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印发简化公众服务内部办事程序方案的通知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办公室文件
渝环办发„2006‟73号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办公室
关于印发简化公众服务内部办事程序
方案的通知
机关各处室,市环保局经开区、高新区分局,局属各单位:
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安排和部署,我局对涉及公众服务的内部办事程序进行了简化,形成了《简化公众服务内部办事程序方案》,现印发你们,并提出以下意见,请遵照执行。
一、简化公众服务内部办事程序,提供高效便民服务是环保部门“执政为民、服务发展”的本质要求,是取信于民的具体体现。各有关处室和单位要切实增强服务意识,优化流程,改进手段,提高效率,实现政务管理和服务方式向公开透明、便民高效转变。
二、各有关处室、单位要制定、完善行政审批、环境执法、收费等管理规定、办法,细化经办、审核、审查、审批等环节的要件、时限等具体要求,制定工作流程图。
—1—
三、按照分级负责、权责对等的原则,实行审批级次责任人责任制度。各项审批的环节责任人要认真履行职责,严格把关,在规定时限内提前完成工作任务;各审批级次责任人必须把好最后关口,确保审批质量。因特殊情况不能在规定时限内办结的,应提前向审批责任人报告,经批准后方可适当延长办结时限(不得超过5个工作日),并及时告之服务对象。凡超过办结时限的,实行默认制,同意申请人申办事项,并追究有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四、为提高工作效率,决定启用“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审批专用章”、“重庆市环境保护局排污许可证专用章”、“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固体废物转移审批专用章”、“重庆市环境保护局核安全与辐射管理审批专用章”、“重庆市环境保护局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行政审批专用章”、“重庆市环境保护局经济技术产业开发区分局行政审批专用章”、“重庆市环境工程评估中心合同专用章”,由有关处室、单位制定相应的专用章管理规定,严格管理和使用。
二〇〇六年十二月十五日
—2— 简化公众服务内部办事程序方案
为了建设服务型机关、法治型机关、效能型机关和廉洁型机关,优化公众服务内部办事流程,强化责任,改进手段,提高效率,推动环境保护管理和服务方式向公开透明、便民高效转变,特制定本方案。
一、行政许可内部审批程序
(一)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内部审批程序 1.关于非辐射类建设项目。
根据建设项目对环境影响的大小和区域环境敏感程度,分四类进行审批。第四类项目由建管处经办人员直接办理,在1个工作日内办结。第三类项目由建管处经办人提出意见、处长审批,有关处室会签。编制环境影响登记表的,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在10个工作日内办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第二类项目由分管副局长审批,第一类项目由局长审批。第二类项目和第一类项目中,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由建管处经办人提出意见,处长审核,有关处室会签,局领导审批,在10个工作日内办结;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由建管处经办人提出意见,处长审核,有关处室会签,局领导审批,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
对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报告表、登记表的重新审核均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并联审批项目一律在10个工作日内办结;对于列入市政府重点项目目录,属于市局审批且环境影响较小的 —3— 项目,一律纳入审批的绿色通道,落实专人负责,在10个工作日内办结。
2.关于辐射类建设项目。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书的项目,由辐射处承办科室经办人、科室负责人提出审查意见,分管处长审核,分管局长审批,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
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的项目,由辐射处承办科室经办人、科室负责人提出审查意见,分管处长审批,在10个工作日内办结。
填报环境影响登记表的项目,由辐射处承办科室经办人提出审查意见、科室负责人审批,项目较特殊的,由分管处长审批,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
3.对建设项目环评类型咨询回执、项目环评执行标准的复函、责令建设项目限期补办环评手续文件,由有关处室经办人员起草,处领导审批,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
4.市环保局审批的项目,区县(自治县)环保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书面审查意见不再作为审批要件。需召开环境影响评价文件技术审查会的,通知项目所在地区县(自治县)环保部门参加。
(二)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竣工验收内部审批程序 1.关于非辐射类建设项目。
对于试生产(试运行、预验收)审批:(1)建设单位提交《重庆市建设项目试生产(试运行、预验收)环境保护申请表》时,不再需要监理单位签署意见。(2)部分项目可不提交试生产申请,—4— 直接申办环保验收手续:以生态影响为主,基本不产生废水、废气、噪声的农林水利等项目;废水排入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的房地产类项目。(3)办理时限。第三类项目由建管处经办人提出意见,处长审批,在10个工作日内办结;第二类项目和第一类项目由建管处经办人提出意见,处长审核,有关处室会签,局领导审批,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
对于验收审批:(1)取消环境保护验收申请的区县(自治县)环保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初审环节。建设单位提交环境保护验收申请时,不再要求提交区县(自治县)环保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的初审意见。(2)对存在环境遗留问题,但不涉及环境敏感目标、未出现环境投诉、环保措施已基本落实和主要污染物能做到达标排放的项目,可以先同意项目通过环保验收,再要求建设单位采取整改措施。(3)办理时限。第四类项目由建管处经办人员直接办理,在1个工作日内办结。第三类项目由建管处经办人提出审查意见,处长审批,在10个工作日内办结;第二类项目和第一类项目由建管处经办人提出审查意见,处长审核,有关处室会签,局领导审批,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
2.关于辐射类建设项目。对涉及Ⅰ类、Ⅱ类放射源和Ⅰ类射线装置的建设项目在投入试运行前应办理试运行审批手续,由辐射处分管处长审批,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其他辐射项目免于办理试运行审批手续,直接申办环保验收手续。编制环评报告书的辐射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由分管局长审批,在10个工作日内办结;编制环评报告表和登记表的辐射类建设项目环境保护验收 —5— 由分管处长审批,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
3.对涉及建设项目竣工验收整改文件、建设项目试生产延期文件由辐射处分管处长审批,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
(三)排污许可证内部审批程序
1.建筑工程夜间施工排放噪声的临时许可证,由污控处经办人员提出意见,处长审批,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
2.建设项目试运行期间的临时排污许可证,在办理建设项目试生产(试运行、预验收)审批的同时颁发。
3.其他排污许可证的审批,由污控处经办人员提出审查意见,片区责任人核算许可量,处长审核,局领导审批,在10个工作日内办结。
(四)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内部审批程序
污控处会同固废中心提出审查意见,对综合利用类许可,报分管局领导审批;对影响面大(含填埋场)的许可,经局办公会讨论通过后由局长审批。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
(五)固体废物转移许可内部审批程序
1.除危险废物跨区县(自治县)转移和固体废物跨省转移审批由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审批外,其余转移审批由区县(自治县)环保局审批。涉及跨省转移,需要商请或答复其他省市环保局是否同意移入的,由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用介绍信格式的商榷函和复函。
2.凡属一年转移一次,或一次性转移即告完结的,以及无主危险废物需转移的,查处违法行为过程中需转移危险废物的,应—6— 急事故需转移危险废物的,申请单位可持接受单位的资质证书复印件(加盖鲜章)、转移双方的协议及转移实施方案到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审查备案,领取由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发给的一次性转移备案证明(备查)和转移联单。
3.凡是企事业单位一年内需多批次转移的,在市环保局接件大厅递交申请,由市固体废物管理中心主任审批,在10个工作日内办结。属跨省转移的,剔除接受地环保局转移商榷时间。
(六)辐射安全许可证内部审批程序
辐射处经办科室提出初步意见,分管处长审核,分管局长审批,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
(七)放射性同位素转让内部审批程序
辐射处经办人提出初步意见,科室负责人审查,分管处长审批,在7个工作日内办结。
(八)放射性同位素转移备案内部审批程序
辐射处经办人提出初步意见,科室负责人签署备案意见,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
(九)污染防治设施拆除或者闲置内部审批程序
1.对污染防治设施随主体设施同时停运、不存在污染物排放的,由监察总队经办人员直接办理,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
2.对污染防治设施因老化需停运大修,而主体设施又因特殊原因确实无法停运的,若企业停运时间在15日以内(含15日),所排污染物不含有毒有害物质,且已采取或将采取有效措施削减污染物排放,由监察总队处长审批,在3个工作日内办结。
—7— 3.对污染防治设施因老化需停运大修,而主体设施又因特殊原因确实无法停运的,若企业停运时间在15日以上或所排污染物含有有毒有害物质或无法采取有效措施削减污染物排放的,由监察总队分管领导审批,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
4.对污染防治设施停运,主体设施因故无法停运,且污染物排放量大,停运时间在15日以上,对环境可能造成严重影响的,由监察总队队长审批,在5个工作日内办结。
(十)在用机动车排放污染检测机构资质核准内部审批程序 科监处经办人员对申请机构的申请表进行初审,分管处长组织专家组对申请机构进行现场评审,形成评审意见,提出审查意见报分管局长,分管局长提出审核意见上局业务办公会审议后,由局长审批,在15个工作日内办结。
二、非行政许可内部审批程序
(一)减缓缴纳排污费内部审批程序
符合减缓缴纳排污费申请条件的市级直管排污者自接到排污费缴纳通知单起7日内,可向重庆市环境监察总队提出减缓缴纳排污费的书面申请。由监察总队队长审批,在7个工作日内办结。
(二)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拨付审批程序
根据环境保护专项资金计划和项目进展情况,项目单位提出拨款申请,市环保局有关业务处室、单位接件3个工作日内提出初审意见交市环保局计财处;计财处接件3个工作日内提出复审意见,由分管计划财务的副局长在4个工作日内审批拨付。
—8—
(三)环境监测资质内部审批程序
环境监测站标准化建设验收合格证审批,由科监处经办人员对验收申请进行初审,分管处长组织专家评审组对申请单位进行现场验收,提出验收意见,报分管局长审批,在10个工作日内办结。
环境监测站监测质量考核(资质认证)合格证审批,由科监处经办人员对市环境监测中心、市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组织考核后提出的考核意见进行初审,分管处长提出审查意见,报分管局长审批,在6个工作日内办结。
环境监测人员持证上岗考核合格证审批,由科监处经办人员对市环境监测中心、市辐射环境监督管理站组织考核提出的考核意见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报处长审批,在6个工作日办结。
三、环境执法内部审批程序
(一)环境行政处罚内部审批程序
1.立案。监察总队执法人员接到投诉交办或执法调查任务后,当即填写立案表并报请处室负责人或12369受理中心主任审批。
2.调查。监察总队执法人员根据立案情况一般在7个工作日完成调查,形成调查意见。
3.初审。监察总队执法人员将调查情况报请处室负责人,由处室负责人或12369受理中心主任提出初步处理意见。
4.告知。根据初审意见,对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的,执法人员在1个工作日向当事人发出《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告知书》 —9— 和《环境保护行政听证告知书》;情节复杂一时难以认定的,可以将证据材料带回监察总队请示领导后,向当事人发出《环境保护行政处罚告知书》和《环境保护行政听证告知书》。
5.陈述、申辩。当事人来监察总队进行陈述、申辩的,由现场执法人员负责接待当事人陈述申辩,现场执法人员不在单位的,由B角执法人员负责接待。
6.听证。当事人提出听证申请的,监察总队法规处应在5个工作日内组织听证。听证完毕后,案件调查人员必须于当天将听证处理意见送交案件审查部门。
7.审查。审查人员应按照最高级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问题的规定》,审查案件坚持“六个必须清楚”,对证据审查做到“形式合法、取得合法、形成链条、少用推定”,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
8.处罚决定书的起草。案件审查完毕后,由审查人员1个工作日内完成处罚决定书的起草工作。
9.审批。一般案件,总队长在3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批;特别重大、复杂、疑难,以及影响大、涉及面宽的案件,由总队长在3个工作日内提出处理意见,报市局领导审批。
10.送达。处罚决定书制作完毕后,相关处室执法人员必须在2个工作日内送达当事人,同时附书面整改建议和措施。
11.处罚案件的回访。处罚决定书发出后,执法人员应在1个月内进行回访调查,对企业既不履行处罚决定书规定义务,也未进行整改的,启动约见程序。
—10— 12.强制执行。当事人收到处罚决定书后逾期未履行的,由总队法规处在3个工作日内拟订强制执行书,经总队长审批后提交法院,并协助法院完成强制执行工作。
(二)环境行政复议、行政赔偿内部审批程序
1.案情特别重大、复杂的行政复议决定书,赔偿数额在10000元人民币(含10000元)以上的行政赔偿决定书由分管局长核稿,局长签发。
2.除局长签发以外的行政复议决定书;赔偿数额在10000元人民币以下的行政赔偿决定书;诉讼案件答辩状。由分管局长签发。
3.行政复议决定书送审稿、行政复议受理通知书、行政复议中止通知书、行政复议延期通知书、行政复议终止裁定书;行政赔偿受理通知书,由法规处处长负责签发。
4.根据《行政复议法》和《国家赔偿法》规定办理。对申请材料齐全,属于我局受理范围的行政复议、行政赔偿案件可以当场受理,并发给受理通知书。
四、排污收费内部审批程序
监察总队监察处经办人在5个工作日内依据排污者申报进行排污量及排污费核定,形成《排污费核定通知书》(审批稿),经处长审核后送稽查处在2个工作日内提出校核意见,报分管副总队长在2个工作日内提出审查意见,报总队长在2个工作日内审批。监察处根据审批决定在1个工作日内制作《排污费核定通知书》并送达排污者,排污者无异议的,在3个工作日内制作《征 —11— 收排污费决定书》,并送达排污者。
五、环境监测内部办事程序
(一)行政执法监测。
1.受样分析。监测中心资源经营科受理样品并送达相关科室,承担科室完成分析并出具分析报告,办理时限为:地表水和废水类:5个工作日;凡有BOD5项目为7个工作日。一次性受样超过5个企业以上且每个企业污染因子超过10个以上的样品量,监测、分析和出报告时限具体商定。
2.委托监测。监测中心资源经营科受理业务并安排相关科室实施监测、分析及出具报告,办理时限为:噪声类:2个工作日;地表水和废水类:5个工作日;凡有BOD5项目为7个工作日;空气和废气类:5个工作日;水、气、声综合类:7个工作日。其中一次性委托超过5个企业以上且每个企业污染因子超过6个以上的样品量,监测、分析和出报告时限具体商定。
(二)污染事故监测
监测中心接警后,根据事故大小立即组织相关科室和人员进行现场监测和采样。办理时限为:对现场能获得的结果,立即签发报告送达所需的部门;对需要实验室分析的样品,立即送回实验室分析,完成后立即签发报告送达所需部门。
(三)中介服务监测
受样监测时,地表水和废水类为5个工作日;凡有BOD5项目为7个工作日,特殊需要时特殊处理。委托监测时,监测中心资源经营科受理委托业务,并安排相关科室实施监测、分析及出—12— 具报告,办理时限如下:
1.一般委托监测。噪声类:2个工作日;地表水和废水类:5个工作日;凡有BOD5项目为7个工作日;空气和废气类:5个工作日;水、气、声综合类:7个工作日。
2.验收监测。对建设项目竣工验收监测,在合同生效并满足监测条件的情况下,20个工作日提交验收监测报告;特殊情况并有特殊要求的按双方约定时限完成。对限期治理验收监测,按照一般委托监测时限办理。
3.环评监测。一级评价:在合同生效并满足监测条件的情况下,13个工作日提交监测报告;二级评价:在合同生效并满足监测条件的情况下,9个工作日提交监测报告;三级评价:在合同生效并满足监测条件的情况下,6个工作日提交监测报告。
4.许可证监测。在合同生效并满足监测条件的情况下,按照一般委托监测时限办理。
(四)辐射环境监测
1.放射性污染事故和辐射事故监测工作程序。辐射站接到通知后,立即派出监测人员赶赴现场监测和采样,采集的样品立即送到实验室分析,分析完毕后立即编制监测报告送环保等有关主管部门。不需实验室分析的,现场监测完成后立即编制监测报告送环保等有关主管部门。
2.辐射环境执法监测工作程序。辐射站现场监督检查时,同时进行现场监测和采样,采集的样品送到实验室按照技术监测规范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分析,分析完成后3个工作日内出具监测报 —13— 告。不需进行实验室分析的,应在现场监测工作完成后3个工作日内出具监测报告。
3.中介服务监测工作程序。辐射站与委托单位签订监测合同后,在3个工作日内安排监测人员赴现场监测和采样,采集的样品送到实验室按照技术监测规范规定的时间完成分析,分析完成后3个工作日内出具监测报告。不需进行实验室分析的,应在现场监测工作完成后3个工作日内出具监测报告。
4.因气候、工况等不满足监测条件或遇到不可抗拒因素的,经与委托单位协商后可适当延长监测期限;委托单位自愿推迟监测时间或项目复杂的,按双方约定时间执行。
六、其他内部办事程序
(一)环境工程技术评估内部程序 1.初审程序
(1)项目不可行的,评估中心3天之内函告建设单位并退回环评文件;环评文件质量达不到技术要求的,3天之内提出修改意见并函告建设单位。
(2)项目可行、环评文件质量基本达到技术要求的,评估中心4天内完成专家评审;需要进行现场踏勘的6天内完成技术评审。
(3)评估中心负责项目的初审人员提出评审专家审查内容责任分工建议,经确定后,在邀请函中告知评审专家。
2.出具评估报告程序
(1)环评文件专家评审结果为良好以上等级的,按以下程—14— 序办理:
①项目污染较轻、所处环境不敏感的,评审会后5天之内出具评估报告,并在集体审查会上通报项目情况。
②项目污染重、所处环境敏感的,评审会后8天之内提交局集体审查会议审查,经审查合格的,在此时限内出具评估报告;审查不合格的,在此时限内出具修改意见,并函告建设单位。
③收到修改后的环评文件,经评估中心审核质量合格的,4天之内出具评估报告;经审核质量不合格的,在3天之内出具修改意见,并函告建设单位。
④收到经再次修改的环评文件,经评估中心审核质量合格的,4天之内出具评估报告;经审核质量不合格的,3天之内出具环评文件质量的否定意见并函告建设单位。
(2)环评文件经专家评审结果为及格以下等级的,按以下程序办理:
①评审会议后3天之内提出对环评文件的修改意见,并函告建设单位。
②收到修改后的环评文件,经评估中心审核质量合格、项目污染较轻、所处环境不敏感的,4天之内出具评估报告,并在集体审查会上通报项目情况;项目污染重、所处环境敏感的,评审会后8天之内提交集体审查会议审查,经审查合格的,在此时限内出具评估报告;经审查不合格的,在此时限内出具修改意见,并函告建设单位。
③收到再次修改后的环评文件,经评估中心审核质量合格 —15— 的,4天之内出具评估报告;审核质量不合格的,3天之内出具环评文件质量的否定意见,并函告建设单位。
(3)经专家评审为项目不可行的,评审会后5天之内提交局集体审查会议审查,根据审查结果出具评估意见。
(4)收到环境影响评价大纲后,在4天之内完成技术评估,并出具评估意见。
(二)环境信访和环境投诉内部审批程序
1.对属于环保部门职责范围内的信访事项,应于当日内受理。一般信访事项30日内办结,个别难度大的信访事项应在60日内办结,复查或听证的信访事项30日内办结。
2.“12369环保举报热线”办理程序
(1)受理。12369中心接线员接到投诉形成《重庆市环境投诉处理登记表》和《重庆市环境投诉交办通知单》后交值班长。
(2)交办或移交。12369中心值班长对接线员的记录进行整理后,按受理权限和范围在30分钟内交市环境监察总队或区县(自治县)环保部门处理。对属于其他部门职责范围处理投诉,值班长通过电话录音或书面等形式将投诉移交相关部门,作好移交登记工作并告知投诉人。
(3)办理。监察总队或区县(自治县)环保部门在接到《重庆市环境投诉交办通知单》后,紧急情况30分钟内赶到现场;其他投诉案件15个工作日内完成,对涉嫌环境违法案件的行为3个工作日内立案查处。
(4)回复。监察总队执法人员在完成现场调查取证形成处—16— 理结果后回复投诉人并填写《重庆市环境监察投诉案件处理回复单》交12369中心。
(5)回访。12369中心对已回复的热点、难点案件进行回访,并作好回访记录。
(6)督办。对三次以上交办的案件或在回访中群众不满意的案件,12369中心发出督办函,要求承办部门在15个工作日内处理完毕,并将有关情况书面反馈12369中心。对执法人员处理投诉中存在不作为、乱作为、作为不到位的,移交纪检监察部门。
(7)结案。12369受理中心收到《重庆市投诉案件处理回复单》后将处理结果输入投诉查询系统,对处理完毕的案件结案归档。
主题词:环保
行政
程序
通知
抄送:各区县(自治县)环保局。
重庆市环境保护局办公室 2006年12月15日印发
—17—
第二篇:服务大厅办事程序
人口计划管理
一、《计划生育服务手册》注册
1.、申请注册程序
依法登记结婚的夫妇申请生育,需持相关证明、证件,填写《生育第一个子女夫妇有关情况证明》后,及时到一方常住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街道办事处登记,免费领取《计划生育服务手册》。
2、申请注册《计划生育服务手册》提交的证件、证明
(1)《生育第一个子女夫妇有关情况证明》表;
(2)夫妻双方户口本、身份证、结婚证和公安部门出示的户籍证明;
(3)两人合影二寸照片两张;
(4)特殊情形,另提供相关证件、证明。
二、《生育证》审批
1、《生育证》的审批程序
申请生育第二个子女的夫妻,应当在妊娠前到女方户籍所在地的乡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提出生育申请,由女方户籍所在地的县级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审批。
2、申请审批《生育证》提交的证件和证明
(1)《二孩生育审批表》;
(2)双方所在单位或者村(居)民委员会出具的本人生育证明;
(3)户口本、居民身份证、结婚证和公安部门出示的户籍证明;
(4)全家合影二寸照片两张
(5)已收养子女的,提供民政部门出具的收养证明;
(6)具有《山东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规定的特殊情形之一的证明。
流动人口办证程序
一、流动人口的含义:拟离开常住户口所在地30日以上,赴异地从事务工、经商等活动或者居住生活的成年育龄人员均属于流动人口。
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的办理:
1、流动人口流出前首先向其户口所在地的村委会(或单位)提出申请;
2、填写《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申请表》;
3、持村委会(或单位)证明信、本人的《居民身份证》、1寸照片2张;
(已婚的需持结婚证、生育证或单位出具的婚姻状况证明)
(已生育子女的提交计生部门出具避孕节育措施情况证明)
(违法生育的还当提交处理执行情况证明)
4、到当地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计生管理部门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明》;
三、验证:
流出育龄妇女到达异地后,应向当地村委会、居委会(或单位)口头或书面申报,并在3日内到所在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计生管理部门交验《流动人口婚育证明》,接受当地计生部门管理。
第三篇:关于“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审批流程”的建议
关于“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审批流程”的建议
为了进一步理顺工作关系,提高公司办事效率,就如何“简化办事程序、优化审批流程”提出如下建议:
一、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按照“精简、规范、效能”的原则,优化审批流程。
二、下放和明确审批权限。紧密围绕规范管理的思路,进一步下放和明确管理事项审批权限,同时,按照既体现规范管理,又讲求效率、效能的原则,在进一步下放管理事项审批权限的基础上,明确分管领导和各科室管理事项的审批权限。
三、实行层级负责制。管理事项的审批按程序办理,实行层级审批。即总经理审批的事项,由业务科室经办人认真分析并通过必要的调查研究后提出意见,科室负责人初审,送公司分管领导审核,报总经理审定;需报董事长审批的材料,经总经理审定后报董事长审批,如此类推。
四、简化财务审批程序。进一步优化一般公司资金拨款流程,压减各拨款环节工作时限。既强调资金“一支笔”审批,又给各科室和分管领导一定的开支权限:科室单项开支300元以下的由科室科长审核后财务即可先行支付;单项开支1000元以下的由公司分管领导签字后财务即可先行支付;单项开支1000-10000元的必须由总经理签字审批,单项开支10000元以上的由总经理签字后报董事长审批。科长、分管领导审签财务先行支付的资金每周由财务分类汇总报送总经理、董事长,总经理、董事长在汇总表上审批。
五、实行限时办结制度。
(一)公文流转审批:一般性公文在一个科室流转会签必须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重要、复杂需要会商的公文在一个科室内限3个工作日完成。
(二)合同协议审查:①单位内部合同相关科室和分管领导审查必须在1个工作日内完成;②土建工程施工合同、固定资产购置合同的技术、价格审查科室不得超过3个工作日,相关会签科室不得超1个工作日;③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环境评价、安全评价、可行性研究等前期工作的合同审查主管科室审查不得超过5个工作日,关会签科室不得超过2个工作日;④合资合作、股权转让、资产重组、收购、转让、融资租赁、发行股票、债券等对外融资类合同主管科室审查不得超过10个工作日,其他相关会签科室不得超过3个工作日。
(三)财务资金拨付:1万元以下的资金领导签字后当日即付;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的资金领导签字后与收款方衔接支付时间,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5个工作日内支付;10万元以上的资金按公司财务资金调度计划进行支付;对于抢险、救灾、突发公共事件以及公司主要领导要求紧急拨付的资金,加快拨款速度,在4小时内完成资金拨付。
六、加强跟踪督办。指定由公司办公室负责各项业务的督办工作,确保各项业务有序高效运作。
通过进一步简政放权、简化办事程序,提高工作效能和办事效率,确保监督到位、管理规范,形成有效的约束机制。
杨学焱
第四篇: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工商局关于完善准入条件简化办事程序
【发布单位】杭州市
【发布文号】杭政办〔2002〕42号 【发布日期】2002-09-21 【生效日期】2002-09-2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工商局
关于完善准入条件简化办事程序改进执法方式若干意见的通知
(杭政办〔2002〕42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各直属单位:
市工商局《关于完善准入条件、简化办事程序、改进执法方式的若干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
杭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OO二年九月二十一日
关于完善准入条件简化办事程序改进执法方式的若干意见
(市工商行政管理局 二OO二年八月十三日)
根据市第九次党代会和市委九届三次全会的有关精神,按照“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加快构筑大都市建设新天堂步伐”的工作要求,为进一步改善我市工商管理及服务工作,本着“准入宽松、监管科学、服务周全”的原则 ,现就进一步完善准入条件、简化办事程序、改进执法方式提出如下意见:
一、灵活核定经营范围,拓宽投资者自主经营选择空间
1、内资企业登记注册核定经营范围时,列明主要经营项目后,可以兜底附加“其他无需报经审批的一切合法项目”。
2、对一些具体审批规定尚不明确的新兴经营项目,如足浴、家教、导医服务、身体彩绘、女子瘦身、野外训练等,可以参照工商登记注册经营范围中的相近经营项目核定。
3、经外经贸部门批准,允许中外合资、合作企业在销售本企业产品的同时,兼售其他外商投资企业生产的同类产品,兼售产品涉及许可证管理的,应办理相应的审批手续。允许已具备生产条件的鼓励类、允许类外商投资企业增加承接和外发加工业务。
二、放宽投资登记限制,适应投资多样化要求
4、集团有限公司、投资有限公司对外投资和其他有限公司向高新技术企业投资,可突破本企业净资产50%的比例,累计对外投资额以不超过本企业净资产为限。
5、外地公司制企业来杭投资注册资本额在300万元以上、一时未落实共同投资方的,可以先按其全资子企业办理登记注册。
6、注册资本虽未全部到位,但能按期缴付出资且已达注册资本40%以上,并已实际投产的外商投资企业,允许其增设分支机构,经外经贸部门批准后可扩大经营范围。
7、放宽外商投资企业中方投资者的范围。允许具有投资行为能力的事业法人、社团法人作为中方投资者,投资兴办中外合资、合作企业。
8、注册资本中外资投资比例在25%以下的企业,可以按内资企业登记注册。属外商投资限制类的,由企业办照后向外经贸部门备案。
9、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登记注册时,如企业住所与生产场所不在同处,允许企业同时办理设立分支机构的登记注册。
10、获得杭州市或省级著名商标、国家驰名商标等信誉的企业和拥有“老字号”的企业,可以以其字号和商誉经评估作价对外投资,入股比例最高可占注册资本的20%。
三、下放企业登记权,促进城区对外招商引资
11、外地自然人来杭州市六城区(上城、下城、江干、拱墅、西湖、滨江区,下同)投资或与六城区自然人共同投资设立有限公司(不含省、市直管交易市场内的),其注册资本在100万元(含本数)以下的,由所在区工商分局登记注册,100万元以上的,由市工商局登记注册。
12、凡由杭州市六城区招商引进的各类内资企业,除交易市场法人外,不受登记管辖权的限制,均由所在区工商分局登记注册。
13、外商投资企业数量较多的萧山区,由区工商分局注册厅窗口受理初审外商投资企业登记,并可采用影像扫描方式将登记材料通过电子网络上报市工商局核准。其他区、县(市)分局也要积极用好外资登记初审权,主动为外商投资企业提供办照服务。
四、降低冠名“杭州”标准,支持县(市)企业外向发展
14、凡注册资本为200万元以上的生产型有限公司、300万元以上的商贸型有限公司、500万元以上的房地产开发公司,拥有著名商标的企业及创业投资公司,其名称可以直接取冠“杭州”字样。
15、凡注册资本为100万元以上,县级行业主管部门认定的科技、文化、旅游、农业开发公司以及专业性中介服务机构,其名称可以直接取冠“杭州”字样。
16、企业申报取冠“杭州”名称,由县(市)工商分局注册厅窗口受理,通过电子网络上报市局核准后,由分局直接核发名称核准通知书。
五、变通处理申办手续,方便投资者注册办照
17、外商投资企业设立登记时,生产场所一时无法解决的,允许其先注册,核发给有效期为一年的营业执照,由企业在一年内落实生产场所并办理相应手续。
18、外资投资者的投资属分期出资的,允许其提交与首期出资额相当的资信证明办理注册;留学生能出具配偶同意出资承诺的,允许其以配偶的境外银行资信证明申办外资企业。
19、办理外商投资企业分支(办事)机构工商登记,可免交隶属企业注册资本到位的验资报告、合同和章程;办理外商投资企业注销工商登记,可免交银行、外汇管理局相关证明以及债务清理审计报告;办理外商投资企业调资变更工商登记,可免交债权人同意证明以及债务清理审计报告。
20、需经前置审批的生产型企业、宾馆以及大型旅游项目开发等企业,可先办理登记注册,执照经营范围中注明“筹建”字样,在筹建期内由企业按前置审批部门的规定申办相关审批。
21、取消工商登记注册《企业场地调查表》;取消内资公司制企业申请名称预核登记时股东签字手续,设立登记时董事及监事等任职文件由股东逐一签字手续,改由股东在工商登记注册确认书上一次性签字确认。
22、申办工商登记注册,可免交投资人职业状况证明;进入科技园区创业楼等场所创业的企业,可凭园区有关管理机构出具的场地使用证明办理注册,免交场地产权证明。
23、企业登记注册时,涉及法定代表人签字但因特殊原因不能亲自履行的,允许其书面委托或公证委托他人签字。
六、改进服务方式,为企业提供更周到的服务
24、在市工商局,区、县(市)分局企业注册厅设立午间服务岗专窗,专为注册申办人提供登记注册咨询、发放登记注册表格及营业执照。
25、验照、年检由集中式改为滚动式。个体工商户验照按营业执照注册号尾数为序,分散至1―9月办理;内资企业年检按营业执照核发季度为序,分散至1―4月办理。
26、开通内资企业网上年检。企业可登录市工商局红盾网站(www.xiexiebang.com),按提示在网上完成年检的填报;由红盾网站向投资者及企业提供各类登记注册表格的下载服务。
27、在外商投资企业及有一定规模的内资企业和各招商引资机构中安排工商联络员,建立工商事务办理的“热线联系”和快捷通道。联络员人选由企业、招商机构推荐,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聘任并发给《工商联络员证书》。
28、密切工商部门与外经贸等部门的联系,建立信息通报和例会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就审批和登记中的有关问题进行磋商,寻求解决的路径、办法。
七、公正、规范执法,宽严相济实施监管
29、对各类经营主体,按国家工商总局“分级登记、属地监管”的要求,由工商所实施日常管理。对一般经营主体的例行巡查,一年内原则上不超过两次,同时要将走访服务与巡查有机地结合起来。
30、对性质较轻且情节轻微的违法行为,当事人能及时纠正,没有造成危害后果的,可不予行政处罚;对违法性质较轻、影响不大、社会危害程度较低的案件,当事人能积极纠正并消除不良后果的,可从轻或减轻处罚。可不予处罚、从轻或减轻处罚的具体规定另行制定。
31、对不正当竞争、制售假冒伪劣商品、贩私、虚假广告、合同欺诈、注册资本(金)类违法行为,以及与之性质相似的其他严重违法案件,应严肃查处,以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
八、落实省工商局十项举措,构建新型注册监管模式
32、认真贯彻省工商局发布的“完善准入机制、放宽准入条件”十项工商实务,领会其实质要领,掌握其操作标准,确保在具体的注册监管工作中落实到位。
33、全面完善登记注册一审一核制,继续推广网上前置并联审批制,全方位深入实施“经济户口”综合、动态监管制,积极构建市场准入高质、高效,市场监管规范、科学的新型注册监管体系。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五篇: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实施方案
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更好地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结合我省实际,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中央、省关于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的部署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群众需求和群众满意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服务便民利民、办事依法依规、信息公开透明、数据开放共享为原则,着力简化办事环节和手续、优化公共服务流程,切实解决“办证多、办事难”问题,为群众提供优质、高效、公平、可及的服务。
本方案所称公共服务事项,是指以满足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生存、生活与发展等具体需求为目的,使用公共权力或公共资源提供的服务项目,以及与行政权力运行相关的中介服务项目。
本方案所称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是指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申请办理涉及公共服务事项、行政权力事项的过程中,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中介服务机构简化办事环节和手续、优化服务流程的具体举措。
二、主要任务
(一)公开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和服务指南 1.事项梳理范围和内容。省、市、县(市、区)政府部门(单位)、列入党委工作机构序列承担公共服务职能的部门(单位)、事业单位、群众团体要结合部门(单位)主要职责,全面梳理本部门(单位)、本行业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一是创新创业方面,主要包括政策支持类、法律和信息咨询类、知识产权保护类、就业技能培训类、其他类等项目;二是日常生产生活方面,主要包括公共教育类、劳动就业类、社会保障类、医疗卫生类、住房保障类、文化体育类、扶贫脱贫类、公用事业类、公共安全类、环境保护类等项目;三是涉行政权力运行方面,主要包括政府部门批准的具备特殊信誉、特殊条件或者特殊技能等资格、资质的机构,提供的各类技术审查、论证、评估、评价、检验、检测、鉴证、鉴定、证明、咨询、试验等中介服务类项目。
县(市、区)要按照上述事项梳理范围和内容梳理乡镇(街道)实施的公共服务事项;同时,按照《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在全省推行行政权力清单制度的通知》有关要求,一并梳理乡镇(街道)实施的行政权力事项。
2.公共服务事项目录编制要求。法律、法规、规章或其他规范性文件有明确要求的公共服务事项要全部列入目录;没有文件规定,但群众有需求且近年来一直办理的服务事项,列入目录再相应完善依据。已经列入行政权力清单的事项,属于本方案公共服务事项范畴的暂不梳理,今后按照有关规定进行调整;已经列入政府部门责任清单中的公共服务事项,一并按本方案要求梳理,列入目录。
部门(单位)直属机构、所属事业单位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由部门(单位)牵头梳理编制,列入部门(单位)目录;相关企业以及中介服务机构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梳理编制,列入行业主管部门目录;多个部门(单位)共同实施的公共服务事项,列入牵头部门目录;省以下国家安全、地方税务、盐务部门(单位)的公共服务事项,由省安全厅、省地税局、省盐务局分别牵头梳理编制,列入市、县(市、区)目录。
3.公共服务事项服务指南编制要求。服务指南是服务对象接受公共服务的指引。向社会主动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要加大信息公开、媒体宣传力度,确保服务对象知情权,根据实际需要编制服务指南;依申请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要按照便民原则逐项编制服务指南。服务指南一般要列明事项名称、办理依据、受理单位及办理地点、办理条件及申请材料、基本流程、收费依据及标准、办理时限、咨询方式等内容,并细化到每个环节。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可结合实际自行确定服务指南还应列明的其他内容,增强实用性。其中,办理条件及申请材料要依法依规逐项列明,原则上不得出现兜底条款;基本流程要具体翔实,一目了然。4.目录和服务指南公开。县级以上公共服务事项目录要通过政府和部门(单位)门户网站、政务服务大厅公开;乡镇(街道)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和行政权力清单的公开形式由设区市统一确定。服务指南要在政务服务大厅摆放。
5.责任部门。各级机构编制部门、政务服务管理机构、政府法制机构负责本级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和服务指南编制的指导、目录汇总公开工作;其中,县(市、区)机构编制部门会同有关部门(单位)负责乡镇(街道)公共服务事项目录、行政权力清单的编制公开和服务指南的编制指导工作。各有关部门(单位)具体负责本部门(单位)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和服务指南编制公开工作。
6.完成时间。2016年12月底前,公开省直部门(单位)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和服务指南;2017年5月底前,公开市、县(市、区)、乡镇(街道)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和服务指南,同时,公开乡镇(街道)行政权力清单。
(二)清理各类无谓证明和繁琐手续
1.任务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结合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规范行政权力运行等工作,最大限度地精简各类证明、盖章环节和申请材料。(1)凡没有法律法规依据的证明和盖章环节,原则上予以取消。确需申请人提供的,要严格论证,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并作出具体规定,必要时履行公开听证程序。(2)申请材料为本部门(单位)或本系统发放的证照或批准文书,以及可通过与其他部门(单位)信息共享获取有关信息的,可要求只提供批准文件名称、文号、编码等信息供查询验证,不得要求申请人提交证照或批准文书原件、复印件。(3)本部门(单位)或其他部门(单位)已在上一环节收取的申请材料,本部门(单位)不得要求申请人重复提交。(4)探索实行由申请人书面承诺符合相关条件并进行公示、办事部门先予以办理的办法,并相应加强事后核查与监管,进一步减少由申请人提供的证明材料,提高办事效率。
2.责任部门。各级机构编制部门、政务服务管理机构、政府法制机构牵头本级证明、盖章环节和申请材料的清理工作;各有关部门(单位)具体负责本部门(单位)以及相关企事业单位、中介服务机构证明、盖章环节和申请材料的清理工作。
3.完成时间。(1)清理证明、盖章环节和申请材料与编制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和服务指南工作同步进行。(2)2016年12月底前,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领域部署开展申请人书面承诺制试点工作。
(三)清理年检和政府指定培训
1.任务要求。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对照行政许可事项目录、行政权力清单和公共服务事项目录,对相关证照的年检,以及与证照核发、年检等挂钩的政府指定培训等进行清理。(1)没有法定依据的年检和我省自行设定的年检原则上予以取消;确需年检的,应公开征求社会各界意见,对必要性进行充分评估论证。(2)延长检验周期,尽量减少一年一检情况。(3)改变管理方式,推动年检改为报告公示。(4)没有法定依据、与证照核发和年检挂钩的政府指定培训予以取消,对保留的政府指定培训予以规范。
2.责任部门。各级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办公室牵头,各有关部门(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3.完成时间。2017年6月底前,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通过门户网站等向社会公布保留的年检事项,完成与证照核发、年检挂钩的政府指定培训清理、规范工作。
(四)大力推进服务方式创新
1.任务要求。(1)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加强政务服务大厅管理,推行标准化规范化建设。市、县(市、区)部门(单位)因专业性强、业务量大或场地有特殊要求,经本级政府同意单独设立的政务服务大厅,可加挂本级政务服务中心××分中心牌子,接受同级政务服务管理机构的业务指导和管理考核。规范乡镇(街道)便民服务中心职责。(2)加快政务服务大厅功能升级,推动依申请提供的公共服务事项进驻办理,探索将部门(单位)分设的办事窗口整合为综合窗口,变“多头受理”为“一口受理”。(3)建立健全首问负责、一次告知、并联办理、限时办结等制度,积极推行一站式办理、上门办理、预约办理、委托代办等服务,消除“中梗阻”,打通群众办事“最后一公里”。2.责任部门。各级政府办公室(厅)、政务服务管理机构、机构编制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3.完成时间。(1)2017年6月底前,省直有关部门(单位)公共服务事项进驻部门(单位)政务服务大厅;2017年9月底前,市、县(市、区)公共服务事项进驻本级政务服务大厅。(2)2017年12月底前,完成规范政务服务职责等工作。
(五)扎实推进网上办理和网上咨询
1.任务要求。(1)加快推进省、市、县(市、区)网上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实现政务服务互联互通,推行实体服务大厅、网上服务大厅、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等相结合、相统一的综合服务,为群众提供方便快捷的多样化服务。(2)持续推动公共服务事项、行政权力事项上网运行,提高全流程网上办理率,减少办事人到现场次数。(3)通过多种方式提供全程在线咨询服务,及时解答申请人疑问,实现网上受理、网上办理、网上反馈,以及办理进度和办理结果网上实时查询。
2.责任部门。各级政府办公室(厅)牵头,各有关部门(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3.完成时间。(1)2016年12月底前,省、市、县(市、区)完成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实现互联互通,将行政许可事项(涉密事项除外)纳入网上运行;推进移动客户端、自助终端等建设。(2)2017年,基本实现公共服务事项和主要行政权力事项上网运行。
(六)积极推进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
1.任务要求。(1)以公民身份号码或统一社会信用代码作为唯一标识,建立全省统一的电子证照库,推动公共服务事项、行政权力事项的证件数据、相关信息等跨部门、跨区域、跨行业互认共享,实现群众办事“一号”申请。(2)加快推进行业部门信息系统省级集中,实现数据归集和高效整合;依托“互联网+”,促进办事部门数据信息相互衔接,变“群众奔波”为“信息跑腿”,从源头上避免各类“奇葩证明”“循环证明”等现象发生。
2.责任部门。各级信息共享主管部门牵头,各有关部门(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3.完成时间。(1)2016年12月底前,济南、青岛、潍坊、威海4个信息惠民国家试点城市开展证照梳理、电子证照库建设及相关标准体系建立等有关工作。(2)2017年12月底前,基本实现制证系统和业务系统对接、电子证照和纸质证照同步签发。
(七)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和作风建设
1.任务要求。(1)转变管理理念,建立健全服务规则和规范,运用新技术新方法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2)充分运用行政权力网络运行系统、电子监察系统、法制监督系统开展评估考核,办事群众可以现场或在线评价,确保服务过程可考核、有追踪、受监督。(3)完善投诉举报机制,发挥群众监督和舆论监督作用,畅通投诉举报渠道,完善举报受理、处理和反馈制度,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4)强化督促检查,大力整治群众反映强烈的庸懒散拖、推诿扯皮、敷衍塞责以及服务态度生硬等问题,坚决克服服务过程中不作为、乱作为现象。
2.责任部门。各级政府办公室(厅)、政务服务管理机构、政府法制机构牵头,各有关部门(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
3.完成时间。2017年9月底前,各级建立健全服务规则和规范。
三、工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是推进简政放权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内容,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高度重视,摆上重要议事日程,明确专门责任部门(处室)和人员,确保各项改革措施扎实推进。各级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强化组织协调,务求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二)突出重点,回应关切。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针对群众期盼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认真查找现行公共服务流程存在的不足,找准症结,尽快整改,拿出具体方案,成熟一个、推出一个、实施一个。要将群众反映的公共服务“堵点”“痛点”“难点”作为改进工作、优化服务的着力点和突破口,探索建立“群众点菜、政府端菜”机制,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在改进公共服务中汲取群众智慧,主动回应社会关切,接受社会监督。
(三)改革创新,提质增效。各级各有关部门(单位)要勇于探索创新,敢于率先突破,强化协同配合,力求取得实效。要履行行业管理职能,指导和监督面向群众提供公共服务的企事业单位及中介服务机构,按照本方案要求,切实改进工作、优化服务。要加大对简化优化公共服务流程、方便基层群众办事创业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改革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