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农村信用社的企业文化建设(论述文)范文
浅谈农村信用社的企业文化建设
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企业文化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已成为影响企业持久发展的关键因素。农村信用社正处在改革和发展的特殊时期,正需要先进的企业文化,来凝聚和激励员工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农村信用社实现持续、健康、稳定的发展提供强大推动力,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省、市联社相续成立后,都致力于塑造优秀的企业文化,使职工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得到很大的提高,尤其是今年省联社开展了“新文化工程”,提出了“锐意进取,无限创新”的口号,标志着全省农村信用社自我完善方面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但我觉得要真正建立起全体员工都高度认同且身体力行的企业文化,绝非一朝一夕的事情。我认为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落脚点有两个:一是员工;二是企业。
一、以人为本,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自觉性
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因素,要建立一种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从信用社的每一名员工着手,就像一曲美丽的乐章需要一个个跳动的音符一样。我认为,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农村信用社员工应该做到以下四点:
(一)从每个人做起。企业文化建设不单单是领导干部或某一个部门的工作,而是一项“全员”工程。无论是领导干部还是普通职工都要从自我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每名员工都要共同参与,上下联动,不但要自觉成为企业文化的接受者,还要主动成为企业文化建设的推进者、宣传者、实践者、受益者。在建设企业文化方面形成“人人争当先锋、个个争做模范”的局面。
(二)从小事做起。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但这个庞大的工程是由很多具体的工作组成,要靠每一件细小的事情来表现。比如:员工的仪表形象、一言一行、一个具体的操作,都是弘扬企业精神的最有效的载体。所以,每个员工都要“于大处着眼,于细处入手”,“细微之处见精神”,“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三)从具体工作做起。企业文化、企业精神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但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时,绝不能走过场,搞形式,一定要与促进业务发展等具体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利用意识对物质的能动反作用,将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体现在各项具体工作上,如在发放贷款、存取款等服务上,工作人员要注重语言、音容、服饰、环境、便民措施等,用业务发展、强化管理、防范风险等方面实实在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来检验和扩大企业文化建设的成效。
(四)从现在做起。企业文化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全体员工长期坚持不懈的努力。这就要求我们从现在做起,不坐等观望。要增强企业文化建设的紧迫感,以“时不待我”、“只争朝夕”的精神加快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从实际工作入手,结合弘扬先进企业文化的要求,认真扎实做好每一项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做出成效。
二、加强管理,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站在企业的角度,要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在制度和机制上提供有力保障,突出“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使企业精神真正传播开来、传承下去。具体可从以下六方面着手:
(一)通过灌输先进的理念来转变人。
有些员工工作中存在与企业文化建设要求相悖的行为,如工作懒散、无责任心、违章操作等。要制止这些行为并不难,但有可能制止了一次,他还会犯第二次、第三次。究其原因,实质上是思想上出了问题。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对待思想上的毛病,决不能采用鲁莽的态度,必须采用“治病救人”的态度,才是正确有效的方法。对于思想问题采取粗暴的办法、压制的办法,只能是有害而无益的,要想标本兼治,必须从思想上入手,对其进行“洗脑”。“欲正其末,必先端其本;欲清其流,必先洁其源”。要让全体员工在思想上树立为企业的发展而积极主动、追求卓越、全力以赴的意识,这种意识很重要。意识是物质的最高产物,对人的行为起支配作用。我们应通过不断地向员工灌输这种先进的理念,将企业精神融汇到员工的思想和日常言行之中,切实提高员工思想认识,把消极地要我这么干变为主动地我要这么干,如果全体员工都能把认识提高到这个层面,我想农村信用社自然会臻于至治。
(二)通过采取有效的机制来激励人。
工作上,消极应付和积极创造,被动地接受和主动开展,结果是不一样的。这就涉及到人的积极性、主动性的问题。一直以来,农村信用社都存在一些“铁饭碗”、“大锅饭”现象,打消了一部分员工的积极性,埋没了他们的创造性,不利于工作开展,必须彻底打破这种陋习。通过全面实行员工管理制度改革和工资绩效改革,真正实现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逐步建立起一种充满生机活力的管理机制、优胜劣汰的用工机制和科学合理的分配机制。同时,要大力推行“三公”,即:公正、公平、公开,对人、对事一视同仁,平等对待;处理问题要弘扬正气,坚持原则;开展工作要“阳光操作”,接受监督;让职工干得开心、舒心、放心,有创造性地做好本职工作;积极倡导一种将员工对企业价值的贡献作为员工自身能力的表现,并以此体现出自己的社会价值。
(三)通过严格的纪律来约束人。
纪律是执行规章制度的保证,是维系一个团队的粘合剂,没有了纪律,再好的团队也将成为一盘散沙,是没有凝聚力和战斗力的。每名员工都要按规定办事,每个人都要做纪律的自觉遵守者。遵守纪律首先要处理好几种关系:一是纪律与个性的关系。纪律是大家都要遵守的,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是共性的东西。二是纪律与领导的关系。纪律不是只给一般职工定的,领导不应凌驾于纪律之上,而应归属于纪律约束的范围之内。各级领导应该身先士卒,带头遵守纪律,成为遵纪守法的模范。三是纪律与自由的关系。要纪律不是否定自由,而是限定部分人不恰当的自由而换取多数人更充分的自由。任何人的自由都不能损害团队的纪律,在纪律允许的范围内应更大地发挥个人的自由、自主和最大的创造力。四是纪律与感情的关系。人是有感情的,但同时人还必须遵守纪律,在纪律面前感情是次要的,感情不能代替工作纪律。
(四)通过加强员工的学习来提高人。
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蠢的军队,而愚蠢的军队是不能战胜敌人的”。总的来说,农村信用社员工的素质还有待提高,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农村信用社的员工应该主动加强学习,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在学习内容上:要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事业观;要学习农村信用社各项业务知识,进一步丰富专业知识,夯实理论基础;要学习一系列有关的金融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确保依法合规经营,稳健、稳步发展;要学习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经验,逐步提高经营决策水平。在学习形式上,可采取脱产、函授、自学、集中培训、以会代训等方式;也可采用外地考察取经、相互交流借鉴的方式;还可以采取岗位练兵、业务技术比赛等形式。总之,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加大对员工的教育培训力度,使队伍的综合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才能使广大员工适应不断变化着的形势的需要,与时俱进,不断把工作做好,形成一种比、学、赶、超的优良学风。
(五)通过崇高的事业来鼓舞人。
事业造就人才,人才推进事业。农村信用社就是党和国家联系农民的纽带和桥梁,农村信用社是支农的主力军,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是立国之业,是其它产业发展的前提和条件。农村的稳定是全国稳定的基础,农民的富裕和农村的繁荣是实现小康社会的关键,我国最广大的农村长期以来为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大量的物资和原始资本积累,为城市的振兴,提供了大量的建设者,因而支持和服务“三农”对于农村信用社无疑是非常光荣和崇高的使命,它是一项能使大多数人致富的事业,是一个充满挑战和竞争的事业,因此我们信用社的全体员工都要爱岗敬业、勤于奉献,用我们崇高而伟大的事业来鼓舞人、振奋人,使大家真正成为信用社的主人。
(六)通过营造和谐的氛围来凝聚人。
团结产生力量,凝聚诞生兴旺。信用社的工作不是凭一个人就能完成的,而是要靠大家一起努力。所以,全局观念和协作精神十分重要。大家可能来自不同的地方,有不同的性格爱好等,但目标是一致的,都是想把工作做好。我们要通过帮助员工树立好自己的理想,向员工预示美好的职业前景,来增强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和主人翁意识。所以,我们要注意教育员工加强团结,培养团队精神,努力营造一种工作上求同存异、密切协作,生活上相互关爱,学习上取长补短的良好氛围。使员工们真正做到坦诚相待,互相关爱,形成合力;让大家都能够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同心同德地做好每项工作。团结工作搞好了,我们的队伍才会有凝聚力、战斗力,我们的事业自然也就会兴旺发达了。
总之,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灵魂,是企业的精神瑰宝,是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不竭动力。随着金融业与世界接轨步伐的不断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农村信用社只有建立优秀的企业文化,迅速提升农村信用社的核心竞争力,才能促进农村信用社持续、健康、稳定发展。
农村信用社案件成因及防范对策
据有关资料显示,2005年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现案件613件,占银行业案件总数的48.2%,涉案金额15.66亿元,其中百万元以上的大案151件,涉案金额14亿元,多数案件性质严重,损失巨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村信用社业务的正常开展。如何防范操作风险,杜绝经济案件的发生,促进信用社稳健经营,这是我们当前需要研究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当前农村信用社案件的主要特点
1、案件数量和涉案金额均呈上升趋势。2005年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现案件613件,同比增长80.3%;涉案金额15.66亿元,同比增长21.7%。
2、百万元以上大案频繁发生。2005年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发生百万元以上的案件151件,比2004年增加54件。
3、违法违规放贷案件多,案值高。2005年某省信用社共发生各类案件35件,涉案金额2.23亿元。其中违法违规放贷案件共有11件,占31.4%,涉案金额达1.02亿元,占45.7%。
4、内勤人员侵占、挪用资金案件多。2005年某省信用社13件侵占、挪用资金案件中有12件是内勤人员作案。
二、农村信用社案件发生的原因
就其案件的发生,既有外部环境因素,也有作案人主观因素,但更重要的是农村信用社内控制度不够健全、完善,内部检查监督缺位,制度执行不力等因素造成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治思想工作弱化,法制观念淡薄。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基层信用社注重业务经营,放松政治、法律、法规学习及职业道德教育。有的员工把本职工作当作“外家”,而把第二职业当“自家”;有的把经商、办企业作为第一职业,而把完成工作任务作为第二职业。政治思想工作的弱化,极大地助长了犯罪人员的违法违规气焰,放松了对他们党纪政纪的约束力,使犯罪心理一发不可收拾。
2、内控制度不够健全、完善。从调查了解的情况看,存在内控制度还没有覆盖所有风险点,重点业务操作规程不够完善等问题。一些看似内部管理的“小问题”都隐藏着较大的风险隐患。如印章、计算机操作代码管理不善等,在调查中发现某信用社由于业务专用章保管不善,被犯罪人员偷盖用于对外打借条挪为己用,并造成了资金损失。
3、内部检查监督缺位。一是信用社管理人员责权不明确,对其权力的行使缺乏必要的监督制约,责任不落实,权力与责任失衡的问题较突出;二是信用社员工相关制约能力差,对信用社管理人员违法违规行为不加以制止和反映,听之任之,盲目服从,做老好人的思想严重;三是内部稽核检查不深不细,对发现的苗头性问题,不能做到对问题追根求源,浮于表面,致使问题得不到及时发现和解决。
4、内控制度执行不力。纵观案件的发生,并不是没有制度约束,而是作案人员以及相关责任人制度执行不力。一些信用社的业务人员在办理存、贷款业务时,不按规定程序操作,不相互复核、监督,搞“一手清”,使业务操作失去监控力,从而导致违法违规案件的发生。
5、员工“八小时之外”行为规范管理缺位。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基层信用社重视经营管理,而忽视员工“八小时之外”行为规范管理。纵观作案人员,大部分存在经商办企业、赌博等不正当行为,然而在日常工作中未能及时掌握到此类信息,失去了采取措施、加强监管的时机。
三、防范农村信用社案件发生的对策
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和人的培训。由于人的思想、文化和业务素质参差不齐,这就为操作风险的产生带来潜在的因素。因此,基层信用社要把加强培训、提高人的素质作为风险防范工作的重中之重来抓。抓好员工的职业道德教育以及法律法规教育,加强员工对政策理论和内控制度的学习,提高员工队伍的政治素质,增强员工遵纪守法观念和合规经营意识,提高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的自觉性,牢固树立“内控优先”和“安全就是效益”的经营理念,努力使道德风险降到最低程度。
2、健全和完善内控制度。农村信用社要按照银监会《关于加大防范操作风险工作力度的通知》中的十三条指导意见等有关要求,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强各项规章制度建设和操作流程的规范。建立健全社企、社客、信用社内部对账监督考核制度、信用社员工及其近亲属经商办企业管理制度及处置办法、内控评价制度等。让所有的权利、业务、操作环节都置于有效的监督制约之下。
3、强化内部稽核检查,切实防范案件发生。首先,进一步完善内部稽核检查制度,增强内部稽核检查工作的独立性、有效性和权威性,提高稽核检查工作的效率;其次,对高风险业务、易发案件部位,要强化稽核检查的深度、广度和频率;第三,实行内部稽核检查问责制度,提高自我纠错能力;第四,对重点人、重点岗位、重点环节以及内部业务的检查与抽查要有突击性,防止少数员工利用信用社检查的规律性的漏洞作案。
4、加大内控制度执行和监督力度。制度再多再细,如果不执行、不落实,那就是一张空文。首先,针对目前农村信用社存在的薄弱环节和风险点,在加强制度的落实和创新上下功夫,实行风险防范责任层层落实,坚持权责一致、谁主管谁负责、一级对一级负责的原则,强化权力分解、管理交叉和责任制约;其次,加强内控机制的建立与实施,提升 “轮岗制度”、“干部交流制度”和“强制休假制度”等执行力度;第三,加强对重点岗位和敏感环节人员的经商办企业行为、关联交易、参与“黄、赌、毒”、不正当交友等“八小时之外”行为的排查和监管,使各项管理制度和防控措施真正落实到每一个经办人员、业务岗位,从源头上预防犯罪。
5、强化责任追究,加大案件查处力度。一是实行业务线与监督线“双线责任追究”制,发生案件和重大违规经营行为或风险的,要剖析、追查各个环节的责任,不仅要处理案件的直接责任人,而且要处理不严格执行规章制度的其他人员,同时要追究案发单位(部门)负责人及相关领导的责任。坚持有案必查,查案必严的原则,提高震摄力,遏制案件多发势头;二是严格执法,坚决克服失之于宽,失之于软的状况。对经查证确属违纪的,要严格执行有关纪律条规,从严追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的责任,在查究违纪案件中,实施严肃处理、积极化险双管齐下的措施,绝不能以“给出路”和“年纪轻”等为由心慈手软、避重就轻,对个别员工不能继续在信用社工作的要坚决予以除名或辞退,对触犯刑律的,要坚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切实把“检查处理到位、责任追究到位、问题整改到位”落到实处。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及防范措施
村信用社经脱钩农行隶属关系后,由于点多面广、管理难度大,加上管理体制未能真正完善、产权不明晰、内部管理相对薄弱、员工素质普遍较低的等多面的因素,几乎具备操作风险发生的一切条件,长期以来不断发生的操作风险给农村信用社带来了十分严重的后果。2005年开始,按照中国银监会的统一部署,全国各地金融机构开展了操作风险防范和案件专项治理工作。结果显示在所有银行业金融机构发生的案件中,农村信用社发案率接近占50%。可见农村信用社的操作风险在广度和深度上都比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商业银行严重,潜在操作风险和隐患时时存在,使农村信用社防范操作风险的形势十分严峻,加强操作风险的防范管理显得尤为重要,防范工作刻不容缓。
一、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的特点
从全面的操作风险防范和案件专项治理工作暴露出的问题分析,农村信用社发生的操作风险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一)涉及面广,以信贷为重点区域。从已经查出和暴露的违规操作和各类案件看,涉及到存款、信贷、投资、融资、结算、财务会计、安全保卫、计算机等业务的方方面面,几乎每个业务领域均有违规、违章、违纪、以致违法现象。信贷业务是农村信用社的主要资产业务,也是操作风险多发部位,造成的危害也最大,信贷违规违纪现象多种多样,违规手法五花八门。一是对同一贷款户由多个信用社多次发放贷款,从而达到化整为零、逃避贷款审批的现象较为严重,成为违规发放贷款的主要形式,造成贷款损失严重。二是贷款管理不严,贷款跟踪检查不到位,贷款管理制度形同虚设。三是信贷档案资料不规范、不全面,给贷款安全留下隐患。四是贷款形态反映不真实,没有及时做好贷款五级分类。有的信用社还违规办理不符合条件的借新还旧贷款;跨地区、垒大户等其它违规贷款也屡见不鲜。
(二)危害性大,以侵占资金为目的。由于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涉及面广,发生的频率高,而且大部分操作风险是主观性的以侵占资金为主要目的的道德因素引起的,因此对农村信用社危害性相当大。一是大大降低了贷款质量。农村信用社实施改革前,全国农村信用社实际不良贷款率在50%以上;二是造成直接资金损失。违规拆借资金、携款潜逃、票据诈骗、计算机犯罪、安全保卫事故、柜台操作失误等均带来严重的资金损失。三是留下风险隐患。有的操作风险虽然不直接或立即造成损失,但却留下风险隐患,给经营带来无法估量的困难。四是引起法律纠纷。由于制度不健全、操作不规范,存在法律漏洞,容易引起法律纠纷,一旦对簿公堂极有可能处于不利的法律地位。无论采取何种形式,操作风险制造者其主要目的无不是为了侵占资金,给农村信用社带来的后果是资金损失和风险增加。
(三)作案手法低劣,违章操作是主要形式。从各类操作风险事件和案件的实施形式看,违章操作是主要形式。无论是无知或非主观性引起的操作风险,还是以侵占资金为目的犯罪作案,均是无视各项规章制度的存在,或者是寻找制度的漏洞和真空加以实施。作案人大多作案手法低劣,但由于制度形同虚设,相关工作人员明知不对或熟视无睹,听之任之,或怕得罪领导不敢纠正和制止,甚至协助办理,有的持续作案时间长达十多年的大案经过很多的稽核和检查却安然无恙,直至展开拉网式排查或专项检查时才暴露。
(四)违规代价低,对当事人以教育为主。从案件责任追究情况看,普遍处理较轻,只处理基层社不处理管理机构,只追究当事人责任而不追究上级领导责任。有的虽然追究了相关领导人的责任,但多避重就轻,起不到对违法违规人员的惩戒和对其他员工的警示作用,缺乏应有的威慑力和公信力。这主要是农村信用社员工亲缘化现象严重,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因此个别领导在对责任人的处理上大多怕得罪人,而不敢或不愿从严查处,降低了违规和犯罪的成本,违规代价低,提高了违规和犯罪的收益率,客观上起到了鼓励违规和犯罪的作用。
二、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原因分析
从浅层次看,农村信用社内控机制不健全,制度和操作规程执行不力,有章不循违规操作,监督检查流于形式,不合理考核激励机制是发生各类操作风险事件的直接原因。
(一)内控机制不健全,制度执行不力。据银监会分析,银行业金融机构发生的案件80%是有章不循造成的,另有20%的案件是无章可循造成的。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的内控制度建设非常薄弱,缺乏系统性和统一性;有的制度缺乏持续性、前瞻性和可操作性;在有些业务领域还存在制度盲区,由于无章可循和制度本身不科学不合理,致使大量的违规操作和案件发生。另外,由于执行制度不力,制度效力递减。
(二)员工素质偏低,教育和管理不够。由于没有统一的进人标准,农村信用社进了不少低学历、低素质的员工,进入信用社后又得不到系统的业务技能培训以及法律法规、职业操守和思想道德教育,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平长期得不到有效提高,加上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少数员工自身免疫力不强,在业务操作中,规章制度观念淡薄,思想麻痹,心存侥幸。信用社人员的任用、考核机制存在缺陷,重要岗位人员使用失察,平时对个人行为缺乏考核和监督,交流、轮岗、强休制度不落实,为少数人利用职务便利作案提供机会。
(三)检查监督不到位,稽核工作流于形式。农村信用社许多内部案子在实施时,往往在一连串的几个环节和不同岗位都一路“绿灯”,究其原因是检查监督作用没有发挥好,导致违规行为发生。本来基层网点是实行双人临柜、相互监督的制度,但临柜人员对凭证不认真核对,也没有对同时临柜的同事尽到监督之责。第一道防线就失去了有效监督约束。事后监督本来是第二道防线,但有的农村信用社没有设立事后监督岗,因此作案分子乘虚而入。稽核和检查可以作为第三道防线,但稽核检查工作不深入、不细致、不全面,使之流于形式,于是使违规问题和案件得以长期隐藏、并连续作案。
(四)考核激励不科学,做假现象严重。过去各基层信用社为完成上级下达的各项指标,纷纷加大绩效考核的力度,存款、收息、“双降”、贷款营销等指标齐全,并将指标的完成情况作为评定个人业绩的主要依据。员工为了完成或超额完成任务往往不择手段,各种踩线违规现象愈演愈烈,正向激励作用明显走样。在考核中长期处于劣势的一部分人,就会产生各种为个人考虑的不良思想,有的干脆破罐子破摔,利用职务之便以获取资金为目的实施作案。
以上导致了各种操作风险事件的发生的直接原因,但从深层次看,农村信用社管理体制紊乱、内部治理结构不完善、产权不明晰、县(区)、镇二级法人体制抗风险弱是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案件频发的根本原因,深入分析这些深层次原因,有利于对农村信用社操作风险既治标又治本。
(一)系统管理体制紊乱。农村信用社从成立以来,管理体制几经变化,使农村信用社缺乏强有力的管理,很多问题由此滋生开来。在农行、人行、银监局管理的过程中,农村信用社的行业管理工作实际上委托一个部门来完成,成为其全部工作的一个附属,这个部门在管理时有职无权,监督和执行完全脱节,造成行业管理形同虚设,拾得本来需要行业管理来完成的重大事项,如制定统一的制度体系和行业标准、整体维护行业权利、形成整个行业的信息网络等无法实施,使农村信用社内控体系不健全、不科学或五花八门。在缺乏法人自律、内控和有效监督的情况之下,又没有强有力的行业管理,就导致了一些法人社为所欲为的局面。管理体制几经更迭导致行业管理的乏力是长期以来形成操作风险的一大根本原因。
(二)法人治理机制不健全。长期以来,农村信用社由于产权不清晰,所有者管理职能缺位,内部法人治理机制几乎处于空白,社员大会(股东会)、理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根本无法按规定职责和程序行使监督管理职权,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混淆。有效的监督机制没有形成,导致极少数联社的理事长违规经营,把企业推向崩溃的边缘。(三)有效的外部监管不到位。在行业管理职责归属省社以前,人民银行、银监部门先后统一履行行业管理和外部监管双重职责,既当“教练”,又当“裁判”。由于这双重职责本身具有一定的不相容性,导致人民银行、银监局都无法充分发挥好职责,尤其是有效的外部监管明显弱化,监管机构对农村信用社更多的是“保护”、“纵容”,对其违规现象基本上是视而不见,致使很多问题不能浮出水面,基本上是内部处理,大事化小、小事化了,客观上助长了一部分基层社负责人不把违规经营当回事的心理,各种违规操作屡查屡犯。
(四)县(区)、镇二级法人体制使农村信用社处于弱势地位。改革前农村信用社基本上是实行县(区)、镇二级法人体制,加上服务对象的社会弱势地位,决定了农村信用社在社会上的弱势地位,使之无法有效抵制来自外部的干预和各种侵害利益的行为,农村信用社为了生存不得不屈服于行政干预和有权部门不合理的摊派,有时不得不违背经营宗旨,不得不以违背规章制度为代价而违心地按照有权部门的指令去提供各种“服务”。
三、防范操作风险的思路及具体措施
风险管理能力是构成银行竞争力的根本。在农村信用社这样一个管理基础薄弱、抗风险能力低、各项改革尚处起步阶段的金融机构,要有效防范操作风险,必须深化改革,完善管理体制,健全法人治理机制,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和信用环境,同时提升经营管理理念,创新防范操作风险思路。
(一)必须加快构建防范操作风险的管理体系。加快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建立防范操作风险的长效机制,努力构建一个多层次、有机协调、有效控制操作风险的多层次的管理体系。这个管理体系包括六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法人治理机制。要推进产权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最终建立社员股东对理事会和经理层的监督和制衡。第二个层次是内部控制体系。要建立适应农村信用社特点并与现代金融企业制度接轨的内控体系。第三个层次是有效的行业管理。建立强有力的自上而下的农村信用社风险管理体系,层层管住可能产生的风险。第四个层次是党的建设。明确党组织在防范风险中的监督保障作用,按照党组织在作风建设中解决勤政廉政问题的方法,解决防范道德风险的问题。形成上下级之间和党员干部之间的相互制衡与监督。通过党内的民主机制和科学决策机制,最大限度地避免决策失误的可能。第五个层次是合法的外部监督。积极地引进和欢迎银监部门、审计部门、纪律检查部门和司法部门外部的监督。第六个层次是道德和文化建设。进一步弘扬农村信用社的企业精神,全力推进以提高职工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为目标的企业文化建设,建立内外兼容的宣传机制,培养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形成有利于防范操作风险的企业价值体系。
(二)必须推出建立长效机制的有效措施
1、切实增强操作风险意识。农村信用社作为经营货币的特殊企业,操作风险自始至终与业务活动相伴而生,每一个业务点都是操作风险点,因此防范操作风险必须从每一名员工做起,将每位员工作为防范风险的第一责任人,加强对员工风险意识的培训,促使其提高对操作风险危害性的认识,树立和强化“违规就是风险”的观念,养成高度的敬业精神和专业态度以及扎实的工作作风,从小处着手,力求把风险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和第一道关口。
2、不断完善内控制度体系。制度建设是防范操作风险的基础性工作,在制定制度时要贯彻“把防范农村信用社系统性风险作为加强管理的关键环节”科学理念,秉承“审慎经营,内控优先”的经营方针,通过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架构使各项风险管控措施落到实处。一是及时更新、完善、补充各项规章制度。内部规章制度要随着业务的发展和监管要求的变化,随时进行调整和补充。对一些在实际执行中出现操作性不强、或已经过时或不适应业务需要的制度,要及时废止;对存在缺陷或不完善的要及时修正和完善。二是建立风险预警和处置机制。对风险的预警和处置是防范风险的主要措施,可以有效地制止风险,并将风险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风险管理部门要针对各地风险监测情况及时进行风险提示,同时监控下级报告的重大事项和突发事件,掌握辖区农信社风险状况。同时为防患未然,必须制订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预案和风险的快速反应机制,各类突发事件一旦发生即按预案要求进行快速处置。
3、强化岗位监督约束。操作风险主要发生在一线岗位,科学调配岗位,使岗位与岗位之间相互制衡,人与岗位实行互动是防范操作风险的有力保证。一是科学设置内部岗位,使之建立相互制衡的运行机制,并按制度和内控要求合理配置人员。二是有力推行领导干部交流制度、员工岗位轮换制度和强制性休假制度,使违规行为及时得到暴露,有效控制各种违规违法行为的发生。三是重点加强对信贷、储蓄、财会、联行等涉及钱、账等重要岗位及其操作人员的管理。四是建立对违规违纪事项举报奖励制度,实现违规违纪行为的群防群治。五是实施分级监控,形成连环责任监督,使一线员工、信用社、联社三个层次通过相互监督和检查,进一步强化岗位监督约束,形成一个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内控防范运作机制。
4、发挥稽核检查工作事后纠错和警示作用。稽核检查工作要做到制度化、经常化,提高稽核检查手段,强化工作力度。一是要建立稽核监察队伍系统。建立系统的稽核队伍体系,完善稽核工作制度和程序,通过培训提高稽核队伍履职水平,通过查处违规违纪行为树立稽核检查权威。二是要突出稽核检查的重点。注重日常的常规稽核检查,实行防范风险关口前移,变过去事后被动式的核查为事前主动式的预防性检查。对案件高发机构、高风险业务、易发案件部位,要增强稽核的深度、广度和频率,彻查所有相关问题及其根源。三是改进稽核方式。要实行内外结合、现场检查与非现场稽核相结合的办法,定期或不定期对有关业务进行排查,对难以通过一般对账查出的问题,要采取公告的方式与存款人、借款人进行核对。
5、增强基层执行能力。基层信用社是整个风险防范的基础,基层员工又是风险防范的真正主体。增强基层的执行能力是建立防范风险长效机制的关键。要从提高执行力出发,切实加强基层农村信用社的建设,一是要选好一个靠得住、能干事的信用社主任;二是要打造一个优秀的、有战斗力的团队;三是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发展业务、防范风险的机制;四是要形成一套适合农村信用社特点和农村金融特点,并有利于农村信用社发展业务、减少风险的工作方法;五是要创造一个能够促进农村信用社良性发展的良好的外部环境。把各个基层农村信用社都打造成具有完美执行力和强大凝聚力、战斗力的团队,使之成为有效防范风险的牢固堡垒。
6、加强内控文化建设。良好的内控文化能够提高全体员工遵章守纪意识、降低内控执行成本,有效防止内部团伙作案,是内控体系建设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将良好的内控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企业文化与农信社经营管理的最佳结合点之一,让“内控优先、审慎经营”的内控文化理念,扎根于员工的思想深处,落实到日常行为上,让员工在业务操作中明白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什么风险要防范,什么事情要监督。从而营造一个良好的风险防范的文化氛围。农村信用社风险形成及防范措施
农村信用社是地方合作金融机构,是农村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农村金融的基础,是支持地方经济建设的主要资金力量和主力军。但由于种种主客观原因的影响,使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质量不高,收益水平很低,制约了对地方经济的支持,阻碍了自身的经营和发展,不少农村信用社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为此,具体分析农村信用社不良资产的现状、形成原因,探讨其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方法和途径,对农村信用社来说,已到了刻不容缓的时候。
最近,我个人对某市信用联社及所属的农村信用社进行了深入地调查研究,结合该市农村信用社和联社的实际情况,就改善和提高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质量,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一、农村信用社风险的成因
(一)总资产、不良资产数量及结构
截止1999年底,该市联社资产总计96407万元,包括:各项贷款合计50992万元,现金及调转金503万元,缴存央行准备金9919万元,存放其它同业款项762万元,调出调剂资金2469万元,存放联社款项15821万元,应收利息1355万元,固定资产7100万元,损益类支出5478万元等。不良贷款余额为17922万元,占各项贷款总额的35.15%,其中,逾期贷款余额为7494万元,占贷款总额的14.70%;呆滞贷款余额为2828万元,占贷款总额的5.54%;呆帐贷款余额为7600万元,占贷款总额的14.9%。
在该联社所辖的12个综合营业机构中,有10个机构不良贷款占比达到30%以上,其中,有2个社分别为44.53%、47.05%;有3个社分别为55.94%、51.97%、53.95%;有1个社超过70%,为73.61%。
在17922万元的不良贷款余额中,农户贷款为2055万元,占比11.5%;农村经济组织贷款为5441万元,占比30.36%;乡镇企业贷款为10038万元,占比56%。
由于该联社信贷资产质量低,不良贷款占比高,严重影响了利息收入,致使应收利息、待收利息余额居高不下,到1999年底,应收利息余额为1355万元,待收利息余额为3763万元,营业收入3985万元,而支出高达5478万元,亏损1493万元,亏损面达33.3%。自1996年与农业银行分门办公以来,该联社已累计亏损8000余万元。
(二)不良资产成因
一是外部经济环境因素。首先是乡镇企业高负债经营而引起的经营效益低下,农村信用社贷款本息难以收回。由于计划经济的长期影响,乡镇企业自有资本积累过少,要运转,只好依赖农村信用社的贷款。从目前该市的情况看,许多乡镇企业的负债率高30%以上,有的甚至达到90%以上或者接近100%,特别是50%以上的乡镇企业基本上没有资本金投入,全是靠农村信用社贷款建成的。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许多乡镇企业由于经营管理不善,产品科技含量不高,没有市场,纷纷关停、倒闭、破产。乡镇企业的经营风险直接转稼至农村信用社身上而成为金融风险,降低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质量。其次,行政干预使农村信用社信贷资产受到损失。农村信用社虽然是法人单位,但在经营中自主性明显不够,在地方行政干预面前,贷款投向、投量在很大程度上受地方政府的左右。有的项目在立项之初,用行政命令要求农村信用社发放贷款,严重影响了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质量。第三是农业银行点贷,使农村信用社雪上加霜。1996年以前,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没有脱离行政隶属关系,不过是农业银行的一个下属单位,虽然其性质是集体所有制企业,自负盈亏,但在资金使用上没有独立使用权。主管行在资金临时短缺时,一些具有潜在风险的贷款就强行压给农村信用社,使农村信用社在贷款收回上,没有充分的物质保证,形成贷款风险。即使有担保单位,也不过是一些盈利水平低、不具备偿还能力的集体或事业单位,而对于农村信用社形成的风险贷款,其主管行无人问津。第四是乡镇企业改制、破产不规范,千方百计逃避、转移、悬空农村信用社贷款,使农村信用社债权得不到落实,进一步加大了农村信用社的风险。近年来,该市乡镇企业不规范地破产、改制,使全市农村信用社损失近8000万元的贷款本息。第五是村集体贷款难以收回。从以上可以看出,该市农村经济组织不良贷款占到不良贷款总额的30.36%,这些贷款,主要来自村街集体贷款。由于村街两委成员变更频繁,新官不理旧帐的现象比较普遍;有的村街集体经济成为“空壳”,集体没有经济来源,或收入甚少,无法偿还债务,使信用社贷款难以收回。
二是农村信用社自身经营、管理不善。第一是由于前几年的粗放经营,超规模、超比例发放贷款的情况比较严重,造成短期贷款长期化、固定资产凝固化现象十分普遍。带来了资产、期限、结构的强烈反差,使信贷资金周转缓慢,潜伏了风险。第二是农村信用社不规范经营、违规违纪发放贷款现象时有发生。由于农村信用社进入渠道长年一惯制,狭窄而单一,整体素质明显低于国有商业专业银行。再加上责任心不强等原因的存在,不规范操作,不严格执行金融法律法规和内部各项规章制度,不按贷款程序、手续办理业务,违规违纪发放贷款的现象经常发生,屡禁不止,也造成了风险。在该市,不少农村信用社办理的担保、抵押贷款不规范,不符合法律规定和程序要求,无法依法收贷收息。第三是缺少必要、有效的内控机制。农村信用社成立半个世纪以来,体制几度变革,经历了人民公社管理、贫下中农管理、国有商业银行(农业银行)代管、人民银行管理等几个阶段,现仍然没有自上而下地成立自律组织,致使内控机制不健全、不完善。即使有内控机制,也大多是照搬照抄的国有商业银行那一套,不符合农村信用社作为合作金融机构的实际。第四是盲目购建固定资产。自1996年农村信用社与农业银行分门办公并组建联社后,不少农村信用社和联社为了争形象,争地位,争面子,不顾自身承受能力,盲目建设办公大楼,购置固定资产。有的甚至大量动用信贷资金。
二、金融风险防范措施及提高农村信用社资产质量
提高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质量,必须防范与化解并举,而防范是关键,也就是要首先优化增量,其次才是盘活存量。只有把好贷款发放关,确保新增贷款最小风险,甚至是零风险。防范好信贷风险,才能在逐步清收盘活、消化原有不良贷款的基础上,稳步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否则,继续前清后增,甚至收的还不如增的快,信贷资产质量就会越来越低劣,农村信用社就会跌进无底的深渊。而要提高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质量,也需要内外同抓,只有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才能达到目的。
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坚定不移地坚持合作制原则和办社宗旨
要巩固和发展自己的传统阵地。对农村信用社来说,农村不仅是其传统阵地,还是大有潜力可挖的广阔市场,尤其是按国务院、人民银行总行和农业部的要求,清理整顿农村基金会后,农村信用社的支农作用就更加突出和重要,更会得到地方政府的重视、厚爱和支持,农村信用社只有坚守和巩固好自己的传统阵地,扬长避短,抓住机遇,努力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才能稳中求进,逐步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实现稳健经营,稳步发展,要坚持合作制原则和办社宗旨,所谓合作制原则,就是“社员入股,实行民主管理,主要为社员服务”;办社宗旨是“为社员,为农业,为农民,为农村经济服务”。农村信用社要牢固树立靠支农求生存、靠支农降风险、靠支农增效益、靠支农赢民心、靠支农保发展的思想,真正从思想上、行动上贴近、贴紧社员和“三农”。否则,就背弃了合作制原则和办社宗旨。农村信用社到城区去另开辟根据地,没有实力,也没有能力,更没优势可言。
(一)以人为本,抓好队伍建设
农村信用社一定要建立一支思想过硬、作风优良、业务精通的信贷队伍,以人为本,抓好管理,要利用各种渠道和形式,提高信贷人员的整体素质。要进行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对素质低下、不适应信贷工作岗位的人员进行调离或淘汰。要对他们推行等级管理办法和代款风险管理。要用贷款五级分类方法,对贷款风险进行衡量和分类。作为每一个信贷人员,要牢固树立“以社为家”的思想和主人翁意识;要牢固树立廉洁自律意识;要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头脑,不断更新知识,适应当代金融业发展的需要,跟上知识经济时代前进的步伐;要学会用国际惯例和经验,用先进的技术处理业务。否则,集体和个人都会将在无情的同业竞争中落伍,甚至被淘汰。
(二)切实加强内控制度建设
要建立和落实第一责任人制度。即第一个同意发放贷款人为第一责任人,由他负责贷款本息的按时足额收回。贷款本息收回要与他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如果谁对信用社的信贷资产造成损失,按金融法律法规和内部各项规章制度,对其进行经济、行政处罚,直至追究其法律责任。要加大审计稽核力度,保证审计稽核的独立性、权威性、超脱性,形成相对独立的稽核监督体系,加大稽核力度,做好各种常规审计、专项审计、延伸审计、离职审计,对问题和隐患及时查处、整改,对有关和相关责任人及时教育、处理,以确保信贷业务和其它各项业务的合规、合法。同时,要对稽核工作实行连带责任制,对工作“走过场”,工作中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充当老好人的人和现象严肃处理。
(三)要大力推行小额农业贷款
小额农贷,大有可为,这是很多农村信用社用实践得来的经验。这也是农村信用社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小额农业贷款,风险低,周转快,可稳步提高农村信用社收入,还可从社会上广泛吸收社员,增加农村信用社资本金,提高农村信用社抗风险能力。这就要求信用社转变经营观念和工作作风,调整贷款投向,简化贷款手续,为广大社员和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和脱贫致富及时、周到地提供金融服务,并努力扩大贷款品种,如开办婚嫁贷款、建房贷款、助学贷款等品种。现在,不少地方的农村信用社都实行了定点、定时服务,这个做法值得借鉴和推广。
(四)全力清收盘活不良资产
在我个人所调查的农村信用社、联社的决策者中,一提信贷资产质量,就头疼,显得畏难发愁。应当承认,有些贷款多年沉淀,有的连人都找不到,清收,的确有很大的难度,但畏难发愁不行,不收更不行。每一笔不良贷款,都有它具体的数额和形成的原因,要摸清底子,对数额、盘活清收难易程度分类排队,设立台帐,先易后难,一笔一策,分别采取行政、经济、法律等手段,全力清收盘活。要落实好贷款第一责任人制度和“区别对待,划段考核”的奖惩措施;要力争得到有关部门的支持,本着收一点是一点的原则,对没有资金来源,确实无法全额偿还贷款本息的贷户在利息上给予照顾甚至减免;要动员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力量,上下互动,内外齐动;对以资抵债资产,能变现的要变现,不能变现的,要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采取租赁、转让等形式,最大限度地保全资产,争取效益。在清收盘活不良乡镇企业贷款工作中,我个人认为应采取如下具体措施:
1、对欠贷欠息大户采取围合分割各个突破策略,逐个落实债权债务,完善贷款物有效抵,避免企业逃债、废债、悬空农村信用社贷款;
2、对那些办理抵押证而拿不出资金的,要适量投入少量资金,帮助企业补办贷款抵物登记手续,保全该贷款资产;
3、对那些产品技术含量高、有市场,注入一点可盘活一块的企业,在落实还款保证措施的基础上,要积极推行“康复工程”,实施支、帮、促、挖、管的办法,适量“输血”,帮助企业恢复生机,走出困境,走上资金良性循环轨道;
4、对于扭亏无望企业,要坚决停止支持,并促其被好的企业兼并,该企业原有债务由兼并企业承担;
5、对于“钉子户”、“赖债户”,要借助于法律,依法清收,然后,借助于人民银行和新闻媒介,把将列入“黑名单”并向社会公开。
(五)建立以利益为核心的激励机制
激励机制是提高信贷资产质量和搞好其它工作的动力。经营机制活不活,主要在于激励机制灵不灵,一个好的激励机制,能够调动上下的工作积极性。具体来说包括四种激励:
1、精神激励。教育大家明白一个道理,即“社兴我荣,社衰我耻;社兴我富,社衰我穷”,鼓励全体员工为了提高农村信用社的信贷资产质量,加快扭亏增盈步伐,多做贡献。要设立多种荣誉并于员工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如业务能手、清收状元、金融卫士等。
2、岗位激励。实行全员聘用制,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的劳动人事管理体制。在管理上形成纳优排劣的机制,信用社和联社中层干部采取自荐、推荐、内部招聘等方式,按规定和程序聘任。对员工,双向选择,择优录用。
3、政策激励。坚持目标管理,要把任期目标完成的好坏作为干部能上能下的主要依据。目标考核实行打分办法,对低于一定分数的农村信用社和下属的信用分社、储蓄所,要解聘其主要负责人职务。
4、物质激励。对信贷人员一律实行工效挂钩考核,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给予一定的经济、物质奖励,鼓励先进,刺激中游,鞭策下游。
(六)要为农村信用社的经营发展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
农村信用社是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法人单位。由于分散经营,抗风险能力小,再加上由于信贷资产质量低劣暴露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要生存、发展,除了自身必须不懈努力外,政府和人民银行还应当积极为其提供优惠政策,为其经营管理创造一个宽松的外部环境,要制定一些优患政策,如在利率、准备金比率、税收减免、亏损挂帐上(如原来的保值补贴、购买的债券等)以及其它不利于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事情上,给予优惠政策或财政补贴,使农村信用社能够轻装上阵,更好地为社员和“三农”服务。要给予农村信用社舆论和实际行动上的支持,甚至采取行政干预的方式帮助农村信用社清收盘活不良贷款。在现行体制下,银行县级人民银行应帮助农村信用社、联社强化内控制度建设,化解风险。应针对农村信用社在内部管理中存在的薄弱环节,积极采取有效的措施,健全贷款风险防范机制,化解信贷资产风险,从完善各级领导对资产质量负责制和风险管理责任制入手,把清收贷款措施和责任落实到人,与工效挂钩。根据不同情况,采取少贷多收、只收不贷、依法追收等手段,进一步优化增量,盘活存量。要积极帮助农村信用社强化内部管理,建立健全内控机制,对其做到“查思想、查违章、查漏洞、查风险、查落实”。这样,有助于防范和化解农村信用社风险。
(七)应建立农业保险、保障制度
农业和农村经济要发展,地方经济要振兴,离不开农村信用社的大力支持,但农业和农村经济获得了农村信用社的支持后,如何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便成一个重要问题。我个人认为,要通过建立农业保险机构和开办农业保险业务,使借款人在遭受自然灾害时,农村信用社的贷款得到一定补偿,把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第二篇: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
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
首先解决认识问题,争取更大范围和层次上的共识
我国是文明古国,是文化与社会、政治的结合得最成功的国家之一。从老庄道学、孔孟儒学到宋明理学,从人们的道德信仰到统治工具,从“一手抓”到“两手都抓硬”,从依法治国到德法并举,文化有力地支撑了中国的社会体系,保证了中国的社会稳定,促进了社会的繁荣与进步。文化和制度一旦形成以后,将会产生独立于人、大于人的力量。文化的独特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
什么是企业文化?目前学术界对企业文化还没有准确的定义。但从本质上讲,企业文化实际上就是企业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创造的具有企业特色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是研究企业生存、竞争、发展的科学,是企业的“灵魂立法”。它对外是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它的出现标志着企业管理从物质的、制度的层次,向更深的文化层次发展。随着市场的逐步规范和竞争的深化,所有竞争的方式、内容最终都将升华、归结为企业文化的竞争。
作为特殊的金融企业——农村信用社与时俱进,主动迎接入世挑战,突出加强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过去工作的总结和升华,也是新时期战略调整的理性选择。农村信用社独立运作以来,创造了许多值得好好总结的文化理念、管理思想、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如以农为本、以社为家、诚信合作、堵后清前、团结拼搏等。这些都是对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有力实践和探索,对全员的思想和行为起到了很大的导向、凝聚、激励、整合和培育作用。有了文化力的支持,农村信用社发展就有了弹性:快速增长时,全员精神振奋,发展一路高歌;体制转型时,全员团结拼搏,也会顺利过渡。它是农村信用社的灵魂工程、民心工程、动力工程和智力工程。
加强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过去工作的总结与深化,也是坚持法治与德治并举、制度与文化并重,标本兼治,尽快改变现状,从根本上提高农村信用社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因为再完善的法律和制度也有时过境迁、过期失效之时,也有疏漏和空白之处。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前期工作已经初步显现其独特的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这一块企业文化建设还未系统化、深入化,仅处于浅表层、朴素零散状态,影响其作用力的发挥,同时,也制约着管理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如:一些农村信用社至今还不愿意姓“农”,不能旗帜鲜明地支农;同业竞争缺乏理性,有失水准;管理队伍和业务还习惯于“手一挥”和“脚一得(方言,口语)”,所谓“手一挥就是法规,脚一得就是政策”;一些管理者只知道制定制度,规定员工必须怎样做和不能怎样做,不知道用明确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去倡导,疏于相应的教育和培训,使工作难以到位、难成气候,并有“不执行就不执行了”的无奈现象,严重的还有对立情绪,干出离心离德、道德滑坡的蠢事,等等,这些现状必须尽快改变。总结过去,继往开来。特别是面对入世后的新形势、新要求,加强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用文化的视角去审视自己的竞争之道、管理之道和发展之道,在战略上更为迫切,更为重要,在实际工作中,也更有价值和意义。这一点必须在全系统形成共识。
重点要明确目标,鼓舞全体农信人矢志夺标
加强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也是一项紧迫的现实任务。中共中央政策研究室《关于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情况的研究报告摘要》一文认为:现代企业文化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是由众多要素组成的文化网络。这些要素包括四个层次,即物质文化层、行为文化层、制度文化层和精神文化层。按此四个层面建设要求,我们设想:
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远期目标可以定位于: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建设“四个一流”的、具有“中国农信人”特质的、长效型现代农村合作金融企业文化;近期目标可以明确为:认真总结、提炼、创造出农村信用社核心价值观,将先进的企业文化建设与业务经营、风险管理、创优服务、转换机制、改进作风等有机结合起来,下大力气夯实基础,增添亮色,整章建制,规范行为,重塑社魂,进一步提升经营和管理层次,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增经营效益和收入水平。
从实出发、高起点建设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
加强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精心组织。具体建设上,本文建议重点突出以下五个方面:
(一)社魂立法:将企业文化建设与改进作风结合起来,树新农信形象,创新农村信用社精神文化
精神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精髓,是灵魂的灵魂。将企业文化建设与改造精神状态、树新信合形象结合起来,破题第一招就是先抓“两手”,即一手用农村信用社核心价值观来聚神;一手抓作风的适应性转变。
核心价值观是农村信用社共认的价值标准和取向。它是农村信用社的灵魂支撑、产生持久向心力和凝聚力的源泉。以农为本,富民强社,五种“信合”精神(诚信、团队、牺牲、创新和奉献),等等,都是农村信用社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以此来统一全员思想,聚集人气,就要建立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核心价值观的强化执行机制。要全面开展企业文化学习、宣传、教育、探讨活动,争取全员认同;领导同志一定要身体力行,模范信守核心价值观念,并加强沟通,造就全员“士为知己者用”的人气氛围;同时,各级管理部门出台的每项规定、评选的每个先进工作者等,都要考虑是否与企业文化相融合,要使全员都能明白全社上下在鼓励什么,在反对什么,以此进行行为强化。
改进作风的重点就是要解决社风、作风和学风方面的突出问题。作风建设的重点是做人求正、做事求勤、执业求廉,下大力气治假、治浮、治愚、治空、治本,求真务实,只争朝夕抓发展。坚持用好的作风选用作风好的人。学风建设的重点是理论联系实际,提高理论修养。要注意把加强学习同深入研究农村信用社工作中全局性、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问题结合起来,以便认清形势,找准坐标,做到关注变数,胸中有数,增加胜数。
(二)夯实底基: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业务经营结合起来,提速发展业务,创新农村信用社物质文化
将企业文化建设与业务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推进业务经营“文化”化,创新具有“中国农信”特质和超强市场核心竞争力的物质文化,是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的物质基础。当前的“结合”至少有以下四个层面:一是市场定位。农村信用社应坚持以农为本,努力做大、做活、做强为农服务大文章。与农共舞,与农同辉。二是品牌创立。农村信用社要提高产品的文化含量,就要增强服务功能,做强服务产品,创立产品名牌。三是竞争之道。同业竞争要理性化,千方百计降低管理成本,不搞违规经营和不正当竞争,恶性“倾销”,最终只能自食其果。农村信用社应走“不战而屈人之兵”之致胜之道。四是长效机制。发展要有战略眼光,战略部署,建立长效发展机制,坚持稳健经营、持续、快速发展,不能搞掠夺式经营,不能不顾子孙后代。
(三)增添亮色:将企业文化建设与风险管理结合起来,提增品牌效应,创新农村信用社信贷文化 风险管理是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按照创建农村信用社安全增效区要求,就要突出强化风险管理,加强“两类人”管理,严防“四大风险”,实施“八项管制”。两类人,就是内部人和客户。四大风险,主要是授信风险、操作风险、内部人风险和执业道德风险。八项管制,主要是建立健全以责任制为核心的八项风险管制措施,增强管理、规避风险能力。具体措施是:①等级授信制。按照农村信用社市场定位和管理能力,建立客户和内部人员信用等级、贷款资格和担保能力评定体系,为严格授信提供依据。监督部门要组织检查和督查,确保贷款发放控制在相应等级和担保能力之内。②客户优选制。坚持信用等级优的优先,同时明确投向序列:倾斜“三农”,保证重点,从紧控制不信用户,特别是对产权不明、权责不清的企业不得再贷款。③贷款实名制。建立健全信贷户籍档案,推行实名制贷款方式,杜绝垒大户、跨地区和冒名贷款等违规行为;④农贷营销制。总结农贷包销管理经验,全面推广以小额农贷承购包销为重点的管理制度和激励办法,下大力气,全面占领优质农贷市场;⑤优先承诺制。继续执行信用户贷款优先、利率优惠政策,推行入股社员贷款优先和利率优惠政策,为有效扩股、充实资本金而努力。⑥信用年检制。对“两类人”的信用等级、贷款资格、担保能力和“一证通”用户都要实行严格的年检制。通过年检,排除“黑名单”,实行优选劣汰制。⑦服务品牌制。做大、做优、做强、做特农村信用社“小额农贷”和支农服务“一证通”品牌,利用舆论造势、规模蓄势、效益强势,力创名牌。⑧管理平台制。积极创造条件,利用系统和网络有利优势,将信贷管理制度程序化,编制计算机管理软件,纳入计算机管理。用机工替代人工,用规范替代防范,用无情管理替代人情管理。
第三篇: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纪实
用文化软环境铸就企业硬实力
--新疆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纪实
成倩
初秋的新疆阳光明媚,天空蔚蓝,牛羊成群,瓜果飘香,一派欣欣向荣的繁华景象。这里有一望无垠的沙漠戈壁,也有绿树成荫的葡萄长廊;有高楼林立的喧闹都市,也有牛羊点缀的美丽草场;有古老文化遗产的绵延传承,也有现代商海战争的沉浮兴衰。
在新疆银行业金融机构的激烈竞争中,新疆农村信用社“越战越勇”,日渐兴旺,为新疆经济建设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他的致胜法宝之一就是“企业文化建设”。
一、小小果篮,盛满失主一片心
紧张而忙碌的工作周而复始,当新疆阿克苏市农村信用社联社个金部的员工们正在探讨业务时,一位维吾尔族女士走了进来,笑盈盈地将一个果篮双手奉送给员工姚佳俊,并再三对小姚表示感谢!大家纷纷投来了疑惑的目光,还来不及询问,女士已迫不及待地将详情娓娓道来:
几天前小姚在下班搭乘出租车时,在座垫上拾到一部价值不菲的智能手机。回家后,小姚想尽快联系到失主,便按照通讯录拨打了失主父亲的电话,对方半信半疑,谨慎地表示女儿出差在外,待联系到女儿后再说。第二天,失主的父
亲驱车来到联社个金部,取走了丢失的手机!本以为此事就此完结,小姚对谁也没有提起。没想到几天后,女失主专程赶到联社,坚持要送给这个拾金不昧的小伙子一个精心包装的果篮,她说:“丢失手机事小,农村信用联社能有这样品质高尚的年轻人令她感到既惊喜、又钦佩!”
拾金不昧、助人为乐等好人好事在全疆农信系统屡见不鲜,充分展现出农村信用社普通职工的高尚人格品质和社会公德,树立了新疆信合人的良好社会形象,提升了企业综合竞争实力,这与新疆农信社一直以来倡导的企业文化建设密不可分。
自治区联社自2006年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以弘扬新疆精神为支撑,大力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出台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纲要》,围绕企业文化建设纲要深入开展各项活动,在员工中形成共同的理想信念、统一的价值理念和职业道德规范。
此外,还结合“热爱伟大祖国、建设美好家园”、“为民服务创先争优”主题,开展了“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佳节送温暖”、“爱心一元捐”、“送金融知识下乡”等一系列活动,通过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有效提升了爱国、爱疆、爱信合的人文情怀,进一步强化了“用心服务,成就客户”的服务理念。全疆各地农信社员工,用他们的真情,换来了客户的广泛赞誉,在社会上形成良好的口碑,对树立企业形
象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二、一张菜谱,道不尽信合真情
在博乐市联社柜员赵岚家的餐桌玻璃板下,珍藏着一张腌制咸菜的小菜谱,每当赵岚看到它,心中就会涌上阵阵暖流„„
铜锣湾商场的账户开设在博乐市联社,商场出纳孟广健女士自然就成了博乐市联社的老主顾,她与赵岚相互十分熟识。有一天下班后,赵岚见孟女士两眼充血,无精打采,情绪十分低落,上前询问才知道,铜锣湾商场的850多间商铺分属不同业主,孟女士每个月都要在固定时间给每位业主返租金,可是因为工作任务繁重,再加上孟女士对电脑操作不熟悉,录账慢,不会套用公式,账务出错率高,常常忙到凌晨5-6点,结果第二天因为出错,不仅要面对业主的投诉,还有领导批评、扣罚奖金„„说到这,泪珠禁不住从孟女士的眼眶中滚落。
孟女士的话触动了年轻的赵岚,她不加思索地说:那以后返租金时,来找我,我帮你。孟女士一愣,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因为她深知农信社柜员业务繁重,工作强度大,经常加班,谁不想完成本职工作后赶紧回家,但赵岚却主动要给自己帮忙,“这怎么能行,会占用你下班时间的”。“好了,你就别跟我客气了,就这么定了。”此后,每个月固定时间,赵岚下班后都会帮孟女士录账,一边录账,一边
耐心传授录账技巧和公式套用方法。每次都会忙到凌晨1、2点以后。功夫不负有心人,孟女士渐渐出师了。现在她终于可以快速独立完成录账工作了。孟女士对赵岚十分感激,逢人就说:农村信用社的员工水平就是高,业务办理速度快,各种公式都会套用,还不出错„„
人心换人心,你对她真诚,她也会对你报以真心。孟女士知道赵岚晚上经常加班,一忙起来,啃点馕就打发了晚饭,根本顾不上吃菜。细心的她从此便有了给赵岚带咸菜的习惯:“晚上你加班时,也尝尝我的咸菜!”“太谢谢了!”大家都称赞孟女士的咸菜腌得好,她说:“下次我教你做,这样你在家也可以吃到咸菜了!”本以为是句客套话,孟女士下回来办理业务时,果真递上了一张菜谱,工工整整、一笔一划写着做咸菜的流程和注意事项,其中一些步骤写地通俗,质朴,让人看了忍俊不禁,她还反复交待:“记着不能沾油啊,一点儿都不能沾!”“好,我记住了。”直到现在赵岚也没有时间学做咸菜,但那张饱含真情的小菜谱,仍珍藏在餐桌玻璃板下,时常看一眼,那浓地化不开的情谊总会在赵岚心中萦绕。
类似的“小”事,在全疆农村信用社时有发生。员工业务水平的高低,客户尽收眼底,客户的称赞是最大的肯定,一声问候、一句关心的话语,都能让大家倍感温暖。
新疆农信社员工业务水平的提高,与全疆各县市联社平
时的各种学习、评比密不可分,以学习促业务,用考试测水平,各类学习、评比、达标已成为信用社的常态化工作,大家充分意识到,学无止境,细涓成流,银行业各种新技术层出不穷,不学习就会被时代所淘汰,要养成学习的习惯,视学习为保持竞争力的第一生命线。
自治区联社十分重视员工职业能力建设,本着适应全区农村信用社发展变化的新形势,贯彻落实新疆农村信用社联社党委“打基础、利长远”的发展方略,坚持“注重质量、提升水平、讲求实效、加大宣传”的工作原则,构建了发现、选拔、培养和使用人才的长效机制。
2010年,自治区联社成功举办了第一届业务技术比赛。比赛从制定方案到举办决赛历时8个月,参加人员覆盖全区农村信用社所有网点的员工,参加训练比赛人员达7500余人。比赛调动了全系统员工“学技术、学业务、练本领、强素质”的积极性、主动性,一批业务技术能手脱颖而出,取得优异成绩,系统全员学习技能、钻研业务、提高技艺的热情空前高涨,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越发浓厚,构建学业习型企业的发展理念落到了实处,农信社员工的学习能力获得提升,专业技能得以强化,综合素质进一步提高,企业整体实力大幅增强。
为持续推进职工技能大培训、大练兵、大比武活动,新疆农村信用社拟于2012年11月初举办全区农村信用社第
二届业务技术比赛,比赛项目涉及综合门柜业务、单指单张点钞、机器点钞、财新系统项目各模块核算原理及操作流程、信贷管理系统业务操作技能等。三、一张卡,办出的不是业务,是信任
2011年石河子农合行炮台支行网点开业,很多客户慕名而来,把开业仪式现场围得水泄不通,场面十分热闹,有这么多人捧场,算是开了个好彩头,网点工作人员个个喜不自禁。开业仪式结束后,群众仍不散去,就让大家一头雾水了,这是要干什么?
原来,这些群众见网点营业后,迅速冲到柜面,在大厅排起了长队,主动要求要开办农村信用社的玉卡,由于排队的人多,蜿蜒的队伍延伸到了营业厅大门外。其中一位客户不无感慨地说:“你们早就该来我们这开办网点了,从前这里的银行少,我们没的选,旁边那家开门晚,关门早,办理业务速度慢,态度还不好,实在郁闷!早听说信用社服务态度好,现在总算把你们给盼来了,我一大早赶来,就是为了在这办张玉卡,开了卡我就把钱全存过来。”听了番这话,网点员工个个脸上乐开了花。客户一句无心的感慨,道出了农村信用社在他们心中的形象,从中可以看出群众对农村信用社的高度认可。
在新疆,提起农村信用社,人们会想到三件事:一是贷款办地快,二是服务态度好,三是不拒绝换零钱、换残币。
有了这三件宝,农村信用社的各项业务一路高歌猛进,经营业绩节节攀升,在新疆银行业获得骄人的业绩。良好的口碑,与多年来不间断的文明服务规范工作常抓不懈密不可分。
新疆农村信用社在主抓经营管理的同时,以企业文化建设为统领,大力塑造企业形象,不断提升员工队伍素质,着力打造专业化服务团队,将文明规范服务的要求嵌入经营管理的各个层面,向服务要效益,用服务赢得客户,凭借过硬的硬件设施和优质服务赢得广大客户的青睐,走出了一条属于自己的特色之路。
新疆农村信用社从自治区联社到各县市联社,再到各营业网点,高度重视文明规范服务工作,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定期组织培训。从着装仪表、文明用语、人际关系和沟通艺术、服务礼仪与待客技巧、客户投诉与纠纷处理规范及技巧、柜面营销技巧、网点现场管理能力提升、大堂经理的职责和角色定位等方面对员工进行全方位“打造”。
一位老员工对培训的效果感触颇深:“大堂经理主题培训后,我们网点专设了大堂经理,通过大堂经理专业化的引导和服务,不仅降低了柜面压力,大厅里也变得秩序井然了,以前提过意见的顾客都开始夸奖我们了!”
此外,新疆农村信用社还通过创建 “工人先锋号”、“模范职工之家”、“文明单位”,争创“金牌服务单位”、“金牌服务明星”,争当“业务技术能手”等活动,在联社、网点、员工三个层面营造出你追我赶,争夺荣誉的氛围,把员工的积极性、创造性引导到推动农村信用社跨越式、可持续式发展上来。
四、“爱心基金”温暖信合员工
在青河县信用社工作了40年的员工吾央汗·汗加尔终于盼到了退休的日子,多年来,因为信用社工作繁忙,家里家外的事常常由妻子一个人承担,吾央汗·汗加尔觉得亏欠妻子太多,现在退休了,总算可以好好在家陪陪老伴,他打算把这些年来亏欠妻子的一一补上,然而退休后的幸福生活才刚刚开始,他却不幸患上了高峰化胃腺癌。病痛的折磨、治病开销的经济负担,加之对亲人的亏欠感,使吾央汗·汗加尔精神一蹶不振。
2011年7月7日,自治区联社工会带着自治区联社党委的关怀与嘱托,向吾央汗·汗加尔送去了3万元的信合爱心基金。当吾央汗·汗加尔汗用颤抖的双手接过3万元慰问金时,老泪纵横,用能发出的最大的声音反复重复着:“感谢共产党、感谢信用社!”
目前社会保障对重大疾病、意外伤害、伤残等提供的理赔金额比较有限,群众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现象时有发生,为保障新疆农村信用社患病员工的生活水平,向他们提供必要的支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2008年9月,经新疆农村信用社联社党委决定,由自治区农村信用社工会工作委员会、自治区联社机关党工委共同发起倡议,建立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农村信用合作社信合爱心基金”,由全疆农村信用社系统干部员工捐款筹集资金93.9万元,此后,自治区联社从机关经费中向“信合爱心基金”划拨了补充资金100万元。
“新疆信合爱心基金” 实施近四年来,爱心救助覆盖到了天山南北,对31名重大疾病患者和6名病故员工家庭实施爱心救助,其中少数民族员工23人(含维吾尔族11人,哈萨克族8人,回族2人,蒙古族1人,塔吉克族1人),汉族员工14人;男性26人,女性11人。累计捐助金额144万元,其中向3位患有尿毒症的员工各资助19万元。
这些身患重病的员工和困难家庭不论来自哪个地区,哪个民族,都得到了新疆农村信用社各族干部员工的真诚关爱和无私帮助,感受到了集体的温暖,增强了与病魔和困难作斗争的信心和勇气。各族干部员工也在关爱他人、奉献爱心的过程中,深深感受到新疆农村信用社这个大家庭和各民族干部员工手足情深。充分体现了新疆信合几十年积累和传承的互助友爱、扶贫济困、无私奉献的传统美德。
鉴于“新疆信合爱心基金”在信合员工中的良好反响,为了让“爱心”得以传递,2012年8月初,自治区联社号召全疆各县市联社建立“爱心基金”,制订“爱心基金”申报、受理、审批流程,从而使更多的农村信用社员工得到帮助,截止目前,已有11家县市联社建立起了自己的“信合爱心
基金”,其它的联社也争先恐后,你追我赶,把建立“信合爱心基金”作为当前工作中的大事来抓。
“新疆信合爱心基金”的建立和实施,增强了干部员工对新疆农村信用社的认同感、归属感、自豪感,增强了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激发了广大干部员工爱社如家、努力为农村信用社争做贡献的热情,同时也在社会上引起了热烈反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和高度评价,向社会充分展示了新疆农村信用社的优秀企业文化,树立起了新疆农村信用社团结互助、扶贫帮困、民族团结的良好形象。“新疆信合爱心基金”既是新疆信合事业的一项任重道远的“民心工程”,又是创建“和谐信合”企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五、默默耕耘,换来累累硕果
新疆农村信用社团结全疆各县市联社在经营管理、风险防控等方面打了一个又一个漂亮“仗”,加之企业文化建设的大力助推,企业形象大幅提升,获得社会一致好评,荣誉和鲜花接踵而至。
2011年,在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银行业协会开展的“农村信用社成立60周年金融支农评先活动”中,自治区联社推出的“畜牧业贷款”与“两居工程贷款”分别获得“最佳农户金融产品创新奖”与“最佳消费信贷产品创新奖”;2012年,自治区联社被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评选为开发建设新疆奖状单位。
在全国农村合作金融机构服务“三农”和支持中小企业先进评选活动中。伊宁县联社被评为“最佳服务县域经济贡献奖”,青河县联社努尔古丽·塔依希别克同志获得“最佳服务标兵奖”,在全国农合机构和社会各界产生了良好影响。同时,呼图壁县联社、奇台县联社获得“最具潜力十佳银行”,莎车县联社获得“最具影响力十佳银行”称号。
乌鲁木齐市联社大十字信用社被评为“2010中国银行业文明规范服务千佳示范单位”,石河子农村合作银行北泉分理处等5个网点被评为“新疆银行业2009--2010文明规范服务金牌服务单位”,黄馨萱、热孜玩·木合木的等8名员工被评为“新疆银行业2009--2010文明规范服务金牌服务明星”。
乌鲁木齐市联社的吴湘军、和静县联社的吾热也提·尼牙孜两位同志被光荣地评选为“自治区劳动模范”,成为全区农村信用社的先进典型。
荣誉的取得来之不易,面对容誉,新疆信合人往往会说:其实,我们只是做了自己该做的事„„
第四篇:农村信用社论文_企业文化建设论文
河北省阜城县农村信用合作联社大白信用社
[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 以人为本 可持续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一般而言分为调研诊断,体系形成,深植实施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调研阶段,采用的方式一般有三种,分别是资料研读,访谈调研和问卷调研。具体而言,资料研读是系统查阅组织的历史文献,领导讲话,出版物,媒体报道等资料。访谈调研包括一对一的访谈方式和一对多的群访形式,涉及组织中各个层级人员及外部利益相关方。问卷的调研包括对文化问题、管理问题,员工满意度等内容。通过这几种形式的调研最终梳理出组织的历史优秀文化基因,现状管理问题,未来期望认知等,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管理提升建议。当然调研的结果要以调研报告的形式呈现给组织的领导人和管理者。
第二个阶段是体系形成阶段,主要工作是在调研的基础上对形成文化体系。文化体系的内容涵盖组织的使命、愿景、价值观、管理理念,企业精神、行为准则等内容。文化体系的核心理念是基于对企业历史,现状及未来的认知而提炼出来的,而不是策划出来的。体系的提炼要立足于组织的现实情况,要代表企业的个性,要反映组织发展需要和员工心声,切忌千篇一律的照搬照抄。当然文化体系的核心内容要设计印刷成册,供组织内人员学习。
第三个阶段是深植实施阶段。文化体系形成后必须要在组织中深植实施下去才会发挥文化的指导和统领作用,否则就会变成文化作秀。文化深植要通过各种深植活动来实现,一般而言包括文化培训,文化研讨,主题活动,文体活动等形式。通过这些活动将组织文化的核心理念渗透到组织的管理实践中,改善组织各项制度,指导和规范管理者及员工的行为,统一组织内部认识,最终实现文化团结人,激励人的目的,提高组织绩效。当然对于深植实施的效果也要通过定期测评的方式进行检验,并及时修正和完善。
组织文化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组织领导人和相关文化负责部门长期坚持的践行和宣传,尤其是组织领导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并有力推行,才能使文化建设真正落实到位。
希望能帮到你。
近几年来,作为农村金融主力军的农村信用社工作不断取得进步,不但支持和促进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而且全面提高了整体业务水平,行业自律也得到了强化。农村信用社的经营状况逐步改善,社会地位不断提升,形成了自身特色的文化内涵。但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归纳起来就是规模、效益增长,稳健、审慎不足。要想实现科学的发展,必须两条腿走路,一方面抓发展不放松,别一方面更要把稳健放在首位,把合规文化建设引入和贯穿到业务经营的每个环节,才能促
进各项工作健康、可持续发展。
一、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现状
1.概念认识雾里看花
提起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大多员工不知所以然,他们往往把农村信用社内部开展的文体活动、惠民活动当成企业文化,热衷于活动的轰轰烈烈,并将其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硬性指标来完成;还有的农村信用社把以前开展的一些文娱活动都归纳为企业文化,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中并没有搞明白企业文化的基本内涵。
2.思想认识墙上芦苇
员工素质的低下是思想认识底子薄的根本原因所在,它严重障碍了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的建设与发展。由于农村信用社不同程度地存在近亲繁殖等现象,新鲜血液没能得到及时充实到信用社,而低文化员工对新鲜事务接受能力低下,对企业发展方向不能领会或领会不深,对规章制度和操作流程不能理解或认识不到位,因此在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上表现为整体思想认识打不开局面。
3.对潜在的优良传统没能系统总结上升到文化层次
农村信用社已经能够生存繁衍50多年且成发达之势,可见其具有自身独特的文化精神所在。如何发掘和开发并系统地总结,使其上升到“文化”层次,形成农村信用社发展的精神支柱之一,此项工作整体上来说处于停滞不前或才起步。
4.党组织在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中的作用发挥不充分
近年来,农村信用社系统建立了自己的党建体系,大多县级联社
以上都建立了党委,各农村信用社成立了党支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在业务发展中得以充分显现,但对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却认识不足,更有甚者仅停留在形式、花架子的错误认识观点上。
二、加快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立完善的措施和途径
1.树立自身品牌、创新服务
农村信用社要在激烈的市场中生存并发展,就必须转变经营理念,找准市场定位,以服务三农为主体,服务地方、扎根农村、贴近农民,不断加大支农贷款的投入,创新金融工具和服务手段,以信贷结构调整倾力支持农民致富、农村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切实解决农民贷款难问题,打造农民普遍认可的品牌文化,使广大农民充分感受到农村信用社是农民的银行、自已的银行、可信赖的银行。服务是农村信用社的宗旨,也是各项工作的出发点,更是现代金融企业文化的丰富内涵。农村信用社要根据市场变化,不断创新服务品种,随时满足市场需要。在抓好柜台服务的同时,还要延伸服务区域,不但要形成优良的服务作风,还要探索灵活的服务方式、构建良好的服务环境。通过服务占领更大市场与空间,拥有更多长期优良客户,创造业绩,树立更好的信合形象。
2.从服务下手,贯彻“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
良好的服务是在竞争中立于不败的关键,信用社应当积极提升自身服务质量,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金融服务。首先是规范服务环境,农村信用社各营业单位的建设必须使用省联社统一规范标准,统一机构名称,在规定位置悬挂统一的机构牌、利率牌、营业时间牌。
营业室要统一悬挂服务公约、服务承诺、服务电话号码,做到悬挂齐全、端正、服务环境整洁、美化。二是完善便民服务设施。营业柜台外应配备沙发、坐椅、老花镜、验钞器具、书写用笔墨等。要结合本单位的实际制定一套整体形象设计方案,从员工的仪表、站立、坐姿到办公桌椅、社区卫生、花草等外部环境都要给客户一个全新的感受,使客户有宾至如归的感觉,不断创造农村信用社的优质服务品牌。
3.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实施奖励机制,加大员工培训教育力度在世界上经营良好的大企业中,优秀企业都建立有完善的竞争激励机制与教育培训系统,有的企业甚至还办有自己的学校,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在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过程中,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更是逐渐多元化。农村信用社在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面前,一方面提前准备,尽快建立、健全完善的竞争激励和人才任用机制,通过竞争选拔优秀人才,唯以重任,创造言论自由、工作自主的内部环境,更好的实现员工的自身价值,促进信用社实现双赢;另一方面,农村信用社还应结合人力资源管理,加强教育培训工作,既要制定完善实用的培训工作制度,又要采取多种培训方式,要通过培训达到教育员工、充实员工、提高员工、培养复合型人才,形成信用社人才储备库的目的,增强信用社竞争力、创新力、生命力,使信用社的可持续发展具备可靠的动力。
4.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坚持以人为本
以人为本在现代企业中的重要作用无可非议,也是许多成功企业的基本原则,它是企业文化建设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农村信用社
作为金融企业自然毫无疑问的应将以人为本作为管理的重中之重,了解员工、理解员工、引导员工、爱护员工、关心员工、信任员工、增强队伍凝聚力,知人善用,让员工人尽其才,各显所能,各施其长,促进员工实现人生价值,推动企业实现更佳业绩。
现阶段农村信用社正面临向商业银行改制的关键时期,面对众多金融机构的竞争,建立完善良好的企业文化迫在眉睫,它将是信用社实现可持续发展,更好的立足农业,服务三农的保证。
第五篇: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心得体会
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心得体会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推动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它的目的就是在于振奋人心,提高素质,凝聚力量,加强管理,提升效益,推进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培育先进的企业文化正为越来越多的企业所认同,而农村信用社正面临着体制改革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更应该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培育出独具特色的金融企业文化,从而推动农村信用社的改革与发展。对此,笔者认为建设农村信用社企
业文化,应从以下方面着手:
一、目标定位,达成共识。就是要科学合理地制定企业文化的发展目标,明确农村信用社的基本信念,制定《农村信用社企业员工手册》、《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手册》和农村信用社的标记徽标,统一对外的服务行为(即服务用语、服务规程、员工着装),有效地引导农村信用社员工的认识与行为,激励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具体定位表现在“三个明确”:一是明确企业文化建设目标是农村信用社整体发展目标的组成部分。创建特色的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是手段、是动力、是保证;而铸造卓越的农村信用社品牌是目的、是目标、是方向。两者相辅相成,互为促进。从这个定义上说,企业文化建设目标与企业发展目标具有根本的一致性。致力于企业做大做强,长盛不衰,应成为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坚定不移的奋斗目标;二是明确企业文化建设是农村信用社一门特色的文化课程。企业文化建设既具有自身独特的规律性,又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当前,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特别是后发展地区)几乎是一片空白,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不少障碍,主要表现在“四种情绪”,即模糊情绪、畏难情绪、观望情绪和埋怨情绪,主要原因是对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的功能和作用及现代企业发展趋向缺少全面了解。因此,要将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构筑符合农村信用社特色的企业文化体系。三是明确企业文化建设是农村信用社发展的一项长期的战略性任务。一方面,它是一个循序渐进、潜移默化的培育和植入工程;另一方面,又是一个与时代同步的开放伸延发展过程,所以,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必须确立长期巩固的思想,不能搞短期效益行为,不能只追求“阶段性成果”。只有强调共识,全员参与,集思广益,使决策和管理都建立在全员智慧与经验的基础上,才能实现科学的决策和管理,才能构筑经久不衰的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
二、健全制度,规范操作。企业文化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企业制度文化。企业的规章和制度既影响和制约着企业文化发展的总趋势,又促使不同企业的企业文化朝着个性化的方向发展。可以说,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也就是企业制度健全、规范、完善、落实的过程。所以在建设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的同时,必须按照企业文化的精神,建立、健全、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使员工有价值观的导向,又有制度化的规范。具体落实在“三个有”:一是有一套严谨的行为规范。包括制度规定、工作标准、管理办法、工作措施、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不断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各司其职,使企业文化在观念、制度、管理和机制创新中不断升华。二是有一套很有权威的知识读本,不是零碎的、说法不一的,而是被大多数农村信用社员工认可、基本准确的企业文化知识。三是有一套极富魅力的礼仪系统。农村信用社要有自己的礼仪方式、文明用语、风采展示、形象宣传等。这个系统要有新意,要有特色,要工作和生活相结合,使员工喜闻乐见。只有这样,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才有可靠的保证,才能长期作用于企业管理、改革和发展,真正成为企业前进的巨大动力。
三、宣传灌输,深入人心。农村信用社企业的个性文化一旦形成体系,就需要进行传播和落实。任何一种新的文化推广,都是通过宣传被员工认知的,通过进一步宣传被员工接受的,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创建也是一样。因此,宣传灌输“三要”要先行:首先是要让员工知晓。要对员工不断地加强灌输,加强农村信用社企业理念和人性化宣传力度,在企业的各个沟通渠道进行宣传和阐释,企业内刊、板报、宣传栏、各种会议、研讨会、局域网,都应该成为企业文化宣传的工具,要让员工深刻理解农村信用社的文化是什么,怎样做才符合本单位的文化。其次要典型引路。在选树过程中,要把典型的选树工作与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员工思想观念的转变结合起来,通过典型的宣传,使企业文化人格化、典型化。通过典型的培养、选树、宣传和示范,让员工看到企业倡导什么,崇尚什么,追求什么,形成学习先进、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第三是要总结宣传。企业文化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还要在实践中推广应用,在实践中强化宣传,反复整合提练,才能扎根于员工的心中,并变为自觉行为。只有企业文化通过有组织、有计划的宣传、灌输、强化,才能逐步达到被员工知晓、理解、接受进而自觉遵照
执行的目的。
四、领导垂范,身体力行。在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领导的观念和行为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要塑造和维护农村信用社的共同价值观,领导者本身应该成为这种价值观的体现和化身,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向全体成员灌输企业倡导的价值观。领导垂范应从“三个带头”做起:首先要带头参与。领导要注重塑造积极向上的企业文化、宣传倡导先进的企业理念。一个企业的发展前途,归根结底取决于领导层的发展趋势和方向,所以,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关键在于各级领导干部的参与和发动。其次要带头示范。企业领导是全体员工的代表,是企业发展的责任者,是企业经营理念的开拓者和规划制度的创立执行者,因此,农村信用社各级领导、部门领导乃至信用分社、储蓄所主任(所长)能否把握自我并实现自我超越,将关系到企业文化建设的成败。再次要带头投入。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应是企业的长期行为,各级领导必须进行不断的督导和强化,形成长效机制,给予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的投入,设定专门的机构进行组织和管理,使得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的理念深入人心,并在日常的经营活
动中体现出来。
五、以人为本,全员兴社。在农村信用社企业文化建设中,应将着力点放在怎样充分调动广大员工的积极性,提高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大力倡导员工敬业奉献精神的工作上,因为现代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人是最关键的因素,对此要着重“三个培育”:一是培育优秀员工,打造兴社平台。针对农村信用社的人才现状,要树立“人才就在企业里,人才与企业一起成长”的观念,营造“事业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的亲情企业氛围;要强化员工教培力度和渠道,优化激励机制,增强员工凝聚力和企业竞争力,促推农村信用社大发展。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还要强调每个人的力量,注重每个人的作用,提倡每个人的发展,通过强化群众观念,倡导深入群众、联系群众、团结群众的作风,形成全员参与、全员进取的企业文化。二是培育民主文化,提高“主人翁”意识。我们所倡导的奉献观应建立在重视人、关心人、理解人和尊重人的基础上。一个企业只有刚性、理性的制度,缺乏人性化、人情味的东西也是不行的,在制定刚性管理制度的同时,应当融入“爱”的管理理念。“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作为管理层应该为员工解决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工作,生活环境的改善、员工发展空间的创造以及福利的合理分配等。既要尊重个人的正当利益,又要尊重主体的需求意识,从而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促使员工摆正集体功利与个人功利之间的关系,正确处理“大河无水小河干”与“小河有水大河满”的关系,将个人命运与企业兴衰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员工“主人翁”的意识。三是培育团队精神,增强企业凝聚力。良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企业内部形成合作共事、众志成城克难制胜、坚不可摧的队伍。为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农村信用社要在内部倡导一种合作共事的人系关系,使每位员工适度把握合作与竞争的关系,使员工之间加强合作、竞争有序。各个单位和部门也要在分工基础上理顺关系、协调合作、形成合力,要坚决遏制部门和部门之间、人和人之间勾心斗角的无序竞争,尽可能避免和减少内耗,使员工舒心工作,安居乐业,从而有效地把广大员工的工作热情和工作积极性充分调动和发挥出来,汇聚成农村信用社企业发展的强大内在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