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如何构建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预防体系的
关于如何构建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预防体系的
调 研 报 告
土地是最基本和最宝贵的自然资源。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保增长、拉内需等宏观政策要求,必然带来用地需求的加大,保增长和保红线将成为一对突出矛盾。在此情况下,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一方面需要不断提高土地利用率,保障地方经济发展,另一方面需将保红线作为当前主要职责。为此,如何加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打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构建良好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预防体系应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重点课题。笔者就此在工作的乡镇作一调研:
一、当前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特征及成因
新的《土地管理法》及一系列国家加强国土资源管理法律、法规颁布后,一时对国土资源违法行为有所遏制。但随着国家其他方方面面政策的调整,加之部分法律条文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执行,以致在制度执行、处罚力度、责任意识等方面都逐渐淡化,随之而来的是各类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增多,且屡禁不止。
(一)农民违法占地建房行为失控。
近年来,农村村民随意占用集镇边、公路旁土地建房现象普遍存在,少数地区已呈失控状态,臵耕地、基本农田和规划于不顾。主要原因有:一是涉农收费取消,给群众印象是好地、劣地一个样。好地平整投入少,劣地平整投入高,相比而言,有好地就不愿占劣地;二是农村康居规划随意性大、变化不止。规划数次修编后,遍地都是规划点,特别是新农村建设规划时,一些干部为了工作方便,随意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乱设规划点。康居规划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不衔接,导致农村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建房行为增多;三是国家维护稳定工作的重视。一些农户建房或办小型个体企业违法占地行为被查处时,他们采用上访、缠访方式到上级部门表达自己的诉求,相关部门被缠访无措,要求地方政府或部门以稳定为主,做好安抚工作。基层政府无奈,违法就违法吧,只要不上访,能稳定就行了,无形中也放纵少数违法行为。四是康居规划滞后,与土地承包政策不衔接。康居规划要求集中成片,而规划点所占的土地是九五年二轮承包后,分属不同承包户,结果出现有地的不建房,建房的调整不到土地,无奈,规划点无地的就占自己承包地,违法也不管了。
(二)政府、领导违法现象依然存在。
政府违法主要表现在当前招商引资工作上。为确保完成招商引资任务,地方政府只要听说有人办企业,不论前景如何,均以招商引资论。没有用地指标,就非法租地,以租代征,甚至出现占地面积大,厂房建的小,年终考核后,来年关门了,浪费土地资源;领导违法除了为招商引资违法外,挡不住方方面面关系,还违法、越权审批“人情地”、“关系地”、“油水地”。出现以上情况,原因主要有:一是在国土资源管理责任方面,政府及领导责任轻、意识淡薄;二是乡镇国土所虽然“三权”在上,垂直管理,实际是“人权”名义在上,实际“三权”需要接受所在地乡镇管理,特别是相关办公经费、个人福利等均由乡镇提供保障。俗话说:端人碗,听人管。对此,国土所也只能听之任之;再者,天天相处一起,情面也难打开。
(三)集体土地非法开发、违法转让现象普遍。集体土地只有依法征用、出让后才能开发、转让。但是随着农村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新农村康居建设要求,必然引发少数地方政府乐意进行小集镇开发。其次,农村流动人口增多,集体土地流转无序等,都导致出现集体土地非法转让现象。原因主要是土地依法征用、出让费用高,手续繁杂,“以地生财”意识强烈。
(四)、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发现难、制止难、处理难也是导致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增多的原因。
一是土地监察人员少,执法手段差。特别是现在乡镇国土所,人员一般在4—5人,且有1—2人被乡镇中心工作抽用,而乡镇范围大,土地违法案件发生地点广,农户建房季节性强,时间相对集中,建房户基本都是外出打工回来,在家短时间内突击建房,速度快,加之村干部对不能及时依法报批的农户建房都采用纵容、隐瞒手段,致使较多违法案件不能及时发现;二是国土资源管理执法权力苍白无力。依法律规定,违法占地行为、国土部门有权制止,但制止手段仅是一次又一次的通知停工。当违法者清楚国土部门执法手段后,采用“你来我就停,你走我就建”的方式强行施工,更有甚者,当面嘲笑,侮辱国土部门工作人员,面对如此执法手段,国土部门工作人员无奈只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三是土地违法案件查处程序复杂。一起案件从查处到执行均需在半年时间以上,时间长、费用大,行政干预多,镇、村都反感。其次处罚措施严格。处罚是没收或拆除,且须有人民法院执行,法院对此积极性也不高。以上种种导致违法占地现象的蔓延。
二、构建良好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预防体系的对策建议
(一)政策上破解。一是破解新农村建设中规划点土地调整难题。对新农村建设康居规划点划定的土地应由村集体经济组织从现有承包户手中收回,实行统一规划、统一分配、统一安排。这样,既可保证新农村建设中整齐的村容村貌,又可节约土地,否则,新农村康居规划的目标最终也是落空。特别是山区或一些以前居住零散,偏僻的小村庄,现在重新建房进入规划点,调整土地难度极大,有的一宗宅基地调整费用高达3—5万元。这种因素是导致少数建房户不能依法审批宅基地,退而违法占地建房,镇村干部对此听之任之的重要原因;二是破解农村个体私营企业用地难题。少数外出务工掌握一定技能的农民,在手中经济略有宽裕的情况下回乡创业,申请用地。这些小企业用地规模小,投入少,依据法律规定,均需通过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但实际中,他们的创业行为均是尝试过程,不愿投入大量的精力、财力去合法审批土地,而是采用私下租地等行为非法占地,扰乱土地管理秩序,对此,应合理考虑农村创业用地政策。三是破解上访与维稳之间的难题。少数户以上访、缠访等方式去达到其不合法的目的,在各级政府维稳政策下,基层政府为求稳定,只能默认其不合法行为。对此各级政府接访单位应全面掌握情况后,及时依法答复上访人,不能一推了之。
(二)法律上完善。一是农村村民非法占地建房处罚过严。建议修改为符合相关规划的给予一定数量的经济处罚,并责令补办用地手续,对不符合相关规划且严重影响占地区域整体布局的,可对已建构筑物拆除,并处经济处罚,行为严重应可刑拘。二是简化执法过程,缩短案件查处时限,赋予国土资源管理执法机构必要的强制执行权。现有正常案件从发现查处到最后执行,时间大约要5—6个月,而农户建房速度快的仅需1—2个月。实际工作中经常出现违法案件发现制止、查处时,农户刚动工,而等执法程序完毕后、申请法院强制执行时,面对的是一幢崭新的两三层楼房,程序复杂和时限要求给执行难度增加百倍,带来的经济损失则是农户一生的血汗。同时,案件查处时间长,费用高。一年拆除的户数也只能在几户范围,导致大多数违法户没有时间和精力查处,小范围的拆除,导致农户尚存侥幸心理。如赋予国土资源执法机构一定强制执行权,可在案件发现时,直接将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此举既避免了执行难,损失大的问题,也及时对其他拟违法户具有震慑作用。
(三)制度上创新。一是加强各级政府资源管理责任。既要实行行政一把手负责制,也要实行地方党委及政府年终考核一票否决制,将各级干部的“帽子”与“票子”与辖区国土资源管理责任联系起来,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局面。这样,一旦违法苗头出现,管事的多了,说情的少了,改变过去国土部门查处,其他人员说情,甚至给违法户支招,以逃避处罚等现象。二是监察网络建设创新。现有市、县、乡、村四级监察网络中,市、县、乡三级难以完成全方位的巡查、监察工作,而村级监察网络基本上形同虚设,即便管事时,也是对人不对事,案件查处时,可能引发较多矛盾,难度更大。因此,建立真正的村级监察网络,加强县、乡两级巡查、监察手段是违法行为预防体系的重点。三是简化农户建房用地审批程序,由于农村大多数住房已建成,剩下的拟建房户都是基础条件差的农户,平时在外打工挣钱,家中房屋确需改造时,才回乡申请建房,经常是一边调整土地,一边申报用地,土地调整好后,又担心对方反悔,于是就匆忙开工。而用地报批时间从规划到用地审批下达最快需2—3个月,在这期间,农户因急于外出打工,很少有等用地审批通知下达后动工建设的,导致违法占地现象存在。如可以简化农户建房用地程序,及时下达审批通知,既减少违法占地现象存在,又违护法律的严肃性。
(四)体制上改革。一是建立一支专门承担国土资源监察执法工作的队伍,如现行的督查局。县级以下跨乡镇设立,直接受上上一级执法监察机构负责,二是两权分离,即行政审批、确权为主的行政执法权与土地执法监督权分离。使土地执法机构全身心投入国土资源监察工作中。三是基层管理、执法机构负责人实行定期调整,确保打开情面。四是提高基层管理、执法手段,加大管理、执法经费投入。否则,受制于人,难免不听命于人,管理、执法都是空谈。五是乡镇所跨乡镇设立,扩大国土所,人员集中,执法有力,使基层国土所成为真正的国土守卫桥头堡。
淡淡的烟草味
二〇〇九年十月十二日
第二篇:构建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预防体系的调研报告
关于构建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预防体系的调研报告
朱恒清
国土资源执法监察是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按照法定程序和方式,依法对辖区内国土资源法律法规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并对违法者实施法律制裁的活动。它是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依法做好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对维护土地市场秩序,净化用地环境,促进集约节约用地,保障18亿亩耕地不减少,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前,我国的经济发展已经驶入快车道。经济的快速发展必然带来用地需求的急剧增长,经济增长和资源保护的矛盾异常尖锐和突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面临的形势非常严竣,任务也十分繁重和艰巨,如执法环境不优、执法手段不硬、执法体制不顺、部分法律法规太过原则,操作性不强,还有地方保护,违法用地者“狡兔三窟”,规避制裁等诸多因素困扰着基层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造成国土资源管理“执法难”、“难执法”和“法难执”的被动局面。在当前这种环境下,如何提高国土资源执法监察的效能,探索科学,及时、高效预防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途径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我局组织、通过召开乡(镇)分管领导和国土资源中心所负责人交流会,以及和项目单位座谈,走访群众等形式,倾听他们对国土 资源违法行为预防体系建设的意义和建议,形成了如下调研报告:
一、加强和完善执法监察网络建设、始终保持国土执法监察的高压态势。国土部门应当建立和完善专职、兼职相结合,构筑县(区)乡(镇)村、三级监察网络,创造条件,采用高科技手段,建立国土动态监察系统,充分发挥监察网络的作用,确保对乱占、乱建、乱挖、乱采等违法早发现,快查处,真正形成上下贯通,信息灵敏,运转协调的有效执法监察机制,把违法行为消灭在萌芽状态。
二、完善和落实动态巡查责任制
实践证明,在国土资源执法工作中实行动态巡查责任制,是新形势下加强国土执法监察工作的有效形式,是解决国土“执法难”问题的有效办法。在当前用地供需矛盾较为突出的环境中,各级国土部门要充分认识到国土执法动态巡查责任制的重要性,把动态巡查工作作为当前的一件大事来抓。切实加强领导,真正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一是要明确动态巡查责任主体:是各市局、县(区)分局和乡镇国土资源(中心)所,并把国土资源违法行为的发现率、制止率以及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作为重要的考核指标。确保及时发现和及时制止违法行为的产生;二是要加大动态巡查力度,紧紧抓住违法行为发生的特点,重点对基本农田保护区、城乡结合部、公路沿线、露天采矿场等 重要区域的易发地段进行高密度的跟踪巡查;三是强化巡查责任,为切实增强对国土违法行为预防的针对性、实效性,强化国土执法预防功能,实行行政区域分片包干责任制,实行全方位监控,对违法行为做到早发现、早制止、及时依法处理,并按要求做到巡查有台帐、制止有文字、现场有拍照、违法有笔录、查处有材料,量化指标,将发现率、制止率、查处率、结案率作为工作实绩进行考核给予奖惩,进一步增强巡查人员的工作责任感。对所属范围内发生国土资源违法案件不发现、不报告、不处理的渎职行为严厉追究相关人员的责任。
三、做好国土资源执法监察长效机制试点工作
一是建立和完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发现机制,重点是完善基层国土所、村级国土资源协管信息是制度,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执法网络,努力做到人员到位、制度到位、责任到信,对基层中的国土资源违法行为和信访动向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及时把各类隐患解决在基层当中;
二是建立快速反应机制,这个机制的特点体现在一个“快”字,类似于公安出警的“110”,可否在国土执法中精挑细选建立一支高素质装备精良的快速反应队伍,以提高对违法行的制止率,切实维护国家和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
三是建立多部门联合执法机制,国土资源行政执法是一项全方位、多层次的社会管理工作,涉及社会各个领域,涉及政府的各个层面,所以行政执法不但要求与司法机关密切配合,而且更要要求与相关行政机关的相互配合协调。国土资源执法监察亦如此,可以说,当前国土资源违法违规现象层出不穷,违法行为屡禁不止,很大程序上在于我们国土资源部门单打独斗、孤军奋战,这也是徐绍史部门在百日行动中提出的“要改变国土资源一家管大家用局面”的缘由吧。因此,我们在积极争取公安、检察、法院等司法机关协调办案的同时,还要主动加强与相关职能部门之间的协作,争取规划、建设、发改、环保、工商、税务、电力等部门的大力协作支持,进而建立联合执法、联合制止机制。果如此,相信我们一定会走出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一片新天地。
四、营造执法环境,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对执法工作的支持 面对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困难重重的局面,业内外人士一直对地方政府颇有诟病,但,毋庸臵疑,就目前行政执法体制、机制而言,就我们国土资源部门这种“重而不直”的无奈现状而言,如果我们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离开了地方政府的支持,可以说,我们甚至寸步难行。最简单的一点,人、财、物是我们国土资源行政执法中必不可少的基础性前提,任何一项的欠缺,都会成为影响行政执法的重要因素。如果没有地方政府在编制、经费、办公场所、交通工具及必要设备等方面的有力保障,我们的行政执法成效显然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要周密细致,要取得切实成效,就必须取得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而只有在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才能充分 协调各级部门抓好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有效落实,进而取得执法成效,如果没有这个前提作保证,我们探索实践建立国土资源违法行为预防体系也将大打折扣,很难凑效。
五、鼓励公民参与对违反国土资源法律法规行为的检举和控告。国土问题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必然会涉及个人群体,乃至整个社会的大众利益,因此广大公众必然有充分的信息和动力来关心国土问题,参与国土管理和决策;而这种普遍的、持续的公众关注和参与,必然会成为对国土违法行为最根本的制约手段,正是由于公民的参与,国土部门从中掌握了一定量的国土违法行为,为制止和查处国土违法行为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六、科学设臵行政执法程序,有条件的赋予国土资源部门对违法占地的“先行拆除权”,因为国土部门在执法实践中,制止权的范围是十分有限的,《土地管理法》第八十三条规定“责令限期拆除在非法占用的土地上新建的建筑物和其他设施的,建设单位或者个人应立即停止施工,自行拆除,对继续施工的,作出处罚的机关有权制止”。但对有什么权力、如何制止、采取何种方式有何限度法律无明文规定,因此很难实施和具体操作。由于执法手段的缺失往往导致制止—暂停,再制止—再暂停至直违法行为完成的恶性循环,起不到震慑作用。
七、建立各级政府国土资源执法监察责任制,促进政府领导干部依法行政
在国土资源执法过程中,有很多违法行为的背后常常都有 政府暗中支持,难以制止和查处,对涉及政府的违法用地行为不仅不愿查,也不敢查,有畏难情绪,很难尽到职责。实行国土资源执法监察工作的任务落实到各级政府及领导干部的肩上,还能增强领导干部依法用地的法律观念,约束他们在国土资源管理中严格执行国土管理的法律法规。由监察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土资源部联合制定的《违反土地管理规定行政处分办法》对问责作了更加明确具体的确定,关键在于落实,这将有效促进各级政府领导依法行政。
作者系裕安区国土资源执法大队教导员
联系电话***
第三篇: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课题是《预防一般违法行为》。我将从以下六个方面阐述我的说课设计。
过渡句:首先我来说一下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用的教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职业道德与法律》,是国家课程改革规划新教材,符合中职生的知识水平和身心发展特点。本课选自第四单元,属于本教材的法制教育范畴。在第三单元讲述宪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细化、具体化对治安管理处罚法进行讲解。本法是一部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同时在教学大纲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学习本课,让学生明白违法无小事;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中职生需从自身加强防范,杜绝严重不良行为;树立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观念。学好本课内容也为第十课学习刑法打下必要的知识基础。可见,本课具有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其地位不可忽视。
二、教学目标分析
过渡句: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联系我校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制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违法行为的内涵和分类,知道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2)了解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种类,治安管理处罚的方式;明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要受法律处罚。
(3)深入理解不良行为对未成年人以及社会的危害,理解自我防范的重要
性,增强自我防范能力与自我保护能力。
【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学、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讲授等方式来了解法律,并将课堂中学到的法律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之中,将知识内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要认同法律、自觉守法;树立以守法为荣、以违法可耻的观念,自觉维护社
会公共秩序,预防一般违法行为。自觉警惕与远离不良行为以及自觉纠正不良行
为的意识。
过渡句:围绕以上教学目标,在充分考虑学生对这门学科的学习程度和学习
能力的情况下,确定以下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种类和方式。加强自我防范,杜绝不良
行为。
教学难点: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种类。
过渡句:我在教学中观察发现,本班学生
三、学情分析
我授课的对象是护理四班的学生,她们都是女生,比较敏感,辨别是非、区
分良莠和抵御外界影响的能力差,自控力弱,喜欢结成小团体,对法律的理解和认
识还处于模糊阶段;只是零星的了解;
我根据他们的学习能力、学习程度,性格等方面因素的考虑分成了5个小组。
过渡句: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融入课堂学习,我采用了以下三
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同时学生进行自主探究
和小组合作进行辅助学习。
在上课之前根据学生的对这门课的学习程度和学习能力,兴趣所在进行分组,把相同的学生分在一组,加强引导。通过制定利用符合教学需要的任务单,让学生提前预习新课知识,这样有利于课堂教学,具有可操作性。通过任务单,让学生提前预习所学知识并感兴趣,从而在课堂上对所学知识“有话可说”。这样才能够很好地展示自己,增加学习的兴趣。
本课在参照教学大纲基础上,结合实际教学情况,分为三课时。
下面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四、教学过程
(一)展示图片,问题导入导入。(约3分钟)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这些图片是各小组按任务单中任务一的要求所搜集的图片,我从中选择6幅具有代表性的图片进行提问:说说每幅图片所表达的意思,这行为是违法行为吗?有什么危害性?学生以抢答的形式发言。
设计意图:图片比文字形象生动,容易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合作探究,学习新课
知识点一:究竟什么是违法?违法有哪些类别?违法有什么后果?
教师活动:结合展示的图片,教师带领各小组总结、归纳违法行为的含义,危害性。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充分利用现有知识动脑思考、自主探究,调动学习主动性,提高分析归纳总结能力。
知识点二:(1)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含义。(2)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类别。
(3)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处罚方式。
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点二就是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调整对象和处罚方式。因为法律理论内容比较抽象,不好理解,需要结合具体案例进行教学。探究活动一:警惕身边的违法行为。
步骤一:教师:(1)用ppt展示第95-96页活动框中的四个案例,出示的问题:你身边有类似事情发生吗?你知道这些行为是违法的吗?(2)针对学生举出的类似事情,一一点评属于哪类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学生活动:教材第95-96页活动框中的四个案例,五个小组各选择3个你感兴趣的案例进行讨论、交流,归纳或者直接说说自己身边是否有类似的事情。
设计意图:给学生一定的选择权,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案例进行思考,更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加学习效果。
知识应用:
步骤二:(1)安排两名学生上台表演小品“他为何被拘被罚”,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李某为何被拘被罚?给我们以何启示?请第四小组组建模拟法庭进行断案。
设计意图:采用情景教学法的优点是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使他们在活动中得到认识和体验,产生践行的愿望。培养学生将课堂教学和自己的经验结合起来,引导学生主动去发现周边的客观事物,发展思辩能力。
知识点四:不良行为的含义及内容。
步骤一:请同学对照书本上不良行为检查自己是否具有以上不良行为,提问三个学生说说自己身上的不良行为并说说你如何看待的,很多同学对自己身上的不良行为不以为然,觉得是小毛病,没什么可重视的。
步骤二:针对这样的学生情况,让学生谈谈最近的“李天一案”,思考,讨论,分析李天一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通过对同龄人的犯罪解读,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良行为,如果不及时改掉会引发这么严重的后果,引起学生重视,并要求改掉。
步骤三:填写扫雷卡。
设计意图:教师不应该把知识硬塞给学生,而是循循善诱地引导学生主动去学习。知识点五:“黄、赌、毒”的危害。
步骤一:每个学生对黄赌毒都很好奇,但是又了解甚少,作为老师应该详细讲解和展示图片让学生了解黄赌毒,并对黄赌毒有一个全面的客观的认识。步骤二:通过讨论、回答问题:镜头一中的船波为什么会犯罪?镜头二中的阿萍为什么会跳楼?“黄、赌、毒”有哪些危害?认识到黄赌毒的危害,从内心警惕。远离黄赌毒。
步骤三:让学生制作一期有关黄赌毒的手抄报,到班级去宣传,既教育了自己又教育了他人。
设计意图:让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学以致用,起到警醒自己和他人的作用,这样的学习效果是好的。
品味名言
学生活动:大声朗读下列名言,感悟体会其中深刻的含义。
填写学习评价表,学生快速思考回答,进行训练,来检验学生对本节课知识的掌握情况.评价三个目标的达成情况。目的是,巩固反馈和提高。评价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时,不仅根据课堂中的自评、互评、点评。还请学生在课后上网填写小组合作学习测评表。还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也让每一个学生通过评价都能看到自己的长处与不足,明确了今后努力的方向。
(三)拓展延伸(约2分钟)
根据心理健康课的特点,以及学生的认知能力,并结合教学目标和重点、难点,我布置如下作业:
1.宠物咬人主人挨罚。
邓某与邻居王某一直不合,一日,王某因琐事到邓某家的院子里与邓某理论,后两人发生争执。争执期间,邓某放出院内拴着的狼狗,咬伤了王某。
(1)问纵容动物咬人这种行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行为中的哪一种?该行为将受到什么处罚?
(2)请说一说面对家人和邻居等之间发生争执,怎么解决?
设计意图:如何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很重要,所以作为老师要经常布置一些联系生活的作业,让学生学会学以致用。
(四)板书设计
我比较注重直观、系统的板书设计,还及时地体现教材中的知识点,以便于学生能够理解掌握。我的板书设计是:
五、资源整合1、善用现代信息设备,拓展教学资源。采用多媒体教学,为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像等。
2、要善于开发利用图书资源。引导学生积极有效地阅读图书报刊。也是教师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一种有效且比较经济的途径。
3、警察等社会资源也是可以开发的德育课程资源,其阅历与职业背景 等,配合和影响,是教师可以有效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
六、教学反思
本课在教法学法上以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为主,用案例作教学主线贯穿本课知识,精选案例精心设置问题步步深入。激趣导学从不同角度发掘案例的使用价值,通过学习案例让学生掌握教材法律知识。整体思路清晰线索明朗,理论与实际契合度高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不足:1.课堂中的不同难度的分层教学体现不够,没有做到因材施教,关注弱势。2.学生的自我管理有待进一步提升。
改进措施:课外多与学生沟通和交流,设计应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上课前,先要求学生自学有关内容,并提出自己的问题。由于学生的能力水平有差异,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的问题也不同,老师再选择各层次学生有代表性的问题进行小组讨论、班级交流,教师也参与指导性的小结。
结束语: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中职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秉承德育课程理念:德育应为学生的职业生涯服务。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秉承生本教育理念,强调以学生为本,主张“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我的说课完毕,敬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分层式教学是在现有的班级授课制下,按学生在某一学科的学习程度以及学习能力,因材施教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尊重学生差异,促进全体学生发展的有效措施。为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每个学生都能有所收益,做到事半功倍。情境教学法在情境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身体条件、兴趣爱好和运动技能等方面的个体差异让学生扮演情境中的主角,学生在角色中要完成各种学习内容,以达到教师在课前为此预设的目标。它始终把学生主动、全面的发展放在中心位子,在注意发挥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特别强调学生学习主体地位的体现。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保证大多数学生能完成学习目标,体验学习的乐趣。
案例教学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的需要,运用案例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师生的共同努力使学生达到举一反
三、理论联系实际、融会贯通、增强知识、提高能力和水平的方法。由于案例教学法要求学生直接参与对案例的分析、讨论和评价,为锻炼、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创造了条件。
第四篇:构建公共财政体系 预防职务犯罪
为何说构建公共财政体系是有效预防职务犯罪的利器
职务犯罪是犯罪主体利用工作职责和权利影响,以为个人谋取私立为目标,从而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其中包括贪污贿赂犯罪(刑法第八章);渎职罪(刑法第九章);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主权利的犯罪。仅仅贪污贿赂犯罪,在我国刑法中第八章中用了十五个条文,规定了12个罪名渎
职罪在我国刑法第九章中用了二十三条规定了34个罪名。这些罪行犯罪原因都存在主观和客观原因,主管可以通过理论业务和法规学习,提高政治素养解决;客观上则通过完善法律法规和一些具体的改革措施来解决,达到治本的目的,目前襄垣县财政局推进公共财政改革的成效实践证明,构建公共财政体系是有效预防职务犯罪的利器,可以从体制、机制的源头预防职务犯罪。
(一)部门预算改革的实行使斩断了职务犯罪的资金链
横向的综合预算逐渐减少了职务犯罪现象发生。原来财政资金分为预算内、预算外,预算内就是税收,行政单位管理费,预算外资金就是执收、执罚罚没收入以及事业单位收的一些事业管理费、培训费、杂费等。预算外的资金在经过治理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等严重不正之风职务腐败犯罪现象后,财政部门设立专户,将行政性收费纳入管理,减少了三乱现象,但是所有权、使用权不变,没有解决根本问题。经过先后10年的时间,襄垣县财政局于2012年完全实现综合预算,将预算外资金所有权、使用权统归财政管理,于2013年8月正式启动51家收费单位参与的非税收缴管理系统从源头上对部门单位乱收、乱支、截留、挪用的职务犯罪直到了“釜底抽薪”作用,从制度上消除了私设“小金库”的腐败现象,弱化了违法收费的现象,完全堵死了利用预算外资金犯罪的漏洞。
纵向的精细化预算,将职务犯罪的资金风险降到了最低。以前的预算是总量预算,仅限于预算内资金支出项目,较粗略,很难具体到单位和项目上。经过6年的改革,截止目前正式建立精细化软件管理,襄垣财政预算已走向严格的一个单位一本预算。细化部门预算把资金的多少、用途、标准完全公开透明化。按照财政部提供的政府收支分类标准和科目,纳入全县所有预算单位,将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细化到每一个具体项目,一个部门一本预算,一本预算把一个部门所有开支,例如教育支出明确到教育类、普通教育款、小学教育项、培训科目多少钱,详尽真实公开透明地摆在所有人面前,把想花的钱能花的钱放在透明的笼子里,是公职人员想都不敢想随意动这块蛋糕。
规范的工资管理断绝了薪金漏洞。全县195家单位,7778人(除查补、自收自支人员)工资管理,2013年全部进入系统管理,快捷方便的工资管理将所有人工资详细信息(包括职务工资、津贴、工龄等等)全部透明公开在群众面前,先进的全面的电子管理不仅解决了手工报表的时间慢、工作量大等问题,关键的是联网不会出现异地领取双份工资,擅自扩大补贴范围、提高补贴标准、甚至虚报人数、冒领工资的现象发生。
(二)、国库集中支付消除了职务犯罪的土壤。
设立单一账户体系,统一核算政府财政收支活动。清理整顿了80个单位的129个实有资金账户,建立单一账户,所有资金全部进入国库单一账户体系“笼子”,解决了多头开户问题,清除了截留、挤占、挪用、私设“小金库”等腐败行为的土壤,为从根本上预防职务犯罪提供了技术保证。
建立科学规范的收入收缴流程。将173家预算单位收支及财政性资金征缴拨付全部通过网上运行,在指标、计划、支付、清算各个岗位之间建立相互牵制的工作链,确保财政资金一个“口子”进、一个“漏斗”出。2013年8月正式上线的非税收入监管系统软件,共纳入全县51家有收费项目单位,非税收入管理系统对每一项收费项目分收费环节监管,全面监控非税收入的收缴情况,达到规范收入管理,杜绝了乱收费,少收费现象,所有收入能及时足额缴入财政专户,尤其是在规定收费项目上,单位在没有随意处置,随意上报资金环境。唯一遗留的正在规范的就是国有资产房租出租资金管理。
建立科学规范的资金支付管理流程。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进工作流程,建立支付平台,全面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同时清理权力,简化流程全方位防范违纪违法行为,减少15项业务流程,减少18环节,确保了资金安全,同样确保了干部职工安全。安装公务卡管理系统,减少现金货币流通,促进公务消费公开透明,又取消了职务犯罪的一块阵地。
(三)、阳光下的政府采购,抑制了职务犯罪现象发生。
实行政府统一采购制度,购置商品和劳务的预算,从单价开始,保证预算的准确性,商品的购买价格通过竞价的方式确定,保证了价格的合理性。不再有各预算单位自我组织,自我服务,自我供给的分散采购管理体制,堵塞分散采购中的“黑洞”和传统
采购模式下交易过程的无透明度,消除了个别采购人员中饱私囊提供可乘之机,减少了职务犯罪环节。现行政府统一采购制度不仅能大大提高财政资金使效率,而且能更好地保护广大党员干部政府采购是公共财政改革的重要环节,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实施财政对其支出监督的基本手段,也是我国现阶段节约资金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符合国际惯例的财政分配制度。
采
购资金由国库直接支付方式,保证了财政部门对资金的流量和流向的控制,强有力地增加财政对其资金使用的力度,减少了各环节对预算资金的挤占,堵塞了资金流失渠道。
政府采购更加规范化。在原有的监管机制基础上,建立了采购和国有资产管理联合制约机制,在政府采购过程中增加了国资采购审批程序,有效避免了重复采购等不合理采购行为发生。
政府采购领域范围逐渐扩大。由单纯工程类、货物类扩大到服务类,把政府公务用车用油,公务用车保险等。通过一系列措施,增强了政府采购的约束力,有效地防止了一些部门规避政府采购的行为。从 2008 年至 2012年,全县共实施采购实际采购总额 31456万元,节约财政资金 3990 万元,平均节约率达11.25%。
从以上襄垣财政局这几年推进的公共财政改革成效来看,实行公共财政改革,对预防职务犯罪,保护干部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这些改革的实行不仅可以限制单位领导以权谋私,深层次是使职务犯罪失去犯罪土壤。当然,所有事情都是一分为二的,之所以叫利器,就是公共财政改革的深入推进仅仅预防职务犯罪措施之一,我们还需要在完善配套制度进一步强化监督下功夫。
第五篇: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第九课 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一、教学目标
1.认知
(1)了解违法行为的内涵和分类,知道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2)了解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内涵,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理解未成年人常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即扰乱公共秩序行为、妨害公共安全行为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及其社会危害性;明确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要受法律处罚。
(3)在实际生活中,要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2.情感态度观念
要认同法律、自觉守法;树立以守法为荣、以违法可耻的观念,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预防一般违法行为。
3.运用
学会区分合法行为与违法行为,能判断中学生常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初步做到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自觉依法律己,同各种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二、教材分析
1.教学重点
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要受法律处罚
这一重点内容包括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内涵,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未成年人常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及其危害性,以及《治安管理处罚法》对该类行为的处罚。从理论上讲,该内容在教学大纲中处于较为重要的地位,在本课时的教学中,占据的分量很重。从对学生的德育培养目标来看,培养遵纪守法的公民,需要认识违法行为要受到法律处罚,从而增强守法意识。从实践的角度看,只有认识到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危害性和违法要承担法律责任,才能认同法律,自觉守法。从现实生活来看,部分中职生存在对违法行为的危害性认识不足问题,不懂得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要受法律处罚,才会出现违法的现象。这就要教育学生认同法律,自觉守法。所以这是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从理论上看,未成年人身心发育还不成熟,虽然开始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独立性,但由于认知水平所限,对社会复杂性认识不足,看问题容易偏激、钻牛角尖;还由于未成年人心理还不成熟,好奇心强烈,喜欢追求刺激,有爱表现自己个性的一面,又有急于融于团体的心理需要,从而出现爱模仿、爱从众的一面。从实践来看,现实生活中,未成年人常常因一点小事,甚至一个眼神不对自己的心思,就会打架斗殴,导致违法行为的发生。要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对未成年人而言就存在一定得难度。所以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就成为本课教学重点,同时也是教学难点。
3.结构线索
本课时的主题是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教材先从生活中的常见事例来讲述违法行为的内涵,明确违法行为具有一定的社会危害性,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其次阐述中学生常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及其社会危害性,即扰乱公共秩序行为、妨害公共安全行为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以及这些行为的危害性,强调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要受法律的处罚,最后引导学生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三、学情分析
中职学生文化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心智还不成熟,加上生活经验的欠缺,看问题偏激,爱钻牛角尖,容易受到不良诱惑和意外灾害的侵害,所以需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同时
中职学生思想活跃,个性活泼,对事物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开始具有一定的思想性和独立性,对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有较强的求知欲望,有学习法律知识的积极性,能够增强法律意识,认
同法律,自觉守法,学会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四、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小组协作活动法、讲授法、任务驱动法等。
五、教学过程
【创境激趣】
[情境创设]
暑假时,三名职业高中男生在一起玩耍,又找了一家小饭馆吃饭喝酒。等吃完晚饭已经夜里
11点多,没有公共汽车了,可他们身上的钱又不够打出租车的。怎么办呢?借着酒精的作
用,有人提议:“干脆劫辆出租车回家,不给司机钱。”其余两人随声附和,还提出可以跟司
机“要点儿钱”。于是三人打了一辆出租车到僻静处,不付出租车费,还硬跟司机要100元
钱花花。争执推搡中,被巡警发现,三人当场被抓,受到治安处罚。
[问题思考]
●请结合上述案例内容,判断寻衅斗殴是否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如果是的话,它又属于其中的哪一种?
要想弄懂这些问题,我们就要学习第九课,预防一般违法行为。请同学们打开课本105页,我们先来看本单元的引语。
学生朗读(略)。
朗读得不错!我们大家一起来归纳本单元的主要内容好吗?这就是——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卫士”,青少年要学会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拒绝不良诱惑和侵害。
维护自尊,培养自信,自立自强,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学生观察体会、思考。
【引思明理】
<设置问题>
1.违法行为的内涵是什么?它是如何分类的?
2.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教师结合案例引导学生思考,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归纳比较违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
违法行为、行政违法行为。层层推进,深入探究,及时拓展。
学生认真听讲,阅读教材,交流研讨案例,进行思维整合,解决违法行为的内涵及其分类问
题。
一、自觉维护社会公共秩序
1.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学生总结归纳违法行为的内涵和分类,并结合情境导入的案例讨论,说明违法行为具有的社
会危害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由学生总结发言。
(1)违法行为的内涵和分类
凡是做出法律禁止的行为或者不履行法律规定的义务,都是违法行为。
违法行为据性质、情节和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可分为违宪行为、刑事违法行为、民事违法行
为和行政违法行为。
阅读课本104页最后的辅助文部分,分析归纳寻衅斗殴属于一般违法行为,它破坏了社会秩
序,干扰了国家对社会的管理,是由政府机关的职能部门——公安机关来依法处理的,是属
于行政违法行为。递进分析,问:寻衅斗殴有什么危害性?由学生回答:如侵犯他人的人身
权、财产权、社会正常生活和正常秩序等。继续递进思考回答,一般违法行为如果不加以制
止结果会怎样:会影响人们生活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影响人们安居乐业;对违法者个人来讲,如果对违法行为不加以制止,就可能会发展成为犯罪。所以必须对违法行为及时处罚、惩戒
和制止。即:
(2)一般违法行为要承担法律责任
2.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要受法律处罚
根据近年来未成年人违法的事例来看,最常见的一般违法行为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那
么什么行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呢?看课本105页正文的第2、3自然段,思考下列问题。
<设置问题>
1.违反治安管理行为的内涵和治安管理处罚的种类分别是什么?
由学生据教材相关内容总结回答。(略)
阅读相关链接的内容,懂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的有关规定。
看课本106页图片和阅读旁边的小字部分内容,思考扰乱公共秩序行为的内涵和危害性。由
学生讲述。
看书106—107页,总结探讨下列问题:
2.常见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及其社会危害性是什么?
学生分组交流研讨,自主合作,探究问题。
(1)扰乱公共秩序行为及其危害性。
如:谎报地震灾情,使部分公众产生了恐慌情绪,破坏了社会稳定,导致正常的社会活动无
法进行,损害他人的合法利益,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损失,败坏了社会风气,必须受到法律处
罚。
分析106页镜头
一、镜头二所反映的案例,归纳总结妨害公共安全行为和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的内涵及其社会危害性。
(2)妨害公共安全行为
即是故意或者过失导致多数人的生命安全、健康和公私财产造成损失的行为。如争相搬石头
扔进铁道的道岔,会导致列车出轨翻车,给旅客带来生命危险,给国家和个人造成大量的财
产损失。
展示图片。再如,2009年5月7日杭州的胡某,驾驶红色三菱跑车在市区内道路上高速飙
车,导致一死两伤的惨剧。假设该飙车行为没有造成重大伤亡,则该行为就是危害公共安全的一般违法行为;如果驾车在城市道路上高速驾驶,进行飙车造成了死伤,则构成了犯罪。
看多媒体视频,以此突出本节教学重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要受法律处罚。
(3)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
即是故意妨害国家机关的正常管理活动和妨害社会秩序的行为。
(试一试)小活动比赛:看谁能列举出更多的妨害社会管理行为。
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引发兴趣。如破坏公共设施,就是妨害了社会的管理秩序,;还有噪音
扰民,纵容所养的宠物咬人,假冒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或者假冒记者、高干子弟等身份招摇撞
骗,这些都是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同样,作为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不依法行政,超
越职权乱行政,都属于妨害社会管理秩序行为。
(说一说)能力展示。看书106页最后一段,总结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和妨害社会管理行为的社会危害性。阅读书107页相关链接内容,区分判断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和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找出该类违法行为要受什么法律处罚。
(比一比)知识把握。看书107页正文第2自然段,谈一谈怎样准确实施治安管理处罚,以
及实施治安管理处罚要把握的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强调违法行为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因此对我们未成年人来说,怎样预防一般违法行为呢?这就需要我们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以此过渡到第三个教学
内容的学习。
3.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小组活动)看书107—108页,进行“互动在线”练习。
由小组推举代表,依据书中列举的法律条文,展示搜集的扰乱公共秩序行为、妨害公共安全
行为和妨害社会秩序行为的案例材料,总结中职学生自觉依法规范自己行为的措施和方法。
归纳出有以下两方面:
一方面,明确遵纪守法是每个公民的义务,要学法、知法、懂法和守法;
另一方面,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要从小事做起,从自我做起。
因本节课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增强守法意识,树立以违法为耻、以守法光荣的观念,认同法
律,自觉守法,初步做到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为达到此意图,在教学中设置“交流研
讨”环节
【体验导行】
[生活感悟]
下面我们来分析两个材料,判断下列材料中主人公的行为是什么违法行为?
1.偷开他人汽车要受罚
(材料)中职生小吴正在驾校学习但尚未领取驾驶证,见一辆车内无人的轿车停在小区的路
边,他就用改锥和一根铁丝将该车车门撬开,发动后,围着小区转了一圈,在拐弯时发生了
刮蹭,接着又停回原地。被车主发现扭送到派出所。小吴被公安机关处以警告,并处罚款五
百元,而且赔偿车主的修车损失六百元。
教师分析:偷开他人机动车,这种行为会给公民的合法财产造成威胁和损害,也给社会治安
管理和社会秩序稳定造成一定的破坏。
<设置问题>交流研讨,共同提高
(1)该行为违反了什么法律规定?会受到哪些法律处罚?
(2)谈一谈当我们想过“开车瘾”时,应该怎样去做?
2.宠物咬人,主人挨罚
(材料)邓某与邻居王某一直不合,一日,王某因琐事到邓某家的院子里与邓某理论,后两
人发生争执。争执期间,邓某放出院内拴着的狼狗,狼狗当场把王某扑倒在地。此案中,邓
某纵容动物伤害他人的行为既妨害了社会管理秩序,也侵害了他人的人身权利,因此,公安
机关可以对邓某按照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行为处罚。
<设置问题>交流研讨,共同提高
(1)纵容动物咬人这种行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处罚行为中的哪一种?该行为将受到什么
处罚?
(2):请说一说面对家人和邻居等之间发生的争执,改怎么解决?学生在教师引领下,再次交流研讨、分析案例,结合课件的动态演示,形象理解认同法律、自觉守法的深刻内涵。
在教学中,通过问题的引导,用多媒体课件出示的案例,边对照违反治安管理行为要受到法
律处罚,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边解决设置问题,以此加深学生对认同法律、自觉守法的形象理解,并给予有针对性的重点分析。
所设置问题需要学生在观察案例、学习本课知识的基础上,深入思考,找到答案。教师可予
以讲解并补充介绍违反治安管理里行为的内涵和例子,让学生真正懂得违法要承担相应的法
律责任,学会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学习了解什么是违法行为,以及它的分类,重点掌握中学生常见的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即扰乱公共秩序行为、妨害公共安全的行为和妨害社会管理的行为及其危害性,明确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要受法律处罚,认同法律,自觉守法,树立以守法光荣、以违法可耻的观念,初步做到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对照板书总结。利用板书,引导学生就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以便把握法律知识,深化德育主题。
学生参与小结,实现对知识的再掌握,从而提高课堂学习效果。
[课堂练习]
1.王某为某校中学生,17岁,因其母李某与丁某在菜市场发生口角,王某听说后就携带匕首到菜市场去找丁某算账,在去的路上,被巡逻的公安人员撞见,随后被带到派出所。
(1)王某的行为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中的哪一种?
(2)谈一谈当我们遇到案例中的情况,应该怎么处理?
2.小刚15岁生日过后没几天,父母离婚。父亲非但没有给予小刚更多的关爱,还把对妻子的憎恨统统发泄到孩子身上。渐渐地,小刚不再做无力的辩解,他开始流浪街头,整天跟一伙“小哥们”抽烟喝酒厮混,继而一起在街头用扑克牌设赌进行赌博,后被带到派出所接受处理。
(1)小刚参与赌博属于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中的哪一种?
(2)如果我们处在小刚的境地时,我们应该怎样处理此类问题?
运用上述两个案例材料进行课堂练习,利用案例强化认识,通过解决设置问题的活动渗透德育教育,进行能力升华。
学生学以致用,结合本结课所学知识分组交流讨论、分析案例,深入思考,强化守法意识,提升德育主题。
[课后作业]
1.完成学生用书[素质演练]部分练习题。
2.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以“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为题,写一篇自我警示录。(不少于200字)
学生通过实践性作业,分层次巩固知识,提高认识。
板书设计
违法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
违反治安管理的行为要受法律处罚
自觉依法规范自己的行为
六、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思路:创设案例情境——设疑探究——启迪思维——激趣导思——引导学习——巩固提高——能力升华——学以致用。
在教法学法上,以案例教学法、情景教学法为主,用案例作教学主线贯穿本课知识,精选案例,精心设置问题,步步深入,激趣导学,从不同角度发掘案例的使用价值,通过学习案例让学生掌握教材法律知识。同时,进行多种活动,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在知识教学中渗透品德教育。
整体思路清晰,线索明朗,理论与实际契合度高,课堂教学效果较好。
通过本课教学,发现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提升和创新方面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学生的主体作用发挥尚需进一步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