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预防和解决企业拖欠工资工作

时间:2019-05-14 12:46:4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预防和解决企业拖欠工资工作》,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预防和解决企业拖欠工资工作》。

第一篇: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预防和解决企业拖欠工资工作

【发布单位】银川市人民政府 【发布文号】银政办发〔2009〕11号 【发布日期】2009-02-01 【生效日期】2009-02-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银川市

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预防和解决企业拖欠工资工作的通知

(银政办发〔2009〕11号)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部门 :

为切实维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解决好企业拖欠职工工资特别是农民工工资问题,促进我市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根据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预防和解决企业拖欠工资工作的电视电话会议精神,现就有关问题通知如下:

一、充分认识做好预防和解决拖欠职工工资特别是农民工工资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劳动报酬权益是职工的基本权益,工资收入是职工收入的主要来源,拖欠工资直接影响职工的基本生活,影响社会和谐稳定。保证职工、农民工按时足额领到工资,依法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事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预防和解决企业拖欠职工工资问题,是当前各县(市)区、各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着力解决民生问题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贯彻落实中央和区、市党委、政府应对当前经济形势作出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的重要措施,是保障职工劳有所得,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具体体现。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关于做好“两节”期间有关问题的通知和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预防和解决企业拖欠工资工作的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从关心职工生活、维护企业和社会稳定的高度,充分认识当前做好预防和解决企业拖欠工资工作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把这项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落实工作责任,完善长效机制,及时消除拖欠工资隐患,维护劳动者合法权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稳定。

二、加强监督管理,建立企业拖欠工资报告制度

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对企业工资支付的预警监控和监督检查,督促企业严格遵守国家有关工资支付法规,按时足额支付职工(农民工)工资。要充分发挥协调劳动关系三方机制的作用,进一步推动企业建立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促进职工工资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合理调整。各县(市)区要建立健全企业欠薪报告制度,企业确因生产经营困难不能按时支付工资的,应当通过职代会向职工或农民工说明情况,并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报告,同时明确延期支付工资的原因和保障措施。在征得工会或者职工代表大会(职工大会)的同意后,可以延期支付工资,但最长不得超过三十日。企业破产、撤销或者解散的,经依法清算后的财产应当优先安排偿还所欠的劳动者工资、应当缴纳的社会保险费、经济补偿金。各部门还要对使用农民工较集中的用人单位工资发放情况实施重点监控。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应加强日常巡视检查,定期组织其进行自查、抽查,及早发现和预防拖欠工资行为。要注意发挥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和基层工会组织的作用,将工资支付监控工作延伸到基层,及时发现拖欠苗头,完善报告通报制度,采取措施,将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

三、健全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预防产生新的工资拖欠问题

各县(市)区要进一步落实企业预防和解决拖欠工资工作的主体责任,进一步建立健全工资支付保证金制度,对企业尤其是建筑施工企业和列入工资支付重点监察的企业,要强制其在指定的开户银行按期预存工资支付保证金,实行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专项用于偿还拖欠工资特别是农民工工资。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没有权力随意减免企业应缴纳的工资保证金。

四、畅通举报投诉渠道,依法解决因拖欠工资引发的劳动争议

加大对建筑、加工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企业、发生过拖欠的建筑施工企业等单位工资支付情况的排查力度,对曾发生过拖欠工资行为和存在拖欠工资隐患的企业实施重点监控。加大对欠薪案件的查处力度,做到有报必接、有案必查、有查必果。严厉打击企业经营者欠薪逃匿行为,加大职工特别是农民工工资清欠力度。对企业拖欠工资并转移资产、设备逃避法律责任的,要依法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确保工资支付来源。要把工资纠纷作为劳动争议处理工作的重点,构筑劳动报酬争议快速处理绿色通道,凡符合受理条件的,切实做到及时立案、优先处理,依法快立、快调、快审、快结。劳动保障部门要进一步完善举报投诉制度,设立举报箱,开通举报电话,做到工作时间专人接待,为职工(农民工)举报投诉提供方便。信访机构要认真接待职工(农民工)因拖欠工资等问题的上访,耐心细致地做好法规政策宣传解释工作;对用人单位履行劳动合同或支付工资而引起的劳动争议,劳动争议仲裁机构要及时进行立案、调解,对不能达成调解协议的,应当及时作出裁决。用人单位拒不执行已生效的劳动争议裁决的,申请人可依法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对属于劳动保障监察机构受理的,要及时调查,尽快立案,从速处理;对因建设单位拖欠工程款造成拖欠农民工工资的,应当交由建设行政部门调查处理。

五、完善应急预案,妥善处理因拖欠工资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

各地及有关部门要采取有力措施,预防和快速处置群体性事件,建立健全处理因拖欠工资问题引发群体性事件的应急工作机制,完善应急预案。对因企业拖欠工资或欠薪逃匿等问题引发的群体性事件,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要在第一时间主动到一线接待群众,根据实际情况快速、稳妥处置,坚决防止事态蔓延扩大。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及时、准确发布信息,认真研究解决职工提出的合理诉求,耐心细致地做好教育疏导工作,切实稳定职工情绪。

六、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机制

成立由副市长马军生为组长、市政府副秘书长兰大伟为副组长,劳动保障、公安、工会、建设、信访、司法、经委、监察、工商、国资委、财政、国土资源、人民银行等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银川市解决企业拖欠工资工作协调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各县(市)区及各部门也要成立各自的解决企业拖欠工资工作领导小组,由政府负责同志牵头、有关部门参加,进一步健全预防和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工作协调机制,做到各司其职,分工负责,协调联动,形成工作合力。

劳动保障部门要加强对预防和解决企业拖欠工资工作的组织协调和指导督促,加大劳动保障监察力度,规范企业工资支付行为;经委要引导中小企业依法保护职工合法权益,预防拖欠工资;国有资产监督管理部门要负责督促所监管企业解决工资拖欠问题,落实企业依法支付职工工资的责任;建设部门要加强对建筑市场的监管,促进建立规范的建筑劳务分包制度,严肃查处因拖欠工程款造成拖欠工资的案件;公安部门要配合劳动行政部门加强对企业工资支付情况的监督检查,及时查处拖欠工资以及欠薪逃匿违法行为,妥善处理因拖欠工资引发的社会治安问题;司法行政机关要积极引导法律服务机构和人员,为依法预防和解决企业拖欠工资问题提供法律服务和法律援助;国土资源部门负责完善国有企业土地收储和出让政策,及时实施土地收储和支付收储资金;监察部门对不认真执行预防和解决企业拖欠工资政策、造成严重后果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和行政机关任命的企业负责人,严肃追究责任;工商部门负责做好宣传教育;财政等其它相关部门要根据职责分工,积极支持配合做好解决企业拖欠工资工作;工会要指导企业工会与企业开展工资集体协商、签订集体合同,加强对企业工资支付情况的监督检查,预防发生新的拖欠,切实做好职工思想工作;人民银行地方支行负责协调各商业银行支持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按照分级管理、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明确任务,强化责任,切实把预防和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的各项措施落到实处。

七、建立解决企业工资拖欠问题信息通报制度。

各县(市)区、各有关部门要尽快摸清企业拖欠工资底数,研究制定清欠工作计划,作出具体安排,明确工作措施和进度,并及时将处理企业拖欠工资问题情况报告市解决企业拖欠工资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近期,要本着有事报事、无事报平安的原则,自本通知印发之日起有情况随时报告,每隔8日向银川市解决企业拖欠工资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报告一次。

联 系 人:邵慧萍 董西宁

联系电话:0951-6889237 0951-6888922

传 真:0951-6888931

电子信箱:xining514@163.com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二篇: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乳品质量安全工作

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

陕政办发 〔2010〕110号

各设区市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

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国办发〔2010〕42号)精神,为进一步加强乳品生产经营企业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确保乳品质量安全,切实维护公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促进乳品产业健康发展,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加强乳品质量安全监管

(一)严格执行准入制度。省农业厅负责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辆的许可管理,省质监局负责乳制品生产许可管理,省工商局负责乳制品流通许可管理,各部门要按照从严监管的原则,严格审查相关资质和条件。严格管理三聚氰胺生产流通,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和省工商局要认真贯彻落实工业和信息化部和工商总局制定的三聚氰胺生产流通管理办法,防止三聚氰胺产品及其废料流向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饲料生产加工企业。

(二)加强乳品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各级农业、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加强生鲜乳收购及运输、乳制品生产、流通、餐饮服务等环节的质量安全日常监管,加大巡查、回访和监督检查力度,扩大监督抽检范围,增加抽检频次,对检查中发现的不符合乳品质量安全国家标准、存在危害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特别是可能危害婴幼儿身体健康和生长发育的乳制品,要责令生产企业实施召回并监督销毁。

(三)做好产业规划布局。省工业和信息化厅要加强乳品产业发展指导工作,认真组织调研,规划行业布局,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鼓励支持企业兼并重组,实施品牌战略,促进企业结构调整,提升装备和管理水平以及检验检测能力。

二、强化监测评估

(一)构建乳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省卫生厅要加快建设全省乳品质量安全信息平台,实现信息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逐步形成统一、科学、公开透明的乳品质量安全信息评估和预警体系。农业、工商、质监、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将本部门掌握的监管信息及时通报卫生部门。

(二)开展风险监测和评估。省卫生厅负责乳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与公众健康、食源性疾病监测等工作相衔接,加强对乳品质量安全相关信息的收集和分析,完善风险监测工作制度、程序,并按照卫生部乳品质量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和方案认真组织实施。

三、严格落实乳品质量安全责任

(一)明确监管责任,强化责任追究。各级各部门要严格依照“地方政府负总责,部门各负其责,企业是食品安全第一责任人”的责任体系,全面落实乳品生产、流通、消费各环节监管责任。进一步完善和落实

对乳制品企业的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定点包厂质量安全负责制。各县(市、区)要将定点包厂负责人、“黑窝点”清缴负责人、驻厂监督员等责任人名单和监管及检验检测经费保障办法、重点生产经营单位监管办法等报市政府。对工作落实不力的,严肃追究责任。

(二)加大案件侦办力度,严惩违法犯罪分子。对检出三聚氰胺等非食用物质的,各监管部门要依据职责及时查清污染物来源,并依法处置有关问题产品;对经检测乳品和含乳食品中三聚氰胺超过临时限量值的,检验单位要立即报告监管部门,接到报告的部门要在第一时间通报地方政府和公安机关,地方政府要加强统一领导,由政府负责人统筹协调案件查处工作。对违法生产经营乳品的责任人员要加大刑事处罚力度,严肃惩办违法犯罪分子。

(三)落实信息报送责任。各部门要加强信息沟通,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地方政府,同时通报省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对因瞒报、漏报、迟报信息,导致乳品安全事件不能得到及时有效解决的,要严肃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

二○一○年十月二十五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通知

(国办发 〔2010〕42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为切实加强乳品质量安全工作,严格乳品质量安全监管,提升乳品质量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经国务院同意,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严把生产经营许可关

(一)严格乳制品行业管理。各省(区、市)要认真执行乳制品工业产业政策,对新建和改(扩)建乳制品工业项目严格进行核准,突出对起始规模、配套奶源基地、布局合理性和出资人必备条件的审核,防止盲目投资和重复建设;不符合条件的项目,不得予以核准。对已建乳制品工业项目,要于2010年年底前组织完成重新审核清理工作,届时达不到有关行业核准条件的,由质检部门依法注销生产许可证。

(二)严格乳制品生产许可。要按照从严管理的原则,进一步严格乳制品生产许可审查条件,禁止以承包、转包或租赁乳制品生产企业等方式逃避监管,禁止将乳粉再还原生产乳粉,依法严格限制乳粉分装生产行为。质检总局要于2010年10月底前修订完成乳制品生产许可审查细则。对新建乳制品生产企业,省级质检部门要严格审核把关,不符合条件的一律不予发放生产许可证;对已获得生产许可证的企业,要于2011年2月底前按照修订后的生产许可审查条件进行重新审核,对不符合条件的企业责令停止生产销售、限期整改;整改不合格的,依法撤销或吊销其生产许可证并公告名单;对撤销或吊销生产许可证的企业,当地政府要采取吊销营业执照、收回税务发票、拆除设备设施等措施,防止企业非法开工生产。

(三)加强生鲜乳收购运输许可管理。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生鲜乳收购站和运输车辆的许可管理,严格审核相关资质和条件,禁止向经工商登记的乳制品生产企业、奶畜养殖场、奶农专业生产合作社

之外的单位和个人发放许可证;鼓励通过并购重组等方式推动生鲜乳收购站的标准化建设。对已被责令关停的生鲜乳收购站,要采取封存、拆除设备设施等措施,防止其暗自收购,并将关停信息及时通报同级质检部门及辖区内的奶牛养殖户和乳制品生产企业。

(四)强化乳制品流通许可管理。工商部门要细化和完善乳制品流通许可制度,进一步明确对乳制品经营单位的资质要求;将乳制品列为食品流通许可项目核定类别单独审核,严格按照许可项目登记营业执照的经营范围;发现销售三聚氰胺超过临时管理限量值乳制品的,一律依法吊销流通许可证。对未取得流通许可非法经营乳制品的,要依法进行处罚。

(五)严格三聚氰胺生产流通管理。工业和信息化部要尽快会同工商总局等有关部门制定三聚氰胺生产流通管理办法,进一步完善和落实三聚氰胺生产企业出厂销售用户登记制度、承诺制度和销售台账制度,并在从三聚氰胺批发商到零售商的流通全程建立销售实名登记等制度,防止三聚氰胺产品及其废料流向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和饲料生产加工企业。

二、强化检验检测和监测评估

(一)加强对生鲜乳、原料乳粉和奶畜饲料的检验。畜牧兽医主管部门要以非企业自建生鲜乳收购站和生鲜乳运输车辆为重点,加大对生鲜乳的抽检频次和范围,对饲料加工厂、奶畜养殖场的奶畜饲料加强监督抽检。食品加工企业对购入的生鲜乳和原料乳粉要批批进行三聚氰胺检验,并严格执行索证索票制度。当地质检部门要对企业购入的生鲜乳、原料乳粉加强监督抽检,抽检比例不得少于所有批次的15%。

(二)加强乳制品出厂和流通环节的检验。乳制品企业必须对每批出厂产品进行三聚氰胺等检验。当地质检部门要对企业出厂产品每周进行抽检。各地工商、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要加大对流通和餐饮服务环节乳制品、含乳食品质量安全的抽检范围和频次。

(三)切实做好风险监测和评估。卫生部要会同有关部门强化监测手段,合理布局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点,重点加大对乳品中三聚氰胺等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监测频次;有关部门要及时向卫生部通报抽检、监测信息,卫生部要及时汇总分析相关疾病信息和抽检、监测信息,一旦在乳品中发现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的物质,要立即组织风险评估,科学发布预警;各相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尽早消除隐患,防止演变为系统风险。

(四)切实提高检验效率。地方各级政府要结合本地实际,统一调配检验资源,促进资源共享和信息互通,集中力量做好重点环节、重点企业、重点产品的监督检验。各类抽检要随机进行,不得事先告知企业,特别要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检查力度。农业、质检部门要建立健全本系统乳品质量安全异地抽检制度。要不断健全相关标准,完善检测方法,加快推广三聚氰胺等非食用物质的快速检测技术,提高检验质量和效率。

三、完善乳品追溯制度

(一)建立健全验证验票查询系统。质检、工商、商务部门要加快建立全国统一的乳制品生产经营单位信息数据库,详细收录包括银行开户名和账号在内的相关信息,从2011年6月开始向有关乳制品进货单位提供验证验票查询服务。相关检验机构要在检验报告上注明查询方式,并向有关进货单位提供查询服务。

(二)完善进货查验制度。农业、商务、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进一步细化对乳品生产经营记录和进货查验的具体要求,并做好各环节的衔接,增强记录的可追溯性。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在购入乳制品时,应核实销售乳制品的生产企业、经营单位、检验报告、发票等方面的信息,不得购入无法验证真伪的产品,确保购入产品来源正规、渠道可靠;需要质检、工商部门和有关检验机构协助确认供货者资质以及产品合格证明文件的,相关部门和机构应协助提供所需信息。发现虚假票证的,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立即向当地有关监管部门报告。监管部门发现乳品生产经营单位未按规定记录、造成产品无法准确溯源的,或未验证产品真伪即购进的,情节严重的依法责令停产停业,直至吊销许可证。

(三)建立电子信息追溯系统。质检总局、工商总局、农业部、商务部、食品药品监管局要会同有关部门抓紧研究以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为试点推行电子信息追溯系统,实现从奶源、采购、生产、出厂、运输到销售终端的全程有效监管,确保对产品在任何环节都能快速辨别真伪。2011年年底前完成婴幼儿配方乳粉和原料乳粉电子信息追溯系统建设和相关标准、法规的制定,并逐步在乳品行业推行电子信息追溯系统。

四、强化婴幼儿配方乳粉监管

(一)加大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审核力度。质检部门要根据《乳品质量安全监督管理条例》等的有关规定,组织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推行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体系情况进行全面检查审核,对达不到要求的企业,立即责令停业、限期整改,整改后仍达不到要求的,依法吊销生产许可证,并在当地主要媒体上公告。

(二)严格落实驻厂监督制度。各市、县级政府要指定监管部门对辖区内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派员驻厂监督,监督、指导企业落实质量安全主体责任,特别要监督企业对进厂原料和出厂产品批批检验,保障婴幼儿配方乳粉质量安全。质检总局等有关部门要加强监督指导,确保驻厂监督制度落实到位。

(三)强化流通环节监管。各地工商部门要加大对婴幼儿配方乳粉经营单位的监督检查力度,以婴幼儿配方乳粉批发企业、大中型超市为重点对象,明确监管责任人,实行每周抽检;对小超市、食杂店、零售商等经常抽检。质检部门要将所有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及产品名录上网公布并及时更新;工商部门要督促所有婴幼儿配方乳粉经营单位严格按照公布的生产企业和产品名录进货,对不在名录内的婴幼儿配方乳粉要立即检查、发出消费警示,并追查来源、依法打击。

五、加大对非法生产经营乳品行为的打击惩处力度

(一)全面清剿非法生产经营乳品“黑窝点”。在省级政府统一领导下,各市、县要明确政府分管负责人牵头,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全面彻底清剿非法生产经营乳品“黑窝点”、非法制售三聚氰胺及其调和物“黑窝点”以及藏匿三聚氰胺超过临时管理限量值乳粉“黑窝点”;要保持高压打击态势,对农村及城乡结合部、城镇临时建筑、出租库房等重点区域进行经常性排查,及时发现、取缔各类“黑窝点”。辖区内出现“黑窝点”且未被及时清剿的,或发现仍有藏匿三聚氰胺超过临时管理限量值乳粉未被清缴且重新流入食品生产、经营、消费环节的,要严肃追究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负责人的责任。

(二)加大案件侦办力度。食品生产经营单位及食品检验检测机构在乳品或含乳食品中检出三聚氰胺等非食用物质的,要立即向监管部门报告,监管部门要及时查清来源;检出三聚氰胺超过临时管理限量值的,有关监管部门要立即向当地政府报告,并向当地公安机关及有关部门通报。公安机关要及时介入,对涉嫌犯罪的要迅速立案侦查;对跨省份的案件,公安部要挂牌督办。地方政府要加强统一领导,由政府负

责人统筹协调案件查处工作,确保部门工作衔接顺畅,案件查处及时有力。

(三)加大惩处力度。要加强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加大对乳品生产经营违法犯罪行为的刑事处罚力度。农业、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要尽快研究制定有关规定,对违法生产经营乳品的责任单位和人员在法律法规规定的幅度内从重进行行政处罚。

(四)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有奖举报制度,切实落实对举报人的奖励,保护举报人合法权益,特别要鼓励生产经营单位内部人员举报和提供线索;逐步建立食品安全协防员、信息员队伍,构建食品安全投诉网络。要支持新闻媒体开展舆论监督,畅通信息交流渠道,高度重视、认真研究处理新闻媒体反映的食品安全问题,及时发布权威信息,同时要引导媒体客观公正报道,防止不实炒作。

六、严格落实乳品质量安全各方责任

(一)企业要切实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乳品及含乳食品生产经营单位要完善质量安全控制体系,严格执行进货查验、生产经营记录、检验检测、停开业报告、产品召回和质量安全自查自纠制度,配备专兼职食品安全管理人员,加强从业人员质量安全培训,进一步提高守法意识和诚信意识,提高质量安全管理能力和水平。工业和信息化、商务等部门要研究制定激励惩戒措施,积极推动乳品生产经营单位诚信体系建设。有关监管部门要抓紧建立所有乳品生产经营单位信用档案,及时向社会公告违法企业及其法定代表人“黑名单”,同时向投资、国土资源、建设、银行、证劵等主管部门通报,对其投资、用地、融资、信贷等予以严格限制。

(二)地方政府对本地区乳品质量安全负总责。地方各级政府要建立健全乳品质量安全监管责任制,明确政府负责人及有关部门的职责;要将乳品质量安全监管列为食品安全监管的重点,切实加大人力、财力投入,依法落实各项监管及检验监测经费,保障乳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正常开展。省级财政要切实做好质监、工商等省以下垂直管理部门的相关经费保障工作。市、县级政府要进一步完善和落实对乳制品企业的政府及相关部门领导定点包厂质量安全负责制,根据日常监管情况和诚信记录,确定本地区重点乳品生产经营单位名单,明确有关部门对其实施重点监管。要将定点包厂负责人、“黑窝点”清剿负责人、驻厂监督员等责任人名单和监管及检验监测经费保障办法、重点生产经营单位监管办法等报上级政府。对工作落实不力的,严肃追究责任。

(三)有关部门要各负其责、密切配合。农业、卫生、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监管等有关部门要切实依法履行监管职责,密切协调配合。各级食品安全综合协调机构要加强综合协调和督查指导。发展改革委、财政部要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相关规划,加快基层农业、工商、质检、食品药品监管等部门快速检测能力建设。中央财政要在保证本级乳品质量安全监管经费的同时,继续加大对地方特别是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力度。监察机关要加大行政监察和问责力度,对监管中的失职、渎职等行为,依法依纪严肃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国务院办公厅

二○一○年九月十六日

第三篇: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的通知

【发布单位】山西省

【发布文号】晋政办发〔2003〕26号 【发布日期】2003-06-02 【生效日期】2003-06-02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中国法院网

山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的通知

(晋政办发〔2003〕26号)

吕梁地区行政公署,各市、县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委、厅,各直属机构:

近年来,我省道路交通事故一直处于上升趋势,道路交通重、特大死亡事故时有发生,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已占全省各类事故死亡人数的85%以上,安全形势依然严峻。随着我省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必将进一步推动机动车辆的增长和人、财、物的大量流动,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将面临更严峻的考验和新的挑战,为加强我省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切实提高全省道路交通事故防控能力,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道路交通事故预防是一项涉及社会各阶层、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各级政府和各部门要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为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和财产安全,从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高度,科学全面地认识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高标准、严要求,把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提到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纳入社会综合治理的范围,加强对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的领导,统筹安排,科学治理,努力改善我省道路交通安全环境。

二、组织领导,明确责任

为加强全省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的组织领导,省人民政府成立“山西省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领导组”:

组 长:靳善忠 副省长

副组长:段建国 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

孔宪信 省公安厅副厅长

唐 晋 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副局长

成 员:宋建华 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局长

贾坚毅 省教育厅副厅长

杨金泉 省交通厅副厅长

刘文林 省建设厅总工

王 峻 省卫生厅副厅长

张秋明 省财政厅副厅长

石清礼 省工商局副局长

姚建忠 省农机发展中心副主任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省公安厅交通管理局,办公室主任由宋建华兼任。

领导组职责:

(一)指导、协调、督促各级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建立“政府领导,相关部门各司其责、社会各方面联合行动”的交通事故预防工作新机制。

(二)及时掌握全省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的态势,分析研究事故的原因和特点,有针对性地提出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的意见。

(三)建立季度联席会议制度,分析、通报道路交通安全形势,协调有关部门的工作,着重解决重点、难点问题。

(四)制定明确的道路交通管理目标和责任,督促层层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对达不到目标要求的,追究相关部门和责任人的责任。

(五)组织有关部门对全省道路交通安全进行检查、评比和考核,定期通报情况,督促有关部门排查、治理事故隐患,落实各项防范措施。

三、政府各职能部门工作职责

(一)安全生产监管部门要认真履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职能,加强对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工作;督促公安、交通、城建、农机等部门落实道路交通安全责任制,做好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段的排查和治理;加强对交通运输行业和交通运输企业及其从业人员的宣传教育和贯彻执行法律法规情况的监督检查,督促交通运输企业和客运汽车站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重点加强对客运企业、危险化学品运输企业的监督检查工作,及时发现、纠正和制裁各种违法现象;按照《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令第302号)的规定和“四不放过”的原则,组织、协调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对造成群死群伤恶性事故的直接责任人和负有领导责任的人员坚决依法追究责任。

(二)公安部门要如实统计辖区内发生的道路交通事故,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规律和特点,查找隐患,研究预防对策,及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通报情况,会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向同级人民政府提出开展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的意见和建议,指导各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有车单位和群众性组织做好交通事故预防工作;根据道路交通事故发生规律和特点,采取针对性措施,依法维护交通秩序,纠正交通违章,处理道路交通事故,加强机动车和驾驶员管理,规范机动车驾驶员考试发证工作,严把“发证关”,促进驾驶培训工作的健康开展,提高驾驶员整体素质;联合并督促有关部门大力开展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加强调查研究,制定科学管理规划,提高科学管理水平,争取交通设施投入资金,建立和完善各种城市交通安全设施;对管辖区域内的交通事故预防工作进行督促和检查;会同国防科工部门加强对民爆物品运输的管理。在依法行使道路交通管理职权的同时,要大力开展交通秩序整顿,加大国、省道主干线的监控力度和违章查纠力度,狠抓源头管理工作,督促、检查有关部门和单位认真落实交通安全管理责任制。

(三)交通部门要加强公路养护,加快公路建设步伐,努力改善道路交通条件。做好道路交通事故多发点段排查治理工作,注重听取公安交通管理部门的意见,对排查出的道路交通隐患要及时进行整改,搞好道路抢险救灾和公路恢复工作;加大公路养护资金投入力度,加快老旧油路特别是危桥险段改造,加大道路交通标志、标线及其它安全设施建设资金投入力度,确保公路完好、安全、畅通;与公安部门共同搞好公路超限运输治理工作;严格客运线路审批和危货运输管理,坚决取缔非法营运;加强运输企业和客、货运站(场)安全监督管理,严禁易燃易爆危险品进站上车,严禁驾驶员疲劳驾驶和车辆带病运行。

(四)城建部门要加强城市道路的规划、建设;依法加强对擅自占用、挖掘、损坏城市道路和损坏桥涵、路灯及其它公共交通设施等违法行为的监督管理,保障城市道路完好;对城市道路交通事故安全隐患进行排查,查出的隐患及时进行整改;严格对城市道路施工作业现场的管理;做好出租车等城市公共客运交通安全管理工作。

(五)农机部门要加强对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农用运输车等农业机械的登记上户、核发牌照和技术状态的检验;加强对农机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考核审验和核发证件工作;对无牌、无证、脱检的农用车,要督促机主落户、检审;加强农机安全生产管理,结合农时季节和农机作业高峰,在乡村道路、田间场院等作业场所组织开展农机执法大检查,制止农用车载客现象,消除事故隐患,减少事故发生;达到报废期限的农机要坚决报废;定期向公安机关报告情况,接受公安机关的监督检查。

(六)工商行政管理部门要加强对在公路和城市道路上开办市场问题的管理和查处,对以路为市、以街为市阻碍交通的市场要结合城镇建设规划有计划地搬迁;对不具备安全条件的客运单位和个体客运车辆,工商行政管理部门不得发放工商营业执照;要加强旧机动车交易市场和报废车辆管理,禁止报废车辆和其它不符合安全行车条件的车辆流向社会。

(七)卫生部门要加强对医疗部门和急救机构的管理,联合有关部门建立“122”、“120”快速反应联动机制和交通事故伤员急救“绿色通道”机制,确保事故发生后,急救车辆能迅速赶到事故现场,对伤者进行及时救治,降低交通事故死亡率。

(八)教育、劳动部门要把交通安全教育纳入学校教育、职业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内容。中小学校、幼儿园应加强学生和幼儿的交通安全教育。

四、其他有关部门的责任

(一)有关保险公司要按国家有关规定,强制施行第三者责任险,协助公安机关搞好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活动,普及交通法规知识,通过第三者责任险切实有效地促进交通事故预防工作的开展。

(二)宣传新闻部门要采用多种形式广泛宣传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普及交通安全常识,增强全民的守法意识和交通安全意识。

(三)各有车单位负责人或法定代表人对本单位的道路交通安全负责,认真落实安全责任制,督促本单位员工及驾驶员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规。

五、依法行政,严格责任追究

对发生重特大道路交通事故的,要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令第302号)追究有关部门和责任人的责任;要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对事故进行处理。对完成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工作不力的有关部门,按照“谁主管,谁负责”,“谁检验,谁负责”,“谁审批,谁负责”的原则,依法给予行政处罚。

对不如实统计、上报交通事故,弄虚作假的,特别是瞒报漏报重、特大道路交通死亡事故的,要严格追究有关领导和责任人的责任。

二○○三年六月二日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四篇: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防汛工作的通知各州

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防汛工作的通知

各州、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入汛以来,我省多次出现全省性大范围的强降水天气,滇东、滇西南的部分地区先后发生了不同程度的洪涝、滑坡、泥石流、冰雹灾害。据不完全统计,我省目前已有 n 个州市不同程度受灾,灾害造成 26 人死亡、106 万人受灾,直接经济损失 3.7 亿元。据气象部门预测,主汛期全省大部地区降水为正常至偏多,局部暴雨将会造成洪涝、滑坡、泥石流灾害偏重发生;近期滇东北、滇西北将有一次中到大雨、局部暴雨天气过程。为认真贯彻落实 《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强降雨防范工作的通知 》(国办发明电 〔 2008 〕 32 号)精神,进一步做好当前防汛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经省政府同意,现就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目前全省各地已进入主汛期,防汛抗洪工作也进入了关键时期。省委、省政府对防汛工作高度重视,白恩培书记、秦光荣省长、李纪恒副书记、孔垂柱副省长等省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和指示,要求切实做好防汛抗洪减灾工作。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强化对防汛工作的组织领导,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抢大险、救大灾,全面落实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主的各项防汛制度,一旦发现险情征兆,要及时启动预案,牢牢把握防汛抗洪救灾工作的主动权;防汛责任人要立即上岗到位,及时组织领导防汛抗洪和抢险救灾工作;各级领导干部要深入抗灾救灾第一线,靠前指挥,提高突发灾害事件应急处置效率。

二、强化监测,及时预警。各级气象、水文部门要密切监视天气、雨情、水情和汛情发展变化,加密监测次数,及时分析会商。要特别加强局部性、突发性灾害的监测预报,准确分析影响时间、程度和范围,及时预测发展趋势,将预报结果及时通报各级政府防汛指挥部和相关部门,为防洪指挥调度和防灾减灾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国土资源部门要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搞好群防群测。要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短信、无线广播、锣鼓号等各种途径,滚动播报雨情、水情和灾情,及时向群众发布灾害预警信息。各级防汛部门要严格执行 24 小时值班制度,准确掌握汛情、雨情、水情,科学判断灾情发展趋势,重要汛情、灾情要及时报告。

三、加强巡查,及时处置。各地各有关部门要把临江、临河施工项目和病险水库的防汛安全放在重要位置,进一步加强对在建及已建电站、水库、江河堤防、湖泊、桥梁、矿山以及重要城市、学校等重点防洪部位的巡查和监测,及时发现和有效控制险情,及时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抢险应急措施,确保防洪安全。一旦发生险情,要及时抢护和预警,迅速转移危险地区人员。要加强军民联防,及时向部队通报情况,充分发挥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在抗洪抢险中的突击队和骨干作用,最大限度地避免和减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要切实做好城市防洪排涝工作,及时疏浚排洪沟渠和下水管道,防止局部地区强降雨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工矿企业要认真落实防汛措施,存在洪水淹井隐患的矿井,在暴雨期间不得进行井下作业。安全监管部门要有针对性地加强监督检查。

四、加强山洪灾害防御工作。各地要把防御山洪灾害作为防灾减灾重点工作来抓,把责任和措施落实到乡、村、组、户,不留死角。国土、交通、水利、气象等部门要按照 《 云南省山洪灾害防御工作意见 》 要求,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切实加强山洪灾害的预测预警工作,强化对滑坡、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的群防群测力度。对存在隐患的区域,要增派人员实施 24 小时监控,加强对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易发区的巡查,发现重要情况要确保能迅速发出警报。要制订相应预案,明确“防、抢、撤”的范围、地点和方式,落实人员转移安置、抢险救灾等各项措施,确保人民群众生命安全。

五、妥善安排受灾群众生产生活。遭受洪涝、冰雹、大风等灾害的地区,要加大投入力度,千方百计安排好灾区群众的基本生活,确保灾民有饭吃、有干净水喝、有衣穿、有住处、有病能就医、学生有学上。各级卫生防疫部门要切实做好灾区的疫病防治工作,防止灾后疫病发生。要组织发动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搞好恢复建设。铁道、交通、民航、电力、通信等部门要及时采取有力措施,确保交通运输和通信安全畅通,确保电力供应。

六、严肃防汛减灾工作纪律。防汛抗洪减灾责任重于泰山,各地各有关部门必须牢固树立“全省一盘棋”的思想,局部利益服从整体利益,坚决服从防汛抗旱指挥机构的统一指挥调度,严格执行调度命令。对不服从指挥调度而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严肃追究有关责任人的责任。要严格落实灾情信息发布的有关规定,及时向社会公布防汛抗洪减灾工作进展情况。

第五篇: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助学贷款工作的通知(

【发布单位】内蒙古自治区

【发布文号】内政办字〔2006〕128号 【发布日期】2006-04-25 【生效日期】2006-04-25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内蒙古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助学贷款工作的通知

(内政办字〔2006〕128号 2006年4月25日)

各盟行政公署、市人民政府,各旗县人民政府,自治区各有关委、办、厅、局,各有关企业、事业单位:

开展国家助学贷款工作,是党中央、国务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加速人才培养的一项重大政策,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利用金融手段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高校学生顺利完成学业的重要举措。为加快推进此项工作,2004年6月和9月,国务院办公厅分别下发了《转发教育部财政部人民银行银监会关于进一步完善国家助学贷款工作若干意见的通知》(国办发〔2004〕51号,以下简称《通知》)和《关于切实解决高校贫困家庭学生困难问题的通知》(国办发〔2004〕68号)。自治区党委、政府对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高度重视。自治区党委将“确保考上大学的贫困家庭学生顺利入学”列为解决困难群体切身利益的“两个承诺”之一;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以内政办字〔2004〕378号文件及时转发了自治区教育厅、财政厅、人民银行呼和浩特中心支行、内蒙古银监局《关于进一步加强我区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实施意见》;自治区人民政府分管领导多次主持召开政府专题会议,并组织开展了助学贷款督查、生源地助学贷款调研等工作,有力地推动了我区国家助学贷款工作。但是,由于种种原因,我区助学贷款工作还没有达到预定目标,存在覆盖面小、发放总量不足、贷款需求满足率低等突出问题。

近年来,随着我区高等教育规模扩大和学生总量的快速增长,高校贫困家庭学生数量也有较大增加。目前全区普通高校在校生近23.8万人,其中贫困家庭学生约5.6万人,占23.4%。截至2005年底,新旧机制和生源地助学贷款共计发放5428万元,惠及学生近万人,但仍不能很好地解决广大贫困生的困难。为切实推进助学贷款工作,2006年2月,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关于印发内蒙古自治区生源地财政贴息助学贷款管理办法的通知》(内政办字〔2006〕62号),将生源地助学贷款作为国家助学贷款的重要补充,学籍地与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两措并举。为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的安排部署和政策措施,进一步做好我区助学贷款工作,经自治区人民政府同意,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进一步提高认识,切实加强对助学贷款工作的领导

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高校学生顺利完成学业,事关广大学生和家长的切身利益,事关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是保证教育机会平等、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决策。从长远看,助学贷款将成为资助经济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主要手段,各级人民政府要把助学贷款工作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切实担负起推进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的责任。各盟市都要成立以行署、政府领导为组长,教育、财政、人民银行、银监局、民政、宣传等部门和单位参加的助学贷款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及时研究解决助学贷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加强对本地区助学贷款工作的统筹与协调,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工作措施到位、责任落实到人,切实把这项德政工程、利民事业抓好、抓实。

二、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已确定的方针、政策和措施

《通知》和自治区有关文件对原有的国家助学贷款政策、操作机制、风险防范、组织领导等做了重要调整、补充和完善。《内蒙古自治区生源地财政贴息助学贷款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根据《通知》精神,进一步明确了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中相关部门的职责,并提高了风险补偿金的比例,有利于减轻银行的贷款风险;贷款主体多样,方式灵活,简化了办理手续,贷后管理方便。当前,全区35所普通高校中,盟市所属的有14所,但仅有3所开办了新机制国家助学贷款业务。各盟市要把开办所属高校和考入自治区直属高校学生的生源地助学贷款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加大宣传力度,组织动员到位,使这项惠民政策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要将生源地助学贷款和学籍地国家助学贷款工作统筹规划,密切结合,狠抓落实。条件成熟的高校要在2006年6月份以前开展工作;从2006年秋季新学年开始,此项工作要在我区各高校全面推开。

三、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认真履行职责,加强协调配合,形成工作合力

根据《通知》和《管理办法》规定,借款学生在校期间的利息按学校隶属关系,全部由同级财政给予补贴;为鼓励银行积极开办国家助学贷款业务,按照“风险分担”的原则建立风险补偿机制,按学校隶属关系,由同级财政和普通高校(各承担50%)按当年发生额的15%的比例给予银行适当补贴;贷款对象为被自治区境内普通高校录取,入学前户口所在地在自治区境内,且家庭经济困难的全日制专、本科学生、研究生(包括第二学士学位)及父母或法定监护人和经办金融机构认可的个人;贷款的方式要根据学生家庭实际情况,采取信用或担保方式。

有关盟市财政部门要足额安排贴息资金和风险补偿金,真正做到财政投入到位,积极配合银行、教育部门及时办理拨款手续,保证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及时获得助学贷款。

金融机构要从服务科教兴区战略的大局出发,进一步增强对国家助学贷款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要充分利用《管理办法》提供的优惠政策,扩大业务范围,互惠互利,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克服困难,简化贷款手续,加强和改进金融服务,杜绝拒贷、惜贷、恐贷等现象,全面落实国家助学贷款政策,全力满足困难学生的贷款需求。

人民银行各盟市中心支行、各旗县支行要落实本地区经办助学贷款的金融机构,并予以公布,方便学生、家长办理助学贷款;要设立助学贷款咨询电话,为贷款学生、家长提供相关咨询服务。

高等院校要按照《通知》要求,设立助学贷款工作专门机构、配备专人,积极主动配合经办金融机构做好生源地助学贷款和国家助学贷款全程管理工作。要按时支付所承担的风险补偿资金。要将诚信教育作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加强对学生的诚信教育,增强学生的诚信意识;建立本校借款学生信息查询管理系统,协助督促借款学生及时还本付息,努力降低助学贷款风险。

四、建立健全家庭经济困难的高校学生资助体系 各地区要在已有工作基础上,通过增加财政投入、建立扶困助学基金等途径,进一步开辟社会捐资助学渠道,引导、鼓励全社会开展形式多样的助学活动,加快形成政府主导、学校联动、社会参与的扶困助学长效机制。

各高校要完善资助工作制度,加强对资助工作的统筹协调,建立奖学金、国家助学贷款、勤工助学、特殊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开通“绿色通道”等为主体的、多元化资助经济困难的高校学生的政策体系。

各地区要加强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的管理,由民政部门牵头,整合救助资源,加强对资助工作的统筹协调;研究制定资助对象资格认定标准和确认程序,按规定办理相关资助手续,建立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个人档案并实行动态管理,确保资助工作公平公正。

五、建立家庭经济困难的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监督考核机制

为切实解决高校贫困家庭学生的经济困难,自治区将加强对各盟市领导实施助学贷款等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工作的考核,每年组织人民银行、教育、财政、银监局、民政等有关部门和单位联合对各盟市助学贷款工作的组织领导、盟市所属高校助学贷款工作开展、当地申请贷款与获得贷款学生、财政贴息与风险补偿资金落实、经办助学贷款的金融机构落实、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等情况进行专项检查评估。

从2006年5月份开始,自治区将建立助学贷款工作月报告制度,由盟市助学贷款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每月将进展情况统一报自治区学生贷款管理中心,自治区学生贷款管理中心汇总后报自治区党委、政府。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下载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预防和解决企业拖欠工资工作word格式文档
下载银川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预防和解决企业拖欠工资工作.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