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多渠道筹集救灾和灾后重建资金的意见(%9A

时间:2019-05-14 10:03:1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多渠道筹集救灾和灾后重建资金的意见(%9A》,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多渠道筹集救灾和灾后重建资金的意见(%9A》。

第一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多渠道筹集救灾和灾后重建资金的意见(%9A

【发布单位】安徽省

【发布文号】皖政办〔2007〕60号 【发布日期】2007-07-31 【生效日期】2007-07-3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安徽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多渠道筹集救灾和灾后重建资金的意见

(皖政办〔2007〕60号)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

6月底以来,淮河流域遭受了1954年以来全流域最大洪水,皖南局部地区因特大暴雨导致山洪暴发,全省因灾直接经济损失超过100亿元。目前,水情汛情基本稳定,但救灾和灾后重建任务十分繁重,资金矛盾突出。各地、各部门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出发,进一步集中人力、财力和物力,全力以赴做好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尽快恢复灾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多渠道筹措救灾和灾后重建资金提出如下意见:

一、争取支持,对口落实救灾和灾后重建资金

省直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意识,在立足自身、自力更生做好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的同时,加强联系,积极主动向中央相关部委争取政策、项目和资金支持,对口落实农业、水利、教育、交通、卫生防疫、行蓄洪区补偿等救灾和灾后重建资金。

二、积极引导,大力支持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强化大局意识,按照“几个一块”的要求,多形式、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大对灾区的投入。财政超收安排一块:各级财税部门要依法加大税收收入、非税收入和各项政府性基金收入的征管力度,确保完成财政收入目标任务,灾情较轻、经济基础较好、潜力较大的市县更要力争多收超收、以丰补歉。部门、单位支持一块:各有关征收部门、单位要切实加强行政事业性收费、罚没收入、专项收入的征管,确保应收尽收、及时缴库。非税收入较多以及统一安排使用政府性基金收入的部门、单位,要尽量挤出资金,支持灾区建设。灾区群众自救一块:各地要积极引导、鼓励、支持灾区群众筹资筹劳,强化“自救”意识,自力更生解决生产生活问题,尽快重建家园。

三、调整结构,优先保障救灾和灾后重建经费需要

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几个一点”的要求,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切实保障救灾救急需要。预算安排一点:按照特大自然灾害应急预案要求,落实财政支持防汛救灾和灾后重建的各项措施,统筹安排预备费等机动财力以及预算内基本建设投资、防洪保安资金,最大限度地挤出资金用于救灾和灾后重建。预算调整一点:按照“区别轻重缓急,确保重点支出”的原则,依法调整年度预算支出,对公用经费和一般性支出,能减则减,能压则压,能缓则缓。原则上救灾任务重的市县,年内不得安排党政机关人员出国考察、培训,不得购置公务用车。支出节约一点:按照“两个务必”的要求,牢固树立过紧日子的思想,坚持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压缩一切可以压缩的支出,节约一切可以节约的资金,做到少花钱、多办事,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严格控制预算追加,年内除十二项民生工程等省委、省政府既定的支出项目外,各部门、各单位不得以其他任何名义向财政部门申请追加经费,严格预算约束,严控预算追加。

四、组织捐赠,动员全社会力量支援灾区

全省上下要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开展救灾捐赠的重要意义。要广泛发动,大力宣传,动员全社会力量向灾区捐款捐物、对口支援和结对帮扶。在捐赠活动中,要做到党政机关组织发动、领导干部带头示范、企业单位积极响应、社会各界多方参与,形成情系灾区献爱心、心系灾民做奉献的社会氛围。

五、加强调度,建立救灾和灾后重建资金“绿色通道”

财政部门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制定资金分配原则和具体分配方案,及时调度、快速下拨资金。要建立救灾资金拨付“绿色通道”,打破常规,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确保在最短的时间内,将救灾资金落实到户、落实到人、落实到项目。

六、强化管理,确保救灾和灾后重建资金专款专用

各地、各有关部门在分配救灾和灾后重建资金时,不能撒“胡椒面”,要突出重灾县、重灾乡镇、重灾村和重灾户,特别要把受灾的五保户、农村低保户和重点优抚对象作为重点救助对象。要严格救灾和灾后重建资金的申请和拨付程序,实行民主评议,张榜公布,切实将有限的资金,集中用在确保灾民“四有一无”(有吃、有住、有洁净水喝、有基本医疗条件,无大疫)上。严禁任何部门、单位和个人挪用、挤占、滞留救灾资金。各地对已下拨的各项资金要及时组织专人进行监督检查,省直有关部门将派出工作组对各地的资金管理情况进行核查。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七年七月三十一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县人民政府关于城区居民住房灾后重建实施意见

**县人民政府关于城区居民住房灾后重建实施意见

各有关乡(镇)人民政府,县直各有关单位:

今年“6.19”特大洪灾给我县城区住房造成严重损失。为确实做好城区居民灾后重建工作,尽快解决因洪灾毁损而无房居住的城区居民住房困难问题,积极稳妥推进灾后重建,维护社会安定稳定,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科学安置,结合《**县城区总体规划》,加快灾后重建步伐,确保城区居民住户灾后得到妥善安置。

二、重建办法

1、重建对象。指城区因今年“6.19”特大洪灾造成唯一自有合法、且自住的住房倒塌、严重危房的居民户。

2、扶持政策。

(1)原房用地补偿。对住房倒塌户和列入近期建设的桔子洲片、电炉厂至二中沿河一带的严重危房户,退出的旧房用地由县国土局收储,并按《土地使用权证》认定原房用地面积。属划拨国有土地的,按所处地段基准地价的40%给予补偿;属出让用地的,按所处地段基准地价的40%给予补偿,再按原已缴纳的出让金标准退还剩余使用年限的出让金。

(2)原房面积补偿。对列入近期建设的桔子洲片、电炉厂至二中沿河一带的严重危房户,由评估机构对其合法产权进行评估,经确认的原房有效面积可用于等面积调换安置房,调换后多余有效面积,按安置房成本价给予货币补偿。

(3)申购安置房价格。安置房价格根据建造成本核定,包括土地划拨成本、勘察设计及前期工程费、建安成本和小区基础设施配套费等。安置房具体销售价格由县物价局会同县建设局、财政局、审计局确定并向社会公布。具体价格应控制在1600元/平方米左右。对全倒房户经申请可给予总房价25%的优惠,优惠额最高不超过2万元。

(4)实行地段差异补偿。对列入近期建设的桔子洲片、电炉厂至二中沿河一带的严重危房户的原房有效面积实行地段差异补偿。

以安置地点所在地段为基点,每相差一个地段等级按原房有效面积的10%相应给予增加或扣减。

3、重建方式。对倒房户和列入近期建设的桔子洲片、电炉厂至二中沿河一带的严重危房户,均采取安置房和廉租房两种方式重建;对其它地段的严重危房户采取除险维修加固方式重建。

受灾户集中统一安置后,原毁损的住房由县国土部门统一清除或拆除,原有房屋产权证和土地使用权证予以注销,土地收归国有。

(1)安置房

安置房集中选址在原电炉厂,套型为60平方米、80平方米、100平方米三种,每户限购一套。重建对象原房面积低于60平方米的,选择60平方米的套型;原房面积为60~80平方米的,选择80平方米的套型;原房面积大于80平方米的,选择100平方米的套型。

对需在2011年元旦前搬迁的,可以选择建筑面积为50平方米套型的现房。

安置房销售及上市交易按经济适用房政策进行管理。

(2)廉租房

对符合享受廉租房的重建对象,优先安排廉租房,具体分配按《**县廉租住房实物配租实施方案》执行。

(3)除险维修加固。受损住房通过维修加固能够满足安全使用要求的,经建设部门按规定核准,可以采取按原貌原结构维修加固方式除险。

三、工作步骤

城区居民住房灾后重建工作力争在2012年6月底前全面完成。1、2010年7月20日前完成受灾户的调查摸底工作。2、2010年9月30日前完成重建对象的认定和重建协议的签订工作。3、2010年10月31日前县建设局调剂出一批50平方米套型的现房,安排给需要在2012年6月底前搬迁的受灾户。

4、由县城市建设开发有限公司集中建设一批安置房,力争在2010年9月31日前完成安置房建设项目开工前的图纸设计审查和项目审批手续办理工作;在2010年10月1日前后开工建设;在2012年5月1日前完成安置房竣工验收;在2012年6月底前组织重建对象迁入新居,完成重建工作。

四、组织机构

成立县城区住房灾后重建工作组,由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担任组长、副组长,县建设、国土、民政、农业、林业、经贸、交通、供销、公安、财政、审计、监察、国资公司等部门和鸾凤乡、杭川镇政府主要负责人为成员,具体组织实施城区住房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县人民政府

二○一○年八月十七日

第三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有关部门:

为贯彻落实《安徽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安徽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精神,全面提高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推动基础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就加强我省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以下意见:

一、强化政策措施,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结构

(一)完善学校编制管理。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县级人民政府要在省批准的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总量内,实行动态管理,编制向农村学校倾斜。加强农村学校和紧缺学科教师配备,促进校际间师资均衡配置,确保农村中小学开齐开足课程。

(二)创新教师补充机制。继续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加大“三支一扶”计划中支教指标的比例,鼓励包括免费师范生在内的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和艰苦地区任教。完善高校优秀师范生到农村学校顶岗实习制度,扩大农村骨干教师到高校脱产培训和高校师范生到农村学校顶岗实习的规模。

(三)加大城镇教师支教力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健全城镇学校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制度。城镇学校新进教师原则上先到农村学校任教2年以上,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教师职务、评选特级教师要有1年以上在农村学校任教经历。城镇的示范高中和特色学校要与农村学校建立长期稳定的校际对口支援关系。各地要创造条件,关心城镇支教教师的生活和工作,给予其一定的生活补助和交通补贴。

二、健全培养培训体系,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

(四)加强教师教育。构建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强化与中小学教学实践的联系,加强教育实习实践环节,提高教师职前培养水平。做好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确保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有编有岗。

(五)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实行五年一周期教师继续教育制度。深入实施“国培计划”,扩大实施“省培计划”。整合师训、教研、电教等各种培训资源,实行校本研修、集中培训与远程学习相结合,推进教师教研与培训一体化。采取有效措施,加速推进小学教师学历专科化、初中教师学历本科化。

(六)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建立教师培训机构准入和培训水平评估制度,对教师培训机构进行资质认证。加强县级教师进修学校基础能力建设,推动教师进修学校与教研、电教、电大等部门的整合和联合,形成上联高校、下联中小学校的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

(七)实施“江淮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完善省特级教师、学科(专业)带头人、教坛之星和优秀校长等培养选拔机制,通过设立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给予经费资助、开展课题研究、参加业务研修等方式,培养造就一批专家型教学名师和名校长。

三、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教师队伍管理制度

(八)完善教师管理体制。中小学教师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县级人民政府要统筹管理教师队伍,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依法履行中小学教师的招聘录用、职务(职称)评聘、培养培训和考核等管理职能;县级编制、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做好相关工作。

(九)严格教师资格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资格认定,逐步实行教师资格定期登记制度,积极探索并制订教师资格制度与教师岗位聘用、培养培训、考核制度相结合的办法,形成激励教师终身学习和不断发展的机制。

(十)完善教师公开招聘制度。按照“省考、县管、校用”的原则,今后新任中小学教师实行全省统一公开招聘考试,笔试由省教育厅会同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编办、省财政厅统一组织实施;面试由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会同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编制、财政部门组织实施。省教育厅负责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订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实施意见。

(十一)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中小学教师全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坚持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内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在有条件的地方,按照隶属关系,对新进教师以市、县为单位,积极探索试行 “无校籍管理”,由相应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在编制内统筹管理,由学校根据需要按期聘用,动态调整,合理流动,促进教师资源优化、均衡配置。

(十二)建立健全教师考核和退出机制。加强教师的学考核和聘期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调整岗位、工资分配,以及解除、续订聘用合同的基本依据。对经考核不合格的,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组织培训;经培训仍不合格的,应当调整岗位或者按照规定解除聘用关系。

(十三)完善教师交流轮岗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按照管理权限,组织实行城区学校间、农村学区学校间的教师定期交流,推行城乡间教师支教、挂职等多种形式交流,实施城乡学校结对帮扶,加强薄弱学校师资建设。

(十四)改革教师职务制度。建立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实行城乡统一的教师岗位结构比例。完善中小学教师专业技术水平评价标准。

(十五)完善校长管理制度。担任中小学校长一般应从事教育教学工作5年以上,其中中学校长应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教师职务,小学校长应具备专科及以上学历、中级及以上教师职务。高级中学和完全中学校长一般由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提名、考察或参与考察,按干部管理权限任用;初中和小学校长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选拔任用并归口管理。积极推行中小学校长竞争上岗、公开招聘。实行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和任期制,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工作,每届任期为3-5年,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两届的原则上应予以交流。逐步推行校长职级制,取消校长的行政级别。

四、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

(十六)加大资金投入。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继续教育经费由同级财政安排,经费标准不低于中小学教师工资总额的1.5%,并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地方教育费附加中按不低于5%的比例用于义务教育阶段教师的培训。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按照学校公用经费预算总额5%安排教师培训。

(十七)改善教师待遇。各级政府应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县级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落实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政策待遇,切实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山区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评聘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贴补贴标准。对新聘到省政府公布的全省“十二五”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区)

(皖政秘﹝2012﹞125号)县城以下(不含城关镇)学校任教的高校毕业生,享受提前定级待遇;转正定级时,薪级工资高定2级。

(十八)加快农村教师居住周转宿舍建设。各级政府要结合中小学布局调整和新农村建设规划,制定支持政策,将符合条件的教师住房纳入地方保障性住房建设规划,加强农村学校教师居住周转宿舍建设,改善农村边远艰苦地区教师特别是特岗教师、支教交流教师和寄宿制学校管理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任教、支教。

五、坚持育人为本,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十九)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理想教育。坚持把师德建设放在首位,以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为重点,持续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全面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

(二十)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广大教师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不得无故停课、缺课、擅离职守;要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组织或者参与对学生的有偿家教、有偿补习,在工作岗位上遇到涉及学生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应当采取措施保护学生人身安全;要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严禁利用职务之便向学生或家长谋取私利,不得以任何手段抄袭、剽窃和侵占他人劳动成果。

(二十一)完善师德考核奖惩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健全师德考核制度,建立教师师德档案,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职务评聘

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要完善师德激励机制,定期开展师德先进评选和表彰活动,树立师德典型,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氛围。

六、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二十二)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各级政府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教育事业发展最重要的基础工作抓实抓好,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形成政府统筹、部门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各地要根据本意见精神,结合实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和相关政策措施,大力营造教师队伍建设的良好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十三)完善教师队伍管理责任体系。省、市、县三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长是教师队伍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明确目标任务,制定配套政策,采取有力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教师队伍建设摆在教育工作重中之重的位置,切实负起统筹管理责任。校长是学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全面承担起教师队伍建设的职责,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二十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督导工作。坚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的重要内容,并纳入有关部门和学校领导班子的考核,总结成绩,整改不足,确保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四日

第四篇: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救灾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文库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救灾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文库.txt男人偷腥时的智商仅次于爱因斯坦。美丽让男人停下,智慧让男人留下。任何东西都不能以健康做交换。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云南省救灾资金管理办法的通知

云政办发[2007]196号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

《云南省救灾资金管理办法》已经省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七年八月二十一日

云南省救灾资金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加强救灾资金的管理,确保救灾资金及时拨付和资金安全,充分发挥救灾资金的使用效益,保障救灾救济和灾区恢复重建工作的顺利进行,根据国家救灾资金管理的有关规定,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救灾资金,是指由各级财政安排的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自然灾害灾后重建补助、其他自然灾害生活救助支出、纳入灾区恢复重建资金计划的其他救灾资金和各类组织、个人捐赠的救灾资金及救灾资金专户利息收入等资金。

第三条 救灾资金管理坚持以下原则:

(一)分级负担。本省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救灾资金列入财政预算,以州(市)、县(市、区)为主筹集救灾资金,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时,根据灾情及损失情况,省级给予适当补助,遭受特大自然灾害时,争取国家资金支持。

(二)统筹规划、突出重点。根据因灾损失情况和自救能力等因素合理安排救灾资金,优先安排重灾区,并对受灾的边疆民族地区和贫困地区给予适当照顾。

(三)专款专用,专人、专账管理。救灾资金不得用于平衡财政预算和发放工资,不得平均分配或者截留、挪用,不得实行有偿使用,不得提取周转金和列支工作经费,不得向无灾地区和与灾害无关的项目拨款。

(四)公开、公平、公正。救灾资金的发放应当向社会公开,接受社会监督。

第四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救灾资金管理工作的领导,及时决定或者批复救灾资金安排方案,督促有关部门及时安排下达资金,严格管理使用。

第五条 省抗灾救灾综合协调办公室(设在省民政厅)综合协调全省除地震恢复重建工作之外的救灾工作,会同省级有关部门统筹安排相应的救灾资金;省抗震防震(恢复重建)办公室(设在省建设厅)综合协调全省地震恢复重建工作,会向省级有关部门统筹安排地震恢复重建资金。州(市)、县(市、区)民政和建设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统筹安排当地的救灾资金。

各级财政、审计、监察、法制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对救灾资金的使用管理进行监督。

第六条 救灾资金的来源:

(一)本省各级财政预算安排的资金。

(二)中央财政及各部门的补助资金。

(三)列入灾后恢复重建资金计划的其他资金。

(四)各级民政部门和财政部门接收的捐赠资金。

(五)救灾资金专户的利息收入。

(六)其他救灾资金。

第七条 救灾资金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一)解决灾民的吃、穿、住和抢救、转移、安置、治病等方面的支出。

(二)因灾倒损民房的修复或重建。

(三)按恢复重建计划方案,需要修复或重建的其他项目。

(四)救灾物资的储备。

(五)符合救灾资金使用规定的其他项目。

第八条 救灾资金按照以下具体规定分别安排使用:

(一)新灾救济资金用于解决灾民的吃、穿、住和抢救、转移、安置、治病等生活困难,以及因灾损坏房屋的修缮补助。

(二)应急抢险阶段安排的应急资金,根据资金渠道按照指定的用途安排使用,结余部分并人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统一使用。

(三)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用于因灾受损的恢复重建项目,实行项目管理,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理。

(四)春荒、冬令灾民生活救济资金,用于灾民的口粮救济,解决因灾带来的生活困难问题。

(五)救灾储备物资采购资金根据为抵御自然灾害的需要安排,用于储备救灾物资。

(六)救灾捐赠资金,捐赠者有明确意愿的,严格按照捐赠者的意愿安排使用;没有明确意愿的,结合政府安排的救灾资金,统筹安排使用。

救灾资金专户利息收入并人救灾资金统筹安排使用,不得挪作他用。

第九条 符合本办法第六条和第七条规定的用途和具体使用范围的救灾资金,各地各部门应当严格按照下达资金文件规定的用途安排使用。

第十条 救灾捐赠资金的管理和使用应当符合以下规定:

(一)救灾捐赠资金由各级民政部门和红十字会按照规定统一接收,其他部门不得直接接收捐赠,但政府间的捐赠可以根据捐赠者的意愿由财政部门直接接收,纳人救灾捐赠资金统计并按救灾资金的用途安排使用。

(二)各级民政部门接收的救灾捐赠资金,在收到捐赠资金之日起30个工作日内缴人同级财政,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政府间的捐赠资金缴人财政国库,纳入预算管理,其他单位和个人的捐款资金,缴人同级财政专户管理(已开设救灾资金专户的,缴人该专户,未开设救灾资金专户的,可通过同级财政预算外资金专户设专账归集),使用时专项调人预算。由民政部门提出初步安排意见,商同级财政部门同意后,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统筹安排,合理使用。

(三)红十字会接收的救灾捐赠资金,由红十字会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及其他有关规定安排使用。各级红十字会对上级红十字会安排的救灾捐赠资金应当向上级红十字会报送使用情况和决算报表。各级红十字会接收救灾捐赠资金的情况应当报同级民政部门备案。

第十一条 救灾资金按照以下程序拨付:

(一)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由同级民政、财政部门提出资金安排方案,报同级人民政府审批同意后,由同级财政、民政部门联合下达。

(二)中央和省级财政用于地震恢复重建的补助资金,由省建设厅提出初步安排意见商省财政厅、省民政厅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由省财政厅、省建设厅、省民政厅联合下达。

(三)中央和省级财政用于地震灾害以外的恢复重建补助资金,由省民政厅提出初步安排意见商省财政厅同意后报省人民政府批准,由省财政厅、省民政厅联合下达。

(四)纳人恢复重建计划的其他救灾资金,按资金渠道和相关规定程序分别下达,必须按恢复重建计划确定的项目安排使用。

(五)根据政府的决定,财政部门可以单独下达救灾资金,同时抄送相关部门。

第十二条 救灾资金拨付和发放的时间要求:

(一)救灾应急资金,省级和州(市)级应当分别在资金安排方案确定和收文后2日内下达,县级应当在收文后尽快安排到使用单位或者灾民。

(二)救灾应急以外的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春荒、冬令灾民的救济资金,省级应当在资金安排方案确定后7日内下达,州(市)应在收文后10日内下达,县级应在15日内落实到灾民手中。

(三)灾后恢复重建补助资金应当按照资金筹措计划和项目实施计划,根据项目的实施进度情况,分期安排拨付。

(四)有特别规定和上级资金下达文件有时间要求的救灾资金,按规定时间要求拨付和发放。

第十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负责制定本级的灾后恢复重建资金补助计划。

省级安排的恢复重建补助资金,州(市)、县(市、区)应当在省级确定的补助数额内包干使用,超支不补。

恢复重建方案应当符合灾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严禁盲目攀比和超前建设。

第十四条 各部门下达救灾资金的文件应当根据资金来源渠道分别抄报上级财政、民政、建设及其他对口部门,并抄送同级审计部门,省级各部门下达中央补助资金的文件还应当抄送财政部驻云南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

第十五条 各级民政和建设部门要对救灾资金实行专人、专账、专户管理,不得与其他账户资金混淆使用、核算和管理;有条件的地方,应当按照国库集中支付程序支付。

第十六条 各级财政、民政、建设及相关部门应当在每年第一季度分别将上安排的救灾资金使用情况逐级上报上级财政、民政、建设和相关对口部门。

第十七条 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的使用管理实行条块结合,以块为主,县级人民政府对灾后恢复重建资金管理负总责,县级建设和民政部门负责具体使用管理。

恢复重建涉及的各对口上级主管部门负责指导和监督本系统恢复重建资金的管理。

第十八条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根据救灾资金管理使用的职责,分别与相关职能部门和下一级人民政府签订救灾资金管理责任状,层层落实责任,并建立责任追究制度,确保救灾资金管理规定落到实处。

第十九条 各级民政、建设和财政部门应当加强救灾资金管理使用的监督管理,对违法、违规分配使用资金的行为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并向上一级民政、建设、财政部门和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其他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本系统救灾资金使用管理情况的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第二十条 各级监察、审计部门要对救灾资金安排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对资金计划、分配、管理、拨付和决算的全过程进行监察和审计,定期向本级人民政府和上级监察、审计部门报告监察、审计结果。省监察厅、省审计厅应当将救灾资金监察、审计情况汇总后报告省人民政府。

第二十一条 各地各部门对救灾资金的使用管理应当接受社会监督,对救灾资金的发放坚持民主评议、登记造册、张榜公布、公开发放。

民政部门对捐赠资金的接收和使用情况应当向社会公告,并向捐赠者反馈。

第二十二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截留、挪用或者擅自改变救灾资金用途。截留、挪用或者擅自改变救灾资金用途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第二十三条 灾区灾民救济、倒损民房修复及恢复重建等的补助标准,由省民政厅会同有关部门制定,报省人民政府批准后执行。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实施中的具体问题由省财政厅负责解释。

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五篇: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

一、强化政策措施,改善农村教师队伍结构

(一)完善学校编制管理。逐步实行城乡统一的中小学编制标准,对农村边远地区实行倾斜政策。

(二)创新教师补充机制。三)加大城镇教师支教力度。城镇学校新进教师原则上先到农村学校任教2年以上,城镇中小学教师评聘高级教师职务、评选特级教师要有1年以上在农村学校任教经历。

二、健全培养培训体系,提高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

(四)加强教师教育。做好免费师范毕业生就业工作,确保免费师范毕业生到中小学任教有编有岗。

(五)完善教师培训制度。实行五年一周期教师继续教育制度

(六)加强教师培训基地建设。建立教师培训机构准入和培训水平评估制度,对教师培训机构进行资质认证。

(七)实施“江淮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培养造就一批专家型教学名师和名校长。

三、完善体制机制,健全教师队伍管理制度

(八)完善教师管理体制。中小学教师实行“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县级人民政府要统筹管理教师队伍,合理配置教师资源。

(九)严格教师资格制度。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组织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和资格认定,逐步实行教师资格定期登记制度。

(十)完善教师公开招聘制度。按照“省考、县管、校用”的原则。

(十一)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实行中小学教师全员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坚持在核定的教职工编制总额内按需设岗、竞聘上岗、按岗聘用、合同管理,实现由固定用人向合同用人转变、由身份管理向岗位管理转变。

(十二)建立健全教师考核和退出机制。加强教师的学考核和聘期考核,并将考核结果作为调整岗位、工资分配,以及解除、续订聘用合同的基本依据。

(十三)完善教师交流轮岗制度。

(十四)改革教师职务制度。建立与事业单位聘用制度和岗位管理制度相衔接,符合教师职业特点,统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制度,在中小学设置正高级教师职务。

(十五)完善校长管理制度。实行中小学校长负责制和任期制,校长全面负责学校工作,每届任期为3-5年,在同一所学校任职满两届的原则上应予以交流。逐步推行校长职级制,取消校长的行政级别。

四、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教师地位和待遇(十六)加大资金投入。县级以上教育行政部门的继续教育经费由同级财政安排,经费标准不低于中小学教师工资总额的1.5%,并在地方教育事业费中专项列支。(十七)改善教师待遇。各级政府应依法保证教师平均工资水平不低于或者高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县级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财政等部门要按照国家和省有关规定,落实社会保险和住房公积金政策待遇,切实改善教师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对长期在农村基层和山区贫困地区工作的教师,在工资、职务评聘等方面实行倾斜政策,完善津贴补贴标准。(十八)加快农村教师居住周转宿舍建设。加强农村学校教师居住周转宿舍建设,改善农村边远艰苦地区教师特别是特岗教师、支教交流教师和寄宿制学校管理教师的工作生活条件,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艰苦边远地区学校任教、支教。

五、坚持育人为本,提高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十九)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围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目标要求,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理想教育。

(二十)规范教师从教行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广大教师要爱国守法,爱岗敬业,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不得无故停课、缺课、擅离职守;要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不得组织或者参与对学生的有偿家教、有偿补习,在工作岗位上遇到涉及学生人身安全的紧急情况时,应当采取措施保护学生人身安全;要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严禁利用职务之便向学生或家长谋取私利,不得以任何手段抄袭、剽窃和侵占他人劳动成果。

(二十一)完善师德考核奖惩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健全师德考核制度,建立教师师德档案,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职务评聘和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实行师德问题“一票否决”。要完善师德激励机制,定期开展师德先进评选和表彰活动,树立师德典型,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营造师德师风建设的良好氛围。

六、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二十二)加强对教师队伍建设工作的领导。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规划和相关政策措施,大力营造教师队伍建设的良好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

(二十三)完善教师队伍管理责任体系。省、市、县三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长是教师队伍建设的责任主体。校长是学校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要全面承担起教师队伍建设的职责,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师管理制度。

(二十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督导工作。坚持将教师队伍建设作为领导干部教育工作督导考核的重要内容,并纳入有关部门和学校领导班子的考核,总结成绩,整改不足,确保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一二年四月二十四日

下载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多渠道筹集救灾和灾后重建资金的意见(%9Aword格式文档
下载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多渠道筹集救灾和灾后重建资金的意见(%9A.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