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院民商事调解工作的调查分析

时间:2019-05-14 01:37:4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对我院民商事调解工作的调查分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对我院民商事调解工作的调查分析》。

第一篇:对我院民商事调解工作的调查分析

对我院民商事调解工作的调查分析

发展与法治,是当代中国的两大主题,是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与现代法治精神相契合的结果。一方面,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科学理论;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所蕴涵的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实现“五个统筹”、建设和谐社会等目标与原则,必须通过法治建设来实现。我认识到:科学发展观要求重视发挥法律调整机制的作用,法律调整是最重要的社会调整机制之

一、有助于建立法治政府并保障公民权利、法律调整机制有助于实现社会公正和保障弱势群体、是减缓社会压力的最佳选择、有助于实现利益分配的均衡化。基于这种认识,对我区人民法院民商事案件的审判调解工作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并作了一些理性思考。

一、民商事审判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院民商事审判工作始终坚持“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指导方针,齐心协力,坚持“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主题,认真贯彻落实“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民商事审判方针,在加强审判工作管理、落实司法为民措施、不断提高审判质量和效果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最大限度的方便群众诉讼,及时、高效、优质地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以我院为例,我院07年至09年收受民商事案件呈上升状态,07、08、09年我院分别受理民商事案件447件、506件、579件。其中07年调撤323件、08年调撤453件、09年调撤543件。分别为当年民商事案件收案总量的 72.3%、90.0%、94.1%。调撤比例逐年递增。

二、民商事审判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1、队伍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因法院系统业务要求较高,法官难考,人员难进等因素,导致民商事审判“案多人少”矛盾突出。以我院为例,从事民商事审判工作法官一共4人。现有人员远不能适应辖区办案需要,经常有下乡办案庭内无人接待当事人的情况。随着社 会法制化程度的不断发展,我国公民的法制意识不断加强,将来民商事案件势必会不断增加,这就使得民商事审判工作的法官面临着更大的工作压力。民商事审判队伍的整体素质需进一步提高,“专家型”和“学者型”法官缺乏。

2、交通工具短缺。现有办案用车陈旧,极不适应审判工作的需要。由于民商事案件当事人主体资格平等,所以很多案件通过法院口头传唤当事人到庭的可能性相对较小,特别是一些边远农村地区,经济水平较低,通讯不畅,这就需要办案人员采取直接送达的方式完成法律文书的送达工作。无形中增加了对交通工具的依赖程度,边远山区道路情况复杂,对车辆的磨损程度较大。使用年限大大缩短。司机配备紧张,以我院为例,我院配备专职司机两名,除民商事案件用车外,刑事案件、行政案件、执行案件等用车次数也相对较多,常常是有车无人,这些因素都是导致法院交通工具使用紧张的原因。

3、办案经费紧张。基层法院经费紧张是多年形成的老大难问题,特别是新的诉讼收费办法出台后,办案经费更显不足。加之油、电、煤价上涨,办公经费增加,办案实际困难加大。个别基层法庭存在使用当事人交通工具或由当事人出钱解决交通工具办案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法庭形象。

三、通过以上的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进一步加强对民商事审判工作的重视程度。把民商事审判工作放在化解社会矛盾、调节利益机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经济、服务社会发展的高度来抓,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2、进一步加大调解力度,建立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司法的终极目的是解决纠纷,宁诉息讼。但单纯的判决未必能够“胜败皆服”,甚至可能引发更多的矛盾,当事人的纠纷未解决,怨气未平,却又平添了对法官能力、品质以及法院权威的不信任。调解这种解决实际纠纷最有效的“东方经验”,应当突破法院和法官的界限,围绕纠纷的解决实现民间力量、行政力量和司法力量的整合,发挥各种力量在纠纷解决中的功效。由此法院在重视案件调解率,加大法官调解力度的 基础上,也要提高法官组织调解的能力,在“骨头”案件的调解中尽可能联系民间、行政的力量参与。与此同时,要培育和发展民间基层调解机构和行政调解机构,将矛盾解决于萌芽阶段,阻却于法院门外。

3、进一步加强基层法官的综合素质建设。为使基层法官能尽快适应案多人少所带来的挑战,应采取多种措施不断提升法官的综合素质。一是加强队伍建设。案多人少带来的最大的挑战是队伍建设,其难度和风险在加大和积累,必须站在更高的起点和层面去加强法官队伍建设,使法官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做到公开、公平、公正,严格依法办案;同时,加强对惩罚制约机制的构建,加大对违法违纪行为的处理力度。二是加强业务学习。开展经常性的培训,提升业务技能。重视对审判经验、方法的研究和积累,提升司法应对能力。选派部分法官到沿海先进地区的基层法院学习取经,使其尽快掌握大标的、疑难复杂民商事案件的裁判技能,开展实务研讨、案例分析会,积极提高司法水平。三是加强调查研究,多向党委、人大和上级法院汇报,多与社会各界沟通,增强案件处理的准确性,达到社会效果与法律效果的有机统一。

总之,构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的和谐社会必然以法治建设为基础,以保障每个人的权利为核心,充分重视发挥法律调整机制的作用,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这也是科学发展观对我国法治建设的新要求。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维护司法公正,确立司法公正的价值目标,使司法成为维护社会公正的有效平台,充分发挥司法机关解决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司法功能,实行司法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司法公正的实现,提高司法效率,及时消解社会冲突。

第二篇:深圳市民商事调解中心调解规则(推荐)

深圳市民商事调解中心调解规则

第一条调解范围

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组织之间发生的合同纠纷和其他财产权益纠纷,可提交深圳市民商事调解中心调解。

第二条规则适用

当事人同意将争议提交深圳市民商事调解中心调解的,适用本调解规则。但当事人就调解程序或者调解适用的规则另有约定的,从其约定。

第三条调解原则

调解应当坚持当事人自愿的原则。

第四条调解申请

任何一方、双方或多方当事人均可向调解中心申请调解,无论当事人之间是否事先存在提交调解的协议。

当事人申请调解的,应提交调解申请书及其他证据材料。调解申请书内容包括:

1.各方当事人的姓名、名称及有效联系方式;

2.调解请求及争议的事实。

第五条调解受理

调解中心在收到调解申请书后,应及时通知对方当事人;对方当事人应在收到通知之日起5日内书面确认是否同意参与调解;在该期限内不予确认的,视为拒绝调解。

各方当事人确认同意参与调解并预缴调解费后,调解程序开始。调解中心应及时向各方当事人发送调解受理通知、调解规则及调解员名册。

第六条调解员的确定

调解由一名调解员进行,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当事人可以从调解中心提供的调解员名册中选择调解员,也可以在该名册外选择调解员。在该名册外选择调解员的,应征得调解中心确认并提交该调解员的必要联系方式。

当事人应在收到调解通知之日起10日内共同选定一名调解员。逾期未能共同选定的,由调解中心指定。

第七条调解员的信息披露

调解员接受选定或者指定的,知悉与案件当事人或者代理人存在可能影响其调解独立性、公正性的情形,应当书面披露。

第八条调解员的更换

调解员因故不能正常履行职责的, 按照本调解规则第六条规定重新确定调解员,当事人另有约定的除外。

第九条调解方式

调解员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其认为合适的方式进行调解,包括但不限于:

(一)单独或者同时会见当事人及其代理人进行调解;

(二)要求当事人提出书面或者口头的解决争议的方案;

(三)征得当事人同意后,聘请有关专家就技术性问题提供咨询或者鉴定意见;

(四)根据已掌握的情况,依据公平合理的原则,向当事人提出解决争议的建议和意见。

第十条保密

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调解不公开进行。

调解员、当事人以及其他调解参与人对于调解的一切事项负有保密义务。

第十一条调解期限

当事人可以约定调解期限; 调解员在征得当事人同意后,也可以确定必要的调解期限。未确定调解期限的,调解应当自确定调解员之日起30日内完成。当事人同意延期的除外。第十二条调解地点

调解在调解中心所在地或当事人约定的地点进行。

第十三条调解程序终止

出现以下情形之一,调解程序终止:

(一)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

(二)调解员认为调解已无成功的可能并书面决定终止调解程序;

(三)当事人一方或通知调解中心终止调解程序;

(四)调解期限届满;

(五)调解中心认为调解程序需要终止的其他情形。

第十四条和解协议

经过调解,当事人达成一致意见的,签订和解协议。和解协议对各方当事人有约束力。第十五条调解和仲裁相结合当事人可依据和解协议中的仲裁条款,向深圳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请求仲裁庭根据和解协议的内容制作调解书或者裁决书。

不能达成和解协议的,任何一方当事人均有权依据仲裁协议将争议提交深圳仲裁委员会仲裁。

第十六条 其他规定

任何一方当事人均不得在之后的仲裁程序、司法程序或者其他任何程序中援引对方当事人或者调解员在调解过程中的任何陈述、意见、观点或建议,以及书面材料作为其请求、答辩或者反请求的依据。

除非当事人另有约定,调解员不得在之后就同一或相关争议进行的仲裁或诉讼程序中担任仲裁员、一方当事人的代理人或证人。

本调解规则由深圳市民商事调解中心负责解释。

本调解规则自2011年4月8日起施行。

第三篇:民商事调解调研报告

这是一篇关于调研报告的范文,可以提供大家借鉴!

日益纷繁复杂,层出不穷的纠纷决定了要有与之相适应的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诉讼调解作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之重要方式之一,在定纷止争,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方面日益发挥着不可代替的优越性,尤其在我国大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背景下,充分发挥诉讼调解制度的作用和功效显得尤为重要和契合时机。因此在和谐社会大力推进的过程中发挥诉讼调解制度的作用和功能显得尤为重要。如何创造性地开展诉讼调解,充分发挥其价值功能和优势,以实现调解制度之公正、效率的终极目标,值得深思。前不久,根据市中院的安排,专门对法院民商事调解进行了调研,现报告如下:

一、案件情况及特点

1、从法院近三年审结的民商事案件看,调解所占比例并不高。2009年—2011年6月共审结一审民商事案件4251件,调解992件,调解率占审结案件的23.34%。

2、纵观分析,调解率每年处于上升趋势。

从上图分析,结案件数呈下降趋势,但调解的案件数略有所上升,特别是调解案件占结案的比率上升较快。

3、从整体上看,我县法院的调解率并不高,通过走访部分法官,他们认为主要原因是:①、调解需要一定的时间,在不断加强审判流程管理、强化审限管理的同时,调解的力度相对被削弱;②、案件数量的增加,使法官没有多少时间过多的去调解,客观上造成调解的不能;③、调解需要当事人的同意,即需要当事人对法官的信任;④、案件的性质决定了调解的概率,如离婚、债务、相邻纠纷等案件易于调解,调解成功率较高,而案情复杂的案件调解成功率相对较低,如交通事故、股权纠纷等。没有具体的给付内容,如选民资格案件、宣告失踪或宣告死亡案件、认定财产无主案件、破产案件等,则会因诉讼标的的特殊性而无法进行调解。

二、法院的主要做法

从我院的调查情况看,法院在“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下,将调解贯穿于整个诉讼环节中,尽量通过诉讼调解达到平息纠纷的目的。

1、送达起诉状副本和应诉通知书时的“送达调”。对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双方争议不大的案件,收案后用简易程序进行审理,即以打电话、就地审理等简便灵活的方法通知当事人到庭或到当事人住所,在双方当事人同意且被告自愿放弃答辩期的前提下进行调解。

2、询问被告答辩时的“答辩调”。即在被告向法院送达答辩状时,根据原告的起诉事实及被告的答辩意见,给被告做调解工作;如被告同意,便及时通知原告立即到庭进行调解。

3、双方当事人同时到庭的“即时调”。

4、庭前准备阶段在交换证据时的“听证调”。

5、庭审阶段的“庭审调”。

6、发挥双方委托代理律师的作用,促使当事人庭外和解的“庭外调”。

7、定期宣判送达前,当事人行使请求调解权的“庭后调”。

三、当前法院调解工作存在的问题与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法律规定调解必须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基础上进行弊多利少。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法院应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在事实清楚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查明事实、分清责任是判决的前提条件,而调解的含义本身就包括对某些界限不清的事实、责任含糊不究,互谅互让,以达到既解决纠纷又不伤和气的目的。当事人选择调解的目的之一就是要提高效率,如果所有案件都要求在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前提下进行调解,调解的优势就会丧失,还不如判决更简便、快捷。可见,一味要求查明事实、分清责任,既不尊重当事人的自主处分权,耗时、费力,又浪费法院的审判资源。

2、调解监督机制不健全。虽然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条规定了“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的,可以申请再审”。但在实践中,由于调解协议是当事人亲自签字,即使是违法调解,调解协议内容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的还好,要求当事人提出“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的证据,几乎是陷当事人于举证不能,一般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大都将错就错。而且人民检察对调解也无权提出抗诉,所以对调解的监督力度几乎为零。

3、“调审合一”影响司法公正。民事诉讼法对调解的程序未作独立、专门的规定,实行的是“调审合一”的调解模式。这种模式对降低诉讼成本、避免严格程序带来的对抗性,具有一定的合理性和现实意义。但是,随着司法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它在审判实践中所暴露出来的弊端日益突出,如在案件审理过程中,法官常常身兼调解者和审判者双重身份,势必造成法官在身份上的冲突,一旦调解不成,容易使当事人对法院的公正和判决的正义产生怀疑,有损司法权威。

4、片面强调调解结案率的做法欠妥。调解在民事审判活动中只是一种结案方式,虽然能够产生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但它并不是一个终极目标。审判活动的终极目标是实现公正和效率,不能为了完成调解结案的指标而久调不决,拖延时间;也不能违法调解,压制当事人,给当事人留下“和稀泥”的印象,让当事人心有不甘。

5、审限对调解的影响应引起重视。根据民事诉讼法的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应当在立案之日起3个月内审结。对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的案件来讲,因法官在同一时间段内审理的案件数量太多,导致实际分配到每一个案件上的绝对时间是不到3个月的,并且有些案件在调解过程中需要进行“冷处理”,因法律及司法解释未明确规定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案件的期限是否可以延长,导致有些本来可以采用调解方式解决的纠纷最后却采用了判决方式解决。

6、当事人恶意调解问题。调解协议的达成往往是权利人一方作出某种程度的让步以换取更大的主动权。由于社会诚信制度尚未建立,一些别有居心的人往往利用法院调解这个程序达到使对方让步的目的,等调解协议达成后却不按时履行协议规定的义务,而对方为了达成调解协议往往作出一定的让步。使权利人为了能使自己的权益得到最快的保护而所作的牺牲就完全白废,也直接影响了法院的权威与公信力。如何避免当事人自愿调解的风险也成了法院调解必须要解决的问题。

7、调解与防止虚假诉讼问题。实践中,一些离婚案件的当事人为了多分财产、有较多债务的特别是财产被法院查封、扣押、拍卖、变卖的债务人为了少还债务,往往会与亲属、朋友恶意串通,进行虚假诉讼,而此类案件双方当事人往往一起到庭,主动要求调解。在调解中,如何防止虚假诉讼是法院必须面对的问题。

(二)建议

1、确立当事人意思自治为主、国家干预为辅的调解制度。首先,充分尊重当事人的自主处分权。在没有查明事实、分清责任的情况下,当事人依法达成的调解协议,是当事人对自己实体权利和诉讼权利自主处分的结果,法院应当认可。其次,全面落实调解的自愿原则。在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是否调解的选择权在当事人,是否再次调解的选择权也在当事人,法院不得在事先未告知当事人进行调解的情况下通知其到庭进行调解,调解方案应当由当事人首先提出等。再次,调解必须坚持合法性原则。调解协议的内容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禁止性规定,不得损害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

2、重新架构调解与判决的关系,有条件的法院可以实行调解前置、推行调审分离。将调解放在庭前准备阶段,使其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诉讼阶段。这一方面可以及时解决部分民事纠纷,减少进入审判程序案件的数量,化解法官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当事人在庭前准备阶段较为宽松的氛围下,通过对自己各种权益的衡量,更易于接受调整理文章由编辑:xiexiebang.com解这一和平解决纠纷的方式,这也符合我国的国情和历史传统。推行调审分离,将法院内部的法官进行重新定位和分工,一部分法官专司调解,可以有效地防止法官以拖压调、以判压调等违反当事人自愿原则现象的发生,同时也可以避免现行诉讼机制下法官为了调解不得不与当事人庭下接触的尴尬。

3、建议简化调解书的制作。法律及司法解释对调解结案的案件法律文书如何简化没有明确规定。尽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简易程序审理民事案件的若干规定》涉及了该问题(即在当事人达成调解协议并需要制作民事调解书的情形下,制作法律文书时对认定事实或者裁判理由部分可以适当简化),但也有其局限性。因为对调解书的简化作列举式规定不合理,应作原则性规定,使法官面对具体情况时可以灵活掌握。有条件的法院可以采用格式调解书,如仅写明当事人与调解协议,当场制作并送达。另外,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印发民事简易程序诉讼文书样式(试行)的通知》中,分不同情形规定了三种样式的民事调解书,但因其之间差异不是很大,没有必要。

4、建议建立委托调解制度

法院应当与政府机关,共同设立乡镇、社区、村调解委员会参与的覆盖全县的县乡村三级民事纠纷调解网络,并对调解委员会的工作进行指导与帮助。而后,法院可以将公民与公民之间传统的民事纠纷对外委托,也可以将公民与法人及其他组织之间的纠纷对外委托,在纠纷类型上,不仅将婚姻、家庭、相邻、债务等多发、常见的民事纠纷对外委托,还可以尝试将一般侵权等案件对外委托。现在当事人不愿意接受对外委托调解,主要是基于调解的法律效力考虑,故已经立案的案件,可由主办法官与被委托的调解委员会共同进行调解,已确立调解的效力。对外委托调解一方面可以减少法院的工作压力,另一方面也比较容易达成调解协议,因为被委托的调解委员会的委员一般来说在当地具有较高的威信或者在某一专业上具有特长,能够较好的与法官形成互补。

第四篇: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调研分析

发展与法治,是当代中国的两大主题,科学发展观的丰富内涵与现代法治精神相契合。一方面,科学发展观是指导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重要科学理论;另一方面,科学发展观所蕴涵的坚持以人为本、追求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实现“五个统筹”、建设和谐社会等目标与原则,必须通过法治建设来实现。近期通过学习我认识到:科学发展观要求重视发挥法律调整机制的作用,法律调整是最重要的社会调整机制之

一、有助于建立法治政府并保障公民权利、法律调整机制有助于实现社会公正和保障弱势群体、是减缓社会压力的最佳选择、有助于实现利益分配的均衡化。基于这种认识,我结合分管工作,从科学发展观理论指导司法实践工作上,对全旗民商事案件的审判调解工作进行了一次调查研究,并作了一些理性思考。

一、民商事审判工作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旗民商事审判工作始终坚持“公正司法、一心为民”的指导方针,齐心协力,坚持“公正与效率”的主题,认真贯彻落实 “能调则调、当判则判、调判结合、案结事了”的民商事审判方针,结合 “五大工程”等教育活动,在相关部门配合和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在加强审判工作管理、落实司法为民措施、不断提高审判质量和效果等方面取得了明显成绩,最大限度的方便群众诉讼,及时、高效、优质地化解了大量的矛盾纠纷。既维护了法律的尊严,又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近年来民商事案件占全旗案件总数的80%以上,案件数量多,执行难度大,关乎群众的切身利益,一直是法院审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旗法院克服人手少、困难多的实际,经过全体民商事审判人员的共同努力,该项工作一直走在全盟前列。2007年共受理民商事案件1682件(含旧存9件),审结1676件,结案率为99.64%,调解率为84.19%,上诉率为0.44%,当事人满意率达96%,案件执行率达97.84%。2008年上半年,共受理民商事案件1098件(含旧存7件),审结947件,结案率为86.25%。其中,判决97件,调撤826件,调解率为87.22%,执行率为71.58%。为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化解矛盾和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积极的贡献。主要做法有:

﹙一﹚强化诉讼调解功能,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作用。

诉讼调解是法院民商事审判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能,是新形势下化解矛盾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旗法院在民商事案件的审理过程中,坚持把调解工作贯穿于案件审理的各个环节,通过开展庭前调解,判决送达前调解,借助代理人、当地干部、当事人近亲属调节等方式,以“案结事了”为目标,建立多元化的诉讼调解机制,最大限度的扩大调解结案的比重,引导当事人在自愿互谅的基础上达成协议,减轻当事人之间的对抗和诉累。如,树木沟办事处杨有昌与红光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纠纷一案中,红光村在98年将杨有昌的土地以欠税费为由收回,2004年杨有昌给付了税费,村里将两户村民的机动地补给杨有昌,但实际杨有昌未全部得到该补偿的土地,还差5亩未得到补偿,杨多次找村里协调均未得到解决,2007年杨在阿力得尔法庭起诉,这起案件历经时间长,解决难度大,但在阿力得尔法庭的多次调解下终于得到解决。另外,不断拓宽诉讼调解的适用范围,邀请有关单位和个人参加协助调解,邀请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司法监督员参加庭审旁听,庭前庭后协助调解,激活了调解资源,缓解了诉讼压力。大石寨法庭连续五年调解率均在94%以上,这在全区乃至全国都是少见的。

(二)规范办案程序,努力提高办案质量和效率。审判质量和效率是法院工作主题,也是人民群众的期望和要求。旗法院通过抓好审判各个环节,保证程序公正,严格岗位考评等多种措施,确保案件质量和审判效率,提高审判工作水平。具体工作中他们严格执行案件流程管理制度,按照程序科学运作,充分发挥网上分配案件的作用。对疑难复杂案件合理调配承办人和合议庭组成人员,使案件流程管理最终达到保证案件运行顺畅,有利于和服务于审判,减少当事人诉累,节约诉讼资源,降低诉讼成本,确保每一案件公正、高效审理的目的,最大限度地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坚持追求实体公正和实现程序正当,确保案件处理公正透明,让当事人看得到,信得过,“胜败皆明”。2007年和2008年上半年,大石寨法庭共审结291件民商事案件,其中调撤280件,判决11件。所审结案件达到了无上诉、无申诉,无缠诉、无反悔、无上访。服判息诉率达到100%。

(三)以定纷止争为目标,努力实现审判工作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旗法院在审理每一案件时始终兼顾法律政策和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习惯,努力做到既合原则,又近人情,防止就案办案,机械办案,坚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放在首位,确保通过民商事审判活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加强判后答疑,以案释法和调后回访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案

件的上诉率、改判率和申诉再审率,力求达到“调判结合、胜败皆明、案结事了”。如原告科尔沁镇远峰村李德山诉被告李德成财产纠纷一案,原、被告系同胞弟兄,1998年1月在实行第二轮土地承包时,被告以家庭名义承包了含原告在内的5口人的耕地17.85亩。此耕地先后于2004年修省际通道和2007年前旗政府搬迁共计征用15.29亩,各项补偿及奖

金130112.20元,全部由被告领取,原告要求被告返还他的那份土地各项补偿及奖金21422.00元。庭审中被告对本案的事实证据无异议,但不同意返还原告主张的数额,经调解无效后做出判决。宣判后,被告不服要提起上诉,并拿着判决书找到主管院长,主管院长依照本案的事实和适用法律,耐心的解答被告提出的疑惑,以案释法,经过一番耐心讲解,被告终于认为判的合理合法,并表示马上回家取款履行判决。当日被告将款如数送到法院给付了原告,化解了同胞兄弟之间的矛盾。

(四)依法便民审案,注重社会效果。旗法院在审案过程中,从便民利民的角度出发,采取了相应的便民措施。首先,进一步扩大简易程序适用范围,做到繁简分流,对事实清楚,权力义务关系明确,争议不大的案件,尽量做到收案后快送达、快审理,最大限度地缩短办案期限,力争以最少的司法资源,最少的诉讼成本和更短的时间消耗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乌兰毛都法庭现在审理的案件,在保证当事人诉讼权利的前提下,30%以上均达到了当日立案、当日审结,审限仅为一天。其次,积极开展“法官进社区,诉讼零距离”活动。坚持巡回审理,就地办案制度,经常把工作做在当事人家中,案件办结在农民的田间地头和牧民的牧包里。2008年上半年,旗法院共进社区审理案件253件。第三,积极开展司法救助工作,对确有经济困难的当事人实行诉讼费减免措施,让有理无钱的人也能打得起官司。2007年,旗法院为经济困难的当事人减免诉讼费达24370.00元。第四,加强与当地司法、综治部门的联系,密切关注基层社会动态。大石寨法庭多年来坚持参加当地每月一次的综治例会,及时了解辖区内的矛盾纠纷动态和人际关系,为案件的顺利审理奠定基础。

(五)加强队伍建设,夯实基层基础工作。旗法院从事民商事审判的共有七个庭,院内有民事审判一、二、三庭﹙

一、三庭合署办公﹚,基层有五个法庭:阿力得尔法庭、大石寨法庭、乌兰毛都法庭、归流河法庭、额尔格图法庭。民商事案件近年来呈上升趋势,旗法院领导班子一直高度重视此项工作,在人员配备、硬件建设等方面确保民商事审判工作的需要。基层五个法庭中有三个标准化法庭,各庭均已配备电脑和办案用车。现全旗从事民商事审判工作的法官共有23人,其中21名是大学本科学历,均是系统中的业务骨干。在人员培训方面,旗法院每年举办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各种培训班,对民商事审判法官进行系统培训。重点是加强民商事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宣传,加快推进司法民主进程,确保司法公正。民商事审判人员的办公桌上常放着土地承包法、合同法、物权法、退耕还林条例等常用的法律法规,坚持经常性学习,确保案件审理的公开、公平、公正。同时每当群众来咨询时,及时拿出来进行宣传和讲解,让其明白哪些是合法的,哪些是法律禁止的,有效的提高了群众的法律意识,减少了诉讼案件的发生。今年法院系统以实施“整顿机关工作作风”为契机,着力解决民商事审判队伍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学习提高、查摆问题和切实整改等阶段的工作,进一步增强了民商事审判队伍的理想信念、服务意识。通过开展 “向优秀法官黄学军学习”和庭审观摩岗位练兵活动,提高了民商事审判队伍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强化了民商事审判法官的执法为民、公正司法意识。

二、存在的问题与困难

(一)队伍建设还存在薄弱环节。因法院系统业务要求较高,法官难考,人员难进等因素,导致民商事审判“案多人少”矛盾突出。阿力得尔法庭现有3名法官,现有人员远不能适应辖区办案需要,经常有下乡办案庭内无人接待当事人的情况。民事审判队伍的整体素质需进一步提高,“专家型”和“学者型”法官缺乏。

﹙二﹚基层法庭交通工具短缺。现有办案用车陈旧,存在借车办案现象,极不适应基层审判工作的需要。

(三)办案经费紧张。基层法庭经费紧张是多年形成的老大难问题,特别是新的诉讼收费办法出台后,办案经费更显不足。加之油、电、煤价上涨,办公经费增加,办案实际困难加大。个别基层法庭存在使用当事人交通工具或由当事人出钱解决交通工具办案问题,一定程度上影响法庭形象。

三、几点建议

通过深入调研和认真分析,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对民商事审判工作的重视程度。把民商事审判工作放在化解社会矛盾、调解利益机制、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服务经济、服务社会发展的高度来抓,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进一步加强对民事案件的调解力度,依法调解各种矛盾纠纷,营造和谐环境。旗法院要把诉讼调解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常抓不懈,在调解的主动性上下功夫,在调解形式上求创新,在调解的方式、方法上求突破,抓住调解时机,释法说理,化解积怨,提高调解成功率,及时有效地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和谐。

﹙三﹚进一步加强民商事审判队伍的自身建设,提高审判工作质量。要把法官队伍建设作为一项战略性任务来抓,进一步提高人员素质。要加强法官素质教育,提高法学理论知识水平,增强司法能力,培养出一支高素质法官队伍,进一步提高办案质量。要将警力向基层法庭倾斜,缓解基层法庭人员过少的问题。进一步加强基层法庭的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对基层法庭的工作经费投入,妥善解决交通工具,更好地适应基层审判工作的需要。

﹙四﹚进一步加强便民诉讼机制建设。积极推进机制创新,着重健全完善方便群众诉讼、就地化解矛盾、提高当事人参与诉讼能力等方面的建设。加大司法救助力度,建设平等、公开、高效的诉讼程序保障机制。

﹙五﹚以构建稳定和谐社会为目标,重视政策性强又较为突出的民事案件的审理。目前,土地纠纷和草牧场纠纷案件仍然比较集中,旗法院要加强同政府及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慎重办理好相关案件。

(六)进一步加强与人大代表联系,完善人民陪审员制度,提高自我监督意识。旗法院要建立健全各级人大代表旁听案件审理制度,特别是公开审理社会影响较大和比较典型案件时,应当主动邀请人大代表参加旁听,自觉接受人大代表监督。要进一步加强人民陪审员的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在案件审理中的作用,促进法院公平、公正司法。

总之,构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的和谐社会必然以法治建设为基础,以保障每个人的权利为核心,充分重视发挥法律调整机制的作用,大力培育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这也是科学发展观对我国法治建设的新要求。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推进司法体制改革,维护司法公正,确立司法公正的价值目标,使司法成为维护社会公正的有效平台,充分发挥司法机关解决纠纷、化解矛盾、维护社会稳定的司法功能,实行司法公开,接受社会监督,确保司法公正的实现,提高司法效率,及时消解社会冲突。

第五篇:关于民商事案件调解工作的调研报告

关于白银市白银区人民法院民商事案件调解

工作的调研报告

民商事调解制度在我国民事诉讼制度中一直处于重要地位,审判实务中大量的民事纠纷通过调解结案,省事、省力、风险小、见效快,普受法官和立法者以及学术界的高度重视。同时,由于“司法者与当事人双方的力量不足、纠纷形态本身以及认识纠纷的方式三个因素致使采取调解方式解决纠纷成为必要”。因此,完善法院民商事调解制度势在必行。

从法治资源上讲,调解制度是我国土生土长的纠纷解决方式,它是我国民商事审判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民商事纠纷非诉解决机制的一种,调解以其灵活、便捷、低成本和社会效果好的特点,一直在民商事案件定纷止争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人们作为市场经济的主体,经济标准是影响人们行为取向的首要因素,从效率和低成本的立场出发,在选择纠纷解决方式时往往倾向选择调解作为首要方式。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民商事纠纷与日俱增,“诉讼爆炸”已渐成实事,如何在低成本的基础上快速解决社会纠纷、促进经济发展是人民法院必须认真解决的问题。同仲载一样,调解也日益成为我们十分关注的非诉解决方式。在司法实践中,我们已经比较广泛地适用调解的模式解决了大量的民商事纠纷,从结案的角度考察,每年大约有65%的民商事案件是以调解方式结案。认真总结调解实践中的经验和成功作法,深入研究调解过程的监控和制度化建设,应是现代民事商审判中一项十分有益的工作简易民商事案件审理规定实行以来,白银区法院在案件审理“速度快、期限短”的基础上,建立了立案速裁机制,逐步完善以“审前、审中、判后答疑”为横向,以行政调解、人民调解为纵向的简易案件立体化、多元调解网络,形成了司法调解、行政调解、人民调解相互衔接的诉调对接机制,实现了全员、全程、全方位调解格局的内外联动、协调有序、合力推进。力争将各类社会矛盾化解萌芽、基层,着力促进社会管理创新。

近年来,白银区法院始终将调解工作作为民商事审判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调解优先、调判结合”的原则,提高思想认识,强化调解责任,创新调解方法,增强调解能力,全面加强调解工作,有效地化解了人民内部矛盾,努力促进社会和谐。

假期,我按照学校的安排,联系了社会实践单位白银市白银区人民法院,与白银区法院主管民商事的副院长张显玲、民一庭负责人关凌燕、民二庭庭长高秉剑、民三庭庭长张凤彦、西郊人民法庭庭长张绍爱和立案庭庭长何正军等人组成了社会实践调研小组。在张显玲副院长的具体指导下,用一个月的时间翻阅了2008至2010年民商事案件的有关卷宗和相关司法统计数据,跟随西郊法庭巡回审判6次。对近年来白银区法院审理的民商事案件调解情况开展调研活动,白银区法院民商事案件类型主要包括家庭婚姻纠纷、继承抚养、借款合同、买卖合同、侵权纠纷、农村承包合同、信用卡合同等、保险合同、房地产经营合同、借款合同等。调查结束后,在各位法官的参与下,认真分析研究了白银区法院适用调解结案的案件情况,并指出了在调解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形成了本调研报告。

一、白银区法院民商事审判基本情况

2008年至2010年,共受理各类民商事案件3596件,审结3156件,结案率98%。其中调解和撤诉方式结案3092件,调解和撤诉方式结案率占69%。在已调撤的案件中,立案前调撤410件;送达应诉时调撤98件;庭审前调撤82件;庭审中调撤346件;庭审后调撤2156件。在已调撤的案件中,离婚756件;抚养156件;赡养85件;收养12件;分家析产98件;交损102件;相邻关系334件;民间借贷289件;合同898件;其他类型362件。当事人及其代理人普遍都认为调撤能化解当事人之间的矛盾,且大多数案件审理期限较短,能快速解决纠纷;没有提出再审的调撤案件;调撤后90%都能自动履行。调撤案件平均审理期限是22天;判决审理期限平均是56天。

二、白银区法院诉讼调解工作的主要做法

为缓解案件增加的压力,及时、彻底化解纠纷,近年来,白银区法院在审判实践中,在自愿、合法的基础上,不断创新调解机制,总结调解经验,推出接力式“交叉调解法”,以调解方式解决了大量的民事纠纷案件,为及时解决纠纷、化解矛盾发挥了积极的作用。2009年白银区法院与白银区司法局联合发文制定了《诉前调解确认实施细则》,并成立司法调解、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对接工作机制,在各乡镇街道设立了法官联系点。三年来,白银区法院调撤率从2008年62%上升到69%,并被甘肃省高级人民法院评为“全省法院民事诉讼调解工作先进集体”。之所以大幅上升,主要是基于全院上下将调解作为人民法院工作的重点来抓,充分认识调解的重要性。工作中,法官耐心听取双方当事人的陈述,细心讲解法律法规,以情感人,用自己的热心、耐心、公心、诚心赢得当事人的理解,将坚持调解的基本原则和灵活运用相结合,逐步建立了由法官独立调解、法庭或当事人委托调解、庭外双方当事人自行和解以及调解协议确认等调解模式,把调解工作贯穿审判全过程,实现调解全程化。

(一)树立全员参与调解一盘棋观念。一把手亲自抓调解,坚持定期对全院所有法官的调解率情况亲自审核,定期听取调解工作情况汇报,指导制定调解工作规范、总结调解经验。进一步强化法官调解意识,充分认识诉讼调解在有效化解当事人矛盾纠纷、促使当事人关系和好、减少当事人诉累、节约司法资源、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全院形成了加强诉讼调解的良好氛围。

1、调解关口前移,大力推行立案调解。交叉调解的前提是业务庭每名同志分案不分家,胸怀全局,对他人经办案件也能尽力协助,在案件调解中相互取长补短,相互协力,发挥整体优势,追求交叉调解的最佳效果。以庭审为划分标准,调解可以分为庭前调解、庭中调解、庭后调解。庭中调解虽然一直被广泛采用,但很多时候流于形式,特别是在法庭调查和辩论之后,双方当事人情绪比较激动,同时庭审的气氛也很不适宜调解,法官马上转变角色也面临心理困难,调解成功率较低。因此,我院法院将推进调解的重点放在了庭前。化“大立案”劣势为优势,建立立案调解网络,把现有的立案、信访、诉讼保全、排期及兼管法警送达等各项业务职能与立案调解有机地结合起来,理顺各项业务与立案调解工作之间的衔接,充分利用立案窗口、诉讼保全和案件排期三大优势,严把选案、送达和调解质量几个关口,使立案调解贯穿于立案庭的每一个工作环节,进一步提高案件在立案阶段调解结案的可行性和办案效率。

2、着力培育不同调解风格。在平时工作中,有意的培养对某一类型案件处理相对精通的法官,同时培育不同的调解风格,以利于在案件调解中实现调解风格互补。如有的同志办案雷厉风行,能迅速抓住纠纷核心,随后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有的同志善于倾听当事人陈述,考虑当事人心理感受,迅速拉近与当事人心理距离,有的同志能够换位思考,擅长把握当事人心理,等等。这些同志在案件审理中只要配合得当,一般案件都能够调解解决。

3、积极开展接力式调解。对有调解可能的案件,承办人调解不成,其他同志利用自己的优势,或协助调解,或接手调解。通过轮流做当事人工作,把调解工作做细、做深、做透。

4、确立疑难案件调前会商制度。个别特定疑难复杂又确需调解结案,则就调解问题专门召开调解庭务会,在承办人介绍案情基础上,集体研究调解突破口,制定多种调解方案,力争调解成功。

5、抓好送达环节的调解。近年来,白银区法院认识到送达对于提高审判效率、做好调解工作、减轻执行压力、提高当事人对法院的满意度的重要意义并加以重视,想方设法做好送达工作,提高送达率和当事人到庭应诉率,为开展调解创造机会。一是由书记员电话通知当事人到法院签收文书,对于有躲避诉讼嫌疑的当事人,则耐心告知其答辩的权利,说明不答辩、不到庭应诉可能产生的法律后果,通过劝说,大部分当事人都能认识到积极参与诉讼的重要性而到庭应诉;在当事人到法院签收文书时,书记员即了解其调解意愿,进行沟通引导,为下一步的调解工作打好基础。二是对于不能电话通知到庭的当事人,通过特快专递等方式非直接送达,当事人到庭应诉率较难得到保障,对于部分案件由司法警察协助直接送达,以提高当事人到庭应诉率,增加调解的机会。

(二)强化诉讼保全和庭前证据交换。对有履行能力而又赖账不给的当事人,及时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促成当事人达成和解协议。另外,实施财产保全措施时,一般就会询问当事人是否愿意调解,并把当事人的思想动态及时反馈给经办法官。对于进行评估或鉴定的案件,还充分利用评估、鉴定期,进行调解。庭前证据交换是当事人出示证据、固定证据,并发表对证据初步意见的过程。通过证据交换,实际上达到了固定双方争议焦点的目的,同时使得当事人对诉讼结果有了一定的预期。此时,法官注意运用释明手段,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积极主动地开展调解工作,大大提高了调解成功率。

(三)加强诉讼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的衔接配合

1、加强对人民调解员的法律知识和调解技巧培训。不定期组织法官深入村镇、社区和厂矿企业等,以上法制课、开座谈会、法律咨询、举办培训班等形式,对调解组织进行指导。同时,还组织调解员进行法庭观摩,传授调解技能,提高调解水平。

2、定期或不定期到司法所召开业务指导会,帮助解决调解委员会在人民调解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另外,还组织有代表性的民商事案件到社区现场调解,并邀请基层社区领导和调委会成员参加调解和观摩。

3、强化人民调解和行政调处工作力度,充分发挥诉前调解及立案调解的过滤功能,通过“速裁法庭”及立案法官的工作,将依法不属于法院受理或者通过诉讼外渠道更有利于矛盾解决的纠纷,分流到各种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中。加强对企业内设联系点、联络员的指导,将纠纷隐患化解在萌芽状态。

4、运用多种方式规范市场主体的法律行为。针对区域经济发展中市场交易行为不规范等问题,通过指导合同签订、发布合同书范本等形式予以指导,预防纠纷发生;针对区域企业用工行为不规范等问题,联合人社部门、工会,促进企业在劳动时间、劳动保护、缴纳保险等方面的规范化;积极指导本地区特色行业成立行业协会,制定相关行业规范,帮助其提高行业自律水平。

三、白银区法院调解各类民事案件存在的问题

(一)不同类型案件调解率有明显差异,特定类型民商事案件调解工作成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整体调解水平。白银区法法院受理的民商事案件中,婚姻家庭纠纷案件、买卖合同类案件的调解撤诉数量最多,其次为借款合同类案件。多数借款合同纠纷和买卖合同纠纷当事人提供的证据确凿充分,事实清楚,案情明了,在可明确预测到判决结果的情况下,当事人乐于选择以调解的方式结案,这样易于执行,减少诉累,真正做到案结事了。由此可见,民商事案件的收案结构对调解率会产生重要影响,某些特定类型纠纷调解成功与否直接决定民商事案件整体调解率的高低。

(二)法院方面存在的问题

1、对诉讼调解存在认识上的偏差。有的法官仅把调解当做回避办案风险的手段,对案件处理把握得准的案件,不愿花时间去做调解工作,遇到把握不准的案件时才想方设法进行调解,对调解工作有功利性倾向;有的法官认为判决更能体现法律的严肃性,而调解弱化了法律的权威性和公信力,滋生了惰性。

2、开展诉讼调解工作不够规范。有的以拖压调、强行调解甚至“以判压调”,迫使一方当事人放弃部分权利;解释宣传法律不够透彻,或故意曲解法律,哄骗当事人接受调解结果;主持调解行为不规范,引起当事人反感而不愿接受调解;调解书制作不够规范,主文表述不够严谨。

3、缺乏调解方法和技巧。有的法官对调解工作存在畏难思想,不愿做也不想做耐心细致的调解工作;有的满足于“和稀泥”式的调解方法,缺乏对调解技能和调解艺术的总体把握;有的法官在高强度的任务压力和快节奏的审判流程下,找不到头绪,调解效率低下,有的案子甚至久调不决;一些年轻法官,学历高但社会经验不足,调解能力相对较低。

4、“案多人少”的矛盾突出。“案多人少”使法官无法抽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做过细的调解工作。白银区法院年均受理案件书占全市法院年均受理案件总数35%以上,民商事案件数量增长迅速,“案多人少”的矛盾十分突出,法官办案压力日益增大,在结案压力下,法官一般会采取判决方式结案,并以此加快办案节奏,提高办案效率。

5、调解工作的规律与现行审判方式改革要求及管理模式之间存在磨擦。当前审判方式改革实行统一立案,立审分离,统一送达、排期开庭、强化庭审功能,主审法官自主支配调解时间和把握调解时机的空间有限,调解工作一般被局限在庭审中或庭审后进行,由于庭审的激烈对抗特点和时间的限制,当事人一般很难达成调解协议;强调调解工作在审判法庭进行,导致调解缺乏必要的气氛和沟通。

(三)当事人和代理人方面存在的问题

1、当事人“恶意调解”。当事人之间恶意串通,隐瞒事实,到法院走程序,欺骗审判人员,得到合法的调解书,以此转移财产,规避法律责任,获取非法利益,损害了第三人的合法权益及集体、国家的利益;一些当事人在调解过程中一再要求对方当事人让步,对方作出让步并达成调解协议后,在执行阶段却拒不履行或消极履行调解书规定的义务,使对方当事人合法权益遭到损害;有些当事人利用调解恶意处分他人财产;一些当事人将调解作为缓兵之计,进行资产转移。

2、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当前社会诚信度不高,一些当事人缺乏诚信意识,达成调解后并不自动履行,一些案件仍需进入强制执行程序,导致人们对于诉讼调解的信赖度下降。

3、当事人下落不明或拒不到庭造成调解工作客观上无法开展。当前人员流动性大,被告难找,送达难、被告到庭率低的问题较为突出,需要公告送达的案件约占9%左右,此类案件的存在,使调解工作无法有效展开,影响了调解率;部分当事人虽然送达,但对诉讼消极应付,拒不到庭,案件缺席审理数量有逐年增加的趋势,被告到庭率低造成调解工作无法正常开展。

四、白银区法院调解工作存在问题

存在问的主要为:一是个别法官对调解工作的作用、意义认识不够深刻;二是诉调对接等相关工作落实得还不够好;三是未能充分发挥律师等诉讼代理人参与调解的作用。四是片面强调调撤率的做法欠妥。

五、对白银区法院调解工作的建议和意见

白银区位于黄河中上游、甘肃腹地,是白银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是我国重要的有色金属基地之一和甘肃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素以“铜城”闻名遐迩。区域总面积1372平方公里。现辖5个乡镇,5个街道办事处,有45个行政村,36个社区,总人口29万人。辖区内有银光公司、稀土公司、白银公司等大中型企业20多家。白银区法院法院受理的各类民商案件相比白银市其他县区法院来说,案件性质比较复杂,数量比较多。为此,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抓好民商事案件的调解工作。

(一)主体拓展,完善多元化主体调解商事案件的新格局

1、商事案件主体一般为法人,由专门负责法律事务的人员进行诉讼,对法律关系的确认没有太大分歧,这就决定了此类案件的调解需要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更需要耐心地做双方当事人的说服工作。目前,白银区法院一线法官占全院干警的29%,与之相对应的庞大的案件数量和日益复杂化的、逐渐增多的新类型商事案件,主审法官很难有更多的时间去做调解工作,即使办案法官主观上想多调解,也无暇顾及,客观上造成调解不能,直接影响到民商事案件的调解结案率。要解决这一矛盾,我认为应当解决调解主体的范围,利用法院内外的人力资源,建立多元化的主体参与调解的格局。建立社会人员调解模式。民商事案件往往涉及审计、评估、鉴定等其他社会中介机构的配合,适当扩大调解参与人的范围,适度进行调解工作的社会化,能够有力地促进民商事调解工作的开展。可以根据案情需要,聘请或委托具有一定法律知识、特定社会经验、特定专业知识,或与当事人有特定关系的人,如会计人员等参与诉讼调解。社会调解员促使双方达成调解协议的,应由审判人员审核后才能具有法律效力。

(二)方式拓展,开辟多样化民商事调解新路径 一是调解时机的拓展。实行向前延伸和向后延伸的方法,将调解贯穿于审判全过程和各个不同的诉讼环节。由于庭审的激烈对抗性特点和时间的限制,并且有的诉讼代理人没有调解的权限,庭审中当事人一般很难达成调解协议。对于那些当庭没有宣判的案件,由于审限的限制,法官一般也不主动建议和主持当事人进行庭后调解,这无疑限制了诉讼调解制度功能的发挥,直接导致了调解率的下降。而且,按照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庭上调解的时间是在法庭调查、法庭辩论、最后陈述后进行的,也就是说,庭上调解的时间是在查清事实后进行,这样,在胜负分明情况下,“有理”的一方当事人即使原来有调解的意思,在此时也会放弃。将调解向前延伸至开庭前的任何诉讼阶段,例如送达、传唤、证据交换等各个环节,向后延伸至公开宣判之前。二是调解策略的拓展。商事案件的主要特点就是当事人一方或双方多数是单位,且一般都会委托代理人出庭应诉,因此民商事案件不能囿于传统的“四步”、“四心”调解法,依据其自身的特点,加强民商事案件的调解指导实践工作。三是相关制度激励。采取激励调解机制。鼓励当事人首先利用调解来解决纠纷,制定能诱导当事人选择调解的规定。在现有民商事矛盾冲突日益突出,案件数量居高不下的现实条件下,实行鼓励性的调解机制,可以实现司法与当事人双赢的局面。一方面,可参照撤诉中诉讼费用收取办法,规定在审前调解结案和当事人庭外自行和解的,减半收取诉讼费用,以此来鼓励当事人选择通过调解、和解方式解决纠纷,及时、彻底化解矛盾,提高诉讼效率,降低诉讼成本。建立健全人民法院与司法行政部门指导、管理人民调解工作的衔接机制。四是把握个案特点,力求对症下药。因案制宜,对症下药,是调解成功的关键因素。有的案件可以采取面对面的庭审调解方式,有的则只能采取背靠背的调解方法;群体性纠纷案件,要把工作的重点放在有影响的“领头人”身上;借款纠纷把重点放在借款人一方等等。根据各类案件总结出了调解四法,即:一是宣传法律政策法。对于事实清楚,双方争议不大的案件“明之以法”,对当事人着重宣传法律法规,晓以利害,消除当事人不切合实际的幻想,尽快达成调解协议,从而减少诉讼成本;二是分清是非责任法。对于事实不清,双方争议较大的案件,“晓之以理”,通过证据交换、庭前调查、开庭审理,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明确责任,使当事人明白各自的是非过错、应享有的权利及所应履行的义务,从而有理有据地说服教育当事人,促进调解;三是运用情感沟通法。对于双方均有过错,因矛盾激化而起诉的案件,“动之以情”,促进调解。四是发挥系统效应法。把法庭调解与基层民事调解相结合,大力加强与辖区村委会、调解委员会、企业及厂工会等组织的沟通和联系,逐步改变法院单方诉讼调解工作的局面,发挥系统效应,形成社会合力。五是立足五个结合,追求制度创新。在调解工作中,注意做好五个结合:①注重庭前、庭上调解和庭后调解相结合,切实将调解贯穿于审判始终;②注重当事人自行协商和办案人员直接言辞调解相结合,提高办案效率;③注重办案人员主持调解和利用其他与当事人有特殊关系的组织、人员的说服工作相结合,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化解纷争;④注意审理好个案与法制教育相结合,增强当事人的法制观念,减少诉累;⑤注重面对面调解和分别调解相结合,全面深入地做好息诉工作。⑥发挥集体智慧,实现优势互补。一是审判人员合理搭配要优势互补。按照法官的能力和特长,对民事审判人员进行优化组合,对案件实行分类负责、专项审理,充分发挥每位审判人员的优势,形成强有力的调解合力。二是调解层次优势互补。在庭内建议实行案件承办人调解、合议庭调解、庭长调解三个层次的调解机制。上一层次调解不了的案件,及时交由其他层次进行调解。

总之,从双方愿意调解解决争议到调解的最后达成,体现在纸面上是薄薄的几页调解书,但这几页纸,凝结着法官多少汗水、心血和智慧!调解一个民事案件甚至比判决更累心、更耗神、更费口舌。法官在调解工作中应具备的勤勉敬业精神,为使当事人各方都满意、也为了最终消弥矛盾,法官应吃透具体案情,摸清当事人的心理,抓住案件关键,潜移默化地创造调解时机。当事人在法官细致入微的工作下,在法官敬业精神的感染下,往往会放下纷争、作出让步,把问题解决在基层,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以达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为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管理创新作出了新贡献。

下载对我院民商事调解工作的调查分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对我院民商事调解工作的调查分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关于我院医患纠纷调解工作的调研报告范文

    关于我院医患纠纷调解工作的调研报告 xx县人民医院今年7月26日,我院组织相关职能科室负责人在副院长xxx带领下,历时三天,对我院近三年来的医患纠纷调解工作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

    关于我院学生对大食堂满意度的调查方案

    关于我院学生对大食堂满意度的调查方案 一.调查背景 在大学的校园里,食堂就相当于学生的半个家,学生对食堂饭菜的满意度也就成为了我们调查的关键,近几个星期以来,天气逐渐变冷,也......

    我院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

    亲爱的大学生朋友: 我院大学生课外阅读调查 您好!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课外阅读情况,为大学生提供更好的、更切合大学生品味的读书空间,我们小组特意组织了这项调查研究工作。......

    关于我院经济学专业学生近视情况的调查分析

    关于我院经济学专业学生近视的调查分析 一、 问题的提出 目前我国人口的眼健康情况确实不容乐观。据最新统计显示,我国人口近视发生率为33%,全国近视眼人数已近4亿,是世界平均......

    对医疗纠纷调解协议的法律分析

    最新【精品】范文 参考文献专业论文 对医疗纠纷调解协议的法律分析 对医疗纠纷调解协议的法律分析 摘 要 为了规范医疗纠纷调解协议的内容和形式,本文以法律角度对本院签......

    对当前诉前调解工作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对当前诉前调解工作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作者: 马明锋发布时间: 2011-03-30 14:50:52诉前调解是我国法院努力构建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结果,是法院借助社会力量调处民事纠纷的新举......

    调解工作

    对如何发挥人民调解工作职能的思考长寿区司法局 李彬 2008年10月15日(点击:1262)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对构建和谐社会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同时也为今后人民调解工作在化解......

    大调解季度分析材料(范文大全)

    XXX矛盾纠纷大调解协调中心 关于XXXX年第一季度矛盾纠纷调处分析材料 XXX大调解协调中心: 一、 一季度矛盾纠纷调处基本情况 全县共排查矛盾纠纷XX起,其中婚姻家庭纠纷XX起,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