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宁波市环境污染防治规定(2007年5月25日浙江省宁波市第十届人民代%A1
【发布单位】浙江省宁波市
【发布文号】浙江省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 【发布日期】2007-06-13 【生效日期】2007-08-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国务院法制办公室
宁波市环境污染防治规定
(2007年5月25日浙江省宁波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二次会议通过 2007年6月13日浙江省宁波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1号公布 自2007年8月1日起施
行)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防治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维护公众的环境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第二条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环境污染防治活动。
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第三条 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第四条第四条 市和县(市)、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委托其所属的环境监察机构实施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
第五条第五条 城市管理、公安、发展和改革、规划、建设、工商行政、水利、卫生、交通、农业、渔业等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环境污染防治工作。
第六条第六条 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环境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进行监督和检举。
市和县(市)、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公众的环境信息知情权,按照规定发布饮用水水源水质、城市空气质量等日常环境质量信息和突发污染事故信息,并定期公布列入环境管理重点企业名单的排污单位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涉及公众重大环境权益的专项规划和建设项目,规划编制机关和建设单位应当在专项规划草案和环境影响报告书报送审批前,公开举行听证会,听取公众的意见。
第七条第七条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市环境保护规划和相关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各县(市)、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市环境保护规划和相关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结合本地实际,组织编制相应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第八条 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确保饮用水的清洁、安全。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以及从事其他可能污染水体的活动。
因保护饮用水水源造成单位和个人损失的,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第九条第九条 列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应当按照规定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组织编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包括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以下同),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批准文件。其中,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编制。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准文件的要求建成污染防治设施并落实其他污染防治措施。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或者采用的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编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在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批准文件后方可进行建设。
第十条第十条 建设项目未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批准文件的,项目审批部门不得批准其建设,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或者投入生产使用。
用于从事餐饮、娱乐、洗浴、酒吧等经营活动的建设项目,未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批准文件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核发营业执照。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禁止在居民住宅区新建、改建、扩建产生恶臭、异味、粉尘的项目。
禁止在城市居民住宅楼和商住楼内新建、改建、扩建产生油烟、烟尘、噪声、振动等污染的项目。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对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批准文件的要求,委托具有工程环境监理资质的机构实行建设项目工程环境监理,并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提交建设项目工程环境监理报告。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原审批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经验收合格后,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使用。
建设项目生产负荷达不到验收要求的,经原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可以先按实际生产负荷进行阶段性竣工验收。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完成验收。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建设项目需要进行试生产或者试运行的,建设单位应当向原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准文件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是否同意的审核意见,并书面通知申请人;经审核不同意的,应当说明理由。
经审核同意试生产或者试运行的,主体工程方可带负荷运行。
建设项目试生产或者试运行期间,有关污染物防治设施必须同时投入试运行,污染物排放应当符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并在规定期限内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试生产或者试运行期满前,向原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被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明确告知的情况下,不得继续为未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批准文件且产生污染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生产经营场所等条件。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本市对水、大气主要污染物实行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组织拟订全市水、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各县(市)、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全市总量控制方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本市对主要污染物依法实行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排污许可证发放的条件和程序依据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
在控制排污总量的前提下,本市逐步推行排污权交易制度,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排污单位(含个体工商户,以下同)应当保持污染物处理设施的正常使用,不得擅自拆除和闲置,并建立台帐,如实记录污染物处理设施的运行状况,使排放的污染物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
前款规定适用于各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管理单位。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排污单位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装置,并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污染源监控中心联网。
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装置是污染物处理设施的组成部分,排污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对自动监测装置进行维护和管理,保持正常运行,不得擅自拆除、闲置或者改变。
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装置正常运行时取得的数据可以作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的依据。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排污单位应当加强污染物排放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不得通过排污口以外的途径排放污染物。
排污口的设置、改造应当符合规定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不得擅自改动或者增设。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排污单位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应当进行收集处理,禁止不通过排放管道无规则排放。
排污单位排放水污染物的,不得违反水污染物处理规范,采用稀释手段排放。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在城市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禁止在夜间二十二时至次日六时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作业以及因生产工艺要求等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除外。
因生产工艺要求等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作业前,向所在地县(市)、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审核同意的,施工单位应当将夜间作业有关事项公告附近居民;审核不同意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中、高考期间对产生噪声的建筑施工等作业作出禁止性规定。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附近,进行集会、娱乐、健身等活动或者货物装卸、修理加工等作业,不得对周围环境造成噪声污染或者干扰他人正常生活。
第二十四条第二十四条 农业、渔业等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畜禽、水产养殖污染的防治以及对使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的监督管理。
畜禽养殖者应当按照规定收集、贮存、利用或者处置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畜禽粪便。
农业生产者应当科学地使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和饲料添加剂,防止对土壤和农畜产品产生污染。
第二十五条第二十五条 造成水体、土壤等环境严重污染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自行消除污染,不消除或者无能力自行消除污染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指定有关单位代为消除,消除污染产生的费用由造成污染的单位和个人承担。
第二十六条第二十六条 排污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治理:
(一)无污染物收集系统或者污染物收集系统不完善的;
(二)污染物排放不能稳定达标的;
(三)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核定指标的;
(四)排放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
限期治理期间,排污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污染物排放符合规定的排放要求。限期治理期限届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排污单位的治理效果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七条第二十七条 排污单位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环境污染而继续排污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经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对排污单位的有关设施、物品予以扣押或者查封。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人员实施扣押、查封,应当出具扣押、查封的设施、物品的清单,并制作扣押、查封笔录。清单和笔录交由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名;当事人拒绝签名的,执法人员应当在笔录中记明。
第二十八条第二十八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扣押、查封有关设施、物品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情况复杂的,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三十日。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扣押、查封期间作出处理决定;逾期未作出处理决定的,视为解除扣押、查封。对于不再需要扣押、查封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立即解除扣押、查封。
对被扣押、查封的设施、物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因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过错造成被扣押、查封的设施、物品损毁、灭失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赔偿。
第二十九条第二十九条 违反本规定,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三十条第三十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使用,并可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批准文件,建设项目擅自投入生产使用的;
(二)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或者采用的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后,未重新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批准文件,擅自投入生产使用的。
第三十一条第三十一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排放污染物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
(二)通过排污口以外的途径排放污染物的;
(三)不通过排放管道无规则排放大气污染物的;
(四)违反水污染物处理规范,稀释排放水污染物的。
有前款
(一)、(二)、(三)项行为情节严重的,同时可以责令停产整治。
第三十二条第三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可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要求建成污染防治设施或落实其他污染防治措施,建设项目投入生产、使用的;
(二)未经审核同意擅自投入试生产或者试运行的;
(三)擅自动用、转移被扣押或者查封的设施和物品的。
第三十三条第三十三条 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
(一)未按规定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装置并与监控中心联网的;
(二)不正常使用或者擅自拆除、闲置、改变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装置的;
(三)设置、改造排污口不符合规定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或者擅自改动、增设排污口的;
(四)进行货物装卸、修理加工等作业造成噪声污染的。
第三十四条第三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擅自在夜间二十二时至次日六时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规定,擅自拆除、闲置或者不正常使用污染物处理设施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可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规定,在被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明确告知的情况下,继续为未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批准文件且产生污染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生产经营场所等条件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可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规定,进行集会、娱乐、健身等活动,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由公安机关予以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第三十五条 违反本规定,造成污染的单位和个人拒不承担污染消除费用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代为处置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第三十六条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中违法审批、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不履行法定职责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所在单位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第三十七条 本规定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宁波市环境污染防治规定2007版(精)
宁波市环境污染防治规定
http://www.xiexiebang.com 2007年07月03日 06:19 浙江日报
第一条为了防治环境污染,保护和改善环境,维护公众的环境权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的环境污染防治活动。海洋环境污染防治不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各级人民政府对本行政区域的环境质量负责。
第四条市和县(市、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环境污染防治实施统一监督管理。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法定权限范围内委托其所属的环境监察机构实施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措施。
第五条城市管理、公安、发展和改革、规划、建设、工商行政、水利、卫生、交通、农业、渔业等行政管理部门,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做好环境污染防治工作。
第六条鼓励和支持公众参与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任何单位和个人对违反环境污染防治法律、法规的行为有权进行监督和检举。
市和县(市、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保障公众的环境信息知情权,按照规定发布饮用水水源水质、城市空气质量等日常环境质量信息和突发污染事故信息,并定期公布列入环境管理重点企业名单的排污单位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
涉及公众重大环境权益的专项规划和建设项目,规划编制机关和建设单位应当在专项规划草案和环境影响报告书报送审批前,公开举行听证会,听取公众的意见。
第七条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组织编制市环境保护规划和相关环境保护专项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
各县(市、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市环境保护规划和相关环境保护专项规划,结合本地实际,组织编制相应规划,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并报上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备案。
第八条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组织制定饮用水水源保护规划,依法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切实加强饮用水水源保护,确保饮用水的清洁、安全。
禁止在饮用水水源保护区向水体排放污染物以及从事其他可能污染水体的活动。
因保护饮用水水源造成单位和个人损失的,市和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依法给予补偿。
第九条列入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建设项目(以下简称建设项目应当按照规定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组织编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包括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境影响报告表和环境影响登记表,以下同,报有审批权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取
得环境影响评价批准文件。其中,环境影响报告书或者环境影响报告表,建设单位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环境影响评价机构编制。
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准文件的要求建成污染防治设施并落实其他污染防治措施。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经批准后,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或者采用的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的,建设单位应当重新编报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在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批准文件后方可进行建设。
第十条建设项目未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批准文件的,项目审批部门不得批准其建设,建设单位不得开工建设或者投入生产使用。
用于从事餐饮、娱乐、洗浴、酒吧等经营活动的建设项目,未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批准文件的,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予核发营业执照。
第十一条禁止在居民住宅区新建、改建、扩建产生恶臭、异味、粉尘的项目。禁止在城市居民住宅楼和商住楼内新建、改建、扩建产生油烟、烟尘、噪声、振动等污染的项目。
第十二条对可能造成重大环境影响的建设项目,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批准文件的要求,委托具有工程环境监理资质的机构实行建设项目工程环境监理,并在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时提交建设项目工程环境监理报告。
第十三条建设项目竣工后,建设单位应当向原审批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经验收合格后,建设项目方可投入生产使用。
建设项目生产负荷达不到验收要求的,经原审批该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可以先按实际生产负荷进行阶段性竣工验收。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三十日内完成验收。第十四条建设项目需要进行试生产或者试运行的,建设单位应当向原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申请。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及其批准文件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落实情况,自受理申请之日起二十日内作出是否同意的审核意见,并书面通知申请人;经审核不同意的,应当说明理由。
经审核同意试生产或者试运行的,主体工程方可带负荷运行。
建设项目试生产或者试运行期间,有关污染物防治设施必须同时投入试运行,污染物排放应当符合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要求,并在规定期限内通过环境保护验收。
建设单位应当在建设项目试生产或者试运行期满前,向原审批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建设项目竣工环境保护验收。
第十五条任何单位和个人在被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明确告知的情况下,不得继续为未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批准文件且产生污染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生产经营场所等条件。
第十六条本市对水、大气主要污染物实行排放总量控制制度。
市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国家和省有关规定组织拟订全市水、大气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方案,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各县(市、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按照全市总量控制方案制定具体实施方案。
第十七条本市对主要污染物依法实行排污许可证管理制度。排污许可证发放的条件和程序依据国家、省有关规定执行。
在控制排污总量的前提下,本市逐步推行排污权交易制度,具体办法由市人民政府规定。
第十八条排污单位(含个体工商户,以下同应当保持污染物处理设施的正常使用,不得擅自拆除和闲置,并建立台账,如实记录污染物处理设施的运行状况,使排放的污染物达到规定的排放标准。
前款规定适用于各类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管理单位。
第十九条排污单位应当按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规定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装置,并与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污染源监控中心联网。
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装置是污染物处理设施的组成部分,排污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对自动监测装置进行维护和管理,保持正常运行,不得擅自拆除、闲置或者改变。
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装置正常运行时取得的数据可以作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监督管理的依据。
第二十条排污单位应当加强污染物排放设施的维护和管理,不得通过排污口以外的途径排放污染物。
排污口的设置、改造应当符合规定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未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同意不得擅自改动或者增设。
第二十一条排污单位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应当进行收集处理,禁止不通过排放管道无规则排放。
排污单位排放水污染物的,不得违反水污染物处理规范,采用稀释手段排放。第二十二条在城市噪声敏感建筑物集中区域内,禁止在夜间二十二时至次日六时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但抢修、抢险作业以及因生产工艺要求等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除外。
因生产工艺要求等特殊需要必须连续作业的,施工单位应当在施工作业前,向所在地县(市、区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提出书面申请,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受理申请之日起三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核意见,审核同意的,施工单位应当将夜间作业有关事项公告附近居民;审核不同意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书面说明理由。
经本级人民政府批准,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可以在中、高考期间对产生噪声的建筑施工等作业作出禁止性规定。
第二十三条在噪声敏感建筑物附近,进行集会、娱乐、健身等活动或者货物装卸、修理加工等作业,不得对周围环境造成噪声污染或者干扰他人正常生活。
第二十四条农业、渔业等有关部门应当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畜禽、水产养殖污染的防治以及对使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的监督管理。
畜禽养殖者应当按照规定收集、贮存、利用或者处置养殖过程中产生的畜禽粪便。
农业生产者应当科学地使用化肥、农药、农用薄膜和饲料添加剂,防止对土壤和农畜产品产生污染。
第二十五条造成水体、土壤等环境严重污染的单位和个人,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自行消除污染,不消除或者无能力自行消除污染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指定有关单位代为消除,消除污染产生的费用由造成污染的单位和个人承担。
第二十六条排污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治理:(一无污染物收集系统或者污染物收集系统不完善的;(二污染物排放不能稳定达标的;(三污染物排放总量超过核定指标的;(四排放污染物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的。
限期治理期间,排污单位应当采取措施,使污染物排放符合规定的排放要求。限期治理期限届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对排污单位的治理效果进行验收,验收不合格的,依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处理。
第二十七条排污单位造成严重环境污染或者可能造成严重环境污染而继续排污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经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对排污单位的有关设施、物品予以扣押或者查封。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执法人员实施扣押、查封,应当出具扣押、查封的设施、物品的清单,并制作扣押、查封笔录。清单和笔录交由当事人审核无误后签名;当事人拒绝签名的,执法人员应当在笔录中记明。
第二十八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扣押、查封有关设施、物品的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情况复杂的,经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批准,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的期限最长不得超过三十日。
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在扣押、查封期间作出处理决定;逾期未作出处理决定的,视为解除扣押、查封。对于不再需要扣押、查封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立即解除扣押、查封。
对被扣押、查封的设施、物品,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妥善保管,不得使用。因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的过错造成被扣押、查封的设施、物品损毁、灭失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应当依法赔偿。
第二十九条违反本规定,法律、法规已有处罚规定的,依照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处罚。
第三十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生产使用,并可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一未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批准文件,建设项目擅自投入生产使用的;(二建设项目的性质、规模、地点或者采用的生产工艺发生重大变化后,未重新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批准文件,擅自投入生产使用的。
第三十一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一排放污染物超过规定排放标准的;(二通过排污口以外的途径排放污染物的;
(三不通过排放管道无规则排放大气污染物的;(四违反水污染物处理规范,稀释排放水污染物的。
有前款(一、(二、(三项行为情节严重的,同时可以责令停产整治。
第三十二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可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一未按要求建成污染防治设施或落实其他污染防治措施,建设项目投入生产、使用的;(二未经审核同意擅自投入试生产或者试运行的;(三擅自动用、转移被扣押或者查封的设施和物品的。
第三十三条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可处一千元以上一万元以下罚款:(一未按规定安装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装置并与监控中心联网的;(二不正常使用或者擅自拆除、闲置、改变污染物排放自动监测装置的;(三设置、改造排污口不符合规定的技术规范和标准或者擅自改动、增设排污口的;(四进行货物装卸、修理加工等作业造成噪声污染的。
第三十四条违反本规定,擅自在夜间二十二时至次日六时进行产生环境噪声污染的建筑施工作业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可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规定,擅自拆除、闲置或者不正常使用污染物处理设施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可处五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规定,在被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明确告知的情况下,继续为未取得环境影响评价批准文件且产生污染的生产经营活动提供生产经营场所等条件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并可处一千元以上五千元以下罚款。
违反本规定,进行集会、娱乐、健身等活动,制造噪声,干扰他人正常生活的,由公安机关予以警告,警告后不改正的,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五条违反本规定,造成污染的单位和个人拒不承担污染消除费用的,由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责令限期改正,并处代为处置费用一倍以上三倍以下罚款。
第三十六条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和其他有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在环境污染防治工作中违法审批、徇私舞弊、滥用职权、玩忽职守、不履行法定职责的,由其上级机关或者所在单位责令改正,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由其所在单位或者上级机关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三十七条本规定自2007年8月1日起施行。
第三篇:浙江省宁波市劳动合同范本
编号:
劳
甲方:
乙方:合 同
动
宁波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
使 用 说 明
一、甲乙双方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遵循合法、公平、平等自愿、协商一致、诚实信用的原则。
二、双方在签订合同时,应仔细阅读合同书。合同内容应协商一致后填写,合同中的空栏,必须填写清楚,不须填写的空栏请打上“/”。本合同中的选择项目,只能选择一项填入确定的空格中。
三、本合同必须由用人单位(甲方)的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代理人)和职工(乙方)本人签名(盖章),并加盖用人单位印章方为有效。
四、本合同的未尽事宜,可在“其它事项的约定”中列明,或另行签订补充协议。另行签订的补充协议,作为本合同的附件,与本合同一并履行。
五、本合同请用黑墨水或蓝黑墨水填写,字迹清楚、文字简练、准确,不得涂改。
劳 动 合 同
甲方(用人单位)名称:法定代表人(或主要负责人):
所:
乙方(劳动者)姓名:文化程度:
身份证号码:家庭地址:现居住地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下简称《劳动合同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甲乙双方本着自愿、平等的原则,经协商同意订立本合同,并共同遵守履行。
一、合同期限
本合同为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合同期从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其中试用期为个月,即从年月日起至年月日止;
二、工作内容及工作地点
(一)甲方聘请乙方主要从事工作。乙方明确知晓岗位工作要求及工作内容并表
示接受。
(二)乙方应按甲方确定的岗位责任制及相关规章制度的要求,按时、按质、按量地完成岗位所包含的各项工作内容,努力达到该岗位的要求指标和成果。
根据甲方生产(工作)需要,乙方同意在岗位(工种)工作。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工作岗位(工种)。
(二)甲方安排乙方的工作地点:。
根据工作需要,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可以变更工作地点。
三、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乙方所在岗位的工时制度按以下()项确定 A.标准工时工作制 B.不定时工作制
C.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
甲乙双方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工作时间的规定,对执行本条A项工作制的,乙方每日工作不超过8小时,每周工作40小时,并且每周至少休息一天。甲方由于生产经营需要,经与工会和乙方协商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天不得超过1小时,因特殊原因,在保障乙方身体健康的条件下,每天不得超过3小时,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对执行本条B项、C项工作制的,甲方在保障乙方身体
健康并听取乙方本人意见的基础上,采取集中工作、集中休息、轮休调休、弹性工作时间等适当方式,确保乙方的休息、休假权利和生产、工作任务的完成。甲方保证乙方依法享受法定休假日、带薪年休假等休假权利。
四、劳动报酬
(一)乙方试用期内的月工资为元;试用期的工资不得低于本单位相同岗位最低档工资或者本合同约定工资的百分之八十,并不得低于甲方所在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二)试用期满后,乙方的月工资为元,工资形式为()。1.计时工资2.计件工资
根据甲方的工资分配制度,经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在合同期内甲方为乙方调增(减)的月工资作为本合同的月工资(不得低于甲方所在地政府规定的最低工资标准)。
(三)乙方工资支付形式为()1.银行代发2.现金支付
(四)甲方以法定货币按月足额支付乙方工资,并向乙方提
供工资清单。工资发放日为每月日,如遇休假日或休息日,应当提前支付。
(五)乙方加班工资、休假日工资、津贴、补贴、奖金的确定和发放以及特殊情况下的工资支付,均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以及甲方依法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执行。
五、社会保险
(一)甲方应按规定及时为乙方办理参加社会保险的相关手续,按时缴纳社会保险费用。社会保险费个人缴纳部分,甲方按规定从乙方工资中代扣代缴。
(二)乙方在孕期、产期、哺乳期应享受的假期及相应待遇,按生育保险、女职工劳动保护等有关规定执行。
(三)乙方患职业病或因工(公)负伤(死亡)的待遇、患病或非因工负伤(死亡)的待遇及医疗补助费发放,均按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及相关规定执行。
六、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一)甲乙双方都必须严格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遵守劳动保护、职业危害防护等有关规定。
(二)甲方应为乙方提供符合国家规定的劳动保护设施、设备、劳动防护用品及其他劳动保护条件。
(三)乙方应严格遵守各项安全操作规程和甲方依法制定的有关规章制度。如甲方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乙方有权拒绝。
(四)甲方必须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职业病防治法的有关规定,对具有职业病危害(如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它有毒有害的物质,下同)的岗位(工种),甲方应当如实告知乙方有关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并采取符合国家职业卫生要求的预防措施和防护设施。
(五)乙方从事具有职业病危害岗位(工种)的,甲方应组织乙方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及离岗前的职业健康检查,及时如实告知乙方检查情况,并为乙方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七、合同的变更、解除和终止
(一)甲乙双方协商一致后,可以变更合同,并及时办理书面变更手续。
(二)除《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的情形外,乙方解除劳动合同,应当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甲方,在试用期内解除劳动合同的,应提前三日通知甲方。
(三)符合《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规定情形的,甲方可以解除劳动合同,但有《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二条规定情形的,甲方不得依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四十一条的规定解除劳动合同。
(四)符合《劳动合同法》及国家、省、市规定的有关劳动合同终止情形的,劳动合同终止。
(五)工伤职工、患职业病职工劳动合同的解除或终止,依据国家有关工伤保险的规定执行。
(六)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规定情形之一的,甲方应按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向乙方支付经济补偿金。
(七)甲方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并在十五日内为乙方办理档案和社会保险关系转移手续。乙方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结工作交接手续。
八、约定事项
(一)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二十二、二十三、二十四条规定,双方约定的事项: 1.2.(二)其它事项的约定:
九、甲方按法定程序,依法制定单位规章制度,并予以公示或告知乙方,乙方应严格遵守甲方依法制定的规章制度。
十、本合同履行中发生的劳动争议,甲乙双方应当协商解决,或向本单位(或甲方所在地的乡镇、街道等)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协商不成或不愿调解的,应在劳动争议发生之日起60日内,向甲方所在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十一、本合同条款与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相抵触的,以及本合同未尽事宜,均按现行法律、法规和规章的规定执行。
十二、本合同至少一式二份,经甲乙双方签名(盖章)后生效,甲乙双方各执一份。甲方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文本,至少保存两年备查。
甲方:(单位盖章)乙方签名(盖章):
法定代表人签名(盖章)或负责人签名(盖章)
或委托代理人签名(盖章)
合同订立日期:年 月 日
合同履行起始日期:年 月 日
第四篇:宁波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规定
【发布单位】81107 【发布文号】
【发布日期】1992-11-15 【生效日期】1993-05-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宁波市城市环境卫生管理规定
(1992年10月17日宁波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三次会议通过1992年11月15日
浙江省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批准)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第一条 为了加强城市环境卫生管理,创造清洁、优美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根据国务院《 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第二条 凡在本市市区的建成区和县(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建成区内,一切单位和个人都必须遵守本规定。
第三条 第三条 城市环境卫生工作实行统一领导、分级负责、专业人员管理与群众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第四条 第四条 宁波市市政公用局是本市城市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负责组织本规定的实施。
各县(市、区)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县(市、区)人民政府的领导和市城市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按照分工负责本行政区域的环境卫生管理工作。
市、县(市、区)环境卫生管理处(所)负责城市环境卫生的具体管理工作。
城市规划、环境保护、卫生、交通、房地产、公安、工商等行政管理部门应当根据各自的职责协同城市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实施本规定。
第五条 第五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把城市环境卫生事业发展规划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组织实施。
环境卫生管理所需经费,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按任务量核拨。
第六条 第六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鼓励、支持环境卫生的科学研究,改进垃圾、粪便的收集、运输和处理手段,提高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能力。
第七条 第七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鼓励、支持单位和个人兴办环境卫生服务公司,对各类废弃物收集清运和无害化处理实行社会化有偿服务。
第八条 第八条 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及教育、文化、卫生部门和新闻单位应当加强环境卫生知识和法规的宣传教育,各类学校应当安排环境卫生教育活动,以不断增加和提高市民的环境卫生意识和公共卫生道德水平。
飞机场、港口码头、火车站、长途汽车站、风景旅游点等人流集散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对旅客、游客进行遵守环境卫生法规的宣传教育。
第九条 第九条 一切单位和个人有享受良好卫生环境的权利,有维护、改善环境卫生和爱护环境卫生设施及遵守城市环境卫生各项规定的义务。
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人人有权监督、检举和控告。
第十条 第十条 环境卫生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严格履行职责。一切单位和个人应当遵重环境卫生工作人员的劳动,不得妨碍、阻挠其履行职务。
第二章 环境卫生设施
第十一条 第十一条 城市中的环境卫生设施,应当符合国家规定的城市环境卫生标准。凡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环境卫生设施,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应当责令有关单位限期改进。
第十二条 第十二条 城市新区开发和旧城改造,必须依照国家有关规定,配套建设生活废弃物的清扫、收集、运输和处理等环境卫生设施,所需经费应当纳入建设工程概算。环境卫生设施应当与其主体工程项目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
第十三条 第十三条 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根据城市居住人口密度和流动人口数量以及公共场所等特定地区的需要,制定公共厕所建设规划,并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建设、改造,或者监督、支持有关单位建设、改造公共厕所。
在城市主要街道两侧和人流密集地区应当设置果皮箱,在居住区应当设置封闭式垃圾容器。
第十四条 第十四条 飞机场、港口码头、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公交线路始末站、文化体育场所、集贸市场、大型商店、公园、风景旅游点等人流集散场所的经营、管理单位,应当根据人流量自行设置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厕所、垃圾容器和其他环境卫生设施。
建筑施工工地和临时搭建用房单位应当自行设置生活垃圾和粪便的集装容器。
第十五条 第十五条 环境卫生设施的产权单位,应当加强对环境卫生设施的管理,定期保养、维修、更新,保持环境卫生设施的完好有效。
第十六条 第十六条 纳入城市规划的环境卫生设施建设项目,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改变设计或阻挠施工。
第十七条 第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侵占、损毁、拆除、迁移、封闭城市环境卫生设施。因建设需要必须拆除、迁移、封闭的,建设单位必须事先提出方案,报县(市、区)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
第十八条 第十八条 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督促建设单位和有关部门完善环境卫生设施的配套建设。
新建或者改建环境卫生设施的,应当有城市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参与规划、设计审查和竣工验收。
第三章 环境卫生管理
第十九条 第十九条 公民应当爱护公共卫生环境,禁止随地吐痰、便溺和乱丢烟蒂、果皮、纸屑等废弃物;禁止乱倒垃圾、污水、粪便和乱扔动物尸体;禁止从楼内或车内向外抛撒废弃物;禁止在街巷、道路、公共场所和公共垃圾容器内焚烧树叶和垃圾。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向江、河、湖、塘等水域、岸坡倾倒垃圾和其它废弃物。
第二十条 第二十条 市区的建成区和县级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镇的建成区内,禁止饲养鸡、鸭、鹅、鸽、兔、羊、猪、牛、犬等家畜家禽;城乡结合部村民饲养的家畜家禽,必须入笼上圈,严禁放养。
单位和个人需要饲养信鸽和因教学、科研以及其他特殊需要饲养家畜家禽的,须经所在地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并落实环境保洁措施,不得有碍周围环境。
单位和个人因特殊需要饲养犬的,按国有和省、市的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一条 第二十一条 环境卫生专业单位应当做到垃圾日产日清,粪便及时清运,并按有关规定做好公共厕所、垃圾亭、废物箱和其它环境卫生设施的保洁工作。
第二十二条 第二十二条 各类化粪池、储粪池由环境卫生管理处(所)统一管理,产权单位必须向所在地的环境卫生管理处(所)申报登记,委托环境卫生专业单位定期有偿清理。
化粪池、储粪池粪便不得满溢;如发生满溢,环境卫生专业单位必须立即清除。
第二十三条 第二十三条 各类机动车辆,应当保持车容整洁;运输液体、散装货物以及垃圾、粪便的,应当密封、包扎、覆盖,避免泄漏、遗撒;装卸货物后,应当做到场地清洁。
各类车辆车内清除的垃圾,应倒入自备的垃圾容器。
第二十四条 第二十四条 单位和个人在集贸市场设摊,应当保持摊位整洁。
设在非集市场所的各种摊点,应当自备垃圾容器,并保持摊位和营业场地周围的环境清洁。
第二十五条 第二十五条 施工单位应当做好施工现场的环境卫生工作,做到场地围栏整齐、周围环境清洁。
因水、电、通讯等施工作业需开挖路面,施工单位必须及时清除作业遗留的渣土、废弃物,修复路面。
第二十六条 第二十六条 科研、医疗卫生、屠宰场、生物制品厂等单位产生的有毒有害废弃物,必须按有关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严禁混入生活垃圾中。
第二十七条 第二十七条 城市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由环境卫生管理处(所)统一安排有偿清运。产生建筑垃圾和工程渣土的建设单位,必须向市、县(市、区)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申报建筑垃圾处置计划,经审核同意后,再向城市规划部门申领建筑许可证。
第二十八条 第二十八条 厂矿企业产生的工业垃圾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置。
单位有自运能力的,应当按照环境卫生管理处(所)的要求自行清运;无自运能力的,应当委托环境卫生专业单位有偿清运。
第二十九条 第二十九条 产生营业垃圾的单位和个体工商户,都应当在规定期限内,向其所在地的环境卫生管理处(所)办理营业垃圾处置手续,委托环境卫生专业单位有偿清运。
第三十条 第三十条 住户自行装饰住宅产生的垃圾,由所在地街道办事处负责管理,住户应当按规定标准支付垃圾清运处置费。
新建住宅装饰垃圾的清运处置费由房屋拆迁部门、房地产开发经营单位、房屋建设单位在房屋分配交付住户使用时,按规定标准代收。
第三十一条 第三十一条 居民生活垃圾,环境卫生管理处(所)应当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采取方便居民的方式,及时组织收集、运输和处理。居民应当按照规定的时间、地点、方式倾倒垃圾。
市区在近期内要逐步做到生活垃圾分类收集,其他县级市人民政府所在地镇,也要逐步实行。
第四章 环境卫生责任分工
第三十二条 第三十二条 城区主要街道、公共广场的环境卫生,由环境卫生专业单位负责。临时占用街道的,其范围内的环境卫生,由占用单位负责。
街巷、居住区的环境卫生,由街道办事处、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专人清扫保洁。保洁范围内的单位和住户应当按规定支付清扫费。
城乡结合部的环境卫生,按照地域划定保洁范围,分别由环境卫生专业单位、街道办事处和乡镇人民政府负责。具体界址由县(市、区)人民政府划定。
第三十三条 第三十三条 机关、团体、部队、企事业单位应当按照县(市、区)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环境卫生责任区,负责清扫保洁。
第三十四条 第三十四条 飞机场、港口码头、火车站、长途汽车站、公交线路始末站、公园、风景旅游点和文化体育等公共场所的环境卫生,由经营、管理单位负责清扫保洁。
第三十五条 第三十五条 集贸市场的环境卫生由主管部门负责组织专人清扫保洁。
各种摊点由从业者负责清扫保洁。
第三十六条 第三十六条 港口客货码头作业范围内的水面,由经营、管理单位责成作业者清理保洁。
城市公共水域由环境卫生专业单位负责清理保洁。
城市水域沿岸单位应当按照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划定的卫生责任区负责清理保洁。
在城市水域行驶或停泊的各类船舶上的垃圾、粪便,由船上负责人依照规定处理。
第三十七条 第三十七条 本规定没有规定责任单位的区域,由环境卫生专业单位负责清扫保洁。
第五章 奖励与处罚
第三十八条 第三十八条 凡符合下列条件的单位和个人,由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或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给予表彰或奖励。
(一)遵守本规定做出显著成绩的;
(二)对改善环境卫生有较大贡献的;
(三)检举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或举报环境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滥用职权、以权谋私行为,经调查属实的。
第三十九条 第三十九条 对违反本规定有下列行为的单位和个人,城市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单位,除责令其纠正违法行为,采取补救措施外,可以并处警告、罚款。
(一)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以5元以下罚款:
(1)随地吐痰或便溺的;
(2)乱丢烟蒂、果皮、纸屑等废弃物的。
(二)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以5元-100元罚款:
(1)乱倒垃圾、污水、粪便或乱扔动物尸体的;
(2)随意在公共场所或垃圾容器内焚烧树叶或垃圾的;
(3)不履行卫生责任区清扫保洁义务的;
(4)单位和个人各种摊点不按规定保洁的。
(三)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以50元-500元罚款:
(1)机动车辆车容不洁,影响环境卫生的;
(2)车辆装卸货物后不及时清理场地,影响环境卫生的。
(四)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以100元-1000元罚款:
(1)装运液体、散装货物以及垃圾、粪便的车辆不作密封、包扎、覆盖,造成泄漏、遗撒,影响环境卫生的;
(2)未及时清运垃圾、粪便,或者化粪池、储粪池粪便满溢不及时清除疏通的;
(3)化粪池、储粪池产权单位不按规定申报登记、定期清理,造成粪便满溢的;
(4)单位和个体工商户不按规定办理垃圾处置手续,随意堆放,倾倒建筑垃圾、工业垃圾、营业垃圾,影响环境卫生的;
(5)有毒有害废弃物未按规定进行无害化处理或混倒入生活垃圾中的。
(五)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以500元-2000元罚款:
(1)施工场地不按要求设置围护设施,或者施工结束后不及时清除废弃物、渣土等,影响环境卫生的;
(2)未按规定设置或擅自拆除、占用、迁移、封闭环境卫生设施的。
第四十条 第四十条 擅自饲养家畜家禽的,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单位,责令其限期处理或者予以没收,并可处以50元以下罚款。
经批准饲养家畜家禽,未落实保洁措施,影响环境卫生的,责令其限期改正,并可处以50元以下罚款。
第四十一条 第四十一条 损坏环境卫生设施的,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单位,除责令其恢复原状外,可以并处原价1-2倍的罚款。
盗窃、损坏各类环境卫生设施及其附属设施,应当给予治安管理处罚的,由公安机关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的规定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二条 第四十二条 违反本规定,情节轻微、主动改正、消除影响的,可减轻或免除处罚;情节严重、拒不改正的,从重处罚。单位违反本规定,情节严重、拒不改正的,对有关责任人和单位负责人处以50元-200元罚款,并建议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部门给予行政处分。
第四十三条 第四十三条 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单位的执法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垃圾才能上岗执法。
执法人员执法时,应当佩戴统一标志,出示证件,文明执法。
第四十四条 第四十四条 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单位对单位和个人的罚款,应当开具市统一印制的罚款收据。
罚没收入,统一上交同级地方财政,专项用于城市环境卫生事业。
第四十五条 第四十五条 罚款在20元以下(含20元)被处罚人没有异议的,由城市环境卫生执法人员执行。
罚款在20元以上的,根据管理职责,分别由市、县(市、区)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或其委托的单位决定。
第四十六条 第四十六条 侮辱、殴打正在执行公务的环境卫生工作人员或阻挠其执行公务的,由公安机关依照《 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进行处罚;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七条 第四十七条 环境卫生行政主管部门工作人员玩忽职守、弄虚作假、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其所在单位或上级主管机关依据规定的权限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四十八条 第四十八条 当事人对依据本规定作出的行政处罚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作出处罚决定机关的上一级机关申请复议;对复议决定不服的,可在接到复议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当事人也可以自接到处罚决定通知之日起十五日内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期满不申请复议、也不向人民法院起诉、又不履行处罚决定的,由作出处罚决定的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五章 附则
第四十九条 第四十九条 各县(市、区)其它建制镇及独立工矿区的环境卫生管理,可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五十条 第五十条 有偿服务收费标准由市人民政府根据国家、省有关规定另行制定。
第五十一条 第五十一条 本规定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宁波市市政公用局负责解释。
第五十二条 第五十二条 本规定自1993年5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浙江省宁波市红色旅游资源调查报告
浙江省宁波市红色旅游资源调查
09旅本1094150321沈亚芬
[摘要]为进一步促进我市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我们深入调研,认真分析了我市红色旅游开发中存在的不足和缺陷,并提出切实有效的合理建议。
一、我市红色旅游资源现状
(一)红色旅游资源丰富“红色”氛围浓厚
我市红色旅游(景点)资源丰富,主要体现在数量多、分布广、类型全、品位高。如全国示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镇海口海防遗址”,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中共浙东区委旧址纪念馆”、“余姚四明山革命烈士纪念碑”、“鄞县四明山革命烈士陵园”等极具纪念意义的教育基地都在我市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和开发。
(二)各县市区内红色旅游资源分布广泛呈现区域性特点
正如近代以来,由于外敌入侵最初是从沿海地区开始的,民族侵略和反侵略的斗争首先围绕着近海地区展开。相应地,这些地方所遗留下来的近代史迹就比较多一样,宁波现存的各种炮台、古战场遗址在镇海、北仑多有分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现代革命斗争,在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侧重于不同的地区,因而,在其历史遗迹上,也就有了比较明显的地区性。如江东总工会旧址等。
(三)加强红色旅游开发初具品牌效应
在市场经济浪潮的洗礼中,品牌意识已深入人心,没有自己精心挖掘打造的品牌,就无法吸引更多的游客。树立红色旅游品牌,政府就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制定统一规划,以有力措施吸纳社会力量参与红色旅游的开发建设,不断加大投入力度,多形式、多渠道、多层次搞好宣传推广,提高接待服务水平。走一条自己红色旅游品牌路子。
(四)红色旅游景点内容丰富主题鲜明
中国的现代史迹犹如一串逶迤的珍珠,串接着古代和近代文物史迹,传承着的历史和文化。但是,受近代以来中国历史走向的强烈影响,各处红色景点的内容和主题主要集中在中华民族被侵略和民族奋起反抗、人民进行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这条主线上,围绕着革命斗争这条历史的主线而展开的。四明山抗日遗址、总工会会旧址、中共浙东临时特别委员会旧址、白鹘桥在甬日军投降见证地、芦蒲暴动纪念碑、浙东敌后各界临时代表大会旧址等史迹,以共产党领导的现代革命
斗争史实为主要内容,展示了一幅幅浙东共产党领导宁波人民争取解放、获取自由和幸福的瑰丽篇章。
(五)景点历史悠久类型丰富多样
宁波近现代史迹的类型构成极为丰富,主要可分为战争或重大事件的发生地,如五洞闸战斗遗址和沈一飞就义处等;重要会议的会址,如浙东敌后各界临时代表大会旧址等;各种重要机构的办公地旧址,如新四军浙东游击纵队政治部旧址、浙东行政公署旧址、总工会旧址等;杰出人物的故居或纪念堂,如张学良幽禁地(中旅社旧址)、卓兰芳烈士故居、邵荃麟故居等;革命烈士陵园,如慈湖烈士陵园、庄桥烈士纪念碑等;以及各类纪念馆,如浙东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等类别。历史是由人的活动构成的。在中国现代历史发展中,各类杰出人才和名人辈出,这一个个使人如雷贯耳的名字汇集在一起,构成了一片灿烂的星空,他们的活动和事迹,串起了现代历史发展的主线。围绕于此,在我市的红色的史迹中,名人或杰出人物的故居和纪念馆必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六)积极保护成果丰硕
红色旅游的基础是红色史迹的存在和有效保护,无源之泉是不可能长久的,许多人红色旅游的主要目的就是要切身特味当时的情景、感受当时的生活,因此红色史迹的完整的保存就成了关键,同时从管理者的角度看红色旅游的发展本来就是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采取保护红色古迹服务的。各种红色史迹因为其特殊的历史地位和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一直被受关注,而且红色文物集中了现代珍稀典籍、文献资料、革命文物等记述历史文化、文明进程的文化传播实物,是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在文物保护部门的工作一直有较大的分量,我们看到文物接受等级的评定,日常相关人员进行保养维护,多数在册的单位都一定程度上保持原有的状态保持了特点,随着建设现代化国际港口旅游强市战略的提出,各级领导对红色旅游日益重视,相关部门的预算提高,如日前在四明山的红色旅游项目的改扩建中就投入1200万元。
二、景点(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缺陷及不足
在此次的调研过程中,我们将问卷分布到了五个地区:宁波老三区、宁海、镇海、余姚、慈溪。通过对市民分发调查问卷,了解到市民眼中我市的红色旅游发展状况。
(一)小景点资源的有效开发不足、管理缺失
有效开发不足:景点资源有所开发,但是规模和效益(包括经济和教育等多方面)不大。
我市现有已开发的红色旅游(景点)资源中,有多数属于独立形成的旅游资源。由于此类(景点)资源在历史上有其独立性、纪念性及教育性,同时,与其他传统的红色旅游(景点)资源在内容上又有较为明显的区别。因此,此类红色旅游(景点)资源在过程中往往容易出现有效开发不足的尴尬局面。
(二)低层次开发普遍,内涵品味有待提高
目前许多景区对旅游资源的开发主要还是以革命遗址为主,旅游以参观游览为主,参与性项目开发较少,旅游开发缺乏深度,革命遗址、旧址、纪念馆大多以展示形式为主,展示内容单调、僵硬,缺少对游客的吸引力,不能发挥红色旅游资源的教育功能,更不能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因此深入挖掘红色文化核心价值,凸显红色文化主题已成为打造红色文化产品工程的首要问题。
(三)票价偏高、服务人员服务意识不强
红色旅游(景点)资源的开发在我国有其特殊的地位和意义,与其他娱乐消遣为主要特色的旅游(景点)资源相比,红色旅游(景点)资源具有其特有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因此,在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的角度来看,红色旅游(景点)资源是否应该收费,其收费价格如何制定,这些都需要我们政府和有关专家经过精心的计算和考察。但是,当前我市的一些红色旅游(景点)资源却错误的将红色旅游和娱乐性旅游相等同,景点收费(票价)过高的情况在各个地区不同程度的存在。
(四)吃、住、行、游、购、娱等综合配套服务设施建设的不完善问题凸显 红色旅游(景点)资源在由于多位于较为偏远的山区,经济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发展,各个景点辐射区的基本的服务行业也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和发展,有的景区甚至找不到一个饭店和一个旅店,当然,缺乏基本的吃住服务条件的旅游景点是无法吸引游客的。
(五)交通不便、信息不灵、公共设施落后制约红色旅游区发展
交通不便在我们现有的已开发的红色旅游(景点)资源中存在的状况尤为突出,除了部分品牌景点及城市景点,其他大多数零散分布的景点大多位于偏僻而经济
相对落后的农村或山村,交通不便不仅是当地经济发展的制约条件,更是红色旅游(景点)资源有效利用的最大障碍之一。
(六)开发缺乏整体性观念
我市的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依然处于自发的点状发展,没有把自己置身于全国、全省旅游发展的大局之下,没有把红色旅游置于整个旅游业发展的大盘子中。
(七)特色体现不足,互动欠缺
红色旅游的景点本身还是很有特色的,但现阶段挖掘不够。
参考文献
[1]胡翠柏,发展红色旅游之我见[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6(4)
[2]吴翔,河南省红色旅游资源开放现状与发展战略研究[J],开封教
育学院学报,2006(1)
[3]叶周红色旅游独具魅力人民论坛。2005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