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宁波市江北区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实施意见(土流网整理)
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实施意见
北区政发〔2014〕14号
各街道办事处、慈城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
为贯彻落实国土资源部《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根据《宁波市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和《宁波市村民住宅建设规划管理规定(试行)》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区农村宅基地管理,改善农村居住环境,正确引导农村村民合理集约使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基本原则
(一)节约集约用地原则。根据控制增量、合理布局、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总原则,按照村镇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合理确定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布局、范围和用地规模。新村规划应符合城市化和集约化用地的要求,鼓励集中建设农民新村,推广建造联建式住宅。在市、区政府确定的规划控制范围内,除危房改造或因不可抗力导致房屋损坏灭失外,停止审批新建、重建、改建住宅。已经或正在实施整村(含整个自然村)拆迁范围内的家庭成员,停止审批新建、重建、改建住宅。
(二)无房户(困难户)优先审批原则。村民委员会在安排宅基地时应当优先考虑无房户和住房困难户。同等条件下,根据人均建筑面积(捆绑计算)按从低到高的次序安排宅基地。
(三)用地计划管理原则。加强农村宅基地用地计划管理,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应纳入土地利用年度计划,对通过农村建设用地复垦集中建造农民住宅小区的村,可优先安排用地指标。
二、村民申请建房条件
(一)基本条件
1、必须是本村村民(政府允许跨村集中联建的除外);
2、必须符合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包括集资建房和以个人名义申请取得的国有商服、住宅用地等)的规定;
3、必须符合村镇建设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并尽量使用原宅基地和村内空闲地;
4、宅基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必须符合村民建房面积控制标准。
(二)不予批准的情形
1、现有宅基地面积或建筑面积加上应捆绑面积其中一项已达到规定标准90%以上的;
2、农村村民有违章建筑而尚未拆除的;
3、农村村民出租、出卖、赠与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宅基地及其地上建筑物的;
4、在拆迁中全部家庭成员已实行货币方式或调产方式安置住宅或已享受住房困难家庭安置政策的;
5、本人或配偶为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在编工作人员的;
6、本人或配偶为非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且享受过国家住房福利政策(购买房改房、集资房、经济适用房及货币分房等)建筑面积高于户36平方米或人均18平方米的。
(三)计入申请建房人口的特殊情形
1、庄桥街道、洪塘街道、慈城镇和甬江街道河西、河东、夏家、外漕、畈里塘村范围内原户口在本村的未享受过住房安置政策的征地农转非人员、小城镇户改人员;
2、原户口在本村,现户口由农业户口直接迁出的现役军人(不含已转干军人);
3、原户口在本村,现户口由农业户口直接迁出报在大中专院校的全日制大中专学校在读学生;
4、原户口在本村,现户口由农业户口直接迁出的监狱服刑人员;
5、原户口在本村,因入学入托原因,户口报在他处的申请建房村民的18周岁以下子女;
6、已婚无子女家庭,可增加一个建房人口,但双方均为非农业人口的除外;
7、可计入申请建房人口子女,其父母已领独生子女证的,可增加一个建房人口。
(四)不计申请建房人口的情形
1、申请建房农户的配偶或其他家庭成员户口在宁波市范围之外的;
2、父母申请建房时,其已成家子女及子女的家庭成员;
3、农居混杂户中非农业户口人员(除上款规定计入申请建房人口外);
4、在本区拆迁中已实行货币或调产等方式安置住宅(含已享受住房困难家庭安置政策)的人员(含拆迁时拆迁户未成家的子女);
5、已享受国家住房福利政策的人员。
(五)规范宅基地使用权流转
允许农村住房所使用的宅基地使用权在本集体经济组织内部调剂,调出住房的农村村民须留足家庭可建房建筑面积标准,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
调入住房的农村村民必须符合申请建房条件。
以申请建房形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或以迁建安置方式取得的国有土地使用权的,视同集体土地管理。
(六)收回宅基地使用权的情形
农村村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报经区人民政府批准,可以注销其土地使用权证或有关批准文件,由村民委员会或村经济合作社收回宅基地使用权:
1、自批准之日起满二年未动工兴建的;
2、非法转让宅基地或住房的;
3、以欺骗手段骗取批准的;
4、新批宅基地时向村民委员会或村经济合作社承诺建新拆旧,新房房屋竣工后三个月内不拆除旧房的原宅基地;
5、实施旧村改造、统一建造新村后,已迁入新村居住的村民原宅基地;
6、因实施旧村改造、新村建设涉及非本村经济合作社社员且长期不在本村居住人员原在本村的宅基地;
7、为实施镇(街道)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需要占用的宅基地;
8、按规定应当收回的其他情形。
(七)其他规定
1、离婚户申请建房的规定。按以下不同情形确定:
原有住房(包括经审批、继承、赠与和调剂等形式而得的农村住房)的农村村民,离婚后三年内不得申请建房(包括重组家庭)。离婚三年后申请建房的,在捆绑政策(2003年10月21日,下同)实施前离婚的,按现有房屋面积计入审批面积;在捆绑政策实施后离婚的,按离婚前原有房屋人均面积捆绑计入审批面积。对于捆绑政策实施之后经批准取得宅基地的离婚户,再次申请宅基地时,不仅要与其原配偶捆绑,而且须与其父母或子女捆绑。
原无住房的农村村民,离婚后三年内申请建房的,双方家庭可申请建房面积之和最高不得超过离婚前家庭可申请建房面积(包括重组家庭),具体面积按离婚前家庭原可计入申请建房人口平均分摊,并且每户家庭最高不得超过建房面积双控标准。
2、部分家庭成员已实施拆迁安置的对象申请建房规定。部分家庭成员在本区已实施过拆迁安置,且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低于住房困难家庭低限安置标准的,允许未曾实施拆迁安置的家庭成员在其户口所在地按规定申请建房,已享受的安置面积(包括靠扩档等面积)予以捆绑。如户口所在地已经或正在实施整村(含整个自然村)拆迁的,以及户口已迁到实施过拆迁安置家庭的,停止审批建房。
三、严格执行村民建房面积双控标准
(一)参照《宁波市村民住宅建设规划管理规定》和《宁波市农村宅基地管理办法》,结合我区实际,村民建房宅基地面积和建筑面积标准分别按大、中、小户限额控制。
1、大户(≥6人),使用耕地的,最高不得超过125平方米;使用非耕地的,最高不得超过140平方米;建筑面积最高不得超过240平方米。
2、中户(5-4人),使用耕地的,最高不得超过110平方米;使用非耕地的,最高不得超过125平方米;建筑面积最高不得超过200平方米。
3、小户(≤3人),按具体人口确定,其中:
——3人户。使用耕地的,最高不得超过75平方米;使用非耕地的,最高不得超过90平方米;建筑面积最高不得超过145平方米;
——2人户。宅基地面积最高不得超过75平方米,建筑面积最高不得超过110平方米;
——1人户。宅基地面积最高不得超过50平方米,建筑面积最高不得超过80平方米。
(二)在合法权证面积范围内拆建住宅的,其宅基地面积和建筑面积最多允许超过控制面积标准的30%,但不得超过大户最高控制面积标准;因国家建设(含新农村建设、农村宅基地整理)需要迁建安置的,原则上按现有家庭人口核定宅基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如原合法权证面积超过现控制面积标准的,允许按原合法权证面积迁建,但最高不得超过大户控制面积标准。
(三)村民建房实行捆绑规定。
1、村民建房捆绑类型。村民因无房申请宅基地或通过继承、分家析产、受赠、调剂等形式取得宅基地后未达到双控面积标准的再申请宅基地的,其宅基地面积和建筑面积须与其父母(或子女)捆绑计算,捆绑后面积不足部分可按规定申请宅基地。
2、村民建房捆绑面积核定。村民建房捆绑面积分别按以下标准核定:大户(≥6人)宅基地面积14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平方米;中户(5-4人)宅基地面积125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3人户宅基地面积90平方米,建筑面积145平方米;2人户宅基地面积75平方米,建筑面积110平方米;1人户宅基地面积50平方米,建筑面积80平方米。
四、完善村民建房报批程序
农村村民建房报批一般按以下程序进行:
(一)提交申请。村民在建房前应当向所在行政村的村委会提出建房申请,涉及村民集体联建住宅或多层公寓的,还应由村委会向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提出建房申请。
(二)村委会审查。村委会根据有关规定集体讨论建房户的申请报告,并将申请宅基地的户主名单、占地面积、位置等张榜公示,公示无异议的,签署意见后上报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核。
(三)镇(街道)复查。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所在地的规划、国土部门受理建房申请后,应当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条件、拟用地是否符合城镇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经审查后,对符合建房有关规定的,签署意见后上报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核。
(四)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复查意见,对上报材料进行核实审查,对资料齐全、程序到位、符合条件的农户在本地公示5天,公示期满无异议的,签署审核意见上报区人民政府审批。
(五)区人民政府审批。根据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审核意见,经区人民政府审查,签署审批意见。
(六)结果公布。村委会将区人民政府审批结果予以公布。
五、集约利用土地,鼓励建造联建式住宅
(一)鼓励农村村民建造联建式住宅(包括多层公寓)。在符合城市规划的条件下,新增建设用地必须建造联建式住宅,严格控制建造独立式住宅。以村或镇(街道)为单位,统一规划、统一设计、统筹公共基础设施,并按宅基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双控标准安排村民建房。
(二)各村(镇、街道)根据村民建房的申请情况,统计与之人口相适应的房屋套型和套数,按大、中、小户宅基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双控标准,对村民建房地块提出初步的规划设计方案,报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初审同意后,向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用地申请。
(三)村民提出建房申请后,由村集中统一受理,报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核,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根据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对规划初步设计方案的初审意见,按规定的双控标准核定宅
基地面积,考虑到联建房和多层公寓的特殊性,可根据各村实际情况适当放宽建房总户数。
(四)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根据申请建房户的情况和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提出的总户数,按大户、中户、小户双控标准核定不同的住宅套型,批准规划设计方案和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
(五)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对村民建房申请资料审核后,对符合建房条件的村民建房申请情况在建房户所在村公告5天,公告期满无异议的,报区政府审批。
(六)农村村民联建式住宅用地批准后,用地单位不得变相进行房地产开发或用于不符合规定条件的村民建房;也不得出卖或改作他用。对尚未落实具体住户的住宅,暂时由村集体或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统一管理,土地行政主管部门暂不予土地登记;待落实符合建房条件的村民后,再依法予以审批。
(七)统一用于建造联建式住宅的用地一般仍保留集体性质,如涉及跨村建房的应在办理农用地转用手续时一并办理征地手续。
(八)对无法实行统一联建的,并且经规划论证已纳入近期建设区域,但拆迁尚未实施,该区域内符合农村村民建房条件住房困难家庭,由建房户本人申请经批准,可视同拆迁对象提前实施拆迁安置,享受低限安置政策。
本实施意见自发文之日起实施。在本意见实施后一个月内办妥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并经镇(街道)复核上报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的,按北区政办发〔2010〕53号文件精神办理,此后,按本意见规定办理。本实施意见实施后,原《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江北区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北区政办发〔2010〕53号)同时废止。
本意见由宁波市国土资源局江北分局、宁波市规划局江北分局负责解释。
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 2014年2月26日
第二篇:宁波市江北区关于明确农村宅基地管理审批有关事项的通知(土流网整理)
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明确农村宅基地管理审批有关事项的通知
各街道办事处、慈城镇人民政府,区政府各部门、直属单位:
为明确《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实施意见》(北区政发〔2014〕14号,以下简称《实施意见》)有关内容,进一步做好审批管理和服务工作,根据有关规定,结合我区实际,经区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同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第一条 申请建房的农户须是本村村民,政府允许跨村集中联建的除外。庄桥街道、洪塘街道、慈城镇和甬江街道河西、河东、夏家、外漕、畈里塘村范围内原户口在本村的征地农转非、小城镇户改家庭或年龄在35周岁以上(含)的未婚人员,未享受过住房安置政策(包括国家住房福利政策),确因住房困难且户口仍在本区的,允许在农转非时户籍所在村申请宅基地。
第二条 村民申请建房“户”的认定:申请建房户以夫妻双方和未成家的子女为一户;年龄在35周岁以上(含)的未婚人员可以单独作为一户,但须提供民政部门出具的未婚证明;同一户籍登记内已婚但尚未分户的子女可以单独作为一户,但须提供结婚证。
第三条 离婚户申请建房的,其有抚养关系的子女,以双方确认的离婚协议、法院判决书等为准,计入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其无抚养关系的子女,以子女意愿为准。可计入申请建房人口的子女在其父母申请建房时只能计算一次,另一方申请建房时不再计入申请建房人口。
第四条 家庭成员有已享受过国家住房福利政策(购买房改房、集资房、经济适用房及货币分房等),其享受过的国家住房福利政策建筑面积低于户36平方米且人均低于18平方米的,可以申请建房,但已享受过住房福利政策的人员不计入建房人口。人均建筑面积按国家住房福利政策面积除以建房户实际人口计算。
第五条 严格执行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的规定。宅基地使用权调剂时,在按双控限额标准控制面积的前提下,受调剂方可适当放宽至同一个行政村。申请联建房的,应尽可能根据申请建房农户的类型确定套型面积,确因套型匹配问题等特殊情况的,按建筑面积上限控制。
第六条 农村村民出租、出卖、赠与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宅基地及其地上建筑物的(包括集资建房和以个人建房名义申请取得的国有商服、住宅等),再申请宅基地的,不予批准。在全区农村土地使用权总登记(指1996年12月31日前初始登记,下同)前,已经转让给他人,且在总登记时已登记在他人名下的,原则上不予追溯。转受让双方互为捆绑对
象的,原则上不予追溯,但转出方再申请宅基地时,其宅基地面积和建筑面积必须与受让方捆绑计算。
第七条 宅基地使用权调剂必须符合以下要求:
1、双方提供各自户口独立证明材料或结婚证或其他证明材料;
2、调入住房的农村村民必须符合申请建房条件;
3、宅基地使用权调剂须经村集体经济组织同意并公证,调剂双方签订调剂(转让)协议;
4、面积控制必须符合《实施意见》规定的双控标准,用地面积由国土部门予以核定,建筑面积由规划部门予以核定。
第八条 现有宅基地面积或建筑面积加上应捆绑面积均低于双控限额面积标准的90%以下、因老房拆扩建困难而要求调剂出原住房的,应在落实新建房屋用地选址的前提下,方可办理调剂手续,并与新建房屋用地申请同步审核。原有住房面积可以调剂给符合建房申请条件的本村村民,收回宅基地使用权,同时注销原土地使用证。其中原有住房面积低于人均(可计入申请建房人口)建筑面积30平方米的,也可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通过并公证后,收回宅基地使用权,同时将房屋所有权调剂给村集体经济组织。
现有宅基地面积或建筑面积加上应捆绑面积其中一项已高于双控限额面积标准的90%以上的,除因不可抗力等原因导致房屋灭失外,原则上不允许异地新建住房。
原有住房调剂给村集体经济组织所有的,须经属地街道(镇)确认,用途改变为村镇生产设施用房(集体仓库),并办理土地变更登记。原集体仓库等非住宅调剂给符合建房申请条件的村民作住宅的,且符合宅基地双控面积标准的,允许改变用途,但须经属地街道(镇)确认。
第九条 对以个人建房名义申请取得的国有商服、住宅用地的认定:
1、规划、城建部门的许可意见;
2、私人建房呈报表;
3、国有建设用地呈报表;
4、村民(居民)建房用地申请表(报告)或村民(居民)补办用地申请表;
5、符合宅基地审批条件的村民,参照集体土地内部调剂形式取得国有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时的审批材料。
第十条 在土地权属界址不变的条件下,进行房屋翻建、拆建、扩建的,经规划部门许
可,房屋竣工验收后凭规划部门验收证明材料到国土部门办理土地变更登记手续,不需办理建房用地审批手续。在土地权属界址发生变化的条件下,须办理建房用地审批手续。
第十一条 对有关捆绑问题的具体规定:
1、需捆绑的类型:
(1)无房户申请宅基地;
(2)实施捆绑政策(2003年10月21日,下同)以来已经以无房居住为由审批过建房,再申请宅基地的;
(3)实施捆绑政策以来因继承、分家析产、受赠、调剂等形式取得宅基地后,再申请宅基地的。
以上三种情形均与其父母(或子女)捆绑计算。原则上应与申请建房地的父母(或子女)捆绑。若父母(或子女)已离婚的,按离婚前原有房屋面积和人口(不包括现申请建房人口)进行捆绑,但不重复计算建房人口。
(4)《实施意见》和本解释规定的其他有关类型。
2、具体捆绑标准:
(1)一般户捆绑标准:大户(≥6人)宅基地面积140平方米,建筑面积240平方米;中户(5-4人)宅基地面积125平方米,建筑面积200平方米;3人户宅基地面积90平方米,建筑面积145平方米;2人户宅基地面积75平方米,建筑面积110平方米;1人户宅基地面积50平方米,建筑面积80平方米。
(2)部分家庭成员在本区已实施过拆迁安置,且家庭人均居住面积低于住房困难家庭低限安置标准的,允许未曾实施拆迁安置的家庭成员在其户口所在地按规定申请建房,已享受的安置面积(包括靠扩档等面积)按以下标准予以捆绑:现该户可申请建房面积与该家庭成员已享受的安置面积之和不得超过该家庭成员未实施拆迁安置该户可申请的建房面积标准,即该户现可申请建房的家庭人口和原可申请(原北区政办发〔2010〕53号文件规定的可计入申请建房的人口)但目前已享受拆迁安置的家庭人口之和对应的建房面积双控标准,其中:安置面积来自于申请建房人捆绑对象的,不再重复计算捆绑面积。
(3)已将集体土地(含视同集体土地管理的国有土地)上的房屋出卖、赠与或者以其他形式转让给不符合建房条件(包括面积超出双控限额标准)的村民(居民)后,转让人的父母或子女申请建房的,按照转让前原有面积进行捆绑。
(4)多子女家庭中子女申请建房时,父母住房面积超出双控限额标准部分可与其中一
个或多个符合申请建房条件的子女共同捆绑完。多子女家庭中父母申请建房时,与有农村宅基地住房的子女捆绑。
(5)土地登记权利人已死亡的,其遗产可按继承公证书办理土地使用权变更登记手续,但其配偶申请建房的,其配偶所有房屋应至少按原有房屋面积的一半核定。
(6)被捆绑人已死亡,子女或父母申请建房的,须提供继承公证书或变更后的集体土地使用证,被捆绑人配偶所有房屋应最少按原有房屋面积的一半核定。办理继承公证确有困难的,视同其配偶继承全部遗产进行捆绑。
3、其他有关规定:
(1)捆绑人口核定:按现有家庭人口数核定(其中父母已领独生子女证的,其可计入申请建房人口的独生子女,增加一个人口数;已婚无子女家庭,增加一个人口数,但双方均为非农业人口的除外)。
(2)《实施意见》实施之前已捆绑,实施之后再申请建房的,捆绑按《实施意见》规定重新核定。
本通知自2015年6月27日起施行。
宁波市江北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5月27日
第三篇: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实施意见218
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工作实施意见
(初稿)
为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节约集约利用土地,改善农村居住环境,建设美好乡村,现就进一步加强全市农村住宅用地管理工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切实加强农村宅基地规划管理
各县(市、区)政府要认真按照建设美好乡村、推进城乡统筹发展的整体目标和培育中心村、整治自然村、建设搬迁村、消除空心村、提升特色村的原则要求,严格遵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城乡总体规划和村庄规划,加强农村宅基地的统一规划,做到统筹安排、集中布局。对人均耕地较少、生产方式已不再以农业为主,符合“村改居”条件的城市、城镇规划区,通过对旧村庄改造、农村居民住房的集中建设和宅基地置换城镇住房等途径解决农村村民住房,不再受理宅基地申请;在规划撤并的村庄范围内,除危房改造外,停止审批新建、重建、改建住宅。
二、切实加强农村宅基地审查报批
(一)农村村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可以申请宅基地:
1、因子女结婚等原因确需分户,缺少宅基地的;
2、外来人口落户,成为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没有宅基地的;
3、因发生或者防御自然灾害、实施村庄和集镇规划、开展土地整治项目以及进行乡(镇)村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需要搬迁的;
4、原有宅基地被依法征收的。
(二)农村村民需要使用宅基地的,应当向村民委员会提出申请,由村民委员会公布并提交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讨论。经讨论同意并公布后,经乡(镇)人民政府审核同意,报县(区)城乡规划部门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后,乡(镇)人民政府将宅基地申请报县(区)国土资源部门审核和县(区)人民政府审批。县(区)人民政府批准后,村民委员会应当公布批准使用的宅基地。
(三)新建宅基地应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旧宅基地以及荒坡地、废弃地。对“一户多宅”和空置住宅,各县(区)要鼓励农民盘活、腾退多余宅基地。凡新建住宅应退出旧宅基地的,要采取签订责任书、收取保证金等措施,确保按期拆除旧房,交出旧宅基地。
(四)农村村民占用农用地建设住宅的,应当由县(区)国土资源部门拟定农用地转用方案,分批次上报市国土资源部门依法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
各县(区)要统筹一定规模新增建设用地占用农用地指标、城乡增减挂钩建新指标,用于新建农村宅基地。农村村民占用耕地建设住宅的,由乡镇人民政府负责组织开垦与占用耕地的面积和质量相当的耕地,并报国土资源部门验收;没有开垦条件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应当依法向县(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缴纳耕地开垦费。
(五)各县(区)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快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做到宅基地登记发证到户,内容规范清楚,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要加强农村宅基地的变更登记工作,变更一宗,登记一宗,充分发挥地籍档案资料在宅基地监督管理上的作用,切实保障“一户一宅”法律制度的落实;要依法、及时调处宅基地权属争议,维护社会稳定。
三、切实执行农村住宅用地标准
严格实行农村村民一户一处宅基地制度。农村宅基地面积每户不得超过160平方米。
农村村民因继承等原因形成一户拥有二处以上宅基地的,多余的住宅应当退出。通过转让方式退出的,受让住宅的村民必须符合申请宅基地的条件,并依照本实施意见的规定办理宅基地审批手续。满二年未通过转让、土地整治、土地征收等途径退出多余宅基地的,村民委员会应向乡(镇)土地管理机构提出收回集体土地使用权申请,经县(区)土地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县(区)人民政府批准后收回,统一安排使用。
农村村民将原有住房出卖、出租或赠与他人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得批准。
四、切实加强农村宅基地执法监管
各县(区)人民政府是农村宅基地管理的责任主体,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国土、规划、城镇综合执法等部门要加强联动,完善动态巡查制度,建立综合预防机制。
农村村民未经批准或者采取欺骗手段骗取批准,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的,或者超过县(区)人民政府依法批准的面积多占土地建住宅的,由县(区)国土资源部门责令退还非法占用的土地,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住宅和其他设施;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在城市、城镇及村庄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内的违法农宅建设,由规划执法部门依据《城乡规划法》进行处理。
非法转让宅基地或者非法占用集体土地开发房地产或“以租代征”等形式非法使用集体土地的,以非法买卖、转让土地论处,由县(区)国土资源部门没收非法所得,并可处以非法所得百分之五以上百分之二十以下的罚款;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无权批准宅基地的单位或者个人非法批准农村村民占用土地建住宅的,超越批准权限非法批准农村村民占用土地建住宅的,不按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用途批准占用土地建住宅的,或者违反本办法规定的程序批准占用土地建住 宅的,其批准文件无效,对非法批准占用土地的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刑事责任。非法批准宅基地,对当事人造成损失的,依法承担赔偿责任。
要建立完善土地管理共同责任机制。对责令停工后拒不停工继续施工的,各乡(镇)人民政府应牵头组织实施拆除;对新建住宅后应退出的旧宅基地,各乡(镇)人民政府应负责按期拆除旧房,交出旧宅基地,应予复垦的,由乡(镇)人民政府组织复垦;对违法占用耕地建房问题严重的地区,各县(区)人民政府应牵头组织乡镇人民政府和国土、规划、建设、城镇综合执法等部门,采取有效措施联合查处,综合整治。各部门要按照土地执法共同责任制的规定,各负其责,各司其职,综合预防、遏制农村土地违法行为。
二○一三年二月十八日
市国土资源局
第四篇:《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
关于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的意见
为切实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国发„2004‟28号),进一步加强农村宅基地管理,正确引导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合理、节约使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严格实施规划,从严控制村镇建设用地规模
(一)抓紧完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各地要结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工作,抓紧编制完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按照统筹安排城乡建设用地的总要求和控制增量、合理布局、集约用地、保护耕地的总原则,合理确定小城镇和农村居民点的数量、布局、范围和用地规模。经批准的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应当予以公告。
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积极配合有关部门,在已确定的村镇建设用地范围内,做好村镇建设规划。
(二)按规划从严控制村镇建设用地。各地要采取有效措施,引导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按规划、有计划地逐步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对城市规划区内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应当集中兴建农民住宅小区,防止在城市建设中形成新的“城中村”,避免“二次拆迁”。对城市规划区范围外的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按照城镇化和集约用地的要求,鼓励集中建设农民新村。在规划撤并的村庄范围内,除危房改造外,停止审批新建、重建、改建住宅。
(三)加强农村宅基地用地计划管理。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应纳入计划。省(区、市)在下达给各县(市)用于城乡建设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指标中,可增设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指标。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指标应和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新增加的耕地面积挂钩。县(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对新增耕地面积检查、核定后,应在总的计划指标中优先分配等量的农用地转用指标用于农民住宅建设。
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各县(市)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计划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不得超计划批地。各县(市)每年年底应将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执行情况报省级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备案。
二、改革和完善宅基地审批制度,规范审批程序
(四)改革和完善农村宅基地审批管理办法。各省(区、市)要适应农民住宅建设的特点,按照严格管理,提高效率,便民利民的原则,改革农村村民建住宅占用农用地的审批办法。各县(市)可根据省(区、市)下达的农村宅基地占用农用地的计划指标和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的实际需要,于每年年初一次性向省(区、市)或设区的市、自治州申请办理农用地转用审批手续,经依法批准后由县(市)按户逐宗批准供应宅基地。
对农村村民住宅建设利用村内空闲地、老宅基地和未利用土地的,由村、乡(镇)逐级审核,批量报县(市)批准后,由乡(镇)逐宗落实到户。
(五)严格宅基地申请条件。坚决贯彻“一户一宅”的法律规定。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面积不得超过省(区、市)规定的标准。各地应结合本地实际,制定统一的农村宅基地面积标准和宅基地申请条件。不符合申请条件的不得批准宅基地。
农村村民将原有住房出卖、出租或赠与他人后,再申请宅基地的,不得批准。
(六)规范农村宅基地申请报批程序。农村村民建住宅需要使用宅基地的,应向本集体经济组织提出申请,并在本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张榜公布。公布期满无异议的,报经乡(镇)审核后,报县(市)审批。经依法批准的宅基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应及时将审批结果张榜公布。
各地要规范审批行为,健全公开办事制度,提供优质服务。县(市)、乡(镇)要将宅基地申请条件、申报审批程序、审批工作时限、审批权限等相关规定和用地计划向社会公告。
(七)健全宅基地管理制度。在宅基地审批过程中,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要做到“三到场”。即:受理宅基地申请后,要到实地审查申请人是否符合条件、拟用地是否符合规划等;宅基地经依法批准后,要到实地丈量批放宅基地;村民住宅建成后,要到实地检查是否按照批准的面积和要求使用土地。各地一律不得在宅基地审批中向农民收取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
(八)加强农村宅基地登记发证工作。市、县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快农村宅基地土地登记发证工作,做到宅基地土地登记发证到户,内容规范清楚,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要加强农村宅基地的变更登记工作,变更一宗,登记一宗,充分发挥地籍档案资料在宅基地监督管理上的作用,切实保障“一户一宅”法律制度的落实。要依法、及时调处宅基地权属争议,维护社会稳定。
三、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促进土地集约利用
(九)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县市和乡(镇)要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结合实施小城镇发展战略与“村村通”工程,科学制定和实施村庄改造、归并村庄整治计划,积极推进农村建设用地整理,提高城镇化水平和村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努力节约使用集体建设用地。农村建设用地整理,要按照“规划先行、政策引导、村民自愿、多元投入”的原则,按规划、有计划、循序渐进、积极稳妥地推进。
(十)加大盘活存量建设用地力度。各地要因地制宜地组织开展“空心村”和闲置宅基地、空置住宅、“一户多宅”的调查清理工作。制定消化利用的规划、计划和政策措施,加大盘活存量建设用地的力度。农村村民新建、改建、扩建住宅,要充分利用村内空闲地、老宅基地以及荒坡地、废弃地。凡村内有空闲地、老宅基地未利用的,不得批准占用耕地。利用村内空闲地、老宅基地建住宅的,也必须符合规划。对“一户多宅”和空置住宅,各地要制定激励措施,鼓励农民腾退多余宅基地。凡新建住宅后应退出旧宅基地的,要采取签订合同等措施,确保按期拆除旧房,交出旧宅基地。
(十一)加大对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的投入。对农民宅基地占用的耕地,县(市)、乡(镇)应组织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小组进行补充。省(区、市)及市、县应从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土地出让金、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耕地开垦费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增加耕地面积的农村建设用地整理,确保耕地面积不减少。
四、加强法制宣传教育,严格执法
(十二)加强土地法制和国策的宣传教育。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要深入持久地开展宣传教育活动,广泛宣传土地国策国情和法规政策,提高干部群众遵守土地法律和珍惜土地的意识,增强依法管地用地、集约用地和保护耕地的自觉性。
(十三)严格日常监管制度。各地要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动态巡查制度,切实加强农村村民住宅建设用地的日常监管,及时发现和制止各类土地违法行为。要重点加强城乡结合部地区农村宅基地的监督管理。严禁城镇居民在农村购置宅基地,严禁为城镇居民在农村购买和违法建造的住宅发放土地使用证。
要强化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机构和职能,充分发挥乡(镇)国土资源管理所在宅基地管理中的作用。积极探索防范土地违法行为的有效措施,充分发挥社会公众的监督作用。对严重违法行为,要公开曝光,用典型案例教育群众。
第五篇:珠海市香洲区村民建房管理工作实施意见(土流网整理)
南屏镇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各有关单位:
《珠海市香洲区村民建房管理工作实施意见(试行)》业经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实施。执行过程中遇到问题,请径向区城市监督管理局反映。
珠海市香洲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3年4月12日
珠海市香洲区村民建房管理工作实施意见(试行)
根据《关于规范我市农民(被征地农民)建房管理的若干意见》(珠府〔2008〕160号)和《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市村民建房管理的意见》(珠府〔2012〕147号)文件精神,为加强我区村民宅基地用地规划、进一步规范村民建房行为,促进农村集体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利用,引导村民科学有序地开展新农村规划建设,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意见。
第一条 本意见所称村民,是指年满十八周岁、户籍在本户宅基地或者可申请宅基地所在的村,并且属于该村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被征地农民。本意见所称村民建房,是指村民在本户宅基地依法建设住宅房屋的行为。
第二条 成立香洲区村居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简称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我区村居建设管理各项工作,统筹村居范围内旧村场和留用地的树桩立界工作,指导、考核各镇(街道)的村居建设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应当建立领导小组成员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通报情况,协调工作关系;各成员单位应当确定固定的工作部门及联络员,负责与领导小组的日常工作联系。
领导小组成员由各镇(街道)、香洲规划分局、香洲国土分局、区城市监督管理局、区财政局等单位组成;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区城市监督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由区城市监督管理局局长担任,副主任分别由香洲规划分局、香洲国土分局局长担任。
第三条 各镇(街道)设立村居建设管理服务中心,统筹辖区村居建设管理工作,对村民建房的日常事务实行“集中式管理、一站式服务”,配置一至两名专职工作人员负责具体工作。
各镇(街道)村居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工作任务如下:
(一)做好《关于规范我市农民(被征地农民)建房管理的若干意见》(珠府〔2008〕160号)、《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市村民建房管理的意见》(珠府〔2012〕147号)和本意见的学习、培训与宣传工作;
(二)在香洲规划分局的指引和技术指导下,组织编制镇(街道)村居建设规划,重点
要做好宅基地规划;
(三)根据区人民政府审批实施的村居建设规划,指导辖区各村核实划定宅基地;
(四)组织完成旧村场边界范围确认和树桩立界工作;
(五)统筹做好村居住宅的放线、验线工作和地籍、房屋测绘工作;
(六)在镇(街道)行政服务中心设置专职服务窗口,解答村民咨询,收取各项申请材料,发放相关证书,制作流程图上墙公布;
(七)组织审核宅基地用地审批、新建住宅规划报建、验收以及新建住宅、已建成住宅申请产权登记的各项材料,统一到市房改办办理申请人未参加房改(含廉价房)或者货币分房的证明;
(八)组织做好村民建房的规划报建、验收和施工、竣工管理工作;
(九)协助国土、规划、城管执法部门查明未经规划许可已建成住宅的用地情况,协助前述执法部门做好相关执法工作;
(十)辖区村民建房管理的其他工作。
第四条 香洲规划分局工作任务如下:
(一)指引、指导各镇(街道)村居建设管理服务中心组织编制镇(街道)村居建设规划;
(二)负责办理村民建房规划许可(含建设用地规划许可);
(三)指定4名专职人员派驻南屏(包括南屏、湾仔)、前山、香洲(包括梅华、翠香、狮山、香湾)和拱北(包括拱北、吉大)开展工作。
第五条 香洲国土分局工作任务如下:
(一)协助区政府对村居范围内的旧村场和留用地开展树桩立界工作,负责制定具体工作方案;
(二)协调、协助市国土资源局完成集体留用地指标核定工作;
(三)做好宅基地用地审批工作;
(四)对未经规划许可已建成村居住宅建设用地的使用性质作出认定;
(五)指定4名专职人员派驻南屏(包括南屏、湾仔)、前山、香洲(包括梅华、翠香、狮山、香湾)和拱北(包括拱北、吉大)开展工作。
第六条 区城市监督管理局工作任务如下:
(一)对申请产权登记的未经规划许可已建成村居住宅,提出处理意见依法予以处理;
(二)对未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的,依法处理。
第七条 各村股份合作公司成立村民建房管理工作组,工作任务如下:
(一)安排至少2名报建员负责收集、整理和向镇(街道)村居建设管理服务中心报送相关材料;
(二)做好村民宅基地分配及结果公示;
(三)做好村民拟建住宅房屋情况公示;
(四)在镇(街道)村居建设管理服务中心的引导下,做好放线、验线;
(五)对宅基地用地、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申请的各项材料进行初审;
(六)辖区村居建设管理的其他工作。
第八条 村民建房申请宅基地用地,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由村民小组加具意见并加盖公章的《农村宅基地用地申请书》;
(二)申请人的《身份证》和《户口簿》;因结婚分户申请宅基地的,还应当提交《结婚证》、配偶的《身份证》和《户口簿》;
(三)补办宅基地用地审批手续的,还须提交《房屋(地籍)测绘报告》和辖区派出所出具的《房屋地址证明》;
(四)其他材料。
第九条 申请宅基地用地,应当履行以下程序:
(一)申请人向所属村股份合作公司提交第八条规定的材料;
(二)村股份合作公司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组织召开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集体讨论分配宅基地,经三分之二村民或者村民代表同意后通过《宅基地分配方案》;
(三)村股份合作公司将会议结果以《宅基地分配公示》的形式公示7日;公示期满,无异议或者异议经审查不成立的,由村股份合作公司与村民小组共同出具《宅基地分配公示确认书》、《农村宅基地核准表》及《分配宅基地四至范围图》、《分户证明》,连同申请材料提交镇(街道)村居建设管理服务中心;
(四)镇(街道)村居建设管理服务中心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予以审核,统一向市房改办办理申请人未参加房改(含廉价房)或者货币分房的证明;对符合条件的,核发《农村宅基地核准表》;
(五)对宅基地核准结果,镇(街道)村居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在村股份合作公司依法公示7日。
第十条 村民建房(含新建、拆旧建新),应当提交以下材料申请《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一)《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申请表》;拆旧建新的还须提交《拆旧建新申请书》;
(二)新分宅基地提交《农村宅基地核准表》;旧有宅基地提交《土地使用权证》或者《房屋所有权证》;
(三)《村民建房总平面图》或者经村股份合作公司盖章确认的《邻里关系尺寸图》;
(四)《村民建房施工图》(可以委托有资质的设计单位设计,也可以自规划行政主管部门《标准图集》中免费选用;两层及以下的村民住宅可以用简图报建);
(五)其他材料。
第十一条 申请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应当履行以下程序:
(一)申请人向所属村股份合作公司提交第十条规定的材料;
(二)村股份合作公司初审合格后对村民拟建房屋情况公示7日;公示期满,无异议或者异议经审查不成立的,由村股份合作公司出具《村民拟建房屋公示确认书》,连同申请材料提交镇(街道)村居建设管理服务中心;
(三)镇(街道)村居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审核合格后引导申请人、村股份合作公司完成放线、验线,出具《村民建房放线通知书?验线合格证明》,连同申请材料提交香洲规划分局;香洲规划分局自收到申请材料之日起5日内审核完毕,对符合条件的核发《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
(四)镇(街道)村居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向申请人发放《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并公示许可内容,收取《村民建房施工承诺书》、《村民建房施工协议书》、《施工单位资质证书》和《施工工匠资质证书》后出具《村民建房施工备案证明》。
第十二条 村民建房申请规划、竣工验收备案,应当履行以下程序:
(一)申请人经村股份合作公司,向镇(街道)村居建设管理服务中心提交《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村民建房放线通知书?验线合格证明》、《村民建房施工备案证明》、《房产测绘成果报告》和《地籍测绘成果报告》或者《房产(地籍)简易测绘成果报告》,申请验收备案;
(二)镇(街道)村居建设管理服务中心自收到验收申请材料之日起进行审核,对规划、竣工验收合格的,出具《村民建房竣工验收备案证明》。
第十三条 村民建房(含新建、拆旧建新)申请产权登记,应当提交以下材料:
(一)《房地产权登记申请书》;
(二)申请人的《身份证》和《户口簿》;
(三)村股份合作公司出具的房屋所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证明》;
(四)新分宅基地提交《农村宅基地核准表》;旧有宅基地提交《土地使用权证》或者《房屋所有权证》;
(五)《房产测绘成果报告》和《地籍测绘成果报告》或者《房产(地籍)简易测绘成果报告》;
(六)《村民建房竣工验收备案证明》;
(七)房屋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新门牌号证明》;
(八)申请人自地税部门办理的《契税征免证明》;
(九)其他材料。
前款规定的材料,镇(街道)村居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应当自收到之日起予以审核,然后协助申请人向市房地产登记中心申请产权登记。
第十四条 未经规划许可已建成的村民住宅(含拆旧建新),应当提交以下材料于2014年6月11日前申请登记:
(一)《房屋产权登记申请书》和《询问表》(须在市房地产登记中心当面接受询问);
(二)申请人的《身份证》和《户口簿》;
(三)村股份合作公司出具的房屋所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证明》;
(四)镇(街道)村居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出具的2012年6月11日前建成证明;
(五)《房产测绘成果报告》和《地籍测绘成果报告》;
(六)房屋业主签署的《房屋质量安全自我保证书》;
(七)有资质的房屋安全鉴定单位出具的《房屋可正常使用意见书》或者镇(街道)村居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出具的《房屋可观察使用意见书》;
(八)土地权属清晰的,提交《土地使用权证》或者《房屋所有权证》;住宅建设用地属宅基地但土地权属不清晰或者不属宅基地但在村集体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提交经村民会议或者村民代表会议集体讨论决定同意申请产权登记的《会议纪要》(须由村股份合作公司盖章确认);
(九)新分宅基地提交《农村宅基地核准表》;旧有宅基地提交《土地使用权证》或者《房屋所有权证》;
(十)《香洲区已建成但未经规划许可的村民住宅确权表》(须由规划部门加具“符合规划的意见”,城管执法部门加具“不作行政处罚”或者“已作行政处罚”意见);
(十一)房屋所在地派出所出具的《新门牌号证明》;
(十二)申请人自地税部门办理的《契税征免证明》;
(十三)其他材料。
前款规定的材料,镇(街道)村居建设管理服务中心应当自收到之日起予以审核,然后协助申请人向市房地产登记中心申请产权登记。
第十五条 依据《关于进一步规范我市村民建房管理的意见》(珠府〔2012〕147号)的规定,在合法取得的旧有宅基地或者新分宅基地上未经规划许可进行建设,符合以下条件并于2014年6月11日之前申请产权登记的村民住宅,免缴地价款:
(一)建设规模不超出5层(含本数)并且建筑面积不超出400平方米(含本数)的;
(二)建设规模超出5层或者总建筑面积超出400平方米的,对 5层以下(含本数)并且建筑面积400平方米以下(含本数)的部分。
第十六条 改变《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的规定进行建设,尚未规划验收的,由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未取得《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进行建设的,由城管执法部门依法处理。
非法占用国有土地进行建设的,由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依法处理。
第十七条 在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南屏镇北山村保护范围内进行建设的,应当遵守《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相关规定。
第十八条 本意见自发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