筠连县塘坝乡早白茶基地建设建议

时间:2019-05-14 12:01:0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筠连县塘坝乡早白茶基地建设建议》,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筠连县塘坝乡早白茶基地建设建议》。

第一篇:筠连县塘坝乡早白茶基地建设建议

筠连县塘坝乡 万亩水栀子、早白茶

套种基地

项 目 建 议 书

四川乌蒙茶叶有限公司

2012年10月

一、项目基本情况:

1、项目区所在位置

塘坝乡位于筠连县城西部边缘,面积31.3平方公里,属中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区。辖7个行政村,45个组。森林覆盖率达25%以上。地处川滇结合部,自然环境优越,土地资源丰富,是乌蒙山连片扶贫开发项目建设的重点乡镇。多年来,由于缺乏资金投入不足,项目区丰富的土地资源一直没有得到开发利用。本项目旨在通过农业综合开发,种植水栀子并在林下套作茶叶,增加农户收入,加快发展步伐。

2、项目区农业资源情况

项目区植被丰富,没有工矿企业,生态环境优良,适合种植水栀子和林下套作茶叶,是有机食品的理想生产基地。塘坝乡茶叶生产历史悠久,茶文化沉积丰厚,清朝末年,这里产出的茶叶因品质优良,被送往宫廷供王公贵族享用,称“贡茶”;盛产苦丁茶、红桔、苦竹、甜竹。

3、项目区农业生产状况

项目区农业基础设施较好,主要表现在:一是交通条件较好。村道硬化工作基本完成,已为农业发展奠定基础。二是电力设施较好,完成基本农网改造。项目区资源丰富。一是土地资源丰富。沙土壤土质,有机质丰富,适合水栀子和茶叶生长。二是水资源丰富。

项目区产业结构以玉米养猪等等传统种养业为主,收入较低,仅处于温饱状态。近年来,由于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产品行情相对低下等诸多原因影响,农业效益大幅度下降。由此可见,实行农业综合开发,以产业发展确保农民增产增收势在必行。

4、项目区建设条件

(1)区位优势十分明显。交通条件非常优越,项目区距县城5公里,四通八达,交通十分便利,区位优势十分明显,因此项目区是建设立体农业发展优质种植业的有利区域。

(2)自然资源丰富。项目区内土地资源丰富,沙土壤质,土地肥沃,只要加以开发利用,就可以成为抗旱防涝良田。同时,水资源丰富,四季有水。可为农业综合开发提供足够水源

——生态环境较好。项目区地处南广河支流,无工业污染和环境污染,水质清淅,空气清洁,是农业综合开发生产有机食品的理想区域。

——科技力量较为雄厚。农户有多年农业种植的历史经验,广大人民群众在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技术。

二、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建设的依据

进行农业综合开发,发展循环经济是国家重点农业开发项目,也是乌蒙山连片扶贫开发项目建设工作的重点,是农业资源开发利用的新亮点,开发丘陵地,强化设施配套,发展林下经济,对推动当地农业经济结构调整,提升农业质量,打造观光农业,加速农业产业化进程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2、建设的必要性

项目区内丰富的土地资源,是一笔巨大的财富。但是由于多方制约,一直没有得到开发利用,这不能不说是严重的浪费。加快扶贫新村建设的科学发展步伐,就必须要依托资源优势。开发土地资源地无疑是塘坝乡扶贫攻坚发展的强大动力。所以,加大投入,尽快开发丘陵地,造福于民,既是塘坝乡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是党和政府关心移民群众的具体表现。开发改造势在必行,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三、项目规划设计

1、设计标准

(1)、项目区农业生产基本条件和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明显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较大提高,通过项目建设,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加快项目区农业现代化进程

(2)、项目区有明显区域范围,符合本地区农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坚持近期与远期相结合,采取综合措施,集中整治,连片开发。

(3)、项目区坚持水、林、路、风貌建设综合治理,达到田成方,林成网,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实现园田化、景观化。

2、水电措施

(1)、灌溉工程:灌溉系统科学规划,扬水站、机房、管道、阀门、蓄水池配套齐全,性能与经济指标达到有关规划标准要求。同时,修好排水系统,做到抗旱防涝。

(2)、电力工程:架设动力电,配套机房、变压器等设施,满足扬水、茶叶加工等电力需求。

3、交通措施

做到布局(规划)合理,循环畅通,机耕路建设分干道、支路两级,干道要与乡村公路连接,水泥硬化,满足中型以上的农业机械的通行,宽度为5m以上,支路能保证农机通行,晴雨天畅通,便于农机进出田间作业和农产品运输,宽度3.5m以上。

4、林业措施

土地开发要因地制宜,坚持水、林、路、风貌建设综合治理,便于机械作业和茶树管理,工程以开水平沟、打鱼鳞坑为主,树种以水栀子和茶叶为主,苗林要达到二级以上的标准,造林当年成活率和三年后保存率要达到85%以上,林相整齐,结构合理。

5、科技措施

配备必要的仪器设备,完善项目区农业服务体系和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强化科技服务功能。在项目建设期间,对项目区基层干部、农民技术是和科技示范户先进适用技术培训,做到村有3—5名农业科技骨干,每10户有1户科技示范户。

6、建设目标

项目建设坚持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原则,通过实施农业综合开发开发,充分发挥区域资源优势,发展循环经济,实现高产高效,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架设动力电、宽开硬化道路、兴建水利设施,综合开发土地资源,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高机械化作业水平。

(2)、培植支柱型农业产业,改善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开发适销对路的水栀子鲜果、白茶等绿色食品,并推向市场,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支柱型生态农业产业,并带动有关产业的发展。

(3)、发挥项目区示范带动功能。把项目区建成高产、高效生态农业的示范样板,为全市移民村的农业发展提供经验,有效地带动区域性经济发展。

四、建设内容

1、水电措施:

(1)、新建扬水站 座;(2)、新建机房 座;

(3)、新建200立方米蓄水池 座;(4)、铺设管道 km;(5)、架设电力线路 km;(6)、新增100KV变压器 台套

2、交通措施

(1)宽开硬化主干路 ㎞,设计路宽5m,厚20cm,水泥混凝土路面,建桥 2座。

(2)新筑机耕路砂石路面 km;

3、林业措施:开发土地10000亩,栽植茶叶10000万亩,套种水栀子100万株。

4、其他:建设办公室200平方米,仓库1000平方米、茶厂6000平方米.五、投资概算及筹资措施

1、投资概算:

本项目计划总投资10000万元。其中:水电措施 80 万元; 交通措施 200 万元; 林业措施 5000万元;

其他(如厂房建设、品牌建设等)4120 万元;

2、资金筹措:

投资10000万元,其中,申请扶贫开发专项资金 万元,村集体自筹 万元,引进企业解决 万元。

六、预期效益

1、经济效益:

通过开发土地资源,发展安吉白茶万亩并套种水栀子100万株,五年后,每水栀子结果至少10kg,每千克4元,年共计增收4000万元。发展安吉白茶万亩,每亩产值至少万元,年共计增收10000万元,综上所述,项目实施后,合计可增收 14000万元,人均万元以上。

2、社会效益:

①项目实施后,可年产优质水栀子鲜果1000万kg; ②项目实施后,可年产安吉白茶 20万公斤; ③项目实施后,农业高新技术普及率将达100%,有利于发挥资源优势,有利于提高土地资源利用率;

④ 项目实施后,将促进当地有机农业迅猛发展,有利于人民的健康。

⑤ 项目实施后,能带动当地科技型龙头企业的建立与发展,起到深化农业结构调整,提高土地集约化经营水平,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带动其他产业发展。

⑥ 项目实施后,由于基础设施的建设与改造,健全了水系排灌功能,避免一家一户灌水机械的重复投资,节约发

能耗,节约用水,降低农本。砂石路面的建设,改善了交通条件,提高农副产品的运流速度,增加了效益。

7、项目实施后,极大的增加了广大农户收入,为新农村建设提供强大的物资保障,体现了党和政府对扶贫新村建设的扶持和关怀。

8项目实施后,可依托塘坝古镇景区、羊子洞景区的优势,发展观光农业,吸引顾客,成为筠连县的有一个亮丽景点。

3、生态效益:

项目实施后,由于农业综合开发,强化设施配套,推广新品种、新措施、新技术,规范农业投入品质量,改善土壤使肥、供水状况。减少农业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护、提高土壤肥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当地农业产业化持续健康发展。

七、保障措施

1、组织机构:

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塘坝乡水栀子和茶叶套种综合开发项目领导小组,由塘坝乡人民政府有关涉农部门、水栀子、白茶发展村支两委负责人、引进企业负责人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和项目技术指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工作,项目技术指导小组负责工程施工和技术指导。

2、监督机制:

项目实施中,实行项目管理和资金管理分离,单独建账,独立核算,建立项目内部相互监督机制,确保项目和资金管理正常运转。

3、保障措施:

由项目管理部门与项目实施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分解细化建设目标、内容、标准,强化项目管理、确保工程按时完成

第二篇:社会实践基地建设建议报告

浙江大学社会实践基地建设报告 前言

本报告主要以浙江大学-湖州新农村社会实践基地为主要分析对象,通过对浙江大学-湖州新农村社会实践基地的学习,从中获得对交大建设社会实践基地的启示。

一、理论基础

基地的建立并非一朝一夕之事,要发挥长久的效能才可以显现育人的目标、共赢的局面。落实长效机制,就要理顺各种关系,做到齐抓共管,整合基地资源。整合基地资源的措施是:

1、职能划分具体、突出重点、相互辐射

在作用发挥与使用中,各类实践基地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可以划分为几个系列:一是辅助课堂教学的实习基地,是学生大学课程的一部分,是必须完成的内容;二是德育基地、爱国主义基地等,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三是独立于课程体系之外的寒暑假社会实践基地、青春创业基地、学士后流动站、见习基地,是学生了解社会、服务社会、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部分,也是大学生成功就业、实现社会化的主要实践场所。在全面开展大学生实践活动的同时,学校需要结合各自的专业设置及办学特点,突出重点,形成辐射。

2、完善各类基地资源的共建、共享机制

各类基地资源共建的措施是:一是齐抓共管,增加专门投入;二是共建双方多交流,做到互通有无,用感情纽带连接共建各方;三是制定一系列的文件制度与优惠政策,使各方明确责任便于协调,使大学生有实践的要求和标准,杜绝应付懈怠,并形成长效机制。完善网络化建设等的平台,要把各类基地的实践意义、实践活动组织形式、已有成绩等通过网络、电视等各种媒体进行宣传。

3、基地运作要分类评估、共同监督

虽然各类基地“效能"不同,但是,校、地都要做好基地的规划评估与监督。定期的规划与评估,可以针对具体情况改动实践时间、环节,也可以依照双方协议进行撤消或增加。基地需要有监督,而且是双方或者多方的监督。

二、实践基地实例

浙江大学-湖州市新农村社会实践基地

(一)市校联动、科学谋划,创新合作共建模式

一是创新合作理念。浙江大学党委行政充分认识到,参与湖州新农村建设,是落实“以服务为宗旨,在贡献中发展”办学理念的重要抓手,也是实践浙江大学地方服务工作“四个转变”思想的重要平台。学校坚持“高水平,强辐射”,“立地”与“顶天”相结合的办学思路,提出了“聚焦湖州,立足浙江,服务西部,面向全国,走向世界”的发展格局。

二是创设合作载体。着眼于把浙江大学强大的人才、技术优势和湖州“三农”工作现有的良好基础与资源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制定出台了以全面实施“1381行动计划”为主要内容的《湖州市与浙江大学合作共建省级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实施意见》,即建设1个省级新农村实验示范区,构筑科技创新服务、人才支撑、体制机制创新等“3大平台”,实施产业发展、村镇规划建设、基础设施、环境建设、公共服务、素质提升、社会保障、城乡综合改革等“8大工程”,推进“100项以上重大项目”。

三是健全组织体系。市校双方坚持党政“一把手”亲自抓。湖州市建立了由党委、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新农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浙江大学建立了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29个部门和学院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抽调专职人员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并成立了浙江大学新农村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和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四是加强工作对接。切实加强市校双方领导层面的联系交流,先后两次召开合作共建年会,及时总结经验、部署任务,增强合作共建工作实施的统一性和有效性;通过月会、季度例会等形式,进一步加强阶段性的工作研讨和信息反馈,推动合作共建的不断深化。

五是强化考核激励。浙江大学出台了《关于加强现代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建设的若干意见》,进一步完善了“推广教授”职称系列,实行适合农业推广教师的分类管理和考核政策,从政策层面保证推广系列职称和推广岗位的教师更好地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稳定保障一支专、兼职的推广教师队伍。同时以下派湖州挂职高层次人才为纽带,联接相关校系院所、带动全校师生,形成举全校之力共同参与合作共建的整体合力。

(二)整合力量、积极探索,完善建设推进机制

一是充分激发农民主体作用。在新农村建设实践中,着力在动员农民上下功夫,多次组织千名宣传员进村入户宣讲新农村建设,营造浓厚的新农村建设氛围,着力开展百万劳动力培训工程,请浙江大学的老师对基层干部和农民进行现代经营管理知识、农村实用技术等培训,着力在组织农民上下功夫,注重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和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探索完善“科技+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农民”的模式,积极扶持发展带动力强、示范作用明显的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已组建各类专业合作社358家,着力在服务农民上下功夫,广泛开展向农民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活动,先后编印了数十万册《新农村、新家园、新生活——湖州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宣传画册》、《创业创新政策解读》、《发展现代家庭工业和现代农业》、《农村扶贫开发100例》等读本,送到每户农民家庭,帮助农民解读新农村建设和创业创新的有关政策;深入开展各种形式的科技助创送服务活动,组织专家深入农村田间地头和厂矿车间,对农民进行点对点、面对面的技术指导,进一步促进了农民的增收致富。

二是发挥体制机制的保障作用。浙江大学采取了一些重大措施:一是成立了地方合作委员会和地方合作处,建立完善相关激励机制,着力推动学校的社会服务工作从个体型合作向学校有组织合作转变,从注重数量型合作向注重质量型合作转变,从适应性合作向主导性合作转变,从项目合作向战略合作转变,二是抓紧建立农学部、工学部、理学部、医学部、人文学部、社科学部等大学部,整合学科力量,为服务新农村建设构筑更广阔的学科平台。三是实施教学科研人员分类管理制度改革,设立应用推广类教学科研岗位,使一部分擅长科技推广的教师安心从事推广工作。这一重要举措为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共建。以市校合作为契机,进一步整合社会资源、调动社会力量,形成了全民参建的浓厚氛围。(1)精心组织军民共建

(2)扎实推进村企共建,注重从内容、机制、宣传等各方面着力,引导广大工商企业致富思源、回报社会,充分发挥资金、技术、信息、项目、人才等优势,支持参与新农村建设。(3)积极争取部门联建。

(三)突出重点、优势互补,强化“三大平台”支撑

市校双方坚持把推动科技创新、人才合作与体制机制改革作为合作共建的关键环节,着力在建立完善“三大平台”上求突破、强支撑。

一是以健全新型农技推广体系为重点,建立完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为充分发挥浙江大学的人才和技术优势,借鉴国际经验,湖州市与浙江大学共同建立了南太湖现代农业技术合作推广中心。

二是以促进人才要素集聚为重点,建立完善人才支撑平台。制订了人才支撑平台专项规划,组织实施了新农村人才振兴计划、城市人才智力扶农计划和服务新农村人才整合计划等“三项计划”,进一步加大市校人才合作开发的力度。

三是以深化农村改革为重点,建立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平台。通过举办“全国县域新农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研讨会”、“新农村建设与金融服务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邀请知名教授、专家为湖州农村改革问诊把脉,重点加强对农村综合改革、土地制度改革、金融改革等重点难点问题的探索研究和具体指导,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三、案例分析

在浙江大学—湖州社会实践基地中,其成功之处在于:

一、完善政策,着力构筑市校合作人才开发的嵌入通道。着眼合作共建的需要,双方专门签署市校人才合作协议,对高校人才到地方挂职、地方人才到高校接受培训、双方共建大学生实践基地等事项做出规定,进一步明确了人才合作开发的路径和方法。

二、协力配合,着力建立市校合作人才开发的对接机制。一是协力做好高校人才到地方挂职工作。二是协力做好选送地方人才到高校培养工作。

三、强化合作,努力搭建市校合作人才开发的“两创”平台。市校双方立足人才所在岗位与职责,坚持以用为本,努力搭建创业创新平台,在使用中开发人才。

四、互派人员,着力健全市校合作人才开发的团队机制。市校双方通过在项目研发、科研攻关以及科教、科研基地建设中组建团队,推动与项目对接、与产业结合、与市场接轨,有效发挥了团队中领军人才的凝聚、带动、培养人才的作用,推动了科研难题的解决与科技成果的转化,培养锻炼了一批创业创新人才,真正做到既出成果、又育人才。

四、启示

通过对浙江大学-湖州市新农村社会实践基地报告的分析,我认为完成基地建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找准基地定位,即知道我们所需要的基地的作用与当地政府需要基地完成的任务,以达到互惠互利的目的。

二是提出口号,进而形成基地特有的文化,体现交大对基地建设的决心与目标。

三是完善反馈机制,目标是在每一季度都能有一次校方与当地的例会,以完善之后的奖惩工作,提高人员的积极性。

四是加强宣传广度,能让基地所在地的群众了解到基地的建立,并切实感觉到基地对当地的帮助。与此同时,在交大内部也需要必要的宣传,让广大师生投入其中。

五是提高校方重视程度。

除此之外,我建议是不是能与其他学校共同构建。比如华西村基地,在华西村中,各高校建立的基地必然很多,是否能够与兄弟院校强强联手,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附件1 浙江大学-临安社会实践基地的协议书

附件2 浙江大学-湖州新农村社会实践基地两年报告

附件3 浙江大学-湖州新农村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简报

第三篇: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建议

促进榆林能源化工基地项目建设,做到科学规划,科学实施,一切按科学发展观办事,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政府和企业决策参考。

一、关于基地建设建立现代化建设管理模式的建议

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要建成全国第一、世界一流,必须严格遵循科学原则,按照现代化的建设管理模式,实行规划、设计、建设全过程的现代化科学管理。目前省政府下设的基地领导小组及基地办,进行统筹、指导、宏观调控、管理的方式,在基地启动阶段发挥了重要作用,目下虽然仍很重要,但是基地建设进入到现阶段显然是不够的。政府操作不能代替企业行为,也难于管细、管好。根据国内一些大工业区的经验,建议在政府领导和控制下,根据目前规划建设进展情况,急需组建一个属于企业性质的 基地发展建设公司,设在榆林现场,直接对项目建设、招商引资实行总体调控、全面管理和统筹建设负责。统筹安排各项基础设施和全区性公用工程系统的设计、建设,为基地各种建设项目服务。组织实施资源的资本化运作。该公司采用现代化的管理机制,配备各类人才,设置高效的部门机构,定员少而精。可以采用政府控股的公司形式,吸收几个有实力的集团公司合资组建。公司还可招标委托一些有实力的现代化工程管理公司负责基地建设全程科学管理。

这方面,例如上海化学工业区等设置的发展建设公司以及苏州工业园区、广东、浙江等地的一些工业园区都有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这样,基地领导小组和基地办就可集中只抓大事,进行政策调控,对基地实行领导和指导,而将基地内的大量工程具体活动,均变成企业行为。我以为,只要这样做了,早作运筹,一定会有效促进项目建设,把基地总体建设大大向前推进一步。

二、投资企业是基地建设的“主角”,应立即全面进入“角色”,尽快“登台唱戏”基地和榆神、榆横两个工业区总体规划的编制出台,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起步的重大举措,包括神华、兖矿两集团投资项目厂址及远期发展规划场地的选定,目前均已迈出了重要的关键一步。目前紧迫的是急需迈出第二步,即按规划项目定位,已确定项目投资的企业,早日进入“角色”,早日登台“唱戏”。正是常言“政府搭台,企业唱戏”,基地建设这个“大舞台”,正是要企业早日登台,才能把“戏”唱起来。企业、投资者,才是这台大戏的“主角”,这是我的肤浅认识。政府的使命是“搭台”、“引凤”,制定各项规划、政策,搞好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指导、调控做好各项服务工作。目前政府不仅为投资者搭好了“戏台”,而且还替他们做了许多具体技术工作,编了预可研报告等,可谓不仅拉开了“大幕”,还演出了“序幕”,为投资者创造了良好条件。现在重要的是,应请“主角”尽快登台。只有这样,基地这台“大戏”,才能热火朝天的“唱”起来。

目前急需对某些大项目,实现角色转换,把政府行为转换为企业行为,让几个大企业早日投身运作。本应由企业运作的事,早由他们去运作为好。如某些项目的前期工作,预可研报告的修编,场地及基础设施的参与建设筹划启动等,均应由投资企业直接操办为佳。这样既实事求是,也将政府计委等部门工作人员从极其繁忙的项目工艺、配套条件等大量技术性具体工作中解脱出来,去专司自己的指导、调控、政策服务等职能。政府、企业各司其职,这是基地规划和有关项目进展到目前的当务之急。

10月份在西安,听到不少议论说北邻宁夏、内蒙的同类基地规划和项目,远比陕北基地抓得紧、进展得快,值得思考。我5月和7月份曾两次去宁夏,此前也去过内蒙,情况略知一

二。我以为陕北和宁夏、内蒙等地各有各的不同情况,但企业当“主角”,早日“登台唱戏”,编规划编可研,投身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政府给予积极的支持与指导,各司其职,密切配合,这是否正是陕北建设值得借鉴的一点经验呢?

三、关于对榆林地区城市化建设早作规划的建议

榆神、榆横两个煤化工区的规划建设,项目启动、准备动工迫在眉睫,锦界工业园区等,业已基本建成。为适应基地项目建设职工居住区及其它公共建筑配套设施的需要,建议榆林市

早日着手结合城市化建设统一规划几个居住区,集中设置公共建筑、文化、教育、医疗、商贸、服务业等较完善的配套设施,按科学规划的原则形成当地新型的城镇。应和当地市、县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修编统一考虑,统筹安排,使之为基地和几个新建工业区服务。这对榆林建设将十分有利。

四、关于基地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基地及各工业区、各项目建设必须高度重视环境保护和环境安全,必须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基地内的建设项目,均要求采用先进的清洁工艺、各项环保及安全设施完备。

目标是,将能源化工基地建成与自然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优美,洁净工艺生产的现代化的生态型、安全型的文明化各工业区均已考虑了设置大面积的绿化隔离带,与项目建设同步建设。要求各工业区均重视建设和培育形成良好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安全环境。

地下矿产资源的采掘,均严格要求保护性开采和保水性开采。

建议基地在各工业区总体规划的基础上,重视区域规划阶段的环境影响评价,并编制生态环境专项规划。

五、关于榆林地区鱼米绥等其它几个工业区及烯烃产品下游产业链的统筹规划问题榆林地区煤炭探明储量达1460亿吨,油、天然气外,岩盐储量达8857亿吨。利用煤资源制油、制烯烃等产品已编制了榆神、榆横两个工业区的总体规划作为首先启动的规划外,鱼米绥盐化学工业区等几个工业区的规划,建议市政府下一步也着手组织编制。同时,由于榆神、榆横两个工业区MTO、MTP项目的建成,必将极大的带动地方产业。因此对于烯烃下游产业链,建议充分利用陕西科技资源优势,进一步编制下游系列产品包括各类加工、精细化工等具体规划,形成榆林地区烯烃工业中、下游产业较系统的产业链,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只有“大展宏图”,才会使地方企业、民营企业家有个奔头,早作运筹。榆林地区及基地内外一切建设项目,必须严格要求统一规划,今后一切项目建设的进一步推进,必须严格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在这里,严格的规划科学管理工作是至关重要的。

六、关于榆林地区培养科技人才,长远解决人力资源问题的思考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急需多专业、多学科的高科技人才,基地及各项目建设,人力资源、科技人才将更为迫切。展望未来,也考虑到榆林所处地域特征,建议早日着手各类专业人才的培养问题,在当地建立各类人才的培养教育专门院校,从长远着眼,是应引起重视研究的问题。考虑到榆林将建成国家级的能源化工基地,而且是世界一流的要求,因此,建议可否设置以工科为主的榆林大学,配备与基地产业相适应的若干专业,由小到大,培养基地未来急需的各类人才。同时,相应建立几个相关的技工学校,就地培养基地所需的技师和技术工人。

七、关于榆林建设基地科研开发中心的规划问题

榆林是陕北基地的核心,作为国家能源化工及能源接续的战略要地,目前已规划拟建的煤直接、间接液化的煤制油项目,煤制甲醇制烯烃的MTO、MTP等项目,对国家都具有重要的能源战略意义,在当代世界也是一流的先进技术。先进的东西总是有一定风险,且这些工艺技术均时刻处于不断创新、不断开发的过程,因此在基地项目建设的同时,在榆林设置一定规模的科研开发机构十分重要,即使已规划各项目建成后,也有不断研究开发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的任务。建议政府和投资企业,对此事也应早作考虑。令人振奋和高兴的是,陕北基地除了上述项目建设外,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合作在榆林建设MTO工业化试验装置项目一事,从建议到运筹、组建合资公司、直到完成项目可研报告评审,现已在抓紧进行初步设计中,到目前仅仅用了半年功夫,是很不简单的。此项国产先进技术的研究成功,意义十分重大,是向美国UOP技术的挑战,其催化剂性能甚至超过美国。计划工业化试验完成后,立即建设百万吨级以上规模的MTO示范厂,这将是榆林对国家的重大贡献。

另一件令人鼓舞的事是,兖矿正在研究的煤间接液化国产技术,据悉已取得巨大成功,直接液化技术也在 开发研究中,同时已规划将要在基地建设的相应工厂,也将成为这方面国产

技术的示范厂。这些项目的建成,也将是榆林地区对国家的又一重大贡献。

上述这些意义非凡、前途无量的项目,都需要同步建设相应的科研开发机构,都需早作运筹。MTO工业化试验项目的新兴公司,已考虑了将科研开发中心大楼建设在榆林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方案。科研开发机构要高起点、高水平,长远安排一步到位,均建议早作考虑。

八、关于基地规划统建消防安全保障体系,确保生产和环境安全陕北基地建设除了重视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将基地建设成为与自然协调发展,生态环境优美、洁净工艺生产的现代化生态型、安全型文明化工基地,已如上述外,尚应高度重视基地生产安全和环境安全,在基地总体规划的基础上应规划建设消防安全保障体系,确保基地运行全过程的生产安全和环境安全。

建议研究以基地总体规划为基础,作为城市和地区总体规划的一部分,编制基地消防安全体系的专项规划,提高基地生产的安全度。

以上八点建议,力图为加快陕北基地建设尽心尽力,出点务实的主意,一管之见,仅供政府和企业领导 决策参考。

第四篇:加强建筑劳务基地建设的建议

关于加强建筑劳务基地建设的建议

摘要:本文结合云南地区现状,分析了云南建筑劳务市场的发展现状,提出加强建筑劳务基地建设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建筑业;建筑劳务市场;自主;制度

abstract: combining with the current situation in yunnan area,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yunnan building the labor market development present situation, strengthens the construction of base construction labor services several suggestions.keywords: construction;building the labor market;independent;system

1云南建筑劳务市场的发展现状

近年来,云南省建筑业处于快速发展的状态,据云南省发改委统计资料显示,2000年到2007年云南累积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836.3487亿元,年均增长13.7%,2008年前三季度,云南省建筑业完成产值559.22亿元,与2007年同期相比增长11.9%,建筑业增加值230.87亿元,与2007年同期相比增长19.2%,在整个“十五”期间,建筑业增加值占全省gdp总量的比重平均为7.6%,在西部省市中,云南建筑业总产值同比增长的速度快于其它西部省市,持续保持着支柱产业的地位。目前虽然我省劳务经济取得了迅猛发展,但是建立劳务基地,发展劳务经济仍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问题有。

1.1观念问题

尽管社会对发展劳务经济取得了初步的共识,但一部分人对进一步建立劳务基地、发展劳务经济仍存在片面认识。他们认为,劳务输出只是权宜之计、短期行为,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农村土地实行责任制后,农民务工务农自主,外出务工是农民自主行为,政府无需引导和组织,也难以服务和管理;部分地方政府因劳务输出所得对地方财政收入的直接贡献不明显,担心打工造成土地抛荒,影响当地农业发展等等,由于这些片面的理解,因而对建立劳务基地,发展劳务经济工作重视不够,对劳务输出采取消极对待、放任自流的态度,缺乏主动。

1.2制度问题

现行的城乡二元结构是造成上述现象的最主要根源所在。户籍制度人为地将城乡居民分隔为两个阶层,多数农民工受教育程度低,缺乏必要的职业技能培训,整体素质不高,接受新知识、新事物能力较差,安全意识普遍较低,不能与城市的产业多样化、智能化相适应,使农民工处于弱势地位,得不到城市的吸纳和保护,得不到同等的居民待遇和社会保障,影响了农民工的顺利就业。

1.3管理问题

政府在建立劳务基地、发展劳务经济发展中一直处于被动的地位,管理范围过宽、监管机制建设滞后、管理边界模糊、管理资源浪费、管理部门各自为政、忽视市场机制的准入和调节作用等问题。在政府职能和机构设置上,至今没有职责明确的专门管理机构,部门间的职责分工也极不清晰,在政策制定上缺乏积极主动管控。由于这

些原因导致我省劳务基地建设、劳务经济的发展与发达省市相比有很大差距,农民宁愿守在家中过穷日子,也不愿外出打工。2加强建筑劳务基地建设的几点建议

2.1明确劳务基地建设的发展思路和工作目标

(1)发展思路:以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化建筑业管理体制的改革,健全建筑市场法律法规体系,规范建筑市场秩序,围绕新农村建设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坚持“重点培育,政策倾斜,组织输出,跟踪服务”的发展方针,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根本,着力促进建筑劳务基地率先发展,推动全省建筑劳务基地建设,扩大劳务输出,以点带面,全面发展,推动我省建筑劳务经济的发展,使其成为全省建筑劳务经济发展的引擎。

(2)工作目标:进一步发展壮大劳务基地建设,对已形成劳务输出的地区要有计划地选择条件好的市、县、乡、镇、村开发劳动力资源,横向扩大劳务基地规模,切实抓好劳务培训基地建设和务工人员的输出管理,促进农村劳动力转移输出逐年递增,加快建立劳务基地的工作力度,做好调查研究,切实推进建筑劳务经济发展。

2.2 抓好建立劳务基地,发展劳务经济的工作重点

加快我省建筑劳务基地的建立,发展劳务经济。我们认为重点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要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和工作机制,完善管理制度。各级政府部门要认真借鉴发达地区建筑业发展的成功经验,回顾总结近年来我省建筑劳务市场建设发展的成绩经验,着力找准工作差距和存在问

题,立足现有发展基础,突出自身优势与特色,研究制订建筑劳务基地发展的中、长期规划,提出切实可行的发展目标和保障措施,推动建筑劳务经济的快速发展。通过建立和完善发展建筑劳务基地的领导机构,明确建设、财政、劳动、税务等相关部门及市、县、乡、镇、村政府职责,形成政府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要安排专项资金,保障工作经费。对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新困难,要及时研究,认真解决。劳务基地所在地区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设立专门管理机构,充实管理人员,切实做好牵头组织、指导服务工作,延伸管理服务触角,建立健全劳务基地基层管理工作平台。要制定和实施“建筑业强州(市)、建筑业强县(区)、建筑业劳务输出基地县”带动战略,对省内像曲靖、玉溪、保山等潜力好的州县,率先建立建筑劳务基地,帮助他们做大做强。

(2)要大力改善建筑劳务用工环境。各级政府部门要加强对企业用工行为监管,切实解决农民工工资拖欠问题,加大劳资纠纷调解力度,保障建筑劳务人员合法权益,结合建筑施工安全质量标准化管理,加强对建筑施工现场环境与卫生状况监管,促进施工工地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建立务工人员的跟踪服务机制,对已输出人员的姓名、从业地点、工种要逐人登记,造册管理,建立健全定期走访、慰问制度,倾听外出务工人员诉求以及劳务用工单位反馈的意见,及时弥补和改进工作中的不足,切实维护劳务用工企业和劳务人员双方的合法权益。帮助其解决子女就学、就医、农忙季节家庭劳力不足等实际问题,竭尽全力为他们创造有利条件,解除后顾之忧。

(3)要强化对市场拓展的组织指导,创建用工信息平台。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搭建劳务用工对接平台,积极做好施工企业、劳务分包企业及劳务基地之间的对接和推介工作,大力增进劳务基地与大型企业集团、工程承包企业、专业承包企业的沟通联系,引导企业健全合作机制,鼓励和支持本地建筑业企业发展建筑劳务协作关系,促进本地优势建筑劳务分包企业与其建立长期合作、互助双赢的关系。

(4)要充分利用各种渠道加强对建立建筑劳务基地、发展建筑劳务经济的舆论宣传。各级建设行政主管部门要与政府统计部门联系,用具体详实的数据,全面展示建立建筑劳务基地、发展建筑劳务经济对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进步的突出贡献;大力宣传建立建筑劳务基地、发展建筑劳务经济对促进农民增收、家庭生活状况改善的积极作用,激发社会各界关注、关心和支持建筑劳务基地的建立,激励和引导文化素质高、吃苦耐劳、年轻力壮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建筑业转移,这对促进云南建筑业的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5)要站在打造建筑劳务滇军,创建滇军劳务品牌的高度,大力开展建筑劳务技能培训鉴定工作,促进技能人才的成长。各级政府部门应高度重视职业技能人才培训、培养工作。坚持贴近实际、贴近市场,采取送教下乡、送课上门、名师带徒、工地跟班等多种培训方式,加强和改进建筑技能人员培训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建筑劳务培训鉴定工作规划,建立和完善建筑劳务培训基地,依托当地劳

动就业培训中心、成人教育学校、各类职业技术学校等培训机构,整合教育培训资源,提升建筑工人的职业技能,逐渐由低层次的体力型、数量型向高层次的技术型、质量型转变。建立劳务基地的地区除了政府提供的专项资金支持外,还要积极与当地劳动、农业部门协调,全力争取国家扶贫资金和“阳光工程”培训基金,大力开展就业指导性培训,指导性培训授课工作宜选派长期从事施工安全生产管理或现场技术技能人员担任,并监督相关企业“职工教育经费”的专门计取,专户存储,专款专用,统一用在各类培训上。

论文发表专家

第五篇:河口乡金银花种植基地建设协议

河口乡金银花种植基地建设协议

甲方:河口乡人民政府(以下简称甲方)乙方:(以下简称乙方)

为了加快我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抓紧落实县委县人民政府提出的“112255”产业工程思路,加大示范基地引领带头作用,甲方采取招商引资方式,与乙方在公平均自愿的前提下,愿签如下协议:

一、甲方根据乙方要求,在本行政区域提供乙方所需种植基地。

二、土地协议由甲方负责,并且按租赁年限一次性付清。

三、乙方种植规划不得低于1200亩,投资规模130万元以上。

四、乙方在签协议前一年内保质保量完成,投前加强田间管理确保按期投产见效。

五、乙方在生产管理期间需用工,同等级条件下优先考虑被租赁地农户。

六、乙方必须有计划地加大投入,保证加工厂房和基地基础配套设施按期建设。

七、甲方要加大向上争取力量度,加大对乙方在基地范围内的基础设施投入

八、此协议一式份,甲乙双方,张财政所,村、经发办各一份,自双方签字之日起生效。

甲方:河口乡人民政府 乙方:

代表: 代表:

下载筠连县塘坝乡早白茶基地建设建议word格式文档
下载筠连县塘坝乡早白茶基地建设建议.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