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以民主法制管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时间:2019-05-14 01:43: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关于以民主法制管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关于以民主法制管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第一篇:关于以民主法制管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以民主法制管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按照中央提出的二十字方针,新农村建设应符合“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五项要求。其中“管理民主”排在最后,但是意义深远,要实践宪法所规定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依照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以及坚持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都离不开基层民主尤其是农村民主法制的建设。

“管理民主”是指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充分依靠民主法制管村。在领导方面,要求建立起具有战斗力、凝聚力和创造力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制度方面,要求健全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包括村务公开和民主议事制度,村民“一事一议”制度,农民自主筹资筹劳的机制和办法等各项机制。在社会环境方面,要求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培育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

要达到上述要求,切实以民主法制管村推进新农村建设,首先需要了解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现状。

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现状: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入及农村经济的日趋增长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提供了愈加深厚的土壤。生活上富裕起来,农民的民主意识、法制意识也随之增强,很多农民不仅学会利用法律武器保护自身权益,更积极参加村务的管理、决策,充分行使法律所赋予的民主权利。《村民委员会组织法》实施后,农村基层民主建设的法制化进程不断加快,逐步形成了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为主要内容的村民自治体系,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日益加强。

然而当前的农村民主法制建设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重形式、轻实效,制度不健全、决策不民主等等。这不仅与我国农村所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不相适应,而且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笔者通过调查认为农村民主法制建设的主要问题如下:

一、个别村干部民主意识较差,法制观念淡薄,有些村里甚至还存在着诸如家族势力这类封建官僚风气的残余。在这些村中,民主法治思想一般扎根不深,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各项制度多流于形式,在极个别案例中,甚至连一些必要的形式都是缺失的。

二、村民的民主法制意识虽有很大提高,但是行使民主权利的水平有限,懂法不深,运用法律能力不够。目前,我国民主法制的宣传力度较之过去有大大加强,村民们耳濡目染,在意识上自然有所提高。但是实践中暴露的问题提示我们,现阶段我国农民的法律素质仍然比较低,他们对法律即便知道并信任,仍难以有效运用。如在一些村中,村民当家作主的意识比较强烈,但是限于法律素养低,他们采取了不当的途径进行表达,对这种现象,我们不能认同是民主的实现,恰恰相反如果由此而引发**,那将是对民主极大的危害。再如新《信访条例》实施以来,村民对它的知晓率很高,但是工作人员在接访中发现到很多村民并不十分了解条文涵义,还弄出许多误会,可见对法律的一知半解还是不能切实地保护好农民权益。法制宣传教育的力度还有待加强。

三、民主制度不够健全,对于一些具体问题时有无章可依的情况发生。现在,我国农村的民主法制框架已大致形成,但是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中的一些具体问题还缺少规范,地区间民主建设的发展情况存在巨大差异,一些发展较好的地区在不断的经验总结中摸索出了适合自己的民主管理道路,但还有很多地区因为缺乏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而将民主制度束之高阁或只是排演形式、走过场。

四、个别村干部的工作作风和廉洁问题还制约着农村民主制度的建设。实践中有些村干部因忙于行政事务,不注重政策法律学习,因急于求成而不注意方式方法,作风粗暴,引发了很多干群矛盾。还有些村干部私利当先不惜牺牲群众利益、为谋取个人利益而滥用职权。这些问题不仅严重影响到农村经济的发展,还造成了群众对农村民主法制建设信心的丧失。

分析以上问题产生的根源,笔者认为这不仅仅是制度建设匮乏、民主法制观念薄弱或村干部腐败现象孳生等单纯因素造成的。最根本的问题还是农村经济发展滞后,无法带动起政治文明的建设。针对此种原因,笔者做出如下思考,希望得到大家的批评指教,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以民主法制管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思考:

一、实现以民主法制管村需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主题进行,服务于农村经济的建设,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农村精神、物质两方面环境的改善。我们知道上层建筑离不开经济基础,政治文明建设必须依靠经济的发展来带动。一方面以民主法制管村是走向新农村的所必备的因素,另一方面只有新农村得到全面发展,我们走民主法制管村之路,才能走得长、走得好。

二、加强农村民主法制,必须深入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坚强的政治和组织保障。只有加强农村基层组织的阵地建设,加强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巩固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形成坚强的领导支柱,新农村建设才能得到持之有效的开展。

三、完善民主机制,促进各项民主制度法律化、规范化。

(一)健全村务公开制度,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实行村务公开不能图形式、走过场。一定要坚持求真务实,坚持依照法律法规进行规范化运作。凡是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疑点难点问题,凡是涉及到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事项,都必须全公开、真公开、实公开、早公开,真正解决问题,真正使群众满意。同时,各地农村都应坚持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积极通过各种有效形式,把村务事项从办理结果的公开,向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公开延伸。

(二)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保障农民群众的参与权。村委会是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是亿万农民群众开展民主实践活动切实有效的场所。因此,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要依据党的方针政策,依照国家法律法规,组织全体村民结合实际讨论制定和完善村民自治章程、村规民约、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议事规则、财务管理制度等,明确提出对经济管理、社会治安、移风易俗、计划生育等方面的要求,并用制度规范村干部和村民行为,增强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增强干部群众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

(三)规范民主决策机制,保障农民群众的决策权。农村税费改革后,村民“一事一议”正在逐渐成为各村商议筹资筹劳、兴修水利、维护公路等公益事业的主要方式。因此,不仅要明确村级民主决策的形式,而且要规范村级民主决策的程序。凡是与农民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都必须按照决策程序提请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实行民主决策,而不能由个人或少数人决定。同时,也要尽快建立相应的决策责任追究制度。

(四)强化村务管理的监督制约机制,保障农民群众的监督权。加强财务监督是村务管理的核心,因此,各地农村应尽快建立起一套符合农村实际的村级财务管理制度,普遍设立村民理财小组,具体负责对村财务收支监督,对村民代表会议负责并报告工作;同时,要积极推行民主评议村干部工作制度,建立和完善村干部的激励约束制度。不仅要把群众满意与否作为衡量村干部是否合格的标准,而且,评议结果要和村干部的使用和补贴标准直接挂钩。

四、继续深入开展农村普法教育,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提高农民懂法、用法的水平。伴随经济发展,农民学法用法的需要会逐渐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必须要跟上时代发展需要。针对我国法律、法规众多,农民法制意识普遍淡薄的现实,我们的普法重点应立足于与农民关系密切的实体法和程序法。如《土地管理法》、《农村土地承包法》、《信访条例》等。只有农村整体法制氛围的日益浓厚,我们的民主制度才能通过法律途经有效实践、一些农村封建腐朽的政治风气才会消失。

五、积极引导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在我们这个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的农业大国,发展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外国民主法制的发展历史表明社会化服务组织不仅是社会实现合理化管理的理想组织,更是培养民主法制观念的摇篮。农村社会化服务组织通过市场机制的作用服务于新农村建设,不仅能够有效节约资源,更是实现村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有效途经。如推动农产品行业协会发展,引导农业生产者和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加强行业自律,搞好信息服务,维护成员权益。鼓励发展农村法律、财务等中介组织,为农民发展生产经营和维护合法权益提供有效服务等都是目前我们培育农村新型社会化服务组织的切入点。

以民主法制管村推进新农村建设这项工作任重而道远,路途中可能会遇到很多坎珂,但是我们必须要坚信,建设一个完全意义上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民主法制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它不仅影响到农民的切身利益,农村的稳定与发展,更是我们社会政治文明发展的体现。只要我们明确目标,不懈努力,民主法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终会有一天在祖国大地处处生辉。

第二篇:关于前进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关于前进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市委政研室课题组

〔内容摘要〕近年来,水城县纸厂乡前进村着力组织建设,创新发展思路,以制定发展规划为龙头,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调整结构为主线,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大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变化。

〔关 键 词〕 新农村建设 调查

水城县纸厂乡前进村是全省新农村建设的试点村之一。近几年来,前进村村支两委紧紧抓住新农村建设“20字”总体要求的落实,结合村情积极探索,创新发展思路,以制定发展规划为龙头,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调整结构为主线,以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带领群众艰苦奋斗,农民收入较快增长,村容村貌发生了根本变化。前进村的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推广。

一、前进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做法

1、着力组织建设,提高致富带动能力。前进村村支两委是2004年通过公开报名、资格审查、面试答辩、公开选举后组建的。村支两委组建后,从加强自身建设入手:一是建立健全规章制度。推行村干部考勤制,持证上岗;全面推行村务公开,接受群众监督;建立干部选拔、培训、考核和工资保障机制等18个制度,使全村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管理的轨道。二是积极发展壮大党员队伍。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注重在积极性高、具有实干精神的青年团员、农村“双带”能人、致富能手、文明卫生户、科技示范户、务工回乡青年中发展党员。2005年发展党员5名,2006年发展党员6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2名。三是充分发挥党员的“双带”作用。着力提高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明确要求有一定经济实力和技术的党员必须带动1-2户贫困或低收入户脱贫致富,并在技术和资金上大力支持,全村63名党员共帮扶82户后进户,使他们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四是着力发展集体经济。为拉动养殖业发展,村领办了一个仔猪基地。2006年贷款30余万元兴办光明铸造厂,生产防氟节能灶核心炉具。目前,全村集体经济积累达到18万元,在2006年基础上翻了一番。

2、科学制定规划,发挥示范引导作用。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前进村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超前谋划,于2005年10月委托六盘水市规划管理局编制了《水城县纸厂乡前进村新农村建设规划》。列为六盘水市五个省级新农村建设试点后,根据《贵州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百村试点”实施意见》(黔农领[2006]1号)精神,对新农村的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村寨与人居社会环境治理、生态建设、环境保护等内容作了进一步完善,以前进组为试点示范建设起点,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以产业结构调整为着力点,积极发展特色农业、观光农业和绿色食品餐饮业,突出示范引导、辐射带动周边发展功能。经过近两年的建设,示范带动功能已充分显现,带动了新寨组发展特色养殖场1个,种植无公害蔬菜200亩,带动临村发展蔬菜种植近百亩,呈现出户带户、村带村、村连村的发展态势。

3、积极争取投入,夯实发展基础。积极向市县有关部门争取资金、争取扶持,精心组织实施了一批农田水利、人畜饮水、乡村道路建设、乡村环境整治项目。两年来,争取投入100多万元完成农网改造;投入162万元对进村公路5.6公里进行硬化;投入16万元建风雨桥2座,投入6万元修建停车场;引进280万元修建了移动机站、联通机站各1个;投入34万元进行茅草房改造、连户路道路硬化两个组300余户1228人、庭院硬化98户、改厕210个、改灶100个,建沼气池160口,修建垃圾池、花池各3个;修建灌溉沟渠3000多米、修建河堤及附属工程700米等;全部解决人畜饮水等问题。新农村建设以来,共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累计达600多万元,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完善,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4、突出结构调整,努力促进农民增收。一是种植业调优。大力推广农业适用技术,2007年全村种植优质杂交玉米2000亩,脱毒马铃薯4500亩;大力发展蔬菜生产,发展西瓜、日本乌莓、盘菜、芹菜、韩国花菜等果蔬和花卉种植,建钢架标准大棚107个,简易大棚328个,占地200余亩,年产值400余万元;大力发展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从种养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科技示范户、种养大户中选出68人组建了

“果蔬协会”和“养殖协会”,负责帮助群众收集信息、种养管理、销售等跟踪服务,促进了种养业的快速发展。二是畜牧业调大。抓好仔猪基地建设,重点扶持养猪大户,现拥有养猪300头以上大户2户,40头以上专业户14户,全年出售肥猪3716头,养鸭大户1户,出栏鸭8000余只;引进三足鼎农牧产业有限公司,发展野猪等特色养殖,与景华绿色生态有限公司、塔山养鸡场等投资商商洽合作建设特色养殖基地。三是大力发展观光农业旅游。利用田园风光、无公害农业和特色养殖业发展观光旅游。目前观光旅游已带动发展农家乐8户,平均每户年收入在10万元左右,如何富平一家经营农家乐三年来,收入从当初的万余元增加到现在的15万元,仅今年黄金周每天就有上千元的收入。2007年全村实现旅游收入100余万元,被国家旅游总局授予“全国农业观光旅游示范点”。四是积极组织劳务输出,拓宽农民增收渠道。2006年全村外出打工300余人,占全村劳动力总数近20%,外出打工人员邮寄回村现金达150余万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六分之一。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农民人均纯收入从2004年2514元增加到2007年的4000元,年均增长20%左右。

5、发展社会事业,着力创建和谐村寨。一是完善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图书室、精神文明活动中心和老年活动中心各1个,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卫生所各1所,村小学2所,远程教育站点2个,配设农业ICT在线网设施10套。二是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做到“五保”老人集中进入养老中心供养,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初步实现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三是着力培养新型农民。在扎实抓好农村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各种培训班及远程教育设施对党员、群众进行党的知识、适用技术、法律法规等培训,两年来,共培训党员25期2000余人次,培训群众70余期3500余人次。四是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倡导文明新风。根据彝汉杂居,传统民族民间文化丰富的特点,把每月的农历

十五、每年端午、春节定为民族民间对歌节,组织开展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的对歌活动,已成功举办15期歌会,近20万人次到场观赏。五是开展创建平安和谐村寨活动。组织开展“七有七无”平安和谐村、“文明村寨”、“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制定村卫生文明公约。两年来,涌现出“十星级文明户”40户,“社会治安模范户”40户,“五好家庭”50户,“科技示范户”40户。为维护全村稳定,成立了由298人组成的群防群治巡逻队,负责夜间巡逻,实行5户联保,轮流值班。三年来无刑事案件发生,获全省基层治安保卫先进集体称号。

二、前进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启示

1、建好配强“两委”班子,是推动新农村建设的前提。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组织保证。从全市来讲,经过10多年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工作,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中央和省委的要求,与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与农村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还有较大差距。部分农村干部、党员素质还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能力不强,在群众中缺乏凝聚力和号召力。在新农村建设中,一个好的农村党支部、一个好的村支部书记,是一个村发展变化的关键,要按照新农村建设发展的需要,大力抓好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要力求在“有能力办事”方面取得突破;要积极开展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培养为致富能手、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把党员干部培养为致富带头人的工作,使农村党组织真正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2、坚持示范引导,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性、艰巨性的工作,既不能一蹴而就,也不能照搬照套,要因地制宜,探索一条符合自身发展之路。从我市来说,农村面广,基础条件差,农业基础脆弱,农民收入低,各级财力不强,新农村建设不能急于求成,只能走坚持示范引导、辐射带动、稳步推进之路。即以试点示范村为中心,象蜘蛛结网一样向周边拓展,形成一户带一户、一村带一村、一村连一村,以点带面、以面带片的网络发展格局。当前,关键就是要按照市委关于“新农村建设要破题”的要求,抓好试点示范村建设,尤其是5个省级试点村的工作,要鼓励和支持他们走在前面,树立典型,做出示范。要充分发挥试点示范村的示范引导和长远探路的作用,在全市逐步形成一户带一户、一村带一村、一村连一村的网络发展态势,为“十二五”期间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带好路、开好头、打好基础。

3、实施以工促农、以城带乡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六盘水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工业强农业弱,城市强农村弱的特征明显,破解城乡二元矛盾,化解“三农”问题,必须跳出“三农”抓“三农”,加大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力度。一是坚持“地企共建”,建立健全以工促农机制。近年来,我市通过“地企共建”平台,地企双方真诚合作,携手并进,对以工促农进行了有益探索,积累了丰富经验。但相关机制和措施尚未健全,要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鼓励厂矿企业、私营企业到农村开发,引导煤炭业主参与农村公益事业建设,建立健全具有六盘水特色、符合六盘水实际的以工补农、以工扶农、工农结对共建的新机制。二是加快城市发展步伐,增强城市辐射带动功能。从表面现象看,六盘水城市强农村弱,实质上城市也不强。要抓住建贵州西部大城市的机遇,努力把城市“蛋糕”做大,增强城市吸纳和辐射功能,才能做到以城带乡。三是扩大公共财政在农村的覆盖面,让改革开放的成果实现城乡公平共享。要按照十七大精神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要求,“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进一步提升惠农政策的含金量,把大幅度增加农业和农村投入放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首要位置。

4、培育农业产业,促进生产发展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新农村建设首先就是要生产发展,一是要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强基地建设,提高科技含量,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提高商品率,走农业产业化道路。二是要积极促进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以来,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了质的飞跃,但单家独户的小农经济已不适应农村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制约了农业产业化、现代化的发展。从我市农村情况看,在广大的农村中,有一定产业基础的村不多,而且规模偏小,带动偏弱、效率偏低,离“一村一品”、“一乡一业”差距较大。要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必须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基础上,打破土地界线,有条件地推进土地使用权合理流转,有组织的引导和实行规模化经营。

调研组长:马 勇

调研组成员:谭明福 曹正喜 刘春雷

第三篇:新农村建设调查与思考

中共十六届五中、六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这是一项惠及广大农民群众的民心工程,是“十一五”规划的重要部署。人民法院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担负着打击犯罪,调节社会经济关系,定纷止争,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职责,是调处矛盾纠纷的最后一道防线,是促进和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力量。在全国上下轰轰烈烈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热潮中,农村平安建设是一个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基层人民法院如何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建设,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建设,已经成为摆在人民法院面前的现实问题。下面,笔者结合审判工作实际,分析新农村平安建设中涉农案件的特点、形势以及司法需求,提出基层人民法院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建议,供大家商榷。

一、在新农村建设中,基层人民法院审理的涉农案件的特点和形势

(一)土地问题成为农村矛盾的重点。

农村土地权属纠纷,土地补偿纠纷等案件大量增加,纠纷呈现出涉及面广,数量居高不下,矛盾纠纷日益复杂化的特点。在农业税费免征之前,大量农民外出,将承包地弃耕,或由他人代耕,对土地没有什么利益之争。农业税费免征之后,国家出台了很多惠农政策,耕地也有了补贴,农民纷纷争田要地,因此产生多种土地纠纷。加之,在新农村建设中,乡镇招商引资、征用土地、拆迁房屋时没有及时处理好农民的切身利益而产生的矛盾和纠纷。特别是国家建设征地补偿标准低于经营性项目征地,使群众不满,使大量矛盾纠纷集中到基层人民法院,产生较多不稳定因素。

(二)农村债务纠纷增加。村级债务问题不仅制约了村级集体经济和公益事业的发展,而且严重影响了基层组织的正常运转,成为引发农村矛盾纠纷,危及农村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许多农民借钱给集体使用,村集体长年无钱还债,使农民不得不走到法院,寻求公平和正义,然而基层法院判决后,因村集体无收入,造成无法执行,增加了许多不稳定因素。

(三)婚姻家庭、相邻关系、损害赔偿等民事纠纷增加。

随着经济发展,农民夫妻双方或一方常年在外务工,已是常事,夫妻双方逐渐缺少沟通,加之外界富裕生活的诱惑,双方不能同甘共苦,而是追求个人物质享受,导致大量离婚案件涌向法院,而且婚姻家庭案件更多的涉及财产分配。因双方矛盾尖锐,常有损坏财产,人身伤害等恶性事件的发生。相邻关系纠纷多是积怨较深,双方敌意较大,有些甚至发展成多人乃至家族之间的矛盾和斗殴。由于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多数农民都购买了农用车、耕田机等,一方面给他们生活带来许多方便,但由于缺乏专业培训,交通规则意识淡薄,产生大量交通事故案件。

(四)农村刑事案件增多,农民违法犯罪案件上升。从类型上看,多涉及盗窃、赌博、抢劫、故意伤害、放火、及破坏生产经营等。从行为主体上看,因父母在外务工,青少年缺乏教育,认知能力差,法律意识淡薄,违法犯罪现象增加,另外是流动人口违法犯罪的比例居高不下。以致农村社会治安环境令人堪忧。

二、新农村建设司法需求分析

正在进行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过去的新农村相比,有着显著的不同。其建设目标就是要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通过努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真正把农村逐步建设成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通过近年司法实践和调研分析,笔者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司法的需求是全方位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与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特别是人民法院司法工作密切相关。

需求之一: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是和谐的农村。

要求法院在审判工作中多做调解工作,化解农村矛盾。坚持“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原则,实现办案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政治效果的高度统一。

需求之二: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是社会安定的农村。

人民法院应当积极参与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为建设平安乡村,为创建农民安居乐业的社会治安环境作出积极努力。通过运用审判职能打击农村社会治安犯罪、丑恶现象;通过积极处理好农村的涉诉来信来访有效解决矛盾;通过就地公开开庭、送法进村等活动增强农民的法制观念,普及农村生产生活常用的法律知识;通过指导乡村民调组织提高其解决民间纠纷的能力水平。

需求之三: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是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有序发展的农村。

生活水平提高、经济发展,需要井然有条的经济秩序为基础和保障。作为基层人民法院,就要高度重视涉农案件的公正高效审理。通过公正审判,并以实际办案效果,为确保农村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司法保障。一方面要对破坏农业生产、破坏经济发展犯罪进行重点打击。另一方面还要对迅速增多的与农村经济生活息息相关的土地承包、土地流转、土地权属、涉农经济往来合同等纠纷案件重点研究与审理、执行。

需求之四: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是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受到有力司法保护的农村。

要求人民法院,在坚持公正司法的同时,还应牢固树立便民利民理念,在工作细节上千方百计为当事人着想。切实加强司法救助,尽力简化诉讼程序,做到坐堂立案与电话立案、巡回立案等形式相结合,书面起诉与口头起诉相结合,坐堂问案与巡回办案、办案进病房、办案到田间地头等形式相结合,进一步方便农民,减少诉累,降低诉讼成本。

需要之五:社会主义新农村要求是弘扬社会主义道德的农村。

法院应把审判活动作为倡导优良道德、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载体,通过正确审理婚姻家庭案件,积极倡导尊老爱幼、家庭和睦的优良传统。通过对农村公序良俗的采纳支持农村良好风尚。通过公正审理各种违约案件,树立诚信意识。通过妥善处理相邻关系纠纷,提倡农村团结互助的邻里关系。通过追究各种犯罪的刑事责任,弘扬正气,营造守法光荣违法犯罪可耻的氛围。在就地开庭、案件调解、做当事人思想工作、解答当事人疑问、送法进村、法制宣传等活动中,以法律和道德为基点广泛宣讲,使社会主义道德深入人心。

三、基层人民法院如何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建设的建议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全社会的支持,需要各行各业的共同努力。基层人民法院只有树立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结合审判工作实际,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进农村平安建设。除以上分析外,在当前,需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增强开展农村平安建设的意识

人民法院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自觉把审判工作置于党和国家中心工作之中,找准审判工作为大局服务的结合点、着力点,使法院工作始终与大局工作合拍、同步。农村的社会稳定,农民能安居乐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前提和基础。人民法院必须充分认识所肩负的重大职责,真正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增强为新农村平安建设服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真贯彻“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指导方针,努力践行“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牢固确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牢固树立司法为民理念,自觉服从和服务于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优势,通过深入农村贴近群众,努力做到不因案件的审判影响、妨碍农业生产,及时发现并平息可能激化的矛盾因素,最大限度地维护好农民的各项合法权益,积极为新农村平安建设服务。

(二)充分发挥审判职能作用,深入开展农村“严打”整治斗争

打击制裁犯罪、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首要任务,人民法院在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严打”方针不动摇。

一是 依法从重从快打击农村各类严重暴力犯罪和黑恶势力犯罪以及多发性犯罪等严重影响社会稳定和人民群众安全感的犯罪;严惩侵害农民利益、损害农村集体财产的刑事犯罪;坚持打击与预防并重,积极参与平安乡镇、平安村庄建设,有效预防农村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的发生,为新农村建设创造良好的治安环境。

二是认真贯彻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在“严打”斗争中,坚持罪刑法定、罪刑相适应等刑罚原则,依法正确地定罪量刑,确保罚当其罪;对刑事犯罪区别对待,做到既要有力打击和震慑犯罪,维护社会安定有序,又尽可能减少社会对抗,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以取得更好的社会效果。对具有犯罪情节轻微、主观恶性不大、积极挽回损失、受害人谅解等情节的犯罪人员,尽可能地给他们改过自新的机会,依法从轻或减轻处罚。

三是积极参与“严打”集中整治行动。与有关部门积极配合,根据辖区不同时期、不同阶段社会治安形势和违法犯罪态势,采取集中打击、专项斗争、专项治理、重点整治等多种有效形式,有针对性地打击突出犯罪活动,增强打击效果。

(三)不断创新司法为民措施,依法审理好各类民事案件,及时调处农村社会矛盾,促进农村平安建设

一是不断创新审判工作方式。积极推行巡回审判制度。在立案、排期开庭、审理和执行的各个环节,都要充分考虑农民生产季节性强的特点,合理安排开庭时间、地点,以保证生产不受影响。与时俱进地发挥和丰富“马锡五审判方式”的便民精神,对有典型意义的案件和当事人因特殊原因不便到庭的案件,承办法官要主动携卷下乡,到当事人所在地开庭审理。

二是进一步落实好各项为民、利民、便民措施。对各类涉农纠纷案件,要依法及时立案,为相关争议的解决提供司法救济。要认真落实司法救助措施,对经济确有困难的农民,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给予减、缓、免交诉讼费,让有理的农民打得赢官司,让无钱的农民打得起官司,彰显人民司法为人民的优良传统,体现司法的人文关怀。

三是在方便诉讼上下功夫。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尽量扩大简易程序的适用范围,缩短办案周期,及时化解纠纷,避免讼累。与此同时,还要针对部分农民文化水平比较低的实际情况,做好裁判文书的改进和规范工作,力克文书篇幅冗长、表述繁琐、说理深奥的弊病,提倡文书制作简洁,说理明了,让农民当事人一目了然。通过制定各种有针对性的举措,真正让广大农民享受到司法为民的实惠。

(四)强化调解意识,及时化解农村矛盾纠纷,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平安建设提供有效保障。

调解出和谐,提前一步化解矛盾,从源头上化解矛盾,在基层化解矛盾,成为农村平安建设的着力点。

积极探索建立以调解为核心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调解集法、理、情于一体,能较好地平衡当事人之间的利益,有效节省司法资源,是解决民商事矛盾纠纷的最佳方式。基层人民法院要按照最高法院《关于人民法院民事调解工作若干问题的规定》,遵循“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要求,不断加大诉讼调解力度,既当定纷止争的裁判员,又当辨法析理的宣传员,引导群众采用正确的态度理解法律、对待纠纷、解决矛盾。及时妥善地处理人民群众申诉信访中反映的问题,疏导化解矛盾纠纷,实现司法效果和政治效果、社会效果的统一。

在调解程序上,把调解原则贯穿于庭前、答辩、开庭、宣判前的全过程;在调解时间上,建立双休日、夜间法庭,只要当事人愿意,随时随地进行调解,在调解方式上,不拘形式进行电话调解、面对面调解、背对背调解等。实现调解工作在调解理念、程序、时间和方法上的突破,做到案结诉息。

在调解过程中,一是坚持热心、耐心、细心的工作方法,感化当事人。二是充分争取一切可利用的条件,邀请当事人所信服的人、说请人参与调解,细心把握稍纵即逝的和解机会,及时促成和解。三是坚持巡回就地办案,引导当事人的邻居去疏通其思想,借助当事人周围邻居的舆论促成和解。

(五)改革执行方法,加大执行力度,维护法律尊严

以实现当事人合法权益为目标,努力破解“执行难”。不断加大对影响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和社会稳定的案件、事关经济发展的案件和金融纠纷案件的执行力度。改进执行方法,穷尽执行措施,探索建立执行威慑机制,积极开展执行和解的协调引导工作,促进当事人自动履行生效裁判。逐步规范执行财产评估、鉴定、拍卖、执行款物管理等执行行为;依法适用执行强制措施,加大执行力度,提高执行案件的兑现率,最大限度地使当事人的合法权利落到实处。

(六)全面加强人民法庭工作,切实抓好农村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

人民法庭是人民法院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纽带和窗口,它同老百姓距离最近,接触最多,不仅审理着基层法院一半以上的民商事案件,而且还承担着参与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指导基层人民调解组织、在广大农村进行普法宣传教育等繁重任务。因此,加强人民法庭建设,不仅是人民法院基层建设的重中之重,更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现实需要。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人民法庭建设要抢抓机遇、狠抓落实,“软、硬”件建设一起上,基础建设和审判管理一齐抓。重点是按照方便当事人诉讼、方便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原则,体现人民法庭面向农村、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要求,进一步调整人民法庭的设置,努力实现布局规范化的要求。要加强法庭规范化管理,针对人民法庭工作的特点和人民群众诉讼的实际需要,完善人民法庭的立案和审判流程管理制度、巡回审判制度等,确保实现公正和效率。

进一步健全完善矛盾纠纷预防、排查、调处工作机制,加强司法调解,完善解决农村争端的机制。高度重视和解决农村因土地承包、土地征用、拖欠农民工工资、邻里纠纷问题等引发的矛盾纠纷,依法保护农民的合法权益,妥善处理好农民群众最关心的各种利益关系,理顺农民群众情绪,努力把社会不稳定因素解决在萌芽状态,有效预防和减少因矛盾纠纷激化而引发越级上访事件、群体性事件和 “民转刑”案件。

(七)结合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积极做好法制宣传工作

开展“服务新农村、送法进万家”活动,既向人民群众宣传了诉讼法律知识,又锻炼了队伍,增强了人民法院工作透明度和社会公信力,充分利用法院熟悉法律和政策的优势,积极开展公开审理、公开宣判、以案讲法等各种形式的法制宣传活动,提高农民群众学法、守法、用法、护法的意识,让农民了解怎样打官司,增强其依法办事能力。同时,与各行政村人民调解组织建立定点联系制度,指导帮助他们开展调解工作,将大量民事案件和矛盾解决在村内。结合司法实践,认真研究农村平安建设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向党委、政府及农村基层组织提出加强和改进工作、解决突出问题的司法建议,有力地促进了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

(八)加强和改进信仿工作

一是热情接待群众来信来访,妥善处理各种治安隐患。为来访者排忧解难。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依法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在处理来访中,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方针,注重对信访人做疏导、说服工作,采取以案释法、循循善诱的方式,解决纠纷,化解矛盾。

二是妥善化解矛盾纠纷。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和依法纠错的原则,努力解决涉诉信访案件。建立健全“三化”管理:信访网络化,以信访接待室为主体,案件承办庭为依托,纪检组监察室为协助,院长预约接访为保证的信访网络;运作机制化,实行接访流程管理,信访接待室负责来访登记,初访处理,分流督办,案件承办庭限期处理,对涉及工作人员违纪的案件,由监察室调查处理,对上访老户和易引起矛盾激化和群体性事件的,由信访接待室办理院长预约接访;责任明确化,从案件承办人、庭室负责人、信访接待室到院长,所承担的责任都进行了明确划分,形成了信访工作人人有责,互相配合,齐抓共管的大信访格局。对可能发生上访的重大案件,严格实行定案件、定人员、定措施,院领导包案的“三定一包”责任制,确保问题能得到及时妥善解决。

三是依法处理好上访问题。把信访工作当成体现司法为民的第一窗口,认真对待群众上访,对信访中发现的审判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坚决纠正。改变信访方式,将信访窗口前移,变上访为下访,结合巡回办案、法制宣传等进社区入农户,开展信访工作,及时了解情况,化解矛盾。

(九)强化支持和指导人民调解工作的力度,深入开展“和谐农村”、“平安农村”建设

人民调解制度是我国解决社会矛盾纠纷机制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既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又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符合当前多元化、多途径解决民事纠纷的世界潮流。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各类民事案件的不断上升,人民调解不但不应弱化,反而应该加强,充分发挥作用。

一是完善程序。针对全院调解工作状况,结合《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涉及人民调解协议的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的实施,组成人民调解工作指导组,指导全县各级调解组织逐步规范调解程序,确保调解协议受到法律保护。

二是建章立制。指导各级人民调解组织相继建立五项制度:一是纠纷管辖责任制度。基层发生纠纷,村调委会在第一时间掌握信息,主动工作,争取纠纷不出村、不上移。二是疑难纠纷转办报告制度。调解未果的案件,及时移交乡(镇)调委会做好调解工作。三是定期排查报告制度。村调委会建立健全月报、季报、年报制度,及时向上级上报各类报表及信息。四是集中排查调处制度。集中人力、集中时间定期解决重大疑难矛盾纠纷。五是回访制度。组织有关人员对已调处完毕的矛盾纠纷特别是重大疑难纠纷进行回访。

三是加强培训。充分利用乡(镇)召开的各种会议,见缝插针,向人民调解员讲授民法通则、合同法、农村土地承包法、继承法、婚姻法等常用的法律知识,提高人民调解员的法律水平和调解纠纷的能力。聘请部分调解员担任人民陪审员,轮流组织参加旁听庭审,使每一个调解员都有机会亲临法庭,潜移默化地传授调解经验。

总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当前党和国家的工作大局。社会和谐离不开广阔农村和广大农民的社会和谐。基层人民法院深入开展农村平安建设,有利于更好地维护农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减少农村不稳定因素,体现司法为民的根本宗旨,不断开拓法院工作新局面。

第四篇:城郊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城郊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宁国市西津街道办事处凤形山村地处宁国市西郊,自启动新农村建设以来,我村围绕新农村建设“二十字”的总体要求,结合城郊村实际,抢抓机遇、突出重点、把握难点、坚持创新,取得了较好成效。06年我村被确定为省新农村建设“千村百镇”示范村,并先后成功接待了国家发改委、周边县市等多次参观考察,得到了充分肯定。经过两年多的实践,我们认为,城郊村作为承接城市和农村的中间地带,必须因地制宜,牢牢把握城乡发展一体化的战略机遇,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第一,要突出发展这一主题。要紧紧抓住城郊村的区位、交通、信息、人流、物流以及人才等优势,打好“五张牌”。一是要积极发展现代农业。要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品蔬菜、优质水果种植,培育养殖大户,推进农业的综合开发,当好城市的“菜篮子”。二是要大力发展劳务经济。城市建设及工业开发区建设,都给近郊农民带来了很多的就业机会,要抢抓这一机遇,把分散的农民组织起来,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大力发展劳务经济。三是主动发展工业经济。城郊村地处城市边缘,交通便利,劳动力资源丰富,区位优势凸显,成为中小企业竞向投资的沃土。要在服从城市规划的前提下,加大招商引企力度,全力优化服务环境,推动企业做大做强。四是要全力发展旅游经济。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工作压力的逐步增大,近郊旅游休闲已成为一种时尚。城郊村要抓住这一契机,要立足村情实际,挖掘旅游潜力,着力推动旅游经济快速发展,使其成为推动村级经济发展的新的有效载体。五是要探索发展集体经济。要积极盘

活力村级资产,积极探索集体经济的有效形式,采取公开招标、公开竟拍、合作开发等有效方式,用足用活村组预留地资源,发挥“酵母”作用,推动集体经济发展。

第二,要抢抓城市拓展机遇。城郊村作为城市拓展的重点区域,要抓住这一机遇,全力改善村庄环境。一是要精心抓好中心村建设。要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的要求,结合村级服务半径,本着有利于集约、节约土地,有利于方便群众办事,有利于盘活村级资源,有利于呼应城市拓展战略的原则,认真制定村级建设规划。尤其是要充分尊重农民的居住习惯,开辟农民集中居住区,指导农民统一建房。同时,完善集中居住区的总体功能,硬化区间道路,建设公共绿地,着力改善居住环境。有条件的地方要积极探索农民公寓房建设,更好的节约和利用土地资源。二是要切实做好偏远村组的村庄整治工作。对于边远村民组要在村庄总体规划、村庄建设规划的指导下,以硬化村庄道路、建设环卫设施为重点加强村庄整治。特别是要打破目前城郊村普遍存在的农民无序建房,乱搭乱建等影响市容的突出问题。同时,要培养村民良好的卫生习惯,探索建立村庄环境保洁的长效机制。

第三,要创新管理服务模式。城郊村直接面临征地、拆迁、安置等实际问题,各类矛盾错综复杂。要创新管理服务模式,主动应对新形势、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新矛盾。一是要规范户籍管理制度。要按照村民自治的原则,在维护户籍管理相关法律的前提下,探索建立符合城郊村实际的户籍管理制度,减少因户籍管理混乱带来分配上的各种矛盾,努力实现城郊村各项分配公

平、公正、公开,合情、合理、合法。二是完善各项权属登记。要按照《物权法》和《土地承包法》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规范各类承包经营权,完善宅基地、自留地相关登记,避免因权属不清带来的各种矛盾。三是要认真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切实解决好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全面推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认真落实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完善农村社会救济制度。四是深入开展关爱互助活动。要结合城郊村贫富悬殊相对较大的实际情况,开展“扶弱济困献爱心”活动,使弱势群体和困难群众都能感受组织温暖,共享改革成果,推进社会公平。

第四,要增强村民就业能力。由于城郊村大量土地被征用,如何提升失地农民就业和再就业能力,是城郊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一是要开展实用技能培训。要围绕发展现代农业的要求,采取多种方式对城郊农民开展科技培训,提升农民的科技素质。二是开展再就业培训。要整合现有的教育资源,依托“阳光工程”和“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等有效载体,强化农村实用技术和职业技能培训,培育新型务工农民和产业农民,增强失地农民转产转岗能力,引导失地农民向非农产业转移。同时,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和“五好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实行动态管理,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

第五,要切实加强村级组织。城郊农民素质相对较高,民主法律意识相对较强,管理服务的任务更重,必然对村级组织提出更高的要求。一是切实抓好村班子建设。坚持以制度建设为根本,严格执行村级民主管理、民主决策、民主监督等相关制度,坚持村务党务公开、联组包户等有效载体,充分发挥村级党组织推动

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二是认真抓好骨干队伍建设。健全完善村级妇联、共青团、民兵、治保、调解等各类配套组织,并经常性开展活动,充分发挥配套组织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构建社会和谐中的作用。同时,要适应城郊村党员教育管理的需要,及时优化组织设置,依托中心户,推进双向带动和服务承诺制,使党员真正成为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先进分子。

第五篇:新农村建设推进村

贺家庄乡清乐院村

新农村建设推进村申请报告

尊敬的尧都区农委:

按照贺家庄乡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清乐院村在两委班子的领导下,不断改善村级人居环境,不断增加农民收入,并在2010年多次获得上级嘉奖.现将我村基本情况汇报如下:

一 基本情况:

我村地处尧都区东部丘陵地带,毗邻贺家庄乡政府所在地贺家庄村,全村共有96户,395口人,耕地面积1376亩,全村以樱桃和桃树为主导产业,面积达到300余亩,作为沼气建设示范村,共计52户沼气用户.双孢菇共建设24组土窑洞.二 主导产业:

在尧都区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下,按照乡政府要求,我村两委班子严格贯彻执行上级调产政策,全力领导村民开辟新的适合本村气候和土壤的新经济作物.根据我村土壤直立性强的特点,经过多方考察和全体村民讨论决定,在我村大面积进行樱桃种植,加之桃树产业已经初见成效,亩产量5000斤,总产100万斤,仅此一项村民收入增加2500元。我村还响应乡政府号召,利用土窑洞周年生产的特性,大力发展双孢菇产业,建设双孢菇24组,种植面积5000平方米,总收入20余万元,成为增加我村农民收入的好项目。

三 基础设施建设:

根据乡政府统一安排部署,两委班子多方筹资对我村村级道路

实行硬化,到目前为止,我村道路硬化达到了百分百,获得上级一致好评.我村响应上级号召,大力推行低碳生活,建设沼气池综合利用,目前共建设沼气池52户,让村民得利.另外,还在田地里铺设了水管管道,对灌溉农业的推进起到积极作用;

综上所述,我村响应党和政府的号召,全心全意为农民谋利益,一心一意为村民搞建设.今后,我村会一如既往的贯彻执行党的政策,带领村民致富,为农村农民谋利益.加强党员的业务学习,打造新世纪的新农民.

虽然基础设施建设、民生改善、社会事业等方面距区委、区政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四化四改、六通六个一”标准还有一定的距离,但是我们会严格按照目标要求,制定措施,有针对性的开展工作。为发展我村经济,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经全体村民表决通过,决定向上级提出建设新农村推进村申请,望上级领导充分考虑我村实际,同意我村申请,同时我们真诚欢迎各级领导莅临检查指导。我们清乐院村全体村民有信心、有决心按照新农村建设标准,把我村建设成为富裕、秀美、文明的新村,为尧都区新农村建设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此致

敬礼

贺家庄乡清乐院村

2011年1月

下载关于以民主法制管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关于以民主法制管村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以体制改革推进新农村建设

    与“十一五”规划对新农村建设提出的五个要求(“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相比,胡锦涛12日的讲话和昨天温家宝的讲话中都增加了改革方面的内容。我......

    赣州市推进新农村建设调查

    赣州市推进新农村建设调查 发布时间:2009年07月16日 22:02 来源:《求是》期号:2007.22作者:江西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研究中心“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

    肥西县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肥西县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一、肥西县新农村建设现状 肥西县在新村建设中,采取改造型、新建型、保护型三种模式。各乡镇在实际工作中,采取各自的方式进行新农村建设的尝......

    对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对XX县新农村建设情况的调查与思考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既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准确认识和科学判断县情实际,对制定发展......

    闽北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

    闽北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陈国樑不久前我随省人大调研组到南平市,就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专题进行学习与调研。调研组深入到建瓯、松溪、浦城、建阳四县市的5个乡村、8个工业园......

    关于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调查与思考(写写帮推荐)

    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建议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大战略部署,是构建和谐社会、促进全面小康的重大举措。而贫困山区新农村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村为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思考

    "村为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思考XX市“村为主”建设的调查与思考思考一、XX市“村为主”建设发展现状(一)“村为主”建设发展特点近年来,随着农村各项改革特别是农村税费改革的......

    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村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实施方案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发[2006]1号),结合省市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精神,按照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