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投资软环境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内容 摘要:本文在论述投资环境评价以及地区性投资环境评价的 理论 研究 基础上,系统 分析 了投资软环境评价体系的本质特征,以及重构投资软环境评价体系的结构,从而得出投资软环境建设及其评价是一个动态性过程的结论。
关键词:投资软环境 评价主体 评价体系 衡量指标
投资软环境和投资硬环境构成投资整体环境,投资软环境是一个地区市场化发育程度、经济 竞争能力、政府管理水平等的综合体现,区域内一切 影响 投资的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都可以称之为投资软环境的一个组成部分。目前,国内外多数关于我国投资环境评价的分析和实践,缺少对我国客观市场环境的分析,指标体系也缺少弹性,最大的 问题 是多数指标均是从政府或者学者的主观角度分析影响 企业 投资的因素,片面的套用经济学理论,忽视企业自身的因素,为了保持体系的完整,大量不切实际以及无法准确衡量其影响力的指标被引入衡量指标体系。
软环境评价体系的本质特征
笔者认为,投资软环境的评价是特定的主体对某个区域的投资软环境状况及其动态 发展 的评价过程。
投资软环境不是一个静止的状态,而是一个动态的环境,其内容包括一个地区或城市投资环境的发展状况、发展潜力,也包括该地区政府和民众为吸引投资而做出的努力和承诺。投资软环境不是短期形成的,要经历一个地区多年的 政治、社会、经济等条件的变化和多届政府与大量企业之间的互动与实践,在各个经济主体之间信息沟通存在障碍的条件下,各方的任何行为都可能向其他主体传递某种信息,各方也会根据自己掌握的信息以及对他方行为的预期而采取行动,所以,政府和企业的任何行为都可能对一个地区投资软环境的形成产生影响,这种动态的投资环境形成过程在某种程度上使得投资者对区域未来发展的信心比目前环境的状况更重要。
虽然投资软环境的建设主体是地方政府和区域内已有的企业为主,但是运用或者 参考 投资软环境评价体系及其结论的主体却是当地企业或者未投资但是有投资意向的企业,本文建立的评价投资软环境的指标体系是站在投资者的角度分析,而不是政府或者第三者的角度。政府和投资者对软环境的关注是不同的,更多情况下,投资者在投资前对一个地区或城市的投资环境都要进行细致的分析,但是这种分析是有限的,他们只是根据自身以往的经验对自己关心的某些方面的情况进行调研,而政府的任务是建立和完善地区和城市的投资软环境,关注的是全面的投资软环境的状况,投资者眼中的投资环境与我们政府和学者的观念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
大量的运用官方统计数据并不能客观的评价一个区域的投资环境,投资环境评价过程中尽量使用与评价目标相近的指标,如果客观性指标无法满足需要,则需要直接使用主观性指标取而代之。
另外,虽然有些因素对于投资者决策的影响力很小,可以通过降低这类指标在整个指标体系中的权重来表示。但是,与其让带来大量的类似指标充斥指标体系,不如直接选取那些对投资者的决策产生重要影响的指标进入指标体系,一方面省去了大量的指标数据的搜集工作,另一方面也节省了一定的 计算 和分析工作。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成从以上角度出发,本文认为,衡量一个地区或城市的投资软环境建设情况的指标体系应该包括如下内容:宏观经济环境与市场结构、投资法制及政策环境、社会信用环境、融资环境、人力资源及市场中介资源、创新意识与价值观等六个方面。
宏观经济环境与市场结构。本文认为,在特定区域内,这些宏观因素已经超越了简单的经济范畴,在相当长的时期内是保持不变的,如企业银行帐户的管制,资本、利润汇出管制,政府对生产资料和农产品价格的控制等。而作为企业家或者投资者,他们关心的是相对中观的一些因素,如产业结构、未来发展空间等,因此,本文选择四个指标作为衡量经济环境的影响:第一,企业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信心。本文用企业家的投资信心这一主观因素来反映投资者对自身投资收益的评价和期望,以及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第二,第三产业结构及其发展程度。避免运用笼统的统计数据,而是以生产型服务机构的数量和服务质量来表示,这里可以用定性指标,如公司或者商业、科研机构进行合作和交流的机会(长期战略合作还是短期行为),也可以用定量指标,及向工商行政部门搜集类似机构数量的信息。第三,产业集中度或者市场中心性。产业集中度是指一个产业内最大的若干家企业的产量或产值之和占整个地区产量或产值的比重,市场中心性可以称作市场集中度,是指区域内从事非生产型产业的最大的若干家企业的市场占有率之和,产业集中度和市场中心性描述了某个产业的竞争环境,也表明了该产业所拥有的发展潜力。第四,非国有经济发展水平。本文用非国有企业产值占一个地区总产值的比重及其发展趋势来表示,非国有经济成分占地区经济比重越高,地方政府的经济活动越趋于市场化,越少的进行直接干预,对投资者来讲环境越有吸引力。
法制及政策环境。健全、公平的 法律 制度是企业家和投资者关注的重点领域,一般认为政府部门通过透明的法律法规明确投资者的权利义务,能够使投资者的利益更有保障,使投资者形成合理的预期,增强其投资信心。本文认为,投资法制和政策环境的评价体系包括以下几个因素:投资政策的稳定性。政府部门以什么样的心态和观念吸引外资,也直影响到投资信心和投资行为,本文通过对比政府对大中型企业与小企业的政策的一致性来表示这种政策的稳定性;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程度,本文用企业主要管理者与政府部门(工作人员)打交道在其工作中的重要程度的排序来表示;企业的税外负担,本文用企业负担的摊派、收费等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来表示;职能部门行政管理效率,用公司管理人员对其与工商行政管理部门的私下交流与正式交流的办事效率的评价来衡量行政管理效率。
第二篇: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2017-2018学
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学校一切教育活动的根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做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手段,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有效措施。
一、指导思想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要以“三个面向”和党教育方针为依据,以新课改基本理念为指导,采用科学的手段对学生综合素质做出正确评价,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实现素质教育目标。
二、评价原则 1.方向性原则
要依据党和国家制定的教育方针、政策、教育法律法规及学校的实际开展评价工作。坚持正确的方向,树立正确的学生素质观,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文化科学、劳动技能以及身体心理素质。
2.科学性原则
按照教育发展、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正确处理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际、传统经验与现代科学的关系,用科学手段和方法评价学生综合素质。
3.可行性原则
评价工作要从学生的实际特点出发,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使评价工作切实可行。
4.动态性原则
要用发展变化的观点对学生素质进行评价,既要对学生的过去进行评价,又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还要对评价体系本身进行不断的修正,真正实现评价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三、评价内容 1.思想道德素质
思想道德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为:“五爱”为核心的思想感情状况;法制观念、纪律观念等思想觉悟状况;文明礼仪、社会公德、行为举止、人际交往等行为规范的养成情况。
2.科学文化素质
对学生的科学文化素质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基础知识:各学科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生应掌握的知识。基本技能:(1)相关科目的听、说、读、写,以及分析、综合、推理、运算的能力。(2)相关学科要求的学习能力、创造能力、动手操作能力。
3.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评价的主要内容为:身体形态发育水平,生理机能水平,运动能力水平,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
4.审美素质
审美观:审美方向、审美标准、审美理想、审美情趣等。审美能力:学生感受美、欣赏美、鉴别美、创造美的能力。表现美的能力:学生在音乐、美术、书法、语言、行为等外在美及心灵世界的内在美两方面的表现能力。
5.劳动素质
劳动技能与习惯评价的主要内容: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态度、劳动习惯等方面。
6.个性心理素质
个性心理评价包括个性倾向、个性特征及心理过程几个方面,主要评价学生的兴趣爱好、能力与性格和心理情感与体验等方面。
四、评价方式 1.自评与他评相结合
在教师的指导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采用本人自评、学生互评、师生共评(必要时可邀请家长参评)的方法进行。
2、平时考查与阶段性评价相结合
平时结合教育教学活动定期开展学生自评、互评活动。在平时评价的基础上做好阶段性评价。
五、评价指标与评价结果
1.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分为基础性指标和发展性指标两部分(具体指标见附件)。基础性指标由教体局统一制定,体现对学生发展的基本要求;发展性指标是在基础性指标的基础上,由学生个人、班级或学校根据学年实际情况制定,由学生负责填写。
2.评价结果分为“A、B、C、D”(相对应“优秀、良好、达标、不达标”)四个等级,根据学生的表现评定。自评部分由学生本人填写,对基础性指标中的每项“要素”进行评价,并对发展性指标用描述性语言自我评价;他评部分以小组为单位,对基础性指标进行综合评价;综评部分由班级成立的学生自主评价。
六、评价办法
(一)自评
学生自我评价是引导学生学会认识自我、发现闪光点的重要方法,是推动学生素质发展的重要环节。要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评的意义,认真对照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指标,实事求是地进行自我评价。学生自评每学期的期中、期末各进行一次。
(二)他评
1.诊断性评价。诊断性评价是在学生素质综合评价实施之前,为了解学生素质各方面的状况,特别是存在的需要解决的问题而实施的评价,是根据学生素质评价各项指标对学生的状况进行分析。
2.形成性评价。实施形成性评价是在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过程中,紧密结合各项工作进行的评估。通过评价信息的反馈,使学生及时了解自己达到评估目标的程度。
(1)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形成性评价,由班主任负责组织实施。(2)学生科学文化素质的形成性评价,由各教研组、年级学科组长负责,组织各科教师和有关人员实施评价。
(3)学生身体素质的形成性评价,由体育教研组长负责,组织体育教师、校医和班主任分工负责实施。
(4)学生审美素质的形成性评价,由音乐、美术教师以及班主任负责组织实施。
(5)学生劳动技能素质的形成性评价,由综合实践课教师及班主任负责组织实施。
(6)个性心理素质的形成性评价,由班主任负责,组织心理辅导教师、体育教师、校医等相关教师负责实施。
3.终结性评价。终结性评价是在学校教育、教学等各项工作进行到一个阶段时进行的评价。是对学生素质在一定时间内达到的水平所进行的全面评价。
第三篇: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为了使评价内容能更好地体现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结合我校“不求人人成为精英、但求人人成功”的办学理念,我们又将评价内容、方法不断规范和完善,创建了“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实施以来,得到了家长、老师们广泛地认可,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下面具体谈谈我校在实施评价改革过程中的探索和研究。
学生成长记录袋
一、目的:
成长记录是形成性评价的重要方式,学生成长记录袋是根据教育教学实际,有意识的将各种有关学生表现的作品及其他材料收集起来,通过合理的分析与解释,反映学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反映学生在达到目标过程中付出的努力与进步,并通过学生的反思与改进,激励学生取得更高的成就。
二、要求:
成长记录要收集能够反映学生学习过程和结果的资料,包括学生的自我评价、最佳作品、社会实践和社会公益活动记录、体育与文艺活动记录,教师、同学的观察评价,来自家长的信息,考试和测验信息等。成长记录要根据教育教学的需要,有选择的使用。可与学科教学结合;与学生的品行、兴趣发展习惯的养成结合;可与特殊学生的教育和培养结合;还可与班级的管理工作结合。成长记录要关注学生个性的发展,体现每个学生的优势领域。
成长记录的结果应收集在成长记录袋中,具有三个重要特征:一是成长记录袋实施的主体是学生本人,是其个人学习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是作品的收集是有意的而不是随机的;三是成长记录袋提供给学生发表意见和对作品进行反省的机会。
三、内容:
1、学生基本情况:如姓名、性别、通讯地址、出生日期、健康状况、家庭情况、教育基本情况,特殊能力倾向等。
2、学生的各科学习档案:A本学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一般按一个单元或一个学习主题收集资料。如单元测试成绩单、综合素质报告单。B最佳作品展现,包括生成过程,如最好的作业、最好的作文、优秀的美术作业、摄影照片、录音磁带、光盘等。C实践创新活动的参与程度,如社会实践调查报告、研究报告乃至各项竞赛获奖证书等。D同伴之间的观察评价、教师观察、评价及剖析,来自家长、社会的反馈信息,如教师的表扬或建议、学生的感想等。E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手册。
3、教师和学生自主开发的记录项目。
四、管理:
1、学生是成长记录的主要记录者,成长记录要始终体现诚信的原则,要有
教师、同学、家长开放性的参与,使记录更典型、客观、真实,尽可能地展现自己的学习成果与进步历程。
2、要定期组织成长记录的交流展示。并将成长记录纳入期末终结性评价内容。对成长记录的评定应注重学生的进步和所付出的努力,明确改进的方向。要通过对成长记录的回顾、比较,使学生学会反思,了解自己的进步,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明确进一步发展的目标,逐步发展自省的意识和能力。
3、每学期末,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系统整理一次,由学生自己妥善保管。学校按比例选择优秀记录袋保存。
4、教育局定期开展学生成长记录袋建设和使用的研究。每学期组织一次优秀成长记录袋评比。
学生成长记录袋材料参考目录
1、学生基本情况;
2、每学期每科一份最好的试卷(平时的测验卷、期中或期末的考试试卷等);
3、每学期一篇受到教师表扬的习作(周记、日记、读书笔记、心得体会等);
4、学期各科一份优秀作业(最好有科任教师的评语);
5、每学期一篇手抄、字写工整的字贴(手抄报、课文或诗歌)
6、每学期自己的美术、手工作品(平时较好的美术作业、剪纸、写生作品、摄影作品等);
7、学期所获得的各类奖状复印件(包括校内外的各类学科竞赛、体育竞赛、好人好事、精神文明奖等);
8、学期参加课外活动的记录(包括学科第二课堂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班级课外活动、兴趣小组活动等);
9、每学期写一篇能表现自己成长进步的小结、经验文章(内容涉及自己平时所受到的表扬(含口头表扬)、奖励的记录、心得体会等)
10、综合素质评价手册;
11、教师和学生自主开发的记录项目。
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手册
等级制评价手册,每学年一本分为上下两个学期。等级评价从五个领域、分四个评价主体展开,每个领域都由相关学科的老师组织完成。为了避免将评价任务集中在期末进行,班主任老师以及各学科老师应在学习的各个阶段,及时引导学生将自己的各方面表现以及考核成绩记录在评价手册中,这样使得评价真正成为了学生学习的一部分,不仅能激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能及时调整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状态。
“品行习惯”部分的操作,既可以根据“发展记录”所列举项目进行评价,也可以根据不同时期、不同地区、不同学校的德育工作重点,进行相应的调整。每个种类教师可以根据所确定的项目,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给予相应的等级。而且教师要根据评价项目,对学生进行相应的引导,发挥评价的导向作用。
“基础学力”是基础教育阶段评价的核心部分,在整个评价的等级中占有较大的比重。操作时分两个部分进行,一部分是语数英学科之外的学力评价,另一部分是语数英三门基础学科的过程评价。第一部分需要记录一些具体数据,例如阅读课外书的本数、背诵诗词的篇数等,具体评价应该在搜集数据、了解情况的基础上进行。第二部分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阶段测试,记录学生阶段测试的成绩,最后将各阶段的测试成绩折合相应等级进行累加,此外还要进行相应学科能力的考核和记录,使学生能正确认识自己的学情,从而扬长补短,促进综合学力的发展。
“身体素质”的评价是班主任老师和体育学科老师相互配合完成的,要根据发展记录所列举的项目,指导学生如何发展身体素质,并做好日常观察和记录,在充分了解学生相应行为和行为习惯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客观的评价,使评价能够促使学生不断提高自己的身体素质。
“心理素质”的评价,教师一方面需要注意日常的观察,另一方面可以采取一些方式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比如调查问卷、主题活动等等。这一部分的评价尤其要注重学生的自评,教师要作好组织和引导的工作。
“特长发展”的评价,主要以记录学生特长发展各方面的情况为主,包括校内、校外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以及取得的成绩等,评价要以所记录情况为依据,进行客观地评价。
老师们普遍认为,这种评价的改革思路非常符合目前的新的课改的理念,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素质型人才是一个好的导向,也是评价改革的方向。
从“学生成长记录袋”到“小学生综合素质等级制评价”,一路走来,我们一直在评价改革的道路上,不断创新和探索,努力寻求一种适应新课程理念的评价方式。评价是教育行为背后那只看不见的“手”,它直接影响着新课程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也许我们的做法还有许多不科学的地方,管理和操作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都需要我们在实践的过程中继续做到:大胆实践、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正如发展性评价所倡导的,以发展为目的,勇创佳绩,相信我们的努力一定能为中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第四篇:社会工作人才评价体系研究
社会工作作人才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我国社会工作发展起步晚,很多方面还不成熟,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程度不够,在这样的现实情况下,借鉴国际社会工作人才评价制度经验,结合我国现有的职业评价制度背景,构建起我国的社会工作者评价制度,从而提升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技能和水平。
关键字:社会工作者社工作者评价制度社会工作专业化和职业化
社会工作者评价制度是指在对社会工作者进行评估评价时所应该遵守的规范与模式。从当前的国际通行的社会工作者评价制度来看,它主要包括社会工作者的入门资质、职级设置、职业领域、资质承续、继续教育等内容。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发展,我国提出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者队伍,建立相应的社会工作者评价制度,有利于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发展。
一、我国社会工作人才评价制度建立的背景
目前,我国对于专业人员的专业地位的评价体系主要是在国家逐步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逐步建立起来的,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形成的,和个人薪金待遇直接挂钩的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另一类是90年代以来开始建立的,和个人薪金待遇间接关联的职业资格制度。专业技术职务聘任制和职业资格制度都是社会专业技术人员使用的管理制度,是人才评价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我国的专业技术人才的使用评价发挥着重要作用。
二、现有评价体系对于建立社会工作评价制度的启示
1、结合国情并借鉴现有的职业评价制度
在我国目前的职业化发展中,有很多模式是对西方职业分类和职业制度进行借鉴的结果,尤其是在我国转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背景下,从20世纪80年代以来很多职业的发展都是可以归结为在社会需求推动下,引进西方现有专业分类,借鉴西方人才培养模式,为我国的人才评估所用。所以,在建立社会工作评价制度过程中,既要结合国际发展的通则,与国际接轨,同时要切实结合中国社会工作的社会发展的需要,选择合适的评价方式。
2、现有评价制度的基本要素
在建立社会工作评价制度过程中,考虑现有评价制度的基本要素,对社会工作岗位的设定、从事社会工作职业的资格要求,申请社会工作者资格证书的条件、取得职业资格后续管理、法律救济及程序等进行必要的制度建构,为我国的社会工作职业化奠定必要的制度基础。
3、以科学的发展观来分析职业化发展的规律
充公认识和尊重社会发展的规律,把握社会工作评价制度建立规律,从我国社会与经济发展的现实条件出发,采用渐进式的制度构建方式,避免急功近利和盲目超越发展过程。
三、社会工作人才评价制度建构的基本原则
1、借鉴国际标准
国际社会工作已经发展了100多年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社会工作评价以及监督管理方面积累了不少经验,如英国社会工作的发展:20世纪初,英国的伦敦慈善会社组织会社开始开发专业训练过程,到1929年,伦敦经济学院开始训练针对精神病患者的社会工作者,1970年较有系统的社会工作教育展开。1971年,英国成立社会工作教育与训练委员会,对社会工作进行监督,提升社会工作教育水平。英国社会工作教育重视对社会工作者的经验与人格培育,社会工作者人员以专科学历和社会工作文凭为主,只有获得社会工作文凭才能取得社会工作专业资格。1970年代后英国社会工作者逐步走向专业化和专业化道路。
英国对社会工作者采取标准统一的强制性注策方式,英国社会服务总局负责组织注册的管理部门,所有合格的社会工作者都必须经过其注册才能从事社会工作职业。申请成为社会工作者必须完成政府认可的学历教育,包括社会工作硕士、三年制本科或专科、其他社会工作课程,或者持有英国其他社会工作监管机构认证的学历资格,且符合社会服务总局规定的品行及健康要求。
英国社会工作者评价更加强调专业背景。最初,社会工作领域面向任何专业受过专业教育的人开放,有社会学、教育、心理、法律等专业教育背景的人优先录用。1989年前,进入社会工作领域的人员经过注册申请可获得包括两类的资格,合格社会工作证和社会服务证。获得合格社会工作证的社会工作者可以服务与任何领域中,获得社会服务证的社会工作者主要从事助理社会工作或起居照顾性工作。1989年,社会工作教育与训练委员会开始强调社会工作的专业教育,规定取得专业资格的基本条件为两年制社会工作文凭,以此排除了非专业教育背景的人员进入社会服务领域。1995年后,英国增加了资格后教育和高等社会工作教晋级教育两级。从2003年起,英国重新规定必须具备三年制的大学社会工作学位才有从业资格。借鉴英国以及其他国家社会工作的发展经验,从而使我国的社会工作评价少走弯路,提高成效。
2、从实际出发
将当前我国社会建设实践与社会工作职业发展相结合,考虑当前我国社会工作职业化发展的具体情况,考虑沿海地区和内陆地区、城市与乡村社会工作发展差异等因素合理确定社会工作者评价制度所包含的范围、内容和形式,以现实的条件为基础,制定出促进其发展的具体措施。
3、政府管理指导
为了促进我国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在社会工作者评价制度建立的过程中,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成立了专门的管理部门,做出社会工作人力资源发展的配置和规划,公布社会工作评价标准,提出岗位设置,配置社会工作相关的资源。
4、鼓励促进发展
社会工作者是公共服务的专业提供者、社会矛盾的有效化解者、社会政策的直接执行者、社会管理创新的有力推动者、社会公平的积极推动者。但是,社会工作在我国的起步较晚,职业化和专业化的社会工作者为数不多,政府目前采取有效措施积极扶持社会工作事业发展,大力促进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
四、社会工作人才评价制度建立的措施
1、将社会工作职业纳入我国职业资格系列,确认社会工作资格
从制度层面上确认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身份。通过考核与证书登记授予合格人员社会工作者资格证书,规范持证人员的从业行为,加强从业人员的能力培训,禁止非持证人员以社会工作者身份从业。建立社会工作领域的职业进入机制,排除非专业社会工作干扰因素,如同律师、会计师、医生等职业一样树立起社会工作者专业、职业地位,从而有利于建立起一支素质优良的专业社会工作队伍,提升我国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水平与质量,充分发挥社会工作在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
2、建立完善的社会工作者评价制度体系,明确职业评价
社会工作者评价制度体系必须对社会工作者的任职资格、从业行为、后续管理等作出具体规定。根据我国社会工作发展的实际情况,明确社会工作者的任职资格,明确取得社会工作者资格证书的条件,提供资格证书登记服务,禁止未取得有效社会工作资格证者以社会工作者的名义从事社会工作。对取得资格后要对持证人提出社会工作者资格证书的登记要求,通过资格证书的检核、延续来明确继续教育、培训等要求,以维持、提高社会工作者的职业能力,使得持证社会工作者继续提高其专业技能。同时,对在职业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制度或职业道德,造成不良影响的,也可通过社会工作者登记服务制度建立起社会工作者的惩罚和退出机制。
3、建构社会工作者政府管理和行业管理双重框架,协作发挥监管功能
从目前我国社会服务制度体系来看,很多社会服务业主要是各级民政行政机构与各级社会工作协会实行“双结合”的管理体制。从社会服务未来发展情况来看,各行各业实际社会工作从业人员都将逐步统一在“社会工作者”这一国际上有着清晰定义的概念之下,且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职业化”将会越来越突出。所以,有关部门加强对社会服务也业、社会工作从业机构、社会组织等的管理,承担社会工作者的资格管理,探索社会工作者的岗位的设立,发挥从事社会工作类服务业法规政策研究等方面的职能。鼓励社会服务机构使用社会工作者,并界定社会工作者的职责。社会工作者协会偏重行业的自律,通过会员管理,发挥社会工作协会的自我管理功能,对违反协会规章、职业伦理守则的行为进行惩罚。通过社会工作者的政府管理和行业管理,发挥协作功能,保证社会服务的专业品质,强化社会工作专业服务的特质。
4、开发社会工作证书登记服务数据管理系统,确保社会工作服务水平
在明确社会工作资格及其取得条件的基础上,为了确保社会工作的服务质量与水平,便于社会以及社会工作者本人提供规范服务,对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必须登记,通过证书的登记建立起社会工作者登记数据管理系统。
这一数据系统有助于政府对社会工作人才的规划和管理。社会工作领域广泛,从业队伍庞大,这些人才都可称为社会工作人才,但也有持有社会工作者资格证书的人员,才能被纳入数据系统进行管理,不以社会工作者名义从事实际工作的,则不必也不能进行限制。从社会工作评价制度建立开始,建构全国社会工作者登记数据管理系统,可以掌握全国社会工作者的人数,水平和分布领域,社会工作专业程度以及社工专业岗位匹配等问题,有助于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做出预测和规划,也有助于保护社会工作者,构建职业准入门槛,推进社会工作的专业化和专业化。
第五篇:2010年投资软环境工作总结
2010年投资软环境工作总结
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立足机关作风转变、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以强化内部管理和优化对外服务为重点,采取措施,加大力度,有效地推进了全县投资软环境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促进了资源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健康发展。现将全年来开展投资软环境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一、加强领导,增强优化投资软环境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治理投资软环境是一项基础性、关键性、长期性的工作,对此县委、政府高度重视,坚持“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将治理优化投资软环境工作纳入全县目标管理,坚持与县委中心工作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考核。制定了《资源县2010年优化投资软环境工作要点》,下发了《资源县2010年投资软环境岗责考核办法》,并多次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部署工作安排,统筹解决治理软环境工作中的有关问题,重申“环境就是生产力”、“软环境就是竞争力”、“软环境就是凝聚力”。同时,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了专项治理投资软环境工作活动,为招商引资扫清一切阻碍,要求全县干部职工在工作中树立“以民为本,以客为尊”的理念,增强了全县人民优化发展环境、服务经济建设、促进社会进步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县上下形成了立足本职、优化服务、深化投资软环境的浓厚氛围。
二、采取措施,多种方式开展软环境建设
改善投资软环境是新形势下我县扩大开放、招商引资,全 1
面实施“生态立县、农业稳县、旅游兴县、工业强县、依法治县”发展思路的必然要求,因此,县委、政府把招商引资、改善投资环境作为经济工作中的重点,采取措施,加大力度,多方式的开展软环境建设工作。
1、规范行政执法,开展专项投资软环境治理工作。今年6月18日召开了全县招商引资软环境工作会议,在全县范围内开展一次规范行政执法、专项治理投资软环境活动。全县共查出各类纠纷、案件和矛盾57起,已成功协调处理19起,正在协调处理中15起,尚未解决的23起。从治理整顿软环境工作情况来看,各乡镇、各排查小组是重视的,认识是统一的,工作是积极的,但在协调处理各类矛盾纠纷案件中,也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广泛宣传力度不大,舆论氛围还不浓;二是尽管成立了县派工作组,各乡镇都成立了综合治理领导小组,但很多部门和人员不能及时落实到位,制约了改善投资环境向纵深推动;三是部分单位和乡镇对治理环境工作认识还不够到位,工作不够主动,敷衍了事,没有从解决深层次的问题上下功夫,找突破口,甚至有意回避一些影响改善投资环境的本质问题和薄弱环节;四是有些职能部门存在消极应对心理,决心不大,措施不力。
2、增强服务意识,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一是加大了审批职能内部集中整合,进一步增加了进入县行政审批服务中心办公的部门以及窗口单位,切实提高行政审批效率。二是进一步优化流程,缩减办事时限。坚持效能优先原则,进一步优化办事程序,减少办事环节,编制审批事项办理流程图,并向社会
公示。同时,对效率低、服务差的责任人员进行效能问责。三是实施县四家班子领导联系企业制度,做到重点企业都有县领导联系,县领导联系电话公开,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都可及时找到联系的县领导,加大了问题的协调和处理力度。四是每季度县委、政府召开项目进展情况汇报会,听取重点项目的进展情况,研究解决项目中的重大问题。五是实行重大项目专门成立服务协调小组机制,为企业提供“一站式”跟踪服务,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
3、创新工作方法,全力推进民主评议软环境工作。一是加强投资软环境办与县纪检、监察、组织、人事部门的紧密配合,充分依靠他们的职能作用,加大治理软环境建设。二是聘请责任心强行风评议员,加大明查暗访力度,重点督查重点岗位,热点窗口是否存在执行工作纪律不严,服务拖拉、推诿、址皮、效率低下,吃拿卡要等问题,并对18家窗口单位进行行风评议。三是召开企业主座谈会,发放测评表,对改善资源县的投资环境征求建议和意见。四是加大来信来访和投诉处理力度,对企业反映的问题和投诉,办公室都做好登记,及时组织人员到企业调查处理,企业发生重大问题时,软环境领导小组办公室也都在第一时间介入,协助企业做好善后处理工作。2010年共接到来信来访投诉130余起,都得到了解决和处理。
三、2011年工作计划和建议
1、继续加大改善投资软环境建设的工作力度,与我县的经济工作和招商引资工作同安排、同布置。
2、继续把投资软环境建设工作与我县岗位责任制考核结合起来,设立投资软环境建设工作单项奖,并提高奖励的标准。
3、加大投资软环境建设工作经费的投入,把工作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我县交通不便,没有区位优势,唯一有创造良好的投资软环境,以商招商,以情招商,成本最为低廉,效果最为显著。
4、建议
(1)要进一步落实责任,要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对各乡镇辖区内的矛盾纠纷和督办案件,严格落实责任制,做到目标具体、任务到人、责任到人、限时办结。
(2)公安政法机关要严厉打击阻碍国家工作人员依法执行公务的违法犯罪行为,重点依法打击强揽工程、强争硬要、盗抢、敲诈勒索、组织、煸动群众扰乱生产工作秩序的首要分子和积极参与的骨干人员,还资源一个安定生产的良好环境。
资源县投资软环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0年10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