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支持三重一创建设若干政策

时间:2019-05-14 10:05:1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合肥支持三重一创建设若干政策》,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合肥支持三重一创建设若干政策》。

第一篇:合肥支持三重一创建设若干政策

《合肥市支持“三重一创”建设若干政策》

实施细则

(面向社会公众征求意见稿)

根据《合肥市支持“三重一创”建设若干政策》(合政〔2018〕30号)要求,特制定以下实施细则。

一、申报主体

本政策在合肥市范围内有效,除具有有效期内失信行为信息的企业、单位、个人等不享受该政策外,其他符合政策规定条件的主体均能享受本政策支持。申报企业、申报项目等应均已列入《合肥市重点产业企业(单位)库》《合肥市重点产业项目库》等。

二、申报条件和材料

(一)支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 1.申报条件:

申报类别1:新认定的市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申报类别2:已认定的市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申报类别3:已认定的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2.申报材料: 申报类别1:

认定事宜与资金申报同步进行,具体认定方案另行通知。申报类别2:

(1)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上报的文件。(2)市政府认定市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的文件或批复。(3)基地依照评估指标体系(评估指标体系另行制定)编制的自评报告及相应证明材料。

(4)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对自评报告材料的真实性承诺。

(5)第三方机构评估需要的其他材料(评估时提供)。申报类别3:

省级“三重一创”政策年度奖励资金下达计划文件。3.支持方式: 申报类别1:

每个新认定的市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给予不少于3000万元的资金支持,每年总资金不超过2亿元。

申报类别2:

评估得分85分及以上的,奖励3000万元;

评估得分75分及以上、85分以下的,奖励2000万元; 评估得分65分及以上、75分以下的,奖励1000万元; 评估得分65分以下的,不予奖励;

连续2年评估得分60分以下的,予以摘牌。

经推荐认定为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基地,不再享受市级重大新— —

兴产业基地相关奖励政策。

申报类别3:

根据省推进“三重一创”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对基地评估成绩和奖励资金进行补助。

(二)支持重大新兴产业工程 1.申报条件:

(1)已经市政府认定的重大新兴产业工程。

(2)在上一年度1月1日或上一年度申报截止日至当年申报截止时间内(首次申报起始时间自上一年度1月1日起,后续申报起始时间自上一年度申报截止日起,下同),购置与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建设内容相关的研发、生产设备。

2.申报材料:

(1)县(市)区(开发区)发改(经贸)部门、财政部门联合上报的文件(含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建设进展,研发、生产设备投入以及拟申请资金额度等内容)。文件中应附项目曾获得各级财政资金支持明细及资金使用进展和成效。

(2)重大新兴产业工程建设工作总结(含工程总投入、既定任务目标完成、技术产业化、核心项目建设进展、县(市)区级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支持等内容)。

(3)研发、生产设备清单(清单须含购置研发和生产设备的型号、数量、单价、时间、地点、用途及使用情况。附采购合— —

同、税务发票、海关报关单(可选)、进厂验收单(可选)、使用现场照片)。

(4)会计师(审计师)事务所出具的重大新兴产业工程研发、生产设备购置费用的审计报告。

(5)项目承担单位及单位法人代表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承诺及不重复申报市级投资补助类扶持政策承诺(含本政策,特别规定除外,下同)。

3.支持方式:

(1)对经认定的研发、生产设备购置进行补助,补助比例为设备购置金额的10%,连续补助不超过3年,累计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

(2)已认定市级重大新兴产业工程推荐申报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工程(专项等),经认定省级重大新兴产业工程(专项等),不再另行享受市级重大新兴产业工程支持政策。

(三)支持重大新兴产业专项 1.申报条件:

(1)已经市政府认定的重大新兴产业专项。

(2)在上一年度1月1日或上一年度申报期截止期至当年申报截止时间内,开展了与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建设内容相关的产品研发、样机试制和检验检测活动。

2.申报材料:

— —

(1)县(市)区(开发区)发改(经贸)部门、财政部门联合上报的文件(含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建设进展,产品研发、样机试制和检验检测费用投入以及拟申请资金额度等内容)。文件中应附项目曾获得各级财政资金支持明细及资金使用进展和成效。

(2)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建设工作总结(含专项总投入、既定任务目标完成、技术攻关和突破情况、核心研发项目进展情况、县(市)区级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支持等内容)。

(3)产品研发、样机(样品)试制及检验检测费用清单(说明产品研发、样机(样品)试制及检验检测开展情况,取得的阶段成果,并附研发、检验检测设备购置合同、原材料采购合同、海关报关单(可选)、进厂验收单(可选)、税务发票、样机(样品)检验检测报告、样机(样品)现场照片等)。

(4)会计师(审计师)事务所关于重大新兴产业专项产品研发、样机试制和检验检测费用审计报告。

(5)项目承担单位及单位法人代表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承诺及不重复申报市级投资补助类扶持政策承诺。

3.支持方式:

(1)对经认定的研制费用进行补助,补助比例为年度产品研发、样机试制(中试)和检验检测费用的50%,连续补助不超过3年,累计最高不超过3000万元。

(2)资金补助到县(市)区(开发区),由县(市)区(开

— —

发区)政府(管委会)与专项承担单位签订资金使用协议并进行监管。

(3)已认定市级重大新兴产业专项推荐申报省级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工程等),经认定省级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工程等),不再另行享受市级重大新兴产业专项支持政策。

(四)支持企业项目建设 1.申报条件:

(1)《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合肥市“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确定领域的制造类项目。

(2)项目总投资达到1亿元及以上(包括研发、建筑工程、设备采购费用等,不含土地价款,下同)。

(3)已形成实物工作量的在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且须自申报年度起3年内完成总投资。

(4)已购置用于项目建设,并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要求的相关研发、生产及检验检测设备等关键设备。

(5)项目单位应具备实施该项目的资金、技术等相关能力。2.申报材料:

(1)县(市)区(开发区)发改(经贸)部门、财政部门联合上报的文件(含企业项目建设进展,研发、生产及检验检测设备等关键设备投入以及拟申请资金额度等内容)。文件中应附项目曾获得各级财政资金支持明细及资金使用进展和成效。

— —

(2)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正文)包括以下内容:

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项目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建设背景、建设地点、建设内容、技术工艺、总投资及资金来源,以及各项建设条件落实情况等;

技术工艺情况。包括技术工艺创新点、主要指标与国内外同类技术产品比较、知识产权情况等;

④产品市场调查和需求测算;新增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需明确投资构成和测算依据);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⑤申请专项资金支持的理由和政策依据。(3)项目审批、核准或备案批准文件。

(4)环保、规划、土地、节能审查部门出具的相关批复文件。

(5)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6)项目开工建设证明材料,如施工许可证(正在办理中的可请建设主管部门出具实质性开工等证明材料)。

(7)项目建设进度证明材料(进展情况说明,已投入资金汇总表,项目建设最新进展图片等)和未来3年内项目完成总投资计划安排。

(8)项目总投资资金落实证明。包括自有资金证明(银行出具的存款证明、股东出资证明等)、贷款合同(或承诺函)、已投入资金证明等。其中,项目《固定资产投资发票明细汇总表》

— —

按土地、设备购置及厂房建设等分类明细。

(9)上一年度1月1日或上一年度申报期截止期至当年申报截止时间内购置关键设备明细表,以及设备采购的合同、发票及银行划款凭证(发票及银行划款凭证时间均需在申报时限内)。

(11)企业及企业法人代表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及不重复申报市级投资补助类扶持政策承诺。

3.支持方式

(1)经审核通过的项目,对项目关键设备购置进行补助,补助比例为购置金额的5%。

(2)已获省或市重大新兴产业基地资金补助的同一项目,按照应补助金额扣除已获得支持金额的差值进行补助。

(3)省、市支持新建项目条款不重复享受。

(4)单个项目的获得补助的次数原则上不超过两次,补助金额累计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

4、申报“一事一议”项目。对规模较大、产业带动较强,达到《合肥市大项目招商引导政策导则》界定标准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按照现行“一事一议”政策给予支持。

(五)支持企业协同发展 1.申报条件:

(1)申报企业及配套产品企业均属省、市重大新兴产业基地所属产业领域制造类企业。

(2)上一年度(1月1日-12月31日)购置合肥市本产业— —

链非关联单个企业产品金额累计达500万元及以上。

(3)购置产品符合《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产品和服务指导目录》(最新版本)。

(4)购置产品主要为申报企业主导产品的原辅料、配件、组件等。

2.申报材料:

(1)县(市)区(开发区)发改(经贸)部门、财政部门联合上报的文件(含企业购置产品费用以及拟申请资金额度等内容)。文件中应附企业曾获得各级财政资金支持明细及资金使用进展和成效。

(2)资金申请报告(正文)包括以下内容:

企业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企业与基地所属产业链关联度、未来发展规划,被采购企业在基地所属产业的市场份额、产业链作用;

企业近3年生产经营及主导产品生产销售情况; ④近3年来购置产品数量、金额及用途,本次申报购置产品总量和金额(列明细表),以及比上一年度购置金额增加部分(第二次上报本条政策的企业提供)。

(3)交易双方企业的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4)交易双方企业股东信息的证明材料,申报企业及企业法人代表对交易双方企业无关联关系的承诺。

(5)上一年度购置产品的合同、发票及银行划款凭证(发

— —

票及银行划款凭证时间均需在申报时限内)。

(6)申报企业及企业法人代表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及不重复申报承诺。

3.支持方式:

(1)按购置单个配套企业产品最高金额补助,首次申报按上一年度购置金额的6%给予购置企业补助,再次申报按上一次申报年度购置金额增加部分的8%补助,中间不得跨年。

(2)单户企业年度补助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六)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成长 1.申报条件

在本市注册、当年获得“安徽省《支持“三重一创”建设若干政策实施细则》

(七)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申报类别2”支持的企业。

2.申报材料

(1)县(市)区(开发区)发改(经贸)部门、财政部门联合上报的文件。

(2)获得“安徽省《支持“三重一创”建设若干政策实施细则》

(七)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成长,申报类别2”支持的文件。

(3)申报企业及企业法人代表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及不重复申报承诺。

3.支持方式:

— —

一次性奖励100万元。该条款与支持高新技术服务业企业成长条款不重复享受。

(七)支持高技术服务业企业成长 1.申报条件

(1)企业已经纳入统计部门《合肥市高技术服务业企业目录》。

(2)在本市注册、上一年度营业收入超过5000万元的规模以上、近3年(不含申报当年)营业收入年均增速不低于30%、上一年增速不低于全市平均增速的高技术服务业企业。

2.申报材料

(1)县(市)区(开发区)发改(经贸)部门、财政部门联合上报的文件。文件中应附企业曾获得各级财政资金支持明细及资金使用成效。

(2)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

(3)经会计师(审计师)事务所出具的企业近3年(不含申报当年)财务报告。

(4)企业及企业法人代表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及不重复申报承诺。

3.支持方式:

一次性奖励100万元。该条款与支持高新技术企业成长条款不重复享受。

— —

(八)支持军民融合企业成长 1.申报条件

(1)在本市注册,项目已获当年国家军民融合专项或省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专项资金支持。

(2)在建项目已形成实物工作量,且须自申报年度起3年内完成总投资。

2.申报材料

(1)项目所在县(市)区(开发区)军民融合主管部门、财政部门联合上报的文件(含项目进展情况以及拟申请资金额度等内容)。文件中应附项目曾获得各级财政资金支持明细及资金使用成效。

(2)项目实施阶段性总结(含既定进度目标完成情况、关键技术攻关和突破情况、核心研发环节进展情况)和下一步工作计划。

(3)企业及企业法人代表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承诺及不重复申报市级投资补助类扶持政策承诺。

3.支持方式:

(1)支持资金原则上按国家或省军民融合发展专项资金支持额度1:1配套补助;

(2)单个项目补助金额最高不超过500万元,且支持资金(含各级财政支持)累计不超过项目投资比例的30%。

— —

(九)支持企业并购发展 1.申报条件:

(1)本市企业(包含其异地控股子公司)和并购的目标企业(非本市注册企业)须属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类领域,且为非关联境内并购交易。并购获得股权比例大于50%。

(2)至申报截止日前3年内完成资产交割,获得目标企业的所有权或经营管理控制权。

(3)并购获得的新技术符合《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

(4)在市内转化投资的新建项目已形成实物工作量。2.申报材料:

(1)县(市)区(开发区)发改(经贸)部门、财政部门联合上报的文件。文件中应附申报企业曾获得各级相关财政资金支持明细及资金使用进展和成效。

(2)项目资金申请报告(正文)资金申请报告正文包括以下内容:

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和财务状况;

项目的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建设背景、建设地点、建设内容、技术工艺、总投资及资金来源,以及各项建设条件落实情况等;

技术工艺情况,包括技术工艺创新点、主要指标与国内外

— —

同类技术产品比较、知识产权情况等;

④产品市场调查和需求测算;新增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需明确投资构成和测算依据);经济社会效益分析。

⑤申请专项资金支持的理由和政策依据。

(3)并购双方企业股东信息的证明材料,申报企业及企业法人代表对并购双方企业无关联关系的承诺。

(4)企业并购的相关证明文件(批复文件等)。(5)并购的目标企业注册证明(股东变更证明)。(6)最终控制方证明、保密协议、资产评估报告及聘请的律师方出具的并购证明材料。

(7)并购合同副本(签约双方、并购方式及内容、并购金额、签约时间、签字页等)。

(8)资金支付证明或相关具有法律效力的证明。

(9)市内新建项目核准或备案文件(附项目申请核准或备案的文本)。

(10)环保、规划、土地、节能审查部门出具的相关批复文件。

(11)项目建设的证明材料。

(12)并购双方的加载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的营业执照。(13)企业及企业法人代表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及不重复申报承诺。

3.支持方式:

— —

(1)补助比例为经认定的并购标的额的5%。(2)单项补助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3)市内建设项目不再享受本政策其他条款。

(十)支持企业自主创新

1、申报条件

(1)申报企业属于本市高新技术企业或已被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目录(统计部门);

(2)按规定完成年度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申报,已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

(3)在上一年度开展了企业经营内容相关的研发活动。

2、申报材料

(1)县(市)区(开发区)发改(经贸)部门、财政部门联合上报的文件(含企业研发投入费用及拟申请资金额度等内容)。文件中应附企业曾获得各级相关财政资金支持明细及资金使用情况和成效。

(2)企业研究开发费用后补助申请表。

(3)A100000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107010免税、减计收入及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A107012研发费用加计扣除优惠明细表,并加盖主管税务机关受理章。

(4)会计师(审计师)事务所关于企业上一年度企业财务审计报告(必须含企业销售收入)、研发费用专项审计报告(研

— —

发活动及研发费用归集范围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科技部关于完善研究开发费用税前加计扣除政策的通知》(财税〔2015〕119号)规定执行)。并附研发、检验检测设备购置合同、原材料采购合同、海关报关单(可选)、验收单(可选)、税务发票、样机检验检测报告、样机现场照片等。

(5)项目承担单位及单位法人代表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承诺及不重复申报市级投资补助类扶持政策承诺。

3、支持方式

(1)申报类别1: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及以下的,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5%以上的部分,每年按实际研发费用支出的20%给予补助,单个企业当年补助最高不超过100万元。

(2)申报类别2:年销售收入5000万元-2亿元(含)的,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4%以上的部分,每年按实际研发费用支出的15%给予补助,单个企业当年补助最高不超过200万元。

(3)申报类别3:年销售收入2亿元以上的,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重超过3%以上的部分,每年按实际研发费用支出的10%给予补助,单个企业当年补助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4)该条款与支持各方协同创新条款不重复享受。

(十一)支持各方协同创新

1.申报条件:

— —

(1)经审核确定支持的新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第三方检验检测平台,具体审核工作另行通知。

(2)在上一年度1月1日或上一年度申报截止日至当年申报截止时间内,开展了与新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第三方检验检测平台相关的设备购置、产品研发、样机试制和检验检测活动。

2.申报材料:

(1)县(市)区(开发区)发改(经贸)部门、财政部门联合上报文件(含建设进展,研发设备购置、研发人员、产品研发、样机试制和检验检测费用投入以及拟申请资金额度等内容)。文件中应附申报单位曾获得各级相关财政资金支持明细及资金使用进展和成效。

(2)新兴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和第三方检验检测平台建设工作总结(含总投入、既定任务目标完成、技术攻关和突破情况、核心研发项目进展情况、各级政府支持等内容)。

(3)研发设备购置、研发人员费用、产品研发、样机试制及检验检测费用清单(说明开展情况,取得的阶段成果,并附研发、检验检测设备购置合同、原材料采购合同、海关报关单(可选)、验收单(可选)、税务发票、样机检验检测报告、样机现场照片等)。

(4)会计师(审计师)事务所关于研发设备购置、研发人员费用、产品、样机试制及检验检测费用审计报告。

— —

(5)项目承担单位及单位法人代表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承诺及不重复申报市级投资补助类扶持政策承诺。

3.支持方式:

(1)按实际研发设备购置、研发人员费用、产品、样机试制和检验检测费用的10%给予补助。

(2)单个平台根据建设进展和成效最多可获两次补助,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研发机构,补助金额累计最高不超过1000万元,设立非独立法人的研发机构,补助金额累计最高不超过500万元。

(3)该条款与支持企业自主创新条款不重复享受。

(十二)支持创新平台建设 1.申报条件

在本市注册、当年获得“安徽省《支持“三重一创”建设若干政策实施细则》

(八)支持支持创新平台建设”支持的创新平台。

2.申报材料

(1)县(市)区(开发区)发改(经贸)部门、财政部门联合上报的文件。

(2)获得“安徽省《支持“三重一创”建设若干政策实施细则》

(八)支持创新平台建设”支持的创新平台的文件。

(3)申报企业及企业法人代表对申报材料真实性的承诺。

3.支持方式:

— —

(1)按照省级给予奖励资金1:1配套奖励。(2)奖励资金用于创新平台的研发活动。

(十三)支持人才引进培养

具体政策按《中共合肥市委合肥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打造创新之都人才工作的意见》(合发〔2017〕17号)具体实施细则执行。

(十四)支持创新创业 具体细则另行制定。

(十五)说明

1、本政策与省级及市级其它专项政策同类条款,原则上不重复享受,但配套支持的除外,同一企业或同一项目多次获奖的,不重复计算奖补。所有获得省“三重一创”和市“三重一创”奖补资金累积不得超过申报单位申报事项实际投入的50%。

2、上述涉及申报材料如为复印件均须加盖本单位(企业)公章,原件在项目审核、审计时使用。

三、申报、审核程序

(一)下发通知

根据市政府要求,每年由市发展改革委下发申报通知。

— —

(二)组织申报

由县(市)区(开发区)发改(经贸)部门对照要求组织申报并会同相关部门审核,经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同意后,会同有关部门联合行文上报。其中,支持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建设事项须以县(市)区政府(开发区管委会)文件上报。

(三)第三方机构评审

市发展改革委委托第三方机构,组织相关技术和财务专家进行审核,并由第三方机构出具评审意见。

第三方机构评审内容为:(1)是否符合支持方向;

(2)项目工艺技术先进性和适用性;

(3)项目单位经营能力和工程建设管理能力;(4)项目的市场前景和经济效益;(5)项目实施方案的合理性和可行性;(6)相关票据证明材料的真实性和合规性;(7)提交的相关文件齐备、有效;(8)规定的其他要求。

(四)开展联合会商

市发改委牵头会同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科技局等部门组成联合会商小组(以下简称会商小组),对“三重一创”政策申报第三方评审意见进行会商并形成意见(具体实施可参照《合肥市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联合审核导则》)。

— —

(五)拟定资金安排方案

市发展改革委依据第三方评审意见,结合联合会商意见,会同相关部门研究提出资金安排方案。

(六)方案公示

资金安排方案通过网站、报纸等平台向社会公示,军民融合项目依规不予公示。

(七)资金下达

经公示无异议或对异议复审后,报市政府审批,根据市政府审定意见和市发改委的项目计划文件,由市财政局下达资金计划。

四、监督管理

(一)项目单位对申报事项的真实性、合规性和资金使用负直接责任。产能严重过剩行业项目禁止申报。因生产经营困难停产半年以上或半停产1年以上,或资产负债率超过85%且连续亏损3年及以上的企业禁止申报。

(二)县(市)区(开发区)发改(经贸)部门承担初审和对项目资金的日常管理监督责任,负责对上报项目进行审核。

(三)咨询、设计、审计等中介机构对其编制的资金申报报告、审计、评估等报告的真实性、公正性、独立性负责。

(四)市发展改革委负责组织实施支持“三重一创”建设若干政策,会同有关部门负责开展项目资金的稽察核查等工作。市发

— —

改委会同相关部门加强项目审核,并会同市财政局会等部门加强资金监管,市审计局负责加强资金项目的审计监督。其他相关单位根据职能做好相关工作,与市审计局建立相关动态信息反馈与共享机制。

(五)对弄虚作假、骗取、套取财政资金,截留、挪用、转移或侵占奖补资金,擅自改变承诺实施事项等行为,视情况责令限期整改、停止拨付资金、限期收回已拨付的资金,同时按规定对项目单位和有关责任人进行处理,将项目单位及中介机构列入信用信息“黑名单”、取消其3年内任何财政资金申报资格。对构成犯罪的单位和个人,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本实施细则自公布之日起执行。由市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并根据实施情况适时修改完善。

— —

第二篇:三创政策支持办法

黑龙江省直有关单位支持“创业、创新、创优”活动措施办法

省委宣传部

1、加强思想理论教育。把“创业、创新、创优”活动纳入各级党委中心组学习的重要内容,创新学习形式,规范学习管理。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强化学习培训,及时总结经验,加强学习制度和机制建设。

2、做好新闻宣传工作。组织省直新闻媒体制定具体宣传方案,开辟活动专栏,集中采访报道,定期刊发言论,加大对活动的宣传力度,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形成宣传合力。

3、积极选树先进典型。广泛宣传全省各条战线在“三创”伟大实践中的具体举措、实际行动和典型经验,大力弘扬全省各条战线在“三创”活动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群体”和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营造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为“三创”活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4、大力弘扬“三创”文化。充分发挥文化艺术工作的特殊作用,组织创作反映全省人民开展“三创”活动的文艺作品,组织开展以“三创”为主题的文化活动,积极发挥各级各类公共文化馆、图书馆、群众艺术馆、博物馆的阵地作用和服务功能,为“三创”活动创造良好文化条件。

市委宣传部支持全市“创业、创新、创优”活动措施办法

1、加强思想理论教育,为“创业、创新、创优”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充分利用党委(党组)中心组学习、理论研讨、专题讲座等多种有效形式,大力开展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三老四严”精神等学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勇于创业、敢于创新、善于创优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追求。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强化学习培训,加强学习制度和机制建设。借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六进”活动、各级学习讲坛、“鹤城读书月”、“百名专家下基层、百堂讲座送市民”等载体,围绕省、市委的决策部署,深入开展理论宣讲和形势任务教育,推动全市上下形成创业是发展、创新是源泉、创优是动力的统一思想。围绕全市中心工作,深入开展社会科学研究,推出一批优秀理论研究成果。

2、加强先进文化建设,为“创业、创新、创优”创造良好文化条件。组织创作反映“三创”内容、弘扬“三创”精神的文艺作品,开展以“三创”为主题的文化活动。实施精品带动战略,加大重点文化产品项目扶持力度,鼓励文化产品原创,培育鹤城文化品牌。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提供平台。加快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建立适于文化产业快发展大发展的体制机制,培育适于文化产业发展的市场要素,推动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推进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创建,切实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竞争力。

3、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为“创业、创新、创优”营造优良社会环境。以创建“三优两提升”文明城市工程为依托,实施城乡绿化美化亮化硬化工程,抓好城乡环境卫生综合整治,营造适于发展、适于投资、适于创业的硬环境。广泛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行之有效的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进一步提升城市文明程度、市民道德素养,为创业发展提供优美环境、优良秩序、优质服务,积极营造利于发展、利于投资、利于创业的软环境。

4、加强舆论宣传引导,为“创业、创新、创优”提供有力舆论支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体作用,大力宣传开展活动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和主要内容。广泛宣传全市各条战线在“三创”实践中的具体举措、实际行动和典型经验,大力弘扬全市各条战线在“三创”活动中涌现出的典型人物“群体”和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营造全社会积极创业、勇于创新、创优争先的浓厚氛围。加强对外宣传,制定“城市形象推介”计划,大力宣传推介我市丰富的资源、独特的优势,不断扩大对外影响力,拓展利于我市加快发展的外部空间,吸引更多企业、人才到我市投资创业。

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关于在全市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的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关于在全省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的有关通知精神,组织开展好我市“创业、创新、创优‟活动,进一步调动广大干部群众“创业、创新、创优”积极性,加快推进“北跃、南拓、中兴、强县”发展战略全面实施,实现经济社会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

(一)指导思想

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建设“八大经济区”和实施“十大王程‟,的战略部署,紧紧围绕实施新战略、实现新目标及落实市“十二五”规划的总体要求,积极培育创业、创新、创优”主体,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文化,着力健全“创业、创新、创优机制,深入开展“创业、创新、创优”实践,全面激发全市上下创业的勇气、创新的锐气、创优的志气,努力扩大“创业、创新、创优”的实际成果,更好地推动哈尔滨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

(二)目标要求

1、把创业作为加快推进新战略的根本和基础。大力弘扬创业精神,抓住我市加快推进新战略带来的历史机遇,鼓励、引导和支持百姓创家业,引导广大群众认清形势、转变观念、积极创业,创造美好生活;鼓励、引导和支持能人创企业,引导科技人员、技能型人才等能人积极创办企业、研发产品,不断壮大非公有制经济规模;鼓励、引导和支持干部创事业,继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提高广大干部的的能力素质,培养优良工作作风,提高尽责履职能力,努力在推动发展中建功立业;鼓励、引导和支持全市上下创新业、创大业.、创伟业,广泛开展形势任务教育,使全市人民进一步增强主人翁意识和使命感、责任感、紧迫感,把个人前途和全市发展大局紧密结合起来,自觉投身新战略,努力做我市科学发展的推动者和买践者,形成百姓腰包更鼓、企业更大更强、经济社会发展更好更快,“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人人推动发展,发展惠及人人‟‟的生动局面。

2、把创新作为加快推进新战略的强大动力。大力弘扬创新精神,紧紧围绕建设创新型城市的目标,引导全市上下继续解放思想、超越自我,创新发展观念,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理念,以科学发展理念引领新战略、推动新战略;创新发展方式,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完善创新服务体系,通过创新调结构、转方式,努力构建以创新为动力的发展模式;创新发展机制,着力破解影响和制约我市科学发展的体制和机制障碍,建立更加开放、富有活力的新机制,努力形成用新思维研究新情况、用新制度解决新问题、用新技术推动新发展、用新产品开拓新市场、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的生动景象。

3、把创优作为加快推进新战略的重要保证。大力弘扬创优精神,在实施市委新的发展目标和战略中,积极发扬“四种精神”和“三老四严”作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争当创优的标兵。率先垂范,不满足、不懈怠,勇于进取、争创一流,在解放思想、拓宽发展思路上创优;在立足岗位、狠抓工作落实上创优;在谋划项目、推动发展上创优;在提高效率、改善发展环境上创优;在执政为民、提高干部能力素质上创优,形成各个劳动者创先争优、各个单位比学赶超、各个地区竞相发展的生动格局。•

二、主要任务和方法步骤

各地各部门各单位要紧紧围绕活动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紧密结合自身实际,以创业为基础,创新为动力,创优为保障,解决制约我市科学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促进全市经济社会更好更快发展。通过创业加快发展速度,实现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缩小与发达地区的差距,满足全市人民迫切发展的愿望,实现晋位升级目标;通过创新转变发展方式,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以建设国家创新型试点城市为契机,通过创新解决我市经济运行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推动产业提档升级;通过创优提高发展展质量,进一步提高工作标准、工作绩效和工作水平,全面提升发展质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采取行之有效的推进措施和方式方法,推动活动不断深入开展。

(一)搞好思想发动

l、层层进行动员部署。各级党组织要在年底前召开动员大会,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开展活动的重大意义,认真学习领会开展活动的具体要求,进一步激发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深入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教育。引导全市上下、各行各业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增强主人翁意识,进一步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认清形势,明确责任,把握目标,把思想、行动统一到创业、创新、创优和推动新战略上来。

3、广泛开展各种形式主题教育。通过中心纽学习、理论研讨、专题讲座等多种有效形式,大力开展弘扬大庆精神、铁人精神、北大荒精神、„„三老四严‟‟精神、哈尔滨“四种精神”等主题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牢固树立发展意识和“创业、创新、创优”意识,增强不断超越自我、干事兴业的勇气和决心,激发“创业、创新、创优”的激情和热情,自觉主动进入新战略实施的主战场。

4、努力营造“创业、创新、创优”良好氛围。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和平台,采取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开展活动的重大意义、总体要求和主要内容;大力宣传各地各部门各单位和基层群众开展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大力宣传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创业、创新、创优”典型的先进事迹,努力在全社会营造积极创业、勇于创新、创优争先的浓厚氛围。

(二)开展主题实践

1、积极组织创业。创经济发展之业。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现代化大农业发展上来,大力提升粮食产能,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调整种植结构,着力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重点推进水利化、机械化、中低产田改造、耕地保护与整理,确保粮食产量稳定在250亿斤以上;重点推进“早改水”、“粮改菜”等工程,加大对市级农业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的支持力度,提高农业生产率和农民收入。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产业项目建设上来,依托松北科技创新城、哈南工业新城和哈东新城,认真谋划一批大项目、好项目,着力培育壮大航空、生物、新材料、新能源装备、电子信息、绿色食品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力争全部达到100亿元规模;全力打造“中国云谷”及云计算相关产业,年收入力争达到1000亿元;加快改造提升装备制造、食品、医药、化工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培育2个超千亿元产业。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现代服务业发展上来,依托松北金融商务区,发展多元化、多层次金融市场;以华南城、龙运国际枢纽物流园区等大项目为引领,推进物流信息化;以松江湿地、大太阳岛等旅游品牌开发为带动,加快推进旅游服务业发展;着力发展服务外包、文化创意、动漫、会展产业。

创社会和谐之业。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上来,继续深入开展“创业创新、全民成才”活动,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和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每年推进10万人实现就业再就业、1万人实现自主创业;加快推进棚户区和农村泥草房改造,构建城镇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逐步解决低收入和中等偏下收入家庭住房困难; 筑牢社会保障防线,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提高低收入群体救助水平,发展残疾人和老龄事业。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发展社会各项事业上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教育资源合理有效配置,促进教育公平;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城乡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重点抓好社区医院和乡镇卫生院建设;实施健康哈尔滨行动,提升市民健康生活质量;大力发展体育事业,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高竞技体育水平。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社会管理上来,做好信访工作,完善诉求表达.机制,切实维护群众权益,着力化解人民内部矛盾;强化公共安全管理,确保食品药品安全,遏制重特大生产、防火、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持续开展“平安哈尔滨”创建活动,维护社会治安,高压打击犯罪,保证百姓安宁、生活安定、社会稳定。

创文化名城之业。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上来,重塑城市核心价值,大力弘扬展现哈尔滨城市精神内涵的路桥精神、交警精神、环卫精神和公仆精神,增强干部群众争做城市主人、勇担发展重任、不断超越自我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坚定不移地推进新战略的实施。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和谐文化建设上来,深入挖掘文化资源,打造大气、神气、洋气的城市特色,着力打造欧陆风情文化、冰雪文化、松花江湿地文化、音乐文化、红色文化、金源文化和民俗文化,推动形成良好的人文环境和文化生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推进文化创新上来,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提升市民文,化素质;加大政府投入力度,创新政府投入方式,鼓励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抓紧培养善于开拓文化新领域的拔尖创新人才,夯实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文化产品和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健全完善文化创新激励机制,健全文化创新奖励体系,激发文化创造活力。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积极投身到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上来,逐步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广泛开展城乡群众文化活动,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利用;构建现代文化产业体系,优化文化产业区域布局,加大文化产业园区和基地建设力度,培育文化骨干企业和企业集团,实现文化产业增力口值以年均25%的速度增长;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理夕顷文化行政管理部门和文化企事业单位关系,建立完善的宏观管理体制。

创党的建设之业。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全面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制度建设和反腐倡廉建设。加强领导班子建设,结合换届后各级领导班子实际,切实加强思想、作风、能力建设,着力把各级班子打造成为政治上过硬、善谋发展、干事创业的坚强领导集体;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原则和“正派政绩”标准,着力选拔在推进新战略、实现新目标中创出业绩、让群众得实惠的干部;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坚持党管人才原则,着力完善人才工作格局,推进各类人才创业创新.;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围绕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着力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充分调动和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作用;加强作风建设,坚持超越自我、执政为民基本经验,着力树立迎难而上、勇挑重担、顽强拼搏、艰苦创业的工作作风;加强反腐败和党风廉政建设,坚持惩防并举、注重预防方针,着力保持拒腐防变、严于律已、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教育和引领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以更加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推进党的建设,为市委新战略的加快实施提供坚强保证。

2、大力推进创新。着力创新发展理念。树立更好更快发展理念,引导全市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正视差距和不足,更加注重科技进步和创新,着力推进经济和产业结构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真正把增长方式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树立以人为本发展理念,坚持执政为民,更加注重民生、民利,下大气力解决就业、就医、就学等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让全市人民特别是困难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树立统筹协调发展理念,积极引导和推动城乡、区域、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谐发展;树立持续发展理念,更加重视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更加重视资源集约利用,推进清洁生产、节约生产、安全生产,以发展理念的创新推进各项事业的赶超。

着力创新发展方式。加快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紧密结合实施城市战略创新、科技创新引领、产业能级提升、企业主体培育、对外开放拓展、科技惠民支撑等“六大标志性创新工程”,积极促进传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做大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构建以创新为驱动力的发展模式;着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加大科技投入,鼓励专利发明,发展知名品牌,集中力量在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等六大优势高新技术领域,重点攻克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关键技术,突破一批产业技术瓶颈,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着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通过重点领域突破、优势产业做强、新兴产业培育,实观高新技术产业规模发展;着力完善创新服务体系,以政策创新为先导,技术创新为支撑,制度创新为保障,进一步加强技术研发、科技资源信息共享、科技企业孵化、技术转移服务和科技投融资五大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在全市形成鼓励创新、促进发展的创新服务体系,加快营造更加优良的创新环境。

着力创新发展机制。要把体制机制创新和完善工作作为“创业、创新、创优”活动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健全完善决策运行机制,建立健全社情民意反映制度、重大事项公示和听证制度、专家咨询制度,以及决策失误追究制度等,努力做到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和依法决策;健全完善绩效考评机制,完善讦价指标,明确考核标准,全面、科学、客观地评价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的工作绩效,强化激励效果,为加快实施新战略提供体制保证和强大动力;健全完善督办落实机制,继续完善督办台账、限时办结、办理情况反馈和办结销号等行之有效的督办方式方法,积极探索创新督办模式,努力形成能够有力推动我市更好更快发展的新的督办落实机制;健全完善能力培养机制,完善教育培训和实践锻炼相关制度,针对不同层面、不同需求,制定培养计划,创新培养模式,改革培训内容,增强培训效果,多渠道、多形式加强各类群体和个人的能力建设,进一步树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全市广大干部群众的整体素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自身工作实际,积极探索创新,大力破除影响和制约我市更好更快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进一步深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管理等方面的体制机制改革,真正把“创业、创新、创优”的成果落实到建立健全创新发展的体制机制层面,固化为创新发展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实施办法。

3、引导鼓励创优。创干部素质之优。在更新观念上创优,结合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教育和引导领导干部自觉解放思想树立新观念,加强学习掌握新知识,开阔视野分析新形势,开放包容接纳新事物,登高望远谋划新思路,努力提高推动科学发展的领导水平;在狠抓落实上创优,通过举办高端论坛、专题讲座、理论研讨等方式,进一步强化各级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市委决策意图,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树立勇克难关、敢于碰硬的时代精神,坚持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全面提高落实新战略各项具体任务的执行力;在提高能力上创优,大力实施素质升级工程,以党政干部为重点,按照分级分类和全员培训原则,坚持主要干部重点培训、后备干部强化培训、基层干部加强培训、急需人才抓紧培训,不断提高各级各类干部科学判断形势、驾驭市场经济、应对复杂局面、依法执政和总揽全局的能力,打造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团结和谐、积极向上的党员干部队伍,努力实现“市民提素质、管理上水平”的目标要求。

创工作质量之忧。在锤炼作风上创优,引导和督促各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理念,自觉养成永不止步、积极进取、争创一流的意志品质和工作作风;在攻坚克难上创优,在推进新战略实施的各项工作上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上档次、出精品,组织和带领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着重围绕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产业调整和“创业创新、全民成才”等开展创先争优,通过保质保量地完成重点工作,加快新战略的实施步伐;在提升技能上创优,充分发挥群团组织作用,广泛开展岗位比武、劳动竞赛、巾帼建功、“青年文明号”等活动,教育和引导广大干部职工自觉提升业务素质,努力精通本职工作,以一流的工作态度、一流的目标追求、一流的敬业精神、一流的作质量,奉献一流的工作成果,充分展示新一代冰城人追求卓越、勇创一流的良好形象。

创环境改善之优。在转变政府职能上创优,切实加强职能部门效能建设,简化审批手续,深入开展创建“共产党员先锋岗”活动,通过普遍建立公示制、承诺制、问责制,设立公示牌,公开姓名、职务、服务范围、投诉电话,对工作标准、工作时限以.及服务质量、,服务态度作出承诺,让服务对象“一看就清楚、一问就明白、一听就服气、一办就满意”,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在创新社会管理上创优,建立健全党员干部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体系,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不断探索创新社会管理的新途径、新方法,加大社会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力度,积极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在实施惠民工程上创优,继续实施“蓝天相伴”、“碧水环城”、“生态安全”等专项行动,全力打好以路桥建设和拆扒、庭院整治、“梳洗寸丁扮”为重点的环境整治“三大战役”,深入推进“干净交通、秩序交通、文明交通”建设,努力打造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真正做到用稳定的环境吸引.人,用健康的环境教育人,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

(三)着力健全完善政策体系

1、健全完善促进创业的政策体系。从创业者的实际困难和需要出发,进一步建立健全工商注册、小额担保贷款、创业培训、税收优惠、收费减免等相关政策,努力优化创业环境,鼓励和支持全民创业,以创业带就业、促发展。

2、健全完善促进创新的政策体系。进一步建立完善促进企业和个人创新的税收优惠、融资扶助、要素配置、社会保障、技术培训、市场信息等方面相关配套政策措施,积极营造鼓励和支持创新的政策环境。

3、健全完善促进创优的政策体系。建立完善支持和鼓励创优的激励保障、干部使用、奖优罚劣等相关政策,引导全市广大干部群众不断增强竞争意识,激发创优活力,自觉向先进看齐,努力创造一流业绩。

4、突出抓好政策的“废、改、立”。抓紧废除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文件、法规、制度;对存在漏洞、不符合新形势新任务要求的做法和制度进行修改和完善;对在“创业、创新、创优”活动中创造的新做法、新经验,要认真总结和提炼,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着力构建有利于创业创新创优的政策体系,为我市好发展快发展大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三、加强组织领导

(一)明确领导责任。市委成立“创业、创新、创优” 活动领导小组、组及办公室,在市委领导下负责对全市开展活 动进行组织、协调。各地各部门也要分别成立活动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负责本地区本部门本系统活动的组织领导和工作推进。要将活动摆上重要日程,明确领导责任和分工,结合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将活动目标、工作任务、推进举措、保障措施等进一步具体化,抓好活动目标任务的分解和落实,扎实开展好活动。各级相关职能部门要进一步明确职责,按照活动的统一要求,紧紧围绕全市发展大局,紧密结合自身王作特点,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相互支持,协调联动,齐抓共管,形成工作合力。

(二)加强督促检查。市委将把活动开展情况作为目标责任考核重要项目和干部提拔使用的重要依据。各地区各单位各部门也要把活动主要任务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建立活动统计指标体系和考核指标体系。要建立目标管理和督促检查制度,采取定期听工作汇报、专题调研、明察暗访、研讨交流等方式,及时了解掌握活动进展情况,交流推广工作经验,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总结规律、完善不足、不断提高工作水平。市委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将按战线成立指导检查组,在春节前结合目标考核,对全市开展活动情况进行集中检查。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积极发挥带头作用,层层建立“创业、创新、创优”活动联系点,经常深入基层进行具体指导,努力把联系点建成示范点,并对分管领域和部门开展活动情况及时进行分析点评,对思想不重视、工作不得力的,要及时提出批评,限期整改。

(三)整合载体资源。要把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与“创业创新、全民成才‟‟活动结合起来,继续抓好政策保障、技能培训、小额贷款和服务平台建设,在全市形成“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的生动局面;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结合起来,强化学习培训,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于部创业、创新、创优的能力;与“干部下基层,促发展,惠民生”活动结合起来,充分调动城乡基层党组织干事创业、争当一流的积极性,以统筹推进城乡基层党建工作推动城乡经济社会统筹发展;与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结合起来,找准主题实践活动推进和服务新战略的切入点,进一步明确主题、突出重点、丰富载体,把全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到加快发展的实践中来,以党内的创先争优带动全社会的创先争优,积极营造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四)搞好宣传引导。要及时总结“创业、„创新、创优”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把发现、树立、宣传、推广先进典型作为推进“创业、创新、创优”活动的重要抓手。要注重挖掘各地区各行业各单位在“创业、创新、创优”活动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有侧重地确定一批“创业、创新、创优”先进典型组织和个人示范点。适时评选创业能手、创新标兵、创优之星,采取组织先进典型事迹巡回报告、现场观摩等学习形式,发挥好先进示范、典型引路的作用,推动„„创业、创新、创优‟‟活动深入、扎实、有效开展。2012年“七,一,‟前,市委将结合总结创先争优活动,表彰一批“创业、:创新、创优‟‟先•进典型,各地区各单位也要开展集中表彰活动。

关于在全县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实施方

按照省、市委关于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的部署和要求,现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弘扬“依安精神”为动力,以经济总量和财政收入翻番为目标,坚持“食品、陶瓷、生化”三大产业发展定位不动摇,强力推进“四个集中”发展战略,积极培育“创业、创新、创优”主体,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文化,着力健全“创业、创新、创优”机制,深入开展“创业、创新、创优”实践,全面建设经济更加发展的活力依安、社会更加进步的和谐依安、群众生活更加美好的幸福依安。

二、目标要求

(一)把创业作为强县富民之本。大力弘扬创业精神,引导全县上下艰苦创业、全民创业、自主创业,引导和支持百姓创家业、能人创企业、干部创事业,不断增强广大党员干部服务企业发展、项目建设、群众创业的意识,切实以创业加快发展速度,形成家业殷实、企业兴旺、事业发达的生动局面。

(二)把创新作为发展动力之源。大力弘扬“创新、实干、争先、奉献”的依安精神,引导全县上下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闯、敢干、敢变,不断推进思路创新、制度创新、措施创新,有效解决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形成用新思维研究新情况、用新制度解决新问题、用新举措开创新局面的生动景象。

(三)把创优作为追求卓越之径。大力弘扬创优精神,切实解决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作风漂浮、精神萎靡及“慵、懒、散”等问题,教育广大党员干部勇于攀登、敢于超越、争创一流,鼓励和支持岗位创优、行业创优、区域创优,切实以创优提高发展质量,形成创先争优、比学赶帮、竞相发展的生动格局。

三、任务措施

全县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分为四个阶段进行。

(一)安排部署阶段(2012年2月中旬—3月末)。各党委(总支)要召开动员大会进行安排部署,搞好宣传发动。具体要做到“三深入”:首先要深入学习。各级党组织要立足实际组织开展“创业、创新、创优”主题教育,充分利用中心组学习、理论宣讲、研讨会、培训班等多种有效形式,认真学习领会省委书记吉炳轩同志在省委中心组学习会上的讲话精神和省市委开展活动的具体要求。要把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与深入学习贯彻市第十二次党代会、县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结合起来,与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创先争优活动、“百局联百村”活动结合起来,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解放思想,牢固树立勇于创业、敢于创新、善于创优的精神理念和价值追求。县委宣传部和县委党校要组织开展面向基层的形势任务宣讲活动。其次要深入群众。各级党组织要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带着真情下基层,深入农村农户中去,走进企业职工中去,融入社区居民中去,拓宽联系群众渠道,畅通民意表达平台,通过发放群众联系卡、进行问卷调查、召开民情恳谈会、谈心会、记民情日志和交朋友等形式,开展党员干部大走访活动,做到“三访三谈”:即预约访、集中访、重点访;谈家常、谈出路、谈发展,做到问政于民、问计于民、问需于民,真正实现为群众代言、为群众排忧,为群众服务。最后要深入实际。各级党组织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围绕县委十五届二次全会(扩大)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发扬立足实际、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沉下心来,深入调查研究,全面了解实际情况,做到情况清、工作明,保证做决策、干工作、办事情都与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使提出的发展思路、工作部署、政策措施更加符合实际和群众愿望。

(二)全面推进阶段(2012年4月初—2012年8月末)。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紧紧围绕活动的目标任务,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展“创业、创新、创优”主题实践活动,并贯穿于今后的各项工作中。

1、组织开展创业实践

一是大力弘扬创业文化。要积极选树、大力宣传创经济发展之业、创社会和谐之业、创文化繁荣之业、创党的建设之业的先进典型,使敢创业、谋创业、善创业成为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要引导党政机关干部、事业单位人员和科学技术人员进一步解放思想,充分发挥有知识、有专长、有经验、懂技术的优势,主动投身经济建设主战场,争当全民创业的参与者和带头人。认真落实领导包项目责任制,县委、县政府的领导班子成员,今年每人至少要引进一个固定资产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生产加工型项目。人大、政协的各位领导在不影响正常工作的前提下,也要积极开展招商工作。全县正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乡镇和各经济扛标部门的领导每人都要引进一个投资额2000万元以上的生产加工型项目,非经济扛标部门的领导,至少要有相应的意向性项目。同时,要鼓励引导各领域、各阶层、各类型的发展主体积极投身创业实践,真正在全社会形成一个人人关注创业、人人支持创业、人人参与创业的良好氛围。各党委(总支)要通过开展创业技能大赛、创业知识培训、创业政策扶持等方式,大力弘扬“创业、创新、创优”文化。

二是积极培育创业主体。大力实施“农民素质培训工程”和“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工程”,实施创业带就业工程,建立健全多层次、市场化、社会化的就业培训体系。建立以创业、就业为导向的培训机制,有效整合各种培训资源,通过开展集中培训教育、典型示范教育、技能实践教育、学习交流教育、辅导启发教育等形式,针对创业者的需求进行分类指导、分层培训,使新增就业人员都能掌握一门专业技术。加大小额担保贷款投放力度,鼓励各类失业人员自主创业。加强乡镇、社区公共服务平台和就业载体建设,促进稳定就业、创业。在科学种田、规模经营、促进粮食增产增效的前提下,着力培育一批创业有成的农民企业家,新上一批实效显著的农民致富项目,提升一批成长性好的农业主导产业。加快结构调整,扩大种养基地规模,大力发展“一村一品”,示范带动农民种养。大力实施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加快农产品质量体系和动植物防疫体系建设;成立农民创业指导服务团或农产品商会组织,在有条件的乡镇组建农民创业协会,引导、帮助农民创业致富。每个乡镇至少要培育一个创业示范基地。

三是努力打造创业平台。坚持“食品、陶瓷、生化”三大产业发展定位不动摇,以“四个集中”战略为主攻方向,建设现代农业,壮大工业经济,推动民营经济大发展。坚持主动出击、定向争取,着力引进建设一批立县大项目,不断增强创业发展活力。坚持低碳、环保、集约的发展方式,全力构建产业特色鲜明、同类企业集聚、配套项目完备的工业化发展体系。采取政府扶持中介,中介服务企业的形式,注重引导社会中介组织,根据创业主体需求,为创业者提供要素服务。

四是改善优化创业环境。加强政策扶持引导,出台鼓励支持全民创业的优惠政策措施。各部门、各单位要结合各自的职能出台具体规定,进一步放宽投资领域、扩大经营范围、摆脱场所限制,认真落实税收、财政、金融、资源优惠政策,加强金融、信息、法律、技术服务。实施就业优先的发展战略,制定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提高办理效率。坚持把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作为促进全民创业最重要、最直接的助推器,为创业者提供最优的服务、最大的支持。

2、大力推进创新实践

一是推进发展理念创新。教育引导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继续解放思想,摒弃一切妨碍创业创新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创业创新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影响创业创新的体制弊端。树立更好更快的发展理念,自觉把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真正把增长方式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上来;树立协调发展理念,合理配置资源,有效推动城乡统筹发展;树立持续发展理念,更加重视节能降耗和环境保护,更加重视资源集约利用,积极推进清洁生产、节约生产、安全生产,以发展理念的创新推进各项事业的竞相发展。

二是推进发展方式创新。以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重点,着眼于提升核心竞争力,全面加快体制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管理创新,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创新型企业,推动工业经济迈上快速的发展轨道。以政策创新为先导,技术创新为支撑,制度创新为保障,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

三是推进发展机制创新。坚持用改革的办法破解发展中的难题,用开放的方式激发活力,不断推进体制机制创新。落实支持企业发展的配套政策,进一步创新项目储备机制、争取机制、管理机制、推进机制,不断提高项目的建设质量。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强化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职能。积极推进公益类事业单位和生产经营服务型事业单位转企改革及农村、财政、教育、卫生、文化等领域体制改革。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机制创新。努力探索听民声、解民忧、维民权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的科学化水平。同时,建立健全科学发展理论研究机制、环境优化机制、绩效考评机制、成果共享机制,进一步规范科学发展的能力培养机制、决策运行机制、督办落实机制,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为推动科学发展提供制度保障。

3、引导鼓励创优实践

一是大力实施素质升级工程,创干部素质之优。以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为载体,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创业、创新、创优”的能力。抓好大规模干部培训和实践锻炼,促进党员干部知识能力转型提升。树立科学的选人用人导向,把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心思和精力凝聚到积极创业、大胆创新、努力创优上来。健全完善主要经济责任指标考核评价体系和领导干部考核办法,充分发挥考核评价的导向、激励作用。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理念,研究制定人才培养、引进、使用的政策措施和激励机制,不断增强高素质人才对创业创新的支撑能力。

二是切实转变工作作风,创工作质量之优。牢固树立质量第一的服务理念,自觉养成永不止步、积极进取、争创一流的意志品质和工作作风,各项工作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上档次、出精品,切实做到有优必创,有先必争,样样工作当先进,整体工作上台阶。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优良作风,真正把心思放在谋发展、抓项目上,把精力用在察实情、出实招、办实事上,把功夫下在研究解决突出问题上。健全完善深入一线调查研究、深入群众排忧解难、深入基层求计问策的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服务群众的能力水平。

三是积极打造宜居环境,创发展环境之优。围绕建设“活力依安、和谐依安、幸福依安”的总目标,以产业发展为支撑,以交通网络升级为纽带,以中心社区建设为牵动,科学规划,借助政策,稳步推进,逐步撤并自然屯、建设中心社区、发展小城镇,走出一条具有东北特色的城乡建设统筹发展之路。坚持用稳定的环境吸引人,用健康的环境教育人,用优美的环境陶冶人,打造良好的政治环境、政策环境、法治环境和社会环境,树立诚实守信、文明有序、安定和谐的新形象,使居者舒心、来者安心、投资者放心。今年7月1日前,县委将结合总结创先争优活动,表彰一批“创业、创新、创优”先进典型。

(三)晋档升级阶段(2012年9月初—2012年10月末)。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提升整体工作水平。一是树立先进典型。以受表彰的对象为重点,各党委(总支)要结合实际分别确定一批先进党组织的示范点和优秀共产党员的杰出代表,采取组织先进典型巡回报告、到示范点参观学习等形式,扩大典型的影响力和带动力。二是搞好对标定位。各党委(总支)要对照本行业、本系统的先进典型,查找自身差距,明确努力方向,制定跟进、赶超的具体措施,形成比、学、赶、帮、超的浓厚氛围。三是实施晋档升级。对照“创业、创新、创优”工作标准,着眼全面提升,加强不同层次的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使处于先进的当好标杆、中间状态的规范提高、相对后进的改变面貌,使各个领域“五个好”党组织、各条战线“五带头”党员的比例都有较大幅度提高。

(四)系统总结阶段(2012年11月初—2012年12月末)。围绕向党的十八大献礼,这一阶段重点要抓好四项工作:一是搞好总结。要对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进行系统总结,认真总结经验、查找不足,进一步研究制定整改措施。二是考核评议。县委将对各党委(总支)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情况进行考核,并采取适当方式组织党员群众进行评议。三是完善机制。各党委(总支)要把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中行之有效的做法用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形成长效机制。四是展示成果。通过举办“创业、创新、创优”活动图片展、理论成果研讨会等多种形式,全面展示通过活动促进科学发展的成果。

四、组织领导

(一)明确领导责任。县委成立了“创业、创新、创优”活动办公室,在县委领导下负责对全县开展活动进行组织协调和督促检查,办公室设在县委组织部。各党委(总支)也要分别成立本单位、本部门“创业、创新、创优”活动领导组织和工作机构。同时,采取广泛动员、深入调研、梳理问题、完善政策、巩固提高的方法和步骤,推动活动扎实有效开展。

(二)落实工作任务。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按照县委的总体安排部署,结合自身实际和工作职能,突出重点,制定本单位、本部门“创业、创新、创优”活动方案,将活动目标、工作任务、推进举措、保障措施等进一步具体化。要广泛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客观准确分析研判形势,认真查摆影响和制约“创业、创新、创优”的突出问题,切实找准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的突破口和着力点,增强活动的针对性、操作性和实践性。各党委(总支)要于2月24日前将活动方案以正式文件形式上报到县委“创业、创新、创优”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

(三)完善政策体系。围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要在政策导向、税收优惠、收费减免、融资扶助、要素配置、社会保障、技术培训、市场信息等方面制定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大力支持创业、积极鼓励创新、激发创优活力。要切实加强职能部门效能建设,简化办事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水平,为“创业、创新、创优”活动开展保驾护航。要强化服务保障,为“创业、创新、创优”活动开展搞好服务,切实营造优良环境。3月末前,各单位要对现有的政策体系进行一次认真梳理,对阻碍“创业、创新、创优”活动开展的要及时修订完善或废止,出台一批支持“创业、创新、创优”的政策措施。

(四)加强督促检查。各乡镇、县直各单位要把活动主要任务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建立活动统计指标体系和考核指标体系。要加大督查指导力度,采取召开汇报会、经常性督查、随机抽查等方式,了解基层情况,研究解决问题。要及时推广先进经验,指导和推动活动的深入开展。对开展活动思想上不重视、工作上不得力的,要及时提出批评,要求限期整改,确保活动不走形式、不走过场。

(五)搞好宣传引导。要充分发挥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以及现代远程教育网等媒体作用,大力宣传开展活动的重要意义、总体要求和主要内容。在县电视台、政府网等媒体开辟活动专栏,大力宣传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群众开展“创业、创新、创优”活动的好经验、好做法,大力宣传活动中涌现的“创业、创新、创优”典型的先进事迹,营造全社会积极创业、勇于创新、创优争先的浓厚氛围。要有侧重地确定一批“创业、创新、创优”先进典型组织和个人示范点,建立领导干部“创业、创新、创优”活动联系点,努力将联系点建设成为示范点。适时评选创业能手、创新标兵、创优之星,采取组织先进典型现身说法、现场观摩等学习形式,发挥好先进典型的示范引路作用。

第三篇:关于合肥政策

撤并巢湖市组建新合肥本月或将启动?

2011年6月上旬,中央批复文件已下达,将巢湖和六安的部分区域并入合肥,撤销地级市巢湖市。合肥将在短期内基本实现政区面积、人口数量翻番,合肥市辖县区数量也可能会增加到10多个。

《中国发展报告2010》对“十二五”期间及今后全国区域发展的大格局做了清晰的概括,江淮地区首次被列入全国重点发展的8大城市群当中,而合肥是江淮城市群中的核心城市,因此“在全国最新的生产力布局中,合肥承担起重要的战略功能,向区域性特大城市新跨越就具有了必然性。

合肥滨临巢湖,得天独厚。但是巢湖作为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却是两个城市共管,缺乏统一的政策和管理,导致巢湖存在问题很多。历史上的巢湖市区域,很多也曾经就是庐州所辖。巢湖市地处巢湖和长江之间,是合肥通江达海的必然通道。

有关大合肥组建坊间已流传已久,一位网友分析:扩大合肥市行政区域,将巢湖市部分县市划归合肥市,使合肥从“环城”走向“环湖”和“滨江”,使合肥的辐射带动、规模发展、权重提高都上升一个层次,是个多赢的好办法。

合肥现状:四个区,3个县;面积近7000平方公里,人口445万人,占全省人口比例7%。

1、从全国省会城市行政区划来看。剔除四个直辖市和港澳台特别区,余下的27个省会城市平均辖区、县(市)11个,平均面积13,796平方公里,平均人口533万人,占全省人口比例平均12%。而合肥市辖区县只有7个,辖区县(区)差4个,面积差快一半,人口差90万人,连全国平均数都达不上。

2、从华东地区省会城市行政区划来看。剔除上海市,余下的6个省会城市平均辖区、县(市)11个,平均面积9,640平方公里,平均人口560万人,占全省人口比例平均9%。合肥市离这个平均数也有不小的差距。

3、从中部省会城市行政区划来看。晋、豫、鄂、湘、赣、皖6个中部省会城市平均辖区、县(市)10个,平均面积8,182平方公里,平均人口550万人,占全省人口比例平均9%。合肥也没有达到中部六省省会城市的平均数。

通过上面的数据,我们客观地看出,合肥偏小。所辖区域差3-4个,人口占全省比例差2-5个百分点。这显然制约了合肥的发展,也使合肥在全国横向比较中吃亏,在省内纵向带动中分量不重。

已泄密的消息是:2011年6月上旬,国务院已批准将巢湖市部分区域并入合肥。

目前,基本能确定的是2011年8月16日开始,巢湖市的无为县将划入芜湖;含山县、和县将划入马鞍山市;居巢区、庐江县划入合肥。

六安的舒城、寿县以及合肥的长丰部分区域具体如何区划目前尚不明确。

据合肥市政府有关专家分析:巢湖部分区域划入合肥后,合肥将建成一个环巢湖的大城市,巢湖将变成合肥市的“内湖”。合肥将在巢湖边建两个新区:一是合肥至居巢区之间的大圩、烔杨、黄麓一线加合肥目前正在建设的滨湖区合并建成巢湖区;二是肥西三河和舒城、庐江部分沿湖区域建成三河区(或肥西县),现肥西县北部紫蓬山地区和山南长安区域将建一个旅游区作为合肥的后花园,名称可能会叫作紫蓬山区(或正处级风景区管委会)。

合肥市政务新区尚处于蜀山区辖区内,区划调整后政务区将从蜀山区剥离与肥西县桃花工业区、大学城合并成政务区(或桃花区),而蜀山区西北部的新桥机场和寿县部分乡镇则划归蜀山区管辖。

合肥北部是整个区划最复杂的区域,由于长丰县远离合肥,县城发展远不如靠近合肥的长丰县双凤开发区,所以长丰划给离的较近的淮南是基本敲定的,但是长丰南部临近合肥市区的几个乡镇和双凤开发区并入合肥市区后是归市区北部的庐阳区管辖还是单独成立新区尚未明确。

合肥西北以合肥东站(高铁站)和磨店为中心的区域也在酝酿新的区划,但是前提是位于磨店的职教基地人口要达到20万,否则单靠高铁辐射也难以实现短期建制的目标。

综合以上,合肥区划至少会有这些:庐阳区、瑶海区、蜀山区、包河区、巢湖区、居巢区、紫蓬山区、桃花区(政务新区)、三河区(肥西县)、肥东县、庐江县、舒城县。

调整区划后,新合肥市所辖区县达到至少10个,面积10000平方公里左右,人口800万人,人口占全省比例12%,与全国省会平均水平相仿。

合肥正在建设的高铁枢纽、环巢湖大道和国际机场等将有力带动合肥的发展。

从2011年8月16日以后,中部地区、长江流域一个新兴的滨湖大都市合肥将逐渐成为中国重要的有分量的大城市之一。

附一:巢湖撤并大纪事(网络版):

1,2005年,安徽省政府委托合肥工业大学规划设计院编制安徽省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对于巢湖,有三种方案。

2,2009年、2010年、2011年,安徽省人大连续三年向中央提出调整安徽犬牙交错的行政区划请求。

3,2011年6月上旬,中央批复文件已下达,合肥市泄密,闹得沸沸扬扬(一般情况,此段时间属于绝对严格保密期)。

4,2011年7月5日,安徽省委约谈巢湖市及四县一区领导通气,要求巢湖市从即刻起停止行政命令调动以及停止筹备今年9月份巢湖市第三届党代会。

5,2011年7月14日,巢湖市委、市政府召开小范围会议,讨论拆分后,公务员的去向问题,会议倾向于1958年之前鼓励提前退休,1958年后(即53岁)分流至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各县区领导及公务员不变。(以上保留细节变化)

6、2011年8月16日,撤并方案将正式公布。

附二:大合肥功臣孙金龙简历(刚荣任安徽省省委副书记):

孙金龙,湖北钟祥人,博士研究生学历。1962年1月出生,1982年8月参加工作,1986年4月入党。现任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中共安徽省委副书记,中共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同志1982年8月大学毕业后,在浙江省地矿局第三地质大队工作;1983年8月考取武汉地质学院北京研究生院掘进工程专业研究生;1986年8月毕业后,先后任辽宁省地矿局坑探工程大队技术负责人、副大队长、大队长兼党委书记、总工程师;199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辽宁省劳动模范;1991年7月任中国地质工程公司副总经理、赴巴基斯

坦CRBC项目部经理;1992年6月任中国地质工程公司副总经理;1993年2月任中国地质工程公司总经理兼临时党委书记,1993年开始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5年1月调任共青团中央工作,历任青工部部长、团中央书记处书记、全国青联副主席,其间在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读在职研究生;2001年6月任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副部长级)、全国青联副主席,其间在中国人民大学攻读金融学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获经济学博士学位;2001年12月任共青团中央书记处常务书记、全国青联主席;2003年4月任安徽省委常委、省委政法委书记;2005年4月任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兼市人大主任;2006年1月任安徽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2011年7月任中共安徽省委副书记、合肥市委书记。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候补委员,第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第九届全国政协委员

第四篇:合肥政策

合肥经济政治文化宣传工作

文化:合肥拟出台“金政”支撑文化科技融合日前,合肥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这一刚刚获得的“国字号”基地,将为合肥的文化产业发展起到引领作用。接下来,该如何规划与具体实施文化科技相融合建设,成为摆在合肥面前的一道新命题。

今天上午,合肥市委宣传部、科技局、财政局、文广局、发改委等多部门聚在一起,为这个“国字号”示范基地的规划与建设出谋划策,探讨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着力点和突破点。做实扶持科技文化融合政策

“我们之前的答辩是一个建设的思路和框架,现在要把方案做实,出台一些‘含金量’高的支撑政策。”合肥市副市长吴春梅说,根据科技部的要求,示范基地要加大扶持力度,出台优惠政策,建立配套的政策支撑体系,形成有利于文化与科技融合的良好政策环境。吴春梅说,这次有16个城市入选首批示范基地,我们要根据合肥文化科技的特色资源,扬长避短,因地制宜地规划文化与科技融合的着力点与突破点。

“在我们有了扶持政策、有了发展平台后,接下来一个关键问题就是谁来干。”合肥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林存安说,合肥在建设示范基地时要引进人才,特别是通过招商引资,引进一些在行业内领先的科技文化类企业。同时,加快文化科技人才培养,培养一批专门技术人才和复合型人才,为合肥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汇聚智力资源。

欲建图书馆自助服务网络

目前合肥市起草了一个《关于加快推进文化科技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讨论稿)》。从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些合肥在文化与科技融合建设的方向。

在这份讨论稿中提到,合肥将实施文化基础设施科技能力提升工程。建设滨湖中心图书馆,构建区域图书馆联盟,盘活公共图书馆、单位、学校、企业图书馆资源,建立图书馆网

络,覆盖全市乡镇、街道。推广自助图书馆和图书馆ATM建设,形成布局合理的图书馆自助服务网络。

同时,开通数字图书馆、数字科技馆、网上博物馆、网上文化馆、文化剧院等,并向社会公众免费开放。建设合肥地方特色数字资源库,打造数字化产品服务平台,实现电子图书、舞台艺术、合肥地方文化知识、合肥非物质文化遗产等数字资源共建共享。

打造10万座的呼叫中心基地

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方面,讨论稿提出,合肥将打造“中国(合肥)呼叫之都”,建设中国(合肥)呼叫中心,整合呼叫中心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形成“政府公共服务呼叫区、商务服务呼叫区、高新技术服务呼叫区、社会基础项目服务呼叫区”四大功能区域,力争在5年内打造10万座席以上的国内超一流呼叫中心产业基地。

同时,合肥欲引进中国技术交易所、新华社金融信息交易所等服务机构,建设数字出版、智能语音、文化创新等服务平台。

做强动漫游戏等四大产业

“就算我们的政策再好,但如果没有一批产业和企业,说再多都是空。”林存安说,合肥是否能把这个基地建设好,最终体现在有没有处于领先地位的产业与企业。

根据讨论稿,合肥下一步将着力做强动漫游戏、数字出版、智能语音、影视制作四大产业。其中,在影视制作产业方向,合肥将建设中国(合肥)国际影视制作基地,着力打造成集影视制作、拍摄、培训、发行、娱乐等功能于一体、融入全球影视工业产业链的重要影视产业基地。同时,建设合肥微电影原创中心,走出一条具有合肥特色的微电影发展之路。像合肥的景区整合挖掘成影视外景拍摄地。

经济:加大财政支持经济发展四大政策宣传力度 支持我市经济跨越式飞速发展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承接产业转移,形成资金合力,支持产业优化升级,市委市政府根据国家经济发展形势及合肥市产业发展特点,陆续出台了支持工业、农业、自主创新、服务业四大产业政策(以下简称“四大政策”),政策出台以来,对合肥市经济发展、产业升级起到了良好的引领推动作用。按照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经济形势发展变化要求,四大产业政策每年修订完善一次,目前,2011年财政支持经济发展四大产业政策,已由市政府分别以合政[2011]51、52、53、54号文件发布。

按照市领导要求,近期,由市财政牵头,会同市外宣办、经信委、农委、科技局、商务局等单位,对四大政策进行了集中宣传。

5月7日,四大政策全文在财政局网站上进行全文发布。

5月8日,市财政局等单位在市政府会议室召开了新闻发布会,由市财政局李炳云副局长重点就我市经济运行情况、四大政策绩效、此次修订完善要点等情况做了新闻发布,市经信委重点就促进产业链发展、双千工程等具体政策修订条款进行了解答,市农委重点就农业固定资产奖补、农业示范区项目等政策修订条款进行了解答。

5月9日,新闻媒体对四大政策完善修订情况进行了集中采访,市财政局就四大政策整体调整依据、资金安排、执行情况等方面接受了媒体采访、科技局、商务局就自主创新、商贸服务等具体问题接受了媒体采访,相关企业就政策兑付情况、引导效果等接受了媒体采访。

5月16日,《合肥日报》、《合肥晚报》专版对政策进行解读,就政策兑现条件、支持范围、执行时间等具体兑现情况做了深度解读。

通过集中有序宣传,四大政策宣传效果逐步体现,人民网、中安在线等中央、省媒对合肥市集中安排16.75亿元支持四大政策做了集中报道,《合肥新闻联播》等权威栏目对政策发布情况进行了重点报道,大量企业、单位通过网络、电话进行咨询。下一步,市财政局将集中印制政策汇编,通过园区向企业发放,并组织相关部门,走近企业,对政策条款进行详

细进行解读,促进企业了解政策、熟悉政策、使用政策,真正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为合肥经济持续协调发展作出强大支撑。

政治 : 共享资源 · 共谋发展 · 共同进步

——“打造省会经济圈,推进安徽新跨越”理论研讨会在肥召开

自省第八次党代会提出构建省会经济圈战略以来,合肥、六安、巢湖三市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广泛进行交流磋商,形成了初步共识。5月16日至17日,“打造省会经济圈,推进安徽新跨越”理论研讨会在肥成功举办,这是贯彻落实省第八次党代会精神的又一举措,省直有关部门领导、合六巢三市的领导及社会各界专家学者聚首庐州,共商打造省会经济圈大计,共谋区域协调发展之路。合六巢三市的决策者在更大范围内已达成高度共识,下一步,将会有更多促进三市一体化、惠及三市人民的实质性举措得以启动。

5月16日至17日,由合肥、六安、巢湖三市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联办,合肥市委宣传部、市委讲师团承办的“打造省会经济圈、推进安徽新跨越”研讨会在市政务中心召开,省暨合肥、六安、巢湖三市领导及社会各界专家学者共80余人出席研讨会,开展交流研讨。会议共收到有关“省会经济圈”论文40余篇。

在16日举行的开幕式上,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六安市委书记倪发科,巢湖市委书记夏望平出席会议并讲话,合肥市委副书记董昭礼致开幕词,合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王林建,合肥市委常委、市委秘书长张晓麟出席,会议由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林存安主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社科联主席黄传新,省政府研究室主任吴克明,省社科联党组书记、副主席程必定,省委讲师团团长张亳生及省委政研室副主任方正、省发改委副主任余群等部门负责同志应邀出席。

六安市委书记倪发科表示,六安市将发挥资源和区位优势,在市场、产业、资本、技术、管理、基础设施方面与合肥、巢湖全面对接,尽快建成省会经济圈中的加工制造配套、冶金工业转移承接、农特产品、生产供应、高新技术成果转化、人力资源输出和原生态休闲度假旅游等六大基地。巢湖市委书记夏望平说,对巢湖来说,加快以合肥为中心,以巢湖、六安为两翼的省会经济圈建设,更意味着一大发展良机。把巢湖发展起来,不仅有利于合肥

乃至整个省会经济圈的东向发展,而且可以有效地将皖江城市带与省会经济圈连为一体,形成全省最有实力、最具活力的经济板块。

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孙金龙在发言中指出,省委、省政府提出构建省会经济圈的战略构想,正是顺应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潮流,立足安徽跨越式发展作出的战略决策,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决策,也是贯彻中央促进中部崛起战略、推动安徽更好更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摆在合六巢三市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把省委、省政府的战略决策转化为构建省会经济圈的思路和措施,以实际行动迈开省会经济圈建设的步伐。孙金龙最后强调,构建省会经济圈,一是要从整体上把握大势,在全省发展的格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推进。要深刻认识加快构建省会经济圈的重要性、紧迫性,从全省发展的大格局中去思考和推进省会经济圈建设,力争实现率先突破,成为全省新的重要的经济增长极。二是要充分发挥市场的作用,实现资源和生产要素在经济圈内优化组合。要树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区域一体化意识,强化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坚持以市场机制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以经济利益为纽带,打破行政壁垒,建立资源共享的跨区域的市场体系,壮大区域内优势产业和名牌产品,形成互惠互利、风险共担的利益共享机制。三是要建立工作协调机制,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建议建立三市党政联席会议制度、三市政府部门专题联席会议制度和省级的省会经济圈协调机制,研究解决区域合作中共同存在的重大问题和实际操作层面的问题,制定促进省会经济圈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同时,三市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对外宣传推介,扩大省会经济圈的对外影响力,营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四是要不断增强合肥市自身的集聚和扩散功能,进一步强化中心城市的辐射力和带动力。合肥在加快自身发展的同时,要按照郭金龙书记关于“省会经济圈要立得起来、服务起来、辐射出去”的要求,进一步强化省会意识和服务意识,积极主动地推进省会经济圈建设的各项工作,发挥省会城市在信息、物流、商务、金融、科技、人才等方面的优势,主动地、积极地配合和服务好六安、巢湖及其它兄弟城市的发展,实现“共享资源、共谋发展、共同进步”。

研讨会上,程必定、吴克明等一些专家学者和省市部门负责同志更是积极献计献策,对构建省会经济圈的一些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入研讨,提出了很多很好的建设性意见。17日下午,在会议承办方的安排下,出席研讨会的领导及专家学者们参观了合肥市滨湖新区、部分“大建设”现场、经济开发区企业等,实地感受合肥市“大发展”、“大建设”的勃勃生机。新华社、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安徽日报等中央及省市10余家新闻单位对研讨会进行了报道。

事例:我市将举办“掀起‘三大推进’热潮,实现合肥跨越式发展”理论广播讲座

沐浴着新的春风,合肥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开始向新的更高的发展目标全力进军。合肥“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的帷幕已经拉开,推进合肥跨越式发展的号角已经吹响,为在全市进一步营造浓厚的发展氛围,帮助全市人民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我市推进“大发展、大建设、大环境”,实现合肥跨越式发展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从而,进一步激发全体市民的热情和斗志,凝聚全市人民的力量和智慧,为掀起“三大推进”热潮,实现合肥跨越式发展而努力奋斗。市委宣传部与合肥人民广播电台将于近期联合推出“掀起‘三大推进’热潮,实现合肥跨越式发展”理论广播讲座。本次讲座共安排十三讲,从4月10日至4月24日,每周一至周日(周二除外)下午2时50分至3时,在合肥人民广播电台人民台(中波666千赫,调频91.5兆赫)播出。为增强讲座的收听效果,每次讲座还结合相关内容设置了有奖小问答供听众答题,欢迎广大市民积极收听并踊跃答题。同时,全市各级党委宣传部门要认真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及时收听学习。

第五篇:政策支持

双语课程建设是我校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的重要手段。我校高度重视双语课程建设工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文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双语教学进行引导、建设,不断提高双语教学课程建设水平,在充分利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不断扩大开发优质资源的共享度。具体政策和制度保障措施如下:

我校从领导到普通教师,都高度重视双语课程建设工作,把双语课程建设当作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载体,出台了《洛阳理工学院双语教学暂行规定》等文件,文件中规定对双语课程的建设过程实施动态管理:

(1)经学院考核认定的双语教学课程,适当增加教学工作量系数。认定为双语教学的课程除按一般课程计算教学工作量外,再增加系数0.5。

(2)被评为双语教学示范课程的课题组,学院按照院发〔2009〕61号《洛阳理工学院教学质量工程项目及教学成果奖励办法》根据级别给予奖励。

(3)双语教学课程评教成绩优秀的教师,在学院的教学科研岗位聘任、优秀教师评选、职称晋升等中同等条件下予以优先考虑。

其次,学校每年组织一定数量的优秀教师赴国外知名大学进修,积极培养能够担任双语教学的师资队伍,组织参加教育部网络课程培训,为教师从事双语教师提高英语水平,丰富教学经验,完善教学方法提供了丰富的教学实践机会。同时,也形成一种政策导向,使更多年青教师积极踊跃的投入到专业双语教学活动中来。

同时,学校多方筹资,加强校园网络和多媒体教学硬件建设,积极推进使用先进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为双语教学提供硬件环境。并在校教改项目立项上,积极支持双语课程教学研究项目,在科研经费方面给予立项扶持倾斜政策。

下载合肥支持三重一创建设若干政策word格式文档
下载合肥支持三重一创建设若干政策.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政策支持

    政策支持 根据工作安排,攀枝花市将在2012年完成《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发展规划》的编制,制定《创建中国阳光康养旅游城市目标任务》,2015年初见成效,2017年基本完成各项创建任......

    合肥房产政策 最新

    南京装修http://nj.oceano.com.cn 很多人在买房子之前,留意好房价的同时,也要看看买房当地的一些新政策,不然的话是很难断定是否现在是最佳的买房时机,本期小编就来说说合肥房产......

    合肥电子商务政策

    合肥市促进服务业发展若干政策 1、新设立电子商务企业,其所缴纳营业税本市留成部分,自开业年度起前两年按其等额标准给予奖励,后三年按其等额标准的50%给予奖励;其所缴纳企业所......

    电影院政策支持

    大影易快讯:国家对于影院又出新政策 2013-10-15 15:02 在2013年召开的全国电影专资工作会议上,根据多方讨论后的结果,新的《县城影院建设补贴政策》即将出台。据内部消息:资金来......

    税收支持政策

    税收支持政策 一、增值税 (一)销售特定产品免征增值税。《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农业生产者销售的自产农业产品免税。《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规定,纳税人个人销售农产品月销......

    十大政策支持

    普雪厨卫电器招商政策 十大政策支持 一、区域保护政策: 严格的区域保护政策,授权独家经营保障健康的市场秩序。规范一级商向签约二级商的供货价区间,既保护了二级商利益,又有助......

    市“三重一创”档案工作调研报告

    **市“三重一创”档案工作调研报告近期,省、市政府落实五大发展行动计划,推进重大新兴产业基地、重大新兴产业工程、重大新兴产业专项建设,构建创新型现代产业体系,培育壮大经......

    合肥户口政策(最终五篇)

    合肥户口政策合肥市正式作出决定,进一步放宽户籍政策,在投靠直系亲属,投资兴办实业和购买商品房以及引进人才三大方面作出重大调整。1、夫妻投靠:迁入人在合肥市有稳定的生活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