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报告稿:关于家庭教育的几个问题

时间:2019-05-14 01:47:4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家庭教育报告稿:关于家庭教育的几个问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家庭教育报告稿:关于家庭教育的几个问题》。

第一篇:家庭教育报告稿:关于家庭教育的几个问题

关于家庭教育的几个问题

陈宗善

一、什么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在家庭生活当中,家长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所实施的一种教育(如心理的、人格的等等)和影响(自身言行),是孩子以自己的行为表现反作用于家长的双向的互动过程。家长与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整体。家长与孩子的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构成了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包含着家庭教育的基本涵义。

二、家庭教育的基本内容

家庭教育包括家长身教、家庭环境和教育方法。家庭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简朴的陈设、整洁的布臵、高雅的书画等)和精神环境(文明的家庭气氛)。家庭教育主要是做人的教育、品德的教育、思想的教育、生活能力和方法的教育和培养、良好习惯的养成、人格性格的培养,也就是人的素质的教育和培养。家庭教育的根本职能是育人。

三、家庭教育的地位和作用

家庭教育是国民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相互配合,相互作用,构成教育的一个系统工程。

1、家庭教育是一种奠基性教育。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是一个人接受的最早的教育。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子女的首任教师,起着启蒙教育的作用。1

2、家庭教育是一种承担性教育。子女不是父母的私有财产,养育子女也不是为了传宗接代,家庭教育的立足点和根本目的是为社会培养人才。人总是要由家庭走向社会的,家庭肩负着为社会培养和输送人才的重任,家庭教育就是为子女今后走向社会打好基础,做好准备。法国教育家衲禄培尔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掌权者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手中。

3、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益补充。

学校教育要得到家庭教育的支持和配合,没有家长的支持和帮助,老师的辛勤劳动会受到妨碍或抵消。学校教育主要是文化知识和技术、技能、技巧的教育,而家庭教育可以说是无所不包的。学校教育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进行的是一般性的常规教育,家庭教育面对的是自己的子女,进行的是特殊性的具体教育(或个别性的特殊教育)。因此,家庭教育是学校教育无法替代的一种重要教育。

4、家庭教育是一种终身教育。学校教育是阶段性教育,他是靠好多学校分段接力来完成的(如从托儿所到大学),学校只管一段。而家庭教育开始的最早,结束的最迟,即贯穿的时间最长。由于家庭的血缘关系,父母和孩子相距最近,最亲近、最亲密。毫无疑问,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是一辈子的,影响是最大的。

四、当前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就家庭教育情况来看,目前总的发展趋势是好的,做家长的都重视起来了,现实生活中有不少家庭教育成功的事例。但也存在不少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以下不正常的家庭教育类型:

1.养育型。这类家庭的特点是养而不教,只管孩子吃饱穿暖,8 无暇顾及其他,不关心孩子的思想品德和学习状况,只要求过得去不出大乱子就行。这种类型在农村比较多见。发现问题轻描淡写地说几句没有要求。这种家庭的孩子在校表现平常。遇上好的朋友、好的教师,能促使他们奋发向上,一旦接触到坏的群体,缺乏抵抗能力,就容易跟着犯错误,走邪路。

2.片面追求智育型。这类家庭的父母往往有事业上的追求,他们对孩子的要求明确:读书、升学、上大学,甚至出国留学。因此,对待孩子要求严格,分数第一,家长也热心辅导,只要成绩好,什么都依从,甚至给予物质奖励。这种类型在城市比较多见。这类家庭中的孩子往往学习很出色,但对集体不够关心,和同学交往表现得比较自私,喜欢和学习成绩好的同学交朋友,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同学则看不起,不愿接近。

3.娇惯型。这类家庭中,父母把子女看成“掌上明珠”“小皇帝”,一味地溺爱依从,全家围着“宝贝”转。孩子也知道自己的地位“显赫”,吃好穿好,不干家务劳动,一切都要父母侍候,包括叠被子、吸墨水、挤牙膏。父母将一日三餐捧到面前,要孩子多多地吃;生怕孩子在校被人欺,常拜访老师要求多多关照。和同学或邻里孩子争吵时,总是袒护自己的孩子,甚至父母出面和人吵架。如此娇惯,孩子必然懦弱、赖散,怕苦怕累,学习不好,对人无礼貌,与同学经常发生矛盾,任性而不求进取,无能而没有责任心。

4.打骂型。这种家庭父母的信条是“棍棒底下出孝子”只要孩子稍有过失,便不问青红皂白,棍棒交加,而且越打越厉害。8 有时痛打一顿之后,孩子“老实”了几天,便更认为打骂有效。有这种认为的多数是做父亲的。这种孩子皮肉久经“锻炼”,学会咬牙忍着,与父母不讲心里话,关系冷漠,对家庭没有感情,喜欢到家庭以外世界去寻找“温暖”。这类孩子在学校往往会不守纪律,旷课,说谎,还可能有偷窃、离家出走等不良行为,很容易被犯罪群体勾引而加入团伙。

5.矛盾型。这类家庭内部处在矛盾之中,在教育孩子问题上,或父亲和母亲之间,或祖父母之间,祖父母与父母之间意见不一致,一方严格管教,一方护短,这样就使教育效果化为乌有。对教育孩子没有统一认识,常常为一件小事而争执不休,使 孩子钻空子,有倚仗,亲一方疏一方,养成孩子两副面孔,两面性格。这样的孩子在学校往往表现得投机取巧,搬弄是非,讨好老师,与同学发生矛盾时喜欢告状缺少进取精神。这样的家庭有时还偏爱某一个孩子,对另一个孩子表现出厌恶,甚至物质上也给予不公平的待遇,使孩子产生仇视或报复心理。

6、放任型。这类家庭除了供给孩子吃穿外,别的一概不管。造成这种情况,大多是一开始缺乏正确的教育方法,或娇惯或打骂,结果养成恶习,形成对抗,到后来管不了,干脆不管了,把责任推给学校。也有一些父母起初对孩子期望过高,后来发现孩子各方面都平平,或者比不上其他同龄孩子,由希望转为失望,于是便放任自流。4 7.优越型。这类家庭的物质生活高于一般水平,各方面条件都好。有的还用保姆,孩子不用干活;住房宽敞,不用自己打扫卫生,活动起来有广阔的天地。父母是较高级别的干部,孩子看到的,听到的,都比别人多,消息灵通,办事方便,要求容易得到满足,容易产生优越感。这类家庭中的孩子,如果父母不严格要求,或教育不当,就有可能由优越感发展为特殊化。这类孩子喜欢在同学中吹牛,摆阔气,生活自由散漫,迟到、早退、旷课满不在乎,瞧不起老师,不接受教育,学习成绩较差,还自以为有能耐,敢干别人不敢干的事情,等等。

五、家庭教育的基本方法

针对小学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特点、心理特点、他们普遍存在不定型性、持久性差;喜新好奇、接收能力强;天真无暇,好表现自己;判别能力弱,随意性大。换句话说,这个阶段的孩子,可教性强、可塑性大,就像一张白纸,可画最新最美的图画,可纂最新最美的文章。为此,做父母的一定要抓住孩子长身体、长知识、求知欲强的大好时机,以正确的方式实施对孩子的教育与培养。

1、以身立教法

父母的榜样作用是最基本的,也是最重要的。孩子首先看到和听到的,经常看到和听到的就是父母的具体言行。他们用目光注视着父母的所作所为,用耳朵倾听着父母的各种各样的谈话,模仿大人的习惯和行为。在孩子的心目中,父母是最可信赖的人,父母的见识,父母的为人,父母的责任心,父母的处世方法,父8 母的道德水准等,孩子都在看、都在学。因此,做父母的需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心理素质、品德素质、思想素质、文化素质。做父母的要认识到自身修养是家庭教育的基础,要记住:“孩子需要榜样甚于批评”。文学家教育家托尔斯泰曾说:“全部教育,或者说千分之九百九十九的教育归结到榜样上,归结到父母自己生活的端正和完善上。”有副对联是这样说的:“心术不可得罪于天地,言行应当留样于儿孙”。

2、说服教育法

就是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孩子达到明辨是非,明辨善恶,提高品德的目的。说服教育法的基本精神就是以正面引导为主,对孩子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启发自觉,调动内在积极因素,促进孩子不断进步。在对孩子进行正面教育时一定要注意“一是忌挖苦,要以理服人;二是忌唠叨,语言要简练、深刻;三是忌假话、大话、空话、错话,要以情动人;四是忌脱离实际,教育要针对孩子的特点(性格、年龄、性别、实际需要等等)。做到有的放矢。

3、交流沟通法

这种方法是父母全面了解孩子的有效途径,又是增强教育针对性的有效方法。父母要做到“三沟通”即与孩子的沟通、与老师的沟通、与孩子同学的沟通。父母在孩子面前虽然处于“领导”地位(血缘关系),但在教育孩子过程中,不能高高在上,盛气凌人,不能只有“命令”和“服从”,而应该与孩子平等相处,把孩子作为朋友,采用民主的教育方式,多沟通,多交换意见,理解、尊重、信任孩子。权威是需要的,但民主平等更重要。与8 孩子班主任老师或学科老师联系沟通非常重要。一方面父母可以向老师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等情况,另一方面父母又可将孩子在家的表现情况提供给老师,以增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互动性,增强教育的实效性。与孩子同学的沟通不要小看,孩子在班上总有几个玩在一快的好同学、好朋友,他们之间有的“秘密”是老师无法知晓的,通过与孩子同学的交流沟通,就能够掌握孩子的一些“秘密”,使教育做到“对症下药”。

4、习惯教育法

习惯要靠教育,更要靠养成。做父母的一定要注意孩子习惯的养成。好的习惯,终身受益;不好的习惯,终身拖累。内容主要有:学习习惯、卫生习惯、劳动习惯、文明礼貌习惯、孝敬长辈习惯、接人待客习惯、尊重老师习惯。培养孩子良好的习惯需要反复要求、反复引导、反复检查、反复是督促。

5、自我教育法

帮助孩子增强自我教育的意识和能力,有助于父母教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孩子的自我教育需要父母有目的地去强化、去点拨、去引导。孩子的自我教育主要有自我评价(好和差、对和错、进步和退步等)、自我体验(孩子在生活中要学会思考、比较、鉴别、总结、提高等)、自我约束(孩子会用纪律、规范、制度来约束自己,能按照正确的要求去说话、去做事)、自我锻炼(孩子能够积极参加日常生活和社会实践活动,在活动实践中受到教育和锻炼)。

二0一二年十一月六日完稿

第二篇:浅谈家庭教育问题

浅谈家庭教育问题

我国现今的家庭教育境况,是越来越引起国人与整个社会的关注与重视。家庭教育问题,业已成为目前我国社会面临的一个很重要也是很急迫的问题。历史上家庭教育曾经是中国文化的优势资源,如孝文化、君子文化都是中国式家庭教育的优秀结晶。

目前绝大多数的家长对如何教育好子女存在太多太多的困惑,大家都普遍感觉到了家庭教育问题是个极现实的问题,是个极严峻的问题,必须引起国人与整个社会足够的重视与关切。

一、什么是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指家长们在居家生活当中,对其子女实施的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和影响。家长都是对自己的孩子会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期望,家长根据自己的期望对孩子实施的一种通过多种方式,包括家庭环境、心理氛围、长辈语言等行为去影响孩子,孩子接受这种来自家长的教育与影响后,又会用自己的言行表现反作用于家长,所以说家庭教育并不是讲家长单向的对孩子有什么要求,对孩子有什么命令,家庭教育不是一种单向的教育过程与影响行为,它是一种双向互动协同作用的过程,它是有计划,有目的而开展的家庭教育行为,是家长基于文化、心理、语言、环境等诸多综合因素,在与孩子互动过程中而对孩子施加影响的教育过程与行为。

二、家庭教育的特点

(一)家庭教育的启蒙性。

家庭是新生命的摇篮,家长则是新生命的第一任老师,所以家长于新生命的教育而言,无疑最具有启蒙性。一个人最初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了解,人格、品格的形成的起点往往都是从家庭教育开始的,因为孩子在没有上学之前,是在家庭中生活的,这就决定了早期的家庭教育对一个人的思想形成、智力发展、品格形成至关重要。

(二)家庭教育的长期性。

家庭教育的第二个特点是长期性、连续性。家庭教育的时间最长,远远超过学校教育。因为孩子出生后,从小到大,几乎都生活在家庭之中,每天早早晚晚都在接受着来自家长的教育。尽管这种教育往往都是在有意和无意、有计划和无计划、自觉和不自觉之中进行的,但不管是以什么方式、在什么时间进行教育,都是家长以其自身的言行随时随地在教育影响着孩子。这种教育对孩子的生活习惯、道德品行、谈吐举止等都在不停地给予影响和示范,其潜移默化的作用相当大,伴随着人的一生,可以说是活到老学到老,所以我们往往会把家长称为终身老师。

(三)家庭教育的情感性。

在家庭教育过程中,除了理性,还有很强烈的情感性。所有的教育情感在其中所起到的作用是非常强烈的,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尽管也包含情感性,但相对于家庭教育来说就比较弱,因为家长与孩子之间的血缘关系和亲缘关系是其他人难以替代的。

(四)家庭教育的全面性。

家庭教育相比学校教育,社会教育而言,涉及到的内容极其广泛,如学校要管的,家长要管,学校不管的,家长也要管。总之,孩子的衣、食、住、行、安全、能力、爱好、审美等方方面面,都离不开家庭对他的教育,所以家庭教育的覆盖面很宽。

三、我国家庭教育的现状

如上所述,家庭教育既然如此重要,那我国目前的家庭教育情况到底开展的好不好呢?来自孩子的调查显示,目前至少有一半的孩子不喜欢自己的父母,对自己的父母感到不满意。在有心里话选择跟谁说时,很多孩子都会选择和同学说或是选择和好朋友说,选择和父母或老师说的实在是太少了。又北京市曾经组织过一次调查,结果显示有70%的孩子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家庭教育。北京青年报也曾报道说全国有6000万对父母承认自己对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失败的,并对怎样教育孩子感到很困惑。上面这些数据反映出一方面孩子对家长的教育不满意,另一方面家长对孩子也感到失望、灰心和困惑。

四、家庭教育的解决对策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与作用,任何家长都必须特别重视教育方法的学习与不断改进提高,以期营造出更和谐的家庭氛围、更良好的家庭环境,从而促进孩子健康成长、良好发展。充分认真思考体会家庭教育所要遵循的基本教育原则与精神,则家庭教育常用的方法如下:

1.正确维护家校关系,促进家校紧密合作,共同教育孩子。

前面我们谈到了人的教育是一项系统的教育工程,这项教育工程包含着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大组成部分,这三者相互关联且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相互制约,这项教育工程离开其中哪一项都不可能,其中学校教育起主导作用,家庭教育是一切教育的起点和基础,社会教育则影响最广泛,假如将教育比喻成一个苹果的话,则最里面的果核是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核心与根本;中间一层是学校教育,相当于果核和果皮之间的果肉层;外层的果皮则是社会教育,是保护苹果富于营养新鲜的关键。所以我们一定要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结合好,形成对孩子教育的合力。家长、老师对孩子的培养教育目标是完全一致的,因此家长要尽可能尊重、配合老师做好对孩子的教育,家长和老师之间一定要加强交流沟通,经常问问孩子各方面的情况,从而在平时就能配合老师给以孩子最好的督促与鞭策。而孩子在思想上、情感上的细微变化,家长也应及时向老师反映,有些言语通过老师加工后再传达,效果往往出人意外。

2.重视家长的榜样作用,让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想使孩子从小养成良好的品德,作为家长必须重视榜样的力量,首先自己要养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从小事做起,通过日常生活言传身教的来影响和教育孩子。如家长若能孝顺恭敬自己的父母长辈,就能影响孩子也生起恭敬孝顺之心;又如家长下岗择业时能坚毅、自信,就能影响培养孩子敢于面对挫折、正视困难,并坚持不懈的追求。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所以家长的人格魅力是教育引导孩子健康茁壮成长至关重要的因素。

3.倾听孩子的心声,充分尊重孩子,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家长总是教育孩子要尊重长辈,这是无可挑剔的,但我们是否想过我们自己也要充分尊重孩子呢?尊重始终是相互的,孩子年龄虽然小些,但也有他们自己的活动圈子,也有他们自己的喜怒哀乐,他们也需要有自己的倾诉对象,所以家长即使工作再忙,也要拿出一定的时间来与孩子交流,倾听一下孩子的心声,解除他们的内心疑虑,适时适当的加以引导,即使是工作特别繁忙的家长也要尽量做到,哪怕只是睡前拿出几分钟的时间,简单问问孩子白天在校都做了些什么也是可以的,因为虽然只是短短的几句话,却足以让孩子体会到家长的关心,从而增进亲子之间情感交流沟通。又沟通是无处不在的,如每周末的晚上都可以一家人坐在一起,把一周来遇到的事情以及孩子在本周的表现情况来作作交流沟通的。

有一点需要家长记住的是:在交流中孩子若提到家长的缺点与不足时,家长一定要敢于承认并及时予以改正。孩子内心世界一般都非常的丰富多彩,所以我们想要了解孩子,只能以心换心,用信任赢得信任。家长更要保护孩子的自尊,培养孩子的自信,以更好的促进孩子主动发展。

4.注意家庭教育的统一性,引导孩子和谐发展。

家庭往往是多个亲情关系的组合存在,而家庭教育也并不是独属于某一家庭成员的事儿,所以作为孩子父母或者其他亲人长辈,在对待孩子教育的问题上就涉及到了一个意见如何统一的问题,如果家长们不能达成意见一致,则会让孩子钻到空子。所以家长们一定要预先达成内部意见的一致,必须多沟通、多交流,互相支持,千万不能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在孩子面前大吵大闹,把分歧暴露给孩子。其实有分歧没有关系,关键是要正确面对,事先达成一致,找到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案,尤其要防止隔代长辈对孩子的过分溺爱,这样才能给孩子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与氛围。

5.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充分激发孩子的潜能。

人的一生成就的大小主要依赖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智商的高低与学习能力的强弱,即智力因素;二是实践中是否具备了正确的动机、浓厚的兴趣、饱满的情绪、坚强的毅力及良好的习惯,即非智力因素。

目前,对于孩子的智力发展家长们都很重视,但对于孩子的非智力因素,特别是兴趣与自信的培养则很容易被忽视,而从诸多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天才之所以成为天才,并不是因为他们生来具来的天赋所致,而是他们在幼年时期的兴趣与热情的幼芽没有被扼杀,而是得到了顺利成长与发展的结果。孩子们最怕寂寞无聊、闷着没事,他们有一种强烈的愿望,总想投入到某项最喜爱的活动中去,当孩子们专心致志地投入到某种喜好的活动中时,他们的内心就会充满成就感,愉悦之情溢于言表。所以家长应该深入了解并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为孩子提供自由的探索天地和活动场所,并给予孩子热情的鼓励,因为兴趣、自信是进步的最大源泉与动力。

6.努力创建学习型家庭,让孩子以学为乐。

现代社会都提倡创建“学习型家庭”,关于如何创建“学习型家庭”,也许每个家庭都有各自独特的见解,但有几点却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创建“学习型家庭”,一定要有固定的学习场所。没有书房的,哪怕是客厅或者卧室的一角,也可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二,创建“学习型家庭”,一定要有固定的学习时间。在固定的学习时间内,家长要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交流。

第三、创建“学习型家庭”,一定要有必要的读物和学习资料,并需不断充实、更新。家长要积极创设条件,添置书籍,引导孩子少买玩具,多买书。

第四、创建“学习型家庭”,家长一定要成为家庭学习的主体。孔子曾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家长对孩子的教育是潜移默化的,试想一个日夜打麻将的家长,他不停地叫孩子学习、学习,孩子能学习吗?相反,若父母都在读书看报,孩子也会跟着读书学习的。家长要和孩子一起读书看书,并和孩子交流故事中的人物性格,一起分析探讨哪些人物该学习,哪些人物不该效仿;若孩子心中有自己的想法,他把自己真实的想法说出来,并能得到家长的认可,那么他一定渐渐地也就会喜欢阅读的了。

四、结

只有深入正确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以及目前家庭教育所面临诸多问题之所在,我们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改善和提高,摆脱落后的家庭教学模式与方法,引进更为科学、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方法,努力培养孩子的学习兴趣,让孩子能够主动积极的学习,使孩子能够在快乐中学习。

我们家长应该抱着对自己对孩子对国家对民族高度负责的态度,主动积极的投身到家庭教育事业中,从而真正体现出我们不一般的人生意义与价值。

第三篇:家庭教育问题

家庭教育问题:“堵”和“疏”的选择

如果说学校教育更多的是限定在一个相对教科书的范围内,那么,家庭教育则更多的是面向社会、面向大众化,面向一些孩子在学校里碰不到,或者老师无法教育的问题,如沉迷网络、青春期叛逆现象等,这些,需要家长去指导和帮助孩子寻找一种正确的解题途径。

作为一名家长,应该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非常迫切想去提高自身的家庭教育能力和水平。因此,在对待一些家庭教育问题,我想谈的是“堵”和“疏”的选择,也就是解决方法的选择。

以家喻户晓的大禹治水为例。鲧治水采用堤工障水,作三仞之城,就是用简单的堤埂把居住区围护起来以障洪水,九年而不得成功。其子禹治水,改“围堵障”为“疏顺导滞”,利用水自高向低流的自然趋势,顺地形把壅塞的川流疏通。把洪水引入疏通的河道、洼地或湖泊,然后合通四海,从而平息了水患。

以上案例不难看出,堵不如疏。但我认为,时过境迁了,有些问题、有些事物,“疏”是主导,“堵”也是必须的,就像我们现在大量地建造水利工程、江河大坝,讲究的是“堵”和“疏”的结合。

以沉迷网络这个家庭教育问题为例,孩子对新鲜事物的接纳性太强,他们有特着有的好奇心和适应力,一味地阻止和封堵不现实,而一味地开放和疏通也不行。所以说,有些方面一定要“堵”,有些方面一定要“疏”。

“堵”:一是要坚决控制他的上网时间和次数;二是坚决抵制他去接触一些不健康的网络。而反过来“疏”,就是要有计划、有限制、有目的性地引导他去接触一些健康有益的网络。

孩子可以上网,但要严格约束他的上网时间和次数,不能无限制地让他把时间花在网络上。平常还好一点,在寒暑假时段,我们自己也放松了,导致他无限制的去接触网络,很容易造成沉迷网络,没有节制,影响正常的学习。所以说,在平时,特别是在寒暑假,对于孩子的上网时间和次数要规定好,每天给他明确目标,并做到检查和督促,逐步养成他适度使用网络的良好习惯。

同时,要严格监督孩子不去接触不良、不健康网络,一旦发现这种现象和苗子,要严厉指出和限制,要告诉他这种网络活动的危害性,要引导他去接触有益教育和成长的网络。这对家长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家长自己要适应时代,多接触网络,多了解信息发展,多掌握一些有益的知识,这样,才能教育孩子如何正确对待网络,正确使用网络。平时,可以和孩子一起上网,相互学习、相互探讨,培养一种正确对待网络的良好习惯。

“堵”和“疏”的选择,可以应用到家庭教育的方方面面。我们做家长的,要时刻关注社会的发展变化,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变化,以便采用正确的方法来阻止孩子的不良习性,引导孩子的健康发展,使家庭教育成为孩子学习生涯的重要一环,使家庭教育成为孩子茁壮成长的一缕阳光。

第四篇:现代家庭教育问题

现代家庭教育问题

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十分重要,会影响孩子一辈子的发展。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现代家庭教育问题,希望有所帮助!

1、中国父母亲最关心孩子什么?

中国的父母亲大部分关注的是成才而不是成人,他们关注的是当下比较多。但是真正决定孩子未来的几个关键性问题关注不够,比如兴趣爱好。其实人的兴趣爱好,是他认识这个社会一个很重要的方面,仅仅关注学习成绩,是不利于孩子好奇心、兴趣的养成的。孩子的情绪、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自我管理的能力,性格、人格特征,事实上比家长最关注的这些问题要重要得多。

2、学前班对孩子来说是不是很重要?

这次调查结果发现,学习成绩比较差的孩子里面,上过学前班比没有上过学前班的多10.89%,这个结果颠覆了很多人过去的观念。我们很多父母希望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要赢在起跑线上,所以要比别人早一点学,比别人多学一点。事实上,儿童是需要童年的,儿童是需要游戏、快乐的,需要自主去发现的,你逼着他学习的东西他不会感兴趣。过早使孩子对学习产生对立的情绪,让他还没有进学校就恐惧学习了。

3、择校的意义和效果如何?

大家都需要择校,很多父母都希望把孩子送到最好的学校去。大数据分析发现最优秀的学生里面择校生和非择校生没有什么区别,比例分别是29.95%和28.48%。当然并不是说选择好学校对学生发展没有意义,坦率地说因为学校是有文化的,学校之间孩子是相互影响的。孩子之间彼此的影响,比学校对孩子的影响还要大。关键是为什么有的择校效果不好,对于那些基础相对薄弱的孩子,在别的学校他可能有安全感和自信心,到最好的学校反而让他觉得在那么多学霸面前自己没有希望了,学习成绩会下降。

4、学生上课外班能不能有效提高成绩?

中国孩子大概90%都是上课外班的,上课外班以后,孩子的时间、空间就被填满了,自主学习的可能性就不够了。这样学习能力就会萎缩,发展就会受到很大的限制。另外课外班相对来说依然是学校生活的延续,依然是课本的延续,课堂的延续,学生没有一个开拓视野的机会。一个孩子没有大量课外阅读的时间,不可能得到很好的发展。

5、物质刺激是不是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很多家庭用奖金,用各种各样的诱惑鼓励孩子学习。这个调查发现其结果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大,作用更大的是什么?是父母教育的一致性、协调性,更能够激发孩子的学习。比如,在父母亲之间教育意见不一致的时候,他们能够不当着孩子的面吵架,而是私下里交流、分享、协商。物质刺激远远不如父母对孩子正面的影响。

6、调查父母闲暇时间在干什么?

发现最多的是父母在读书看报,父母自己在学习的、读书看报的,他们的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是最高的,占了31.31%,其次是父母也会看电视、玩电脑以及看手机,他们的孩子成绩优秀的比例就少得多,为27.43%,还有特别喜欢朋友聚会的家长的孩子成绩优秀的只有24.90%。我相信这些数据在现实生活中差距还大一点,个人感觉差距不像想象那么大。

7、孩子自我管理能力,对学习影响有多大?

很多父母为了让孩子集中精力学习,所有的事情都给他准备好了,所有活都不让他去干。结果,认为只要学习好做不做家务都可以的孩子学习成绩优秀的只有3.17%。而认为应该做家务的,应该自己管理自己事情的优秀的孩子占了86.92%。让孩子管理自己事情的能力,最后会帮助他自己管理好自己的学习。学习是一个自我管理的'过程,这个结论对很多父母是有很重要的启示的。

8、父亲对孩子成长有什么作用?

在中国很多家庭,父亲是看不见的,所谓“影子父亲”。父亲在家庭教育当中真正的作用远远没有发挥出来,这次的调查发现,在中国90%的家庭,父亲没有承担起教育的职责。大部分家庭教育孩子的事情是妈妈在承担,而我们知道缺失父亲的教育,对孩子尤其对孩子的性格养成是有一个明显的局限。性别认同会弱化,容易被母亲过分地呵护,过度地保护,缺少独立锻炼的机会,缺少男子汉的气概。所以家庭教育中缺少父亲的角色会导致各种各样不良的行为。

9、中国的父母了解孩子吗?

通过对父母做的调查发现,父母首先知道孩子有几个好朋友,其次是孩子喜欢哪位老师,孩子喜欢什么课。父母亲没有走进孩子内心去,不了解孩子到底有什么愿望,不了解孩子不愿意和父母说的事,孩子到底崇拜谁?说明我们父母亲没有去了解孩子的需求,没有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状况。

10、孩子的学习成绩和父母的养育方式是不是有关?

凡是父母采取积极的养育方式,孩子的学习成绩都是比较高的。父母养育方式是比较消极的,孩子学习成绩相对来说是比较差的。说明孩子的学习成绩跟父母的养育方式还是有非常密切的关系的。

第五篇:关于中国家庭教育问题

关于中国家庭教育问题

有一位父亲,他的口号是“三天一顿打,孩子进北大”,只要孩子的日常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会遭到严厉的体罚。他的四个孩子中的三个被北京大学录取,他叫萧百佑,被称为“中国狼爸”。“狼爸”萧百佑做客江苏教育电视台。没想到在现场就遭到南京众多专家、学者的尖锐质疑,不过“狼爸”毫不示弱,坚称自己是“全天下最好的父亲”。在“狼爸”萧百佑眼中,“打孩子”不仅是家庭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环节,而且是“最精彩的一个部分”。在节目录制现场,萧百佑还带来了一个特殊的道具——鸡毛掸,这是他管教孩子的重要工具。

据萧百佑介绍,每当孩子日常生活中的品行、学习成绩不符合他的要求,就必须要接受鸡毛掸子的“惩罚”。萧百佑当年参加高考,获得了广东省第八名的成绩,被暨南大学录取。他认为,自己学生阶段的成功主要受益于母亲“动辄就打”的教育方法,所以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他选择了延续家族传统。

萧百佑表示,他并非是公众眼中的“野蛮父亲”,用暴力强迫孩子服从自己的意志。“‘打孩子’不是像说得那么简单。根据我的经验,要打得科学,打出艺术并不容易。那什么是科学地打呢?我认为,是明家规、定尺度的家法。孩子们知道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错的是新错还是重犯。错了打哪里,打多少下,打的时候不能有不良的反应。打完之后要孩子表述受罚后的决心。”萧百佑说。萧百佑认为,孩子身上有三个特性:动物性、人性、社会性。在12周岁之前,孩子身上动物性的特征表现得比较强烈,必须用“打”的方式才能让孩子懂得是非道理。“所以在孩子12岁之前,我都是以打为主,”萧百佑说,“但孩子到了12岁,为人品行已经基本成型。此后,我就不会对孩子动手,而是完全依靠说教。”

而我认为,如何看待孩子成功,这本身就是一个多元的、动态的问题,它体现了一个人、一个家庭的自我感受与满足感。比如,一个工薪阶层人士,一生虽收入不丰,生活平淡,但衣食无忧、家庭和谐;而有人腰缠万贯,声名显赫,但人到中年却因经济犯罪而入狱。从这里看,谁是人生的成功者?比结果,是前者,比财富,是后者。又比如,一个博士应聘到某公司任高级研究人员,老板是一个只有初中文凭的企业主,他们两人相比,谁是人生的成功者?从文凭看,是前者;

从业绩看,是后者。用一种简单的思维方式评论人生成功,恐怕难以明确界定。所以,我认为,一个人只要立足于自身的生存环境,承担起基本的社会责任并对家庭有供养能力,自食其力,获得社会的认可,就是一个成功者。

社会的多彩决定了人生存状态的多样性。缺少了精英式的领导人物,社会发展建设要减缓。尽管这些人令人瞩目,但他们的个人幸福未必是完美的;但是,没有大量普通劳动者,社会发展也是不可能的,在这个群体中,多数人是幸福充实的。文凭代表了一个人的学习经历,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素质和能力水平,但与将来的事业成功与否未必成正比。古今中外,成大器者,许多是学历不高但自强不息者。所以说,成熟的家庭教育是在把握社会发展大势中为孩子的人生发展准确定位,让孩子能自食其力,承担起他所建家庭的责任,而不依赖父母生活。这是一个人生存质量的重要参照系,更是考察他是否成功的第一标准。

下载家庭教育报告稿:关于家庭教育的几个问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家庭教育报告稿:关于家庭教育的几个问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村家庭教育问题初探

    农村家庭教育问题初探 李健彪 完整意义上的教育应该由家庭、学校和社会三部分共同组成。近年来国家对农村基础教育投资力度不断加大,农村学校教育水平及办学条件有了明显改善......

    初中生家庭教育问题

    初中生的教育,是一个很大的题目。对家庭教育,许多家长问:有什么好办法?有什么灵丹妙药? 没有灵丹妙药。每个家庭不一样,每个孩子不一样,对这个家庭、这个孩子成功的具体做法,换一个......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调研报告

    一、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现状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和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大批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同时,也造成农村留守儿童这一特殊群体不断增......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调研报告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调研报告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调研报告2010-06-29 19:09:02免费文秘网免费公文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调研报告留守儿童家庭教育......

    农村家庭教育问题(精选五篇)

    农村家庭教育问题过去的认识里,家庭教育通常认为是在家庭生活中,由家长(其中首先是父母)对其子女实施的教育。即家长有意识地通过自己的言传身教和家庭生活实践,对子女施以一定教......

    家庭教育问题总结(精选五篇)

    家庭教育 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教育既是摇篮教育,也是终身教育。家庭教育因其特殊的地位和影响,在我们的大教育系统工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近年来,由于......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探讨

    留守儿童家庭教育问题探讨(下)作者:时间:2008-12-09对策探讨家庭教育虽然以家庭作为修饰语进行限定,其运作虽在家庭内部,但功夫却在家庭之外。要创设良好的家庭教育需要社会、学......

    论文-浅议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

    论文-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问题 摘要:独生子女的家庭教育,对他们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是,目前独生子女家庭教育的教育观念、教育内容等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对此,笔者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