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缅跨境景颇族语言活力对比(共5篇)

时间:2019-05-14 01:30:2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中缅跨境景颇族语言活力对比》,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中缅跨境景颇族语言活力对比》。

第一篇:中缅跨境景颇族语言活力对比

中缅跨境景颇族语言活力对比

摘要:景颇族是一个生活在中国西南边境和缅甸东北部的跨境民族,是东南亚藏缅语民族中的一支,具有悠久的历史。本文以云南德宏和缅甸克钦邦景颇族为调查对象,对其进行景颇语使用情况和兼用语使用情况的调查,通过定量统计与定性分析,对比中国境内和缅甸景颇族的语言活力。

关键词:中缅跨境景颇族语言活力对比

一、景颇族基本情况

景颇族是一个生活在中国西南边境和缅甸东北部的跨境民族,是东南亚藏缅语民族中的一支,具有悠久的历史。景颇族大约在公元7世纪开始从青藏高原沿横断山脉向南迁移,并到达现在的居住地域。今天生活在中国境内的这一族群被称为景颇族,生活在缅甸境内的族群被称为克钦族(但他们仍自称为景颇)。从跨居中缅两国的景颇族的族源、迁徙、称谓、语言、习俗、宗教信仰、服饰等各方面来看,他们是同一民族,只是分别居住于不同的国家。

(一)中国境内景颇族情况

中国境内的景颇族主要分布在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芒市、瑞丽、陇川、盈江和梁河等县山区;在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片马、古浪、岗房,临沧地区的耿马傣族自治县,以及思茅地区的澜沧县等地,也有少数景颇族散居。根据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统计,景颇族人口数为147828。其中,绝大多数都居住在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其他地区的景颇族只有几百人。中国境内的景颇族分为五个支系:景颇、载瓦、浪速、勒期、波拉。景颇族支系的分布,大多数是交错杂居。其中景颇和载瓦两个支系各有几块较大的聚居区,此外则多与别的支系杂居,许多村寨居住着两个以上的支系,只有少数村寨是单一的支系。在不同支系组成的村寨,许多家庭也是由不同的支系组合而成的,同一个家庭的男主户是一个支系,女主户是另一个支系。

在德宏地区,景颇族各支系分布的范围大致是:景颇支主要分布在盈江(铜壁关乡、卡场乡)、陇川、瑞丽(等嘎)等县市,散布于潞西、梁河、畹町等县市;载瓦支主要分布于潞西(西山乡)、陇川(邦瓦乡)、盈江(盏西乡)、瑞丽等县市,部分散居于梁河县和畹町市;浪俄支主要居于芒市的营盘、猛广、弄龙、引欠、当扫、拱卡及中山乡的部分地区,散居于芒市的南京里、邦歪、猛休、贺共和盈江县的铜壁关地区;勒期支主要分布于盈江县的盏西、麻岛、勒期格冬、大盈坡,陇川县的吕良,芒市的中山乡、东山乡、巩令邦,瑞丽县的南京里、猛力地区;波拉支主要分布在陇川县的王子树乡,芒市的弯丹乡、金龙乡。

(二)缅甸景颇族情况

缅甸的景颇族被称为克钦族,主要分布在缅北的密支那、八莫、杰沙、兴威、腊戍、孟拱、果当、葡萄、户拱河谷、瓦扎等地,此外还分布在瑞丽江流域、恩梅开江和迈立开江汇合处的三角地带、中缅边境地区、掸邦部分地区。由于缅甸独立以后长期内战,少数民族地区一直处于割据、半割据状态,缅甸官方从未经行过全面系统的民族调查,各民族的确切人口和分布都无法弄清。在20世纪70年代,克钦族的人口数量大约为63万人;而目前关于克钦族的人口数量,有多种说法。普遍的估计克钦族在缅甸约有100万以上。

缅甸景颇族有4大支系:景颇、浪峨、载瓦、勒期。景颇族有自己的语言,景颇语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景颇族中操景颇语者人数最多,操浪峨语者次之。景颇语是克钦族的通用语,有6种方言:普通景颇语、喀古景颇语、高伊景颇语、户拱景颇语、督茵景颇语和腾乃景颇语。普通景颇语是克钦邦普遍使用的语言,也是学校的教学用语。

二、中缅景颇族语言活力的特点

(一)中国景颇族语言活力特点

本次中国境内景颇族语言使用情况调查的选点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铜壁关乡,铜壁关景颇族使用景颇语。铜壁关乡位于盈江县西南部,距县城43公里,北与昔马镇、那邦镇为邻,南与太平镇接壤,东与太平镇相连,西与缅甸山水相连,国境线长25.2公里,是通往缅甸密支那的重要通道。铜壁关自古是边塞要地,明代末年为抵御外敌入侵和威定边疆,修筑边关重卡――“天朝铜壁关”。全乡辖四个村委会,31个自然村,2007年全乡农业户数1337户,5882人,其中景颇族864户,3839人,占总人口数的65%;汉族464户,1992人,占34%;其他少数民族11户,60人,占1%。铜壁关乡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乡,主要以景颇族为主,本地景颇族使用景颇语。

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每个年龄段抽取50人,进行了景颇语和汉语使用情况的调查统计。抽样调查结果显示,德宏景颇族的语言使用特点表现如下:

1.中国境内景颇族人熟练掌握自己的母语。

从表1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境内的景颇族人使用景颇语,各年龄段的景颇族人均能熟练掌握景颇语或载瓦语,不同年龄段的景颇村民的第一语言都是景颇语,景颇语在当地具有较强的生命力。调查访谈中,笔者了解到:家庭内部,一家三代甚至四代人都使用景颇语交谈;村寨内部之间,男女老少都用景颇语进行交流。即便是由不同民族组成的家庭也都使用景颇语。外来人口融入这一语言环境,也能不同程度地学会景颇语,与景颇族村民交流时不再使用汉语或者其他民族语言。经过几年时间,他们也能说一口流利的景颇语,而且没有口音。

2.中国境内景颇族人不同程度地兼用汉语。

表2统计数据显示,20?~59岁年龄段汉语熟练程度较高。6~19岁年龄段中,“不会”的占10%,其中6岁左右尚未入学的儿童,他们能听懂一点汉语,但不会说。60岁以上年龄段的,大都能够使用汉语,其中“一般”的占8%。年龄在70岁左右,居住地高度聚居,又不常外出,文化水平较低的村民,汉语能力表现为“一般”的,占14%。从发展趋势来看,年龄段在6~59岁景颇族人使用兼语――汉语的熟练程度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这主要是由两个因素决定的:第一,6岁以后入学,他们所在的学校都是汉语学校,随着年龄的增长汉语熟练程度越来越高;第二,小学或中学毕业以后,景颇族居民基本能使用汉语进行交流,在一些场合,比如乡政府、医院,为了便于和工作人员清晰地交流,他们会主动使用汉语交际,汉语熟练程度随着使用场合的增加而提高。年龄在70岁左右的景颇族人,多数没上过学,年轻时只会听一点说一点汉语,随着年龄的增长和交际场合的缩小,很多人只会听一点,不会说了。不过这种现象,在下一个十年会减少。新一代景颇族人的汉语熟练程度将会更高。

3.中国境内景颇语在家庭内部和本民族内部使用频率高,在公共场合使用频率低。

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家庭内部和本民族内部景颇族人都使用景颇语。家庭内部包括与祖父母、父母、兄弟姐妹、子女、配偶等家庭成员的日常交流,本民族内部包括田间劳作、与本族人打招呼、过节等交流场合,都使用景颇语或载瓦语。从景颇语在公共场合使用频率统计结果表明,景颇语是一种典型的非族际语言,其使用功能和范围只限于家庭内部和本民族内部,人们在公共场合使用景颇语频率明显降低。从年龄段来看,问卷结果显示,读完小学的景颇族人,在公共场合更愿意使用汉语,本族语言在公共场合使用的频率呈现降低的趋势。而60岁以上的老人,在卫生院、乡政府单位,多数使用本民族的语言。

4.中国境内景颇文使用能力比较低,汉字使用能力较高。

中国境内景颇族使用的文字主要有景颇文和载瓦文两种。景颇文主要是“载瓦”支系外的景颇族地区使用。载瓦文使用于中国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自称为“载瓦”的景颇族地区。从抽样调查结果看,景颇文的使用能力较低,熟练程度在10%左右,通过问卷调查,笔者了解到,他们在家庭内部和本民族内部习得景颇语,但不会看、不会写景颇文。他们上的学校都是汉语学校,从六七岁就学习汉字,通过汉语学习文化知识,通过阅读中文书报获得信息。只有个别的小学开设民语课,才能学习到景颇文,而这些课程的设置在时间上都是有限的,能够阅读的景颇文书报很少,较少部分的景颇族会读,多数不会写。对于景颇族人来说,他们获得信息的书面形式还是汉字。所以,在文字使用能力上,表现为汉字使用能力偏高,景颇文使用能力偏低。

(二)缅甸景颇族语言活力特点

本次缅甸景颇族语言调查选点主要是缅甸克钦邦拉咱。拉咱,全称拉咱市,是位于缅甸克钦邦第二特区的一个小城市,位于中国云南省盈江县西北部边境,与盈江县那邦镇边境口岸山水相连且交通便利,是克钦独立组织中央和独立军总部所在地。拉咱类似于中国小镇的规模。2011年6月,缅甸政府与克钦族独立军冲突不断,香蕉口岸数度关闭。9月起,难民陆续进入中国境内,至2012年2月,进入盈江的缅甸难民已经达到4万余人。因此,拉咱地区人口很难统计。在调查过程中,我们每个年龄段抽取50人,进行了景颇语和缅语使用情况的调查统计。从抽样调查结果显示,缅甸克钦邦景颇族的语言使用特点表现如下:

1.拉咱景颇族人全部熟练掌握自己的母语。

从表5中的统计数据可以看出,拉咱不同年龄段的景颇族人都能熟练地掌握和使用景颇语,景颇语在拉咱保持着强大的活力。在访谈中,我们看到,景颇语是缅甸景颇族人日常生活中最主要的交际工具,有本民族在的任何场合都使用景颇语。他们对本民族的语言有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他们认为,只要是景颇族人就要会说景颇语,否则,很难被本民族认同。随着缅甸政府和克钦邦矛盾的加剧,这种语言认同感更加明显。

2.拉咱景颇族人熟练兼用缅语。

从表6统计结果可以看到,拉咱的景颇族人除了掌握自己的母语外,93%的景颇族人能够熟练使用缅语,各年龄段掌握缅语情况有一定的差异。因为在景颇族人上学之前,他们主要使用母语进行交际,在上学以后学习缅语,随着年龄的增长,缅语熟练程度越来越高,到了初中已经能够熟练使用缅语。

3.拉咱景颇语在家庭内部、本民族内部及公共场合使用频率高。

从表7调查统计结果显示,家庭内部和本民族内部景颇族人都使用景颇语。从景颇语在公共场合使用频率统计结果表明,景颇语的使用功能和范围不仅在家庭内部和本民族内部,还在公共场合。从年龄段来看,问卷结果显示,即使读完小学的景颇族人,在公共场合也更愿意使用景颇语。这都表明拉咱景颇族人对本民族语言有强烈的认同感。

4.拉咱景颇族人能熟练使用景颇文和缅文。

文字是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缅甸景颇族人除了使用自己的文字景颇文还使用缅文。

从抽样调查结果看,景颇族人不仅能够熟练掌握景颇文,而且还能熟练掌握缅文。景颇文和缅文的使用能力较高,景颇文的熟练程度在89%,缅文的熟练程度在82%。通过问卷调查,笔者了解到,拉咱地区景颇族人在家庭内部和本民族内部学会说景颇语,但只会说,不会写和看。景颇文的学习是在进入小学以后,拉咱小学地区开设景颇语课程,学习景颇语和景颇文,同时也开设缅文课程,学习缅语和缅文,其他课程,如化学、生物等使用英语教学。可以说,拉咱地区的学校是个多语的学校,用景颇语、缅语、英语教学。而其他克钦邦地区,景颇文是在教堂里学习到的,学校里主要使用缅语和英语教学。

三、中缅景颇语活力对比

中国的景颇族和缅甸的克钦族同种同源,有相同的语言文字、相似的文化习俗,居住的地理环境基本相同,又比邻而居,相互之间的人员来往和文化交流十分频繁,他们之间的语言发展有很多相似之处。通过中缅景颇族语言使用情况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景颇语作为一种跨境语,在不同的国家表现出不同的活力,两国的景颇族的语言活力也不一样,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从景颇语代际的传承看,克钦邦景颇语代际的传承胜于中国

评估语言活力最常用的指标之一是该语言是否代代相传。从表1和表5景颇语使用情况来看,无论是中国德宏还是缅甸克钦邦,下起至儿童至所有年龄段的人都能熟练使用母语。从表3和表7可以看到,中国境内景颇族每一代人在大多数场合都使用本民族语言,代际传承无中断;但在某些重要交际场合,存在使用本族语和汉语强势语的多语现象。而缅甸景颇族没有迹象表明该语言受到其他语言的威胁,语言代际传承没有中断。

(二)从景颇语语言使用者的绝对人数看,克钦邦景颇族比中国景颇族多

语言接触中人口的数量对语言的使用往往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人口多的民族,其语言发展相对稳定、完好;人口少的民族,语言发展相对不稳定。小语言族群往往存在危险。2010年,在德宏总人口中,汉族人口629147人,占51.93%;傣族人口349840人,占28.88%;景颇族人口134373人,占11.09%;傈僳族人口31530人,占2.60%;阿昌族人口30389人,占2.51%;德昂族人口14436人,占1.19%。在德宏市,汉语是强势语言,傣语是次强势语言,景颇语是弱势语言。而在缅甸克钦邦,人口以克钦族为主体民族,约36万,邦内还杂居有掸、僳僳、汉族、阿依、腊西、央宛、玛鲁、格堵、格兰、摩些等少数民族。在克钦邦景颇语是强势语言,缅语是次强势语言,其他语言是弱势语言。

(三)从景颇语使用域的走向看,克钦邦景颇语使用域比中国景颇语广。

一种语言的使用场合、使用对象以及用该语言谈论的话题范围都直接影响到该语言能否世代传承。中国景颇族多语交替,在政府机关、公共部门和学校等多数领域的主要语言是汉语强势语言,而不是景颇语。不过,在传统的宗教机构、当地本地商店以及族群成员集聚场所,景颇语能够保持完好地使用。景颇族使用各自语言以实现不同的交际功能(即双语制):在非正式场合和家庭里使用景颇语,在官方场合和公共场所使用汉语。德宏景颇语是正在收缩的语域。克钦邦景颇族把景颇语作为相互交流、族群特性以及进行思维、创作和娱乐活动的工具,而且被积极用于各种目的的所有交际场合。克钦邦景颇语使用域比较广泛。

(四)从景颇文使用情况看,克钦邦景颇族景颇文使用能力高于中国景颇族

景颇文是记录景颇语的符号系统,是景颇语生命力的体现。从表4和表8来看,中国境内景颇文字虽然有系统的体系,但从文字使用情况来看,会使用的人比较少,景颇文熟练程度只有16.5%,虽然有景颇文报纸、广播和电视台,但在德宏景颇文不是通用的文字,多数时候景颇族还是通过汉字获得信息新闻。而克钦邦景颇族会使用的人多,熟练程度达到89%左右,景颇文在缅甸克钦邦景颇族地区是一种通用的文字,通过景颇文课本获取知识,通过景颇文报纸等媒介获得信息。

总之,通过中缅跨境景颇族语言活力的对比,我们可以看到,景颇语作为一种跨境语,在不同的国家表现出不同的活力:在中国境内是小语言,在缅甸克钦邦则是一种大语言。

参考文献:

[1]陈保亚.论语临接触与语言联盟[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6.[2]戴庆夏.语言和民族[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4.[3]袁焱.语言接触与语言演变[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4]戴庆厦,乔翔,邓凤民.论跨境语言研究的理论与方法[J].云南

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3).(王丽娟徐安令云南德宏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中文系 678400)

第二篇:【跨境民族】宗教诉求与跨境流动 以中缅边境地区信仰基督教跨界民族为个案

【跨境民族】宗教诉求与跨境流动 —以中缅边境地区信仰

基督教跨界民族为个案

【作者简介】高志英,女,纳西族,云南大学西南边疆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云南大学历史系中国历史专门史(中华民族的历史与文化)博士,北京大学社会学系人类学博士后,主要致力于云南“藏彝走廊”多民族、怒江流域跨境民族的族群源流、族群关系、族群文化互动与变迁研究。

本文为201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西南边疆跨境人口流动研究”(项目编号:13JJD850007)中期成果。【摘要】满足文化诉求是人类共性,也是人们安居乐业的前提之一。跨界民族因其特殊的分布格局与族群、国籍身份,其文化诉求,包括宗教诉求中就显现出跨境互动与共享的特殊性。伴随信仰主体的跨境流动,还存在着宗教仪式、宗教文化产品等等的跨境流动。本文以跨居中缅两国的信仰基督教信众为个案,探讨跨界民族宗教诉求及其实践的特殊性,并关注对边疆稳定、国家安全的影响。【关键词】跨界民族;宗教诉求;边疆稳定;国家安全

由于自然环境与社会历史原因,在中缅边界两侧及其延伸地带广泛分布的哈尼、拉祜、傈僳、景颇、阿昌、怒、佤、独龙、德昂、布朗、勒墨(白族支系)等跨界民族,在近代缅甸沦为英殖民地的背景下先后接受了基督教信仰。这些跨界民族尽管跨中、缅两国(甚至多国)而居,但因其共同的族源、相邻的地缘、相同的风俗习惯、相同的语言文字、相同的宗教信仰,彼此间一直存在着跨境交流互动的必要性与可能性,并已成为一种基于文化诉求的以跨境文化互动为主要交流方式的文化传统,宗教诉求及其宗教跨境流动亦然。这种文化传统在全球化与中国改革开放背景下显得尤为突出,由此带来的跨境(教职人员、信众、宗教仪式、宗教用品等)流动也更加频繁。对于跨界民族宗教诉求与跨境流动的系统梳理,有助于推进跨界民族宗教研究向纵深发展。

一、基督教传播初期的跨境互生

从当下云南基督教信仰的跨界民族分布格局看,从怒江州南下,经保山、德宏、临沧、普洱至西双版纳等地,已形成一个跨越中缅边境的基督教文化带。这个“基督教文化带”与中缅边境线(4060公里)相始终,即在缅甸一侧也同样形成一个相对应的“基督教文化带”。考察其形成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中缅两国跨界民族基督教跨境互生与流动的过程。

据记载,中缅边境地区的傈僳与景颇的基督教,主要是由缅甸传播而来,再通过这两个民族传播到分布于同一区域,文化传统相似的其他民族中。1885年缅甸沦为英殖民地,便利了西方基督教在缅非南传佛教、非汉传佛教与非伊斯兰教信仰的,如景颇(克钦)、傈僳等民族中的传播。就中缅北界跨界民族信仰基督教历程而言,主要是外国传教士及其所培养的景颇、傈僳传教士在这些跨界民族中的跨越族际边界的宗教传播。

1887年,美国浸礼会传教士李约纳(Albert J.Lyon)在八莫开办克钦教会学校,开始在克钦族中基督教。1890年美传教士欧·汉森(O.Hanson)夫妇开始在八莫着手景颇文创制工作。1892年美传教士杰依斯(Grorge.J.Geis)来到八莫,翌年到密支那传教并开办克钦学校。1893年欧·汉森夫妇完成克钦文字方案,促进了克钦族基督教的发展,在八莫设立缅甸浸礼会总会,并先后建立了密支那、罗孔、孙不拉蚌、贵开、雷哲、木巴坝等6个分会。这为基督教以缅北为核心,向中缅边境景颇(克钦)、傈僳地区的推进奠定了基础。此后,一大批西方传教士与其培养的缅、中景颇(克钦)传道员频频往返于中缅边境地区传播基督教。

1914年,缅甸木巴坝教会派英籍牧师英格郎与缅籍克钦族牧师毛糯至瑞丽县弄岛乡曼甲寨传教,开启了缅甸教会向中国景颇地区推进的历史。次年,英籍牧师韩线随克钦族传道员孙腊三到勐秀乡户兰寨传教,之后传入户瓦、勐典、邦达等寨。1916年,英格郎与德毛糯在户育乡等戛寨传教,再到勐秀乡高丽寨传教。第二年,缅籍克钦族传道员明度、李老大、张老大等相继在龙陵景颇族中传教。1918年,缅甸洋人街教会派缅籍克钦族牧师糯东到盈江县盏西传教,同年发展到陇川县广宋寨。同期,美籍牧师司拉珊陆受木巴坝教会派遣,辗转瑞丽、陇川和盈江山区传教。1920年,缅甸八莫教会派克钦传教士勒増腊到盏西传教。1926年,八莫教会由派克钦传教士雷斯布伦约到盈江县龙盆乡传教。1930年,陇川景颇族传道员司拉宗崩和郭陆公从缅返回原籍吕良传教。1933年八莫教会又派3名克钦牧师到潞西县遮放镇弄丘寨传教。1946年,瑞丽县户育乡曼冒山官早堵从木巴坝教会学校毕业回乡传教。因拓展传教工作需要,陇川等地基督教负责人司拉弄山向八莫教会求助,教会指示其以办学促进传教。至1947年5月前,木巴坝、洋人街及八莫教会均在陇川、瑞丽和盈江等县自由发展教徒,这些地区的教会也不断派人到缅甸教会学校学习。瑞丽送往缅甸教会学校深造的学生有23人,毕业后回乡传教的有19人。其中,等戛寨木然被选送到缅深造10余年,1955年毕业于圣经大学,并由缅甸教会直接任命为瑞丽县教会负责人。1958年,陇川县广山有4名景颇青年在缅甸贵开教会学校学习。中缅两地外国传教士与本土教牧人员的合力,使彼此的基督教快速发展。

1949年春,八莫总会召开数千人参加的教牧人员扩大会议,决定潞西、瑞丽、盈江、盈江、陇川、莲山、梁河6设治局(俗称“边六县”)的教会,统一由陇川县广山海洋教会司拉山负责。是年3月23日,海洋教会酝酿筹建“中国景颇族办事处。”这一年,德宏全州有教堂30余座,信徒6000多人,教牧人员数十人。到1957年,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教堂有90座,教徒9633人,其中景颇6060人,傈僳3488人。傈僳族信仰基督教,有的是因为与景颇族同处于一个村寨,或者相邻地区,受景颇族影响而信仰了基督教;有的则是直接受来自缅甸的傈僳基督教会的影响。而缅甸傈僳基督教会与缅甸克钦基督教会都是由外国传教士创办,彼此间关系密切,由此还影响到保山(主要是腾冲)、怒江、临沧的傈僳族。

1898年,杰依斯在密支马肯地方的克钦族中传播基督教时,就以克钦语跟当地傈僳交流、接触。1902年,杰依斯首次为一对傈僳夫妇受洗,傈僳族信仰基督教由此开始。接下来的几年里,有更多的傈僳人接受了基督教,并搬迁到马肯,建立傈僳村寨。1911年,克钦教会应杰依斯请求,派一位留学印度神学院的克伦族传道员巴叔(Ba Thaw)来协助杰依斯,专门负责傈僳的基督教工作。之前一年,中华内地会(China Inland Mission)昆明总会的英国牧师傅能仁(J.O.Fraser)从上海、新加坡取道缅甸仰光、曼德勒、八莫进入滇西,首先在交通方便,并已开辟中英(缅甸)海关的腾冲县的古永、明光等傈僳村寨传教,之后在与腾冲相邻的木城坡、苏典等地傈僳族中传教。1912年,缅甸浸信会派巴叔到盈江苏典乡邦别村看望傅能仁。之后,两人对傅用拉丁字母创制的BPd傈僳文字进行改进,于1919年定案。其间,沿边境一线的腾冲、盈江、陇川、潞西等县的傈僳族地区的基督教快速发展。其中,傅能仁长期住宿并学习傈僳语的邦别村傈僳族孔伍于1924年去缅甸克钦教会学校读书,5年后毕业回乡,边教书边传教一直到1958年,培养了一大批傈僳、景颇基督教人才。为此,外国传教士于1931年封其为盈江县第一个基督教牧师。

1921年,潞西县木城坡傈僳传道员胡保罗受英国牧师麦克西主持的八莫基督教内地会派遣,到临沧市耿马县的贺永山传教。1922—1926年,因被英内地会派来接替傅能仁在木城坡的工作的杨思惠(A.B.Coore)夫妇的努力,木城坡的信众达1300多人,有44个教堂;同一区域内的拉祜族信教的也有112户五六百人。杨还派出一批傈僳教牧人员到有傈僳居住的泸水等地传教。1927年,杨思惠夫妇转到耿马福音山后,福音山总堂先后在耿马与镇康、临沧的21个(其中有3个村寨1960年划界后属于缅甸)村寨建盖教堂,发展教徒,还保送胡保罗、亚比斯、根地那等傈僳教徒到缅甸深造,贺永山也从此改为“福音山”,还派出一批傈僳传教士沿怒江北上到中国傈僳族人口最多的怒江地区传教。他们到怒江州南端的泸水县上江乡傈僳村寨时,被碧江县傈僳同胞邀请到碧江传教,进而又被福贡傈僳同胞邀请到福贡传教。次年,杨思惠夫妇也随之北上泸水,次年到碧江傈僳与怒族中发展基督教,泸水的教会工作则由美牧师杨志英(Mr.John Kuhn)接替。杨志英开办麻栗坪教会学校影响甚广,还有来自缅甸靠近中国泸水、腾冲等边境沿线的傈僳族。而杨思慧夫妇与本地教牧人员一起创办的里吾底教会学校,学员中不仅有傈僳信徒,也有怒族信徒,而且都共同使用傈僳文《圣经》与赞美诗。到1949年,源自傅能仁经由缅甸入境,并在其发展过程中由缅甸克伦族传道员巴叔起了重要作用的内地会就有12559名信众,主要是碧江县与泸水两县的傈僳族与怒族。

上述景颇、傈僳、怒、拉祜(同时还影响到同一区域的德昂、阿昌等族)基督教的发展,首先与一群流动于中缅两国的传教士有关。德宏各教会学校每年均选送优秀生到缅甸南坎、育敏、贵概、木巴坝、昔董、八莫、密支那、仰光等地深造,毕业后返回家乡成为教会骨干。1953年,仅盈江县西山区就有180多名青年男女在缅甸读书。他们当中以景颇族为主,其次是傈僳族。之前留学缅甸的著名教牧人员比比皆是,如木巴坝教会克钦人德毛冬是最早从缅甸来中国景颇地区传教的传教士。他于1907年来到与缅接壤的瑞丽嘎寨村传教,并自此往返中缅边境达30年之久。又如司拉三,祖籍盈江盏西乡,生于缅北邦虎寨(距陇川县广山寨约22公里)。曾在八莫受教会学校教育7年,1946年受洋人街教会指派到广山教会学校执教,1949年初被八莫教会任命为广山总会会长。司拉宗崩是陇川县吕良蛮蚌寨人,1892年赴缅参加英雇佣军,1914年再次到缅参加英军,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获英皇授予的十字骑士勋章。1916年入教,1921年任随军传道员。1929年先后在八莫教会学校和密支那教会学校深造,并被八莫浸礼会按立为传道员,1930年带美浸信会的郭陆公返乡传教。巴叔是缅甸克伦族人,1911年受由美国牧师约旦打创办的缅甸克钦族浸礼会委派到密支那马开村傈僳族中传教,之后与傅能仁一起长期致力于创制傈僳文,翻译《圣经》与《赞美诗》,在中缅傈僳和克钦中传经布道40多年,最后于1968年在马肯村去世时,丧事皆由傈僳族教会来操办,参加追掉会的傈僳族信众有2300多人。孔五是盈江县邦别村孔家寨人,12岁入教,跟从傅能仁与巴叔学习傈僳文。1920年傅能仁与巴托刚研创傈僳文草案时,专程到孔家寨,与孔五共同研究修改方案,并由其增补d-、l-等字母,使草案成为定稿。1924年教会保送他赴缅甸昔董教会学校深造,于1929年毕业返回孔家寨创办教堂与学校,因其精通傈僳文,熟悉缅文、景颇文与英文,在教会学校推行半工半读,使傈僳信众人数大增。

上述基督教从英美等国到缅甸,再从缅甸到中缅边境的保山(主要是腾冲与龙陵)、德宏的景颇、傈僳、拉祜,进而北上传播到怒江傈僳、怒族中。从教牧人员而言,从英美等西方传教士、缅甸克伦族传教士到德宏、保山、临沧等地傈僳传教士,进而到怒江傈僳传教士,最后发展到怒族教士;加上基督会与神召会在怒江地区的发展,形成一幅基督教从缅甸到中缅边境的景颇、拉祜、傈僳与怒、独龙等族中的传播图。最终,怒江成为傈僳基督教发展的重镇,到1949年,怒江沿“边四县”都有基督教会分布,贡山有信众2913人,福贡有6390人,碧江有8759人,泸水有3800人,占当时怒江总人口68000多人的三分之一。

与此同时,有些跨界民族中的基督教,却是从中方边境地区传播到缅甸。据傈僳传道员司提凡回忆:

1941年,在(《圣经》)培训班上选立我(司提凡)做神的仆人,莫尔斯(J.Russell Morse)把我原名江里麦改为司提凡,派我到缅甸恰古洛和来麦都等地传福音,建立教会。1941年6月16日到而来缅甸迪理娃谷,那一次与我同去的还有5个同工,我们到7个教会(同把名教会、本斋教会、称娃土教会、肖娃土教会、迪理娃土教会、挖柯瓦教会、枯补得教会)巡回传道。1941年信徒增加了很多,受洗的人很多,仅瓦柯瓦教会就受洗50人。

马道民在福贡为了培训教牧人员,在一些村寨办培训班。经过培训后的教牧人员,有的可以独立传教,还时常派他们出境(当时属中缅未定界)传教。1949年回国,马道民与其手下杨雨楼、王师母、贝牧师,与莫尔斯等汇集于缅北,在阔腊丕、腊波、土王打、戛门底等地开辟教区。

基督会与神召会传教范围从中国到缅甸的推进,背后仍然是英美教会支持之故。因此,无论是从缅到中,或是中到缅,都不过是英美教会掌控的基督教会在缅甸或中国立足后跨国界扩大传教范围而已,因而与两地(国)同一民族的基督教会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主要分布在中缅边境南段的拉祜、佤和哈尼等族地区的浸信会,解放前受缅甸浸信会景栋总会控制。总之,在1960年中缅划界之前,西方传教士与中缅上述各族传教士自由、频繁往返于两国间传教,彼此既有隶属关系,又相互促进。就傈僳而言,“基本形成了哪里有傈僳族居住,哪里就有信仰基督教的信徒”的情状。其他中缅跨境非南传上座部佛教、伊斯兰教、汉朝佛教的民族亦然。可以说,跨民族、跨国界信仰并共享同一种宗教信仰,已成为中缅北界跨界民族的文化共性与文化传统。

二、中国社会变革与政治运动时期基督教在中缅两国的空间位移

1949年至1959年间,中缅边境地区从推翻国民党统治,建立人民政府,然后是“人民公社”、“大跃进”、“民主补课”一系列政治运动,各族教会因教徒大量迁缅而出现空间大位移。大致可从解放前后与1960年前后两个阶段来叙述:

1949年,永文生(美国浸信会传教士)指使张元培、陈定新、张明达等人成立“四大民族同盟”(即拉祜族、佤族、傣族、哈尼族的武装,反对汉人和共产党策动反革命叛乱。平叛中,除个别人投降外,大部分逃出国,同时骗走群众1000余人。

1949年前夕,莫尔斯对他的前途不妙早有预感,他把牧师的权力交给丹珠的斯蒂华(司提凡)。1953年,掌握贡山基督教大权的瓜斯派乔欧到缅甸探路和联系,至1954年,瓜斯即带起丹当教堂附近的教徒逃往缅甸至拉达果,都是些年轻力壮的人和无孩子、老人的教徒。

1949年,马道民从福贡县古泉村翻山出境,带去一批傈僳族教牧人员,在境外开辟教区。

1958年大跃进,(福贡)在“左”的口号影响下,不顾及边疆和民族特点,大搞乱批、乱斗、乱捕,被逮捕的“密鲁扒”(长老)9人,“密支扒”(执事)60人,“马扒”(传教士)17人,教徒158人;外逃的“密鲁扒”6人,“密支扒”37人,“马扒”13人,“王肯苦扒”(礼拜长)2人,教徒577人。当年,福贡县边民外流1027户,2968人。1959年,群众外流542户,1496人,占全县总人口的5.2%。1960年,群众外流222户,500人。1961年,群众外流49户,98人。1970年10月14日,利沙底公社泥嘎登小队,除不便行走的两个老人外,全村12户,47人全部外流。

1951年,(泸水县)外籍牧师被驱逐出境,信徒思想有所波动。1952年教牧人员亚丽达古、提摩提吾被捕入狱,教会会长路坷约出境,使广大教牧人员和信众的思想更加低沉。随后一段时间里教会活动受到限制,处于停顿状态。1958年,教会会长马可、杨约拿等被捕入狱,教会活动被迫完全停止,部分信徒转入暗信活动。1959年,在“大跃进”中强迫命令,乱批乱斗成了风潮,群众十分恐慌,从2月底至年底,全县外流人员达986人。

1957年下半年后,碧江与全国一样掀起了生产大跃进运动。由于在执行民族宗教政策上,受“左”的错误思想的影响,一些干部想利用大跃进形势彻底摧毁教会组织,消灭宗教,在宗教工作上采取辩论、斗争、没收教会财产,烧毁《圣经》,改教堂为集体食堂、仓库、工厂、贸易、学校等办法。从1958年至1960年教堂被占68所,倒塌5所。这样,信徒群众与党和政府之间产生了隔阂,与非教徒群众也不和睦。劳动休息时,教徒在一边,非教徒群众在一边,造成互不信任,互相猜疑等现象。产生了不安定的现象,许多信徒和群众的思想外倾,闻声纷纷逃往缅甸。1958年后进行民主补课,在民主补课中却发生了阶级斗争扩大化,错误地将传道员、执事等宗教爱国人士列为打击对象,采取捕、斗、关的手段。据不完全统计,从1958年到1960碧江的民族宗教爱国人士在押和劳改的有45人其中死2人。错误地打击了50%以上的民族宗教界人士,教徒和群众每年都有部分外逃。据统计,从1958年至1960年两年间共外逃2496人,其中教徒1182人,占总外逃人数的65.7%。

1958年,全州(德宏州)教牧人员大部分外流,仅陇川教牧人员(含教徒骨干)外流31人,教徒外流98户629人,退教26户129人。三项合计,占全县教徒总数的25%。年底,盈江县苏典乡大寨一夜外流129人,13个教会负责人中有9个随之外流。1966年5月撤销州、县、人民政府宗教侨务科,州、县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随之解体。年底,全州各地红卫兵破“四旧”、烧《圣经》、毁教堂宗教活动被迫停止,导致教牧人员和教徒大批外流。

上述可知,1949年政治制度变革,外国传教士被驱逐出境,使信徒思想波动而迁徙缅甸。之后接连不断的政治运动,使教徒不能过正常的宗教生活,其中潜逃缅甸者不少,从而使中缅跨界民族的基督教分布出现了位移。以傈僳族为例,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从中国进入缅甸的很多牧师,到缅甸后都成了教会里的骨干。因此,缅甸傈僳4个教会的前身均在中国。

从那(1957、58年)以后,傈僳族的信徒和全中国其他地方的基督徒一样同受苦难。首先是聚会祭拜遭禁止,基督的书刊被没收。后来许多信徒与家庭分离,被送去改造,有的被监禁,有的被处死。一个个很年轻的傈僳族教会接受了火的洗礼,而成千的傈僳人逃到缅甸和泰国、印度、菲律宾等国家。不管他们逃到哪里,哪里就有基督教的种子在那发芽、长大、开花、结果。

杨志英从1935年至1938年曾在密支那古母浸礼会传过教,曾跟泸水傈僳族牧师说过,到缅甸后可以参加浸礼会组织。于是,从泸水出境的路开约(祝路曲,泸水县人民政府副县长)、耳地友、小马可等牧师皆加入了古母浸礼会;从潞西木城坡出去的旺友毕、旺陆康和腊马可牧师,到密支那后也加入了该浸礼会;1958年从碧江出去的怒族教牧人员桑摩依、耳银,以及从里吾底出境的邓付益(士汉里发)、仁付夺(士大卫)、言付相(纳他尼)教士,也加入了克钦浸礼会。傈僳在浸礼会内与克钦和睦相处20年后,向克钦浸礼会总部提出要分出去成立傈僳族浸礼会的要求。经总部同意,在1976年成立了缅甸傈僳族浸礼会。从地域范围,跨越了克钦邦、掸邦与马德里省的抹谷、孟密等地方,信众有10万多人,原负责人是旦尼里(正)、四哈里发(副)。旺旦尼里是耿马福音山教会旺约秀大牧师之子;四哈里发是从碧江里吾底出去的闷那色教会牧师。旺约秀牧师带着众多乡亲信徒离开家乡后到了缅泰边境的南付壳村,建立了南付壳村傈僳教会,当时其子旺旦尼里只有7岁。

缅北一带的傈僳族神召会是福贡神召会的创始人马道民和杨雨楼出境后在壳腊配建立的,后逐步迁移和发展到密支那市。随其后相继出境的腊务村阿邓

四、鸡中罗村阿邓言、上帕阿开迪,腊竹底比也敏、门能村阿巴拉哈等教牧骨干,也都加入了缅甸神召会。旺阿友是总部的二号人物,其祖父是福贡上帕镇达友村人。参加神召会的信徒除了傈僳外,还有缅族、克钦族和钦族,总共10万人。

1950年从贡山出境的莫尔斯一家,在缅北戛门底建立了传教基地,后来司提凡、批离、约翰等傈僳牧师跟随他们到了木兰施底,在莫尔斯门下供职。这些人在莫尔斯一家离开缅甸去泰北后,成了缅甸基督会的骨干成员。

上述缅甸傈僳族的基督会、神召会、浸礼会和内地会4个组织,虽名称不同,信仰基点不同,管理方式不同,但都共同使用傈僳文(老傈僳文)《新旧约全书》与傈僳文《赞美诗歌曲》本。而且,从教牧人员到信众大多是1949年以后中国宗教空白期迁到此者及其后人,从族源、地缘、血缘、姻缘,以及教缘等方面,都与中国的同一民族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三、改革开放与全球化背景下的宗教跨境流动

云南跨界民族对于1978年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最早、最为明显的反应之一,可能就是宗教信仰的自发恢复。1978 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怒江州)宗教活动重新得到恢复和发展。参与基督教活动的人数日益增多, 形成了直线上升的趋势, 从1980年的21441人,增加到1986年的58266人。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腾冲县)基督教由秘密转向公开。1980年,边境沿线新增教徒464人,占教徒总数的80%。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重申党和政府的宗教政策,基督教活动正常开展。到1989年底统计,全区开放的基督教堂183所,活动点23个,分布于思茅、普洱、镇远、江城、澜沧、孟连等县的38个乡(镇)、417个自然村,有教牧人员360人,教徒16780名,参加活动的2万余人。

但是,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境内有神学修养的传道员与宗教读物极度缺乏,这给了缅甸基督教教会以“宗教渗透”之机。

1978年,宗教活动逐渐恢复。1979年,境外教会巴斯诺、木然诺牧师等到盈江县铜璧关、龙盆、十八岔一带传教,带来《圣经》、《赞美诗》和基督教彩画一箩分送信徒,并送十八岔教会十字架旗帜一面。1980年境外教会派马拉

四、张

八、张大等5人入境,先后到盈江县盏西乡弄坡寨、岗勐乡拱别寨及弄璋乡暮空寨等地传教。境内原神召会教徒余开正、麻

四、麻顺才等人也积极配合其行动。

1980年2月,司拉山赴陇川参加“木瑙纵歌”节后在广山病逝,缅甸洋人街教会会长木日诺牧师等到广山主持司拉山安葬仪式。12月31日至1月2日,广山基督教会在广山举行隆重集会,由洋人街教会会长木日诺牧师和丁仁诺土牧师主持宗教仪式。会中散发《圣经》20余部,洗礼了一批新教徒,酝酿组建了广山教会7人领导小组负责管理陇川、瑞丽一带教务,并由广山寨景颇族早迈任组长。此外,在举行集会的前后一段时间内,还搞教徒登记,并向教徒颁发铅印的“入教证明书”。1981年3月,八莫教会派遣缅籍克钦族女传道员岳木东到广山传教,并举办“圣经讲习办”,发展多人入教,后被陇川县政府有关部门劝其出境,但不久她又与广山寨人结婚,并定居广山。1982年6月,密支那教会派遣3名缅籍克钦族传道员(2女1男)到盈江县新城乡回龙寨传教。他们以办学为名,召集40余名青少年学习景颇文,并大力向其宣传基督教。1982年6月,木巴坝教会派遣缅籍克钦族传道员麻念到瑞丽勐秀乡雷弄寨传教。

1984年以来,曾十多次有缅甸传教士到(怒江州泸水县)上江、片马、六库等地进行传教活动,县内也有少数信徒出境受训,回国后为缅方推销宗教宣传用品(经书和赞美诗)录音磁带及散布缅传教士观点等。县内宗教界情况也较为复杂,1989年以来,有个别教牧人员擅自让从缅甸受训回国的信徒到阿尼布、上江、称杆、六库镇的东方红、蚂蝗箐等地传教活动,造成不良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也有中国傈僳等族传教士频繁往返于中缅等国民族同胞中传教。

丰××,贡山达拉底村傈僳族。1981年开始信主,次年8月洗礼。1983年至1985年,跟从缅甸根底神学院毕业的同村老教徒约翰学习傈僳文,过后当传道员。1986年到缅甸国柯布得基督教培训中心学习一个月,1988年在葡萄县门拉底教堂培训两个月。1988年10月回到贡山,继续当传道员。1989年又到缅甸里根底神学院学习半年,然后到帕嘎玉石厂挖玉石,1990年6月又回到根底神学院学习半年。1990年8月在密支那结婚,过后又读书。1991年1月至5月在家里种地,6月开始又到里根底神学院读书,到1991年12月结业。过后,在缅甸当传道员,一直到2003年12月18日在密支那毕里亚神学院按立为牧师。能够用傈僳、汉、缅、英等语言传道,已加入缅甸国籍,但长期在中、缅、泰等国传道,奔波在上述这些信教地区。

类似于丰××这样往返于中缅两国学习、传播基督教的傈僳、怒、景颇族传教士笔者碰到多人。欧尼西母,1953年出生于泸水称杆人,1958年随父母到缅甸,1974年至1982年在密支那浸信会神学院当老师,1983年回国,在陇川创办县基督教培训中心,任校长。20世纪90年代末,福贡傈僳青年木春华因对缅甸傈僳族基督教感兴趣,就跟随一个回乡探亲的老乡从腾冲到密支那。圣经学院毕业后,担任密支那一个傈僳村子的“马扒”(傈僳语,牧师),正致力于筹资建盖教堂。而出境到密支那等地学习圣经后,回国在家乡教会里担任重要角色的“马扒”也不少。笔者2013年暑期在德宏边境傈僳村寨调查,接触到从缅来此参加圣经培训班的傈僳、景颇人多个,而将中国印刷的《圣经》等出售、赠送给缅甸民族同胞的的中国傈僳、景颇、拉祜等族教牧人员也不少。在中缅边境两侧,每走进一个教堂,可以碰到跨境而来参加宗教活动的教牧人员与信徒;走进信徒家庭,同样可以看到产自中缅两国的基督教读物与媒体。

四、讨论与思考:宗教诉求与跨境流动

纵观20世纪以来基督教在中缅跨界民族中的传播与发展,实际上是通过基督教的跨境流动而实现的。而且,首先是传教士的跨境流动,从早期的外国传教士,到之后的跨界民族自己的传教士,无论是传教,或是学习神学知识,都存在着双方或多或少,或频繁或稀少的跨境流动。与此同时,伴随教牧人员与信徒的跨境流动(其中不少是为主持或参加宗教仪式),还带来了宗教用品的流动,如跨界民族文字的《圣经》、《赞美诗》、《圣经知识读本》,以及为教堂唱诗伴奏的吉他、电子琴、电其他等乐器,以及录音磁带、CD、DVD等。总之,经过百年的发展,基于中缅基督教信仰跨界民族的族源、地缘、教缘所导致的跨境宗教流动已成为其文化传统之一,从而凸显出其基督教发展中的明显的地域与民族特色。

但不可否认的是,宗教的跨境流动,根本上是跨界民族的宗教诉求所致的。前人对于云南少数民族基督教发展的研究,有的从信仰主体的文化传统考虑,有的从信仰主体的社会发展程度角度探讨,有的则以信仰主体所处社会环境来研究,也有的从传教士的传教策略找原因。总括起来,不外乎就是基督教在中缅跨界民族地区的本土化过程中逐渐内化为信仰主体一种强烈的宗教诉求——其背后就是社会、信仰主体与传播者的交互作用,而使外国传教士与本民族传教士在这些跨界民族当中找到了传播的“宗教市场”。既然是“市场”,就意味着通过市场场域而发生场域内外的人的流动、物的流动。具体而言,即是宗教的跨境流动。

第三,已然成为文化传统的跨境流动,尤其是宗教跨境流动在现代—民族国家形成之后,不仅仅就是一个宗教文化的跨境交流问题,而关乎边疆、民族、宗教等一系列敏感问题。但是,假如跨界民族所属国家、所在区域、所属教会(如中国的“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暂时不能供给其民众满足宗教诉求的产品——神学修养丰厚的教牧人员、丰富的宗教用品之时,也无政策供其通过正常、合法的途径进行跨境交流而使其宗教诉求得到满足之时,主流话语中的“偷渡”、“渗透”等跨境流动行为就难免产生的,这必然牵涉到边疆稳定与国家安全问题。如此,在满足民众的宗教(文化)诉求与国家宗教安全、边疆文化安全政策之间就形成了一种悖论,这是宗教研究者与管理者皆需要特别关注的。

第三篇:浅析语言学习中的英汉对比研究论文

论文关键词:语言学习母语正迁移 母语负迁移

论文摘要:在二语学习中,学习者的母语会对二语习得产生独特的影响,因此在语言的学习中,要针对其特点,采取对应的方法。英汉对比教学和学习能有效地降低语言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更好地发挥母语的正迁移作用。

1引言

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会不可避免地对学习者产生一定的影响。母语和二语之间的相似之处会促进语言的学习,此现象为母语正迁移;而不同之处将阻碍语言的学习,此现象被称之为母语负迁移。学习者要有意识地发挥其有利的影响,降低其不利影响。因此英汉对比研究对二语习得是非常必要的。

2英汉对比学习的理论依据

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母语会产生迁移作用,这是被语言学家所证实的事实。Odlin(2001)这样定义语言迁移,它是一种跨语言的影响,这种影响是由学习者先前习得的语言和目标语之间的相似和差异引起。语言之间的相似之处有助于二语的习得,这种影响称之为正迁移,而语言之间的差异会阻碍二语的习得,称之为负迁移。在二语习得过程中,先前习得的语言,一般是母语,已经有了完善的知识结构和牢固的基础,这一特点给二语习得带来的既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会产生负面的影响。如何发挥其积极作用,减少负面影响是语言学习者有效提高语言学习效率的重要方面。因此英汉不同之处的对比就变得尤为重要。

3英汉对比的方面

3.1本体对比

3.1.1大小写方面

在汉语中,我们不用考虑汉字的大小写,因为汉字不存在大小写的区别。而英语的字母则不同,有大小写之分。以汉语为母语的学习者,由于大小写概念不强,母语的不区分大小写的印象又很深,因此很容易在此方面出错。英语中一个句子的首字母是必须要大写的,还有一些专有名词,如地名,人名,书名等。

3.1.2标点符号

英汉语在标点上有些是不同的,如句号的写法。英语是一个实心的圆点,而汉语是一个圆圈。汉语中有书名号,英语中用引号,或斜体不加标点。汉语经常使用逗号,直至一个大句子完成,英语中一句话完后,就必须用句号。而且在相同的位置上,英汉语的标点使用也不相同,如书信的称呼后,英语里用逗号,汉语中用冒号。

3.2词法对比

3..2.1名词可数性对比

汉语中的名词没有可数与否的问题,而英语中则分可数与不可数名词。因此,在区分词的可数性时,往往受母语的干扰。如汉语中可以说“一件行李”“几件行李”,“一张纸”“一个面包”。这些都可以被看做可数的,加上量词。而在英语中“luggage”“paper”“bread”都是不可数名词。在英语语言的学习中,学习者要打破汉语中名词的这些属性,建立起新的知识框架。

3.2.2动词及物性对比

英语中的实义动词分为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它们在用法上是有区别的,及物动词可以直接跟名词或代词做宾语,不及物动词后要加上介词后才能跟宾语。这是学习者在学习英语实义动词时要牢记的语法。而汉语中的动词都是及物动词,可以直接跟上宾语。如“我等他”,“等”在汉语中是及物动词,“你”可以直接放在其后。英语中的对等词“wait”则是不及物动词,如果想表达同样的意思,需要在宾语“you”前加上介词“for”,即“Iwaitforyou”。3.2.3形容词等级的对比

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的构成有两种情况,一是单音节和双音节形容词的构成,在词后加“er”和“est”,二是两个音节以上的多音节形容词的构成,在形容词前加“more”和“most”。而汉语中没有音节的概念,所以形容词的比较级和最高级都是在形容词的前面加“更”和“最”。并且有些形容词在汉语中是有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如“更优秀”“最优秀”,而在英语中,对等词“excellent”没有比较级和最高级。在这些词上,要特别记忆,不要受汉语的负迁移影响。

4.句法对比

4.1主谓一致

英语中在构成句子时,谓语动词要求必须和主语单复数保持一致,如第三人称单数时,一般现在时的谓语动词要加“s”。而汉语中,主语的单复数时使用的谓语动词都是一样的,如“他写作业”和“他们写作业”,在谓语动词“写”上是看不出主语的不同的。英语中动词后面的人称代词要求用宾格,如“askhim”,而不能用主格“he”,在汉语中则没有这方面的要求。因此在英语学习中在数和格上,一定要和汉语区分开,要特别考虑这些方面的不同,通过对比进行掌握。

4.2句子成分的位置

4.2.1状语成分

虽然英汉语中句子的主要结构是一样的,都是主+谓+宾。但是构成句子的各种词在英语和汉语中的位置却是不尽相同的。汉语中一般把时间状语放在句子最前面,如“昨天,我们去看了电影”,而在英语中则倾向于把时间状语放在句末,如“Wewenttoseethefilmyesterday”。有些词的位置是必须注意的,如汉语中我们说“我非常喜欢音乐”。程度副词“非常”放在被修饰动词“喜欢”前,而英语句子中,“verymuch”一般都是放在句末的。

4.2.2定语成分

在英语中,短定语前置,长定语,一般是定语从句,后置。而汉语中,不论定语的长短,一律前置。这会使学习者在使用定语时,不符合汉语习惯的长定语,就会被拆分成短句来表达。在碰到长定语时,学习者应避免使用短句表达,改用定语或其他从句,这样既符合英语习惯,也提高了句子的水平。

5结语

在英语学习中,采用英汉对比的方法既符合学习者理解力和认知力强的特点,又可以通过对比加深记忆力,弥补他们记忆力下降的不足。同时通过英汉对比,就可以加大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减少母语的负迁移影响。这正如吕叔湘(2005)所说:“我相信,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可见,英汉的对比在二语习得过程中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

参考文献:

[1]陈安定:英汉比较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社,2002。

[2]吕叔湘:中国人学英语[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

第四篇:C语言中常用的库函数

字符处理函数

本类别函数用于对单个字符进行处理,包括字符的类别测试和字符的大小写转换

头文件 ctype.h

函数列表<>

函数类别 函数用途 详细说明

字符测试 是否字母和数字 isalnum 是否字母 isalpha 是否控制字符 iscntrl 是否数字 isdigit

是否可显示字符(除空格外)isgraph 是否可显示字符(包括空格)isprint

是否既不是空格,又不是字母和数字的可显示字符 ispunct 是否空格 isspace 是否大写字母 isupper

是否16进制数字(0-9,A-F)字符 isxdigit 字符大小写转换函数 转换为大写字母 toupper 转换为小写字母 tolower

地区化

本类别的函数用于处理不同国家的语言差异。

头文件 local.h

函数列表

函数类别 函数用途 详细说明

地区控制 地区设置 setlocale

数字格式约定查询 国家的货币、日期、时间等的格式转换 localeconv

数学函数

本分类给出了各种数学计算函数,必须提醒的是ANSI C标准中的数据格式并不符合IEEE754标准,一些C语言编译器却遵循IEEE754(例如frinklin C51)

头文件 math.h

函数列表

函数类别 函数用途 详细说明

错误条件处理 定义域错误(函数的输入参数值不在规定的范围内)

值域错误(函数的返回值不在规定的范围内)

三角函数 反余弦 acos 反正弦 asin 反正切 atan 反正切2 atan2 余弦 cos 正弦 sin 正切 tan

双曲函数 双曲余弦 cosh 双曲正弦 sinh 双曲正切 tanh

指数和对数 指数函数 exp 指数分解函数 frexp 乘积指数函数 fdexp 自然对数 log

以10为底的对数 log10 浮点数分解函数 modf 幂函数 幂函数 pow 平方根函数 sqrt

整数截断,绝对值和求余数函数 求下限接近整数 ceil 绝对值 fabs

求上限接近整数 floor 求余数 fmod

本分类函数用于实现在不同底函数之间直接跳转代码。头文件 setjmp.h io.h

函数列表

函数类别 函数用途 详细说明

保存调用环境 setjmp 恢复调用环境 longjmp

信号处理

该分类函数用于处理那些在程序执行过程中发生例外的情况。

头文件 signal.h

函数列表

函数类别 函数用途 详细说明

指定信号处理函数 signal 发送信号 raise

可变参数处理

本类函数用于实现诸如printf,scanf等参数数量可变底函数。

头文件 stdarg.h

函数列表

函数类别 函数用途 详细说明

可变参数访问宏 可变参数开始宏 va_start 可变参数结束宏 va_end

可变参数访问宏 访问下一个可变参数宏 va_arg

输入输出函数

该分类用于处理包括文件、控制台等各种输入输出设备,各种函数以“流”的方式实现

头文件 stdio.h

函数列表

函数类别 函数用途 详细说明

文件操作

删除文件 remove 修改文件名称 rename 生成临时文件名称 tmpfile 得到临时文件路径 tmpnam 文件访问 关闭文件 fclose 刷新缓冲区 fflush 打开文件 fopen

将已存在的流指针和新文件连接 freopen 设置磁盘缓冲区 setbuf 设置磁盘缓冲区 setvbuf

格式化输入与输出函数 格式输出 fprintf 格式输入 fscanf

格式输出(控制台)printf 格式输入(控制台)scanf 格式输出到缓冲区 sprintf 从缓冲区中按格式输入 sscanf 格式化输出 vfprintf 格式化输出 vprintf 格式化输出 vsprintf

字符输入输出函数 输入一个字符 fgetc 字符串输入 fgets 字符输出 fputc 字符串输出 fputs 字符输入(控制台)getc 字符输入(控制台)getchar 字符串输入(控制台)gets 字符输出(控制台)putc 字符输出(控制台)putchar 字符串输出(控制台)puts 字符输出到流的头部 ungetc 直接输入输出 直接流读操作 fread 直接流写操作 fwrite

文件定位函数 得到文件位置 fgetpos 文件位置移动 fseek 文件位置设置 fsetpos 得到文件位置 ftell 文件位置复零位 remind 错误处理函数 错误清除 clearerr 文件结尾判断 feof 文件错误检测 ferror 得到错误提示字符串 perror

实用工具函数

本分类给出了一些函数无法按以上分类,但又是编程所必须要的。

头文件 stdlib.h

函数列表

函数类别 函数用途 详细说明

字符串转换函数 字符串转换为整数 atoi 字符串转换为长整数 atol 字符串转换为浮点数 strtod 字符串转换为长整数 strtol 字符串转换为无符号长整型 strtoul 伪随机序列产生函数 产生随机数 rand 设置随机函数的起动数值 srand 存储管理函数 分配存储器 calloc 释放存储器 free 存储器分配 malloc 重新分配存储器 realloc 环境通信 中止程序 abort

退出程序执行,并清除环境变量 atexit 退出程序执行 exit 读取环境参数 getenv

程序挂起,临时执行一个其他程序 system

搜索和排序工具 二分查找(数据必须已排序)bsearch 快速排序 qsort

整数运算函数 求绝对值 abs div

得到除法运算底商和余数

求长整形底绝对值 labs 求长整形除法的商和余数 ldiv

多字节字符函数 得到多字节字符的字节数 mblen 得到多字节字符的字节数 mbtowc 多字节字符转换 wctomb

多字节字符的字符串操作 将多字节串转换为整数数组 mbstowcs 将多字节串转换为字符数组 mcstowbs

字符串处理

本分类的函数用于对字符串进行合并、比较等操作

头文件 string.h

函数列表

函数类别 函数用途 详细说明

字符串拷贝 块拷贝(目的和源存储区不可重叠)memcpy 块拷贝(目的和源存储区可重叠)memmove 串拷贝 strcpy

按长度的串拷贝 strncpy 字符串连接函数 串连接 strcat 按长度连接字符串 strncat 串比较函数 块比较 memcmp 字符串比较 strcmp

字符串比较(用于非英文字符)strcoll 按长度对字符串比较 strncmp 字符串转换 strxfrm

字符与字符串查找 字符查找 memchr 字符查找 strchr 字符串查找 strcspn 字符串查找 strpbrk 字符串查找 strspn 字符串查找 strstr 字符串分解 strtok

杂类函数 字符串设置 memset 错误字符串映射 strerror 求字符串长度 strlen

日期和时间函数

本类别给出时间和日期处理函数

头文件 time.h

函数列表

函数类别 函数用途 详细说明

时间操作函数 得到处理器时间 clock 得到时间差 difftime 设置时间 mktime 得到时间 time

时间转换函数 得到以ASCII码表示的时间 asctime 得到字符串表示的时间 ctime 得到指定格式的时间 strftime

函数库未来的发展方向

本部分用于说明各类别函数库在将来如何发展。

序号 库类别 头文件 详细说明错误处理 errno.h 2 字符处理 ctype.h 3 地区化 local.h 4 数学函数 math.h 5 信号处理 signal.h 6 输入输出 stdio.h 7 实用工具程序 stdlib.h 字符串处理 string.h

第五篇:浅议如何提高接处警中语言技巧

浅议如何提高接处警中语言技巧 文章来源:君山公安分局

作为一名派出所民警,除要具备灵活的头脑、良好的业务素质和身体素质以外,还必须要有较好的语言表达能力。本人结合自己在派出所的工作实践,浅谈派出所民警在接处警中如何提高语言技巧。

一、接处警中常出现的因语言失误产生的问题

1、调查询问不到位。接处警中,询问抓不住要点,询问内容较为简单粗糙,或询问对象不清,对嫌疑人可能藏匿的地点或重大安全隐患等没能及时问出,导致贻误战机,给下面的调查处理带来了不良后果。

2、询问口气不当。有些接处警民警工作时不注意调节好心理,容易把厌烦的情绪带到工作中,说话时不注意语言的口气或带着腔调说话,容易让群众感觉处警民警态度生硬,没有人情味,造成群众不满。

3、语言内容不当。处置各类警情,应注意不同的环境下使用不同的语言,该说的说,不该说的不能乱说,更不可随便开一些不合场合的玩笑。否则的话容易造成工作被动甚至被投诉。

4、语言表态不适时。对当场发生的纠纷,不听陈述,随意表态,就有可能造成当事一方或双方不满,扩大事态,甚至横加指责,与民警产生对立情绪,导致处置陷入僵局。

二、接处警中产生失误的原因

1、经验不足、出警时间仓促等原因造成的。一些民警尤其是新民警平时缺少锻炼,缺乏与群众打交道的经验,接到指令后仓促出警,往往会出现束手无策、言不达意甚至一言不发的现象。

2、由于接处警工作量大、工作压力大,个别民警产生厌烦情绪。特别是不同性质的警情交替处置时,民警心理状态一时难以转变,有可能带“气”出警,误伤群众感情。比如刚处理完一起“不讲理”的纠纷,接着再去处置群众求助,容易发生这样的现象。

3、自身业务素质不高。有的民警对法律、法规知识了解不深、掌握不透,遇到情况时便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不能按规定的程序办事,说话信口开河,这样会造成当事人的不服,有的甚至不愿让民警处理。

三、如何提高接处警现场说话质量

1、注意方式、讲究技巧。一是要避免现场无语言。对当场发生的违法行为,处置民警应尽可能地予以阻止,现场民警应在言语、气势等方面控制住现场、稳定现场局面。民警在现场处置过程中要反应机敏,抓住问题的主要矛盾,言语要做到有力、有理、有说服力。二是现场询问要到位。现场询问要抓住矛盾的焦点,以免产生偏差误导。在询问时要冷静分析、切中要害,这样才能及时、准确反应真实情况,才能理清矛盾的头绪,为解决矛盾纠纷提供正确的理性认识,才不会产生或左或右的思想误导。三是语言表达要适时。语言内容要得当、得体,做到不激化、不定论、先钝化、后处理。先期处置时耐心听取陈述是首要的,听完陈述一般也不要随便表态。

2、摆正心态、耐心细致。接处警民警一定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说话时语言口气要适当,克服主观不良情绪,以免造成群众激动不满。民警如果带着情绪,不注意使用语言的口气,极有可能在现场将矛盾转移到民警身上,容易使现场情况复杂化,带来费力不讨好的后果。所以民警在现场要克制情绪,摆正心态,有时要做耐心的听众,有时要做游说的说客,千万不要将矛盾纠纷引向自身。

3、加强学习、加强锻炼。首先民警平时要有意识地培训、锻炼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可以充分利用好警民恳谈、社区走访等的机会,主动与群众打交道;其次是要加强对法律、法规等知识的学习,掌握知识要点,这样在说话时才能切中要害、显示专业性;最后是加强对现场处置规范的的学习,懂得现场得置的规范流程,严格按流程操作。

作者:广兴洲派出所教导员

方昱璐

下载中缅跨境景颇族语言活力对比(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中缅跨境景颇族语言活力对比(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