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省属及省属下划工业企业分离
【发布单位】甘肃省
【发布文号】甘政办发[2005]139号 【发布日期】2005-11-15 【生效日期】2005-11-1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甘肃省
甘肃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省属及省属下划工业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有关问
题的通知
(甘政办发[2005]139号)
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有关单位:
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切实减轻国有企业的社会负担,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实现政企分开、创造企业公平发展环境的重大举措,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我省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任务仍相当艰巨。为进一步做好省属及省属下划工业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分离原则
(一)属地化管理原则。省属及省属下划工业企业自办的中小学和公检法机构由所在市州或县区市政府负责接收,并纳入当地的教育和公检法管理体系。
(二)分类指导原则。各有关市州及部门要坚持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类别和情况,积极探索多种形式的分离方式,做好分类指导工作。
(三)平等协商原则。对分离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当地政府和企业要平等协商,既要考虑企业的经营状况,又要考虑政府的财政承受能力。
(四)平稳过渡原则。移交期间要确保学校教育资源不流失、不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确保公检法机构正常运转,做到顺利移交、平稳过渡。
(五)移交资产无偿划转原则。移交地方管理的中小学、公检法机构,实行成建制移交,移交资产无偿划转,移交前已发生的债务仍由原企业承担。
二、分离对象
省属工业企业、2003年起下划省属工业企业所属的全日制普通中小学(以下简称中小学)和公安、检察、法院机构(以下简称公检法),一次性全部分离并按属地原则移交所在市州或县区市政府管理。
企业医院、中专、技校、幼儿园、市政机构、消防机构、社区机构、生活服务单位等分离问题,由企业与地方政府根据实际情况协商确定,鼓励企业办社会机构通过市场化改革进行分离。
三、分离方式(一)用2005年、2006年两年时间将省属及省属下划工业企业所属的中小学和公检法机构一次性全部分离移交所在市州或县区市政府管理。具体移交级次,由有关企业与所在市州或县区市政府商定。
(二)资产移交以2004年企业财务决算数为依据,实行成建制移交。移交前已发生的债务仍由原企业承担。
(三)移交人员以2004年12月31日在职人员为依据,张榜公示,并经地方政府审定同意后纳入移交范围。中小学离退休教师和2005年新增人员中符合条件的,一并纳入移交范围。移交中涉及的机构编制等事宜,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办理。
(四)移交机构的资产、财务、劳动工资、社会保险、人事关系的划转,由省级有关部门和企业商所在市州或县区市政府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四、经费承担
(一)移交地方管理的中小学、公检法机构及中小学离退休教师所需经费补助,按移交时间在3年过渡期内,由企业与省财政共同承担,过渡期结束后全部由省财政承担。
1、过渡期内各企业承担的经费比例,由省财政厅区别企业实际承担能力,根据2002―2004年3年企业财务决算分别核定。即:2002―2004年,年均利润总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承担50%;年均利润总额在1000―5000万元的承担30%;年均利润总额在1000万元以下的承担10%;亏损企业不承担。
2、原则上按照2004年企业实际支出的日常经费补助(扣除企业收到的教育费附加返还)核定补助基数。过渡期内,企业按核定的基数和承担的比例计算补助数额,逐年及时拨付有关地方财政部门;省财政按相应承担的比例计算补助数额,通过转移支付方式拨付给有关地方财政。过渡期结束后,由省财政按核定基数全额划转地方财政。
3、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完成后,省财政相应调整有关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及补贴。
(二)企业所属中小学、公检法职工以及中小学离退休教师移交地方管理后,执行甘肃省机关事业单位职工工资政策和津贴补贴规定。其中:人员工资和离退休教师离退休费低于当地同类人员标准的,按当地政府规定的标准逐年增加,3年后到位,所需资金一并纳入补助基数;人员工资和离退休教师离退休费高于同类人员标准部分,仍由企业负担。
五、目标和步骤
用两年时间,基本完成省属及省属下划工业企业所属中小学和公检法机构的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
(一)2005年,完成10户省属工业企业(主要为破产改制企业)和全部省属下划工业企业的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
(二)2006年,完成其余省属工业企业的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
六、几点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时间紧迫、任务繁重、涉及面广、政策性强,需要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共同参与,协作完成。这项工作由省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小组办公室由省财政厅、省政府国资委牵头,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劳动保障厅、省卫生厅、省人事厅和省编办等相关部门参加,具体负责全省工业企业分离办社会职能工作。各有关市州及部门也要明确相应的工作机构及牵头部门,切实加强领导,落实工作责任。
(二)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各有关市州及部门要按照省上的总体安排和要求,结合各自实际,尽快出台相关的办法和工作计划。相关企业要认真制定具体的分离方案,积极主动与所在市州或县区市政府协商,配合各有关部门共同做好分离办社会职能的移交工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协调和督导,确保移交工作有序进行,防止国有资产流失。
(三)搞好宣传,保障稳定。各有关市州和部门及企业要充分利用各种媒体,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分离办社会政策的宣传。对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要认真研究,及时解决。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在工作中讲政治、顾大局,确保移交机构的正常运转和社会稳定。
农垦企业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工作,参照本通知执行。
二○○五年十一月十五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省属国有企业分离办全日制普通中小
【发布单位】贵州省
【发布文号】黔府办发〔2006〕123号 【发布日期】2006-12-12 【生效日期】2006-12-1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贵州省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做好省属国有企业分离办全日制普通中小学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黔府办发〔2006〕123号)
各自治州、市人民政府,各地区行署,各县(自治县、市、市辖区、特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为做好全省省属国有企业分离办全日制普通中小学的工作,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分离移交原则
(一)属地移交原则。省属国有企业所办全日制普通中小学按属地原则一次性全部移交有关市(州、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地区行署),并纳入当地教育系统管理,具体移交级次由企业与有关地方政府协商确定。
(二)分类指导原则。有关市(州、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地区行署),各有关部门要从实际出发,针对不同情况和类别,积极做好分类指导工作,协调解决好分离移交工作中遇到的问题。
(三)平稳过渡原则。分离移交期间,要做到顺利分离移交、平稳过渡,确保学校正常教学秩序和教育资源不流失。
(四)移交资产无偿划转原则。省属国有企业所办全日制普通中小学成建制一次性全部分离移交有关地方政府管理,移交资产实行无偿划转,移交前已发生的债务仍由原企业承担。
(五)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分离移交工作要做到公平、公正、公开,移交人员的确定要进行公示。
(六)政策连续性原则。对已移交的省属国有企业所办全日制普通中小学,企业与有关地方政府要共同遵守已签署的协议,切实履行好各自职责。
二、分离移交范围和人员界定
(一)分离移交范围。省属国有企业所办全日制普通中小学属于此次分离移交范围,其中,政策性破产终结和正在实施政策性破产的省属国有企业所办全日制普通中小学的分离移交仍按国家和省现行有关破产政策执行。
中央下放省管的政策性破产企业所办全日制普通中小学及其它不属于全日制普通中小学的各类学校,不在分离移交范围。
(二)人员界定。省属国有企业在办全日制普通中小学移交人员为:
1?2005年12月31日在册、在岗人员,在岗教师须具有教师资格或相应职(执)业资格;在省属国有企业所办全日制普通中小学教师岗位离退休的人员;2005年12月31日至2006年6月30日期间新增的并符合相应条件的教师。
2.学校已移交地方政府管理,在省属国有企业所办全日制普通中小学教师岗位离退休,但仍留在省属国有企业的人员。
3.政策性破产终结和正在实施政策性破产的省属国有企业所办全日制普通中小学教师岗位上离退休的人员。
以上人员须由企业进行资格初审,并在本单位公示15天后,报学校拟移交的地方政府审定纳入移交范围。
三、分离移交办法
(一)2007年10月底前完成省属国有企业所办全日制普通中小学一次性全部分离移交有关地方政府管理。
(二)移交资产以2005年企业财务决算数为依据进行移交。
(三)省属国有企业所办全日制普通中小学的资产、财务、劳动工资、社会保险、人事等关系的划转,由省有关部门和企业商学校拟移交的地方政府,按国家有关规定办理。
四、经费
(一)移交地方管理的省属国有企业所办全日制普通中小学及其离退休教师的经费补助,原则上按照2005年当地同类人员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的人均实际支出和2006年增资因素核定补助经费。从2006年6月1日起,实行三年过渡期,过渡期内企业承担经费以2003年至2005年企业三年财务决算利润平均数为依据核定。具体办法如下:
1.三年财务决算利润平均数为盈利的企业,移交所办全日制普通中小学的补助经费及其离退休教师基本养老金与地方同类人员标准的待遇差额部分,在过渡期内由企业承担。企业按照移交时核定的基数,分拨付给当地财政部门。原由劳动保障部门发放给离退休教师的基本养老金仍按原渠道发放。
2.三年财务决算利润平均数为亏损企业,移交所办全日制普通中小学的补助经费及其离退休教师基本养老金与地方同类人员标准的待遇差额部分,在过渡期内由省财政给予一定补助支持。省财政按照移交时核定的补助基数拨付给有关地方财政,同时相应调整有关企业的亏损补贴。原由劳动保障部门发放的基本养老金仍按原渠道发放。
3.破产终结和正在实施破产的省属国有企业,移交的离退休教师过渡期内补助经费,按照地方同类人员标准执行,原由劳动保障部门发放的基本养老金仍按原渠道发放,待遇差额部分由省财政承担。
(二)过渡期结束后,移交地方管理的省属国有企业所办全日制普通中小学及其离退休教师的补助经费由省财政按移交时核定的基数全额划转地方财政,并相应调整有关企业的亏损补贴,同时,劳动保障部门不再发放离退休教师基本养老金。
(三)移交地方管理后离退休教师不再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金调整。移交地方管理前离退休教师死亡的,按企业职工社会保险有关死亡待遇标准执行;移交地方管理后死亡的,其各项死亡待遇(含遗属生活补助费)按地方同类人员标准执行。
(四)省属国有企业所办全日制普通中小学及其离退休教师移交地方管理后,在职人员工资和离退休教师待遇按地方同类人员标准执行。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省属国有企业分离办全日制普通中小学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情况复杂,时间紧、任务重,有关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必须加强领导,精心部署,稳步推进。省人民政府成立省属国有企业分离办全日制普通中小学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省领导小组”),统筹协调和领导全省省属国有企业分离办全日制普通中小学工作。省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省经贸委,具体承担省属国有企业分离办全日制普通中小学的组织实施工作。各有关市(州、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地区行署)和有关企业也要相应成立省属国有企业分离办全日制普通中小学的工作机构,负责组织实施本地区、本企业的全日制普通中小学的分离移交工作。
(二)认真履行职责,维护社会稳定。省属国有企业分离办全日制普通中小学工作涉及移交人员的切身利益,涉及企业和社会的稳定,各单位的党组织和负责人要充分发挥作用,深入基层,及时了解和掌握职工的思想动向,耐心细致地做好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政策宣传解释工作,确保省属国有企业分离办全日制普通中小学工作平稳推进。在学校分离移交过程中,要确保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做到学校不停课,学生不流失,教学质量不下降。
(三)严格把关,扎实做好基础数据的核对工作。各地各部门和有关企业要严格把关,实事求是地做好移交人员、资产的数据核对工作。企业不得借机甩包袱,地方和部门不得提出额外的要求。
(四)严格财经纪律,确保国有资产不流失。各有关企业要严格遵守财经纪律和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对移交学校的资产及财务管理,企业不得随意变更移交学校的资产,也不得改作他用,更不得以任何名义乱分钱物,切实保障国有资产不流失。
六、工作步骤
省属国有企业所办全日制普通中小学的分离移交工作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2006年12月31日前,完成核对确认工作。由相关市(州、地)、县(市、区)人民政府(地区行署)与企业核对确定移交学校人员、资产,对帐结果经企业和有关地方政府加盖印章报产权持有单位或主管部门核准后,上报省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二阶段,2007年5月31日前,完成移交协议的签署工作。各地上报的对帐结果报省领导小组审核确认并审定补助基数后,由省经贸委、省财政厅批复。有关地方政府按照省经贸委和省财政厅的批复,与企业正式签署移交协议。
第三阶段,2007年7月31日前,完成移交工作。由企业与有关地方政府办理具体的交接手续,并向省领导小组提交工作总结报告。
贵州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六年十二月十二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三篇: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省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财务
【发布单位】81902
【发布文号】粤府办[2001]27号 【发布日期】2001-04-29 【生效日期】2001-04-29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
省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财务总监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
(粤府办〔2001〕27号)
省府直属有关单位:
《广东省省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财务总监管理暂行办法》业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予印发。
对国有独资和控股企业实行财务总监制度,是加强省属国有资产监管的一项探索性措施,省在实施时先选择若干企业进行试点研究,再根据试点情况逐步推开,具体由省财政厅组织实施。实施中遇到的问题,请迳向省财政厅反映。
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一年四月二十九日
广东省省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财务总监管理暂行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完善国有资产管理体制,加强省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财务管理和监督,确保国有资产的安全完整,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国有企业领导人员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办法》和《广东省省属国有企业资产重组总体方案》的规定,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省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授权经营的省属大型企业集团公司(以下简称资产经营公司)。
本办法所称财务总监是指省财政厅代表省政府派驻资产经营公司董事会履行财务监督职责的人员。
第三条 省财政厅设财务总监办公室,负责拟订财务总监的管理规章、制度、办法和财务总监人员工作守则,并监督实施;会同有关部门审定省属国有资产经营公司需要委派的财务总监,负责财务总监的任免以及选拔、聘用、委派、培训、考核等管理工作。
第二章 委派及任职资格
第四条 财务总监委派采用委任和公开选拔两种方式。委任是指省财政厅从本厅在职国家工作人员中直接任命。公开选拔是指向社会公开选拔择优聘用。
第五条 财务总监的编制在省人事厅单列。原属行政事业编制的,在职期间其行政事业编制在原单位予以保留。
第六条 财务总监应当具备以下条件:
(一)熟悉并自觉贯彻、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章。
(二)遵纪守法,坚持原则,廉洁自律,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
(三)具有财务、会计和宏观经济管理方面的知识,比较熟悉企业经营管理工作;同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现任财政、审计、税务部门正处级职务3年以上或副处级职务5年以上;
2.财政、审计、税务以外其他主管部门现任财务处长职务3年以上,并从事财务管理工作10年以上;
3.现任大型企业(集团)总会计师或者财务、审计部长(经理)3年以上;
4.从事财政、会计、审计、税务专业教学研究工作,具有副教授或副研究员以上职称。
(四)身体健康,能胜任本职岗位工作,上任年龄应在57周岁以下。
第七条 有下列情况之一的人员,不得担任公司财务总监:
(一)因贪污、贿赂、侵占挪用国有资产或违反国家财经纪律等破坏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被判处刑罚,执行期满未逾5年;
(二)担任企业财务负责人,并对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而破产清算负有个人责任,自企业破产清算完结之日起未逾3年;
(三)担任企业财务负责人,对企业违反国家财经纪律负有个人责任,被有关部门给予警告以上处分,未逾2年;
(四)按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规定,不宜担任财务总监的人员。
第三章 岗位职权与责任
第八条 财务总监依法进入企业的董事会,成为董事会成员,在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过程中履行财务监督职责,督促企业依法进行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一般不得兼任所驻企业以外的任何实职。资产经营公司内审工作可由财务总监协管。
第九条 财务总监对省政府和委派单位负责,并定期向省财政厅报告工作情况。
第十条 财务总监行使以下职权:
(一)参加资产经营公司董事会议,参与资本经营和财务决策的研究和制定,列席经营班子有关会议,并提出财务管理和财务运作方面的建议;
(二)对资产经营公司董事、经理、财会人员在经营过程中执行财经法律、法规情况进行监督;
(三)监督检查公司财务运行情况;
(四)对资产经营公司属下全资、控股企业的财务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五)省财政厅授予的其他职权。
第十一条 资产经营公司及其属下全资、控股企业发生的以下重要事项,财务总监必须在资产经营公司作出最终决定前,及时向省财政厅报告:
(一)资产经营公司及其属下全资、控股企业的资产重组;
(二)资产经营公司及其属下全资、控股企业解散、关闭;
(三)资产经营公司及其属下全资、控股企业发行债券;
(四)资产经营公司增减资本;
(五)资产经营公司单项超过净资产10%或者5000万元以上的对外投资;
(六)资产经营公司单项超过净资产10%或者5000万元以上的对外担保;
(七)省财政厅要求报告的其他事项。
第十二条 下列事项,必须由财务总监与董事长或总经理实行联签:
(一)资产经营公司的国有资产发生变动,包括资产经营公司及其所属全资、控股企业的改制、兼并、破产、解散、关闭、资产(产权、股权)转让、对外投资、发行债券方案以及对外贷款担保业务;
(二)资产经营公司大额资金流动,包括较大数额的资金、现金调拨和支付。
第十三条 财务总监对公司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决策,不得无理拒签。
第十四条 资产经营公司及其属下全资、控股企业发生的以下重要事项,财务总监事后必须及时向省财政厅报告:
(一)第十、十一、十二条所列重要事项的执行情况以及结果;
(二)董事、经理、会计人员在经营过程中重大违反财经法规以及企业章程情况;
(三)的经营状况、国有资产变动及保值增值情况和执行财经法律、法规情况的审核意见;
(四)省财政厅要求报告的其他事项。
第十五条 财务总监在任职期间,除协助派驻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建立健全各项财务制度、内部控制制度,完善各项会计核算基础工作外,同时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一)严格遵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二)严守派驻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的商业秘密;
(三)不得超越职权范围;
(四)不得违规接受企业的馈赠;
(五)不得利用职权谋取私利。
第四章 管理和待遇
第十六条 财务总监实行轮岗制度,在同一资产经营公司连续任职不得超过3年。
第十七条 财务总监实行回避制度,不得派驻到有直系亲属任资产经营公司或所属独资、控股企业董事长或副董事长、总经理或副总经理、总会计师、财务部长(经理)、审计部长(经理)等职务的资产经营公司任职。
第十八条 以下情况之一,省财政厅对财务总监予以免职:
(一)违反本暂行办法规定,不履行财务总监职责或滥用财务总监职责的,委任人员参照国家公务员管理条例处理;聘用人员予以解聘;严重失职、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二)不能胜任本职工作,考核为不称职的;
(三)在任职期间因患病或其他原因无法坚持正常工作达3个月以上的;
(四)达到国家规定退休年龄。
第十九条 财务总监每年年终应向省财政厅作出述职报告。省财政厅每年对财务总监进行定期考核,考核分优秀、称职、基本称职、不称职四个等次,考核结果作为对财务总监委任、聘用、奖励和处罚的依据。
第二十条 财务总监在日常工作中成绩突出,为维护国家利益做出重要贡献的,按政策给予奖励。
第二十一条 财务总监不作为,延误时机导致公司经营损失,或公司发生违反国家法律法规行为造成严重后果的,应负直接责任。
省财政厅受理资产经营公司以及群众来信来访,反映财务总监违反本办法有关规定的情况。并可组织调查及要求财务总监作出书面说明。
第二十二条 财务总监任职期间的待遇:
(一)工资、补贴和奖金由省人事厅会同省财政厅参照相当副厅级行政级别公务员工资标准予以审定;
(二)医疗待遇享受相应行政级别并按国家社会保障规定办理;
(三)办公、出差、用车等工作待遇享受派驻公司副职待遇,经费由省财政厅按规定标准拨付派驻公司包干使用。
第二十三条 省财政厅负责拨付、发放的财务总监在职期间的工资、奖金、补贴和办公、出差、用车所需费用,由省级财政预算安排。
第二十四条 财务总监卸任或被解聘后,不再享受任职期间的待遇。回原单位或另行推荐工作;如到退休年龄,按规定办理退休手续。
第五章 派驻单位的责任
第二十五条 公司应当遵循本办法的规定,配合财务总监履行职责,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
第二十六条 公司的内审部门、财务部门及有关部门应主动配合财务总监做好工作,确保所提供材料的真实、完整、及时。
第二十七条 公司要配合省财政厅做好对财务总监的考核等管理工作,对财务总监的德、能、勤、绩等情况,应定期向省财政厅报告。
第六章 选拔聘用
第二十八条 财务总监的公开选拔工作,必须坚持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原则;按照德才兼备的标准;采取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办法。
第二十九条 财务总监公开选拔工作的基本程序:
(一)编制选拔计划。省财政厅根据财务总监职位空缺制定选拔计划,并报省人事编制管理部门备案;
(二)发布选拔公告。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选拔公告,公告内容主要包括:招考人数、对象和条件,报名时间、地点和所需证件及材料,考试科目、内容、方法和时间;
(三)报名与资格审查。应试人员在规定时间内到省财政厅报名,并按要求提供有关履历证明接受资格审查;
(四)考试。考试分笔试和面试,内容主要包括时事政治、国家财税法律法规、企业财务管理、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以及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
(五)考核。主要考察应试人员的政治思想、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实绩以及需要回避的情况等;
(六)体检。体检的项目、合格标准及办法按有关规定执行;
(七)聘用。根据应试人员考试、考核和体检的结果,择优确定人选,并按有关规定办理聘用手续。
第三十条 参照国家公务员管理暂行条例及有关规定,省财政厅定期对聘用的财务总监进行考核。称职者可予续聘;不称职者予以解聘。
第七章 附则
第三十一条 有关财务总监联签、报告、考核等工作制度,由省财政厅另行制定。
第三十二条 省属资产经营公司对其全资、控股企业以及各市、县对国有企业派驻财务总监,需要制定管理办法时,参照本办法的有关规定自行制定。
第三十三条 本办法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三十四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实施。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山东省省属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实施暂
【发布单位】81502
【发布文号】鲁政办发[2001]59号 【发布日期】2001-06-26 【生效日期】2001-06-26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
山东省省属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实施暂行办法的通知
(鲁政办发〔2001〕59号)
各市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各大企业,各高等院校: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拟定的《山东省省属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实施暂行办法》已经省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00一年六月二十六日
山东省省属高校国家助学贷款实施暂行办法
(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省教育厅、省财政厅、二00一年五月二十九日)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促进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帮助高等学校中经济困难的在校学生顺利完成学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第二条 省属高校国家助学贷款是指由各商业银行开办、省财政贴息、适用于我省省属高等学校中经济确实困难的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的助学贷款。其目的是帮助高校中经济确实困难的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支付在校期间的学费、住宿费及基本生活费,顺利完成学业。
第三条 第三条 各商业银行均可办理国家助学贷款业务,负责国家助学贷款的审批、发放和回收等项工作。1所高校只能选择1家银行办理国家助学贷款。
第四条 第四条 本办法中所指借款人是指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全日制在校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贷款人是指办理国家助学贷款的各商业银行。
第五条 第五条 国家助学贷款属于商业性贷款,纳入正常的贷款管理。
第二章 管理体制
第六条 第六条 为保证国家助学贷款的顺利实施,成立山东省国家助学贷款协调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协调组),并在省教育厅设立山东省国家助学贷款管理中心(以下简称管理中心),作为协调组的日常办事机构。
第七条 第七条 协调组根据国家有关政策,领导全省国家助学贷款工作,协调省教育、财政、银行等部门及学校之间的关系,确定省属高校的国家助学贷款指导计划。
第八条 第八条 管理中心根据协调组确定的国家助学贷款指导计划,接收、审核省属高校提交的贷款申请报告,核准各学校贷款申请额度,并抄送省级各贷款经办银行;统一管理省财政厅拨付的贷款贴息经费,并根据实际发放的国家助学贷款数量按季向各贷款经办银行划转贴息经费;向经办银行提供有关信息材料,并协助经办银行监督、管理贷款的发放、使用和回收;办理协调组交办的其他事宜。
第九条 第九条 各学校学生工作处统一管理本校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会同学校财务部门与有关银行协商后确定国家助学贷款经办银行,并报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和管理中心备案;与经办银行签订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协议;对申请贷款的学生进行资格初审,按期向管理中心报送全校贷款申请报告;根据管理中心核准的贷款申请额度,将经初审的学生贷款申请材料报送经办银行;协助经办银行组织贷款的发放和回收;及时统计并向管理中心和经办银行提供学生的变动(包括学生就业、升学、转校、退学等)情况和国家助学贷款的实际发放情况;办理管理中心交办的其他事宜。
第十条 第十条 各贷款经办银行负责按国家信贷政策制定助学贷款的具体管理办法;负责审核学校报送的学生个人贷款申请等相关资料,审查发放贷款;负责贷款的管理。
第三章 贷款对象和条件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贷款对象为省属高等学校中经济确实困难的全日制本、专科学生和研究生。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申请贷款的学生应具备以下条件:
(一)具有完全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遵纪守法,无违法违纪行为;
(三)学习刻苦,成绩较好;
(四)在校期间所能获得的收入不足以支付完成学业所需学费、住宿费和基本生活费;
(五)诚实守信。
第四章 贷款计划的确定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学校应于每学年开学后及时布置学生贷款的申请工作,当年9月底前,根据学生的贷款申请,将学校贷款申请报告(包括学校经济困难学生的数量和所占在校生比例,计划贷款额度等内容)报送管理中心。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管理中心将学校贷款申请报告审核汇总,根据省财政厅核定的贴息经费并结合协调组确定的国家助学贷款指导性计划,按照各学校经济困难学生占在校生比例,确定学校贷款最高额度,于每年10月15日前下达给各学校,同时抄送省级各贷款经办银行。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省级各贷款经办银行根据贷款控制总额、各学校国家助学贷款额度及所处地理位置,将贷款控制总额于10月底前分解下达到相关的具体经办银行。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各学校收到管理中心下达的国家助学贷款额度通知后,于10月底开始与具体经办银行办理具体贷款事宜。
第五章 贷款申请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学生申请贷款最高额度为:在读学年数×〔所在学校收取的学费+住宿费+所在城市规定的基本生活费一个人可得资金(包括家庭提供的资金和社会、学校等其他方面的资助)〕。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学生在校期间,原则上只能申请1次国家助学贷款,并须在新学年开学后15日内向所在学校提出申请。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学生申请国家助学贷款一般须具有经办银行认可的担保,担保人应当与经办银行订立担保合同。确实无法提供担保,家庭经济特别困难的学生,经学校介绍人和见证人推荐,可申请信用方式的国家助学贷款,介绍人和见证人应认真履行各自职责。发放国家助学贷款,借贷双方须依法签订贷款合同,合同中应明确借款人的身份证号码及有效联系方式,并承诺离开学校后向贷款人提供工作单位和通讯方式。还款承诺逾期1年不还贷款又未提出展期的,可由贷款人在其就学的高等学校或相关媒体上公布其姓名、身份证号码予以查询。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借款学生须凭本人有效证件向所在学校领取国家助学贷款申请表等有关材料,并如实填写。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借款学生须如实提供如下材料:
(一)本人身份证及复印件(未成年人须提供法定监护人的有效身份证明和书面同意借款证明);
(二)家庭有关人员收入证明,或其他渠道取得收入的证明材料。
第六章 贷款的审批与发放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学校负责根据国家助学贷款的有关规定和管理中心下达的贷款额度,对借款的学生进行资格初审。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学校在收到借款学生的借款申请后,应按有关规定对申请表内容及所提供证明材料的真实性进行认真审查;在此基础上,向管理中心提出贷款申请报告,并根据管理中心确定的学校贷款额度,在初审合格的学生贷款申请表上加盖公章予以确认,并编制《国家助学贷款申请名册》。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学校在做好上述工作后,应及时将《国家助学贷款申请名册》、《国家助学贷款申请表》和经办银行要求的其他材料交经办银行。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经办银行在收到学校报送的借款人申请材料后,于20个工作日内将审查后同意发放贷款的《国家助学贷款申请名册》送交学校,由学校统一组织借款人办理有关手续。未成年人须按经办银行规定由其法定监护人在贷款合同上签字认可。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经办银行收到学校送达的借款人申请国家助学贷款的合同等材料后,经审查无误,编制放款通知书,并通知借款人所在学校。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国家助学贷款可实行一次签定合同,分年发放学费、住宿费贷款,分学期发放基本生活费贷款的办法。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学费和住宿费贷款由经办银行按学年直接划入借款人所在学校指定的帐户,基本生活费贷款由经办银行直接划入借款人的活期存款帐户。基本生活费贷款1学年按10个月发放,每学期第1个月发放。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学校应将经办银行批准发放国家助学贷款的学生名单及贷款金额汇总,上报管理中心备案。
第七章 贷款的变更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借款学生的贷款金额确定后,在贷款期限内一般保持不变。中途要求中止贷款的,可通过学校向经办银行申请中止贷款发放。如遇特殊情况需要追加贷款金额的,可另行办理追加贷款的有关手续。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在借款期间,学生出国(境)留学或定居的,必须在出国(境)前一次还清贷款本息,有关部门方可为其办理出国手续;学生转学的,必须由所在学校和经办银行与待转入学校和相应经办银行办理该学生贷款的债务划转手续后,或者在该生还清借款本息后,所在学校方可为其办理转学手续;退学、开除和死亡的学生,学校协助经办银行清收该学生贷款本息后办理相应手续。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借款人在使用贷款期间,如违反经办银行有关规定,经办银行可停止发放贷款,并可要求借款人偿还全部贷款本息。
第八章 贷款期限、利率及用途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国家助学贷款期限最长不超过借款人毕业后4年(由经办银行根据贷款时间相应确定贷款期限)。贷款学生本科毕业后继续攻读研究生及第二学士学位的,在读期间贷款期限相应延长,贷款本息在研究生及第二学士学位毕业后4年内还清。助学贷款是否展期由贷款人与借款人商定。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国家助学贷款利率按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同期限贷款利率执行,不上浮。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 学生的学费和住宿费贷款用于支付借款学生学习期间的学费和住宿费,基本生活费贷款用于借款学生自身日常基本生活费用的支出。借款学生应严格按照贷款规定的用途使用借款。
第九章 贷款贴息
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六条 为体现国家对经济困难学生的照顾,减轻学生的还贷负担,省财政对接受国家助学贷款的省属高校学生给予利息补贴。学生所借国家助学贷款利息的50%由财政贴息,其余50%由学生个人负担。
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七条 管理中心统一管理省财政厅拨付的国家助学贷款贴息经费,并实行专户管理。
第三十八条 第三十八条 国家助学贷款财政贴息部分按季结息,各贷款经办银行于每季末月的21日将所承办的国家助学贷款余额、应计利息、财政贴息汇总数及分学生数报送管理中心。
第三十九条 第三十九条 管理中心每季末按照各经办银行提供的国家助学贷款贴息清单与各高校进行核对,核对无误后,将贴息经费划入经办银行。
第四十条 第四十条 管理中心应加强对贴息经费的管理,加强国家助学贷款的宣传,鼓励社会各界以各种形式为经济困难学生提供助学贷款担保和贴息,不断扩大国内外社会各界的捐款力度,增加贴息经费来源。
第十章 贷款的回收、计息
第四十一条 第四十一条 借款人提前还款的,提前归还的部分由经办银行按合同约定的利率和实际使用时间计收利息;借款人不能按期归还贷款本息的,贷款人按规定计收罚息,财政不再予以贴息。
第四十二条 第四十二条 借款人毕业后,学校应将掌握的借款人去向、变动情况、联系地址等函告经办银行;借款人应按照合同要求,及时向贷款人和学校通报变动后的单位、联系地址以及还款方式、贷款担保等有关变化情况。
第四十三条 第四十三条 借款人毕业后到异地工作的,可采取通过异地金融机构汇款到贷款经办银行的方式归还贷款;贷款人也可与借款人工作所在地相关金融机构进行协商,办理贷款转移手续。
第四十四条 第四十四条 对未还清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生,其接收单位或工作单位负有协助经办银行催收贷款的义务,并在其工作变动时,提前告知经办银行。
第四十五条 第四十五条 国家助学贷款发生呆坏帐,经办银行应逐级报所属各商业银行总行核实,根据有关规定按实际发生额进行税前核销。
第十一章 贷后管理
第四十六条 第四十六条 学校、管理中心和经办银行应制定国家助学贷款信息管理制度,确保有关国家助学贷款的信息资料真实、完整、安全,并对贷款信息实行计算机管理。
第四十七条 第四十七条 学校应妥善保管学生的国家助学贷款申请表、证明材料等有关信息资料,配合经办银行建立学生个人信誉档案,并实行国家助学贷款的发放、回收、变动等的微机化管理。
第四十八条 第四十八条 贷款经办银行要建立借款人个人信用登记制度,可通过报刊及有关信息系统通报违约借款人姓名、身份证及违约行为;依法追究违约借款人的法律责任。
第四十九条 第四十九条 学校应及时向管理中心报送已经经办银行核准的国家助学贷款学生名册、贷款金额及贷款协议等变动情况。
第五十条 第五十条 管理中心应及时了解国家助学贷款计划以及贷款申请、发放、回收、变动等情况,并指导学校的贷款管理工作。
第十二章 附则
第五十一条 第五十一条 本办法适用于省级财政拨款的普通高等院校。各市财政拨款的普通高等院校的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可参照执行。
第五十二条 第五十二条 各学校应根据本办法并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具体的国家助学贷款管理实施细则,报省教育厅、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和贷款经办银行备案。
第五十三条 第五十三条 一般商业性助学贷款按国家有关规定执行。
第五十四条 第五十四条 本办法由省教育厅、省财政厅、中国人民银行济南分行负责解释。
第五十五条 第五十五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落实责任加快推进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通知
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落实责
任加快推进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通知
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 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各市州委,各市州人民政府,省直机关各单位:
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是省委、省政府作出的重大决策,是发展壮大国有经济、充分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加快全省工业化进程的重大举措。省委、省政府将今年确定为“深化省属国企改革之年”,要求基本完成省属国企改革的整体任务。为深入贯彻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认清形势,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依法依规依程序加快推进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确保完成省属国有企业改革任务,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认清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形势和任务
2004年,省委、省政府作出了深化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决策,要求用3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645家省属国有企业的改革任务。经过近两年的努力,到2005年底,40%左右的企业基本完成了改革整体任务。相当一部分省属国企通过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了体制机制创新,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在调整中优化,国有经济整体实力不断增强,较好地发挥了对全省经济的引领、辐射和带动作用,为加快全省工业化进程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今年,要基本完成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整体任务。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三个一批”(发展壮大一批、转制搞活一批、关闭破产一批)的思路,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力求在重点单位、关键环节和难点问题上取得新的突破。尤其是在发展壮大一批、转制搞活一批的同时,要加大破产关闭的力度,加速推进一批劣势企业关闭破产,完成企业主辅分离,移交企业办社会职能,关闭破产独立工矿企业社区管理机构设置和移交等要全部落实到位。剩余的60%左右的改革任务,主要集中在资产处置变现难、改革成本自筹难、职工思想观念转变难,职工分流安置压力大的企业。随着改革向纵深推进,债权债务处置、分离企业办社会职能、水电分离、关闭破产独立工矿企业社区管理机构移交、离退休人员属地化管理等操作层面的难点、热点问题集中显现,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已到了克难攻坚的关键阶段,对此,我们一定要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把握。面对今年省属国有企业改革艰巨的任务,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把思想认识统一到省委、省政府加快省属国有企业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结构、发展壮大国有经济、打造产业集群、加快工业化进程的决策上来,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增强合力、扎实工作,确保今年基本完成省属国企改革任务。
二、落实加快推进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责任
企业的责任:企业是改革的主体,要切实负起全面、整体完成本企业改革任务的责任,要坚持以人为本,正确处理好职工预期与改革政策之间的关系,切实做好政策的宣传解释和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调动广大职工参与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按照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政策规定,制定改革方案,尊重职工的民主权利,企业的改革方案必须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实行“阳光操作”,接受职工群众的监督。其中,职工安置方案必须经职工代表大会或职工大会审议通过,切实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
主管部门(产权单位)的责任:对所属企业的改革要切实负起组织、指导、协调和监督的责任,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指导企业制订改革方案,主动协调与省直有关部门和市州、县市区政府相关的工作,妥善处理改革中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在加快推进的同时,高度重视职工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尽可能多地安排职工就业,尽力减轻震荡,维护企业稳定。
省属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及相关部门的责任:要按照《湖南省省属国有企业改革服务指南》、《省属国企改革限时办结制度》的有关规定,积极服务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其中,省国资委要认真履行出资人职责,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重组,争取更多破产项目列入全国企业破产工作计划,规范国有产权交易,收缴国有资产处置收益,依法依规监管国有资产,着力培育一批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省经委要督导各行管办及所属企业做好改革的各项基础工作,协调相关部门落实企业改革政策,保障企业基本生产条件,帮助企业解决在改革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加快企业改革的进度。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要做好省属国有企业改革职工安置方案的审批,职工安置、再就业指导和各项社会保险关系接续等工作。省国土资源厅要做好省属国有企业在改革中土地使用权、矿业权规范处置等工作。省财政厅要做好省属国有企业改革专项资金的筹措与支付工作。省委政法委要协调公安、检察机关加快处理省属国有企业改革有关涉案问题。省高级人民法院要积极推进企业破产案件立案和审理,指导协调各级法院支持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税务部门要认真落实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税收优惠政策。省民政厅要积极协调关闭破产独立工矿企业社区管理机构设置和移交工作。省委组织部、省委老干部局要做好省属国有企业离休人员安置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工作。省电力公司要落实有关政策,支持配合做好供电分离工作。金融机构(含有关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省属国有企业改革中债权债务的处置要予以支持。省国有企业改革办要积极探索和创新推进改革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进一步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协调有关部门着力解决操作层面的问题。
市州的责任:按照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有关政策积极做好转制搞活为非国有企业、关闭破产企业及主辅分离、辅业改制单位的属地化管理的有关工作,负责这部分企业和单位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接续工作,接收离退休人员及其档案、党团组织关系,做好水电分离的协调工作;负责企业分离办公安机构、学校、医院等社会职能的接收工作,按照国家和省有关政策,做好企业所办中小学原离退休教师的接收工作;配合做好关闭破产独立工矿企业社区管理机构设置和移交工作;做好当地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稳定工作,确保企业和社会稳定。
今年年底,对各责任单位完成改革任务的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对任务完成好的予以奖励,对工作不力、未完成任务的予以通报批评。
三、加快推进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要求
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各企业要全面落实工作责任,做好与改革有关的指导、协调、配合和监督工作,规范、有序地加快推进改革。
(一)增强改革合力。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各企业在推进省属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要严格执行湘政办发(2004)25号、湘政办发(2005)12号等文件中有关省属国有企业改革政策。凡是政策有明确规定的,不能随意突破或改变,更不能就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出台与现行政策不一致的地方性政策,切实维护省属国有企业改革政策的统一性、权威性、严肃性和连续性。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工作在省属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的具体领导下,各成员单位、改革办、各产权单位、各企业、各市州之间要加强沟通协调,相互支持配合,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形成加快推进省属国企改革的合力。各市州党委、政府要树立大局意识,加强领导,调配人员,积极协助、配合和支持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工作。支持、配合省属国有企业改革任务重的市要成立相应的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协调领导小组,明确分管领导,组织精干人员,协调、配合推进省属国有企业改革。
(二)严防国有资产流失。要严格按照“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依法依规依程序处置国有资产,确保国有资产有序流转而不流失,重点把握好五个关键环节:一是严把审计评估关,防止低估贱卖;二是严把资产处置关,防止自卖自买;三是严把产权交易关,国有产权(股权)转让必须进入市场交易,土地使用权处置必须实行“招标、挂牌、拍卖”,坚决防止和杜绝“暗箱操作”;四是严把债权债务处置关,防止随意处置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五是严把财务管理关,防止转移隐匿和侵吞国有资产。
(三)着力解决操作层面上的问题。对于在推进改革过程中显现出来的水电分离、退休退养人员医疗保险接续、退休人员移交、企业办社会职能移交,以及独立工矿企业社区管理机构移交等重点难点问题,要加强研究,按有关政策规定妥善加以解决,不能因此延误改革时机,影响改革进度。
(四)加强督查督办工作。省属国有企业改革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各产权单位要加大监督检查力度,防止出现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的行为。对超出工作职责范围的、不依法依规依程序操作的、不执行限时办结制度的,要进行通报批评。对加快推进改革工作不力,甚至设阻干扰,延误改革进程的,要追究其责任。对造成国有资产流失、损害职工合法权益、引发群体性事件的,要依法依规严肃处理,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省国有企业改革办要加强对省属国有企业改革工作的日常调度,定期通报情况。
(五)切实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各市州党委、政府对本地的社会稳定负总责,主要负责人要高度重视省属国有企业的稳定问题。各地省属国有企业的稳定工作要在地方党委、政府的领导下,进一步完善和落实维稳工作责任制,健全重大问题和突发事件处理机制,加强对矛盾纠纷和职工反映强烈的热点、难点问题的定期排查,及时发现不稳定的苗头,采取有力措施及时化解矛盾,将问题解决在基层和萌芽状态。
中共湖南省委办公厅、湖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2006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