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大新镇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设施
大新镇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平台功能设施
调查报告
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我镇狠抓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基层综合服务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农村组织建设得到加强,基层为民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为新农村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通过公共服务运行,我们也发现不少问题,这对充分发挥基层公共服务起了消极影响。针对存在问题,我镇组织人员对全镇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社会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通过调研究,力争把基层公共服务存在的问题给予解决,更好地服务群众。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镇位于扶沟县东部,全镇下辖22个行政村,170个村民组。目前,共建有村党员活动室16个、农家书屋0个、公共数字化服务室16个、广播室16个、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个、村卫生室22个、村计生室0个、报警点3个、农村幸福院1个、妇女之家22个、留守儿童之家21个、综合服务社96个、各负责人员各司其职,综合服务,发挥效能,为地方经济社会展提供了优质服务。
二、主要经验做法和存在问题(一)主要经验做法
1、因地制宜,合理布局。我镇基层组织建设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各村情况不同,问题不同。因此,镇党委、政府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坚持走群众认可的路子,在基层公共服务设施上,能合则合,能并则并,不符合公共服务要求、不适用、布局不合理等设施,进一步优化,确保其作用发挥最大,做到节约利用、合理利用,杜绝重复建设、造成浪费等现象发生。
2、积极探索创新,发挥优势。完善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设施是推进农村综合改革的一项全新工作,因此,我镇在改革中勇于摸索,敢于创新,努力建设适合镇情民意的设施。如:充分利用已建立好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场地对农民进行农畜等种养殖方面的培训,以提高农民的就业率。这样的创新设置,都是为了有利于当地经济发展,形成强有力的凝聚效应。
3、整合资源,充分利用。由于现有的农村基层公共服务设施主要是借助于村级活动场所来完成,充分利用有限资源,尽量把文化、体育、计生、民政等与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相关的业务设置在村民委,把各种服务项目集中在一个场地来办公,既规范了办公环境,又方便了广大人民群众。
4、强化管理,保护设施。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形成上下联动,集思广益、科学规划设计,进一步形成齐抓共管,狠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由村务监督员对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设施情况进行监督,并将其纳入年终考核,对群众反映强烈的村民委在全镇范围内进行通报,并取消年终评优资格,对服务水平较高、群众满意的村民委将给予一定的奖励。
通过采取以上措施,我镇农村公共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得取有效加强,为农村发展提供了快捷的服务,促进农村改革发展和稳定。
(二)存在问题
1、功能残缺,活动平台较少。全镇农村综合公共服务中心设立于村委会院内,广大人民群众急需的文化广场建设、计生、警务、妇儿老残服务及相关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聚集于村委会院内,各项功能不齐全,作用发挥不够,办公效能不高。
2、设施落后,服务水平不高。全镇农村基层活动场所建设时间已久,随着党员人数的增加,现有的公共服务场所已经不能满足各种党员活动的开展,村卫生室规模较小,设备不全,无法满足当地群众日益增长的医疗需求。
3、体制不畅,资源整合困难。由于国家、省、市、县级财政每年投入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的资金有限,加上我镇经济较为困难,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致使农村基层综合服务设施比较薄弱。虽然文化、教育、卫生、计生、民政等他们有各自的主管职能部门,但大多数职能部门只能延伸到乡镇一级,对村一级的管理和投入基本上微乎其微,项目资金安排上也是各行其道,多龙治水,难以统筹整合。再加上县乡财政本身十分困难,没有中央和省级财政的支持则根本无力去考虑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三、下步工作建议
针对存在问题,结合我镇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意见:
(一)统一规划,明确标准。从国家和省级层面上应尽快研究制定统一的发展规划,加快推动各地农村基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步伐,整体提升村级公共服务设施水平,指导各地因地制宜谋划好各自村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尽快制定科学的村级公共服务设施配置标准,完善功能需求,统一技术规范,明确建设内容,避免基层盲目重复建设,造成浪费。
(二)整合资源,夯实平台。从实践来看,整合基层组织、村级阵地等建设,创建村级综合公共服务中心,为农民提供一站式服务,是一条教育农民、培训农民、服务农民的科学、便捷、高效之路。立足现有服务阵地资源,依托综合办公室,按照“精简、效能、实用”的原则,对功能相近或接近的办公室根据统一规范标准予以合并重组。对相关职能部门投向村级的设施、项目、资金进行整合,现有的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方式单一,没有将文化、体育、卫生、计生、民政、警务等融为一体,通过进一步整合资源,达到便民、利民、服务于民的规范要求。
(三)加大投入,广拓渠道。针对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主要由政府和村集体供给,缺乏有效市场竞争的的软肋,要充分发挥市场作用,引进外资、社会组织或个人志愿者等多种法律规范的相对独立的公共服务设施供给主体,积极构建多元化的农村公共服务设施供给模式。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导向作用,吸引信贷资金和社会资金投入到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中来,切实改善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参差不齐、运转困难的局面。
(四)强化责任,注重管理。对农村综合公共服务中心要严格按国有资产管理办法进行管理,层层落实管理责任,严格资产管理处置程序。加大对农村综合公共服务中心办证力度,实现依法管理、规范管理。要加强对村级资产管理的领导,乡村两级分别建立领导小组,明确管理责任领导和管理机构,建立专档,专人管理。要强化日常管理,定期开展资产清查和维修维护,防止资产流失,保证农村综合公共服务中心的正常功能。
扶沟县大新镇人民政府
2015/8/28
第二篇:建设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体系
整合资源 建设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体系
**乡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设施情况的调研报告
**布依族苗族乡位于**县东南面,乡政府所在地距**县城11公里,乡域面积73.39平方公里,辖7个村,82个自然村寨,97个村民小组,总户数6297户,总人口23190人。近年来,按照精简、效能、实用原则,针对村级公共服务设施分散,服务群众不方便,作用发挥不明显等问题,依托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将村级综合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与党的阵地建设、组织建设和美丽乡村的公共服务建设有机结合,初步形成了办公有阵地、活动有场所、服务有窗口、办事有人员的村级综合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新局面,实现了农村基层公共服务理念转变和服务水平提升。
一、主要经验和做法
1、合理规划布局。以有利于村民议事、服务群众为原则把好选址关,将新建的公共服务设施场所选址在行政村的地理中心,最大限度方便全村群众。
2、整合各类资源。按照阵地共建、资源共享、一室多用要求,**乡整合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村卫生室、文化活动中心等各类支持农村公共服务专项资金,统一建设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设施,在保证各类村级专业机构功能的前提下,又节约了土地。
3、完善功能设置。整合资源,提高服务效能,将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成六个中心。一是党员教育村民议事中心。加强对农村党员的教育、管理和监督,坚持依法治村和村民自治,推进村务决策科学化、民主化。二是为民服务代办中心。主要为村民代办计生、民政优抚、新农合、劳动就业等业务,村两委办公室加挂为民服务代办中心的牌子,做到一套人马,两项职能。三是科技信息服务中心。开展农村实用技术、政策法规的培训,推广应用先进适用技术成果,帮助农民发家致富。四是文体娱乐活动中心。该中心与村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合署办公,同时融合共青团、妇代会、老年协会等组织的人力资源和职能作用。五是和谐家园建设中心。组织协调各有关部门共同解决辖区内突出的治安问题,及时化解矛盾纠纷,推进和谐家园建设。六是计生与卫生健康中心。负责抓好计划生育和卫生工作,村计生服务室或村卫生室加挂计生与卫生健康中心的牌子,便于资源共享和方便群众。
二、存在的问题
由于当前体制机制、经济实力、人才队伍等因素,在村级公共服务设施整合过程还存在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一是资金整合力度困难。各部门的资金使用都有各自要求,在实际整合过程中,有较大困难。如有些村级办公场所建设有补助资金,有些没有补助资金,要求建设建筑面积不等,但是职能又相近,完全可能整合。但按相关部门要求要单独设立和考评,基层在整合资金建设时,存在一定风险和压力。
二是资金投入不足。在建设方面,尽管有多方面资金来源,但总的投入差距还很大。一个功能齐全的基层综合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应包括村干部办公、会议、为民代理、卫生、计划生育、调解、文化科技、留守妇女儿童、调解等功能,通过合理整合,也至少需要400平方米建筑面积,按1200元/平方米(除征地费用)造价计算,成本48万元,加装修、设备购置,总投资将达100万元。目前,支持基层综合公共服务设施有关投资与总投资差距很大。
三是村级公共服务人才队伍短缺。由于农村外出务工的人数较多,且多为文化素质较高的青壮年,农村出现老龄化、空壳化现象在一些村较为严重,影响了农村公共服务的水平。同时,受到工资待遇低的因素影响,很难吸引年轻、有文化的人员。人才短缺,很难提高基层公共服务水平。
四是运营和维护管理困难。农村基层综合公共服务设施建成后运营和维护管理成为当前尤为突出问题,特别是各类经费缺乏。如:400平方米基层综合公共服务设施运营费用有:水、电、通信、办公品、保洁、维护等,预计每年5-6万元,这些费用没有资金来源渠道,难以保障可持续运营。
三、对策及建议
行政村是中国农村基层的自治组织,村级综合公共服务设施直接为农民提供服务,服务水平直接影响村级政权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必须坚持规划引导,进一步整合资源,完善功能设置,提升服务水平,加快建设美丽乡村。
1、坚持科学规划。以为民、利民、便民为核心,在农村人口集中的中心村位置等地方,规划建设综合公共服务设施。根据村级服务人口数量和服务内容,合理规划建设规模,严格控制投入,防止形成新一轮村级债务。在功能设置上,进一步优化布局,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需求。同时,综合公共服务设施建成后,还要规划好体育健身广场、道路、绿化、亮化以及垃圾处理等配套设施。
2、加大资源整合力度。在当前体制条件下,相关补助资金的使用安排上适当放宽限制,有利于村级公共服务资金和项目整合,特别是将一些功能相近或相似的服务设施整合起来,实现资源共享,发挥综合效益。以县为主,制定村级基层公共服务设施项目、资金整合规划,统筹项目布局、项目建设内容和资金安排,避免项目重复建设和资金分散,确保资金集中投入使用。有关部门不再单独对资金和项目进行考核和考评,要注重提供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
3、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国家要加大投入力度,增加村级综合公共服务设施专项给予支持,省级、市级财政对列入国家支持的项目安排一定的补助,县乡村应做好运营管理费用,保证项目顺利建成运营。同时,拓宽融资渠道,鼓励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村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4、加强基层公共服务人才队伍培养。建设村级综合公共服务设施是基础,培养服务人才队伍是保障。继续实施三支一扶工程、大学生村官等政策,不断充实基层公共服务人才队伍新生力量,给基层带去活力和激情;加强现有的基层公共服务人员技能培训和业务指导,提高服务水平;同时,提高基层工作人员工资待遇,留守农村人才,为农村服务。
5、培育村集体经济。加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一是政府要给予政策支持,可以考虑统筹部分财政、扶贫等支农资金投入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增加集体经济实力,为村级综合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供配套资金。二是培育乡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相关产业,壮大集体经济实力。村级综合公共服务设施建成后运营、维护费用,以及公共服务人员的培训、报酬、奖励等支出,完全依靠上级财政资金是不现实的,也是不可持续的,必须主要依靠村集体经济投入。
6、开展市场化模式运营和管理。公共服务设施在运营和管理方面,既要节流,更要开源。要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节约成本。如公共服务设施保洁、维修等通过承包的方式,减少支出。对于部分公共服务,如科技信息等,通过市场化运作,增加公共服务设施收入。
第三篇:白楼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淮白政字【2012】10号
白楼镇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实施方案
为认真贯彻落实“旅游带动,工业强县”战略,进一步加快我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基本要求和目标任务
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丰富基层群众文化生活,使文化发展的成果最大限度地惠及广大人民群众的必然要求。布局合理、功能完善、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主要载体。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主要包括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大院、村级文化书屋、村级文化共享工程点等。
(一)指导思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农民文化素质和农村文明程度。以完善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能力为重点,统筹规划、加大投入、因地制宜、分步实施、加强管理、增强服务,使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得到明显改善,文化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文化服务网络逐步健全,文化活动更加丰富,为满足农民群众基本文化生活需求提供有力保障。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党委领导、政府管理的原则。要突出党委政府在公共文化基础建设中的主导地位,充分调动社会力量参与和支持公共文化基础建设的积极性,形成党委领导、政府管理、社会参与、资源共享、齐抓共管的格局。二是坚持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要立足基层、以人为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三是坚持倡导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和道德风尚的原则。要大力宣传爱国主义,弘扬民族精神,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文化,保护优秀民间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四是坚持重点扶持和突出特色的原则。要大力扶持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活动阵地建设,扶持体现民族特色和较高水准的重大文化项目和艺术团体,加大对重要文化遗产和优秀民族民间艺术的保护力度,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三)基本要求:一是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必须遵循公益性、公平性、便利性、多样性、基本性和公共参与性原则。二是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增加投入、统一补助标准、确保质量的原则,采取以县乡为主、群众支持、社会参与的方式,多渠道筹资,着力改善村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和服务网络。三是注重建管并重,坚持管用结合。要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重建重管,管好用好,避免重建轻管。
(四)目标任务:力争到年底在全县率先建成比较完善的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及服务体系,基本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公共文化服务保障能力,基本能满足全镇人民就近便捷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
二、具体措施办法
围绕加快建立和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目标,按照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群众共建共享的原则和结构合理、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要求,以镇、村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为骨干,以村级文化大院、农村电影免费放映、舞台艺术送农民、文化艺术下乡等活动为载体,以广大人民群众为服务对象,全力加快镇、村、组三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1.镇综合文化站。镇综合文化站是公共文化工作网络的龙头工程,是党和政府开展农村文化工作的主要阵地,要把镇综合文化站作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突出任务来抓。争取上级 3 补助,完成镇综合文化站配套设施建设。本着有利于各种活动开展、有利于服务广大群众的原则,不能只摆样子、建成空房子,实行免费开放。
2.行政村文化大院建设。已建成文化大院、文化书屋、文化共享工程的村,要进一步完善软硬件建设。今年重点完成郭楼、黎庄、沙卯刘、大郑等7个村的文化书屋、文化工程共享点建设和3个学校文化宫建设。
3.经常性开展“一村一月一场免费电影”、舞台艺术送农民和文化艺术下乡活动,解决农村群众看电影难、看戏难问题,按照“胶改数”的方向,大力推广数字电影放映技术。4.扎实抓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是中央近年提出的充分利用便捷丰富的网络文化信息资源推进城乡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我们要积极争取工程项目,以镇综合文化站、村文化大院为依托,扎实推进工程的实施,充分发挥网络文化信息资源的作用,力争年底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全覆盖。
三、切实加强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领导
各村委会、镇直有关单位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把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来抓,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 4 设。要把加快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摆在重要位置,纳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纳入领导干部政绩考核体系之中,切实抓紧抓好。要落实责任,层层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实行奖惩。镇文化中心负责指导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协调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白楼镇人民政府 二零一二年四月二十日
第四篇:泰州城社区综合服务设施
泰州市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 建设和管理办法(试行)
(征求意见稿)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体系,规范我市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中发〔2017〕13号),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强城市社区治理与服务的意见》(苏发〔2017〕24号)和省委组织部《关于全面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的意见(试行)》(苏组发〔2017〕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泰州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以下统称社区服务设施)是指社区开展党建工作、居民自治、公共服务、志愿互助服务和群众性活动的设施,包括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等社区组织、机构使用和管理的室内场所,以及社区居民使用的文体活动广场(健身公园)。
第三条
社区服务设施应根据城市发展、党的建设、社会治理和居民服务需求,以城市规划为指引,以社区为单元,综合政策要求、区位条件、功能定位、人口规模、社区布局等情况,统筹规划,配套建设,做到设置合理、面积达标、功能完善、产权清晰、集约利用。
— 1 — 第四条
本实施办法适用于泰州市海陵区、高港区、姜堰区、医药高新区行政区域内的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
第二章
规划与建设
第五条
社区服务设施建设标准和要求:
(一)面积标准。住宅(含商住混合类型)项目的室内基础社区服务设施,按照社区办公和活动用房每百户不低于30平方米且总面积不低于600平方米的要求配置;另外,应配套建设室内专门服务设施,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不低于200平方米、社区卫生用房不低于150平方米、综合性文体服务中心不低于150平方米的要求配置。室外服务设施,应根据服务和活动需求,按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标准建设室外文体活动广场,有条件的社区可增建不低于1000平方米的健身公园。
(二)建设要求。单一住宅小区组成社区的,社区服务设施应设置在项目出入口或项目邻近市政道路处;多个住宅小区组成社区的,应设置在几个相邻小区的中心区域。社区服务设施应相对独立、空间宽敞、设施完善、交通便捷,集中设置在地上建筑三层(含三层)以下,面向市政道路,便于开展服务和活动的位置,不得设在地下层、半地下层、夹层、架空层及住宅的底部,不得将分散的小微空间累计为办公及服务群众用房面积。社区服务设施整体应采光通风合理,设置独立的楼梯间、电梯间,配套建设停车设施,并符合办公建筑设计规范及相关标准;配备独立供水、供电、卫生、通信、排污、消防和无障碍等基本设施;一层的面积不得小于200平方米,层高不得小于3.5米;应根据服务— 2 — 和活动需求配套建设室外活动场所。
(三)功能配置。应对社区服务设施内部功能进行合理布局,一站式服务大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党群活动中心、组织生活馆、会议室(道德讲堂)、综治警务调解室、城市书屋、卫生计生服务站等均应具备相应空间。除国家另有规定外,所有以社区居民为对象的公共服务、志愿服务、专业社会工作服务,原则上在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中提供,提倡“一室多用”,提高服务集成度和设施综合利用率。一站式服务大厅、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卫生计生服务站一般应设在一楼。一站式服务大厅应在醒目位置设置室内公开栏,公开社区工作人员职责分工及联系方式、办事指南、服务事项、服务承诺等内容,并按照“6+X”的要求设置“党建群团”、“综治民调”、“民政残联”、“劳动保障”、“科教文体”、“卫生计生”等服务引导牌。正门统一对外悬挂社区党组织、居民委员会两块牌子。其他机构均在其对应的办公用房门口挂牌,严禁以各种名义在社区增挂牌子。
第六条
社区服务设施应依据社区设置规划,制定专项规划,并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城镇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与新建住宅小区、老小区改造等,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验收、同步交付、同步管理。住宅小区分期实施的,一般应与首期建设同步进行,确保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适应社区服务和管理的需求。
第七条
合理设置和调整社区规模。按照规模适度、便于党建活动、便于居民自治、便于服务管理的原则,科学制定社区设置规划。普通住宅区一般以2000至3000户居民为标准设置一个社区,高层住宅区一般以不超过5000户居民为标准设置一个社
— 3 — 区。社区居委会的设立、撤销和规模调整,经辖区民政部门报市民政局审核同意后,由区人民政府行文批准,并向市民政局报备。
第八条
规划部门会同民政部门在社区服务设施专项规划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条件中明确拟建社区服务设施的坐落位置、建筑面积、设计要求。
第九条
属地区人民政府是社区服务设施的建设责任主体,财政部门会同国土部门从相关土地出让金中按1%的比例提取所需经费,专项用于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社区服务设施产权由属地区民政部门负责管理,由属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负责日常维护修缮,交付社区无偿使用。
第十条
国土资源部门在供应国有建设用地时,应优先保障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的用地需求,在新建住宅项目供地时,应根据社区服务设施规划要求,同步预留社区服务设施的土地,并以划拨方式供地。依据规划、民政部门出具的规划建设要求,由市级组织、民政、规划、国土四部门联合与属地区人民政府签订协议书,明确约定社区服务设施的建设规模、建设内容、容积率和开、竣工时间等。
第十一条
社区物业用房按照不低于住宅小区总建筑面积4‰的标准列入规划实施条件(含邮政服务点),由开发商负责建设,无偿移交给房产主管部门。在保障基本用途的基础上,物业用房与社区共享共用,作为小区睦邻点、服务点,为居民提供就近服务。
第十二条
已批、在建、已建成住宅项目的社区和老城区,社区服务设施达不到标准的,属地区人民政府应分类指导,多措— 4 — 并举、因地制宜、有序推进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达标。
(一)有条件新建、翻建社区服务设施的,由属地区人民政府按照标准和要求,组织新建、翻建,规划、国土、住建等部门应及时办理相关手续,帮助做好选址和方案设计等工作。
(二)不具备建设条件的,由属地区人民政府通过盘活存量资源、购买、租赁、置换、调剂,或采取与驻社区机关、群团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物业管理公司共驻共建、资源共享等方式予以解决,并交社区无偿使用。
(三)老旧小区改造、拆迁,社区服务设施达不到标准、需要重建的,按照标准规划重建;达不到标准但无需重建的,按照标准改建或扩建。
(四)社区内新建小区,现有社区服务设施虽达到标准,但为商业租赁性质的,规划和国土部门应按照社区规模,专辟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用地,由属地区人民政府负责新建。
第十三条 区级住建部门会同民政部门负责对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过程进行监督管理,确保社区服务设施建设达到工程质量标准及功能要求。对项目施工过程中不按规划、施工图纸建设的,住建部门要及时责令整改。人防、消防、市政、自来水、供电、燃气、通信等部门(单位)应对新建(改建、扩建)的社区服务设施按有关规定减免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社区服务设施的用水、用电、用气以及通信、网络、数字电视使用费执行当地居民收费标准。
第十四条
财政部门应加强社区服务设施建设专项经费的管理,确保专款专用,并按社区服务设施建设需要及时拨付。市
— 5 — 级财政安排专项经费,对社区建设实行以奖代补,并会同民政、审计等部门加强对社区建设资金的监督和管理。
第三章
移交与产权登记
第十五条
市级组织、民政、规划、国土、住建、财政部门联合对当新建、改扩建的社区服务设施进行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由民政部门负责监督指导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做好社区服务设施移交工作。各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应认真做好社区服务设施的统一接收、登记和管理工作。
第十六条
区级民政部门应及时做好社区服务设施的产权登记工作。不动产登记部门根据申请依法对社区服务设施的产权予以登记。
第十七条
区级民政部门应在取得社区服务设施《不动产权证书》之日起3个月内,完成确权资料(主要包括房屋图纸、照片、《不动产权证书》等)归档工作。
第四章
监管与使用
第十八条
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负责监督、指导区级民政部门将社区服务设施列入国有资产并进行有效管理,防止因管理不善造成国有资产流失。
第十九条
社区服务设施只能用于社区组织办公及其公益性、服务性活动,不得擅自改变使用性质,不得挪作它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社区党组织、居委会应充分发挥社区服务设施的— 6 — 作用,可创新服务设施运营机制,通过居民群众协商管理、委托社会组织运营等方式,提高其利用率,可以零租金或象征性租金的方式向社区公益性社会组织开放,不断满足社区居民的多样化需求。
第二十条
将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管理与使用情况纳入各区、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绩效考核内容,区长是第一责任人,分管区长是直接责任人,街道办事处主任(乡镇长)是具体责任人。区级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和民政、国土资源、规划、住建等相关职能部门(单位)及其工作人员未按规定履行职责,玩忽职守、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的,由纪检监察部门根据有关规定追究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一条
靖江市、泰兴市、兴化市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和管理参照本办法执行。
第二十二条
本办法由市民政局牵头负责解释,相关政策由有关部门按各自职能负责解释。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泰州市城市社区用房建设管理暂行办法》同时废止。
第五篇:贝子府镇强化公共服务设施助力新农村建设
贝子府镇强化公共服务设施助力新农村建设
敖汉旗贝子府镇严格按照自治区“十个全覆盖”标准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逐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各项指标,打造宜居新农村。
该镇把加强农村基础设施作为新农村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按照自治区“十个全覆盖”标准要求,着力完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按照年初镇政府的规划,2014年全镇农村公共服务主要包括危房改造工程、街巷硬化工程、电力村村通和农网改造工程、村村通有线电视工程四个项目。2013年贝子府镇按危改政策标准已完成1837户,今后两年全镇计划实施危房改造1404户。2014年贝子府镇以后坟村作为街巷硬化的重点推进村,计划投资411万元完成长5000米、宽3.5米、厚0.2米主街道(水泥路)硬化建设,同时在主街道两侧各修一米宽沙石路2000延长米;修长10000米、深0.5米、宽0.25米的路边沟;硬化长9700米、宽2米的巷道。贝子府镇现有公用台区288台,已改造166台,今后三年电力村村通和农网改造工程的目标是122台,改造10KV线路306千米、改造低压线路160千米。2014年贝子府镇将继续实施村村通有线电视工程,实施“户户通”工程建设2000户。(贝子府镇 张永明张明雅)