
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健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在为民办实事办好事上出实招。加强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最根本的目的,就是充分发挥他们在农村工作中的核心作用,让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幸福得到更充分更直接的实现。胡锦涛总书记曾经指出,广大农村基层干部要进一步改进作风,提高应用示范引导和提供服务等方法带领群众发展经济的本领,提高运用说服教育、民主协商的方式做好新形式下群众工作的能力。因此,要切实建立健全联系服务群众机制,引导社区党组织书记树立“以人为本”的思想,端正对群众的态度,摆正同群众的关系,增进同群众的感情,努力做好新形势下的农村群众工作,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一是要健全民意调查制度。街道党政班子成员和包社区干部每周要列席一次社区“两委”会议,每月深入社区工作调研不少于10天,每年走访群众不少于300户,全面摸清不同层面党员群众的思想动态;每半年组织一次社区述职述廉和民主评议活动,社区党组织书记向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员群众述职,接受民主评议。评议范围要覆盖到每个家庭,群众满意度一次低于80%的,街道党工委要对社区党组织书记进行诫勉谈话,连续两次低于80%的,要进行组织处理;畅通民意调查渠道,区、街道每年要通过设置意见箱、发放明白纸,开通投诉电话和委托专业机构调查等多种途径对社区进行民意调查,调查面不低于全体居民的30%。二是健全民情走访制度。社区党组织书记要带领“两委”成员,积极开展走访群众和谈心谈话活动,做到“三必谈四必访”,班子成员之间必谈,党员必谈,群众代表必谈,发展能人必访,离任社区干部必访,有不同意见的党员群众必访,生活困难的党员群众必访。通过走访,听民声、释民疑、解民忧。对500户以内的社区,社区书记、主任要全部走访,500—1000户的,每年走访不低于总户数的70%,1000户以上的,不低于总户数的60%。当年没有走访的居民,要在第二年首先安排走访。建立社区党组织书记走访“民情日记”,每季度报街道审核,区委组织部重点抽查,并以民情调查的形式,督查“民情走访”情况,督查结果列入目标绩效考核。三是健全为民办实事制度。要围绕群众关心关注的养老保险、医疗卫生、环境建设、劳动就业、文体活动等问题,根据社区实际情况,每年确定一批为群众要办的实事,报街道党工委批准后实施,年初向每户居民公示,年终说明完成情况。为民办实事情况要纳入社区党组织书记述职述廉和民主评议内容,未按期完成的要向街道党工委和党员群众做出说明。四是健全社区发展长效机制。教育引导社区党组织书记把带领社区发展、群众致富作为工作的重点,按照“一村一策”的原则制定社区发展思路,深入挖掘社区现有资源和潜在资源、自有资源和外部资源,大力发展社区集体经济。要整合区直部门、社区、企业的资源优势,采取经济实力强的社区、强企和区直单位联合帮扶一个经济薄弱社区的“三帮一”结对帮扶模式,以三年为一个帮扶周期,采取捆绑式帮扶模式,一帮三年,确保后进社区集体经济得到发展,人民群众生活和谐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